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8701A -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8701A
CN110768701A CN201810848376.6A CN201810848376A CN110768701A CN 110768701 A CN110768701 A CN 110768701A CN 201810848376 A CN201810848376 A CN 201810848376A CN 110768701 A CN110768701 A CN 110768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vector coefficient
report
coeffic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83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8701B (zh
Inventor
李永
吴昊
鲁照华
陈艺戬
肖华华
王瑜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8483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8701B/zh
Priority to EP19841064.9A priority patent/EP3832917A4/en
Priority to US17/263,633 priority patent/US2021019455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97817 priority patent/WO20200203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8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8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8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8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终端侧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进行信道的测量,并确定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基准矢量系数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计算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变化矢量系数,最后将变化矢量系数和基准矢量系数分别上报给基站;终端通过将测量到的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以设定的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方式进行上报,而变化矢量系数是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从而减少了报告对资源的过度占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信道装置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多天线技术的预编码技术,通过给发射天线施加预编码(Precoding),以提高通信的性能。通常,发射侧在一个资源(Resource)上,发射一个参考信号(RS,Reference Signal),接收侧利用参考信号测量信道状态(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再以预编码的形式反馈所测量的信道状态。预编码通常以预编码矩阵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信息的方式反馈。为了高精度以预编码形式反馈信道状态,预编码以多个矢量的线性组合构成。反馈预编码信息以反馈组成预编码的矢量,矢量的系数的方式进行。矢量的系数包括系数的幅度与系数的相位两部分。
相关技术中,先确定组成预编码的矢量,再分别反馈对应矢量的幅度与对应矢量的相位,而在每次上报矢量时,会全部上报,这样的上报方式会占用大量的上报资源,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还降低了信道状态报告的精度,同时对于上报终端的能量消耗也相对得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信道状态方式中对于预编码系数的上报占用资源过大,导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获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的报告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
测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一主控制单元和如上所述的信道状态的报告装置,所述报告装置在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第二主控制单元和如上所述的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在所述第二主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执行以下步骤:
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获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终端和如上所述的基站,所述终端上设置有报告装置,所述基站中设置有接收装置;
所述接收装置用于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触发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以及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报告装置;
所述报告装置接收所述接收装置发送的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上报至所述接收装置;
所述接收装置接收所述报告装置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报告装置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和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终端侧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进行信道的测量,并确定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基准矢量系数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计算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变化矢量系数,最后将变化矢量系数通过与基准矢量系数分别上报给基站;终端通过将测量到的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以设定的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方式进行上报,而变化矢量系数是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在上报过程中除了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是完整的信息报告之外,其他的都是只上报相对于基准变化的部分,与目前的上报方式相比,本申请中的报告中只需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以反映信道变化的部分,不需要重复报告没有发生变化的信道系数基准,也就是不需要报告没有发生变化的信道部分,从而达到节省矢量系数报告开销的效果,从而达到节省信道状态上报开销的效果,从而提高上报资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信道状态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通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通信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基于通信系统的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针对目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式中,每次上报的报告都是一个完整的报告内容,包括相同内容和变化内容,由此可见,目前的每次上报报告中的数据量都会比较大,需要占用大量的资源,对于上报时的报告的开销过大,且浪费资源,针对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通过设定一个上报基准,然后根据基准确定变化的部分,而在上报时,基准与变化部分由不同的报告上报,且在上报变化部分的报告中不含有不发生变化的基准部分,从而大大降低了每次上报信道状态信息时对于报告的资源占用,从而可以提供的上报的效率,也降低了资源的占用率,提高资源你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参见图1所示,对于该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信道状态的报告方法,主要是应用于终端一侧上,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信道的测量主要是由工作终端来实现,而对于测量与报告的指示则由基站通过配置参数完成,具体的,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这里的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该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是由基站配置下发的,终端在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测量时,具体按照测量参考信号来进行测量以及上报。
在实际应用中,该配置参数还包括限定终端测量的频域、终端需要上报的矢量数量,以及上报报告的报告环境、报告环境的类型等等能够实现完整的信道测量上报的控制参数。
S102:根据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在根据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过程中,具体可以是通过基站下发的测量参考信号来测量得到,通过测量得到的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
S103:将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上报信道状态信息时,是通过矢量的方式上报,而该矢量指的是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矢量。例如,用矢量的线性组合表示信道系数矩阵,或信道系数矩阵的相关矩阵,或特征矢量矩阵,或预编码矩阵。其中矢量集合预先定义;或者矢量结构预先定义,通过参数控制具体矢量的形成;或者,候选矢量预先定义;或者候选的矢量结构预先定义,通过参数控制具体的候选矢量的形成。在确定用于线性组合的矢量情况下,由终端反馈用于线性组合的矢量的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矢量化指的是将信道状态信息以参与组合的矢量的系数或者参与组合的矢量的系数矩阵的形式体现,即确定体现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及这些矢量的系数,这样便于终端的上报处理;对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具体是根据预先设定的候选矢量选择出用于体现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并确定这些矢量的系数;并确定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用以作为参考,以确定同一个矢量系数发生变化的部分,以体现信道状态信息发生变化的部化。
S104:根据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就是确定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例如,同一个矢量的系数,在两个报告中有了变化,需要确定后一个报告中的矢量系数相对于前一个报告中的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
在该步骤中,在计算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时,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当确定的基准矢量系数是在信道状态信息中时,首先对指定为基准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该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系数,并将该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以该基准矢量系数对其余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计算,这时对其余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的矢量系数变化的部分。
情况二,当确定的基准矢量系数不在终端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时,该步骤中的计算则是对所有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变化的部分。
S105:将变化矢量系数和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在该步骤中,在上报时,具体是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并且用于上报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和用于上报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为不同的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上报变化矢量系数和基准矢量系数时,必须是采用不同的报告进行上报,也即是两个系统不能在同一个报告中进行上报,对于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上报过程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方式一,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基于同一个报告环境中的不同报告上传输上报,也即是,在上报的过程中的具体处理步骤为:首先需要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的当前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根据所述当前报告环境分别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至所述基站,以及基于确定的当前报告环境下完成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有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的上报。
在该方式中,在同一报告环境中在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时,还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先后顺序,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优先于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
方式二,分别在报告环境中的不同时隙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至所述基站。
在该方式中,即是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基于工作时隙的时序来上报,并且该方式中的报告环境可以是同一个报告环境,也可以是不同的报告环境,不管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报告环境,其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都必须要在不同的时隙上进行上报,具体的处理过程为:
首先需要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的报告环境中的工作时隙的时序;按照所述工作时隙的时序的先后顺序依次向所述基站上报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在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和报告环境时,其报告的上报是在所述报告环境中,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优先于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报告环境的类型来实现报告的分类上报,即是在上报的报告之前还包括:检测所述当前报告环境的类型,所述类型包括非周期报告环境(Aperiodic report setting)、周期报告环境(Periodic report setting)和半持久报告环境(Semi-persistent report setting),该类型可以是直接从基站下发的配置参数中获取;
所述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通过不同的报告进行上报包括: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非周期报告环境时,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周期报告环境或半持久报告环境时,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指定,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方式一,获取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历史记录;从所述历史记录中选择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依次上报的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具体的以终端上一周期中左后一次上报的报告作为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的系数基准,根据该基准分别对当前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对于基准的变化部分,然后逐一上报。
而对于该种方式,终端可以重新上报基准,也可以不上报基准,只上报变化部分即可,但是需要告知基站其基准是什么,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终端与基站的协议进行协商等等方式实现。
方式二,根据所述基站下发的触发信令确定其所指示的上报报告;提取所述触发信令所指示的上报报告中的矢量系数,将所述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所述触发信令包括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信令DCI、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信令DCI Format、正确应答信令ACK、不正确应答信令NCK。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于基站在接收到终端上报的报告,其能识别出是基准的报告还是变化部分的报告,在上报报告之前,在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之后,还包括设置状态指示位,通过将状态指示位与矢量系数一起上报至基站,而基站在根据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来确定该次接收到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在实际应用中,该状态指示位是信道状态信息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对报告的一种标志信息,即是设置在上报的报告中只是其携带的矢量系数为变化矢量系数还是基准矢量系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终端通过将测量到的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以设定的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方式进行上报,而变化矢量系数是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在上报过程中除了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是完整的信息报告之外,其他的都是只上报相对于基准变化的部分,从而减少了报告对资源的过度占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参见图2所示,对于该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方法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信道状态的接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基站一侧,具体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生成配置参数。
在该步骤中,所述配置参数是基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生成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通用参数,当基站需求获取下级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时,则自动向对应的终端下发该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具体是用于触发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测量的控制指令,以及一些其他的控制参数,比如限定终端测量的频域、终端需要上报的矢量数量等等。
S202:将配置参数下发至终端。
在下发配置参数时,基站具体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下发,也可以是通过广播的方式向基站所在的区域内的所有终端进行定时广播。
S203:接收终端上报的报告。
在该步骤中,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确定基站接收到的报告中是传输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具体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方式一,确定上报报告的所述终端的报告环境;根据所述报告环境中对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依次接收报告。
也即是,在检测到中终端上报的所有报告的报告环境都是处于同一报告环境时,则根据报告的优先级,先上报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基准,后上报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变化矢量系数,即是后报告的是基于前一次报告的基准计算得到的矢量变化部分,基站可以通过该中报告顺序对变化矢量系数还原出该次报告的原始矢量系数。
方式二,分别在报告环境中的不同时隙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至所述基站。
该方式中的报告环境可以是同一个报告环境,也可以是不同的报告环境,不管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报告环境,其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都必须要在不同的时隙上进行上报,具体的处理过程为:
确定上报报告的所述终端的报告环境中的工作时隙的时序;按照所述工作时隙的时序的先后顺序依次接收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上述的两种实现方式,具体均可以通过终端与基站之间相同协商确定,比如协商确定不管上报的什么,只要在一个通信周期上基站接收的报告中,在周期中第一次接收到的报告中的传输矢量系数作为基准。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确定基站接收到的报告中是传输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还可以通过根据报告环境的类型类确定,具体为:
检测所述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的类型,所述类型包括非周期报告环境(Aperiodic report setting)、周期报告环境(Periodic report setting)和半持久报告环境(Semi-persistent report setting)。
所述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报告还包括: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非周期报告环境时,接收到的所述报告为传输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周期报告环境或半持久报告环境时,接收到的所述报告为传输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通过上述的方式确定基站接收到的报告中是传输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来实现:
检测所述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
根据所述状态指示位确定所述报告中传输的矢量系数是否是否存在变化或者变化矢量系数的大小。
当检测到状态指示位为1,则指示矢量系数有变化;为0,则指示矢量系数没有变化。或者,为0,则指示矢量系数有变化;为1,则指示矢量系数没有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由于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以设定的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方式进行上报,而变化矢量系数是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在上报过程中除了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是完整的信息报告之外,其他的都是只上报相对于基准变化的部分,因此,通过该种方法不仅减少了终端侧上报报告时对资源的过度占用,还减少了接收端在接收报告是的资源占用率,同时也减少的信息的读取和解析量,大大减低了接收端的能量功耗,从而提高了接收端上的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装置,该装置可应用于各种移动终端上,参见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121、测量模块122、转换模块123、计算模块124和第一发送模块125,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
测量模块12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转换模块123,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这里的矢量化指的是将信道状态信息以参与组合的矢量的系数或者参与组合的矢量的系数矩阵的形式体现,即确定体现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及这些矢量的系数,这样便于终端的上报处理;对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具体是根据预先设定的候选矢量选择出用于体现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并确定这些矢量的系数;并确定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用以作为参考,以确定同一个矢量系数发生变化的部分,以体现信道状态信息发生变化的部化。
计算模块124,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第一发送模块125,用于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在第一发送模块125上报其信道状态时,具体是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并且用于上报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和用于上报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为不同的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所述测量模块122在确定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过程中,具体是根据接收到的测量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得到;在实际应用中,在上报信道状态信息时不一定是将测量的信道所有参数都需要上报,有些时候只需要上报部分参数即可。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上报信道状态信息时,是通过矢量的方式上报,而该矢量指的是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矢量。例如,用矢量的线性组合表示信道系数矩阵,或信道系数矩阵的相关矩阵,或特征矢量矩阵,或预编码矩阵。其中矢量集合预先定义;或者矢量结构预先定义,通过参数控制具体矢量的形成;或者,候选矢量预先定义;或者候选的矢量结构预先定义,通过参数控制具体的候选矢量的形成。确定用于线性组合的矢量情况下,由终端反馈用于线性组合的矢量的系数。例如通过基站下发的配置参数来实现控制,配置参数可以包括限定终端测量的频带域、终端需要上报的矢量数量等等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换模块123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转换之前,还包括确定一个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而该基准矢量系数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定:
方式一,根据装置上报的历史记录中选择一个,具体的选择与当前时刻最为接近的一个上报报告中的矢量系数作为基准。
方式二,通过接收到的配置参数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触发信令来实现确定,所述触发信令包括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信令DCI、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信令DCIFormat、正确应答信令ACK、不正确应答信令NCK。
在实际应用中,当基站需要获取下级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时,通过是在配置参数中设置一个指定的触发信令来触发对应的终端进行信道的测量,而测量到的信道状态信息也会通过触发信令指定的报告进行上报,而这时可以直接选择其指定的报告上报的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这样保证基站和终端两者之间都得知对应的基准信息,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协商传输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信道状态的上报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所述转换模块123在对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化时,具体是根据预先设定的一个基准来参考矢量化,矢量化指的是将信道状态信息以矢量的系数的形式体现,这样便于终端的上报处理。
所述计算模块124以指定的基准矢量系数为基准,对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系数进行计算,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
方式一,当确定的基准矢量系数是在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时,首先对指定为基准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计算,得到该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系数,并将该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以该基准矢量系数对剩下的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计算,这时对剩下的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的矢量系数变化的部分。
方式二,当确定的基准矢量系数不在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时,该步骤中的计算则是对所有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计算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变化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发送模块125在上报报告时,具体可以将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基于同一个报告环境中的不同报告上传输上报,或者是基于报告环境中的工作时隙的时序来依序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当是基于相同的报告环境进行上报时,具体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参考信号的时间先后顺序,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优先于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
进一步的,还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报告环境的类型进行上报,具体的:
检测所述当前报告环境的类型,所述类型包括非周期报告环境、周期报告环境和半持久报告环境。
若所述当前报告环境为非周期报告环境时,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25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周期报告环境或半持久报告环境时,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25向所述基站传输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125在上报报告,便于基站能识别出是基准的报告还是变化部分的报告,第一发送模块125在上报报告之前,在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之后,还包括设置状态指示位,通过将状态指示位与矢量系数一起上报至基站,而基站在根据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来确定该次接收到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的报告装置通过设置上报的信息状态信息时的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计算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将计算到的变化矢量系数上报给基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上报报告中包括的是相对于基准的变化部分,大大减少了报告的资源的占用,从而达到节省矢量系数报告开销的效果,从而达到节省信道状态上报开销的效果,从而提高上报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其主要是应用于基站一侧,用于对其下级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的接收、解析以及控制下级终端的信道状态的测量,具体的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生成模块131、第二发送模块132和第二接收模块133,其中:
生成模块131,用于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第二发送模块132,用于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
第二接收模块133,用于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获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置参数是基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动生成的,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通用参数,当基站需求获取下级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时,则自动向对应的终端下发该配置参数,该配置参数具体是用于触发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测量的控制指令,以及一些其他的控制参数,比如限定终端测量的频带域、终端需要上报的矢量数量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接收到的报告会存在差异,有些报告传输的基准矢量系数,有的是传输变化矢量系数,为了便于区别,终端在上报时增加设置了状态指示位,而该状态指示位是用于指示上报的报告中是否为变化矢量系数,例如,当传输的是变化矢量系数时,会在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置为1,若置为0,则认为无变化,该报告传输的可能是基准矢量系数,置于是否为基准矢量系数,还需要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方式一,确定上报报告的终端的报告环境;根据所述报告环境中对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上报优先级依次接收报告。
也即是,在检测到中终端上报的所有报告的报告环境都是处于同一报告环境时,则根据报告的优先级,先上报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基准,后上报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变化矢量系数,即是后报告的是基于前一次报告的基准计算得到的矢量变化部分,基站可以通过该中报告顺序对变化矢量系数还原出该次报告的原始矢量系数。
方式二,分别在报告环境中的不同时隙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至所述基站。
该方式中的报告环境可以是同一个报告环境,也可以是不同的报告环境,不管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报告环境,其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都必须要在不同的时隙上进行上报,具体的处理过程为:
确定上报报告的终端的报告环境中的工作时隙的时序;按照所述工作时隙的时序的先后顺序依次接收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指定还可以根据历史记录进行设置,例如通过终端与基站的协商,指定历史记录中距离当前时间最接近的一次报告中的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这是不管是终端上报的,还是接收装置接收到的所有报告均是传输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接收装置在接收到报告后,直接解析出对应的变化矢量系数,并还原出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确定接收到的报告中是传输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过程中,还包括:
检测所述报告环境的类型,所述类型包括非周期报告环境、周期报告环境和半持久报告环境;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非周期报告环境时,接收到的所述报告为传输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
若所述报告环境为周期报告环境或半持久报告环境时,接收到的所述报告为传输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由于终端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以设定的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方式进行上报,而变化矢量系数是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在上报过程中除了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是完整的信息报告之外,其他的都是只上报相对于基准变化的部分,不仅减少了终端侧上报报告时对资源的过度占用,还减少了接收端在接收报告是的资源占用率,同时也减少的信息的读取和解析量,大大减低了接收端的能量功耗,从而提高了接收端上的资源的利用率。
实施例五:
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具体是通过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实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以及上报、接收,该系统包括信道状态的报告装置51和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52,该报告装置51主要是通过上述实施例一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对信道的测量和信息的上报,接收装置52主要是通过上述实施例二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接收报告装置51上报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解析确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装置52用于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以及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报告装置51;
所述报告装置51接收所述接收装置52发送的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计算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至所述接收装置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报告装置51在上报所述信道状态时,具体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并且用于上报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和用于上报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为不同的报告。
所述接收装置52接收所述报告装置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报告装置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6所示,该系统具体是由终端10和基站20组成,而报告装置51设置在终端10上,接收装置52设置在基站20上,当基站20需要对下级终端10进行信道状态的检测时,基站20通过控制接收装置52生成一个用于控制终端10实现信道状态测量的配置参数,并通过互联网或者以广播信息的形式下发至终端10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终端10包括第一主控制单元11和报告装置51,其中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11与报告装置51连接,用于控制报告装置51执行上述实施例一的信道状态的接收方法,即是第一主控制单元11控制报告装置51接收来自基站20的配置参数,并根据配置参数中的测量参考信号对对应的信道进行测量,得到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
如图10所示,所述基站20具体包括第二主控制单元21和接收装置52,其中第二主控制单元21与接收装置52连接,用于控制接收装置52执行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信道状态的接收方法,即是第二主控制单元21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接收装置52生成配置参数,并下发给终端10。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10预先设置一个传输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的基准,该基准指的是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时的矢量系数的基准,在设定该基准后,终端10根据该基准对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上报。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10在上报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当基准刚好是指定在终端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中时,则终端10先将基准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矢量系数上报至基站20,而当终端10再有上报时,根据基准计算出相对于基准变化的部分矢量系数,然后将变化的部分矢量系数上报至基站20即可,而基站20中的接收装置21接收到终端10上报的报告后,通过解析处理从报告中提取出对应的信道状态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下面结合具体的适应应用对上述处理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具体如图7:
S701:终端接收基站的配置参数。
S702:终端报告信道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将根据配置参数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M个报告向基站传输矢量的系数,以其中一个报告传输的矢量的系数为基准,其它报告传输矢量系数变化的部分,该M是大于1的正整数。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在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时,与所述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报告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报告进行上报。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矢量是与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矢量。例如,用矢量的线性组合表示信道系数矩阵,或信道系数矩阵的相关矩阵,或特征矢量矩阵,或预编码矩阵。其中矢量集合预先定义;或者矢量结构预先定义,通过参数控制具体矢量的形成;或者,候选矢量预先定义;或者候选的矢量结构预先定义,通过参数控制具体的候选矢量的形成。确定用于线性组合的矢量情况下,由终端反馈用于线性组合的矢量的系数。
例如,候选矢量或矢量集合为: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01
其中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02
其中,{N1,N2,O1,O2}(N和O分别代表什么?)是候选矢量的配置参数,通常由基站给终端配置,或由协议预先约定配置;{l,m}是矢量vl,m的控制参数,当{l,m}确定时,具体的vl,m就确定下来了。即,终端报告候选矢量的控制参数或索引号以确定用于预编码线性组合的矢量。例如,终端选择L个矢量,第i个矢量的控制参数为: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1
其中,i=0,1,...,L-1;其中,候选矢量的控制参数或索引号按照以下方式确定: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2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3
例如,预编码由矢量线性组合的方式如下:
对于层数为1的预编码如下: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4
对于层数为2的预编码如下: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5
其中,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6
其中,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7
对应于第l层的第i个矢量的系数的幅度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8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9
表示第i个矢量的系数在一个极化方向的对应端口上的幅度,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10
表示第i个矢量的系数在另一个极化方向的对应端口上的幅度;cl对应于第l层的第i个矢量的系数的相位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11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12
表示第i个矢量的系数在一个极化方向的对应端口上的相位,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113
表示第i个矢量的系数在另一个极化方向的对应端口上的相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M个报告具体在上报时,可以基于在同一个报告环境中进行上报,进一步的,在同一环境中上报时,所述的M个报告还可以是基于不同的时隙slot上传输报告,也可以是基于不同时间行为类别进行上报报告。
而基于时隙上报时,不同的报告反映了不同时间时隙的信道状态,上报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报告反映了随时间信道状态发生变化的部分。
而上报的基准报告,即是作为后面上报报告中的变化矢量系数的计算参考,从而可以减少终端10发送的报告的资源占用率。
例如:矢量在t0时刻的系数为K0,在t1时刻的系数为K1,从t0时刻到t1时刻系数从K0到K1产生的变化是deltaK。终端分别用不同的报告反馈不同时刻的矢量的系数,其中一个报告反馈t0时刻的系数K0,在其它的报告中反馈t1时刻的矢量的系数K1,反馈的方式是反馈K1相对于K0的变化部分(即是deltaK)。其中所述的K0就是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所述deltaK就是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这样在其它报告中不再报告对应信道不发生变化的部分K0,而仅报告对应信道发生变化的部分deltaK,从而节省上报开销。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矢量的系数一般是由幅值与相位组成,反馈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就是反馈幅值的变化部分,或者反馈相位的变化部分,同理上报的基准,就是每次上报的矢量系数中相同的部分幅度或者相位,即是计算幅度和相位的参考点。
例如:矢量在t0时刻的系数的幅值为K0,在t1时刻的系数的幅值为K1,从t0时刻到t1时刻系数的幅值从K0到K1产生的变化是deltaK。终端用多个报告反馈不同时刻的矢量的系数,其中一个报告反馈t0时刻的系数的幅值K0,在其它的报告中反馈t1时刻的矢量的系数的幅值K1,反馈的方式是反馈K1相对于K0的变化部分。其中所述的K0就是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幅值,所述deltaK就是矢量系数的幅值的变化部分。
例如:矢量在t0时刻的系数的相位为K0,在t1时刻的系数的相位为K1,从t0时刻到t1时刻系数的相位从K0到K1产生的变化是deltaK。终端用多个报告反馈不同时刻的矢量的系数,其中一个报告反馈t0时刻的系数的相位K0,在其它的报告中反馈t1时刻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K1,反馈的方式是反馈K1相对于K0的变化部分。其中所述的K0就是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相位,所述deltaK就是矢量系数的相位的变化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对应步骤S702中的通过M个报告上报中的M个报告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
1)所述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与所述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报告属于同一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
例如,所述M个报告基于同一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所关联的资源环境resource setting所包括的资源resource的测量获得,不同报告基于所述resource在不同时间传输的信号获得。在时间上晚报告的报告基于所述resource在时间上晚传输的信号获得,即是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时间先后顺序上报。
例如,所述M个报告基于同一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的配置下相同类型的码本进行报告。
例如,所述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为非周期,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首先传输,其它所述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报告在其后传输。
例如,所述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为周期或半持久,所述M个报告具有相同周期,并且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的时间偏置最小。
例如,所述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为周期或半持久,所述M个报告是同一周期下的报告,并且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是同一周期下首先传输的报告。
这样,采用同一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便于比较相同测量方式下的信道状态,便于报告信道变化部分,从而节省开销。
2)所述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与所述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报告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
例如,所述的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为非周期报告环境(Aperiodic reportsetting),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首先传输,其它所述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报告在其后传输。
例如,所述的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为周期报告环境(Periodic reportsetting)或半持久报告环境(Semi-persistent report setting),所述的M个报告具有相同周期,并且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的时间偏置最小。
例如,所述的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为周期或半持久,所述的M个报告是同一周期下的报告,并且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是同一周期下首先传输的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矢量系数变化部化反映了不同时刻矢量系数的变化,即不同时刻信道变化,从而在反馈不同时刻信道状态上达到开销减小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终端10根据报告环境的类型进行基准的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的传输,具体可以分为在非周期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在周期或半持久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
例如,非周期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周期或半持久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传输矢量系数变化部分;其中,非周期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与周期或半持久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
或者,非周期报告环境report setting下的报告在周期或半持久报告环境reportsetting下的报告配置的时隙传输,该时隙下不传输周期或半持久报告环境reportsetting下的报告;
在本实施例中,在终端10接收到基站20下发的配置参数触发对信道的测量后,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重新确定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实现:
1)以触发时隙作为参考点,按照协议预先定义的时序,或者按照上层信令配置的时序确定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
2)触发一个非周期的报告,所述的非周期的报告传输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
例如,以触发时隙作为参考点,按照协议预先定义的时序,或者按照上层信令配置的时序传输所述的非周期报告;
例如,该非周期报告与周期或半持久的报告相关联。
3)以DCI信令触发重新确定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
例如,基站通过DCI信令调度或触发一个非周期的报告,该非周期的报告传输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
4)以NACK信令触发重新确定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
例如,终端收到基站反回的NACK信令,或接收失败的信息,重新确定传输所述作为基准的矢量的系数的报告
在实际应用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准不一定需要指定的方式来得到,具体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1)以上一周期最末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本周期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
例如,当终端传输的所述报告具有周期性,一个周期内报告了,接着下一个周期报告;如果上一个周期最后一个报告传输正确,就可以把这个报告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新的周期内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
2)以ACK信令指示ACK所对应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之后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
例如,终端接受到所传输报告对应的ACK信令,就知道对应的报告正确传输了,那么就可以将所述的ACK所对应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之后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
3)以DCI信令指示已传输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之后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
例如,基站以DCI信令指示所对应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之后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那么终端接收到所述的DCI信令,就以已传输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作为之后的报告所传输的矢量系数的基准;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地减少上报报告时对资源的占用,具体的可以通过对上报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进行控制调整,具体的包括以下方式:
1)在宽带wideband上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
例如,报告的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应用于整个报告的宽带,也就是表示报告的整个宽带具有相同的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例如,按照矢量在宽带上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即是对应一个矢量报告一个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应用于整个宽带。例如,按照层layer在宽带上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即是对应一个层layer报告一个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应用于对应层layer上除最强矢量外其它所有矢量,应用于整个宽带。例如,报告一个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应用于整个宽带,应用于除各层上最强矢量外的其它所有矢量。
2)在子带subband上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
例如,按照子带subband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即报告的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应用于对应的子带子带subband。或者,报告不同子带上各自的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
3)在矢量系数的变化域上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
例如,矢量系数的变化域在t0时刻的数值为U0,矢量系数的变化域在t1时刻的数值为U1,反馈的方式为报告从U0到U1的变化部分。例如,所述的变化域为FFT或DFT操作的变化域,或者所述的变化域为IFFT或者IDFT操作的变化域。例如,所述的变化域为乘以A矩阵操作的变换域,A矩阵为Givens矩阵,或者A矩阵为二进制小波框架矩阵。
4)按矢量组报告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在同一矢量组内的矢量对应相同的系数变化部分;
例如,矢量矢量被分组,对应不同的矢量组,报告各组的矢量对应的系数变化部分,在同一矢量组内的矢量对应相同的系数变化部分。例如,按照层进行分组,同一层中的矢量矢量就是不组,不同层中的矢量矢量是不同的组;对应不同的层,报告各层的的矢量对应的系数变化部分,在同一层内的矢量对应相同的系数变化部分。例如,按照时延大小进行分组,对应不同的矢量组,报告各组的矢量对应的系数变化部分,在同一矢量组内的矢量对应相同的系数变化部分。例如,按照矢量的功率或幅度值进行分组,对应不同的矢量组,报告各组的矢量对应的系数变化部分,在同一矢量组内的矢量对应相同的系数变化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基站对终端上报的报告的识别,在上报报告之前,还包括设置状态指示位以及设置上报的报告精度,通过将状态指示位与矢量系数一起上报至基站,而基站在根据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来确定该次接收到的报告中传输的是基准矢量系数还是变化矢量系数,根据设定的报告精度确定对应的变化矢量系数大小,尤其是对于变化的部分进行控制,具体可以以下述方式之一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化:
1)约定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单位,包括单位的大小与方向:
例如,按照矢量,各自约定单位,同一矢量使用相同的单位与方向。例如,按照层layer,各自约定单位,同一层的矢量使用相同的单位与方向。例如,对应所有报告变化的矢量约定为同一个单位。
例如,以RRC信令约定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单位。
例如,以MAC CE信令约定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单位。
例如,以DCI信令约定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的单位。
例如,系数相位变化部分的单位可以是8分之2π,正向旋转;或8分之2π,负向旋转;或者,4分之2π,正向旋转;或4分之2π,负向旋转。
例如,系数幅度变化部分的单位可以是0.1dB,增加方向;或0.1dB减小方向;或者,可以是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71
增加方向;或减小方向。
2)用一个比特位的一个状态指示矢量系数有变化,另一个状态指示没有变化。
例如,用1指示矢量系数有变化,用0指示矢量系数没有变化;或者,用0指示矢量系数有变化,用1指示矢量系数没有变化;
例如,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1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8分之一周的相位变化,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0指示矢量系数相位相位无变化。或者,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0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8分之一周的相位变化,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1指示矢量系数相位相位无变化。
例如,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1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4分之一周的相位变化,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0指示矢量系数相位相位无变化。或者,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0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4分之一周的相位变化,用一个比特位的状态1指示矢量系数相位相位无变化。
3)用一个比特位的一个状态指示矢量系数相位变化的大小。
例如,用一个比特位的一个状态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8分之一周的相位增加。例如,用一个比特位的一个状态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8分之一周的相位减小。例如,例如,用一个比特位的一个状态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4分之一周的相位增加。例如,用一个比特位的一个状态指示矢量系数相位有4分之一周的相位减小。
4)报告矢量系数相位变化的三种状态,其一为朝一个方向变化一个单位大小,或者朝另一个方向变化一个单位大小,或者没有变化。
例如相位变化的方向可以是增加相位,或减小相位;或者正向相位,或负向相位。相位单位的大小可以是8分之一周,或者是4分之一周。
对于设置报告精度,具体可以按照以下例子来参考设置:
例如,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使用一种设置精度,报告系数变化的部分使用另种设置的精度。例如,报告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使用的设置精度为3比特,报告系数变化的部分使用的设置精度为1比特;或者,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的幅度使用的设置精度为3比特,报告系数幅度变化的部分使用的设置精度为1比特;或者,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的相位使用的设置精度为3比特,报告系数相位变化的部分使用的设置精度为1比特。即从比特的数目区分精度。
例如,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的幅度使用的设置精度为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81
报告系数幅度变化的部分使用的设置精度为
Figure BDA0001747074640000282
或者,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的相位使用的设置精度为4分之一圆周,报告系数相位变化的部分使用的设置精度为8分之一圆周。即从数值大小区分精度。
例如,报告作为基准的系数使用一种设置精度,报告系数变化的部分使用另一种设置的精度。这两种设置精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基站分别设置,终端分别接收;或者,协议分别约定。
通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系统进行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和接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报告方式中只需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以反映信道变化的部分,只需要报告一次没有发生变化的信道系数基准,也就是不需要重复地报告没有发生变化的信道部分,从而达到节省矢量系数报告开销的效果,从而达到节省信道状态上报开销的效果,从而提高上报资源的利用率,节省终端的能量。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参见图8所示,包括处理器151、存储器152以及通信总线153;
通信总线153用于实现处理器151与存储器152之间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51用于执行存储器15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报时,具体是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并且用于上报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和用于上报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为不同的报告。
处理器151用于执行存储器15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触发控制终端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测量操作;
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其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其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二中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可计算装置来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一中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或者实施例二中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终端侧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参数进行信道的测量,并确定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根据基准矢量系数对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计算待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变化矢量系数,最后将变化矢量系数和基准矢量系数分别以不同的报告上报给基站;终端通过将测量到的待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分别以设定的上报基准矢量系数和变化矢量系数的方式进行上报,而变化矢量系数是相对于基准矢量系数的变化部分,在上报过程中除了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是完整的信息报告之外,其他的都是只上报相对于基准变化的部分,与目前的上报方式相比,本申请中只需报告矢量系数变化部分以反映信道变化的部分,不需要重复报告没有发生变化的信道系数基准,也就是不需要报告没有发生变化的信道部分,从而达到节省矢量系数报告开销的效果,从而达到节省信道状态上报开销的效果,从而提高上报资源的利用率。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报告中还设置有状态指示位对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标注是否为变化矢量系数,以及根据不同的报告环境类型终端选择上报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使得基站可以对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和还原,大大提高了基站对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解析,同时由于基站所接收到的报告中传输的是信道状态信息中变化的部分,因此也减少了报告对基站资源的占用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1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20)发送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包括: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且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与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为不同的报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报告环境,所述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包括:
在同一报告环境下分别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以不同的报告上报至所述基站(20);
或者,
分别在所述报告环境中的不同时隙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至所述基站(2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和报告环境;
所述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包括:
在所述报告环境中,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测量参考信号的信息的时间先后顺序,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优先于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上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环境类型,所述报告环境类型包括非周期报告环境、周期报告环境和半持久报告环境;
所述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以报告的形式进行上报包括:
在非周期报告环境下,向所述基站(20)传输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
在周期报告环境或半持久报告环境下,向所述基站(20)传输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包括:
获取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终端(10)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历史记录;从所述历史记录中选择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依次上报的矢量系数作为基准矢量系数;
或者,
根据所述基站(20)下发的触发信令确定其所指示的上报报告中的矢量系数作为传输基准矢量系数,所述触发信令包括以下信令中的至少一种:下行控制信息信令DCI、下行控制信息格式信令DCI Format、正确应答信令ACK、不正确应答信令NCK。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之后,还包括:
设置状态指示位,所述状态指示位用于指示上报的所述变化矢量系数是否存在变化或者变化的大小。
8.一种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20),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10)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10);
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10)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获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报告环境,所述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报告包括:
所述基站(20)在同一报告环境下分别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所述基站(20)在所述报告环境中的不同的时隙上分别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环境类型,所述报告环境类型包括非周期报告环境、周期报告环境和半持久报告环境;
所述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报告包括:
所述基站(20)在所述报告环境为非周期报告环境下,接收到的所述报告为传输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的报告;
所述基站(20)在所述报告环境为周期报告环境或半持久报告环境下,接收到的所述报告为传输所述变化矢量系数的报告。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报告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报告中的状态指示位;
根据所述状态指示位确定所述报告中传输的矢量系数是否是否存在变化或者变化矢量系数的大小。
12.一种信道状态的报告装置(51),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基站(20)发送的配置参数;
测量模块(12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转换模块(123),用于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计算模块(124),用于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第一发送模块(125),用于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13.一种终端(1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控制单元(11)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道状态的报告装置(51),所述报告装置(51)在所述第一主控制单元(11)的控制下,执行以下步骤:
接收基站(20)发送的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
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
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
将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和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分别进行上报。
14.一种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52),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131),用于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10)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第二发送模块(132),用于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10);
第二接收模块(133),用于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10)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
15.一种基站(2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主控制单元(21)和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道状态的接收装置(52),所述接收装置(52)在所述第二主控制单元(21)的控制下,执行以下步骤:
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10)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
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终端(10);
接收所述终端(10)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终端(10)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获得。
16.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10)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20),所述终端(10)上设置有报告装置(51),所述基站(20)中设置有接收装置(52);
所述接收装置(52)用于生成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用于指示控制终端(10)对信道的状态进行报告,以及将所述配置参数下发至所述报告装置(51);
所述报告装置(51)接收所述接收装置(52)发送的配置参数,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信道状态信息,将所述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矢量化,并确定上报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基准矢量系数,根据所述基准矢量系数确定矢量化后的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矢量系数,将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上报至所述接收装置(52);
所述接收装置(52)接收所述报告装置(51)上报的报告,所述报告为所述报告装置(51)根据所述配置参数确定的信道状态信息,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矢量化后的基准矢量系数或者变化矢量系数;其中,所述基准矢量系数和所述变化矢量系数分别在不同的报告中接收获得。
17.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151)、存储器(152)以及通信总线(153);
所述通信总线(153)用于实现所述处理器(151)与所述存储器(152)之间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器(151)用于执行存储器(15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所述处理器(515)用于执行存储器(15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和第二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51)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第二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51)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信道状态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1810848376.6A 2018-07-27 2018-07-27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Active CN110768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8376.6A CN110768701B (zh) 2018-07-27 2018-07-27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EP19841064.9A EP3832917A4 (en) 2018-07-27 2019-07-26 CHANNEL ST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17/263,633 US20210194559A1 (en) 2018-07-27 2019-07-26 Channel st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PCT/CN2019/097817 WO2020020321A1 (zh) 2018-07-27 2019-07-26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8376.6A CN110768701B (zh) 2018-07-27 2018-07-27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8701A true CN110768701A (zh) 2020-02-07
CN110768701B CN110768701B (zh) 2022-10-28

Family

ID=69180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8376.6A Active CN110768701B (zh) 2018-07-27 2018-07-27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4559A1 (zh)
EP (1) EP3832917A4 (zh)
CN (1) CN110768701B (zh)
WO (1) WO20200203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057A1 (en) * 2020-02-14 2021-05-27 Zte Corporation Reference signaling design and configuration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31962B2 (en) 2020-12-29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alog modulated video transmission with variable symbol rate
US11553184B2 (en) 2020-12-29 202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digital-analog modula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video data
US11457224B2 (en) * 2020-12-29 2022-09-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aced coefficients in hybrid digital-analog modula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video data
US11689258B2 (en) 2021-11-29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and demodulation procedure for non-linea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precoding
US11616541B1 (en) * 2021-11-29 2023-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Non-linear precoding for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00A (zh) * 2008-05-29 2008-11-1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mimo系统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
CN102244886A (zh) * 2010-05-10 2011-11-16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用户设备随机接入失败原因的方法和系统
US20120189075A1 (en) * 2009-09-30 2012-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WO2017014609A1 (ko) * 2015-07-23 2017-01-26 엘지전자(주)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028256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0788826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8288984A (zh) * 2017-01-0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指示及确定方法和接收端设备及发射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2772B2 (ja) * 2002-11-29 2006-12-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再生用等化器のトレ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記録媒体再生装置
CN1176555C (zh) * 2002-12-25 2004-11-1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对智能天线阵系统进行实时校准的方法
NZ524929A (en) * 2003-03-25 2005-11-25 Ind Res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ilot symbol assisted receivers in the presence of narrowband interference
WO2004097365A2 (en) * 2003-04-30 2004-11-11 Mcgill Un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lactate levels in vivo
KR100626370B1 (ko) * 2004-12-29 2006-09-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주파수 등화 성능이 향상된 다중 부반송파 통신 시스템 및그 방법
TW201038024A (en) * 2009-04-13 2010-10-16 Univ Nat Chiao Tung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of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2281133B (zh) * 2010-06-13 2014-02-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8675720B2 (en) * 2011-06-30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Noise estimation filter
JP6010341B2 (ja) * 2012-05-21 2016-10-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測定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161153B2 (en) * 2012-06-15 2015-10-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handling CSI report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40244210A1 (en) * 2013-02-28 2014-08-28 Philip Thomas Cobb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 time determination of 3 axis orientation from reference vectors with vector misalignment estimation
US9680552B2 (en) * 2013-04-16 2017-06-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188508A1 (ja) * 2013-05-21 2014-11-2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方法、受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3312388A (zh) * 2013-06-24 2013-09-1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用于协作多点通信中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KR101485378B1 (ko) * 2013-10-01 2015-01-26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중계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궤환 간섭 제거 방법
CN106537862A (zh) * 2014-04-30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失真系统和方法
WO2015176266A1 (en) * 2014-05-22 2015-1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Periodic and 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reporting for mimo
EP3021511B1 (en) * 2014-11-17 2020-08-19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vector processor
CN107294642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94585B (zh) * 2016-04-01 202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282254B (zh) * 2017-01-06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498507B2 (en) * 2017-03-21 2019-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CN108418612B (zh) * 2017-04-26 2019-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及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9600210A (zh) * 2017-09-30 2019-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WO2019088780A1 (ko) * 2017-11-06 2019-05-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품질 정보 피드백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00A (zh) * 2008-05-29 2008-11-12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mimo系统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
US20120189075A1 (en) * 2009-09-30 2012-07-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CN102244886A (zh) * 2010-05-10 2011-11-16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用户设备随机接入失败原因的方法和系统
WO2017014609A1 (ko) * 2015-07-23 2017-01-26 엘지전자(주)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028256A1 (zh) * 2016-08-11 2018-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测量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0788826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CN108288984A (zh) * 2017-01-09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指示及确定方法和接收端设备及发射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等: "R1-1703176 "On the channel reciprocity support for CSI acquisition"",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057A1 (en) * 2020-02-14 2021-05-27 Zte Corporation Reference signaling design and configu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8701B (zh) 2022-10-28
EP3832917A1 (en) 2021-06-09
WO2020020321A1 (zh) 2020-01-30
EP3832917A4 (en) 2022-04-27
US20210194559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8701B (zh)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WO2017050086A1 (zh) 信道参数的配置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48711B (zh)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状态评估和上报方案
US10574409B2 (en)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 execution method
US11757577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4280469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888062B (zh) Cqi估计、sinr确定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2111885A (zh) 一种确定调整编码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79323B (zh)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传输资源确定方法及设备
EP3860199A1 (en) Csi calculation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9105400A1 (zh) 测量上报的触发方法、装置及其存储介质
WO2017076220A1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2238114A (zh) 有效信噪比确定方法和装置
EP3836439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916766A (zh) 反馈、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59113B (zh) 信道信息测量导频资源的子集选择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10958040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方法、反馈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EP4184841A1 (en) Csi measurement report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10943812A (zh)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方法、网络单元
CN110535496B (zh) Csi处理及获取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535512B (zh) 一种报告天线端口加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356243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WO2023010384A1 (en) Csi feedback for multi-pdsch transmission
CN117714020A (zh) 一种配置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82274A (zh) 一种通感融合波形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