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355B - 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含有由该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的光学物品 - Google Patents

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含有由该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的光学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9355B
CN110869355B CN201880045275.3A CN201880045275A CN110869355B CN 110869355 B CN110869355 B CN 110869355B CN 201880045275 A CN201880045275 A CN 201880045275A CN 110869355 B CN110869355 B CN 110869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ring
optionally
grou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52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9355A (zh
Inventor
宫崎真行
竹中润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uya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kuyam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uyama Corp filed Critical Tokuyam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69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9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311/78Ring systems having three or more relevant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9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9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97/10Spiro-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1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311/9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ix-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spiro-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9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from cyclic ethers and othe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65/3311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 C08G65/331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cyclic
    • C08G65/3315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a hydroxy group cyclic aroma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3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C08G65/33396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hav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nit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cyclic ethers by opening of the heterocyclic ring
    • C08G65/32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G65/329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C08G65/33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 C08G65/3344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sulfur
    • C08G65/3346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sulfur containing oxygen in addition to sulfur having sulfur bound to carbon and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45Six-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also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357Six-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7Thiols
    • C08K5/378Thiol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 C08K5/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with oxygen or nitrogen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9/00Tenebrescent materials, i.e. materials for which the range of wavelengths for energy absorption i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excitation by some form of energy
    • C09K9/02Organic tenebrescent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41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s, organic pi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25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33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41Heterocyclic
    • C09K2211/145Heterocyclic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41Heterocyclic
    • C09K2211/1491Heterocyclic containing other combinations of heteroato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3Photochromic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Oxygen Or Sulfur (AREA)
  • Nitrogen And Oxygen Or Sulfur-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 Eyeglasses (AREA)
  • Pyrane Compounds (AREA)
  • Polye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质依存性得到降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其具有包含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螺环的基团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至少1个以上,进而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包含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选自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和聚酯低聚物链基中的低聚物链基,优选为下述式(1)表示的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前述低聚物链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此处,R1和R2为任选具有低聚物链基的基团,与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13位的碳原子键合的环Z为螺环基,R3和R4为任选具有低聚物链基的芳基或杂芳基。

Description

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含有由该 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的光学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新型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以及包含该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物的新型光学物品。
背景技术
光色性指的是,若对于某化合物照射太阳光或汞灯的光等含有紫外线的光则颜色快速地变化,若停止光的照射而置于暗处则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的可逆反应。具有这种性质的化合物被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迄今为止开发了各种化合物。这些光致变色化合物之中,已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耐久性良好,显色为各种色调,因此近年得到特别活跃的研究。
例如对于眼镜镜片赋予了光致变色性的光致变色眼镜镜片,在会被太阳光照射的室外快速地着色而作为太阳镜发挥功能,在室内褪色而作为通常的眼镜镜片发挥功能,其需要增加。
对于光学材料中使用的光致变色化合物通常要求以下的特性。
(1)照射紫外线之前的可见光区域中的着色度(初期着色)小。
(2)照射紫外线时的着色度(显色浓度)高。
(3)自开始照射紫外线直至显色浓度达到饱和为止的速度快(显色灵敏度高)。
(4)自停止紫外线照射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为止的速度(褪色速度)快。
(5)这种可逆作用的反复耐久性良好。
(6)以对所使用的主体材料的分散性升高的方式固化后高浓度地溶解于成为主体材料的单体组合物。
迄今为止发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中,也已知其自身的光致变色特性优异,例如在溶液中表现出快的显色·褪色速度和高的显色浓度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已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颜色变化通过结构变化而产生。因此,苯并吡喃化合物在溶液中等容易产生结构变化的环境下光响应性良好。但是,在高分子固体基质中等难以产生结构变化的环境下,存在光响应性变差、褪色半衰期延长的倾向、即光响应性降低的倾向。认为其原因在于,与在溶液中相比,在高分子固体基质中,自由空间绝对性地小,因此苯并吡喃化合物的结构变化受到限制。将苯并吡喃化合物如此分散于各种塑料材料等高分子基质的情况下,存在不能充分发挥苯并吡喃化合物本来所具有的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特别是褪色速度降低这种问题。这种问题特别是在硬度或耐热性高的合成树脂(高分子)中混合苯并吡喃化合物的情况下,存在变得显著的倾向。
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具有各种结构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得到研究。例如为了增大褪色速度,提出了能够纳米胶囊化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具体而言,公开了具有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聚硅氧烷低聚物链基的下述式(A)、(B)所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2)。
但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可知,前述式(A)、(B)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虽然能够实现纳米胶囊化,但是为了响应近年所要求的高度的光致变色特性和反复耐久性,需要进一步改良。
另外,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具有至少2个以上光致变色部位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参照专利文献3~5)。但是,即使是如此具有多个光致变色部位的提高了色素浓度的化合物,以往的化合物中,为了响应近年所要求的高度的光致变色特性,也需要进一步改良。特别是对基质的依存性小、褪色速度进一步提高是困难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4/041961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00/015630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WO2009/146509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WO2012/149599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WO2012/162725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合成树脂作为基质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褪色速度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时存在改善的余地。
进而,近年光学物品用材料使用各种高分子。因此,若可以制造在任何的高分子固体基质中,都如溶液中那样表现出高的显色速度且快的褪色速度这种基质依存性(基质环境依存性)低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则其利用价值升高。并且也能够降低昂贵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含有光致变色化合物和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成本。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质环境依存性低、并且具有快的褪色速度、高的反复耐久性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深入研究。如先前所记载,以往导入了低聚物链基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为在基质中该低聚物链包入光致变色化合物这样的形态(纳米胶囊化),因此认为在高分子固体基质中,褪色速度变快。
本发明人等认为,若利用这种形态则正可以实现基质依存性低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但是,虽然通过导入低聚物链基,可以降低基质依存性,然而光致变色化合物自身的褪色速度并不增快。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良,研究具有各种取代基的茚并萘并吡喃化合物,结果发现通过具有以下结构的茚并萘并吡喃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苯并吡喃化合物),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第一本发明为一种苯并吡喃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在13位具有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螺环,并且具有任意一低聚物链都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选自由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和聚酯低聚物链基组成的组中的低聚物链基。
第二本发明为一种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其含有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和聚合性单体。
第三本发明为一种光致变色光学物品,在其内部具有分散有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高分子成型体作为构成构件。
第四本发明为一种光学物品,其具有光学基材的至少1个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被分散有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高分子膜覆盖的光学基材作为构成构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具有在13位具有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螺环(以下有时仅称为“13位的螺环基”)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茚并萘并吡喃结构)至少1个以上,进而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选自由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和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聚酯低聚物链基组成的组中的低聚物链基(以下有时仅称为“低聚物链基”)。该苯并吡喃化合物通过形成这种结构,发挥优异的效果。即,通过为具有13位的螺环基和该低聚物链基这两者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这种结构上的特征,发挥优异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形成基质依存性小、褪色速度快、耐久性良好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具体而言,仅具有13位的螺环基或仅具有该低聚物链基的情况下,得不到更充分的效果。例如不具有13位的螺环基、在13位取代有烷基这种情况下,即使具有该低聚物链基,也不会形成高度的光致变色特性、特别是褪色速度优异的化合物。另外,即使是在13位直接取代有该低聚物链基的化合物,也会存在耐久性降低的倾向。
由以上可知,通过具有本发明的结构,环境依存性得到降低,即使固体基质的材质变化、也可以在各基质中具有优异的褪色速度。并且,与以往的使用了具有低聚物链基的类似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光学物品相比,可以赋予高的反复耐久性。
以往不存在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那样的具有13位的螺环基和该低聚物链基这两者的化合物。
因此,例如将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用于光致变色眼镜镜片的情况下,即使制造高硬度的眼镜镜片和硬度比较低的眼镜镜片,各眼镜镜片也具有高的显色浓度、快的褪色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为分子内具有13位具有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螺环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至少1个以上的化合物。
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数若在分子内为至少1个则没有特别限制。其中,若考虑到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光致变色特性、以及与高分子固体基质的相容性等则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数优选为1~10、更优选1~6、进一步优选1~4、特别优选1。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多个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情况下,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可以为相同的结构或不同的结构。另外,其中,若至少1个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13位的螺环基即可。但是为了发挥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优选全部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13位的螺环基。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而言,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包含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低聚物链基。并且,该低聚物链基为选自由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和聚酯低聚物链基组成的组中的基团。本发明中,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指的是“作为相同组成的键合部位的重复单元存在3个以上”,具体而言,例如重复单元为3个以上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式;-(R-O)s-、R:亚烷基、s:重复单元数)指的是该式中的s为3以上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
该低聚物链基中,重复单元不足3的情况下,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以及对基质中的相容性降低,因此不优选。对于该重复单元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根据该低聚物链基数、形成该低聚物链基的结构式、和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数等适当确定。其中,若考虑到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光致变色特性等则优选不足200。并且重复单元优选为3~150、更优选10~100。
对于该低聚物链基的平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00~20000、更优选350~15000、进一步优选350~12000、特别优选440~7500。前述低聚物链基的平均分子量过小(低聚物链长度短)的情况下,存在包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纳米胶囊的形成是困难的或者胶囊的尺寸变小的倾向。因此,在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周围确保自由空间变得不充分,存在降低基质环境依存性的效果降低的倾向。另外,平均分子量过大的情况下,存在单位重量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比率减小的倾向,显色浓度不充分,需要多的添加量。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中,对于该低聚物链基数没有特别限制,若在苯并吡喃化合物1分子内存在至少1个即可。其中,若考虑到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光致变色特性等则该低聚物链基数优选为1~10、更优选1~5。另外,相对于茚并萘并吡喃部位1个,该低聚物链基数优选为0.5~6、更优选0.5~3、进一步优选0.5~2。其中,若考虑到生产率、效率良好的光致变色特性则优选为0.5~1。相对于茚并萘并吡喃部位1个、该低聚物链基数为0.5的情况为在该低聚物链基的两末端存在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该低聚物链基存在多个的情况下,该低聚物链基可以为相同的基团或不同的基团。但是若考虑到苯并吡喃化合物的生产率则优选为相同的基团。而若考虑到光致变色特性则最优选为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
另外,前述低聚物链基在茚并萘并吡喃的3位、6位、7位、11位、或13位的螺环基取代由于可以改善本发明的效果、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而优选。
<优选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本发明中,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优选为下述式(1)所示的结构。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式Z为13位的螺环基。另外,前述低聚物链基需要在前述式(1)所示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键合至少1个。也就是说,若R1、R2、R3、R4中的至少1个成为前述低聚物链基,或者R1、R2、R3、R4、和式Z的螺环基为具有前述低聚物链基作为取代基的基团即可。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优选在分子内具有前述式(1)所示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至少1个。通常已知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骨架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表现出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以下对于特定的取代基依次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式(1)所示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优选个数、种类等、以及前述低聚物链基的优选个数、种类等与前述中说明的相同。
<R1和R2>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低聚物链基(选自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聚酯低聚物链基、和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聚酯聚醚低聚物链基中的低聚物链基)、羟基、烷基、卤代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硫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芳基、巯基、烷氧基烷硫基、卤代烷硫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烷硫基。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式(1)中,a表示R1的个数。b表示R2的个数。并且a为0~4的整数、b为0~4的整数。
在a为2~4的情况下,多个R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b为2~4的情况下,多个R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另外,在a为2~4、存在邻接的R1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1可以一起与这些R1所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碳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进而该环可以具有取代基。
另外,在b为2~4、存在邻接的R2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2可以一起与这些R2所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碳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进而该环可以具有取代基。
<R3和R4>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芳基。
需要说明的是,R1、R2、R3、和R4中,前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为分子内至少1个的低聚物链基。
以下对于R1、R2、R3、和R4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对于能够形成R1和R2的低聚物链基和低聚物链基以外的其它基团进行说明。
<R1和R2;低聚物链基>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若前述式(1)所示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至少具有前述低聚物链基即可,R1和R2中的至少1个可以形成该低聚物链基。
前述低聚物链基若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则没有特别限制。其中,优选为包含具有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的基团。进而,其中,如前文所述,优选为3~200、进一步优选3~150。进而,该低聚物链基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300~20000、更优选350~15000、进一步优选350~12000、特别优选440~7500。
以上那样的低聚物链基之中,为了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减小对基质的依存性,优选形成下述详细说明的式(5a)~(5c)所示的基团。分子内必定具有1个这些基团并且具有13位的螺环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发挥特别优异的效果。
<R1和R2;优选的低聚物链基>
本发明中,作为特别优选的低聚物链基,优选选自成为下述式(5a)~(5c)的基团。
{式中,
R8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在同一分子内含有多个R8的情况下,R8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n指的是前述低聚物链基的重复单元数、为3~200的整数,多个重复单元的2价基团可以相同或不同,
L为2价的键合基团、为下述式(6)所示的基团,
(式中,
R10为2价基团,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3~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6~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形成环的原子数为3~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
R1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2价基团,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3~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或形成环的碳数为6~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R12为2价基团,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3~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或形成环的碳数为6~12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X1和X2为2价基团,各自独立地为直接键合、O、S、氨基、取代氨基、(硫代)酰胺基、或(硫代)酯基,
d为0~50的整数,e和e’各自独立地为0~50的整数、f为0~50的整数,
在d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10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e和e’各自独立地为2以上的情况下,对于多个e和e’,各自括号内的单元的2价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f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f的单元的2价基团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多个L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虚线部表示与前述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键合,
t指的是该低聚物链基数、为1~10的整数,
在t为1的情况下,R9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
在t为2的情况下,R9为原子成键或2价有机残基,
在t为3~10的情况下,R9为与t数相同的有机残基。}
前述式(5a)所示的低聚物链基为优选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前述式(5b)所示的低聚物链基和前述式(5c)所示的低聚物链基都为优选的聚酯低聚物链基。
其中,若例示出特别优选的例子则
R8优选为亚乙基、亚丙基、或亚丁基,特别优选亚丙基。
n指的是低聚物链基的重复单元数、为3~200的整数。若考虑到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光致变色特性等则n优选为3~150、特别优选10~100。
L中,若例示出特别优选的例子则可列举出下述式所示的2价基团。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L的优选2价基团、和前述式(5a)~(5c)中,虚线部表示与前述茚并萘并吡喃部位键合。
前述式(5a)~(5c)所示的低聚物链基中,t与低聚物链基数一致。
在t为1的情况、即该低聚物链基为1个的情况下,作为R9的碳数1~20的烷基,例如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己基。
在t为2的情况下,R9可以为原子成键。即,在R9形成原子成键的情况下,实质低聚物链形成2倍的长度,在其两末端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部位。
在t为3~10的情况下,R9形成对应于t数的有机残基,此时,t优选为3~6。若例示出优选的有机残基(R9)则可列举出下述式所示的任意一种多价有机残基。
该多价有机残基中,虚线部表示与L的键合。
以上为R1和R2中的优选的低聚物链基。
<R1和R2;其它基团>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若前述式(1)所示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具有至少1个前述低聚物链基即可,其它的R1和R2也可以如前文所述形成该低聚物链基以外的基团。
作为能够形成R1和R2的前述烷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1~6的烷基。作为碳数1~6的优选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等。
作为前述卤代烷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1~6的卤代烷基。作为碳数1~6的卤代烷基,优选为被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取代的烷基。作为优选的卤代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三氟甲基、四氟乙基、氯甲基、2-氯乙基、溴甲基等。
作为前述环烷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3~8环烷基(形成环的碳原子数为3~8的环烷基)。作为碳数3~8的环烷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环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但是前述碳数的个数(碳数3~8)不包括取代基的碳数。
作为前述烷氧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1~6的烷氧基。作为前述碳数1~6的优选烷氧基的例子,可列举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
前述氨基为伯氨基(-NH2),取代氨基为1个或2个氢原子被取代的仲或叔氨基。作为取代氨基所具有的取代基,没有特别限制,可列举出前述低聚物链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碳数3~7的环烷基、碳数6~14的芳基、碳数4~14的杂芳基等。作为优选氨基的例子,可列举出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苯基氨基、二苯基氨基等。
作为前述杂环基,优选为原子数3~10的杂环基。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吗啉代基、哌啶子基、吡咯烷基、哌嗪子基、N-甲基哌嗪子基等脂肪族杂环基、或二氢吲哚基等芳香族杂环基等。进而,该杂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优选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前述低聚物链基、或碳数1~6的烷基。作为具有取代基的优选的杂环基,可列举出例如2,6-二甲基吗啉代基、2,6-二甲基哌啶子基和2,2,6,6-四甲基哌啶子基等。
作为前述卤素原子,可列举出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为前述烷硫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1~6的烷硫基。作为碳数1~6的烷硫基,可列举出甲硫基、乙硫基、正丙硫基、异丙硫基、正丁硫基、仲丁硫基、叔丁硫基等。
作为前述芳硫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6~10的芳硫基。作为碳数6~10的芳硫基,可列举出苯硫基、1-萘硫基、2-萘硫基等。
作为前述烷基羰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2~7的烷基羰基。作为碳数2~7的烷基羰基,可列举出乙酰基、乙基羰基。
作为前述烷氧基羰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作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可列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
作为前述芳烷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7~11的芳烷基。作为碳数7~11的芳烷基,可列举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萘基甲基等。
作为前述芳烷氧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7~11的芳烷氧基。作为前述碳数7~11的芳烷氧基,可列举出苄氧基、萘基甲氧基等。
作为前述芳氧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6~12的芳氧基。作为碳数6~12的芳氧基,可列举出苯氧基、萘氧基等。
作为前述芳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6~12的芳基。作为碳数6~12的芳基,可列举出苯基、1-萘基、2-萘基等。
作为前述杂芳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3~12的杂芳基。碳数3~12的杂芳基,可列举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啉基、吡啶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吡咯啉基等。
作为前述烷氧基烷硫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作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可列举出甲氧基甲硫基、甲氧基乙硫基、甲氧基正丙硫基、甲氧基正丁硫基、乙氧基乙硫基、正丙氧基丙硫基等。
作为前述卤代烷硫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作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可列举出三氟甲硫基、四氟乙硫基、氯甲硫基、2-氯乙硫基、溴甲硫基等。
作为前述环烷硫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为碳数3~8的环烷硫基。作为碳数3~8的环烷硫基,可列举出环丙硫基、环丁硫基、环戊硫基、环己硫基等。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环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但是前述碳数的个数(碳数3~8)不包括取代基的碳数。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环烷基、前述芳硫基、前述芳烷基、前述芳烷氧基、前述芳氧基、前述芳基、前述杂芳基、和前述环烷硫基可以为未取代。但是,具有取代基的情况下,优选形成环的基团中的1~8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被选自前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中的取代基取代。这些取代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与前述说明相同的基团。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芳烷基、前述芳烷氧基、前述芳氧基、前述芳基、和前述杂芳基中记载的碳数不包括取代基的碳数。
<对于a、b>
前述式(1)中,a表示R1的个数。b表示R2的个数。并且
a为0~4的整数、b为0~4的整数,
在a为2~4的情况下,多个R1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b为2~4的情况下,多个R2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
<a、b为2以上的情况>
另外,在a为2~4、存在邻接的R1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1可以一起与跟这些R1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碳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进而该环可以具有取代基。需要说明的是,该环也可以同时具有氧原子、硫原子、碳原子、或氮原子中的2个以上原子。
作为邻接的R1的组合,为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5位和6位、或6位和7位、7位和8位。
另外,在b为2~4、存在邻接的R2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2可以一起与跟这些R2键合的2个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碳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进而该环可以具有取代基。需要说明的是,该环也可以同时具有氧原子、硫原子、碳原子、或氮原子中的2个以上原子。
作为邻接的R2的组合,为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9位和10位、或10位和11位、11位和12位。
R1和R2可以各自独立地彼此邻接的2个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硫原子、碳原子、或氮原子的环基。对于该环基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形成包含R1和R2所键合的碳原子、原子数为5~7的环。并且,该环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列举出选自前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中的取代基。这些取代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与前述中的说明相同的基团。其中,优选形成后述的式(3)所示的环。
<特别优选的R1和R2>
以上那样的基团之中,若考虑到所得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显色色调、显色浓度等则R1和R2优选为前述低聚物链基、前述烷基、前述烷氧基、前述杂环基、前述芳基、前述芳硫基。也优选为邻接的R1之间或邻接的R2之间键合而形成环的基团。另外,前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为前述低聚物链基。
<R3和R4>
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芳基。
作为该芳基或该杂芳基,可列举出前述<R1和R2>中例示的具体基团,特别是最优选为苯基。
另外,这些芳基或杂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该取代基各自独立地可列举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或碳数1~6的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羟基、烷基、卤代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中的取代基。这些具体的取代基可列举出前述<R1和R2>中例示的具体基团。
作为前述芳基、前述杂芳基的取代基,其中,从发挥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这种观点考虑,优选为选自前述低聚物链基、前述烷基、前述烷氧基、前述氨基、前述取代氨基、前述杂环基、前述卤素原子、前述芳硫基中的基团。
<环Z(基)>
在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13位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键合的下述式(Z)
所示的螺环Z(13位的螺环基)为
与该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该环的碳数3~20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环、
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该脂肪族环而成的稠合多环、
与该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该环的原子数3~20的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或
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该杂环而成的稠合多环。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理所当然,但是前述环基中所示的碳数、或原子数表示构成环的碳或原子的数,不包括取代基的碳数或原子数。
作为前述脂肪族环,可列举出例如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辛烷环、环庚烷环、降冰片烷环、双环壬烷环、金刚烷环、和螺二环己烷环。
另外,作为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前述脂肪族环而成的稠合多环,可列举出例如菲环。
作为前述杂环,可列举出例如噻吩环、呋喃环、吡啶环。
另外,作为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前述杂环而成的稠合多环,可列举出例如苯基呋喃环、联苯噻吩环。
前述脂肪族环、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前述脂肪族环而成的稠合多环、前述杂环、或者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前述杂环而成的稠合多环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在该环(稠合多环)取代的取代基,可列举出选自前述低聚物链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和卤素原子中的取代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取代基可列举出与<R1和R2>中已经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该螺环Z所具有的取代基之中,作为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发挥特别优异的效果的取代基,特别优选为碳数1~6的烷基、环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
前述螺环Z之中,为了得到快的褪色速度,优选为构成螺环的碳数为6~16的前述脂肪族烃环基、在这些脂肪族烃环取代碳数1~6的烷基(优选碳数1~3的烷基)而成的环基、或在该脂肪族烃环键合或稠合碳数3~8的环烷基而成的环基。
它们之中,从得到优异的褪色速度和高的显色浓度这种观点考虑,优选形成以下的环。即,螺环Z为:
选自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环辛烷环、环壬烷环、环癸烷环、环十一烷环、环十二烷环、和螺二环己烷环中的环,
该环可以以1~10个取代基的形式具有碳数1~3的烷基或碳数5~7的环烷基,或者
该环优选形成可以稠合碳数5~7的环烷基的环。
若具体例示出特别优选的螺环Z则优选形成下述式所示的螺杆Z。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式中,具有虚线的原子成键的碳原子为13位的碳原子。
<优选的低聚物链基的取代位置>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必须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前述低聚物链基。因此,R1、R2、R3、和R4中说明的基团中,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基团所具有的取代基可以为前述低聚物链基。其中,前述低聚物链基在茚并萘并吡喃的3位(R3和R4)、6位(R1)、7位(R1)、11位(R2)、或13位的螺环基(式Z)取代由于可以改善本发明的效果、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而优选。需要说明的是,3位、6位、7位、11位可以直接键合前述低聚物链基,作为键合于该位置的基团所具有的取代基,可以导入低聚物链基。
<特别优选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可列举出下述式(2)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但是该苯并吡喃化合物也必须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前述低聚物链基。
式中,R1、R2、a、b、和环Z的定义与前述式(1)中相同。a-2指的是由整数a减去2而得到的数,a-2为0~2的整数。另外,b-1为由整数b减去1而得到的数,b-1为0~3的整数。
<R100和R101>
R100和R101优选为前述<R1和R2>中说明的基团之中以下的基团。具体而言,为前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硫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杂芳基、巯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或碳数3~8的环烷硫基。这些具体的基团可列举出与前述<R1和R2>中说明的基团相同的基团。
另外,R100和R101可以一起形成下述式(3)所示的环。
式中,2个*记号分别表示与6位和7位的碳原子键合。
<X和Y>
式中,X和Y中的一者或两者为硫原子、亚甲基、氧原子、或下述式(4)
所示的基团。
前述式中,R7为前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杂芳基。它们具体的基团可列举出前述<R1和R2>中例示的具体的基团,优选的基团也相同。
<R5和R6>
R5和R6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前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巯基、碳数1~6的烷硫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碳数3~8的环烷硫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它们具体的基团可列举出前述<R1和R2>中例示的具体的基团,优选的基团也相同。
另外,R5和R6可以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环。若具体例示出脂肪族环则可列举出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等。另外,对于该脂肪族环所具有的取代基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形成环的基团中的1~8个氢原子、特别优选1~4个氢原子被取代的取代基,可列举出选自前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中的取代基。这些取代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与前述<R1和R2>中说明相同的基团。
式中,c为1~3的整数。
<特别优选的R100和R101>
以上那样的基团之中,若考虑到所得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显色色调、显色浓度等则R100和R101优选为前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前述烷基、前述烷氧基、前述杂环基、前述芳基、前述芳硫基。另外,也可以形成前述式(3)所示的环。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具有前述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为低聚物链基。
<R200>
R200优选为前述<R1和R2>中说明的基团之中、以下的基团。具体而言,为前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巯基、碳数1~6的烷硫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碳数3~8的环烷硫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这些基团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与前述<R1和R2>中的说明相同的基团。优选的基团也相同。
<特别优选的R200>
以上那样的基团之中,若考虑到所得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显色色调、显色浓度等则R200优选为前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前述烷氧基、前述杂环基、前述芳基。前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为前述低聚物链基。
<R300和R400>
R300和R400各自独立地优选为前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硫基、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这些具体的基团可列举出前述<R1和R2>中例示的具体的基团,优选的基团也相同。
a’表示R300的个数、为0~5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R300可以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b’表示R400的个数、为0~5的整数,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R400可以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特别优选的R300和R400>
以上那样的基团之中,若考虑到所得到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显色色调、显色浓度等则R300和R400优选为前述低聚物链基、前述烷基、前述烷氧基、前述取代氨基、前述杂环基。前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可以为前述低聚物链基。
<优选的低聚物链基的优选取代位置>
前述低聚物链基处于茚并萘并吡喃的3位(R300或R400)、6位(R100)、7位(R101)、11位(R200)、或13位(环(Z)),由于可以改善本发明的效果、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而优选。另外,存在于3位(R300或R400)的情况下,R300或R400优选形成在对位具有前述低聚物链基的苯基。
<优选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具体例>
本发明中,若具体例示出特别优选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则可列举出下述式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理所当然,但是下述式中,
n指的是低聚物链基的重复单元数、为3~200的整数。若考虑到苯并吡喃化合物自身的生产率、光致变色特性等则n优选为3~150、特别优选10~100。
<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可以通过任意合成法制造。对于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代表性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该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说明中,各式中的符号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如对于前述式所说明那样的意思。
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制造可以通过下述式(7)
式中,R1、R2、a和b的定义与式(1)中相同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和
下述式(8)
式中,R3和R4的定义与式(1)中相同
所示的炔丙醇化合物在酸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的方法合适地制造苯并吡喃化合物。萘酚化合物与炔丙醇化合物的反应比率优选选自1:10~10:1(摩尔比)的范围。另外,作为酸催化剂,例如使用硫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酸性氧化铝等。酸催化剂相对于萘酚化合物和炔丙醇化合物的总和100重量份,优选以0.1~10重量份的范围使用。反应温度优选为0~200℃。作为溶剂,优选使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苯、甲苯等。对于通过上述反应得到的产物的纯化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进行硅胶柱纯化、进而通过重结晶,进行产物的纯化。
具体而言,导入了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例如前述式(5a)所示的低聚物链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制造例如以下例示。即,在前述式(7)所示的萘酚化合物取代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方法如以下例示。
将下述式(9)
式中,R8、R9和n的定义与式(5a)相同
所示的聚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转换为下述式(10)
式中,Y为甲苯磺酰基、卤素原子等离去基团,R8、R9和n的定义与式(5a)相同
所示的甲苯磺酰基、卤素原子等离去性高的取代基。
作为转换为甲苯磺酰基的方法例,能够合适地采用在三乙胺等叔胺等碱性催化剂存在下、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的方法。作为向碘原子、溴原子、氯原子的转换方法,可以通过Appel反应转换。具体而言,能够合适地采用在三苯基膦存在下、与四卤化碳、碘、碘甲烷、六丙酮、三光气等反应的方法。
接着通过具有羟基的二苯甲酮化合物与前述式(10)在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中、在碳酸钾等碱存在下反应,可以得到下述式(11)
式中,R为由式(10)所示的基团去除Y而成的基团,R1、R2、a和b与式(1)中的定义相同
所示的取代有聚亚烷基二醇低聚物链的二苯甲酮化合物。
对于前述式(11)的二苯甲酮化合物,使用公知方法,通过Stobbe反应、环化反应、使用了碱或酸的水解反应、苄基保护、基于使用了碱或酸的水解反应的脱苄基化,得到下述式(12)
式中,Bn为苄基,R的定义与式(11)相同,R1、R2、a和b的定义与式(1)相同。
通过Curtius重排、Hofmann重排、Lossen重排等方法,将该进行了苄基保护的羧酸转换为胺,以后通过其自身公知的方法制造重氮盐。通过Sandmeyer反应等将该重氮盐转换为溴化物,使所得到的溴化物与镁、锂等反应而制造有机金属化合物。使该有机金属化合物与下述式(13)
式中,环Z的定义与式(1)相同
所示的酮在-80~70℃、有机溶剂中反应10分钟~4小时,接着利用氢和钯碳等进行脱苄基化反应,在中性~酸性条件下、在10~120℃下进行Friedel-Crafts反应10分钟~2小时,由此可以合成下述式(14)
式中,R的定义与式(1)相同,R1、R2、环Z、a和b的定义与式(1)相同的萘酚化合物。上述反应中,前述有机金属化合物与前述式(13)所示的酮的反应比率优选选自1:10~10:1(摩尔比)的范围。反应温度优选为-80~70℃。作为溶剂,优选使用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例如二乙基醚、四氢呋喃、苯、甲苯等。另外,前述中性~酸性条件下的Friedel-Crafts反应例如优选使用乙酸、盐酸、硫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酸性氧化铝等酸催化剂进行。该反应时,例如使用四氢呋喃、苯、甲苯等非质子性有机溶剂。
通过前述式(14)的萘酚化合物与前述式(8)所示的炔丙醇反应,可以得到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在茚并位或萘并位(R1或R2)取代的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另外,作为在前述式(8)所示的炔丙醇导入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方法,由前述式(11)所示那样的具有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二苯甲酮化合物合成下述式(15)
式中,R的定义与式(11)相同,R4的定义与式(1)相同
所示的炔丙醇后,与基于国际公开第WO2001/60881小册子、国际公开第WO2005/028465号小册子等论文中记载的反应方法合成的前述式(7)的萘酚化合物反应,由此可以得到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在R3和R4取代的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另外,除了预先导入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方法以外,也能够在苯并吡喃化合物合成后导入。具体而言,在想要导入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位置取代羟基、伯或仲氨基、巯基等反应性取代基。接着通过上述方法制造具有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前体。接着,使所得到的前体的反应性取代基、与具有能够反应的取代基(该基团优选为形成前述2价键合基团L的基团)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反应,由此制造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例如通过进行与具有羧基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的酯化反应,可以形成前述L。具体而言,可以在硫酸、盐酸等无机酸、芳香族磺酸等有机酸、或者氟化硼醚等路易斯酸存在下,在甲苯等溶剂中,根据需要边加热边搅拌,通过共沸而去除所生成的水并反应。需要说明的是,前述酯化反应中,作为去除水的方法,可列举出利用无水硫酸镁、或分子筛等干燥剂去除水的方法;或在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等为代表的脱水剂的存在下去除水的方法。
另外,也可以通过与具有酰卤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进行酯化反应来形成前述L。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在吡啶、二甲基苯胺等碱的存在下,在四氢呋喃等醚系溶剂中,根据需要边加热边搅拌,将所生成的卤化氢去除的方法等。
具有羧基、酰卤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能够利用公知方法合成。具体而言,通过前述式(9)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单烷基醚和琥珀酸酐等环状酸酐在碱或酸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可以得到具有羧基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单烷基醚。另外,通过前述式(10)的具有卤素原子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单烷基醚与镁、锂等反应而制造有机金属化合物后,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以得到具有羧基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单醚。通过所得到的具有羧基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单醚与亚硫酰氯、草酰氯反应,可以得到具有酰卤的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单醚。
以上说明了将聚亚烷基二醇链基导入到茚并萘并吡喃部位而制造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方法,但是导入其它低聚物链基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具体而言,若替代具有聚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化合物,使用具有聚酯低聚物链(基)、或聚酯聚醚低聚物链(基)的化合物,进行同样的操作即可。
<苯并吡喃化合物的鉴定>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通常以常温常压下的固体或粘稠的液体形式存在,可以用以下的手段确认。具体而言,通过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离操作,确认除了该苯并吡喃化合物以外,没有原料化合物和着色成分等副产物。
对于所得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利用质子核磁共振光谱(1H-NMR)进行测定,由此在δ:5.0~9.0ppm附近出现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峰,在δ:1.0~4.0ppm附近出现基于烷基和亚烷基的质子的峰。另外,通过将各自的光谱强度进行相对比较,可以知道各键合基团的质子的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由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和由该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提取该苯并吡喃化合物并用与前述相同的方法确认。
<与其它光致变色化合物的组合(光致变色组合物)>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良好地溶解于甲苯、氯仿、四氢呋喃等通常的有机溶剂。在这种溶剂溶解前述式(1)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时,呈现出通常溶液大致为无色透明,若照射太阳光或紫外线则快速地显色,若阻断光则可逆地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无色的良好的光致变色作用。
接着,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根据目的的用途,可以与其它光致变色化合物组合来使用。例如为了得到作为光致变色镜片所要求的各种色调,也可以与其它光致变色化合物组合来使用。所组合的光致变色化合物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公知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俘精酸酐、俘精酰亚胺、螺噁嗪、苯并吡喃等。其中,从可以均匀地保持显色褪色时的色调、可以抑制光致变色性的劣化所伴随的显色时的色移、进而可以减小初期着色这种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为苯并吡喃化合物。但是从抑制由于环境依存性的不同所导致的显色褪色时的色调的色移这种观点考虑,其它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也优选为具有低聚物链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另外,优选使用多种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调整色调。
形成含有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和其它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组合物的情况下,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配混比率根据所希望的色调适当确定。
<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和前述光致变色组合物优选与聚合性化合物组合而作为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使用。
本发明中,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由于取决于苯并吡喃化合物的显色强度、所选择的镜片材料、和镜片的厚度,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优选为以下的配混比率。具体而言相对于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或光致变色组合物为0.001~10质量份。
该配混量优选根据所使用的用途而调整最合适配混量。例如该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用作薄膜的光学物品的情况和用作厚膜的光学物品的情况下,如以下所述。
具体而言,该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形成涂覆那样的薄膜、例如100μm左右的薄膜(该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膜)的情况下,相对于其它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使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或光致变色组合物为0.001~10质量份来调整色调为宜。
厚的固化物(该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成型体)、例如厚度1毫米以上的固化物的情况下,相对于厚的固化物或提供厚的固化物的其它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使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或光致变色组合物为0.001~1质量份来调整色调为宜。
<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有时也称为(B)成分),可列举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1)、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B2)、能够形成氨基甲酸酯键、脲键等的氨基甲酸酯或脲系聚合性化合物(B3)、和(B1~B3)以外的其他聚合性化合物(B4)。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1)大致分为: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B1-1);具有乙烯基的乙烯基系聚合性化合物(B1-2);具有烯丙基的烯丙基系聚合性化合物(B1-3);倍半硅氧烷系聚合性化合物(B1-4)。
以下示出其具体例。
(B1-1)(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的例子
(B1-1-1)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优选含有(B1-1-1)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以下示出其具体例。具体而言,为下述式(16)、(17)和(18)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也将下述式(16)所示的化合物仅称为(B1-1-1-1)成分,以下有时也将下述式(17)所示的化合物仅称为(B1-1-1-2)成分,以下有时也将下述式(18)所示的化合物仅称为(B1-1-1-3)成分。此外,对于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以下有时也仅称为(B1-1-1-4)成分)、不符合前述(B1-1-1-1)成分、前述(B1-1-1-2)成分、前述(B1-1-1-3)成分、和前述(B1-1-1-4)成分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以下有时也仅称为(B1-1-1-5)成分)进行说明。
(B1-1-1-1)下述式(16)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3和R14分别为氢原子或甲基,g和h各自独立地为0以上的整数,且g+h以平均值计为2以上且5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式(16)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通常以分子量不同的分子的混合物的形式得到。因此,g和h以平均值表示。
若具体例示出上述式(16)所示的化合物,则如以下所示。
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五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五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五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包含聚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的混合物的二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聚乙烯为2个、聚丙烯为2个的重复单元)、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330)、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36)、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736)、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36)、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258)、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308)、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08)、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708)、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36)。
(B1-1-1-2)下述式(17)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5和R16分别为氢原子或甲基,
R17和R18分别为氢原子或甲基,
R19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
B为-O-,-S-,-(SO2)-,-CO-,-CH2-,-CH=CH-,-C(CH3)2-,-C(CH3)(C6H5)-中的任意种,
i和j分别为1以上的整数,i+j以平均值计为2以上且30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式(17)所示的聚合性化合物通常以分子量不同的分子的混合物的形式得到。因此,i和j用平均值表示。
作为上述式(17)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例如以下的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
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i+j=2)、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i+j=4)、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7)、2,2-双(3,5-二溴-4-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丙烷(i+j=2)、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丙氧基苯基)丙烷(i+j=4)、2,2-双[4-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i+j=4)、2,2-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3)、2,2-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7)、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10)、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17)、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30)、2,2-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10)、2,2-双[4-丙烯酰氧基(聚乙氧基)苯基]丙烷(i+j=20)。
(B1-1-1-3)下述式(18)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20和R21分别为氢原子或甲基,
k以平均值计为1~20的数,
A和A’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分别为碳数2~15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存在多个A的情况下,多个A可以为相同的基团或不同的基团。
上述式(18)所示的化合物可以通过使聚碳酸酯二醇与(甲基)丙烯酸反应来制造。
此处,作为所使用的聚碳酸酯二醇,可例示出以下的物质。具体而言,由三亚甲基二醇、四亚甲基二醇、五亚甲基二醇、六亚甲基二醇、八亚甲基二醇、九亚甲基二醇等聚亚烷基二醇的碳酰氯化得到的聚碳酸酯二醇(具有500~2000的数均分子量);
由2种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的混合物、例如三亚甲基二醇与四亚甲基二醇的混合物、四亚甲基二醇与六亚甲基二甘醇的混合物、五亚甲基二醇与六亚甲基二醇的混合物、四亚甲基二醇与八亚甲基二醇的混合物、六亚甲基二醇与八亚甲基二醇的混合物等)的碳酰氯化得到的聚碳酸酯二醇(数均分子量500~2000);
由1-甲基三亚甲基二醇的碳酰氯化得到的聚碳酸酯二醇(数均分子量500~2000)。
(B1-1-1-4)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关于(B1-1-1-4)成分,代表性的是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产物。此处,作为多异氰酸酯,可列举出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赖氨酸异氰酸酯、2,2,4-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聚酸二异氰酸酯、异丙叉基双-4-环己基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或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
另一方面,作为多元醇,可列举出:具有碳数2~4的氧化亚乙基、氧化亚丙基、氧化六亚甲基的重复单元的聚亚烷基二醇、或者聚己内酯二醇等聚酯二醇。另外,可例示出:聚碳酸酯二醇、聚丁二烯二醇或者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8-壬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
另外,也可以使用作为将通过这些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反应制成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与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进一步反应的反应混合物、或者使前述二异氰酸酯与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直接反应的反应混合物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出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的U-2PPA(分子量482)、UA-122P(分子量1100)、U-122P(分子量1100)、U-108A、U-200PA、UA-511、U-412A、UA-4100、UA-4200、UA-4400、UA-2235PE、UA-160TM、UA-6100、UA-6200、U-108、UA-4000、UA-512、和Daicel-UCB Company制的EB4858(分子量454)、和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的UX-2201、UX3204、UX4101、6101、7101、8101等。
(B1-1-1-5)其它2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B1-1-1-5)成分,可列举出在可以具有取代基的亚烷基的两末端具有(甲基)丙烯酰基这样的化合物。作为(B1-1-1-5)成分,优选为具有碳数6~20的亚烷基的成分。具体而言,可列举出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外,作为(B1-1-1-5)成分,可列举出包含硫原子那样的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硫原子优选以硫醚基的形式形成分子链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可列举出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硫基乙基)硫醚、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硫醚、双(丙烯酰氧基乙基)硫醚、1,2-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硫基)乙烷、1,2-双(丙烯酰氧基乙基)乙烷、双(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硫基乙基)硫醚、双(2-丙烯酰氧基乙硫基乙基)硫醚、1,2-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硫基乙硫基)乙烷、1,2-双(丙烯酰氧基乙硫基乙硫基)乙烷、1,2-双(甲基丙烯酰氧基异丙硫基异丙基)硫醚、1,2-双(丙烯酰氧基异丙硫基异丙基)硫醚。
以上的(B1-1-1-1)成分、(B1-1-1-2)成分、(B1-1-1-3)成分、(B1-1-1-4)成分、和(B1-1-1-5)成分中,也可以使用各成分中的单独成分,也可以使用前述中说明的多种成分。使用多种成分的情况下,成为(B1-1-1)成分的基准的质量为多种物质的总量。
接着,对于(B1-1-2)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说明。
(B1-1-2)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B1-1-2)成分,可列举出:下述式(19)所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也仅称为(B1-1-2-1)成分)、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以下有时也仅称为(B1-1-2-2))、以及不符合前述(B1-1-2-1)成分和前述(B1-1-2-2)成分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以下有时也仅称为(B1-1-2-3)成分)。
(B1-1-2-1)下述式(19)所示的化合物
作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出下述式(19)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22为氢原子或甲基,
R23为氢原子或碳数1~2的烷基,
R24为碳数1~10的3~6价的有机基团,
l以平均值计为0~3的数,m为3~6的数。
作为R23所示的碳数1~2的烷基,优选为甲基。作为R24所示的有机基团,可列举出自多元醇衍生的基团、3~6价的烃基、3~6价的包含氨基甲酸酯键的有机基团。
若具体示出上述式(19)所示的化合物则如以下所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乙二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乙二醇三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
(B1-1-2-2)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B1-1-2-2)成分是使(B1-1-1-4)成分中说明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等多元醇化合物反应而得到的,是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酸酯基的化合物。作为市售品,可以列举出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的U-4HA(分子量596、官能团数4)、U-6HA(分子量1019、官能团数6)、U-6LPA(分子量818、官能团数6)、U-15HA(分子量2300、官能团数15)。
(B1-1-2-3)其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B1-1-2-3)成分,是将聚酯化合物的末端用(甲基)丙烯酰基修饰而得到的化合物。可以使用基于作为原料的聚酯化合物的分子量、(甲基)丙烯酰基的修饰量的各种聚酯(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市售产品。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4官能聚酯低聚物(分子量2500~3500、Daicel Ucb Kk、EB80等)、6官能聚酯低聚物(分子量6000~8000、Daicel UcbKk、EB450等)、6官能聚酯低聚物(分子量45000~55000、Daicel Ucb Kk、EB1830等)、4官能聚酯低聚物(特别是分子量10000的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GX8488B等)等。
通过使用以上例示的(B1-1-2)成分((B1-1-2-1)成分、(B1-1-2-2)成分、(B1-1-2-3)成分),从而基于聚合而改善交联密度,可以提高所得固化物的表面硬度。因此,特别是在形成利用涂覆法得到的光致变色固化物(层叠体)的情况下,优选包含(B1-1-2)成分。(B1-1-2)成分中,特别优选使用(B1-1-2-1)成分。
以上的(B1-1-2-1)成分、(B1-1-2-2)成分和(B1-1-2-3)成分既可以使用各成分中的单独成分,也可以使用前述中说明的多种成分。使用多种成分的情况下,成为(B1-1-2)成分的基准的质量为多种成分的总量。
接着,对(B1-1-3)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说明。
(B1-1-3)单官能(甲基)丙烯酸类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B1-1-3)成分,可以列举出下述式(20)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25为氢原子或甲基,
R26为氢原子、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或缩水甘油基,
o为0~10的整数,
p为0~20的整数。
如果具体示出上述式(20)所示的化合物,则如以下所示。
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293)、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468)、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218)、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特别是平均分子量454)、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月桂酯、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B1-2)乙烯基系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具有乙烯基的乙烯基系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醚、苯乙烯、乙烯基环己烷、丁二烯、1,4-戊二烯、二乙烯基硫醚、二乙烯砜、1,2-二乙烯基苯、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丙烷二硅氧烷、二乙二醇二乙烯基醚、己二酸二乙烯基酯、癸二酸二乙烯基酯、乙二醇二乙烯醚、二乙烯基亚砜、二乙烯基过硫化物、二甲基二乙烯基硅烷、1,2,4-三乙烯基环己烷、甲基三乙烯基硅烷、α-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等。
上述中例示的乙烯基系聚合性化合物中,α-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二聚体作为聚合调节剂发挥功能,改善光致变色组合物的成型性。
(B1-3)烯丙基系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具有烯丙基的烯丙基系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例示以下的物质。二甘醇双碳酸烯丙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50)、甲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350)、甲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1500)、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450)、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750)、丁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1600)、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60)、苯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600)、甲基丙烯酰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430)、丙烯酰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420)、乙烯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560)、苯乙烯氧基聚乙二醇烯丙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650)、甲氧基聚羟乙基硫醇烯丙基硫醚(特别是平均分子量730)。
需要说明的是,烯丙基系聚合性化合物作为链转移剂发挥作用,从而能改善固化性组合物的光致变色性(显色浓度、褪色速度)。
(B1-4)倍半硅氧烷聚合性化合物:
倍半硅氧烷聚合性化合物取笼状、阶梯状、无规之类的各种分子结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等自由基聚合性基团。
作为这样的倍半硅氧烷聚合性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下述式(21)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q为聚合度,为3~100的整数,
多个R27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有机基团、氢原子、烷基、环烷基、烷氧基或苯基,至少1个R27为自由基聚合性基团、或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有机基团。
此处,作为R27所示的自由基聚合性基团、或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基团的有机基团,可以列举出:(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等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有机基团;烯丙基;烯丙基丙基、烯丙基丙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等具有烯丙基的有机基团;乙烯基;乙烯基丙基、乙烯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等具有乙烯基的有机基团等。
<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
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B2)大致分为:脂肪族环氧化合物、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和芳香族环氧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例示以下的物质。
作为脂肪族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环氧乙烷、2-乙基氧基硅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2,2’-亚甲基双氧硅烷、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四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九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四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九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甘油三缩水甘油醚、二甘油四缩水甘油醚、季戊四醇四缩水甘油醚、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二缩水甘油醚、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的三缩水甘油醚。
作为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异佛尔酮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2,2-羟基环己基丙烷二缩水甘油醚。
作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苯酚酚醛清漆聚缩水甘油醚、甲酚酚醛清漆聚缩水甘油醚。
另外,除上述以外,也可以使用具有环氧基的同时在分子内具有硫原子的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这样的含硫原子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特别有利于折射率改善,有链状脂肪族系和环状脂肪族系者,其具体例如下所示。
作为链状脂肪族系含硫原子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双(2,3-环氧丙基)硫醚、双(2,3-环氧丙基)二硫醚、双(2,3-环氧丙硫基)甲烷、1,2-双(2,3-环氧丙硫基)乙烷、1,2-双(2,3-环氧丙硫基)丙烷、1,3-双(2,3-环氧丙硫基)丙烷、1,3-双(2,3-环氧丙硫基)-2-甲基丙烷、1,4-双(2,3-环氧丙硫基)丁烷、1,4-双(2,3-环氧丙硫基)-2-甲基丁烷、1,3-双(2,3-环氧丙硫基)丁烷、1,5-双(2,3-环氧丙硫基)戊烷、1,5-双(2,3-环氧丙硫基)-2-甲基戊烷、1,5-双(2,3-环氧丙硫基)-3-硫杂戊烷、1,6-双(2,3-环氧丙硫基)己烷、1,6-双(2,3-环氧丙硫基)-2-甲基己烷、3,8-双(2,3-环氧丙硫基)-3,6-二硫杂辛烷、1,2,3-三(2,3-环氧丙硫基)丙烷、2,2-双(2,3-环氧丙硫基)-1,3-双(2,3-环氧丙硫基甲基)丙烷、2,2-双(2,3-环氧丙硫基甲基)-1-(2,3-环氧丙硫基)丁烷。
作为环状脂肪族系含硫原子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1,3-双(2,3-环氧丙硫基)环己烷、1,4-双(2,3-环氧丙硫基)环己烷、1,3-双(2,3-环氧丙硫基甲基)环己烷、1,4-双(2,3-环氧丙硫基甲基)环己烷、2,5-双(2,3-环氧丙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双[<2-(2,3-环氧丙硫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双(2,3-环氧丙硫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
(B3)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包含脲系聚合性化合物):
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B3)是聚合的重复单元由氨基甲酸酯键、脲键连接而成的,例如,氨基甲酸酯键是由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形成的,该氨基甲酸酯键中,还包含由多元醇与多异硫氰酸酯的反应、或由多硫醇与多异硫异氰酸酯的反应形成的硫代氨基甲酸酯键。
另外,脲键是由多胺与多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形成的,该脲键中还包含由多胺与多异硫氰酸酯的反应形成的硫脲键。
由上述说明所理解那样,本发明中,作为氨基甲酸酯或脲系聚合性化合物,从多元醇(B3-1)、多硫醇(B3-2)、多胺(B3-3)、多异氰酸酯(B3-4)、多异硫氰酸酯(B3-5)中选择多种化合物而使用,使得形成上述氨基甲酸酯键(硫代氨基甲酸酯键)或脲键(硫脲键)。
作为用作这样的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的1种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使用以下的物质。
(B3-1)多元醇:
多元醇是在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OH基的化合物,例如代表性的是,二-、三-、四-、五-、六-羟基化合物、在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OH基的聚酯(聚酯多元醇)、在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OH基的聚醚(以下称为聚醚多元醇)、在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OH基的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多元醇)、在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OH基的聚己内酯(聚己内酯多元醇)、在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OH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聚丙烯酸多元醇)。
如果具体例示这些化合物,则如下所示。
作为脂肪族醇,可以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丁三醇、1,2-甲基葡萄糖苷、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苏糖醇、核糖醇、阿拉伯糖醇、木糖醇、蒜糖醇、甘露醇、卫矛醇、艾杜糖醇、甘醇、肌醇、己三醇、三甘油、一缩二甘油、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环丁二醇、环戊二醇、环己二醇、环庚二醇、环辛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羟基丙基环己醇、三环[5,2,1,0,2,6]癸烷-二甲醇、双环[4,3,0]-壬二醇、二环己二醇、三环[5,3,1,1]十二烷二醇、双环[4,3,0]壬烷二甲醇、三环[5,3,1,1]十二烷-二乙醇、羟基丙基三环[5,3,1,1]十二烷醇、螺[3,4]辛二醇、丁基环己二醇、1,1’-双环己叉基二醇、环己三醇、麦芽糖醇、乳糖醇。
作为芳香族醇,可以列举出二羟基萘、三羟基萘、四羟基萘、二羟基苯、苯三醇、联苯四醇、连苯三酚、(羟基萘基)连苯三酚、三羟基菲、双酚A、双酚F、苯二甲醇、四溴双酚A。
作为含硫多元醇,可以列举出双-[4-(羟基乙氧基)苯基]硫醚、双-[4-(2-羟基丙氧基)苯基]硫醚、双-[4-(2,3-二羟基丙氧基)苯基]硫醚、双-[4-(4-羟基环己氧基)苯基]硫醚、双-[2-甲基-4-(羟基乙氧基)-6-丁基苯基]硫醚。
在上述含硫多元醇中,作为每1个羟基平均加成3分子以下的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而得到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二-(2-羟基乙基)硫醚、双(2-羟基乙基)二硫醚、1,4-二噻烷-2,5-二醇、双(2,3-二羟基丙基)硫醚、四(4-羟基-2-硫杂丁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砜、四溴双酚S、四甲基双酚S、4,4’-亚硫基双(6-叔丁基-3-甲基苯酚)、1,3-双(2-羟基乙硫基乙基)-环己烷。
作为聚酯多元醇,可以列举出通过多元醇与多元酸的缩合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作为聚醚多元醇,可以列举出通过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含活性氢的基团的化合物与环氧烷的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和其改性体。
作为聚己内酯多元醇,可以列举出通过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而得到的化合物。
作为聚碳酸酯多元醇,可以列举出:通过低分子多元醇类的1种以上的碳酰氯化而得到的化合物;通过使用碳酸亚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等的酯交换法而得到的化合物。
作为聚丙烯酸多元醇,可以列举出由含有羟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能跟这些酯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得到的化合物。
(B3-2)多硫醇:
多硫醇为在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SH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脂肪族多硫醇,可以列举出甲二硫醇、1,2-乙二硫醇、1,1-丙二硫醇、1,2-丙二硫醇、1,3-丙二硫醇、2,2-丙二硫醇、1,6-己二硫醇、1,2,3-丙三硫醇、四(巯基甲基)甲烷、1,1-环己烷二硫醇、1,2-环己烷二硫醇、2,2-二甲基丙烷-1,3-二硫醇、3,4-二甲氧基丁烷-1,2-二硫醇、2-甲基环己烷-2,3-二硫醇、双环[2,2,1]七-外型-顺式-2,3-二硫醇、1,1-双(巯基甲基)环己烷、硫代苹果酸双(2-巯基乙基酯)、2,3-二巯基琥珀酸(2-巯基乙基酯)、2,3-二巯基-1-丙醇(2-巯基乙酸酯)、2,3-二巯基-1-丙醇(3-巯基乙酸酯)、二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2-二巯基丙基甲醚、2,3-二巯基丙基甲醚、2,2-双(巯基甲基)-1,3-丙二硫醇、双(2-巯基乙基)醚、乙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4-双(3-巯基丁酰氧基)丁烷、1,4-丁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1,4-丁二醇-双(巯基乙酸酯)、1,6-己二醇-双(巯基乙酸酯)、四乙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3-巯基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1,2-双(2-巯基乙硫基)-3-巯基丙烷、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1,4-双(3-巯基丁酰氧基)丁烷、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丁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3-巯基丁酸酯)、1,2-双[(2-巯基乙基)硫基]-3-巯基丙烷、2-巯基甲基-1,3-丙二硫醇、2-巯基甲基-1,4-丁二硫醇、2,4,5-三(巯基甲基)-1,3-二硫戊环、2,2-双(巯基甲基)-1,4-丁二硫醇、4,4-双(巯基甲基)-3,5-二硫杂庚烷-1,7-二硫醇、2,3-双(巯基甲基)-1,4-丁二硫醇、2,6-双(巯基甲基)-3,5-二硫杂庚烷-1,7-二硫醇、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2,5-双巯基甲基-1,4-二噻烷、1,1,3,3-四(巯基甲硫基)丙烷、5,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7-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8-二巯基甲基-1,11-二巯基-3,6,9-三硫杂十一烷、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硫杂辛烷。
作为芳香族多硫醇,可以列举出1,2-二巯基苯、1,3-二巯基苯、1,4-二巯基苯、1,2-双(巯基甲基)苯、1,3-双(巯基甲基)苯、1,4-双(巯基甲基)苯、1,2-双(巯基乙基)苯、1,3-双(巯基乙基)苯、1,4-双(巯基乙基)苯、1,2-双(巯基甲氧基)苯、1,3-双(巯基甲氧基)苯、1,4-双(巯基甲氧基)苯、1,2-双(巯基乙氧基)苯、1,3-双(巯基乙氧基)苯、1,4-双(巯基乙氧基)苯、1,2,3-三巯基苯、1,2,4-三巯基苯、1,3,5-三巯基苯、1,2,3-三(巯基甲基)苯、1,2,4-三(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1,2,3-三(巯基乙基)苯、1,2,4-三(巯基乙基)苯、1,3,5-三(巯基乙基)苯、1,2,3-三(巯基甲氧基)苯、1,2,4-三(巯基甲氧基)苯、1,3,5-三(巯基甲氧基)苯、1,2,3-三(巯基乙氧基)苯、1,2,4-三(巯基乙氧基)苯、1,3,5-三(巯基乙氧基)苯、1,2,3,4-四巯基苯、1,2,3,5-四巯基苯、1,2,4,5-四巯基苯、1,2,3,4-四(巯基甲基)苯、1,2,3,5-四(巯基甲基)苯、1,2,4,5-四(巯基甲基)苯、1,2,3,4-四(巯基乙基)苯、1,2,3,5-四(巯基乙基)苯、1,2,4,5-四(巯基乙基)苯、1,2,3,4-四(巯基乙基)苯、1,2,3,5-四(巯基甲氧基)苯、1,2,4,5-四(巯基甲氧基)苯、1,2,3,4-四(巯基乙氧基)苯、1,2,3,5-四(巯基乙氧基)苯、1,2,4,5-四(巯基乙氧基)苯、2,2’-二巯基联苯、4,4’-二巯基联苯、4,4’-二巯基联苄、2,5-甲苯二硫醇、3,4-甲苯二硫醇、1,4-萘二硫醇、1,5-萘二硫醇、2,6-萘二硫醇、2,7-萘二硫醇、2,4-二甲基苯-1,3-二硫醇、4,5-二甲基苯-1,3-二硫醇、9,10-蒽二甲硫醇、1,3-二(对甲氧基苯基)丙烷-2,2-二硫醇、1,3-二苯基丙烷-2,2-二硫醇、苯基甲烷-1,1-二硫醇、2,4-二(对巯基苯基)戊烷、1,4-双(巯基丙硫基甲基)苯。
作为卤素取代芳香族多硫醇,可以列举出2,5-二氯苯-1,3-二硫醇、1,3-二(对氯苯基)丙烷-2,2-二硫醇、3,4,5-三溴-1,2-二巯基苯、2,3,4,6-四氯-1,5-双(巯基甲基)苯。
作为含杂环多硫醇,可以列举出:2-甲基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乙基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吗啉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环己基氨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甲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2-苯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硫代苯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2-硫代丁基氧基-4,6-二硫醇-均三嗪、1,3,5-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
作为除巯基以外还含有硫原子的芳香族多硫醇,可以列举出:1,2-双(巯基甲硫基)苯、1,3-双(巯基甲硫基)苯、1,4-双(巯基甲硫基)苯、1,2-双(巯基乙硫基)苯、1,3-双(巯基乙硫基)苯、1,4-双(巯基乙硫基)苯、1,2,3-三(巯基甲硫基)苯、1,2,4-三(巯基甲硫基)苯、1,3,5-三(巯基甲硫基)苯、1,2,3-三(巯基乙硫基)苯、1,2,4-三(巯基乙硫基)苯、1,3,5-三(巯基乙硫基)苯、1,2,3,4-四(巯基甲硫基)苯、1,2,3,5-四(巯基甲硫基)苯、1,2,4,5-四(巯基甲硫基)苯、1,2,3,4-四(巯基乙硫基)苯、1,2,3,5-四(巯基乙硫基)苯、1,2,4,5-四(巯基乙硫基)苯、和上述多硫醇的核烷基化物。
作为除巯基以外还含有硫原子的脂肪族多硫醇,可以列举出双(巯基甲基)硫醚、双(巯基乙基)硫醚、双(巯基丙基)硫醚、双(巯基甲硫基)甲烷、双(2-巯基乙硫基)甲烷、双(3-巯基丙基)甲烷、1,2-双(巯基甲硫基)乙烷、1,2-(2-巯基乙硫基)乙烷、1,2-(3-巯基丙基)乙烷、1,3-双(巯基甲硫基)丙烷、1,3-双(2-巯基乙硫基)丙烷、1,3-双(3-巯基丙硫基)丙烷、1,2-双(2-巯基乙硫基)-3-巯基丙烷、2-巯基乙硫基-1,3-丙二硫醇、1,2,3-三(巯基甲硫基)丙烷、1,2,3-三(2-巯基乙硫基)丙烷、1,2,3-三(3-巯基丙硫基)丙烷、四(巯基甲硫基甲基)甲烷、四(2-巯基乙硫基甲基)甲烷、四(3-巯基丙硫基甲基)甲烷、双(2,3-二巯基丙基)硫醚、2,5-二巯基-1,4-二噻烷、双(巯基甲基)二硫醚、双(巯基乙基)二硫醚、双(巯基丙基)二硫醚。
作为上述化合物的巯基乙酸或巯基丙酸的酯,可以列举出羟基甲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丙基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丙基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甲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双(2-巯基乙酸酯)、羟基丙基二硫醚双(3-巯基丙酸酯)、2-巯基乙醚双(2-巯基乙酸酯)、2-巯基乙醚双(3-巯基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双(2-巯基乙酸酯)、1,4-二噻烷-2,5-二醇双(3-巯基丙酸酯)、2,5-双(巯基甲基)-1,4-二噻烷、2,5-双(2-巯基乙基)-1,4-二噻烷、2,5-双(3-巯基丙基)-1,4-二噻烷、2-(2-巯基乙基)-5-巯基甲基-1,4-二噻烷、2-(2-巯基乙基)-5-(3-巯基丙基)-1,4-二噻烷、2-巯基甲基-5-(3-巯基丙基)-1,4-二噻烷、巯基乙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硫基二丙酸双(2-巯基乙基酯)、4,4’-亚硫基二丁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二硫基二乙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二硫基二丙酸双(2-巯基乙基酯)、4,4’-亚二硫基二丁酸双(2-巯基乙基酯)、亚硫基二乙酸双(2,3-二巯基丙基酯)、亚硫基二丙酸双(2,3-二巯基丙基酯)、亚二硫基二乙酸双(2,3-二巯基丙基酯)、亚二硫基二丙酸(2,3-二巯基丙基酯)。
作为除巯基以外还含有硫原子的含杂环多硫醇,可以列举出3,4-噻吩二硫醇、2,5-二巯基甲基-四氢噻吩、2,5-二巯基-1,3,4-噻二唑。
作为含异氰脲酸酯基的多硫醇,可以列举出1,2-双[(2-巯基乙基)硫基]-3-巯基丙烷、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1,3,5-三(3-巯基丁酰氧基乙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三-[(3-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
(B3-3)多胺:
多胺为在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NH2基的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出以下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出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异佛尔酮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间二甲苯二胺、1,3-丙二胺、腐胺、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二亚乙基三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三聚氰胺、1,3,5-苯三胺。
(B3-4)多异氰酸酯:
多异氰酸酯为在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NCO基的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例示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脂肪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亚乙基二异氰酸酯、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八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九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十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丁烯二异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11-十一烷三异氰酸酯、1,3,6-六亚甲基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酯4-异氰酸根合甲基辛烷、2,5,7-三甲基-1,8-二异氰酸酯-5-异氰酸根合甲基辛烷、双(异氰酸根合乙基)碳酸酯、双(异氰酸根合乙基)醚、1,4-丁二醇二丙醚-ω,ω’-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根合甲基酯、赖氨酸三异氰酸酯、2-异氰酸根合乙基-2,6-二异氰酸酯己酸酯、2-异氰酸根合丙基-2,6-二异氰酸酯己酸酯。
作为脂环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烷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双(4-异氰酸根合正丁叉基)季戊四醇、二聚酸二异氰酸酯、2-异氰酸根合甲基-3-(3-异氰酸根合丙基)-5-异氰酸根合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3-(3-异氰酸根合丙基)-6-异氰酸根合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2-(3-异氰酸根合丙基)-5-异氰酸根合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2-(3-异氰酸根合丙基)-6-异氰酸根合甲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3-(3-异氰酸根合丙基)-6-(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3-(3-异氰酸根合丙基)-6-(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1,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2-(3-异氰酸根合丙基)-5-(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根合甲基-2-(3-异氰酸根合丙基)-6-(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1,3,5-三(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
作为芳香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根合乙基)苯、双(异氰酸根合丙基)苯、α,α,α’,α’-四甲基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根合丁基)苯、双(异氰酸根合甲基)萘、双(异氰酸根合甲基)二苯醚、双(异氰酸根合乙基)邻苯二甲酸酯、均三甲基苯三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根合甲基)呋喃、苯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乙基苯二异氰酸酯、异丙基苯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苯二异氰酸酯、二乙基苯二异氰酸酯、二异丙基苯二异氰酸酯、三甲基苯三异氰酸酯、苯三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甲基萘二异氰酸酯、联苯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联苄-4,4’-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根合苯基)亚乙基、3,3’-二甲氧基联苯-4,4’-二异氰酸酯、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聚合MDI、萘三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2,4,4’-三异氰酸酯、3-甲基二苯基甲烷-4,6,4’-三异氰酸酯、4-甲基-二苯基甲烷-3,5,2’,4’,6’-五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根合甲基异氰酸酯、苯基异氰酸根合乙基异氰酸酯、四氢亚萘基二异氰酸酯、六氢苯二异氰酸酯、六氢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二苯醚二异氰酸酯、乙二醇二苯醚二异氰酸酯、1,3-丙二醇二苯醚二异氰酸酯、二苯甲酮二异氰酸酯、二乙二醇二苯醚二异氰酸酯、二苯并呋喃二异氰酸酯、咔唑二异氰酸酯、乙基咔唑二异氰酸酯、二氯咔唑二异氰酸酯。
作为含硫脂肪族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亚硫基二乙基二异氰酸酯、亚硫基二丙基二异氰酸酯、亚硫基二己基二异氰酸酯、二甲砜二异氰酸酯、亚二硫基二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二硫基二乙基二异氰酸酯、亚二硫基二丙基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硫醚-4,4’-二异氰酸酯、1-异氰酸根合甲硫基-2,3-双(2-异氰酸根合乙硫基)丙烷、1,2-双(2-异氰酸根合乙硫基)乙烷、1,1,2,2-四(异氰酸根合甲硫基)乙烷、2,2,5,5-四(异氰酸根合甲硫基)-1,4-二噻烷、2,4-二硫杂戊烷-1,3-二异氰酸酯、2,4,6-三硫杂庚烷-3,5-二异氰酸酯、2,4,7,9-四硫杂戊烷-5,6-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根合甲硫基)苯基甲烷。
作为脂肪族硫醚系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双[2-(异氰酸根合甲硫基)乙基]硫醚。
作为芳香族硫醚系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二苯基硫醚-2,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硫醚-4,4’-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二异氰酸酯二苄基硫醚、双(4-异氰酸根合甲基苯)硫醚、4,4’-甲氧基苯硫基乙二醇-3,3’-二异氰酸酯。
作为芳香族二硫醚系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二苯基二硫醚-4,4’-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5,5’-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5,5’-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6,6’-二异氰酸酯、4,4’-二甲基二苯基二硫醚-5,5’-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二苯基二硫醚-4,4’-二异氰酸酯、4,4’-二甲氧基二苯基二硫醚-3,3’-二异氰酸酯。
作为芳香族砜系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二苯砜-4,4’-二异氰酸酯、二苯砜-3,3’-二异氰酸酯、苄叉砜-4,4’-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砜-4,4’-二异氰酸酯、4-甲基二苯基甲烷砜-2,4’-二异氰酸酯、4,4’-二甲氧基二苯砜-3,3’-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二异氰酸酯二苄砜、4,4’-二甲基二苯砜-3,3’-二异氰酸酯、4,4’-二叔丁基二苯砜-3,3’-二异氰酸酯、4,4’-二甲氧基苯亚乙基二砜-3,3’-二异氰酸酯、4,4’-二氯二苯砜-3,3’-二异氰酸酯。
作为磺酸酯系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4-甲基-3-异氰酸酯苯磺酰基-4’-异氰酸酯苯酚酯、4-甲氧基-3-异氰酸酯苯磺酰基-4’-异氰酸酯苯酚酯。
作为芳香族磺酸酰胺系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4-甲基-3-异氰酸酯苯磺酰基苯胺-3’-甲基-4’-异氰酸酯、二苯磺酰基-乙二胺-4,4’-二异氰酸酯、4,4’-二甲氧基苯磺酰基-乙二胺-3,3’-二异氰酸酯、4-甲基-3-异氰酸酯苯磺酰基苯胺-4-甲基-3’-异氰酸酯。
作为含硫杂环异氰酸酯,可以列举出噻吩-2,5-二异氰酸酯、噻吩-2,5-二异氰酸根合甲酯、1,4-二噻烷-2,5-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5-二异氰酸根合甲酯、1,3-二硫戊环-4,5-二异氰酸酯、1,3-二硫戊环-4,5-二异氰酸根合甲酯、1,3-二硫戊环-2-甲基-4,5-二异氰酸根合甲酯、1,3-二硫戊环-2,2-二异氰酸根合乙酯、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酯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根合甲酯、四氢噻吩-2,5-二异氰酸根合乙酯、四氢噻吩-3,4-二异氰酸根合甲酯。
进而,也可以使用上述多异氰酸酯的卤素取代体、烷基取代体、烷氧基取代体、硝基取代体、与多元醇的预聚物型改性体、碳二亚胺改性体、脲改性体、缩二脲改性体、二聚体化或者三聚体化反应产物等。
(B3-5)多异硫氰酸酯:
多异硫氰酸酯为在一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NCS基的化合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出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脂肪族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1,2-二异硫氰酸基乙烷、1,3-二异硫氰酸基丙烷、1,4-二异硫氰酸基丁烷、1,6-二异硫氰酸基己烷、对亚苯基二异丙叉基二异硫氰酸酯。
作为脂环族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环己基异硫氰酸酯、环己烷二异硫氰酸酯。
作为芳香族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苯基异硫氰酸酯、1,2-苯二异硫氰酸酯、1,3-苯二异硫氰酸酯、1,4-苯二异硫氰酸酯、2,4-甲苯二异硫氰酸酯、2,5-二异硫氰酸酯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异硫氰酸酯1,1’-联苯、1,1’-亚甲基双(4-异硫氰酸酯苯)、1,1’-亚甲基双(4-异硫氰酸酯2-甲基苯)、1,1’-亚甲基双(4-异硫氰酸酯3-甲基苯)、1,1’-(1,2-乙烷二基)双(4-异硫氰酸酯苯)、4,4’-二异硫氰酸酯二苯甲酮、4,4’-二异硫氰酸酯3,3’-二甲基二苯甲酮、苯酰替苯胺-3,4’-二异硫氰酸酯、二苯醚-4,4’-二异硫氰酸酯、二苯胺-4,4’-二异硫氰酸酯。
作为含杂环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2,4,6-三异硫氰酸酯1,3,5-三嗪。
作为羰基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己二醇二异硫氰酸酯、壬二醇二异硫氰酸酯、碳酰二异硫氰酸酯、1,3-苯二羰基二异硫氰酸酯、1,4-苯二羰基二异硫氰酸酯、(2,2’-联吡啶)-4,4’-二羰基二异硫氰酸酯。
进而,还可以使用除异硫氰酸酯基的硫原子之外还具有至少1个硫原子的多官能的异硫氰酸酯。作为这样的多官能异硫氰酸酯,可以例示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含硫脂肪族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亚硫基双(3-异硫氰酸酯丙烷)、亚硫基双(2-异硫氰酸酯乙烷)、亚二硫基双(2-异硫氰酸酯乙烷)。
作为含硫芳香族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1-异硫氰酸酯4-{(2-异硫氰酸酯)磺酰基}苯、亚硫基双(4-异硫氰酸酯苯)、磺酰基双(4-异硫氰酸酯苯)、亚磺酰基双(4-异硫氰酸酯苯)、亚二硫基双(4-异硫氰酸酯苯)、4-异硫氰酸酯1-{(4-异硫氰酸酯苯基)磺酰基}-2-甲氧基-苯、4-甲基-3-异硫氰酸酯苯磺酰基-4’-异硫氰酸酯苯基酯、4-甲基-3-异硫氰酸酯苯磺酰基苯胺-3’-甲基-4’-异硫氰酸酯。
作为含硫杂环异硫氰酸酯,可以列举出噻吩-2,5-二异硫氰酸酯、1,4-二噻烷-2,5-二异硫氰酸酯。
上述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B3)可以分别以通过聚合形成氨基甲酸酯键、脲键的方式组合而使用。
(B4)其他聚合性化合物:
本发明中,除上述聚合性化合物(B1)~(B3)以外,出于改善折射率的目的,作为其它聚合性化合物(B4),可以使用环硫化物系聚合性化合物(B4-1)、硫杂环丁基系聚合性化合物(B4-2),另外,出于改善光致变色性的目的,还可以使用单官能聚合性化合物(B4-3)(其中,前述中例示的、具有1个聚合性基团的聚合性化合物除外)。进而,还可以使用在分子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多种聚合性基团的复合型聚合性化合物(B4-4)。
(B4-1)环硫化物系聚合性化合物:
该聚合性单体为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环硫化物基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示例以下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双(1,2-环硫乙基)硫醚、双(1,2-环硫乙基)二硫醚、双(2,3-环硫丙基)硫醚、双(2,3-环硫丙硫基)甲烷、双(2,3-环硫丙基)二硫醚、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烷、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乙烷、双(6,7-环硫-3,4-二硫杂庚基)硫醚、双(6,7-环硫-3,4-二硫杂庚基)二硫醚、1,4-二噻烷-2,5-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基)、1,3-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基)苯、1,6-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基)-2-(2,3-环硫丙基二硫基乙硫基)-4-硫杂己烷、1,2,3-三(2,3-环硫丙基二硫基)丙烷、1,1,1,1-四(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基)甲烷、1,3-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2-硫杂丙烷、1,4-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2,3-二硫杂丁烷、1,1,1-三(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烷、1,1,1-三(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硫基)甲烷、1,1,2,2-四(2,3-环硫丙基二硫基)乙烷、1,1,2,2-四(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硫基)乙烷、1,1,3,3-四(2,3-环硫丙基二硫基)丙烷、1,1,3,3-四(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硫基)丙烷、2-[1,1-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基]-1,3-二硫杂乙烷、2-[1,1-双(2,3-环硫丙基二硫基甲硫基)甲基]-1,3-二硫杂乙烷。
(B4-2)硫杂环丁基系聚合性化合物
该聚合性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硫杂环丁基的硫杂环丁烷化合物。这样的硫杂环丁基系聚合性化合物的一部分同时具有多个硫杂环丁基和环硫化物基,其列举在上述的环硫化物系聚合性化合物的项中。其他硫杂环丁基系聚合性化合物中包括:在分子内具有金属原子的含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和在分子内不含金属的非金属系硫杂环丁烷化合物。
作为非金属系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双(3-硫杂环丁基)二硫醚、双(3-硫杂环丁基)硫醚、双(3-硫杂环丁基)三硫醚、双(3-硫杂环丁基)四硫醚、1,4-双(3-硫杂环丁基)-1,3,4-三硫杂丁烷、1,5-双(3-硫杂环丁基)-1,2,4,5-四硫杂戊烷、1,6-双(3-硫杂环丁基)-1,3,4,6-四硫杂己烷、1,6-双(3-硫杂环丁基)-1,3,5,6-四硫杂己烷、1,7-双(3-硫杂环丁基)-1,2,4,5,7-五硫杂庚烷、1,7-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1,2,4,6,7-五硫杂庚烷、1,1-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烷、1,2-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乙烷、1,2,3-三(3-硫杂环丁基硫基)丙烷、1,8-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4-(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3,6-二硫杂辛烷、1,11-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4,8-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4,7-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1,11-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5,7-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3,6,9-三硫杂十一烷、2,5-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双[[2-(3-硫杂环丁基硫基)乙基]硫基甲基]-1,4-二噻烷、2,5-双(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基)-2,5-二甲基-1,4-二噻烷、双硫杂环丁基硫醚、双(硫杂环丁基硫基)甲烷3-[<(硫杂环丁基硫基)甲硫基>甲硫基]硫杂环丁烷、双硫杂环丁基二硫醚、双硫杂环丁基三硫醚、双硫杂环丁基四硫醚、双硫杂环丁基五硫醚、1,4-双(3-硫杂环丁基二硫基)-2,3-二硫杂丁烷、1,1,1-三(3-硫杂环丁基二硫基)甲烷、1,1,1-三(3-硫杂环丁基二硫基甲硫基)甲烷、1,1,2,2-四(3-硫杂环丁基二硫基)乙烷、1,1,2,2-四(3-硫杂环丁基二硫基甲硫基)乙烷。
作为含金属硫杂环丁烷化合物,该硫杂环丁烷化合物在分子内包含Sn原子、Si原子、Ge原子、Pb原子等14族的元素;Zr原子、Ti原子等4族的元素;Al原子等13族的元素;或Zn原子等12族的元素;等作为金属原子,例如特别适合使用的是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烷硫基(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可以列举出甲硫基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乙硫基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丙硫基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异丙硫基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锡。
作为双(烷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可以列举出双(甲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双(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双(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双(异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
作为烷硫基(烷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可以列举出乙硫基(甲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甲硫基(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异丙硫基(甲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乙硫基(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乙硫基(异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异丙硫基(丙硫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
作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环状二硫基锡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二硫杂锡(stannetane)、双(硫杂环丁基硫基)二硫杂锡(stannolane)、双(硫杂环丁基硫基)二硫杂锡(stanninane)、双(硫杂环丁基硫基)三硫杂锡(stannocane)。
作为烷基(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甲基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二甲基双(硫杂环丁基硫基)锡、丁基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锡、四(硫杂环丁基硫基)锡。
作为包含除锡以外的金属的物质,可以列举出四(硫杂环丁基硫基)锗、三(硫杂环丁基硫基)铋。
(B4-3)单官能聚合性化合物
该聚合性化合物为在分子中具有一个OH基、或SH基的化合物,通过与前述多元醇组合使用并调整分子量、交联度,从而可以用于提高光致变色性。作为这样的单官能聚合性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以下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出聚乙二醇单油醚、聚乙二醇单甲醚、聚氧亚乙基月桂醚、聚氧亚乙基烷基醚、聚氧亚乙基2-乙基己醚、聚氧亚乙基十三烷基醚、聚氧亚乙基十六烷基醚、聚氧亚乙基硬脂醚、聚乙二醇单-4-辛基苯醚。
(B4-4)复合型聚合性化合物
该聚合性化合物为在分子中具有不同类型的多种聚合性基团的化合物,通过使用这样的聚合性化合物,从而可以实现各种物性的调整。
作为这样的复合型聚合性化合物的例子,可以列举出以下的化合物。
作为自由基聚合/OH型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2-羟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
作为自由基聚合/异氰酸酯型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丙烯酸2-异氰酸根合乙酯。
作为OH/SH型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列举出2-巯基乙醇、3-巯基-1,2-丙二醇、甘油二(巯基乙酸酯)、1-羟基-4-巯基环己烷、2,4-二巯基苯酚、2-巯基对苯二酚、4-巯基苯酚、1,3-二巯基-2-丙醇、2,3-二巯基-1-丙醇、1,2-二巯基-1,3-丁二醇、季戊四醇三(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单(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双(3-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三(巯基乙酸酯)、季戊四醇五(3-巯基丙酸酯)、羟基甲基-三(巯基乙硫基甲基)甲烷、1-羟基乙硫基-3-巯基乙硫基苯、4-羟基-4’-巯基二苯砜、2-(2-巯基乙硫基)乙醇、二羟基乙基硫醚单(3-巯基丙酸酯)、二巯基乙烷单(水杨酸酯)、羟基乙硫基甲基-三(巯基乙硫基)甲烷。
上述聚合性化合物(B1)~(B4)中,对于适合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混炼法中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1)、和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B3),层叠法中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1),粘结法中为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B3)。
<聚合固化促进剂>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组合物中,根据上述聚合性化合物(B)的聚合性官能团的种类,为了迅速地促进其聚合固化,可以使用各种聚合固化促进剂(也有时称为(C)成分)。
例如,使用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B1)的情况下,使用聚合引发剂(C1)作为聚合固化促进剂。
另外,在使用包含环氧系聚合性化合物(B2)、和环硫化物系聚合性化合物(B4-1)、硫杂环丁基系聚合性化合物(B4-2)的固化性组合物的情况下,使用环氧固化剂(C2-1)、和用于使环氧基开环聚合的阳离子聚合催化剂(C2-2)作为聚合固化促进剂。
进而,使用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B3)、其他聚合性化合物(B4)的情况下,使用氨基甲酸酯用反应催化剂(C3-1)、缩合剂(C3-2)作为聚合固化促进剂。
(C1)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中有热聚合引发剂和光聚合引发剂,其具体例如下。
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出作为二酰基过氧化物的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过氧化癸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乙酰。
作为过氧酯,可以列举出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枯基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作为过碳酸酯,可以列举出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仲丁酯。
作为偶氮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出作为苯乙酮系化合物的1-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
作为α-二羰基系化合物,可以列举出1,2-二苯基乙二酮、甲基苯基乙醛酸酯。
作为酰基氧化膦系化合物,可以列举出2,6-二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膦酸甲酯、2,6-二氯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光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也可以组合使用叔胺等公知的聚合固化促进助剂。
(C2-1)环氧固化剂
作为胺化合物和其盐,可以列举出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1,8-二氮杂-双环(5,4,0)-7-十一碳烯、三甲胺、苄基二甲胺、三乙胺、2,4,6-三(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2-(二甲基氨基甲基)苯酚。
作为季铵盐,可以列举出四甲基氯化铵、苄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
作为有机膦化合物,可以列举出四-正丁基鏻苯并三唑盐、四-正丁基鏻-O,O-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
作为金属羧酸盐,可以列举出三羧酸铬(III)、辛酸锡。
作为乙酰丙酮螯合化合物,可以列举出乙酰丙酮铬。
(C2-2)阳离子聚合催化剂
作为路易斯酸系催化剂,可以列举出BF3·胺络合物、PF5、BF3、AsF5、SbF5等。
作为热固化性阳离子聚合催化剂,可以列举出鏻盐、季铵盐、锍盐、苄基铵盐、苄基吡啶鎓盐、苄基锍盐、肼盐、羧酸酯、磺酸酯、胺酰亚胺。
作为紫外固化性阳离子聚合催化剂,可以列举出二芳基碘鎓六氟磷酸盐、六氟锑酸双(十二烷基苯基)碘鎓。
(C3-1)氨基甲酸酯用反应催化剂
该反应催化剂用于基于多异氰酸酯(多异硫氰酸酯)、与多元醇或多硫醇的反应的多(硫代)氨基甲酸酯键的生成。
作为其例子,可以示例以下者。可以列举出三亚乙基二胺、六亚甲基四胺、N,N-二甲基辛胺、N,N,N’,N’-四甲基-1,6-二氨基己烷、4,4’-三亚甲基双(1-甲基哌啶)、1,8-二氮杂双环-(5,4,0)-7-十一碳烯、二甲基二氯化锡、二甲基锡双(异辛基巯基乙酸盐)、二丁基二氯化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丁基马来酸锡、二丁基马来酸锡聚合物、二蓖麻油酸二丁基锡、二丁基锡双(十二烷基硫醇盐)、双(异辛基巯基乙酸)二丁基锡、二辛基二氯化锡、二辛基马来酸锡、二辛基马来酸锡聚合物、双(丁基马来酸)二辛基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二蓖麻油酸二辛基锡、二油酸二辛基锡、二(6-羟基)己酸二辛基锡、双(异辛基巯基乙酸)二辛基锡、二蓖麻油酸二(十二烷基)锡。此外,可以列举出各种金属盐、例如油酸铜、乙酰丙酮酸铜、乙酰丙酮酸铁、环烷酸铁、乳酸铁、柠檬酸铁、葡萄糖酸铁、辛酸钾、钛酸2-乙基己酯等。
(C3-2)缩合剂
作为无机酸,可以列举出氯化氢、溴化氢、硫酸、磷酸等。
作为有机酸,可以列举出对甲苯磺酸、樟脑磺酸等。
作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可以列举出在苯乙烯-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中导入了磺酸基而得到的树脂等。
作为碳二亚胺,可以列举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1-乙基-3-(3-二甲基氨基吡咯基)-碳二亚胺。
<聚合固化促进剂(C)的配混比例>
上述各种聚合固化促进剂(C)可以分别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用量可以为所谓催化量,例如相对于每100质量份聚合性化合物(B)可以为0.001~10质量份、特别是0.01~5质量份的范围的少量。
<其它配混成分>
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中,在不有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配混其自身公知的各种配混剂,例如:脱模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抗氧化剂、着色防止剂、抗静电剂、荧光染料、染料、颜料、香料等各种稳定剂、添加剂、溶剂、流平剂、进而叔十二烷基硫醇等硫醇类作为聚合调节剂。
其中,如果使用紫外线稳定剂则能够改善光致变色部位的耐久性,因而优选。作为这样的紫外线稳定剂,已知有受阻胺光稳定剂、受阻酚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等。特别适合的紫外线稳定剂如下。可列举出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ADEKACorporation.制造的ADK STAB LA-52、LA-57、LA-62、LA-63、LA-67、LA-77、LA-82、LA-87、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亚乙基双(氧亚乙基)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Inc.制造的IRGANOX 1010、1035、1075、1098、1135、1141、1222、1330、1425、1520、259、3114、3790、5057、565。
该紫外线稳定剂相对于含有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聚合单体(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和其它聚合性单体的总计)100质量份、优选以0.001~10质量份的范围使用。
<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光学物品>
本发明中,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中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如前述的例示所示,这些其它聚合性化合物的配混比率若根据用途适当设定即可。但是,优选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或光致变色组合物的配混量如前文所述。
本发明中,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可以通过将所使用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光致变色组合物)、聚合性化合物、根据需要配混的添加剂等混合来准备。用于制作光致变色固化物的聚合固化可以如下进行:通过照射紫外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热、或者两者的组合使用等,进行自由基聚合、开环聚合、阴离子聚合或缩聚,从而进行。即,可以根据聚合性化合物(B)、聚合固化促进剂(C)的种类和所要形成的光致变色固化物的形态来采用适宜的聚合手段。
使配混有聚合性化合物(B)等的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热聚合时,特别是温度会对得到的光致变色固化物的性状产生影响。该温度条件由于受到热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和量、聚合性化合物的种类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地限定,但通常适宜的方法是,在较低温下使聚合引发、且使温度缓慢地上升。聚合时间也与温度同样地根据各种因素而不同,适宜的是,预先确定最适于这些条件的时间,但通常优选选择条件使得在2~48小时内结束聚合。在要得到光致变色层叠片的情况下,在聚合性官能团彼此的反应进行的温度下进行聚合,此时,优选确定最适于成为目标分子量的温度和时间。
另外,使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光聚合时,聚合条件中,特别是UV强度会对要得到的光致变色固化物的性状产生影响。该照度条件受到光聚合引发剂的种类和量、聚合性单体的种类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地限定,但一般优选选择条件使得在365nm的波长下以0.5~5分钟的时间照射50~500mW/cm2的UV光。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可以作为光致变色材料用于广泛范围,例如可以用作替代银盐感光材料的各种存储材料、复写材料、印刷用感光体、阴极射线管用存储材料、激光用感光材料、全息摄影用感光材料等各种存储材料。另外,使用了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材材料也可以用作光致变色镜片材料、光学滤光器材料、显示器材料、辐射仪、装饰等的材料。
例如利用上述聚合固化的使用了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光致变色镜片的制造方法,若为得到均匀的调光性能的方法则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在通过混炼法来表现出光致变色性的情况下,在以弹性垫片或间隔物保持的玻璃模具间注入上述固化性组合物,根据聚合性化合物(B)、聚合固化促进剂的种类,通过基于空气炉中的加热、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照射的浇铸聚合,可以得到成形为镜片等光学材料的形态的光致变色固化物。
在通过层叠法来表现出光致变色性的情况下,使固化性组合物适宜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制备涂布液,通过旋涂、浸渍等,在镜片基材等光学基材的表面涂布涂布液并干燥,将有机溶剂去除,接着,通过氮气等非活性气体中的UV照射、加热等进行聚合固化,从而在光学基材的表面形成由光致变色固化物形成的光致变色层(涂覆法)。
另外,通过基于模内的浇铸聚合,也可以在光学基材的表面形成由光致变色固化物形成的光致变色层(浇铸聚合法),所述基于模内的浇铸聚合是以形成规定的空隙的方式,与玻璃模具对置地配置镜片基材等光学基板,在该空隙中注入固化性组合物,在该状态下,通过UV照射、加热等进行聚合固化。
通过上述的层叠法(涂覆法和浇铸聚合法)在光学基材的表面形成光致变色层的情况下,通过预先对光学基材的表面进行基于碱溶液、酸溶液等的化学处理、基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放电、研磨等的物理处理,还能够提高光致变色层与光学基材的密合性。当然,也可以预先在光学基材的表面设置透明的粘接树脂层。
进而,在通过粘结法来表现出光致变色性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固化性组合物的片成形制作光致变色片,将其用2张透明的片(光学片)夹持,进行前述聚合固化,从而可以得到以光致变色层为粘接层的光致变色层叠体。
上述情况下,为了制成光致变色片,也可以采用使用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有固化性组合物的涂布液的涂覆之类的手段。
对于如此制作的光致变色层叠体,例如将其安装于模具内,之后对镜片等光学基材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碳酸酯)进行注射成形,从而可以得到赋予了光致变色性的规定形状的镜片等光学基材。另外,该光致变色层叠体通过粘接剂等也可以粘接于光学基材的表面,由此,也可以得到光致变色镜片。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述制作光致变色层叠体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与光学基材密合性高的方面,优选的是,使用氨基甲酸酯或脲系聚合性化合物(B3)、特别是氨基甲酸酯系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聚合性化合物(B),进行调整使得形成聚氨基甲酸酯。
上述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能够表现出显色浓度、褪色速度等优异的光致变色性,并且能够在不降低机械强度等特性的情况下,有效地用于赋予了光致变色性的光学基材、例如光致变色镜片的制作中。
另外,对于由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光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固化物,也可以根据其用途实施:使用分散染料等染料的染色;使用硅烷偶联剂、以硅、锆、锑、铝、锡、钨等的溶胶作为主要成分的硬涂布剂的硬涂膜的制作;基于SiO2、TiO2、ZrO2等金属氧化物的蒸镀的薄膜形成;涂布有机高分子的基于薄膜的防反射处理、抗静电处理等后加工。
<对于高分子成型体(固化物)的硬度>
对于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分散于内部的高分子成型体(固化物)的硬度,没有特别限定。其中,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由于环境依存性低,因此在更高硬度的高分子成型体(固化物)中发挥更优异的效果。
通常,高硬度的高分子成型体为结晶性高或者高度交联的成型体,这种高分子成型体中,苯并吡喃化合物难以进行分子运动。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即使在这种基质的高分子成型体中、也表现出优异的分子运动性。因此,即使在以往难以发挥光致变色特性的高分子成型体中、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也发挥优异的光致变色特性。
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进一步发挥效果的高分子成型体(固化物)的硬度,具体而言L标尺洛氏硬度为50以上、更优选70以上、进一步优选90以上。
实施例
接着,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本实施例。首先,对本发明中使用的测定装置、和各成分的制造方法等进行说明。
实施例1~3(本发明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合成)
实施例1
第1工序
将数均分子量750的聚乙二醇单乙基醚75g(0.100摩尔)、和甲苯磺酰氯19.1g(0.100摩尔)、三乙胺11g(0.110摩尔)溶解于氯仿150ml,在回流温度下加热。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到冰水,进行分液,进行溶剂蒸馏去除,由此得到油状的下述式(22)
所示的化合物。
第2工序
将第1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22)的产物18.1g(0.020摩尔)、4-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3.8g(0.016摩尔)、碳酸钾5.5g(0.040摩尔)加入到二甲基甲酰胺40ml中,80℃下加热。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加入到冰水,利用甲苯、二甲氧基乙烷混合溶剂进行分液,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下述式(23)
所示的产物。
第3工序
将第2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23)的产物9.6g(0.010摩尔)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40ml,进行冰冷却。加入乙炔锂乙二胺络合物1.38g(0.020摩尔),缓慢加热至室温。反应结束后,加入到冰水,加入甲苯、二甲氧基乙烷混合溶剂,进行分液,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下述式(24)
所示的产物。
第4工序
将下述式(25)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2.1g(0.005摩尔)、第3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24)的产物5.9g(0.006摩尔)溶解于甲基异丁基酮、甲苯混合溶剂15mL,进而加入催化剂量的对甲苯磺酸并进行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去除溶剂,通过硅胶上的色谱进行纯化,由此得到下述式(26)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0%。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的亚甲基质子和乙基、异丙基的32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乙氧基的约70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6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26)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2
第1工序
替代实施例1的第1工序中的4-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使用4-氟4’-羟基二苯甲酮,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27)
所示的产物。
第2工序
将第1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27)的产物9.5g(0.010摩尔)溶解于二甲基亚砜20ml,加入吗啉5.0g,加热到100℃。反应结束后,加入到冰水,加入甲苯、二甲氧基乙烷混合溶剂,进行分液,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下述式(28)
所示的产物。
第3工序
在实施例1的第3工序中,替代前述式(23),使用前述式(28),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29)
所示的产物。
第4工序
使用下述式(30)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第3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29)的产物,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4工序相同的操作,得到下述式(31)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2%。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的亚甲基质子和甲基、甲基的质子的24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乙基氧基、吗啉代基的约78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9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31)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3
第1工序~第3工序
在实施例1的第1工序中,替代数均分子量750的聚乙二醇单乙基醚,使用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除此之外进行全部相同的操作,得到下述式(32)
所示的产物。
第4工序
使用下述式(33)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和前述式(32)所示的产物,除此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的第4工序相同的操作,得到下述式(34)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5%。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的亚甲基质子和甲基、丁基的质子的约73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丙基氧基的约62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9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34)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4~9(光致变色固化物(成型体)的制作、评价)
实施例4~9中,上述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光致变色特性的评价方法等如下所述进行。通过下述配方,将各成分混合来制造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各配混量如以下所示。表1示出所使用的配混组成和光致变色特性的结果。
配混组成A:
(B)聚合性化合物
(B3-2)成分
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丙酸酯)26质量份。
(B3-4)成分
间二甲苯二异氰酸酯30质量份。
(B4-3)成分
硬脂基-3-巯基丙酸酯44质量份。
(C)聚合固化促进剂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催化剂)0.1质量份。
(其它配混剂)
二正丁基锡(脱模剂)0.3质量份。
配混组成B:
(B)聚合性化合物
(B3-1)成分
Asahi Kasei Chemicals Corporation制DURANOL(聚碳酸酯二醇、数均分子量500)23质量份。
三羟甲基丙烷17质量份。
(B3-4)成分
双环[2.2.1]庚烷-2,5(2,6)-二基)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54质量份。
(B4-3)成分
聚乙二醇单油醚(n≒2、Mw=352)6质量份。
(其它配混剂)
二正丁基锡(脱模剂)0.3质量份。
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在上述配混组成中,以相对于配混组成A和B中的(B)聚合性化合物100g、苯并吡喃化合物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为60微摩尔的方式添加。使用如此得到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利用混炼法得到光致变色固化物(高分子成型体)。聚合方法如以下所述。
(聚合方法)
将前述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充分脱泡后,浇铸至包含厚度2mm的铸模的模具,所述模具由实施了脱模处理的玻璃模具和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形成的垫片构成。接着,边从30℃缓慢升温至95℃,边用15小时使其固化。聚合结束后,从铸模的玻璃取下光致变色固化物。
(固化物;光学物品的评价方法)
将所得的光致变色固化物作为试样,对其使用Hamamatsu Photonics K.K.制的氙灯L-2480(300W)SHL-100隔着Aero mass filter(Corning Incorporated制)、在20±1℃、以光致变色固化物表面上的光束强度365nm=2.4mW/cm2、245nm=24μW/cm2照射120秒而使之显色,测定光致变色固化物的光致变色特性。通过以下的方法评价各光致变色特性和L标尺洛氏硬度、固化物的白浊等。
(1)光致变色特性
·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为通过Otsuka Electronics Co.,Ltd.制的分光光度计(Instant multi-channelphotodetector MCPD1000)求出的显色后的最大吸收波长。该最大吸收波长与显色时的色调相关。
·显色浓度{ε(120)-ε(0)}:
前述最大吸收波长中的120秒光照射之后的吸光度{ε(120)}与光照射前的吸光度ε(0)的差。可以说该值越高光致变色性越优异。
·褪色速度[t1/2(sec.)]:
120秒光照射之后停止光的照射时,试样的前述最大吸收波长中的吸光度降低至{ε(120)-ε(0)}的1/2为止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说该时间越短光致变色性越优异。
·残留率(A200/A0×100):通过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氙老化试验机X25使所得到的光致变色固化物进行200小时促进劣化。然后,在试验前后进行前述显色浓度的评价,测定试验前的显色浓度(A0)和试验后的显色浓度(A200),其比(A200/A0)作为残留率,作为显色的耐久性的指标。可以说残留率越高显色的耐久性越高。
(2)L标尺洛氏硬度(HL)
将上述固化物(2mm厚)在25℃的室内保持1天后,使用明石洛氏硬度计(型号:AR-10)测定光致变色固化物(2mm厚)的L标尺洛氏硬度。
(3)白浊
对于经成型的光致变色固化物,在正交尼科耳棱镜下,以目视进行白浊的评价。
1:是作为制品没有问题的水平,无白浊、或基本未见白浊。
2:是作为制品没有问题的水平,但稍有白浊。
3:是作为制品没有问题的水平,但白浊强于2。
4:有白浊,无法作为制品使用。
结果汇总于表1
[表1]
比较例1~8
为了比较,使用下述式(A)~(D)所示的化合物,与实施例4~9同样地得到光致变色固化物,评价其特性。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1、表2可知,将本发明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成的光致变色固化物的光致变色特性优异、也具有高的耐久性。另外,与不具有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的类似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相比,即使在高硬度的基质中、也表现出优异的褪色速度,基质依存性得到改善。
实施例10
第1工序
加入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100g(0.100摩尔)、琥珀酸酐20g(0.200摩尔)、对甲苯磺酸1水合物2.6g(0.010摩尔),130℃下加热30分钟后,80℃下进一步加热2.5小时。反应结束后,溶解于二氯甲烷,用10%盐酸水溶液分液后,用20%食盐水分液。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去除硫酸镁,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油状的下述式(35)
所示的化合物。
第2工序
将第1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35)的产物21g(0.020摩尔)、N,N-二甲基甲酰胺数滴溶解于二氯甲烷20mL后,加入草酰氯10.2g(0.080摩尔),室温下反应1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油状的下述式(36)
所示的化合物。
第3工序
将下述式(37)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1.0g(0.003摩尔)和下述式(38)
所示的具有反应性取代基(羟基)的炔丙醇化合物的10质量%甲乙酮溶液12.0g(0.003摩尔)溶解于甲苯50ml,进而加入对甲苯磺酸0.02g,加热回流下搅拌1小时。反应后去除溶剂,通过硅胶上的色谱进行纯化,由此得到下述式(39)
/>
所示的产物(前体)。
第4工序
将第3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39)的产物1.44g(0.002摩尔)、三乙胺0.71g(0.007摩尔)溶解于二氯甲烷20mL后,进行冰冷却。加入第2工序中得到的前述式(36)的产物2.26g(0.002摩尔)的二氯甲烷溶液后,升温至室温后搅拌1小时。反应结束后,去除溶剂,通过硅胶上的色谱进行纯化,由此得到下述式(40)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0%。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的亚甲基质子和甲基、丁基、琥珀酸部位、亚丙基氧基的质子的约77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乙基二氧基、吗啉代基、丁基、亚丙基氧基的约65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7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40)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0的第1工序中,替代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使用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丙二醇,除此之外进行全部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41)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2%。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的亚甲基质子和甲基、丁基、琥珀酸部位、亚丙基氧基的质子的约146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乙基二氧基、吗啉代基、亚丙基氧基的约132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34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41)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2
第1工序
在实施例10的第1工序中,替代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使用数均分子量2000的聚乙二醇己二酸酯,除此之外进行全部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42)
所示的化合物。
第2工序
在实施例10的第3工序中,替代前述式(37)的萘酚化合物,使用下述式(43)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除此之外进行全部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44)
所示的前体苯并吡喃化合物。
第3工序
在实施例10的第4工序中,替代前述式(36)及前述式(39),使用前述式(42)及前述式(44),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45)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67%。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的亚甲基质子和甲基、琥珀酸部位、己二酸部位的质子的约132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乙基二氧基、吗啉代基、亚乙基氧基的约84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32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45)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3
第1工序
将1,2,3-丙三醇9.2g(0.100摩尔)、咪唑40.8g(0.600摩尔)溶解于DMF 400mL后,进行冰冷却。滴加溶解于DMF 200mL的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36.2g(0.240摩尔)。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加入1,2-二甲氧基乙烷和甲苯的混合溶剂、盐水(brine),进行分液。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去除硫酸镁,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1,3-双(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氧基)-2-丙醇。
第2工序
将第1工序的产物14.63g(0.050摩尔)、琥珀酸酐10.00g(0.100摩尔)溶解于二氯甲烷500mL。确认溶解后,滴加三乙胺12.65g(0.130摩尔),室温下反应12小时。反应后,进行冰冷却,加入1M盐酸溶液、1,2-二甲氧基乙烷和甲苯的混合溶剂、盐水(brine),进行分液。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去除硫酸镁,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下述式(46)
所示的羧酸。
第3工序
将第2工序的产物7.85g(0.020摩尔)、DMF 5滴溶解于二氯甲烷100mL,进行冰冷却。加入草酰氯10.2g(0.080摩尔),室温下反应4小时。将反应液浓缩,由此得到下述式(47)
所示的酰氯。
第4工序
实施例10中,替代前述式(37)的萘酚化合物,使用下述式(48)
所示的萘酚化合物,替代前述式(38)的炔丙醇,使用下述式(49)
所示的炔丙醇,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50)
所示的前体苯并吡喃化合物。
第5工序
替代实施例10第4工序的前述式(39),使用前述式(50)的前体苯并吡喃化合物,替代前述式(36),使用前述式(47)的酰氯,除此之外同样地反应,得到下述式(51)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第6工序
将前述式(51)的苯并吡喃化合物5.75g(0.005摩尔)溶解于THF 50mL,进行冰冷却。向其中用30分钟滴加1M四丁基氟化铵的THF溶液15mL。滴加后,缓慢地升温至室温,室温下反应2小时。反应后将有机层浓缩,加入甲苯、盐水(brine),进行分液。所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去除硫酸镁,蒸馏去除溶剂,由此得到下述式(52)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第7工序
将前述式(52)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4.14g(0.004摩尔)、三乙胺1.82g(0.018摩尔)溶解于二氯甲烷100mL,进行冰冷却。滴加前述式(36)所示的酰氯10.22g(0.009摩尔)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后,升温至室温,室温下反应12小时。反应结束后,去除溶剂,通过硅胶上的色谱进行纯化,由此得到下述式(53)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63%。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和甲基、丁氧基、琥珀酸部位、亚丙基氧基的质子的约146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丙基氧基、丁氧基、亚乙基二氧基的约111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9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53)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4
第1工序
实施例10中,替代前述式(39)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使用前述式(50)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54)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5%。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和甲基、丁氧基、琥珀酸部位、亚丙基氧基的质子的约83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丙基氧基、丁氧基、亚乙基二氧基的约60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9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54)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5
第1工序
实施例10第1工序中,替代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使用数均分子量41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55)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60%。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和甲基、丁氧基、琥珀酸部位、亚丙基氧基的质子的约245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丙基氧基、丁氧基、亚乙基二氧基的约222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9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55)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6
第1工序
实施例10第1工序中,替代数均分子量100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使用数均分子量340的聚丙二醇单丁基醚,除此之外进行同样的操作,得到下述式(56)
所示的苯并吡喃化合物。收率为79%。
另外,测定质子核磁共振光谱,结果在1.0~3.0ppm附近示出基于环己烷环和甲基、丁氧基、琥珀酸部位、亚丙基氧基的质子的约40H的峰,在δ3.0~5.5ppm附近示出基于甲氧基、亚丙基氧基、丁氧基、亚乙基二氧基的27H的峰,在δ5.6~9.0ppm附近示出基于芳香族的质子和链烯的质子的19H的峰,确认了为与前述式(56)一致的结构。
实施例17~30、比较例9~12
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进行光致变色固化物(成型体)的制作、评价。
但是,苯并吡喃化合物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摩尔为60微摩尔的方式添加苯并吡喃化合物。即,化合物内具有2个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苯并吡喃化合物中,以形成30微摩尔的方式添加。
比较例9~12使用下述式(E)~(F)
/>
所示的化合物。
各成分的配混比率和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31~32、比较例13
(通过涂覆法制作的光致变色塑料镜片的物性评价)
通过下述配方将各成分混合而制造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各配混量如以下所示。
配混组成C:
(B)聚合性化合物
(B1-1-1-1)成分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平均分子量532)10质量份。
(B1-1-1-2)成分
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50质量份。
(B1-1-2-1)成分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10质量份。
(B1-1-2-3)成分
聚酯低聚物六丙烯酸酯(Daicel-UCB Company制、EB-1830)10质量份。
(B1-1-3)成分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0质量份。
(C)聚合固化促进剂
(C1)成分
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商品名:Irgacure819、BASF公司制)0.3质量份。
其它配混成分
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5质量份
亚乙基双(氧基亚乙基)双[3-(5-叔丁基-4-羟基-间甲苯基)丙酸酯]3质量份。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7质量份。
N-甲基二乙醇胺3质量份。
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在上述配混组成中,以相对于配混组成C中的(B)聚合性化合物100g、苯并吡喃化合物的茚并萘并吡喃部位为1.2毫摩尔的方式添加。使用如此得到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利用涂覆法得到光致变色层叠体。聚合方法如以下所述。
首先,作为光学基材准备中心厚度为2mm且折射率为1.60的硫代氨基甲酸酯系塑料镜片。需要说明的是,该硫代氨基甲酸酯系塑料镜片事先使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在50℃下进行了5分钟的碱蚀刻,之后充分地用蒸馏水实施了清洗。
使用旋涂器(1H-DX2、MIKASA制),在上述的塑料镜片的表面,将湿气固化型底漆(制品名:TR-SC-P、Tokuyama Corporation制)以转速70rpm涂布15秒、接着以1000rpm涂布10秒。之后,将约2g上述得到的光致变色组合物以转速60rpm旋转涂布40秒、接着以600rpm旋转涂布10~20秒,使得光致变色涂布层的膜厚成为40μm。
对这样表面涂布有涂覆剂的镜片,在氮气气氛中,使用功率200mW/cm2的金属卤化灯照射90秒光,使涂膜固化。之后,进而在110℃下加热1小时,制作具有光致变色层的光致变色层叠体。
将所得的光致变色层叠体作为试样,利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评价光致变色特性。但是,关于残留率,通过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氙老化试验机X25进行50小时促进劣化。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

Claims (9)

1.一种苯并吡喃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该茚并萘并吡喃部位在13位具有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形成的螺环,并且具有包含3个以上重复单元的选自由聚氧化亚烷基低聚物链基和聚酯低聚物链基组成的组中的低聚物链基,
其中,所述苯并吡喃化合物为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所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8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原子数3~10的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硫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杂芳基、巯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8的环烷硫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a为0~4的整数、b为0~4的整数,
在a为2~4的情况下,多个R1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b为2~4的情况下,多个R2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另外,在a为2~4、存在邻接的R1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1任选一起与跟这些R1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任选含有氧原子、碳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进而该环任选具有取代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另外,在b为2~4、存在邻接的R2的情况下,邻接的2个R2任选一起与跟这些R2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任选含有氧原子、碳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的环,进而该环任选具有取代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杂芳基,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具有原子数3~10的杂环基和取代氨基;R3和R4中的至少一者为具有所述低聚物链基的芳基或具有所述低聚物链基的杂芳基,
所述取代氨基的取代基选自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7的环烷基、碳数6~14的芳基、以及碳数4~14的杂芳基,
在该苯并吡喃化合物的13位与13位的碳原子一起键合的下述式(Z)
所示的螺环Z为:
与该13位的碳原子一起构成该环的碳数3~20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环、
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该脂肪族环而成的稠合多环、
与该13位的碳原子一起构成该环的原子数3~20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杂环、或
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环或芳香族杂环稠合于该杂环而成的稠合多环,
为了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所述低聚物链基,所述任选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任选为所述低聚物链基,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和卤素原子,
其中,所述低聚物链基选自成为下述式(5a)~(5c)的基团、或包含这些基团的组合,
式中,R8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烷基,在同一分子内含有多个R8的情况下,R8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n为所述低聚物链基的重复单元数、为3~200的整数,多个重复单元的2价基团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L为2价的键合基团、为下述式(6)所示的基团,
式中,R10为2价基团,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3~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6~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形成环的原子数为3~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
R11和R11’各自独立地为2价基团,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3~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或形成环的碳数为6~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R12为2价基团,为碳数1~20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形成环的碳数为3~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环烷基、或形成环的碳数为6~12的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X1和X2为2价基团,各自独立地为直接键合、O、S、氨基、取代氨基、(硫代)酰胺基、或(硫代)酯基,
d为0~50的整数,e和e’各自独立地为0~50的整数、f为0~50的整数,
在d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R10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e和e’为2以上的情况下,其各自独立,对于多个e和e’,各自括号内的单元的2价基团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f为2以上的情况下,多个f的单元的2价基团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多个L任选彼此相同或不同;
虚线部表示与所述茚并萘并吡喃部位的键合;
t指的是该低聚物链基数、为1~10的整数;
在t为1的情况下,R9为氢原子、碳数1~20的烷基;
在t为2的情况下,R9为原子成键或2价有机残基;
在t为3~10的情况下,R9为与t数相同的有机残基,
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和卤素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其中,所述式(Z)所示的螺环Z为选自环戊烷环、环己烷环、环庚烷环、环辛烷环、环壬烷环、环癸烷环、环十一烷环、环十二烷环、和螺二环己烷环中的环,
该环任选以1~10个取代基的形式具有碳数1~3的烷基或碳数5~7的环烷基,或者
该环为任选稠合碳数5~7的环烷基而成的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其中,所述式(Z)所示的螺环Z为选自下述式的环,
式中,具有虚线的原子成键的碳原子为13位的碳原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其为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1、R2、a、b、和螺环Z的定义与所述式(1)中相同;
R100和R101各自独立地为所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硫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杂芳基、巯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或碳数3~8的环烷硫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另外,R100和R101任选一起形成下述式(3)所示的环,
式中,*指的是6位或7位的碳原子,X和Y中的一者或两者为硫原子、亚甲基、氧原子、或下述式(4)所示的基团,
式中,R7为所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杂芳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所述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巯基、碳数1~6的烷硫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碳数3~8的环烷硫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另外,R5和R6任选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脂肪族环,c为1~3的整数;
R200为所述低聚物链基、氢原子、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杂环基、氰基、硝基、甲酰基、羟基羰基、碳数2~7的烷基羰基、碳数2~7的烷氧基羰基、卤素原子、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7~11的芳烷氧基、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2的芳基、巯基、碳数1~6的烷硫基、碳数2~9的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6的卤代烷硫基、碳数3~8的环烷硫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碳数6~10的芳硫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碳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R300和R400各自独立地为所述低聚物链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取代氨基、或任选具有取代基的原子数3~10的杂环基,并且所述取代基选自低聚物链基、羟基、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氨基、取代氨基、原子数3~8的杂环基、氰基、硝基和卤素原子;
所述取代氨基的取代基选自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卤代烷基、碳数3~7的环烷基、碳数6~14的芳基、碳数4~14的杂芳基,
a’为0~5的整数,在a’为2以上的情况下,R300任选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b’为0~5的整数,在b’为2以上的情况下,R400任选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基团,
为了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所述低聚物链基,所述任选具有取代基的基团的取代基任选为所述低聚物链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其中,所述键合基团L为选自下述式中的基团,
式中,虚线部表示与所述茚并萘并吡喃部位键合。
6.一种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其是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和聚合性化合物而成的。
7.一种光致变色光学物品,其是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致变色固化性组合物聚合而成的。
8.一种高分子成型体,其在内部分散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
9.一种光学物品,其被分散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苯并吡喃化合物的高分子膜覆盖。
CN201880045275.3A 2017-07-14 2018-07-11 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含有由该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的光学物品 Active CN110869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8466 2017-07-14
JP2017-138466 2017-07-14
JP2017-213247 2017-11-02
JP2017213247 2017-11-02
PCT/JP2018/026175 WO2019013249A1 (ja) 2017-07-14 2018-07-11 クロメン化合物、該化合物を含む硬化性組成物、および該硬化性組成物からなる硬化体を含む光学物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355A CN110869355A (zh) 2020-03-06
CN110869355B true CN110869355B (zh) 2023-11-14

Family

ID=65002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275.3A Active CN110869355B (zh) 2017-07-14 2018-07-11 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含有由该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的光学物品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1276B2 (zh)
EP (1) EP3653615B1 (zh)
JP (1) JP7349361B2 (zh)
KR (1) KR102556784B1 (zh)
CN (1) CN110869355B (zh)
AU (1) AU2018298623B2 (zh)
BR (1) BR112020000639A2 (zh)
ES (1) ES2941805T3 (zh)
TW (1) TWI754767B (zh)
WO (1) WO20190132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9198664A1 (ja) 2018-04-12 2021-04-30 株式会社トクヤマ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光学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25346A4 (en) * 2018-07-20 2022-04-20 Tokuyama Corporation PHOTOCHROMIC COMPOUND AND CUR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UCH PHOTOCHROMIC COMPOUND
MX2021011973A (es) 2019-04-03 2021-11-03 Tokuyama Corp Articulo optico fotocromatico y metodo para la fabricacion del mismo.
US20220213050A1 (en) * 2019-06-27 2022-07-07 Tokuyama Corporation Chromene compound and photochromic optical article
US20230242808A1 (en) * 2019-10-17 2023-08-03 Tokuyama Corporation Photochromic compound and cur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photochromic compound
EP4108735A4 (en) * 2020-02-18 2024-03-27 Tokuyama Corp PHOTOCHROMIC CYCLIC COMPOUND AND CUR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ID PHOTOCHROMIC CYCLIC COMPOUND
KR20220150275A (ko) 2020-02-28 2022-11-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쿠야마 습기 경화형 폴리우레탄 조성물 및 적층체
JPWO2021172511A1 (zh) 2020-02-28 2021-09-02
MX2022014985A (es) * 2020-05-28 2023-01-04 Tokuyama Corp Compuesto para materiales opticos, composicion curable, cuerpo curado y articulo optico.
FR3112782B1 (fr) * 2020-07-24 2023-01-27 Arianegroup Sas Procede de polymerisation de chromenes par voie cationique
US20230280500A1 (en) 2020-08-06 2023-09-07 Tokuyama Corporation Photochromic compound, photochromic curable composition, cured body, lens and eyeglasses
EP4282932A1 (en) 2021-01-25 2023-11-29 Tokuyama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optical laminate, optical article, lens, and glasses
JPWO2022191160A1 (zh) 2021-03-08 2022-09-15
CN114031594B (zh) * 2021-09-10 2023-06-20 江苏视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苯并色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892A (en) * 1998-09-11 1999-10-0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olyalkoxylated naphthopyrans
WO2005028465A1 (ja) * 2003-09-18 2005-03-31 Tokuyama Corporation クロメン化合物
JP2005289807A (ja) * 2000-02-21 2005-10-20 Tokuyama Corp クロメン化合物
JP2008273848A (ja) * 2007-04-26 2008-11-13 Tokuyama Corp ナフトピラン化合物及び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硬化体組成物
CN102471304A (zh) * 2009-09-18 2012-05-23 株式会社德山 色烯化合物
JP2012250955A (ja) * 2011-06-06 2012-12-20 Tokuyama Corp クロメン化合物
CN103354813A (zh) * 2011-03-08 2013-10-16 株式会社德山 色烯化合物
CN103517899A (zh) * 2011-06-23 2014-01-15 株式会社德山 色烯化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63142A (ko) 2000-02-17 2000-11-06 이응찬 폴리오르가노실세스키옥산 제조용 출발물질,폴리오르가노실세스키옥산 및 폴리오르가노실세스키옥산제조방법
JP4476930B2 (ja) 2002-11-04 2010-06-09 アドバンスト・ポリメリック・プロプライエタリー・リミテッド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組成物および光透過性物品
US7951445B2 (en) * 2004-03-24 2011-05-31 Tokuyama Corporation Photochromic optical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101347611B1 (ko) * 2007-12-13 2014-01-06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꾸야마 포토크로믹 경화성 조성물
EP2294114B1 (en) 2008-06-05 2012-08-15 Advanced Polymerik Pty Ltd Photochromic polymer an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hotochromic polymer
CN103502305B (zh) 2011-05-03 2016-04-13 薇薇美德实验室欧洲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聚合物
CN103597006B (zh) 2011-06-03 2016-05-11 薇薇美德实验室欧洲有限公司 光致变色聚合物
BR112019027177A2 (pt) 2017-06-20 2020-06-30 Tokuyama Corporation composto de polirotaxano fotocrômico, composição curável, e, corpo curado fotocrômico
MX2020010891A (es) 2018-04-17 2020-11-09 Tokuyama Corp Compuesto fotocromico, composicion curable que contiene tal compuesto fotocromico y articulo optico.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892A (en) * 1998-09-11 1999-10-05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Polyalkoxylated naphthopyrans
JP2005289807A (ja) * 2000-02-21 2005-10-20 Tokuyama Corp クロメン化合物
WO2005028465A1 (ja) * 2003-09-18 2005-03-31 Tokuyama Corporation クロメン化合物
JP2008273848A (ja) * 2007-04-26 2008-11-13 Tokuyama Corp ナフトピラン化合物及びフォトクロミック硬化体組成物
CN102471304A (zh) * 2009-09-18 2012-05-23 株式会社德山 色烯化合物
CN103354813A (zh) * 2011-03-08 2013-10-16 株式会社德山 色烯化合物
JP2012250955A (ja) * 2011-06-06 2012-12-20 Tokuyama Corp クロメン化合物
CN103517899A (zh) * 2011-06-23 2014-01-15 株式会社德山 色烯化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13249A1 (ja) 2020-07-27
EP3653615A4 (en) 2021-04-07
AU2018298623A1 (en) 2020-01-23
WO2019013249A1 (ja) 2019-01-17
KR102556784B1 (ko) 2023-07-19
EP3653615A1 (en) 2020-05-20
KR20200032087A (ko) 2020-03-25
EP3653615B1 (en) 2023-03-01
JP7349361B2 (ja) 2023-09-22
BR112020000639A2 (pt) 2020-07-14
US11401276B2 (en) 2022-08-02
AU2018298623B2 (en) 2022-11-17
TW201920131A (zh) 2019-06-01
TWI754767B (zh) 2022-02-11
CN110869355A (zh) 2020-03-06
US20200190106A1 (en) 2020-06-18
ES2941805T3 (es) 2023-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9355B (zh) 苯并吡喃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及含有由该固化性组合物形成的固化物的光学物品
CN110799573B (zh) 光致变色性聚轮烷化合物、和包含该光致变色性聚轮烷化合物而成的固化性组合物
CN111989382B (zh) 光致变色化合物、包含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和光学物品
CN112424260B (zh) 光致变色化合物和包含该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固化性组合物
CA3069389A1 (en) Chromene compound, curabl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compound, and optical article including a cured body of the curable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