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3694B -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3694B
CN110803694B CN201911107293.2A CN201911107293A CN110803694B CN 110803694 B CN110803694 B CN 110803694B CN 201911107293 A CN201911107293 A CN 201911107293A CN 110803694 B CN110803694 B CN 1108036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material
polyurethane foam
waste polyurethane
electrode material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72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3694A (zh
Inventor
宋阔
庞德政
李雅迪
陈丁丁
高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0729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36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3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3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36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36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通过该方法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且所得到的碳材料基体可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电极材料中。所述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预炭化处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升温至350‑500℃,煅烧0.5‑24h,然后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炭化碳材料;2)炭化处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预炭化碳材料升温至800‑1600℃,煅烧0.5‑24h,得到碳材料基体。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泡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收利用的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的发展已有近70年的历史,就聚氨酯应用广度而言,已跃居诸合成材料的首位,世界上聚氨酯的消费量基本上每十年就翻一番,其中以泡沫塑料居多。但与此同时,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工厂每年产生大量的边角料、模具溢料、废品,以及在聚氨酯泡沫的各应用领域中的废弃物,如报废汽车中的旧聚氨酯泡沫也需进行处理。而将废旧塑料进行回收再利用,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降低新制品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般说来,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回收处理有粉碎法、物理回收、化学回收以及燃烧回收热能法。由于化学方法处理聚氨酯材料进行的回收利用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所以目前日本几乎所有的聚氨酯泡沫的回收处理方法均采用了焚烧处理。
公开号为CN103627024A“一种废旧聚氨酯的回收方法”中介绍将废旧聚氨酯在蒸气和热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降解及裂解,产物通过冷却装置被冷却下来;收集经过冷却的液体,分离提纯,得到由酸、醇及其低聚物,异氰酸酯或填料等小分子的聚合原料和所用蒸气冷凝后的液体的混合物。公开号为CN106279760A“一种废旧聚氨酯的回收处理工艺”中通过将废旧聚氨酯粉碎成聚氨酯颗粒,然后将聚氨酯颗粒、水、抗氧化剂、分解剂以及催化剂加至反应釜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使其在盐浴中升温,最终得到二元胺、多元醇和二氧化碳;然后再将二元胺和多元醇进行分离。以上方法均为化学裂解法,流程较为复杂,实现工业化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传统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回收方法的种种弊端,本发明给出了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该方法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且所得到的碳材料基体可直接或间接的应用于电极材料中。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炭化处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升温至350-500℃,煅烧0.5-24h,然后降温至室温(例如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炭化碳材料;
2)炭化处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预炭化碳材料升温至800-1600℃,煅烧0.5-24h,降温至室温,然后进行清洗和烘干,得到碳材料基体。
本发明采用两步炭化法利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碳材料基体。在煅烧处理过程中,小分子分解气化,大分子碳化,由于聚氨酯泡沫中异氰酸酯组分(如TDI、MDI和/或PMDI)均具有苯环结构,泡沫煅烧后转化为碳材料。该方法无需预处理工作,直接进行;对于含有机械杂质的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只需在步骤1)中进行煅烧之前,去除机械杂质即可,机械杂质例如但不限于:泥砂、尘土、铁屑、纤维等;例如用乙醇、丙酮、二甲苯、环己酮、乙醚等溶剂浸泡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具体的还可配合超声清洗,来去除机械杂质。本发明人发现,采用两段式升温炭化,所得碳材料基体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本发明中,首先低温预处理,由室温升温至低温段350-500℃,该过程为除杂质的过程,如一些含氧官能团,该类官能团的消除需在500℃以下。经过步骤1)得到的碳材料石墨化程度较低,充放电性能较差,需要降至室温后,再由室温升温至高温段800-1600℃,并恒温煅烧一段时间,能加大碳材料的石墨化程度,增加孔隙率,提升比表面积。另外在高温段恒温0.5-24h,碳材料的sp2杂化程度就会提升,sp2杂化结构对材料电导率的提升有明显贡献。而若直接从室温升温至高温,采用一段式热处理工艺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无法保证碳材料从一而终的升温速率,所得碳材料基体综合性能较差。
优选实施方案中,步骤1)中,升温至350-500℃的升温速率为1-6℃/min;步骤2)中,升温至800-1600℃的升温速率为6-12℃/min。采用该优选升温速率,即在步骤1)的低温段350-500℃以较低的升温速率(1-6℃/min)升温,而在步骤2)的高温段800-1600℃以较快的升温速率(6-12℃/min)升温,这样能使得到的碳材料基体的碳材料杂质少,含氧官能团低,石墨化程度更优,比表面积更大,且孔隙率提升明显,最终碳材料的充放电性能更优。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步骤1)的低温煅烧中,若煅烧温度低于350℃,含氧官能团及有机小分子去除不明显,杂质较多,制得的碳材料基体性能较差;而温度上限在500℃以下就足以消除含氧官能团,温度再高,如超过500℃,碳材料开始石墨化,具备一定充放电性能;但此时没有从室温以较快的升温速率开始升温至高温段,性能无法达到所需的理想水平。而在步骤2)的高温煅烧中,低于800℃煅烧,碳材料石墨化程度较低,sp2杂化程度提升不明显,制得的碳材料基体综合性能不佳;而温度高于1600℃是没必要的,此时石墨化程度已较高,sp2杂化结构也已经形成。
步骤1)中,所用的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可以选自硬质泡沫、软质泡沫、半硬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文中所述硬质泡沫、软质泡沫、半硬泡的含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按ISO标准的规定,压缩变形达50%后释压,其厚度与原厚度相比减少不超过2%者为软质泡沫塑料,大于lO%者为硬质泡沫塑料,介子2-10%者为半硬质泡沫塑料。也有以弹性模量作为区分标准的。凡在23℃和50%的相对湿度这一标准环境下,弹性模量大于686MPa者为硬质泡沫塑料;小于68.6Mpa者为软质泡沫塑料;介于68.6—686MPa者为半硬质泡沫塑料。
步骤2)中,所述清洗为用水浸泡1-48h;所述烘干为在温度40-120℃下保温12-48h。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杂质掺杂的碳化电极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a)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采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所述碳材料基体;
2a)将碳材料基体与一种或多种掺杂剂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经煅烧制得所述杂质掺杂的碳化电极材料。
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a)中,所述掺杂剂与所述碳材料基体的质量比为1:0.1-10,优选1:1-5:1;
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a)中,所述煅烧在500-1000℃下进行,升温速率为1-10℃/min,并煅烧0.5-24h。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掺杂剂包括氮源和硼源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所述氮源包括硫酸铵、硝酸铵、尿素、三聚氰胺、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尿素和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优选所述硼源包括氮化硼、三氧化二硼、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氮化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多孔碳化电极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b)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采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所述碳材料基体;
2b)将碳材料基体与一种或多种造孔剂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煅烧,经清洗后于60-100℃保温12-72h(例如烘箱中进行),制得所述多孔碳化电极材料。
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b)中,所述造孔剂与所述碳材料基体的质量比为1:0.1-10,优选1:1-5:1;
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b)中,所述煅烧在500-1000℃下进行,升温速率为1-10℃/min,并煅烧0.5-24h;
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2b)中,所述清洗为依次用0.1-20wt%稀盐酸水溶液、去离子水清洗。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造孔剂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碳酸氢铵、氯化锌、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氢氧化钾。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其宏观尺寸为1mm-1m,其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径范围为0.5nm-0.5cm,其比表面积为100-2500m2g-1
通过本发明的回收利用方法,由废聚氨酯泡沫得到碳材料基体,可经过简单的清洗后即可直接作为电极材料使用;也可根据需要而继续通过杂原子掺杂或表面活化造孔,提高碳材料基体的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可直接用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并且具有优异的比电容及循环稳定性,比电容在100F/g以上,充放电10000次后,其比电容的保持率能达到95%以上。
本发明中涉及的惰性气体可以是氮气、氩气和/或氦气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氮气。
本发明中涉及的属于“室温”是指室内温度,具体为20-3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碳材料基体,采用上文所述的方法制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文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碳材料基体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从废旧聚氨酯泡沫的处理出发,简单直接,除机械杂质预先去除外,无需前续任何处理,直接煅烧碳化,随后再根据需要,可直接进行杂原子掺杂或造孔处理,进一步提高电化学性能。本发明的回收利用方法具有工艺简便易行、原料来源广泛且成本低的特点,且可批量生产,成功解决了当前废旧聚氨酯泡沫的处理回收问题,符合环境友好型的设计理念。
本发明采用两步煅烧过程,且先在相对比较低的温度下预炭化,然后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碳化处理,所得材料具备超电性能(例如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有一定电容量。
本发明基于传统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回收方法种种弊端,给出了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法简单直接,所得产物特别适用于制备新能源领域电极材料。废旧聚氨酯泡沫经本发明方法回收利用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低的平均孔径、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高电容电极材料。
本发明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得到的碳材料基体,进一步借助纳米表面工程对得到的碳基材料进行处理,通过引入杂原子或提高材料比表面积,进而提高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拥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极高的比表面积,可直接用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并且具有较高的比电容、良好的倍率性能以及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也可作为中间体,继续与其他电极材料,如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或导电聚合物等进行复合,进一步提高电化学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的检测所用仪器说明如下:
总比表面积及平均孔径:仪器为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型号:Autosorb-iQ2,仪器厂家为美国Quantachrome公司。
交流阻抗及电容量:仪器为电化学工作站,型号为CHI 660C,仪器厂家为上海辰华仪器公司。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说明如下:
聚氨酯泡沫:万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乙醇: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乙炔黑:电池级,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泡沫镍:纯度99.99%,天宇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聚四氟乙烯:纯度99.99%,Aldrich;
氢氧化钾: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氢氧化钠: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盐酸: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尿素:工业级,广州勃林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氮化硼:工业级,天元新材;
三聚氰胺:工业级,苏州东阳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以废旧聚氨酯硬质泡沫为原材料,将其用乙醇浸泡超声清洗以去除机械杂质,无其他预处理。首先将其裁剪为适合管式炉尺寸的固定形状,称其质量为200mg。将废旧聚氨酯泡沫放在瓷舟中,瓷舟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以5℃·min-1的升温速率(即低温段升温速率)升至400℃(即低温段温度)煅烧2h(即低温段恒温时间),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炭化碳材料;
然后在氮气保护下,继续以6℃·min-1的升温速率(即高温段升温速率)升至1000℃(即高温段温度)煅烧2h(即高温段恒温时间),自然降温至室温。取出后,用去离子水浸泡两天以去除表面残留物,然后再在90℃的烘箱中保温12h,得到最终的碳材料基体。
制备工作电极的方法:将8mg的该碳材料基体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施例2-4
实施例2-4的原材料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所不同在于低温段升温速率、低温段温度、低温段恒温时间、高温段升温速率、高温段温度和高温段恒温时间,具体见表1。
实施例5-11(对比)
实施例5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采用一步升温煅烧,从室温以3℃/min一步升温至1600℃煅烧10h。
实施例6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低温段温度为250℃;
实施例7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低温段温度为650℃;
实施例8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低温段升温速率为8℃/min;
实施例9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高温段温度为600℃;
实施例10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高温段升温速率为5℃/min;
实施例11和实施例3相比,不同在于高温段升温速率为14℃/min。
实施例12-13
实施例12-13和实施例1相比,不同仅在于原材料不同,其中实施例12为废聚氨酯软质泡沫,实施例13为废聚氨酯半硬泡,实施例12-13的工艺流程请参照实施例1,具体见表1。
Figure BDA0002271697970000061
实施例14(杂质掺杂)
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为原材料,称其质量为60mg。将其放在瓷舟上,在其底部铺一层均匀分散的尿素,尿素质量为600mg,将瓷舟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以1℃·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500℃煅烧0.5h,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最终的氮掺杂碳化电极材料。
将8mg的氮掺杂碳化电极材料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施例15(杂质掺杂)
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为原材料,称其质量为600mg。将其放在瓷舟上,在其底部铺一层均匀分散的氮化硼,其质量为60mg,将瓷舟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以10℃·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1000℃煅烧24h,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最终的硼掺杂碳化电极材料。
将8mg的硼掺杂碳化电极材料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施例16(杂质掺杂)
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为原材料,称其质量为150mg。将其放在瓷舟上,在其底部铺一层均匀分散的混合均匀的尿素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尿素和三聚氰胺的质量均为400mg,共800mg。将瓷舟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以5℃·min-1的升温速率升至800℃煅烧12h,自然降温至室温。得到最终的氮掺杂碳化电极材料。
将8mg的氮掺杂碳化电极材料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施例17(多孔碳化)
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为原材料,称取10mg,使其与100mg KOH混合,随后再将碳材料基体与KOH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气氛下500℃煅烧0.5h,升温速率为1℃/min,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依次用10wt%稀盐酸水溶液、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再在90℃的烘箱中保温12h,得到最终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
将8mg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施例18(多孔碳化)
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为原材料,称取100mg,使其与10mg NaOH混合,随后再将碳材料基体与NaOH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气氛下1000℃煅烧24h,升温速率为10℃/min,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依次用10wt%稀盐酸水溶液、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再在90℃的烘箱中保温12h,得到最终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
将8mg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实施例19(多孔碳化)
以实施例1所制备的碳材料基体为原材料,称取25mg,使其与50mg NaOH及50mg的KOH的混合物混合,随后再将碳材料基体与NaOH/KOH的混合物在氮气保护气氛下800℃煅烧12h,升温速率为5℃/min,待其冷却至室温后,再依次用10wt%稀盐酸水溶液、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再在90℃的烘箱中保温12h,得到最终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
将8mg的多孔碳化电极材料在研钵中研磨成粉,随后加入1.5mg的乙炔黑作导电剂,等研磨均匀后再加入0.5mg的聚四氟乙烯作粘结剂,将三者研磨成片状以后涂在10mm×10mm的泡沫镍上,然后将其置于压片机下用10MPa的压力压实。即得工作电极。再以金属Pt为对电极,以Hg/HgO电极作为参比电极,电解液为6M KOH,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以上各实施例制得的材料的性能如下:
Figure BDA0002271697970000081
Figure BDA0002271697970000091
以上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为-1~0V。循环稳定性是指在1A/g时,充放电10000次后,比电容的保持率。阻抗越低,碳材料在电解液中的电导率越好。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之下,可对本发明做出一些修改或调整。这些修改或调整也应当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用于电极材料的碳材料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预炭化处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升温至350-500℃,升温速率为1-6℃/min,煅烧0.5-24h,然后降温至室温,得到预炭化碳材料;
2)炭化处理: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预炭化碳材料升温至800-1600℃,升温速率为6-12℃/min,煅烧0.5-24h,降温至室温,然后进行清洗和烘干,得到用于电极材料的碳材料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用于电极材料的碳材料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废聚氨酯泡沫材料为去除了机械杂质的废聚氨酯泡沫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用于电极材料的碳材料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用的废聚氨酯泡沫材料选自硬质泡沫、软质泡沫、半硬泡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用于电极材料的碳材料基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清洗为用水浸泡1-48h;所述烘干为在温度40-120℃下保温12-48h。
5.一种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杂质掺杂的碳化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a)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采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所述碳材料基体;
2a)将碳材料基体与一种或多种掺杂剂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经煅烧制得所述杂质掺杂的碳化电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a)中,所述掺杂剂与所述碳材料基体的质量比为1:0.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a)中,所述掺杂剂与所述碳材料基体的质量比为1:1-5: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a)中,所述煅烧在500-1000℃下进行,升温速率为1-10℃/min,并煅烧0.5-24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a)中,所述掺杂剂包括氮源和硼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氮源包括硫酸铵、硝酸铵、尿素、三聚氰胺、蛋白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硼源包括氮化硼、三氧化二硼、硼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选自尿素和三聚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硼源为氮化硼。
11.一种利用废聚氨酯泡沫制备多孔碳化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b)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采用废聚氨酯泡沫材料制备所述碳材料基体;
2b)将碳材料基体与一种或多种造孔剂混合,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煅烧,经清洗后于60-100℃保温12-72h,制得所述多孔碳化电极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b)中,所述造孔剂与所述碳材料基体的质量比为1:0.1-10;
步骤2b)中,所述煅烧在500-1000℃下进行,升温速率为1-10℃/min,并煅烧0.5-24h;
步骤2b)中,所述清洗为依次用0.1-20wt%稀盐酸水溶液、去离子水清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b)中,所述造孔剂与所述碳材料基体的质量比为1:1-5:1。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备多孔碳化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镁、碳酸氢铵、氯化锌、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多孔碳化电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剂为氢氧化钾。
16.一种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
17.一种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得的碳材料基体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CN201911107293.2A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108036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7293.2A CN110803694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7293.2A CN110803694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3694A CN110803694A (zh) 2020-02-18
CN110803694B true CN110803694B (zh) 2021-09-07

Family

ID=69502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7293.2A Active CN110803694B (zh) 2019-11-13 2019-11-13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36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1201B (zh) * 2021-06-11 2022-12-16 同济大学 一种基于废弃回收环氧树脂的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7214B1 (ko) * 1999-01-12 2009-07-10 하이페리온 커탤리시스 인터내셔널 인코포레이티드 카바이드 및 옥시카바이드계 조성물 및 나노로드
CN103728682B (zh) * 2013-09-11 2017-02-01 太仓派欧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硅反射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2295B (zh) * 2015-04-10 2018-03-27 北京科技大学 碳化脱脂棉/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43673A (zh) * 2015-04-30 2015-08-19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3694A (zh)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9173A1 (zh) 以煤为原料制备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EP2362851B1 (en) Process for making porous activated carbon
CN107758641B (zh) 一种三维氮硫共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3603078B (zh) 一种多孔碳、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32318B (zh) 一种片状含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2009B (zh) 一种硬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757035B (zh)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10517900B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氮掺杂低温碳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437165B (zh) 一种氟、氮共掺杂三维石墨烯材料及其一步碳化制备方法
CN112357921B (zh) 一种分级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1463017A (zh) 超级电容器用沥青烯基多孔炭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3694B (zh) 一种回收利用废聚氨酯泡沫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3258658A (zh) 一种基于功能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320784B (zh) 一种硫掺杂铁-氮-碳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93119A (zh) 一种炭黑和石墨烯微片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CN10174674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炭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879343A (zh) 一种超级电容碳的制备方法
CN112919449A (zh) 一种硼氮共掺杂多孔碳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67325A (zh) 一种富氮氧硫共掺杂微介孔互通碳微球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46695B (zh) 利用焦油废料制备超级电容器用多孔碳材料的方法
CN113184843A (zh) 一种何首乌药渣基多孔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43808B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钨酸镍钴/酶解木质素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201796B (zh) 一种m-n-c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443877B (zh) 一种煤基三维多孔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64291B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NiCo2S4/酶解木质素炭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