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3560B -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3560B
CN110843560B CN201911210485.6A CN201911210485A CN110843560B CN 110843560 B CN110843560 B CN 110843560B CN 201911210485 A CN201911210485 A CN 201911210485A CN 110843560 B CN110843560 B CN 1108435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idirectional
mode
battery pack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04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43560A (zh
Inventor
赵爽
陶冉
邵善敏
李朋伟
王周晨
王晨亮
郭亚子
潘鑫
鹿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2104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35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3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3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43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35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00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to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8Battery or charger load switching, e.g. concurrent charging and load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电气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车载电池包根据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车载电池包向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双向逆变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交流电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实现了对电池与负载设备的双向充电,同时双电充电过程不受车辆上电与下电的影响,使得双向充电更加灵活,也提高了双向充电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新型低污染的出行方式,具有其他新能源车型所没有的独特优势,纯电动车具有双向逆变功能,可以进行双向充电,即电动车可以接收交流电对车辆进行充电,也可以向负载输出交流电,但是现有的双向充电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在过程中纯电动汽车不可以进行上电与下电,并且双向充电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电路来实现。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双向充电模式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汽车上下电的过程中进行双向充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双向充电模式系统,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系统包括:双向逆变控制器、车载电池包以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用于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
所述车载电池包,用于接收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的直流电,根据所述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优选地,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静置状态时,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所述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
优选地,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所述车载控制,还用于接收所述车载终端发送的提示指令,并根据所述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车载控制终端;
所述车载控制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包括:双向逆变控制器、车载电池包以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
所述车载电池包接收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的直流电,根据所述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优选地,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静置状态时,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
优选地,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
所述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车载终端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所述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
优选地,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所述车载控制接收所述车载终端发送的提示指令,并根据所述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车载控制终端;
所述车载控制终端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本发明通过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车载电池包根据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车载电池包向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双向逆变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交流电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实现了对电池与负载设备的双向充电,同时双电充电过程不受车辆上电与下电的影响,使得双向充电更加灵活,也提高了双向充电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包括:双向逆变控制器10、车载电池包20以及整车控制器30;
在本实施例中,双向逆变控制器10的作用包括将接收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及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本实施例中双向逆变控制器10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发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20。
需要说明的是,双向逆变控制器10依据整车控制器30发送的操作指令进行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的动作,而在整车控制器30向双向逆变控制器10发送操作指令之前,需要对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整车控制器30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在目标车辆运行状态为静置状态时,向双向逆变控制器10发送操作指令,静置状态为目标车辆处于静止未行驶的状态,双向逆变控制器10在接受到操作指令时,开始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电池包20接收双向逆变控制器10发送的直流电,根据接收到直流电进行充电,容易理解的是,对车辆充电的实质为对车载上的车载电池包20进行充电,在车载电池包20处于充电状态时,车载电池包20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在具体实现中,逆变功能开启说明车辆可以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整车控制器30还可以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车载电池包20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在车载电池包20的工作模式为放电模式时,车载电池包20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车载电池包20向双向逆变控制器10输送直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双向逆变控制器10还接收车载电池包20输送的直流电,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根据转换后的交流电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本实施通过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车载电池包根据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车载电池包向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双向逆变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交流电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实现了对电池与负载设备的双向充电,同时双电充电过程不受车辆上电与下电的影响,使得双向充电更加灵活,也提高了双向充电的稳定性。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还包括:车载终端40,车载终端40可以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包括车辆上电模式、车辆下电模式、车辆远程遥控模式以及交流充电模式,交流充电模式可以理解为车载电池包可以向负载设备充电的一种运行模式,为了避免目标车辆在开启逆变功能时因为车辆运行模式而导致逆变功能开启失败,因此,无论目标车辆处于何种模式,都直接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例如假设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为下电模式,车载终端40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从下电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若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为上电模式或者远程遥控模式,则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先由上电模式或者远程遥控模式切换为下电模式,再将下电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30'还可以在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逆变信号由逆变枪发送。
本实施例通过车载终端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整车控制器在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枪发送的逆变信号,以开启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实现了车辆处于上电、下电或远程遥控时仍然可以进行双向充电,使得双向充电更加灵活。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30''还获取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故障状态以及充电状态,容易理解的是,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处于充电状态时,说明逆变成功,实现了双向充电,整车控制器30''在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车载终端40'发送提示指令。
在具体实现中,车载终端40'还接收整车控制器30''发送的提示指令,车载终端40'根据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包括逆变成功以及负载设备充电成功等,提示信息的输出方式可以为通过车载终端40'上的显示屏提示逆变成功(即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充电成功)或者灯光交替提示逆变成功,例如通过车载终端的显示屏输出提示语句“逆变成功”或者通过将绿灯亮起进行提示。
本实施例通过整车控制器获取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车载终端根据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清楚知道逆变功能是否成功开启,提高了双向充电的安全性。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30'''还可以获取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包括车载电池包的温度、目标车辆负载设备充电时的电压及电流等,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并将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与预设条件进行比较,在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当前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车载终端40'',预设条件为各个运行参数的预设阈值,例如获取到目标车辆的车载电池包的当前温度为50℃,假设车载电池包的预设温度阈值为30℃,根据比较可知,车载电池包的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判定车载电池包存在故障,同时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中包括车载电池包的当前温度为50℃,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车载终端40''。
需要说明的是,车载终端40''接收整车控制器30'''发送的故障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向用户显示故障信息,例如车载终端40''在接收到车载电池包故障信息时,车载终端40''显示屏显示的内容为“故障信息:车载电池包温度为50℃”。
本实施例通过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车载控制终端,车载控制终端将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提高了双向充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所述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包括:双向逆变控制器、车载电池包以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
步骤S20:所述车载电池包接收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的直流电,根据所述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步骤S30:所述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
步骤S40: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双向逆变控制器的作用包括将接收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以及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本实施例中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接收到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发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
需要说明的是,双向逆变控制器依据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操作指令进行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的动作,而在整车控制器向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之前,需要对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整车控制器用于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在目标车辆运行状态为静置状态时,向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静置状态为目标车辆处于静止未行驶的状态,双向逆变控制器在接受到操作指令时,开始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电池包接收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的直流电,根据接收到直流电进行充电,容易理解的是,对车辆充电的实质为对车载上的车载电池包进行充电,在车载电池包处于充电状态时,车载电池包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在具体实现中,逆变功能开启说明车辆可以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整车控制器还可以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在车载电池包的工作模式为放电模式时,车载电池包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车载电池包向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双向逆变控制器还接收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根据转换后的交流电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本实施通过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车载电池包根据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车载电池包向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双向逆变控制器将接收到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交流电为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实现了对电池与负载设备的双向充电,同时双电充电过程不受车辆上电与下电的影响,使得双向充电更加灵活,也提高了双向充电的稳定性。
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0之前还包括:
步骤S301:所述车载终端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所述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步骤S302:所述整车控制器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还包括:车载终端,车载终端可以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包括车辆上电模式、车辆下电模式、车辆远程遥控模式以及交流充电模式,交流充电模式可以理解为车载电池包可以向负载设备充电的一种运行模式,为了避免目标车辆在开启逆变功能时因为车辆运行模式而导致逆变功能开启失败,因此,无论目标车辆处于何种模式,都直接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例如假设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为下电模式,车载终端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从下电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若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为上电模式或者远程遥控模式,则将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先由上电模式或者远程遥控模式切换为下电模式,再将下电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还可以在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逆变信号由逆变枪发送。
本实施例通过车载终端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整车控制器在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枪发送的逆变信号,以开启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实现了车辆处于上电、下电或远程遥控时仍然可以进行双向充电,使得双向充电更加灵活。
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1: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步骤S402:所述车载终端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提示指令,并根据所述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还获取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状态包括故障状态以及充电状态,容易理解的是,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处于充电状态时,说明逆变成功,实现了双向充电,整车控制器在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在具体实现中,车载终端还接收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提示指令,车载终端根据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包括逆变成功以及负载设备充电成功等,提示信息的输出方式可以为通过车载终端上的显示屏提示逆变成功(即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充电成功)或者灯光交替提示逆变成功,例如通过车载终端的显示屏输出提示语句“逆变成功”或者通过将绿灯亮起进行提示。
本实施例通过整车控制器获取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车载终端根据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使得用户能够清楚知道逆变功能是否成功开启,提高了双向充电的安全性。
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及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步骤S403: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车载控制终端;
步骤S404:所述车载控制终端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整车控制器还可以获取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包括车载电池包的温度、目标车辆负载设备充电时的电压及电流等,本实施例中不加以限制,并将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与预设条件进行比较,在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当前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车载终端,预设条件为各个运行参数的预设阈值,例如获取到目标车辆的车载电池包的当前温度为50℃,假设车载电池包的预设温度阈值为30℃,根据比较可知,车载电池包的当前温度大于预设温度阈值,判定车载电池包存在故障,同时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中包括车载电池包的当前温度为50℃,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车载终端。
需要说明的是,车载终端接收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向用户显示故障信息,例如车载终端在接收到车载电池包故障信息时,车载终端显示屏显示的内容为“故障信息:车载电池包温度为50℃”。
本实施例通过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故障信息发送至车载控制终端,车载控制终端将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提高了双向充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双向逆变控制器、车载电池包以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用于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
所述车载电池包,用于接收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的直流电,根据所述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所述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
所述车载终端,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所述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静置状态时,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所述车载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提示指令,并根据所述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车载控制终端;
所述车载控制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5.一种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包括:双向逆变控制器、车载电池包以及整车控制器;
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
所述车载电池包接收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的直流电,根据所述直流电进行充电,并将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
所述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还包括:车载终端;
所述整车控制器在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开启时,将所述车载电池包的当前工作模式切换为放电模式,以使所述车载电池包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输送直流电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车载终端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模式,并将所述运行模式切换为交流充电模式;
所述整车控制器在所述运行模式为交流充电模式时,接收逆变信号,以开启所述目标车辆的逆变功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输送至所述车载电池包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目标车辆的运行状态,在所述运行状态为静置状态时,向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
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充电桩输送的交流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负载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为充电状态时,向所述车载终端发送提示指令;
所述车载终端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提示指令,并根据所述提示指令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
8.如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逆变控制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池包输送的直流电,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根据所述交流电为所述目标车辆的负载设备进行供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所述整车控制器获取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运行参数,在所述当前运行参数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当前参数生成相应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发送至所述车载控制终端;
所述车载控制终端接收所述整车控制器发送的故障信息,并将所述故障信息向用户进行显示。
CN201911210485.6A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08435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0485.6A CN110843560B (zh)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0485.6A CN110843560B (zh)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3560A CN110843560A (zh) 2020-02-28
CN110843560B true CN110843560B (zh) 2021-04-27

Family

ID=6960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0485.6A Active CN110843560B (zh) 2019-11-29 2019-11-29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35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2644A (zh) * 2020-05-13 2020-07-28 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逆变控制系统、方法和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9628B (zh) * 2013-06-28 2017-08-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及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机控制器
CN104410138B (zh) * 2014-11-24 2017-02-2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充放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04928205U (zh) * 2015-07-02 2015-12-30 陕西心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自动识别的直流充电桩
CN106160143B (zh) * 2016-07-22 2018-11-3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车载充电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08173323A (zh) * 2016-12-05 2018-06-15 飞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车载充放电系统及其方法
CN209150750U (zh) * 2018-11-16 2019-07-23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机和电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3560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66890B (zh) 车载电源装置
US20150336523A1 (en) Vehic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vehicle power regeneration system
US20150336474A1 (en) Vehicle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vehicle power regeneration system
US11167657B2 (e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US10173614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auxiliary device battery
JP2018207683A (ja) 電動車両及びその報知システム
US20160124050A1 (en) Storage battery type vehicle, char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charge management method
CN107444123B (zh) 供电装置、供电方法和电动车
CN107323433B (zh) 车辆的故障检测维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9789771B2 (en) Single battery architecture for electrification vehicle
JP5749423B2 (ja) 車両用電源装置
CN107914582A (zh) 电动汽车上、下电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14068782A1 (ja) 車両
CN110843560B (zh) 车辆双向充电模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001227B (zh) 电动车辆
KR101702461B1 (ko) 차량용 블랙박스의 배터리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KR101745099B1 (ko) 연료전지차량의 이동식 발전용 안전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JP2011205840A (ja) 車両用充電装置
KR20140065209A (ko) 전기자동차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564869B2 (ja) 充電制御装置
CN114379370A (zh) 一种车辆跛行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JP2012076624A (ja) 車両の電源制御装置
KR20140065208A (ko) 전기자동차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7933334B (zh) 车辆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JP2017112672A (ja) 車載型充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