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8274A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8274A
CN110808274A CN201911115421.8A CN201911115421A CN110808274A CN 110808274 A CN110808274 A CN 110808274A CN 201911115421 A CN201911115421 A CN 201911115421A CN 110808274 A CN110808274 A CN 110808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ubstrate
layer
display panel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54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8274B (zh
Inventor
张永峰
董学
焦志强
赵磊
王久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154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8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8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827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101 priority patent/WO2021093768A1/zh
Priority to US17/416,417 priority patent/US1194397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8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8274B/zh
Priority to US18/584,24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9666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621Providing a shape to conductive layers, e.g. patterning or selective de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各第一颜色亚像素包括:基底,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基底一侧的平坦层;图案化设置在平坦层远离基底一侧的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平坦层的过孔连接;以及设置在钝化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钝化层和平坦层的过孔连接。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颜色亚像素Pattern化为多个子像素,如第一电极对应的子像素以及第二电极对应的子像素,各子像素的电极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电极,从而实现独立驱动各子像素的显示,实现高分辨率裸眼3D显示,实现高清晰显示。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裸眼3D(3-dimensional的简称)显示技术是一种无须佩戴3D眼镜,即可以使人们观看到形象逼真的立体影像显示技术,它将佩戴者从传统的3D眼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时间佩戴3D眼镜所出现的头晕目眩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观看舒适度。
根据显示原理的不同,裸眼3D技术可以分为光栅式裸眼3D技术和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通过类似光栅的视差障壁或柱状透镜形成左视图和右视图,由于观看者的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左视图和右视图是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因此具有视差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在观看者大脑中叠加重生后,就能够使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化的显示图像。然而,现有裸眼3D技术分辨率较低,无法实现高清晰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实现高清晰显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亚像素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
设置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一侧的平坦层;
图案化设置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以及设置在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时,在平行于所述基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交替排布。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时,交叠宽度小于或等于2μm。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nm,且小于或等于250nm。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金属层,以及覆盖在所述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ITO,所述金属层的材料包括Ag、AlNd、Al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底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靠近所述平坦层一侧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为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形状为矩形。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各所述第一颜色亚像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和阴极,其中,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界处不连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亚像素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
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一侧形成平坦层;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依次形成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依次形成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钝化材料层;
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钝化材料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
采用自对准工艺,将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钝化材料层干刻去除,得到所述钝化层。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界处不连续;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覆盖形成阴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各第一颜色亚像素包括:基底,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基底靠近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一侧的平坦层;图案化设置在平坦层远离基底一侧的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平坦层的过孔连接;以及设置在钝化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钝化层和平坦层的过孔连接。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颜色亚像素(R/G/B亚像素)再次Pattern化为多个子像素,如第一电极对应的子像素以及第二电极对应的子像素,各子像素的电极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电极,从而实现独立驱动各子像素的显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结合光栅式裸眼3D技术或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等,可以实现高分辨率裸眼3D显示,实现高清晰显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颜色亚像素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摩尔纹效应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电极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层电极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四层电极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具体实现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具体实现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钝化层和第二电极的步骤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发光层和阴极的步骤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各工艺阶段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参照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11,各第一颜色亚像素11包括:基底21,基底21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设置在基底21靠近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一侧的平坦层22;图案化设置在平坦层22远离基底21一侧的钝化层24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极23,第一电极23与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平坦层22的过孔连接;以及设置在钝化层24远离基底21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25,第二电极25与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钝化层24和平坦层22的过孔连接。
其中,第一颜色亚像素11可以为红色R/绿色G/蓝色B亚像素。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可以为阳极或阴极。
基底21可以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一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平坦层22设置在基底21靠近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的一侧。
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可以为主动式驱动电极(有源驱动电极),如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还可以是被动式驱动电极(无源驱动电极),只要是能够独立驱动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驱动电极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电极23位于平坦层22远离基底21一侧,通过设置在平坦层22上的过孔与第一驱动电极连接;钝化层24覆盖第一电极23和平坦层22的裸露区域,且在第一电极23对应位置处漏出第一电极23的表面;第二电极25设置在钝化层24远离基底21的一侧,通过设置在平坦层22和钝化层24上的过孔与第二驱动电极连接。参照图1,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可以阵列排布在第一颜色亚像素11中;参照图2,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叠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不同层。
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将第一颜色亚像素11划分为多个子像素,如第一电极23对应的子像素和第二电极25对应的子像素,由于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相互绝缘且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电极,从而可以对各子像素的显示进行独立控制。
在3D显示过程中,结合光栅式裸眼3D技术或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等,可以控制一部分子像素发出的光进入左眼,一部分子像素发出的光进入右眼,如第一电极23对应的子像素发出的光进入左眼,第二电极25对应的子像素发出的光进入右眼,可以实现高分辨率3D裸眼显示,解决现有3D显示产品PPI低、信息量少、3D视角小等缺陷。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颜色亚像素(R/G/B亚像素)再次精细Pattern化为多个子像素,如第一电极23对应的子像素以及第二电极25对应的子像素,各子像素的电极之间相互绝缘且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电极,从而实现独立驱动各子像素的显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结合光栅式裸眼3D技术或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等,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清晰裸眼3D显示,显示信息量更丰富,增大3D视角。
为了进一步提升3D裸眼显示效果,当第一电极23和/或第二电极25的数量为多个时,在平行于基底21的平面上,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可以交替排布,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可以设置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的数量相同,这样第一颜色亚像素11所包括的子像素的行数和列数均为偶数,可以确保光线进入左眼的子像素个数与光线进入右眼的子像素个数相同。例如第一颜色亚像素11可以划分为4*4个子像素(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数量均为8个)、4*6个子像素(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数量均为12个)或6*6个子像素(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数量均为18个)等。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不仅限于上述的阵列排布。
发明人发现,如图1所示,当两个相邻的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分离时,由于电极之间存在间隔gap,容易产生摩尔纹,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摩尔纹产生,需要减小电极之间的gap。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极23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第二电极25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即相邻的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分别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
同时,为了避免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交叠的部分产生耦合电容或显示串扰等问题,当第一电极23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25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时,交叠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2μm。
在本实现方式中,虽然相邻的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紧邻或交叠,由于二者之间设置有钝化层24,因此可以避免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之间发生短路。其中,钝化层24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50nm,且小于或等于250nm,材料例如可以为SiNx、SiOx或者SiNx和SiOx等绝缘材料。
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材料可以为ITO/Ag/ITO、ITO/Mo/ITO、ITO/Al/ITO、ITO/ALNb/ITO、Mo/Al/Mo、Mo/Ag/Mo、Mo/AlNd/Mo等电极材料。其中两侧ITO的厚度例如可以为8nm,中间金属层(如Ag或AlNd等)的厚度可以为100nm,具体厚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在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ITO与中间金属层的刻蚀速率不同,第二电极25靠近钝化层24的ITO容易与第一电极23搭接发生短路,因此为了避免短路的发生,第二电极25可以包括设置在钝化层24远离基底21一侧的金属层,以及覆盖在金属层远离基底21一侧的ITO,金属层的材料可以为Ag、AlNd、Al等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实验发现,第二电极25不设置与钝化层24接触的ITO,可以有效避免短路问题。
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a和7b所示,基底21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靠近平坦层22一侧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一驱动电极为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SD1),第二驱动电极为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SD2)。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为主动式驱动电极(有源驱动电极)。
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形状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至少一种。参照图4示出了双层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通过双层电极(第一电极23为anode1,第二电极25为anode2)的结构设计,可以缩小电极间距,例如设置相邻的电极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从而增大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变相提升EL器件的寿命,避免摩尔纹的产生。由于图4中的电极的形状为六边形,在双层电极拼接后仍存在暗区。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形状可以为矩形。
参照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四层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每相邻的两层电极(anode1和anode2、anode2和anode3,以及anode3和anode4)之间设置一层钝化层,由于电极的形状为矩形,通过缩小电极间距,例如设置相邻的阳极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可以实现子像素无缝设计,可实现亚像素内部子像素之间连续发光。
通过叠层设置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可以减少子像素电极层之间的gap,增大亚像素中子像素的发光面积,避免由于将因电极间space大而产生严重摩尔纹效应。当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形状为矩形时可以实现亚像素内连续发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各第一颜色亚像素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远离基底21一侧的发光层、阴极以及封装层。为了避免显示串扰,发光层在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的交界处不连续,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为阳极。阴极在第一电极23与第二电极25的交界处连续。
在该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可以为顶发射结构或底发射结构。当OLED显示面板为顶发射结构时,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阳极)可以复用为反射层,材料例如可以为ITO/Ag/ITO、ITO/Mo/ITO、Mo/AL/Mo、Mo/ALNb/Mo、ITO/AL/ITO、Mo/Ag/ITO等。
通过在顶发射OLED显示面板中将R/G/B亚像素内阳极图形化,通过多个阳极(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独立驱动对应的子像素,实现亚像素内子像素分割数量最大化,例如可以在视网膜分辨率(326PPI)的基础上再实现4×4子像素分割,从而提升OLED 3D显示的分辨率,提高3D显示的画质。通过设置相邻的阳极在基底21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增大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变相提升了EL器件的寿命,同时避免摩尔纹的产生。
在实际应用中,基底2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上的GOA(gate driver on array)、EOA(EM GOA)、驱动电路和补偿电路等结构。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亚像素电极再次进行精细pattern化,并通过叠层电极(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的结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5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缩小亚像素非发光区占比,降低了子像素电极间GAP,使得子像素发光连续,通过超表面亚像素透镜后,摩尔纹的影响也可以降低到最低,解决了目前裸眼3D的视觉分辨率低,view视图不连续的问题,使得3D视图可视面积更大且更接近现实世界。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显示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2D或3D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对于具有3D显示功能的产品,根据显示原理的不同,裸眼3D技术可以分为光栅式裸眼3D技术和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其中,基于光栅式裸眼3D技术的显示装置以其制程简单,串扰小和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受到显示行业的关注,这种显示装置是利用设在背光模块和显示面板之间类似光栅作用的视差障壁以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中,每条亮条纹的光线透过显示面板形成进入观看者左眼的视图,以及进入观看者的右眼的视图,由于每条亮条纹是从两个角度发射出光线以形成左视图和右视图,因为观看者的两只眼睛所看到的左视图和右视图是具有视差的两幅图像,具有视差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在观看者大脑中叠加重生后,就能够使观看者在裸眼的情况下观看到3D化的显示图像。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参照图8,各第一颜色亚像素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801:提供基底,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
其中,基底可以包括衬底以及形成在衬底一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
步骤802:在基底靠近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的一侧形成平坦层。
步骤803:在平坦层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具体地,可以采用构图工艺,在平坦层上形成第一电极。例如,在平坦层上溅射形成第一电极材料层,然后利用曝光、显影等一系列工艺进行图形化,得到一个或多个第一电极。
步骤804:在平坦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依次形成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钝化层和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其中,用于连接第二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而设置在钝化层和平坦层上的过孔可以分两次形成,如在制备钝化层之前先形成平坦层上的过孔,制备钝化层之后再形成贯穿钝化层和平坦层的过孔;也可以在制备钝化层之后一次形成贯穿钝化层和平坦层的过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备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一种实现方式中,参照图9,步骤804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901:在平坦层远离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以及第一电极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钝化材料层。
步骤902:采用构图工艺,在钝化材料层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
步骤903:采用自对准工艺,将第一电极远离基底一侧的钝化材料层干刻去除,得到钝化层。
通过构图工艺分别形成第一电极层Anode1和第二电极层Anode2,并在其中加入PVX钝化层,在形成第二电极层后,利用第二电极层Anode2自对准工艺,实现Anode1上PVX干刻去除,漏出第一电极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叠层电极结构之间因为Photo OL水平的限制产生的GAP,达到两层子像素电极无缝拼接。参照图11示出了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各工艺阶段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实际工艺误差等因素,为了使制备得到的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gap为零,可以在设计阶段使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具有交叠量Overlay,例如Overlay>0.8μm。
在具体实现中,参照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01: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发光层,发光层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界处不连续。
步骤1002:在发光层远离基底的一侧覆盖形成阴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阳极。
其中,阴极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界处连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将第一颜色亚像素(R/G/B亚像素)再次Pattern化为多个子像素,如第一电极对应的子像素以及第二电极对应的子像素,各子像素的电极分别连接不同的驱动电极,从而实现独立驱动各子像素的显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结合光栅式裸眼3D技术或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等,可以实现高分辨率裸眼3D显示,实现高清晰显示。进一步地,通过相邻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无缝拼接,可以实现亚像素中的子像素发光连续,避免了摩尔纹的产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亚像素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
设置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一侧的平坦层;
图案化设置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驱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以及设置在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极和/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多个时,在平行于所述基底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交替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时,交叠宽度小于或等于2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nm,且小于或等于2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设置在所述钝化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金属层,以及覆盖在所述金属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ITO,所述金属层的材料包括Ag、AlNd、Al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靠近所述平坦层一侧的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二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为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源极或漏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形状包括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形状为矩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颜色亚像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发光层和阴极,其中,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界处不连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3.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颜色亚像素,各所述第一颜色亚像素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包括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
在所述基底靠近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一侧形成平坦层;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依次形成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通过贯穿所述钝化层和所述平坦层的过孔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依次形成钝化层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极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平坦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裸露区域以及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钝化材料层;
采用构图工艺,在所述钝化材料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紧邻或部分交叠;
采用自对准工艺,将所述第一电极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钝化材料层干刻去除,得到所述钝化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交界处不连续;
在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覆盖形成阴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为阳极。
CN201911115421.8A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808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421.8A CN110808274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0/128101 WO2021093768A1 (zh) 2019-11-14 2020-11-11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416,417 US11943973B2 (en) 2019-11-14 2020-11-11 Preparation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18/584,241 US20240196665A1 (en) 2019-11-14 2024-02-22 Preparation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15421.8A CN110808274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8274A true CN110808274A (zh) 2020-02-18
CN110808274B CN110808274B (zh) 2022-05-27

Family

ID=69502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5421.8A Active CN110808274B (zh) 2019-11-14 2019-11-14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943973B2 (zh)
CN (1) CN110808274B (zh)
WO (1) WO202109376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3628A (zh) * 2020-03-27 2020-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93768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34427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三维显示装置
WO2022160164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73094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光栅、3d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3d显示装置
US20170193898A1 (en) * 2015-12-31 2017-07-06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repai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8987450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64655A (zh) * 2018-09-28 2019-01-0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与驱动方法、基板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1840A (zh) 2011-06-03 2011-11-02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led屏幕的裸眼3d显示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
KR101931173B1 (ko) * 2012-07-27 2018-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135062B2 (ja) * 2012-08-07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KR101980234B1 (ko) * 2012-10-30 2019-05-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243023B2 (en) 2013-01-18 2019-03-2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Top emission AMOLED displays using two emissive layers
KR102090713B1 (ko) * 2013-06-25 2020-03-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KR102084400B1 (ko) * 2013-08-30 2020-03-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472651A (zh) 2013-09-13 2013-1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液晶透镜、显示设备和3d液晶显示方法
KR102083982B1 (ko) * 2013-10-29 2020-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248641B1 (ko) * 2013-11-22 2021-05-0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03995361B (zh) 2014-06-17 2017-01-11 上海新视觉立体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像素单元及多视图裸眼3d图像显示设备
KR101620092B1 (ko) * 2014-11-06 2016-05-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093023B1 (en) * 2014-11-19 2015-07-28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pixel repairing method
CN104994372B (zh) 2015-07-03 2017-03-2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显示系统
CN105140265B (zh) 2015-09-15 2018-0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5093553A (zh) 2015-09-21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障式裸眼3d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KR102617314B1 (ko) * 2016-07-07 2023-12-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544157B (zh) 2017-09-25 2019-02-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装置
CN110808274B (zh) * 2019-11-14 2022-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93898A1 (en) * 2015-12-31 2017-07-06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repai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N106773094A (zh) * 2017-02-16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光栅、3d显示面板、驱动方法和3d显示装置
CN108987450A (zh) * 2018-07-27 2018-12-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64655A (zh) * 2018-09-28 2019-01-0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与驱动方法、基板制备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768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3628A (zh) * 2020-03-27 2020-07-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03628B (zh) * 2020-03-27 2023-0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34427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三维显示装置
WO2022160164A1 (zh) * 2021-01-28 2022-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885594A (zh) * 2021-01-28 2023-03-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885594B (zh) * 2021-01-28 2024-09-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3768A1 (zh) 2021-05-20
US20220059631A1 (en) 2022-02-24
US11943973B2 (en) 2024-03-26
CN110808274B (zh) 2022-05-27
US20240196665A1 (en) 2024-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08274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914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3734662A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terminal
US9310616B2 (en) 3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3351998B1 (en) 3d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US9081197B2 (en) Lens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ens substrate and lens panel having the lens substrate
CN110021654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118928A (zh) 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8026654A (ja) 立体表示装置
CN109509779B (zh) 一种像素排布、包含其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80128387A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기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US1202909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US10718972B2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EP2960960A1 (en) Dual visual fiel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7502326A (ja) 被写界深度を再現する3d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表示方法
US20220416195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911439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CN110828527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三维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679232A (zh) 触控式立体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2019012684A (ja) Oled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969025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11438B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KR20210017493A (ko) 표시장치
US2023022516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147104A1 (en)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ssemblies, display panel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