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4345A - 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14345A CN110814345A CN201911177103.4A CN201911177103A CN110814345A CN 110814345 A CN110814345 A CN 110814345A CN 201911177103 A CN201911177103 A CN 201911177103A CN 110814345 A CN110814345 A CN 1108143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blanking
- ceramic
- metal
- lead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20—Direct sintering or mel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 B22F10/10—Formation of a green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2/00—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xiliary mean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Combination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with other process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22F12/22—Driv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00—Producing shaped prefabricat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 B28B1/001—Rapid manufacturing of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ng, agglomerating or laminating of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40/00—Auxiliary operations or equipment, e.g. for material hand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70/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包括主体底座,所述主体底座上端四角分别固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第三支撑立柱和第四支撑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四角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工字型移动框架,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内设有左右滑动机构,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下侧设有前后滑动机构,所述前后滑动机构下侧设有悬挂转向机构,所述悬挂转向机构下侧设有纳米材料打印机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在纳米材料领域,有一种航空材料,其内表面需要耐高温,其外表面需要与冷却剂接触,因此内表面需要用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制造,外表面则需要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造,但是金属和陶瓷又很难结合在一起,如果制造时能使金属和陶瓷之间的成分逐渐均匀连续变化,让金属和陶瓷相互掺杂在一起,最终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倾斜功能材料,意思就是其中的成分就像一个倾斜的梯子,当用金属和陶瓷纳米颗粒按其含量逐渐变化的要求混合后烧结成形时,就能达到内侧耐高温,外侧有良好导热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用于实现制造一种倾斜功能合成材料。本发明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包括主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座上端四角分别固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第三支撑立柱和第四支撑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四角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工字型移动框架,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内设有左右滑动机构,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下侧设有前后滑动机构,所述前后滑动机构下侧设有悬挂转向机构,所述悬挂转向机构下侧设有纳米材料打印机构;
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包括运动架第一纵梁、运动架第二纵梁、运动架第一横梁和运动架第二横梁,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前后延伸设置,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位于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的左侧位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左右延伸设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位于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的前侧位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和运动架第二横梁均固设于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前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一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后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二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运动架第二纵梁架设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之间,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前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三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后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四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左右滑动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滑块和第一丝杠,所述第一运动滑块设置在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运动滑块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所述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前后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光杠配合孔和所述第二光杠配合孔,所述第一丝杠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内,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右侧壁上开设有向左贯通的第一丝杠配合孔,所述第一丝杠配合孔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的左侧,所述所述第一丝杠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丝杠配合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光杠配合孔和所述第二光杠配合孔内分别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光杠和第二光杠,所述第一光杠和所述第二光杠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一光杠和所述第二光杠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一运动滑块上端固设有前后延伸的滑块支撑块,所述滑块支撑块向前延伸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的上端面左右滑动配合,所述滑块支撑块向后延伸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的上端面左右滑动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光杠配合孔和第四光杠配合孔,所述第三光杠配合孔和所述第四光杠配合孔内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三光杠和第四光杠,所述第三光杠和所述第四光杠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光杠和所述第四光杠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底座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架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丝杠配合孔,所述第二丝杠配合孔上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内,所述第二丝杠上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丝杠配合孔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动力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前后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板、第二运动滑块和第三丝杠,所述第一运动滑块下端固设有滑动板连接块,所述滑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连接块的下端,所述滑动板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运动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运动滑块下侧,所述第二运动滑块内设有前后贯通的滑动板配合槽,所述滑动板配合槽顶壁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块滑动配合槽,所述滑动板前后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板配合槽内,所述第二运动滑块内还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所述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在所述滑动板配合槽下侧,所述滑动板后端固设有第三丝杠后支撑板,所述滑动板前端固设有第三丝杠前支撑板,所述第三丝杠后支撑板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丝杠后配合孔,所述第三丝杠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内,所述第三丝杠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三丝杠后配合孔后侧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三丝杠后支撑板后侧,所述第三丝杠后端穿过所述第三丝杠后转动配合孔与所述第三电机 的输出轴动力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悬挂转向机构包括主机壳体、蜗轮和蜗杆,所述主机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运动滑块的下侧,所述主机壳体内设有蜗轮蜗杆腔和开口向下的下工作腔,所述蜗轮蜗杆腔在所述下工作腔的上侧,所述蜗轮蜗杆腔顶壁设有向上延伸贯通的转动配合孔,所述第二运动滑块下端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配合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轴下端固设有支撑圆盘,所述支撑圆盘环形边缘的上端面与所述蜗轮蜗杆腔的顶壁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圆盘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蜗轮轴,所述蜗轮固设在所述蜗轮轴的下端,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蜗杆右端设有向右延伸的蜗杆轴,所述蜗轮蜗杆腔右侧壁设有向右延伸贯通的蜗杆轴配合孔,所述蜗杆轴转动配合在所述蜗杆轴配合孔内,所述蜗杆轴配合孔右侧设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右侧,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轴动力连接,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末端主壳体,所述末端主壳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末端主壳体左端固设有向左延伸的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所述末端主壳体右端固设有向右延伸的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与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下工作腔左侧壁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支撑轴配合孔,所述下工作腔右侧壁设有向右延伸贯通的第二支撑轴配合孔,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轴配合孔内,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二支撑轴配合孔内,所述第二支撑轴配合孔右侧设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右侧,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动力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左侧壁面上固设有纳米原料存储罐和粘结剂存储罐,所述纳米原料存储罐在所述粘结剂存储罐的上侧,所述纳米原料存储罐内部分为左侧的陶瓷纳米材料腔和右侧的金属纳米材料腔,所述粘结剂存储罐内设有粘结剂存储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纳米材料打印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混料器汇合管和V型汇合块,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下侧开口处,所述支撑板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混料器约束孔,,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设置在所述混料器约束孔内,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混料器约束孔上侧设有第一线性震动马达,所述第一线性震动马达环设在第一混料器汇合管的外侧,所述V型汇合块固设在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的上端,所述V型汇合块上端设有金属纳米材料进料口和陶瓷纳米材料进料口,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进料口上侧固设有金属下料过渡仓,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进料口上侧设有陶瓷下料过渡仓,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上端固设有金属比例分离仓,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上端固设有陶瓷比例分离仓,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上端固设有金属下料管连接器,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上端固设有陶瓷下料管连接器,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上端连接有金属下料管,所述金属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腔相连通设置,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上端连接有陶瓷下料管,所述陶瓷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腔相连通设置,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外侧设有第二线性震动马达,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金属连接器腔,所述金属连接器腔内部设有第一多孔板,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陶瓷连接器腔,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外侧设有第三线性震动马达,所述陶瓷连接器腔内部设有第二多孔板,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内依次排列设有第一金属比例分离腔、第二金属比例分离腔、第三金属比例分离腔、第四金属比例分离腔和第五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一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金属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金属比例分离腔的开口大小依次变小,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内部依次设有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和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上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比例分离腔的下端口相吻合连接,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大小设置一致,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内依次设有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和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的开口大小依次变大,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内部依次设有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和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上端口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的下端口吻合连接,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大小设置一致,所述V型汇合块内依次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和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内依次设有五个上下贯通的汇合管下料腔,所述汇合管下料腔的上端口依次与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和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末端主壳体下端设有倒圆锥过渡体,所述倒圆锥过渡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倒圆锥过渡腔,所述倒圆锥过渡体下端设有出料口壳体,所述出料口壳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出料腔,所述出料口壳体下端设有锥形出料口,所述锥形出料口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锥形出料口腔,所述出料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向下延伸到所述锥形出料口腔下端口处,所述左出料管内依次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末端出料腔、第二末端出料腔、第三末端出料腔、第四末端出料腔和第五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一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二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三末端出料腔、所述第四末端出料腔和所述第五末端出料腔的上端口分别依次与所述汇合管下料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二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三末端出料腔、所述第四末端出料腔和所述第五末端出料腔设置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渐缩形状,所述出料腔内环设有第四线性震动马达,所述锥形出料口外侧对称设有第一粘结剂喷管和第二粘结剂喷管,所述第一粘结剂喷管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喷管上端通过粘结剂输出管与所述粘结剂存储罐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金属比例分离仓和陶瓷比例分离仓内的不同孔径的腔室,使得金属纳米材料和陶瓷纳米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混合材料最终在锥形出料口喷出并与两侧喷出的粘结剂混合,按照纳米材料打印机构的运动轨迹制造出所需的形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图1的局部视图B;
图5是本发明中图1的局部视图C;
图6是本发明中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中图2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8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参照图1-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包括主体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座1上端四角分别固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立柱2、第二支撑立柱75、第三支撑立柱76和第四支撑立柱77,所述第一支撑立柱2、所述第二支撑立柱75、所述第三支撑立柱76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77上端设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下端四角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2、所述第二支撑立柱75、所述第三支撑立柱76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7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座1和所述支撑架4之间设有工字型移动框架,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内设有左右滑动机构,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下侧设有前后滑动机构,所述前后滑动机构下侧设有悬挂转向机构,所述悬挂转向机构下侧设有纳米材料打印机构;
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包括运动架第一纵梁6、运动架第二纵梁7、运动架第一横梁9和运动架第二横梁8,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和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前后延伸设置,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位于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的左侧位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9和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8左右延伸设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9位于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8的前侧位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9和运动架第二横梁8均固设于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和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之间。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2和所述所述第二支撑立柱75之间,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前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支撑柱配合孔81,所述第一支撑柱配合孔81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2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后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支撑柱配合孔78,所述第二支撑柱配合孔78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75上下滑动配合,运动架第二纵梁7架设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76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77之间,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前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支撑柱配合孔79,所述第三支撑柱配合孔79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76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后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支撑柱配合孔80,所述第四支撑柱配合孔80与所述第四支撑立柱77上下滑动配合。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右滑动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滑块88和第一丝杠14,所述第一运动滑块88设置在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9和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8之间,所述第一运动滑块88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85,所述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85前后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光杠配合孔84和所述第二光杠配合孔87,所述第一丝杠14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丝杠14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85内,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右侧壁上开设有向左贯通的第一丝杠配合孔83,所述第一丝杠配合孔83左侧设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的左侧,所述所述第一丝杠14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丝杠配合孔83与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光杠配合孔84和所述第二光杠配合孔87内分别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光杠15和第二光杠13,所述第一光杠15和所述第二光杠13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6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一光杠15和所述第二光杠13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一运动滑块88上端固设有前后延伸的滑块支撑块16,所述滑块支撑块16向前延伸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9的上端面左右滑动配合,所述滑块支撑块16向后延伸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8的上端面左右滑动配合。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90,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90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光杠配合孔91和第四光杠配合孔92,所述第三光杠配合孔91和所述第四光杠配合孔92内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三光杠12和第四光杠10,所述第三光杠12和所述第四光杠10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4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光杠12和所述第四光杠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底座1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架4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丝杠配合孔93,所述第二丝杠配合孔93上侧设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90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丝杠11,所述第二丝杠11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90内,所述第二丝杠11上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丝杠配合孔93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动力连接。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板89、第二运动滑块23和第三丝杠21,所述第一运动滑块88下端固设有滑动板连接块155,所述滑动板89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连接块155的下端,所述滑动板89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设置在所述第一运动滑块88下侧,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内设有前后贯通的滑动板配合槽24,所述滑动板配合槽24顶壁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块滑动配合槽154,所述滑动板89前后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板配合槽24内,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内还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95,所述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95在所述滑动板配合槽24下侧,所述滑动板89后端固设有第三丝杠后支撑板19,所述滑动板89前端固设有第三丝杠前支撑板20,所述第三丝杠后支撑板19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丝杠后配合孔96,所述第三丝杠21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95内,所述第三丝杠21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三丝杠后配合孔96后侧设有第三电机22,所述第三电机2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三丝杠后支撑板19后侧,所述第三丝杠21后端穿过所述第三丝杠后转动配合孔96与所述第三电机22 的输出轴动力连接。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转向机构包括主机壳体27、蜗轮35和蜗杆36,所述主机壳体27设置在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的下侧,所述主机壳体27内设有蜗轮蜗杆腔39和开口向下的下工作腔40,所述蜗轮蜗杆腔39在所述下工作腔40的上侧,所述蜗轮蜗杆腔39顶壁设有向上延伸贯通的转动配合孔98,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下端固设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与所述转动配合孔98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轴26下端固设有支撑圆盘33,所述支撑圆盘33环形边缘的上端面与所述蜗轮蜗杆腔39的顶壁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圆盘33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蜗轮轴34,所述蜗轮35固设在所述蜗轮轴34的下端,所述蜗杆36与所述蜗轮35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蜗杆36右端设有向右延伸的蜗杆轴37,所述蜗轮蜗杆腔39右侧壁设有向右延伸贯通的蜗杆轴配合孔99,所述蜗杆轴37转动配合在所述蜗杆轴配合孔99内,所述蜗杆轴配合孔99右侧设有第四电机38,所述第四电机38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27的右侧,所述第四电机38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轴37动力连接,所述下工作腔40内设有末端主壳体41,所述末端主壳体41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腔42,所述末端主壳体41左端固设有向左延伸的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100,所述末端主壳体41右端固设有向右延伸的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43,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100与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43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下工作腔40左侧壁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支撑轴配合孔101,所述下工作腔40右侧壁设有向右延伸贯通的第二支撑轴配合孔102,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100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轴配合孔101内,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43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二支撑轴配合孔102内,所述第二支撑轴配合孔102右侧设有第五电机44,所述第五电机44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27的右侧,所述第五电机44的输出轴与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43动力连接,所述主机壳体27的左侧壁面上固设有纳米原料存储罐28和粘结剂存储罐31,所述纳米原料存储罐28在所述粘结剂存储罐31的上侧,所述纳米原料存储罐28内部分为左侧的陶瓷纳米材料腔29和右侧的金属纳米材料腔30,所述粘结剂存储罐31内设有粘结剂存储腔32。
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材料打印机构包括支撑板103、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和V型汇合块106,所述支撑板10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42的下侧开口处,所述支撑板103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混料器约束孔104,,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设置在所述混料器约束孔104内,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混料器约束孔104上侧设有第一线性震动马达49,所述第一线性震动马达49环设在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的外侧,所述V型汇合块106固设在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的上端,所述V型汇合块106上端设有金属纳米材料进料口107和陶瓷纳米材料进料口108,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进料口107上侧固设有金属下料过渡仓109,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进料口108上侧设有陶瓷下料过渡仓110,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109上端固设有金属比例分离仓45,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110上端固设有陶瓷比例分离仓46,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45上端固设有金属下料管连接器111,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46上端固设有陶瓷下料管连接器112,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111上端连接有金属下料管60,所述金属下料管60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腔30相连通设置,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112上端连接有陶瓷下料管61,所述陶瓷下料管61的另一端与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腔29相连通设置,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111外侧设有第二线性震动马达71,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111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金属连接器腔113,所述金属连接器腔113内部设有第一多孔板72,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112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陶瓷连接器腔114,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112外侧设有第三线性震动马达73,所述陶瓷连接器腔114内部设有第二多孔板74,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45内依次排列设有第一金属比例分离腔115、第二金属比例分离腔116、第三金属比例分离腔117、第四金属比例分离腔118和第五金属比例分离腔119,所述第一金属比例分离腔115、所述第二金属比例分离腔116、所述第三金属比例分离腔117、所述第四金属比例分离腔118和所述第五金属比例分离腔119的开口大小依次变小,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109内部依次设有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120、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121、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122、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123和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124,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120、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121、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122、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123和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124的上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比例分离腔115、所述第二比例分离腔116、所述第三比例分离腔117、所述第四比例分离腔118和所述第五比例分离腔119的下端口相吻合连接,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120、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121、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122、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123和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124的下端口大小设置一致,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46内依次设有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134、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135、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136、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137和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138,所述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134、所述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135、所述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136、所述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137和所述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138的开口大小依次变大,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110内部依次设有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139、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140、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141、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142和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143,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139、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140、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141、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142和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143的上端口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134、所述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135、所述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136、所述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137和所述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138的下端口吻合连接,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139、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140、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141、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142和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143的下端口大小设置一致,所述V型汇合块106内依次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144、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145、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146、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147和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148,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144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120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145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121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146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122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147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123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148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124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144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139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145的上端口与所述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140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146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141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147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142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148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143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内依次设有五个上下贯通的汇合管下料腔126,所述汇合管下料腔126的上端口依次与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144、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145、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146、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147和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148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末端主壳体41下端设有倒圆锥过渡体68,所述倒圆锥过渡体68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倒圆锥过渡腔129,所述倒圆锥过渡体68下端设有出料口壳体69,所述出料口壳体69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出料腔130,所述出料口壳体69下端设有锥形出料口70,所述锥形出料口70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锥形出料口腔131,所述出料腔130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料管54,所述出料管54向下延伸到所述锥形出料口腔131下端口处,所述左出料管54内依次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末端出料腔149、第二末端出料腔150、第三末端出料腔151、第四末端出料腔152和第五末端出料腔153,所述第一末端出料腔149、所述第二末端出料腔150、所述第三末端出料腔151、所述第四末端出料腔152和所述第五末端出料腔153的上端口分别依次与所述汇合管下料腔126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末端出料腔149、所述第二末端出料腔150、所述第三末端出料腔151、所述第四末端出料腔152和所述第五末端出料腔153设置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渐缩形状,所述出料腔130内环设有第四线性震动马达59,所述锥形出料口70外侧对称设有第一粘结剂喷管56和第二粘结剂喷管57,所述第一粘结剂喷管56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喷管57上端通过粘结剂输出管58与所述粘结剂存储罐31相连通。
下面,申请人将会参考附图1-8以及上面描述来具体的介绍本申请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当需要纳米材料设备工作时,启动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带动所述第一丝杠14转动,所述第一丝杠14带动所述第一运动滑块88左右移动,启动所述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带动所述第二丝杠11转动,所述所述第二丝杠11带动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7上下移动,启动所述第三电机22,所述第三电机22带动所述第三丝杠21转动,所述第三丝杠21带动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前后移动,所述第二运动滑块23带动所述转轴26移动,所述转轴26带动所述主机壳体27移动,启动所述第四电机38,所述第四电机38带动所述蜗杆轴37转动,所述蜗杆轴37带动所述蜗杆36转动,所述蜗杆36的转动反向作用使得所述主机壳体27转动,启动所述第五电机44,所述第五电机44带动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43转动,所述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43带动所述末端主壳体41转动,所述末端主壳体41带动所述支撑板103转动,所述支撑板103带动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转动所述出料管54转动,在所述第一电机3、所述第二电机5、所述第三电机22、所述第四电机38和所述第五电机44作为原动力的驱动下,所述纳米材料打印机构可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自由移动和一定程度的转动,灵活地打印成型所需要的产品。
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腔30中的金属纳米材料经过所述金属下料管60进入所述金属连接器腔113,金属纳米材料再经过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45,金属纳米材料从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45进入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109,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腔29陶瓷纳米材料经过所述陶瓷下料管61进入所述陶瓷连接器腔114,陶瓷纳米材料再经过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46,陶瓷纳米材料从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46进入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110,金属纳米材料和陶瓷纳米材料进而进入所述V型汇合块106内进行混合,所述V型汇合块106内的混合材料最后经过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51和所述出料管54喷出,所述粘结剂存储腔32内的粘结剂经过粘结剂输出管58进入所述第一粘结剂喷管56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喷管57最后喷出,粘结剂喷出后与金属纳米材料和陶瓷纳米材料的混合物混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金属比例分离仓和陶瓷比例分离仓内的不同孔径的腔室,使得金属纳米材料和陶瓷纳米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均匀混合,混合材料最终在锥形出料口喷出并与两侧喷出的粘结剂混合,按照纳米材料打印机构的运动轨迹制造出所需的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包括主体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底座上端四角分别固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立柱、第二支撑立柱、第三支撑立柱和第四支撑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端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下端四角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座和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工字型移动框架,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内设有左右滑动机构,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下侧设有前后滑动机构,所述前后滑动机构下侧设有悬挂转向机构,所述悬挂转向机构下侧设有纳米材料打印机构;
所述工字型移动框架包括运动架第一纵梁、运动架第二纵梁、运动架第一横梁和运动架第二横梁,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前后延伸设置,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位于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的左侧位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左右延伸设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位于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的前侧位置,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和运动架第二横梁均固设于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撑立柱和所述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之间,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前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一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后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二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二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运动架第二纵梁架设在所述第三支撑立柱和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之间,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前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三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三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后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支撑柱配合孔,所述第四支撑柱配合孔与所述第四支撑立柱上下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滑动机构包括第一运动滑块和第一丝杠,所述第一运动滑块设置在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和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第一运动滑块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所述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前后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光杠配合孔和所述第二光杠配合孔,所述第一丝杠左右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丝杠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丝杠传动配合孔内,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右侧壁上开设有向左贯通的第一丝杠配合孔,所述第一丝杠配合孔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的左侧,所述所述第一丝杠左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一丝杠配合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光杠配合孔和所述第二光杠配合孔内分别设有左右延伸的第一光杠和第二光杠,所述第一光杠和所述第二光杠的左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运动架第一纵梁的右端面上,所述第一光杠和所述第二光杠的右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的左端面上,所述第一运动滑块上端固设有前后延伸的滑块支撑块,所述滑块支撑块向前延伸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运动架第一横梁的上端面左右滑动配合,所述滑块支撑块向后延伸部分的下端面与所述运动架第二横梁的上端面左右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架第二纵梁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前后对称设置有第三光杠配合孔和第四光杠配合孔,所述第三光杠配合孔和所述第四光杠配合孔内分别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三光杠和第四光杠,所述第三光杠和所述第四光杠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下端面,所述第三光杠和所述第四光杠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底座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架内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丝杠配合孔,所述第二丝杠配合孔上侧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丝杠传动配合孔内,所述第二丝杠上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二丝杠配合孔内部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动力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滑动机构包括滑动板、第二运动滑块和第三丝杠,所述第一运动滑块下端固设有滑动板连接块,所述滑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连接块的下端,所述滑动板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二运动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运动滑块下侧,所述第二运动滑块内设有前后贯通的滑动板配合槽,所述滑动板配合槽顶壁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连接块滑动配合槽,所述滑动板前后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板配合槽内,所述第二运动滑块内还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所述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在所述滑动板配合槽下侧,所述滑动板后端固设有第三丝杠后支撑板,所述滑动板前端固设有第三丝杠前支撑板,所述第三丝杠后支撑板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丝杠后配合孔,所述第三丝杠螺纹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三丝杠传动配合孔内,所述第三丝杠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三丝杠后配合孔后侧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三丝杠后支撑板后侧,所述第三丝杠后端穿过所述第三丝杠后转动配合孔与所述第三电机 的输出轴动力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转向机构包括主机壳体、蜗轮和蜗杆,所述主机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运动滑块的下侧,所述主机壳体内设有蜗轮蜗杆腔和开口向下的下工作腔,所述蜗轮蜗杆腔在所述下工作腔的上侧,所述蜗轮蜗杆腔顶壁设有向上延伸贯通的转动配合孔,所述第二运动滑块下端固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配合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转轴下端固设有支撑圆盘,所述支撑圆盘环形边缘的上端面与所述蜗轮蜗杆腔的顶壁接触配合,所述支撑圆盘下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蜗轮轴,所述蜗轮固设在所述蜗轮轴的下端,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蜗杆右端设有向右延伸的蜗杆轴,所述蜗轮蜗杆腔右侧壁设有向右延伸贯通的蜗杆轴配合孔,所述蜗杆轴转动配合在所述蜗杆轴配合孔内,所述蜗杆轴配合孔右侧设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右侧,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杆轴动力连接,所述下工作腔内设有末端主壳体,所述末端主壳体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纳腔,所述末端主壳体左端固设有向左延伸的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所述末端主壳体右端固设有向右延伸的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与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处于同一轴线上,所述下工作腔左侧壁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支撑轴配合孔,所述下工作腔右侧壁设有向右延伸贯通的第二支撑轴配合孔,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一支撑轴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支撑轴配合孔内,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转动配合在所述第二支撑轴配合孔内,所述第二支撑轴配合孔右侧设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所述主机壳体的右侧,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末端主壳体第二支撑轴动力连接,所述主机壳体的左侧壁面上固设有纳米原料存储罐和粘结剂存储罐,所述纳米原料存储罐在所述粘结剂存储罐的上侧,所述纳米原料存储罐内部分为左侧的陶瓷纳米材料腔和右侧的金属纳米材料腔,所述粘结剂存储罐内设有粘结剂存储腔。
7.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打印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一混料器汇合管和V型汇合块,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下侧开口处,所述支撑板中间设有上下贯通的混料器约束孔,,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设置在所述混料器约束孔内,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上下延伸设置,所述混料器约束孔上侧设有第一线性震动马达,所述第一线性震动马达环设在第一混料器汇合管的外侧,所述V型汇合块固设在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的上端,所述V型汇合块上端设有金属纳米材料进料口和陶瓷纳米材料进料口,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进料口上侧固设有金属下料过渡仓,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进料口上侧设有陶瓷下料过渡仓,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上端固设有金属比例分离仓,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上端固设有陶瓷比例分离仓,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上端固设有金属下料管连接器,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上端固设有陶瓷下料管连接器,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上端连接有金属下料管,所述金属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纳米材料腔相连通设置,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上端连接有陶瓷下料管,所述陶瓷下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陶瓷纳米材料腔相连通设置,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外侧设有第二线性震动马达,所述金属下料管连接器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金属连接器腔,所述金属连接器腔内部设有第一多孔板,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陶瓷连接器腔,所述陶瓷下料管连接器外侧设有第三线性震动马达,所述陶瓷连接器腔内部设有第二多孔板,所述金属比例分离仓内依次排列设有第一金属比例分离腔、第二金属比例分离腔、第三金属比例分离腔、第四金属比例分离腔和第五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一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金属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金属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金属比例分离腔的开口大小依次变小,所述金属下料过渡仓内部依次设有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和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上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比例分离腔的下端口相吻合连接,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大小设置一致,所述陶瓷比例分离仓内依次设有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和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的开口大小依次变大,所述陶瓷下料过渡仓内部依次设有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和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上端口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二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三陶瓷比例分离腔、所述第四陶瓷比例分离腔和所述第五陶瓷比例分离腔的下端口吻合连接,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和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大小设置一致,所述V型汇合块内依次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和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二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三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五金属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一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所述第二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三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四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上端口与所述第五陶瓷下料过渡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混料器汇合管内依次设有五个上下贯通的汇合管下料腔,所述汇合管下料腔的上端口依次与所述第一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二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三V型汇合块下料腔、所述第四V型汇合块下料腔和所述第五V型汇合块下料腔的下端口相连接,,所述末端主壳体下端设有倒圆锥过渡体,所述倒圆锥过渡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倒圆锥过渡腔,所述倒圆锥过渡体下端设有出料口壳体,所述出料口壳体内设有上下贯通的出料腔,所述出料口壳体下端设有锥形出料口,所述锥形出料口的内部设有上下贯通锥形出料口腔,所述出料腔内设有上下延伸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向下延伸到所述锥形出料口腔下端口处,所述左出料管内依次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末端出料腔、第二末端出料腔、第三末端出料腔、第四末端出料腔和第五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一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二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三末端出料腔、所述第四末端出料腔和所述第五末端出料腔的上端口分别依次与所述汇合管下料腔的下端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二末端出料腔、所述第三末端出料腔、所述第四末端出料腔和所述第五末端出料腔设置为上端开口大下端开口小的渐缩形状,所述出料腔内环设有第四线性震动马达,所述锥形出料口外侧对称设有第一粘结剂喷管和第二粘结剂喷管,所述第一粘结剂喷管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喷管上端通过粘结剂输出管与所述粘结剂存储罐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77103.4A CN110814345A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
JP2020040610A JP2021084102A (ja) | 2019-11-26 | 2020-03-10 | ナノ材料の印刷作成設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77103.4A CN110814345A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14345A true CN110814345A (zh) | 2020-02-21 |
Family
ID=6955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77103.4A Withdrawn CN110814345A (zh) | 2019-11-26 | 2019-11-26 | 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084102A (zh) |
CN (1) | CN11081434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8652A (zh) * | 2021-04-29 | 2021-08-03 | 广西虹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箱体内部的喷涂设备 |
CN113198651A (zh) * | 2021-04-29 | 2021-08-03 | 广西虹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动化箱体内部喷涂系统 |
-
2019
- 2019-11-26 CN CN201911177103.4A patent/CN110814345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03-10 JP JP2020040610A patent/JP2021084102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8652A (zh) * | 2021-04-29 | 2021-08-03 | 广西虹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箱体内部的喷涂设备 |
CN113198651A (zh) * | 2021-04-29 | 2021-08-03 | 广西虹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自动化箱体内部喷涂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84102A (ja) | 2021-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14345A (zh) | 一种纳米材料打印成型设备 | |
CN207858679U (zh) | 一种汽车模型用翻转装置 | |
CN112496324A (zh) | 一种金属粉末的挤压成型方法 | |
CN211274371U (zh) | 一种药品生产用混合装置 | |
CN219852128U (zh) | 一种超大粉末冶金零件成型装置 | |
CN214982305U (zh) | 一种abs阻燃母粒生产线的搅拌装置 | |
CN216609951U (zh) | 双头挤出机 | |
CN115155422A (zh) | 一种对原料均匀搅拌的胶水加工用混合装置 | |
CN215428775U (zh) | 不定型浇注料用立式连续生产装置 | |
CN212144495U (zh) | 一种粉末冶金用混合装置 | |
CN209271377U (zh) | 一种钨矿生产用混料机的倒料装置 | |
CN210758613U (zh) | 一种塑料颗粒生产用筛选装置 | |
CN216654402U (zh) | 一种聚谷氨酸水溶肥的生产装置 | |
CN213495272U (zh) | 一种洗涤罐 | |
CN219073566U (zh) | 一种松香树脂生产用杂质过滤装置 | |
CN211801295U (zh) | 一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混合分散用的球磨装置 | |
CN208867522U (zh) | 挤出机 | |
CN209794503U (zh) | 一种挤塑机料仓辅助下料装置 | |
CN221368410U (zh) | 一种用于农药可湿性粉剂的排气输送设备 | |
CN216704152U (zh) | 一种多壁碳纳米管分散装置 | |
CN216613249U (zh) | 一种饲料生产无尘上料装置 | |
CN209289560U (zh) | 一种高效的双螺杆挤出造粒机 | |
CN219309338U (zh) | 一种筛分结构及肥料生产原料添加装置 | |
CN209772309U (zh) | 一种可快速出料的煤矿粉碎装置 | |
CN217614566U (zh) | 一种四聚乙醛颗粒剂干湿混合造粒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