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47C -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47C
CN1107647C CN98117205A CN98117205A CN1107647C CN 1107647 C CN1107647 C CN 1107647C CN 98117205 A CN98117205 A CN 98117205A CN 98117205 A CN98117205 A CN 98117205A CN 1107647 C CN1107647 C CN 110764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e hydroxide
iron oxide
value
particle
yellow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7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10814A (zh
Inventor
森井弘子
大杉峰子
角田博
林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da Kog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da Kog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83133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098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8313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48048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da Kogyo Corp filed Critical Toda Kog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210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8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4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2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2Compounds of iron
    • C09C1/24Oxides of ir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0Agglomerated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1Particles with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54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spect ratio, i.e. the ratio of sizes in the longest to the shortest dimens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80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 C01P2004/82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 C01P2004/84Particles consisting of a mixture of two or more inorganic phases two phases having the same anion, e.g. both oxidic phases one phase coated with the o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2L* (lightness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3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a* (red-green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4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b* (yellow-blue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60Optical properties, e.g. expressed in CIELAB-values
    • C01P2006/66Hue (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ounds Of Iron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包括: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所述的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还提供了生产这种颗粒的方法以及这种颗粒在颜料、油漆和橡胶或树脂组合物方面的用途。

Description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及其该颗粒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进一步改进的耐热性而且在用于改进耐热性的处理前后色彩变化较小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及其这种颗粒的制备方法。
黄色颜料以分散的形式广泛地用于树脂或载体中作为生产树脂组合物、油漆、印墨和道路结构的沥青中的着色颜料。因为黄色对在交通控制中指示限制、警告或注意是有效的,黄色颜料已经广泛地用作用于道路结构的沥青中的着色颜料或交通控制信号的油漆(路标漆)。
不仅要求这些黄色颜料在树脂或载体中具有极好的分散性,而且具有极好的耐热性。
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普通黄色颜料有铬酸铅、铬酸锶、硫化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等等。
上述铬酸铅、铬酸锶和硫化镉因为其极好的耐热性已经被广泛用作树脂、油漆、印墨等等的着色颜料。然而,人们知道这些常规黄色颜料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因此,从卫生学和安全性以及防止环境污染观点考虑强烈需要替换的黄色颜料。
另一方面,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是无毒性的黄色颜料,不仅从卫生学和安全性而且从防止环境污染观点考虑是更适合的。然而,问题是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性差。
具体地说,因为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化学组成为Fe2O3·nH2O,即含有结晶水,随着温度的升高,在大约200℃时通常开始脱出颗粒中的水。当进一步升高温度时,在大约230℃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转变为红棕色的赤铁矿(α-Fe2O3)。
为此,难以使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作为热塑性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合物、聚酰胺、聚烯烃或通常在不低于200℃的高温下成形的ABS树脂的着色颜料,或在使用时在200-260℃的温度下经过热和熔化处理的路标漆。
为了改进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性,已经提出和尝试过各种处理方法。然而,因为在这些处理前后,这种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色彩方面变化较大,所以从对于着色颜料是必须的和至关重要的色彩方面考虑难以获得好的产品。因此需要在改进其耐热性的处理前后之间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变化尽可能小。
迄今为止,人们提出或尝试的改进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耐热性的各种方法有(1)使用高压釜在水或含水的碱性溶液中使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进行水热处理(在高压釜中处理)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KOKOKU)号53-28158(1978)等等);(2)用铝化合物、硅化合物等等涂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的方法,是将这些化合物以其固溶体的形式掺入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KOKOKU)号6-17237(1994),日本专利申请延迟公开(KOKAI)号9-16553(1997)等等);(3)结合使用上述方法(1)和(2)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KOKOKU)号49-16531(1974)、54-7293(1979)和55-8462(1980),日本专利申请延迟公开(KOKAI)号57-57755(1982)等等)等等。
更具体地说,在日本专利申请延迟公开(KOKAI)号9-165531(1997年6月24日延迟公开的)中,描述了生产耐热性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方法,包括在pH值不小于10的含水的碱性溶液中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的可溶解的硫酸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在pH值不超过4的含水的酸性溶液中热处理铁黄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中的可溶解的钠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1000ppm(以Na计),由此获得含有少量的可溶性硫酸盐和可溶性钠盐的高纯度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将含有高纯度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超过4;将铝化合物加入到水分散液中,接着搅拌;再将得到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5-9,以使氢氧化铝沉积在高纯度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在日本专利公开(KOKOKU)号54-7293(1979)中,描述了一种生产稳定的氧化铁颜料的方法,包括在不超过250℃下水热处理(在高压釜中处理)含有氧化铁颜料颗粒的碱性含水料浆,并在常压下在选自锆、钛、铝和锑的至一种元素的细氧化物氢氧化物存在下处理该浆料,使该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颜料颗粒的表面上。
在日本专利公开(KOKOKU)号55-8462(1980)中,描述了含有AlOOH形式的耐热性铁黄氢氧化物颜料,和生产含有AlOOH形式的耐热性铁黄氢氧化物颜料的方法,包括将碱加到铁盐的水溶液中形成胶态的沉淀物;在熟化胶态的沉淀物以后,加入水溶性的或碱溶性的铝化合物和水溶性的硅酸盐、锡盐或锌盐进行水热处理。
在日本专利申请延迟公开(KOKAI)号57-57755(1982)中,描述了一种改进铁黄氢氧化物颜料特性的方法,包括将铁黄氢氧化物(具有α-FeOOH的化学结构)分散在水或10N或少量碱性水溶液中,在100-250℃下进行水热处理;并将硅、铝或镁的至少一种氧化物、氧化物盐和氢氧化物加入到该分散液中,在100-250℃下再进行水热处理。
目前,最需要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是那些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强耐热性,而且具有在改进耐热性处理前后之间色彩变化小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然而,直到现在仍未制得满足上述特性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即,在用上述方法(1)处理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情况中,虽然改进了其耐热性,但是在改进耐热性的处理前后,颗粒的结构和颗粒大小分布变化很大,导致前后颗粒的色彩变化大。
在用上述方法(2)处理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情况中,虽然在改进耐热性的处理前后色彩的变化被限制到很小的范围内,但是因为使用铝化合物等等涂覆了集聚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所得到的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而且,在用上述方法(3)处理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情况中,虽然改进了耐热性,但是在改进耐热性的处理前后色彩的变化同用方法(1)处理的颗粒的色彩变化一样相当大。
本发明人已经成功地生产了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强耐热性,而且具有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色彩变化小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与日本专利申请延迟公开(KOKAI)号9-165531(1997)相应的日本专利申请号7-348047(1995))。
然而,仍然强烈地需要进一步改进这种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特别是分散性和耐热性,这些不仅对可加工性而且对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质量和功能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本发明者认真研究的结果,已经发现将铝化合物和铁盐化合物加入到含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以使加入的铝化合物和铁盐化合物的数量分别为基于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和0.1-50%重量(以Fe计),接着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并使含氧气体通过水分散液,使含有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获得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强耐热性,而且具有与在改进耐热性处理之前相比色彩变化较小(即,比较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前后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色彩变化较小)。在此发现的基础上获得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强耐热性,而且具有在改进耐热性处理前后之间色彩变化较小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加工性、分散性和耐热性极好的颜料,和含有这种颜料的油漆。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提供了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55℃。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提供了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55℃,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色彩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70-110%。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提供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沉积(或涂覆)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65℃。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提供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沉积(或涂覆)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和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65℃,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色彩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75-115%。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提供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和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65℃,可溶性钠盐含量不超过10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提供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和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65℃,可溶性钠盐含量不超过10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色彩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85-120%。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提供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沉积(或涂覆)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和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70℃,可溶性钠盐含量不超过10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提供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沉积(或涂覆)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和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  (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70℃,可溶性钠盐含量不超过10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色彩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85-120%。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案中,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第一到第八方案任何一种定义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颜料。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案中,提供一种含有油漆基料和上述第九方案定义的颜料的油漆。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中,提供一种含有橡胶基料或树脂基料和上述第九方案定义的颜料的橡胶组合物或树脂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案中,提供一种生产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方法,包括:
在搅拌条件下,将数量分别为基于所述的氧化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的铝化合物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铁化合物加入到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和
将含氧气体通入到所制成的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由此获得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案中,提供一种生产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方法,包括:
在搅拌条件下,将数量分别为基于所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的铝化合物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铁化合物加入到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和
将含氧气体通入到所制成的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将含有所述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超过4;
在搅拌的条件下,将铝化合物加入所述的水分散液中;
将所述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5-9,使氢氧化铝沉积在所述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所述的氢氧化铝相继地沉积在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案中,提供一种生产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方法,包括:
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
在pH值不超过4的酸性水溶液中热处理获得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钠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1000ppm(以Na计),获得含有少量的所述可溶性硫酸盐和所述可溶性钠盐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在搅拌条件下,将数量分别为基于所述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的铝化合物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铁盐化合物加入到含有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和
将含氧气体通入到所制成的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所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所述的氢氧化铝沉积在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本发明的第十五方案中,提供一种生产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方法,包括:
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
在pH值不超过4的酸性水溶液中热处理获得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钠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1000ppm(以Na计),获得含有少量的所述可溶性硫酸盐和所述可溶性钠盐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在搅拌条件下,将数量分别为基于所述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的铝化合物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铁盐化合物加入到含有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
将含氧气体通入到所制成的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所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将含有所述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所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超过4;
将铝化合物加入所述的水分散液中,接着搅拌;和
将所述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5-9,使氢氧化铝沉积在所述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所述的氢氧化铝相继地沉积在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
在沉积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优选0.15-8.0%重量(以Al计)。当Al的数量小于0.1%重量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另一方面,当Al的数量超过1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使用大量的Al是不经济的。
在沉积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含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优选0.15-30%重量(以Fe计)。当Fe的数量小于0.1%重量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另一方面,当Fe的数量超过5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使用大量的Fe是不经济的。
在沉积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优选1∶1-1∶10(0.1∶1-1∶1)(以Al和Fe原子计)。当Al∶Fe的比例超出上述范围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
本发明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具有的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0.1μm,优选0.15-0.8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优选0.025-0.08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优选2.5-15,和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优选12-150m2/g。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温度通常为不小于255℃,优选不小于265℃,更优选不小于270℃。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还可以具有在改进耐热性处理前后之间的较小的色彩变化,特别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可以具有小的色彩变化,如ΔL*表示的值通常为-1.0-+1.0,优选-0.5-+0.5,Δa*值通常为-1.0-+1.0,优选-0.5-+0.5,Δb*值通常为-1.0-+1.0,优选-0.5-+0.5。
另外,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还可以具有的光泽为70-110%,优选80-110%。这表明本发明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能呈现出极好的分散性。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沉积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
沉积在本发明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的数量通常为基于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20.0%重量,优选0.15-5.0%重量(以Al计)。当沉积的氢氧化铝的数量小于0.1%重量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另一方面,当沉积的氢氧化铝的数量超过2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使用如此大量沉积的氢氧化铝是不经济的。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65℃,优选不小于275℃。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在本发明第四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具有的光泽为75-115%,优选85-115%。这表明上述定义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能呈现出极好的分散性。
顺便说说,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和BET比表面积基本上与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相同。另外,在本发明第四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在按照本发明的改进耐热性的处理前后之间在色彩上也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小变化,更具体地说,表示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在色彩上变化的ΔL*、Δa*和Δb*值基本上与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定义的相同。
在本发明第五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是由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组成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并且具有的可溶性钠盐含量通常不超过1000ppm,优选不超过700ppm,更优选不超过5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通常不超过2000ppm,优选不超过1500ppm,更优选不超过1000ppm(以SO4计算)。
通过将可溶性钠盐含量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限制到上述规定的范围,可以极好地达到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
在本发明第五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65℃,优选不小于275℃,更优选不小于280℃。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在本发明第六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具有的光泽为80-120%,优选85-120%。这表明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也能呈现出极好的分散性。
顺便说说,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和BET比表面积基本上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定义的相同。另外,在本发明第六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在按照本发明的改进耐热性处理前后之间在色彩上也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小变化,更具体地说,表示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在色彩上变化的ΔL*、Δa*和Δb*值基本上与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定义的相同。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是由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以及沉积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组成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并且具有可溶性钠盐含量通常不超过1000ppm,优选不超过700ppm,更优选不超过5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通常不超过2000ppm,优选不超过1500ppm,更优选不超过1000ppm(以SO4计算)。
通过将可溶性钠盐含量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控制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可以极好地达到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
沉积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的数量为基于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20.0%重量,优选0.15-5.0%重量(以Al计)。当沉积的氢氧化铝的数量小于0.1%重量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的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沉积的氢氧化铝的数量超过2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使用如此大量沉积的氢氧化铝是不经济的。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70℃,优选不小于280℃。而且,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具有的光泽为85-120%,优选90-120%。这表明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能呈现出极好的分散性。
顺便说说,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和BET比表面积基本上与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定义的相同。另外,在本发明第八方案中的铁黄氢氧化物在按照本发明的改进耐热性处理前后之间在色彩上也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小变化,更具体地说,表示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在色彩上变化的ΔL*、Δa*和Δb*值基本上与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定义的相同。
本发明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因其固有的色彩被用作黄色颜料。
本发明的黄色颜料可以用作水基油漆、溶剂基油漆和橡胶或树脂组合物的着色颜料。
接下着,本发明的水基油漆和溶剂基油漆描述如下。
本发明水基油漆是使用水作为主要溶剂制备的油漆,因此包括水溶性油漆和水分散油漆。水分散油漆还包括乳化型油漆和胶态分散型油漆。本发明水基油漆含有油漆基料和分散其中的着色颜料。分散的着色颜料的数量为基于100份重量的油漆基料在10-90份重量范围内。从处理得到的油漆的角度考虑,分散的着色颜料数量基于100份重量的油漆基料优选为20-60份重量,更优选30-50份重量。
同时,本发明着色颜料也可以适合应用到有机溶剂型油漆中。在这种情况下,有机溶剂型油漆含有油漆基料和分散在其中的着色颜料。分散的着色颜料的数量为基于100份重量的基本组成材料在10-90份重量范围内。考虑到处理得到的有机型油漆,分散的颜料数量基于100份重量的油漆基料优选为20-60份重量,更优选30-50份重量。
如果需要,油漆基料可以包含体质颜料颗粒、干燥加速剂、表面活化剂、硬化促进剂、辅料等等。
本发明油漆中使用的溶剂数量基于100份重量树脂优选为50-5000份重量,特别优选100-2000份重量。当溶剂数量基于100份重量树脂小于50份重量时,油漆的载色剂粘度变得太高以至于难以进行均匀混合和分散。另一方面,当溶剂数量超过5000份重量时,油漆中的溶剂含量可增加到这样一个范围,以至于在混合和分散过程中分散剪切力对颗粒不起作用。
在本发明中用于水基油漆的树脂可以包括通常用于此目的的那些树脂,例如水溶性的醇酸树脂、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水溶性脲烷树脂、水溶性的环氧树脂、水溶性的蜜胺树脂、丙烯酸乳液树脂、丙烯酸苯乙烯乳液树脂、脲烷乳液树脂、环氧乳液树脂、乙酸乙烯酯乳液树脂等等。
用于有机溶剂型油漆的树脂可以使用通常用于此目的的那些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醇酸树脂、聚酯树脂、聚脲烷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蜜胺树脂、氨基树脂等等。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水基油漆的溶剂的例子可以包括通常用于此目的的那些溶剂,例如水、丁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二醇、一甲基醚、甲基溶纤剂乙酸酯、丁氧基乙酸乙酯、乙氧基乙醇、己氧基乙醇、甲基乙基酮、苯基乙二醇醚、乙醇、丁醇、丁氧基乙醇、丙醇、丙氧基丙醇等等。
用于有机溶剂型油漆的溶剂举例可以是通常用于此目的的那些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甲基异丁基酮、丁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醇、脂肪族的烃类等等。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消泡剂举例可以是市场上可买到的产品,例如NOPCO 8034、SN DEFOAMER 477、SN DEFOAMER 5013、SN DEFOAMER 247、SN DEFOAMER 382(商标:由SANNOPCO有限公司生产)、ANTIFOAM 08、EMULGEN 903(商标:由KAO有限公司生产)或BYK-020(商标:由BYK有限公司生产)。
在水基油漆中,也可以使用成膜助剂例如醇类或乙二醇醚。
可以将颜料、添加剂、水和有机溶剂(如果需要)加入到乳液型树脂中制备乳液型油漆。添加剂举例可以有分散剂、防锈剂、消泡剂、成膜剂等等。可以使用高级醇类、乙二醇和烃类作为成膜剂。
胶态分散型油漆可以由胶态分散树脂、颜料、添加剂、中和剂、水、有机溶剂等等组成。
用于胶态分散型油漆的添加剂举例可以是分散剂、消泡剂、防锈剂等等,即除了成膜剂外与用于乳液型油漆的那些添加剂相同的添加剂。
水基油漆可以由水溶性树脂、颜料、添加剂、水、有机溶剂等等组成。用于水基油漆的添加剂举例可以有分散剂、消泡剂、中和剂、防锈剂等等。
另外,如果需要,水基油漆还可以包含体质颜料、集料、中和剂、成膜助剂、颜料分散剂、颜料润湿剂、增稠剂(粘度增加剂)、防腐剂、防霉剂、防冻剂、防锈剂、干燥剂等等。
按照本发明通常可以使用混合器如球磨机、辊式破碎机、均匀混合器、振动机、磨碎机或沙研磨机来制备水基油漆将本发明的颜料和上述油漆基料以规定的重量比分散水中。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橡胶或树脂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橡胶或树脂组合物中,着色颜料可以以基于100重量份由橡胶和树脂组合物组成的基料的0.01-200重量份数量混合其中。考虑到处理橡胶或树脂组合物的容易性,混合其中的着色颜料的数量优选为0.05-100重量份,更优选0.1-50重量份。
按照本发明用于橡胶或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基料可以含有常规的橡胶或热塑性树脂,而且如果需要可含有其它外加剂例如润滑剂、增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光吸收剂或各种其它稳定剂。
加入的添加剂的数量为不超过基于着色颜料和橡胶或热塑性树脂的总重量的50重量%。当加入的添加剂的数量超过50重量%时,组合物的可塑性变差。
按照本发明橡胶和树脂组合物可以以成品的形式使用,该成品是通过预先直接将橡胶和树脂原料和着色颜料彼此混合,当加热时使用捏合机或挤压机给混合物施加强剪切力破坏着色颜料的集料和使着色颜料均匀分散在橡胶或树脂中,之后将所得到的混合物成型为期望的形状来制备的。
在本发明中用作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以由下列方法制备:
(A)向悬浮液中通入含氧气体的方法,所述悬浮液含有将基于铁盐水溶液的数量不小于1当量的碱性氢氧化物水溶液加到铁盐水溶液中而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以便使悬浮液在pH值不小于11和温度不小于80℃的条件下经过氧化反应,由此生产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
(B)向悬浮液中通入含氧气体的方法,所述悬浮液含有将铁盐水溶液与碱性碳酸盐水溶液反应得到的FeCO3,如果需要,在悬浮液熟化之后,以便在pH值为8-10时使悬浮液进行氧化反应,由此生产锭状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
(C)向铁盐水溶液中通入含氧气体的方法,该溶液含有将基于铁盐水溶液的数量不小于1当量的碱性氢氧化物水溶液或碱性碳酸盐水溶液加到铁盐水溶液中而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以便使铁盐水溶液进行氧化反应,由此从pH值不大于4的溶液中产生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核颗粒;将含有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核颗粒的铁盐水溶液与基于铁盐水溶液中Fe2+不小于1当量的碱性氢氧化物水溶液混合;然后将含氧气体通入所得到的混合溶液中,以便使该溶液进行氧化反应,由此在pH值不小于11的溶液中形成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核颗粒;和
(D)向铁盐水溶液中通入含氧气体的方法,该溶液含有将基于铁盐水溶液的数量不小于1当量的碱性氢氧化物水溶液或碱性碳酸盐水溶液加到铁盐水溶液中而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以便使铁盐水溶液进行氧化反应,由此从pH值不大于5的溶液中产生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核颗粒;然后在酸性到中性溶液中形成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核颗粒。
将这样生成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过滤,用水冲洗和用普通方法干燥得到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由L*值为50-75、a*值为5-25和b*值为40-60表示色彩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顺便说说,为了调节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在生成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反应过程中可以加入除了Fe之外的不同种类元素如Ni、Zn、P、Si、Al等等生成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以便适当地控制颗粒的各种特性如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纵横比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获得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包含这些除了Fe之外的不同种类的元素。
在本发明中用作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具有任何构型,例如颗粒可以以湿饼的形式使用,该湿饼是使从上述反应溶液中形成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经过过滤并用水冲洗得到的;将湿饼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料浆;将湿饼干燥得到干燥的颗粒;或再将干燥的颗粒分散在水中得到分散料浆。其中,从效率和工作性考虑优选分散料浆。
同时,用通常的方法将在反应溶液中形成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过滤并用水冲洗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通常可以含有由作为铁原料的硫酸铁水溶液产生的可溶性硫酸盐,数量通常为大约3000-10000ppm(以SO4计算),和由作为碱性原料的氢氧化钠产生的可溶性钠盐,数量通常为大约1500-10000ppm(以Na计)。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铝化合物和铁盐化合物加到含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中,接着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含氧气体通入水悬浮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从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观点来看,优选将含氧气体通入水悬浮液中,同时水悬浮液的pH值保持为不超过5或不小于10。在水悬浮液中可以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调节到大约5-150克/升。而且,从生产率来看,在水悬浮液中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优选为大约10-120克/升,更优选为大约20-100克/升。
可以使用碱性铝酸盐如铝酸钠、铝盐如硫酸铝、氯化铝、乙酸铝或硝酸铝等等作为加入的铝化合物。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为基于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当加入的铝化合物数量小于0.1重量%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超过1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加入非常大量的铝化合物是不必要的。
也可以使用铁盐如硫酸铁、氯化铁或硝酸铁的水溶液作为铁盐水溶液来加入。加入的铁盐数量为基于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以Al计)。当加入的铁盐数量小于0.1重量%时,不能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加入的铁盐数量超过5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加入非常大量的铝化合物是不必要的。
考虑到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铝化合物与铁盐水溶液的比例优选为1∶0.5-1∶20(0.05∶1-2∶1),更优选1∶1-1∶10(0.1∶1-1∶1),以Al/Fe的原子比计算。
包含在铝化合物和铁盐水溶液中的几乎全部数量的铝和铁分别以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形式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因此,包含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的Fe和Al之间的比例与包含在加入的铝化合物和铁盐水溶液中的相同。
加入铝化合物和铁盐水溶液的顺序是任意的。于是,可以首先加入铝化合物和铁盐水溶液任一种,也可以同时加入两者。
作为氧化方法。可以使用:将含氧气体(例如空气)通入悬浮液中,同时使用通入的气体或机械操作等等来搅拌悬浮液。
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基本上可以具有与作为核的上述处理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同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和BET比表面积。因此,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也可以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当上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形成薄膜时的光泽为70-110%,优选80-110%。而且,上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强耐热性、特别地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55℃,优选不小于265℃、更优选不小于270℃。上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彩色方面具有较小的变化,特别地可以具有ΔL*值为-1.0--+1.0,优选-0.5--+0.5;Δa*值为-1.0--+1.0,优选-0.5-+0.5;和Δb*值为-1.0--+1.0,优选-0.5-+0.5。
接着,根据本发明,如果需要,还可以将氢氧化铝沉积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该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是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含有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超过4来进行氢氧化铝的沉积;在搅拌条件下将铝化合物加到悬浮液中;并再一次将所得到的水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5-9。
通过加入通常使用的碱性水溶液或酸性水溶液可以调节沉积氢氧化铝的水悬浮液的pH值。
作为碱性水溶液,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钾水溶液、氨水溶液等等。
作为酸溶液,可以使用盐酸、硝酸、乙酸、草酸、硫酸等等。
在加入铝化合物之前要求水悬浮液的pH值不小于10或不超过4。当在加入铝化合物之前水悬浮液的pH值小于10或大于4,加入的铝化合物立即以氢氧化铝的形式沉淀,并且难以使氢氧化铝均匀沉积在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
完成加入铝化合物之后,在pH值不小于10或不超过4的条件下搅拌所得到的水悬浮液。当pH值小于10和超过4时,离子铝盐未必能均匀地混合和分散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中。结果;铝化合物难以均匀沉积在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
在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沉淀或沉积水悬浮液的温度可以使用常规温度,但是为了达到均匀地沉积氢氧化铝,水悬浮液的温度优选保持在不小于40℃,更优选不小于60℃。
当氢氧化铝沉积在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时,搅拌后,将水悬浮液的pH值再调节到5-9。当水悬浮液的pH值小于5或大于9时,难以使氢氧化铝沉淀或沉积在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
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为基于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重量的0.1-20.0重量%(以Al计)。当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小于0.1重量%时,难以使足够数量的氢氧化铝沉积在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结果,也难以获得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即提高颗粒分散性和耐热性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超过20重量%时,本发明的预期效果几乎已经饱和,因此使用非常大量的铝化合物是不必要的。为了改进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分散性和增强其耐热性,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优选为0.15-5.0重量%(以Al计)。
实质上,在加入的铝化合物中全部数量的铝作为氢氧化铝沉积在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在其上的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基本上可以具有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同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和BET比表面积。因此,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也可以具有极好的分散性。特别地,当上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形成薄膜时其光泽为75-115%,优选85-115%。另外,上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强耐热性、特别地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65℃,优选不小于275℃。而且,上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彩色方面具有较小的变化,特别地可以具有ΔL*值为-1.0-+1.0,优选-0.5-+0.5;Δa*值为-1.0-+1.0,优选-0.5-+0.5;和Δb*值为-1.0-+1.0,优选-0.5-+0.5。
用常规方法从反应溶液中获得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以进行高纯化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高纯化处理,可以通过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加热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来进行热处理。更具体地说,在热处理中,在水中将上述规定的湿饼形式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分散料浆、干燥颗粒或再分散料浆混合制备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然后加入碱性水溶液将水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之后,热处理所得到的水悬浮液(碱性悬浮液)。
用于调节水悬浮液pH值的碱性水溶液举例可以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等的水溶液。
考虑到除去可溶性硫酸盐的效率,在水悬浮液中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为大约2-150克/升,优选为大约3-100克/升。
当水悬浮液的pH值小于10时,难以充分地抽出和除去吸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或附着在其表面上的可溶性硫酸盐。考虑到除去可溶性硫酸盐的效率,水悬浮液的pH值优选不小于10.5。然而,使用非常高的pH值的水悬浮液是不必要的,而且考虑到经济原因,pH值的上限为大约13.9。
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碱性悬浮液的加热温度优选不小于40℃,更优选不小于60℃。加热温度的上限优选为100℃。当加热温度小于40℃时,不利的是需要长时间从颗粒中蒸馏和除去可溶性硫酸盐。另一方面,当加热温度超过100℃时,需要特殊的装置例如高压釜,且所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不利的是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色彩方面会发生大的变化。
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碱性悬浮液的加热处理可以进行直到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的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2000ppm,优选不大于1500ppm,更优选不大于1000ppm,最优选不大于500ppm(以SO4计算)。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含有数量为大约3000-10000ppm(以SO4计算)的可溶性硫酸盐的情况下,进行加热处理通常不少于30分钟,优选不少于60分钟。然而,过分延长热处理是不需要的,而且考虑到除去可溶性硫酸盐的效率和经济性,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上限优选为大约360分钟。
在pH值不超过4的酸性水溶液中,作为本发明高纯化处理的另一种热处理可以通过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来进行。更准确地说,在热处理中,在水中将上述规定的湿饼形式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分散的料浆、干燥的颗粒或再分散的料浆混合,制备包含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然后加入酸性水溶液将所得到的水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不超过4之后,热处理该水悬浮液(酸性悬浮液)。
用于调节水悬浮液的pH值的酸性水溶液,举例可以有盐酸、硝酸、乙酸、草酸等等的水溶液。
考虑到除去可溶性硫酸盐的效率,在水悬浮液中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为大约2-150克/升,优选为大约3-100克/升。
当水悬浮液的pH值大于4时,难以充分地抽出和除去强力吸入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或附着在其表面上的可溶性钠盐。考虑到除去可溶性钠盐的效率,水悬浮液的pH值优选不超过3.5。然而,将大过量的酸性水溶液加到水悬浮液中是不必要的,而且考虑到经济原因,pH值的下限为大约0.1。
酸性悬浮液的加热温度优选不小于40℃,更优选不小于60℃。加热温度的上限优选为不超过100℃。当加热温度小于40℃时,不利的是需要长时间从颗粒中蒸馏和除去可溶性钠盐。另一方面,当加热温度超过100℃时,需要特殊的装置例如高压釜,且所获得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不利的是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色彩方面会发生大的变化。
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酸性悬浮液的加热处理可以进行直到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的可溶性钠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1000ppm,优选不大于700ppm,更优选不大于500ppm,最优选不大于250ppm(以Na计)。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含有数量为大约15000-10000ppm(以Na计)的可溶性钠盐的情况下,进行加热处理通常不少于30分钟,优选不少于60分钟。然而,过分延长热处理是不需要的,而且考虑到除去可溶性钠盐的效率和经济性,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上限优选为大约360分钟。
在pH值为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的热处理和在pH值为不大于4的酸性水溶液中的热处理可以以任意顺序进行。可以首先进行任何一个热处理。完成第一次热处理之后,可以过滤和用水冲洗处理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其后,可以再一次将所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分散在水中并进行第二次热处理。
例如,在完成在pH值为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的热处理和在pH值为不大于4的酸性水溶液中的热处理之后,可以用常规的方法过滤和用水冲洗在悬浮液中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这样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具有的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为不超过2000ppm,优选为不超过1500ppm,更优选不超过1000ppm,最优选不超过500ppm(以SO4计算)。考虑到工业适用性和经济性,可溶性硫酸盐含量的下限优选为约0.1ppm。另外,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具有的可溶性钠盐含量为不超过1000ppm,优选不超过700ppm,更优选不超过500ppm,最优选不超过250ppm(以Na计)。考虑到工业适用性和经济性,可溶性钠盐含量的下限优选为约0.1ppm。
按照本发明通过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进行热处理和在pH值不大于4的酸性水溶液中进行热处理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是如上所述的高纯度的颗粒。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确定单个颗粒以独立的状态存在而不会聚集。
根据本发明,完成上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高纯化的热处理之后,将经过过滤和用水冲洗得到的湿饼形式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将湿饼分散在水中得到的分散料浆、通过干燥湿饼得到的干燥颗粒或将干燥颗粒再一次分散在水中得到的再分散料浆在水中混合,制备含有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
接着,在含有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中将铝化合物和铁盐化合物混合之后,将含氧气体通入水悬浮液中。从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生产率来看,优选将含氧气体通入水悬浮液中,同时水悬浮液的pH值保持为不超过5或不小于10。通常可以将在水悬浮液中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调节到大约5-150克/升。考虑到生产率,在水悬浮液中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优选为大约10-120克/升,更优选为大约20-100克/升。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基本上可以具有与作为核的上述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同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和BET比表面积。因此,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也可以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另外,当上述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形成薄膜时其光泽为80-120%,优选85-120%。除此之外,上述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强耐热性,特别地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65℃,优选不小于275℃,更优选不小于280℃。而且,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彩色方面也具有较小的变化,特别地可以具有ΔL*值为-1.0-+1.0,优选-0.5-+0.5;Δa*值为-1.0-+1.0,优选-0.5-+0.5;和Δb*值为-1.0-+1.0,优选-0.5-+0.5。
接着,如上所述,如果需要,进一步用氢氧化铝沉积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上。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在其上的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基本上可以具有与作为核的上述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同的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和BET比表面积。因此,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也可以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另外,当上述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形成薄膜时其光泽为85-120%,优选90-120%。除此之外,上述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强耐热性,特别地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70℃,优选不小于280℃。而且,上述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彩色方面也具有较小的变化,特别地可以具有ΔL*值为-1.0-+1.0,优选-0.5-+0.5;Δa*值为-1.0-+1.0,优选-0.5-+0.5;和Δb*值为-1.0-+1.0,优选-0.5-+0.5。
本发明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在于:当在含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中将数量分别为基于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铝化合物和铁盐化合物混合,以及使含氧气体通入水悬浮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时,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数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数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以及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  (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的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55℃,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强耐热性而且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色彩方面具有较小的变化。
在本发明中,也将含有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上述制备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大于4之后,将铝化合物加入到水分散液中,接着搅拌,然后再将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5-9,由此使氢氧化铝沉积在颗粒的表面上。这样生产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沉积在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沉积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表面上的氢氧化铝,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数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数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以及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  (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的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65℃,该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更强的耐热性以及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色彩方面具有较小的变化。
尽管本发明者不十分清楚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为什么能具有更高分散性的原因,其中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或者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在其上,但是本发明者仍然认为如下事实。即认为更高分散性归因于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和载体树脂之间的可混性,由于此原因,含有该颗粒的涂层膜的光泽增加,和含有该颗粒的油漆的粘度减小等等。
另外,本发明者认为耐热性增强的原因在于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会形成一致密层并含有Fe,由此当沉积时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逐渐与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紧密接触。
本发明者认为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在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的原因在于氢氧化铝本身具有极好的耐热性,而且因为下层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物含铝,由氢氧化铝构成的上层氢氧化铝沉积物可以与下层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物紧密接触。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减小到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在pH值不超过4的酸性水溶液中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可溶性钠盐含量减小到不超过1000ppm(以Na计),由此生产具有较少可溶性硫酸盐含量和较少可溶性钠盐含量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将数量分别为基于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铝化合物和铁盐化合物加入到含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接着混合在一起;并将含氧气体通入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时,得到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沉积在作为核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其中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数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数量为基于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50重量%(以Fe计),以及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比例为1∶0.5-1∶20(0.05∶1-2∶1)  (以Al和Fe原子计);而且得到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的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平均最大轴直径/平均最小轴直径)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65℃,可溶性钠盐含量不超过1000ppm(以Na计),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算),该得到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更强的耐热性以及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色彩方面具有较小的变化。
本发明者认为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性可以更强的原因在于在沉积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之前制备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可以充分地将第二次聚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分成独立的颗粒,因此在分开的单个颗粒的表面上沉积一层充分均匀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因为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会形成致密层并含有Fe,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可以以紧密接触状态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另外,本发明者认为氢氧化铝还沉积在其上的高纯度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耐热性还可以进一步增强的原因在于氢氧化铝本身具有极好的耐热性。并因为下层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含有Al,由氢氧化铝组成的上层可以以紧密接触状态沉积在其上。
由充分分散的颗粒构成的上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事实解释如下,其分散颗粒无第二次聚集。
当然,当硫酸铁用作铁的原料时,在反应母液中包含大量可溶性的硫酸盐[SO4 2-],从这种反应母液中沉淀产生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具有如上所述的高含量的可溶性硫酸盐。
特别地,在从酸性溶液中通过沉淀产生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情况下,可以同时产生可溶性硫酸盐如Na2SO4。而且,因为酸性溶液含有碱性金属如K+、NH4 +或Na+,由其产生的沉淀物可能含有碱性金属或硫酸盐。该沉淀物可以用式RFe3(SO4)(OH)6(其中R是K+、NH4 +或Na+)表示。因为这些沉淀物是不溶性硫酸盐,所以用常规水洗方法不能除去这些沉淀物。
在通过使用硫酸铁和氢氧化钠从pH值不小于11的碱性水溶液中沉淀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情况下,同时产生的硫酸盐是Na2SO4,且含水碱性母液中含有NaOH。因为Na2SO4和NaOH都是水溶性的,所以理论上通过用水充分冲洗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可以除去Na2SO4和NaOH。
然而,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通常具有低的结晶度,因此表面水洗效率差。所以,在以常规方法用水冲洗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情况下,大量可溶性硫酸盐[SO4 2-]和可溶性钠盐[Na+]仍然存在该颗粒中。
上述可溶性硫酸盐或可溶性钠盐包含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内或附着在其表面上,以便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彼此通过可溶性硫酸盐或可溶性钠盐粘接而且强力粘接在一起,因此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之间形成较强的团聚作用。然而,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热处理团聚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情况下,碱性水溶液足以从团聚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表面渗透到其内部,以便硫酸盐强力结合单个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以及团聚颗粒内部的粘合力逐渐减弱。结果,认为硫酸盐从单个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以及团聚颗粒的内部释放出来,而且同时用水可能冲洗掉可溶性钠盐。
另一方面,在pH值不大于4的酸性水溶液中热处理团聚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情况下,酸性水溶液足以从团聚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表面渗透到其内部,使得钠盐强力结合单个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以及团聚颗粒的内部的粘合力逐渐减弱。结果,认为钠盐从单个颗粒的表面和内部以及团聚颗粒的内部释放出来,而且同时用水可能冲洗掉可溶性硫酸盐。
众所周知,即使在不低于200℃的温度范围内,耐热性油漆(涂料)通常是具有涂层膜作用的油漆。聚酰亚胺酰胺树脂油漆、硅树脂油漆和氟树脂油漆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油漆,即耐热性极好以至于耐热温度为300-650℃。本发明的耐热性有机颜料是适合作为这些耐热性油漆的着色颜料。
例如,在路标中黄色表示“规则”或“警告”,因此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因为用于路标的黄色涂层膜的着色颜料主要是铬黄,所以黄色涂层膜对环境的影响如磨损涂层膜的灰尘和由于雨水黄颜料消失都是严重的问题。在NihonToryo Kogyo Kai出版的彩色试样书中数字‘P31-2611’表示的“路标黄色”在日本按照Munsell彩色标准为“5.5YR6.5/12”。在日本按照Munsell彩色标准下面将描述的在实施例2中得到的颜料的色彩为“5YR6/12”。这些色彩彼此接近,且本发明的铁黄氢氧化物颜料具有足够的耐热性,耐成膜时的加热和熔化温度。所以,如果使用颜料作为路标涂层膜的着色颜料,那么解决了上述问题。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颜料是无害的无机煅烧产品,所以不会引起由含铅、铬或镉导致的环境污染。因此可以说本发明具有大的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不仅具有极好的分散性和强耐热性而且在改进耐热性处理的前后之间在色彩方面具有较小的变化。因此,按照本发明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可以适用于黄色颜料,特别地用于交通控制标记(路标漆)的道路沥青或油漆的黄色颜料。
而且,如上所述,在生产本发明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过程中,在常压下无需使用特殊的装置如高压釜可以生产改进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因此,本发明的方法在工业上和经济上是实用的。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下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通过下列方法测量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1)平均最大轴直径和平均最小轴直径分别是用350个颗粒的最大轴直径和最小轴直径的平均值表示,此350个颗粒是在纵向和轴向的每个方向上将原始电子显微照相(×20000)放大两倍得到的放大电子显微照相的试样。
(2)比表面积:
按照BET方法测量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比表面积。
(3)颗粒的pH:
将5克铁黄氢氧化物试样颗粒称重并装入300毫升的锥形瓶中。将100毫升纯净水加入到锥形瓶内的试样颗粒中。将锥形瓶中物质加热并保持在沸腾状态5分钟。之后,将锥形瓶插上塞子并使锥形瓶内的物质静置直到其冷却至常温。打开此瓶并按照该瓶内纯净水减少的重量将纯净水加入该瓶。再一次插上瓶塞并摇晃1分钟混合。在使瓶内的物质静置5分钟之后,按照JIS Z8802-7测量所得到的上清液的pH值。测量如此得到pH值作为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pH值。
(4)可溶性钠盐和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
用5C号滤纸过滤测量上述pH值的上清液。使用电感应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SPS-4000(由SEIKO DENSHI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测量Na+和SO4 2-的数量。
(5)用发荧光的X-射线光谱学装置3063 M型(由RIGAKU DENKI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测量沉积在铁黄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Al的数量。
(6)在生产耐热性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中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物的Al/Fe的原子比,用按照下列方法得到的值表示。
即,将0.25克耐热性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称重并装入一个100毫升锥形瓶中,然后与33.3毫升离子交换水混合。将该瓶放入加热到60℃的水浴中,用磁性搅拌器搅拌瓶内的物质20分钟,由此获得直接分散的水悬浮液。
接着,将水悬浮液与16.7毫升12N盐酸溶液混合并搅拌20分钟。结果,部分沉积在作为核的每个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用酸从其最外表面向该颗粒的内部溶解的(这一事实已经被许多试验证实),这部分从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至多伸向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外表面和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外表面之间的中间点(即,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一半厚度)并有一个基本上均匀的组合物。
之后,用0.1μm膜式过滤器使含有溶出组份的水悬浮液进行吸滤。用电感应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SPS-4000(由SEIKO DENSHI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测量在得到的滤液中Al和Fe的数量(ppm)。而且,在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数量(重量%)是由滤液中测量的Al和Fe的数量(ppm)得到的Al与Fe之比和上述测量方法(5)得到的在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数量(重量%)按照下式计算得到的。Fe的数量(重量%)=Al的数量(重量%)×1/(Al与Fe之比)
而且,在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的原子比是由Fe和Al的数量(重量%)除以各自的原子量得到的相应的值之比表示的。
(7)铁黄氢氧化物的耐热性用热分析仪器SSC-5000(SEIKO DENSHI KOGYO有限公司制造)从使试样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图中读出的温度表示,此温度是在DSC图上形成峰的构成两个弯曲点的第一个点的两条曲线上的切线的交叉点处读出的。
(8)色彩(L*值、a*值和b*值),是用下列方法测量的。
使用(i)由下列方法制备的溶剂基油漆,(ii)由实施例45的方法制备的水基油漆,和(iii)由实施例65的方法制备的树脂组合物,得到的试样测量色彩。
即,将溶剂基油漆或水基油漆涂到冷轧钢板(0.8mm×70mm×150mm;JIS G-3141)上,然后干燥形成150μm厚度的涂层膜。
(i)表示铁黄氢氧化物色彩的L*值(光亮度)、a*值(红色)和b*值(黄色),是在亨特(Hunter)实验室根据l′Eclairage,CIE,1976的国际委员会(L*值、a*值和b*值)均匀灵敏彩色空间测量的试样的各自值表示的。
(ii)表示由水基油漆制备的涂层膜的色彩的L*值(光亮度)、a*值(红色)和b*值(黄色),是在亨特实验室根据l′Eclairage,CIE,1976的国际委员会(L*值、a*值和b*值)均匀灵敏彩色空间测量的试样的各自值表示的。
(iii)表示树脂组合物的色彩的L*值(光亮度)、a*值(红色)和b*值(黄色),是在亨特实验室根据l′Eclairage,CIE,1976的国际委员会(L*值、a*值和b*值)均匀灵敏彩色空间测量的试样的各自值表示的。顺便说说,使用万能分光着色仪(MSC-IS-2D.SUGA试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进行L*值、a*值和b*值的测量。
制备溶剂基油漆如下。
将10克铁黄氢氧化物颜料与如下所示的醇酸树脂和稀释剂一起装入140毫升的玻璃瓶中。立即使用油漆摇动器将这些组份与90克3mmφ玻璃珠一起混合并分散90分钟制备磨细的基料。
磨细的基料组成:铁黄氢氧化物颜料                                  12.2重量份氨基醇酸树脂                                      19.5重量份(KANSAI油漆有限公司制造的AMILAC1026号)稀释剂                                            7.3重量份
接着,将上述制备的磨细基料和氨基醇酸树脂以下面所示的重量比混合在一起并用油漆摇动器分散15分钟制备溶剂基油漆。
溶剂基油漆的组成:磨细基料                                          39.0重量份氨基醇酸树脂                                      61.0重量份(KANSAI油漆有限公司制造的AMILAC1026号)
(9)铁黄氢氧化物色彩的变化,是用代表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耐热性处理前后分别测量的L*值、a*值和b*值差异的ΔL*、Δa*和Δb*表示。ΔL*、Δa*和Δb*的绝对值越小,色彩变化越少。
(10)铁黄氢氧化物和涂层膜的光泽,是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试样上时通过使用数字光泽计(由SUGA试验仪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UGV-5D)测量上述试样的光泽来确定的。光泽越高,分散性越好。
(11)油漆的粘度:
使用E型粘度计(圆锥片型粘度计)EMD-R(TOKYO KEIKI有限公司制造)测量按照实施例45的方法制备的水基油漆在25℃时的粘度。以在1.92/秒的剪切速度时的值表示该粘度。
(12)水基油漆的耐热性:
将按照实施例45的方法获得的涂层膜在150℃、200℃、250℃、280℃、300℃或320℃下热处理15分钟。使其冷却后,测量该试样的色彩(即L*值、a*值和b*值)并与热处理之前的色彩比较来确定色彩变化量。使用热处理之前的测量值作为参考值,按照下式得到由ΔE*表示的色彩变化量:
ΔE*={(ΔL*)2+(Δa*)2+(Δb*)21/2其中ΔL*表示在试样颗粒热处理前后之间L*值差;Δa*表示在试样颗粒热处理前后之间a*值差;和Δb*表示在试样涂层膜热处理前后之间b*值差。
温度作为横坐标和ΔE*值作为纵坐标,绘制获得的结果。ΔE*值超过1.5的温度表示为涂层膜的耐热温度。
(13)树脂组合物的分散性:
通过将其分成下列五级来目测计算和评估在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表面上未分散的集料颗粒的数目。第5级代表最好的分散条件。
5级:未辨认出未分散的集料颗粒;
4级:辨认出每1cm2的1-4个未分散的集料颗粒;
3级:辨认出每1cm2的5-9个未分散的集料颗粒;
2级:辨认出每1cm2的10-49个未分散的集料颗粒;
1级:辨认出每1cm2的不少于50个未分散的集料颗粒;
(14)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
使用热压方法在1t/cm2的压力下于170℃、190℃、210℃、230℃或240℃下将由用实施例65的方法制备的树脂组合物成型的彩色树脂板(50mm×50mm×1mm)热处理10分钟。
使其冷却之后,测量该试样树脂组合物的色彩(即L*值、a*值和b*值)并与热处理之前的色彩比较来确定色彩变化量。使用热处理之前的测量值作为参考值,按照上在述(12)“水基油漆的耐热性”中提到的公式得到由ΔE*表示的色彩变化量。
温度作为横坐标和ΔE*值作为纵坐标,绘制获得的结果。ΔE*值超过1.5的温度表示为涂层膜的耐热温度。实施例1:
将按照上述方法(C)从酸性水溶液中沉淀的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湿饼(含水固体)(从部分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沉淀颗粒,然后用水冲洗该颗粒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如下:平均最大轴直径:0.38μm,平均最小轴直径:0.063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6.2,BET比表面积:20.1m2/g,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5780ppm(以SO4计算)和可溶性钠盐的含量:2560ppm(以Na计))悬浮于水中制备20升含有数量为50克/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接着,使用高速溶解器和垂直型的小球磨机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充分分散在悬浮液中。此时,悬浮液的pH值为5.7。
将20升该悬浮液与1481毫升的0.5摩尔/升醋酸铝水溶液(相应于基于铁黄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2.0重量%(以Al计))和1058毫升1.4摩尔/升硫酸铁水溶液(加入的Al与Fe的原子比为:1/2)混合。将该悬浮液加热到80℃,同时以70升/分钟的供气速度通入空气。之后,将该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4.3并保持3小时,由此将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接着,使用压滤方法过滤该悬浮液分离出固体组份。用水充分水洗该固体组份,由此得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湿饼。
将由此得到的部分湿饼在120℃下干燥24小时,然后用自由轧碎机(由NARA KIKAI SEISAKUSHO有限公司制造的型号为M-2)粉化。将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进行荧光X-射线光谱。结果,确定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基于作为核的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重量的1.86重量%(以Al计)的铝含量、基于作为核的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重量的7.65重量%(以Fe计)的铁含量和Al/Fe的原子比为0.503∶1,具有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38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64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5.9,BET比表面积为20.3m2/g和耐热温度为272℃。就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而论,L*值为62.3;a*值为17.3;和b*值为51.1。而且,就与作为原料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在色彩方面上的变化而论,ΔL*值为+0.1;Δa*值为+0.2;和Δb*值为-0.2。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光泽为82%。实施例2:
使用搅拌器将实施例1中获得的湿饼分散在水中制备20升的水悬浮液,该悬浮液含有数量为45克/升的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将该悬浮液边搅拌边加热到60℃,然后与0.1N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直到悬浮液的pH值达到10.5。当继续搅拌时,将该悬浮液与1000毫升含有数量为0.5摩尔/升(相应于基于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1.5重量%(以Al计))的铝酸钠(NA-170,由SUMITOMO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液混合,然后在该条件下保持10分钟。之后,将该悬浮液与1N乙酸水溶液混合,直到将该悬浮液的pH值达到6.0,然后在该条件下保持30分钟,由此将在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已经沉积在其上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积氢氧化铝。
接着,使用压滤方法过滤该悬浮液分离出固体组份。通入水充分水洗该固体组份得到湿饼。将由此得到的湿饼在120℃下干燥24小时,然后用自由轧碎机(由NARA KIKAI SEISAKUSHO有限公司制造的型号为M-2)粉化,由此获得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将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进行荧光X-射线光谱。结果,确定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基于铁黄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数量为3.32重量%的铝。这表明在氢氧化铝中铝的含量为基于铁黄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1.46重量%(以Al计)(3.32-1.86=1.46)。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也具有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39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64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6.1,BET比表面积为19.3m2/g和耐热温度为284℃。就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而论,L*值为62.0;a*值为17.3;和b*值为51.6。而且,就与起初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在色彩方面上的变化而论,ΔL*值为-0.2;Δa*值为+0.2;和Δb*值为+0.1。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光泽为87%。<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制备的颗粒1-9示于表1和6中,作为颗粒1-9的欲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1
欲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欲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使用的生产方法   形状   平均最大轴直径(μm)   平均最小轴直径(μm)   纵横比(-)
  颗粒1     (C)   针状     0.39     0.063     6.2
  颗粒2     (D)   针状     0.36     0.061     5.9
  颗粒3     (A)   针状     0.43     0.058     7.4
  颗粒4     (B)   梭形     0.32     0.054     5.9
表1(续)
 欲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欲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BET比表面积(m2/g)   pH值                  色彩
  L*值(-)   a*值(-)   b*值(-)
  颗粒1   19.8   5.7   62.2   17.1   51.3
  颗粒2   22.5   4.8   59.1   18.6   48.7
  颗粒3   24.6   8.0   58.4   17.6   47.1
  颗粒4   29.5   6.6   57.0   18.8   46.1
实施例3-7:
除了不同地改变欲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水悬浮液中的浓度、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的水悬浮液的pH值、加入的铝混合物的种类的数量、加入的铁盐水溶液的种类和数量、反应温度、保持的pH值、通入水悬浮液的空气数量和反应时间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由此按照实施例1的相同方法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在表2中表示了主要的生产条件,在表3中表示了所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表2
实施例    欲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水悬浮液的浓度(克/升)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条件(-)
在Fe和Al化合物加入之前的pH值
实施例3     颗粒1     50           6.0
实施例4     颗粒1     50           5.2
实施例5     颗粒2     50           5.8
实施例6     颗粒3     50           6.8
实施例7     颗粒4     50           8.6
表2(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条件
 加入的Al化合物的种类 加入的Al化合物的数量(以Al计)(重量%)   加入的铁盐水溶液的种类 加入的铁盐的数量(以Fe计)(重量%)
实施例3   醋酸铝     2.0   硫酸铁     8.3
实施例4   硫酸铝     0.5   硫酸铁     6.2
实施例5   醋酸铝     1.5   硫酸铁     12.4
实施例6   硫酸铝     3.0   硫酸铁     6.2
实施例7   铝酸钠     1.0   硫酸铁     8.3
表2(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条件
 温度(℃)  保持的pH 送入空气的数量(升/分钟)  时间(小时)
  实施例3     80     4.3     65     3.5
  实施例4     70     4.3     70     3.0
  实施例5     80     4.2     60     5.5
  实施例6     70     4.2     50     4.0
  实施例7     50     11.5     25     3.0
表3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平均最大轴直径(μm)   平均最小轴直径(μm)   纵横比(-)   BET比表面积(m2/g)   耐热性(℃)
实施例3     0.39     0.064     6.1     19.8     274
实施例4     0.38     0.064     5.9     20.7     272
实施例5     0.37     0.062     6.0     22.4     270
实施例6     0.43     0.059     7.3     24.0     278
实施例7     0.32     0.055     5.8     29.9     270
表3(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Fe的理论原子比  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Fe的测量的原子比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
沉积的Al的数量(以Al计)(重量%) 沉积的Fe的数量(以Fe计)(重量%)
  实施例3     1/2     0.507     1.84     7.51
  实施例4     1/6     0.167     0.47     5.82
  实施例5     1/4     0.248     1.32     11.03
  实施例6     1/1     1.010     2.77     5.68
  实施例7     1/4     0.248     0.91     7.59
表3(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色彩               色彩的变化  光泽(%)
     L*值(-)     a*值(-)     b*值(-)   ΔL*值(-)   Δa*值(-)   Δb*值(-)
实施例3     61.7     17.2     50.9     -0.5     +0.1     -0.4   83
实施例4     62.6     17.3     51.3     +0.4     +0.2      0.0   83
实施例5     59.0     19.0     48.2     -0.1     +0.4     -0.5   82
实施例6     58.1     17.3     47.3     -0.3     -0.3     +0.2   84
实施例7     57.4     18.5     46.0     +0.4     -0.3     -0.1   81
实施例8-12:
除了不同地改变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在氢氧化铝沉积的水悬浮液中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在加入铝化合物之前的水悬浮液的pH值和水悬浮液的最终pH值外,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由此获得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4中表示了使用的主要生产条件,和在表5中表示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表4
实施例 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涂覆的铁黄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实施例号) 水悬浮液的浓度(克/升) 氢氧化铝的沉淀
在加入Al化合物之前的pH值(-)
实施例8 实施例1 45 3.3
实施例9 实施例2 45 10.1
实施例10 实施例3 45 10.8
实施例11 实施例4 45 4.0
实施例12 实施例5 45 11.0
表4(续)
实施例 氢氧化铝的沉淀
铝化合物 最终pH值
加入的铝化合物的种类 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以Al计)(重量%)
实施例8 醋酸铝 2.1 6.5
实施例9 铝酸钠 1.1 6.5
实施例10 铝酸钠 6.0 6.8
实施例11 硫酸铝 3.8 6.0
实施例12 铝酸钠 0.4 7.0
表5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平均最大轴直径(μm) 平均最小轴直径(μm)   纵横比(-)
    实施例8     0.39     0.064     6.1
    实施例9     0.39     0.064     6.1
    实施例10     0.37     0.062     6.0
    实施例11     0.43     0.059     7.3
    实施例12     0.32     0.055     5.8
表5(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BET比表面积(m2/g) 沉积的氢氧化铝的数量(以Al计)(重量%)  耐热性(℃)
  实施例8     19.7      2.01     284
  实施例9     20.5      1.06     281
  实施例10     21.9      5.72     283
  实施例11     23.9      3.65     283
  实施例12     31.0      0.38     280
表5(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色彩              色彩的变化    光泽(%)
    L*值(-)     a*值(-)    b*值(-)   ΔL*值(-)   Δa*值(-)   Δb*值(-)
实施例8     62.1     16.9     51.5     -0.1     -0.2     +0.2     87
实施例9     62.4     17.1     51.2     +0.2      0.0     -0.1     89
实施例10     58.8     18.4     49.0     -0.3     -0.2     +0.3     91
实施例11     58.7     17.4     47.0     +0.3     -0.2     -0.1     93
实施例12     57.0     18.8     46.2      0.0      0.0     +0.1     86
实施例13:
将按照上述方法(C)从酸性水溶液中沉淀的针状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的湿饼(含水固体)(从部分反应溶液分离出沉淀颗粒,然后用水冲洗该颗粒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如下:平均最大轴直径:0.38μm,平均最小轴直径:0.063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6.2,BET比表面积:20.1m2/g,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5780ppm(以SO4计算)和可溶性钠盐的含量:2560ppm(以Na计))悬浮于水中制备20升含有数量为50克/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接着,使用高速溶解器和垂直型的小球磨机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充分分散在悬浮液中。此时,悬浮液的pH值为5.7。
将由此获得的水悬浮液加热到80℃,同时搅拌。当连续搅拌时,将水悬浮液与0.1N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直到水悬浮液的pH值达到11.2。之后,将该悬浮液在该条件下保持30分钟。
使用压滤器过滤该悬浮液来分离出固体组份。通入水充分水洗该固体组份。干燥由此得到的部分湿饼,得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该获得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具有的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为235ppm(以SO4计算),可溶性钠盐含量为1221ppm(以Na计)。
将获得的湿饼(含水固体)分散在水中制备水悬浮液。在将水悬浮液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调节到50克/升之后,将该水悬浮液加热到80℃并与1N乙酸水溶液混合,直到水悬浮液的pH值达到3.9。将该悬浮液保持在该条件下30分钟。
使用压滤器将该水悬浮液过滤分离出固体组份。使水通过该固体组份将其充分水洗。干燥由此获得的部分湿饼得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获得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为189ppm(以SO4计),可溶性钠盐含量为81ppm(以Na计)和以L*值为62.1,a*值为17.2和b*值为51.8表示的色彩。
使用搅拌器将获得的湿饼再一次分散在水中,将在水悬浮液中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浓度调节到45克/升。将20升所得到的pH值为5.1的悬浮液与667毫升的0.5摩尔/升醋酸铝水溶液(相应于基于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1.0重量%(以Al计))和952毫升1.4摩尔/升硫酸铁水溶液(加入的Al与Fe的原子比为:1/4)混合。将该悬浮液加热到80℃,同时以65升/分钟的供气速度通入空气。之后,将该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4.3并保持3小时,由此将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接着,使用压滤器过滤该水悬浮液来分离出固体组份。通入水充分水洗该固体组份,由此得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湿饼。
干燥由此得到的部分湿饼,得到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进行荧光X-射线光谱测量,确定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基于作为核的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重量的1.02重量%(以Al计)铝含量,基于作为核的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重量的8.34重量%(以Fe计)铁含量和Al/Fe的原子比为0.253∶1,并具有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39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65μm、纵横比(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为6.0,BET比表面积为18.9m2/g、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为211ppm(以SO4计算)、可溶性钠盐含量为63ppm(以Na计)和耐热温度为285℃。就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而论,L*值为62.3;a*值为17.3;和b*值为52.0。而且,就与起初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在色彩方面上的变化而论,ΔL*值为+0.2;Δa*值为+0.1;和Δb*值为+0.2。得到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光泽为89%。实施例14:
使用搅拌器将实施例13中获得的湿饼分散在水中制备20升的水悬浮液,该悬浮液含有数量为40克/升的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将该悬浮液边搅拌边加热到80℃,然后与0.1N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直到悬浮液的pH值达到10.5。当继续搅拌时,将该悬浮液与593毫升含有数量为0.5摩尔/升(相应于基于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1.0重量%(以Al计))的铝酸钠(NA-170,由SUMITOMO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液混合,然后在该条件下保持10分钟。之后,将该悬浮液与1N乙酸水溶液混合,直到将该悬浮液的pH值达到6.0,然后在该条件下保持30分钟,由此进一步在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已经沉积在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沉淀和沉积氢氧化铝。
接着,使用压滤器过滤该悬浮液来分离固体组份。通入水充分水洗该固体组份得到湿饼。将由此得到的湿饼在120℃下干燥24小时,然后用自由轧碎机(由NARA KIKAI SEISAKUSHO有限公司制造的型号为M-2)粉化,由此获得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将得到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针铁矿)颗粒进行荧光X-射线光谱。结果,确定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含有数量为1.99重量%(以Al计)的铝。这表明在沉积的氢氧化铝中铝的含量为0.97重量%(以Al计)(1.99-1.02=0.97)。也确定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39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65μm、BET比表面积为18.9m2/g、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为175ppm(以SO4计算)、可溶性钠盐含量为75ppm(以Na计)和耐热温度为294℃。就Al和Fe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色彩而论,L*值为61.9;a*值为17.4;和b*值为52.1。而且,就与起初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在色彩方面上的变化而论,ΔL*值为-0.2;Δa*值为+0.2;和Δb*值为+0.3。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光泽为96%。实施例15-19:
除了不同地改变欲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水悬浮液中的浓度、当用碱性水溶液处理时的pH值、当用碱性水溶液处理时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当用酸性水溶液处理时的pH值、和当用酸性水溶液处理时的加热温度和时间外,进行与实施例13用于高纯化的相同方法,由此按照实施例13定义的相同方法进行高纯度处理。
在表6中表示了使用的主要生产条件和所得到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接着,除了不同地改变使用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在水悬浮液中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物的水悬浮液的pH值、加入的铝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加入的铁盐水溶液的种类和数量、反应温度、保持的pH值、通入水悬浮液的空气数量和反应时间外,进行在实施例13中的用于沉积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相同方法,由此按照实施例13的相同方法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
在表7中表示了使用的主要生产条件,和在表8中表示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表6
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欲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水悬浮液的浓度(克/升)            高纯化处理A
  pH值(-)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分钟)
  颗粒5   颗粒1     50     11.0     80     60
  颗粒6   颗粒1     50     3.8     80     60
  颗粒7   颗粒2     50     3.6     80     30
  颗粒8   颗粒3     50     11.8     60     30
  颗粒9   颗粒4     50     10.6     80     90
表6(续)
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高纯化处理A           高纯化处理B
在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Na盐和可溶性SO4的含量   pH值(-)  加热温度(℃) 加热时间(分钟)
 S-Na(ppm)   S-SO4(ppm)
  颗粒5     1365     268     3.5     80     60
  颗粒6      78     2186     12.0     80     60
  颗粒7     118     2438     11.6     80     30
  颗粒8     1865      76     3.4     60     30
  颗粒9     2980     117     3.8     60     120
表6(续)
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高纯化处理B      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处理之前)
在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Na盐和可溶性SO4的含量               色彩
  S-Na(ppm)  S-SO4(ppm)    L*值(-)   a*值(-)   b*值(-)
  颗粒5     118     296     61.9     17.0     51.6
  颗粒6     106     188     62.3     17.3     52.1
  颗粒7     126     253     59.3     18.4     49.1
  颗粒8     138     106     58.5     17.0     47.6
  颗粒9     65     142     56.5     18.6     45.9
表7
     实施例    欲处理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  水悬浮液的浓度(克/升)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条件
在加入Fe和Al化合物之前的pH值(-)
    实施例15     颗粒5     45      5.1
    实施例16     颗粒6     45      5.3
    实施例17     颗粒7     45      6.1
    实施例18     颗粒8     45      7.0
    实施例19     颗粒9     45      8.8
表7(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条件
加入铝化合物的种类 加入铝化合物的数量(以Al计)(重量%) 加入铁盐水溶液的种类 加入铁盐溶液的数量(以Fe计)(重量%)
实施例15   醋酸铝     0.5   硫酸铁      4.1
实施例16   醋酸铝     1.5   硫酸铁      12.4
实施例17   硫酸铝     3.0   硫酸铁      12.4
实施例18   硫酸铝     5.0   硫酸铁      10.3
实施例19   铝酸钠     1.0   硫酸铁      8.3
表7(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条件
反应温度(℃) 保持的pH值(-) 送入空气的数量(升/分钟) 反应时间(小时)
实施例15     80     4.3     65     3.0
实施例16     80     4.3     65     3.0
实施例17     60     4.1     40     6.0
实施例18     60     4.1     40     4.5
实施例19     40     12.0     20     10.0
表8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平均最大轴直径(μm) 平均最小轴直径(μm)   纵横比(-)
    实施例15     0.39     0.065     6.0
    实施例16     0.38     0.064     5.9
    实施例17     0.37     0.062     6.0
    实施例18     0.44     0.060     7.3
    实施例19     0.33     0.055     6.0
表8(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BET比表面积(m2/g) 可溶性钠盐的含量(ppm) 可溶性SO4的含量(ppm) 耐热性(℃)
  实施例15     19.6     138     265     286
  实施例16     21.8     101     183     284
  实施例17     22.6     136     282     283
  实施例18     23.6     142     86     282
  实施例19     29.8     98     116     281
表8(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Fe的理论原子比(-)   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Fe的测量的原子比(-)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
 沉积的Al的数量(以Al计)(重量%)  沉积的Fe的数量(以Fe计)(重量%)
实施例15     1/4     0.259     0.49     3.91
实施例16     1/4     0.247     1.30     10.88
实施例17     1/2     0.496     2.58     10.76
实施例18     1/1     1.004     4.33     8.93
实施例19     1/4     0.250     0.91     7.55
表8(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色彩                色彩的变化  光泽(%)
    L*值(-)      a*值(-)     b*值(-)   ΔL*值(-)   Δa*值(-)   Δb*值(-)
  实施例15     61.6     17.2     51.2     -0.3     +0.2     -0.4   91
  实施例16     62.5     17.6     51.8     +0.3     +0.3     -0.3   92
  实施例17     58.9     18.5     48.9     -0.4     +0.1     -0.2   90
  实施例18     58.4     16.5     47.1     -0.1     -0.5     -0.5   88
  实施例19     57.0     18.7     46.2     +0.5     +0.1     +0.3   86
实施例20-24:
除了不同地改变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在氢氧化铝沉积时的水悬浮液中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在加入铝化合物之前的水悬浮液的pH值、加入铝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和水悬浮液的最终pH值外,进行与实施例14相同的方法,由此获得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9中表示了使用的主要生产条件,和在表10中表示了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表9
 实施例 用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实施例号) 水悬浮液的浓度(克/升) 氢氧化铝的沉淀
在加入Al化合物之前的pH值(-)
实施例20 实施例6 40 3.6
实施例21 实施例7 40 10.5
实施例22 实施例8 40 11.2
实施例23 实施例9 40 3.8
实施例24 实施例10 40 10.8
表9(续)
 实施例 氢氧化铝的沉积
铝化合物 最终pH值(-)
加入的铝化合物的种类 加入的铝化合物的数量(以Al计)(重量%)
实施例20 醋酸铝 1.6 6.0
实施例21 铝酸钠 3.3 7.0
实施例22 铝酸钠 5.2 7.3
实施例23 硫酸铝 0.5 6.5
实施例24 铝酸钠 3.1 7.7
表10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平均最大轴直径(μm) 平均最小轴直径(μm)   纵横比(-) BET比表面积(m2/g)
  实施例20     0.39   0.065     6.0     19.8
  实施例21     0.39   0.064     6.1     20.6
  实施例22     0.37   0.062     6.0     21.8
  实施例23     0.44   0.060     7.3     24.1
  实施例24     0.33   0.055     6.0     32.1
表10(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依次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沉积的氢氧化铝的数量(以Al计)(重量%) 可溶性钠盐的含量(ppm)    司溶性SO4的含量(ppm)   耐热性(℃)
  实施例20     1.58     78     271     296
  实施例21     3.16     121     68     301
  实施例22     4.96     144     98     293
  实施例23     0.43     86     103     291
  实施例24     3.01     111     56     290
表10(续)
 实施例 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铝沉积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色彩 色彩的变化 光泽(%)
L*值(-) a*值(-) b*值(-) ΔL*值(-) Δa*值(-) Δb*值(-)
实施例20  61.6  17.2  51.4  -0.3  +0.2  -0.2  96
实施例21  62.6  17.5  52.0  +0.3  +0.2  -0.1  98
实施例22  59.0  18.4  49.0  -0.3  0.0  -0.1  100
实施例23  58.6  17.0  47.4  +0.1  0.0  -0.2  101
实施例24  56.7  18.8  46.2  +0.2  +0.2  +0.3  95
比较实施例1:
在此比较实施例中使用与实施例1使用的相同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但是即不按照本发明进行沉积也不进行纯化处理。用上述定义的相同方法测量未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测量结果示于表11中。
正如表11所示的那样,通过从反应溶液中沉淀、过滤、用水冲洗和干燥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耐热性方面差。比较实施例2:
也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作为原料,但是没有进行在碱性溶液中的热处理、在酸性溶液中的热处理和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沉积。除了将水悬浮液中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浓度调节到50克/升、加入铝酸钠的数量为2.68重量%(以Al计)、在加入铝化合物之前将水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10.0、和将水悬浮液的最终pH值调节到7.0外,使用未处理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进行与上述定义相同的氢氧化铝沉积的方法,由此得到氢氧化铝沉积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11中表示了只有氢氧化铝沉积其上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正如表11所示,只有氢氧化铝沉积其上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耐热性方面还不令人满意。比较实施例3:
也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制备含有数量为50克/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将20升该悬浮液(相应于固体含量为1千克)与13N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将该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13.0。分出700毫升该悬浮液并放入1升的高压釜(TOYO KOATSU有限公司制造)中。边搅拌,边将该悬浮液加热到22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30分钟,接着冷却。将该悬浮液从高压釜中取出,并通过缓倾法用水充分地冲洗直到滤液变为中性。接着使用Nutsche将湿饼滤出,在120℃下干燥24小时,然后磨成粉状,得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11中表示了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正如表11所示,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热处理的前后在色彩方面具有大的变化。参考实施例1:
也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制备含有数量为50克/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将20升该悬浮液(相应于固体含量为1千克)加入到2升含有156.4克的硫酸铝的水溶液中,并立即混合在一起。分出700毫升该悬浮液并放入1升的高压釜(TOYO KOATSU有限公司制造)中。边搅拌,边将该悬浮液加热到22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30分钟,接着冷却。将该悬浮液从高压釜中取出,并使用Nutsche过滤使滤饼分离。用水将该滤饼充分地冲洗直到滤液变为中性。将得到的湿饼在120℃下干燥24小时,然后磨成粉状,由此得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11中表示了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正如表11所示,得到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热处理的前后在色彩方面具有大的变化。参考实施例2: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制备含有数量为46.7克/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将该悬浮液与6N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将该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13.0。分出700毫升该悬浮液(相应于固体含量为32.7克)并放入1升的高压釜(TOYO KOATSU有限公司制造)中。边搅拌,边将该悬浮液加热到180℃并保持在该温度下120分钟,接着冷却。将该悬浮液从高压釜中取出,并与4.32克铝酸钠(SUMITOMO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A-170)混合。而且,逐渐加入稀释的硫酸将该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6.0。并通过缓倾法用水充分地冲洗该悬浮液,然后使用Nutsche将滤饼滤出。将得到的湿饼在120℃下干燥24小时,然后磨成粉状,由此得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11中表示了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正如表11所示,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热处理的前后在色彩方面具有大的变化。参考实施例3:
使用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制备含有数量为46.7克/升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悬浮液。将该悬浮液与6N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将该悬浮液的pH值调节到12.0。分出700毫升该悬浮液(相应于固体含量为32.7克),并与含有2.87克铝酸钠(SUMITOMO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NA-170)混合,然后放入1升的高压釜(TOYO KOATSU有限公司制造)中。边搅拌,边将该悬浮液加热到180℃并在该温度下水热处理60分钟,接着冷却。将该悬浮液从高压釜中取出,通过缓倾法用水充分地冲洗该悬浮液,然后使用Nutsche过滤来分离滤饼。将得到的湿饼在120℃下干燥4小时,然后磨成粉状,由此得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在表11中表示了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各种特性。
正如表11所示,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在改进热处理的前后在色彩方面具有大的变化。表11
  比较实施例             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平均最大轴直径(μm)  平均最小轴直径(μm)   纵横比(-)  BET比表面积(m2/g)
  比较实施例1     0.38     0.063     6.0     19.9
  比较实施例2     0.38     0.063     6.0     22.0
  比较实施例3     0.37     0.064     5.8     17.6
  参考实施例1     0.37     0.065     5.7     19.3
  参考实施例2     0.38     0.064     5.9     20.5
  参考实施例3     0.35     0.060     5.8     16.1
表11(续)
比较实施例           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可溶性钠盐的含量(ppm)  可溶性SO4的含量(ppm)   耐热性(℃)
比较实施例1     2783     2876     206
比较实施例2     2181     2282     231
比较实施例3     1110     215     253
参考实施例1      87     1888     260
参考实施例2     1076     326     263
参考实施例3     1596     483     265
表11(续)
比较实施例 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特性
色彩 色彩的变化 光泽(%)
L*值(-) a*值(-) b*值(-) ΔL*值(-) Δa*值(-) Δb*值(-)
比较实施例1 62.2 17.1 51.2 - - -  53
比较实施例2 61.7 17.6 51.1 -0.5 +0.5 -0.1  65
比较实施例3 60.1 19.7 50.0 -2.1 +2.6 -1.2  71
参考实施例1 59.9 19.0 48.6 -2.3 +1.9 -2.6  74
参考实施例2 60.6 18.1 49.7 -1.6 +1.0 -1.5  78
参考实施例3 60.9 18.1 49.7 -1.3 +1.0 -1.5  78
实施例25-44,比较实施例4-6和参考实施例4-6:
使用含有在实施例3-12和15-24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黄色颜料,以与前面关于生产和光泽的测量的描述相同的生产方法生产溶剂基油漆。
在表12和13表示了主要生产条件和得到的油漆的各种特性。表12
 实施例            溶剂基油漆的生产  溶剂基油漆的特性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实施例号)  树脂的种类   粘度(cP)
实施例25     实施例3 氨基醇酸树脂     2611
实施例26     实施例4 氨基醇酸树脂     2867
实施例27     实施例5 氨基醇酸树脂     2764
实施例28     实施例6 氨基醇酸树脂     2534
实施例29     实施例7 氨基醇酸树脂     2278
实施例30     实施例15 氨基醇酸树脂     2509
实施例31     实施例16 氨基醇酸树脂     2458
实施例32     实施例17 氨基醇酸树脂     2406
实施例33     实施例18 氨基醇酸树脂     2586
实施例34     实施例19 氨基醇酸树脂     2099
实施例35     实施例8 氨基醇酸树脂     2432
实施例36     实施例9 氨基醇酸树脂     2381
实施例37     实施例10 氨基醇酸树脂     2329
实施例38     实施例11 氨基醇酸树脂     2253
实施例39     实施例12 氨基醇酸树脂     2125
实施例40     实施例20 氨基醇酸树脂     2381
实施例41     实施例21 氨基醇酸树脂     2342
实施例42     实施例22 氨基醇酸树脂     2240
实施例43     实施例23 氨基醇酸树脂     2189
实施例44     实施例24 氨基醇酸树脂     1997
表12(续)
   实施例                      涂层膜的特性
             光泽(%) 涂层膜的耐热温度(℃)
磨细基料的分散时间:45分钟 磨细基料的分散时间:90分钟
  实施例25         83       87     274
  实施例26         84       88     275
  实施例27         82       89     271
  实施例28         81       86     278
  实施例29         84       88     279
  实施例30         86       91     283
  实施例31         87       93     284
  实施例32         86       94     287
  实施例33         86       92     284
  实施例34         88       91     286
  实施例35         87       93     283
  实施例36         89       93     283
  实施例37         88       93     285
  实施例38         86       94     286
  实施例39         88       94     289
  实施例40         91       98     293
  实施例41         93       97     295
  实施例42         95       98     298
  实施例43         94       99     293
  实施例44         98       103     303
表12(续)
   实施例                   涂层膜的特性
                     色彩
   L*值(-)    a*值(-)    b*值(-)
  实施例25     61.6     17.5     51.4
  实施例26     63.0     17.4     51.8
  实施例27     59.9     18.9     49.6
  实施例28     58.4     17.2     49.2
  实施例29     58.6     18.2     48.6
  实施例30     62.3     17.6     52.3
  实施例31     63.1     17.8     52.4
  实施例32     59.6     18.3     50.1
  实施例33     58.9     16.5     48.1
  实施例34     58.1     18.9     47.3
  实施例35     62.6     16.7     52.2
  实施例36     63.1     17.6     52.3
  实施例37     59.2     18.3     49.6
  实施例38     59.1     17.3     48.6
  实施例39     57.3     18.5     47.2
  实施例40     61.9     17.4     51.9
  实施例41     63.1     17.4     53.6
  实施例42     61.0     18.2     50.6
  实施例43     59.3     17.5     47.7
  实施例44     57.2     18.6     47.3
表13
 比较实施例            溶剂基油漆的生产 溶剂基油漆的特性
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比较实施例号)   树脂的种类    粘度(cP)
比较实施例4 比较实施例1 氨基醇酸树脂     2560
比较实施例5 比较实施例2 氨基醇酸树脂     3098
比较实施例6 比较实施例3 氨基醇酸树脂     2970
参考实施例4 参考实施例1 氨基醇酸树脂     2586
参考实施例5 参考实施例2 氨基醇酸树脂     2304
参考实施例6 参考实施例3 氨基醇酸树脂     2432
表13(续)
 比较实施例                     涂层膜的特性
             光泽(%)  涂层膜的耐热温度(℃)
磨细基料的分散时间:45分钟 磨细基料的分散时间:90分钟
比较实施例4        68        81     210
比较实施例5        78        84     235
比较实施例6        76        82     250
参考实施例4        75        80     256
参考实施例5        76        83     265
参考实施例6        78        84     260
表13(续)
  比较实施例                 涂层膜的特性
                    色彩
   L*值(-)    a*值(-)    b*值(-)
  比较实施例4     63.1     17.0     52.1
  比较实施例5     62.5     17.8     51.6
  比较实施例6     61.0     19.6     50.5
  参考实施例4     60.3     19.5     49.1
  参考实施例5     61.0     18.6     49.3
  参考实施例6     61.3     18.3     49.8
实施例45:<水基油漆的生产>
将7.62克由实施例3中得到的铁黄氢氧化物颜料组成的颜料颗粒与如下所示的其它组份一起装入140毫升的玻璃瓶中。立即使用油漆摇动器将这些组份与90克3mmφ玻璃珠一起混合并分散45分钟制备磨细的基料。
磨细的基料组成:颜料颗粒(铁黄氢氧化物颜料)                        12.4重量份水溶性醇酸树脂                                    9.0重量份(商品名称:S-118,由DAI-NIPPON INKKAGAKU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消泡剂                                            0.1重量份水                                                4.8重量份丁基溶纤剂                                        4.1重量份
将由此获得的磨细基料与下面所示的其它组份混合在一起,而且立即并用油漆摇动器混合和分散15分钟制备水基油漆。
水基油漆的组成:磨细基料(上述制备的)                              30.4重量份水溶性醇酸树脂                                    46.2重量份(商品名称:S-118,由DAI-NIPPON INKKAGAKU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水溶性蜜胺树脂                                   12.6重量份(商品名称:S-695,由DAI-NIPPON INKKAGAKU KOGYO有限公司制造)消泡剂                                            0.1重量份(商品名称:NOPCO8034,由SAN-NOPCO有限公司生产)水                                                9.1重量份丁基溶纤剂                                        1.6重量份实施例46-64、比较实施例7-9和参考实施例7-9:
除了使用各种铁黄氢氧化物颜料代替实施例45中使用的颜料,进行与实施例45相同的方法,由此生产水基油漆。
在表14和15中表示了主要生产条件和得到的水基油漆的各种特性。表14
 实施例                      水基油漆的生产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实施例号)        树脂的种类
实施例45     实施例3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46     实施例4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47     实施例5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48     实施例6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49     实施例7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0     实施例15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1     实施例16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2     实施例17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3     实施例18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4     实施例19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5     实施例8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6     实施例9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7     实施例10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8     实施例11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59     实施例12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60     实施例20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61     实施例21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62     实施例22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63     实施例23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实施例64     实施例24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表14(续)
 实施例   水基油漆的特性           涂层膜的特性
   粘度(cP)   光泽(%) 涂层膜的耐热温度(℃)
实施例45     1792     83     276
实施例46     1920     82     275
实施例47     1869     83     274
实施例48     2048     82     275
实施例49     1792     84     279
实施例50     1741     86     284
实施例51     1766     87     281
实施例52     1818     88     283
实施例53     1882     88     284
实施例54     1702     89     284
实施例55     1830     87     286
实施例56     1754     86     288
实施例57     1779     88     283
实施例58     1702     89     283
实施例59     1613     88     281
实施例60     1715     93     291
实施例61     1702     94     293
实施例62     1561     94     295
实施例63     1510     95     296
实施例64     1408     94     298
表14(续)
     实施例                 涂层膜的特性
                     色彩
   L*值(-)    a*值(-)    b*值(-)
    实施例45     61.6     17.4     50.9
    实施例46     62.9     17.4     51.6
    实施例47     59.8     18.8     49.3
    实施例48     58.9     17.3     48.9
    实施例49     60.1     18.3     48.4
    实施例50     61.9     17.7     52.1
    实施例51     62.9     17.8     52.1
    实施例52     59.6     18.4     49.6
    实施例53     59.1     16.6     48.3
    实施例54     58.3     18.8     47.1
    实施例55     62.4     16.8     51.8
    实施例56     63.0     17.7     52.0
    实施例57     58.6     18.2     49.3
    实施例58     58.6     17.5     48.3
    实施例59     57.3     18.3     47.0
    实施例60     61.6     17.2     51.5
    实施例61     62.5     17.6     52.9
    实施例62     60.6     18.1     50.6
    实施例63     59.4     17.6     47.3
    实施例64     57.0     18.8     47.0
表15
 比较实施例     水基油漆的生产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种类(比较实施例号)      树脂的种类
比较实施例7     比较实施例1   水溶性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比较实施例8     比较实施例2      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比较实施例9     比较实施例3      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参考实施例7     参考实施例1      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参考实施例8     参考实施例2      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参考实施例9     参考实施例3      氨基醇酸树脂水溶性蜜胺树脂
表15(续)
 比较实施例 水基油漆的特性            涂层膜的特性
   粘度(cP)   光泽(%) 涂层膜的耐热温度(℃)
比较实施例7     1920     78     215
比较实施例8     1818     79     231
比较实施例9     1792     76     246
参考实施例7     1741     78     252
参考实施例8     1754     79     262
参考实施例9     1715     76     260
表15(续)
  比较实施例                 涂层膜的特性
                    色彩
   L*值(-)    a*值(-)     b*值(-)
  比较实施例7     62.5     17.3     51.6
比较实施例8 62.3 17.6 51.3
  比较实施例9     60.4     19.5     50.0
  参考实施例7     60.1     19.4     48.8
  参考实施例8     60.6     18.6     49.0
  参考实施例9     60.8     18.4     49.4
实施例65:<含有黄色颜料的树脂组合物的生产>
称取1.5克由在实施例3获得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组成的黄色颜料和48.5克聚氯乙烯(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将其装入100cc的烧杯中,并用刮刀立即将其混合在一起获得混合的颗粒。
将由此获得的颗粒与0.5克的硬脂酸钙混合。将该混合物逐渐加入加热到160℃且其间隙设为0.2mm的热辊上,并且连续混捏在一起直到得到均匀的树脂组合物。之后,将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从热辊上分离开,并用作彩色树脂板的原料。
接着,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放入表面抛光的不锈钢板之间,并且在加热到180℃同时在施加1吨/平方厘米的压力的热压下压力成型,由此生产厚度为1mm的色彩树脂板。实施例66-84,比较实施例10-12和参考实施例10-12:
除了使用各种铁黄氢氧化物颜料代替实施例65中使用的颜料,进行与实施例65相同的方法,由此生产树脂组合物。
在表16和17中表示了主要生产条件和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各种特性。表16
 实施例                        树脂组合物的生产
  铁黄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树脂
种类(实施例号)  数量(重量份)               种类
实施例65 实施例3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66 实施例4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67 实施例5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68 实施例6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69 实施例7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0 实施例15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1 实施例16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2 实施例17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3 实施例18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4 实施例19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5 实施例8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6 实施例9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7 实施例10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8 实施例11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79 实施例12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80 实施例20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81 实施例21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82 实施例22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83 实施例23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实施例84 实施例24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表16(续)
 实施例                       树脂组合物的生产
     树脂           添加剂  混捏的温度(℃)
 数量(重量份)     种类 数量(重量份)
实施例65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66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67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68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69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0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1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2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3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4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5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6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7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8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79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80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81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82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83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实施例84     95.0   硬脂酸钙     1.0     160
表16(续)
 实施例                      树脂组合物的特性
  分散状态(-)  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温度(℃)                   色彩
   L*值(-)    a*值(-)    b*值(-)
实施例65     4     213     62.8     17.1     51.6
实施例66     4     214     64.1     17.1     52.1
实施例67     4     213     60.3     17.6     50.6
实施例68     4     211     60.0     16.8     50.3
实施例69     5     214     59.9     18.0     51.0
实施例70     4     216     63.4     17.0     53.6
实施例71     5     218     64.4     17.3     53.8
实施例72     4     217     60.7     17.8     51.3
实施例73     5     216     59.9     16.1     49.6
实施例74     5     219     59.7     18.2     48.8
实施例75     4     217     63.8     16.1     53.6
实施例76     5     217     64.1     17.3     53.8
实施例77     5     219     60.3     17.9     50.6
实施例78     5     218     60.4     16.9     49.8
实施例79     4     216     58.1     18.1     48.3
实施例80     5     226     63.0     17.1     53.6
实施例81     5     228     63.6     17.3     54.1
实施例82     5     226     61.8     17.8     51.2
实施例83     5     223     60.6     17.1     48.6
实施例84     5     228     58.9     18.3     48.3
表17
比较实施例                            树脂组合物的生产
       铁黄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树脂
种类(比较实施例号)  数量(重量份)          种类   数量(重量份)
比较实施例10 比较实施例1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95.0
比较实施例11 比较实施例2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95.0
比较实施例12 比较实施例3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95.0
参考实施例10 参考实施例1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95.0
参考实施例11 参考实施例2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95.0
参考实施例12 参考实施例3     5.0   聚氯乙烯树脂103EP8D(由Nippon Zeon有限公司生产的     95.0
表17(续)
 比较实施例               树脂组合物的生产
          添加剂   混捏温度(℃)
    种类 数量(重量份)
比较实施例10   硬脂酸钙     1.0     160
比较实施例11   硬脂酸钙     1.0     160
比较实施例12   硬脂酸钙     1.0     160
参考实施例10   硬脂酸钙     1.0     160
参考实施例11   硬脂酸钙     1.0     160
参考实施例12   硬脂酸钙     1.0     160
表17(续)
 比较实施例                         树脂组合物的特性
   分散状态(-)  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温度(℃)                色彩
  L*值(-)    a*值(-)   b*值(-)
比较实施例10     1     186     63.8     16.8     53.2
比较实施例11     3     195     63.2     17.3     52.6
比较实施例12     2     191     62.1     19.1     51.3
参考实施例10     3     190     61.9     19.0     50.2
参考实施例11     2     193     62.4     18.5     50.8
参考实施例12     2     191     62.6     18.2     51.1

Claims (38)

1.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包括:
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和
沉积在所述的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表面上的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其中在所述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数量以Al计为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重量的0.1-10重量%,所述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数量以Fe计为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重量的0.1-50重量%,和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之比以Al和Fe原子计为0.05∶1-2∶1,
所述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具有的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1.0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0.10μm,纵横比为2-20,BET比表面积为10-180m2/g和耐热温度不小于255℃。
2.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在色彩方面具有的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
3.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还具有的光泽为70-110%。
4.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的数量以Al计为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重量的0.15-8重量%,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Fe的数量以Fe计为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重量的0.15-30重量%,和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中Al与Fe之比以Al和Fe原子计为0.1∶1-1∶1,
5.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平均最大轴直径为0.15-0.8μm,平均最小轴直径为0.025-0.08μm,最大轴直径/最小轴直径纵横比为2.5-15,BET比表面积为12-150m2/g。
6.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耐热温度不小于265℃。
7.按照权利要求2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具有的变化ΔL*值为-0.5-+0.5,Δa*值为-0.5-+0.5和Δb*值为-0.5-+0.5。
8.按照权利要求3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80-110%。
9.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还包含氢氧化铝沉积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和具有的耐热温度不小于265℃。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沉积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上的所述氢氧化铝的量以Al计为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20.0重量%。
11.按照权利要求9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具有的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
12.按照权利要求9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还具有的光泽为75-115%。
13.按照权利要求9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耐热温度不小于275℃。
14.按照权利要求1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的变化ΔL*值为-0.5-+0.5,Δa*值为-0.5-+0.5和Δb*值为-0.5-+0.5。
15.按照权利要求12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85-115%。
16.按照权利要求1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还包含可溶性钠盐的含量以Na计为不超过1000ppm,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以SO4计为不超过2000ppm;和具有的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65℃。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具有的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
18.按照权利要求1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还具有的光泽为80-120%。
19.按照权利要求1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70℃。
20.按照权利要求1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的变化ΔL*值为-0.5-+0.5,Δa*值为-0.5-+0.5和Δb*值为-0.5-+0.5。
21.按照权利要求19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光泽为85-120%。
22.按照权利要求1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可溶性钠盐的含量以Na计为不超过700ppm,和可溶性硫酸盐含量以SO4计为不超过1500ppm。
23.按照权利要求1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还包含氢氧化铝沉积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和具有的耐热温度不小于275℃。
24.按照权利要求23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沉积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上的所述氢氧化铝的量以Al计为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20.0重量%。
25.按照权利要求23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具有的变化ΔL*值为-1.0-+1.0,Δa*值为-1.0-+1.0和Δb*值为-1.0-+1.0。
26.按照权利要求23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还具有的光泽为85-120%。
27.按照权利要求23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耐热温度为不小于280℃。
28.按照权利要求25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与所述作为核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相比,它们在色彩方面的变化ΔL*值为-0.5-+0.5,Δa*值为-0.5-+0.5和Δb*值为-0.5-+0.5。
29.按照权利要求26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中当光以20°的入射角照射在含有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涂层膜上时,还具有的光泽为90-120%。
30.一种颜料,包含权利要求1定义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31.一种油漆,包含一种油漆基料和权利要求30定义的颜料。
32.按照权利要求31的油漆,其中所述颜料的数量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油漆基料为10-90重量份。
33.一种橡胶或树脂组合物,包含一种橡胶或树脂基料和权利要求30定义的颜料。
34.按照权利要求33的橡胶或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颜料的数量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橡胶或树脂基料为0.01-200重量份。
35.一种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生产方法,包括:
在搅拌条件下,将数量分别为基于所述氧化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的铝化合物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铁化合物加入到含有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和
将含氧气体通入到所制成的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36.按照权利要求35的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生产方法,还包括:
将含有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超过4;
在搅拌的条件下,将铝化合物加入所述的水分散液中;
将所述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5-9,使氢氧化铝沉积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所述氢氧化铝相继地沉积在其上的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37.一种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生产方法,包括:
在pH值不小于10的碱性水溶液中热处理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2000ppm,以SO4计;
在pH值不超过4的酸性水溶液中热处理获得的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接着过滤和用水冲洗,由此将在所述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中可溶性钠盐的含量减小到不超过1000ppm,以Na计,获得含有少量的所述可溶性硫酸盐和所述可溶性钠盐的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
在搅拌条件下,将数量分别为基于所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重量的0.1-10%重量,以Al计,的铝化合物和0.1-50%重量,以Fe计,的铁盐化合物加入到含有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中;和
将含氧气体通入所述的水分散液中,使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所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在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38.按照权利要求37的耐热铁黄氢氧化物颗粒的生产方法,还包括:
将含有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沉积其上的所述高纯度铁氧化物氢氧化物颗粒的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不小于10或不超过4;
将铝化合物加入所述水分散液中,接着搅拌;和
将所述水分散液的pH值调节到5-9使氢氧化铝沉积在所述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的表面上,由此获得所述Fe和Al的复合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所述的氢氧化铝相继地沉积在其上的高纯度铁黄氢氧化物颗粒。
CN98117205A 1997-06-23 1998-06-23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Expired - Lifetime CN110764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3134/1997 1997-06-23
JP18313397A JP3509842B2 (ja) 1997-06-23 1997-06-23 耐熱性黄色含水酸化鉄顔料の製造法
JP18313497A JP3480485B2 (ja) 1997-06-23 1997-06-23 耐熱性黄色含水酸化鉄顔料の製造法
JP183134/97 1997-06-23
JP183133/1997 1997-06-23
JP183133/97 1997-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10814A CN1210814A (zh) 1999-03-17
CN1107647C true CN1107647C (zh) 2003-05-07

Family

ID=26501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7205A Expired - Lifetime CN1107647C (zh) 1997-06-23 1998-06-23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027559A (zh)
EP (1) EP0887387B1 (zh)
CN (1) CN1107647C (zh)
DE (1) DE69825681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8720A (en) * 1998-01-15 1999-07-27 Milliken & Company Textile surface coatings of iron oxide and aluminum oxide
EP0982377A1 (en) * 1998-08-28 2000-03-01 Toda Kogyo Corp. Fine yellow composite iron oxide hydroxide pigment, and paint or resin composition using the same
DE10044398A1 (de) * 2000-09-08 2002-03-21 Bayer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isenoxidgelbpigmenten
JP2004067904A (ja) * 2002-08-07 2004-03-0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487212B2 (en) 2017-02-06 2019-11-26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Thermally stable color pigments with nanofiber coating
CN110255624B (zh) * 2019-07-02 2021-12-21 浙江华源颜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体系控制氧化铁黄粘度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2298A (en) * 1977-02-18 1978-09-06 Titan Kogyo Kk Heattresistant yellow iron oxide pig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291010A (en) * 1979-09-05 1981-09-22 Tit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eat stable yellow iron oxides
JPH0916531A (ja) * 1995-01-23 1997-01-17 Tandem Comput Inc データ伝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7293A (en) * 1977-06-20 1979-01-19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Electrochromic display unit
JPS58736B2 (ja) * 1978-07-05 1983-01-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熱処理装置
JPS5917050B2 (ja) * 1979-05-30 1984-04-19 チタン工業株式会社 黄色酸化鉄顔料の耐熱性改善方法
JPS5757755A (en) * 1980-09-26 1982-04-07 Toyo Soda Mfg Co Ltd Improvement on pigment characteristics of yellow iron oxide
JPH02173143A (ja) * 1988-12-27 1990-07-04 Shin Etsu Chem Co Ltd 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DE4434972A1 (de) * 1994-09-30 1996-04-04 Bayer Ag Hochtransparente, gelbe Eisenoxidpigment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owie deren Verwendung
JP3214542B2 (ja) * 1995-12-14 2001-10-02 戸田工業株式会社 耐熱性黄色含水酸化鉄顔料の製造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2298A (en) * 1977-02-18 1978-09-06 Titan Kogyo Kk Heattresistant yellow iron oxide pig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4291010A (en) * 1979-09-05 1981-09-22 Tit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eat stable yellow iron oxides
JPH0916531A (ja) * 1995-01-23 1997-01-17 Tandem Comput Inc データ伝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87387A2 (en) 1998-12-30
DE69825681T2 (de) 2005-08-18
EP0887387A3 (en) 1999-09-29
US6027559A (en) 2000-02-22
DE69825681D1 (de) 2004-09-23
EP0887387B1 (en) 2004-08-18
CN1210814A (zh) 1999-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3154C (zh) 喷墨打印墨水用色料、喷墨打印墨水、含该色料的颜料水分散液及有机和无机复合颗粒
CN1227300C (zh) 调理有机颜料的方法
CN1237122C (zh) 复合颗粒、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复合颗粒的颜料、油漆和树脂组合物
CN1097624C (zh) 用于油漆产品的着色剂组合物
CN1290911C (zh) 包含涂有二氧化硅的氧化锌的粉末,含有该粉末的有机聚合物组合物及其成型制品
CN1319860C (zh) 氢氧化镁粒子、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制品
CN1272386C (zh) 复合颗粒以及使用其制备的胎面橡胶、涂料和树脂组合物
CN1109079C (zh) 炭黑及其制造方法和含该炭黑的水性分散液及水性油墨
CN1203140C (zh) 喷墨式白色油墨及其二氧化钛浆
CN101065453A (zh) 包含颜料和多元酸分散剂的组合物和方法
CN1054871C (zh) 控制聚合物胶乳在二氧化钛上的吸附的方法
CN1156405C (zh) 氧化铁红颜料、氧化铁红颜料的生产方法及其用途
CN1694929A (zh) 铝颜料、制备铝颜料的方法以及树脂组合物
CN1135257C (zh) 有色云母钛系颜料及使用该颜料的涂装体
CN101048468A (zh) 超细水合高岭土颜料、制造该颜料的方法、和在光泽漆配制物中使用该颜料的方法
CN1098728A (zh) 复合颜料
CN1761726A (zh) 耐蚀涂料
CN1916090A (zh) 油墨组及使用该油墨组的记录方法、记录物
CN1152295A (zh) 沉淀二氧化硅的新制备方法、新型含铝沉淀二氧化硅及其补强高弹体的用途
CN1488683A (zh) 用于道路标记材料的着色剂和使用它的道路标记材料
CN1705718A (zh) 酞菁颜料制剂的生产方法
CN1390890A (zh) 用于喷墨打印墨水的黑色着色剂,以及含有这种黑色着色剂的喷墨打印墨水和水溶性颜料分散体
CN1285927C (zh) 着色组合物及使用了该着色组合物的滤色片
CN1107647C (zh) 铁黄氢氧化物颗粒、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729255A (zh) 结构改性二氧化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