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241B - 座椅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9241B
CN110869241B CN201880028118.1A CN201880028118A CN110869241B CN 110869241 B CN110869241 B CN 110869241B CN 201880028118 A CN201880028118 A CN 201880028118A CN 110869241 B CN110869241 B CN 1108692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seat
seats
rotation
ch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81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9241A (zh
Inventor
金子史
宫崎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Electric Industries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69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9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3/00Chair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or vertically-adjustable seats
    • A47C3/18Chairs or stools with rotatabl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rotatable, e.g. to permit easy ac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Abstract

一种座椅控制装置,能够简化使座椅的状态变换的控制,使多个座椅一齐迅速地变换,从而能够容易地控制变换的动作。通过座椅控制装置(100),即便在各座椅(1)处于长状态、单交叉状态、反向交叉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的情况下,也不用针对每个座椅(1)单独地逐一辨别各自的状态,而分别仅凭借2个动作指示信号就能对马达(42)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使座椅(1)向所希望的状态变换。

Description

座椅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使座椅的状态变换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座椅控制装置,例如应用于在铁道车辆、汽车、飞机、船舶等各种交通工具搭载的座椅。
背景技术
以往,搭载于铁道车辆等交通工具的座椅供多人乘坐的凳子类型较多。上述的座椅通常在车辆的车厢内在前后(行进)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一列,且前后并排配置多个。这里,各座椅公知有在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侧方朝向的长状态(long state)、成为前方朝向的单交叉状态(single cross state)、成为后方朝向的反向交叉状态(reverse cross state)下,分别旋转而能够变换朝向的旋转座椅。
作为这样的旋转座椅,公知有除了使座椅旋转或者滑动的各机构之外,还具备传递机构,在使座椅转换方向时,通过传递机构使座椅的旋转与滑动联动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的装置中,在固定基座上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有滑动基座,在滑动基座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有座椅,通过传递机构使座椅的旋转与滑动联动。各座椅的方向转换在进行相对于一个座椅的一系列的动作后,继续对相邻的座椅也反复进行相同的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31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无法使多个座椅一齐进行方向转换。即,必须针对各个座椅依次进行一系列的切换动作,直至全部的座椅的方向转换结束,非常耗费时间,从而存在对交通工具的运行带来障碍的担忧。
另外,在各个座椅中,不仅电动的方向转换,在乘客能够任意地手动进行方向转换的情况下,在电动的动作时,不限定于全部的座椅一律处于相同的方向。因此,通常,需要在针对各座椅辨别为哪个朝向后单独地进行方向转换。因此,导致针对各座椅辨别全部的朝向的传感器等的部件件数的增加,从而控制程序也变得复杂,也存在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的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控制装置,能够简化使座椅的状态变换的控制,能够使多个座椅一齐迅速地变换,能够通过简易的程序、部件容易地控制变换的动作,从而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用于实现上述的目的的本发明的主旨在于以下的各项的发明。
[1]一种座椅控制装置,控制使座椅的状态变换的动作,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单元,其驱动能够变换上述座椅的状态的变换机构;以及
控制单元,其控制上述驱动单元的动作,
作为至少预定的3个状态而具有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上述座椅通过上述变换机构而能够向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变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第2状态和第3状态分别能够从双方进行变换,第1状态和第3状态能够经由这些之间的第2状态从双方进行变换,
上述控制单元设定为:
在使上述座椅向第1状态变换的情况下,首先相对于上述驱动单元指示从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接下来相对于上述驱动单元指示从第2状态向第1状态变换的动作,
在使上述座椅向第2状态变换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驱动单元指示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另外,相对于上述驱动单元指示从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
在使上述座椅向第3状态变换的情况下,首先相对于上述驱动单元指示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接下来相对于上述驱动单元指示从第2状态向第3状态变换的动作。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具备检测单元,上述检测单元检测上述座椅处于第2状态的情况,
上述控制单元设定为,在使上述座椅从第1状态或者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情况下,当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座椅已经处于第2状态时,不进行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
[3]根据上述[1]或[2]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单元由能够卡止的马达构成,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具备限位器,上述限位器在预定的条件下阻止基于上述马达的旋转使上述座椅从任意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的变换,
上述控制单元设定为,在指示使上述座椅从任意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变换的动作时,在上述座椅处于上述预定的条件下时,也使上述马达一律进行旋转,但通过上述限位器来阻止基于上述马达的旋转使上述座椅的变换。
[4]根据上述[1]、[2]或[3]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座椅具有多个,针对各个座椅具备上述变换机构与上述驱动单元,
上述控制单元使各座椅一齐进行变换,以便使各座椅对齐成任意的状态,相对于各座椅的驱动单元,一律指示相同的动作。
[5]根据上述[4]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座椅被分组,该分组后的各座椅组被标顺序,
从上位的座椅组按照顺序,上述控制单元针对每个组使各座椅一齐进行变换以便对齐成任意的状态,针对每个组,相对于各座椅的驱动单元一律指示相同的动作。
[6]根据上述[5]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座椅前后并排配置,从开头的列按顺序分组成奇数列的座椅与偶数列的座椅这两种。
[7]根据上述[1]、[2]、[3]、[4]、[5]或者[6]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的第1状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侧方朝向的长状态,
上述座椅的第2状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前方朝向的单交叉状态,
上述座椅的第3状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后方朝向的反向交叉状态。
[8]根据上述[7]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座椅的变换机构具备:旋转机构,其将上述座椅支承为能够旋转;滑动机构,其按照每个上述旋转机构将上述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及联动机构,其在使上述座椅向上述长状态或者上述单交叉状态变换时,使基于上述旋转机构的座椅的旋转与基于上述滑动机构的座椅的移动联动。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座椅通过变换机构,作为至少预定的3个状态,能够变换成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这里,座椅的状态是指包含座椅的朝向、姿势的各种状态,不限定于座椅整体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形成的座椅的朝向,也包含座椅的靠背或者座部的倾动角度、姿势等。
座椅的第1状态和第2状态能够从双方直接变换,座椅的第2状态和第3状态也能够从双方直接变换。但是,座椅的第1状态和第3状态无法直接变换,经由它们之间的第2状态,由此能够从双方进行变换。这样,座椅的第2状态在座椅的第1状态与第3状态之间,成为处于它们的变换过程的中途的状态。
座椅的变换机构被驱动单元驱动,驱动单元的动作被控制单元控制。因此,驱动单元电动地进行动作,但变换机构不必限定于驱动单元的电动形式的驱动,也可以构成为操作者(例如乘客)能够手动任意地驱动。在该情况下,座椅的状态不限定于被控制单元控制的状态,也能够处于被操作者任意地操作的状态。
总之,控制单元控制驱动单元的动作,由此能够使座椅向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自动地变换。在上述的控制中,由于逐一辨别变换前的座椅的状态较麻烦所以省去,另外用于向各个状态变换的控制的流程也如下那样进行简化。
即,在使座椅向第1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相对于驱动单元,首先指示从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接下来指示从第2状态向第1状态变换的动作。通过这样的2个阶段的指示,不论座椅处于第1状态至第3状态的哪一个状态,均能够一律地使座椅向第1状态变换。
另外,在使座椅向第2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相对于驱动单元,指示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另外,指示从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这里的2个指示不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关系,通过2个指示,不论座椅处于第1状态或者第3状态的哪一个状态,均能够一律地使座椅向第2状态变换。
另外,在使座椅向第3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相对于驱动单元,首先指示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接下来指示从第2状态向第3状态变换的动作。通过这样的2个阶段的指示,不论座椅处于第1状态至第3状态的哪一个状态,均能够一律地使座椅向第3状态变换。
仅凭借以上的最小限度的指令,不论座椅处于哪一个状态,均能够使座椅向任意的状态变换。
根据上述[2]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具备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检测座椅处于座椅的3个状态中的所处(经由)的概率最高的第2状态。而且,控制单元在使座椅从第1状态或者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情况下,若上述检测单元检测出座椅已经处于第2状态,则不进行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
由此,在座椅的变换中,能够省去频率最高的驱动单元的不必要的驱动。此外,作为具体的控制,也可以中止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的指令,由此不进行该变换的动作。或者,也可以控制为虽输出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的指令,但与该输出无关均基于其他的指令而中止该变换的动作。
根据上述[3]所记载的座椅控制装置,控制单元在指示了使座椅从任意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变换的动作时,只要座椅在预定的条件下,则使马达一律旋转。由此,尽量省去使马达选择地工作的控制流程,从而能够简化控制。
另外,对于本来未假定的预定条件下的座椅的变换的阻止,也能够不经由复杂的控制流程,而单纯地通过限位器机械式地进行阻止。这里,马达能够卡止,因此也不存在因过负荷而损坏的担忧。
使以上的座椅的状态变换的动作的控制如上述[4]所记载的那样,不限定于一个座椅,能够以多个座椅为对象进行执行。在以多个座椅为对象的情况下,作为其前提,在各个座椅中具备上述变换机构与上述驱动单元。而且,控制单元使各座椅一齐进行变换以便对齐成任意的状态,相对于各座椅的驱动单元,一律指示上述的相同的动作。
根据这样的控制,在使各座椅的状态变换时,无需辨别各个变换前的状态。即,不论各座椅处于哪一个状态,均向各座椅的驱动单元一律输出相同的指令,使变换机构一齐进行相同的动作,由此能够以对齐成特定的状态的方式迅速地变换。
另外,如上述[5]所记载的那样,也可以将多个座椅进行分组,针对分组的各个座椅组进行一系列的控制。这里,各座椅组被标顺序,上述控制单元从上位的座椅组依次,针对每一个组使各座椅一齐进行变换以便对齐成任意的状态。即,上述控制单元针对每一个组相对于各座椅的驱动单元,一律指示相同的动作。
作为具体的分组,例如,如上述[6]所记载的那样,在多个座椅前后并排配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开头的列按顺序分组成2个奇数列的座椅与偶数列的座椅。这里,2个组的标顺序,以哪一个为上位都可以,在变换各座椅的状态时,前后邻接的座椅彼此不同时地进行动作,前后隔一个的座椅同时地进行动作,因此能够防止座椅彼此的动作中的干涉。
另外,关于座椅的状态,例如,如上述[7]所记载的那样,也可以是,第1状态形成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侧方朝向的长状态,第2状态形成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前方朝向的单交叉状态,第3状态形成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后方朝向的反向交叉状态。由此,能够保持原样地应用于在铁道车辆搭载的通常的座椅。
另外,作为座椅的变换机构,例如,如上述[8]所记载的那样,适当地具备:旋转机构,其将座椅支承为能够旋转;滑动机构,其按照每个旋转机构将座椅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及联动机构,其在使座椅向上述长状态或者上述单交叉状态变换时,使基于旋转机构的座椅的旋转与基于滑动机构的座椅的移动联动。根据上述的变换机构,即使座椅配置为接近壁面,也能够防止在座椅的动作时与壁面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控制装置,能够简化使座椅的状态变换的控制,多个座椅也一齐迅速地变换,从而能够通过简易的程序、部件容易地控制变换的动作,从而能够实现成本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的动作指示与座椅变换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以及图表。
图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使座椅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控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使座椅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控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使座椅从长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控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使座椅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控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使座椅从任意的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控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中从长状态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长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单交叉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反向交叉状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中的除去底架后的长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中的除去底架后的交叉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长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长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长状态的进退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单交叉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单交叉状态的主视图。
图19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单交叉状态的进退锁定机构的主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反向交叉状态的俯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反向交叉状态的主视图。
图22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联动机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旋转锁定机构中的锁销及其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旋转锁定机构中的卡止孔的主视图,图24的(a)是位于底架的一个长边侧的卡止孔,图24的(b)是位于底架的两短边侧的卡止孔。
图25是放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26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中的锁销及其驱动机构的主视图。
图28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29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继续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30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进退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继续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的旋转锁定机构中的位于底架的一个短边侧的卡止孔的主视图。
图33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使座椅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33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对使座椅1的状态变换的动作进行控制。如图1所示,座椅控制装置100具备驱动能够变换座椅1的状态的变换机构10的马达(驱动单元)42与控制该马达42的动作的控制单元110等。
首先,对作为控制对象的座椅1进行说明。
座椅1的种类不被特别地限定,以下,以应用于在铁道车辆的车厢内搭载的2人座的凳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铁道车辆的车厢A中,在前后(进行)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一列,前后并排配置有多个座椅1,两列之间成为通路。座椅1例如作为2人座用,在两侧方向并设2个座部与靠背。
在各座椅1中分别具备变换机构10,该变换机构10能够将座椅1的状态成作为预定的3个状态的、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这里,座椅1的状态是指包含座椅1的朝向、姿势的各种状态,不限定于座椅1整体的水平方向的旋转形成的座椅1的朝向,也包含座椅1的靠背或者座部的倾动角度、姿势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座椅1的“朝向”设为状态。
通过变换机构10,作为座椅1的状态的朝向能够分别变换成座椅1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侧方朝向且座椅背面侧与壁面A1平行的第1状态(以下,长位置)、座椅1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前方朝向且座椅背面侧与壁面A1正交的第2状态(以下,单交叉状态)、座椅1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后方朝向且座椅背面侧与壁面A1正交的第3状态(以下,反向交叉状态)。
将座椅1的长状态的角度设为0°,若从长状态向一个方向旋转90°,则成为单交叉状态(90°),若进一步向一个方向旋转180°,则成为反向交叉状态(270°)。详细后述,但座椅1也能够向相反方向旋转。但是,从反向交叉状态进一步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被限制,另外,从长状态向相反方向的旋转也被限制。
座椅1的长状态或者单交叉状态能够从双方直接变换,座椅1的单交叉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也能够从双方直接变换。但是,座椅1的长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无法直接变换,经由它们之间的单交叉状态,由此能够从双方进行变换。这样,座椅1的单交叉状态在座椅1的长状态与反向交叉状态之间,成为位于它们的变换过程的中途的状态。
如图8所示,变换机构10作为针对各个座椅1的结构的一部分,具备脚踏11、移动台20、座椅1的底架30。另外,变换机构10具备:旋转机构40,其将座椅1支承为能够旋转;滑动机构14,其按照每个上述旋转机构40将座椅1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及联动机构50,其在使座椅1向长状态或者单交叉状态变换时,使基于上述旋转机构40的座椅1的旋转与基于上述滑动机构14的座椅1的移动联动。
图9表示处于长状态的变换机构10,图10表示处于单交叉状态的变换机构10,图11表示处于反向交叉状态的变换机构10。以下,在总称单交叉状态与反向交叉状态的情况下,仅记为交叉状态。图12表示变换机构10中的除去了底架30的长状态,图13表示变换机构10中的除去了底架30的交叉状态。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脚踏11在车辆车厢内固定设置于壁面A1(参照图8)的旁边的地板面上。脚踏11在与壁面A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组合较长的基座状的框架材料而构成。覆盖脚踏11的上侧的上表面部12大致水平,上表面部12的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两侧的长边与上述壁面A1大致正交,上表面部12的前后的短边与上述壁面A1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上表面部12设置有能够供伴随着后述的移动台20的进退而移动的旋转轴41沿着其移动轨迹通过的回避部12a。回避部12a设置为从上表面部12的前侧的短边朝向大致中央,在前侧的短边开口并向内侧凹陷的港湾状的切口。回避部12a是用于避免旋转轴41与上表面部12干涉的部位。此外,在上表面部12上也安装有用于限制底架30的旋转方向的限位器16等的相关部件。
在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正下侧经由滑动机构14以能够向与壁面A1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进退的方式安装有移动台20。滑动机构14具备设置于脚踏11的两侧部13、13的内侧的一对导轨15、15。一对导轨15、15沿着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两长边相互平行地对置,在各导轨15的内侧以能够保持原样滑动的方式嵌合有接下来叙述的移动台20的两侧部21、21。
移动台20配置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下侧,通过组合长方形的框组状的框架材料而构成。移动台20的两侧部21以能够在上述导轨15的内侧滑动的方式与上述导轨15嵌合。因此,移动台20能够以在与壁面A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前进或者后退的方式进行滑动。
在移动台20的大致中央设置有将座椅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机构40(参照图8)的安装部22。通过安装于安装部22的旋转机构40,底架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移动台20上。旋转机构40例如构成为将虽省略图示但上下一对环状的转盘在其之间经由轴承等能够相互旋转地组合而成的单元。对于旋转机构40而言,下侧的转盘固定设置于安装部22的圆孔的周围,上侧的转盘固定设置于底架30的底面侧。
变换机构10作为用于首先驱动旋转机构40的驱动单元而具备马达42。马达42虽省略图示但附属设置有减速器,并构成为能够卡止,例如,适用具备相对于在卡止时需要的预定值以上的输出扭矩的耐性的扭矩马达。在马达42的输出轴上轴支承有与该输出轴一体地旋转的链轮,该链轮的外周的齿的一部分凭借脚踏11的回避部12a而向上表面部12的上方突出。
成为座椅1的旋转中心的旋转机构40的旋转轴41是上下的转盘的中心线,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伴随着物理的实际状态,但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下侧向上方延伸,通过上述回避部12a,由此不与上表面部12干涉。如上所述,在成为旋转轴41的周围的上侧的转盘一体地安装有底架30,座椅1与底架30以旋转轴41为中心旋转。
如图9~图11所示,底架30配置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上侧,由长方形的金属板构成。底架30供座椅1安装并对座椅1进行支承,在与座椅1的座部底面一致的两侧方向成为较长的长方形。在这样的底架30虽省略图示但沿着以旋转轴41为中心的圆周,排列设置有供上述链轮的齿啮合的多个穿孔。
因此,若链轮通过马达42而旋转,则配置于以旋转轴41为中心的底架30的圆周上的多个穿孔依次旋转移动,因此座椅1构成为凭借马达42的动力而进行旋转。详细叙述,座椅1的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与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的变换通过马达42的正转而进行。另一方面,座椅1的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与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的变换设定为通过马达42的反转而进行。
但是,如图1所示,以铁道车辆的车厢A的中央的通路为中间在左右各并排一列的右列的座椅1与左列的座椅1构成为彼此成为左右对称。因此,右列的座椅1与左列的座椅1分别对称地进行旋转或者滑动,但也可以构成为与此一致地使马达42的旋转方向形成相反,或者使马达42的旋转方向统一。
如图20所示,在底架30上设置有限位器16,该限位器16阻止上述马达42的正转形成的座椅1的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上述的限位器16是与设置于座椅1的底面侧的被卡合部(未图示)卡合以用于限制座椅1旋转270°以上的部件。
如图14所示,在底架30上设置有限位器17,该限位器17阻止上述马达42的反转形成的座椅1的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上述的限位器17是与设置于座椅1的底面侧的被卡合部(未图示)卡合以用于限制座椅1旋转0°以下的部件。
另外,变换机构10具备联动机构50,该联动机构50在使座椅1的朝向向长状态或者交叉状态变换时,以避免座椅1与壁面A1干涉的方式使座椅1的旋转与进退联动。联动机构50在使座椅1与底架30一同旋转时,将该底架30的旋转变换成直线运动,经由上述旋转机构40向移动台20传递,使移动台20与底架30一同向以相对于壁面A1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式正交的方向进退。
如图9、图10所示,联动机构50具备设置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上侧的导轨51与设置于底架30的下侧的滚子52。另外,滚子52具备辅助滚子53。导轨51在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上形成为通过安装部22的旁边向两侧方向弯曲并且延伸的长条状,并从上表面部12的水平的基准面向上方突出预定高度。
滚子52在底架30的下侧,以在从座椅1的旋转轴41偏心的位置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被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如图22所示,在滚子52的旋转轴52a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枢轴支承有臂54的基端,在臂54的前端以能够自转并且能够绕旋转轴52a公转的方式轴支承有辅助滚子53。辅助滚子53能够沿着在底架30呈以旋转轴52a为中心的圆弧状贯穿设置的引导槽55移动,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滚子52接近或者分离,经由弹簧部件56向接近的方向始终施力。
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在将座椅1向长状态或者交叉状态变换时,从两侧夹持导轨51。在上述的状态下,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伴随着座椅1的旋转而从导轨5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底架30的旋转被变换为直线运动,经由旋转机构40向移动台20传递。由此,构成为能够使座椅1从图9的长状态向图10的单交叉状态,相反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
另外,变换机构10具备旋转锁定机构60,该旋转锁定机构60将底架30(座椅1)在长状态与交叉状态的各个旋转位置约束为无法旋转。这里,旋转锁定机构60将底架30约束为无法相对于脚踏11旋转,因此必然也将移动台20约束为无法相对于脚踏11进退。
如图9~图11所示,旋转锁定机构60具备能够从脚踏11侧遍布底架30上下出没的锁销61与设置于底架30并能够供上述锁销61卡合分离的卡止孔62a、62b、62c。各卡止孔62a、62b、62c在矩形的底架30中的沿着座椅背面侧的一个长边侧、沿着座椅1两侧的两短边侧分别合计设置3个。各卡止孔62a、62b、62c在从底架30的各边的端缘稍微分离的位置,不是一部分开口的切口,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并提高强度而设置为周围被围起的孔。
锁销61组装于单元60a,该单元60a安装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下侧。在上表面部12形成有供锁销61穿过的孔,锁销61能够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向上方出没。锁销61在座椅1变换成长状态或者交叉状态时,在该位置插入上下一致的底架30侧的卡止孔62a、62b、62c并与之卡合。
详细而言,在图9所示的长状态时,锁销61插入位于底架30的一个长边侧的卡止孔62a并与之卡合。另外,在图10所示的单交叉状态时,锁销61插入位于底架30的一个短边侧的卡止孔62b并与之卡合。另外,在图11所示的反向交叉状态时,锁销61插入位于底架30的另一短边侧的卡止孔62c并与之卡合。此外,在锁销61从上表面部12向下方突出的位置,不存在在上表面部12的下侧进退的移动台20的一部分干涉的情况。
锁销61通过电动操作以及手动操作进行出没动作,而在向上方突出并插入卡止孔62a、62b、62c的锁定位置与向下方没入并从卡止孔62a、62b、62c脱离的解除位置之间进行位移。这里,锁销61的从锁定位置至解除位置的行程在电动操作与手动操作中设置有差。详细而言,如图23所示,锁销61以经由包含将一端设为旋转中心63a的连杆63的驱动机构进行出没动作的方式组装于单元60a。
这里,在连杆63的旋转半径不同的部位分别连结有用于驱动连杆63的电动侧缆线64与手动侧缆线65。在各缆线64、65本身的操作量相同的情况下,接近连杆63的旋转中心63a的一方的缆线的行程增大。利用该旋转半径的差,将基于手动侧缆线65的锁销61的行程设定为基于电动侧缆线64的情况下的一半。
另外,手动侧缆线65在其前端连结有省略图示的手动杆,即使在手动杆中,也具有能够调整行程的功能。因此,能够将电动侧缆线64与手动侧缆线65反向安装,即使不利用旋转半径的差,也能够缩短基于手动侧缆线65的操作的锁销61的行程直径。
另一方面,关于供锁销61卡合分离的卡止孔62a、62b、62c,如图9、图24的(a)所示,在用于将座椅1锁定(约束)为长状态的卡止孔62a的下侧安装有具有与卡止孔62a一致的孔的金属板32。因此,关于卡止孔62a,设定为若不使锁销61比其他的卡止孔62b、62c(参照图24的(b))大幅移动有与金属板32的厚度对应的量,则无法解除锁定。
总之,在座椅1位于长状态时,设定为仅通过手动侧缆线65的操作无法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能够通过电动侧缆线64的操作进行解除。基于电动的操作由车辆的乘务员、车站工作人员进行,基于手动的操作主要由乘客进行。
此外,为了能够在停电等紧急时解除锁定,而将与旋转锁定机构60、进退锁定机构70分别连结的紧急用手动操作部另外设置于脚踏11的脚等。基于紧急用手动操作部的操作的锁销61、71的行程量分别大于金属板32的厚度、铰链75,因此在紧急时,能够从长状态向交叉状态,或者从交叉状态向长状态的变换。
根据这样的旋转锁定机构60,锁销61从固定于车辆的脚踏11进行出没。因此,若将底架30锁定为无法旋转,则经由旋转机构40支承有底架30的移动台20也同时被锁定为无法进退。上述的座椅1的无法旋转且无法进退的同时锁定,通过将锁销61不安装于移动台20而安装于脚踏11并且在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开设避免与旋转机构40的干涉的回避部12a而能够实现。
另外,变换机构10具备用于将底架30(座椅1)在长状态与交叉状态各自的位置约束为无法进退的进退锁定机构70。进退锁定机构70与上述旋转锁定机构60不同,将移动台20约束为无法相对于脚踏11进行进退。根据上述的进退锁定机构70,即使在解除了基于上述旋转锁定机构60的约束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座椅1约束为仅不能进退。
如图25所示,进退锁定机构70具备从脚踏11侧遍布移动台20而能够上下出没的锁销71与设置于移动台20并供上述锁销71卡合分离的卡止孔72a、72b。如图18所示,各卡止孔72a、72b在移动台20的后方下侧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架材料23的前后端分别合计设置2个。各卡止孔72a、72b在框架材料23的前后端,不是一部分开口的切口,为了避免应力集中而提高强度,而设置为周围被围起的孔。
锁销71组装于单元70a,该单元70a配设于位于移动台20的下侧的脚踏11的内侧。锁销71从移动台20的框架材料23的正下侧向上方出没,在座椅1向长状态或者交叉状态变换时,在该位置插入上下一致的各卡止孔72a、72b并与之卡合。锁销71与上述锁销61相同地安装于脚踏11侧,但其安装位置不同。
详细而言,在图15所示的长状态时,锁销71插入前侧的卡止孔72a(参照图25)并与之卡合。但是,长状态时的锁销71不一定需要插入卡止孔72a。另外,在图18所示的单交叉状态时,锁销71插入后侧的卡止孔72b(参照图25)并与之卡合。相同地,在图21所示的反向交叉状态时,锁销71也插入后侧的卡止孔72b并与之卡合。
如图27所示,锁销71被弹簧部件73向朝上方突出的锁定位置始终施力。上述的锁销71仅通过电动操作,克服弹簧部件73的作用力而向朝下方没入的解除位置进行位移。锁销71的下端经由连杆74而连结于省略图示的螺线管,通过该螺线管的驱动,锁销71向下方被拉动而向解除位置进行位移。因此,锁销71与上述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的情况不同,仅通过电动操作进行动作,而无法通过手动操作解除锁定。
根据进退锁定机构70,在通过上述旋转锁定机构60进行锁定时,虽无需特别地操作,但在上述旋转锁定机构60进行锁定解除时,能够将移动台20针对每个底架30(座椅1)锁定为无法进退。即,在无法旋转座椅1时,座椅1的进退也无法进行,但在能够旋转座椅1时,仅能够进行座椅1的进退,或者能够伴随着座椅1的旋转而进行进退。
另外,在进退锁定机构70中,在使座椅1从长状态(0°)向单交叉状态(90°)旋转90°时,锁销71的前端从图16所示的框架材料23的前端侧(图中右侧)通过卡止孔72b上并相对移动至后端侧(图中左侧),再次向前端侧稍微返回并插入卡止孔72b(参照图19)。这里,在锁销71向后端侧移动时,需要利用弹簧部件73的作用力不进入卡止孔72b。
因此,如图25所示,在卡止孔72b的近前以能够升高或降低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将卡止孔72b暂时堵塞的铰链75。铰链75在卡止孔72b的近前通常被施力为直立的状态。如图26所示,铰链75设置为若与从前方相对地移动来的锁销71的前端抵碰,则克服作用力而向堵塞卡止孔72b的状态倾倒。此外,铰链75不会向相反方向倾倒。
相反,在锁销71的前端从框架材料23的后端侧朝向前端侧相对地向前方移动时,需要锁销71不钩挂进入了卡止孔72b的直立的铰链75。因此,如图27所示,在锁销71的旁边设置有以克服弹簧部件73的作用力的方式将锁销71保持为缩回的状态的侧销76。
侧销76被支承为能够从与锁销71的轴向正交的侧面相对于锁销71进行卡合分离。在锁销71的外周的上下分离的位置凹设有卡止孔71a、71b。如图28所示,若侧销76的前端与锁销71的上侧的卡止孔71a卡合,则锁销71被保持为缩回的解除位置,如图29所示,能够不钩挂铰链75地进行移动。此外,若侧销76的前端与锁销71的下侧的卡止孔71b卡合,则锁销71被保持为突出的锁定位置。
如图30、图31所示,侧销76经由摆动部件77而被支承为,能够沿轴向向前端与锁销71的卡止孔71a、71b卡合的状态和前端与锁销71的卡止孔71a、71b脱离的状态移动。摆动部件77的前端以能够推拉的方式连结于侧销76的中途,以摆动中心为中间与该前端相反的一侧的基端配置为与固定于移动台20侧的解除杆78卡合分离。因此,若在摆动部件77的基端以卡合的方式推压有解除杆78,则侧销76伴随着摆动部件77的前端的摆动而从锁销71脱离,基于侧销76对锁销71的约束被解除。
接下来,对作为本发明的基础的座椅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座椅控制装置100具备:上述马达(驱动单元)42,驱动能够变换座椅1的状态的变换机构10;传感器(检测单元)18,检测座椅1处于单交叉状态;操作开关101,用于进行各种操作;以及控制面板(控制单元)110等,控制上述马达42的动作。
控制面板110对马达42的动作、传感器18的信号等的收发统一地进行监视以及控制,发挥作为本发明的“控制单元”的功能。控制面板110除了进行各种数据处理的CPU、作为主存储器的ROM、RAM之外,还由以输入输出电路、通信电路等为主要部分的顺序控制器构成。
控制面板110通常设置于驾驶席等,集中地控制位于车厢A的多个座椅1的变换。在图2~图6中,示出了通过控制面板110控制仅一个车辆的车厢A的各座椅1,但也能够构成为通过一台控制面板110控制位于全部车辆的车厢A的全部座椅1。
各座椅1的马达42、传感器18经由针对每个座椅1而设置的中继器(未图示)连接于控制面板110。此外,实际上,也可以构成为将图2所示的右列的座椅R1~R4与左列的座椅L1~L4经由各自的中继器区别地连接于控制面板110。马达42如上所述能够卡止,例如适用扭矩马达。
传感器18相当于虽省略图示但安装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在底架30(座椅1)成为单交叉状态时,成为ON,而输出检测信号的“检测单元”。上述的传感器43例如由根据与底架30的一部分的距离对应地动作的接近开关、磁传感器等构成,经由上述中继器连接于控制面板110。
另外,操作开关101与控制面板110相同,通常设置于驾驶席等,设置有进行使各座椅1向长状态变换的指示、使各座椅1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指示、使各座椅1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指示的输入操作的按钮等。操作开关101经由信号线连接于控制面板110。
如图2所示,作为控制面板110发挥的功能,关于各座椅1的变换,如接下来那样编制程序。
a.控制面板110在使座椅1向长状态变换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相对于各座椅1的马达42首先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反转180°),接下来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反转90°)。
b.控制面板110在使座椅1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相对于各座椅1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正转90°),另外,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反转180°)。这里的2个动作的指令没有时间的前后关系,也可以使任一个先输出。
c.控制面板110在使座椅1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相对于各座椅1的马达42首先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正转90°),接下来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正转180°)。
此外,使座椅1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指令与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指令作为使马达42正转的动作指示信号共通,马达42的旋转角度(工作时间)不同。另外,使各座椅1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指令与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指令作为使马达42反转的动作指示信号共通,马达42的旋转角度(工作时间)不同。
另外,控制面板110在使各座椅1从长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若由上述传感器18检测出座椅1已经处于单交叉状态,则不进行向该时刻的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上述的控制也可以中止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马达42的正转90°或者反转180°),由此不进行该变换的动作。或者,也可以控制为输出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的指令,但与该输出无关基于其他的指令中止该动作。
另外,控制面板110设定为在指示使各座椅1从任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变换的动作时,在座椅1处于预定的条件下时,也使马达42一律进行旋转。但是,即使马达42在座椅1处于预定的条件下时进行旋转,也通过上述限位器16、17,阻止马达42的旋转实现的上述座椅1的变换。
这里,预定的条件下是在指示使座椅1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以及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时,座椅1处于反向交叉状态的情况下。在上述的情况下,控制面板110也使马达42一律正转,但通过上述限位器16,基于马达42的正转实现的座椅1的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被阻止。
相同地,在指示使座椅1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以及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动作时,在座椅1处于长状态的情况下,也相当于上述预定的条件下,控制面板110使马达42一律反转,但通过上述限位器17,基于马达42的反转实现的座椅1的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被阻止。
另外,根据控制面板110,能够对各座椅1进行分组,该被分组的各座椅组被标顺序。控制面板110从上位的组按顺序,使针对每个组的各座椅1一齐进行变换以便对齐成任意的状态,相对于针对每个组的各座椅1的马达42,一律指示相同的动作(上述a~c的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所示的铁道车辆的车厢A中,从开头按顺序分组成奇数列的座椅1与偶数列的座椅1这两种。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变换机构10的动作的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变换机构10中,以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为中间,在下侧配置有移动台20,在上侧配置有被旋转机构40支承于移动台20的底架30。因此,变换机构10成为从下按顺序与脚踏11、移动台20、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底架30重叠的构造。
在上述的构造的情况下,夹持于移动台20与底架30之间的上表面部12保持原样地在移动台20的进退时妨碍旋转轴41的动作,但旋转轴41通过位于上表面部12的回避部12a,因此不存在与上表面部12干涉的情况。由此,能够实现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下侧的移动台20的进退。
如图33所示,若使座椅1与底架30一同旋转,则该底架30的旋转被变换成直线运动,经由旋转机构40向移动台20传递。因此,移动台20与旋转的底架30一同,向与壁面A1(参照图8)正交的方向进退。通过这样的座椅1的旋转与进退的联动,能够以即使座椅1接近壁面A1也不与壁面A1干涉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动作使座椅1的朝向向座椅背面侧与壁面A1平行的长状态(图33的(a))和座椅背面侧与壁面A1正交的单交叉状态(图33的(c))容易地变换。
如图9、图14所示,在座椅1的底架30处于长状态(0°)时,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插入底架30的一个长边侧的卡止孔62a并与之卡合。这里,锁销61从固定设置于地板面上的脚踏11出没,因此座椅1被同时锁定为不仅无法旋转,也无法进退。此时,在进退锁定机构70中,无需特别地进行锁定,锁销71成为自由的状态。
如图33的(a)~图33的(c)所示,为了使底架30(座椅1)从长状态(0°)向单交叉状态(90°)变换,而仅通过基于马达42的正转的电动操作而进行。为了使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从卡止孔62a脱落,需要多余地移动与图24的(a)所示的金属板32的厚度对应的量,但该较大的行程仅能够通过电动操作进行。因此,在座椅1处于长状态(0°)时,通过手动操作无法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
在图33的(a)中,在通过电动操作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后,如图33的(b)所示,若使底架30(座椅1)向一个方向(图33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则底架30通过联动机构50边被变换成直线运动边进行旋转。即,为了在底架30的旋转时不与壁面A1(参照图8)干涉,在底架30边旋转边向通路侧大幅前进后,以向壁面A1侧导入的方式边小幅后退边旋转90°。
如图14以及图17所示,在联动机构50中,底架30侧的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从两侧夹持脚踏11侧的导轨51。在上述的状态下,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伴随着底架30的旋转而从导轨51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将底架30的旋转变换成直线运动。这里,滚子52在沿着导轨51的一个侧面转动的同时进行移动,辅助滚子53也沿着导轨51的另一侧面边被按压边进行偏心旋转,因此不存在各滚子52、53从导轨51脱落的情况。
如图33的(c)所示,若底架30(座椅1)到达单交叉状态(90°),则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插入底架30的一个短边侧的卡止孔62b(参照图17)并与之卡合,从而底架30被锁定为无法旋转。同时,进退锁定机构70的锁销71移动至能够插入移动台20的后侧的卡止孔72b(参照图19)的位置。
这里,锁销71的前端在移动台20伴随着底架30的旋转的进退时,从图16所示的框架材料23的前端侧暂时通过卡止孔72b上。此时,若锁销71的前端从前侧与位于卡止孔72b的近前的铰链75抵碰,则如图26所示,铰链75倾倒而暂时堵塞卡止孔72b。之后,锁销71的前端再次向框架材料23的前端侧稍微返回,并移动至能够插入卡止孔72b的位置。
接下来,为了使底架30(座椅1)从图10所示的单交叉状态(90°)向图11所示的反向交叉状态(270°)变换,而通过马达42的正转的电动操作或者手动操作而进行。为了使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从卡止孔62b脱落,图24所示的不存在金属板32的部分仅以较小的行程即可。因此,不仅电动操作,即便是手动操作,也能够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
在图17所示的单交叉状态(90°)中,在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后,边使省略图示的座椅1的座椅背面侧朝向通路侧边向一个方向(图17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180°。此时,进退锁定机构70被锁定,不存在底架30向前后方向进退的情况。另外,在联动机构50中,底架30侧的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从脚踏11侧导轨51的另一端向外侧脱离。
然而,在座椅1处于单交叉状态(90°)时,若通过手动操作向返回长状态(0°)的相反方向(在图17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存在座椅1与壁面A1(参照图8)干涉的担忧。因此,在单交叉状态(90°)中,需要限制座椅1向其他方向的旋转。因此,如图32所示,仅沿着卡止孔62b的周缘中的成为另一方向侧的单侧一半部分,安装预定的厚度的金属板33(与上述金属板32同等)。由此,通过手动操作,无法进行从单交叉状态(90°)返回长状态(0°)的变换。
座椅1向一个方向旋转180°,如图20所示,若到达反向交叉状态(270°),则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被插入底架30的另一方的短边侧的卡止孔62c并与之卡合,从而底架30被锁定为无法旋转。此时,进退锁定机构70成为保持被锁定的状态。
此外,针对通过手动操作已经处于反向交叉状态(270°)的座椅1,在电动操作的情况下也进行相同的动作,但座椅1不会因位于脚踏11的限位器16而从反向交叉状态(270°)进一步向同一方向旋转。
接下来,在使底架30(座椅1)从反向交叉状态(270°)返回单交叉状态(90°)的情况下,通过马达42的反转的电动操作或者手动操作而进行。在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后,在图20中,这次使底架30向相反方向(图20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180°。此时,进退锁定机构70被锁定,不存在底架30向前后方向进退的情况。
座椅1向相反方向旋转180°,如图17所示,若到达单交叉状态(90°),则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插入底架30的一方的短边侧的卡止孔62b并与之卡合,从而底架30被锁定为无法旋转。此时,进退锁定机构70处于保持被锁定的状态。
另外,在联动机构50中,底架30侧的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从脚踏11侧导轨51的另一端再次卡合。此时,辅助滚子53通过弹簧部件56的施力,在引导槽55的范围内向弹簧部件56侧移动(参照图22),因此能够可靠地阻止导轨51的另一端。此外,针对通过手动操作已经处于单交叉状态(90°)的座椅1,控制为上述传感器18成为ON,由此不进行基于电动操作的旋转动作。
接下来,如图33的(c)~图33的(a)所示,为了使座椅1从单交叉状态(90°)返回至原来的长状态(0°),仅通过马达42的反转的电动操作而进行。如上所述,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在手动操作的较小的行程中,无法超过位于卡止孔62b的单侧一半部分的金属板33(参照图32)的厚度。
在图33的(c)中,在通过电动操作解除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定后,若使底架30(座椅1)向其他方向(图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则通过联动机构50也边向直线运动变换边进行旋转。即,底架30以在底架30的旋转时不与壁面A1(参照图8)干涉的方式,在边旋转边向通路侧较小地前进后,以向壁面A1侧被导入的方式边较大地后退边旋转90°。
此时,在联动机构50中,底架30侧的滚子52与辅助滚子53从脚踏11侧导轨51的另一端移动至一端,将底架30的旋转变换为直线运动。另外,在进退锁定机构70中,基于锁销71的锁定被解除。详细而言,如图29所示,侧销76的前端与锁销71的上侧的卡止孔71a卡合,由此锁销71保持为缩回的解除状态。
如图33的(a)所示,若底架30(座椅1)到达长状态(0°),则旋转锁定机构60的锁销61插入底架30的一个长边侧的卡止孔62a(参照图14)并与之卡合,从而底架30被锁定为无法旋转。另外,在进退锁定机构70中,侧销76从锁销71脱落而成为自由的状态。
详细而言,在图16中,若锁销71移动至位于框架材料23的前侧的卡止孔72a的近前,则如图31所示,摆动部件77被移动台20侧的解除杆78按压而摆动,从而侧销76从锁销71的卡止孔71a脱离。此外,如图14所示,在底架30(座椅1)处于长状态(0°)时,底架30通过位于脚踏11的限位器17,而不会从长状态(0°)向相反方向(图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样,根据本变换机构10,底架30配置于成为根本的固定侧的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上侧,在与该上表面部12之间不夹持移动台20地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底架30从脚踏11侧容易地卡止而进行约束。在使底架30从脚踏11侧卡止而进行约束的情况下,不仅底架30无法旋转,一并也无法进行底架30相对于脚踏11的进退。
因此,能够实现能够同时约束为底架30无法旋转且无法进退的旋转锁定机构60。根据上述的旋转锁定机构60,不仅能够进行底架30相对于移动台20的旋转的约束,通过一个锁定机构也能够进行移动台20相对于脚踏11的进退的约束。
另外,与上述旋转锁定机构60不同,具备能够约束为底架30无法进行进退的进退锁定机构70,由此即使在解除了旋转锁定机构60的约束的状态下,也能够约束为仅座椅1无法进行进退,从而能够保持固定了座椅1的进退位置的状态,使座椅1旋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100的控制的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3~图7所示,在铁道车辆的车厢A例如在前后(进行)方向的两侧各配置一列,前后并列配置4各座椅1。这里,各座椅1在右列以及左列,如上所述分组为奇数列与偶数列这两种。以下,在图中,为了说明,右列的座椅1从开头按顺序区别为座椅R1、座椅R2、座椅R3、座椅R4,左列的座椅1从开头按顺序区别为座椅L1、座椅L2、座椅L3、座椅L4。
根据本座椅控制装置100,例如,在铁道车辆的起点站或者终点站,能够针对各车辆的每个车厢A,使全部的座椅1自动地向任意的朝向变换。但是,若使全部的座椅1的状态同时变换,则存在前后邻接的座椅1彼此相互干涉的情况,因此使前后并排的奇数列与偶数列的每个组依次变换。此外,在不存在前后邻接的座椅1彼此干涉的担忧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使全部的座椅1的状态一齐进行变换。
以下,按照事例,对各座椅1的状态的变换进行说明。
[A.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
在使各座椅1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从各座椅1的原来的状态处于长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的情况开始控制。但是,在反向交叉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也能够向单交叉状态变换,因此也可能是一部分的座椅1已经处于单交叉状态。
[A1.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
以下,根据图3,对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3的(a)所示,在各座椅1处于长状态的状况下,在车辆在起点站发车等的时机,使各座椅1向朝向终点站的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操作操作开关101,向控制面板110发送使各座椅1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指示。
控制面板110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在图3的(a)中,首先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如图3的(b)所示,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1、L3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一次的步骤,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3的(b)中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但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在上述的步骤中已经变换成单交叉状态,该状态由传感器18检测出,因此在该步骤中不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
之后,控制面板110在图3的(c)中,这次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如图3的(d)所示,这些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2、L4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一次的步骤,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一齐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3的(d)中,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但是,这些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在上述的步骤中已经变换成单交叉状态,上述的状态由传感器18检测出,因此在该步骤中不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的控制,如图3的(e)所示,能够使位于车厢A的全部的座椅1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一齐进行变换。
[A2.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
以下,根据图4,对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车辆到达起点站且行进方向反转时等,在从图4的(a)所示的起点站朝向的反向交叉状态向终点站朝向的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操作操作开关101,向控制面板110发送使各座椅1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指示。此外,在变换控制前,也可能是通过乘客的手动操作已经成为单交叉状态的座椅R2、L2。
控制面板110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在图4的(a)中,首先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此时,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处于反向交叉状态,控制面板110保持原样地使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律进行正转。然而,各座椅1通过上述限位器16,与马达42的正转无关阻止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这里,马达42能够卡止,因此也不存在因过负荷而损坏的担忧。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4的(b)中,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反转(在左列L2、L4的情况下为正转),通过该步骤,如图4的(c)所示,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之后,控制面板110在图4的(c)中,这次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此时,第一后(图中为右端)的座椅R4、L4处于反向交叉状态,但控制面板110保持原样使座椅R4、L4的马达42一律进行正转。然而,座椅R4、L4被限位器16阻止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与上述的图4的(a)的奇数列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图4的(c)中,从前侧(图中为左)数第2列的座椅R2、L2通过乘客的手动操作已经处于单交叉状态。因此,关于这些座椅R2、L2,通过传感器18检测出处于单交叉状态,因此在该步骤中,不再次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此外,在图4中,示出了在车厢A的右列与左列,分别位于相同的前后位置的座椅1的状态相同的例子,当然,也可能是座椅1的状态在左列与右列不同的情况。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4的(d)中,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仍处于反向交叉状态的第一后(图中为右端)的座椅R4、L4的马达42一齐进行反转(在左列L4的情况下为正转),通过该步骤,如图4的(e)所示,座椅R4、L4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此时,从前侧(图中为左)数第2列的座椅R2、L2已经处于单交叉状态的情况由传感器18检测出,因此与在上述的在图4的(c)中说明的该座椅R2、L2的情况相同地,不再次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的控制,如图4的(e)所示,能够使位于车厢A的全部的座椅1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一齐进行变换。
[B.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
在使各座椅1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各座椅1的原来的状态从处于长状态或者单交叉状态的情况开始控制。但是,在单交叉状态中,通过手动操作也能够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因此也可能是一部分的座椅1已经处于反向交叉状态。
[B1.从长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
以下,根据图5,对从长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进行说明。如图5的(a)所示,在各座椅1处于长状态时,在车辆到达终点站等而使各座椅1向朝向起点站的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操作操作开关101,向控制面板110发送使各座椅1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指示。
控制面板110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在图5的(a)中,首先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1、L3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步骤,如图5的(b)所示,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接着,控制面板110在图5的(b)中,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1、L3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步骤,如图5的(c)所示,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
之后,控制面板110在图5的(c)中,这次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2、L4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步骤,如图5的(d)所示,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一齐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接着,控制面板110在图5的(d)中,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2、L4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步骤,如图5的(e)所示,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也一齐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的控制,如图5的(e)所示,能够使位于车厢A的全部的座椅1从长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一齐进行变换。
[B2.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
以下,根据图6,对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车辆到达终点站且行进方向反转时等,在从图6的(a)所示的终点站朝向的单交叉状态向起点站朝向的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操作操作开关101,向控制面板110发送使各座椅1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指示。此外,在变换控制前,也可能是通过乘客的手动操作已经成为反向交叉状态的座椅R2、L2。
控制面板110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在图6的(a)中,首先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但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从原来的状态成为单交叉状态,因此该状态由传感器18检测出,由此在该步骤中不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6的(b)中,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1、L3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步骤,如图6的(c)所示,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
之后,控制面板110在图6的(c)中,这次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此时,从前(图中为左)数第2列的座椅R2、L2处于反向交叉状态,控制面板110保持原样使座椅R2、L2的马达42也一律进行正转。然而,座椅R2、L2被限位器16与马达42的正转无关地阻止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这里,马达42能够卡止的情况如上所述。
另外,在图6的(c)中,偶数列的第一后(图中为右端)的座椅R4、L4从原来的状态处于单交叉状态。因此,关于这些座椅R4、L4,由传感器18检测出处于单交叉状态,因此在该步骤中不再次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此外,即便在图6中,也示出了在车厢A的右列与左列,分别处于相同的前后位置的座椅1的状态为相同的例子,但当然也可能是座椅1的状态在左列与右列不同的情况。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6的(d)中,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仍处于单交叉状态的第一后侧(图中为右端)的座椅R4、L4的马达42一齐进行正转(在左列L4的情况下为反转),通过该步骤,如图6的(e)所示,最后的座椅R4、L4也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此时,从前(图中为左)数第2列的座椅R2、L2处于反向交叉状态,控制面板110保持原样使座椅R2、L2的马达42也一律进行正转。然而,座椅R2、L2被限位器16阻止向单交叉状态的变换的情况如上所述。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的控制,如图6的(e)所示,能够使位于车厢A的全部的座椅1从单交叉状态向反向交叉状态一齐进行变换。
[C.向长状态变换的情况]
在使各座椅1向长状态变换的情况下,从各座椅1的原来的状态处于单交叉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的情况开始控制。
以下,根据图7,对使各座椅1从任意的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的(a)所示,在各座椅1处于单交叉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的状况下,在因扩宽车厢A的通路等的情况而使各座椅1向长状态变换的情况下,操作操作开关101,向控制面板110发送使各座椅1向长状态变换的指示。
控制面板110基于来自操作开关101的指示,在图7的(a)中,首先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全部处于反向交叉状态,因此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反转(在左列L1、L3的情况下为正转),通过该步骤,如图7的(b)所示,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接下来,控制面板110在图7的(b)中,相对于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的马达42一齐进行反转(在左列L1、L3的情况下为正转),通过该步骤,如图7的(c)所示,奇数列的座椅R1、R3、L1、L3一齐向长状态变换。
之后,控制面板110在图7的(c)中,这次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在处于反向交叉状态的第一后(图中为右端)的座椅R4、L4中,马达42反转(在左列L4的情况下为正转),通过该步骤,如图7的(d)所示,座椅R4、L4向单交叉状态变换。
此时,在图7的(c)中,从前(图中为左)数第2列的座椅R2、L2从原来的状态处于单交叉状态。因此,关于这些座椅R2、L2,由传感器18检测出处于单交叉状态的情况,因此在该步骤中不再次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此外,即使在图7中,也示出了在车厢A的右列与左列,分别位于相同的前后位置的座椅1的状态相同的例子,但当然也可能是座椅1的状态在左列与右列不同的情况。
接着,控制面板110在图7的(d)中,相对于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指示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的动作。于是,这些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的马达42一齐进向反转(在左列L2、L4的情况下为正转),通过该步骤,如图7的(e)所示,偶数列的座椅R2、R4、L2、L4也一齐向长状态变换。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控制,如图7的(e)所示,能够使位于车厢A的全部的座椅1一齐向长状态变换。
如以上那样,根据座椅控制装置100的控制,即便各座椅1通过电动或者手动操作,而处于长状态、单交叉状态、反向交叉状态中的任一个状态,也不用针对每个座椅1单独地逐一辨别各自的状态,而如图2所示,仅凭借统一为最小限度的动作指示信号对马达42的动作进行控制,能够使座椅1向所希望的状态变换。由此,座椅1的状态的变换不花费时间,多个座椅1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一齐进行变换,从而也能够通过简易的程序、部件容易地实现变换的动作控制。
特别是,座椅控制装置100仅具备一个检测座椅1处于座椅1的3个状态中的所处(经由)的概率最高的单交叉状态的传感器18。而且,控制面板110在使座椅1从长状态或者反向交叉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情况下,若传感器18检测出座椅1已经处于单交叉状态,则不进行向单交叉状态变换的动作。由此,在座椅1的变换中,仅通过具备一个传感器18,能够省去频率最高的马达42的不必要的驱动。
另外,在座椅控制装置100中,在指示使座椅1从任意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变换的动作时,若座椅1在上述的预定的条件下,则使马达42一律进行旋转。由此,尽量省去使马达42选择性地工作的控制流程,能够简化控制。另外,对于本来未假定的预定条件下的座椅1的变换的阻止,也能够不经由复杂的控制流程,而单纯地通过限位器16、17机械式地进行阻止。这里,马达42能够卡止,因此也不存在因过负荷而损坏的担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控制装置100中,分组成奇数列的座椅1与偶数列的座椅1这两种,而错开时间进行控制。由此,前后邻接的座椅1彼此不同时进行动作,前后隔一个的座椅1同时地进行动作,因此能够尽量缩短整体的动作时间,并且防止座椅1彼此的动作中的干涉。
以上,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变更、追加,也包含于本发明。例如,脚踏11、移动台20、底架30等的具体的形状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座椅1为2人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3人座、1人座的座椅1。另外,使车厢A的各座椅1全部对齐成同一方向,但例如,也可以与右列并排的座椅1为2人座用,左列并排的座椅1为3人座用等不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座椅1的3个状态,向长状态、单交叉状态、反向交叉状态变换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座椅1的状态不限定于水平方向的朝向,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由座椅1的靠背或者座部的倾动角度、姿势等决定。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各座椅分组为2个奇数列与偶数列,但例如,分组的定义不被特别地限定,也考虑按车辆单位进行分组等。
另外,设置于上述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回避部12a形成从上表面部12的前侧的短边遍布大致中央凹陷的海湾状的切口,但只要上表面部12仅在沿着旋转轴41的移动轨迹的位置不与旋转轴41干涉即可。因此,回避部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是以包含旋转轴41的移动轨迹的方式设置于上表面部12的细长状的孔、槽。
另外,上述联动机构50不限定于具备导轨51。即,联动机构也可以由设置于底架30的下侧的凸轮、设置于脚踏11的上表面部12的滚子状的凸轮从动件构成。在上述的凸轮式的联动机构中,边将凸轮向凸轮从动件按压边使凸轮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该旋转力向移动台20的直线运动变换,使座椅1从长状态向单交叉状态变换,使座椅1从单交叉状态向长状态变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在铁道车辆、飞机、汽车、船舶等的车厢内设置的交通工具用的座椅之外,也能够广泛地利用为与以剧场用、家庭用、商务用的椅子为对象的座椅有关的座椅控制装置。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座椅,
10…变换机构,
11…脚踏,
12…上表面部,
12a…回避部,
13…侧部,
14…滑动机构,
15…导轨,
16…限位器,
17…限位器,
18…传感器(检测单元),
20…移动台,
21…侧部,
22…安装部,
23…框架材料,
30…底架,
40…旋转机构,
41…旋转轴,
42…马达,
50…联动机构,
51…导轨,
52…滚子,
53…辅助滚子,
60…旋转锁定机构,
61…锁销,
62a、62b、62c…卡止孔,
70…进退锁定机构,
71…锁销,
72a、72b…卡止孔,
100…座椅控制装置,
101…操作开关,
110…控制面板(控制单元)。

Claims (7)

1.一种座椅控制装置(100),该座椅控制装置(100)控制使座椅(1)的状态变换的动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100)具备:
驱动单元(42),其驱动能够变换所述座椅(1)的状态的变换机构(10);以及
控制单元(110),其控制所述驱动单元(42)的动作,
作为至少预定的3个状态而具有第1状态、第2状态以及第3状态,所述座椅(1)通过所述变换机构(10)而能够向第1状态、第2状态、第3状态变换,第1状态和第2状态、第2状态和第3状态分别能够从双方进行变换,第1状态和第3状态能够经由它们之间的第2状态从双方进行变换,
所述控制单元(110)设定为:
在使所述座椅(1)向第1状态变换的情况下,首先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42)指示从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接下来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42)指示从第2状态向第1状态变换的动作,
在使所述座椅(1)向第2状态变换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42)指示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另外,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42)指示从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
在使所述座椅(1)向第3状态变换的情况下,首先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42)指示从第1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接下来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42)指示从第2状态向第3状态变换的动作,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100)具备检测单元(18),所述检测单元(18)检测所述座椅(1)处于第2状态的情况,
所述控制单元(110)设定为,在使所述座椅(1)从第1状态或者第3状态向第2状态变换的情况下,当所述检测单元(18)检测出所述座椅(1)已经处于第2状态时,不进行向第2状态变换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单元(42)由能够卡止的马达(42)构成,
所述座椅控制装置(100)具备限位器(16、17),所述限位器(16、17)在预定的条件下阻止基于所述马达(42)的旋转使所述座椅(1)从任意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的变换,
所述控制单元(110)设定为,在指示使所述座椅(1)从任意一个状态向其他的状态变换的动作时,在所述座椅(1)处于所述预定的条件下时,也使所述马达(42)一律进行旋转,但通过所述限位器(16、17)来阻止基于所述马达(42)的旋转的所述座椅(1)的变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1)具有多个,针对各个座椅(1)具备所述变换机构(10)和所述驱动单元(42),
所述控制单元(110)使各座椅(1)一齐进行变换,以便使各座椅(1)对齐成任意的状态,相对于各座椅(1)的驱动单元(42)一律指示相同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多个座椅(1)被分组,该分组后的各座椅组被标顺序,
从上位的座椅组按照顺序,所述控制单元(110)针对每个组使各座椅(1)一齐进行变换以便对齐成任意的状态,针对每个组,相对于各座椅(1)的驱动单元(42)一律指示相同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多个座椅(1)前后并排配置,从开头的列按顺序分组成奇数列的座椅(1)和偶数列的座椅(1)这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1)的第1状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侧方朝向的长状态,
所述座椅(1)的第2状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前方朝向的单交叉状态,
所述座椅(1)的第3状态是相对于前后方向成为后方朝向的反向交叉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控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1)的变换机构(10)具备:旋转机构(40),其将所述座椅(1)支承为能够旋转;滑动机构(14),其按照每个所述旋转机构(40)将所述座椅(1)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及联动机构(50),其在使所述座椅(1)向所述长状态或者所述单交叉状态变换时,使基于所述旋转机构(40)的座椅(1)的旋转与基于所述滑动机构(14)的座椅(1)的移动联动。
CN201880028118.1A 2017-04-28 2018-04-27 座椅控制装置 Active CN1108692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0057 2017-04-28
JP2017090057A JP6549634B2 (ja) 2017-04-28 2017-04-28 座席制御装置
PCT/JP2018/017267 WO2018199308A1 (ja) 2017-04-28 2018-04-27 座席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241A CN110869241A (zh) 2020-03-06
CN110869241B true CN110869241B (zh) 2022-05-10

Family

ID=6391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8118.1A Active CN110869241B (zh) 2017-04-28 2018-04-27 座椅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549634B2 (zh)
CN (1) CN110869241B (zh)
TW (1) TWI745586B (zh)
WO (1) WO20181993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6997B2 (ja) * 2018-12-28 2023-02-21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制御装置
JP7226996B2 (ja) * 2018-12-28 2023-02-21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制御システム
JP7062709B2 (ja) * 2020-02-28 2022-05-06 コイト電工株式会社 座席装置
CN112124341A (zh) * 2020-09-30 2020-12-2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
JPWO2023048279A1 (zh) * 2021-09-27 2023-03-30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6125A (ja) * 1992-07-16 1994-06-03 Tanaka Denki Kk 座席反転装置
JPH0952545A (ja) * 1995-08-11 1997-02-25 Tenryu Ind Co Ltd ロング・クロス配列切替式乗物用座席群
JPH1016773A (ja) * 1996-07-03 1998-01-20 Daihatsu Diesel Mfg Co Ltd 乗物用転換腰掛
US6332648B1 (en) * 1998-11-13 2001-12-25 Alstom Holdings Motion rotating seat particularly for a railway vehicle
CN1938177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车辆用转动、滑动式座椅
CN203888812U (zh) * 2013-12-20 2014-10-22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列车座椅的旋转基架
CN105172623A (zh) * 2014-06-03 2015-12-23 格拉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椅的可锁定的滑动部件
CN105644393A (zh) * 2014-12-01 2016-06-0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装置、机动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460U (ja) * 1991-06-14 1993-03-02 天龍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用座席の回転装置
JP6156125B2 (ja) 2013-12-19 2017-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56125A (ja) * 1992-07-16 1994-06-03 Tanaka Denki Kk 座席反転装置
JPH0952545A (ja) * 1995-08-11 1997-02-25 Tenryu Ind Co Ltd ロング・クロス配列切替式乗物用座席群
JPH1016773A (ja) * 1996-07-03 1998-01-20 Daihatsu Diesel Mfg Co Ltd 乗物用転換腰掛
US6332648B1 (en) * 1998-11-13 2001-12-25 Alstom Holdings Motion rotating seat particularly for a railway vehicle
CN1938177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东京座椅技术股份公司 车辆用转动、滑动式座椅
CN203888812U (zh) * 2013-12-20 2014-10-22 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列车座椅的旋转基架
CN105172623A (zh) * 2014-06-03 2015-12-23 格拉默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商用车座椅的可锁定的滑动部件
CN105644393A (zh) * 2014-12-01 2016-06-08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装置、机动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241A (zh) 2020-03-06
JP6549634B2 (ja) 2019-07-24
TW201838558A (zh) 2018-11-01
WO2018199308A1 (ja) 2018-11-01
TWI745586B (zh) 2021-11-11
JP2018187971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9241B (zh) 座椅控制装置
US9290116B2 (en) Actuator and hardware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EP1790522B1 (en) Walk-in device
US20070273193A1 (en) Seat
CN111601732A (zh) 便捷进入的车辆座椅
JP2002282091A (ja) 折り畳み式の背もたれを有するシート装置
US9914374B2 (en) Easy-entry system and vehicle seat with an integrated easy-entry system
JP200223436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装置
US20100109388A1 (en) Vehicle seat
CN109789816B (zh) 座椅支撑机构
CN101554844A (zh) 带有可纵向移动的中间座椅的汽车座椅装置
CN115210108B (zh) 座椅装置
CN114901512B (zh) 座椅装置
CN115175592A (zh) 座椅装置
KR102003986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워크인 장치
US11981360B2 (en) Seat device
US20220266733A1 (en) Armrest assembly with armrest moveable between egress position and use position and vehicle seat with moveable armrest
WO2014097372A1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JP2017030717A (ja)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2001088589A (ja) シートリフターの操作力軽減機構
JPH0585238A (ja) 車両のシート装置
JP4777780B2 (ja) シート
CN115243954A (zh) 座椅装置
KR101361050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작동력 저감장치
JP2006034589A (ja) 車両用車椅子移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