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878B -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878B
CN110784878B CN201911057446.7A CN201911057446A CN110784878B CN 110784878 B CN110784878 B CN 110784878B CN 201911057446 A CN201911057446 A CN 201911057446A CN 110784878 B CN110784878 B CN 110784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ngle range
lamp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74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4878A (zh
Inventor
杨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74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4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4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4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应用于中继设备,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NR网络,且中继设备接入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方法包括:获取针对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根据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根据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目标天线方向为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提升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的发展,在5G网络环境中,移动装置可以通过中继设备更好的接收来自基站的信号,中继设备一般为圆柱形,中继设备中的转轴运动机构可带动毫米波芯片转动,以确定信号强度符合需求天线方向,最终保证中继设备接收的信号强度。
现有技术中,天线方向控制一般是通过先测量360度方向中不同角度对应的信号强度,逐渐限缩测量角度范围的方式,最终确定天线方向,对天线方向控制不够灵活智能,降低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以期提升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NR网络,且所述中继设备接入所述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所述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所述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
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方向控制装置,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NR网络,且所述中继设备接入所述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所述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所述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所述天线方向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传递所述触控操作信号,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首先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之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最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设备通过获取的触控操作,确定信号测量的角度范围,减小了需要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角度范围,提升了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系统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
图2D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
图2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触控操作后的触控装置状态示意图;
图2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
图2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
图2H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
图2I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
图2J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触控操作后的触控装置状态示意图;
图2K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中继设备可以是具备通信能力的中继设备,该中继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目前,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中继系统包括移动设备101、中继设备102以及基站103,其中,中继设备102接收到基站103的新空口NR网络之后,中继到移动设备101。
在进行网络中继时,中继设备102接收信号的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不同,其接收到基站103的信号强度不同,因此,中继设备102会通过天线方向控制保证信号强度符合需求,中继设备102会通过先测量360度方向中不同角度对应的信号强度,逐渐限缩测量角度范围的方式,最终确定天线方向,对天线方向控制不够灵活智能,降低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A,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的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NR网络,且所述中继设备接入所述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所述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所述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如图2A所示,本天线方向控制方法包括:
S201,中继设备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进行5G信号中继的中继设备为圆柱形,用户将中继设备放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时,可根据中继设备当前所述的环境或者根据历史经验确定中继设备接收到信号强度佳的朝向,如,一般而言,将该中继设备放在窗边,天线方向落入室内的角度范围所对应的信号前度比天线方向落入室外的角度范围所对应的信号强度稿,则当用户开启中继设备的中继功能后,可通过触控中继设备上的触控装置上代表室外的触控区域,以帮助该中继设备确定初始的信号强度检测角度,再如,当用户在相同位置启动中继设备的中继功能,用户可根据中继设备历史传递的天线方向信息,按照先前中继设备在该处最终显示的天线方向,触控所述触控装置中包括前次天线方向所落入角度对应的触控点所在的区域,以帮助该中继设备确定初始的信号强度检测角度,等等,通过以上方法使得中继设备在进行信号强度检测,只需在被用户选择的角度范围检测信号强度以确定天线方向,无需测量360度进行检测,提升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和智能性。
S202,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
其中,在选择的参考点不同的情况下,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的端点值不同,单一旦参考点确定,该参考角度范围的端点值也就确定。
其中,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为该毫米波天线的转动中心和触控操作确定的至少两个触控区域端点之间的夹角。
S203,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其中,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可以是所述中继设备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的任意一个端点为起点、按照预设的角度间隔转动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每旋转一个角度间隔,则检测毫米波天线在该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当出现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信号强度时,确定该方向为目标天线方向。
其中,所述中继设备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还可以是所述中继设备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的任意一个端点为起点、按照预设的角度间隔转动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每旋转一个角度间隔,则检测毫米波天线在该方向上的信号强度并记录,直到检测完整个参考角度范围,得到信号强度序列,将信号强度序列中最大的信号强度对应的天线方向作为目标天线方向,或者,将该信号强度序列中大于预设信号强度所对应的角度范围作为目标角度范围,该目标角度范围类的任意一个天线方向均为该目标天线方向。
可见,本示例中,中继设备参考角度范围确定目标天线方向,减少信号强度检测的次数,提升天线方向控制的效率。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首先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之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最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设备通过获取的触控操作,确定信号测量的角度范围,减小了需要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角度范围,提升了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或触控灯带。
其中,该所述触控装置可以设置所述中继设备的上表面,所述触控装置可以设置所述中继设备的上表面圆柱体侧面,不做具体限定。
下面,对所述触控装置为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在所述中继设备的上表面间隔环绕设置,每两个触控灯之间的角度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述多个触控灯的数目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如,可以是4个,也可以是5个,还可以是8个,还可以是10个,不做具体限定,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在所述中继设备的上表面形成一个360度的包围圈,所述包围圈可以是圆形,也可以不为圆形。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B,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如图2B所示,在中继设备的上表面的4个圆形代表4个触控灯,4个触控灯之间角度间隔相同,请参考图2C,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如图2C所示,在中继设备的上表面的7个圆形代表7个触控灯,7个触控灯之间角度间隔不完全相同,请参考图2D,图2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如图2D所示,在中继设备的上表面的9个圆形代表9个触控灯,7个触控灯之间角度间隔不完全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包括以下步骤:
11、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单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12、点亮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13、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的至少两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14、点亮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包括以下步骤:
21、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
22、点亮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23、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24、若是,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
25、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26、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27、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
28、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域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请参考图2E、图2F、图2G以及图2H,图2E、图2F、图2G以及图2H为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7个触控灯的不同状态下的示例图,具体的,图2E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触控操作后的触控装置状态示意图,图2F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图2G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图2H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又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如图2E、图2F、图2G以及图2H所示,7个小圆代表7个触控灯,所述7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图中,以小圆中靠近大圆圆心的一半表示所述第一发光器件,以小圆中远离大圆圆心的一半表示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点亮用多条实线所在的半圆区域表示,第二发光器件点亮用多条虚线所在的半圆区域表示,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便于用户区分,为了便于理解,将触控装置的7个触控灯分别编号为1、2、3、4、5、6、7,当用户开启中继设备的中继功能之后,若用户触控触控灯2,该中继设备的俯视图如图2E所示,中继设备会点亮触控灯1、触控灯2和触控灯3的第一发光器件,此时,参考角度范围为在触控灯1、触控灯2到触控灯3之间形成角度范围,即图2E中所示出的角度范围n,此处,只是一种示例,在触控灯的总个数不同、设置角度间隔不同的情况下,中继设备点亮与触控灯1相邻的触控灯可能不同,不做具体限定,此外,用户触控触控灯1、触控灯2和触控灯3,或者,用户触控触控灯1和触控灯3,其结果相同,该中继设备的俯视图也如图2E所示。
中继设备在确定天线初始方向后,根据天线初始方向点亮对应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请参考图2F,图中以箭头表示天线方向,此时,天线初始方向在触控灯6和触控灯7之间,则此时点亮触控灯6和触控灯7的第二发光器件,之后,中继设备转动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毫米波天线的方向,在毫米波天线的方向改变的过程中,根据毫米波天线的方向点亮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如,当毫米波天线的方向指向一个触控灯则点亮该一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举例来说,如图2G所示,此时,毫米波天线的方向指向触控灯1,则点亮该触控灯1的第二发光器件;再如,当毫米波天线的方向指向两个触控灯之间,则点亮该两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举例来说,如图2H所示,此时,毫米波天线的方向指向触控灯1和触控灯1之间,则点亮该触控灯1和触控灯2的第二发光器件;当中继设备在对某个天线方向上进行信号强度检测时,可通过闪烁对应的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以提示用户当前进度。
可见,本示例中,中继设备可通过多个触控灯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减小进行信号强度检测角度,并根据信号强度检测进程确定多个触控灯的外显状态,能够提示用户当前的检测进程,且便于用户根据观察多个触控灯的外显状态判断该中继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提升用户体验度。
下面,对所述触控装置为触控灯带的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在所述中继设备的上表面间隔环绕设置,在所述中继设备的上表面形成一个360度的包围圈,所述包围圈可以是圆形,也可以不为圆形。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I,图2I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设备的俯视图,如图2I所示,触控灯带为内部三个小圆之间形成的两个圆环,其中,远离圆心的圆环代表第一发光器件,即图中多条虚线段所在的区域,靠近圆心的圆环代表第二发光器件,即图中多条实线段所示出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以便于用户区分,在不同的状态下,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会发出不同的灯光信号以提示用户中继设备的当前状态,以下示例中会详细说明。
可选的,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1、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灯带的滑动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控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32、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灯带段。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位置,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41、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
42、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灯带点;
43、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44、若是,则执行以下操作:441、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442、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第二灯带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灯带段;
45、若否,则执行以下操作:451、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452、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453、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454、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与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灯带段。
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J和图2K,2J和图2K为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的不同状态下的示例图,具体的,图2J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触控操作后的触控装置状态示意图,图2K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天线方向追踪的示意图,如图2J所示,当用户开启中继设备的中继功能之后,若用户从触控灯带的位于椭圆内的区域一边滑动触控到另一边,则此时,中继设备的俯视图如图2E所述,中继设备会点亮触控灯带的第一灯带的椭圆形区域对应的灯带段,即图2J所示出的虚线区域的圆环带,此时,参考角度范围为在圆环带对应的角度范围,即图2J中所示出的角度范围m,此处,只是一种示例,中继设备在确定天线初始方向后,根据天线初始方向点亮对应触控灯带的第二灯带的灯带点,之后,中继设备转动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毫米波天线的方向,在毫米波天线的方向改变的过程中,点亮第二灯带上毫米波天线的方向对应的灯带点,举例来说,如图2K所示,此时,箭头方向代表毫米波天线的当前天线方向,此时,点亮第二灯带在该方向上的灯带点,另外,当中继设备在对某个天线方向上进行信号强度检测时,可通过闪烁对应的触控灯带的第二灯带的灯带点以提示用户当前进度。
可见,本示例中,中继设备可通过设置触控灯带获取用户的触控操作,减小进行信号强度检测角度,并根据信号强度检测进程确定触控灯带的外显状态,能够提示用户当前的检测进程,且便于用户根据观察触控灯带的外显状态判断该中继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提升用户体验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包括: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首次触控操作时,监测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存在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再次触控操作;
若是,则根据所述首次触控操作和所述再次触控操作确定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若否,则确定所述首次触控操作为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举例来说,如图2E的中继设备,在用户启动中继功能后,在第一次用户触控了触控灯1和触控灯2,触控灯1和触控灯2的第一发光器件闪烁预设次数,以提示当前参考角度范围为触控灯1和触控灯2之间的角度范围,若用户在触控灯1和触控灯2的第一发光器件闪烁的过程中,用户又触控了触控灯3,则点亮触控灯1、触控灯2和触控灯3,提示用户最终确定的参考角度范围为触控灯1、触控灯2和触控灯3所对应的角度范围,若用户在触控灯1和触控灯2的第一发光器件闪烁的过程中未触控该触控装置,则点亮触控灯1和触控灯2,以提示用户最终确定的参考角度范围为触控灯1和触控灯2所对应的角度范围。
可见,本示例中,中继设备能够通过触控装置发出提示信号,以协助用户完成触控操作,以便于确定参考角度范围。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中继设备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中继设备300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通信接口33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321,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321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320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应用处理器310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321包括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指令;
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
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首先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之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最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设备通过获取的触控操作,确定信号测量的角度范围,减小了需要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角度范围,提升了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或触控灯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方面,所述程序32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单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的至少两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方面,所述程序32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点亮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若是,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域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方面,所述程序32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灯带的滑动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控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灯带段。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位置方面,所述程序32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灯带点;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若是,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第二灯带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灯带段;
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与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灯带段。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方面,所述程序321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首次触控操作时,监测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存在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再次触控操作;若是,则根据所述首次触控操作和所述再次触控操作确定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若否,则确定所述首次触控操作为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中继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中继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与上述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方向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组成框图,如图4所示,该天线方向控制装置400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新空口NR网络,且所述中继设备接入所述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所述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所述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该天线方向控制400包括处理单元401和通信单元402,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401,用于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402传递所述触控操作信号,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其中,所述天线方向控制装置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403,用于存储中继设备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处理单元401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402可以是触控显示屏或者收发器,存储单元403可以是存储器。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中继设备首先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之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最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中继设备通过获取的触控操作,确定信号测量的角度范围,减小了需要进行信号强度测量的角度范围,提升了天线方向控制的便捷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或触控灯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方面,所述处理单元401具体用于: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单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的至少两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方面,所述处理单元4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点亮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若是,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域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方面,所述处理单元401具体用于: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灯带的滑动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控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灯带段。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位置方面,所述处理单元401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灯带点;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若是,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第二灯带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灯带段;
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与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灯带段。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方面,所述处理单元401具体用于: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首次触控操作时,监测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存在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再次触控操作;若是,则根据所述首次触控操作和所述再次触控操作确定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若否,则确定所述首次触控操作为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上述计算机包括中继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中继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该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天线方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NR网络,且所述中继设备接入所述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所述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所述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
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包括: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单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的至少两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或者,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包括: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灯带的滑动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控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灯带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时,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包括:
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
点亮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若是,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域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天线方向对应的至少一个触控灯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第二发光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时,所述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位置,包括:
确定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初始天线方向对应的初始角度;
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初始角度对应的灯带点;
判断所述初始角度是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若是,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第二灯带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灯带段;
若否,则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指向的位置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使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角度落入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转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以改变所述毫米波天线在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的天线方向,获取所述参考角度范围中多个角度对应的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点亮所述第二灯带中与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对应的灯带点且关闭所述多个触控灯中除所述灯带点以外的其他触控灯的灯带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包括: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首次触控操作时,监测预设时间间隔内是否存在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再次触控操作;
若是,则根据所述首次触控操作和所述再次触控操作确定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若否,则确定所述首次触控操作为所述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
5.一种天线方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中继设备,所述中继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NR网络,且所述中继设备接入所述5G NR网络的信道的频域资源为毫米波频段,所述中继设备包括转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转轴运动机构上的毫米波天线以及环绕所述中继设备设置的触控装置,所述天线方向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针对所述触控装置的触控操作;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传递所述触控操作信号,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参考角度范围进行所述毫米波天线的天线方向选择,得到目标天线方向,所述目标天线方向为所述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强度最强或所述信号强度大于预设信号强度的天线方向;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离散分布的多个触控灯,所述多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器件和第二发光器件,在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单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和与被触控的所述单个触控灯相临的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多个触控灯中的至少两个触控灯的触控操作,则确定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所在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点亮被触控的所述至少两个触控灯中每个触控灯的第一发光器件;
或者,
所述触控装置包括触控灯带,所述触控灯带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灯带和第二灯带,在所述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确定参考角度范围方面,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触控操作为针对所述触控灯带的滑动操作,则确定所述触控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角度范围为所述参考角度范围;
点亮所述第一灯带中与所述滑动操作对应的灯带段。
6.一种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1057446.7A 2019-10-31 2019-10-31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Active CN110784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7446.7A CN110784878B (zh) 2019-10-31 2019-10-31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7446.7A CN110784878B (zh) 2019-10-31 2019-10-31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878A CN110784878A (zh) 2020-02-11
CN110784878B true CN110784878B (zh) 2022-10-21

Family

ID=69388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7446.7A Active CN110784878B (zh) 2019-10-31 2019-10-31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48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8495B (zh) * 2020-06-03 2021-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59340A (zh) * 2021-08-04 2021-11-16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方向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6799A (ja) * 2004-02-20 2005-09-02 Fujitsu Ltd 無線装置及びその空中線方向調整方法
CN103079268A (zh) * 2012-12-28 2013-05-01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端设备的天线定位方法
CN106207458A (zh) * 2016-08-08 2016-12-07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461757A (zh) * 2014-06-11 2017-02-22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雷达装置以及发送信号控制方法
CN108666760A (zh) * 2018-05-03 2018-10-16 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天线转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8164175A (ja) * 2017-03-24 2018-10-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495911A (zh) * 2018-12-21 2019-03-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cpe设备以及天线调整方法
CN110381476A (zh) * 2019-07-16 2019-10-25 深圳市通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3073B2 (en) * 2007-03-15 2012-07-17 Compass Auto Tracker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directional find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36799A (ja) * 2004-02-20 2005-09-02 Fujitsu Ltd 無線装置及びその空中線方向調整方法
CN103079268A (zh) * 2012-12-28 2013-05-01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端设备的天线定位方法
CN106461757A (zh) * 2014-06-11 2017-02-22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雷达装置以及发送信号控制方法
CN106207458A (zh) * 2016-08-08 2016-12-07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18164175A (ja) * 2017-03-24 2018-10-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66760A (zh) * 2018-05-03 2018-10-16 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天线转动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495911A (zh) * 2018-12-21 2019-03-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cpe设备以及天线调整方法
CN110381476A (zh) * 2019-07-16 2019-10-25 深圳市通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对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RSSI盲估计的MUAV双天线跟踪系统设计";迟晓鹏等;《微型机与应用》;20160612(第11期);全文 *
"高精度天线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张朋祥;《通信技术》;20130110(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878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84878B (zh) 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及相关产品
US11867362B2 (en)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CN109314868B (zh) 基站的干扰源定位方法、无人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090606B1 (en) Proximity based lighting control
US20180080618A1 (en) Wireless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US20120094594A1 (e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with high-speed data communication
CN103391109A (zh) 一种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无线性能的提升方法
CN107197487B (zh) 一种网络重选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9531672A (ja) ビーコン検証デバイス
US11581915B2 (e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processor, and terminal
JP6915321B2 (ja) 移動中継装置、及び、移動中継方法
US944544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peripheral apparatus, and central apparatus
US20180069720A1 (en) Context-related commissioning of lighting devices
CN105655813A (zh) 一种外接接口装置及接入方法
CN104735687B (zh) 一种单站验证业务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3286256A (zh) 智能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电子标签
CN102340332B (zh) 一种触摸方式传输数据的装置、设备及方法
CN105045079B (zh) 一种智能手表的控制方法及智能手表
CN106664530A (zh) 用于提高位置和接近度确定的准确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9379749B (zh) 一种路由器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和路由器
JP6612080B2 (ja) 可搬式操作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119367A (zh) 一种灯具的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9487A (zh) 工作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9200999A1 (zh) 一种基于反射光的可见光通信盲区覆盖及越区切换方法
EP4294131A1 (en) A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eorientable lighting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