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9119A -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9119A
CN110839119A CN201810927129.5A CN201810927129A CN110839119A CN 110839119 A CN110839119 A CN 110839119A CN 201810927129 A CN201810927129 A CN 201810927129A CN 110839119 A CN110839119 A CN 110839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hake
driver
photosensitive
g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271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辉
张王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271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9119A/zh
Priority to EP19849128.4A priority patent/EP3829156B1/en
Priority to US17/268,335 priority patent/US11899222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8077 priority patent/WO20200348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9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9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该防抖感光组件包括一线路板组件、至少一驱动器、至少一第一支承元件以及至少一感光元件。该线路板组件提供至少一贴附面。每该驱动器包括一可动部和一与该可动部连接的不可动部。每该第一支承元件被设置于每该驱动器的该不可动部和该线路板组件的该贴附面之间,以将每驱动器贴附于该线路板组件的该贴附面,并在每驱动器的该可动部和该线路板组件的该贴附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每该感光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每该驱动器的该可动部,并且每该驱动器位于每该感光元件和该线路板组件的该贴附面之间,以通过该驱动器移动相应的该感光元件。

Description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等越来越多地朝向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的这种发展趋势对作为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的标准配置之一的摄像模组的尺寸和成像能力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这也造成电子产品和智能设备行业无不在追求摄像模组的紧凑型和功能集成化,而防抖功能就是在这种发展浪潮中被集成到摄像模组中去的,以实现摄像模组的防抖功能。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传统的防抖马达对摄像模组在X和Y方向上的偏移以及在XY平面内的旋转进行校正,以实现摄像模组的防抖功能。然而,一方面,传统的防抖马达对摄像模组在X和Y方向上的偏移以及在XY平面内的旋转的校正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该传统的防抖马达的结构复杂、成本高、良率低、功耗大、体积大,已经渐渐地不能满足摄像模组日益严苛的要求。
然而,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 System,简称MEMS)的出现,防抖功能的实现又有了新的技术路线,即在将MEMS直接贴附于线路板之后,再将感光芯片贴附在MEMS上,以通过MEMS来移动感光芯片,用来补偿感光芯片因抖动而发生的偏移,进而实现摄像模组的防抖功能。但由于传统线路板的平面度难以控制,而贴附MEMS所要求的平面度和精度很高,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因此通常会因贴附所需的精度和平面度不达标而引起良率较低的问题,严重影响摄像模组的量产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满足贴附驱动器所要求的高平面度和高精度,以提高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生产的良率、可靠性或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能够为所述驱动器提供一平整的贴附面,以避免因贴附所述驱动器所需的精度和平面度不达标而引起良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被实施为一微机电系统(简称MEMS),以通过所述MEMS来移动被贴附于所述MEMS的感光元件,从而实现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防抖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一贴附基板提供所述平整的贴附面,使得所述MEMS隔着所述贴附基板被间接地贴附于线路板,以防因所述线路板的平面度较差而影响所述MEMS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MEMS通过一第一胶水与所述贴附基板牢靠地粘接,并在所述MEMS和所述贴附基板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以防所述贴附基板影响所述MEMS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水以独特的画胶方式被设置于所述MEMS和所述贴附基板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一安全间隙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水的画胶方式为口字型胶线和十字型画胶线相结合的画胶方式,并且所述十字型胶线位于所述口字型胶线的内部,以保证所述第一安全间隙的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光元件通过一第二胶水与所述MEMS牢靠地粘接,并在所述MEMS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以防所述感光元件影响所述MEMS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水以特定胶线结构的画胶方式被设置于所述MEMS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二安全间隙保持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水的画胶方式为二字型胶线或口字型胶线相结合的画胶方式,以保证所述第二安全间隙的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水和第二胶水均被实施为一粒子胶,以保证所述MEMS分别与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贴附基板之间所述间隙等于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以形成稳定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安全间隙,从而防止干涉而影响所述MEMS的正常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通过一第三胶水与所述线路板牢靠地粘接在一起,以便将所述贴附基板牢靠地贴装于所述线路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胶水以诸如口字型、双口字型、回字型、十字型、田字型、米字型等等对称胶线的画胶方式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和所述线路板之间,以便为所述贴附基板和所述线路板提供较强的且稳定的粘接力。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以防所述贴附基板发生变形,从而保证所述贴附面能保持较好的平面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被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的一容纳空间中,以减小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一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之间的距离,以便降低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整体高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设有至少一真空槽,并在贴附所述MEMS至所述贴附基板时,通过所述真空槽吸真空,以保持所述MEMS的平面度,防止所述MEMS在胶水固化前发生偏移或起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抖感光组件不使用所述贴附基板,而是采用RDL工艺或研磨工艺处理线路板,以使所述线路板能够提供具有高平面度的所述贴附面。换句话说,所述MEMS被直接贴附于具有高平面度的线路板,防止因所述线路板不平整而影响所述MEMS的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目的或其他目的和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防抖感光组件,包括:
一线路板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提供至少一贴附面;
至少一驱动器,其中每所述驱动器包括一可动部和一与所述可动部连接的不可动部,其中每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线路板组件导通地连接;
至少一第一支承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被设置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以将每驱动器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并在每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以及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每所述感光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其中每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组件导通地连接,并且每所述驱动器位于每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以通过所述驱动器移动相应的所述感光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由第一胶水固化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包括一内支承本体和一位于所述内支承本体的周围的外支承本体,其中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包括一内不可动部和一位于所述内不可动部的周围的外不可动部,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所述内支承本体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的所述内不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所述外支承本体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的所述外不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所述内支承本体具有十字型结构,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所述外支承本体具有口字型结构,以通过所述内支承本体和所述外支承本体相结合而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水为一粒子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支承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之间,并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由第二胶水固化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水为一粒子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包括至少一致动器、至少一连接臂以及一边框,其中每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每所述致动器和所述边框连接,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至少一对第二支承本体,其中每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被对称地设置于每所述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之间,以将每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对应地贴附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并在每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致动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全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左右两侧,以形成具有II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前后两侧,以形成具有二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两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并且所述两对第二支承本体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其中所述两对第二支承本体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一线路板和一贴附基板,其中所述贴附基板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以将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上表面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其中每所述感光元件与每所述驱动器导通地连接,并且每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线路板导通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还包括一粘接元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下表面和所述线路板之间,以将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元件由第三胶水固化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元件包括至少一特定结构的粘接本体,其中每所述粘接本体的所述特定结构选自口字型结构、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米字型结构、田字型结构和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元件包括两个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其中两个所述粘接本体被并排地布置,以形成具有双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元件包括两个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其中两个所述粘接本体的尺寸大小不同,并且具有较小尺寸的所述粘接本体位于具有较大尺寸的所述粘接本体的内部,以形成具有回字形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具有一容纳空间,其中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附基板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还包括一粘接元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线路板之间,以将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线路板具有一通孔式的容纳空间,其中当所述贴附基板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时,被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的所述驱动器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一通过重布线层工艺制成的线路板,其中所述线路板包括一贴装区域和一位于所述贴装区域周围的边缘区域,并将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装区域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一通过研磨工艺处理的线路板,其中所述线路板包括一贴装区域和一位于所述贴装区域周围的边缘区域,并将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装区域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的平面度在15um以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防抖摄像模组,包括:
至少一光学镜头;和
上述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每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以组装成所述防抖摄像模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电子设备,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
上述防抖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抖摄像模组被装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以组装成所述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于一驱动器的一不可动部和一贴附基板的一上表面之间,以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一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
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于一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致动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
贴装所述贴附基板于一线路板;以及
分别将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导通地连接,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于一驱动器的一不可动部和一贴附基板的一上表面之间,以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一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的步骤,包括步骤:
施涂一第一胶水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
对应地设置所述驱动器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和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涂一第一胶水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的步骤,包括步骤:
按照十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一具有十字型结构的内支承本体;和
按照口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一具有口字型结构的外支承本体,其中所述内支承本体位于所述外支承本体的内部,以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于一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致动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的步骤,包括步骤:
施涂一第二胶水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和
对应地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涂一第二胶水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步骤,包括步骤:
分别按照直线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对称地施涂所述第二胶水,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至少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第二支承本体,其中每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被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边框,以形成具有对称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装所述贴附基板于一线路板的步骤,包括步骤:
设置一粘接元件于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下表面于所述线路板,以将所述贴附基板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一粘接元件于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下表面于所述线路板,以将所述贴附基板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步骤:
施涂一第三胶水于所述线路板的一贴装区域;和
对应地设置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于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装区域,以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粘接元件的一具有特定结构的粘接本体,其中所述特定结构选自口字型结构、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米字型结构、田字型结构和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于一驱动器的一不可动部和一线路板之间,以在所述线路板和所述驱动器的一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
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于一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致动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以及
分别将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导通地连接,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
设置一加强元件于所述线路板的底侧,以增加所述线路板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按照上述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制成一防抖感光组件;和
对应地设置至少一光学镜头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至少一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以制成一防抖摄像模组。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防抖摄像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防抖感光组件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一第一支承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一第二支承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5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一粘接元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粘接元件的一第一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6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粘接元件的一第二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6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粘接元件的一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6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粘接元件的一第四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步骤之一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步骤之二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步骤之三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步骤之四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步骤之五的示意图。
图1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第一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第二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12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防抖摄像模组的剖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5是带有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或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中贴附驱动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中贴附感光元件的流程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中贴装贴附基板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一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术语“一”应理解为“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除非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明确示意该元件的数量只有一个,否则术语“一”并不能理解为唯一或单一,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属于“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媒介间接连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参考本发明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防抖摄像模组1,其中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包括至少一光学镜头10和一防抖感光组件20,其中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进一步包括一线路板组件21、至少一驱动器22以及至少一感光元件23,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21提供至少一平整的贴附面210,其中每所述驱动器22分别被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每所述贴附面210,其中每个所述感光元件23分别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并且所述驱动器22位于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以通过每个所述驱动器22移动相应的所述感光元件23,其中每个所述光学镜头10分别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感光路径,以形成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
应当理解,为了保证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每所述贴附面210的平面度优选地被控制在15um以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1至图10和接下来的描述中以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仅包括一个所述光学镜头10和一个所述驱动器22为例,阐述本发明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特征和优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1至图10以及接下来的描述中揭露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仅为举例,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其他示例中,所述光学镜头10的数量也可以超过一个,以形成阵列的防抖摄像模组。
优选地,所述驱动器22被实施为一MEMS(即微机电系统,又称微电机),以通过所述MEMS来移动所述感光元件23,用于补偿所述感光元件23因抖动而引起的偏移或旋转,从而实现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防抖功能。应当理解,所述MEMS移动所述感光元件23既包括平移所述感光元件23,又包括旋转所述感光元件23,以便补偿所述感光元件23的偏移或旋转。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器22通常包括一可动部221和一与所述可动部221部分地连接的不可动部222,其中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被固定地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所述感光元件23被对应地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以通过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移动所述感光元件23来实现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防抖功能。应当理解,当以所述贴附面210建立平面坐标系XY时,被贴附于所述贴附面210的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能够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平移,以及在XY平面内旋转,从而通过所述驱动器22实现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平移以及在XY平面内旋转的防抖功能。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器22还包括至少一组第一连接件223、至少一组第二连接件224以及至少一组弹性线225,其中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224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其中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和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224之间通过每组所述弹性线225可导通地连接。应当理解,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弹性线225可以由诸如铝线等等具有一定弹性的导电材料制成,以利用所述弹性线225的弹性形变来避免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对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移动产生影响。
应当理解,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223、224可以分别是连接盘,即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223、224可以分别呈盘状,以用于使所述弹性线225的两端分别被可导通地连接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223、224。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和第二连接件223、224也可以分别呈球状或者其他形状,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妨碍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正常移动,需要在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预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在将所述驱动器22牢靠地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的同时,还要确保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
具体地,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还包括一第一支承元件24,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被设置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将所述驱动器22牢靠地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并且在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25。
应当理解,由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能够支承所述驱动器22,以在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预留安全距离,因此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还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在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并且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厚度,以防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进而提高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产品良率。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通常包括一内不可动部2221和一位于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的周围的外不可动部2222,其中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位于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和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之间。
因此,在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包括由第一胶水固化而成的一内支承本体241和一外支承本体242,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内支承本体241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和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外支承本体242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和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并且所述外支承本体242位于所述内支承本体241的周围,这样不仅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胶水的粘性将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牢靠地粘接在一起,还能够利用所述第一胶水在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使得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的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能够保持稳定,以防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224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以便将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224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导通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水被实施为一粒子胶,其中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相同且分布均匀,以保证所述驱动器22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的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的大小均等于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从而确保所述驱动器22能保持较高的平面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第一胶水还可以是热固化胶或者其他类型的胶水。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的大小等于25um,也就是说,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等于25um。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内支承本体241具有十字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外支承本体242具有口字型结构,并且具有十字型结构的所述内支承本体241与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外支承本体242相结合,以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使得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被均匀地布置于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不仅能确保通过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将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牢靠地粘接在一起,而且还保证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形成更稳定的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
应当理解,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可以依据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结构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结构相似,以保证通过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将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牢靠地粘接在一起,并且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与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之间形成稳定的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换句话说,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内支承本体241依据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所述内支承本体241的形状与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的形状类似;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外支承本体242依据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所述外支承本体242的形状与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的形状类似。
示例性地,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具有口字型结构,并且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具有十字型结构,故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外支承本体242与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相对应,以使所述外支承本体242具有口字型结构,而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所述内支承本体241与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相对应,以使所述内支承本体241具有十字型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贴附效果。
类似地,为了避免所述感光元件23妨碍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正常移动,也需要在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预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在将所述感光元件23牢靠地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同时,还要确保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存在一定的安全距离。
具体地,如图3和图5A所示,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还包括一第二支承元件26,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一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以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将所述感光元件23牢靠地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并且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27。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中,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与所述驱动器22被贴附在一起,而所述感光元件23的一顶表面231则面朝所述光学镜头10,以使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顶表面231能够接收通过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线,也就是说,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感光面位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顶表面231。
应当理解,由于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能够支承所述感光元件23,以在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预留安全距离,因此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并且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厚度,以防所述感光元件23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进而提高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产品良率。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5A所示,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通常包括至少一致动器2211、至少一连接臂2212以及一边框2213,其中所述可动部221的每所述致动器2211与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连接,其中每所述连接臂2212的两端分别与每所述致动器2211和所述边框2213连接,使得每所述致动器2211能够被控制以通过每所述连接臂2212来移动所述边框2213,进而移动被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感光元件23,以实现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防抖功能。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被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以便将位于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224与位于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的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223通过所述弹性线225导通地连接。
然而,为了确保所述驱动器22能够正常工作,需要避免被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直接接触,并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与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之间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
因此,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包括至少一对由一第二胶水固化而成的第二支承本体261,其中每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和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之间,这样不仅能够利用所述第二胶水的粘性将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驱动器22牢靠地粘接在一起,还能够利用所述第二胶水在固化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使得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之间的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能够保持稳定,以防所述感光元件23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换句话说,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能够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和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之间形成稳定的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以防所述感光元件23因接触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而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优选地,所述第二胶水被实施为所述粒子胶,以保证所述驱动器22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之间的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的大小均等于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从而确保所述驱动器22能保持较高的平面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用于形成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第二胶水还可以是热固化胶或者其他类型的胶水。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的大小等于25um,也就是说,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等于25um。
示例性地,如图5A所示,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包括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也可以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左侧,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右侧,以形成具有II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使得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被对称地布置于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感光元件23之间,不仅能确保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将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牢靠地粘接在一起,而且还保证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与所述感光元件23之间形成更稳定的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前侧,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后侧,以形成具有二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使得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被对称地布置于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感光元件23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附图5B示出了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包括一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其中一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前侧和后侧,另一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左侧和右侧,其中所述两对第二支承本体261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以保证通过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将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与所述感光元件23牢靠地粘接在一起,并且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与所述感光元件23之间形成更加稳定的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
应当理解,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还可以依据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结构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结构相似。换句话说,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可以依据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形状进行设计,使得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的形状与所述边框2213的形状类似。示例性地,当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具有环形结构时,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与所述边框2213相对应,以使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具有环形结构,从而达到较好的贴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线路板组件21包括一线路板211和一被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贴附基板212,其中所述贴附基板212由具有一定强度和平面度的材料制成,以通过所述贴附基板212提供具有高平面度的所述贴附面210,使得所述驱动器22被直接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以防因线路板不平整而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贴附基板212被实施为具有平板结构,并且所述贴附基板212具有一平整的上表面2121和一与所述上表面2121平行的下表面2122,其中当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时,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为一平整的平面以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而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为一不平整的曲面;或者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还可以设置多个支腿,以通过所述支腿将所述贴附基板212固定地安装于所述线路板211。
更优选地,所述贴附基板212由钢材制成,使得所述贴附基板212被实施为一具有较高强度和平面度的钢板212,其中当所述钢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与所述线路板211被贴装在一起时,所述钢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被作为所述贴附面210,以便为所述驱动器22提供高平面度的所述贴附面210。
换句话说,所述钢板212经过特殊加工和处理后,所述钢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可以具有很高的平面度以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贴附面210,而所述钢板212又具有很高的强度且不易变形,使得所述钢板212能够长时间且稳定地提供高平面度的所述贴附面210,以防因外力、温度变化、长期使用等因素而影响所述贴附面210的平面度。此外,由于钢材具有较大的导热系数,使得所述钢板212具有良好的导热和散热能力,因此所述钢板212还有助于提高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散热性能。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212也可以由诸如高分子材料、合金、金属、陶瓷等等具有一定强度和平面度的材料制成,以通过所述贴附基板212提供稳定的且高平面度的所述贴附面210,从而避免所述线路板211对所述驱动器22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A所示,所述线路板211包括一贴装区域2111、一边缘区域2112以及至少一组线路板连接件2113,其中所述贴装区域2111和所述边缘区域2112一体地成型,并且所述边缘区域2112位于所述贴装区域2111的周围,也就是说,所述贴装区域2111位于所述线路板211的中部,所述边缘区域2112位于所述线路板211的外部,其中每组所述线路板连接件2113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2,并且所述贴附基板212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使得每组所述线路板连接件2113均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周围,也就是说,每组所述线路板连接件2113位于被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的所述驱动器22的周围,以有助于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线路板211。
应当理解,为了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线路板22,所述驱动器22的每组所述第二连接件224通过一组引线以打线的方式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线路板连接件2113可导通地连接;相应地,所述驱动器22的每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也能够通过另一组引线以打线的方式与所述感光元件23可导通地连接,从而通过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所述第二连接件224以及所述弹性线225将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线路板211可导通地连接。应当理解,本发明对所述引线的类型不做进一步限制,例如所述引线可以被实施为金线、银线、铜线等等,只需保证所述引线能够导通地连接所述线路板211和所述驱动器22,或者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感光元件23即可。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还包括一粘接元件29,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间,以通过所述粘接元件29将所述贴附基板212与所述线路板211粘接在一起。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212还能够以镶嵌、焊接等方式被固定地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
优选地,如图3和图6A所示,所述粘接元件29包括至少一由一第三胶水固化而成的粘接本体291,其中每所述粘接本体291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间,以便利用所述第三胶水的粘性将所述贴附基板212与所述线路板211牢靠地粘接在一起。应当理解,用于形成所述粘接元件29的第三胶水可以是粒子胶、热固化胶或者其他类型的胶水。
更优选地,所述第三胶水被实施为所述粒子胶,使得由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形成的所述粘接元件26的厚度等于所述粒子胶中最大粒子的直径,以保证所述粘接元件26具有均匀的厚度,从而确保所述线路板211与所述贴附基板212在不同位置的间距均相等,有助于精确地组装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粘接元件29的所述粘接本体291具有一特定结构,其中所述特定结构选自口字型结构、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米字型结构、田字型结构和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示例性地,如图6A所示,所述粘接元件29包括一个所述粘接本体291,其中所述粘接本体291具有口字型结构,并且所述粘接本体291被布置于邻近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的外周缘的位置,以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之间的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29,不仅能够牢靠地粘接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同时,还能够保证所述贴附基板212受到均匀的粘接力,以防所述贴附基板212因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倾斜或起翘。
值得注意的是,附图6B示出了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粘接元件29的第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的所述粘接本体291具有米字型结构,以增加所述粘接本体291分别与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所述粘接元件29分别对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施加的粘接力,以确保牢靠地粘接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元件29的所述粘接本体291还可以具有诸如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环形结构以及平面结构等等任意对称的结构,在本发明中不再赘述。
附图6C示出了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粘接元件29的第二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包括两个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其中两个所述粘接本体291的尺寸相等,并且两个所述粘接本体291被并排地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和所述贴附基板212之间,以形成具有双口字型的所述粘接元件29,用于增加所述粘接元件29的粘接力,便于更加牢靠地粘接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
附图6D示出了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粘接元件29的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包括两个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其中两个所述粘接本体291的尺寸一大一小,并且具有较小尺寸的所述粘接本体291位于具有较大尺寸的所述粘接本体291的内部,以形成具有回字型的所述粘接元件29,便于更加均匀地粘接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
附图6E示出了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粘接元件29的第四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包括两个所述粘接本体291,其中一个所述粘接本体291具有十字型结构,另一个所述粘接本体291具有口字型结构,并且具有十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位于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的内部,以形成具有田字型的所述粘接元件29,便于更加均匀地粘接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线路板211。
参考附图1和图2所示,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还包括一基座30,其中所述基座30被设置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2,所述光学镜头10被安装于所述基座30的顶表面,以使所述光学镜头10被保持在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感光元件23的感光路径。
此外,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进一步包括一滤光元件28,其中所述滤光元件28被组装于所述基座30,以使所述滤光元件28被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感光路径,其中所述滤光元件28位于所述光学镜头10和所述感光元件23之间,以使自所述光学镜头10进入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内部的光线在经过所述滤光元件28的过滤后,才能够被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感光面接收和进行光电转化,从而改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成像品质,例如所述滤光元件28可以过滤自所述光学镜头10进入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内部的光线中的红外线部分。应当理解,在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不同示例中,所述滤光元件28能够被实施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所述滤光元件28能够被实施为红外截止滤光片、全透光谱滤光片以及其他的滤光片或者多个滤光片的组合等等,在本发明中对此不作限制。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元件28也可以直接被贴装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上表面231,以使所述滤光元件28位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感光路径。
参考附图7至图11所示,是根据本发明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制造过程和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附图7至图11中示出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制造过程和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制造过程仅为示例来阐述本发明的特征和优势,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具体来说,附图7示出了将所述驱动器22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示例过程,其中先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施涂第一胶水,再将所述驱动器22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其中被施涂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的所述第一胶水对应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并且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以防所述贴附基板212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首先,按照十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形成具有十字型结构的胶线,并且按照口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胶线;接着,再将所述驱动器22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其中所述具有十字型结构的胶线对应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以在所述具有十字型结构的胶线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内不可动部2221之间的所述内支承本体241,其中所述具有口字型结构的胶线对应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以在所述具有口字型结构的胶线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的所述外不可动部2222之间的所述外支承本体242,从而通过所述内支承本体241和所述外支承本体242相结合而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并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施涂第一胶水,再将所述驱动器22对应地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并且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所述第一胶水在固化之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使得所述驱动器22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上容易发生偏移或倾斜,导致所述第一安全间隙25不稳定,所以需要施加外力以将所述驱动器22稳定地保持于所述贴附基板212。
因此,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贴附基板212还设有至少一真空槽2123,其中每所述真空槽2123自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延伸至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以在所述贴附基板212上形成一上下贯穿的通孔,便于在贴附所述驱动器22至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贴附面210过程中,通过所述真空槽2123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吸真空,以在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驱动器22之间形成一真空区域,从而将所述驱动器22与所述贴附基板212牢靠地保持在一起,以防所述驱动器22发生偏移或脱落,以保证所述驱动器22的平面度。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所述贴附基板212设有五个所述真空槽2123,其中一个所述真空槽2123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中心,其余四个所述真空槽2123被均匀地分布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周边缘,以便在通过所述真空槽2123抽真空时,对所述驱动器22的各个位置施加均匀的吸力,以保证所述驱动器22具有较高的平面度。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贴附基板212还可以设有其他数量的所述真空槽2123,并且所述真空槽2123也可以按照诸如矩阵排布、环形排布、随机排布等等任一排布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212上进行布置,本发明对此不作进一步限制。
附图8示出了将所述感光元件23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示例过程,其中先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施涂第二胶水,再将所述感光元件23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并且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以防所述感光元件23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示例性地,首先,按照直线型的画胶方式分别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左侧和右侧施涂所述第二胶水,以形成两条具有直线型结构的胶线;接着,再将所述感光元件23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其中两条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胶线均对应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以在所述具有直线型结构的胶线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由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分别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的左右两端,从而通过两个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相配合而形成具有II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并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
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施涂第二胶水,再将所述感光元件23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并且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致动器221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全间隙27,以防所述感光元件23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附图9示出了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过程,先在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施涂一第三胶水,再将所述贴附基板212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以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间的所述粘接元件29,以便将所述贴附基板212牢靠地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
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首先,按照口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施涂所述第三胶水,以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胶线;接着,再将所述贴附基板212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其中所述具有口字型结构的胶线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间,以在所述具有口字型结构的胶线固化之后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应当理解,由于在本示例中仅设置一个所述粘接本体291为例,因此通过所述粘接本体291相应地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29。然而,如果设置两个被并排布置的所述粘接本体291时,则能够形成具有双口字形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29;如果设置两个所述粘接本体291,并且一个粘接本体291位于另一个粘接本体291的内部时,则能够形成具有回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29。当然,所述粘接本体291的数量、形状以及排布方式还可以存在其他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施涂所述第三胶水,再将所述贴附基板212对应地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以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间的所述粘接元件29,以便将所述贴附基板212牢靠地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
附图10示出了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线路板211的过程,其中通过打线的方式导通地连接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线路板连接件2113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二连接件224,并且通过打线的方式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和所述感光元件23,以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线路板211,从而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应当理解,由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24通过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弹性线225导通地连接,从而能够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线路板211,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换句话说,在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之后,分别通过打线的方式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线路板211以及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感光元件23,从而通过所述驱动器22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线路板211。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之前,先通过打线的方式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第一连接件223和所述感光元件23;接着,在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之后,再通过打线的方式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线路板211。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之后,还可以通过具有弹性的引线直接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线路板211。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附图7至附图10和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制造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步骤次序是:先将所述驱动器22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再将所述感光元件23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接着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最后导通地连接所述感光元件23和所述驱动器22以及导通地连接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线路板211,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附图7至附图10和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制造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步骤次序仅为示例,以阐述本发明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特征和优势,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例如,在制造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先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再将所述驱动器22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最后将所述感光元件23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或者还可以先将所述感光元件23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再将所述驱动器22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最后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
在附图11中,将所述基座30组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2,并分别将所述滤光元件28和所述光学镜头10组装于所述基座30,以使所述滤光元件28和所述光学镜头10均保持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感光路径,从而制成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在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前,所述基座30可以通过模塑工艺被制成,以形成包覆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2的模塑基座;接着,在将所述贴附基板212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后,分别将所述滤光元件28和所述光学镜头10组装于所述基座30。也就是说,所述基座30可以在贴附所述贴附基板212之前被组装至所述线路板211,也可以在贴附所述贴附基板212之后被组装至所述线路板211,本发明对此不作进一步限制。
附图12A示出了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第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所述线路板组件21的所述线路板211具有至少一容纳空间2114,其中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形成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每所述容纳空间2114,其中所述贴附基板212通过所述粘接元件29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并且所述贴附基板212被容纳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4,以降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高度,从而避免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因加设所述贴附基板212而导致其高度变大,以满足电子设备、智能产品对摄像模组的小型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附图12A示出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这个示例中,所述容纳空间2114可以是一个凹槽,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之间,以通过所述粘接元件29将所述贴附基板212牢靠地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而在附图12B示出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第二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空间2114也可以是一个通孔,其中所述粘接元件29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外边缘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4的侧壁之间,以通过所述粘接元件29将所述贴附基板212与所述线路板211粘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所述容纳空间2114的类型可以不受限制,其能够容纳所述贴附基板212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容纳空间2114的尺寸可以大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外边缘的尺寸,也可以等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外边缘的尺寸,以保证所述贴附基板212能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2114即可,本发明在这方面可以不受限制。
附图12C示出了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容纳空间2114被实施为一通孔,其中所述贴附基板212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的底侧,并且被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的所述驱动器22被容纳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4。应当理解,在附图12C示出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这个示例中,所述容纳空间2114的尺寸小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外边缘的尺寸,而所述驱动器22的外边缘的尺寸则不大于所述容纳空间2114的尺寸。
具体地,如图12C所示,在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所述第三个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元件29位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边缘区域2112之间,以通过所述粘接元件29将所述贴附基板212牢靠地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与此同时,被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的所述驱动器22仍被容纳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容纳空间2114,以确保被贴附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感光面能够接收通过所述光学镜头10的光线。
参考附图之图13,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防抖摄像模组1A被阐明。相比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的一防抖感光组件20A的一线路板组件21A包括一线路板211A,而不包括所述贴附基板212,其中所述线路板211A具有一平整的贴装区域2111A和所述边缘区域2112,以通过所述线路板211A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A提供平整的所述贴附面210。换句话说,所述驱动器22被直接地贴附于所述线路板211A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A,而不是将所述驱动器22通过所述贴附基板212被间接地贴附于所述线路板211A,从而能够因省去所述贴附基板212和所述粘接元件29而进一步降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A的高度,以进一步降低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的整体高度。
优选地,所述线路板211A通过研磨工艺处理,使得所述线路板211A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A能够具有较高的平面度,以满足所述驱动器22对所述贴附面210的平面度的严苛要求,有效地避免所述线路板211A对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举例地,所述线路板211A被实施为通过研磨工艺处理的陶瓷基板211A,以在所述线路板211A上形成具有高平面度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A,以使所述线路板211A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A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21A的所述贴附面210。此外,所述陶瓷基板211A还能够防止因所述线路板211A发生变形而影响所述贴附面210的平面度,以防所述贴附面210影响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附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的一变形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线路板211A被实施为一通过重布线层工艺制成的重布线层线路板(即RDL线路板),使得所述线路板211A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A提供具有较高平面度的所述线路板组件21A的所述贴附面210,以满足所述驱动器22对所述贴附面210的平面度的严苛要求,有效地避免所述线路板211A对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线路板组件21A还包括一加强元件213A,其中所述加强元件213被设置于所述线路板211A的底侧,以加强所述线路板211A的强度,防止所述线路板211A发生变形,从而避免所述线路板211A因发生变形而破坏所述贴附面210的平面度,以确保所述驱动器22的正常工作。
优选地,所述加强元件213被实施为一钢板,其中所述钢板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211A的所述底侧,以在加强所述线路板211A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所述线路板211A的散热,以增强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的散热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结构不同之外,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的其他结构与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结构相同,并且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A也具有与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的各种变形实施方式相似或相同的变形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参考附图15,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电子设备本体500和至少一防抖摄像模组1、1A,其中每个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1A分别被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以用于获取图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的类型不受限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个人数字助理、相机等任何能够被配置所述防抖摄像模组的电子设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尽管附图15中以所述电子设备本体500被实施为智能手机为例,但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制造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方法。具体地,如图16所示,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24于一驱动器22的一不可动部222和一贴附基板212的一上表面2121之间,以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所述驱动器22的一可动部221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25;
S2: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26于一感光元件23的一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一边框2213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一致动器2211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27;
S3:贴装所述贴附基板212于一线路板211;以及
S4:分别将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线路板211导通地连接,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包括步骤:
S11:施涂一第一胶水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和
S12:对应地设置所述驱动器22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不可动部222和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
具体地,所述步骤S11包括步骤:
S111:按照十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一具有十字型结构的内支承本体241;和
S112:按照口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上表面2121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的一具有口字型结构的外支承本体242,其中所述内支承本体241位于所述外支承本体242的内部,以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24。
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包括步骤:
S21:施涂一第二胶水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和
S22:对应地设置所述感光元件23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和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
具体地,所述步骤S21包括步骤:
S211:分别按照直线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所述边框2213对称地施涂所述第二胶水,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的至少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第二支承本体261,其中每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261被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边框2213,以形成具有对称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26。
如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
S31:设置一粘接元件29于所述贴附基板212的一下表面2121于所述线路板211,以将所述贴附基板212与所述线路板211粘接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步骤S31包括步骤:
S311:施涂一第三胶水于所述线路:211的一贴装区域2111;和
S312:对应地设置所述贴附基板212的所述下表面2122于所述线路板211的所述贴装区域2111,以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粘接元件29的一具有特定结构的粘接本体291,其中所述特定结构选自口字型结构、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米字型结构、田字型结构和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一些变形实施例的所述步骤S31中:当按照米字型的画胶方式施涂一第三胶水于所述线路板211的一贴装区域2111时,则会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粘接元件29的一具有米字型结构的粘接本体291。也就是说,当采用诸如十字型、田字型、回字型或环形等等对称的画胶方式施涂所述第三胶水时,则会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粘接元件29的具有与所述画胶方式相对应的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
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变形实施例中,还可以按照任意组合式的画胶方式来施涂所述第三胶水,使得所述粘接元件29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粘接本体291,以通过所述粘接本体291的相互组合而形成任意具有对称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291。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1、所述步骤S2以及所述步骤S3的次序仅为示例,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2、所述步骤S1、所述步骤S3;或者还可以依次执行所述步骤S3、所述步骤S1、所述步骤S2;本发明对所述步骤S1、所述步骤S2以及所述步骤S3的次序不做进一步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制造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A的方法。具体地,如图20所示,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A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S1’: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24于一驱动器22的一不可动部222和一线路板211A之间,以在所述线路板211A和所述驱动器22的一可动部221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25;
S2’: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26于一感光元件23的一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一边框2213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23的所述底表面232和所述驱动器22的所述可动部221的一致动器2211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27;以及
S3’:分别将所述驱动器22和所述感光元件23与所述线路板211A导通地连接,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A。
进一步地,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A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
S4’:设置一加强元件213A于所述线路板211A的底侧,以增加所述线路板211A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A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分别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的制造方法中的所述步骤S1和所述步骤S2类似,分别采用所述第一胶水和所述第二胶水进行粘接以完成相应的贴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防抖摄像模组1、1A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按照上述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20A的制造方法制造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20A;和
对应地设置一光学镜头10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20、20A的所述感光元件23的感光路径,以制成所述防抖摄像模组1、1A。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35)

1.一防抖感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线路板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提供至少一贴附面;
至少一驱动器,其中每所述驱动器包括一可动部和一与所述可动部连接的不可动部,其中每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线路板组件导通地连接;
至少一第一支承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被设置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以将每驱动器贴附于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并在每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以及
至少一感光元件,其中每所述感光元件被对应地设置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其中每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组件导通地连接,并且每所述驱动器位于每所述感光元件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以通过所述驱动器移动相应的所述感光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由第一胶水固化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包括一内支承本体和一位于所述内支承本体的周围的外支承本体,其中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包括一内不可动部和一位于所述内不可动部的周围的外不可动部,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所述内支承本体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的所述内不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所述外支承本体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的所述外不可动部和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所述内支承本体具有十字型结构,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所述外支承本体具有口字型结构,以通过所述内支承本体和所述外支承本体相结合而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胶水为一粒子胶。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还包括至少一第二支承元件,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被设置于所述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之间,并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由第二胶水固化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胶水为一粒子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包括至少一致动器、至少一连接臂以及一边框,其中每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每所述致动器和所述边框连接,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至少一对第二支承本体,其中每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被对称地设置于每所述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之间,以将每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对应地贴附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并在每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与每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致动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安全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左右两侧,以形成具有II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前后两侧,以形成具有二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包括两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并且所述两对第二支承本体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其中所述两对第二支承本体依次首尾相连,以形成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本体。
13.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一线路板和一贴附基板,其中所述贴附基板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以将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上表面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其中每所述感光元件与每所述驱动器导通地连接,并且每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线路板导通地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还包括一粘接元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下表面和所述线路板之间,以将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由第三胶水固化而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包括至少一特定结构的粘接本体,其中每所述粘接本体的所述特定结构选自口字型结构、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米字型结构、田字型结构和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包括两个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其中两个所述粘接本体被并排地布置,以形成具有双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包括两个具有口字型结构的所述粘接本体,其中两个所述粘接本体的尺寸大小不同,并且具有较小尺寸的所述粘接本体位于具有较大尺寸的所述粘接本体的内部,以形成具有回字形结构的所述粘接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具有一容纳空间,其中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附基板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还包括一粘接元件,其中所述粘接元件被设置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线路板之间,以将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线路板具有一通孔式的容纳空间,其中当所述贴附基板被贴装于所述线路板时,被贴附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的所述驱动器被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21.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一通过重布线层工艺制成的线路板,其中所述线路板包括一贴装区域和一位于所述贴装区域周围的边缘区域,并将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装区域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
22.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包括一通过研磨工艺处理的线路板,其中所述线路板包括一贴装区域和一位于所述贴装区域周围的边缘区域,并将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装区域作为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
23.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所述线路板组件的所述贴附面的平面度在15um以内。
24.一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光学镜头;和
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其中每所述光学镜头被对应地设置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每所述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以组装成所述防抖摄像模组。
25.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子设备本体;和
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抖摄像模组,其中所述防抖摄像模组被装配于所述电子设备本体,以组装成所述电子设备。
26.一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于一驱动器的一不可动部和一贴附基板的一上表面之间,以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一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
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于一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致动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
贴装所述贴附基板于一线路板;以及
分别将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导通地连接,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于一驱动器的一不可动部和一贴附基板的一上表面之间,以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一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的步骤,包括步骤:
施涂一第一胶水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和
对应地设置所述驱动器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不可动部和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施涂一第一胶水于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的步骤,包括步骤:
按照十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一具有十字型结构的内支承本体;和
按照口字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上表面施涂所述第一胶水,以在所述第一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一支承元件的一具有口字型结构的外支承本体,其中所述内支承本体位于所述外支承本体的内部,以形成具有田字型结构的所述第一支承元件。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于一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致动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的步骤,包括步骤:
施涂一第二胶水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和
对应地设置所述感光元件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位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之间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施涂一第二胶水于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的步骤,包括步骤:
分别按照直线型的画胶方式在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所述边框对称地施涂所述第二胶水,以在所述第二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至少一对具有直线型结构的第二支承本体,其中每对所述第二支承本体被对称地布置于所述边框,以形成具有对称结构的所述第二支承元件。
31.如权利要求26至30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贴装所述贴附基板于一线路板的步骤,包括步骤:
设置一粘接元件于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下表面于所述线路板,以将所述贴附基板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设置一粘接元件于所述贴附基板的一下表面于所述线路板,以将所述贴附基板与所述线路板粘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步骤:
施涂一第三胶水于所述线路板的一贴装区域;和
对应地设置所述贴附基板的所述下表面于所述线路板的所述贴装区域,以在所述第三胶水固化后形成所述粘接元件的一具有特定结构的粘接本体,其中所述特定结构选自口字型结构、二字型结构、十字型结构、米字型结构、田字型结构和环形结构中的一种。
33.一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设置一第一支承元件于一驱动器的一不可动部和一线路板之间,以在所述线路板和所述驱动器的一可动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安全间隙;
设置一第二支承元件于一感光元件的一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边框之间,以在所述感光元件的所述底表面和所述驱动器的所述可动部的一致动器之间形成一第二安全间隙;以及
分别将所述驱动器和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线路板导通地连接,以制成所述防抖感光组件。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
设置一加强元件于所述线路板的底侧,以增加所述线路板的强度。
35.一防抖摄像模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按照如权利要求26至34中任一所述的防抖感光组件的制造方法,制成一防抖感光组件;和
对应地设置至少一光学镜头于所述防抖感光组件的至少一感光元件的感光路径,以制成一防抖摄像模组。
CN201810927129.5A 2018-08-15 2018-08-15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08391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7129.5A CN110839119A (zh) 2018-08-15 2018-08-15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EP19849128.4A EP3829156B1 (en) 2018-08-15 2019-07-29 Anti-shake light-sensing assembly,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268,335 US11899222B2 (en) 2018-08-15 2019-07-29 Anti-shake camera module, anti-shake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19/098077 WO2020034826A1 (zh) 2018-08-15 2019-07-29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27129.5A CN110839119A (zh) 2018-08-15 2018-08-15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9119A true CN110839119A (zh) 2020-02-25

Family

ID=6957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27129.5A Pending CN110839119A (zh) 2018-08-15 2018-08-15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911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1268A (zh) * 2020-10-23 2021-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防抖弹性件、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965689A (zh) * 2020-07-20 2022-01-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模组的线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468988A (zh) * 2021-02-11 2022-05-13 先阳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器及可穿戴设备
WO2022126659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感光组件、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093234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致动器组件、防抖模组和终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7942A1 (en) * 2006-07-20 2008-01-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sensor unit and image sensor apparatus
CN105428375A (zh) * 2014-05-27 2016-03-23 Mems驱动公司 移动图像传感器封装件
CN106303220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系统校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791289A (zh) * 2015-11-20 2017-05-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元件和防抖方法
CN208987021U (zh) * 2018-08-15 2019-06-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防抖摄像模组、防抖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17942A1 (en) * 2006-07-20 2008-01-2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Image sensor unit and image sensor apparatus
CN105428375A (zh) * 2014-05-27 2016-03-23 Mems驱动公司 移动图像传感器封装件
CN106791289A (zh) * 2015-11-20 2017-05-3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光学防抖元件和防抖方法
CN106303220A (zh) * 2016-07-29 2017-01-0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系统校准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8987021U (zh) * 2018-08-15 2019-06-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防抖摄像模组、防抖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5689A (zh) * 2020-07-20 2022-01-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用于摄像模组的线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2261268A (zh) * 2020-10-23 2021-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防抖弹性件、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126659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感光组件、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468988A (zh) * 2021-02-11 2022-05-13 先阳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器及可穿戴设备
CN114468988B (zh) * 2021-02-11 2023-02-07 先阳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器及可穿戴设备
WO2023093234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致动器组件、防抖模组和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9119A (zh)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EP3829156B1 (en) Anti-shake light-sensing assembly,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839120A (zh) 防抖摄像模组和防抖感光组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1359081B (zh) 相机模组
US8890269B2 (en) Optical sensor package with through vias
JP2020504937A (ja) 高度差のあるアレイ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回路基板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デバイス
US7539412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first and second image sensor chips, holders and lens
TWI594059B (zh) 相機模組
CN112154645A (zh) 摄像头模块及包括该摄像头模块的光学装置
US1038868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module thereof, and image-sensing assembly thereof
US1031357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mage-capturing module thereof, and carrier assembly thereof
JP3820710B2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200578B2 (en)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JP2002280535A (ja)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291602U (zh) 电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402582B (zh) 镜头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TWI761665B (zh) 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KR20050045741A (ko) 이미지 센서용 모듈과 그것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및,그것의 제조 방법
US8816414B2 (en) Module structure with partial pierced substrate
TW201811014A (zh) 分體式陣列攝像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US8866246B2 (en) Holder on chip module structure
CN113206938B (zh) 分体双摄模组和感光组件及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066343A1 (zh) 驱动组件和摄像模组
WO2022241684A1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291124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