CN109114365B -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114365B
CN109114365B CN201811018294.5A CN201811018294A CN109114365B CN 109114365 B CN109114365 B CN 109114365B CN 201811018294 A CN201811018294 A CN 201811018294A CN 109114365 B CN109114365 B CN 1091143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rotating shaft
supporting block
block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18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114365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ingh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Huian Jingming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Huian Jingming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Huian Jingming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1829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43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114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4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1143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1143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MFRAMES, CASINGS OR BEDS OF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NOT SPECIFIC TO ENGINES, MACHINES OR APPARATUS PROVIDED FOR ELSEWHERE; STANDS; SUPPORTS
    • F16M3/00Portable or wheeled frames or beds, e.g. for emergency power-supply aggregates, compressor s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底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它包括调节杆、支撑块、后轮机构、前轮、摩擦板,该主机底座通过摩擦板与地面的摩擦来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防止主机受到人们不小心施加到其上的推力,而使得主机带动主机底座滑动,使得主机上的各种插头与主机断开,造成电脑上正在操作而还未保存的文件丢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同时本发明设计的主机底座,在人们需要移动主机的时候,可以通过后轮的转动控制摩擦板的移动,进而移动主机到指定的位置,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控制调节杆可以使得摩擦板再次与地面接触摩擦,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即对主机起到固定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底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主机箱底下安装有轮子的可移动主机箱来说,虽然可移动主机箱可以很方便地在办公区域移动。当可移动的主机箱放置到工作区域后,如果工作者因为不小心踢到了主机箱,主机箱受到比较大的外踢力后就会滑动,很有可能使得主机箱的电源线从插座上脱离,进而使得主机箱瞬间断电,造成电脑里面的资料在未保存的情况下而丢失,给工作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避免主机箱受到较大的外踢力而滑动,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主机箱受到较大的外踢力而可以保持静止的计算机主机底座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杆、支撑块、后轮机构、前轮、摩擦板、第一支撑、第一转轴、梯形导槽、方形孔、导向孔、安装圆孔、安放槽、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驱动板、传动轴、第二支撑、驱动轮、梯形导块、固定板、第二转轴、第一齿轮、连接板、蜗杆套、齿条、支撑杆、方形套、T型导槽、驱动安装板、触发三角块、弹簧固定盘、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单向环、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六转轴、第七转轴、第一方形导槽、第二方形导槽、第一导向块、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二导向块、第八转轴、第七齿轮、T型导块、第四支撑,其中支撑块的内侧具有空腔;支撑块一端的下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与支撑块内侧相通的安装圆孔;支撑块另一端的下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与支撑块内侧相通的方形孔;支撑块开有方形孔一端的内侧上端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梯形导槽;支撑块开有方形孔一端的端面上开有与支撑块内侧相通的方形导向孔;支撑块的上端具有安放槽;两个第一转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对称地安装在支撑块开有方形孔一端的下侧;两个前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上;两个后轮机构对称地安装在支撑块开有安装圆孔的一端。
支撑块上开有方形孔一端的内侧的两侧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且相互对称,对于支撑块上开有方形孔一端的内侧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驱动安装板的上侧安装有梯形导块;驱动安装板通过梯形导块与支撑块上所开的两个梯形导槽中与其对应一侧的一个梯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的内侧;驱动安装板的前端与支撑块内侧的前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触发三角块安装在驱动安装板的下侧;支撑杆的上端具有斜面;支撑杆通过支撑块上所开的两个方形孔中与其对应一侧的一个方形孔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上,且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块的内外两侧;支撑杆上的斜面与触发三角块上的斜面配合;弹簧固定盘安装在支撑杆上且位于支撑块的内侧;弹簧固定盘与支撑块内侧的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一个第二弹簧;摩擦板安装在支撑杆的下端。
连接板安装在两个驱动安装板之间;驱动板一端的下侧面上开有T型导槽;驱动板开有T型导槽的一端安装有方形套;驱动板通过方形套与连接板的配合安装在连接板的一侧;齿条安装在驱动板另一端的下侧;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T型导块;调节杆通过T型导块与驱动板上T型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上,且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块上所开的导向孔位于支撑块的外侧;调节杆与导向孔之间为滑动配合;固定板的一侧面上开有第一方形导槽和第二方形导槽,第一方形导槽和第二方形导槽相互对称;固定板的上端安装在支撑块内侧的上端面上;第三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三齿轮的一端为锥齿端;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七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导向块;第七转轴通过第一导向块与固定板上所开的第二方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上,且第一导向块与第二方形槽的一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七转轴上;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配合;第六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五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上;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配合;第五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第六齿轮通过单向环安装在第五转轴上;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与齿条啮合;第四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块;第四转轴通过第二导向块与固定板上所开的第一方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上,且第二导向块与第一方形槽的一端面之间安装有第四弹簧;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配合;第二齿轮与第六齿轮配合。
传动轴的一端具有锥齿;传动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支撑块内侧,且传动轴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三齿轮的锥齿端啮合;第一齿轮安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第二转轴固定安装在支撑块的后端面上;驱动轮的一端为蜗轮,驱动轮的另一端为齿轮;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驱动轮通过齿轮端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八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支撑块内侧;蜗杆套嵌套安装在第八转轴上,且蜗杆套与驱动轮上的蜗轮端啮合;第七齿轮为锥齿轮;两个第七齿轮对称地安装在第八转轴的两端;两个第七齿轮与两个后轮机构配合。
上述后轮机构包括第八齿轮、第九齿轮、固定支撑、后轮、第九转轴、第十转轴、固定轴、环形锥齿、第三支撑,其中第十转轴的上端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支撑壳内侧;第十转轴的下端穿过支撑块上所开的与其对应的安装圆孔位于支撑块的下侧;环形锥齿的上下两端均为锥齿端;环形锥齿安装在第十转轴上,且嵌套于支撑块上所开的与其对应的安装圆孔内;环形锥齿上端的锥齿与对应的第七齿轮啮合;固定支撑上具有两个支耳;固定支撑安装在第十转轴的下端;第九转轴安装在固定支撑上;第八齿轮的一端为锥齿端;第八齿轮安装在第九转轴上,且第八齿轮的锥齿端与环形锥齿下端的锥齿啮合;固定轴的两端安装在固定支撑的两个支耳上的圆形孔内;第九齿轮安装在固定轴上,且第九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两个后轮对称地安装在固定轴的两端。
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具有一定的拉力;摩擦板的最下端与后轮的最下侧齐平;摩擦板的最下端高于前轮的最下侧。
上述两个后轮机构中通过第九齿轮传递到第八齿轮上的转动方向相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二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三弹簧为压缩弹簧;第四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摩擦板上具有摩擦橡胶。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方形轴套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连接板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调节杆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导向孔内。
本发明中当第三齿轮朝着安装有第二齿轮的一侧转动时,第三齿轮会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的转动会通过其上的齿牙拨动第四齿轮,使得第四齿轮受到一个沿着第二方形导槽方向的驱动力,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第四齿轮就会通过第七转轴带动第一导向块沿着第二方形导槽移动,使得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和第五齿轮脱开;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轮的转动就不会通过第四齿轮的传递与第六齿轮发生干涉;当第三齿轮朝着安装有第四齿轮的一侧转动时,第三齿轮会带动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六齿轮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的转动会通过其上的齿牙拨动第二齿轮,使得第二齿轮受到一个沿着第一方形导槽方向的驱动力,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二齿轮就会通过第四转轴带动第二导向块沿着第一方形导槽移动,使得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和第六齿轮脱开;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轮的转动就不会通过第二齿轮的传递与第六齿轮发生干涉;而且无论第三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中的哪一个转动,最后传递到第六齿轮上的转动方向均为同一个转动方向,且均可以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朝着安装有后轮的一侧移动;本发明中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的作用是对第四齿轮和第二起到恢复作用。
本发明中当后轮朝着安装有前轮的方向转动时,后轮会带动固定轴转动;固定轴转动带动第九齿轮转动;第九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环形锥齿转动;环形锥齿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第八转轴转动;第八转轴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蜗杆套转动;蜗杆套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轮转动;驱动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当后轮绕着第十转轴的轴线转动时,后轮会带动固定支撑绕着第十转轴的轴线转动;固定支撑绕着第十转轴的轴线转动就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八齿轮绕着第十转轴的轴线转动;由于第八齿轮与环形锥齿啮合,且环形锥齿的轴线与第十转轴的轴线共线;所以第八齿轮绕着第十转轴的轴线转动就会驱动环形锥齿转动;环形锥齿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第八转轴转动;第八转轴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蜗杆套转动;蜗杆套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轮转动;驱动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转动;所以,无论是后轮自转或者绕着第十转轴的轴线转动都会使得第三齿轮转动;本发明中通过蜗杆套和驱动轮上蜗轮的配合可以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使得通过后轮传递到第三齿轮上的扭矩足够大;本发明中安装在第五转轴和第六齿轮之间的单向环的作用是防止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齿条反向移动;进而影响支撑杆的移动;通过单向环对齿条起到自锁的功能。本发明中第二弹簧的作用是,当触发三角块对支撑杆失去限制时,第二弹簧对支撑杆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使得支撑杆向上移动。本发明中T型导块和T型导槽的作用是防止驱动板在移动过程中与调节杆发生干涉。
本发明中固定支撑、后轮、和第十转轴组成了万向轮。
相对于传统的底座技术,本发明设计的主机底座通过摩擦板与地面的摩擦来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防止主机受到人们不小心施加到其上的推力,而使得主机带动主机底座滑动,使得主机上的各种插头与主机断开,造成电脑上正在操作而还未保存的文件丢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同时本发明设计的主机底座,在人们需要移动主机的时候,可以通过后轮的转动控制摩擦板的移动,进而移动主机到指定的位置,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控制调节杆可以使得摩擦板再次与地面接触摩擦,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即对主机起到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3是后轮机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梯形导槽分布示意图。
图6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分布平面示意图。
图7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梯形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9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图10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11是驱动板安装示意图。
图12是调节杆安装示意图。
图13是T型导块安装示意图。
图14是驱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摩擦板安装示意图。
图16是齿条与第六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17是齿条安装示意图。
图18是第六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19是第一方形导槽分布示意图。
图20是第四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21是第二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22是传动轴和第三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23是后轮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24是后轮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第九齿轮安装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调节杆;2、支撑块;3、后轮机构;4、前轮;5、摩擦板;6、第一支撑;7、第一转轴;8、梯形导槽;9、方形孔;10、导向孔;11、安装圆孔;12、安放槽;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驱动板;16、传动轴;17、第二支撑;18、驱动轮;19、梯形导块;20、固定板;21、环形锥齿;22、第三支撑;23、第二转轴;24、第一齿轮;25、连接板;26、蜗杆套;27、齿条;28、支撑杆;29、方形套;30、T型导槽;31、驱动安装板;32、触发三角块;33、弹簧固定盘;34、第二齿轮;35、第三齿轮;36、第四齿轮;37、第五齿轮;38、第六齿轮;39、第四支撑;40、单向环;41、第三转轴;42、第四转轴;43、第五转轴;44、第六转轴;45、第七转轴;46、第一方形导槽;47、第二方形导槽;48、第一导向块;49、第三弹簧;50、第四弹簧;51、第二导向块;52、第八转轴;53、第七齿轮;54、第八齿轮;55、第九齿轮;56、固定支撑;57、后轮;58、第九转轴;59、第十转轴;60、固定轴;61、T型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它包括调节杆1、支撑块2、后轮机构3、前轮4、摩擦板5、第一支撑6、第一转轴7、梯形导槽8、方形孔9、导向孔10、安装圆孔11、安放槽12、第一弹簧13、第二弹簧14、驱动板15、传动轴16、第二支撑17、驱动轮18、梯形导块19、固定板20、第二转轴23、第一齿轮24、连接板25、蜗杆套26、齿条27、支撑杆28、方形套29、T型导槽30、驱动安装板31、触发三角块32、弹簧固定盘33、第二齿轮34、第三齿轮35、第四齿轮36、第五齿轮37、第六齿轮38、单向环40、第三转轴41、第四转轴42、第五转轴43、第六转轴44、第七转轴45、第一方形导槽46、第二方形导槽47、第一导向块48、第三弹簧49、第四弹簧50、第二导向块51、第八转轴52、第七齿轮53、T型导块61、第四支撑39,其中如图4所示,支撑块2的内侧具有空腔;支撑块2一端的下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与支撑块2内侧相通的安装圆孔11;支撑块2另一端的下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与支撑块2内侧相通的方形孔9;如图5所示,支撑块2开有方形孔9一端的内侧上端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梯形导槽8;支撑块2开有方形孔9一端的端面上开有与支撑块2内侧相通的方形导向孔10;支撑块2的上端具有安放槽12;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转轴7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6对称地安装在支撑块2开有方形孔9一端的下侧;两个前轮4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7上;两个后轮机构3对称地安装在支撑块2开有安装圆孔11的一端。
如图9、11所示,支撑块2上开有方形孔9一端的内侧的两侧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且相互对称,对于支撑块2上开有方形孔9一端的内侧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如图15所示,驱动安装板31的上侧安装有梯形导块19;如图8所示,驱动安装板31通过梯形导块19与支撑块2上所开的两个梯形导槽8中与其对应一侧的一个梯形导槽8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2的内侧;如图6、11所示,驱动安装板31的前端与支撑块2内侧的前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13;如图15所示,触发三角块32安装在驱动安装板31的下侧;支撑杆28的上端具有斜面;支撑杆28通过支撑块2上所开的两个方形孔9中与其对应一侧的一个方形孔9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2上,且支撑杆28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块2的内外两侧;支撑杆28上的斜面与触发三角块32上的斜面配合;弹簧固定盘33安装在支撑杆28上且位于支撑块2的内侧;如图7所示,弹簧固定盘33与支撑块2内侧的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一个第二弹簧14;摩擦板5安装在支撑杆28的下端。
如图11所示,连接板25安装在两个驱动安装板31之间;如图14所示,驱动板15一端的下侧面上开有T型导槽30;驱动板15开有T型导槽30的一端安装有方形套29;如图11所示,驱动板15通过方形套29与连接板25的配合安装在连接板25的一侧;齿条27安装在驱动板15另一端的下侧;如图13所示,调节杆1的一端安装有T型导块61;如图12所示,调节杆1通过T型导块61与驱动板15上T型导槽30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2上,且调节杆1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块2上所开的导向孔10位于支撑块2的外侧;调节杆1与导向孔10之间为滑动配合;如图19所示,固定板20的一侧面上开有第一方形导槽46和第二方形导槽47,第一方形导槽46和第二方形导槽47相互对称;如图7所示,固定板20的上端安装在支撑块2内侧的上端面上;如图18所示,第三转轴41安装在固定板20上;如图12所示,第三齿轮35的一端为锥齿端;第三齿轮35安装在第三转轴41上;如图20所示,第七转轴4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导向块48;如图17所示,第七转轴45通过第一导向块48与固定板20上所开的第二方形导槽4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20上,且第一导向块48与第二方形槽的一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49;第四齿轮36安装在第七转轴45上;如图16所示,第四齿轮36与第三齿轮35配合;如图18所示,第六转轴44安装在固定板20上;第五齿轮37安装在第六转轴44上;第五齿轮37与第四齿轮36配合;第五转轴43安装在固定板20上;第六齿轮38通过单向环40安装在第五转轴43上;第六齿轮38与第五齿轮37啮合;第六齿轮38与齿条27啮合;如图21所示,第四转轴4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块51;第四转轴42通过第二导向块51与固定板20上所开的第一方形导槽46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20上,且第二导向块51与第一方形槽的一端面之间安装有第四弹簧50;如图16所示,第二齿轮34安装在第四转轴42上;第二齿轮34与第三齿轮35配合;第二齿轮34与第六齿轮38配合。
如图10、22所示,传动轴16的一端具有锥齿;传动轴16通过第二支撑17安装在支撑块2内侧,且传动轴16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三齿轮35的锥齿端啮合;第一齿轮24安装在传动轴16的另一端;第二转轴23固定安装在支撑块2的后端面上;如图22所示,驱动轮18的一端为蜗轮,驱动轮18的另一端为齿轮;驱动轮18安装在第二转轴23上;驱动轮18通过齿轮端与第一齿轮24啮合;如图9所示,第八转轴52通过第四支撑39安装在支撑块2内侧;如图23所示,蜗杆套26嵌套安装在第八转轴52上,且蜗杆套26与驱动轮18上的蜗轮端啮合;第七齿轮53为锥齿轮;两个第七齿轮53对称地安装在第八转轴52的两端;两个第七齿轮53与两个后轮机构3配合。
如图24所示,上述后轮机构3包括第八齿轮54、第九齿轮55、固定支撑56、后轮57、第九转轴58、第十转轴59、固定轴60、环形锥齿21、第三支撑22,其中如图24所示,第十转轴59的上端通过第三支撑22安装在支撑壳内侧;第十转轴59的下端穿过支撑块2上所开的与其对应的安装圆孔11位于支撑块2的下侧;环形锥齿21的上下两端均为锥齿端;环形锥齿21安装在第十转轴59上,且嵌套于支撑块2上所开的与其对应的安装圆孔11内;环形锥齿21上端的锥齿与对应的第七齿轮53啮合;固定支撑56上具有两个支耳;固定支撑56安装在第十转轴59的下端;第九转轴58安装在固定支撑56上;第八齿轮54的一端为锥齿端;第八齿轮54安装在第九转轴58上,且第八齿轮54的锥齿端与环形锥齿21下端的锥齿啮合;固定轴60的两端安装在固定支撑56的两个支耳上的圆形孔内;如图25所示,第九齿轮55安装在固定轴60上,且第九齿轮55与第八齿轮54啮合;两个后轮57对称地安装在固定轴60的两端。
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13具有一定的拉力;摩擦板5的最下端与后轮57的最下侧齐平;摩擦板5的最下端高于前轮4的最下侧。
上述两个后轮机构3中通过第九齿轮55传递到第八齿轮54上的转动方向相反。
上述第一弹簧13为拉伸弹簧;第二弹簧14为拉伸弹簧;第三弹簧49为压缩弹簧;第四弹簧50为压缩弹簧。
上述摩擦板5上具有摩擦橡胶。
上述方形轴套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连接板25上。
上述调节杆1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导向孔10内。
综上所述:
本发明设计的有益效果:该主机底座通过摩擦板5与地面的摩擦来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防止主机受到人们不小心施加到其上的推力,而使得主机带动主机底座滑动,使得主机上的各种插头与主机断开,造成电脑上正在操作而还未保存的文件丢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同时本发明设计的主机底座,在人们需要移动主机的时候,可以通过后轮57的转动控制摩擦板5的移动,进而移动主机到指定的位置,在移动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控制调节杆1可以使得摩擦板5再次与地面接触摩擦,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即对主机起到固定作用。
本发明中当第三齿轮35朝着安装有第二齿轮34的一侧转动时,第三齿轮35会带动第二齿轮34转动;第二齿轮34转动带动第六齿轮38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35的转动会通过其上的齿牙拨动第四齿轮36,使得第四齿轮36受到一个沿着第二方形导槽47方向的驱动力,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第四齿轮36就会通过第七转轴45带动第一导向块48沿着第二方形导槽47移动,使得第四齿轮36与第三齿轮35和第五齿轮37脱开;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轮35的转动就不会通过第四齿轮36的传递与第六齿轮38发生干涉;当第三齿轮35朝着安装有第四齿轮36的一侧转动时,第三齿轮35会带动第四齿轮36转动;第四齿轮36转动带动第五齿轮37转动;第五齿轮37转动带动第六齿轮38转动;在此过程中,第三齿轮35的转动会通过其上的齿牙拨动第二齿轮34,使得第二齿轮34受到一个沿着第一方形导槽46方向的驱动力,在该驱动力的作用下,第二齿轮34就会通过第四转轴42带动第二导向块51沿着第一方形导槽46移动,使得第二齿轮34与第三齿轮35和第六齿轮38脱开;在这种状态下,第三齿轮35的转动就不会通过第二齿轮34的传递与第六齿轮38发生干涉;而且无论第三齿轮35带动第二齿轮34和第四齿轮36中的哪一个转动,最后传递到第六齿轮38上的转动方向均为同一个转动方向,且均可以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27朝着安装有后轮57的一侧移动;本发明中第三弹簧49和第四弹簧50的作用是对第四齿轮36和第二起到恢复作用。
本发明中当后轮57朝着安装有前轮4的方向转动时,后轮57会带动固定轴60转动;固定轴60转动带动第九齿轮55转动;第九齿轮55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八齿轮54转动;第八齿轮54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环形锥齿21转动;环形锥齿21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七齿轮53转动;第七齿轮53转动带动第八转轴52转动;第八转轴52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蜗杆套26转动;蜗杆套26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轮18转动;驱动轮18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24转动;第一齿轮24转动带动传动轴16转动;传动轴16转动带动第三齿轮35转动;当后轮57绕着第十转轴59的轴线转动时,后轮57会带动固定支撑56绕着第十转轴59的轴线转动;固定支撑56绕着第十转轴59的轴线转动就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八齿轮54绕着第十转轴59的轴线转动;由于第八齿轮54与环形锥齿21啮合,且环形锥齿21的轴线与第十转轴59的轴线共线;所以第八齿轮54绕着第十转轴59的轴线转动就会驱动环形锥齿21转动;环形锥齿21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七齿轮53转动;第七齿轮53转动带动第八转轴52转动;第八转轴52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蜗杆套26转动;蜗杆套26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驱动轮18转动;驱动轮18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齿轮24转动;第一齿轮24转动带动传动轴16转动;传动轴16转动带动第三齿轮35转动;所以,无论是后轮57自转或者绕着第十转轴59的轴线转动都会使得第三齿轮35转动;本发明中通过蜗杆套26和驱动轮18上蜗轮的配合可以起到减速增扭的作用使得通过后轮57传递到第三齿轮35上的扭矩足够大;本发明中安装在第五转轴43和第六齿轮38之间的单向环40的作用是防止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齿条27反向移动;进而影响支撑杆28的移动;通过单向环40对齿条27起到自锁的功能。本发明中第二弹簧14的作用是,当触发三角块32对支撑杆28失去限制时,第二弹簧14对支撑杆28提供一个向上的拉力使得支撑杆28向上移动。本发明中T型导块61和T型导槽30的作用是防止驱动板15在移动过程中与调节杆1发生干涉。
具体实施方式;当使用本发明设计的计算机底座时,在初始状态下,摩擦板5与地面接触,且摩擦板5的而最下端于后轮57的最下侧齐平;第一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且梯形导块位于相应的梯形导槽一端,梯形导槽对梯形导块在第一弹簧端具有限位作用,可以保证第一弹簧13设定的拉力能够大于主机通过支撑块2传递到触发三角块32上对第一弹簧13的拉力,这样确保了在初始状态主机箱的重力不会将触发三角块向背离第一弹簧方向挤压,造成摩擦板5远离地面。上述状态下,支撑块2处于水平状态,摩擦板5与地面之间具有一定摩擦力;通过摩擦板5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防止主机受到人们不小心施加到其上的推力而使得主机带动主机底座滑动;将主机上的各种插头与主机断开,造成电脑上正在操作而还未保存的文件丢失;当人们需要搬动主机移动时,首先抬起主机底座的前端,即安装有前轮4的一端,然后前后拖动主机底座,使得主机底座的后轮57摆动或转动;主机底座的后轮57摆动或者转动就会使得第三齿轮35正反交替转动;第三齿轮35转动就会使得齿条27朝着安装有后轮57的一侧移动;齿条27移动就会带动驱动板15移动;驱动板15移动带动连接板25移动;连接板25移动带动两个驱动安装板31移动;两个驱动安装板31移动就会带动对应的两个触发三角块32移动;两个触发三角块32移动就会拉伸对应的两个第一弹簧13使得第一弹簧13上力,同时两个触发三角块32移动就会使得触发三角块32失去了对对应支撑杆28的限制作用,而支撑杆28就会在对应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齿条27与第六齿轮38脱离时,支撑杆28停止向上移动;此时放下主机底座的前端,使得主机底座的前轮4与地面接触,支撑块2处于倾斜状态,此时向前拉动主机底座;主机底座就会在前轮4和后轮57的共同转动作用下向前移动,而此时由于齿条27与第六齿轮38处于脱离状态,所以后轮57的转动不会影响支撑杆28的移动;而且齿条27与第六齿轮38处于啮合和脱离的交界状态,在第六齿轮38的作用下,齿条27不会反向移动;当主机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停止拉动主机底座,此时拨动调节杆1,使得调节杆1带动驱动板15横向移动;驱动板15移动带动齿条27移动;当齿条27移动到与第六齿轮38完全脱离时,在第一弹簧13的作用下,驱动安装板31就会朝着安装有第一弹簧13的一侧移动;驱动安装板31移动带动触发三角块32移动;触发三角块32移动就会挤压支撑杆28使得支撑杆28向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当支撑杆28的最下端与前轮4的最下侧齐平时,支撑杆28的向下移动就会使得支撑块2向水平状态摆动;当第一弹簧13恢复到初始状态时,支撑块2就会处于水平状态;摩擦板5与地面接触,且摩擦板5的最下端与后轮57的最下侧齐平;通过摩擦板5对主机底座起到固定作用。

Claims (5)

1.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调节杆、支撑块、后轮机构、前轮、摩擦板、第一支撑、第一转轴、梯形导槽、方形孔、导向孔、安装圆孔、安放槽、第一弹簧、第二弹簧、驱动板、传动轴、第二支撑、驱动轮、梯形导块、固定板、第二转轴、第一齿轮、连接板、蜗杆套、齿条、支撑杆、方形套、T型导槽、驱动安装板、触发三角块、弹簧固定盘、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单向环、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六转轴、第七转轴、第一方形导槽、第二方形导槽、第一导向块、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二导向块、第八转轴、第七齿轮、T型导块、第四支撑,其中支撑块的内侧具有空腔;支撑块一端的下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与支撑块内侧相通的安装圆孔;支撑块另一端的下侧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与支撑块内侧相通的方形孔;支撑块开有方形孔一端的内侧上端面上对称地开有两个梯形导槽;支撑块开有方形孔一端的端面上开有与支撑块内侧相通的方形导向孔;支撑块的上端具有安放槽;两个第一转轴分别通过一个第一支撑对称地安装在支撑块开有方形孔一端的下侧;两个前轮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转轴上;两个后轮机构对称地安装在支撑块开有安装圆孔的一端;
支撑块上开有方形孔一端的内侧的两侧所安装结构完全相同,且相互对称,对于支撑块上开有方形孔一端的内侧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驱动安装板的上侧安装有梯形导块;驱动安装板通过梯形导块与支撑块上所开的两个梯形导槽中与其对应一侧的一个梯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的内侧,且梯形导块位于相应的梯形导槽一端;驱动安装板的前端与支撑块内侧的前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触发三角块安装在驱动安装板的下侧;支撑杆的上端具有斜面;支撑杆通过支撑块上所开的两个方形孔中与其对应一侧的一个方形孔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上,且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支撑块的内外两侧;支撑杆上的斜面与触发三角块上的斜面配合;弹簧固定盘安装在支撑杆上且位于支撑块的内侧;弹簧固定盘与支撑块内侧的下端面之间安装有一个第二弹簧;摩擦板安装在支撑杆的下端;
连接板安装在两个驱动安装板之间;驱动板一端的下侧面上开有T型导槽;驱动板开有T型导槽的一端安装有方形套;驱动板通过方形套与连接板的配合安装在连接板的一侧;齿条安装在驱动板另一端的下侧;调节杆的一端安装有T型导块;调节杆通过T型导块与驱动板上T型导槽的配合安装在支撑块上,且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支撑块上所开的导向孔位于支撑块的外侧;调节杆与导向孔之间为滑动配合;固定板的一侧面上开有第一方形导槽和第二方形导槽,第一方形导槽和第二方形导槽相互对称;固定板的上端安装在支撑块内侧的上端面上;第三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三齿轮的一端为锥齿端;第三齿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上;第七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导向块;第七转轴通过第一导向块与固定板上所开的第二方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上,且第一导向块与第二方形槽的一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第四齿轮安装在第七转轴上;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配合;第六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第五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上;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配合;第五转轴安装在固定板上;第六齿轮通过单向环安装在第五转轴上;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与齿条啮合;第四转轴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块;第四转轴通过第二导向块与固定板上所开的第一方形导槽的配合安装在固定板上,且第二导向块与第一方形槽的一端面之间安装有第四弹簧;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四转轴上;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配合;第二齿轮与第六齿轮配合;
传动轴的一端具有锥齿;传动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支撑块内侧,且传动轴具有锥齿的一端与第三齿轮的锥齿端啮合;第一齿轮安装在传动轴的另一端;第二转轴固定安装在支撑块的后端面上;驱动轮的一端为蜗轮,驱动轮的另一端为齿轮;驱动轮安装在第二转轴上;驱动轮通过齿轮端与第一齿轮啮合;第八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支撑块内侧;蜗杆套嵌套安装在第八转轴上,且蜗杆套与驱动轮上的蜗轮端啮合;第七齿轮为锥齿轮;两个第七齿轮对称地安装在第八转轴的两端;两个第七齿轮与两个后轮机构配合;
上述后轮机构包括第八齿轮、第九齿轮、固定支撑、后轮、第九转轴、第十转轴、固定轴、环形锥齿、第三支撑,其中第十转轴的上端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支撑壳内侧;第十转轴的下端穿过支撑块上所开的与其对应的安装圆孔位于支撑块的下侧;环形锥齿的上下两端均为锥齿端;环形锥齿安装在第十转轴上,且嵌套于支撑块上所开的与其对应的安装圆孔内;环形锥齿上端的锥齿与对应的第七齿轮啮合;固定支撑上具有两个支耳;固定支撑安装在第十转轴的下端;第九转轴安装在固定支撑上;第八齿轮的一端为锥齿端;第八齿轮安装在第九转轴上,且第八齿轮的锥齿端与环形锥齿下端的锥齿啮合;固定轴的两端安装在固定支撑的两个支耳上的圆形孔内;第九齿轮安装在固定轴上,且第九齿轮与第八齿轮啮合;两个后轮对称地安装在固定轴的两端;
初始状态下,第一弹簧具有一定的拉力;摩擦板的最下端与后轮的最下侧齐平;摩擦板的最下端高于前轮的最下侧;
上述两个后轮机构中通过第九齿轮传递到第八齿轮上的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二弹簧为拉伸弹簧;第三弹簧为压缩弹簧;第四弹簧为压缩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摩擦板上具有摩擦橡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方形轴套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连接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节杆通过直线轴承安装在导向孔内。
CN201811018294.5A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Active CN1091143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8294.5A CN109114365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18294.5A CN109114365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4365A CN109114365A (zh) 2019-01-01
CN109114365B true CN109114365B (zh) 2020-10-20

Family

ID=6486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18294.5A Active CN109114365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1143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1482A1 (de) * 2019-08-08 2021-02-11 Fath Gmbh Rolleneinhei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1337A1 (de) * 2010-03-26 2011-10-05 Tente GmbH & Co. KG Lenkrolle
US20160176426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Contrivance Inc. Mobile cart with retractable wheel assembly
CN105905139A (zh) * 2016-06-02 2016-08-3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防溜车的省力手推车
CN206312048U (zh) * 2016-12-23 2017-07-07 泉州智信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CN206819247U (zh) * 2017-05-19 2017-12-29 任毅 一种防尘、吸尘计算机机箱
CN207292054U (zh) * 2017-09-27 2018-05-01 广东恒新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房建工地上的移动式托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71337A1 (de) * 2010-03-26 2011-10-05 Tente GmbH & Co. KG Lenkrolle
US20160176426A1 (en) * 2014-12-19 2016-06-23 Contrivance Inc. Mobile cart with retractable wheel assembly
CN105905139A (zh) * 2016-06-02 2016-08-31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防溜车的省力手推车
CN206312048U (zh) * 2016-12-23 2017-07-07 泉州智信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CN206819247U (zh) * 2017-05-19 2017-12-29 任毅 一种防尘、吸尘计算机机箱
CN207292054U (zh) * 2017-09-27 2018-05-01 广东恒新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房建工地上的移动式托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114365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1533B1 (ko) 표시 장치용 회동대
CN109114365B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底座
CN204592074U (zh) 双向超越离合器、变速装置和自动变速系统
CN104534087A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驻车锁止机构
CN102350705A (zh) 一种旋转关节锁紧装置
WO2013139275A1 (zh) 用于断路器的机电操作型底盘车
CN108980529B (zh) 一种基于摩擦制动的计算机主机底座
CN202095412U (zh) 一种带有双面刹车机构的鱼线收线装置
CN204067273U (zh) 塑壳断路器的锁扣
CN110867999B (zh) 一种防坠石辅助散热电机防护罩
CN201919351U (zh) 手扶式微型联合收割机离合装置
KR100491315B1 (ko) 수문용 권양장치
CN202282264U (zh) 一种用于隔离开关上的到位离合器
KR200286649Y1 (ko) 수문용 권양장치
AU2013101234A4 (en) Clutch Structure for Motor
CN110847082B (zh) 一种校园使用的移动护栏
GB595736A (en) Track wrench
CN105507195A (zh) 单手脱开操作结构及引擎扫雪机
CN203218772U (zh) 开关柜手车驱进机构
CN204238162U (zh) 单手脱开操作结构及引擎扫雪机
CN220199065U (zh) 一种自行走驱动桥
CN204766227U (zh) 一种轮椅用驱动装置
CN202223506U (zh) 一种旋转关节锁紧装置
LU101350B1 (en) Ditching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Planting
CN109990082A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换挡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No.7, Xiashan fuchunan village, Xiashan Town, Huian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Quanzhou Huian Jingming Furnitur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601, North Tower, Chao Hua mansion 1013, Dongmen street, Luohu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HENGLANG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4

Address after: 402460 Building 1, No. 715 Chengnan Avenue, Changzhou Street, Rongchang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Minghan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7, Xiashanfu Natural Village, Xiayuan Village, Luocheng Town, Hui'an County,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000

Patentee before: Quanzhou Huian Jingming Furnitu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