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4642A -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4642A
CN107294642A CN201610200003.9A CN201610200003A CN107294642A CN 107294642 A CN107294642 A CN 107294642A CN 201610200003 A CN201610200003 A CN 201610200003A CN 107294642 A CN107294642 A CN 107294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mi
information
sub
code
inform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00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昊
陈艺戬
李儒岳
鲁照华
蔡剑兴
肖华华
李永
王瑜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2000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464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8329 priority patent/WO201716716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4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包括:终端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终端反馈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其中,RI的值为r,r大于等于1;进行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通过对CSI根据码本量化后,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和/或RI作为指示信息反馈给基站,提升了终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鲁棒性。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无线通信领域,尤指涉及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一般会采用采多根天线发送和接收以获取更高的速率。多天线技术利用信道特征形成匹配信道特征的多层传输,富有针对性的信号的辐射方向,在不增加带宽和功率的基础上,有效的提升了系统性能,在现有的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天线技术的数据传输性能好坏主要取决于信道信息的测量和反馈,因此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测量和反馈是多天线技术的核心内容;保障CSI的测量和反馈的准确度、开销、鲁棒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CSI的测量和反馈在早期的LTE系统版本中设计简单,随着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不希望导频开销、反馈开销及量化复杂度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更高的量化效率,CSI的测量和反馈变得越来越复杂;另外,为了各种不同场景、天线配置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也引入了大量的新的设计。下面介绍一些与CSI的测量和量化反馈相关的基本内容:
CSI参考信号
在早期的LTE版本中,下行CSI通过发送小区专有的参考信号(CRS)来进行下行信道的测量,CRS的一大限制是只支持最大4个端口的导频传输;随着8端口、16端口相继被引入LTE中,因此CRS不再适用,用户专有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被用于下行信道信息的测量。CSI-RS分为两类:非预编码导频(NP CSI-RS)、预编码导频(BFed CSI-RS);对于NP CSI-RS,基站通过在所有端口发送导频、用户接受导频并测量、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获取信道状态信息。对于BFed CSI-RS,基站为不同端口组配置预编码矩阵,并将在K套(K≥1)CSI-RS资源上将CSI-RS加载在预编码矩阵上发送,用户测量等效信道并反馈最好的CSI-RS资源上的CSI。
CSI反馈的内容
CSI反馈包括:信道质量指示信息(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预编码矩阵指示索引(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和秩指示符(RI,Rank Indicator)。CQI是衡量下行信道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在36-213协议中CQI用0~15的整数值来表示,分别代表了不同的CQI等级,不同的CQI等级对应着相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码率(MCS)。RI用于描述空间独立信道的个数,对应信道响应矩阵的秩;在开环空间复用和闭环空间复用模式下,需要用户设备(UE)反馈RI信息,其他模式下不需要反馈RI信息,信道矩阵的秩和层数对应。PMI基于索引反馈,反馈的是最佳预编码矩阵指示索引,指示约定的码本中最匹配当前信道的特征的码字,标准支持通过码书限制功能(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对每个UE使用的码本进行配置。
CSI的反馈方式
终端CSI的反馈主要有两种方式:基站可以配置终端对信道信息进行测量和量化,并通过上行控制信道(PUCCH)对量化的CSI反馈的内容(包括RI/PMI/CQI)进行周期性的反馈;基站还可以在需要时非周期性的触发终端进行CSI反馈的内容(包括RI/PMI/CQI)的上报,以克服周期反馈实时性不够高,CSI量化精度受限于控制信道开销的问题。
CSI进程(Process)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还引入了CSI进程(process)的概念,基站可以为终端配置多个CSI process,每个CSI process相当于一个CSI测量及反馈进程,每个CSI process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分别进行参数配置。在传输模式9中,支持1个CSI Process,传输模式10中可以支持最大4个CSIProcess。每个CSI process的配置中定义了信道测量部分的配置和干扰测量部分以及反馈模式的配置,干扰测量部分可以是单一干扰测量配置(csi-IM-ConfigId),也可以是干扰测量列表的配置(csi-IM-ConfigIdList),后者主要用于时分双工(TDD)支持增强上下行干扰管理和话务适配(eIMTA)的情况。CSI process的配置中还可以包含一些其他的配置信息如导频功率(Pc)信息,码书限制(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的位图文件(bitmap)指示信息,4Tx码本版本选择的指示信息。
码本反馈介绍
基于码本的信道信息量化反馈的基本原理简要阐述如下:假设有限反馈信道容量为B比特数/赫兹(bps/Hz),那么可用的码字的个数为N=2B个。信道矩阵的特征矢量空间经过量化构成码本空间发射端与接收端共同保存或实时产生相同的码本空间对每次信道实现信道信息矩阵(H),接收端根据一定准则从码本空间中选择一个与信道实现H最匹配的码字并将该码字的码字序号(序号i)反馈回发射端。这里,码字序号称为码本中的PMI。发射端根据序号i找到相应的预编码码字从而也获得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表示了信道的特征矢量信息。这里信道实现H一般是根据信道测量导频进行信道测量获得的。
一般来说码本空间可以进一步地被划分为多个矩阵的秩(Rank)对应的码本,每个Rank下会对应多个码字来量化该Rank下信道特征矢量构成的预编码矩阵。由于信道的Rank和非零特征矢量个数是相等的,因此,一般来说Rank为N时码字都会有N列。所以,码本空间可按Rank的不同分为多个子码本,如表1所示。
表1、码本按Rank分为多个子码本的示意
其中,在Rank>1时需要存储的码字都为矩阵形式,其中LTE协议中的码本就是采用的这种码本量化的反馈方法,实际上LTE中预编码码本和信道信息量化码本含义是一样的。在下文中,为了统一起见,矢量也可以看成一个维度为1的矩阵。
LTE的码本随着标准版本的演进,也在不断的演进,在版本(Release)8和Release 9中4天线的码本和2天线的码本都是单码字的形式,只有一个PMI,其值表示为i=1,…,N11,N11为码字的个数。在Release 10的8天线码本和Release 12的4天线码本时,就是双码本反馈的形式了,即码字可以写成W=W1*W2的形式,而W1是长期反馈的码本,一般有N11个组,每个组包括了M1个备选波束,用户选择N11个组的一个组索引反馈给基站,这个反馈一般用PMI1来量化和反馈,其值一般用i1==1,…,N11表示,N11为W1的个数;W2表示一个短期反馈的码本,它的作用是在W1码字里选择M1个备选波束里的一个,并为同一个数据层的每个极化方向选择的波束选择极化相位(Co-phasing),W2里的每个码字用PMI 2量化和反馈,其值为i2=1,…,M1,M1为W2的个数,其中每种Rank下的N11和M1的取值不同,具体的可以参考LTE的Release 10协议。
在Release 12以前的码字都是针对1D天线阵列的,属于1D的码字,在Release 13的码本里设计里,由于使用了更多的天线,码本的维度变得更大了。天线的拓扑一般也是平面阵列的,即有两个维度方向的天线设计了2D的码字。从而码字W1里的每个波束具有形式2维的形式其中,vm和un分别为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离散傅里叶矢量(DFT,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m=1,2,…,N11,n=1,2,…,N12表示vm和un的克罗内克积(kronecker)乘积,第一维度端口(本文中端口包括天线/port/端口/传输单元/阵子/阵元等可以发送信号的装置)数N1个,第二维度端口数N2个,第一维度端口对应的DFT进行了O1倍的过采样,第二维度的端口对应的DFT进行了O2倍的过采样,第一维度或者第二维度天线的离散傅里叶矢量的个数是端口数目的过采样因子的倍数。对于上述的每一个PMI 11和PMI 12的索引,都有M1个W2码字,每个W2码字就是为了从W1里选择2维波束以及不同极化方向的Co-phasing,对应的码字索引为PMI 2,用i2=1,…,M1表示。由于PMI 11、PMI 12和PMI 2的反馈的比特(bit)个数之和一般比较大,反馈开销大,用户选择码本的复杂度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标准组织通过将W2里的M1个码字分成K种配置,每种配置包括M1个码字里的一个码本子集合,比如其中的一个配置集合如下,这里以i′2作为PMI 2里的一个具体的索引,可以看出,每个配置(config)都只是32个码字里的一个子集合;这个配置的命令一般由高层信令码本子集合选择配置信令(Codebook-Subset-Selection Config)配置给用户,该信令包括Config1、Config2、Config3、Config4四种可能的取值。
不失一般性,把第一维度端口数N11=1或第二维度端口数N12=1的码字当成是1D码字,而第一维度端口数N11>1且第二维度端口数N12>1的码字当成是2D码字。如果是1D码字且是单码字结构用PMI或者i表示,如果是1D码字且在双码字结构中用PMI 1和PMI 2共同表示,索引由i1/i2共同表示,如果是2D码字用PMI11,PMI12,PMI2三个码本索引共同表示或者由索引i11,i12,i2共同表示。
相关技术中的码本反馈,终端通过PMI 1选择波束组,再通过PMI 2选择波束组中的波束,并确定极化相位、预编码模型等参数,即由PMI 1选择的波束组确定了终端最优波束所在的大致方向。随着天线端口数的增多,波束变窄,PMI 1所选择的波束组覆盖的范围将会变小,因而可能不能正确表示终端最优波束所处的大致方向,降低了终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鲁棒性。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终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鲁棒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包括:
终端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
终端反馈所述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
所述RI的值为r,所述r大于等于1的值;
进行所述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并分别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可选的,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划分获得的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与指示信息中的除进行子信息划分的PMI信息以外的其他PMI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联合确定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联合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
来自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配置协议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可选的,终端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上送通过所述信道测量结果获得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到所述基站。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PMI信息,且其中一个PMI信息取值确定时,所述取值确定的PMI信息和取值未确定的PMI信息联合指示的码本中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码字,该方法还包括,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包括:配置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包含与取值确定的PMI线性相关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
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可选的,终端通过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上送确定的码字的组数和所述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的配置参数到所述基站。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包括:量化单元和反馈单元;其中,
量化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
反馈单元用于,反馈所述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
所述RI的值为r,所述r大于等于1;
进行所述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子信息单元,
子信息单元用于,将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并分别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可选的,子信息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
采用所述划分获得的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与指示信息中的除进行子信息划分的PMI信息以外的其他PMI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联合确定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参数单元,
获取参数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联合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
来自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配置协议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上送单元,用于获取参数单元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时,上送通过所述信道测量结果获得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到所述基站。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PMI信息,且其中一个PMI信息取值确定时,所述取值确定的PMI信息和取值未确定的PMI信息联合指示的码本中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码字,该装置还包括配置码字参数单元,用于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配置码字参数单元具体用于,配置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包含与取值确定的PMI线性相关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码本配置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
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码字信息上送单元,用于码本配置确定单元通过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时,上送确定的码字的组数和所述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的配置参数到所述基站。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终端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终端反馈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其中,RI的值为r,r大于等于1;进行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通过对CSI根据码本量化后,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和/或RI作为指示信息反馈给基站,提升了终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鲁棒性。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1本发明实施例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100、终端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
步骤101、终端反馈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基站根据终端反馈的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生成预编码;
这里,指示信息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
其中,RI的值为r,r大于等于1;
进行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
需要说明的r为从测量信道状态信息(CSI)获得的数值,表示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所包含的列向量的个数,r大于等于1。对于不同的r,使用的预编码码本可以不一样,PMI反映的是码字在码本中的编号,基站通过r和PMI才可以唯一地确定预编码;
换句话说,RI=r,进行量化所用的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n个PMI(PMI1,PMI2,…PMIn)联合指示,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且预编码码本中每个码字包含r个列向量。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终端将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bit)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并分别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包括:终端将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bit)划分为一个子信息。
换句话说,终端可以将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bit)作为一个整体,将其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终端分别对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进行确定;划分的子信息的个数表示划分为几个部分的子信息。
可选的,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包括:
终端采用划分获得的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与指示信息中的除进行子信息划分的PMI信息以外的其他PMI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联合确定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这里,联合确定也可以理解为联合配置;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联合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的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其他PMI信息:
来自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配置协议(RRC)信令;这里包括通过来自基站的RRC信令通知终端。
信道测量结果。
这里,信道测量结果包括终端自身的信道测量结果。
终端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其他PMI信息时,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终端上送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的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其他PMI信息到基站。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两个或两个PMI信息,且其中一个PMI信息取值确定时,取值确定的PMI信息和取值未确定的PMI信息联合指示的码本中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包括:配置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包含与取值确定的PMI线性相关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
根据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终端通过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时,本发明实施例方法还包括:
终端上送确定的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的配置参数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通过对CSI根据码本量化后,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和/或RI作为指示信息反馈给基站,增加了每组PMI所覆盖波束的个数,提升了终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鲁棒性。
图2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包括:量化单元和反馈单元;其中,
量化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
反馈单元用于,反馈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
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
其中,RI的值为r,r大于等于1;
进行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装置还包括子信息单元,
子信息单元用于,将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并分别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可选的,子信息单元具体用于,
将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bit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
采用划分获得的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与指示信息中的除进行子信息划分的PMI信息以外的其他PMI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联合确定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装置还包括获取参数单元,
获取参数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联合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的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其他PMI信息:
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装置还包括上送单元,用于获取参数单元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其他PMI信息时,上送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的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其他PMI信息到基站。
可选的,指示信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PMI信息,且其中一个PMI信息取值确定时,取值确定的PMI信息和取值未确定的PMI信息联合指示的码本中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码字,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还包括配置码字参数单元,用于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配置码字参数单元具体用于,配置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包含与取值确定的PMI线性相关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装置还包括码本配置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
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还包括码字信息上送单元,用于码本配置确定单元通过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时,上送确定的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的配置参数到基站。
以下通过应用示例对本发明方法进行清楚详细的说明,应用示例仅用于陈述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示例中,W1采用PMI1进行量化和反馈,W2采用PMI2进行量化和反馈,W3采用PMI3进行量化和反馈,以此变换调整的内容,与上述示例相同。
应用示例1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终端通过接收基站发出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估计信道,并通过预编码码本获取最优的预编码指示索引(PMI)反馈给基站。在LTE Rel-13中,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分为两级,分别为PMI1和PMI2,PMI1频域反馈粒度和周期大于PMI2。在基站侧,利用PMI1指示的预编码矩阵W1与PMI2指示的预编码矩阵W2合成最终的预编码矩阵W=W1W2,其中,W1的各列均为DFT矢量或DFT矢量的克罗内克积,最多有4列,表示选出的波束组,具体地,PMI1包含两个维度信息,PMI1,1和PMI1,2,分别表示一组水平和垂直维度波束向量。W2则包含波束选择信息、极化相位信息、预编码模型选择信息等,为了不给反馈带来过大的开销,通常限制PMI1反馈不超过11比特,PMI2反馈不超过4比特。在端口数增加、波束变窄的情况下,为了解决预编码鲁棒性的问题,需要增强W1中波束组的覆盖。本实施例中的解决办法是将增加PMI1所确定的W1中波束,增加至最多8列,这样就需要增加W2中列选择的比特数。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将PMI1代表的波束组扩展成原来Rel-13中的PMI1-1和PMI1-2相应的W1波束组,PMI1-2是PMI1-1的线性函数,例如PMI1-2=PMI1-1+1,这样构成的码本中总共最多包含2组8种不同参数的波束矢量,两个波束组映射到两个码字组,不同码字组分别对应PMI1-1和PMI1-1的线性函数PMI1-2指示的波束组。具体来说,以r为1的预编码码本为例,对于RRC信令中CodebookConfig的不同取值,码字组如下所示:
CondebookConfig=Config 1,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PMI1-1,1、垂直波束PMI1-1,2相应码字,波束组2包含水平波束PMI1-2,1、垂直波束PMI1-2,2相应码字;对应预编码码本如表2所示,表中i表示PMI;
表2
CodebookConfig=Config 2,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码字组2包含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对应预编码码本如表3所示,表中i表示PMI;
CodebookConfig=Config 3,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2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3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码字组2包含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2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3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对应预编码码本如表4所示,表4中i表示PMI:
表3
表4
CodebookConfig=Config 4,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2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3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码字组2包含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2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3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对应预编码码本如表5所示,表5中i表示PMI;
如上所述,两个码字组间,除和PMI1线性相关的参数,其他参数均可配置为相同,即为两个码字组配置同一套极化相位、预编码模型等参数,且需要根据4比特的PMI2限制选择配置一种或几种参数类型,例如RI=1时,从8个波束组中选一个需要3比特信息,因此只剩下1比特信息可以用来选择其他参数,因此码本最多只能包含一种其他类型参数。
表5
应用示例2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为增加波束组的覆盖,本实施例中将增加PMI1所确定的W1中波束至最多16列,这样就需要增加W2中列选择的比特数。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将PMI1代表的波束组扩展成原来Rel-13中的PMI1-1、PMI1-2、PMI1-3、PMI1-4相应的W1波束组,PMI1-2、PMI1-3、PMI1-4是与PMI1-1线性相关的函数,例如、PMI1-2=PMI1-1+1、PMI1-3=PMI1-1+2、PMI1-4=PMI1-1+3,这样构成的码本中总共最多包含4组16种不同参数的波束矢量,4个波束组映射到4个码字组,每个码字组分别对应PMI1-1和PMI1-1线性相关的函数PMI1-2、PMI1-3、PMI1-4指示的波束组。可选的,对于RRC信令中CodebookConfig的不同取值,码字组如下所示:
CondebookConfig=Config 1,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PMI1-1,1、垂直波束PMI1-1,2相应码字,波束组2包含水平波束PMI1-2,1、垂直波束PMI1-2,2相应码字,码字组3包含水平波束PMI1-3,1、垂直波束PMI1-3,2相应码字,码字组4包含水平波束PMI1-4,1、垂直波束PMI1-4,2相应码字;对应预编码码本如表6所示,表6中i表示PMI:
表6
CodebookConfig=Config 2,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码字组2包含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码字组3包含水平波束2*PMI1-3,1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和垂直波束2*PMI1-3,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1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1和垂直波束2*PMI1-3,2+1相应码字,码字组4包含水平波束2*PMI1-4,1和垂直波束2*PMI1-4,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4,1和垂直波束2*PMI1-4,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4,1+1和垂直波束2*PMI1-4,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4,1+1和垂直波束2*PMI1-4,2+1相应码字;对应码本如表7所示,表7中i表示PMI;
CodebookConfig=Config 3,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2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3和垂直波束2*PMI1-1,2+1相应码字,码字组2包含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2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3和垂直波束2*PMI1-2,2+1相应码字,码字组3包含水平波束2*PMI1-3,1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1和垂直波束2*PMI1-3,2+1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2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3和垂直波束2*PMI1-3,2+1相应码字;对应的预编码码本如表8所示,表8中i表示PMI;
表7
表8
CodebookConfig=Config 4,码字组1包含水平波束2*PMI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1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2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1,1+3和垂直波束2*PMI1-1,2相应码字,码字组2包含水平波束2*PMI1-2,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1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2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2,1+3和垂直波束2*PMI1-2,2相应码字,码字组3包含水平波束2*PMI1-3,1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1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2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3,1+3和垂直波束2*PMI1-3,2相应码字,码字组4包含水平波束2*PMI1-4,1和垂直波束2*PMI1-4,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4,1+1和垂直波束2*PMI1-4,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4,1+2和垂直波束2*PMI1-4,2相应码字、水平波束2*PMI1-4,1+3和垂直波束2*PMI1-4,2相应码字;对应预编码码本如表9所示,表9中i表示PMI;
表9
如上所述,3个码字组间,仅有和PMI1线性相关的参数不同。此外,这种情况下,以RI=1为例,从12个波束组中选一个需要4比特信息,因此没有多余的比特信息反馈其他参数。
应用示例3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在应用示例1和应用示例2给出了增强码本中波束组覆盖的可选方案中:增加生成码本中波束组包含波束的个数;在实际系统中,不同终端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对于离基站较近的终端即使在波束较窄时,也能较好的覆盖;而对于离基站较窄的终端,则需要增强其被窄波束的覆盖;因此,终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配置覆盖更大的波束组。本应用示例的可选方法包括:基站发送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测量信道的信干噪比,并根据信干噪比选择配置的W1波束组中波束个数以及波束组配置,可选的,W1中的码字可分为两组或两组以上,不同码字组中含有不一样的波束,分组方式可参考应用示例1和应用示例2,同时,信干噪比越小,每个波束组中波束个数越多;反之信干噪比越大,每个波束组中波束个数越少;此外,终端还需将配置信息上报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可以根据PMI信息反馈生成合适的预编码矩阵。
应用示例4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在应用示例1和应用示例2给出了增强码本中波束组覆盖的方案中:增加生成码本中波束组包含波束的个数:在实际系统中,基站可以根据终端接入时上报的信息判断终端的位置;因而,可以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当基站判断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即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需要增大W1波束组中波束个数越多;反之,则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Rel-13中的W1波束组,即将W1中码字分组,不同码字组中含有不一样的波束,可选的分组方式可以参考应用示例1和应用示例2,并且基站利用RRC信令通知终端码字分组的方式。这种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的办法,可以半静态地配置终端的W1波束组大小,可以达到减小开销的目的。
应用示例5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为了增加宽带、长周期的窄波束波束覆盖的问题,终端可以把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配置为3级的码本,即W=W1W2W3,这里,W=W1W2W3表示将W1、W2、W3分别对应的PMI1、PMI2、PMI3;其中,W1表示宽带的波束组选择信息,和Rel-13中的波束组选择信息相比,这里W1中包含更多波束,例如、可包含最多8个波束;W2用于选择波束组子集,例如、从W1确定的8个波束中选择4个波束;W3和Rel-13中的W2设计相同,用于列选择和极化相位等其他参数设置。如果W1确定的波束分为两个集合,则W2的反馈则需要1比特开销;这1比特开销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反馈:
方式一:和W1同样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即PMI2完全和PMI1联合确定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通过这样的反馈方式可以简单地将波束组子集选择信息携带在PMI1中,即用户动态地通过1比特宽带、长周期信息选择波束组;此外,当端口数和过采样因子等参数不变时,可能会超过宽带11比特的限制,因此,需要在增加端口数时减小过采样因子;
方式二:和W3同样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即PMI2完全和PMI3联合确定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通过这样的反馈方式可以将波束组子集选择携带在PMI2中反馈;这种方法和应用示例1中的方法类似,即在生成的码本中增加波束个数,需要减小1比特的其他参数信息,比如极化相位、预编码模型选择等;
方式三:以自有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其中,自有粒度大于W3粒度、小于W1粒度,自有周期大于W3周期、小于W1周期,即PMI2确定和PMI1、PMI3相关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可选的,可以将W1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划分成数个子带和子帧集合,在子带和子帧集合中反馈波束组子集选择信息,而在各个子带和子帧上,反馈W3信息;本应用示例可以实现灵活的反馈配置。
应用示例6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为了增加宽带、长周期的窄波束波束覆盖的问题,终端可以把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配置为3级的码本,即W=W1W2W3,其中,W1表示宽带的波束组选择信息,和Rel-13中的波束组选择信息相比,这里W1中包含更多波束,例如、可包含最多16个波束,W2用于选择波束组子集,例如、从W1确定的16个波束中选择4个波束,W3和Rel-13中的W2设计相同,用于列选择和极化相位等其他参数设置。在本应用示例中,W1中的波束可以分为4组,而W2通过选择其中一组使得W3可以使用传统的列选择码本,因而,反馈W2信息需要2比特开销。终端或者基站可以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分别配置这2比特开销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可以如实施例5所述,配置这2比特均按W1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按W2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或者按自有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每比特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可不同);可以分开不同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即将2比特的PMI2信息划分为两个1比特的子信息,每个子信息都可以和PMI1或PMI3联合确定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例如,1比特子信息按自有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反馈、1比特子信息携带在W1或W3的信息中反馈,即联合确定该子信息和PMI1或PMI3相同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也可以1比特子信息携带在W1中反馈,即联合该子信息和PMI1相同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另外1比特子信息携带在W3中反馈,即该子信息和PMI3相同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时域反馈周期。本应用示例,将这2比特信息分成不同频域反馈粒度反馈,实现了更加灵活的在反馈上配置波束组覆盖的大小。
应用示例7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应用示例5和应用示例6给出了增强码本中波束组覆盖的方案中:配置三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并增加第一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中波束个数;在实际系统中,不同终端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对于离基站较近的终端即使在波束较窄时,也能较好的覆盖;而对于离基站较窄的终端,则需要增强其被窄波束的覆盖。因此,终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配置三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本应用示例的方法包括:基站发送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测量信道的信干噪比,并根据信干噪比选择配置的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信干噪比小于预设阈值时,配置三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信干噪比大于预设阈值时,配置传统的两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此外,终端还需将配置信息上报给基站,以使得基站可以根据PMI反馈生成合适的预编码矩阵。
应用示例8
本应用示例给出了一种码本配置的可选实施方式,在应用示例1和应用示例2给出了增强码本中波束组覆盖的方案上:配置三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并增加第一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中波束个数;在实际系统中,基站可以根据终端接入时上报的信息判断终端的位置,因而,可以判断终端是否处于小区边缘。当基站判断终端处于小区边缘时,即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需要三级预编码;反之,当基站判断终端不处于小区边缘时,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Rel-13中两级预编码指示索引信息。这种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置的办法,实现了半静态地配置预编码类型以及第一级预编码包含的波束个数,减少了系统信令开销。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例如处理器)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其相应功能,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例如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来实现其相应功能。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
终端反馈所述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
所述RI的值为r,所述r大于等于1的值;
进行所述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将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并分别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划分获得的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与指示信息中的除进行子信息划分的PMI信息以外的其他PMI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联合确定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联合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
来自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配置协议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上送通过所述信道测量结果获得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到所述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PMI信息,且其中一个PMI信息取值确定时,所述取值确定的PMI信息和取值未确定的PMI信息联合指示的码本中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码字,该方法还包括,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包括:配置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包含与取值确定的PMI线性相关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
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时,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上送确定的码字的组数和所述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的配置参数到所述基站。
10.一种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量化单元和反馈单元;其中,
量化单元用于,根据预编码码本对测量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CSI进行量化,获得CSI量化矢量或矩阵;
反馈单元用于,反馈所述CSI量化矢量或矩阵的指示信息到基站;
其中,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预编码指示索引PMI信息、和/或秩指示符RI;
所述RI的值为r,所述r大于等于1;
进行所述量化所用的预编码码本中包含的码字由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指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子信息单元,
子信息单元用于,将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并分别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信息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指示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MI信息对应的部分或全部比特划分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
采用所述划分获得的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子信息与指示信息中的除进行子信息划分的PMI信息以外的其他PMI信息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联合确定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获取参数单元,
获取参数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获得用于联合确定每一个子信息对应的所述频域反馈粒度和/或时域反馈周期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
来自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配置协议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上送单元,用于获取参数单元通过信道测量结果获得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时,上送通过所述信道测量结果获得的所述子信息的个数、子信息和所述其他PMI信息到所述基站。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PMI信息,且其中一个PMI信息取值确定时,所述取值确定的PMI信息和取值未确定的PMI信息联合指示的码本中包含两组或两组以上码字,该装置还包括配置码字参数单元,用于配置不同组码字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码字参数单元具体用于,配置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包含与取值确定的PMI线性相关的不同的码字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码本配置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
来自基站的RRC信令;
信道测量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码字信息上送单元,用于码本配置确定单元通过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码字的组数和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时,上送确定的码字的组数和所述不同组码字的码字参数的配置参数到所述基站。
CN201610200003.9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294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0003.9A CN107294642A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78329 WO2017167161A1 (zh) 2016-03-31 2017-03-27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0003.9A CN107294642A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4642A true CN107294642A (zh) 2017-10-24

Family

ID=59963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0003.9A Pending CN107294642A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4642A (zh)
WO (1) WO201716716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496A (zh) * 2018-08-1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si处理及获取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19228354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基站、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WO2020020321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CN111435850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512B (zh) * 2018-10-31 2023-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天线端口加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56422B (zh) * 2019-03-29 2023-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6079A (zh) * 2008-09-25 2010-03-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络mimo系统及其信令处理方法
EP3651375A1 (en) * 2012-06-14 2020-05-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volved node b
KR101852914B1 (ko) * 2013-11-22 2018-04-27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11229B (zh) * 2014-01-24 2020-09-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8354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基站、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11588530B2 (en) 2018-06-01 2023-02-21 Zte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WO2020020321A1 (zh) * 2018-07-27 2020-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CN110535496A (zh) * 2018-08-1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si处理及获取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0535496B (zh) * 2018-08-10 2022-05-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Csi处理及获取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435850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构建预编码向量的向量指示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67161A1 (zh)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3932B2 (en) Codebook subset restriction signaling
JP6692447B2 (ja) Csi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装置、端末及び基地局
US99123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U2573276C2 (ru) Способ и терминал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CN107294642A (zh) 一种实现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US11909466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2291228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接收方法和设备
JP2019532564A (ja) ダウンリンク及びアップリンク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を獲得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8111200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JP6837074B2 (ja) Csiの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及び装置
US10574409B2 (en)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ocess execution method
AU2017243951A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precoder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KR20180004197A (ko) Mimo 측정 기준 신호 및 피드백을 동작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20287A (ko) 채널 상태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KR2018004381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6953672A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信道信息反馈的方法及终端
WO2017076281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测量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6685582A (zh) Csi的反馈、码本配置信令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2291229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EP3288205A1 (en) Channel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feedback method and device
CN111106857B (zh) 指示和确定预编码向量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01969367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7733476A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KR20160003201A (ko) 정보 피드백 방법, ue 및 기지국
CN107113643A (zh) 一种资源选择的方法及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