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1406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1406A
CN110861406A CN201910790081.2A CN201910790081A CN110861406A CN 110861406 A CN110861406 A CN 110861406A CN 201910790081 A CN201910790081 A CN 201910790081A CN 110861406 A CN110861406 A CN 110861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pixel value
value
discharged
replenis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00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惠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861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1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46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for line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 B41J2/2128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dot size, e.g. combinations of printed dots of different diameter by means of energy mod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32Print quality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dot disposition, e.g. for reducing white stripes or banding
    • B41J2/2139Compensation for malfunctioning nozzles creating dot place or dot size e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进行使白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的补充。在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记录控制部对图像数据进行编辑,以使得不从不良喷嘴排出墨,并且将比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大的第二像素值设定为补充值,将该补充值和与从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三像素值相加,使与通过该相加而得到的相加后像素值对应的液滴量的墨从补充喷嘴排出。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一边使具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与印刷介质相对移动,一边从多个喷嘴排出(射出)墨液滴而使该墨液滴落着到纸张等印刷介质上,由此形成图像。
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在发生了墨从记录头的排出不良的情况下,在印刷介质上产生墨未落着的区域。而且,墨未落着的区域作为所谓的白条纹而被识别。墨的排出不良例如包含不从记录头的喷嘴排出墨的不排出、排出弱的弱排出、排出弯曲的弯曲排出等。
由于产生了白条纹的印刷介质成为缺陷品,因此以往提出了补充白条纹的技术。白条纹的补充例如通过编辑图像数据等来进行。具体而言,通过对预定从产生了排出不良的不良(缺失)喷嘴排出的墨的液滴量进行记录,将与该液滴量相等的量的墨分配给缺失喷嘴的相邻喷嘴或者周边的喷嘴等来进行白条纹的补充。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利用附近喷嘴进行补充排出以补充不良喷嘴未排出的墨量的补充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6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近年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成为形成图像的对象的印刷介质,喷墨记录装置也会在例如布等纸之外的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然而,在印刷介质例如是布的情况下,落着到布上的墨难以在布的表面扩散。这是由于受到构成布的纤维自身所具有的吸湿性、布的折叠构造等的影响的缘故。
因此,在以各种原材料的印刷介质为对象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仅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将预定从缺失喷嘴排出的墨的液滴量分配给相邻或者周边的喷嘴,由于墨的扩散量少,因此不能完全地补充,会产生白条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状况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喷墨记录装置中进行使白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的补充。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映了本发明的一个侧面的喷墨记录装置例如具备:记录部,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喷嘴,该多个喷嘴能够排出与通过对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而得到的记录数据中的各像素值的大小对应的液滴量的墨;输送部,其使记录部与印刷介质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控制部,其通过基于记录数据使多个喷嘴选择性地动作,从而使图像形成在印刷介质上;喷嘴确定部,其将多个喷嘴中的、不能正常排出墨的喷嘴确定为不良喷嘴,并且将在与不良喷嘴的配置位置即第一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第二位置配置的喷嘴设定为对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墨进行补充的补充喷嘴;记录控制部,其对图像数据进行编辑,以使得不从不良喷嘴排出墨,并且将比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墨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大的第二像素值设定为补充值,将该补充值和与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墨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三像素值相加,使与通过该相加而得到的相加后像素值对应的液滴量的墨从补充喷嘴排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喷墨记录装置中,能够进行使白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的补充。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之外的技术问题、构成以及效果能够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于印刷介质中的液滴涂覆率和视觉敏感度(容易被视觉识别的程度)的观点的、印刷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的例子的表。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3是表示从印刷介质侧看到的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头单元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色调处理部所进行的点率的控制例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色调处理部所进行的液滴尺寸的控制例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液滴涂覆率为15%以下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液滴涂覆率为20%附近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液滴涂覆率为30%附近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液滴涂覆率为60%附近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在液滴涂覆率为100%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记录数据的像素值与补充值的对应关系的表。
图13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记录控制部所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1的记录控制部所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2的记录控制部所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4…记录部,11…图像读取部,40…喷墨头单元,41…半色调处理部,42…喷嘴确定部,43…记录控制部,60…控制部,64…存储部,242…喷墨头,243…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构成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首先,在对各种实施方式的构成例进行说明之前,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印刷介质为布的情况下,落着到印刷介质上的墨在印刷介质上浸润扩散所需的墨的液滴量比印刷介质为纸的情况下多。构成布的丝线的吸湿性比构成纸的纤维的吸湿性高,并且构成布的丝线与丝线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落着到布上的墨与落着到纸上的墨相比难以向周围扩散。因此,在印刷介质为布的情况下,取决于印刷介质中的墨的涂覆率,明显地出现的条纹或者不均等的种类也发生变化。
在这里,参照图1,对印刷介质中的墨的液滴涂覆率与条纹、不均等视觉敏感度(容易被视觉识别的程度)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基于印刷介质中的液滴涂覆率以及视觉敏感度的观点的、印刷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的例子的表。
图1的横栏表示印刷介质中的液滴涂覆率(%),纵栏表示印刷图像中显示的不均或者条纹的种类(“粒状性”“缺失的白条纹、补充不足的白条纹”“过度补充的黑条纹”)。
印刷介质中的液滴涂覆率(%)是将图像数据中的“0”~“255”的浓淡度(像素值)换算成百分比而得到的值,“0%”与像素值“0”对应,“100%”与像素值“255”对应。
不均或者条纹的种类中的“粒状性”表示在图像看起来粗糙的情况下,人感觉到的主观的“粗糙”程度。“缺失的白条纹、补充不足的白条纹”表示在存在不排出墨的不良喷嘴的情况下产生的白条纹、或者由于从补充喷嘴补充的墨量不足而产生的白条纹。“过度补充的黑条纹”表示从补充喷嘴补充的墨量过度的情况下产生的黑条纹。
[液滴涂覆率小于15%的情况]
在液滴涂覆率小于15%的情况下,“粒状性”容易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缺失的白条纹、补充不足的白条纹”虽然在该浓淡度下不明显,但能够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过度补充的黑条纹”在该浓淡度下容易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因此,在液滴涂覆率小于15%的情况下,优选不进行损害粒状性并且成为使黑条纹产生的原因的过度补充,而是进行使白条纹不明显的补充。
[液滴涂覆率为15%以上且小于40%的情况]
在液滴涂覆率为15%以上且小于40%的情况下,“粒状性”难以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但“缺失的白条纹、补充不足的白条纹”容易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另一方面,“过度补充的黑条纹”在该浓淡度中难以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在印刷介质P为布的情况下,布与纸相比没有光泽,落在表面的墨的反射较少。另外,由于构成布的丝线的吸湿性比构成纸的纤维的吸湿性高,并且在构成布的丝线与丝线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落着到布上的墨与落着到纸上的墨相比难以向周围扩散。出于这些理由,在印刷介质P为布的情况下,如果液滴涂覆率为15%以上,则黑条纹变得不明显。因此,在该浓淡度下优选进行不损害粒状性且不使白条纹明显的补充。
[液滴涂覆率为40%以上的情况]
在液滴涂覆率为40%以上的情况下,“粒状性”以及“过度补充的黑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缺失的白条纹、补充不足的白条纹”容易被视觉识别(视觉识别敏感度“○”)。因此,在该浓淡度下,即使过度地补充墨,黑条纹也不明显,因此,出于对容易被视觉识别的白条纹更重点地进行补充的目的,优选以更大的液滴进行补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记录数据的每一个浓淡度,对所使用的液滴的尺寸、点率(图像数据上的点填充率)、所补充的液滴量的平衡进行选定。更具体而言,在记录数据的浓淡度为低浓淡度的情况下,补充与以往相当的液滴量的墨,在高浓淡度的情况下,从补充喷嘴排出比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多的液滴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不良喷嘴的两侧相邻的各喷嘴作为补充喷嘴,一边将两个补充喷嘴分别针对每个像素列交替地进行切换,一边进行补充。这是由于,通过沿着印刷介质P的输送方向从两个补充喷嘴分别交替地排出墨,使落着到印刷介质P上的液滴的扩散在倾斜方向上相连,因此能够使补充效果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通过在低浓淡度下进行这样的控制,能够不损害粒状性,并且不使黑条纹产生、不使白条纹明显。
<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构成>
接着,参照图2,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构成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记载了被认为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需的要素或者其相关要素,本发明的图像形成系统不限于图2所示的例子。
如图2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部2和记录部4。而且,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图像读取部11、带清洗部5、带干燥部6和控制部60。
输送部2具备驱动辊21、从动辊22、环状的输送带23、按压部24和分离辊25。
环状的输送带23在这里例如是钢带。输送带23架设在驱动辊21与从动辊22之间而进行环绕动作(移动动作)。
在输送带23的上方的面的、在对印刷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方向上比记录部4位于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按压部24。按压部24形成为辊状,被未图示的支承部支承而能够旋转。
按压部24的轴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带部件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按压部24配置为从输送带23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覆盖输送带23。按压部24将被输送到输送部2的印刷介质P朝向输送带23的外周面按压。
在输送带23的上方的面的、在输送方向上比记录部4位于下游侧的位置配置有分离辊25。分离辊25使通过了记录部9的印刷介质P从输送带23分离。
印刷介质P在输送带23的外周侧的面(印刷介质P的载置面)朝上而水平移动的区间内载置于该载置面而伴随着输送带23的环绕移动而被输送。在该区间内,印刷介质P和输送带23与从记录部4的各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的喷嘴排出墨的面(墨排出面)相对。
记录部4具有针对黄色(Y)、品红色(M)、蓝色(C)、黑色(K)各色分别设置的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例如相对于印刷介质P的输送方向从上游侧以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的顺序配置。
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分别设置为在与印刷介质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印刷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覆盖印刷介质P的整体的长度(宽度)。而且,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分别通过对印刷介质P的记录面进行一次(一个方向)的扫描来形成图像。即,喷墨记录装置是一次通过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个别地区分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喷墨头单元40。
在这里,参照图3,对喷墨头单元40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从印刷介质P侧看到的喷墨头单元40的状态的平面图。如图3所示,喷墨头单元40具有沿着印刷介质P的宽度方向排成一列配置的多个喷嘴243。控制部60基于记录数据使喷嘴243选择性地动作,从而排出与各喷墨头单元40对应的颜色的墨。从喷嘴243排出的墨落着到印刷介质P的与记录部4相对的面(记录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Y,M,C,K各色的墨从各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依次向印刷介质P排出,从而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所希望的图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4浓淡度的记录数据,根据记录数据的各像素的浓淡度值(0、1、2、3)(像素值),以从喷嘴243排出的墨的液滴量分别为0pL、7pL、19pL、30pL的方式确定与各浓淡度值对应的驱动波形。
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所使用的墨例如是颜料墨。
图像读取部11在印刷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设置记录部4的下游侧,如图1所示那样输送带34所输送的印刷介质P的图像面。
图像读取部11具有向在输送带34的载置面上输送的印刷介质P照射白色光的照射部(省略图示)、以及检测来自印刷介质P的反射光的拍摄部(省略图示)。照射部例如通过由白色LED(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的多个白色光光源构成。拍摄部例如由CCD(ChargeCoupled Device)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传感器构成,并且由对可见光区域的波长的光具有敏感度的线传感器构成。
在照射部控制部60的控制下,照射部在形成于印刷介质P的图像通过照射部的正下方时照射白色光。然后,拍摄部对在该图像面反射的反射光进行拍摄。由此,在图像读取部11,能够对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的一维图像(一个像素行的图像)进行拍摄。图像读取部11能够通过以与印刷介质P的输送速度相应的间隔进行反复拍摄来取得二维图像。
在输送带23的外周面中下方的面配置有清洗部5和带干燥部6。带清洗部5在输送方向上配置比带干燥部6靠上游侧配置。
带清洗部5具有向输送带23的外周面吹送清洗液的喷嘴。而且,带清洗部5通过从喷嘴吹送清洗液,将附着在输送带23的外周面的墨冲洗掉。需要说明的是,带清洗部5不限于具有吹送清洗液的喷嘴的带清洗部,例如,也可以使用与输送带23的外周面抵接并且浸入清洗液的清洗辊,也能够适用其他各种清洗机构。
带干燥部6使通过带清洗部5而附着于输送带23的清洗液干燥。带干燥部6例如能够采用向输送带23吹送空气的结构。或者,也可以由刮取在输送带23上附着的清洗液的平板状的刮板来构成带干燥部6。
<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控制部60、输入输出接口70、记录部4、输送驱动部71、操作显示部72、图像读取部11、半色调处理部41、喷嘴确定部42以及记录控制部43。
控制部60例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61、用作CPU61的作业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62、用于存储CPU61所执行的程序等的ROM(Read OnlyMemory)63。另外,控制部60具有由作为大容量存储装置的硬盘驱动器等构成的存储部64。在存储部64中储存有图像读取部11读取到的图像的数据、用于检测喷嘴的排出不良的测试图、用于进行喷嘴的排出不良检查动作的信息等。
控制部60的CPU61经由系统总线B而与RAM62、ROM63、存储部64、输入输出接口70、半色调处理部41、记录部4、输送驱动部71、操作显示部72、图像读取部11、半色调处理部41、喷嘴确定部42以及记录控制部43各部连接。而且,控制部60对这些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例如,控制部60基于从图像读取部11发送而来的测试图的读取图像数据,对产生了排出不良的喷嘴243进行检测。并且,控制部60对从输入输出接口7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另外,控制部60根据需要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浓淡修正、图像浓度调整、图像压缩等图像处理。
输送驱动部71在控制部60的控制下,分别对输送部2和第二输送部3(参照图2)进行驱动控制。并且,操作显示部72是由液晶显示装置(LCD)或者有机LED等图像显示装置构成的触摸面板。该操作显示部72显示针对用户的指示菜单、与喷嘴的排出检测动作有关的信息、与所取得的图像数据有关的信息等。另外,操作显示部72具备多个键,具有作为接收基于用户的键操作的各种指示、文字、数字等数据输入的输入部的作用。
输入输出接口70与PC(个人计算机)、传真装置等外部装置100连接。而且,输入输出接口70将从外部装置100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向控制部60输出。
图像读取部11在控制部60的控制下,以规定的时机向印刷介质P照射白色光,并且对其反射光进行拍摄,从而读取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的图像。然后,图像读取部11将读取而得的读取图像数据向控制部60发送。
半色调处理部41对图像数据进行颜色转换处理,并且进行抖动处理、误差扩散处理这样的半色调处理,从而将图像数据的各像素的浓淡度数减少到能够由喷墨记录装置1表现的浓淡度数。通过半色调处理得到的数据即记录数据供给到记录部4。
在本实施方式中,半色调处理部41例如通过对图像数据(例如,256浓淡度)的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生成由“0”“1”“2”以及“3”这4个浓淡度构成的记录数据。而且,记录数据中的像素值“1”由“小液滴”表示,像素值“2”由“小液滴”以及“中液滴”表示,像素值“3”由“大液滴”表示。对于“小液滴”“中液滴”以及“大液滴”的各尺寸应用“7pL”“19pL”“30pL”。
并且,半色调处理部41根据图像数据的像素值的大小(液滴涂覆率的大小)对液滴的尺寸和点率(记录数据上的点填充率)进行控制。对于半色调处理部41对液滴的尺寸和点率的控制处理,参照后述的图5和图6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半色调处理部41所进行的颜色转换处理、半色调处理可以在喷墨记录装置1的控制部60、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等中进行。并且,图像数据的浓淡度数、记录数据的浓淡度数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记录部4接收由半色调处理部41生成的记录数据,基于该记录数据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规定的图像。具体而言,通过驱动构成记录部4的各喷墨头单元40Y,40M,40C,40K中的各喷墨头的喷墨头驱动部241,使墨从各个喷墨头242排出到印刷介质P的规定的位置。
喷嘴确定部42将由控制部60检测到的排出不良喷嘴243确定为“不良喷嘴”,将配置在与不良喷嘴的配置位置即第一位置在印刷介质P的宽度方向相邻的第二位置(例如,朝向输送方向在右侧相邻)的喷嘴设定为第一补充喷嘴。另外,喷嘴确定部42将在与第一位置相邻的、第二位置之外的位置即第三位置(例如,朝向输送方向的左侧相邻)配置的喷嘴设定为第二补充喷嘴。
记录控制部43在确定了不良喷嘴的情况下,编辑记录数据以使得不从不良喷嘴排出墨。并且,记录控制部43计算向由喷嘴确定部42确定的第一补充喷嘴、第二补充喷嘴分配的补充值,并且将该补充值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或者第二补充喷嘴。后文将对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液滴的补充处理的细节进行说明。
<半色调处理部对液滴尺寸和点率的控制例>
接下来,参照图5和图6,对半色调处理部41对液滴的尺寸和点率的控制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半色调处理部41所进行的点率的控制例的曲线图。在图5中,小液滴由实线表示,中液滴由虚线表示,大液滴由单点划线表示。图6是表示半色调处理部41对液滴的尺寸的控制例的曲线图。图6的纵轴表示点率,横轴表示液滴涂覆率(%)。
以下,关于半色调处理部41对液滴的尺寸和点率的控制,分为液滴涂覆率为15%(第一阈值的一个例子)以下的情况、15%以上且小于40%(第二阈值的一个例子)的情况、40%以上这三个情况进行说明。
[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下的情况]
(液滴的尺寸)
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下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6所示,仅以像素值“1“(小液滴)进行打印。在该浓淡度下,粒状性(图像的粗糙度)容易成为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大粒的液滴而是使用最小的液滴(小液滴)。
(点率)
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下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5所示,进行将点率抑制为最大40%的控制。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下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仅以像素值“1”(小液滴)进行打印。由于小液滴的液滴直径小,因此落着到印刷介质P上的墨不会扩散到能够补充由于相邻的喷嘴不能排出墨而成为缺失的液滴的程度。因此,通过控制为落着在印刷介质P上的液滴之间的间隙以某种程度空开的点率(上限40%),即使在产生了白条纹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不明显。如果点率超过50%,则在喷嘴列方向上连续的点配置变多,相邻的点也变得容易打印,因此半色调处理部41进行将点率抑制为40%的控制。
[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上且小于40%的情况]
(液滴的尺寸)
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上且小于40%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6所示那样使用像素值“1”(小液滴)和“2”(中液滴)进行打印。墨的浓度通过将小液滴的点替换为中液滴而提高。
(点率)
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15%以上且小于40%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5所示那样进行将点率抑制为最大40%的控制。如图1所示,在该浓淡度下,也是白条纹比黑条纹明显,因此进行使落着在印刷介质P上的液滴之间的间隙以某种程度空开而进行能够使白条纹明显的控制(将点率抑制为最大40%的控制)。
[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40%以上的情况]
(液滴的尺寸)
(1)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40%以上且小于60%(第三阈值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6所示那样仅使用像素值“2”(中液滴)进行打印。
(2)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60%以上的情况下
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60%以上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6所示地使用像素值“2”(中液滴)和像素值“3”(大液滴)进行打印。
在液滴涂覆率成为最大墨量的40%以上的浓淡度下,如图1所示,黑条纹不被视觉识别,但白条纹容易被视觉识别。因而,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40%以上的情况下,为使白条纹不明显,半色调处理部41不使用像素值“1”(小液滴),仅使用像素值“2”(中液滴)、像素值“3”(大液滴)进行打印。
(点率)
在液滴涂覆率达到最大墨量的40%以上的情况下,半色调处理部41如图6所示那样进行将点率抑制为最大60%的控制。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40%以上的浓淡度下,如图1所示,白条纹容易被视觉识别,但黑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因此,通过以尽可能大的液滴进行补充,能够更高效地使白条纹不明显。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由于采用了一次通过方式,因此如果在打印时排出喷嘴所能够排出的最大量的墨,则不能进行补充。
为了解决该问题,半色调处理部41通过将点率抑制为最大60%,使打印面的约1/3(33%)为空白点,从而相对于最大浓度具有余量。由此,在采用了一次通过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也能够进行使用大液滴的补充,在液滴涂覆率为最大墨量的40%以上的情况下,能够使白条纹不明显。
<记录控制部进行的补充值设定处理>
接着,参照图7~图11,对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补充值设定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在液滴涂覆率为15%以下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图8是表示在液滴涂覆率为20%附近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在液滴涂覆率为30%附近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在液滴涂覆率为60%附近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图11是表示在液滴涂覆率为100%的情况下有效的补充的例子的图。
在图7~图11中,左侧的图是表示补充前的记录数据中像素行3行×像素列5列的范围包含的各像素的像素值所对应的液滴量的图,右侧的图是表示修正后的记录数据中该范围包含的各像素的像素值所对应的液滴值的图。在图7~图11中,以进行图中右起第2列像素的打印的喷嘴为不良喷嘴(在附图中标记为“缺失”)。并且,朝向图中向下的箭头所示的输送方向与不良喷嘴的右侧(图中左侧)相邻的喷嘴被分配为补充喷嘴。
在液滴涂覆率为15%以下的情况下,如图7的左侧的图所示,仅以小液滴进行打印,液滴之间的距离也分开。因此,即使在由于某一喷嘴成为不良喷嘴而产生了白条纹的情况下,该白条纹也不明显。并且,在该浓淡度下,如图1所示,粒状性、过度的补充造成的黑条纹更明显。因而,在该浓淡度下,使用了小液滴的补充是有效的。
在液滴涂覆率为20%附近的情况下,如图8的左侧的图所示,中液滴的比例较少,因此如图8的右侧的图所示,在以大液滴进行补充的情况下,黑条纹不明显。并且,在液滴涂覆率为30%附近的情况下,如图9的左侧的图所示,中液滴的比例变多,因此黑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另一方面,由于白条纹变得明显,因此如图9的右侧的图所示,液滴的直径大的大液滴更适合补充。因而,使用大液滴来进行在这些浓淡度下经常使用的中液滴的缺失补充是有效的。
在液滴涂覆率为60%附近的情况下,如图10的左侧的图所示,由于仅以中液滴进行打印,因此黑条纹不被视觉识别而白条纹的可见性上升。因此,优选对视觉识别为白条纹的位置排出尽可能多的液滴。
在液滴涂覆率为100%的情况下,如图11的左侧的图所示,由于使用中液滴以及大液滴进行打印,因此黑条纹不被视觉识别而白条纹的可见性上升。因此,在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是大液滴的情况下,使用大液滴的补充是有效的。
基于上述内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不良喷嘴应排出的液滴对应的缺失像素值的值小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43针对与预定从与不良喷嘴相邻的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相加的补充值也设定较小的像素值。另一方面,在缺失像素值为中程度以上的情况下,对补充值设定较大的像素值。
在这里,参照图12,对记录数据的像素值与补充值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记录数据的像素值与补充值的对应关系的表。在记录数据的像素值是“0(无)”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43将补充值设定为“0(无)”。在记录数据的像素值为“1”(小液滴:7pL)(第一规定值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43将补充值设定为“1”(7pL)。在记录数据的像素值为“2”(中液滴:19pL)(第二规定值的一个例子)的情况下,记录控制部43将补充值设定为“3”(30pL)。在记录数据的像素值为“3”(大液滴:30pL)的情况下,也将补充值设定为“3”(30pL)。图12所示的记录数据的像素值和与补充喷嘴所排出的液滴量相加的补充值的对应关系例如储存于存储部64(参照图4)的未图示的寄存器(2bit寄存器)等。
<记录控制部进行的补充值的分配处理>
接着,参照图13,对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对补充喷嘴的补充值的分配(相加)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基于修正后的记录数据的墨的补充的例子的图。图13的左侧的图是以圆形标记的大小和图案来表示与修正前的记录数据中像素行R1~R13和像素列C1~C3的范围包含的各像素相对应而应排出墨的量的图。图13的右侧的图是以圆形标记的大小和图案来表示与修正后的记录数据中该范围的各像素相对应地排出的墨的量的图。
图13中的像素列C1~C3分别与相邻的三个喷嘴243中的某一个对应,与一个该像素列包含的像素对应的墨由对应的同一喷嘴243排出。并且,像素行R1~R13分别由与上述三个喷嘴243对应的像素构成。
在图13中,像素值“0”以空白栏表示,与像素值“1”对应的小液滴(7pL)以细密的点图案的小直径的圆形标记表示。与像素值“2”对应的中液滴(19pL)以斜线图案的中尺寸直径的圆形标记表示,与像素值“3”对应的大液滴(30pL)以粗糙的点图案的大直径的圆形标记表示。并且,预定从不良喷嘴排出的缺失像素以白色的圆形标记表示。
在这里,将与像素列C2对应的喷嘴243确定为不良喷嘴(在附图中表述为“缺失”)。并且,将附图中与不良喷嘴的左侧相邻的喷嘴设定为第一补充喷嘴(在附图中表述为“补充1”),将与右侧相邻的喷嘴设定为第二补充喷嘴(在附图中记载为“补充2”)。
在像素行R1,由于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第一像素值的一个例子)为“0”,因此补充值也设定为“0”。即,记录控制部43不进行液滴的补充。在像素行R2,由于缺失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像素值“1”(小液滴)。从第一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2的补充。由于预定从第一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第三像素值的一个例子)为“0”,因此补充后的液滴量也成为小液滴。
在像素行R3,由于缺失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像素值“1”(小液滴)。从第二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3的补充。由于预定从第二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补充后的液滴量在像素值“1”的基础上加上补充值即像素值“1”而成为像素值“2”(中液滴)。
在像素行R4,由于缺失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像素值“1”(小液滴)。从第一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4的补充。由于预定从第一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为“2”(中液滴),因此补充后的液滴量在像素值“2”的基础上加上补充值即像素值“1”而成为像素值“3”(大液滴)。
在像素行R5,由于缺失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1”(小液滴)。预定从第二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5的补充,但预定从第二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第四像素值的一个例子)为“3”(大液滴)。由于“3”(大液滴)是与第二补充喷嘴所能够排出的最大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最大像素值),因此不能对第二补充喷嘴的进行补充值的相加。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相加的部分的补充值被放弃。
在像素行R6,由于缺失像素值为“2”(中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像素值“3”(大液滴)(第二像素值的一个例子)。从第一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6的补充。由于预定从第一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为“0”,因此补充后的液滴量在像素值“0”的基础上加上补充值“3”而成为像素值“3”(大液滴)。
在像素行R7,由于缺失像素值为“2”(中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像素值“3”(大液滴)。从第二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7的补充。由于预定从第二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补充后的液滴量成为大液滴。但是,如果将针对补充值设定的像素值“3”(大液滴)和与第二补充喷嘴排出的液滴对应的像素值相加,则相加后的像素值(称为相加后像素值)会超过与第二补充喷嘴能够排出的最大液滴量对应的最大像素值。即,补充值无法彻底分配给第二补充喷嘴。因此,未彻底分配的像素值(差)“1”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由于预定从第一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为“1”(小液滴),因此补充后的液滴量成为与加上了像素值差“1”后的相加后像素值“2”对应的中液滴。
在像素行R10,由于缺失像素值为“3”(大液滴),因此针对补充值设定像素值“3”(大液滴)。从第一补充喷嘴进行像素行R10的补充。预定从第一补充喷嘴排出的像素值为“0”。因此,第一补充喷嘴进行补充后的液滴量在像素值“0”的基础上加上补充值“3”而成为像素值“3”(大液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控制部43将比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一像素值(例如,像素值“2”)大的第二像素值(例如,像素值“3”)设定为补充值,将该补充值和与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三像素值相加,从补充喷嘴排出与通过该相加而得到的相加后像素值对应的液滴量的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通过增加从补充喷嘴排出的墨量,能够使由于墨难以在印刷介质P的表面扩散而产生的白条纹变得不明显。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一个像素行进行的一次补充动作中,并非从与不良喷嘴相邻的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的两个喷嘴同时排出,而是从一方的补充喷嘴进行排出。即,以比从两个喷嘴双方排出墨的情况少的比例,在印刷介质P上喷射更大液滴量的点。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从难以在作为印刷介质P的布的表面扩散这一墨的特性的观点出发,通过较多地喷射大液滴量的点,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白条纹的改善效果。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预先进行使记录数据中的像素值与补充值对应的管理。因此,通过由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将补充值交替地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这一简易的补充处理,能够使液滴涂覆率高的高浓淡度部中的白条纹难以被视觉识别。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与不良喷嘴的两侧相邻的各喷嘴为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记录控制部43一边交替地使用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中的各补充喷嘴一边进行补充。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落着到印刷介质P(布)上的液滴的扩散在倾斜方向上相连,因此尤其是能够使白条纹的补充效果提高。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数据中的像素值与补充值分别以1位的值管理,因此能够使这些信息存储于2bit寄存器等。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寄存器的数量能够减少,能够降低喷墨记录装置1的成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数据中的像素值与补充值分别以1位的值管理,能够容易地进行将补充值交替地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的处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硬件中实现补充处理,能够更高速地实施补充处理。
<各种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能够采用其他各种应用例、变形例。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例举了记录控制部43针对每一像素行将补充值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相加)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记录控制部43可以对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中与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小的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
图14是表示变形例1的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的图。如图14的上侧的图所示,不良喷嘴(在附图中表述为“缺失”)应排出的像素值为“3”。并且,表述为“补充1”(在附图中表述为“补充1”)的第一补充喷嘴应排出的像素值为“0”,第二补充喷嘴(在附图中表述为“补充2”)应排出的像素值为“2”。在该情况下,记录控制部43相对于应排出的像素值为“0”的第一补充喷嘴进行补充值的分配。
根据变形例1,相对于应排出的像素值大的补充喷嘴进行补充值的分配的可能性低,因此相加后补充值超过与补充喷嘴能够排出的最大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的情况也变少。因此,根据变形例1,记录控制部43不进行使用第一补充喷嘴以和第二补充喷嘴这双方的补充,能够进行仅使用某一方的补充喷嘴的补充。
[变形例2]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录控制部43在未向第一补充喷嘴或者第二补充喷嘴分配墨的情况下,只能放弃未分配的部分的墨,但可以设置暂时保持未分配的部分的墨的功能。在这里,参照图15,对记录控制部43具有暂时保持未分配部的墨的功能的情况下(变形例2)的、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变形例2的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向补充喷嘴分配补充值的分配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15的左侧的图表示的是修正前的记录数据中在输送方向上连续的两个像素行的例子。右侧的图中上侧的图是表示记录控制部43将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3”分配给第二补充喷嘴和第一补充喷嘴双方的状态的图。在这里,记录控制部43首先将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3”分配给第二补充喷嘴,但由于与第二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为“2”,因此能够进行分配(相加)的像素值仅为“1”。
接着,记录控制部43将未分配给第二补充喷嘴的部分的像素值“2”向第一补充喷嘴分配。然而,与第一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为“3”,像素值“3”是与补充喷嘴能够排出的最大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因此,无法向第一补充喷嘴进行像素值的分配。
在变形例2中,记录控制部43暂时保持该未分配的部分的像素值“2”,并且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级的像素行中,进行未分配部分的像素值的分配。在图15的右侧的图的下侧表示的是记录控制部43进行的对未分配部分的像素值进行分配的分配处理的例子。
在进行未分配部分的像素值的分配的像素行中,与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为“3”(参照图15的左侧的图)。然后,记录控制部43将在该“3”的基础上加上在前级的像素行中未能进行分配的像素值“2”而得到的像素值“5”向第二补充喷嘴和第一补充喷嘴分配。由于与第二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为“0”,因此记录控制部43将像素值“5”中的“3”向第二补充喷嘴分配。
接着,记录控制部43将分配了像素值“3”之后的剩余的像素值“2”向第一补充喷嘴分配。由于与第一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为“0”,因此记录控制部43将像素值“2”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
这样,通过具有暂时保持在一个像素行中无法进行分配的未分配部分的像素值的功能,记录控制部43能够不将墨废弃地将其向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分配。其中,优选暂时保持的像素值的大小到“3”为止(在像素行中到下一列为止)。通过设置这样的限制,例如在“=”那样的字中,能够防止由补充造成的上方的线与下方的线相连结。
[其他变形例]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2中,例举了记录控制部43针对每一像素行将补充值分配给第一补充喷嘴或者第二补充喷嘴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记录控制部43可以根据产生记录部4的喷墨头242的倾斜、或从喷嘴243排出的墨向印刷介质的落着位置的偏差的各种干扰的内容来选择第一补充喷嘴和第二补充喷嘴中的某一个。

Claims (13)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其具有在第一方向上配置的多个喷嘴,该多个喷嘴能够排出与通过对图像数据实施半色调处理而得到的记录数据中的各像素值的大小对应的液滴量的墨;
输送部,其使所述记录部与印刷介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对移动;
控制部,其通过基于所述记录数据使所述多个喷嘴选择性地动作,从而使图像形成在所述印刷介质上;
喷嘴确定部,其将所述多个喷嘴中的、不能正常排出所述墨的喷嘴确定为不良喷嘴,并且将在与所述不良喷嘴的配置位置即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第二位置配置的所述喷嘴设定为对所述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墨进行补充的补充喷嘴;
记录控制部,其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编辑,以使得不从所述不良喷嘴排出所述墨,并且将比与所述不良喷嘴预定排出的墨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一像素值大的第二像素值设定为补充值,将该补充值和与所述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墨的液滴量对应的第三像素值相加,使与通过该相加而得到的相加后像素值对应的液滴量的墨从所述补充喷嘴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印刷介质是由加工成丝线状的纤维构成的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像素值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像素值设定为所述补充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像素值为比所述第一规定值大的第二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像素值设定为所述补充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数据中的像素值由“0”“1”“2”以及“3”这四个浓淡度构成,
所述记录控制部在所述第一像素值为“0”的情况下,将所述补充值设定为“0”,在所述第一像素值为“1”的情况下,将“1”的像素值设定为所述补充值,在所述第一像素值为“2”的情况下,将“3”的像素值设定为所述补充值,在所述第一像素值为“3”的情况下,将“3”的像素值设定为所述补充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控制部在与对所述第三像素值加上所述补充值而得到的相加后像素值对应的液滴量超过能够从所述补充喷嘴排出的最大液滴量的情况下,将像素值相加至所述最大液滴量,将所述相加后像素值和与所述最大液滴量对应的最大像素值的差同第四像素值相加,该第四像素值对应于与所述第一位置相邻的喷嘴中的、所述补充喷嘴之外的喷嘴所排出的液滴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确定部将在与所述第一位置相邻的第二位置配置的所述喷嘴设定为第一补充喷嘴,将在与所述第一位置相邻的、所述第二位置之外的第三位置配置的所述喷嘴设定为第二补充喷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控制部在所述记录部每进行一个像素行的扫描时,交替地切换作为加上所述补充值的对象的所述第一补充喷嘴或所述第二补充喷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控制部对与所述第一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和与所述第二补充喷嘴预定排出的液滴量对应的像素值进行比较,以所述像素值小的一方的补充喷嘴为对象,进行所述补充值的相加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控制部根据包含所述记录部的倾斜或者从所述喷嘴排出的墨向所述印刷介质的落着位置的偏移在内的各种干扰的内容,进行与所述第三像素值或所述第四像素值相对应的补充值的相加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喷嘴确定部在将与所述不良喷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喷嘴也判定为不良喷嘴的情况下,将与所述不良喷嘴相邻的喷嘴中的、被判定为是所述不良喷嘴的喷嘴之外的喷嘴确定为补充喷嘴,
所述记录控制部相对于所述补充喷嘴进行所述补充值的相加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
还具备通过对所输入的所述图像数据实施所述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所述记录数据的半色调处理部,
所述半色调处理部在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生成以“不排出”以及“小液滴”表示的记录数据,在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为所述第一阈值以上且小于比所述第一阈值大的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生成以“不排出”“小液滴”以及“中液滴”表示的记录数据,在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为所述第二阈值以上且小于比所述第二阈值大的第三阈值的情况下,生成以“不排出”以及“中液滴”表示的记录数据,在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为所述第三阈值以上的情况下,生成以“不排出”“中液滴”以及“大液滴”表示的记录数据,并且,在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为最大值的情况下,也生成被分配“不排出”的像素的产生率低于大致33%的记录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阈值是所述图像数据的像素值的最大值。
CN201910790081.2A 2018-08-28 2019-08-26 喷墨记录装置 Pending CN1108614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8978 2018-08-28
JP2018158978A JP7131204B2 (ja) 2018-08-28 2018-08-2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1406A true CN110861406A (zh) 2020-03-06

Family

ID=67105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0081.2A Pending CN110861406A (zh) 2018-08-28 2019-08-26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16929A1 (zh)
JP (1) JP7131204B2 (zh)
CN (1) CN11086140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9746A (zh) * 2020-11-27 2022-05-3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处理液数据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989090A (zh) * 2020-09-03 2023-04-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2862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control device,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ing control program
CN104842649A (zh) * 2014-02-13 2015-08-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点图案决定方法
JP2015196368A (ja) * 2014-04-03 2015-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17177661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20180093472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rinter to execute multi-pass printing
JP2018051846A (ja) * 2016-09-27 2018-04-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
US20180143538A1 (en) * 2014-02-03 2018-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ot pattern determin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2521A (ja) 2002-10-01 2004-04-22 Sony Corp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5111216B2 (ja) 2008-04-16 2013-0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JP5884259B2 (ja) * 2010-09-28 201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EP2952355A1 (en) 2014-05-02 2015-12-09 OCE-Technologies B.V.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a failing nozzle
JP6415282B2 (ja) 2014-12-05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US9457561B2 (en) * 2015-02-16 2016-10-0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JP6547453B2 (ja) 2015-06-29 2019-07-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202862A1 (en) * 2014-01-23 2015-07-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ing control device,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and printing control program
US20180143538A1 (en) * 2014-02-03 2018-05-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dot pattern determining method
CN104842649A (zh) * 2014-02-13 2015-08-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点图案决定方法
JP2015196368A (ja) * 2014-04-03 2015-1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17177661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8051846A (ja) * 2016-09-27 2018-04-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検査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
US20180093472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ntrol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rinter to execute multi-pass printi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9090A (zh) * 2020-09-03 2023-04-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
CN115989090B (zh) * 2020-09-03 2023-12-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以及喷墨印刷装置
CN114559746A (zh) * 2020-11-27 2022-05-3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处理液数据打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6929A1 (en) 2020-03-04
JP2020032556A (ja) 2020-03-05
JP7131204B2 (ja)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6924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2010017918A (ja) 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8116052B (zh) 印刷控制装置、方法及记录有印刷控制程序的介质
JP606474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US10609252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interpolation of missing image dots
JP622002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不吐補正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086140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9248660B2 (en) Image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ducing method
JP56773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10774772A (zh) 记录装置、图像处理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JP6054850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634678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01899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不吐補正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70262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WO2019012759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JP5316134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559379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2016187897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5332764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CN111619223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US9180710B2 (en)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WO2018235386A1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ディザマスクのセット、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JP6225765B2 (ja)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CN107025471B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JP2011136500A (ja) 印刷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