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9139A - 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以及流体流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以及流体流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9139A
CN110869139A CN201880045532.3A CN201880045532A CN110869139A CN 110869139 A CN110869139 A CN 110869139A CN 201880045532 A CN201880045532 A CN 201880045532A CN 110869139 A CN110869139 A CN 110869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fluid flow
closing
fluid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55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冈亮
野一色公二
大园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69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9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13/00Appliances or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Combinations of appliances or processes covered by groups F28G1/00 - F28G11/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08B9/02Cleaning pipes or tubes or systems of pipes or tubes
    • B08B9/027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 B08B9/032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Removal of blockages by the mechanical action of a moving fluid, e.g. by flu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48Reactors comprising multiple separated flow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GCLEANING OF INTERNAL OR EXTERNAL SURFACES OF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CONDUITS, e.g. WATER TUBES OR BOILERS
    • F28G7/00Cleaning by vibration or pressure 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274Sequential or parallel reactions; Apparatus and devices for combinatorial chemistry or for making arrays; Chemical library technology
    • B01J2219/00277Apparatus
    • B01J2219/00279Features relating to reactor vessels
    • B01J2219/00331Details of the reactor vessels
    • B01J2219/00333Closures attached to the reactor vessels
    • B01J2219/00337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99Clea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2209/00Details of machin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 B08B2209/02Details of apparatus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pipes or tubes
    • B08B2209/027Details of apparatus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pipes or tubes for 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 B08B2209/032Details of apparatuses or methods for cleaning pipes or tubes for cleaning the internal surfaces by the mechanical action of a mov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F28D1/00 - F28D20/00
    • F28D2021/0019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8D2021/0022Other heat exchanger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Heat exchang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chemical rea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31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being formed by paired plates touching each oth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清洗流体流通装置的任意流体流路的方法,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具备形成多个流体流路(12A~12E)的流路形成体(20)、第一集管(40)以及第二集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放多个流体流路(12A~12E)中的清洗对象流路,并分别关闭作为其以外的流体流路的清洗对象外流路;以及在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被关闭的状态下将清洗液供应到从第一集管(40)和第二集管中选择的清洗液供应集管,使该清洗液只流通到所述清洗对象流路。

Description

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以及流体流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清洗流体流通装置的技术,该流体流通装置以处理对象流体的反应、提取等化学操作以及热交换为目的而形成使该处理对象流体流通的多个流路。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形成用于使处理对象流体流通的流路的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该文献中记载的装置具备形成多个微通道(微细流路)的流路结构体。该多个微通道互相平行地延伸,容许处理对象流体沿该微通道流动。
但是,由于所述微通道微细,所以因流通的处理对象流体的粘度的上升或压力下降,或者该处理对象流体中包含的异物等而发生流通异常,最坏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堵塞。
所述文献公开如下装置作为检测所述堵塞的装置,即,除了原来的流体流路以外,还形成将该流体流路与装置的外部连通的多个连通流路;以及通过该连通流路检测所述流体流路内的多个位置的处理对象流体的压力。
在如上所述的流体流路装置的任一个流路中实际发生堵塞等流通异常的情况下,需要对该流路内进行清洗。作为该清洗的方法,所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向所述连通流路内供应清洗液来使该清洗液流到与该连通流路连接的所述流体流路的技术,但是,将清洗液个别地供应到此种微细的流体流路中并不容易,需要用于进行该供应的特别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5885548号(图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具备形成多个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体的流体流通装置,有效利用既存的设备,并且能够有效地清洗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发生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的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具备能够进行该清洗的功能的流体流通装置。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人着眼于通常包含在所述流体流通装置中的入口集管以及出口集管。所述入口集管以一并覆盖所述流路形成体形成的多个流体流路的入口的方式安装在该流路形成体上,将供应到该入口集管的流体分别分配给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入口。同样,所述出口集管以一并覆盖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出口的方式安装在该流路形成体上,接收从该多个流体流路的出口分别被排出的流体并导出到装置的外部。
在具备如上所述的入口集管及出口集管的流体流通装置中,通过将清洗液供应到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中的任一个集管,能够将该清洗液流通到任意的流体流路中。但是,单纯地只是向所述一个集管供应所述清洗液,与发生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相比,所述清洗液优先流到流通阻力小的其它(正常)的流体流路中,因此,难以有效地清洗发生所述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而且,用于供应清洗液的能量也多余地浪费。
本发明从此种观点出发而作出。所提供的是以所述流体流通装置的任意的流体流路作为清洗对象流路而进行清洗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包括:流路形成体,形成各自在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流体流路,并具有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汇集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汇集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第一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空间;以及第二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容许被供应到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中的任一方集管的流体流过所述多个流体流路而向另一方集管流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关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作为除所述清洗对象流路的流体流路的清洗对象外流路;以及在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被关闭的状态下,向从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中选择的清洗液供应集管供应清洗液,并使该清洗液只流通于所述清洗对象流路。
而且,所提供的是具备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清洗的功能的流体流通装置。该流体流通装置包括:流路形成体,形成各自在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流体流路,并具有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汇集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汇集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第一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空间;第二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流路开闭装置,开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所述流路开闭装置能够在全开放状态与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全开放状态是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全部来容许该多个流体流路中的流体的流通的状态,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是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流通限制状态,将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与该流通限制状态相对应的流体流路作为开放对象流体流路而开放该流体流路,且将该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关闭,从而只容许流体在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中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沿图1的V-V线的剖面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沿图5的VI-VI线的剖面的正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4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一部分且包含流路开闭装置的部分的剖面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的剖面且与图4所示的剖面相当的剖面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剖面且与图5所示的剖面相当的剖面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沿图11的X-X线的剖面的正视图。
图11是放大表示图8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一部分且包含流路开闭装置的部分的剖面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的剖面且与图4所示的剖面相当的剖面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剖面且与图5所示的剖面相当的剖面的侧视图。
图14是从入口侧观察图12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流路形成体的正视图。
图15是构成图12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流路开闭装置的第一开闭板的正视图。
图16是构成图12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的流路开闭装置的第一开闭板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固定在全开放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8是表示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固定在多个关闭位置中的特定的关闭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9是表示所述第一开闭板和所述第二开闭板被固定在多个关闭位置中不同于图18所示的关闭位置的特定的关闭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10。该流体流通装置10形成多个流体流路并容许处理对象流体流通到该流体流路中。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对象流体的流通目的并不限定。该处理对象流体可以是与其它流体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的流体,也可以是接受提取等其它化学操作的流体。或者,还可以是通过与热介质的热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的流体。也就是说,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可以是微通道反应器,也可以是其它的化学装置,或者还可以是换热器。
所述流体流通装置10具备流路形成体20、外壁30、第一集管40、第二集管50及流路开闭装置60。
所述流路形成体20形成沿互相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流体流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形成体20呈具有特定的长度方向(在图1及图2中为左右方向)的长方体状,该长度方向是平行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长度方向的方向。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个流体流路在垂直于该流体流路的长度方向的上下方向上排列有3层。具体而言,该多个流体流路包含:排列在最上层的5条流体流路1lA、1lB、11C、11D、11E;排列在中间层的5条流体流路12A、12B、12C、12D、12E;以及排列在最下层的5条流体流路13A、13B、13C、13D、13E。该多个流体流路1lA~11E、12A~12E以及13A~13E(以下,为方便说明,将全部流体流路的总称记载为“流体流路11~13”)分别具有圆形状的剖面,呈沿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本发明所涉及的多个流体流路的具体的规格、例如形状、条数、方向、排列均不限定于所述记载的内容。该规格可以自由地设定。例如,该流体流路可以是具有曲线部分的流路或弯曲的流路,而且也可以是使流体不是沿水平方向流通而是沿上下方向流通的流路。
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各自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开口14及第二开口15。该第一开口14及第二开口15在通常使用时分别作为入口开口及出口开口而发挥功能。因此,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外表面(在图4及图5中为左侧端面)即第一端面24在通常使用时相当于入口侧端面,在该第一端面24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所述第一开口14汇集的第一区域。同样,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在图4及图5中为右侧端面)即第二端面25在通常使用时相当于出口侧端面,在该第二端面25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所述第二开口15汇集的第二区域。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形成体20包含多个流路形成板22和调整板26。所述多个流路形成板22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互相被层叠。该多个流路形成板22各自形成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沿上下方向排列的3条流体流路。例如,被配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流路形成板22、即图5及图7所示的流路形成板22形成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1C、12C及13C。所述各流路形成板22由互相层叠的平板状的一对槽板27、28构成。各槽板27、28的其中一面形成有具有半圆状的剖面的槽,通过槽板27、28彼此以该槽互相相向的方式被层叠并接合,从而所述各槽形成所述流体流路。所述调整板26被接合于所述多个流路形成板22中位于宽度方向两外侧的流路形成板22的外侧面。
所述外壁30呈将所述流路形成体20在其上下左右包围的筒状。详细而言,该外壁30具有:分别重叠并接合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上壁31和下壁32;以及重叠并接合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左右的调整板26的外侧面的左右一对侧壁33。该外壁30及调整板26根据规格而可以适当省略。
所述第一集管40通过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14连通的第一空间41。该第一空间41在通常使用时作为将处理对象流体分配给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每一个的分配空间而发挥功能。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第一集管40由所述外壁30的第一端部34和端壁42构成。所述第一端部34是所述外壁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入口侧的端部,由所述上壁31及下壁32和所述一对侧壁33的两端部中的一端部构成,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第一端面24向长度方向进一步突出。所述端板42通过接合于所述第一端部34的端面,从而被保持在从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第一端面24向该流路形成体20的长度方向离开与所述第一空间41相当的距离的位置上。
所述第一集管40除了界定所述第一空间41以外,还发挥支撑所述流路开闭装置60的作用。因此,所述端壁42由在所述长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多个板,即、被接合于所述外壁30的第一端部34的内侧板43、被配置在该内侧板43的所述长度方向外侧的外侧板44、以及介于该内侧板43与该外侧板44之间的中间板45构成。这些多个板43、44、45在互相被层叠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部34。
在所述第一集管40安装用于将处理对象流体导入所述第一空间41内的导入管46。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入管46在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外壁30的第一端部34的状态下固定于该第一端部34,所述第一空间41通过该导入管46而连接于装置外部的流体供应源。
所述第二集管50通过覆盖汇集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第二开口15,从而界定与每个该第二开口15连通的第二空间51。该第二空间51在通常使用时作为接收通过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内而被排出的处理对象流体的接收空间而发挥功能。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第二集管50由互相层叠的内侧板52和外侧板54构成。所述内侧板52呈将所述第二空间51在其上下左右包围的中空状,被接合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第二端面25以及所述外壁30的第二端部35的端面。该第二端部35是该外壁30的长度方向两端部中的所述第一端部34的相反侧的端部,通常使用时相当于出口侧端部。所述外侧板54隔着所述内侧板52而配置在所述第二端面25的相反侧的位置,以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堵住所述第二空间51的方式接合于所述内侧板52。
在所述第二集管50安装用于排出接收到所述第二空间51内的处理对象流体的排出管56。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排出管56在将所述外侧板54沿其厚度方向贯穿的状态下固定于该外侧板54,所述第二空间51通过该排出管56而连接于装置外部的流体回收部。
所述流路开闭装置60具有个别地开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功能。详细而言,该流路开闭装置60能够在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全部而容许流体在该多个流体流路1l~13中流通的全开放状态与对应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每一个的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切换。该多个流通限制状态的每一个状态是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针对该流通限制状态而被选择的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且将该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关闭,从而只容许流体在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中流通的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14和第二开口15中的第一开口14作为关闭对象开口而被选择,所述流路开闭装置60为了个别地关闭作为该关闭对象开口的所述第一开口14而被所述第一集管40的端壁42支撑。具体而言,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流路开闭装置60具有流路开闭部件和开闭驱动部。
所述流路开闭部件由互相独立的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构成。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按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每一个而被配置。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个别开闭部件62呈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4的外径的大致圆柱状,其中心轴以与各流体流路的中心轴一致的姿势被配置,以沿该中心轴可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被所述开闭驱动部支撑。所述关闭位置例如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为对应于流体流路12A的个别开闭部件62的位置,是该个别开闭部件62的两端面中与所述流路形成体20的第一端面24相向的端面(在图7中为右侧端面)、即关闭用端面62a紧贴于该第一端面24,从而关闭对应于该个别开闭部件62的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例如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是对应于流体流路12B的个别开闭部件62的位置,是该个别开闭部件62的所述关闭用端面62a从所述第一端面24朝向所述轴向离开而开放所述第一开口14的位置。
所述开闭驱动部用于使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中的任意的个别开闭部件62与其它个别开闭部件62独立地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具有:个别地支撑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的每一个的多个开闭部件保持部64;被收容在该多个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每一个中的施力部件66;以及驱动力赋予装置68。
所述多个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每一个沿与所述轴向平行的方向被插入所述端壁42的外侧板44并被固定,并且,呈承接所述开闭部件保持部64中的所述关闭用端面62a的相反侧的部分(在图7中为左侧的部分)并从外侧保持的形状。具体而言,各开闭部件保持部64具备:具有承接所述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嵌入的内径的圆筒状的周壁64a:以及堵塞该周壁64a的轴向两端中所述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相反侧的端(外侧端;在图7中为左端)的端壁64b。也就是说,呈朝向所述第一端面24开口的容器状。
在所述端壁42的内侧板43形成有对应于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的每一个的多个贯穿孔43a,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分别插通于多个贯穿孔43a。该个别开闭部件62在其一部分被嵌入于所述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状态下,能够一边相对于该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周壁64a的内周面滑动,一边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施力部件66以对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的每一个施加从所述关闭位置朝向所述开放位置的方向(在图7中为左方向)的力的方式被收容在所述多个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每一个中。具体而言,该施力部件66在该实施方式中由拉伸螺旋弹簧构成,其中一端联结于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另一端联结于所述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周壁64a。因此,该施力部件66在对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没有作用除了该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在该实施方式中为所述拉伸螺旋弹簧的弹性拉伸力)以外的外力的状态下将该个别开闭部件62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
在所述端壁42的内部配置有多个密封部件65。该多个密封部件65按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件62的每一个而被配置,遮断所述第一空间41与对应于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的开闭部件保持部64之间的流体的流通。各密封部件65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由可紧贴于各个别开闭部件62的外周面的O型圈形成,被夹入构成所述端壁42的内侧板43与外侧板44之间。该端壁42的中间板45呈在所述各密封部件65存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介于所述内侧板43与所述外侧板44之间的形状,将两个板43、44之间的间隔保持为适于收容所述密封部件65的间隔。
所述驱动力赋予装置68对所述多个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每一个个别地赋予关闭驱动力。该关闭驱动力是用于抗拒所述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而使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从所述开放位置向所述关闭位置移动的驱动力,也就是说,是用于一边使构成所述施力部件66的拉伸螺旋弹簧抗拒其回弹力而沿拉伸方向弹性变形,一边将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的关闭用端面62a推压于流路形成体20的第一端面24的驱动力。
所述驱动力的方式并不限定。作为该驱动力的适合的例子,可举出利用流体压力的驱动力以及利用电磁力的驱动力。在利用流体压力的情况下,所述驱动力赋予装置68例如包含用于将压力流体供应到所述开闭部件保持部64内的流体压力源(例如液压源)以及用于对开闭部件保持部64个别地进行压力流体的供应与排出的切换的多个阀。此时,该驱动力赋予装置68通过将压力流体导入到指定的开闭部件保持部64内,从而能够使与其对应的个别开闭部件62利用所述压力流体的压力而移动到关闭位置,相反地通过从该开闭部件保持部64排出压力流体,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关闭部件66的作用力而使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复位到所述开放位置。另一方面,在利用电磁力的情况下,各个别开闭部件62被赋予磁性体,所述驱动力赋予装置68例如包含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周围的电磁线圈和向该多个电磁线圈的每一个个别地供应励磁电流的电流供应电路。该电流供应电路用于将产生如抗拒所述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而使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的电磁力的方向的电流作为所述励磁电流而供应到所述电磁线圈,能够通过该励磁电流的接通和断开而切换所述个别开闭部件62的位置。
根据以上说明的流体流通装置10,通过将所述流路开闭装置60切换为所述全开放状态,即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的状态,能够进行通常的使用,也就是说,能够使流体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中流通。另一方面,在该多个流体流路11~13中任一个因堵塞等而发生了流通异常的情况下,只将该有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作为开放对象流体流路而开放并将其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关闭,从而能够高效率且有效地清洗有所述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详细而言如下所述。
首先,在所述流体流通装置10的通常使用时,从流路开闭装置60中的驱动力赋予装置68向各开闭部件保持部64的驱动力的赋予全部停止。据此,所有的个别开闭部件62利用与其连接的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而被保持在开放位置,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在该状态下,如果处理对象流体通过导入管46被导入到第一集管40内的第一空间41,则该处理对象流体通过各个第一开口14而被分配到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中,能够在该流体流路11~13中流通。通过了各流体流路11~13的处理对象流体被汇集在第二集管50内的第二空间51,并通过排出管56而被排出到装置外。
因继续此种使用,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11~13中的一部分流体流路,例如图7所示的流体流路12B发生堵塞或达到堵塞之前的流通异常的情况下,需要清洗该流体流路12B。该清洗利用第一集管40、第二集管50,而且利用流路开闭装置60而能够高效率且有效地进行。
具体而言,在清洗所述流体流路12B的情况下,流路开闭装置60如图7所示地切换为对应于该流体流路12B的流通限制状态,即:将该流体流路12B作为开放对象流体流路而维持其第一开口14的开放,另一方面,将其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分别关闭该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的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中,从驱动力赋予装置68向对应于所述流体流路12B以外的流体流路的所有的开闭部件保持部64赋予关闭驱动力,对应于该流体流路12B以外的流体流路的个别开闭部件62的位置从开放位置切换为关闭位置。
在该状态下,与通常使用时同样,如果清洗液(例如水)通过导入管46而被导入到第一空间51内,则该清洗液能够只通过所有流体流路11~13中作为开放对象流体流路的所述流体流路12B并清洗该流体流路12B之后,通过第二集管50以及排出管56而被排出。也就是说,利用既存的第一集管40及第二集管50,让清洗液只通过应进行清洗的流体流路,能够有效且高效率地对该流体流路进行清洗。
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同时关闭从全部流体流路11~13中选择的2个以上的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因此,在多个流体流路中同时发生流通异常的情况下,可以依次开放发生了流通异常的该流体流路,一个一个地进行该流体流路的清洗,也可以同时开放发生了流通异常的该流体流路,同时进行该流体流路的清洗。
图8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10A。该流体流通装置10A只在代替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60及支撑该流体流通装置60的第一集管40而具备与所述流路开闭装置60不同的流路开闭装置70以及支撑该流路开闭装置70的第一集管40A的点上不同于该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10。下面,说明其不同点。
该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集管40A代替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壁42而具有端壁47。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外壁30的第一端部34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相对于流路形成体20的第一端面24向长度方向突出。所述端壁47在从流路形成体20的第一端面24隔着第一空间41向该流路形成体20的长度方向离开的位置嵌入于所述第一端部34的内侧并被固定,从而与所述第一端部34一起构成所述第一集管40A。在所述第一端部34形成有将所述第一端部34沿厚度方向贯穿的导入孔36,该导入孔36连接于导入管46。因此,能够通过该导入孔36以及导入管46从装置的外部向所述第一空间41内导入流体(从处理对象流体和清洗液中选择的流体)。
所述流路开闭装置70具有作为流路开闭部件的单一的弹性开闭体72、多个开闭部件承接部74以及驱动力赋予装置78。
所述弹性开闭体72例如由如橡胶板那样能够弹性变形的薄板件构成,一体地具有:对应于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每一个的多个个别开闭部72a;以及将这些个别开闭部72a相互连接的基部72b。所述基部72b是平坦的薄板状,被固定于所述端壁47的内侧面。
所述各个别开闭部72a通过所述弹性开闭体72的弹性变形,能够在存在于关闭位置的关闭形状与存在于开放位置的开放形状之间切换。所述关闭形状例如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是对应于流体流路12A的个别开闭部72a的形状,从所述基部72b朝向对应的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例如以半球状突出,且在该第一开口14的周缘紧贴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从而关闭该第一开口14的形状。所述开放形状是从所述关闭形状反转的形状,例如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是对应于流体流路12B的个别开闭部72a的形状,是从所述基部72b朝向第一开口14的相反侧(在图1l中为左侧)例如以半球状突出,从而从所述第一端面24离开而开放所述第一开口14的形状。
所述多个开闭部件承接部74的每一个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开闭部件保持部64同样呈朝向第一端面24开口的容器状,在贯穿所述端壁47的状态下固定于该端壁47。该开闭部件承接部74具有能够承接在所述开放形状下朝向第一端面24的相反侧突出的个别开闭部72a的内径。
所述驱动力赋予装置78向所述多个开闭部件承接部74的每一个赋予开闭驱动力。该开闭驱动力是用于使所述个别开闭部72a的形状在所述关闭形状与所述开放形状之间切换(也就是反转)的方式使所述弹性开闭体72变形的力。该开闭驱动力例如能够通过增减所述开闭部件承接部74内的流体的压力而产生。即,通过将所述开闭部件承接部74内的压力设定为比第一空间41内的压力高指定水平以上的压力,从而利用该压力差,能够将所述个别开闭部72a设为向第一开口14侧突出的所述关闭形状,相反地,通过将所述开闭部件承接部74内的压力设定为比第一空间41内的压力低指定水平以上的压力,从而利用该压力差,能够将所述个别开闭部72a设为朝向与第一开口14的相反的开闭部件承接部74突出的所述开放形状。
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通过将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72a的形状全部设为开放形状,实现开放全部流体流路11~13的全开放状态,并能够在该状态下进行所述流体流通装置10A的通常使用。另一方面,任一个流体流路,例如在所述流体流路12B发生了流通异常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通过只将对应于该流体流路12B的个别开闭部72a设为开放形状,并将其它个别开闭部72a设为关闭形状,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利用第一集管40A及第二集管50,使清洗液只流到所述流体流路12B,能够进行有效且高效率的清洗。
图12至图19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10B。该流体流通装置10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包括:形成多个流体流路11~13的流路形成体20B;界定分别连通于位于该流体流路11~13的两端中的一端即第一开口14的第一空间的第一集管40B;界定分别连通于位于该流体流路11~13的两端中的另一端的第二开口15的第二空间的第二集管50B;以及流路开闭装置80。
在所述流路形成体20B中,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共计15条流体流路11~13纵横排列。即,在作为第一排列方向的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3层)的各层分别排列有在作为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交叉(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垂直)的第二排列方向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5条流体流路,也就是流体流路11A~11E、流体流路12A~12E以及流体流路13A~13E。
另外,在图12及图13中,为便于说明,省略了所述流路形成体20B、第一集管40B及第二集管50B的具体结构的图示。该结构可以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也可以不同。
所述流路开闭装置80介于所述第一集管40B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的第一端面24之间,能够在全开放状态与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全开放状态通过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从而容许所有的第一开口14与所述第一集管40B内的第一空间连通,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通过只开放从所述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中选择的任意流体流路、即开放对象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并关闭其它流体流路即关闭对象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从而只容许该开放对象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流路开闭装置80具有第一开闭部件81、第二开闭部件82以及作为固定件的多个固定螺栓84。在所述流路形成体20B的第一端面24形成有如图14所示从正面观察时位于四个角落的多个螺栓孔29,所述多个固定螺栓84通过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和形成在所述第一集管40B的耳部48的状态下分别拧入于所述多个螺栓孔29,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与所述第一集管40B一起联结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
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的第一切换移动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20B。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沿平行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的第二切换移动方向(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宽度方向;图17至图19的左右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20B。并且,通过选择基于该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的该相对移动的位置,进行在所述全开放状态与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的切换。
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由如图15所示的第一主体板81A和与其重叠并接合的第一密封板81B构成。所述第一主体板81A具有用于维持其形状的充分的刚性。所述第一密封板81B具有在该第一密封板81B面向所述第一端面24的姿势下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联结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时,以能够阻止流体的泄漏的程度紧贴于所述第一端面24的弹性。
在所述第一主体板81A及第一密封板81B形成有在板厚方向贯穿它们的多个孔,该多个孔包含:在作为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个别开放孔81a、81b、81c、81d、81e;形成在相对于该多个个别开放孔81a~81e向所述第一切换移动方向偏离的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向上侧偏离的位置)的单一的全开放孔81f;以及位于该开放孔81a~81f的左右两侧的一对螺栓插通孔81g。
所述个别开放孔81a~81e形成在个别且同时开放在作为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流体流路(从图14所示的5个流体流路11A~11E、5个流体流路12A~12E以及5个流体流路13A~13E中选择的任意5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该个别开放孔81a~81e呈以与沿宽度方向排列的流体流路(例如流体流路1lA~11E)的间隔相同的间隔沿该宽度方向排列,且与该流体流路的剖面同等或比其稍大的形状。
所述全开放孔81f具有同时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的形状及大小。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该全开放孔81f呈覆盖该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的大小的矩形状。
所述一对螺栓插通孔81g是沿作为所述第一切换移动方向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且具有容许所述固定螺栓84插通的宽度。因此,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能够在对应于所述一对螺栓插通孔81g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通过所述固定螺栓84被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该任意位置包含:所述全开放孔81f覆盖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并将其开放的全开放位置;以及所述多个个别开放孔81a~81e开放从流体流路1lA~11E、流体流路12A~12E以及流体流路13A~13E的3个组中任意选择的组的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并将其以外的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关闭的3个关闭位置。
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由如图16所示的第二主体板82A和与其重叠并接合的第二密封板82B构成。所述第二主体板82A具有用于维持其形状的充分的刚性。所述第二密封板82B具有在该第二密封板82B面向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的姿势下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以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重叠的方式紧固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时,以能够阻止流体的泄漏的程度紧贴于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的第一主体板81A的外侧面的弹性。
在所述第二主体板82A及第二密封板82B形成有在板厚方向贯穿它们的多个孔,该多个孔包含:在作为所述第一排列方向的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个别开放孔821、822、823;形成在相对于该个别开放孔821~823向所述第二切换移动方向偏离的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为向右侧偏离的位置)的单一的全开放孔82f;以及位于该开放孔821~823及82f的上下两侧的一对螺栓插通孔82g。
所述个别开放孔821~823形成在个别且同时开放在所述第一排列方向、即上下方向排列的多个流体流路(从图14所示的3个流体流路1lA、12A、13A、3个流体流路1lB、12B、13B、3个流体流路11C、12C、13C、3个流体流路11D、12D、13D、以及3个流体流路11E、12E、13E中选择的任意3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14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该个别开放孔82l~823具有以与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流体流路(例如流体流路llA、12A、13A)的间隔相同的间隔沿该上下方向排列,且与该流体流路的剖面同等或比其稍大的形状。
所述全开放孔82f具有同时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二开口14的形状及大小。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该全开放孔82f与所述开放孔81f相同呈覆盖该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大小的矩形状。
所述一对螺栓插通孔82g是沿所述第二切换移动方向、即宽度方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且具有容许所述固定螺栓84插通的宽度。因此,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能够在对应于所述一对螺栓插通孔82g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通过所述固定螺栓84被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该任意位置包含:所述全开放孔82f覆盖所有流体流路11~13的第二开口14并将其开放的全开放位置;以及所述多个个别开放孔821~823开放从流体流路1lA、12A、13A、流体流路1lB、12B、13B、流体流路11C、12C、13C、流体流路11D、12D、13D以及流体流路11E、12E、13E的5个组中任意选择的组的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14并将其以外的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关闭的5个关闭位置。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组合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被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被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体20B的位置,能够自由地切换流路开闭装置80开闭各第一开口14的状态。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在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各自的全开放孔81f、82f覆盖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的全开放位置将该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固定于流路形成体20B,从而能够开放该所有的流体流路11~13的第一开口14而进行流体流通装置10的通常使用。相对于此,例如,在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的个别开放孔81a~81e开放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2A~12E的第一开口14,且在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的个别开放孔821~823开放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1C、12C、13C的位置、即在多个关闭位置中的特定的关闭位置,将该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固定于流路形成体20B,从而如图18所示,能够通过互相重合的个别开放孔822、81C而只开放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2C的第一开口14并关闭其它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能够在该状态下有效且高效率地进行该流体流路12C的清洗。或者,例如,在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的个别开放孔81a~81e开放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3A~13E的第一开口14,且所述第二开闭部件82的个别开放孔821~823开放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1E、12E、13E的位置、即在与所述关闭位置不同的关闭位置,将该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固定于流路形成体20B,从而如图19所示,能够通过互相重合的个别开放孔823、81e而只开放所述流体流路11~13中的流体流路13E的第一开口14并关闭其它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能够在该状态下有效且高效率地进行该流体流路13E的清洗。
所述开闭状态的切换可以代替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的组合而利用具备单一的移动开闭部件的装置来进行。但是,此时,想要能够从所述的全开放状态以及多个开放状态中选择任意的状态,需要准备对与其要求切换的状态的个数相同的个数的流路形成体的移动开闭部件的相对位置。因此,在该状态的个数多的情况下(即,流体流路的个数多的情况下),需要相对于流路形成体的移动开闭部件的较大的移动量。相对于此,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及第二开闭部件的组合通过将切换所述状态所需的对流路形成体的第一开闭部件及第二开闭部件的相对移动量分散到所述第一切换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切换移动方向,从而大幅度减少各个的移动量,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
此外,也可以省略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的全开放孔81f、82f。此时,通常使用时拆卸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而将第一集管40B直接紧固于流路形成体20即可。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具有全开放孔81f、82f的结构具有通常使用时不需要将第一开闭部件81及第二开闭部件82从流路形成体20B装拆的优点。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开闭装置60、70、80均开闭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14,但本发明所涉及的流路开闭装置开闭流体流路的部位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该流路开闭装置也可以在第二开口进行关闭以及开放。此外,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流通装置80也可以在流体流路的中途部位进行该流体流路的关闭以及开放。
但是,如所述各实施方式所述,所述流路开闭装置优选被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的每一个,关闭从所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中选择的关闭对象开口。在该结构中,通过向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覆盖所述关闭对象开口的集管供应清洗液,从而有效地抑制该清洗液进入关闭对象流体流路内,能够以更高效率利用清洗液进行清洗。因此,该效果也可以通过关闭所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开口14而向第二集管50供应清洗液而获得。
如上所述,在具备形成多个流体流路的流路形成体的流体流通装置中,能够提供有效利用既存的设备来有效地清洗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发生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的方法、以及具备能够进行该清洗的功能的流体流通装置。
所提供的方法是以所述流体流通装置的任意的流体流路作为清洗对象流路而进行清洗的方法,其中,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包括:流路形成体,形成各自在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流体流路,并具有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汇集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汇集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第一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空间;以及第二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容许被供应到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中的任一方集管的流体流过所述多个流体流路而向另一方集管流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关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作为除所述清洗对象流路的流体流路的清洗对象外流路;以及在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被关闭的状态下,向从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中选择的清洗液供应集管供应清洗液,并使该清洗液只流通于所述清洗对象流路。
根据该方法,通过关闭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的操作以及向从所述第一集管及第二集管中选择的清洗液供应集管供应清洗液的操作这种极简单的操作,能够将清洗液只流通到清洗对象流路从而进行高效率的清洗。
在该方法中,优选:关闭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是指关闭从该清洗对象外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选择的关闭对象开口,所述清洗液供应集管是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覆盖所述关闭对象开口的集管。这使得能够利用清洗液进行更高效率的清洗。例如,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不是在所述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被关闭而是在比其更深的中间部位被关闭的情况下,被供应至清洗液集管的清洗液在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内充填至所述中间部位的区域,与其相应地进行无用的清洗液的供应,但是覆盖所述关闭对象开口以及将覆盖该关闭对象开口的集管作为清洗液供应集管而选择,这能够有效抑制所述清洗液无用地进入到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内的情况。
此外,所提供的是具备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清洗的功能的流体流通装置。该流体流通装置包括:流路形成体,形成各自在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流体流路,并具有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汇集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汇集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第一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空间;第二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流路开闭装置,开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该流路开闭装置能够在全开放状态与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全开放状态是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全部来容许该多个流体流路中的流体的流通的状态,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是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流通限制状态,将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与该流通限制状态相对应的流体流路作为开放对象流体流路而开放该流体流路,且将该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关闭,从而只容许流体在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中流通。
根据该流体流通装置,在通常使用时,将所述流路开闭装置设为所述全开放状态,从而能够使流体流通到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中。另一方面,在该多个流体流路中的任一个发生堵塞等流通异常的情况下,在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所具有的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中选择只将存在该流通异常的流体流路作为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而开放,并将其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所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关闭的流通限制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将清洗液供应到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的任一个集管(优选靠近所述流路开闭装置的集管),从而使该清洗液只流到所述存在流通异常的流路而有效地清洗该流路。
优选:所述流路开闭装置被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的每一个流通限制状态,关闭从所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选择的关闭对象开口。在该结构中,通过将清洗液供应到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覆盖所述关闭对象开口的集管,从而有效地抑制该清洗液进入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内,能够利用清洗液进行更高效率的清洗。
所述流路开闭装置例如优选具有:流路开闭部件,包括按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流体流路而配置的多个个别开闭部,该多个个别开闭部能够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互相独立地移动,其中,所述关闭位置是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以分别关闭该多个流体流路的所述关闭对象开口的方式紧贴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从该关闭对象开口离开而开放该流体流路的位置;以及开闭驱动装置,使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中的任意个别开闭部独立于其它个别开闭部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移动。根据该流路开闭装置,只将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中的特定的个别开闭部设为所述开放位置,并将其它个别开闭部全部设为所述关闭位置,从而能够形成只开放对应于所述特定的个别开闭部的流体流路并使清洗液流通到该流体流路的状态。此外,在2个以上的流体流路同时发生堵塞异常的情况下,将分别对应于该2个以上的流体流路的2个以上的个别开闭部设为所述开放位置,也可以使清洗液同时流到该2个以上的流体流路中。
所述流路开闭部件可以包括按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的每一个个别开闭部而被分割的多个个别开闭部件,也可以是可弹性变形的单一的弹性开闭体,一体地具有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以及将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互相连接的基部,通过该弹性开闭体的弹性变形,使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中的任意个别开闭部在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位。
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或者也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移动开闭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能够朝向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交叉的切换移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以及固定件,在沿所述切换移动方向排列的多个开闭切换位置的每一个位置,将该移动开闭部件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闭部件具有用于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流体流路的多个个别开放孔,利用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切换移动方向的相对移动,在只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的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并关闭其以外的所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的多个流通限制位置之间被切换。
所述移动开闭部件也可以通过从所述流路形成体拆卸从而容许所有的流体流路的开通,但该移动开闭部件也可以还具有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的全开放孔,并且所述移动开闭部件还具有该全开放孔开放该所有的流体流路的全开放位置。这能够使得通常使用时无需从流路形成体拆卸移动开闭部件。
也可以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沿第一排列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排列方向交叉的第二排列方向而被排列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移动开闭部件具有:第一开闭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能够朝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的第一切换移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以及第二开闭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能够朝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的第二切换移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其中,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具有个别且同时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沿所述第二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流体流路的多个个别开放孔,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具有个别且同时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沿所述第一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流体流路的多个个别开放孔,从而利用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在所述第一切换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在所述第二切换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组合,形成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在该结构中,相对于为了只用单一的开闭部件形成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个数相同的个数的流通限制状态而要求该单一的开闭部件的移动量,能够使为了切换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而要求第一开闭部件及第二开闭部件的移动量大幅度减少,据此,能够实现装置整体的紧凑化。

Claims (10)

1.一种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流体流通装置的任意的流体流路作为清洗对象流路而进行清洗,其中,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包括:
流路形成体,形成各自在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流体流路,并具有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汇集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汇集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
第一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空间;以及
第二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空间,
所述流体流通装置容许被供应到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中的任一方集管的流体流过所述多个流体流路而向另一方集管流出,
所述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关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作为除所述清洗对象流路的流体流路的清洗对象外流路;以及
在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被关闭的状态下,向从所述第一集管和所述第二集管中选择的清洗液供应集管供应清洗液,并使该清洗液只流通于所述清洗对象流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
关闭所述清洗对象外流路是指关闭从该清洗对象外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选择的关闭对象开口,
所述清洗液供应集管是所述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中覆盖所述关闭对象开口的集管。
3.一种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路形成体,形成各自在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多个流体流路,并具有存在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汇集的第一区域和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第二开口汇集的第二区域的外表面;
第一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第一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一空间;
第二集管,通过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第二开口一并覆盖而界定与各个该第二开口连通的第二空间;以及
流路开闭装置,开闭所述多个流体流路,其中,
该流路开闭装置能够在全开放状态与多个流通限制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所述全开放状态是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全部来容许该多个流体流路中的流体的流通的状态,
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是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多个流通限制状态,将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与该流通限制状态相对应的流体流路作为开放对象流体流路而开放该流体流路,且将该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以外的流体流路作为关闭对象流体流路而关闭,从而只容许流体在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中流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开闭装置被配置成:在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的每一个流通限制状态,关闭从所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选择的关闭对象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开闭装置具有:
流路开闭部件,包括按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流体流路而配置的多个个别开闭部,该多个个别开闭部能够在关闭位置与开放位置之间互相独立地移动,其中,所述关闭位置是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以分别关闭该多个流体流路的所述关闭对象开口的方式紧贴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从该关闭对象开口离开而开放该流体流路的位置;以及
开闭驱动装置,使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中的任意个别开闭部独立于其它个别开闭部而在所述关闭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开闭部件包括按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的每一个个别开闭部而被分割的多个个别开闭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开闭部件是可弹性变形的单一的弹性开闭体,一体地具有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以及将该多个个别开闭部互相连接的基部,通过该弹性开闭体的弹性变形,使所述多个个别开闭部中的任意个别开闭部在所述开放位置与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移位。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示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开闭装置或者具有:
至少一个移动开闭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能够朝向与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交叉的切换移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以及
固定件,在沿所述切换移动方向排列的多个开闭切换位置的每一个位置,将该移动开闭部件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体,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开闭部件具有用于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的每一个流体流路的多个个别开放孔,利用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切换移动方向的相对移动,在只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的所述开放对象流体流路并关闭其以外的所述关闭对象流体流路的多个流通限制位置之间被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开闭部件还具有开放所有的流体流路的全开放孔,并且所述移动开闭部件还具有该全开放孔开放该所有的流体流路的全开放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流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流体流路沿第一排列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排列方向交叉的第二排列方向而被排列,
所述至少一个移动开闭部件具有:
第一开闭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能够朝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排列方向的第一切换移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以及
第二开闭部件,以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能够朝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排列方向的第二切换移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联结于该流路形成体,其中,
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具有个别且同时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沿所述第二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流体流路的多个个别开放孔,
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具有个别且同时开放所述多个流体流路中沿所述第一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流体流路的多个个别开放孔,
利用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第一开闭部件在所述第一切换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体的所述第二开闭部件在所述第二切换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的组合,形成所述多个流通限制状态。
CN201880045532.3A 2017-07-20 2018-06-26 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以及流体流通装置 Pending CN1108691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0491A JP6836471B2 (ja) 2017-07-20 2017-07-20 流体流通装置
JP2017-140491 2017-07-20
PCT/JP2018/024240 WO2019017165A1 (ja) 2017-07-20 2018-06-26 流体流通装置の洗浄方法及び流体流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9139A true CN110869139A (zh) 2020-03-06

Family

ID=65015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5532.3A Pending CN110869139A (zh) 2017-07-20 2018-06-26 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以及流体流通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47658A1 (zh)
EP (1) EP3636358A4 (zh)
JP (1) JP6836471B2 (zh)
KR (1) KR20200019965A (zh)
CN (1) CN110869139A (zh)
WO (1) WO20190171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8733B (zh) * 2020-11-26 2022-10-21 江苏佰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多通道供油回路深管内壁积炭清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6867A (zh) * 1973-03-09 1974-11-08
US4210310A (en) * 1977-11-28 1980-07-01 Kay Francis X Fluid control valves
JP2001162241A (ja) * 1999-12-07 2001-06-19 Usui Internatl Ind Co Ltd パイプ状ワークの異物除去方法
JP2002039019A (ja) * 2000-07-24 2002-02-06 Hino Motors Ltd Egrクーラ及びその洗浄方法
CN1657861A (zh) * 2005-03-22 2005-08-24 赵志远 一种地热管路的清洗方法及其清洗设备
WO2006021164A1 (de) * 2004-08-20 2006-03-02 A. Monforts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 Kg Rohr-wärmetauscher
US7421757B1 (en) * 2004-08-17 2008-09-09 Aimm Technologies, Inc. Pump valve mechanism
CN101379332A (zh) * 2006-02-24 2009-03-0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调整阀和使用它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氢产生设备
WO2010095110A2 (en) * 2009-02-23 2010-08-26 Tube Tech International Ltd. Self-cleaning heat exchanger
DE102010013167A1 (de) * 2010-03-27 2011-09-29 Hamman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fernung von Ablagerungen und/oder Biofilmen in Wasser- oder Produktleitungen oder Rohrleitungssystemen
US20110247786A1 (en) * 2010-04-10 2011-10-13 Dixon Christopher J Heat exchanger maintenance technique
US20140251383A1 (en) * 2013-03-10 2014-09-11 Evan Dominic Lyle Device for providing fluid access to the interior of a tube, and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the interior of tub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72335A (en) 1994-11-30 1997-09-30 Schering Aktiengesellschaft Use of metal complexes as liver and gallbladder X-ray diagnostic agents
JP5885548B2 (ja) 2012-03-12 2016-03-15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多流路機器の運転方法及び多流路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6867A (zh) * 1973-03-09 1974-11-08
US4210310A (en) * 1977-11-28 1980-07-01 Kay Francis X Fluid control valves
JP2001162241A (ja) * 1999-12-07 2001-06-19 Usui Internatl Ind Co Ltd パイプ状ワークの異物除去方法
JP2002039019A (ja) * 2000-07-24 2002-02-06 Hino Motors Ltd Egrクーラ及びその洗浄方法
US7421757B1 (en) * 2004-08-17 2008-09-09 Aimm Technologies, Inc. Pump valve mechanism
WO2006021164A1 (de) * 2004-08-20 2006-03-02 A. Monforts Textilmaschinen Gmbh & Co. Kg Rohr-wärmetauscher
CN1657861A (zh) * 2005-03-22 2005-08-24 赵志远 一种地热管路的清洗方法及其清洗设备
CN101379332A (zh) * 2006-02-24 2009-03-04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压力调整阀和使用它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氢产生设备
WO2010095110A2 (en) * 2009-02-23 2010-08-26 Tube Tech International Ltd. Self-cleaning heat exchanger
DE102010013167A1 (de) * 2010-03-27 2011-09-29 Hamman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ntfernung von Ablagerungen und/oder Biofilmen in Wasser- oder Produktleitungen oder Rohrleitungssystemen
US20110247786A1 (en) * 2010-04-10 2011-10-13 Dixon Christopher J Heat exchanger maintenance technique
US20140251383A1 (en) * 2013-03-10 2014-09-11 Evan Dominic Lyle Device for providing fluid access to the interior of a tube, and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eating the interior of tub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36358A4 (en) 2021-06-02
WO2019017165A1 (ja) 2019-01-24
EP3636358A1 (en) 2020-04-15
JP2019018171A (ja) 2019-02-07
JP6836471B2 (ja) 2021-03-03
US20200147658A1 (en) 2020-05-14
KR20200019965A (ko) 2020-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7592B2 (ja) 流体間の交換および/または反応のための改良装置
EP0859155B1 (en)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CA2249925C (en) Fluid control apparatus
US11129297B2 (en) Cold plate with porus thermal conductive structure
CN102449420A (zh) 改进的双壁板式热交换器
WO2008029185A3 (en) Heat exchanger
JP3976326B2 (ja) 熱交換器
JP7079788B2 (ja) マイクロ流体システム
CN110869139A (zh) 流体流通装置的清洗方法以及流体流通装置
JP4395641B2 (ja) 流体制御装置
KR20150001668A (ko) 유체 제어 장치용 조인트 및 유체 제어 장치
JP2003338489A (ja) 流体温度調節装置
JP4568032B2 (ja) ガス供給システム、弁アセンブリ、および弁アセンブリを操作することによる反応物質パルス形成方法
JP537064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20160009652A (ko) 유체 제어 장치
JP6938421B2 (ja) 流体流路装置
CN109717748B (zh) 饮用水供给装置的取水部组装体
US7857979B2 (en) Ion exchange reactor
KR20170060290A (ko) 체크밸브
US11892088B2 (en) Space-saving multi-valv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multi-valve
KR20200041968A (ko) 여과 장치, 여과 시스템 및 여과 방법
JP2021071168A (ja)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流体制御装置
KR102314174B1 (ko) 웨이퍼 저장 장치
KR102048549B1 (ko) 유체 작동 매체가 관류할 수 있는 열 전달기의 연결 탱크
JPS62141400A (ja) 超高純度ガス切替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