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1079B -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1079B
CN110761079B CN201910957448.5A CN201910957448A CN110761079B CN 110761079 B CN110761079 B CN 110761079B CN 201910957448 A CN201910957448 A CN 201910957448A CN 110761079 B CN110761079 B CN 110761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feiting
fibers
fiber
infrared
down fe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74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1079A (zh
Inventor
徐阳
金前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574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1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61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1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1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1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MTREATMENT,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LASS D06, OF FIBRES, THREADS, YARNS, FABRICS, FEATHERS OR FIBROUS GOODS MADE FROM SUCH MATERIALS
    • D06M19/00Treatment of feath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18Certifying business or products
    • G06Q30/0185Product, service or business identity fraud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绒纤维溯源防伪方法,属于红外防伪认证技术领域,具体的包括羽绒纤维的防伪方法、防伪材料和检测装置。所述的羽绒纤维防伪方法是首先对单掺Yb(镱)或共掺含Yb(镱)等多种稀土离子的具有特征红外发射的纳米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γ‑巯丙基三甲基氧基硅烷(MPTMS)包覆并氧化改性,得到纳米磺酸化防伪材料;将洗涤后的羽绒纤维浸入pH=3~4的含防伪材料整理液中,利用羽绒蛋白质纤维等电点特性,显正电性的羽绒纤维吸附带负电的改性防伪材料,二者利用库仑力和氢键作用力结合,得到具有特征红外发射的可溯源羽绒纤维;并利用具有对应发射和接收二极管的检测装置,对羽绒纤维红外特征光谱检测,实现溯源认证。

Description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属于纺织品防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羽绒纤维是一种由两性氨基酸为主要组成的蛋白质纤维,其具有轻薄、保暖的特性,被称为会呼吸的纤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其制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国,占据全球羽绒贸易70-80%的市场份额,是名副其实的羽绒大国。但目前国内市普遍存在对国产羽绒及其制品都存在着质量上的不自信,其原因是泛滥的仿冒伪劣产品、企业品牌保护意识淡薄和缺乏有效的产品防伪认证技术。
目前应用于纺织品的防伪技术有条码防伪、电话防伪、光致变色等防伪技术。其中条码和电话防伪技术的结合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但存在防伪技术门槛低,易于仿造。同时以二维码或条形码为核心的防伪系统不适用于高档纺织品的纤维原料防伪,难以实现对高价值和高品质的纤维原料的溯源认证。
近年来光致变色防伪技术在纺织品防伪中应用开来,这些防伪技术是基于上转换和下转换材料,通过观察纤维经紫外光或红外光照射后的发光颜色进行防伪,这种凭感观辨别真伪的技术看似简单易行,但实际上并不可靠,因为人眼对颜色的分辨实际上是很模糊的,甚至不法分子通过仪器分析色彩就很容易造出颜色相仿的而人眼无法辨别的仿造品来。
现有的光致变色防伪技术有防伪纤维、防伪薄膜和荧光防伪油墨。其中,防伪纤维和防伪薄膜是是将防伪粒子添加到聚合物纺丝液中经纺丝成膜得到,故不能用于天然羽绒纤维的防伪。而现有的荧光防伪油墨性质稳定,主要靠油墨中粘合类助剂对被印墨对象的粘附而固化在材料表面,如聚氨酯类、聚丙烯酸类等粘合剂。因此荧光油墨防伪方法会将羽绒纤维粘结成团,严重破坏纤维的蓬松度和保暖性,影响羽绒纤维的服用性能。
现有应用在羽绒产品上的防伪技术所应用的对象是以羽绒纤维为填充物的单件纺织品,如羽绒服、羽绒被等,这类防伪技术不能有效防范以劣质甚至合成羽绒制成的假冒产品,因而亟需开发一种以羽绒纤维为应用对象的防伪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羽绒纤维及其产品的防伪认证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红外防伪技术和方法,实现对羽绒纤维原料的溯源认证。该发明避免了粘合助剂降低羽绒纤维蓬松度和保暖性、影响服用性能的问题,采用无粘合剂的方法将改性红外防伪材料与纤维之间形成氢键结合,得到具有特征红外光谱的羽绒,并设计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测认证,防伪系统具有高隐秘性和认证结果客观准确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羽绒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将改性红外防伪材料与羽绒纤维之间通过库仑力和氢键作用力进行结合,无需添加粘合剂即可得到具有防伪功能的羽绒纤维。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是以单掺或共掺稀土Yb(镱)的纳米级无机非金属颗粒作为防伪溯源标记物;所述共掺稀土包括Y(钇)、Tm(铥)。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1)包覆:利用γ-巯丙基三甲基氧基硅烷偶联剂(MPTMS)对以单掺或共掺稀土Yb(镱)的纳米颗粒进行包覆改性;
(2)氧化剂氧化:使用氧化剂向经过步骤(1)包覆改性后所得的纳米颗粒表面引入的巯基氧化成磺酸基团,得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防伪羽绒纤维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包覆:利用γ-巯丙基三甲基氧基硅烷偶联剂(MPTMS)对以单掺或共掺稀土Yb(镱)的纳米颗粒进行包覆改性;包覆改性的具体反应条件为:每1g纳米材料与体积为15~25mL浓度为90~99%的巯基硅烷偶联剂,在5~10mL浓度为27%氨水催化下,于醇水(醇水比为3~9:1)混合体系室温20~25℃下反应4~6小时;
(2)氧化剂氧化:使用氧化剂向经过步骤(1)包覆改性后所得的纳米颗粒表面引入的巯基氧化成磺酸基团,得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氧化剂氧化的具体反应条件为:每1mL浓度为90~99%的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氧化剂用量为1~5mL;反应条件为在水分散液中,于室温20~25℃下反应2~5小时;
(3)羽绒预整理:利用洗涤剂清洗羽绒纤维表面的油脂和细胞膜;
(4)制备可防伪溯源羽绒:取改性红外防伪材料配置成浓度为2~5g/L的水溶液,利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3~4,配置成整理液;将经步骤(3)预整理后的羽绒纤维浸泡在整理液中,置入恒温震荡箱内50~70℃保温2~4h,过滤干燥得到可防伪溯源羽绒;羽绒纤维和整理液的浴比为1:(20-100)。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羽绒纤维替换成羊毛纤维或蚕丝纤维。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伪纤维。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防伪纤维的产品,包括复合纤维、纱线、粉体和织物。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防伪纤维在服用、床上用品等方面的应用。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服用、床上用品防伪方面的应用。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伪的应用是应用一种检测装置识别认证防伪纤维及其制品;所述的检测装置为长方体形,正面设有显示屏、开关、信号灯和用户识别锁模块;上部设有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内部设有多接口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可重复使用的电源模块;所述多接口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一端与发射二极管和接收二极管相连,一端与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相连;所述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还与信号灯和显示屏相连;所述用户识别锁模块与可重复使用的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的检测装置具有用户识别锁功能以提高检测装置的保密性,所述的用户识别锁可以是数字密码锁、图形识别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其中的一种或多少种组合。所述各个模块之间的线路连接和模块运行等计算机程序均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改进了根据Yb及其共掺元素的特征光谱组合设计选择不同波长的红外发射-接收模块;将装置红外发射和接收模块对准需要识别认证纤维及纺织品,按下对应检测装置开关,相应结果将显示到检测装置屏幕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避免了粘合助剂降低羽绒纤维蓬松度和保暖性、影响服用性能的问题,采用无粘合剂的方法将改性红外防伪材料与纤维之间形成氢键结合,得到具有特征红外光谱的羽绒,并设计使用专用设备进行检测认证,防伪系统具有高隐秘性和认证结果客观准确性的优点。另外,本发明的制备的羽绒纤维经GB/T 57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水洗10次后,可溯源防伪羽绒仍具有特征红外发射的性能,测试表明具有良好的结合牢度;将羽绒纤维放置于pH4~7溶液中浸泡,防伪材料不易脱落,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示意图。其中,1为洗涤前处理后的羽绒纤维;2为包覆和改性后的防伪材料;3为负载防伪材料的可防伪溯源羽绒纤维;4为防伪溯源羽绒识别认证检测器,5为防伪纳米粒子;6为巯基硅烷偶联剂。
图2为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所使用的检测装置。其中,7为多接口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其中8为发射二极管9为接收二极管;10为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11为显示屏;12为信号灯;13为开关;14为可重复使用的电源模块;15为用户识别锁模块。
图3为纳米防伪物质透射电镜图。
图4为稀土Yb3+掺杂无机材料的包覆及改性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图5为稀土Yb3+掺杂无机材料的红外发射光谱(900nm激发)。
图6为稀土Yb3+掺杂无机材料的红外发射原理图(900nm激发)。
图7为可防伪溯源羽绒及其经过10次水洗后的红外发射光谱(900nm激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耐水洗性能测试:
洗涤方法参照GB/T 5713-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称取2份0.5g负载防伪材料的可防伪溯源羽绒;将其中一份羽绒纤维夹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及一块40mm×100mm染不上色的织物之间,沿四边缝合(按GB/T 6151-1997,9.3.3.4),形成洗涤样,按照GB/T 5713-1997标准中表述的洗涤程序洗涤10次(溶液中浸泡润湿至自身重量的100%后,承压12.5kPa);取洗涤后的可防伪溯源羽绒与另一份未洗涤的可防伪溯源羽绒,测试二者的红外下转换发射光谱。
转换发射光谱实验:使用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的FLS-98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测试样品的发射光谱,激发光源为长春新产业提供的900nm半导体激光光源,测试在室温下进行。
实施例1:单掺稀土Yb的可溯源防伪羽绒的制备方法
(1)制备单掺稀土Yb纳米颗粒:按照稀土离子摩尔比取适量的稀土氧化物Y2O3、Yb2O3,分别用盐酸溶解,加热蒸发除去多余盐酸并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稀土氯化物溶液;按n(Y3+):n(Yb3+):n(C6H5COONa)=1:0.05:3的摩尔比在溶液反应1h;随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F反应2h。过滤分离得到沉淀,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多次,60℃烘燥24h。将干燥的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在N2氛围下400℃灼烧4h,得到特征红外发射纳米颗粒NaYF4:Yb3+
(2)包覆Yb纳米颗粒:取纳米颗粒NaYF4:Yb3+分散于水/醇混合溶液中(水/醇质量比为1:9),浓度为2g/L;随后加入一定量的MPTMS,持续搅拌30min使得溶液混合均匀;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NH3·H2O,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h,过滤后分别用乙醇和水洗涤得到核壳型纳米粒子SH-SiO2@NaYF4:Yb3+
(3)氧化SH-SiO2@NaYF4:Yb3+:按体积比V(2H4O2):V(H2O2)=5:1配置氧化剂溶液,取SH-SiO2@NaYF4:Yb3+纳米粒子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浓度为3.3g/L,室温下搅拌持续反应5h,将纳米粒子表面的巯基充分氧化后,过滤分离。沉淀经去离子水充分洗涤,60℃烘燥12h,即得到SO3-SiO2@NaYF4:Yb3+纳米粒子。
由图4可知,其中a、b和c三个样品都显示出氢键的存在,表现为出现峰值为3440cm-1左右的O-H伸缩振动和1634cm-1附近的O-H弯曲振动,且纳米粒子经过包覆和磺酸化,氢键吸收峰发生红移,产物表面引入Si-O键导致氢键增多。相比于曲线a,曲线b和c在1000~1200cm-1出现的吸收峰强度大峰带宽,这是Si-O的特征吸收峰;二者并出现在指纹区的920cm-1和950cm-1的吸收峰归属于水解产生的Si-OH弯曲振动,以上峰位表明MPTES发生了水解和部分聚合。比较曲线b和c,其中b曲线在2556cm-1处出现S-H伸缩振动吸收峰,而c曲线中没有出现,这是因为经过MPTMS水解包覆后,纳米粒子表面被引入-SH基团,因而b曲线出现S-H伸缩振动吸收峰,而经过醋酸-过氧化氢处理后-SH被氧化成-SO3,所以c曲线中S-H伸缩振动吸收峰消失。图4结果表明,包覆及氧化改性得到了目标纳米粒子SO3-SiO2@NaYF4:Yb3+
(4)羽绒预整理:羽绒表面覆盖一层由疏水性的甾醇和三磷酸酯组成的生物膜,以及鸭或鹅自身的油脂,进行整理前应采用水洗去除以增强对防伪整理液吸附性。将原料羽绒加入含有5g·L-1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溶液中,浴比1:100,30℃始染,以1℃·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保温一段时间,降至室温后得到水洗后羽绒。
(5)制备可溯源防伪羽绒:取纳米粒子SO3-SiO2@NaYF4:Yb3+配置成浓度为2g/L,利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3~4,配置成整理液,将0.5g预整理羽绒浸泡在整理液中,置入恒温震荡箱内60℃保温2h。用筛网过滤分离羽绒和整理液,将羽绒100℃烘燥20min,用水洗涤羽绒纤维并再干燥一次得到可溯源防伪羽绒。
将制备得到的可溯源防伪羽绒进行水洗,按照GB/T 5713-1997标准中表述的洗涤程序洗涤10次;取洗涤后的可防伪溯源羽绒与另一份未洗涤的可防伪溯源羽绒,测试二者的红外下转换发射光谱,结果见图7。由图7可知,水洗前后的羽绒在900nm波长的激发下都出现了核壳型纳米颗粒特征的宽谱和多峰红外发射光谱,范围为960~1060nm。负载核壳型纳米粒子的羽绒水洗前后都具有特征红外发射的性能,表明这一红外发射可作为羽绒溯源识别的依据,且具有一定的结合强度,能够耐水洗10次并保持红外发射特性。
实施例2:共掺稀土Yb的可溯源防伪羽绒的制备方法
(1)制备共掺稀土Yb纳米颗粒:按照稀土离子摩尔比取的稀土氧化物Y2O3、Tm2O3、Yb2O3,分别用盐酸溶解并加入水配置成稀土氯化物溶液;按n(Y3+):n(Tm3+):n(Yb3+):n(C6H5COONa)=1:0.05:0.05:3的摩尔比在溶液反应1h;随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F反应2h。过滤分离得到沉淀,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多次,60℃烘燥24h。将干燥的粉末置于马弗炉中,在N2氛围下400℃灼烧4h,得到特征红外发射纳米颗粒NaYF4:Nd3+,Yb3+
(2)包覆Yb纳米颗粒:取纳米颗粒NaYF4:Tm3+,Yb3+分散于水/醇混合溶液中(水/醇质量比为1:9),浓度为2g/L;随后加入一定量的MPTMS,持续搅拌30min使得溶液混合均匀;向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NH3·H2O,室温下磁力搅拌反应3h,过滤后分别用乙醇和水洗涤得到核壳型纳米粒子SH-SiO2@NaYF4:Tm3+,Yb3+
(3)氧化SH-SiO2@NaYF4:Yb3+:按体积比V(C2H4O2):V(H2O2)=5:1配置氧化剂溶液,取SH-SiO2@NaYF4:Tm3+,Yb3+纳米粒子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浓度为3.3g/L,室温下搅拌持续反应5h,将纳米粒子表面的巯基充分氧化后,过滤分离。沉淀经去离子水充分洗涤,在真空烘燥箱中60℃烘燥12h,即得到SO3-SiO2@NaYF4:Tm3+,Yb3+纳米粒子。
(4)羽绒预整理:羽绒表面覆盖一层由疏水性的甾醇和三磷酸酯组成的生物膜,以及鸭或鹅自身的油脂,进行整理前应采用水洗去除以增强对防伪整理液吸附性。将原料羽绒加入含有5g·L-1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溶液中,浴比1:100,30℃始染,以1℃·min-1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0℃,保温一段时间,降至室温后得到水洗后羽绒。
(5)制备可溯源防伪羽绒:取纳米粒子SO3-SiO2@NaYF4:Tm3+,Yb3+配置成浓度为2g/L,利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3~4,配置成整理液,将0.5g预整理羽绒浸泡在整理液中,置入恒温震荡箱内60℃保温2h。用筛网过滤分离羽绒和整理液,将羽绒在100℃下烘燥20min,用水洗涤羽绒纤维并再干燥一次得到可溯源防伪羽绒。
本发明的反应原理是:基于纤维等电点性质,羽绒纤维的等电点为pH=4,即当pH>4时,纤维中氨基结合游离的羟基带负电荷;当纤维所在溶液中pH<4时,纤维显中羧基结合氢质子带正电荷显正电荷。此时,带负电荷的磺酸根的改性红外防伪材料能与带负电荷的羽绒纤维之间形成库仑力,从而使改性红外防伪材料吸附到纤维表面。
将制备得到的可溯源防伪羽绒进行水洗,按照GB/T 5713-1997标准中表述的洗涤程序洗涤10次后,测试其在红外下转换发射光谱,发现洗涤10次后可溯源防伪羽绒仍具有特征红外发射的性能,从而说明可溯源防伪羽绒至少能耐10次水洗。
实施例3:一种可溯源防伪羽绒的检测装置
如图2所示,所述的检测装置为长方体形,正面设有显示屏11、开关13、信号灯12和用户识别锁模块15;上部设有发射二极管和8接收二极管9;内部设有多接口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7、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10、可重复使用的电源模块14;所述多接口红外光发射和接收模块7一端与发射二极管8和接收二极管9相连,一端与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10相连;所述光-电信号处理和判断模块10还与信号灯12和显示屏11相连;所述用户识别锁模块15与可重复使用的电源模块14相连;所述的检测装置具有用户识别锁功能以提高检测装置的保密性,所述的用户识别锁可以是数字密码锁、图形识别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其中的一种或多少种组合。
所述各个模块之间的线路连接和模块运行等计算机程序均属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改进了根据Yb及其共掺元素的特征光谱组合设计选择不同波长的红外发射-接收模块;将装置红外发射和接收模块对准需要识别认证纤维及纺织品,按下对应检测装置开关,相应结果将显示到检测装置屏幕上。
采用上述装置检测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可溯源防伪羽绒,根据Yb3+掺杂纳米NaYF4:Yb3+的红外光学特性,选择900nm红外发射管、980nm和1030nm红外接收管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利用该检测装置认证纺织品。检测装置工作时首先开启900nm红外发射管对准羽绒纤维,仅当900nm红外光辐射到负载一定量的SO3-SiO2@NaYF4:Yb3+的羽绒纤维时,980nm和1030nm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纤维受激辐射的产生的对于波长红外光,形成光电响应信号继而认证识别该羽绒纤维。
采用上述装置检测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可溯源防伪羽绒,根据Tm3+-Yb3+掺杂纳米NaYF4的红外光学特性,选择900nm和808nm红外发射管、980nm和1470nm红外接收管安装在检测装置上,利用该检测装置认证纺织品。检测装置工作时首先开启900nm红外发射管对准羽绒纤维,仅当900nm红外光辐射到负载一定量的SO3-SiO2@NaYF4:Tm3+,Yb3+的羽绒纤维时,980nm红外接收管开启并接收到纤维受激辐射的产生的对应波长红外光,形成光电响应信号;之后,检测装置开启808nm红外发射管,1470nm红外接收管开启并接收到纤维受激辐射的产生的对应波长红外光,形成光电响应信号继而认证识别该羽绒纤维。
另外,理论上,由于羽绒等电点为4,若将防伪纤维置于酸碱性(pH>4)环境中,羽绒纤维和防伪材料之间的库仑力会消失,但是发明人在制备可防伪溯源羽绒过程中,发现防伪材料表面的未缩聚的硅醇基(Si-OH)能与纤维之间形成氢键,将羽绒纤维放置于pH 4~7溶液中浸泡润湿至自身重量的100%,可溯源防伪羽绒仍具有红外光谱特性,说明防伪材料与纤维仍有结合,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9)

1.一种防伪羽绒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无添加粘合剂环境下将改性红外防伪材料与羽绒纤维之间结合制备具有防伪功能的羽绒纤维;所述结合是通过库仑力和氢键作用力进行;所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的制备过程如下:
(1)包覆:利用γ-巯丙基三甲基氧基硅烷偶联剂对单掺或共掺稀土Yb的纳米颗粒进行包覆改性,得到改性稀土纳米颗粒;
(2)氧化剂氧化:使用氧化剂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稀土纳米颗粒表面所引入的巯基氧化成磺酸基团,得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
在pH为3~4条件下,采用改性红外防伪材料对羽绒纤维进行整理,得到具有防伪功能的羽绒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是以单掺或共掺稀土Yb的纳米级无机非金属颗粒作为防伪溯源标记物;所述共掺稀土包括Y、T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包覆:利用γ-巯丙基三甲基氧基硅烷偶联剂对以单掺或共掺稀土Yb的纳米颗粒进行包覆改性,得到改性稀土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具体反应条件为:每1g纳米材料与体积为15~25 mL浓度为90~99%的巯基硅烷偶联剂,在5~10mL浓度为20-30%氨水催化下,于醇水混合体系室温20~25℃下反应4~6小时;醇水比为(3~9):1;
(2)氧化剂氧化:使用氧化剂将步骤(1)得到的改性稀土纳米颗粒表面所引入的巯基氧化成磺酸基团,得到改性红外防伪材料;氧化剂氧化的具体反应条件为:每1mL浓度为90~99%的巯基硅烷偶联剂的氧化剂用量为1~5mL;反应条件为在水分散液中,于室温20~25℃下反应2~5小时;
(3)羽绒预整理:利用洗涤剂清洗羽绒纤维表面的油脂和细胞膜;
(4)制备可防伪溯源羽绒:取改性红外防伪材料配置成浓度为2~5 g/L的水溶液,利用盐酸调节溶液pH至3~4,配置成整理液;将经步骤(3)预整理后的羽绒纤维浸泡在整理液中,置入恒温震荡箱内50~70℃保温2~4 h,过滤干燥得到可防伪溯源羽绒;羽绒纤维和整理液的浴比为1:(20-100)。
4.一种防伪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中的羽绒纤维替换成羊毛纤维或蚕丝纤维。
5.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防伪纤维。
6.一种含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纤维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包括复合纤维、纱线、粉体和织物。
7.一种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伪纤维在服用、床上用品方面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服用、床上用品防伪方面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是应用一种检测装置识别认证防伪纤维及其制品;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多接口红外光发射-接收模块;所述红外发射-接收模块是根据Yb及其共掺元素的特征光谱选择不同波长的红外发射-接收模块。
CN201910957448.5A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Active CN110761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7448.5A CN110761079B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57448.5A CN110761079B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1079A CN110761079A (zh) 2020-02-07
CN110761079B true CN110761079B (zh) 2020-09-04

Family

ID=6933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7448.5A Active CN110761079B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6107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3910A (zh) * 2003-07-17 2004-07-21 上海交通大学 稀土改性芳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JP2013539016A (ja) * 2010-07-26 2013-10-17 ウオーターズ・テクノロジーズ・コーポレイシヨン 粒度分布の狭い実質的に非多孔質のコアを含む表面多孔質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分離用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KR101321414B1 (ko) * 2013-06-17 2013-10-23 (주)코이즈 블로킹 방지성 및 대전 방지성을 갖는 하드 코팅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한 하드코팅 필름
CN103360854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厦门纳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明、低辐射、节能的玻璃用组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9626A (zh) * 2012-06-08 2013-12-25 苏州市职业大学 纺织品防伪方法及其识别装置
CN103614058A (zh) * 2013-11-13 2014-03-05 东华大学 一种红外隐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87486A (zh) * 2014-10-15 2016-08-24 内蒙古大学 一种户外纺织品用红色隔热降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8513A (zh) * 2016-06-27 2016-08-31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防伪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7980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浙江工业大学 黏土基-so3h固体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质水解制备还原糖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3910A (zh) * 2003-07-17 2004-07-21 上海交通大学 稀土改性芳纶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JP2013539016A (ja) * 2010-07-26 2013-10-17 ウオーターズ・テクノロジーズ・コーポレイシヨン 粒度分布の狭い実質的に非多孔質のコアを含む表面多孔質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分離用としてのその使用
CN103360854A (zh) * 2012-03-28 2013-10-23 厦门纳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明、低辐射、节能的玻璃用组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9626A (zh) * 2012-06-08 2013-12-25 苏州市职业大学 纺织品防伪方法及其识别装置
KR101321414B1 (ko) * 2013-06-17 2013-10-23 (주)코이즈 블로킹 방지성 및 대전 방지성을 갖는 하드 코팅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한 하드코팅 필름
CN103614058A (zh) * 2013-11-13 2014-03-05 东华大学 一种红外隐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87486A (zh) * 2014-10-15 2016-08-24 内蒙古大学 一种户外纺织品用红色隔热降温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08513A (zh) * 2016-06-27 2016-08-31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防伪纱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79802A (zh) * 2018-03-30 2018-09-04 浙江工业大学 黏土基-so3h固体酸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质水解制备还原糖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荧光防伪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王艳忠等;《合成纤维》;20000731(第4期);第20-22页 *
Nafion/Sulfonated 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A New Concept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Chang Houn Rhee等;《Chem.Mater》;20050310;第17卷(第7期);第1691-169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1079A (zh) 2020-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hattab et al. Facile development of photoluminescent textile fabric via spray coating of Eu (II)-doped strontium aluminate
CN104357931B (zh) 一种荧光沙柳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Khattab et al. Photoluminescent spray-coated paper sheet: Write-in-the-dark
CN104452101B (zh) 一种静电纺荧光pva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Fakin et al. Synthesis of TiO2–SiO2 colloid and its performance in reactive dyeing of cotton fabrics
CN105780169B (zh) 发红光长余辉荧光纤维的制备方法
El‐Newehy et al. Synthesis of lanthanide‐doped strontium aluminate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polyacrylonitrile nanofibres: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
CN106497560A (zh) 发光性能可控的碳点基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319661A (zh) 一种制备高分子‑微/纳米发光复合纤维的方法
Shin et al. Highly bright and photostable Li (Gd, Y) F4: Yb, Er/LiGdF4 core/shell upconversion nanophosphors for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Attar et al. Development of novel photoluminescent fibers from recycled polyester waste using plasma-assisted dyeing toward ultraviolet sensing and protective textiles
CN110761079B (zh) 一种羽绒纤维红外溯源防伪方法
Saad et al. Polyester fabric with fluorescent properties using microwave technology for anti-counterfeiting applications
Subaihi et al. Preparation of fluorescent cotton fibers with antimicrobial activity using lanthanide-doped pigments
CN106012069A (zh) 一种黄色夜光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8048074A (zh) 一种可发射彩光的有机-无机杂化荧光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7934B (zh) 一种荧光Lyocell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Snari et al. Preparation of photoluminescent nanocomposite ink for detection and mapping of fingermarks
Aķ⋅ it et al. Leaching and fastness behavior of cotton fabrics dyed with different type of dyes using sol‐gel process
Alsharief et al. Immobilization of strontium aluminate nanoparticles onto plasma-pretreated nonwoven polypropylene fibers by screen-printing toward photochromic textiles
Siadat et al. Diffuse reflectance behavior of the printed cotton/nylon blend fabrics treated with zirconium and cerium dioxide and citric acid in near‐and short‐wave IR radiation spectral ranges
Salehi et al. Comfort and reflectance properties of viscose/polyester blend fabric printed by vat/disperse dyes in visible/near‐infrared region
CN109797548A (zh) 一种具有上转换发光性质的尼龙46纳米纤维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30963B (zh) 氧化还原响应的变色稀土超分子凝胶荧光材料及其制备
W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Tungsten‐Based Polyvinyl Alcohol Waterborne Coating and Development of Photochromic Composite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