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82254B -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82254B
CN108282254B CN201710010661.6A CN201710010661A CN108282254B CN 108282254 B CN108282254 B CN 108282254B CN 201710010661 A CN201710010661 A CN 201710010661A CN 108282254 B CN108282254 B CN 108282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s
base station
reference signal
vector
basis v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106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282254A (zh
Inventor
李雪茹
刘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106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54B/zh
Priority to EP18736233.0A priority patent/EP355779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71548 priority patent/WO20181271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54A/zh
Priority to US16/503,629 priority patent/US1084098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282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82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Description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背景技术
多天线技术(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利用多根接收天线和发送天线进行通信,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但是,需要发送端获取较准确的CSI,以根据CSI进行预编码等处理。例如,在下行信道测量中,用户设备需要反馈CSI给基站。反馈的CSI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用于向基站推荐合适的预编码矩阵,以用于后续数据传输的预编码处理。PMI包括两部分:PMI1和PMI2,用于分别指示W1码本和W2码本。
在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中,当用户设备的发天线和收天线的数量不一致时,用户设备无法进行完全互易性校准。基站发送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也称信道测量参考信号),用户设备测量CSI-RS并获得下行信道的CSI,然后直接反馈W1码本和W2码本给基站,CSI上报开销大。在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中,基站发送CSI-RS,用户设备测量CSI-RS并获得下行信道的CSI,然后反馈W1码本和W2码本给基站,CSI上报开销大。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基站与用户设备同时用多个频带进行下行通信。基站分别在多个频带上发送CSI-RS,用户设备分别测量获得两个频带上的下行CSI,然后在多个频带分别反馈W1码本和W2码本给基站,CSI上报开销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上报用户设备测量的CSI参数与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差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用户设备测量的CSI参数,或者,上报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全部上报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以及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参数集合确定预编码矩阵;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参数集合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基向量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基向量指示,以得到第二基向量指示;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指示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得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以得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得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以得到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信道参考信号SRS。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第一种至第八种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以及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参数集合确定预编码矩阵;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参数集合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基向量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基向量指示,以得到第二基向量指示;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指示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以得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基站自身测量的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以得到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信道参考信号SRS。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结合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第一种至第八种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一参数集合以及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参数集合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一向量指示集合以及第二基向量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以得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以及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以得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一参数集合以及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参数集合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一向量指示集合以及第二基向量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以得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上报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以及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以得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量化该相对值的比特数显著小于量化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的比特数,因此,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所述基站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模块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处理模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模块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射频电路和处理器;所述射频电路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射频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射频电路和处理器;所述射频电路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射频电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射频电路和处理器;所述射频电路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器确定预编码矩阵。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射频电路和处理器,所述射频电路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可以上报用户设备测量的CSI参数与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差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用户设备测量的CSI参数,或者,上报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全部上报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天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再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基站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等。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发送天线是指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的天线,接收天线是指可以用于接收的天线,其中,接收天线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和发送的天线,即接收天线包括发送天线;下行是指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信息,上行是指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信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PMI用于向基站推荐合适的预编码矩阵,以使基站进行数据传输的预编码处理。PMI包括两部分:PMI1和PMI2,用于分别指示W1码本和W2码本。W1码本用于选择合适的基向量,表示下行信道的信号空间,可以体现下行信道在基站侧的波离角的取值范围;W2码本包括信道在所选择的基向量上的幅度和相位。
在TDD系统中,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通常有N1根发送天线,N2根接收天线,其中,N1和N2是正整数,并且,N2>N1。发送天线具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天线1和天线2;接收天线具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天线1、天线2、天线3和天线4。基站可以根据(Sounding ReferenceSignal,探测参考信号,也称信道参考信号)SRS测量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与基站之间的CSI参数,并可以将该CSI参数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基站发送的CSI-RS进行测量,确定基站与自身接收天线之间的CSI参数;在TDD系统中,由于上下行信道具有互易性,并且用户设备的各个天线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用户设备可以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与接收的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用户设备测量CSI参数与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确定基站与用户设备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状态,从而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因为,本发明实施例利用了用户设备的各个天线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特点,因此,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与接收的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在FDD系统中,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上行通信使用第一频带(频率范围为fL~fHHz),进行下行通信使用第二频带(频率范围为gL~gHHz)。第一频带与第二频带所在的频率范围不重叠,并且具有一定间隔。当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间隔在一定范围时,两个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图1所示,用户设备通常有N1根发送天线,N2根接收天线,其中,N1和N2是正整数,并且N2大于等于N1。发送天线具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天线1和天线2;接收天线具体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天线1、天线2、天线3和天线4。基站可以根据SRS测量第一频带上,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与基站之间的CSI参数,并可以将该CSI参数发送给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基站发送的CSI-RS进行测量,确定基站与自身接收天线之间的CSI参数;在FDD系统中,当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间隔在一定范围时,两个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用户设备可以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与接收的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用户设备测量CSI参数与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确定基站与用户设备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状态,从而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因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利用了两个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特点,因此,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与接收的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用户设备与基站同时使用第一频带(频率范围为fL~fHHz)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频率范围为gL~gHHz)进行下行通信。第一频带与至少一个第二频带所在的频率范围不重叠,并且具有一定间隔。当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间隔在一定范围时,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用户设备可以基于基站分别在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发送的CSI-RS进行测量,确定基站与自身接收天线之间的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频带的CSI参数;当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间隔在一定范围时,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用户设备可以向基站上报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基站可以根据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状态,从而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用于后续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性能。因为,本发明实施例用户设备利用了第一频带和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一特点,因此,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全部上报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结合图2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进行介绍,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考信号可以为参考信号SRS。
步骤202,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
基站可以通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一参数集合。
在下述示例中以TDD系统为例对第一参数集合进行具体说明。第一参数集合可以是基站与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参数的集合。可以假设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的带宽内有S个子载波,可以分为n个子带,第一个至第n-1个子带中,每个子带包含连续的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1
个子载波(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2
表示取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第n个子带包含连续的S-sn个子载波。
可以假设基站有M根天线,用户设备有N1根发送天线,N2根接收天线,N2>N1。令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3
表示在第i个子载波上,基站M根天线到用户设备N1根发送天线的下行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4
表示在第i个子载波上,基站M根天线到用户设备,另外N2-N1根接收天线的下行信道矩阵。则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5
表示基站M根天线到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的下行信道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令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6
表示用户设备和基站均已知的基向量矩阵,其中向量0,ai,bi(i=1,...,m)均为维度M×1的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基站可以通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具体过程如下。
估计每个子载波上,用户设备的N1根发送天线到基站M根天线的上行信道系数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7
根据信道互易性,基站估计自身M根天线到所述用户设备的N1根发送天线的下行信道系数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8
(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9
表示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710
的转置),即所述H1(i)的基站侧估计值。
基站在整个带宽范围内对各个子载波上的信道矩阵估计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1
做相关矩阵平均,得到整个带宽上的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2
基站对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3
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可以获得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4
的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5
为了表示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6
所在的信号空间,基站需要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出若干列。例如,可以将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7
与基向量矩阵B的各列做内积: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8
得到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9
在各列上的投影能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10
基站在|ci|2(i=1,...,m)中选择能量最大的n个元素,令其指示为i1,...,in,在|di|2(i=1,...,m)中选择能量最大的n个元素,令其指示为in+1,...,i2n,则基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11
是被基站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择的列向量,其中n的取值可以由基站确定或者由用户设备推荐。据此,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即第一基向量集合: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12
其中,指示i1,...,i2n为第一参数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向量集合是根据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取的基向量的集合,即可以认为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择的基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幅度信息可以是相对幅度信息。例如,根据上述方法,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即第一基向量集合,对应的幅度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13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第一个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814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的幅度由大大小排序,例如经过排序后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2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最大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3
或者,基站可以通过进行其他计算如幅度相减等方法获得相对幅度矩阵P,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基站计算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具体为,基站计算每个子带内,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4
的平均相关矩阵,计算方法与上述内容中计算宽带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5
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进行平均计算的子载波范围不是整个带宽内,而是在各个子带内。例如,第p(1≤p≤n)个子带的平均相关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6
类似的,可以得到该子带平均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7
为了利用(1)中的W1码本表示所述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8
在一个例子中,基站可以利用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9
求得该子带的组合系数,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0
是W1码本矩阵W1的逆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1
是维度为2n×1的复数向量。进一步,取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2
中每个向量的相位,记第i个向量的相位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3
则第p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相位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4
与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5
构成该子带的W2码本。
在下述示例中以FDD系统为例对第一参数集合进行具体说明。第一参数集合是指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上行通信使用的第一频带的参数的集合,即可以是基站与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参数的集合。可以假设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上行通信的第一频带内有S个子载波,可以分为n个子带,第一个至第n-1个子带中,每个子带包含连续的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6
个子载波(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7
表示取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第n个子带包含连续的S-sn个子载波。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下行通信的第二频带内有个S'子载波,其中S'可以与S相等或者不相等。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1918
表示在第一频带内的第i个子载波上,用户设备N1根发送天线到基站M根天线的上行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
表示在第二频带内的第i个子载波上,基站M根天线到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的下行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2
表示用户设备和基站均已知的基向量矩阵,其中向量0,ai,bi(i=1,...,m)均为维度M×1的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基站可以通过测量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具体过程如下。
基站在第一频带内测量第一参考信号,估计第一频带内的每个子载波上,用户设备的N1根发送天线到基站M根天线的上行信道系数,得到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3
即上述H1(i)的基站侧估计值。
基站在第一频带范围内对各个子载波上的信道矩阵估计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4
做相关矩阵平均,得到第一频带整个带宽上的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5
基站对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6
进行奇异值分解可以获得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7
的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8
为了表示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9
所在的信号空间,基站需要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出若干列。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0
与基向量矩阵B的各列做内积: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1
得到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2
在各列上的投影能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3
基站在|ci|2(i=1,...,m)中选择能量最大的n个元素,令其标号为i1,...,in,在|di|2(i=1,...,m)中选择能量最大的n个元素,令其标号为in+1,...,i2n,则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4
是被基站选择的列向量,其中n的取值可以由基站确定或者由用户设备推荐。据此,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015
其中,指示i1,...,i2n为第一参数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向量集合是根据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取的基向量的集合,即可以认为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从基向量B中选择的基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幅度信息可以是相对幅度信息。例如,根据上述方法,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即第一基向量集合,对应的幅度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11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第一个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12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的幅度由大大小排序,例如经过排序后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13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14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最大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15
或者,基站可以通过进行其他计算如幅度相减等方法获得相对幅度矩阵P,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包括CSI-RS。
步骤20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用户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第二参考信号后,可以通过测量第二参考信号获得第二参数集合,并计算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然后将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放到第三参数集合中或者作为第三参数集合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后,可以根据第三参数集合和第一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下述示例中,以TDD系统为例对该步骤进行具体说明。第二参数集合可以是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参数的集合。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测量CSI-RS可估计每个子载波上,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H(i)的用户设备侧估计值: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1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2
为H1(i)的用户设备侧估计值,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4
是上述H2(i)的用户设备侧估计值。
用户设备在整个带宽范围内对各个子载波上的信道矩阵估计值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5
做相关矩阵平均,得到整个带宽上的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6
用户设备对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7
进行奇异值分解可以获得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8
的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9
为了表示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10
所在的信号空间,基站需要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出若干列。选择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可以与基站获得第一参数集合的方法类似,用户设备可以将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11
与基向量矩阵B的各列做内积,用户设备可以得到对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12
的能量贡献最大的基向量标号,表示为j1,..,jn,jn+1,..,j2n,其对应的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13
则用户设备可得到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宽带W1码本: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214
其中,指示j1,..,jn,jn+1,..,j2n的集合为第二参数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基向量集合是根据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取的基向量的集合,即可以认为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求解W1码本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不做排除。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根据上述方法,用户设备可以得到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的W1码本矩阵,即第二基向量集合,其幅度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第一个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2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的幅度由大大小排序,例如经过排序后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3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4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最大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5
或者,基站可以通过进行其他计算如幅度相减等方法获得相对幅度矩阵P,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用户设备计算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与基站计算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类似,用户设备计算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的每个子带内,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6
的平均相关矩阵,计算方法与上述内容中计算宽带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7
的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进行平均计算的子载波范围不是整个带宽内,而是在各个子带内。例如,第p(1≤p≤n)个子带的平均相关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8
类似的,可以得到该子带平均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9
为了利用(3)中的W1码本表示所述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0
在一个例子中,用户设备可以利用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1
求得该子带的组合系数,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2
是W1码本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3
的逆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4
是维度为2n×1的复数向量。进一步,取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5
中每个元素的相位,记第i个元素的相位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6
则第p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相位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7
与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318
构成该子带的W2码本。
在一个示例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计算获得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矩阵。具体地,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一参数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即指示i1,...,i2n,构造基站和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的W1码本,即上文中以TDD为例的示例中的表达式(1)。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其构造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的W1码本,按照前文所述的获得基向量幅度矩阵的方法,获得基站和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的W1码本对应的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1
即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对应的幅度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用户设备可以通过计算获得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用户设备还可以根据第一参数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即指示i1,...,i2n,构造基站和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的W1码本,即上文中以TDD为例的示例中的表达式(1)。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其构造的基站和用户设备发送天线之间的信道的W1码本,按照前文所述的获得组合系数相位的方法,计算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2
在第p个子带上的组合系数相位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3
即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
在下述示例中以FDD系统为例对第二参数集合进行具体说明。第二参数集合是指基站与用户设备进行下行通信使用的第二频带的参数的集合,即可以是基站与用户设备所有接收天线之间的信道参数的集合。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测量CSI-RS可估计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第二频带的每个子载波上,上述H(i)的用户设备侧估计值: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4
用户设备可以参照基站获得第一参数集合的计算方法,计算第一频带内下行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5
的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6
以及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7
的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8
与基站获得第一参数集合的计算方法类似,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将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9
与基向量矩阵B的各列做内积,可以得到对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10
的能量贡献最大的基向量指示,表示为j1,..,jn,jn+1,..,j2n,其对应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分别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11
则用户设备可得到第二频带的W1码本: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412
其中,指示j1,..,jn,jn+1,..,j2n的集合为第二参数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基向量集合是根据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取的基向量的集合,即可以认为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求解W1码本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不做排除。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根据上述方法,用户设备可以得到第二频带的W1码本矩阵,即第二基向量集合,其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1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第一个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2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的幅度由大大小排序,例如经过排序后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3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4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最大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5
或者,基站可以通过进行其他计算如幅度相减等方法获得相对幅度矩阵P,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用户设备计算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与基站计算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类似,用户设备计算第二频带内的每个子带内,第二频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6
的平均相关矩阵,计算方法与上述内容中计算宽带范围内平均相关矩阵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进行平均计算的子载波范围不是整个带宽内,而是在各个子带内。例如,第p(1≤p≤n)个子带的平均相关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7
类似的,可以得到该子带平均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8
在一个例子中,用户设备可以利用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9
求得该子带的组合系数,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10
是W1码本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11
的逆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12
是维度为2n×1的向量。进一步,取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513
中每个元素的相位,记第i个元素的相位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61
则第p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相位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62
与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63
构成该子带的W2码本。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相对值具体可以为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差值为例,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可以为x1=i1-j1,...,x2n=i2n-j2n,共有2n个相对值。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基站计算得到,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以使用户设备进行相对值计算;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基向量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用户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以及第二参考信号计算得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可以为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差值为例,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可以为:ΔPi=Pi-Pi(i=1,...,2n),共有2n个相对值。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基站计算得到,然后发送给用户设备,以使用户设备进行相对值计算;在一个例子中,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用户设备根据第一参数集合以及第二参考信号计算得到。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可以为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差值为例,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可以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64
共有2ns个相对值,s是子带的个数。
应当说明的时,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示例中相对值两种或多种。
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后,可以根据第三参数集合对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该相对值可以为x1=i1-j1,...,x2n=i2n-j2n,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具体计算过程可以为,修正后的基向量指示为:y1=i1-x1,...,y2n=i2n-x2n。第三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该相对值可以为ΔPi=Pi-Pi(i=1,...,2n),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具体计算过程可以为,修正后的基向量矩阵幅度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71
第三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该相对值可以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72
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修正第p个子带的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具体计算过程可以为,修正后的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273
基站可以利用修正后的基向量指示、修正后的基向量幅度矩阵和修正后的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对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进行修正,以使基站获得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三参数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和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基站可以利用基站通过修正获得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和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对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进行修正,以使基站获得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三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对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进行修正,以使基站获得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第三参数还可以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基站可以利用基站通过修正获得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基站通过修正获得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和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在一个例子中,在一个例子中,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的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βi(p)(i=1,..,2n,p=1,..,s),共2ns个元素,s是子带的个数。基站可以修正后得到基向量指示y1,..,y2n,修正后的幅度矩阵P和用户设备上报的每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相位α(p),得到预编码向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容易理解的是,第三参数既可以仅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也可以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也可以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参数。基站可以仅利用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对第一参数集合的参数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从而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基站也可以利用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对第一参数集合的参数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部分参数;然后结合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参数中的其他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部分参数或全部参数,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与接收的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的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结合图3对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301,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考信号包括参考信号SRS。
步骤302,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步骤303,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部分参数或全部参数,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与接收的基站测量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用户设备自身测量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的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结合图4对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基站。
步骤40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基站向用户设备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第一参考信号,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发送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考信号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步骤402,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的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可以假设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第一频带内有S个子载波,可以分为n个子带,第一个至第n-1个子带中,每个子带包含连续的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11
个子载波(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12
表示取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第n个子带包含连续的S-sn个子载波。用户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的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有S'个子载波,其中S'可以与S相等或者不相等。
令H1(i)∈CN×M表示在第一频带内的第i个子载波上,基站M根天线到用户设备N1根接收天线到的下行信道矩阵,H2(i)∈CN×M表示在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的第i个子载波上,基站M根天线到用户设备N2根接收天线的下行信道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可以令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13
表示用户设备和基站均已知的基向量矩阵,其中向量0,ai,bi(i=1,...,m)均为维度M×1的向量。
用户设备在第一频带内测量第一参考信号,估计第一频带内的每个子载波上,H1(i)的估计值: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14
基站在第一频带范围内对各个子载波上的信道矩阵估计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15
做相关矩阵平均,得到第一频带整个带宽上的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16
基站对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
进行奇异值分解可以获得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2
的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3
为了表示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4
所在的信号空间,基站需要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出若干列。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5
与基向量矩阵B的各列做内积: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6
得到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7
在各列上的投影能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8
基站在|ci|2(i=1,...,m)中选择能量最大的n个元素,令其指示为i1,...,in,在|di|2(i=1,...,m)中选择能量最大的n个元素,令其指示为in+1,...,i2n,则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9
是被基站选择的列向量,其中n的取值可以由基站确定或者由用户设备推荐。据此,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0
其中,指示i1,...,i2n为第一参数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基向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基向量集合是根据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取的基向量的集合,即可以认为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从基向量B中选择的基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幅度信息可以是相对幅度信息。例如,根据上述方法,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即第一基向量集合,对应的幅度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1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第一个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2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的幅度由大大小排序,例如经过排序后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3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4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最大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215
或者,基站可以通过进行其他计算如幅度相减等方法获得相对幅度矩阵P,在此不作限制。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
用户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测量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可以估计上述H2(i)的用户设备侧估计值: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1
以参照用户设备获得第一参数集合的计算方法,计算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下行信道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2
的平均相关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3
以及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4
的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5
与用户设备获得第一参数集合的计算方法类似,例如,用户设备可以通过将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6
与基向量矩阵B的各列做内积,可以得到对主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7
的能量贡献最大的基向量的指示,表示为j1,..,jn,jn+1,..,j2n,其对应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分别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8
则用户设备可得到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W1码本: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9
其中,指示j1,..,jn,jn+1,..,j2n的集合为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基向量。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基向量集合是根据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从基向量矩阵B中选取的基向量的集合,即可以认为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用于基向量矩阵B中的基向量,求解W1码本的方法有多种,在此不做排除。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指示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根据上述方法,基站可以得到W1码本矩阵,即第二基向量集合,其幅度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10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第一个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11
或者,基站可以根据第一基向量的幅度由大大小排序,例如经过排序后得到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12
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13
则相对幅度矩阵P可以表示为各个幅度与最大幅度相比的形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314
或者,基站可以通过进行其他计算如幅度相减等方法获得相对幅度矩阵P,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用户设备计算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与上文中介绍的计算组合系数的相位的方法类似,用户设备计算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的每个子带内,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1
的平均相关矩阵,计算方法与上述内容中计算宽带范围内平均相关矩阵方法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进行平均计算的子载波范围不是整个带宽内,而是在各个子带内。例如,第p(1≤p≤n)个子带的平均相关矩阵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2
类似的,可以得到该子带平均相关矩阵的特征向量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3
在一个例子中,用户设备可以利用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4
求得该子带的组合系数,其中,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5
是W1码本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6
的逆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7
是维度为2n×1的向量。进一步,取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8
中每个元素的相位,记第i个元素的相位为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9
则第p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相位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10
与幅度矩阵
Figure GDA00026059163200003411
构成该子带的W2码本。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相对值具体可以为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差值为例,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可以为x1=i1-j1,...,x2n=i2n-j2n,共有2n个相对值。
在一个示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可以为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差值为例,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可以为:ΔP=P1-P2,共有2n个相对值。
基站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和第一参数集合后,可以根据第三参数集合对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内对数据进行预编码的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对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进行修正,以使基站获得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三参数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和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基站可以利用基站通过修正获得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和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第三参数集合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与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对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中的指示进行修正,以使基站获得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第三参数集合还可以包括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基站可以利用该相对值对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进行修正,以使基站获得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第三参数还可以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基站可以利用基站通过修正获得的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基站通过修正获得的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和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相位确定预编码矩阵。在一个例子中,在一个例子中,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的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βi(p)(i=1,..,2n,p=1,..,s),共2ns个元素,s是子带的个数。基站可以修正后得到基向量指示y1,..,y2n,修正后的幅度矩阵P和用户设备上报的每个子带的组合系数相位α(p),得到预编码向量。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示例仅为举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容易理解的是,第三参数既可以仅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也可以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也可以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参数。基站可以仅利用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对第一参数集合的参数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从而可以确定预编码矩阵;基站也可以利用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对第一参数集合的参数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部分参数;然后结合第三参数中的第二参数中的其他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参数,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用户设备,结合图5对该方法进行介绍。
步骤501,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步骤502,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针对信道状态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参数,用户设备可以仅上报第一频带的CSI参数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与第一频带的CSI参数的相对值,而不需要全部上报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CSI参数,从而可以显著降低量化需要上报的CSI参数的比特数,降低上报CSI的开销,有助于系统吞吐率的提升。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600,该基站600包括接收模块601、发送模块603和处理模块602。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发送模块603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处理模块602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接收模块60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处理模块602确定预编码矩阵。
基站600的功能模块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基站6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700,用户设备700包括发送模块701、接收模块703和处理模块702。发送模块701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发送模块701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处理模块702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用户设备700的功能模块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用户设备7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800,该基站800包括发送模块801、接收模块803和处理模块802。发送模块801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接收模块803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处理模块802确定预编码矩阵。
基站800的功能模块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基站8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900,用户设备900包括接收模块901、发送模块903和处理模块902,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发送模块903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处理模块902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处理模块902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用户设备900的功能模块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用户设备9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1000,所述基站1000包括射频电路1001和处理器1002;所述射频电路1001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1001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1002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射频电路100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器1002确定预编码矩阵。
射频电路1001和处理器1002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基站10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1100,所述用户设备1100包括射频电路1101和处理器1102;所述射频电路1101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1101还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所述射频电路1101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1102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射频电路1101和处理器1102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用户设备11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1200,所述基站1200包括射频电路1201和处理器1202;所述射频电路1201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1201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器1202确定预编码矩阵。
射频电路1201和处理器1202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基站12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1300,所述用户设备1300包括:射频电路1301和处理器1302,所述射频电路1301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射频电路1301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1302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器1302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射频电路1301和处理器1302的其他功能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用户设备1300的有益效果可参照上文中有关方法部分的内容介绍,此处不在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用户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8)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信道参考信号SRS。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12.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 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信道参考信号SRS。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21.根据权利要求12-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2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相关性;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
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29.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相关性;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
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35.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
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模块确定预编码矩阵。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得到。
42.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信道参考信号SRS。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44.根据权利要求35-4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模块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模块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45.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46.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基站发送第一参考信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基站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三参数集合,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
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第二参考信号获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所述用户设备的n个端口到所述基站的上行信道的参数,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所述基站到所述用户设备的m个端口的下行信道的参数,其中,所述m个端口包含所述n个端口,n和m为正整数。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其中,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由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与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的相对值,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所述第二基向量组合相位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组合系数的相位;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组合系数相位由所述处理模块根据第二参考信号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得到。
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信道参考信号SRS。
5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参考信号包括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55.根据权利要求46-5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包括:
所述第三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对所述第一参数集合进行修正,以得到第二参数集合;
根据所述第二参数集合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56.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还包括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
57.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相关性;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用户设备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
处理模块,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处理模块确定预编码矩阵。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6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参考信号和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所述第一参考信号是通过第一频带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频带发送的,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频带上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道具有相关性;
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参数集合和第三参数集合,第一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第一参考信号获得,第三参数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由所述处理模块测量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获得;
其中,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和所述第一参数集合用于所述基站确定预编码矩阵。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相对值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中的参数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中的参数的差值、比值、求和值中的一种或多种。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数集合包括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
所述第一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第一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所述第二基向量指示集合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二基向量集合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指示的相对值。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数集合包括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与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的相对值;
其中,所述第一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基向量的幅度信息,所述第二基向量幅度信息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基向量的幅度信息。
68.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信号包括第一频带的信道参考信号CSI-RS,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参考信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频带的信道测量参考信号CSI-RS。
CN201710010661.6A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ctive CN1082822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661.6A CN108282254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18736233.0A EP3557795B1 (en) 2017-01-06 2018-01-05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PCT/CN2018/071548 WO2018127126A1 (zh) 2017-01-06 2018-01-05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6/503,629 US10840981B2 (en) 2017-01-06 2019-07-05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10661.6A CN108282254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82254A CN108282254A (zh) 2018-07-13
CN108282254B true CN108282254B (zh) 2020-10-23

Family

ID=6278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10661.6A Active CN108282254B (zh) 2017-01-06 2017-01-06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40981B2 (zh)
EP (1) EP3557795B1 (zh)
CN (1) CN108282254B (zh)
WO (1) WO20181271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09893B2 (en) 2018-08-10 2024-06-11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8770B (zh) * 2018-07-27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768701B (zh) * 2018-07-27 2022-10-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CN110535510B (zh) * 2018-08-10 2022-10-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35512B (zh) * 2018-10-31 2023-06-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告天线端口加权矢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725271B (zh) * 2018-12-29 2021-03-19 南京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阵列线圈的激发参数确定及激发方法、装置
CN111436075B (zh) * 2019-01-11 2022-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解码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11683757B2 (en) * 2020-06-22 2023-06-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Leveraging wake-up signals an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ycles for assisted antenna calibr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45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和装置以及解码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23930A2 (en) * 2006-08-22 2008-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using the same
CN101674655A (zh) * 2009-10-14 2010-03-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及下行信道信息获取方法和系统
CN102332962B (zh) * 2010-07-08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上报和获取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325013B (zh) * 2011-07-19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道状态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46262A (zh) * 2012-07-11 2014-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80789B (zh) * 2012-07-30 2018-08-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点协作传输预编码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812626B (zh) * 2012-11-08 2018-05-2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为协作多点用户选择csi进程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基站
CN104737482A (zh) * 2013-03-30 2015-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指示上报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445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预编码方法和装置以及解码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09893B2 (en) 2018-08-10 2024-06-11 Zte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eporting and proces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7795A1 (en) 2019-10-23
CN108282254A (zh) 2018-07-13
WO2018127126A1 (zh) 2018-07-12
US10840981B2 (en) 2020-11-17
US20190334596A1 (en) 2019-10-31
EP3557795A4 (en) 2019-12-25
EP3557795B1 (en) 202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82254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上报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1251843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precoder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0735064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6209195B (zh)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US994194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evolved node B
CN106603136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演进节点
CN111342873B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8616299B (zh) 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20140133445A1 (en) Enhanc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precoding with reduced quantization error
RU2720178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рата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состоянии канала, термина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14830548B (zh) 用于发射含有系数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N113258974B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和存储介质
CN106160938B (zh) 一种信道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3452418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JP5507001B2 (ja) 変換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45254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1788785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索引上报方法、通信装置及介质
CN111835390A (zh) 一种信道测量方法和通信装置
US9112559B2 (en) Low complexity and accurate cluster of beams selection
CN107534883B (zh) 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EP338308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channel information
CN108306698B (zh) 一种下行信道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EP2816768B1 (en) Low complexity and accurate cluster of beams sel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