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9615A - 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9615A
CN110829615A CN201810896791.9A CN201810896791A CN110829615A CN 110829615 A CN110829615 A CN 110829615A CN 201810896791 A CN201810896791 A CN 201810896791A CN 110829615 A CN110829615 A CN 1108296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t
magnetic coupling
mutual inductance
inductance valu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96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29615B (zh
Inventor
宋凯
李振杰
朱春波
杨光
董帅
魏国
逯仁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8967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296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29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96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29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96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属于无线充电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基于LCL‑S补偿拓扑建立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得到互感值与系统电路参数的函数关系,从而实现互感值的在线估计。在分析磁耦合机构的位置偏移与互感值的特性曲线基础上,结合在线估计的互感值,通过扰动观测法实现磁耦合机构位置的自对准。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 对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属于无线充电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电能传输技术,由于其自动化且非接触特性,受到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公司的密切关注。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空间磁场将能量从发射线圈传输(原边部分)到接收线圈(副边部分),经过接收端电路调节后实现非接触充电。基于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理论及关键技术深入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该技术在电动车、便携式设备、医疗设备及特殊环境(易燃易爆)等广泛领域的应用进程。
无线充电系统具备灵活性和便捷性特点,发射线圈(原边部分)和接收线圈(副边部分)不可避免的存在水平或者垂直偏移,从而导致位置的不对准。偏移影响系统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严重情况将会导致系统效率较低或者无法正常工作。因此,磁耦合机构的位置对准技术是保证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高性能且可靠与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偏移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现有的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用偏移解决方法要么对系统参数设计要求苛刻,要么需要复杂的补偿拓扑,要么需要额外的硬件电路和控制算法。这些方法仅仅提高了系统偏移容忍度(偏移容忍度是指偏移适应能力,偏移容忍度越大,表明系统的抗偏移能力越强。真正意义上的位置对准指的是发生偏移之后,系统是否具备位置对准的功能,即在偏移的基础上,进行零点(正对)位置校正),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对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对准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所述方法基于LCL-S补偿拓扑建立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模型,得到互感值与系统电路参数的函数关系,从而实现互感值的在线估计。在分析磁耦合机构的位置偏移与互感值的特性曲线基础上,结合在线估计的互感值,通过扰动观测法实现磁耦合机构位置的自对准。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测量并记录磁耦合机构的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位置完全对准时的互感值Ma,以互感值Ma作为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位置完全对准的依据;
步骤2: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分别获取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
步骤3:测量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以及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与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之间的相位差α;利用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以及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与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之间的相位差α确定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P1,所述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P1为:
P1=I1_rmsUc1_rms cosα
步骤4: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对互感值进行在线估计,进而建立系统原边参数与互感值的函数关系;所述系统原边参数与互感值的函数关系为即为在线估计的互感值,所述在线估计的互感值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21
其中,ω为系统角频率;I1_rms为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Ro为等效负载电阻;P1为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R1为原边线圈内阻;
步骤5:利用磁场仿真软件分析磁耦合机构偏移与互感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磁耦合机构的偏移与互感值关系曲线;
步骤6:结合步骤4获得的所述在线估计的互感值和步骤5获得的所述磁耦合机构的偏移与互感值关系曲线,利用扰动观测法控制可移动发射线圈,实现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动对准。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获取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的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全桥整流/容性滤波电路的等效输入电阻Re的表达式为:
其中,通过实时采集副边的充电电流Io和充电电压Uo,计算Uo/Io可得等效负载电阻Ro
第二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电路的阻抗Z2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31
其中,R2为副边线圈内阻,ω为系统角频率,L2为副边线圈自感和C2为副边谐振电容。
第三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电路的阻抗Z2映射到原边电路的反馈阻抗Zr表达式为:
第四步:根据系统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原则,将反馈阻抗Zr表达式简化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33
其中,系统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原则对应的公式关系为ω2L2C2=ω2L1C1=1。
进一步地,步骤6所述实现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动对准的具体过程为:
第1步:判断Mest_d(0)是否等于所述互感值Ma,其中,Mest_d(0)表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初始位置对应的在线估计互感值;如果Mest_d(0)=Ma,则说明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对准,自动对准结束;
第2步:如Mest_d(0)≠Ma,则启动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中的x和y轴方向移动滑台;
第3步:进行x轴方向移动对准运动,将所述移动滑台沿x轴方向移动,并判断互感值Mest_d[(k+1)x]与Mest_d[kx]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向x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按照此时向x轴方向进行移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Mest_d[(k+1)x]=Mest_d[kx],当Mest_d[(k+1)x]=Mest_d[kx]时,x轴方向的自动位置对准完成;其中,Mest_d[(k+1)x]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1)x]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Mest_d[kx]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x]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
第4步:进行y轴方向移动对准运动,将所述移动滑台沿y轴方向移动,并判断互感值Mest_d[(k+1)y]与Mest_d[ky]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Mest_d[(k+1)y]<Mest_d[ky],则将所述移动滑台向y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按照此时向y轴方向进行移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Mest_d[(k+1)y]=Mest_d[ky],当Mest_d[(k+1)y]=Mest_d[ky]时,表明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位置完全对准;其中,Mest_d[(k+1)y]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1)y]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Mest_d[ky]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y]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优势在于:无需繁琐的系统参数设计和复杂的补偿拓扑,仅仅需要具备x轴和y轴移动能力的滑台以及简单的控制算法即可实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所述对准方法过程简单,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控制复杂度。本发明提出的算法运算量少,实现难度小,运算时间短且误差较小。此外,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实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对准,最大限度保证系统功率传输性能、系统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极大地提高方法在电动车,手机及AGV等无线充电场合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自动对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系统电路拓扑图;
图3为圆形磁耦合机构的在线互感估计结果示意图;
图4为圆形磁耦合机构的位置自对准过程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其中,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采用圆形磁耦合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测量并记录磁耦合机构的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位置完全对准时的互感值Ma,以互感值Ma作为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位置完全对准的依据;
步骤2: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分别获取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
步骤3:测量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以及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与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之间的相位差α;利用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以及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与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之间的相位差α确定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P1,所述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P1为:
P1=I1_rmsUc1_rms cosα
步骤4: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对互感值进行在线估计,进而建立系统原边参数与互感值的函数关系;所述系统原边参数与互感值的函数关系为即为在线估计的互感值,所述在线估计的互感值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51
其中,ω为系统角频率;I1_rms为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Ro为等效负载电阻;P1为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R1为原边线圈内阻;
步骤5:利用磁场仿真软件分析磁耦合机构偏移与互感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磁耦合机构的偏移与互感值关系曲线;
步骤6:结合步骤4获得的所述在线估计的互感值和步骤5获得的所述磁耦合机构的偏移与互感值关系曲线,利用扰动观测法控制可移动发射线圈,实现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动对准。
步骤1所述获取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的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全桥整流/容性滤波电路的等效输入电阻Re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52
其中,通过实时采集副边的充电电流Io和充电电压Uo,计算Uo/Io可得等效负载电阻Ro
第二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电路的阻抗Z2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53
其中,R2为副边线圈内阻,ω为系统角频率,L2为副边线圈自感和C2为副边谐振电容。
第三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电路的阻抗Z2映射到原边电路的反馈阻抗Zr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54
第四步:根据系统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原则,将反馈阻抗Zr表达式简化为: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61
其中,系统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原则对应的公式关系为ω2L2C2=ω2L1C1=1。
步骤6所述实现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动对准的具体过程为:
第1步:判断Mest_d(0)是否等于所述互感值Ma,其中,Mest_d(0)表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初始位置对应的在线估计互感值;如果Mest_d(0)=Ma,则说明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对准,自动对准结束;
第2步:如Mest_d(0)≠Ma,则启动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中的x和y轴方向移动滑台;
第3步:进行x轴方向移动对准运动,将所述移动滑台沿x轴方向移动,并判断互感值Mest_d[(k+1)x]与Mest_d[kx]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向x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按照此时向x轴方向进行移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Mest_d[(k+1)x]=Mest_d[kx],当Mest_d[(k+1)x]=Mest_d[kx]时,x轴方向的自动位置对准完成;其中,Mest_d[(k+1)x]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1)x]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Mest_d[kx]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x]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
第4步:进行y轴方向移动对准运动,将所述移动滑台沿y轴方向移动,并判断互感值Mest_d[(k+1)y]与Mest_d[ky]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Mest_d[(k+1)y]<Mest_d[ky],则将所述移动滑台向y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按照此时向y轴方向进行移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Mest_d[(k+1)y]=Mest_d[ky],当Mest_d[(k+1)y]=Mest_d[ky]时,表明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位置完全对准;其中,Mest_d[(k+1)y]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1)y]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Mest_d[ky]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y]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
本实施例中,以LCL-S补偿的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进行介绍,如图2所示,原边电路为LCL补偿及副边电路为串联(s)补偿的磁耦合机构无线充电系统,针对其他形式的拓扑,仅需要根据系统模型建立互感值与系统参数之间函数关系,同样能够采用该方法进行磁耦合机构的位置自对准。
如图2可知,在原边电路部分,直流电压源Ubus提供整体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能输入。开关管Q1~Q4组成原边电路的全桥逆变电路,两组开关管(Q1和Q4)和(Q2和Q3)轮流导通输出近似方波电压Us。原边电路的串联电感L1p、发射线圈L1与谐振电容C1构成原边LCL谐振回路;副边电路的接收线圈L2与谐振电容C2构成副边串联谐振回路。能量由发射线圈通过空间磁场传输到副边,经过副边电路的全桥整流/容性滤波电路后,为负载提供直流电。
为降低电源输入的无功功率以及提高系统功率传输性能,一般尽可能保证原边和副边谐振频率与系统工作频率一致或相近。因此,本实施例所设计电路参数满足如下关系式: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71
系统中所涉及电路参数(也即L1p,L1,C1,R1,L2,C2,R2,Ro)均为系统设计之初的已知量,并且在运行过程中的变化可忽略不计,即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视上述参数为恒定值;同时,I1_rms和Po可测量。需要强调:系统工作频率可以为任何满足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工作的数值,这里选用常用于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频率(85kHz),以便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算法的合理性。
为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真模型,仿真时间设置为20ms,此时系统已经稳态运行,最大仿真步长为300ns。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中使用的参数按照实验系统中实测数据进行设置,如表1所示。
表1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仿真与实验参数
Figure BDA0001758382030000072
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对表1中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中的曲线为互感值变化(由16.5μH变为14μH)时,本发明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快速且高效的估计互感值(16.54μH变为14.08μH),验证本发明提出的在线互感估计算法的合理性。图4表明基于扰动观测法控制的发射线圈首先在x轴方向搜索在线估计的互感值的最大值Mx_max,在搜到Mx_max后;发射线圈沿着x轴方向搜索在线估计的互感值的最大值My_max,当搜到My_max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实现位置自对准。通过实验验证本发明提出的磁耦合机构的位置自对准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因此,由图3可知,由于原边发射线圈与副边接收线圈出现偏移导致的互感值动态变化时,由本发明提出的算法可实时估计互感值。由图4可知,基于扰动观测法控制可移动发射线圈,能够实现磁耦合机构的位置自对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实例以LCL-S补偿的磁耦合无线充电系统为例,提出一种磁耦合机构的位置自对准方法,无需繁琐的系统参数设计和复杂的补偿拓扑,仅仅需要具备x轴和y轴移动能力的滑台以及简单的控制算法,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复杂度较低。本发明提出的算法运算量少,实现难度小,运算时间短且误差较小。此外,该方法能够实现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对准,最大限度保证系统功率传输性能、系统效率和系统可靠性,极大地提高方法在电动车,手机及AGV等无线充电场合的实用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3)

1.一种应用于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测量并记录磁耦合机构的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位置完全对准时的互感值Ma,以互感值Ma作为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位置完全对准的依据;
步骤2: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分别获取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
步骤3:测量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以及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与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之间的相位差α;
利用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以及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I1_rms与补偿电容两端电压Uc1_rms之间的相位差α确定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P1,所述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P1为:
P1=I1_rmsUc1_rmscosα
步骤4:并利用步骤1获得的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对互感值进行在线估计,获得在线估计的互感值为:
Figure FDA0001758382020000011
其中,ω为系统角频率;I1_rms为原边电路的发射线圈中谐振电流有效值;Ro为等效负载电阻;P1为系统传输到副边电路的有功功率;R1为原边线圈内阻;
步骤5:利用磁场仿真软件分析磁耦合机构偏移与互感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磁耦合机构的偏移与互感值关系曲线;
步骤6:结合步骤4获得的所述在线估计的互感值和步骤5获得的所述磁耦合机构的偏移与互感值关系曲线,利用扰动观测法控制可移动发射线圈,实现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动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获取等效输入电阻Re、副边电路的阻抗Z2和反馈阻抗Zr的模型的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全桥整流/容性滤波电路的等效输入电阻Re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1758382020000012
其中,通过实时采集副边的充电电流Io和充电电压Uo,计算Uo/Io可得等效负载电阻Ro
第二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电路的阻抗Z2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1758382020000021
其中,R2为副边线圈内阻,ω为系统角频率,L2为副边线圈自感和C2为副边谐振电容;
第三步:根据LCL-S补偿的磁耦合充电传输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副边电路的阻抗Z2映射到原边电路的反馈阻抗Zr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1758382020000022
第四步:根据系统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原则,将反馈阻抗Zr表达式简化为:
Figure FDA0001758382020000023
其中,系统工作频率与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的谐振频率一致的原则对应的公式关系为ω2L2C2=ω2L1C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对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实现所述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自动对准的具体过程为:
第1步:判断Mest_d(0)是否等于所述互感值Ma,其中,Mest_d(0)表示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初始位置对应的在线估计互感值;如果Mest_d(0)=Ma,则说明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对准,自动对准结束;
第2步:如Mest_d(0)≠Ma,则启动磁耦合无线充电传输系统中的x和y轴方向移动滑台;
第3步:进行x轴方向移动对准运动,将所述移动滑台沿x轴方向移动,并判断互感值Mest_d[(k+1)x]与Mest_d[kx]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向x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按照此时向x轴方向进行移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Mest_d[(k+1)x]=Mest_d[kx],当Mest_d[(k+1)x]=Mest_d[kx]时,x轴方向的自动位置对准完成;其中,Mest_d[(k+1)x]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1)x]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Mest_d[kx]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x]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
第4步:进行y轴方向移动对准运动,将所述移动滑台沿y轴方向移动,并判断互感值Mest_d[(k+1)y]与Mest_d[ky]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Mest_d[(k+1)y]<Mest_d[ky],则将所述移动滑台向y轴的相反方向移动;如果Mest_d[(k+1)x]>Mest_d[kx],则将所述移动滑台按照此时向y轴方向进行移动;重复执行此步骤直至Mest_d[(k+1)y]=Mest_d[ky],当Mest_d[(k+1)y]=Mest_d[ky]时,表明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的位置完全对准;其中,Mest_d[(k+1)y]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1)y]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Mest_d[ky]表示在x轴方向的第[ky]次移动后对应的互感值。
CN201810896791.9A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Active CN1108296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6791.9A CN110829615B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96791.9A CN110829615B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9615A true CN110829615A (zh) 2020-02-21
CN110829615B CN110829615B (zh) 2020-08-25

Family

ID=69540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96791.9A Active CN110829615B (zh) 2018-08-08 2018-08-08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296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542A (zh) * 2020-04-26 2020-07-14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目标工作频率获取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2260411A (zh) * 2020-09-09 2021-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对位方法、系统及充电底座
CN113792395A (zh) * 2021-08-24 2021-12-14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的电感计算方法
CN113904466A (zh) * 2021-08-25 2022-01-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船舶无线充电系统谐振线圈自对准控制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218A (zh) * 2015-11-17 2016-04-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电磁耦合无线充电装置的原副边对准检测控制方法
CN107490737A (zh) * 2017-08-17 2017-12-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估计方法
CN107521357A (zh) * 2016-06-16 2017-12-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的线圈对准
WO2018027313A1 (en) * 2016-08-08 2018-02-15 Bigmo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harging
US9987937B1 (en) * 2017-12-20 2018-06-05 Th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oard Of Trustees Autonomous two-layer predictive controller for bidirectional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in EV application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15218A (zh) * 2015-11-17 2016-04-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电磁耦合无线充电装置的原副边对准检测控制方法
CN107521357A (zh) * 2016-06-16 2017-12-2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无线充电系统的线圈对准
WO2018027313A1 (en) * 2016-08-08 2018-02-15 Bigmotion Technolog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charging
CN107490737A (zh) * 2017-08-17 2017-12-19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负载和互感估计方法
US9987937B1 (en) * 2017-12-20 2018-06-05 The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Board Of Trustees Autonomous two-layer predictive controller for bidirectional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 in EV applica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 YIN等: "Front-End Monitoring of the Mutual Inductance and Load Resistance in a Series–Series Compensat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
ZHIYUAN WANG等: "A Novel Magnetic Coupling Mechanism for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
谢岳等: "任意空间位置线圈的互感计算方法", 《电机与控制学报》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3542A (zh) * 2020-04-26 2020-07-14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目标工作频率获取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1413542B (zh) * 2020-04-26 2022-07-08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目标工作频率获取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2260411A (zh) * 2020-09-09 2021-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对位方法、系统及充电底座
WO2022052667A1 (zh) * 2020-09-09 2022-03-17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对位方法、系统及充电底座
CN112260411B (zh) * 2020-09-09 2022-09-16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对位方法、系统及充电底座
CN113792395A (zh) * 2021-08-24 2021-12-14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的电感计算方法
CN113792395B (zh) * 2021-08-24 2022-10-21 清华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磁耦合机构的电感计算方法
CN113904466A (zh) * 2021-08-25 2022-01-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船舶无线充电系统谐振线圈自对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904466B (zh) * 2021-08-25 2023-08-0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一种船舶无线充电系统谐振线圈自对准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9615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9615B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位置自动对准方法
WO2021008203A1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最大效率跟踪下的阻抗匹配网络优化方法
CN110450656B (zh) 一种基于差分电感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闭环控制系统
CN110654253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最优效率的联合控制方法
CN111106676B (zh) Lcc-s型mc-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参数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9831035A (zh) 一种基于正交双通道算法的无线充电系统用互感辨识方法
CN107482794B (zh)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变径线圈设计方法
CN108695996B (zh) 基于Buck环节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滑模控制方法
CN106532987B (zh) 一种关于多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负载识别方法
CN113659684A (zh) 副边cl/s恒流恒压ipt充电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
CN110867973B (zh) 一种静态-动态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线或离线互感辨识方法
CN111064283B (zh)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无线传能动态性能优化方法
CN112436614B (zh) 一种具有抗偏移性能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5226952A (zh) 一种恒流恒频感应耦合传输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1478458A (zh) 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恒流恒压控制方法
CN110557027A (zh) 一种应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最大效率跟踪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71172B (zh) 通用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机构的耦合系数辨识方法
CN110138097B (zh) 一种采用特殊拓扑结构实现恒流恒压磁感应式充电系统
CN113392541B (zh) 水下ipt系统涡流损耗分析、频率优化设计方法及应用
CN111725900A (zh) 定频实本征态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设计方法
CN113629818A (zh) 无线充电系统中mosfet的关断电流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1654118B (zh) 基于倍压整流器的动态无线供电系统功率波动抑制方法
CN114243951B (zh) 一种无需参数辨识的磁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8879869B (zh) 基于负载特性的无线充电系统原边控制方法及其实现系统
CN116054424A (zh) 基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动态互感在线评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