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0567B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0567B
CN110780567B CN201910616025.7A CN201910616025A CN110780567B CN 110780567 B CN110780567 B CN 110780567B CN 201910616025 A CN201910616025 A CN 201910616025A CN 110780567 B CN110780567 B CN 110780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heat storage
storage portion
coil member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160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0567A (zh
Inventor
河岛裕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80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0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用绕圈部件、加压部件、加热器、反射器、蓄热部以及驱动装置。定影用绕圈部件构成为环状的周壁能够进行绕圈移动。加压部件以与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与定影用绕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加热器配置于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并加热定影用绕圈部件。反射器配置于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使加热器的辐射热反射至定影用绕圈部件。蓄热部与反射器一体地设置,或者与反射器连接。驱动装置使蓄热部抵接或远离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MFP(多功能外围设备,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及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用于使转印于记录纸等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像定影。
作为定影装置,存在一种具备环状的周壁进行绕圈移动的定影带(定影用绕圈部件)、以及按压至定影带的外表面的加压辊(加压部件)的装置。加压辊被电机等驱动装置驱动旋转。加压辊和定影带之间构成用于定影的间隙。作为定影对象的记录纸等记录介质通过用于定影的间隙。
定影带的内侧配置有从内侧按压定影带的衬垫材料、用于加热定影带的加热器、以及保持衬垫材料的保持部件。衬垫材料的按压面经由定影带接受加压辊的加压力。
另外,作为现有的定影装置,设计出了具备反射器的装置,该反射器用于将加热器的辐射热向朝向定影带的方向反射。该定影装置通过反射器阻断向保持部件等除定影带以外的部件的方向前进的加热器的辐射热,且,将该辐射热向定影带的方向反射。其结果,提高了基于加热器的定影带的加热效率。
但是,在上述定影装置中,从加热器向反射器发射的辐射热的一部分加热反射器。并且,加热后的反射器的热量不会用于加热定影带,而是逃离至保持部件等除定影带以外的部件。因此,期待设计一种能够利用被加热器加热后的反射器的热量来更加高效地加热定影带的定影装置。
发明内容
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定影用绕圈部件,构成为环状的周壁能够进行绕圈移动;加压部件,以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并加热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反射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使所述加热器的辐射热反射至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蓄热部,与所述反射器一体地设置,或者与所述反射器连接;以及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打印机部,将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及定影装置,向转印有调色剂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赋予能量从而使调色剂定影,所述定影装置具备:定影用绕圈部件,构成为环状的周壁能够进行绕圈移动;加压部件,以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并加热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反射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使所述加热器的辐射热反射至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蓄热部,与所述反射器一体地设置,或者与所述反射器连接;以及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部分作为剖视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从图2的V箭头方向观察时所对应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工作状态的与图4相同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9是将其它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一部分作为剖视的俯视图。
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沿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具有定影用绕圈部件、加压部件、加热器、反射器、蓄热部、以及驱动装置。定影用绕圈部件构成为环状的周壁能够进行绕圈移动。加压部件以与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与定影用绕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加热器配置于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并加热定影用绕圈部件。反射器配置于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将加热器的辐射热反射至定影用绕圈部件。蓄热部与反射器一体地设置,或者与反射器连接。驱动装置使蓄热部抵接或远离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各图中,同一结构被赋予带有同一附图标记。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为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Multi Function Peripheral)。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也可以为复印机或打印机等。
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扫描仪部12、控制面板13、主体部14、以及控制部100。主体部14具备供纸盒部16、打印机部18、以及定影装置34等。控制部100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0。例如,控制装置100控制扫描仪部12、控制面板13、供纸盒部16、打印机部18、以及定影装置34等的动作。
扫描仪部12读取原稿图像。控制面板13具备输入键13a及显示部13b。例如,输入键13a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显示部13b为触控面板式。显示部13b接收用户的输入,并向用户显示。
供纸盒部16具备盒主体16a及搓纸辊16b。盒主体16a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P。搓纸辊16b从盒主体16a取出片材P。从盒主体16a取出的片材P被供给至传送路径33。
打印机部18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打印机部18例如形成通过扫描仪部12读取的原稿图像的图像。打印机部18具备中间转印带21。打印机部18通过支撑辊40、从动辊41、以及张力辊42支撑中间转印带21。支撑辊40具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部。打印机部18使中间转印带21向箭头m方向旋转。
打印机部18具备四组图像形成工位22Y、22M、22C及22K。各图像形成工位22Y、22M、22C及22K分别用于形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以及K(黑色)的图像。图像形成工位22Y、22M、22C及22K沿中间转印带21的旋转方向被并排配置于中间转印带21的下侧。
打印机部18在各图像形成工位22Y、22M、22C及22K的上方分别具备墨盒23Y、23M、23C及23K。各墨盒23Y、23M、23C及23K分别收纳Y(黄色)、M(品红色)、C(青色)及K(黑色)的用于补充的调色剂。
下面,在各图像形成工位22Y、22M、22C及22K中,将例举Y(黄色)的图像形成工位22Y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关于图像形成工位22M、22C及22K,它们具备与图像形成工位22Y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像形成工位22Y具备充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以及感光体清洁器29。充电器26、曝光扫描头27、显影装置28及感光体清洁器29配置于沿箭头n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4的周围。
图像形成工位22Y具备一次转印辊30。一次转印辊30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感光鼓24相对。
图像形成工位22Y利用充电器26对感光鼓24充电后,通过曝光扫描头27进行曝光。图像形成工位22Y在感光鼓24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8使用由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双组份显影剂对感光鼓24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
一次转印辊30将感光鼓24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1。图像形成工位22Y、22M、22C及22K通过一次转印辊30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像。彩色调色剂像通过依次重叠Y(黄色)、M(品红色)、C(青色)、及K(黑色)的调色剂像而形成。感光体清洁器29在一次转印后除去感光鼓24上残留的调色剂。
打印机部18具备二次转印辊32。二次转印辊32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支撑辊40相对。二次转印辊32将中间转印带21上的彩色调色剂像一并二次转印至片材P。沿传送路径33从供纸盒部16或手动供纸盘17中供给片材P。
打印机部18具备隔着中间转印带21与从动辊41相对的带清洁器43。带清洁器43在二次转印后除去中间转印带21上残留的调色剂。
传送路径33设有定位辊33a、定影装置34、以及排纸辊36。传送路径33的定影装置34的下游侧设有分支部37及翻转传送部38。分支部37将定影后的片材P送至排纸部20或翻转传送部38。当双面打印时,翻转传送部38将从分支部37送来的片材P向定位辊33a的方向翻转并传送。图像形成装置10利用打印机部18在片材P上形成调色剂像并向排纸部20排出。
需要指出,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定于串联显影方式,而且显影装置28的数量也不受限定。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也可以直接从感光鼓24向片材P转印调色剂像。
下面,对定影装置34进行详细叙述。
图2是将定影装置34的一部分作为剖视的俯视图。图3是定影装置34的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定影装置34的沿图2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定影装置34的从图2的V箭头观察时所对应的侧视图。
定影装置34具备:无端状的定影带50,环状的周壁进行绕圈移动;以及加压辊53,以与定影带50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与定影带50之间形成用于定影的间隙N。定影带50是定影用绕圈部件的一种方式,加压辊53是加压部件的一种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影带5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但是,定影带不一定必须为圆筒状,也可以为椭圆或其它剖面为环状的形状。
定影带50采用多层结构。定影带50具备镍或聚酰亚胺等的基材层、配置于基材层的外侧的Si橡胶等的弹性层、以及配置于弹性层的外侧的离型层。离型层是直接与片材P(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接触的层,因此,优选由离型性良好的PFA等氟类树脂构成。为了提高滑动性,且易于吸收后述的加热器54的辐射热,优选对定影带50的内面实施涂布黑色氟类树脂。
另外,定影带50接收加压辊53的驱动力而从动旋转。需要指出,定影带50也可以通过与加压辊53不同的电机等驱动单元驱动。
定影带50的内侧配置有:将定影带50向加压辊53的方向按压的用于定影的衬垫材料52、定影工作时加热定影带50的辐射型加热器54、使加热器54的辐射热反射至定影带50的内侧的特定范围的反射器45、以及保持衬垫材料52和反射器45的金属制保持部件55。保持部件55比定影带50更向长度方向外侧延伸,且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由图中未示出的支撑架支撑。
衬垫材料52夹着定影带50配置在与加压辊53相对的位置。衬垫材料52支撑定影带50的内周面。加压辊53向支撑于衬垫材料52的定影带50加压,在定影带50和加压辊53之间形成用于定影的间隙N。衬垫材料52由例如耐热性聚苯硫醚树脂(PPS)等形成。图2中的A1为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通纸区域(供普通宽度的片材P通过的区域),图2中的A2为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非通纸区域(普通宽度的片材P不通过的区域)。
作为加热器54,例如能够使用卤素加热器等。加热器54配置于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上的间隔开来的多处。加热器54由反射器45支撑。
反射器45通过在由铝等构成的基材的表面上蒸镀铝或银等而构成。反射器45上的辐射热的反射率约为90%。未被反射器45反射的剩余的约10%的辐射热被反射器45吸收。其结果,反射器45被加热。
反射器45形成为在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如图3~图5所示,反射器45具有:平坦的基底壁45a,与加热器54的背面相对;平坦的倾斜壁45b,从基底壁45a的一端以与基底壁45a的前面(与加热器54对置的一侧的面)呈钝角的方式倾斜而延伸;平坦的倾斜壁45c,从基底壁45a的另一端以与基底壁45a的前面呈钝角的方式倾斜而延伸;以及大致圆弧状的蓄热壁45d,以与倾斜壁45c的端部连续的方式而设置。需要指出,加热器54的背面是指加热器54中的与和定影带50的内面正对的一侧的相反侧的面。
基底壁45a及其两侧的倾斜壁45b、45c构成了反射器45的主体部。反射器45的主体部将从加热器54发射至背面侧的辐射热向定影带50的内面方向反射。另外,蓄热壁45d形成为大致沿定影带50的内周面的剖面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热壁45d构成了与反射器45一体地设置的蓄热部。
需要指出,蓄热部也可以由与反射器45分开的部件构成,并通过适当的单元与反射器45连接。在该情况下,蓄热部也可以由蓄热性优于反射器45的材料形成。
反射器45在基底壁45a相对于铅直方向倾斜约45°的状态下由三棱柱状的连杆46保持。连杆46向长度方向在定影带50的内部延伸,其两端部比定影带50更加向长度方向外侧突出。如图5所示,在比定影带50更加向外侧突出的连杆46的两端部设有向铅直方向的下方突出的凸轮底座部46a。另外,连杆46的与保持部件55相对的一侧的面作为由保持部件55引导的引导面。引导面沿铅直方向平坦地形成。通过保持部件55引导连杆46上下方向的工作。
凸轮底座部46a的下方配置有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机进行驱动操作的操作凸轮47。操作凸轮47的外周面与连杆46的凸轮底座部46a的下表面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底座部46a通过连杆46或反射器45的自重而始终与操作凸轮47的外周面抵接。在操作凸轮47的外周面以距离驱动轴48的中心的距离连续变化的方式设置有凸轮轮廓。因此,通过由图中未示出的电机对驱动轴48进行适当地旋转操作来变更操作凸轮47的上表面的高度。因此,通过电机对操作凸轮47进行旋转操作,调节连杆46和反射器45的升降高度。并且,如调节反射器45的升降高度,则反射器45的弯曲的蓄热壁45d靠近或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驱动驱动轴48的电机、操作凸轮47、以及连杆46的凸轮底座部46a构成了使反射器45的蓄热壁45d靠近或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的驱动装置60。
图6是表示蓄热壁45d通过基于操作凸轮47的旋转操作而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时的状态的与图4相同的剖视图。
如蓄热壁45d通过基于操作凸轮47的驱动操作而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则反射器45在与定影带50之间进行热量传递。具体而言,若在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温度高于定影带50的状态下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则反射器45的热量传递至定影带50。另外,相反地,若在定影带50的温度高于反射器45(蓄热壁45d)时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则定影带50的热量传递(逃离)至反射器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器45的蓄热部45d和主体部合起来的热容量被设定为定影带50的热容量的3倍以上。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5相同的侧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使反射器45的蓄热壁45d靠近或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的驱动装置60的结构与图5所示的结构不同。本变形例的驱动装置60具备:设置在连杆46的端部的侧面的齿条46b、与该齿条46b啮合的小齿轮58、以及对连杆46的端部向下方施力的拉簧59。小齿轮58与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机驱动的驱动轴48结合。在本变形例中,电机的旋转通过小齿轮58和齿条46b被转换为连杆46和反射器45的升降工作。
另外,加压辊53在金属芯的周围设置有耐热性的橡胶层,并在该橡胶层的表面设置有由氟类树脂等构成的离型层。如图2所示,加压辊53被压簧56向定影带50的外周面的方向施力。另外,加压辊53由电机57旋转驱动。被电机57驱动之后,加压辊53将送至间隙N的片材P向定影带50的外表面挤压,同时将其送出至传送方向的下游侧。
另外,如图4所示,在定影带50的内侧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设有检测定影带50的温度的第一传感器S1。在反射器4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设置有检测蓄热壁45d的温度的第二传感器S2。第一传感器S1在绕圈的定影带50中,比被加热器54直接辐射加热的区域更靠近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处,检测定影带50的温度。第二传感器S2在比第一传感器S1的设置位置更靠近定影带5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处,检测蓄热壁45d的温度。第一传感器S1和第二传感器S2所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被输入至用于控制驱动装置60的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根据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和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驱动装置60。具体而言,在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高出规定温度(例如,10℃)以上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60以使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另外,在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低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装置60以使蓄热壁45d远离定影带10的内周面。
图8是表示控制装置对定影装置34进行控制的一例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8,说明对定影装置34的进行控制的一例。
如定影装置34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的面板操作等启动,则以待机状态等待规定的时间,以使定影带50的温度达到能够定影的温度。此时,使定影带50的内侧的反射器45(蓄热壁45d)处于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的状态(参照ACT101)。
相反地,如在定影带50被充分加热之前蓄热壁45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则定影带50的热量被反射器45(蓄热壁45d)吸收,从而导致定影带50的升温变慢。因此,在此,使蓄热壁45d处于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的状态。
从启动定影装置34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之后,开始对于带有调色剂的片材P进行定影。这样开始定影之后,定影带50被加热器54连续地加热,另一方面,在间隙N中与片材P接触之后,热量被片材P夺取。另外,若加热器54连续地工作,则反射加热器54的辐射热的反射器45自身接收加热器54的辐射热而逐渐升温。
控制装置判定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是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高出规定温度A以上(参照ACT102)。
当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高出规定温度A以上时,控制装置通过驱动装置60的操作而使蓄热壁45d抵接于定影带50的内周面(参照ACT103)。由此,反射器45的蓄热壁45d的热量被传递至定影带50,从而使定影带50被蓄热壁45d的热量高效地加热。
在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不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高出规定温度A时,只要没有结束定影装置34的工作(结束印刷)的指令,则继续比较反射器45(蓄热壁45d)和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参照ACT104)。
另外,在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时,控制装置判定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是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低(参照ACT105)。
当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低时,控制装置通过驱动装置60的操作使蓄热壁45d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参照ACT106)。另外,当反射器45(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不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低时,只要没有结束定影装置34的工作(结束印刷)的指令,则控制装置继续比较反射器45(蓄热壁45d)和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参照ACT107)。
另外,在通过驱动装置60的操作使蓄热壁45d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之后,只要没有结束定影装置34的工作(结束印刷)的指令,则控制装置重复上述的控制(参照ACT108)。
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在反射器45一体地设置有蓄热壁45d(蓄热部),且该蓄热壁45d通过驱动装置60能够靠近或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被加热器54加热后的反射器45的热量来高效地加热定影带5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具备检测定影带50的温度的第一传感器S1、以及检测反射器45的蓄热壁45d的温度的第二传感器S2,控制装置基于这些检测温度来控制驱动装置60。因此,能够根据定影带50和蓄热壁45d的相对温度的状态来利用蓄热壁45d的热量精确地执行加热定影带5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在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高出规定温度以上时,驱动装置60使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另外,在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比定影带50的检测温度低时,驱动装置60使蓄热壁45d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因此,在定影装置34运行期间,反射器45被加热器54的辐射热充分加热之后,能够利用该反射器45的热量高效地加热定影带50,且,能够抑制反射器45反过来夺取定影带50的热量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蓄热壁45d(蓄热部)形成为大致沿定影带50的内周面的截面为圆弧的形状。因此,在从蓄热壁45d向定影带50传递热量时,能够抑制定影带50和蓄热壁45d之间的滑动阻力增大,同时使蓄热壁45d的较大的面积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能够抑制定影带50及蓄热壁45d的劣化或驱动能量的损失,同时通过蓄热壁45d更高效地加热定影带50。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反射器45的主体部和蓄热壁45d合起来的热容量被设定为大于定影带的热容量,优选的是,被设定为3倍以上。因此,能够将积蓄在反射器45的主体部和蓄热壁45d的充分的热量传递至定影带50,并且,能够减少蓄热壁45d靠近或远离定影带50的频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4中,从启动开始至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期间,进行控制以使蓄热壁45d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因此,在定影装置34启动开始之后,定影带50的热量不会被反射器45侧夺取。因此,能够抑制定影带50的加热准备延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反射器45形成为横跨相当于定影带50的通纸区域A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和相当于非通纸区域A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端部区域的长度(参照图2)。因此,在反射器45的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的内周面抵接时,可能出现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区域被过度加热的状况。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仅在相当于通纸区域A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形成蓄热壁45d,以使蓄热壁45d不与定影带50的端部区域抵接。
另外,作为其它对策,也可以在反射器45的作为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的第一区域(与图2的通纸区域A1相对应)、以及反射器45的作为长度方向的端部区域的第二区域(与图2的非通纸区域A2相对应)中改变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具体而言,例如,通过使端部的第二区域的壁厚小于反射器45的中央的第一区域,且将第二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热容量设定为小于第一区域的单位面积的热容量。
图9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4的局部剖视俯视图。图10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4的沿图9的X-X线的剖视图。
在定影装置134中,配置于定影带50的内侧的反射器由配置于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的第一区域(A1)的第一反射器45A、以及配置于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二区域(A2)的第二反射器45B构成。在第一反射器45A一体地形成有能够与定影带50的第一区域(A1)抵接的第一蓄热壁45Ad(第一蓄热部)。在第二反射器45B一体地形成有能够与定影带50的第二区域(A2)抵接的第二蓄热壁45Bd(第二蓄热部)。
第一反射器45A结合于第一连杆46A,两侧的第二反射器45B结合于同一第二连杆46B。第一连杆46A和第二连杆46B均从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第二连杆46B配置于第一连杆46A的上方,且比第一连杆46A更向长度方向外侧较长地延伸。
在第一连杆46A的两端部的下方配置有用于使第一连杆46A进行升降工作的第一驱动装置60A。另外,在第二连杆46B的两端部的下方配置有用于使第二连杆46B进行升降工作的第二驱动装置6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的第一反射器45A经由第一连杆46A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60A被进行升降操作。另外,两端的第二反射器45B经由第二连杆46B并通过第二驱动装置60B被进行升降操作。因此,使第一反射器45A的第一蓄热壁45Ad和第二反射器45B的第二蓄热壁45Bd能够独立地靠近或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
在从定影装置134启动开始至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期间,通过控制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第一驱动装置60A和第二驱动装置60B。
即,在从定影装置134启动开始至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期间,第一驱动装置60A使第一蓄热壁45Ad(第一反射器45A)远离定影带50的内周面。由此,定影带50的第一区域(A1)的热量不会被第一蓄热壁45Ad夺取。其结果,促进定影带50的第一区域(A1)升温。
在从定影装置134启动开始至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期间,第二驱动装置60B使第二蓄热壁45Bd(第二反射器45B)抵接于定影带50的内周面。由此,定影带50的第二区域(A2)的热量不会被第二蓄热壁45Bd夺取。其结果,抑制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区域被过度加热。
其它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34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基本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定影带50的温度的传感器仅配置在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但也可以将温度传感器S1、S3(参照图4)分别设置在定影带5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和端部区域。在该情况下,分别调查各温度传感器S1、S3的检测温度、以及基于温度传感器2的蓄热壁45d的检测温度的差,并利用两个温度差来控制驱动装置60。例如,也可以仅在中央的温度传感器S1的检测温度小于温度传感器S2的检测温度,且端部的温度传感器S3的检测温度小于温度传感器S2的检测温度时,使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接触。另外,也可以将判定中央的温度传感器S1的检测温度和温度传感器S2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时的阈值、以及判定端部的温度传感器3的检测温度和温度传感器S2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时的阈值设定为不同的值,并且在两个温度差超过了对应的各个阈值时,使蓄热壁45d与定影带50接触。而且,在使蓄热壁45d远离时,也可以与使其接触时同样地基于两个温度差来进行控制。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具备加热器和反射器的定影装置中,能够有效利用反射器的热量来高效地加热定影带。
虽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进行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被包括在发明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地被包括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定影用绕圈部件,构成为环状的周壁能够进行绕圈移动;
加压部件,以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并加热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
反射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使所述加热器的辐射热反射至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
蓄热部,与所述反射器一体地设置,或者与所述反射器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设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蓄热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蓄热部的温度比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温度高出规定温度以上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当所述蓄热部的温度比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温度低时,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部形成为沿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的截面为圆弧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热部和所述反射器的主体部合起来的热容量被设定为比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热容量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定影装置的启动开始至经过了规定时间为止,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蓄热部能够仅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具有作为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的第一区域、以及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区域的第二区域,
所述蓄热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区域抵接的第一蓄热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区域抵接的第二蓄热部,
所述第二蓄热部的单位面积的热容量被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蓄热部的单位面积的热容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具有作为长度方向的中央区域的第一区域、以及作为所述第一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区域的第二区域,
所述蓄热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区域抵接的第一蓄热部、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二区域抵接的第二蓄热部,
所述第一蓄热部和所述第二蓄热部能够独立地靠近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从定影装置的启动开始至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期间,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第一蓄热部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且使所述第二蓄热部抵接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机部,将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向转印有调色剂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赋予能量从而使调色剂定影,
所述定影装置具备:
定影用绕圈部件,构成为环状的周壁能够进行绕圈移动;
加压部件,以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配置,且在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之间形成间隙;
加热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并加热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
反射器,配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侧,使所述加热器的辐射热反射至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
蓄热部,与所述反射器一体地设置,或者与所述反射器连接;以及
驱动装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设置于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设置于所述蓄热部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的温度差,使所述蓄热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定影用绕圈部件的内周面。
CN201910616025.7A 2018-07-24 2019-07-0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780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043,416 2018-07-24
US16/043,416 US10474075B1 (en) 2018-07-24 2018-07-24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567A CN110780567A (zh) 2020-02-11
CN110780567B true CN110780567B (zh) 2023-06-20

Family

ID=67437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16025.7A Active CN110780567B (zh) 2018-07-24 2019-07-0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4075B1 (zh)
EP (1) EP3599513B1 (zh)
CN (1) CN11078056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9010A (ja) * 2000-01-28 2007-11-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12145647A (ja) * 2011-01-07 2012-08-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81406A (zh) * 2011-03-10 2012-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226141A (ja) * 2011-04-20 2012-11-15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2013054115A (ja) * 2011-09-01 2013-03-21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70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71A (zh) * 2014-11-27 2017-06-13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CN207133587U (zh) * 2017-08-18 2018-03-23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32383A (ja) * 2012-07-12 2014-02-20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9042A (ja) * 2015-01-28 2016-08-04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7001B1 (ja) * 2016-03-09 2017-0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526267B (zh) * 2016-06-20 2021-06-22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及其间隙宽度的调节方法、图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99010A (ja) * 2000-01-28 2007-11-15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12145647A (ja) * 2011-01-07 2012-08-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81406A (zh) * 2011-03-10 2012-09-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12226141A (ja) * 2011-04-20 2012-11-15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2013054115A (ja) * 2011-09-01 2013-03-21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70670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71A (zh) * 2014-11-27 2017-06-13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
CN207133587U (zh) * 2017-08-18 2018-03-23 株式会社东芝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制备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研究;邹涛 等;《应用激光》;20160615;第36卷(第03期);第286-29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99513B1 (en) 2022-03-02
US10474075B1 (en) 2019-11-12
CN110780567A (zh) 2020-02-11
EP3599513A1 (en) 202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12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8352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9383693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JP551072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116481B2 (en)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refl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48272B2 (en)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reinforced heat shiel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16444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696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40270832A1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JP5679100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4428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81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2946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483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780567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31946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108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231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84657A (ja) ベル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1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047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9131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0450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09895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