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3987A - 分析芯片器件 - Google Patents

分析芯片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3987A
CN110823987A CN201910717202.0A CN201910717202A CN110823987A CN 110823987 A CN110823987 A CN 110823987A CN 201910717202 A CN201910717202 A CN 201910717202A CN 110823987 A CN110823987 A CN 110823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vex portion
analysis
concave portion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72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沼直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r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rkra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1369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71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rkray Inc filed Critical Arkray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823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3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G01N27/44743Introducing samp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5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27/44791Micro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 G01N27/447Systems using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4704Details; Accesso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15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interfacing components, e.g. fluidic, electrical, optical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02Adapting objects or devices to another
    • B01L2200/026Fluid interfacing between devices or objects, e.g. connectors, inlet details
    • B01L2200/027Fluid interfacing between devices or objects, e.g. connectors, inlet details for microfluid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06Auxiliary integrated devices, integrated components
    • B01L2300/0627Sensor or part of a sensor is integrated
    • B01L2300/0645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300/00Addition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01L23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terials
    • B01L2300/123Flexible; Elastome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400/00Moving or stopping fluids
    • B01L2400/04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 B01L2400/0403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 B01L2400/0406Moving fluids with specific forces or mechanical means specific forces capillary for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Optical Measuring Cell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析芯片器件,在独立形成进行试样分析的单元和封入有分析用液体的单元、且在试样的分析时连结两个单元的分析芯片器件中,防止液体从连结部位漏出。一种分析芯片器件,包括:试样导入部,导入试样;第一单元,具有进行试样分析的分析部;以及第二单元,具有封入有特定液体的贮存槽,第一单元具备第一连结部,第二单元具备第二连结部,通过连结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而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一体化,从贮存槽朝向分析部的特定液体的流路相连,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相互嵌合、且由一方的可挠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形成的凸部和凹部的组合构成,由此防止特定液体从连结部位漏出。

Description

分析芯片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毛细管电泳法的分析芯片器件。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待测体分析,近年来,为了装置的小型化和简单化,进行使用了芯片器件化的毛细管的微芯片电泳法。在微芯片电泳中,在一个芯片上形成有电泳用毛细管、以及各种溶液的保持槽。
作为微芯片的一个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十字状形成了毛细管的微芯片。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仅由一根毛细管和其两端的溶液保持槽构成的微芯片。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设置有薄膜状电极的微芯片。
进一步,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由微芯片(第一单元)和盒(第二单元)构成的芯片单元。据此,通过连结微芯片和盒,盒中所包含的特定液体向芯片移动,从而完成芯片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375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WO2008/136465A1;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41786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6-2120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微芯片和盒在与流路垂直的高度方向上连结,但是没有特别指出盒和微芯片的固定方法。在芯片单元中,通过被导入到测定装置时的导入部、导入后的位置对准、与毛细管电泳用电极的连接而被施加外力,因此需要某种固定方法。尤其在盒侧封入有如稀释液或泳动液这样的特定液体的情况下,随着与微芯片的连结,这样的特定液体漏出,从而可能会污染测定装置或用户。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法的分析芯片器件,在独立形成进行试样分析的单元和封入有用于试样分析的特定液体的单元、且在试样分析时连结这些单元的分析芯片器件中,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连结的同时,防止所封入的特定液体随着连结而漏出。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分析芯片器件,用于试样的分析中,包括:试样导入部,导入所述试样;第一单元,具有进行所述试样的分析的分析部;以及第二单元,具有封入有特定液体的贮存槽,所述第一单元具备第一连结部,同时所述第二单元具备第二连结部,通过连结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而使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一体化,同时从所述贮存槽朝向所述分析部的所述特定液体的流路相连,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由形状相互嵌合的凸部和凹部的组合构成,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一方由柔软性和弹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形成,在与所述凸部的朝向所述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凸部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一方的材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比在所述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空洞中嵌合该凸部时该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的截面大,由此防止所述特定液体从所述第一连结部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连结部位漏出。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涉及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法的分析芯片器件,在独立形成进行试样分析的单元和封入有用于试样分析的特定液体的单元、且在试样分析时连结这些单元的分析芯片器件中,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连结的同时,能够防止所封入的特定液体随着连结而漏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分析装置中使用的分析芯片器件的正面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所示的分析芯片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分析芯片器件的IV-IV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的分析芯片器件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涉及用于试样的分析中的分析芯片器件,包括:试样导入部,导入试样;第一单元,具有进行试样分析的分析部;以及第二单元,具有封入有特定液体的贮存槽。第一单元具备第一连结部,同时第二单元具备第二连结部,通过连结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而使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一体化。与此同时,从贮存槽朝向分析部的特定液体的流路相连。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由形状相互嵌合的凸部和凹部的组合构成,凸部和凹部中的一方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形成,在与所述凸部的朝向所述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一方的材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比在所述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空洞中嵌合该凸部时该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的截面大,由此防止特定液体从第一连结部与第二连结部的连结部位漏出。
通过连结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这些单元作为一体化的分析芯片器件而提供给试样的分析中。此时,第一单元的第一连结部与第二单元的第二连结部连结,但是由于与该连结相关的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是凹部和凸部的组合,因此通过向凹部嵌入凸部而完成连结。进一步,在该嵌入时凹部和凸部被封闭,从而能够防止特定液体从该连结部分漏出。
在此,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可以是凹部或者凸部,但是如果一方为凸部,则另一方为凹部。而且,这些凹部和凸部中的一方由柔软性和弹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形成,在与所述凸部的朝向所述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一方的材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比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空洞中嵌合该凸部时该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的截面大。因此,在连结这些凹部和凸部时,由柔软性和弹性高的材质形成的一方能够根据与另一方的形状相对应地进行形状变化,通过一方的形状变化,凸部能够嵌入到凹部,并且,通过一方的形状变化后的恢复力(复原力),能够与另一方紧贴地嵌合,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连结。由此,如上所述,通过将凹部和凸部封闭,能够防止封入在第二单元的贮存槽中的特定液体从该连结部分漏出以污染测定装置或用户。以下,有时省略“与凸部的朝向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凸部的截面”而记载为“凸部的截面”。此外,有时省略“正交的方向上的凹部的空洞”而记载为“凹部的空洞”。
关于“凸部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一方的材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比在凹部的空洞中嵌合该凸部时该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的截面大”的凸部的截面的大小程度,可以根据凸部和凹部双方的柔软性、弹性、材质、表面摩擦力以及表面形状决定,还能够根据凸部和凹部的各要素或形状的相对关系决定,只要是根据一方的材质的形状变化而凸部能够嵌入凹部的形状的范围内,任何大小都可以。例如,由柔软性以及弹性高的材质形成的一方的柔软性越高,即使凸部的截面大也能够嵌入凹部,作为另一个例子,凸部与凹部间的摩擦力越低,即使凸部的截面大也能够嵌入凹部,还有凸部的截面的形状越与凹部的空洞的形状类似,即使凸部截面大也能够嵌入凹部。优选的是,凸部的截面是周围比凹部的空洞稍大,彼此的形状为相似的形状。另外,无需将凸部和凹部嵌合的区域的全部凸部的截面做成比凹部的空洞大,例如也可以是凸部的至少一部分例如仅前端部分、仅中间部分或者仅末端部分比在凹部空洞中嵌合时该部分所接触的部位的截面大即可。
换言之,在凸部和凹部嵌合的状态下,在凸部和凹部实际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中,只要该一部分中的嵌合前的凸部的截面比同样在该一部分中的嵌合前的凹部的空洞的截面大即可。在此,在实际接触的部位中,凸部的截面比凹部的空洞的截面大,但是受到形状变化的是由上述的“一方的材质”(即,柔软性以及弹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形成的一方,这既有可能是凸部,也有可能是凹部。换言之,当凸部由该“一方的材质”形成时,截面更大的凸部受到如被凹部挤压那样的形状变化。此外,当凹部由该“一方的材质”形成时,凹部受到如被截面更大的凸部扩开那样的形状变化。不管在哪种情况,只要从能够封闭凹部和凸部的形状的组合中进行选择,以使封入在第二单元的贮存槽中的特定液体不会从凸部和凹部的连结部分漏出即可。
“一方的柔软性和弹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是指,在凸部与凹部的连结时,通过从该另一方施加的力,该一方的材质通过自身的柔软性和弹性而能够仅以预定变化量进行形状变化,并且具有柔软且能够使形状弯曲的性质的材质。也就是说,由于该另一方与该一方相比柔软性低、即为硬质,因此该另一方能够使柔软性高的一方进行形状变化。并且,由于该一方与该另一方相比弹性高,因此即使在凸部嵌入凹部时形状变化,在封闭时,恢复力会作用到进行封闭的矢量,从而能够可靠地封闭凸部和凹部。另外,柔软性以及弹性高的材质也可以说具有可挠性高或恢复力强的性质。此外,形状变化包括因柔软性而形状变形的形状变形、以及因弹性而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这两者。
另外,当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的组合有多个时,第一连结部的全部可以为凹部或凸部,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连结部的一部分为凹部,其他为凸部。与此互补,第二连结部的全部可以为凸部或凹部,或者第二连结部的一部分为凸部,其他为凹部。
在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第二单元位于第一单元的上方,并且作为凸部的第一连结部形成在第一单元,作为凹部的第二连结部形成在第二单元。
在第二单元中,如上所述,设置有贮存槽,由于第二单元位于第一单元的上方,因此通过连结,能够使特定液体因重力而迅速地向第一单元的分析部移动。而且,作为凸部的第一连结部形成在第一单元,作为凹部的第二连结部形成在第二单元,因此第一连结部向上,与向下的第二连结部嵌合,由此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被连结。
在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中,贮存槽的底部作为第二连结部而形成,并且贮存槽的底部被底面膜覆盖。
如上所述,由于在第二单元中设置有贮存槽,该贮存槽与第一单元侧直接连结,因此在完成连结之前该贮存槽的底部需要被某种构造覆盖。其构造是本方式中的底面膜。在此,由于贮存槽的底部形成为作为凹部的第二连结部,因此可以通过作为第一单元的凸部的第一连结部来穿孔覆盖该底部的底面膜的同时,连结作为凹部的第二连结部与作为凸部的第一连结部。因此,能够防止封入在第二单元的贮存槽中的特定液体在连结时飞散或漏出而测定装置或用户被该特定液体污染。
在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当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凹部时,该凸部和该凹部双方因按压而产生形状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凸部嵌合于凹部时,在凸部和凹部双方上产生因按压引起的形状变化,但是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更高的材质形成的一方当然会产生更大的形状变化。
在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凹部由比凸部柔软性以及弹性高的材质形成。
如上所述,在凸部嵌合于凹部时,在这两者中,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更高的材质形成的一方因按压而受到更大的形状变化,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比凸部高的材质形成、凸部的截面在凹部的材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比凹部的空洞大,因此通过凸部的嵌入来扩开凹部从而进行形状变化的情况变得容易,并且,通过凹部的形状变化后的恢复力,凹部可以与凸部紧密地嵌合,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连结。此外,通过使具有分析部的第一单元做成更硬质且弹性低的材质,容易使凸部与分析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因此提高分析精度。
另外,凹部也可以由与具备它的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的整体相同的材质一体成形,也可以仅将该凹部的部分例如由因双色成形等而与其他部分不同的材质形成。此外,对于凸部,也可以由与具备它的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的整体相同的材质一体成形,也可以仅将该凸部的部分例如由因双色成形等而与其他部分不同的材质形成。不管在哪种情况,与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中具有凸部的一方的、形成该凸部的一部分或其整体相比,第一单元或第二单元中具有凹部的一方的、形成该凹部的部分或其整体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更高的材质形成。
在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任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凸部和凹部中的一方由聚丙烯树脂形成,且另一方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形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凸部和凹部中的一方”是指,在这两者中,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更高的材质形成的一方,其材质为聚丙烯树脂。此外,“另一方”是指,在这两者中,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更低的材质形成的一方,其材质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
例如,在基于第五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凹部由聚丙烯树脂形成,凸部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形成。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装置例如是对血液中含有的糖化血红蛋白的量进行分析的装置。血液是试样的一个例子。糖化血红蛋白是分析装置的分析对象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各附图中通用的符号即使在各附图中没有特别的说明,也是指相同的构成。
图1是以正面立体图示出实施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芯片器件42的分析作业的分析装置102的外观的图。构成分析装置102的各种机构容纳在以大致长方体箱状形成的框体104的内部。框体104的顶面106的正面108一侧成为被倾斜切削掉的状态的操作面107。在操作面107上设置有未图示的触摸面板。分析作业的操作者一边参照显示在该触摸面板上的信息一边接触该触摸面板,由此能够操作分析装置102。此外,在顶面106上设有未图示的打印机的纸张排出口,能够通过打印机印刷试样的分析结果。
在框体104的正面108上设置有开闭盖114。开闭盖114能够在突出位置(用双点划线示出)与收容位置(用实线示出)之间滑动,该突出位置是通过开闭机构116向正面侧移动的位置,该收容位置是向背面侧移动而与正面108成为同一平面的位置。在开闭盖114位于突出位置状态下,托盘118与开闭盖114一起向框体104的跟前侧露出。在位于突出位置的该托盘118上载置有包含试样的分析芯片器件42。然后,通过触摸面板的操作,载置有分析芯片器件42的托盘118后退到收容位置,分析芯片器件42设置在分析装置102的内部并用于测定。
图2是以正面立体图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芯片器件42的图。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芯片器件42是具有作为微芯片的第一单元44和作为盒的第二单元46的构造。具体而言,位于第一单元44上方的第二单元46呈现由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各一对前支承爪46A和后支承爪46B抱持第一单元44的形状。
图3是在分解了该分析芯片器件42的状态下以正面立体图示出的图。
如图3所示,第一单元44是将俯视时外形相同的两片板材(上板44A和下板44B)贴合而形成的板状的部件。上板44A和下板44B由相同的透光性材料形成。该材料例如是玻璃或合成树脂。作为该玻璃,例如可以举出石英玻璃。此外,作为该透光性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举出丙烯酸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或环烯烃类树脂。
在第一单元44的顶面上形成有四个凸部和一个凹陷部。四个凸部均为圆锥台形状且在中心具有孔。这些凸部是第一连结部50。此外,一个凹陷部成为后述的插入孔70。另外,凸部的形状不需要是圆锥台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四棱锥等多棱锥形状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单元44中,在与凸部的朝向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圆锥台形状的凸部的截面中形状最大的部位,其大小约为1.77mm2(直径约为1.5mm),形成在凸部的底面(与第一单元44的顶面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面)上。
第二单元46是重叠在第一单元44的上方的部件,可以举出聚丙烯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或硅酮类树脂之类的材料。
例如,当第一单元44由玻璃那样的比较硬质的材料形成时,若第二单元46由如上所述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则第二单元46的柔软性以及弹性当然比第一单元44的柔软性以及弹性高。
另外,当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均由合成树脂形成时,并不是说形成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的材质只要是上述特定的合成树脂的种类就充分。即,形成第二单元46的合成树脂的柔软性以及弹性需要比形成第一单元44的合成树脂的柔软性以及弹性高。例如,当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由同种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等)形成时,如果使形成第二单元46的合成树脂的密度低于形成第一单元44的合成树脂的密度,则能够将第二单元46的可挠性做成比第一单元44的柔软性以及弹性高。从该观点出发,作为第一单元44的材料,优选作为丙烯酸类树脂的一种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此外,作为第二单元46的材料,优选聚丙烯树脂。换言之,本方式中的材料的柔软性以及弹性的高低能够作为实际形成为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的状态下的柔软性以及弹性的高低来掌握。
在第二单元46中,在俯视时与形成于上述第一单元44的顶面的凹陷部相同的位置上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上述第一单元44的顶面的凹陷部一起成为后述的插入孔70。此外,如上所述,从第二单元46的侧面向下方延伸设置有各一对的前支承爪46A和后支承爪46B。
前支承爪46A从第二单元46的侧面向下方延伸设置,下端部成为向内弯曲的前支承缘46C。后支承爪46B保持第二单元46的侧面与背面的角部分的圆弧形状的同时向下方延伸设置,下端部成为向内弯曲的后支承缘46D。
第一单元44从前支承爪46A侧向第二单元46插入,在背面侧的端缘与后支承爪46B抵接时,成为图2所示的状态。分析芯片器件42在该图2所示的状态下被设置在分析装置102的托盘118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第一单元44载置于一对前支承缘46C和一对后支承缘46D之上,保持第一单元44的上表面与第二单元46的下表面分离的状态。
图4是以图2中的IV-IV剖面示出分析芯片器件42的图。另外,虚拟地用双点划线表示在收容于分析装置102的状态下第一单元44所接触的设置部122和第二单元46所接触的按压部124。
在第一单元44中形成有位于上游侧(图面左侧)的上游流路48和位于下游侧(图面右侧)的下游流路49这两条流路。这些上游流路48和下游流路49的流路截面积设定为如下程度:当液体被未图示的泵加压时,被加压的液体在这些流路中流动的程度。另外,上游流路48和下游流路49各自的截面形状、俯视第一单元44时的形状并不受限制,可以在一处或多处弯曲,也可以是直线状。另外,上游流路48的最上游侧成为试样80(例如,血液)被点样的试样导入部47。
在上游流路48和下游流路49各自的两端部,形成有朝向第二单元46突出的作为上述凸部的第一连结部50。第一连结部50呈向上方渐缩的圆锥台形状。
在第二单元46上形成有多个向上方开口的作为凹嵌部的液体槽52。在液体槽52中,封入有稀释液91和泳动液92这样的特定液体90的部分是贮存槽52A。即,在上游侧的贮存槽52A中封入有稀释液91,在下游侧的贮存槽52A中封入有泳动液92。此外,在液体槽52中,安装有电极62的部分是电极槽52B。
液体槽52的上表面被密封膜54密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用一张密封膜54密封多个液体槽52,但也可以根据每个液体槽52而分离密封膜54。密封膜54的材质只要是密封于贮存槽52A的内部的特定液体90不发生气化等而被密封、且通过前端尖的部件容易穿孔的材质即可,例如可以举出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多层结构的层压膜。
在液体槽52的下部,形成有嵌入第一单元44的第一连结部50而连结的作为向下的凹部的第二连结部56。第二连结部56是朝向下方扩径的圆锥台形状的孔,呈与第一连结部50互补的形状,但与第一连结部50的朝向第二连结部56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空洞(孔)的大小形成为比第一连结部50稍小。在本实施的第二单元46中,关于在与凸部的朝向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凹部的空洞中空洞最大的部位,其大小约为1.65mm2(直径约为1.45mm),并形成于凹部的开口面(与第二单元46的底面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面)。另外,根据第一连结部50的形状,第二连结部56能够形成为圆柱形状的凹部、四角锥形状的凹部等多角锥形状的凹部等的形状,不必是与第一连结部50的形状相似的形状,例如,可以是第一连结部50为圆柱形状、第二连结部56为四棱锥形状的组合。封入有特定液体90的贮存槽52A的第二连结部56的下部被底面膜58密封。该底面膜58的材质只要是密封于液体槽52内部的特定液体90不发生气化等且不漏出地被密封、且能够通过第一连结部50容易穿孔即可,例如可以举出包含PET的多层结构的层压膜。
如上所述,在第一连结部50的截面中最大的凸部的截面的大小约为1.77mm2,在凹部的空洞中空洞最大的部位约为1.65mm2,因此,第一连结部50的截面比第二连结部56的空洞大大约0.12mm2,第二连结部56形成为比第一连结部50稍小。换言之,可以说凸部的截面形成得比凹部的空洞大,凹部的材质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大。但是,如上所述,形成有第二连结部56的第二单元46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比形成有第一连结部50的第一单元44高的材质形成。换言之,第二连结部56的柔软性以及弹性比第一连结部50高。因此,在第一连结部50与第二连结部56连结时,由因柔软性以及弹性高而可挠性高的材质形成的第二连结部56能够与第一连结部5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地仅进行预定变化量的形状变化。即,在与第一连结部50嵌入第二连结部56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至少对上述约0.12mm2面积进行形状变化而扩大并嵌入。然后,形状变化后的第二连结部56在朝向第一连结部50的方向上产生恢复力而紧贴于第一连结部50。因此,第一连结部50和第二连结部56嵌合而被封闭,能够防止封入在第二单元的贮存槽中的特定液体从该连结部分漏出。在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芯片器件42中,通过施加196N的力,将第一连结部50嵌入第二连结部56,能够将第一连结部50和第二连结部56结合。另外,当第一连结部50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比第二连结部56高的材质形成时,第一连结部50与第二连结部56的空洞的形状匹配地仅进行预定变化量的形状变化,然后,形状变化后的第一连结部50在朝向第二连结部56的方向上产生恢复力而紧贴于第二连结部56。因此,第一连结部50和第二连结部56嵌合而被封闭,能够防止封入在第二单元的贮存槽中的特定液体从该连结部分漏出。另外,当第一连结部50嵌入第二连结部56时,第一连结部50的截面的形状或第二连结部56的空洞的形状会变化为上述变化量以上,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连结部50的嵌入。
另外,在上述中,以本实施方式的分析芯片器件42为一个例子,凸部和凹部各自的大小由凸部和凹部双方的柔软性、弹性、材质、表面的摩擦力、表面的形状、以及各要素中的凸部与凹部的相对关系来决定上限,凸部的截面选择为比凹部的空洞稍大的形状,以便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凸部与凹部的连结,并且能够防止所封入的特定液体随着连结而漏出。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分析芯片器件42的情况下,优选凸部的截面比凹部的空洞大0.01mm2~1.00mm2,更优选大0.1mm2~0.5mm2
在上游流路48和下游流路49之间形成有作为分析部68的毛细管。分析部68的流路截面积(即,与流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空洞的大小)被设定为以使上游流路48和下游流路49中存在的液体通过毛细管现象流动。因此,分析部68的流路截面积比上游流路48和下游流路49的任一流路截面积小。而且,在位于分析部68两侧的液体槽52的电极槽52B中设置有电极62。从设置在第二单元46的侧面的未图示的孔插入的未图示的供电探针与这些电极62接触。由此,在这些电极62之间施加电压。
如上所述,插入孔70在俯视时形成于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双方的相同位置。设置在第一单元44上的插入孔70形成为具有底部70B的倒圆锥台形状。该底部70B到达分析部68的中途部分的附近。设置在第二单元46上的插入孔70穿过第二单元46。
设置部122是在分析装置102的内部载置第一单元44的部件。在分析芯片器件42在分析装置102的内部处于上述收容位置(参照图1)的状态下,在设置部122中与上述插入孔70的附近抵接的位置上设置有测光传感器186。由该测光传感器186获得的信号通过测定部190计算为吸光度。
按压部124是在分析装置102的内部位于第二单元46的上方的部件。在分析芯片器件42在分析装置102内部处于上述收容位置(参照图1)的状态下,在按压部124中与上述的插入孔70的正上方抵接的位置上向下方突出设置有照射部176。该照射部176是从前端向在分析部68中进行电泳的液体照射光的部件。此外,在按压部124上,在与各个液体槽52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向下的穿孔销164。
在从上述突出位置向收容位置移动之后不久,分析芯片器件42被载置在设置部122上,如图4所示,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成为彼此分离的状态。从该状态,如果按压部124从上方按压第二单元46,则第二单元46被按压在第一单元44上,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在此期间,同时发生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第一单元44的第一连结部50嵌入第二单元46的第二连结部56。在此,由于作为第二连结部56的凹部是向下扩开的孔,与此相对,作为第一连结部50的凸部是向上渐缩的突起,因此第一连结部50容易从下方插入第二连结部56。此外,如上所述,第二连结部56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比第一连结部50高的材质形成,在与第一连结部50的朝向第二连结部56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一单元44的第一连结部50,在因第二连结部56的材质的形状变化而第一连结部50能够嵌入第二连结部56的范围内,比该正交的方向上的第二连结部56的空洞大,因此通过压入第一连结部50,第二连结部56比第一连结部50更容易受到形状变化,并通过其恢复力,第一连结部50和第二连结部56紧密连结。此时,与贮存槽52A对应的第一连结部50刺破底面膜58。伴随于此,在作为特定液体90而收容有稀释液91的上游侧的贮存槽52A中,该稀释液91流入上游流路48,在试样导入部47中被点样的试样80被该稀释液91稀释而成为稀释试样93。该稀释试样93充满上游流路48,到达上游侧的电极槽52B。另一方面,在作为特定液体90而收容有泳动液92的下游侧的贮存槽52A中,通过第一连结部50刺破底面膜58,同样泳动液92流入下游流路49,到达下游侧的电极槽52B,并且也充满分析部68。
第二,设置在按压部124上的每个穿孔销164穿孔对应的液体槽52的密封膜54。通过该穿孔产生的孔,能够利用未图示的泵对液体进行加压。
第三,分别设置在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上的插入孔70一体化而成为一个有底孔。设置在按压部124上的照射部176从上方插入到该插入孔70中直到与底部70B接触为止。
在以上的状态下,通过连结第一连结部50和第二连结部56,使第一单元44和第二单元46一体化,同时从贮存槽52A向分析部68的特定液体90的流路相连。由此,两个电极62之间被稀释试样93和泳动液92充满,通过未图示的供电探针,在这两个电极62之间施加预定的电压,从上游流路48向分析部68连续地开始稀释试样93的电泳。此时,柔软性以及弹性更高的第二连结部56因从下方压入的第一连结部50而受到形状变化,由此第二连结部56和第一连结部50被封闭,防止特定液体90从该连结的部位漏出。
在分析部68中电泳的稀释试样93在通过插入孔70的下方时,由照射部176从上方照射光。该照射的光被稀释试样93吸收预定的波长成分,剩余的波长成分由测光传感器186感知并进行预定的信号化,该信号由测定部190作为吸光度进行数值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利用于用于毛细管电泳法的、由微芯片和抱持微芯片的盒构成的分析芯片器件。
符号说明
42…分析芯片器件;
44…第一单元;
44A…上板;
44B…下板;
46…第二单元;
46A…前支承爪;
46B…后支承爪;
46C…前支承缘;
46D…后支承缘;
47…试样导入部;
48…上游流路;
49…下游流路;
50…第一连结部;
52…液体槽;
52A…贮存槽;
52B…电极槽;
54…密封膜;
56…第二连结部;
58…底面膜;
62…电极;
68…分析部;
70…插入孔;
70B…底部;
80…试样;
90…特定液体;
91…稀释液;
92…泳动液;
93…稀释试样;
102…分析装置;
104…框体;
106…顶板;
107…操作面;
108…正面;
114…开闭盖;
116…开闭机构;
118…托盘;
122…设置部;
124…按压部;
164…穿孔销;
176…照射部;
186…测光传感器;
190…测定部。

Claims (6)

1.一种分析芯片器件,用于试样的分析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试样导入部,导入所述试样;
第一单元,具有进行所述试样的分析的分析部;以及
第二单元,具有封入有特定液体的贮存槽,
所述第一单元具备第一连结部,同时所述第二单元具备第二连结部,通过连结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而使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一体化,同时从所述贮存槽朝向所述分析部的所述特定液体的流路相连,
所述第一连结部和所述第二连结部由形状相互嵌合的凸部和凹部的组合构成,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一方由柔软性和弹性比另一方高的材质形成,在与所述凸部的朝向所述凹部的嵌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凸部的截面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一方的材质能够形状变化的范围内,比在所述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凹部的空洞中嵌合该凸部时该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的截面大,由此防止所述特定液体从所述第一连结部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连结部位漏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芯片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单元的上方,
作为所述凸部的所述第一连结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单元上,作为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连结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单元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芯片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槽的底部形成为所述第二连结部,并且所述贮存槽的所述底部被底面膜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芯片器件,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凸部嵌合于所述凹部时,在该凸部和该凹部双方上发生由按压引起的形状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芯片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由柔软性以及弹性比所述凸部高的材质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芯片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中的所述一方由聚丙烯树脂形成,并且所述另一方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形成。
CN201910717202.0A 2018-08-08 2019-08-05 分析芯片器件 Pending CN1108239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133 2018-08-08
JP2018-149133 2018-08-08
JP2019136920A JP7227101B2 (ja) 2018-08-08 2019-07-25 分析チップデバイス
JP2019-136920 2019-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3987A true CN110823987A (zh) 2020-02-21

Family

ID=67658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7202.0A Pending CN110823987A (zh) 2018-08-08 2019-08-05 分析芯片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200049658A1 (zh)
EP (1) EP3608663B1 (zh)
CN (1) CN11082398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2315A (en) * 1997-04-30 1999-08-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icrofluidic structure assembly with mating microfeatures
JP2003121311A (ja) * 2001-08-09 2003-04-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微細流路装置、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070244368A1 (en) * 2004-02-23 2007-10-18 Bayliff Simon W Diagnostic Test Devices
US20150024436A1 (en) * 2011-10-21 2015-01-22 Integenx Inc,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ystems
CN105424783A (zh) * 2014-09-11 2016-03-23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方法、分析芯片及分析系统
US20160136646A1 (en) * 2013-06-26 2016-05-19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Interconnect Adaptor
US20160334367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Arkray, Inc. Analytical Tool and Analytical System
US20170157606A1 (en) * 2014-07-10 2017-06-08 Nanobiosys Inc. Microfluidic chip,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analysis device using same
CN107037110A (zh) * 2015-12-09 2017-08-11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用具及分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75787B2 (ja) 1998-05-22 2003-12-08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電気泳動用部材
JP4178653B2 (ja) 1999-02-26 2008-11-12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泳動用チップとその製造方法、該電気泳動用チップを用いた電気泳動装置及び荷電性物質の分離方法
EP2803992B1 (en) 2007-04-27 2021-02-17 ARKRAY, Inc. Sample analyzing method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thod
JP6018237B2 (ja) * 2014-02-14 2016-11-02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流路を備えるチッ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るチップ
JP6619286B2 (ja) 2015-05-13 2019-12-11 アークレイ株式会社 分析用具および分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2315A (en) * 1997-04-30 1999-08-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icrofluidic structure assembly with mating microfeatures
JP2003121311A (ja) * 2001-08-09 2003-04-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微細流路装置、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070244368A1 (en) * 2004-02-23 2007-10-18 Bayliff Simon W Diagnostic Test Devices
US20150024436A1 (en) * 2011-10-21 2015-01-22 Integenx Inc,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ystems
US20160136646A1 (en) * 2013-06-26 2016-05-19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Interconnect Adaptor
US20170157606A1 (en) * 2014-07-10 2017-06-08 Nanobiosys Inc. Microfluidic chip,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analysis device using same
CN105424783A (zh) * 2014-09-11 2016-03-23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方法、分析芯片及分析系统
US20160334367A1 (en) * 2015-05-13 2016-11-17 Arkray, Inc. Analytical Tool and Analytical System
CN106153704A (zh) * 2015-05-13 2016-11-23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工具以及分析系统
US20180164247A1 (en) * 2015-05-13 2018-06-14 Arkray, Inc. Analytical Tool and Analytical System
CN107037110A (zh) * 2015-12-09 2017-08-11 爱科来株式会社 分析用具及分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08663C0 (en) 2023-06-21
US20200049658A1 (en) 2020-02-13
US11513096B2 (en) 2022-11-29
EP3608663B1 (en) 2023-06-21
EP3608663A1 (en) 2020-02-12
US20200049659A1 (en)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78702B1 (en) Test element storage container
EP2962104B1 (en) Lateral flow assay device with test strip retainer
EP0579997B1 (en) Disposable cartridge for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sensors
US20110192219A1 (en) Liquid sample analyzer
US9726680B2 (en) Reaction vessel, assay device, and measuring method
US20110194977A1 (en) Liquid container for analysis
US8646316B2 (en) Liquid sample quantity determiner
JP2007064829A (ja) 試験用具
JPH10300710A (ja) 流体監視用センサの分与器具
JP2008125813A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バイオセンサ装置
KR20080074119A (ko) 유체를 테스팅하기 위한 디바이스
JP2006343206A (ja) 体液検査用ロータ
US20120045375A1 (en) Body fluid analysis fixture
CN110823987A (zh) 分析芯片器件
JP7227101B2 (ja) 分析チップデバイス
EP3438654B1 (en) Analysis chip
US20200015725A1 (en) Cassette for blood sample measurement collection and storage
WO2020158712A1 (ja) 流体取扱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113472A (ja) 秤取構造及びマイクロチップ
JP6549355B2 (ja) 流体取扱装置
US10549480B2 (en) Ultrasonic welding of a microfluidic device
US20220055028A1 (en) Fluid handling system
JP6853043B2 (ja) 試料調液装置、検査キット、及び試料調液方法
JP2009022675A (ja) バイオセンサカートリッジ
JPS61262661A (ja) 生化学分析ユニツ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