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1276A - 无线电波吸收体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波吸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1276A
CN110771276A CN201880041542.XA CN201880041542A CN110771276A CN 110771276 A CN110771276 A CN 110771276A CN 201880041542 A CN201880041542 A CN 201880041542A CN 110771276 A CN110771276 A CN 110771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wave
wave absorber
particles
absorption film
suita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15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1276B (zh
Inventor
大越慎一
生井飞鸟
西谷诚治
葛生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Corp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University of Tokyo NUC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71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2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1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2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9/00Compounds of iron
    • C01G49/0018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7/00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 H01Q17/004Devices for absorbing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Combinations of such devices with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or systems using non-directional dissipative particles, e.g. ferrite pow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5Electric or magnetic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4Oxides; Hydroxides
    • C01G23/043Titanium sub-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49/00Compounds of iron
    • C01G49/0018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 C01G49/0045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3Powdery paints
    • C09D5/032Powdery paint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effect of the produced film, e.g. wrinkle, pearlescence, matt finis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0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3/20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as substitutes for glycerol in its non-chemical uses, e.g. as a base in toiletry creams or oint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3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 H01F1/36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 H01F1/37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non-metallic substances, e.g. ferrites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in a bonding agent
    • H01F1/375Flexible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30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01P2002/54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one element onl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32Sphe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30Particle morphology extending in three dimensions
    • C01P2004/45Aggregated particles or particles with an intergrown morpholog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unds Of Iron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无线电波吸收体1包括基础元件10和形成在基础元件10上的无线电波吸收膜20。无线电波吸收膜20至少包含MTC取代型ε‑Fe2O3和黑色氧化钛。MTC取代型ε‑Fe2O3是与ε‑Fe2O3晶体属于相同空间群并且由ε‑MxTiyCoyFe2‑2y‑xO3表示的晶体,其中M是选自由Ga、In、Al和R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x<1,并且0<y<1。

Description

无线电波吸收体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无线电波吸收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基础元件(base member)和无线电波吸收膜的无线电波吸收体。
背景技术
近期,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有碰撞损伤减缓制动器以检测在它们周围的任何障碍物并且避免与该障碍物的碰撞。作为用于这样的碰撞损伤减缓制动器的传感器,本领域中已知的有毫米波雷达装置、红外雷达装置和使用摄像机的图像识别装置。尤其是,毫米波雷达装置已经引起了本领域的大量关注,因为该类型的装置几乎不受逆光、雨、雾或任何其他恶劣条件的不利影响,并且可有效地应用于甚至在夜间或甚至在视野通常很窄的恶劣天气时捕获图像。
毫米波雷达装置主要通过使用在76GHz频带(其等于或大于76GHz且等于或小于77GHz)或79GHz频带(其等于或大于77GHz且等于或小于81GHz)内的无线电波作为从传送天线传送的无线电波(在下文中称为“传送波”)并且通过使其接收天线接收从障碍物反射的无线电波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相对速度、方向或任何其他参数。
然而,毫米波雷达装置具有一些缺点。例如,传送波可以在毫米波雷达装置自身内部内反射,并且反射的无线电波(在下文中称为“直接波”)可以在接收天线处直接被接收。这可能增加毫米波雷达装置无法检测行人的可能性,因为从行人反射的无线电波通常具有非常低的无线电波强度。因此,为了去除这样的直接波,对在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的频带内具有高回波损耗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的需求一直在增长。
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的无线电波吸收体。专利文献1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包括形成在铝的平面基础元件上且厚度为220μm至230μm的无线电波吸收膜。无线电波吸收体具有在76GHz、78GHz和79GHz处的无线电波吸收峰。无线电波吸收膜由ε-氧化铁、碳纳米管、钛酸钡、树脂和分散剂制成。ε-氧化铁由ε-Fe2O3晶体和这样的晶体组成:所述这样的晶体具有与ε-Fe2O3晶体相同的空间群并且其中Ga取代ε-Fe2O3晶体中的一些Fe位点。ε-氧化铁由式ε-Ga0.45Fe1.55O3表示。无线电波吸收体的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相对介电常数为17.2至26.0。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具体公开的无线电波吸收体中,在其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在内的频带内,其中回波损耗等于或小于-10dB的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7GHz,并且其中回波损耗等于或小于-15dB的频率范围的带宽小于2GHz。因此,在已知的无线电波吸收体中,其具有高回波损耗的频率范围可能具有过窄的带宽而无法充分地去除直接波。
引用清单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16-111341 A
发明概述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电波吸收体,其中具有高回波损耗的频率范围在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在内的频带内具有足够宽的带宽。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包括基础元件和形成在基础元件上的无线电波吸收膜。无线电波吸收膜至少包含MTC取代型ε-Fe2O3和黑色氧化钛。MTC取代型ε-Fe2O3是与ε-Fe2O3晶体属于相同空间群并且由ε-MxTiyCoyFe2-2y-xO3表示的晶体,其中M是选自由Ga、In、Al和R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x<1,并且0<y<1。
附图简述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的示意正视图;
图1B是沿图1A中所示的面Z-Z获取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2是示出作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的一个示例性应用的毫米波雷达装置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的示意正视图;
图3B是沿图3A中所示的面Z-Z获取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的示意横截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无线电波吸收体中回波损耗如何随着无线电波的频率变化的图。
实施方案描述
[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1]
图1A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1(在下文中有时称为“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示意正视图,并且图1B是沿图1A中所示的面Z-Z获取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示意横截面图。
如图1A和图1B所示,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是包括第一基础元件10和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单层无线电波吸收体。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形成在第一基础元件10上。第一基础元件10由电子导体制成。无线电波吸收膜20包含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和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分散在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中。MTC取代型ε-Fe2O3是与ε-Fe2O3晶体属于相同空间群并且由通式ε-MxTiyCoyFe2-2y-xO3表示的晶体,其中M是选自由Ga、In、Al和R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x<1,并且0<y<1。如本文中使用的,“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是主要由MTC取代型ε-Fe2O3晶体组成的粒子。“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是主要由黑色氧化钛晶体组成的粒子。“黑色氧化钛”在本文中是指相对于TiO2缺少氧原子的低氧氧化钛(titanium suboxide),并且由通式TiOx(其中1≤x<2)表示。晶体的丰度比可以通过基于X射线衍射图的里特沃尔德分析得到。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与已知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相比,其具有高回波损耗的频率范围在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在内的频带内具有更宽的带宽。换言之,至少可以说对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来说更容易去除在76GHz至81GHz的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因此,如下文将要描述的将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布置在毫米波雷达装置(其中传送波的频率在76GHz频带或79GHz频带内)内部使得能够充分吸收多余的电磁波比如在雷达装置内部内反射的电磁波,以使毫米波雷达装置容易地检测行人。如本文中使用的,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在内的频带只需要至少覆盖76GHz至81GHz的范围,并且适当地为65GHz至95GHz的范围。用于测量回波损耗的方法与下文关于具体实施例描述的用于测量回波损耗的方法相同。
另外,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具有这样的结构,因此使频率在65GHz至95G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表现出较少程度的对入射角的依赖性(在下文中称为“入射角依赖性”)。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具有在65GHz至95GHz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峰,并且能够在足够宽的入射角范围内保持高回波损耗。具体地,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入射角范围在横向电(TE)波和横向磁(TM)波的情况下为至多60度。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5dB以下的入射角范围在TE波的情况下为至多50度且在TM波的情况下为至多45度。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具有在以下范围内回波损耗变得最小的吸收峰(即所吸收的无线电波的量变得最小的吸收峰):适当地在20GHz至300GHz的范围内,更适当地在65GHz至95GHz的范围内,并且甚至更适当地在76GHz至81GHz的范围内。
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带宽适当地尽可能宽。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最窄可能带宽适当地为8GHz,并且更适当地为10GHz。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多个离散的范围内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则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带宽可以是那些离散范围的各个带宽的总和。例如,如果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范围是65GHz至68GHz的范围和75GHz至80GHz的范围,则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总带宽变为8GHz。
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5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带宽适当地尽可能宽。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5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最窄可能带宽适当地为4GHz,并且更适当地为6GHz。在该情况下,如果在多个离散的范围内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5dB以下,则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5dB以下的频率范围的带宽可以是那些离散范围的各个带宽的总和。
{第一基础元件10}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包括第一基础元件10。第一基础元件10支撑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
第一基础元件10的形状为具有均匀厚度的平板,并且具有第一表面10A和第二表面10B。第一表面10A为平坦表面。在第一表面10A上,形成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例如,第一基础元件10的尺寸可以根据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预期用途适当调整。第一基础元件10的厚度适当地为0.1μm to 5cm。
第一基础元件10由电子导体制成。这使得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与除了其第一基础元件10由非电子导体的其他材料制成以外具有与前者无线电波吸收体1相同构造的相应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相比能够具有更大的回波损耗。这大概是由于以下原因。具体地,当用无线电波照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时,无线电波中的一些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表面反射(这样的无线电波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一反射波”),而其他无线电波传播通过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被MTC取代型ε-Fe2O3和黑色氧化钛衰减,然后到达第一基础元件10的表面。无线电波被在第一基础元件10的表面上产生的涡电流完全反射而再次传播通过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同时被衰减,并且再次到达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表面。无线电波中的一些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表面反射而返回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内部,而其他无线电波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表面20A辐射(这样的无线电波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二反射波”)。之后,无线电波将会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内部被反复地反射和衰减。控制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厚度适当地使得那些反射波(包括第一反射波、第二反射波等等)能够相互干涉和消除。如可以看到的,高回波损耗可通过凭借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内部的反复反射和衰减使无线电波衰减并且使无线电波彼此干涉而实现。适当地使用金属作为电子导体。合适的金属的实例包括铝、钛、不锈钢(SUS)、铜、黄铜、银、金和铂。如本文中使用的,“金属”是指电阻率(在20℃)为10-4Ω·m以下的物质。
第一基础元件10具有形状为平板的第一表面10A。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第一基础元件10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预期用途适当地调整,并且例如可以具有弯曲的形状,并且第一表面10A可以具有不均匀性。在后者情况下,不均匀性的凸起部分可以具有例如半圆形、半椭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或六边形的横截面。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包括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将入射无线电波的能量的一部分变换为热能。也就是说,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吸收传播通过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本身的无线电波。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形成在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上。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包含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和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分散在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中。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具有均匀的厚度T20。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具有平坦的表面20A。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厚度T20可以根据要吸收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和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材料适当调整。具体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厚度T20适当地为在无线电波传播通过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时吸收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与该波长一半的n倍的和,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零的整数,并且适当地在0至3的范围内,并且更适当地在0至1的范围内。另外,调整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厚度T20使得能够控制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出现吸收峰时的频率和具有高回波损耗的频率范围的带宽。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厚度T20可以基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横截面TEM图像获得。
将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厚度T20设定为传播通过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与该波长一半的n倍的和使得能够进一步减少从第一表面10A反射的无线电波。这应该主要是因为从表面20A反射的无线电波和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内部的第一表面10A反射并且从表面20A发出的无线电波(在下文中称为“第一内部反射波”)将会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因此将通过相互干涉而相互消除。第一内部反射波不仅包括仅从第一表面10A反射一次的一次反射波,而且包括从第一表面10A反射两次以上的多次反射波。
在MTC取代型ε-Fe2O3的谐振频率下,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相对磁导率的虚部适当地为至少0.01,更适当地为0.03以上。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相对介电常数适当地至少等于3,更适当地为7以上。
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表面20A为平坦表面。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表面20A可以具有使得入射电波能够更容易进入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任意其他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例如金字塔或楔形的形状。另外,在图1A所示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不完全覆盖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也可以完全覆盖第一表面10A。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含有具有一种或多种组成的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这使得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能够具有高的回波损耗,其中心频率在30GHz至220GHz的范围内。特别地,与已知的含有ε-氧化铁镓粒子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相比,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能够具有更宽的吸收带宽。例如,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5dB以下的频率范围具有宽达4GHz以上的带宽,并且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为-10dB以下的频率范围具有宽达6GHz以上的带宽。
MTC取代型ε-Fe2O3是与ε-Fe2O3晶体属于相同空间群并且由ε-MxTiyCoyFe2-2y-xO3表示的晶体,其中M是选自由Ga、In、Al和R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x<1,0<y<1,并且2-2y-x>0。也就是说,MTC取代型ε-Fe2O3晶体是通过用除Fe以外的元素M取代ε-Fe2O3晶体中的一些Fe位点,用Ti和Co对ε-Fe2O3晶体进行共掺杂,然后纯化ε-Fe2O3晶体得到的晶体。MTC取代型ε-Fe2O3晶体是其中M离子、Ti离子或Co离子取代ε-Fe2O3晶体中的一些Fe离子的晶体。
调整取代元素M的量使得能够控制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回波损耗变得最小的吸收峰的频率。
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可以由具有单一组成的粒子组成,或者可以包含具有多种不同组成的粒子。可以根据要吸收的无线电波的频率适当地调整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组成。例如,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可以仅由GTC型ε-Fe2O3粒子(其中M为Ga)组成,或者可以包含选自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类型的粒子:GTC型ε-Fe2O3粒子(其中M为Ga)、ITC型ε-Fe2O3粒子(其中M为In)、ATC型ε-Fe2O3粒子(其中M为Al)和RTC型ε-Fe2O3粒子(其中M为Rh)。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形状为球状,其提高了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比率。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平均粒度适当地足够大以使得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能够具有单磁畴结构,并且更具体地在5nm至200nm的范围内,并且甚至更适当地在10nm至100nm的范围内。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平均粒度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横截面,并且计算10个以上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粒度的基于面积的平均值。
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总体积中,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含量适当地为5体积%至70体积%,更适当地为10体积%至60体积%,并且甚至更适当地为10体积%至40体积%。
在上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中,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形状为球状。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也可以为棒状、扁平状(compressed shape,压缩状)或不规则形状。
(黑色氧化钛粒子22)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含有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这使得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与除了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不含黑色氧化钛粒子22以外具有与前者无线电波吸收体1相同构造的相应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相比能够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15dB以下的回波损耗。
黑色氧化钛粒子22在75GHz以上频率下的相对介电常数适当地至少等于10,更适当地为20以上。这扩展了其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在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在内的频带内具有高回波损耗的频率范围的带宽。
如本文中使用的,黑色氧化钛是指相对于TiO2缺少氧原子的低氧氧化钛。通式TiOx(其中1≤x<2)中的x的下限值适当地至少等于1,更适当地为1.2以上,并且甚至更适当地为1.5以上。x的上限值适当地小于2,更适当地为1.9以下,并且甚至更适当地为1.85以下。具体地,黑色氧化钛的实例包括TiO、Ti2O3、λ-Ti3O5、γ-Ti3O5、β-Ti3O5、Ti4O7、Ti5O9和Ti6O11。特别地,考虑到其在76GHz至81GHz频率范围内的高介电常数,适当地使用选自由Ti4O7和λ-Ti3O5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形状为具有不均匀表面的珊瑚状。这提高了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比率。
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平均二次粒度适当地在100nm至10μm的范围内。如本文中使用的,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平均二次粒度通过以下方式得到: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粉末样品的形状,并且基于SEM图像计算粒度的平均值。
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总体积中,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共混比适当地为5体积%至70体积%,更适当地为10体积%至60体积%,并且甚至更适当地为10体积%至40体积%。
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中,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形状为珊瑚状。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黑色氧化钛粒子22也可以为球状、扁平状或不规则形状。
(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含有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主要作为用于将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和黑色氧化钛粒子22与第一基础元件10结合的粘结剂。
热固性树脂可以是具有通过在加热时固化将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和黑色氧化钛粒子与第一基础元件10结合的能力的任何类型的树脂。热固性树脂的实例包括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s)、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乙烯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氰酸酯树脂、异氰酸酯树脂、聚苯并
Figure BDA0002328174600000091
唑类树脂以及它们的改性树脂。其中,热固性树脂适当地为选自由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总体积中,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的共混比适当地为5体积%至70体积%,更适当地为10体积%至60体积%,并且甚至更适当地为20体积%至60体积%。
在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中,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含有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而且,根据本公开的无线电波吸收膜仅需要包含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和黑色氧化钛粒子。例如,无线电波吸收膜可以主要由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和黑色氧化钛粒子组成,或者可以不仅包含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和黑色氧化钛粒子,而且包含陶瓷或下文将描述的任何其他合适的组分。
(添加剂)
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包含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和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如果需要的话,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也可以含有无机物质、添加剂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成分。无机物质的实例包括碳和金属氧化物。碳的实例包括碳纳米管、碳微线圈和炭黑。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钛酸钡、氧化铁和钛酸锶。添加剂的实例包括分散剂、着色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金属减活剂、阻燃剂和抗静电剂。分散剂的实例包括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锆酸酯偶联剂和铝酸酯偶联剂。这些无机物质和添加剂例如可以具有任意形状,比如球状、扁平状或纤维状。可以适当地调整添加剂的共混比,只要不妨碍该实施方案的优点。
[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实施方式]
图2是根据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毫米波雷达装置100的示意横截面图。
例如,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适当地用于布置在作为一件车载设备的毫米波雷达装置100内部。
如图2所示,毫米波雷达装置100包括基底110、传送天线120、接收天线130、电路140、雷达天线罩150和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传送天线120、接收天线130、电路140和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布置在基底110上。电路140布置在传送天线120和接收天线130之间,并且更靠近接收天线130。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布置在传送天线120和接收天线130之间,并且更靠近传送天线120。雷达天线罩150覆盖传送天线120和接收天线130。
毫米波雷达装置100通过从传送天线120传送无线电波200(在下文中称为“传送波200”)并且接收从障碍物反射的无线电波300(在下文中称为“接收电波300”)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相对速度、方向或任何其他参数。无线电波200适当地包括频率在30GHz至300GHz范围内的无线电波,并且特别适当地在76GHz频带(76GHz至77GHz)或79GHz频带(77GHz至81GHz)内。障碍物的实例包括其他车辆和行人。
该毫米波雷达装置100使得从传送天线120发出的传送波200中的从雷达天线罩150反射的一些传送波210(在下文中称为“反射波210”)能够被吸收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中。与已知的无线电波吸收体相比,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在包括76GHz至81GHz范围在内的频带内在更宽的频率范围内具有高回波损耗,由此使得与已知的那些相比反射波210更不容易到达电路140或接受天线130。这使得毫米波雷达装置100能够以更高的灵敏度检测以低强度反射无线电波的任何周围行人,并且还降低了电路140错误运行的可能性。
[制作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方法]
制作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方法包括:分别提供第一基础元件10和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和将第一基础元件10和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结合到一起。另一制作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础元件10,将作为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材料的组合物涂布到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上,和将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热固化以形成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
示例性的涂布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喷涂法、浸涂法、辊涂法、幕涂法、旋涂法、丝网印刷法、刮刀涂布法和涂布器法。例如,可以通过用已知方法将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加热来将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热固化。
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至少含有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和上述热固性树脂,并且具有高到足以使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具有任何所需厚度的流动性。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分散介质。
示例性的用于调整由此得到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相对磁导率的方法包括:调整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中的取代元素M的取代量,和调整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相对于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含量。示例性的用于调整由此得到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的相对介电常数的方法包括调整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的含量。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是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集合体。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平均粒度适当地足够小以使每个粒子21具有单磁畴结构。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平均粒度适当地具有18nm以下的上限。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适当地具有至少10nm、更适当地15nm以上的下限。下限在以上指定范围内的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平均粒度降低了每单位重量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磁性能变差的可能性。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平均粒度可以通过与稍后关于具体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测量。
{制作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方法}
示例性的制作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1)通过将含有铁离子比如硝酸铁(III)的水溶液与含有作为取代元素的金属元素比如Ti、Co或M的硝酸水溶液混合并且向混合物加入碱性溶液比如氨水得到金属氢氧化物;(b1)通过用有机硅氧化物涂覆金属氢氧化物得到前体粉末;(c1)通过在氧化性气氛中热处理前体粉末得到经热处理的粉末;和(d1)对经热处理的粉末进行刻蚀过程。在该方法中,依次进行这些过程步骤(a1)、(b1)、(c1)和(dl)。
(步骤(a1))
步骤(a1)包括得到含有铁和作为取代元素的金属元素比如Ti、Co或M的金属氢氧化物。
示例性的用于得到含有铁和作为取代元素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方法包括:通过将九水合硝酸铁(III)、n水合硫酸钛(IV)、六水合硝酸钴(II)和M化合物与纯水混合来制备分散体;和将氨水溶液滴入分散体中并且搅拌混合物。该搅拌步骤使得生成含有铁和作为取代元素的金属元素比如Ti、Co或M的金属氢氧化物。
作为M化合物,例如,在M为Ga的情况下可以使用n水合硝酸镓(III),在M为In的情况下可以使用n水合硝酸铟(III),在M为Al的情况下可以使用n水合硝酸铝(III),并且在M为Rh的情况下可以使用n水合硝酸铑(III)。九水合硝酸铁(III)、n水合硫酸钛(IV)、六水合硝酸钴(II)和M化合物的量可以根据所需的MTC取代型ε-Fe2O3的组成适当地调整。
相对于每摩尔硝酸铁(III),滴入的氨水溶液的量(换算为氨)适当地在3摩尔至30摩尔的范围内。在将氨水溶液滴入分散体时的分散体的温度适当地在0℃至100℃的范围内,并且更适当地在20℃至60℃的范围内。
(步骤(b1))
步骤(b1)包括通过用有机硅氧化物涂覆已经施加了金属元素的硝酸铁(III)得到前体粉末。前体粉末是涂覆有有机硅氧化物的硝酸铁(III)的粒子的集合体。
示例性的用有机硅氧化物涂覆已经施加了金属元素的硝酸铁(III)的方法包括,例如,将四乙氧基甲硅烷(TEOS)滴入已经滴入了氨水溶液的分散体中,搅拌混合物,然后使混合物冷却至室温以进行分离处理。
相对于每摩尔硝酸铁(III),滴入的TEOS的量适当地在0.5摩尔至15摩尔的范围内。搅拌适当地进行15至30小时。在已经使混合物冷却后,适当地向其中加入预定量的沉淀剂。作为沉淀剂,例如,可以使用硫酸铵。示例性的进行分离处理的方法包括通过抽滤已经滴入了TEOS的分散体来收集固体物质,然后将由此收集的固体物质干燥。干燥温度适当地为大约60℃。
(步骤(c1))
步骤(c1)包括通过在氧化性气氛中热处理前体粉末得到经热处理的粉末。作为经热处理的粉末,得到涂覆有有机硅氧化物的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
热处理温度适当地在900℃至1,200℃的范围内,并且更适当地在950℃至1,150℃的范围内。热处理适当地进行0.5至10小时,更适当地2至5小时。氧化性气氛的实例包括大气压空气以及氧气与氮气的混合物。特别地,出于成本和工作效率的考虑,大气压空气是优选的。
(步骤(d1))
步骤(d1)包括使经热处理的粉末进行刻蚀过程,由此从经热处理的粉末移除有机硅氧化物并且得到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集合体(粉末)。
示例性的进行刻蚀过程的方法包括将上述经热处理的粉末粉碎,将粉碎的粉末加入到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中,并且搅拌混合物。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的液体温度适当地在60℃至70℃的范围内。氢氧化钠(NaOH)的水溶液的浓度适当地为约5M。搅拌适当地进行15至30小时。
<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
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是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集合体。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的平均二次粒度适当地在100nm至10μm的范围内。示例性的测量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的平均二次粒度的方法可以与稍后关于具体实施例描述的方法相同。
{制作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的方法}
作为黑色氧化钛粒子22,适当地使用多孔Ti4O7粒子。
示例性的制作多孔Ti4O7粒子的方法包括:作为步骤(a2),例如在氢气氛中,通过烘烤TiO2粒子的粉末得到聚集体,并且还可以包括:作为步骤(b2),通过根据需要对聚集体进行粉碎过程得到多孔Ti4O7粒子。
(步骤(a2))
步骤(a2)包括通过在氢气氛中烘烤TiO2粒子的粉末得到聚集体。该烘烤步骤造成TiO2粒子的还原反应,由此得到作为包含Ti3+的氧化物的Ti4O7(Ti3+ 2Ti4+ 2O7)的聚集体。
TiO2粒子的粒度适当地为500nm以下。TiO2粒子的晶体结构的实例包括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氢气的流量适当地在0.05L/min至0.5L/min的范围内,并且更适当地在0.1L/min至0.5L/min的范围内。烘烤温度适当地在900℃至1,200℃的范围内,并且更适当地在1,000℃至1,200℃的范围内。烘烤温度适当地保持至多10小时,更适当地3至7小时。
(步骤(b2))
步骤(b2)包括通过对聚集体进行粉碎过程得到多孔Ti4O7粒子。这使得能够得到具有所需粒度和所需形状的多孔Ti4O7粒子。
示例性的进行粉碎过程的方法包括球磨法、棒磨法和挤压粉碎法(crushingpulverization method)。
(分散介质)
例如,可以根据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的材料制备任何合适的分散介质。例如,可以使用水、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的含水溶液作为分散介质。有机溶剂的实例包括酮、醇、醚醇、饱和脂族一元羧酸烷基酯、乳酸酯和醚类酯。这些有机溶剂中的任一种均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使用。酮的实例包括二乙基酮和甲基丁基酮。醇的实例包括正戊醇和4-甲基-2-戊醇。醚醇的实例包括乙二醇单甲基醚和乙二醇单乙基醚。饱和脂族一元羧酸烷基酯的实例包括乙酸正丁酯和乙酸戊酯。乳酸酯的实例包括乳酸乙酯和乳酸正丁酯。醚酯的实例包括甲基溶纤剂乙酸酯和乙基溶纤剂乙酸酯。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2]
图3A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无线电波吸收体2(在下文中有时称为“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的示意正视图。图3B是沿图3A中所示的面Z-Z获取的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的示意横截面图。在图3A和3B中,与图1A和1B所示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的对应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该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的任何组成要素将由与该对应部分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本文中将省去其描述以避免重复。
除了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使用陶瓷31代替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23以外,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具有与上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相同的结构。
如图3A和3B所示,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为包括第一基础元件10和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单层无线电波吸收体。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形成在第一基础元件10上。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包含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和陶瓷31。
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可有效地用作瓷砖建筑材料(tile building material)、铺路材料或壁板(或墙面覆盖)材料。
{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
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包括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将入射无线电波的能量的一部分变换为热能。也就是说,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吸收传播通过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本身的无线电波。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形成在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上。
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包含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和陶瓷31。多个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和多个黑色氧化钛粒子22分散在陶瓷31中。
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具有均匀的厚度。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具有平坦的表面30A。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厚度T30例如可以根据要吸收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和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材料适当调整,并且适当地在10μm至10mm、更适当地100μm至2mm的范围内。具体地,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厚度T30适当地为在无线电波传播通过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时吸收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与该波长一半的n倍的和,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零的整数,并且适当地在0至3的范围内,并且更适当地在0至1的范围内。另外,调整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厚度T30使得能够控制由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造成的回波损耗、出现吸收峰的频率和具有高回波损耗的频率范围的带宽。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厚度T30可以基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的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横截面TEM图像获得。
将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厚度T30设定为传播通过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无线电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与该波长一半的n倍的和使得能够进一步减少从第一表面10A反射的无线电波。这应该主要是因为从表面30A反射的无线电波和从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内部的第一表面10A反射并且从表面30A发出的无线电波(在下文中称为“第二内部反射波”)将会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因此将通过相互干涉而相互消除。因此,第二内部反射波不仅包括仅从第一表面10A反射一次的一次反射波,而且包括从第一表面10A反射两次以上的多次反射波。
在MTC取代型ε-Fe2O3的谐振频率下,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相对磁导率的虚部适当地为至少0.01,更适当地为0.03以上。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相对介电常数适当地至少等于3,更适当地为7以上。
在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中,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表面30A为平坦表面。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表面30A可以具有使得入射无线电波能够更容易进入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的任意其他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例如金字塔或楔形的形状。另外,在图3A所示的第二无线电波吸收体2中,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不完全覆盖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然而,这仅是一个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备选地,第二无线电波吸收膜30也可以完全覆盖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
陶瓷31可以由具有电绝缘性质的任何材料制成。陶瓷31材料的实例包括金属氧化物、金属非氧化物和玻璃。特别地,从耐热性、化学耐性和光稳定性的方面考虑,氧化物是优选的。金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SiO2、Al2O3和MgO。金属非氧化物的实例包括SiC和Si3N4。玻璃的实例包括结晶玻璃、通用玻璃、低熔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例如,结晶玻璃可以由Li2O3-Al2O3-SiO2-MgO类材料、MgO-Al2O3-SiO2类材料或CaO-Al2O3-SiO2类材料制成。例如,通用玻璃可以是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或硼硅酸盐玻璃。例如,低熔玻璃可以是硼酸盐玻璃或磷酸盐玻璃。例如,非氧化物玻璃可以是氧氮化物玻璃、氟化物玻璃或硫属玻璃。
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注意,这些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性的。
[通过模拟回波损耗的分析]
{第一至第十实施例和第一至第十五比较例}
通过基于传输理论的阻抗匹配来计算在下表1中所示的组成和厚度以及针对于无线电波的频率(在65GHz至100GHz的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在下表1中示出基于这些模拟的结果得到的“回波损耗≤-10dB的频率范围的带宽(GHz)”和“回波损耗≤-15dB的频率范围的带宽(GHz)”:
Figure BDA0002328174600000171
Figure BDA0002328174600000181
[回波损耗的实际测量]
{第一实施例}
通过将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和空气混合使得这些主要成分具有表2中所示的相应体积份,从而得到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的固形物浓度为41质量%。
使用铝基底作为第一基础元件10。该基底的厚度为2mm,并且形状为具有均匀厚度的平板。第一表面10A为平坦表面。
将由此制备的用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组合物的膜狭缝涂布(applied as slits)到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上以形成涂布膜。接下来,将涂布膜热固化以得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以此方式,得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
作为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21的粉末,使用按以下方式合成的ε-氧化铁粉末。
首先,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合成前体粉末。具体地,称取28g的九水合硝酸铁(III)、0.69g的n水合硫酸钛(IV)、0.61g的六水合硝酸钴(II)和3.9g的n水合硝酸镓(II),并且将其放入1L锥形瓶中。此时,改变金属的量以使得将金属Fe+Ga+Ti+Co的量的和调整至64.0mmol。对于ε-GaxTi0.05Co0.05Fe1.90-xO3,调整金属比将x的含量设定为0.23。首先,将1,400mL的纯水加入到其中已经引入了所有那些金属盐的茄型烧瓶。接下来,在将混合物在保持在30℃的油浴中加热的同时,以大约每秒一滴以上的速率将57.2mL的25%氨水溶液滴入混合物中,并且将混合物保持搅拌30分钟以使氢氧化物共沉淀。以此方式,得到含有铁和金属元素Ga、Ti和Co的金属氢氧化物。
之后,以大约每秒一滴或两滴的速率将52.8mL的原硅酸四乙酯(TEOS)滴入其中已经滴入了氨水溶液的分散体中,并且将混合物保持加热和搅拌20小时,由此生成二氧化硅。在已经搅拌混合物之后,通过抽滤过滤出生成的固体。然后将生产的固体转移至培养皿并且在60℃干燥一晚以得到前体粉末。
然后将由此得到的前体粉末放入坩埚中并且使用电炉在大气压空气内在1100℃烘烤4小时,由此得到经热处理的粉末。此时,将温度以4K/min的速率升高并且以5K/min的速率降低。用二氧化硅涂覆经热处理的粉末的各粒子。
接下来,将3M NaOH水溶液加入由此得到的经热处理的粉末,并且将混合物保持在65℃的油浴中加热和搅拌24小时,由此移除二氧化硅。之后,通过离心分离移除上清液,并且将由此得到的固体干燥一晚以得到ε-氧化铁粉末。
使用RF诱导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仪Agilent 7700x(由Agilent Technology制造)对由此得到的ε-氧化铁粉末进行元素分析。元素分析的结果显示Ga:Ti:Co:Fe=0.23∶0.05∶0.05∶1.67。也就是说,发现由此得到的ε-氧化钛粉末是ε-Ga0.23Ti0.05Co0.05Fe1.67O3粒子(在下文中称为“GTC型ε-Fe2O3粒子”)的粉末。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000EX(由JEOL Ltd.制造)拍摄由此得到的ε-氧化钛粉末的1,000,000x照片以观察各粒子的形状。结果,确认粒子为球状。另外,基于该照片,测量ε-氧化钛粉末的各粒子的最长轴尺寸和最短轴尺寸并且计算它们的平均值以得到粒度。ε-氧化钛粉末的至少100个独立粒子的粒度的平均值(即平均粒度)为大约30nm。
{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
作为黑色氧化钛粒子22的粉末,使用按以下方式合成的黑色氧化钛粉末。
将TiO2粒子的粉末(具有7nm的平均粒度和锐钛矿晶体结构)在氢气氛中烘烤以得到聚集体。氢气的流量为0.3L/min。烘烤温度为1,000℃,将其保持5小时。以此方式,得到黑色氧化钛粉末。
分析由此得到的黑色氧化钛粉末的X射线衍射(XRD)图。分析结果显示,在由此得到的黑色氧化钛粉末中产生99%的Ti4O7并且产生1%的Ti3O5
{第二至第四实施例}
除了使用环氧树脂YX4000H(由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生产)代替空气在第一基础元件10的第一表面10A上形成涂布膜以使得第一无线电波吸收膜20具有表2中所示的厚度T20以外,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得到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
{第一至第三比较例}
将G型ε-Fe2O3粒子的粉末、碳纳米管(CNT)、钛酸钡粒子、树脂和分散剂加入到松油醇中,以得到表2中所示的组成,并且将各成分均匀地溶解或分散以得到成膜糊剂。将成膜糊剂的固形物浓度调整至40质量%。
作为G型ε-Fe2O3粒子的粉末,使用ε-Ga0.45Fe1.55O3粒子的粉末。粉末的平均粒度在20nm至30nm的范围内。作为碳纳米管(CNT),使用主轴尺寸为150nm的多层碳纳米管。钛酸钡粒子的平均粒度为10nm。作为树脂,使用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作为分散剂,使用二(异丙氧基)二(异硬脂酰氧基)钛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甲硅烷的1∶1(以质量计)混合物。
将成膜糊剂以狭缝形式涂布到第一元件10上以在其上形成涂布膜。调整涂布膜的厚度以使得无线电波吸收膜具有图2中所示的厚度。接下来,将由此得到的涂膜干燥以得到无线电波吸收体。代表第一至第三比较例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分别对应于代表专利文献1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无线电波吸收体。
{回波损耗的测量}
(第一实施例和第一至第三比较例)
由此得到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在60GHz至93GHz范围内的频率下具有由其自身造成的回波损耗,所述回波损耗通过自由空间法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第一实施例的测量结果在图4中示出。
(第二至第四实施例)
由此得到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在50GHz至100GHz范围内的频率下具有由其自身造成的回波损耗,所述回波损耗通过太赫兹光谱法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TAS7400TS(由Advantest Corporation制造)测量。具体地,用脉冲太赫兹波照射第一无线电波吸收体1,并且测量反射的脉冲太赫兹波的时间波形并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以评价回波损耗的波长依赖性。通过对由此得到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的测量结果进行傅里叶变换校正处理对数据点之间的间隔进行插值。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的测量结果和通过对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的测量结果进行傅里叶变换校正处理得到的数据在图4中示出。
Figure BDA0002328174600000221
{通过模拟回波损耗的入射角依赖性的分析}
(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以及第四和第五比较例)
通过基于传输理论的阻抗匹配,针对下表3中所示的每种组成和厚度、无线电波到无线电波吸收膜的表面上的入射角以及入射角的设定,计算相对于各个无线电波频率(在65GHz至100GHz的范围内)的回波损耗。“在0°回波损耗的峰值处回波损耗≤-10dB的入射角范围(°)”和“在0°回波损耗的峰值处回波损耗≤-15dB的入射角范围(°)”在下表3中示出。注意,表3中所示的角度中的每个都意指无线电波到无线电波吸收膜的表面上的入射角,并且假设与无线电波吸收膜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为零度。另外,在表3中所示的“在0°回波损耗的峰值处回波损耗≤-10dB的入射角范围(°)”中,“0°-60°”意指当入射角大于60°时,在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内回波损耗大于-10dB。
可以看出,在每个实施例中,在65GHz至95GHz的频率范围内观察到回波损耗的峰,并且因为回波损耗≤-10dB的入射角范围在横向电(TE)波和横向磁(TM)波两种情况下都是至多60度,而且因为回波损耗≤-15dB的入射角范围在TE波的情况下是至多50度而在TM波的情况下是至多45度,所以可以保持高回波损耗。因此,可以看出通过采用实施例可减小入射角依赖性。
注意,在第四比较例中,在0°回波损耗的任何峰处都未观察到-15dB以下的回波损耗,因此,无法评价其性能。
Figure BDA0002328174600000241
附图标记列表
1,2 无线电波吸收体
10 基础元件
20,30 无线电波吸收膜
21 MTC取代型ε-Fe2O3粒子
22 黑色氧化钛粒子
23 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
31 陶瓷
100 毫米波雷达装置
110 基底
120 传送天线
130 接收天线
140 回路
150 雷达天线罩
200 传送波
210 反射波
300 接收波

Claims (6)

1.一种无线电波吸收体,所述无线电波吸收体包括:
基础元件;和
形成在所述基础元件上的无线电波吸收膜,
所述无线电波吸收膜至少包含MTC取代型ε-Fe2O3和黑色氧化钛,
所述MTC取代型ε-Fe2O3是与ε-Fe2O3晶体属于相同空间群并且由ε-MxTiyCoyFe2-2y-xO3表示的晶体,其中M是选自由Ga、In、Al和R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0<x<1,并且0<y<1。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其中
所述黑色氧化钛包括选自由Ti4O7和λ-Ti3O5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其中
所述无线电波吸收膜还包含热固性树脂的固化产物。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其中
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选自由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5.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其中
所述无线电波吸收膜还包含陶瓷。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波吸收体,其中
所述陶瓷由金属氧化物制成。
CN201880041542.XA 2017-06-30 2018-06-25 无线电波吸收体 Active CN1107712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9752 2017-06-30
JP2017129752A JP7216360B2 (ja) 2017-06-30 2017-06-30 電波吸収体
PCT/JP2018/023949 WO2019004104A1 (ja) 2017-06-30 2018-06-25 電波吸収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1276A true CN110771276A (zh) 2020-02-07
CN110771276B CN110771276B (zh) 2020-12-08

Family

ID=6474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1542.XA Active CN110771276B (zh) 2017-06-30 2018-06-25 无线电波吸收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9141B2 (zh)
JP (1) JP7216360B2 (zh)
CN (1) CN110771276B (zh)
DE (1) DE112018003317T5 (zh)
WO (1) WO2019004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62381B2 (en) * 2011-06-01 2019-07-23 Staton Techiya, Ll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dio frequency (RF) mitigation proximate the ear
EP3950598A4 (en) * 2019-03-28 2023-01-11 DOWA Electronics Materials Co., Ltd. MAGNETIC PARTICLE POWDER FROM SUBSTITUTED EPSILONE IRON OXIDE,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 POWDER FROM SUBSTITUTED EPSILONE IRON OXID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GREEN PARTS AND ABSORBER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JP2020167365A (ja) * 2019-03-28 2020-10-08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置換型ε酸化鉄磁性粒子粉、置換型ε酸化鉄磁性粒子粉の製造方法、圧粉体、圧粉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波吸収体
WO2020230708A1 (ja) * 2019-05-14 2020-1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波吸収体
EP3972402A4 (en) * 2019-05-14 2022-06-29 FUJIFILM Corporation Radio wave absorber
US11184489B1 (en) * 2020-08-27 2021-11-23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nted material detection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inted material detec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aterial for the same
DE112021004568T5 (de) 2020-10-27 2023-07-13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Folie zum absorbieren elektromagnetischer wellen
CN113423255B (zh) * 2021-06-09 2022-09-27 西北工业大学 核壳结构Ti4O7/磁性金属复合吸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23276761A1 (zh) * 2021-07-01 2023-01-05
WO2024195552A1 (ja) * 2023-03-23 2024-09-26 新日本電工株式会社 ミリ波吸収材料、ミリ波吸収体、ミリ波吸収材料の製造方法、及びミリ波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6793A (zh) * 2000-04-10 2002-02-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磁波吸收体、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电磁波吸收体的器具
CN1381162A (zh) * 2000-06-01 2002-11-2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电波吸收体组成物
JP2004022892A (ja) * 2002-06-18 2004-01-22 Kyocera Corp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回路用パッケージ
WO2008149785A1 (ja) * 2007-05-31 2008-12-11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磁性酸化鉄粒子、磁性体、および電波吸収体
JP2016111341A (ja) * 2014-12-03 2016-06-20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膜形成用ペースト
WO2017043449A1 (ja) * 2015-09-07 2017-03-16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酸化チタン凝集体、酸化チタン凝集体の製造方法、酸化チタン粉末体、酸化チタン成形体、電池電極用触媒、電池電極用導電材及びマイクロ波・ミリ波用誘電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96680B2 (ja) * 1998-04-01 2006-07-12 テイカ株式会社 電磁波吸収材料
US6822541B2 (en) 2002-04-25 2004-11-23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 and high-frequency circuit package using the same
JP2008150240A (ja) * 2006-12-15 2008-07-03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酸化チタ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R3019179B1 (fr) * 2014-03-28 2017-11-24 Saint Gobain Ct Recherches Composites polymere-ceramique
EP3029771B1 (en) 2014-12-03 2019-10-16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 and film forming past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6793A (zh) * 2000-04-10 2002-02-2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磁波吸收体、其制造方法和使用该电磁波吸收体的器具
CN1381162A (zh) * 2000-06-01 2002-11-20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电波吸收体组成物
JP2004022892A (ja) * 2002-06-18 2004-01-22 Kyocera Corp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高周波回路用パッケージ
WO2008149785A1 (ja) * 2007-05-31 2008-12-11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磁性酸化鉄粒子、磁性体、および電波吸収体
JP2016111341A (ja) * 2014-12-03 2016-06-20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膜形成用ペースト
WO2017043449A1 (ja) * 2015-09-07 2017-03-16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酸化チタン凝集体、酸化チタン凝集体の製造方法、酸化チタン粉末体、酸化チタン成形体、電池電極用触媒、電池電極用導電材及びマイクロ波・ミリ波用誘電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4104A1 (ja) 2019-01-03
DE112018003317T5 (de) 2020-03-26
CN110771276B (zh) 2020-12-08
US20210151895A1 (en) 2021-05-20
JP2019012799A (ja) 2019-01-24
JP7216360B2 (ja) 2023-02-01
US11539141B2 (en) 2022-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1276B (zh) 无线电波吸收体
JP6616653B2 (ja)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膜形成用ペースト
JP6661445B2 (ja) 高周波アンテナ素子、及び高周波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EP3029771B1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 and film forming paste
JP2007250823A (ja) 電波吸収体用磁性粉体および製造法並びに電波吸収体
Wee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rium strontium titanate (BST) dielectric resonator ceramic loaded on array antennas
KR101458839B1 (ko) 근방계용 전파 흡수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7464944B2 (ja) 電波吸収積層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素子
JP2009224414A (ja) 電波吸収材料および当該電波吸収材料を用いた電波吸収体、並びに電磁波吸収率測定方法
Gui et al. Investigation on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of La–Al co-doped Co2W hexagonal ferrites for microwave absorption
JP3930814B2 (ja) 複合誘電体材料および基板
JP2008282862A (ja) 電波吸収体用組成物、電波吸収体及び電波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Rose et al.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ZnO addition on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Li 2 MgSiO 4 ceramics
Abbas et al. Synthesis 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studies of ferrite paint
CN116368004A (zh) 电磁波吸收片
JP7303871B2 (ja) 電波吸収体
Kumari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ovel low temperature ceramic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s substrate in dual segment CDRA
Raju EM wave absorption of NiCuCoZn ferrites for use in ultra-high-frequency applications
JP4890683B2 (ja) 磁器組成物
Jalal et al. GPS patch antenna performance by modification of Zn (1− x) Ca x Al 2 O 4-based microwave dielectric ceramics
CN105217958B (zh) 一种低温烧结低介玻璃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George et al. Synthesis and microwav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Li2MgSiO4 ceramics prepared using citrate gel route
JP7209761B2 (ja) 近傍界用ノイズ抑制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546642B2 (ja) 電波吸収シート
TW202408939A (zh) 氧化鎂粉末及使用其之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