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7332A -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757332A CN110757332A CN201910758583.7A CN201910758583A CN110757332A CN 110757332 A CN110757332 A CN 110757332A CN 201910758583 A CN201910758583 A CN 201910758583A CN 110757332 A CN110757332 A CN 1107573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nter
- tip
- sleeve
- hole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24B41/061—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 B24B41/062—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axially supporting turning workpieces, e.g. magnetically, pneumatically between centres; Do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尖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前顶尖装置和后顶尖装置;所述前顶尖装置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孔型滑道的第一座体;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型滑道中的前顶尖;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型滑道中的弹簧,用以为前顶尖提供复位动力;所述后顶尖装置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孔型滑道的第二座体;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的后顶尖;对应所述后顶尖的后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的进给机构,用以驱动所述后顶尖进给;所述前顶尖的中轴线与所述后顶尖的中轴线重合。本发明所述的双尖定位装置,能实现对工件的精确定位,操作简单、快捷,且同时适用于普通铣床与数控铣床,在提升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瓷片抛光机中使用的磨头轴工件上有两条对对称度要求极高的键槽,所述磨头轴工件的具体形状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磨头轴工件的形状示意图,图2为磨头轴工件的剖面图。所述磨头轴工件40外形为多个半径不同的圆柱体同轴拼接而成的形状,总长155mm,在其左侧一段及中段的侧面,各有一宽10mm、深5mm的键槽,两条键槽的纵向对称轴位于同一直线上,二者高度对称。所述磨头轴工件40左侧面正中有一直径20mm、深75mm的孔,该孔靠近左侧一端的28mm长度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磨头轴工件40右侧面正中有一直径12mm、深80mm的圆孔,该孔与所述磨头轴工件40左侧的孔相贯通。
在加工所述磨头轴工件40上的两条键槽时,需要对工件进行定位,现有技术中加工所述磨头轴工件40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三种:
1、利用通用夹具分度头对工件一端进行固定,另一端用顶尖抵住工件,采用一夹一顶的定位方式对工件进行定位。
2、采用一对V型块对工件进行定位。
3、采用通用夹具平口钳对工件进行定位。
然而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分度头及平口钳均为通用夹具,其加工精度有限,无法达到图纸规定的要求,做不到使所述磨头轴工件40上两条键槽高度对称;上述V型块为常用的定位元件,但仅依靠一对V型块进行定位,同样无法保证加工精度。同时,以上三种定位方法,在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进行定位时,定位工件的操作复杂、繁琐,加工效率极低,在批量加工所述磨头轴工件40时,极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进行精确定位且定位操作便捷的双尖定位装置。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包括前顶尖装置和后顶尖装置;所述前顶尖装置包括: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孔型滑道;前顶尖,所述前顶尖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型滑道中;和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型滑道中,用以为前顶尖提供复位动力;所述后顶尖装置包括: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孔型滑道;后顶尖,所述后顶尖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和进给机构,对应所述后顶尖的后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用以驱动所述后顶尖进给;当所述前顶尖装置和后顶尖装置配合使用时,所述前顶尖的中轴线与所述后顶尖的中轴线重合。
本发明所述的双尖定位装置,能实现对所述磨头轴工件的精确定位,操作简单、快捷,能一次定位完成所述磨头轴工件两条键槽的铣削加工,且同时适用于普通铣床与数控铣床,在提升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座体主要由前顶尖套筒底座、前顶尖套筒、前盖板和后盖板组成;所述前顶尖套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上,及所述前顶尖套筒沿其中轴线形成所述第一孔型滑道,所述第一孔型滑道贯穿所述前顶尖套筒的两端侧面;所述后盖板安装在所述前顶尖套筒的后端面上;所述前盖板安装在所述前顶尖套筒的前端面上;所述前顶尖滑动设置在所述贯穿孔道中,且其前端部具有一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穿设在所述前盖板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前顶尖套筒外;所述弹簧设置在后盖板和前顶尖后端部之间的贯穿孔道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座体主要由后顶尖套筒底座和后顶尖套筒组成;所述后顶尖套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上,及所述后顶尖套筒沿其中轴线形成所述第二孔型滑道,所述第二孔型滑道贯穿所述后顶尖套筒的两端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与所述给进机构配合处设置有螺纹;所述给进装置主要由调节丝杆和手轮组成,所述调节丝杆,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一端与所述后顶尖的后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型滑道外与所述手轮固定连接。使所述给进机构便于调控,操作更加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的露出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承钉,所述支承钉分散设置于所述前顶尖的所述定位头的伸出处周边。进一步确保工件的定位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支承钉有三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定位键,所述前顶尖装置与所述后顶尖装置分别装配于所述定位键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键共有四个,两个与所述前顶尖装置装配,两个与所述后顶尖装置装配。可有效实现对所述前顶尖装置与所述后顶尖装置的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前顶尖套筒与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的装配面的相同位置设置有多个垂直装配面贯通的孔。便于所述前顶尖套筒与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的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后顶尖套筒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的装配面的相同位置设置有多个垂直装配面贯通的孔。便于所述后顶尖套筒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的装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磨头轴工件的形状示意图图;
图2为磨头轴工件的剖面图;
图3为双尖定位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4为前顶尖装置结构图;
图5为前顶尖形状示意图;
图6为前顶尖套筒左视图;
图7为前顶尖套筒剖面图;
图8为前顶尖套筒底座俯视图;
图9为后盖板左视图;
图10为前盖板右视图;
图11为后顶尖装置结构图;
图12为后顶尖形状示意图;
图13为后顶尖套筒剖面图;
图14为后顶尖套筒底座俯视图;
图15为调节丝杆形状示意图;
图16为手轮形状示意图。
图中:
前顶尖装置10;前顶尖11;前顶尖套筒12;前顶尖套筒底座13;弹簧14;后盖板15;前盖板16;支承钉17;后顶尖装置20;后顶尖21;后顶尖套筒22;后顶尖套筒底座23;调节丝杆24;手轮25;定位键30;磨头轴工件40。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3,图3为双尖定位装置整体结构图。
本双尖定位装置,包括前顶尖装置10,后顶尖装置20及定位键30。所述前顶尖装置10设置于所述磨头轴工件40左侧,所述后顶尖装置20设置于所述磨头轴工件40右侧,二者相互配合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进行定位;所述定位键30有多个,分别对所述前顶尖装置10及所述后顶尖装置20进行定位,优选的,所述定位键30有四个,其中两个设置于所述前顶尖装置10底部设置的槽中对其进行定位,另外两个设置于所述后顶尖装置20底部设置的槽中对其进行定位。
所述前顶尖装置10包括前顶尖11,前顶尖套筒12,前顶尖套筒底座13,弹簧14,后盖板15,前盖板16及支承钉17,其中,所述前顶尖套筒12、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所述后盖板15及所述前盖板16共同组成第一座体,具体结构请参阅图4,图4为前顶尖装置结构图。所述弹簧14设置于所述前顶尖11尾部,所述前顶尖套筒12套在所述前顶尖11外侧,所述后盖板15盖在所述前顶尖套筒12的设置所述弹簧14一侧,所述前盖板16盖在所述前顶尖套筒12的另一侧,所述支承钉17有多个,分散设置于所述前盖板16外侧会与所述磨头轴工件40接触的位置,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上方用于设置、固定所述前顶尖套筒12,所述前顶尖套筒13下侧设置有定位槽,卡设在所述定位键30上。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10,图5为前顶尖形状示意图,图6为前顶尖套筒左视图,图7为前顶尖套筒剖面图,图8为前顶尖套筒底座俯视图,图9为后盖板左视图,图10为前盖板右视图。
所述前顶尖11为整体长170mm的圆柱形部件,柱身直径为28mm,其中尖端部分长19mm,直径为14mm,尾端中心设置有深25mm,直径18mm的圆柱形孔洞,所有圆柱形结构的圆心均同轴设置。
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为总长160mm的横向柱体,其侧面为以直径为75mm的圆形为基础的图形,侧面的上下为平行对称截断的直边,上下截断边之间的高度为52mm。所述前顶尖套筒12侧面正中有一直径为28mm的横向圆柱形通孔。所述前顶尖套筒12左右两侧面的横向对称轴上左右各有一螺孔,共4个螺孔,螺孔圆心位于筒体侧面的横向对称轴上,距对称中心23mm。在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设置有4个垂直贯穿上下平面的沉孔,沉孔上部分直径14mm深15mm,下部分直径为9mm,贯通筒体,沉孔的圆心位于距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侧面纵向对称轴50mm、距横向对称轴25mm处。在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设置有2个垂直贯穿上下平面的通孔,直径为10mm,通孔的圆心位于距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侧面纵向对称轴35mm、距横向对称轴25mm处,两孔相对于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前顶尖底座13的其主体为两个长方体形状拼接而成,底部为长220mm、宽130mm、高15mm的长方体,底部的上顶面距左右两边35mm、距前后两边25mm的正中拼接有一长150mm、宽80mm、高50mm的长方体,二者共同构成所述前顶尖底座13的主体部分。其底面横向正中有一贯通左右的槽,该槽的宽度为15mm,深度为5mm。主体底座部分横向正中靠左右两侧边处各有一纵向垂直的贯通开口,该开口形状从顶面看,为紧挨侧边处为长26mm宽18mm的长方形拼接直径为18mm的半圆形,该开口形状相对于主体的横向对称轴对称,其中半圆形的弧形顶部与主体上部的长方体侧面相切。所述前顶尖底座13的主体上部长方体顶面有4个垂直贯通主体直径为8mm的螺孔,其圆心分别位于距主体上部长方体侧边23mm、距顶边15mm的4个交点上。所述前顶尖底座13的主体上部长方体顶面有2个直径为10mm的垂直通孔,其圆心分别位于距主体上部长方体侧边40mm、距顶边15mm的交点上,两个圆心相对于对称中心对称,同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的两个圆心中心对称的通孔分布位置相同。
所述弹簧14为模具弹簧。
所述后盖板15的侧面为以直径为70mm的圆形为基础的图形,上下为平行对称截断的直边,上下截断边之间的高度为50mm,整体厚度为10m;其侧面的横向对称轴上有3个直径为9mm的通孔,其圆心分别位于对称中心及距对称中心23mm的两侧。
所述前盖板16的侧面形状同所述后盖板15相同,整体厚度为13m;所述前盖板16右侧面有一圆心位于对称中心、直径为14.2mm的通孔;右侧面横向对称轴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贯通的沉孔,共2个,上部分直径17mm深4mm,下部分直径为9mm,其圆心分别位于距对称中心24mm的两侧;所述通孔周围有3个定位销孔,其直径为2.5mm,其圆心等间距设置于一圆心在对称中心、直径为20mm的圆周上。
所述前顶尖11尖端向左设置于所述前顶尖套筒12正中的直径为28mm的通孔内,所述前顶尖11尖端尾部的直径为18mm的孔内设置有所述弹簧14;所述前顶尖套筒12左侧安装所述后盖板15,所述后盖板15上的各孔与所述前顶尖套筒12左侧面各孔对正;所述前顶尖套筒12右侧安装所述前盖板16,所述前盖板16上各孔与所述前顶尖套筒12右侧面各孔对正;所述支承钉17有3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盖板16上的3个定位销孔内;所述前顶尖套筒12整体设置于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上,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的各沉孔与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上的各螺孔对正,所述前顶尖套筒12上的各通孔与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上的各通孔对正;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底面的槽装配在两个所述定位键30上。上述装配结构中所有对正的孔,依据实际需求使用螺钉或其他部件进行固定。
所述后顶尖装置包括后顶尖21,后顶尖套筒22,后顶尖套筒底座23,调节丝杆24及手轮25,其中,所述后顶尖套筒22及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公同组成第二底座,具体结构请参阅图11,图11为后顶尖装置结构图。所述调节丝杆24外表面设置有螺纹,装配在所述后顶尖21的尾端,所述手轮25装配在所述调节丝杆24未与所述后顶尖21装配的一端,所述后顶尖套筒22套设于所述后顶尖21与所述调节丝杆24上,所述后顶尖套筒22内侧有与所述调节丝杆24外表面螺纹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上方用于设置、固定所述后顶尖套筒22,所述后顶尖套筒23下侧设置有定位槽,卡设在所述定位键30上,设置在所述前顶尖装置10同轴的左侧,与所述前顶尖装置10相对设置。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16,图12为后顶尖形状示意图,图13为后顶尖套筒剖面图,图14为后顶尖套筒底座俯视图,图15为调节丝杆形状示意图,图16为手轮形状示意图。
所述后顶尖21为整体长190mm的柱形部件,柱身为直径为28mm的圆柱体;其中尖端部分为长15mm,直径为24mm的圆柱体;尾端部分的10mm,连接于柱身末端的为长5mm,直径为10mm的圆柱形连接部,该圆柱形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有长5mm直径为15mm的圆柱形卡位部,所有圆柱形结构的圆心均同轴设置。
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为总长185mm的横向柱体,其侧面与所述前顶尖套筒12的侧面相同。所述后顶尖套筒22右侧面正中有一直径为33mm,深43mm的螺孔,螺孔左侧同轴接有直径为36mm,深7mm的通孔,通孔左侧同轴接有直径为28mm的通孔,上述三孔同轴设置,贯通所述后顶尖套筒22的左右两侧面。在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上设置有4个垂直贯穿上下平面的沉孔,该沉孔上部分直径14mm,深15mm,下部分直径9mm,贯通筒体,沉孔的圆心位于距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上侧面纵向对称轴64mm、距横向对称轴25mm处。在筒体上设置有2个垂直贯穿上下平面的通孔,直径为10mm,通孔的圆心位于距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上侧面纵向对称轴47mm、距横向对称轴25mm处,两孔相对于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的主体同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13的主体部分形状相同,其底面横向正中有一贯通左右的槽,其宽度为15mm,深度为5mm。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的主体底座部分横向正中靠左右两侧边处各有一纵向垂直的贯通开口,该开口形状从顶面看,为紧挨侧边处为长26mm宽18mm的长方形拼接直径为18mm的半圆形,该开口相对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的主体的横向对称轴对称,半圆形的弧形顶部与主体上部的长方体侧边相切。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的主体上部长方体顶面有4个垂直贯通主体直径为8mm的螺孔,其圆心分别位于距主体上部长方体侧边11mm、距顶边15mm的4个交点上。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的主体上部长方体顶面有2个直径为10mm的垂直通孔,其圆心分别位于距主体上部长方体侧边28mm、距顶边15mm的交点上,两个圆心相对于对称中心对称,同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上的两个圆心中心对称的通孔分布位置相同。
所述调节丝杆24的整体长度为68mm,其形状为直径25mm,长28mm的圆柱与直径33mm,长40mm的圆柱同轴横向拼接而成;较细一端正中有一垂直贯通圆柱侧面的通孔,直径6mm,圆心位置距圆柱末端9mm;较粗圆柱部分外侧有螺纹,一端末端的侧面正中有一与上述通孔通向的垂直贯通圆柱的T型通孔,较粗圆柱末端的5mm长度的孔的宽度为10mm,相连在其后的5mm长度的孔的宽度为15mm;两个通孔相对于圆柱体的同一对称面各自对称
所述手轮25整体为环形,其厚度为18mm,内圆直径为25mm,外圆直径为75mm;侧面正中有一通孔,直径为9mm,从侧面沿内外圆的一条直径贯通圆环两侧环边。
所述移动丝杆24上的垂直T形槽套设于所述后顶尖21尾部的直径10mm拼接直径15mm圆柱的部分上;所述后顶尖21尖端向左设置于所述后顶尖套筒22正中的直径为28mm的通孔内,所述调节丝24杆旋入所述后顶尖套筒22右侧正中的直径为33mm的螺孔内;所述手轮25套设于所述移动丝杆24有圆形通孔一端,所述手轮25上的通孔与所述移动丝杆24上的通孔对正;所述后顶尖套筒22整体设置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上,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上的各沉孔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上的各螺孔对正,所述后顶尖套筒22上的各通孔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上的各通孔对正;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23底面的槽装配在两个所述定位键30上,设置在所述前顶尖装置10同轴的左侧,与所述前顶尖装置10相对设置。上述装配结构中所有对正的孔,依据实际需求使用螺钉或其他部件进行固定。
在转动所述手轮25时,可使所述手轮25带动所述移动丝杆24在所述后顶尖套筒22内侧的螺孔内旋转实现向左或向右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后顶尖21左右移动。
在使用本双尖定位装置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进行定位时,首先校正所述前顶尖11与所述后顶尖21的中轴线与走刀方向平行,然后将所述磨头轴工件40左侧的直径为20mm的螺孔与所述磨头轴工件40右侧的直径为12mm的通孔分别抵在所述前顶尖11与所述后顶尖21上,转动所述手轮25调节所述后顶尖21的左右位置,所述后顶尖21与所述前顶尖装置10的所述弹簧14配合,使所述所述磨头轴工件40左侧的直径为20mm的螺孔与所述前顶尖11尖端贴合,所述磨头轴工件40右侧的直径为12mm的通孔与所述后顶尖21尖端贴合,同时控制所述磨头轴工件40直径为38mm的左侧面与所述前盖板16上设置的所述支承钉17良好接触,避免了键槽加工时长度方向位置尺寸的误差,即完成了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的精确定位。
本双尖定位装置利用所述磨头轴工件40两端的孔作为基准分别与所述前顶尖11、所述后顶尖21配合进行定位,从而实现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的精确定位;同时利用所述前顶尖装置10的所述弹簧14及所述支承钉17以及所述后顶尖装置20的所述移动丝杆24之间的相互配合、调节,从而确保磨头轴工件定位准确。基于基准重合原则,本双顶尖定位装置能保证所述磨头轴工件40两条键槽的对称度,利用本装置能一次定位完成所述磨头轴工件40两条键槽的铣削加工,且操作便捷、快速,在提升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十分便于对所述磨头轴工件40的批量加工时使用。同时本双顶尖定位装置可以在普通铣床使用,也可以在数控铣床上使用,适用范围广,适合不同的加工场所。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顶尖装置和后顶尖装置;
所述前顶尖装置包括:
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孔型滑道;
前顶尖,所述前顶尖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型滑道中;和
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孔型滑道中,用以为前顶尖提供复位动力;
所述后顶尖装置包括:
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孔型滑道;
后顶尖,所述后顶尖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和
进给机构,对应所述后顶尖的后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用以驱动所述后顶尖进给;
当所述前顶尖装置和后顶尖装置配合使用时,所述前顶尖的中轴线与所述后顶尖的中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座体主要由前顶尖套筒底座、前顶尖套筒、前盖板和后盖板组成;所述前顶尖套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上,及所述前顶尖套筒沿其中轴线形成所述第一孔型滑道,所述第一孔型滑道贯穿所述前顶尖套筒的两端侧面;所述后盖板安装在所述前顶尖套筒的后端面上;所述前盖板安装在所述前顶尖套筒的前端面上;所述前顶尖滑动设置在所述贯穿孔道中,且其前端部具有一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穿设在所述前盖板中并部分伸出于所述前顶尖套筒外;所述弹簧设置在后盖板和前顶尖后端部之间的贯穿孔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座体主要由后顶尖套筒底座和后顶尖套筒组成;所述后顶尖套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上,及所述后顶尖套筒沿其中轴线形成所述第二孔型滑道,所述第二孔型滑道贯穿所述后顶尖套筒的两端侧面。
4.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与所述给进机构配合处设置有螺纹;
所述给进装置主要由调节丝杆和手轮组成,所述调节丝杆,其外表面设置有螺纹,一端与所述后顶尖的后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型滑道中,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孔型滑道外与所述手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板的露出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承钉,所述支承钉分散设置于所述前顶尖的所述定位头的伸出处周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钉有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定位键,所述前顶尖装置与所述后顶尖装置分别装配于所述定位键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键共有四个,两个与所述前顶尖装置装配,两个与所述后顶尖装置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顶尖套筒与所述前顶尖套筒底座的装配面的相同位置设置有多个垂直装配面贯通的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尖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顶尖套筒与所述后顶尖套筒底座的装配面的相同位置设置有多个垂直装配面贯通的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8583.7A CN110757332A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58583.7A CN110757332A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757332A true CN110757332A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29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58583.7A Pending CN110757332A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757332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3180B (de) * | 1955-04-14 | 1962-02-01 | Jules Louis Jeanneret | Schnellspannvorrichtung an Drehbaenken od. dgl. fuer den Vorschub der Reitstockpinole |
GB1286448A (en) * | 1970-02-13 | 1972-08-23 | A A Jones And Shipman Ltd | Machine tools |
DD236465A1 (de) * | 1985-04-29 | 1986-06-11 | Werkzeugmasch Forschzent | Reitstock mit elektromotorischen pinolenantrieb |
CN102806477A (zh) * | 2012-07-27 | 2012-12-05 | 苏州市东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机床工件装夹装置 |
CN103990820A (zh) * | 2014-06-05 | 2014-08-20 | 厦门大学 | 一种用于加工螺杆转子螺旋槽的复合定位顶尖装置 |
CN104400044A (zh) * | 2014-11-24 | 2015-03-11 | 常州长江齿轮有限公司 | 一种不停车快装夹头 |
CN205057077U (zh) * | 2015-09-29 | 2016-03-02 | 重庆盛镁镁业有限公司 | 轴转动支承机构 |
-
2019
- 2019-08-16 CN CN201910758583.7A patent/CN11075733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3180B (de) * | 1955-04-14 | 1962-02-01 | Jules Louis Jeanneret | Schnellspannvorrichtung an Drehbaenken od. dgl. fuer den Vorschub der Reitstockpinole |
GB1286448A (en) * | 1970-02-13 | 1972-08-23 | A A Jones And Shipman Ltd | Machine tools |
DD236465A1 (de) * | 1985-04-29 | 1986-06-11 | Werkzeugmasch Forschzent | Reitstock mit elektromotorischen pinolenantrieb |
CN102806477A (zh) * | 2012-07-27 | 2012-12-05 | 苏州市东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机床工件装夹装置 |
CN103990820A (zh) * | 2014-06-05 | 2014-08-20 | 厦门大学 | 一种用于加工螺杆转子螺旋槽的复合定位顶尖装置 |
CN104400044A (zh) * | 2014-11-24 | 2015-03-11 | 常州长江齿轮有限公司 | 一种不停车快装夹头 |
CN205057077U (zh) * | 2015-09-29 | 2016-03-02 | 重庆盛镁镁业有限公司 | 轴转动支承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张国军 等: "《机电设备装调训练与考级.机械分册》", 30 November 2012,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李全林: "弹性前顶尖不停车夹具", 《科技信息》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74067U (zh) | 一种三通阀体的夹具 | |
US20230166342A1 (en) | Milling machine fly-cutter with adjustable cutting-tool geometric angle and milling machine | |
CN110757332A (zh) | 一种双尖定位装置 | |
JP2020108919A (ja) | 被加工物保持装置 | |
CN211072635U (zh) | 一种快速夹紧夹具 | |
CN110899800B (zh) | 一种可换单切削刀片式精铣球头刀 | |
CN107538249B (zh) | 一种加工空间多孔位零件的随行夹具 | |
US9718133B2 (en) | Adjustable holder for a cutting tool | |
JPS6319282B2 (zh) | ||
CN212043656U (zh) | 一种圆柱体异形型芯加工辅助装置 | |
CN211277157U (zh) | 一种可快速更换卡爪的卡盘套装 | |
US3621620A (en) | Machining tool | |
JP7238160B2 (ja) | エンドミル | |
CN211758505U (zh) | 一种尾座主轴同心度调整装置 | |
KR101612540B1 (ko) | 공작기계의 피가공물 고정장치 | |
CN114425707A (zh) | 一种端盖钻孔攻丝固定装置 | |
CN110860931A (zh) | 侧向螺旋夹紧装置 | |
CN211277394U (zh) | 一种四轴快速切换装置 | |
CN111347274A (zh) | 圆柱体异形型芯加工辅助装置 | |
CN205799239U (zh) | 一种通用型外圆磨夹具 | |
CN215357192U (zh) | 一种钨电极定角切磨机 | |
JP2021041525A (ja) | モジュラークランプ装置 | |
US3593602A (en) | Taper attachement for a turning lathe | |
CN210997692U (zh) | 一种端联器车中心孔工装 | |
CN218697610U (zh) | 一种加工主轴偏心外圆的磨削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