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50788A -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50788A
CN104350788A CN201280073577.4A CN201280073577A CN104350788A CN 104350788 A CN104350788 A CN 104350788A CN 201280073577 A CN201280073577 A CN 201280073577A CN 104350788 A CN104350788 A CN 1043507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control signal
mobile radio
radio st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35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50788B (zh
Inventor
太田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T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350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50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50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2)和移动站(101)。基站(102)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移动站(101)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多个格式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并且,移动站(101)在第2区间中针对更少的格式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了削减移动站的消耗功率而使用间断接收(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并且,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作为间断接收模式,规定了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非连续接收)(例如,参照下述非专利文献1~3。)。在进行DRX的情况下,设定了以下区间:下行控制信号的监听成为必须的区间(方便起见记载为接通区间);和下行控制信号的监听不是必须的区间(方便起见记载为断开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8949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321,“Medium Access Control(MAC)protocolspecification”,V10.4.0,Release 10,2011年12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133,“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radio resourcemanagement”,V10.6.0,Release 10,2012年3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3,“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V10.4.0,Release 10,2011年12月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情况:当缩短间断接收的接收间隔时,移动站的消耗功率增大,当延长间断接收的接收间隔时,数据延迟变大。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将目的设为,提供既能抑制消耗功率的增大又能减少数据延迟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达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基站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移动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根据本发明的别的方面,提供了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移动站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基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使用所述多个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在所述第2区间中使用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所述移动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所述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取得既能抑制消耗功率的增大又能减少数据延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变形例1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变形例2的图。
图4是示出移动站的结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基站的结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RRC呼叫设定步骤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PDCCH的候选数的一例的图。
图8是示出聚合级别是4时的PDCCH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9是示出聚合级别是2时的PDCCH的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PDCCH中使用的DCI格式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盲解码的次数的一例的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移动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基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无线通信系统)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基站102是例如eNB(evolved Node B:演进节点B)。移动站101是例如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移动站101和基站102相互进行无线通信。并且,移动站101进行间断接收(例如DRX),即断续地进行来自基站102的无线信号的接收动作。
图1的横轴表示时间的推移。接通区间111、112、……是在基站102和移动站101之间通用地设定的时间区间(有效时间)。接通区间111、112、……例如周期性地被设定。接通区间111、112、……是例如基于DRX的时间区间(DRX循环)。
基站102在接通区间111、112、……中发送对移动站101的控制信号。移动站101在接通区间111、112、……中监听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是例如L1(层1)的下行控制信号即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接通区间111、112、……是由移动站101进行的PDCCH的监听成为必须的时间区间。
这里,对控制信号是PDCCH的情况进行说明。在PDCCH内包含有表示基站102发送以移动站101为目的地的下行信号的无线资源(例如时间和频率)的信息。移动站101可以根据PDCCH接收来自基站102的下行信号。并且,在PDCCH内可以包含有表示移动站101应向基站102发送上行数据的无线资源(例如时间和频率)的信息。移动站101使用根据PDCCH指定的无线资源将上行信号发送到基站102。
校验点121、122、……与接通区间111、112、……不同,是在基站102和移动站101之间通用地设定的时间区间。校验点121、122、……例如在未设定有校验点121、122、……的区间内周期性地被设定。
校验点121、122、……例如由基站102决定并设定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内。例如,基站102决定在不是接通区间111、112、……的各区间内的校验点的数量N(N是1以上的自然数),将所决定的数量N通知给移动站101(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N=2)。作为一例,基站102根据去往移动站101的下行数据的到达模式(通信模式)决定校验点的数量N。
基站102将校验点121、122、……设定成以数量N+1对不是接通区间111、112、……的各区间进行等分(在图1所示的例子是3等分)。移动站101也一样,根据从基站102通知的数量N,将校验点121、122、……设定成以数量N+1对不是接通区间111、112、……的各区间进行等分(在图1所示的例子是3等分)。由此,可以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之间设定通用的校验点121、122、……。
不过,校验点121、122、……的设定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基站102可以决定校验点的间隔或时机等,将决定结果通知给移动站101。移动站101根据从基站102通知的决定结果设定校验点121、122、……。由此,可以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之间设定公共的校验点121、122、……。
并且,校验点的数量、间隔或者时机等可以由移动站101决定,可以将决定结果通知给基站102。基站102根据从移动站101通知的决定结果设定校验点121、122、……。由此,可以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之间设定通用的校验点121、122、……。
基站102在校验点121、122、……处也发送对移动站101的PDCCH。不过,基站102在校验点121、122、……处发送与在接通区间111、112、……中发送的PDCCH相比被限定了格式种类的PDCCH。
移动站101在校验点121、122、……处也监听PDCCH。不过,与接通区间111、112、……中的监听相比,移动站101对被限定了种类的格式的PDCCH进行监听。由此,移动站101可以在与接通区间111、112、……中的监听相比抑制了消耗功率的同时,监听来自基站102的PDCCH。
与接通区间111、112、……和校验点121、122、……不同的时间区间例如为基站102不发送去往移动站101的PDCCH、移动站101也不监听来自基站102的PDCCH的断开区间。在断开区间中,移动站101由于可以不进行数据处理等信号处理,因而转变到省功率模式。具体地,移动站101断开接收系统(例如基带处理部)的电源而停止接收处理的至少一部分。不过,移动站101可以在断开区间中执行用于进行无线测定(例如相同频率测定或不同频率测定)等的接收处理(例如,参照上述非专利文献2)。
接着,对图1所示的移动站101和基站102的动作的具体例进行说明。例如设为:在校验点121和校验点122之间的时刻t1,在基站102中,产生以移动站101为目的地的下行数据。然而,由于时刻t1不是接通区间111、112、……和校验点121、122、……中的任一方,因而基站102在时刻t1不将PDCCH发送到移动站101。然后,基站102在时刻t1后的校验点122内包含的时刻t2将PDCCH发送到移动站101。
移动站101在接通区间111或校验点121处监听来自基站102的PDCCH,然而由于未检测出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PDCCH,因而再次转移到断开区间。然后,在校验点122处,移动站101检测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PDCCH。
当在校验点122处检测出PDCCH时,移动站101与在接通区间111、112、……中接收到PDCCH的情况一样接收来自基站102的下行数据。下行数据的接收可以例如通过接收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中的、接收到的PDCCH表示的无线资源来进行。
这样,根据移动站101和基站102,通过在间断接收中追加监听PDCCH的区间(校验点121、122、……),可以抑制由PDCCH的发送延迟引起的数据延迟。
例如,当假定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不设定校验点121、122、……,则移动站101仅在接通区间111、112、……中监听PDCCH。因此,即使在时刻t1产生去往移动站101的下行数据,在接下来的接通区间112之前也不可以从基站102向移动站101发送PDCCH,因而数据的发送延迟。并且,当缩短接通区间111、112、……的间隔时,PDCCH的监听所需要的消耗功率增大。
与此相对,根据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可以在时刻t1后的校验点122处从基站102向移动站101发送PDCCH,可以从基站102向移动站101发送下行数据。因此,可以抑制数据的延迟。
并且,通过在所追加的校验点121、122、……处仅使用被限定的格式的PDCCH,即使由移动站101进行的PDCCH的监听的次数增加,也可以抑制PDCCH的监听所需要的消耗功率的增大。
另外,这里,作为一例,对包括移动站101和基站102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然而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设置有中继站的结构来取代移动站101。或者,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采用设置有中继站的结构来取代基站102。
<关于接通区间的设定方法>
接着,对接通区间111、112、……的设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例如,接通区间111、112、……是通过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之间的通信开始时、由基站102使用L3(层3)的控制信号(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向移动站101通知DRX参数来设定的。DRX的开始子帧是根据系统帧编号(System FrameNumber)的函数来规定的。在DRX参数中包含有例如激活定时器(On DurationTimer)。激活定时器运转的区间为接通区间111、112、……。
不过,接通区间基本上通过激活定时器来规定,然而也可以通过其它定时器来延长。例如,接通区间也可以在接收到通知新数据到达的PDCCH的情况下起动的DRX非激活定时器(DRX-Inactivity Timer)起动的期间设定接通区间。
并且,在与重发无关而新起动的、管理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RTT(在FDD中是8[ms])的HARQ RTT定时器(HARQ RTTTimer)起动的期间也可以设定接通区间。
并且,在HARQ RTT定时器终止而数据接收未成功的情况下起动的、在起动中实施了重发的DRX重发定时器(DRX-Retransmission Timer)起动的期间也可以设定接通区间。
并且,在DRX重发定时器终止的情况下,移动站101所转变的短DRX(ShortDRX)的区间也可以被设定为接通区间。短DRX的区间由DRX短循环定时器(DRX-Short Cycle Timer)来管理,当DRX短循环定时器终止时,移动站101转变到长DRX(Long DRX)。长DRX的区间也可以被设定为接通区间。因此,例如,激活定时器、DRX非激活定时器或者DRX重发定时器的起动中为接通区间。在该情况下,也包含被延长的区间的接通区间可以被称为有效时间(Active Time)。
<关于应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一例>
接着,对应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一例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例如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在LTE中,作为无线访问技术,规定了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为基础的方式。
在LTE中,下行峰值传送速率是100[Mb/s]以上、上行峰值传送速率是50[Mb/s]以上的高速无线分组通信成为可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即3GPP(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中,面向进一步的高速通信的实现,开始了以LTE为基础的移动无线通信系统LTE-A(LTE-Advanced:LTE的演进版)的探讨。
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应用于LTE-A。在LTE-A中,下行峰值传送速率以1[Gb/s]为目标,上行峰值传送速率以500[Mb/s]为目标,进行了无线访问方式或网络体系结构等技术的探讨。
作为用于实现LTE中的高速传送的一种技术,列举有载波聚合。载波聚合在通信时使多个(小区)成束并视为一个高频带的载波,是进行宽带通信的技术。具体地,设定具有第1上行时机且包含主小区(PCell:Primary Cell)的小区组即pTAG(PrimaryTiming Advance Group:主时机先行组)、和包含副小区(SCell:Secondly Cell)的小区组即sTAG(Secondly Timing Advance Group,副时机先行组)来进行通信。
在LTE-A(或者LTE版本-11)中,连接产生与以往不同的业务的移动站。例如,设想了传感器或者气量计、电工仪器之类的各种设备与小区网连接而进行通信的通信形态。这种通信被称为机器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作为在机器型通信中产生的业务的性质之一,列举有定时通信。例如,电工仪器或气量计将有关功率或气体的使用量的定期报告发送到服务器。作为在机器型通信中产生的业务的别的性质,还列举有业务量比较少这一性质。
作为在机器型通信中产生的业务的其它别的性质,有设备不移动的性质,考虑了移动通信点即移动性的系统设计不是重要的要素。而且,例如,还设想了要连接的智能电话的数量也增加。在智能电话中,产生由OS(Operation System:操作系统)进行的业务、由多个应用进行的间断业务。
(无线通信系统的变形例)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变形例1的图。在图2中,对与图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2所示,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在利用校验点122发送了PDCCH的情况下,可以使校验点122后的接通区间112的开始时刻变更为紧接在校验点122之后。
由此,即使根据校验点122处的PDCCH发送不完去往移动站101的全部下行数据,也可以之后立即转移到接通区间112而处于可发送PDCCH的状态,可以发送去往移动站101的剩余的下行数据。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变形例2的图。在图3中,对与图1所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附上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如图3所示,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在利用校验点122发送了PDCCH的情况下,可以使校验点122之后的接通区间112转移为紧接在校验点122之后。
由此,即使根据校验点122处的PDCCH发送不完去往移动站101的全部下行数据,也可以之后立即转移到接通区间112而处于可发送PDCCH的状态,可以向移动站101发送剩余的下行数据。
如图2、图3所示,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在校验点122发送了从基站102到移动站101的PDCCH的情况下,可以使紧接在校验点122之后的校验点122的开始时刻提前。
由此,即使根据校验点122处的PDCCH未完成数据传送,也可以立即转移到接通区间112而处于可发送PDCCH的状态,可以传送剩余的数据。并且,通过转移到接通区间112,使得PDCCH的格式不受限制,因而例如大容量的数据传送成为可能,可以迅速地传送剩余的数据。
(移动站的结构)
图4是示出移动站的结构一例的图。如图4所示,移动站101例如具有:控制部410、通信部421以及天线422。通信部421经由天线422进行被无线传送的信号的收发处理。通信部421处理例如RF(Radio Frequency:高频)信号。
控制部410进行移动站101的各种控制。控制部410是处理例如基带信号的基带处理部。控制部410包括:PHY控制部411、MAC控制部412、RRC控制部413以及功率控制部414。
PHY控制部411处理在进行无线传送的情况下的信号。例如,依据由基站102通知的无线信号的调制编码进行无线传送。具体地,PHY控制部411进行PDCCH的监听或下行数据的接收。
MAC控制部412进行与由基站102指示的无线资源或基于时机的数据的调度相关的处理。具体地,MAC控制部412进行接通区间111、112、……的设定(DRX设定)或校验点121、122、……的设定。并且,MAC控制部412经由PHY控制部411进行PDCCH的监听。
RRC控制部413控制移动站101的动作。例如,进行在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参数的设定(例如呼叫设定)或移动站101的通信状态管理。例如,RRC控制部413为了设为可通信的状态,进行从RRC空闲模式转变到RRC连接模式的处理、用于与合适的基站连接的切换处理等。
功率控制部414进行用于减小移动站101的消耗功率的各种控制。例如,功率控制部414在断开区间中,通过例如使RRC控制部413、MAC控制部412和PHY控制部411等的基带处理部的电源断开来转变到省功率模式。并且,功率控制部414在校验点121、122、……处,以仅针对所限定的格式进行PDCCH的监听的方式控制PHY控制部411和MAC控制部412。
(基站的结构)
图5是示出基站的结构一例的图。如图5所示,基站102具有:控制部510、通信部521、天线522以及有线接口523。通信部521经由天线522收发被无线传送的信号。并且,为了进行与上位装置的通信,经由有线接口523收发被有线传送的信号。通信部521进行例如RF信号的收发处理。
控制部510进行基站102的各种控制。控制部510是处理例如基带信号的基带处理部。控制部510包括:PHY控制部511、MAC控制部512、RRC控制部513以及功率控制部514。
PHY控制部511处理在进行无线传送的情况下的信号。例如,决定无线信号的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地,PHY控制部511进行去往移动站101的PDCCH或下行数据的发送、来自移动站101的上行数据的接收等。
MAC控制部512进行与数据的调度相关的处理。具体地,MAC控制部512进行接通区间111、112、……的设定(DRX设定)或校验点121、122、……的设定。并且,MAC控制部512经由PHY控制部511进行PDCCH的发送。
RRC控制部513控制基站102的动作。例如,进行在通信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参数的设定(例如呼叫设定)、基站102的通信状态管理。例如,RRC控制部513为了设为可通信的状态,进行从RRC空闲模式转变到RRC连接模式的处理、用于与合适的基站连接的切换处理等。
功率控制部514进行用于减小移动站101的消耗功率的各种控制。例如,功率控制部514在校验点121、122、……处,以仅根据所限定的格式进行PDCCH的发送的方式控制PHY控制部511和MAC控制部512。
(RRC呼叫设定步骤)
图6是示出RRC呼叫设定步骤的一例的图。移动站101和基站102执行例如以下各步骤,作为RRC呼叫设定步骤。首先,移动站101将RRC连接请求(RRCConnection Request)发送到基站102(步骤S601)。
接着,基站102将RRC连接设定(RRC Connection Setup)发送到移动站101(步骤S602)。接着,移动站101将RRC连接设定完成(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发送到基站102(步骤S603),结束一系列的RRC呼叫设定步骤。
校验点121、122、……的设定可以利用例如通过步骤S602发送的RRC连接设定来进行。例如,基站102将表示所决定的数量N的信息存储在RRC连接设定内包含的参数即“Radio Resource Config Dedicated(无线资源配置专用)”内。由此,基站102可以将所决定的数量N通知给移动站101。“Radio Resource Config Dedicated(无线资源配置专用)”是针对移动站的专用的无线参数、例如用于设定DRX参数的参数。在本例子中,记载了根据RRC连接设定来设定的方法,然而“Radio ResourceConfig Dedicated(无线资源配置专用)”也可以包含在其它消息、例如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内。
并且,在校验点的数量、间隔或者时机等由移动站101决定、并将决定结果通知给基站102的情况下,可以将例如步骤S603的RRC连接设定完成用于决定结果的通知。
(PDCCH的检测方法)
移动站101可以通过例如盲解码(例如,参照上述非专利文献3)检测PDCCH(控制信号)。具体地,移动站101通过对从基站102发送的PDCCH依次解码来检测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PDCCH。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PDCCH的判定可以使用例如移动站101所固有的信息。
PDCCH占有例如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要素)而被发送。CCE是例如1个无线资源或者连续的多个无线资源。
基站102按包含移动站101的各移动站生成PDCCH,根据控制信息的发送所需要的CCE数将PDCCH分配给CCE。然后,基站102将根据DCI格式(Downlink ControlInformation format: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决定的控制信息映射到与分配了PDCCH的CCE对应的物理资源上来进行发送。
例如,在移动站101位于传输路径品质恶劣的小区边界附近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期望的接收品质,要求设定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低的MCS。因此,基站102发送占有更多的CCE(例如8个)的PDCCH。另一方面,在移动站101位于传输路径品质良好的小区中心附近的情况下,即使设定MCS级别高的MCS,也可以满足所需要的接收品质。因此,基站102发送占有更少的CCE(例如1个)的PDCCH。
(PDCCH的候选数)
图7是示出PDCCH的候选数的一例的图。基站102在发送PDCCH时,将面向包括移动站101的各移动站的各PDCCH复用在1个子帧(subframe)上而同时发送。图7所示的表700示出基站102利用1个子帧发送的PDCCH的候选数的一例。
如表700所示,PDCCH的候选数根据聚合级别和聚合大小来决定。聚合级别(Aggregation Level)表示1个面向移动站的PDCCH占有的CCE数。聚合大小(Aggregation Size)表示全部PDCCH占有的CCE数。并且,如表700所示,当映射到物理资源上时,根据控制信息的类别,规定是映射到小区固有的区域上,还是映射到移动站固有的区域上。
关于针对移动站101将控制信息映射到聚合级别等哪个物理资源上,基站102不通知给移动站101。因此,移动站101通过例如盲解码自主地检测发给本站的PDCCH的有无。
具体地,移动站101通过针对各聚合级别、各搜索空间尝试PDCCH的检测和解码来检测发给本站的PDCCH。由于盲解码在移动站101的基带部被执行,因而为了减小消耗功率,优选的是减少盲解码的次数。
(PDCCH的映射例)
图8是示出聚合级别是4的情况下的PDCCH的映射一例的图。图9是示出聚合级别是2的情况下的PDCCH的映射一例的图。图8、图9所示的开头部分800表示子帧的开头部分。在聚合级别是4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基站102对例如开头部分800分配2个PDCCH(PDCCH候选1、2),使用4个CCE发送各PDCCH。
在聚合级别是2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基站102对例如开头部分800分配6个PDCCH(PDCCH候选1~6),使用2个CCE发送各PDCCH。
图10是用于PDCCH的DCI格式的一例的图。图10所示的表1000示出:用于PDCCH的DCI格式的一例、各DCI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以及各DCI格式被映射的搜索空间(移动站固有或者小区固有)。
如表1000所示,用于PDCCH的DCI格式例如有以下11种:“0”、“1”、“1A”、“1B”、“1C”、“1D”、“2”、“2A”、“3”、“3A”、“4”。
DCI格式“0”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发送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DCI格式“1”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发送PDSCH。DCI格式“1A”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发送紧凑的PDSCH且指示随机访问开始。
DCI格式“1B”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发送分集时的PDSCH的发送。DCI格式“1C”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非常紧凑的PDSCH的发送(报知信息等)。DCI格式“1D”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发送分集时的PDSCH的发送而且是伴随预编码信息和功率偏置的控制信号。
DCI格式“2”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下行闭环空间复用模式的PDSCH的发送。DCI格式“2A”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下行开环空间复用模式的PDSCH的发送。
DCI格式“3”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针对多个面向移动站的PUCCH和PDSCH的2比特功率控制。DCI格式“3A”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针对多个面向移动站的PUCCH和PDSCH的1比特功率控制。DCI格式“4”用于如下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上行空间复用模式的PUSCH的发送。
各DCI格式的有效载荷大小被分类为4种(例如大小A~C),被设计成使盲解码的次数减少。
(盲解码的次数)
图11是示出盲解码的次数一例的图。图11所示的表1100表示由移动站101进行的盲解码的次数一例。如图11所示,当针对各有效载荷大小在各搜索空间尝试PDCCH的检测时,盲解码的次数最大为60次。
另外,在LTE版本-10中,由于未规定上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因而可以不尝试DCI格式“4”的解码。另外,即使是LTE-A,在没有设定上行MIMO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尝试DCI格式“4”的解码。在不尝试DCI格式“4”的解码的情况下,盲解码的次数最大为44次。
基站102在接通区间111、112、……中,使用各DCI格式中的符合目的的任意格式发送PDCCH。并且,基站102在校验点121、122、……处仅使用各DCI格式中的受限定的格式发送PDCCH。由此,移动站101通过仅针对在校验点121、122、……中受限定的格式执行盲解码,可以检测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PDCCH。因此,由于盲解码的次数减少,因而可以抑制消耗功率。
在校验点121、122、……中使用的DCI格式可以采用各种组合。例如,可以在校验点121、122、……中仅使用DCI格式“0”、“1A”和“1C”。在该情况下,移动站101只要仅监听大小A和大小B的DCI格式即可,因而盲解码的最大次数为28。
并且,可以在校验点121、122、……中仅使用DCI格式“1A”和“1C”。也就是说,移动站101即使接收上行数据发送用的PDCCH,也不进行盲解码的复位。由此,由于应检测的格式从3种减少为2种,因而可以减少误检测概率。并且,在该情况下,移动站101只要仅监听大小A和大小B的DCI格式即可,因而盲解码的最大次数为28。
并且,关于在校验点121、122、……中使用哪个DCI格式,例如由基站102决定,可以在进行通信设定时根据来自基站102的信令设定于移动站101内。或者,关于在校验点121、122、……中使用哪个DCI格式,可以预先设定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内。
(移动站的动作)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101例如执行例如以下各步骤。首先,移动站101进行与基站102之间的呼叫设定(步骤S1201)。例如,移动站101通过图6所示的动作进行与基站102之间的呼叫设定。
接着,移动站101进行设定接通区间111、112、……的DRX设定(步骤S1202)。并且,移动站101进行设定校验点121、122、……的校验点设定(步骤S1203)。例如,移动站101根据在步骤S1202的呼叫设定中从基站102通知的参数,进行基于步骤S1202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203的校验点设定。基于步骤S1202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203的校验点设定的顺序可以更换。
接着,移动站101判断当前是否是接通区间(步骤S1204)。在是接通区间的情况下(步骤S1204:是),移动站101针对全部格式监听PDCCH(步骤S1205),转移到步骤S1208。在不是接通区间的情况下(步骤S1204:否),移动站101判断当前是否是校验点(步骤S1206)。
在步骤S1206中,在不是校验点的情况下(步骤S1206:否),移动站101不进行PDCCH的监听而回到步骤S1204。在是校验点的情况下(步骤S1206:是),移动站101仅针对一部分格式监听PDCCH(步骤S1207)。
接着,移动站101根据基于步骤S1205或者步骤S1207的PDCCH的监听结果,判断是否有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下行数据(步骤S1208)。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208:否),移动站101回到步骤S1204。
在步骤S1208中,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208:是),移动站101使用PDSCH接收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下行数据(步骤S1209),回到步骤S1204。
通过以上的各步骤,移动站101可以在接通区间和校验点中监听PDCCH,并仅针对在校验点中受限定的格式进行PDCCH的监听。然后,移动站101可以根据PDCCH的监听结果接收下行数据。
(基站的动作)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实施方式1的基站102执行例如以下的各步骤。首先,基站102进行与移动站101之间的呼叫设定(步骤S1301)。例如,基站102通过图6所示的动作进行与移动站101之间的呼叫设定。
接着,基站102进行设定接通区间111、112、……的DRX设定(步骤S1302)。并且,基站102进行设定校验点121、122、……的校验点设定(步骤S1303)。基于步骤S1302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303的校验点设定的顺序可以更换。
接着,基站102判断当前是否是接通区间(步骤S1304)。在是接通区间的情况下(步骤S1304:是),基站102判断是否有针对移动站101的下行数据(步骤S1305)。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05:否),基站102不进行PDCCH的发送而回到步骤S1304。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05:是),基站102使用任意格式发送去往移动站101的PDCCH(步骤S1306),转移到步骤S1310。
在步骤S1304中,在不是接通区间的情况下(步骤S1304:否),基站102判断当前是否是校验点(步骤S1307)。在不是校验点的情况下(步骤S1307:否),基站102不进行PDCCH的发送而回到步骤S1304。在是校验点的情况下(步骤S1307:是),基站102判断是否有针对移动站101的下行数据(步骤S1308)。
在步骤S1308中,在没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08:否),基站102不进行PDCCH的发送而回到步骤S1304。在有下行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308:是),基站102使用一部分格式发送PDCCH(步骤S1309)。
接着,基站102使用PDSCH发送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下行数据(步骤S1310),回到步骤S1304。基于步骤S1309的下行信号的发送利用通过在步骤S1306或者步骤S1309中发送的PDCCH通知给移动站101的无线资源来进行。
通过以上的各步骤,基站102在产生了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在接通区间或者校验点中发送PDCCH,并可以在校验点中仅使用受限定的格式发送PDCCH。然后,基站102可以利用通过所发送的PDCCH通知给移动站101的无线资源发送下行数据。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基站102,可以发送用于设定第1区间(接通区间)和与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校验点)的第2控制信号(RRC连接设定)。第1区间是进行具有种类较多的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PDCCH)的监听的区间。并且,根据基站102,可以在第1区间中使用种类较多的格式中的任一方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可以在第2区间中使用种类较少的格式中的任一方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
然后,根据移动站101,可以在第1区间中针对种类较多的格式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可以在第2区间中针对种类较少的格式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由此,可以在抑制移动站101的消耗功率增大的同时,使监听第1控制信号的区间增多,减少数据延迟。
或者,根据实施方式1的移动站101,可以发送用于设定第1区间和与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的第2控制信号(RRC连接设定完成)。并且,根据移动站101,可以在第1区间中针对种类较多的格式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可以在第2区间中针对种类较少的格式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然后,根据基站102,可以在第1区间中使用种类较多的格式中的任一方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可以在第2区间中使用种类较少的格式中的任一方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由此,可以在抑制移动站101的消耗功率增大的同时,使监听第1控制信号的区间增多,减少数据延迟。
另外,第1控制信号可以应用表示基站102向移动站101发送数据的PDCCH。在该情况下,第1控制信号可以包含有表示基站102向移动站101发送的数据中使用的无线资源的信息。由此,移动站101可以根据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结果接收从基站102发送的数据。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对移动站101和基站102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进行说明。
以往,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仅在主小区内设定DRX循环,副小区遵循主小区的DRX循环。并且,在副小区中,也要求监听移动站固有的PDCCH的搜索空间而进行盲解码,因而存在的问题是:移动站的处理增加,消耗功率增大。
与此相对,在移动站101和基站102中,在载波聚合的执行中,仅在主小区内进行DRX循环的设定。并且,移动站101和基站102即使对于校验点121、122、……的设定也仅针对主小区进行。由此,可以抑制移动站101的消耗功率增大。移动站101根据由主小区发送的PDCCH接收由副小区发送的下行数据。
(移动站的动作)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实施方式2的移动站101执行例如以下各步骤。首先,移动站101进行与基站102之间的呼叫设定(步骤S1401)。例如,移动站101通过图6所示的动作进行与基站102之间的呼叫设定。接着,移动站101判断在与基站102之间是否执行载波聚合(步骤S1402)。步骤S1402的判断可以根据例如步骤S1401的呼叫设定结果来进行。
在步骤S1402中,在不执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步骤S1402:否),移动站101进行设定接通区间111、112、……的DRX设定(步骤S1403)。并且,移动站101进行设定校验点121、122、……的校验点设定(步骤S1404),转移到步骤S1407。基于步骤S1403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404的校验点设定的顺序可以更换。
在步骤S1402中,在执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步骤S1402:是),移动站101进行在主小区内设定接通区间111、112、……的DRX设定(步骤S1405)。并且,移动站101进行在主小区内设定校验点121、122、……的校验点设定(步骤S1406),转移到步骤S1407。基于步骤S1405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406的校验点设定的顺序可以更换。
步骤S1407~S1412与图12所示的步骤S1204~S1209相同。不过,移动站101可以针对主小区执行步骤S1407~S1412的处理。并且,移动站101针对副小区,根据步骤S1408或者步骤S1410的PDCCH的监听结果,检测由副小区发送的下行数据。然后,移动站101使用副小区的PDSCH接收检测出的下行数据。
通过以上的各步骤,移动站101可以在接通区间和校验点中监听PDCCH,并仅针对在校验点中受限定的格式进行PDCCH的监听。然后,移动站101可以根据PDCCH的监听结果接收下行数据。并且,移动站101针对副小区不进行DRX设定和校验点设定,可以仅针对主小区进行PDCCH的监听。
(基站的动作)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基站的动作一例的流程图。实施方式2的基站102执行例如以下的各步骤。首先,基站102进行与移动站101之间的呼叫设定(步骤S1501)。例如,基站102通过图6所示的动作进行与移动站101之间的呼叫设定。接着,基站102判断在与移动站101之间是否执行载波聚合(步骤S1502)。步骤S1502的判断可以根据例如步骤S1501的呼叫设定结果来进行。
在步骤S1502中,在不执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步骤S1502:否),基站102进行设定接通区间111、112、……的DRX设定(步骤S1503)。并且,基站102进行设定校验点121、122、……的校验点设定(步骤S1504),转移到步骤S1507。基于步骤S1503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504的校验点设定的顺序可以更换。
在步骤S1502中,在执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步骤S1502:是),基站102进行在主小区内设定接通区间111、112、……的DRX设定(步骤S1505)。并且,基站102进行在主小区内设定校验点121、122、……的校验点设定(步骤S1506),转移到步骤S1507。基于步骤S1505的DRX设定和基于步骤S1506的校验点设定的顺序可以更换。
步骤S1507~S1513与图13所示的步骤S1304~S1310相同。不过,基站102可以针对主小区执行步骤S1507~S1513的处理。并且,移动站102针对副小区,利用通过在步骤S1509或步骤S1512中发送的PDCCH通知给移动站101的副小区的无线资源,发送以移动站101作为目的地的下行数据。
通过以上的各步骤,基站102在产生了下行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在接通区间或者校验点中发送PDCCH,并且可以在校验点中仅使用受限定的格式发送PDCCH。然后,基站102可以利用通过所发送的PDCCH通知给移动站101的无线资源发送下行数据。并且,基站102针对副小区,不进行DRX设定和校验点设定,而可以仅使用主小区进行PDCCH的发送。
这样,根据实施方式2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取得与实施方式1的无线通信系统相同的效果。并且,在进行同时使用多个小区进行数据通信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个小区中的一部分小区(主小区)发送与多个小区相关的PDCCH。
由此,移动站101可以仅针对一部分小区进行PDCCH的监听,根据监听结果,接收通过多个小区从基站102发送的数据。因此,即使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只要仅针对一部分小区进行PDCCH的监听即可,因而可以抑制移动站101的消耗功率增大。
(硬件结构)
图16是示出移动站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移动站101可以使用例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1600来实现。通信装置1600具有:显示部1601、输入部1602、通信接口1603、天线1604、无线通信部1605、ROM1606、处理器1607、主存储器1608以及总线1620。
显示部1601、输入部1602、通信接口1603、无线通信部1605、ROM1606以及主存储器1608通过总线1620与处理器1607连接。
显示部1601是对操作者显示信息的用户接口。显示部1601是例如液晶画面。输入部1602是受理来自操作者的信息输入的用户接口。输入部1602是例如键盘等。通信装置1600的操作者使用显示部1601和输入部1602进行电话号码的输入等通信装置1600的操作。
通信接口1603是例如扬声器和传声器等。通信装置1600的操作者使用通信接口1603进行声音通话等。
天线1604与无线通信部1605连接。无线通信部1605通过处理器1607的控制,经由天线1604进行无线通信。
ROM1606存储例如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处理器1607读出存储在ROM1606内的各种程序,将所读出的程序展开到主存储器1608来执行各种处理。处理器1607可以使用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装置)、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图4所示的天线422可以使用例如天线1604来实现。图4所示的通信部421可以使用例如处理器1607和无线通信部1605来实现。图4所示的控制部410可以使用例如ROM1606、处理器1607以及主存储器1608来实现。
图17是示出基站的硬件结构一例的图。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基站102可以使用例如图17所示的通信装置1700来实现。通信装置1700具有:显示部1701、输入部1702、通信接口1703、天线1704、无线通信部1705、ROM1706、处理器1707、主存储器1708、存储器1709以及总线1720。
显示部1701、输入部1702、通信接口1703、无线通信部1705、ROM1706、主存储器1708以及存储器1709通过总线1720与处理器1707连接。
显示部1701是对操作者显示信息的用户接口。显示部1701是例如监听器。输入部1702是受理来自操作者的信息输入的用户接口。输入部1702是例如键盘等。通信装置1700的操作者使用显示部1701和输入部1702进行设定程序的输入等通信装置1700的操作。
通信接口1703是例如用于进行与上位站的通信的通信接口。通信接口1703是例如网络板、ADC(Analog/Digital 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等。
天线1704与无线通信部1705连接。无线通信部1705通过处理器1707的控制,经由天线1704进行无线通信。
ROM1706存储例如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处理器1707读出存储在ROM1706内的各种程序,将所读出的程序展开到主存储器1708来执行各种处理。处理器1707可以使用例如CPU、FPGA等。存储器1709是例如硬盘等存储装置。例如,使用存储器1709和处理器1707实现缓存等的功能。
图5所示的天线522可以使用例如天线1704来实现。图5所示的通信部521可以使用例如处理器1707和无线通信部1705来实现。图5所示的控制部510可以使用例如ROM1706、处理器1707和主存储器1708来实现。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和通信方法,可以在抑制消耗功率增大的同时,减少数据延迟。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控制信号的一例,说明了与从基站102到移动站101的下行数据相关的PDCCH,然而第1控制信号可以是与从移动站101到基站102的上行数据相关的控制信号。例如,第1控制信号可以是包含如下信息的PDCCH,该信息表示从移动站101到移动站101的上行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在该情况下,移动站101可以根据PDCCH的监听结果,发送去往基站102的上行数据。
标号说明
101:移动站
102:基站
111、112、……:接通区间
121、122、……:校验点
410、510:控制部
411、511:PHY控制部
412、512:MAC控制部
413、513:RRC控制部
414、514:功率控制部
421、521:通信部
422、522、1604、1704:天线
523:有线接口
700、1000、1100:表
800:开头部分
1600、1700:通信装置
1601、1701:显示部
1602、1702:输入部
1603、1703:通信接口
1605、1705:无线通信部
1606、1706:ROM
1607、1707:处理器
1608、1708:主存储器
1620、1720:总线
1709:存储器

Claims (14)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基站和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
所述移动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使用所述多个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在所述第2区间中使用所述少的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在所述第2区间中发送了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情况下,使紧接在发送了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所述第2区间之后的所述第1区间的开始时刻提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之间同时使用多个小区进行数据通信的情况下,
所述基站使用所述多个小区中的一部分小区将与所述多个小区相关的所述第1控制信号发送到所述移动站,
所述移动站针对所述一部分小区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根据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结果,进行基于所述多个小区的所述数据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信号表示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
所述移动站根据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结果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信号包含有表示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移动站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控制信号包含有表示用于从所述移动站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的无线资源,
所述移动站根据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结果向所述基站发送数据。
8.一种移动站,其设定有间断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部,其接收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9.一种基站,其设定有间断接收,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部,其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以及
控制部,其在所述第1区间中使用所述多个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在所述第2区间中使用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基站和移动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使用所述多个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在所述第2区间中使用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
所述移动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所述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1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移动站,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
所述移动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12.一种移动站的通信方法,所述移动站设定有间断接收,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接收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
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13.一种基站的通信方法,所述基站设定有间断接收,其特征在于,
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下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
在所述第1区间中使用所述多个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在所述第2区间中使用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
1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移动站,该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站发送第2控制信号,该第2控制信号用于设定以及区间:进行具有多个格式的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的第1区间;和与所述第1区间不同的第2区间,
所述基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使用所述多个格式中的任一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在所述第2区间中使用比所述多个格式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发送,
所述移动站在所述第1区间中针对所述多个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在所述第2区间中针对所述少的格式进行所述第1控制信号的监听。
CN201280073577.4A 2012-05-29 2012-05-29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以及基站 Active CN104350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63819 WO2013179401A1 (ja) 2012-05-29 2012-05-29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50788A true CN104350788A (zh) 2015-02-11
CN104350788B CN104350788B (zh) 2018-05-29

Family

ID=49672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3577.4A Active CN104350788B (zh) 2012-05-29 2012-05-29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以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674821B2 (zh)
EP (1) EP2858428B1 (zh)
JP (1) JP5958536B2 (zh)
KR (1) KR101622069B1 (zh)
CN (1) CN104350788B (zh)
WO (1) WO201317940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685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监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083103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01083B2 (en) * 2014-01-06 2016-03-29 Intel IP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service capability server and interworking function for device trigger recall/replace
US11611939B2 (en) * 2015-05-13 2023-03-21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power offsets of a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US11129185B2 (en) 2015-12-09 2021-09-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ro and micro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US10349466B2 (en) 2015-12-09 2019-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eiving upon transmit and transmitting upon receive
US10524206B2 (en) 2015-12-09 2019-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cro and micro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N109274459A (zh) * 2016-05-13 2019-0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43032A1 (ja) * 2017-02-03 2018-08-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JP6921977B2 (ja) * 2017-03-15 2021-08-18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通信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15011A1 (en) * 2009-02-26 2010-08-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CN101883369A (zh) * 2010-07-06 2010-11-1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方法
US20110105162A1 (en) * 2009-11-05 2011-05-05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124807A (zh) * 2008-08-12 2011-07-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处置上行链路许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1595B2 (en) * 2002-08-08 2005-11-01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mobile nodes in multiple states
JP3654284B2 (ja) 2002-10-03 2005-06-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424258B1 (ko) 2006-08-23 2014-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과정을 수행하는 방법
EP3373663B1 (en) * 2006-10-27 2019-09-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KR20080084533A (ko) * 2007-03-16 2008-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US20100009687A1 (en) * 2008-04-28 2010-01-14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efficient mbms downlink radio resource re-use for other downlink traffic
US8804546B2 (en) * 2008-06-13 2014-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interaction between DRX cycles and paging cycles
US8379536B2 (en) * 2009-10-08 2013-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efficient decoding
US8576791B2 (en) * 2010-04-27 2013-1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ing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s
JP5793137B2 (ja) 2010-04-28 2015-10-14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300785B2 (ja) * 2010-05-17 2013-09-2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8964611B2 (en) * 2010-11-15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resume indicator for mobile device power conservation
US8537862B2 (en) * 2011-06-30 2013-09-17 Blackberry Limited Transmi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higher order modulation
US20130003604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20130039291A1 (en) * 2011-08-12 2013-02-1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sign on Enhanc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System
US8606286B2 (en) * 2012-01-16 2013-12-10 Blackberry Limited E-PDCCH design for reducing blind decoding
EP2621242A1 (en) 2012-01-26 2013-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prov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operation with additional wake up opportunities
US9198181B2 (en) * 2012-03-19 2015-11-24 Blackberry Limited Enhanced common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4807A (zh) * 2008-08-12 2011-07-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随机接入响应中处置上行链路许可
US20100215011A1 (en) * 2009-02-26 2010-08-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witching a resource assignment mode for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 carriers
US20110105162A1 (en) * 2009-11-05 2011-05-05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83369A (zh) * 2010-07-06 2010-11-10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盲检测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685A1 (zh) * 2017-08-08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监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891973A (zh) * 2017-08-08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监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197286B2 (en) 2017-08-08 2021-12-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9891973B (zh) * 2017-08-08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监测方法、终端
CN110831035A (zh) * 2018-08-08 2020-02-21 夏普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8428B1 (en) 2016-11-02
US20150078307A1 (en) 2015-03-19
US9674821B2 (en) 2017-06-06
US10182422B2 (en) 2019-01-15
JPWO2013179401A1 (ja) 2016-01-14
KR101622069B1 (ko) 2016-05-17
EP2858428A1 (en) 2015-04-08
US20170238290A1 (en) 2017-08-17
JP5958536B2 (ja) 2016-08-02
CN104350788B (zh) 2018-05-29
KR20150003901A (ko) 2015-01-09
EP2858428A4 (en) 2015-05-20
WO2013179401A1 (ja)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422B (zh) 用于小区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KR102207082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측정 및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349259B (zh) 用于载波分配、配置以及转换以进行多载波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4350788A (zh) 无线通信系统、移动站、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TWI523447B (zh) An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9112648A1 (en) Inter-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arrier aggregation
US11228487B2 (en) Search space configuration for power efficient reception
CN103858467A (zh) 协作多点测量方法、基站与用户设备
KR20240007317A (ko) 조기 빔 실패 검출
CN112889309A (zh) 一种测量管理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KR20230152026A (ko) Ue 릴레이들을 이용한 이중/다중-연결성으로의 다이렉트 링크의 활성화/비활성화
KR20230073191A (ko) 빔 관리를 가능하게 하기 위한 린 동기화 신호 블록들에 대한 보고
WO2022110188A1 (zh) 侧行链路载波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224875A1 (en) Ran procedures for supporting adaptive pdcch monitoring
JP2024512487A (ja) 複数スロット送信上の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多重化についてのタイムライン
US20220182858A1 (en) Extending ue fast dormancy at upper layers
JP7314439B1 (ja) ユーザ装置、ノード、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87045A1 (en) Influence of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status on user equipment
KR20240004339A (ko) Ris 엘리먼트들의 클러스터링
KR20230164682A (ko) 멀티-빔 pusch 반복에서의 향상된 비주기적 또는 반영구적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JP2024502321A (ja) 高速SCellアクティブ化
WO2023172806A1 (en) Wireless traffic prediction
KR20240017351A (ko) 이중-접속 아키텍처 및 셋업 절차들
WO2023132924A1 (en) Ran procedures for supporting adaptive pdcch monitoring
CN115777209A (zh) 从用户装备到网络的结构化的最小化路测测量数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Fujitsu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