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98008A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98008A
CN110798008A CN201910705531.3A CN201910705531A CN110798008A CN 110798008 A CN110798008 A CN 110798008A CN 201910705531 A CN201910705531 A CN 201910705531A CN 110798008 A CN110798008 A CN 1107980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ixed shaft
motor
hol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055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浦雄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98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9800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02Domestic laundry dryers having dryer drums rot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06F58/04Details 
    • D06F58/08Dri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between conductors or between conductor and core, e.g. slot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0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pulle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提供马达,该马达具有:静止部,其包含定子;以及旋转部,其包含转子,该转子与定子对置配置,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静止部具有树脂制的壳体和罩。壳体对定子进行保持。罩覆盖形成于壳体的轴向一侧的壳体开口部。旋转部具有旋转轴。旋转轴沿中心轴线配置并固定于转子。另外,旋转轴沿轴向贯通壳体和罩的至少一方,并向马达的外部突出。静止部还具有固定轴以及固定轴保持部。固定轴从与旋转轴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的位置沿轴向延伸。固定轴保持部从壳体的一部分沿轴向突出,并对固定轴进行保持。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衣物等洗涤物干燥的烘干机中搭载有马达,该马达使收纳有洗涤物的滚筒进行旋转。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54387号公报中,对具有现有的马达的衣物烘干机进行了记载。该公报的衣物烘干机具有旋转滚筒、驱动马达以及减速机构。减速机构降低驱动马达的转速,并且使旋转滚筒以减速后的转速进行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4387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14-54387号公报的减速机构中使用了减速带轮。减速带轮由直径较大的马达侧带轮部以及直径比马达侧带轮部小的滚筒侧带轮部构成。马达侧带轮部与滚筒侧带轮部相互配置为同心状。另外,在马达侧带轮部上卷绕有减速带的另一端侧,该减速带的一端侧卷绕在安装于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带轮上。由此,驱动马达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马达侧带轮部。另外,在滚筒侧带轮部上卷绕有滚筒带的另一端侧,该滚筒带的一端侧卷绕于旋转滚筒的外周面。由此,被减速机构减速后的旋转驱动力被传递至旋转滚筒。然而,在日本特开2014-54387号公报的构造中,需要与驱动马达分开而设置用于对减速带轮进行支承的轴。另外,难以高精度地维持减速带轮的轴相对于驱动马达的马达轴的位置和姿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将固定轴与马达分开设置的构造,该固定轴安装有用于使马达的旋转减速的带轮等部件。
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发明是马达,其具有:静止部,其包含定子;以及旋转部,其包含转子,该转子与所述定子对置配置,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静止部具有:树脂制的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以及罩,其覆盖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轴向一侧的壳体开口部,所述旋转部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并固定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轴向贯通所述壳体和所述罩的至少一方,并向所述马达的外部突出,所述静止部还具有:固定轴,其从与所述旋转轴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的位置沿轴向延伸;以及固定轴保持部,其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沿轴向突出,并对所述固定轴进行保持。
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发明,在马达中还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轴以及用于对该固定轴进行保持的从壳体的一部分沿轴向突出的固定轴保持部。因此,不需要与马达分开设置固定轴。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成型时的情形的纵剖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底面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8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9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的马达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环部件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1B、1C、1D:马达;2:静止部;3:旋转部;9、9E:中心轴线;21:定子;22、22B、22C、22D:壳体;23:罩;31、31B:旋转轴;32:转子;33:磁铁;41:铁芯背部;42:齿;60:第1贯通孔;61、61B、61C、61D:固定轴;62、62E:螺纹座;63B:固定轴凹部;64B:突出部(第2固定轴突出部);65D:突出部(第1固定轴突出部);66D:第2贯通孔;67E:环部件;68E:连接部件;71:上侧轴承部;72:下侧轴承部;80:底部贯通孔;81:上侧轴承收纳部件;82:贯通孔(第3贯通孔);83:下侧轴承收纳部件;84:固定部槽部;85B:定位部;91:上侧模具;92:下侧模具;93:中央模具;94:固定轴保持模具;95:空腔;211:定子铁芯;212、212B:绝缘件;213:线圈;220:壳体开口部;221、221B:底部;222、222B:侧壁部;223、223C、223D:固定轴保持部;224、224B:壳体安装支承部;225:壳体突出部;226:孔内突出部;227:孔部;228:螺纹座用凹部;230:罩贯通孔;311:马达带轮;320:转子贯通孔;601:上侧贯通孔;602:下侧贯通孔;603:壳体槽部;610C:固定轴槽部;820:安装座;910:贯通孔;920:内侧贯通孔;921:外侧贯通孔;930:第1上侧台阶部;931:第1下侧台阶部;932:支承模具;933:螺纹座支承面;941:第2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申请中,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的中心轴线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以马达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申请中,将轴向设为上下方向,相对于壳体将马达带轮侧设为上侧,来对各部分的形状或位置关系进行说明。但是,不意图于通过该上下方向的定义来限定本发明的马达的制造时和使用时的朝向。
<1.第1实施方式>
<1-1.马达的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立体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纵剖视图。该马达1是在被树脂覆盖的后述的定子21的径向内侧配置有搭载磁铁33的转子32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模制马达。例如,在使衣物等洗涤物干燥的烘干机中为了使收纳有洗涤物的滚筒进行旋转而使用马达1。但是,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以使用于烘干机以外的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马达也可以搭载于汽车或铁路机车等运输设备、OA设备、医疗设备、工具以及工业用的大型设备等,产生各种驱动力。另外,本发明的马达不限于模制马达,例如也可以是定子被金属制的壳体覆盖的马达。另外,在图2中,后述的螺纹座62本来不应显示在截面部位处,但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而一并显示。
马达1具有静止部2、旋转部3、上侧轴承部71以及下侧轴承部72。静止部2经由后述的壳体安装支承部224而固定于作为马达1的驱动对象的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烘干机)的框体。旋转部3经由上侧轴承部71和下侧轴承部7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绕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9进行旋转。
静止部2具有定子21、壳体22、罩23、固定轴61以及1个或多个螺纹座62。
定子21是电枢,该电枢根据从外部电源经由设置在马达1内的电路板(省略图示)提供的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定子21呈环状包围中心轴线9的周围。定子21具有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以及多个线圈213。定子铁芯211是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41和从铁芯背部41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42的磁性体。铁芯背部41配置为与中心轴线9大致同轴。多个齿42在周向上等间隔排列。定子铁芯211例如使用层叠钢板。
绝缘件212安装于定子铁芯211。绝缘件212的材料使用作为绝缘体的树脂。绝缘件212覆盖定子铁芯21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绝缘件212覆盖多个齿42的轴向上侧的端面、轴向下侧的端面以及周向的两面。线圈213由隔着绝缘件212卷绕于多个齿42的周围的导线构成。
壳体22是对定子21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部件。壳体22在形成于轴向下侧的壳体开口部220处开口,具有从该壳体开口部220向轴向上侧凹陷的凹型形状。后述的旋转部3中的旋转轴31的一部分和转子32位于该凹型形状的内侧。壳体22具有底部221、侧壁部222、固定轴保持部223以及壳体安装支承部224。
底部221沿径向呈板状扩展。这里,“沿径向扩展”不仅包含沿径向呈平板状扩展的情况,也包含倾斜的情况和具有台阶的情况等。底部221位于比定子21和后述的转子32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另外,底部221具有壳体突出部225。壳体突出部225在中心轴线9的周围从底部221朝向轴向上侧呈圆筒状突出。此外,在壳体突出部225的径向内侧设置有底部贯通孔80。底部贯通孔80沿轴向贯通壳体突出部225的中央。另外,在壳体突出部225的内周面上安装有金属制的上侧轴承收纳部件81。上侧轴承收纳部件81覆盖上侧轴承部71的至少一部分。
侧壁部222从底部221的下表面朝向轴向下侧呈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的圆筒状延伸。另外,在侧壁部222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后述的转子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21的至少外周面和定子21的多个线圈213埋入于形成侧壁部222的树脂而被覆盖。由此,能够抑制水滴落在定子21上。另外,能够使定子21的定子铁芯211和多个线圈213与外部电绝缘。但是,包含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在内的定子21的一部分也可以从侧壁部222露出。
固定轴保持部223从壳体22的一部分沿轴向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轴保持部223从底部221的一部分朝向轴向上侧突出。固定轴61被固定轴保持部223保持。后面对固定轴保持部223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
壳体安装支承部224从壳体22的外周部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安装支承部224在固定轴保持部223的径向外侧沿径向延伸。另外,壳体安装支承部224具有贯通孔82(第3贯通孔)。贯通孔82沿轴向贯通壳体安装支承部224。壳体22通过在贯通孔82中拧紧螺栓等,而被固定在作为马达1的驱动对象的设备的框体上。由此,在该设备侧不用设置其他部件而能够相对于设备容易地安装马达1。另外,贯通孔82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在贯通孔82中,沿着壳体安装支承部224中的构成贯通孔82的面配置有树脂制的安装座820。由此,当将马达1经由壳体安装支承部224安装于设备时,能够抑制与安装所使用的螺丝等之间的摩擦所导致的对壳体安装支承部224的损伤。
罩23是覆盖壳体开口部220的部件。罩23的上端部例如通过压入、粘接和/或螺纹固定而固定于壳体22的下端部。但是,罩23的上端部也可以仅通过压入、仅通过粘接、仅通过螺纹固定或者通过热压配合等其他的方法而固定于壳体22的下端部。另外,罩2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沿轴向呈圆锥台状延伸。罩23的外周面以直径随着朝向轴向下侧而缩小的方式倾斜。
在罩23的径向内侧设置有罩贯通孔230。罩贯通孔230沿轴向贯通罩23的中央。另外,在罩23的内周面上安装有金属制的下侧轴承收纳部件83。下侧轴承收纳部件83覆盖下侧轴承部72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罩23是树脂制的。针对树脂制的罩23,能够使用树脂成型模具容易地进行成型。但是,罩23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固定轴61是从与后述的旋转轴31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的位置沿轴向延伸的部件。如上所述,固定轴61被固定轴保持部223保持。后面对固定轴61的详细情况进行叙述。
此外,如图1所示,在壳体突出部225的上部配置有螺纹座62。螺纹座62向比马达1靠上侧的空间露出。通过与螺纹座62进行螺栓固定,能够将与马达1不同的部件固定于壳体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突出部225上配置有3个螺纹座62。但是,所配置的螺纹座62的数量可以是2个以下,也可以是4个以上。另外,后面对将螺纹座62配置于壳体突出部225的方法进行详细叙述。
旋转部3具有旋转轴31和转子32。
旋转轴31是沿中心轴线9配置的柱状的部件。旋转轴31插入于转子32的后述的转子贯通孔320,通过压入于转子32的内周面而被固定。但是,旋转轴31的外周面也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压配合等其他的方法而固定于转子32的内周面。另外,上侧轴承部71的内圈和下侧轴承部72的内圈例如通过压入等而分别被固定于旋转轴31的外周面。由此,旋转轴31和转子32被上侧轴承部71和下侧轴承部72支承,并且相对于包含壳体22的静止部2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进行旋转。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31的上部沿轴向贯通底部221的底部贯通孔80,并向马达1的外部突出。在旋转轴31的上端部例如安装有与旋转轴31一同进行旋转的马达带轮31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旋转轴31的下部沿轴向贯通罩23的罩贯通孔230,并向马达1的外部突出。在旋转轴31的下端部例如安装有送入暖风的风扇(省略图示),该暖风用于使衣物等洗涤物干燥。具体而言,例如,在旋转轴31中的比马达1向下侧的空间突出的部位固定有叶轮杯,还固定有从叶轮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多个叶片。
转子32固定于旋转轴31的外周面,是在旋转轴31的周围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呈环状扩展的部件。在转子32的径向内侧设置有转子贯通孔320。转子贯通孔320在轴向上沿中心轴线9贯通转子32。上述的旋转轴31插入于转子贯通孔320,通过压入于转子32的内周面而被固定。另外,转子32配置于定子21的径向内侧。此外,在转子32中的径向外侧的部位搭载有磁铁33。磁铁33的外周面与定子21的齿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隔着微小的间隙在径向上对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上侧轴承部71和下侧轴承部72中使用了隔着转动体使外圈和内圈进行旋转的滚珠轴承。上侧轴承部71的外圈经由上侧轴承收纳部件81被壳体突出部225保持。另外,如上所述,上侧轴承部71的内圈固定于旋转轴31。由此,上侧轴承部71在比转子32靠上方的位置处,将旋转轴3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22进行旋转。另外,下侧轴承部72的外圈经由下侧轴承收纳部件83而被罩23保持。另外,如上所述,下侧轴承部72的内圈固定于旋转轴31。由此,下侧轴承部72在比转子32靠下方的位置处,将旋转轴31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22进行旋转。但是,在上侧轴承部71和下侧轴承部72中,也可以代替滚珠轴承而使用滑动轴承或流体轴承等其他方式的轴承。
如上所述,当驱动马达1时,从外部电源经由导线向线圈213提供驱动电流。由此,定子铁芯211的多个齿42产生磁通。然后,通过齿42与搭载于转子32的磁铁33之间的磁通所带来的作用,产生周向的扭矩。其结果为,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9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安装于旋转轴31的上端部的马达带轮311和安装于旋转轴31的下端部的风扇(省略图示)与旋转部3一同进行旋转。
另外,在固定轴61的上端部,例如,作为用于使马达1的转速降低并且使收纳有洗涤物的滚筒以减速后的转速进行旋转的减速机构而安装有带轮(省略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被壳体22的固定轴保持部223保持的固定轴61,不需要在作为马达1的驱动对象的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烘干机)的框体上另外设置固定轴61。另外,能够相对于马达带轮311高精度地配置该带轮。因此,能够提高被从该带轮经由带传递旋转的滚筒的旋转精度。
这里,例如,当带架设在安装于固定轴61的上端部的上述带轮和安装于旋转轴31的上端部的马达带轮311上的情况下,通过施加于该带的张力(负荷),而使固定轴61与旋转轴31在径向上被相互牵引。在该情况下,如果对固定轴61进行保持的固定轴保持部223的强度和对旋转轴31进行支承的壳体突出部225的强度较弱,则壳体22有可能由于应力而发生变形。而且,由于旋转轴31倾斜而使轴心偏移,从而使固定在旋转轴31的周围的转子32也有可能与定子21接触。然而,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轴保持部223从壳体22中的比罩23侧的部位强度高的底部221侧沿轴向突出。另外,旋转轴31通过同样设置于强度较高的底部221侧的壳体突出部225的底部贯通孔80而向马达1的外部突出。此外,固定轴保持部223与壳体突出部225相互相邻并相连。由此,提高壳体22的强度,从而能够更牢固地对固定轴61和旋转轴31进行支承。其结果为,即使在固定轴61与旋转轴31在径向上被牵引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壳体22的变形。另外,能够抑制由于旋转轴31倾斜而使轴心偏移,从而能够抑制固定于旋转轴31的周围的转子32与定子21接触。
<1-2.壳体和固定轴的详细的结构>
接下来,对壳体22和固定轴61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2通过将固定轴61的包含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定子21、1个或多个螺纹座62以及1个或多个安装座820作为插入部件的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图3是示出壳体22的注射成型时的情形的纵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注射成型壳体22时,首先,准备注射成型用的上侧模具91、下侧模具92、中央模具93以及固定轴保持模具94。上侧模具91具有贯通孔910。下侧模具92具有内侧贯通孔920和外侧贯通孔921。中央模具93在外周部具有多个台阶,该多个台阶包含第1上侧台阶部930和第1下侧台阶部931。固定轴保持模具94在上侧的端部附近具有第2台阶部941。另外,固定轴保持模具94在该上侧的端部附近具有与固定轴61的下侧的端部附近相嵌合的夹头形状。
接下来,将中央模具93插入于下侧模具92的内侧贯通孔920,而沿中心轴线9配置。而且,在中央模具93的第1下侧台阶部931的上侧配置支承模具932,在支承模具932的上侧且中央模具93的周围处配置定子21。另外,将固定轴保持模具94插入于下侧模具92的外侧贯通孔921,而与中心轴线9平行配置。此外,将上侧轴承收纳部件81配置为覆盖中央模具93的第1上侧台阶部930。另外,在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第2台阶部941的上侧配置固定轴61。此时,使固定轴61与上述的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夹头形状嵌合。由此,固定轴61被更加牢固地支承。此外,使上侧模具91从下侧模具92、中央模具93以及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上侧进行组合。另外,此时,使上侧模具91的贯通孔910贯通固定轴61。其结果为,在这些模具的内部形成有空腔95。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模具92、中央模具93、固定轴保持模具94以及支承模具932作为相互不同的模具而构成,但也可以使这些模具中的2个以上或者全部的模具作为组合为一个的模具而构成。
接下来,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空腔95内。定子21在通过被支承模具932支承而被配置于模具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流动状态的树脂覆盖。另外,固定轴61在通过被固定轴保持模具94支承而被配置于模具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被流动状态的树脂覆盖。然后,在使流动状态的树脂遍布空腔95内之后,通过加热或冷却使树脂硬化。由此,得到壳体22,该壳体22包含沿模具的形状所形成的底部221、侧壁部222、固定轴保持部223、壳体安装支承部224以及壳体突出部225。之后,通过分离上侧模具91、下侧模具92、中央模具93以及固定轴保持模具94,取出嵌件有固定轴61、定子21、螺纹座62以及安装座820的壳体22。此外,在从形成于壳体22的下部的壳体开口部220插入旋转轴31、上侧轴承部71以及转子32等之后,使用罩23封闭壳体开口部220,从而组装成马达1。
在成型壳体22后,固定轴61的包含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被固定轴保持部223覆盖而被固定。这样,相比于通过压入进行固定的情况,通过将固定轴61利用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固定轴保持部223,能够更容易并且牢固地进行固定。此外,由于通过树脂的注射成型能够容易地形成与固定轴61的大小或形状对应的的壳体22,因此能够减少变更固定轴61的大小或形状的情况的成本。另外,固定轴61的一部分向固定轴保持部223的上侧突出。
如图2所示,在成型壳体22后,在壳体22的包含固定轴保持部223的一部分形成第1贯通孔60。第1贯通孔60沿轴向贯通壳体2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贯通孔60位于壳体安装支承部224的径向内侧。第1贯通孔60包含上侧贯通孔601和下侧贯通孔602。固定轴61的下部位于上侧贯通孔601的至少一部分。在成型壳体22时,通过在固定轴61和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上部(比第2台阶部941靠上侧的部位)位于模具的内部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而形成上侧贯通孔601。在成型壳体22时,通过在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下部(比第2台阶部941靠下侧的部位)位于模具的内部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而形成下侧贯通孔602。下侧贯通孔602位于上侧贯通孔601的轴向下侧,并且与上侧贯通孔601连续。
此外,下侧贯通孔602的轴向上侧的端部的径向位置位于比上侧贯通孔601的轴向下侧的端部的径向位置靠外侧的位置。这里,假如在包含上侧贯通孔601和下侧贯通孔602的第1贯通孔60是在轴向上笔直且没有台阶的形状的情况下,位于上侧贯通孔601的固定轴61有可能进一步通过下侧贯通孔602而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使在轴向上连续的上侧贯通孔601的径向位置与下侧贯通孔602的径向位置相互偏移,能够防止固定轴61的脱落和掉落。
另外,如图3所示,在成型壳体22时,固定轴保持模具94与定子21的外周面隔着间隙而配置于径向外侧。由此,能够抑制固定轴保持模具94与定子21接触。另外,如图2所示,在成型壳体22后,下侧贯通孔602位于比定子2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而且,形成壳体22的树脂位于下侧贯通孔60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与定子21的外周面的径向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定子21的绝缘性能。
图4是从斜下侧观察的马达1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型壳体22时,在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一部分与模具的内部的空腔95中的形成有侧壁部222的区域重叠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因此,在成型壳体22后,在壳体2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作为固定轴保持模具94的痕迹而形成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壳体槽部603。壳体槽部603位于下侧贯通孔602的轴向下侧,并且与下侧贯通孔602连续。
图5是壳体22的底面图。如上所述,固定轴保持模具94在轴向上侧的端部附近具有与固定轴61的轴向下侧的端部附近的部位相嵌合的夹头形状。由此,在成型壳体22后,在壳体22中的构成上侧贯通孔601的面上形成有作为该夹头形状的痕迹的多个孔内突出部226。各孔内突出部226分别从构成上侧贯通孔601的面的一部分朝向上侧贯通孔601的内侧突出。
另外,在成型壳体22后,定子21通过使至少外周面被形成壳体22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这样,相比于通过压入而固定的情况等,通过将定子21利用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壳体22,能够更容易并且牢固地进行固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型壳体22时,为了抑制流动状态的树脂的流入所导致的定子21的翘起,而在使用销等从上侧按压定子21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然后,在之后使树脂硬化时,将该销等向上侧拉起。其结果为,如图1所示,在树脂硬化后,在壳体22的底部221的轴向上侧的端面上,在与定子21沿轴向重叠的位置,作为该销等的痕迹而形成有向轴向下侧凹陷的多个孔部227。另外,孔部227也可以沿轴向贯通壳体22的底部221。另外,在成型壳体22时,当该销等与模具的内部的空腔95中的形成有固定轴保持部223的位置重叠的情况下,在树脂硬化后,在固定轴保持部223的侧面,作为该销等的痕迹而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固定部槽部84。另外,固定部槽部84与多个孔部227中的至少1个连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型壳体22时,在经由对螺纹座62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621而在中央模具93中的位于径向外侧的部位的上表面的螺纹座支承面933(参照图3)上配置了3个螺纹座62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其结果为,在成型壳体22后,在壳体突出部225的3个螺纹座62分别所位于的部位形成有从轴向上侧的端面向轴向下侧凹陷的螺纹座用凹部228。另外,各螺纹座62的包含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壳体突出部225内通过被形成壳体22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这样,相比于通过粘接进行固定的情况等,通过将螺纹座62利用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壳体突出部225,能够更容易并且牢固地进行固定。另外,支承部件621可以与中央模具93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也可以与中央模具93作为不同的部件而形成。
另外,在成型壳体22时,在螺纹座62被支承部件621支承的状态下使树脂硬化,因此在树脂硬化后,在各螺纹座62的下侧形成有该支承部件621的痕迹。而且,3个螺纹座用凹部228分别沿轴向贯通壳体突出部225。此外,3个螺纹座62的轴向下侧的端部分别从底部221的轴向下侧的面向上述的壳体22的凹型形状的内侧的空间露出。另外,3个螺纹座62的轴向上侧的端部分别从底部221的轴向上侧的面向马达1的外部的空间露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成型壳体22时,在模具的内部的空腔95中的形成有壳体安装支承部224的位置,在配置了周缘部被安装座820覆盖的圆柱状的部件(省略图示)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而且,在使树脂硬化时仅拉出该圆柱状的部件。其结果为,能够容易地在壳体安装支承部224形成贯通孔82(第3贯通孔)。另外,在成型壳体22后,安装座820通过至少一部分被形成壳体安装支承部224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这样,相比于通过粘接进行固定的情况等,通过将安装座820利用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壳体安装支承部224,能够更容易且牢固地进行固定。
<2.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B的纵剖视图。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马达1B的壳体22B、固定轴61B以及绝缘件212B以外的部位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壳体22、固定轴61以及绝缘件212以外的部位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壳体22B具有底部221B、侧壁部222B以及壳体安装支承部224B。在本实施方式中,底部221B包含与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轴保持部223相当的部位,并且其与底部221B作为一个部件而形成。侧壁部222B和壳体安装支承部224B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侧壁部222和壳体安装支承部224相同的构造。
固定轴61B是从与旋转轴31B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的位置沿轴向延伸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轴61B的轴向的长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固定轴61的轴向的长度长。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件212B在轴向上侧的端面上具有定位部85B。定位部85B例如通过凹凸构造对固定轴61B进行定位。在成型壳体22B时,在固定轴61B的包含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被绝缘件212B的定位部85B保持的状态下,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模具的内部的空腔。
在成型壳体22B后,固定轴61B的包含下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被形成壳体22B的底部221B和侧壁部222B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这样,相比于进行压入的情况等,通过将固定轴61B利用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壳体22B,能够更容易且牢固地进行固定。固定轴61B的一部分向壳体22B的底部221B的上侧突出。
另外,如图7的变形例所示,定位部85B也可以是从绝缘件212B的一部分朝向轴向上侧突出的绝缘件突出部。另外,固定轴61B也可以具有在轴向下侧的端面上向轴向上侧凹陷的固定轴凹部63B。而且,也可以通过使该绝缘件突出部与固定轴凹部63B嵌合来定位固定轴61B。
另外,如图8的变形例所示,定位部85B也可以是在绝缘件212B的轴向上侧的端面上向轴向下侧凹陷的绝缘件凹部。另外,固定轴61B也可以具有从轴向下侧的端面的一部分进一步朝向轴向下侧突出的突出部64B(第2固定轴突出部)。而且,也可以通过使突出部64B与该绝缘件凹部嵌合来定位固定轴61B。
<3.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9是一个变形例的马达1C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9的例子中,固定轴61C具有从侧面向内侧凹陷的固定轴槽部610C。在成型壳体22C时,在固定轴61C的包含下端部的一部分被保持于模具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模具的内部的空腔。此时,树脂也流入固定轴槽部610C。其结果为,在树脂硬化后,通过使固定轴61C的包含下端部的一部分被形成壳体22C的固定轴保持部223C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并且,形成固定轴保持部223C的树脂的一部分还位于固定轴槽部610C内。由此,抑制了固定轴61C沿轴向从固定轴保持部223C脱落。另外,本变形例的固定轴槽部610C呈螺旋状形成在固定轴61C的侧面上。由此,在成型壳体22C后,进一步抑制了固定轴61C沿轴向从固定轴保持部223C脱落以及固定轴61C相对于固定轴保持部223C的转动(滑动)。
图10是其他的变形例的马达1D的局部纵剖视图。在图10的例子中,固定轴61D具有从侧面向与轴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5D(第1固定轴突出部)。在成型壳体22D时,在固定轴61D的包含下端部的一部分被保持于模具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模具的内部的空腔。此时,树脂也流入突出部65D的周围。其结果为,在树脂硬化后,通过使固定轴61D的包含突出部65D的一部分被形成壳体22C的固定轴保持部223C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由此,固定轴61D与形成壳体22D的树脂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抑制了固定轴61D沿轴向从包含固定轴保持部223D的壳体22D脱落。
另外,在图10的例子中,固定轴61D还具有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贯通的第2贯通孔66D。在成型壳体22D时,树脂进一步流入第2贯通孔66D内。因此,在树脂硬化后,通过使固定轴61D的包含下端部的一部分被形成壳体22D的固定轴保持部223D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并且,形成固定轴保持部223D的树脂的一部分还位于第2贯通孔66D内。由此,固定轴61D与形成壳体22D的树脂的接触面积增大。其结果为,进一步抑制了固定轴61D沿轴向从包含固定轴保持部223D的壳体22D脱落以及固定轴61D相对于固定轴保持部223C的转动(滑动)。另外,固定轴61D也可以仅具有上述的突出部65D(第1固定轴突出部)和第2贯通孔66D中的一方。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嵌件成型将3个螺纹座62固定于壳体突出部225时,在将该3个螺纹座62分别保持于模具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模具的内部的空腔。然而,也可以将多个螺纹座62E在相互相连的状态下通过嵌件成型而固定于壳体突出部225。图11是其他的变形例的具有多个螺纹座62E的环部件67E的立体图。环部件67E是以中心轴线9E为中心呈圆环状扩展的部件。另外,环部件67E具有多个螺纹座62E以及使该多个螺纹座62E相互相连的连接部件68E。
而且,在成型壳体22时,在将环部件67E配置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所使用的中央模具93相同的模具的螺纹座支承面933(参照图3)的状态下,使流动状态的树脂流入。其结果为,在成型壳体22后,在多个螺纹座62E所位于的部位形成有从壳体突出部225的轴向上侧的端面向轴向下侧凹陷的多个螺纹座用凹部228。另外,通过使包含多个螺纹座62E的环部件67E被形成壳体22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这样,通过使用环部件67E,在成型壳体22时,使将多个螺纹座62E配置于模具的内部的规定的位置变得容易,从而提高作业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旋转轴分别沿轴向贯通壳体和罩,并向马达的外部突出。然而,旋转轴只要沿轴向贯通壳体和罩的至少一方并向马达的外部突出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使用了磁铁配置于定子的径向内侧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但是,也可以使用磁铁设置于定子的径向外侧的所谓的外转子型的马达。
而且,本发明的马达的结构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记载的上下方向的定义限定。即,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使用的“(轴向)上侧”可以更换为“(轴向)一侧”,“(轴向)下侧”可以更换为“(轴向)另一侧”。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使用的“(轴向)上侧”也可以更换为“(轴向)另一侧”,“(轴向)下侧”也可以更换为“(轴向)一侧”。
另外,各部件的细节的形状也可以与本申请的各图所示的形状不同。另外,也可以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出现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的各要素。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马达。

Claims (23)

1.一种马达,其具有:
静止部,其包含定子;以及
旋转部,其包含转子,该转子与所述定子对置配置,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所述静止部具有:
树脂制的壳体,其对所述定子进行保持;以及
罩,其覆盖形成于所述壳体的轴向一侧的壳体开口部,
所述旋转部具有沿所述中心轴线配置并固定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
所述旋转轴沿轴向贯通所述壳体和所述罩的至少一方,并向所述马达的外部突出,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
固定轴,其从与所述旋转轴在径向上隔着间隙的位置沿轴向延伸;以及
固定轴保持部,其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沿轴向突出,并对所述固定轴进行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
底部,其沿径向扩展;以及
侧壁部,其从所述底部朝向轴向一侧呈圆筒状延伸,
所述旋转轴贯通所述底部,
所述固定轴保持部从所述壳体的一部分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保持部从所述底部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其中,
该马达还具有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的轴承部,
所述底部还具有壳体突出部,该壳体突出部朝向轴向另一侧呈圆筒状突出,并且对所述轴承部进行保持,
所述壳体突出部与所述固定轴保持部相邻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被所述固定轴保持部覆盖而被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的一部分向所述固定轴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突出,
所述壳体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1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1贯通孔包含:
另一侧贯通孔,所述固定轴位于该另一侧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中;以及
一侧贯通孔,其在所述另一侧贯通孔的轴向一侧与所述另一侧贯通孔连续,
所述一侧贯通孔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径向位置位于比所述另一侧贯通孔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径向位置靠外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的至少外周面被所述壳体覆盖,
所述一侧贯通孔位于比所述定子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从外周面的一部分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壳体槽部,
所述壳体槽部位于所述一侧贯通孔的轴向一侧,并且与所述一侧贯通孔连续。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还具有多个孔内突出部,该多个孔内突出部从构成所述另一侧贯通孔的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另一侧贯通孔的内侧突出。
11.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具有从侧面向内侧凹陷的固定轴槽部,
形成所述固定轴保持部的树脂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固定轴槽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槽部呈螺旋状形成于所述固定轴的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5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还具有从侧面突出的第1固定轴突出部,
所述第1固定轴突出部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固定轴保持部的树脂覆盖。
14.根据权利要求5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轴还具有沿与轴向垂直的方向贯通的第2贯通孔,
形成所述固定轴保持部的树脂位于所述第2贯通孔内。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底部具有多个孔部,该多个孔部在轴向另一侧的端面的与所述定子在轴向上重叠的部位,向轴向一侧凹陷,
所述固定轴保持部还具有在侧面上沿轴向延伸的固定部槽部,
所述固定部槽部与所述多个孔部中的至少1个连续。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其是具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的磁性体;
绝缘件,其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表面的一部分;以及
多个线圈,它们具有隔着所述绝缘件卷绕于所述多个齿的导线,
所述绝缘件具有对所述固定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位部是从所述绝缘件的一部分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绝缘件突出部,
所述固定轴在轴向一侧的端面上具有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固定轴凹部,
所述固定轴凹部与所述绝缘件突出部嵌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定位部是在所述绝缘件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上向轴向一侧凹陷的绝缘件凹部,
所述固定轴具有从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进一步向轴向一侧突出的第2固定轴突出部,
所述绝缘件凹部与所述第2固定轴突出部嵌合。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静止部具有1个或多个螺纹座,
所述1个或多个螺纹座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壳体突出部内分别被形成所述壳体的树脂覆盖,
所述壳体突出部在所述1个或多个螺纹座所位于的部位,具有从所述轴向另一侧的端面向轴向一侧凹陷的1个或多个螺纹座用凹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1个或多个螺纹座用凹部分别沿轴向贯通所述壳体突出部,
所述1个或多个螺纹座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从所述底部的轴向一侧的面露出。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突出部具有多个所述螺纹座用凹部,
所述静止部具有环部件,该环部件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呈圆环状扩展并且包含多个所述螺纹座,
所述环部件通过使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壳体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还具有从外周部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壳体安装支承部,
所述第1贯通孔位于所述壳体安装支承部的径向内侧。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壳体安装支承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1个或多个第3贯通孔,
所述静止部还具有1个或多个安装座,该1个或多个安装座在所述1个或多个第3贯通孔中分别沿着所述壳体安装支承部中的构成所述第3贯通孔的面而配置,
所述1个或多个安装座通过使至少一部分被形成所述壳体安装支承部的树脂覆盖而被固定。
CN201910705531.3A 2018-08-01 2019-08-01 马达 Withdrawn CN1107980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660 2018-08-01
JP2018144660A JP2020022277A (ja) 2018-08-01 2018-08-01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98008A true CN110798008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6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05531.3A Withdrawn CN110798008A (zh) 2018-08-01 2019-08-01 马达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22277A (zh)
KR (1) KR20200014689A (zh)
CN (1) CN1107980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346A (zh) * 2020-06-30 2021-12-31 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烘干机的无刷直流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4338A1 (ja) * 2019-08-05 2021-02-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9894A1 (fr) * 1990-05-30 1991-12-04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Alternateur,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et son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e la tension de la courroie
JP2001017782A (ja) * 2000-01-01 2001-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US20020069679A1 (en) * 1999-03-12 2002-06-13 Jorg Skrippek Front-loading washing machine
CN202276791U (zh) * 2011-09-23 2012-06-20 安徽省金寨县绿茗有机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茶叶烘干机的传动机构
CN202971773U (zh) * 2012-11-02 2013-06-05 东莞市高创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压直流马达的皮带传动机构
CN103997150A (zh) * 2013-02-18 2014-08-2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204205828U (zh) * 2014-11-25 2015-03-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WO2015159322A1 (ja) * 2014-04-17 2015-10-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洗濯機
CN204886473U (zh) * 2014-12-25 2015-12-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205423223U (zh) * 2016-03-14 2016-08-03 临沂市普惠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耐腐蚀大风量畜牧风机
US20180019638A1 (en) * 2015-02-16 2018-01-18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provided with a pulley for receipt of a belt, and with a device for regulation of the tension of the belt
CN107819383A (zh) * 2017-11-08 2018-03-20 魏靖靖 一种节能型散热电机
US20180159404A1 (en) * 2015-08-06 2018-06-0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ir-cooled electric motor with a parallel circuit of two fan whee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54387A (ja) 2012-09-12 2014-03-27 Samsung R&D Institute Japan Co Ltd 衣類乾燥機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9894A1 (fr) * 1990-05-30 1991-12-04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Alternateur, notamment pour véhicules automobiles, et son dispositif de réglage de la tension de la courroie
US20020069679A1 (en) * 1999-03-12 2002-06-13 Jorg Skrippek Front-loading washing machine
JP2001017782A (ja) * 2000-01-01 2001-01-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洗濯機
CN202276791U (zh) * 2011-09-23 2012-06-20 安徽省金寨县绿茗有机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茶叶烘干机的传动机构
CN202971773U (zh) * 2012-11-02 2013-06-05 东莞市高创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高压直流马达的皮带传动机构
CN103997150A (zh) * 2013-02-18 2014-08-2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WO2015159322A1 (ja) * 2014-04-17 2015-10-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洗濯機
CN204205828U (zh) * 2014-11-25 2015-03-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CN204886473U (zh) * 2014-12-25 2015-12-1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US20180019638A1 (en) * 2015-02-16 2018-01-18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provided with a pulley for receipt of a belt, and with a device for regulation of the tension of the belt
US20180159404A1 (en) * 2015-08-06 2018-06-07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ir-cooled electric motor with a parallel circuit of two fan wheels
CN205423223U (zh) * 2016-03-14 2016-08-03 临沂市普惠农牧机械有限公司 耐腐蚀大风量畜牧风机
CN107819383A (zh) * 2017-11-08 2018-03-20 魏靖靖 一种节能型散热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72346A (zh) * 2020-06-30 2021-12-31 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烘干机的无刷直流电机
CN113872346B (zh) * 2020-06-30 2024-04-05 纽摩泰科有限公司 烘干机的无刷直流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2277A (ja) 2020-02-06
KR20200014689A (ko)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51545B2 (ja) モータ
US8169119B2 (en)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slot insulation with flange arrangement
CN108933495B (zh) 马达
US20160365779A1 (en) Rotor,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rotor
JP7070427B2 (ja) モータ
US10971965B2 (en) Motor and blower apparatus
US10177625B2 (en) Motor
JP2015119517A (ja)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のモータおよびシーリングファン
CN110798008A (zh) 马达
JP6922500B2 (ja) モータ
EP3379697A1 (en)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otor
JP2016129473A (ja) モータ
US20180076696A1 (en)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9180141A (ja) モータ
US11002312B2 (en) Motor and fan motor
CN109906539B (zh) 旋转电机的电枢、旋转电机、电梯用曳引机及电枢的制造方法
US10348151B2 (en) Motor
CN108933496B (zh) 马达
US11569699B2 (en) Holder, rotor,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otor
JP2014018068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207339611U (zh) 马达
JP6336178B1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の回転子
US20140035430A1 (en) Motor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KR20230083621A (ko) 모터
CN117748779A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