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035A -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1035A
CN110831035A CN201910708806.9A CN201910708806A CN110831035A CN 110831035 A CN110831035 A CN 110831035A CN 201910708806 A CN201910708806 A CN 201910708806A CN 110831035 A CN110831035 A CN 110831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bile station
base station
control set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8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岛贤一
竹花秀一
铃木重人
山本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31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0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装置,基站装置经由移动站装置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通信,移动站装置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以及移动站控制部,第一移动站通信部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与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移动站控制部取得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并基于取得的装置类别,生成向基站装置要求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基站装置具备基站控制部,基站控制部基于要求信息,在与移动站装置的第一通信中,设定与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正在普及以便携式电话机为首的便携式信息装置。便携式信息终端针对通信谋求各种服务品质。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业务流基于多个应用程序的情况下,针对将各个QoS合计起来的总和QoS,协商无线资源的分配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5-233288号公报”(2015年12月24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再者,在无线通信领域,有时使用网络共享。网络共享是指,例如使通信装置与便携式电话装置连接,将便携式电话装置替代调制解调器,使通信装置与网络持续连接。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便携式电话装置无法根据实施网络共享的通信装置(也称作“网络共享对方”),对按照网络共享对方实施基于各个QoS的协商。也就是说,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存在有便携式电话装置无法按照网络共享对方来实施无线资源分配等通信控制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提供适当的通信控制的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装置,所述基站装置经由所述移动站装置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通信装置实施通信,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以及移动站控制部,所述第一移动站通信部与所述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所述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与所述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基站控制部,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在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通信中,设定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2)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中设定的通信控制,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通信中,设定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3)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取得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相应且表示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4)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表示车辆的驱动部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5)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表示车辆的行驶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6)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表示显示装置的显示状态的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7)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将所述第一通信切换为更高的频带的通信且使用了波束形成的通信。
(8)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将所述第一通信切换为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根据副载波间隔改变的通信切换。
(9)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移动站装置,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以及移动站控制部,所述第一移动站通信部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所述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10)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基站装置,具备基站通信部和基站控制部,所述基站通信部与移动站装置实施通信,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基于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生成的要求信息,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在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通信中,设定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11)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通信装置,具备通信装置控制部和通信装置通信部,所述通信装置控制部取得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所述通信装置通信部与移动站装置实施通信,将所述装置类别发送至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与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设定,经由所述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实施通信。
(12)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移动站装置,具有如下步骤: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的步骤;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的步骤;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的步骤;以及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的步骤。
(13)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使移动站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的步骤;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的步骤;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的步骤;以及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实施适当的通信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方法的应用例的网络构成图。
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的表。
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的表。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站装置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的一个示例的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S具备移动站装置1、通信装置T1~T10、基站装置2、传输装置3、以及内容服务器4。通信装置T1~T10分别使用移动站装置1的网络共享功能,经由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连接。
即,通信装置T1~T10经由移动站装置1,并经由基站装置2以及传输装置3与内容服务器4实施通信。通信装置T1~T10使用该通信,从内容服务器4下载内容等数据或上载数据。以下,还将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T1~T10称作通信装置T。
在图1中,基站装置2经由移动站装置1,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T实施通信。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实施蜂窝式通信(第一通信的一个示例),与通信装置T实施Wi-Fi(注册商标)通信(第二通信的一个示例)。
移动站装置1取得通信装置T的装置类别,基于取得的装置类别,生成向基站装置2要求蜂窝式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基站装置2基于该要求信息,在与移动站装置1的蜂窝式通信中,设定与通信装置1的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由此,通信系统S根据通信装置T的装置类别,能够在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间的蜂窝式通信中设定适当的通信控制。
以下,对图1的各装置的详情进行说明。
通信装置T为具有通信功能的单一装置。通信装置T例如为汽车T1、自行车T2的车辆。此外,通信装置T例如为8k液晶电视T3、摄像机T4、便携式游戏机T5、由HMD(Head mountdisplay)构成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机T6、平板电脑PC的T7、智能眼镜T9或头戴式耳机T10等AV设备(显示装置)、游戏设备或者信息终端装置。此外,通信装置T为空调T8等家电设备。
在此,8K液晶电视为由横向上7680像素的像素且纵向上4320像素的像素构成画面的液晶电视。此外,HMD是指装配于头部的显示器装置。
通信装置T与移动站装置1例如通过Wi-Fi(注册商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连接。但是,通信装置T与移动站装置1也可以例如利用Bluetooth(注册商标)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连接,也可以利用Universal Serial Bus(USB)(注册商标)等有线通信技术连接。
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通过无线的蜂窝式通信技术连接。移动站装置1例如对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LTE:Long Term Evolution:注册商标。也称作“4G通信”)和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也称作“5G通信”)进行切换或将它们组合起来进行通信。在此,4G通信与5G通信的通信控制的要求条件不同。通信控制的要求条件是指,例如可列举峰值数据速率、无线区间的延迟量、和/或包发送成功率作为一个示例,但并不限于此。基站装置2和传输装置3、以及传输装置3和内容服务器4也可以分别通过Internet或Ethernet(注册商标)等有线通信技术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微波传输等无线通信技术进行连接。
<移动站装置>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装置1的结构图。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移动站控制部13、以及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4。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具备发送部111以及接收部112。移动站控制部13具备取得部131、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以及通信处理部13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4具备发送部141以及接收部142。
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使用发送部111以及接收部112与基站装置2进行通信。在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中保存有与通信控制设定相关的设定信息(也称作“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在此,通信控制设定信息是指,在基站装置2与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中,按照通信控制设定编号与通信模式建立关联的信息(参照图3)。通信模式为与通信速度(峰值数据速率等)、通信延迟(端对端中的无线区间容许延迟量等)、或通信可靠性(包发送成功率等)相应的模式。各通信模式例如与和通信模式相应的通信控制(例如,4G通信、5G通信中使用的基于QoS的优先控制、频带控制)建立关联。
此外,在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中保存有与要求的通信控制设定相关的表(也称作“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与移动站装置1对基站装置2要求的通信控制设定相关。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表示终端装置T的类别信息与状态信息对应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参照图6)。作为状态信息,也可以是多种状态信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状态信息以及第二状态信息这两种,但也可以使用三种以上的状态信息。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存在有与第一状态信息以及第二状态信息分别对应的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
发送部111将从移动站控制部13输入的各种数据、控制信息、以及与通信控制设定相关的要求信息(也称作“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发送至基站装置2。接收部112从基站装置2接收各种数据控制信息,并输出至移动站控制部13。
取得部131经由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4取得与通信终端T的机种相关的类别信息、与通信终端T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与通信终端T的机种相关的类别信息、与通信终端T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所保存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以及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生成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通信处理部133对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的通信处理以及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4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4使用发送部141以及接收部142与通信装置T进行通信。
发送部141将从移动站控制部13输入的各种数据控制信息发送至通信装置T。接收部142从通信装置T接收同各种数据、控制信息、与通信装置T的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与通信装置T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对应的状态编号,并输出至移动站控制部13。
图3为通信控制设定信息的表。
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与大容量下行通信对应,例如作为峰值数据速率与保证20Gbit/s以上的通信模式对应。
通信控制设定编号2与大容量上行通信对应,例如作为峰值数据速率与保证10Gbit/s以上的通信模式对应。
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与低延迟通信等级1对应,例如作为无线区间的反复延迟与保证1ms以下的通信模式对应。此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4与低延迟通信等级2对应,例如作为无线区间的反复延迟与保证5ms以下的通信模式对应。此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5与低延迟通信等级3对应,例如作为无线区间的反复延迟与保证10ms以下的通信模式对应。
通信控制设定编号6与高可靠性通信对应,例如作为包发送成功率与保证99.999%以上的通信模式对应。通信控制设定编号7为了将来的扩展而被保留。通信控制编号8用于设置相当于LTE的通信控制。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至8的通信模式也可以单独进行设定,也可以同时设定多个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通信模式。例如,也可以同时设定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以及通信控制设定编号2对应的通信模式。此外,例如,也可以同时设定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通信控制设定编号2、以及通信控制设定编号5对应的通信模式。
<基站装置>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结构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具备第一基站通信部21、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22、基站控制部23、以及第二基站通信部24。第一基站通信部21具备发送部211以及接收部212。基站控制部23具备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以及通信处理部232。
第一基站通信部21使用发送部211以及接收部212,与移动站装置1进行通信。在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22中保存有通信控制设定信息以及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发送部211将从基站控制部23输入的各种数据、控制信息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接收部212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各种数据、控制信息、以及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并输出至基站控制部23。
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基于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22所保存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设定基站装置2与移动站装置1之间的通信中的通信控制。具体而言,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提取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中所包含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中选择并设定与提取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对应的通信模式。
在此,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也可以基于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22所保存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设定移动站装置1与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中的通信控制。具体而言,通信处理部232也可以经由第一基站通信部21相对于移动站装置1发送提取的所有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移动站装置1也可以经由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接收从基站装置2发送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
通信处理部232对第一基站通信部21的通信处理以及第二基站通信部24的通信处理进行控制。此外,通信处理部232以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设定的通信模式与第一基站通信部21实施通信。由此,基站装置2以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相应的通信控制,与移动站装置1实施通信。第二基站通信部24实施与传输装置3的通信。此外,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也可以,在从基站装置2接收到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情况下,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读取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对应的通信模式,并对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4与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进行设定。
<通信装置>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汽车T1的结构图。汽车T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终端T的一个示例。汽车T1具备汽车通信部T11、发动机T12、驾驶操作器T13、车辆传感器T14、汽车控制部T15、照相机T16、设定信息存储部T17、以及显示部T18。汽车通信部T11具备发送部T111以及接收部T112。汽车控制部T15具备取得部T151以及通信处理部T152。
汽车通信部T11使用发送部T111以及接收部T112,与移动站装置1进行通信。发动机T12将用于汽车T1行驶的行驶驱动力(扭矩)输出至驱动轮(未图示)。驾驶操作器T13例如包含加速踏板、制动踏板、变速杆、方向盘、异形转向装置、操纵杆、以及其他操作器。在驾驶操作器T13中安装有对操作量或者操作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
车辆传感器T14包含对汽车T1的速度进行检测的车速传感器、对加速度进行检测的加速度传感器、以及对自车辆T1的朝向进行检测的方位传感器、避免碰撞或自动驾驶中所使用的激光等测距传感器等。照相机T16例如为利用了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固体拍摄元件的数字照相机。
照相机T16安装于汽车T1的任意的部位。照相机T16例如周期性地重复拍摄汽车T1的周边。在设定信息存储部T17中保存有汽车T1的信息。汽车T1的信息包含表示T1为汽车的信息、与车种相关的信息。
取得部T151取得与发动机T12的状态、驾驶操作器T13的状态、以及车辆传感器T14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此外,取得部T151取得照相机T16拍摄到的图像数据。此外,取得部151从设定信息存储部T17取得汽车T1的信息。此时,取得部151将作为汽车T1的类别信息而设置为‘1’。
取得部151在从发动机T12、驾驶操作器T13、或车辆传感器T14取得汽车T1处于行驶中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取得部151在从驾驶操作器T13、车辆传感器T14,取得汽车未处于行驶中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
汽车T1是否正在行驶的判定也可以基于表示是否示出发动机T12正在动作的状态信息来进行。此外,汽车T1是否正在行驶的判定也可以基于踏板被踩踏或制动器被分离这样的状态信息来进行。
取得部151在从车辆传感器T14取得汽车的行驶速度为30km/h以上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取得部151在从车辆传感器T14取得汽车的行驶速度为10km/以上且小于30km/h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取得部151在从车辆传感器T14取得汽车的行驶速度为5km/以上且小于10km/h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3’。取得部151在从车辆传感器T14取得汽车的行驶速度小于5km/h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4’。
取得部151也可以,在汽车T1未处于行驶中且汽车T1以外的其他车辆映现于取得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在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的情况下,取得部151也可以判定为存在有与其他车辆追撞的可能性的情况。
取得部151也可以,在汽车T1未处于行驶中且汽车T1以外的其他车辆映现于取得的图像数据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在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的情况下,取得部151也可以判定为不存在与其他车辆追撞的可能性的情况。通信处理部T152对汽车通信部T11的动作进行控制。此外,通信处理部T152实施使用汽车通信部T11相对于移动站装置1发送与类别信息、状态相关的第一状态编号、第二状态编号、以及图像数据的控制。
接着,说明移动站装置1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控制设定进行设定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移动站装置1基于图3所示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表、图6所示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图7以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生成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
图6所示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表示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和装置类别信息以及状态信息对应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保存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图7以及图8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站装置1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的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0中,取得部131经由接收部112取得与和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终端T的装置相关的类别信息。在步骤S101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类别信息的有无进行判定。在存在有类别信息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2过渡。在不存在类别信息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取得的类别信息为‘1’的情况下,在步骤S103中,取得部131取得与汽车T1的状态信息、即第一状态信息以及第二状态信息对应的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针对取得的类别信息为2~5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以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在取得的类别信息不是1~5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在步骤S104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取得的第一状态信息进行评价。在第一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5过渡。在第一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经由步骤A向图8的步骤S107过渡。
在步骤S105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取得的第二状态信息进行评价。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1过渡。在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2过渡。在第二状态编号为‘3’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3过渡。在第二状态编号为‘4’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4过渡。在第二状态编号不是‘1’至‘4’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在此,在类别信息为‘1’、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信息为‘1’的情况下,成为汽车T1的行驶速度为30km/h以上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步骤S106-1中,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以及‘6’。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以及‘6’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
在此,在类别信息为‘1’、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成为汽车T1的行驶速度为10km/h以上且小于30km/h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步骤S106-2中,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4’以及‘6’。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4’以及‘6’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
在此,在类别信息为‘1’、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编号为‘3’的情况下,成为汽车T1的行驶速度为5km/h以上且小于10km/h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步骤S106-3中,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5’以及‘6’。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5’以及‘6’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
在此,在类别信息为‘1’、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编号为‘4’的情况下,成为汽车T1的行驶速度小于5km/h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步骤S106-4中,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
在步骤S107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第二状态编号进行评价。
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也可以向步骤S108-1过渡,并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3’、以及‘6’。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也可以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3’、以及‘6’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
在此,在类别信息为‘1’、第一状态编号为‘2’且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成为汽车T1处于非行驶中的状态且存在有与其他车辆追撞的可能性的状态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经由显示部T18视听需要大容量下行通信设定的高清晰影像内容等。
此外,在步骤S107中,在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也可以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在步骤S106-2中,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也可以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1’、第一状态编号为‘2’且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成为汽车T1处于非行驶中的状态且不存在与其他车辆追撞的可能性的状态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经由显示部T18视听需要大容量下行通信设定的高清晰影像内容等。
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处理部133对发送部111进行控制,以便将生成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向基站装置2发送。生成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包含通信控制设定信息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基站装置2的接收部212从移动站装置1的发送部111接收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22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中读取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对应的通信模式。
通信处理部232实施控制,以对第一基站通信部21设定与读取的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控制设定。第一基站通信部21使用发送部211以及接收部212,在与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中,对由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231设定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在此,通信处理部232也可以经由发送部211相对于移动站装置1发送与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22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读取的通信模式对应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也可以实施如下控制: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存储部12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中读取与接收到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对应的通信模式,并对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进行设定。
如此,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以及移动站控制部13。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与基站装置2进行通信。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与通信装置T进行通信。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通信装置T的装置类别信息。
移动站控制部13基于该装置类别信息,生成要求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此外,移动站装置1具备发送部111。发送部111相对于基站装置2发送该要求信息。基站装置2基于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要求信息,对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中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根据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类别,对大容量、超低延迟性、和/或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对和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类别相应的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此外,移动站控制部13基于该装置类别信息,生成要求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此外,移动站装置1具备发送部111。发送部111相对于基站装置2发送该要求信息。基站装置2基于从移动站装置1接收到的要求信息,对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中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发送部211相对于移动站装置1发送与设定的通信控制相关的信息。移动站装置1的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与设定的通信控制相关的信息,对通信装置T的通信中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根据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类别,对大容量、超低延迟性、和/或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相对于移动站装置1与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设定和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类别相应的适当的通信控制。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以及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通信装置T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也可以表示连接的通信装置T处于行驶中的情况。移动站控制部13取得该状态信息,并生成要求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根据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状态,对大容量、超低延迟性、和/或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对和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以及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车辆的发动机的状态信息。移动站控制部13取得该状态信息。移动站控制部13生成要求汽车T1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车辆处于行驶中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能够对超低延迟性以及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对和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车辆的发动机T12的状态相应的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1、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以及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连接通信装置T处于行驶中这样的状态信息。移动站控制部13取得该状态信息,并生成要求通信装置T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车辆处于行驶中的情况下,能够对超低延迟性以及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对和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车辆的行驶状态相应的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T为液晶电视等显示装置T3。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显示装置T3使用移动站装置1的网络共享功能,经由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连接。
在显示装置T3中,作为通信终端T为显示装置T3这样的与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而设置为‘2’。在显示装置T3处于影像或图像的显示中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在显示装置T3未处于影像或图像的显示中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此外,无论显示装置T3是否处于影像或图像的显示中,作为第二状态编号均设置为‘1’。
显示装置T3将类别信息、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接着,基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移动站装置1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的处理的一个示例。
步骤S101为止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步骤S102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类别信息进行评价。在类别信息为‘2’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3过渡。在取得的类别信息不是1~5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3的记载替代为‘取得显示装置的状态信息’。在步骤S103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取得显示装置T3的状态信息、即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并向步骤S104过渡。步骤S104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S105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取得的第二状态信息进行评价。在第二状态信息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1过渡。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6-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1的要求信息’。此外,将图7的步骤S106-2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8的要求信息’。
在步骤S106-1中,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即,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要求大容量下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
在此,在类别信息为‘2’且第一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成为显示装置T3显示影像或图像状态。
在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在步骤S106-2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2’且第一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成为显示装置T3不显示影像或图像的状态。
基于生成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通信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和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连接的通信装置T3是否处于影像图像的显示中这样的状态信息。移动站控制部13取得该状态信息,并生成要求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为显示装置T3且显示装置T3处于影像、图像的显示中的情况下,能够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通信设定大容量下行通信的通信控制。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在显示装置T3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连接的通信装置T的类别,以及根据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显示装置T3的状态,设定适当的通信控制。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为显示装置T3且处于影像、图像的显示中的情况下,能够对大容量下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而,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根据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显示装置T3的状态对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网络共享时,自行车T2的车辆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自行车T2的车辆中,作为通信终端T为自行车T2的车辆这样的与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而设置为‘3’。自行车T2的车辆在取得自行车T2的车辆处于行驶中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自行车T2的车辆在取得自行车T2的车辆未处于行驶中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
自行车T2的车辆在取得自行车T2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为5km/以上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自行车T2的车辆在取得自行车T2的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5km/h这样的信息的情况下,作为第二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自行车T2的车辆将类别信息、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基于图7以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的处理的一个示例。
步骤S101为止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步骤S102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类别信息进行评价。在类别信息为‘3’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3过渡。在取得的类别信息为1~5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3的记载替代为‘取得自行车T2的车辆的状态信息’。在步骤S103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取得显示装置T3的状态信息、即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并向步骤S104过渡。步骤S104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S105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取得的第二状态信息进行评价。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1过渡。在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2过渡。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6-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3以及6的要求信息’。此外,将图7的步骤S106-2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3以及8的要求信息’。
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在步骤S106-1中,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以及‘6’。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以及‘6’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即,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要求超低延迟且高可靠性的通信控制设定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3’、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成为自行车T2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为5km/h以上的状态。
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在步骤S106-2中,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以及‘8’。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3’以及‘8’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即,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要求超低延迟且相当于LTE的通信控制设定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3’、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成为自行车T2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为小于5km/h的状态。
经由图8的步骤S107,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8-1过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图8的步骤S108-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1的要求信息’。在步骤S108-1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3’、第一状态编号为‘2’且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成为自行车T2的车辆为非行驶中的状态。
基于生成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通信控制。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和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连接的通信装置T即自行车T2的车辆的与行驶的状态相关的状态信息。移动站控制部13基于该状态信息,生成要求自行车T2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为自行车T2的车辆的情况下,能够对与行驶速度相应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因此在实施网络共享时,能够根据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车辆的状态对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照相机T4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照相机T4中,作为通信终端T为照相机T4这样的与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而设置为‘4’。照相机T4在欲上载动态图像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照相机T4在欲上载静态图像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此外,照相机T4无论第一状态编号如何,作为第二状态编号均设置为‘1’。
照相机T4将类别信息、第一状态信息以及第二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接着,基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移动站装置1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的处理的一个示例。
步骤S101为止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步骤S102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类别信息进行评价。在类别信息为‘4’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3过渡。在取得的类别信息不是1~5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3的记载替代为‘取得照相机T4的状态信息’。在步骤S103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取得照相机T4的状态信息、即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并向步骤S104过渡。步骤S104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步骤S105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取得的第二状态信息进行评价。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1过渡。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6-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2的要求信息’。此外,将图8的步骤S108-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8的要求信息’。
在步骤S106-1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2’。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2’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即,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要求大容量上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4’、第一状态编号为‘1’且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照相机T4成为欲上载动态图像的状态。
经由步骤S107,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8-1过渡。在步骤S108-1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4’且第一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照相机T4成为欲上载静态图像的状态。
基于生成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通信控制。
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有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以及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接收连接的通信装置T即照相机T4实施规定的操作这样的状态信息。规定的操作是指,例如照相机T4上载动态图像或者上载静态图像等。移动站控制部13基于该状态信息,生成要求照相机T4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为照相机T4的情况下,能够对与照相机T4的操作状态相应的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游戏机T5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这一点和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游戏机T5中,作为通信终端T为游戏机T5这样的与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而设置为‘5’。游戏机T5在操作谋求高图像质量的游戏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1’。
游戏机T5在操作谋求低延迟性的游戏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2’。谋求低延迟性的游戏是指例如远距离操作机器人的游戏等。游戏机T5在操作无需高图像质量以及低延迟性中的任意一者的游戏的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一状态编号而设置为‘3’。无需高图像质量以及低延迟性中的任意一者的游戏是指,例如围棋、象棋等游戏。此外,游戏机T5无论第一状态编号如何,作为第二状态编号均设置为‘1’。
游戏机T5将类别信息以及第一状态信息发送至移动站装置1。接着,基于图7、图8、以及图9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移动站装置1对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的处理的一个示例。
步骤S101为止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步骤S102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类别信息进行评价。在类别信息为‘5’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3过渡。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3的记载替代为‘取得游戏机T5的状态信息’。在步骤S103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取得游戏机T5的状态信息、即第一状态编号以及第二状态编号,并向步骤S104过渡。在取得的类别信息不是1~5中的任意的整数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结束控制。
在步骤S104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第一状态编号的值进行评价。在第一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5过渡。在第一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经由步骤A向图8的步骤S107过渡。在第一状态编号为‘3’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经由步骤B向图9的步骤S109过渡。
在步骤S105中,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对取得的第二状态信息进行评价。在第二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6-1过渡。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将图7的步骤S106-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1以及2的要求信息’。此外,将图8的步骤S108-1的记载替代为‘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的1、2、以及3的要求信息’。
在步骤S106-1中,在第一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以及‘2’。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以及‘2’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即,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要求大容量下行通信以及大容量上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5’且第一状态编号为‘1’的情况下,在游戏机T5中,成为操作谋求高清晰图像的游戏的状态。
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图8的步骤S107中,对第二状态编号进行评价。在该情况下第二状态编号为‘1’,因此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08-1过渡。在步骤S108-1中,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2’以及‘3’。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2’以及‘3’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5’且第一状态编号为‘2’的情况下,在游戏机T5中,成为操作谋求大容量下行通信、大容量上行通信、以及低延迟性的游戏的状态。
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步骤S109中,对第二状态编号进行评价。在该情况下第二状态编号为‘1’,因此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向步骤S110-1过渡。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在步骤S110-1中,基于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表,读取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并且,通信控制设定控制部132生成包含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在此,在类别信息为‘5’且第一状态编号为‘3’的情况下,在游戏机T5中,成为不谋求高清晰图像以及低延迟性中的任意一者的游戏的状态。
基于生成的通信控制设定要求信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定移动站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之间的通信控制。
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通信装置T、移动站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2,移动站装置1具备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和移动站控制部13。第二移动站通信部12从连接的通信装置T即游戏机T5上,接收规定的游戏是否被玩耍这样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是指,例如在游戏机T5中,表示是否操作谋求高清晰图像的游戏、或是否操作谋求低延迟性的游戏等的状态信息。移动站控制部13基于该状态信息,生成要求游戏机T5之间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由此,在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为游戏机T5的情况下,在游戏机T5上,根据规定的游戏是否被玩耍这样的状态,对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此外,在第一至第五为止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中,在对与图3的通信控制设定信息对应的通信模式进行设定时,也可以从相当于LTE的频带控制切换为5G通信的频带控制。在此,相当于LTE的频带控制也可以例如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8’对应。5G通信的频带控制也可以例如与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至‘6’中的任意一者对应。
此外,在第一至第五为止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中,在对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至‘6’对应的通信模式进行设定时,使用更高的频带实施波束形成。通信处理部222也可以对第一基站通信部21进行控制,以便使用更高的频带实施波束形成。更高的频带例如也可以是3.6GHz带至6GHz带或其以上的较高的频带、28GHz带的频带。波束形成是指,适当地改变使用发送部211以及接收部212发送以及接收的电波的方向的技术。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基于与从通信装置T取得的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状态信息,根据该装置类别、状态,设定适当的通信控制。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基于与从通信装置T取得的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状态信息,对与该装置类别、状态相应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此外,在第一至第六为止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系统S中,在对与通信控制设定信息的通信控制设定编号‘1’对‘6’通信控制设定对应的通信模式进行设定时,也可以是,通信处理部222对第一移动站通信部21进行控制,以使根据副载波间隔使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发生变化来实施通信。
由此,在通信系统S中,能够基于从与移动站装置1连接的通信装置T取得的和装置类别相关的类别信息、状态信息,并根据该装置类别、状态对适当的通信控制进行设定。
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通信系统S所具备的移动站装置1中进行动作的程序也可以是,对一个或多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进行控制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所述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所示的功能。并且,上述各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性地蓄积于RAM(Random AccessMemory),之后保存于闪存、HDD(Hard Disk Drive)等各种存储器,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CPU读取并实施修正、写入。
另外,也可以通过具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计算机来实现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通信系统S所具备移动站装置1的一部分或全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该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从而来实现。另外,在此所说的“计算机系统”是指,在内置于通信系统S所具备的移动站装置1的计算机系统中,包含OS、周边设备等硬件。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盘、ROM、CD-ROM等便携式介质、内置于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装置。而且“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也可以包含:像经由英特网等网络、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且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像该情况下的服务器、作为客户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保持恒定时间程序的介质。此外所述程序也可以是用于实现所述的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而且也可以通过所述的功能与计算机系统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
此外,也可以使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通信系统S所具备的移动站装置1的一部分或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也可以作为芯片组来实现。此外,也可以使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通信系统S所具备的移动站装置1的各功能模块单独地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于LSI而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和/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通过半导体技术进步而出现替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以上,参照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而对各实施方式、变形例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构成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变形例,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不同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此外,还包含将所述各实施方式、变形例所记载的要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要素彼此进行了置换的构成。
例如,也可以对所述各实施方式、各变形例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移动站装置;11…第一移动站通信部;13…移动站控制部;14…第二移动站通信部;2…基站装置;21…第一基站通信部;22…基站控制部;24…第二基站通信部;3…传输装置;4…内容服务器;S…通信系统;T…终端装置;T1…汽车;T11…汽车通信部;T12…发动机;T13…驾驶操作器;T14…车辆传感器;T15…汽车控制部;T16…照相机;T17…设定信息存储部;T2…自行车;T3…显示装置;T4…照相机;T5…游戏机;T6…VR机;T7…平板电脑PC;T8…空调;T9…智能眼镜;T10…头戴式耳机。

Claims (13)

1.一种通信系统,具备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经由所述移动站装置与一个或多个所述通信装置实施通信,
所述移动站装置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以及移动站控制部,
所述第一移动站通信部与所述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
所述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与所述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基站控制部,
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在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通信中,设定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中设定的通信控制,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第二通信中,设定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取得与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相应且表示所述通信装置的状态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表示车辆的驱动部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表示车辆的行驶的状态的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基于表示显示装置的显示状态的状态信息,生成所述要求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将所述第一通信切换为向更高的频带的通信且使用了波束形成的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将所述第一通信切换为时隙长度或符号长度根据副载波间隔改变的通信。
9.一种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一移动站通信部、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以及移动站控制部,
所述第一移动站通信部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
所述第二移动站通信部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
所述移动站控制部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
10.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基站通信部和基站控制部,
所述基站通信部与移动站装置实施通信,从所述移动站装置接收基于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生成的要求信息,
所述基站控制部基于所述要求信息,在与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通信中,设定与所述通信装置的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信装置控制部和通信装置通信部,
所述通信装置控制部取得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
所述通信装置通信部与移动站装置实施通信,将所述装置类别发送至所述移动站装置,通过与所述装置类别相应的通信控制设定,经由所述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实施通信。
12.一种通信方法,用于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下步骤:
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的步骤;
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的步骤;
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的步骤;以及
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使移动站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的程序:
与基站装置实施第一通信的步骤;
与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实施第二通信的步骤;
取得所述通信装置的装置类别的步骤;以及
基于取得的所述装置类别,生成向所述基站装置要求所述第一通信的通信控制设定的要求信息的步骤。
CN201910708806.9A 2018-08-08 2019-08-01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08310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555A JP2020025229A (ja) 2018-08-08 2018-08-08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49555 2018-08-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035A true CN110831035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407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8806.9A Pending CN110831035A (zh) 2018-08-08 2019-08-01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9134B2 (zh)
JP (1) JP2020025229A (zh)
CN (1) CN11083103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0479A (zh) * 2012-03-16 2014-1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以及基站
JP2015002431A (ja) * 2013-06-14 2015-01-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複数の無線ベアラ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5005849A (ja) * 2013-06-20 2015-0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ポリシ制御方法
CN104350788A (zh) * 2012-05-29 2015-02-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JP2017208796A (ja) * 2016-05-12 2017-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49297B2 (en) 2006-07-14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ll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111245B2 (en) * 2014-06-26 2018-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scheduling
US9867220B2 (en) * 2014-07-01 2018-01-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thering parameters for a tethering connection
JP2017184000A (ja) * 2016-03-30 2017-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457746A4 (en) * 2016-05-12 2019-05-15 Son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8050261A (ja) * 2016-09-23 2018-03-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装置、通信装置、及び無線中継方法
CN106375484A (zh) * 2016-11-20 2017-02-01 广州飞歌汽车音响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远程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车辆远程信息监控系统
JP2018117316A (ja) * 2017-01-20 2018-07-26 株式会社Kddi総合研究所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19949B2 (ja) * 2017-02-03 2022-02-1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リレー通信装置、基地局、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WO2019133048A1 (en) * 2017-12-30 2019-07-0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066269B (zh) * 2018-02-14 2022-07-12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以及设备
US10798707B2 (en) * 2018-04-13 2020-10-06 Intel Corporation Enhanced data path structure for multi-band opera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0479A (zh) * 2012-03-16 2014-11-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以及基站
CN104350788A (zh) * 2012-05-29 2015-02-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JP2015002431A (ja) * 2013-06-14 2015-01-0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複数の無線ベアラにアクセス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2015005849A (ja) * 2013-06-20 2015-01-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ポリシ制御方法
JP2017208796A (ja) * 2016-05-12 2017-1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52959A1 (en) 2020-02-13
JP2020025229A (ja) 2020-02-13
US10999134B2 (en)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9362B2 (ja) 直接通信のデータ伝送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EP1189469A2 (en) Adaptiv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10337583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terminal
CN111277973B (zh) 辅链路通信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JP2010199717A (ja) 車載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9877064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event-based synchronization in media file transfer and real-time display rendering between a peripheral system and a host device
US20170026684A1 (e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 peripheral system and a host device in efficient event-based synchronization of media transfer for real-time display rendering
US115890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ed on-demand localized video sharing
CN111711784B (zh) 会议控制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205663A (zh) 车载多屏互动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317236B2 (ja) データ処理方法、データ処理装置、通信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CN112802232A (zh) 视频流数据的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WO2022064802A1 (ja) 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データ送信プログラム
CN110831035A (zh)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10956716A (zh) 基于车辆的图像采集方法、传输方法、装置、车辆、系统、介质
US11265356B2 (en) Network assistance functions for virtual reality dyanmic streaming
CN111432020A (zh) 车联网云服务平台、车联网系统及车机控制方法
US1188260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5407382A (zh) 车辆间的无线通信方法、多媒体快播方法与缓存方法
TWI576261B (zh) 接收影像的方法、提供影像的方法、電子裝置及交通工具
JP2019215193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673584B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945827B (zh) 下行控制信息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27704A (zh) 与车辆的车载系统交互方法、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CN114915338B (zh) 一种车辆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