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5018B -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5018B
CN110745018B CN201911048631.XA CN201911048631A CN110745018B CN 110745018 B CN110745018 B CN 110745018B CN 201911048631 A CN201911048631 A CN 201911048631A CN 110745018 B CN110745018 B CN 110745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locking arm
base
opening
sh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86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5018A (zh
Inventor
薛凯文
刘恒利
钱辉环
林天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UHK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Priority to CN2019110486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5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5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32Waterborne vess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属于船舶充电技术领域。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包括基座、开闭闸机构和充电接头。基座具有充电区,开闭闸机构连接于基座,船舶的充电部能够通过开闭闸机构进出充电区,开闭闸机构用于将充电部限制于充电区内。充电接头设置于基座,所述充电接头用于与位于所述充电区内的所述充电部对接。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可通过开闭闸机构进入至充电区,并被开闭闸机构限制在充电区内,从而快速地将船舶稳固,以便于将充电接头与船舶的充电部进行对接,并对船舶进行充电。这种结构的船舶靠岸稳定装置可对船舶进行快速稳固,稳固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充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靠岸充电需要将船舶限制在指定区域,船舶一般是由驾驶人员停靠到岸边,并将其稳固在岸边的固定装置上,如绳子拴在岸边的柱子上,稳固过程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以改善现有对船舶的稳固方式费时费力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包括基座、开闭闸机构和充电接头;
所述基座具有充电区;
所述开闭闸机构连接于所述基座,船舶的充电部能够通过所述开闭闸机构进出所述充电区,所述开闭闸机构用于将所述充电部限制于所述充电区内;
所述充电接头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充电接头用于与位于所述充电区内的所述充电部对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可通过开闭闸机构进入至充电区,并被开闭闸机构限制在充电区内,从而快速地将船舶稳固,以便于将充电接头与船舶的充电部进行对接,并对船舶进行充电。船舶在出港离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可通过开闭闸机构脱离充电区。这种结构的船舶靠岸稳定装置可对船舶进行快速稳固,稳固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部向所述开闭闸机构施加第一开闸力能够使所述开闭闸机构正向开闸,以使所述充电部进入所述充电区;
所述充电部向所述开闭闸机构施加第二开闸力能够使所述开闭闸机构反向开闸,以使所述充电部脱离所述充电区;
其中,所述第一开闸力小于所述第二开闸力。
上述技术方案中,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向开闭闸机构施加第一开闸力则可使开闭闸机构正向开闸,从而使充电部进入至充电区内,此时,充电部将被限制在充电区内,以便于对船舶进行充电。船舶在出港离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向开闭闸机构施加第二开闸力则可使开闭闸机构反向开闸,从而使充电部脱离充电区。由于使开闭闸机构正向开闸所需要的第一开闸力小于使开闭闸机构反向开闸所需要的第二开闸力,使得充电部进入充电区容易,脱离充电区困难。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闭闸机构包括第一阻挡臂、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阻挡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一阻挡臂与所述基座之间;
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一弹性件对第一阻挡臂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进入至充电区后,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一阻挡臂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从而将充电部限制在充电区内;第一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对第一阻挡臂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脱离充电区后,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二阻挡臂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这种开闭闸机构结构简单,开闸、闭闸方式简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性件的劲度系数。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且第一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性件的劲度系数,使得开闭闸机构具有让充电部进入充电区容易脱离充电区困难的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挡臂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水平面内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阻挡臂能够相对基座在水平面内转动,这种结构使得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与第一阻挡臂接触后能够更容易推动第一阻挡臂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闭闸机构还包括第二阻挡臂、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
所述第二阻挡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阻挡臂与所述第一阻挡臂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弹性件与所述第四弹性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臂与所述基座之间;
所述第二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二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所述第二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时,所述第四弹性件具有阻止第二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三弹性件对第二阻挡臂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进入至充电区后,在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第二阻挡臂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从而将充电部限制在充电区内;第二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四弹性件对第二阻挡臂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脱离充电区后,在第四弹性件的作用下,第四阻挡臂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此外,由于第一阻挡臂与第二阻挡臂相对设置,充电部在进入或脱离充电区的过程中,第一阻挡臂和第二阻挡臂将发生转动,第一阻挡臂和第二阻挡臂无需转动较大角度就能够使充电部进入至充电区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均为弹簧,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劲度系数。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均为弹簧,且第三弹性件的劲度系数小于第四弹性件的劲度系数,使得开闭闸机构具有让充电部进入充电区容易脱离充电区困难的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挡臂能够相对所述基座在水平面内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阻挡臂能够相对基座在水平面内转动,这种结构使得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与第二阻挡臂接触后能够更容易推动第二阻挡臂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将所述充电部导入所述充电区。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引导部起到导向作用,以将船舶的充电部导入充电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卡口,所述充电部能够从所述卡口进入所述充电区。
上述技术方案中,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可通过卡口准确的进入至充电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口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船舶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的充电部进入卡口并与第一引导部接触后,充电部将沿着第一引导部移动至充电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头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充电接头相对所述基座运动能够覆盖所述充电区并与位于所述充电区内的所述充电部对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充电接头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通过使充电接头相对基座运动便可使充电接头覆盖充电区,从而使充电接头与位于充电区内的充电部快速对接,便于对船舶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充电接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使得充电接头相对基座转动便可实现与船舶的充电部进行对接,实现方式简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接头包括对接部和与所述对接部连接的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充电部移动,以使所述充电部与所述对接部对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引导部对船舶的充电部具有导向作用,充电接头的对接部与充电部进行对接的过程中,第二引导部将引导充电部移动,使充电部与对接部准确对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导部为连接于所述对接部的球碗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这种结构使得充电部位于充电区内后,即使对接部与充电部存在一定偏差,第二引导部也能使对接部与充电部准确对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提供的船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充电接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充电接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船舶靠岸稳定装置;10-基座;11-充电区;12-第一引导部;13-卡口;20-开闭闸机构;21-第一阻挡臂;22-第一弹性件;23-第二弹性件;24-第二阻挡臂;25-第三弹性件;26-第四弹性件;30-充电接头;31-对接部;311-半球形凹槽;32-第二引导部;33-杆部;200-船舶;210-充电杆;220-充电部;221-第一斜面;222-第二斜面;A-竖直轴线;B-水平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舶靠岸稳定装置100,用于稳固进港靠岸的船舶200,并对船舶200进行充电,在稳固船舶200的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可将船舶200快速稳固。
如图1所示,船舶200的前端设有充电杆210,充电杆210的前端设有充电部220。本实施例中,充电部220为竖向布置于充电杆210的圆柱形公头。
以下结合附图对船舶靠岸稳定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船舶200靠岸充电装置包括基座10、开闭闸机构20和充电接头30。基座10具有充电区11,开闭闸机构20连接于基座10,船舶200的充电部220能够通过开闭闸机构20进出充电区11,开闭闸机构20用于将充电部220限制于充电区11内。充电接头30设置于基座10,充电接头30用于与位于充电区11内的充电部220对接。
在实际使用时,可将基座10固定在岸边。船舶200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可通过开闭闸机构20进入至充电区11,并被开闭闸机构20限制在充电区11内,从而快速地将船舶200稳固,以便于将充电接头与船舶200的充电部220进行对接,并对船舶200进行充电。船舶200在出港离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可通过开闭闸机构20脱离充电区11。这种结构的船舶靠岸稳定装置100可对船舶200进行快速稳固,稳固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其中,开闭闸机构20可以是多种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开闭闸即可。
可选地,充电部220向开闭闸机构20施加第一开闸力能够使开闭闸机构20正向开闸,以使充电部220进入充电区11;充电部220向开闭闸机构20施加第二开闸力能够使开闭闸机构20反向开闸,以使充电部220脱离充电区11。其中,第一开闸力小于第二开闸力。
船舶200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向开闭闸机构20施加第一开闸力则可使开闭闸机构20正向开闸,从而使充电部220进入至充电区11内,此时,充电部220将被限制在充电区11内,以便于对船舶200进行充电。船舶200在出港离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向开闭闸机构20施加第二开闸力则可使开闭闸机构20反向开闸,从而使充电部220脱离充电区11。由于使开闭闸机构20正向开闸所需要的第一开闸力小于使开闭闸机构反向开闸所需要的第二开闸力,使得充电部220进入充电区11容易,脱离充电区11困难。
进一步地,开闭闸机构20包括第一阻挡臂21、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第一阻挡臂21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均连接于第一阻挡臂21与基座10之间。第一阻挡臂21转动并正向开闸时,第一弹性件22具有阻止第一阻挡臂21转动的趋势;第一阻挡臂21转动并反向开闸时,第二弹性件23具有阻止第一阻挡臂21转动的趋势。
第一阻挡臂21转动并正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一弹性件22对第一阻挡臂21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220进入至充电区11后,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第一阻挡臂21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从而将充电部220限制在充电区11内;第一阻挡臂21转动并反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23对第一阻挡臂21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220脱离充电区11后,在第二弹性件23的作用下,第二阻挡臂24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这种开闭闸机构结构简单,开闸、闭闸方式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阻挡臂21在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
在本实施例中,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均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第一阻挡臂21保持静止。在第一阻挡臂21转动(图2中,第一阻挡臂21顺时针转动)并正向开闸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2伸长,第二弹性件23缩短。在第一阻挡臂21转动(图2中,第一阻挡臂21逆时针转动)并反向开闸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23伸长,第一弹性件22缩短。在其他实施例中,开闭闸机构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也可均处于压缩状态,以使第一阻挡臂保持静止。在第一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缩短,第二弹性件伸长。在第一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缩短,第一弹性件伸长。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均为弹簧,第一弹性件22的劲度系数小于第二弹性件23的劲度系数。这种结构使得第一阻挡臂21正向开闸过程中较第二阻挡臂24正向开闸过程中更容易转动,使得开闭闸机构20具有让充电部220进入充电区11容易脱离充电区11困难的特性。
其中,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分别布置在第一阻挡臂21的两侧。第一弹性件22的一端与第一阻挡臂21连接,第一弹性件22的另一端与基座10连接;第二弹性件23的一端与第一阻挡臂21连接,第二弹性件23的另一端与基座10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2与第二弹性件23也可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均为弹性绳,第一弹性件22的直径小于第二弹性件23的直径。
进一步地,第一阻挡臂21能够相对基座10在水平面内转动,即第一阻挡臂21相对基座10转动轴线为竖直轴线A。这种结构使得船舶200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与第一阻挡臂21接触后能够更容易推动第一阻挡臂21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阻挡臂21相对基座10转动的轴线也可以有其他布置方式,比如,如图3所示,第一阻挡臂21相对基座10转动的轴线水平布置,即第一阻挡臂21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阻挡臂21处于水平位置。当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使开闭闸机构20正向开闸时,第一阻挡臂21在充电部220的作用下将向上转动;当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使开闭闸机构20反向开闸时,第一阻挡臂21在充电部220的作用下将向下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可在船舶200的充电部220设置相对的第一斜面221和第二斜面222。结合图3和图4,当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使开闭闸机构20正向开闸时,充电部220的第一斜面221与第一阻挡臂21接触并推动第一阻挡臂21在竖直平面内向上转动,最终使第一阻挡臂21进入充电区11。第一阻挡臂21进入充电区11内并与第一阻挡臂21分离后,第一阻挡臂21在第一弹性件22的作用下再次回到水平位置,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当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使开闭闸机构20反向开闸时,充电部220的第二斜面222与第一阻挡臂21接触并推动第一阻挡臂21在竖直平面内向下转动,最终使第一阻挡臂21脱离充电区11。第一阻挡臂21脱离充电区11并与第一阻挡臂21分离后,第二阻挡臂24在第二弹性件23的作用下再次回到水平位置,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基座10上设有第一引导部12,第一引导部12用于将充电部220导入充电区11。
第一引导部12起到导向作用,以将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导入充电区11。第一引导部12可以是多种结构。
示例性的,基座10上设有卡口13,充电部220能够从卡口13进入充电区11,卡口13的侧壁形成第一引导部12。
船舶200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可先进入至卡口13,充电部220使开闭闸机构20开闸后,充电部220将从卡口13准确的进入至充电区11。当充电部220在卡口13内并与第一引导部12接触后,充电部220将沿着第一引导部12移动至开闭闸机构20,充电部220将推动第一阻挡臂21转动,进而使开闭闸机构20正向开闸,最终使充电部220进入充电区11内。
其中,卡口13设于基座10的一侧边缘处。充电部220进入充电区11后,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将被第一阻挡臂21限制在充电区11内,也可理解为充电部220被限制在卡口13内,卡口13的内轮廓与第一阻挡臂21所限定的区域即为充电区11。
卡口13具有两个侧壁和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可以是两个侧壁均为第一引导部12,也可以是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为第一引导部12。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口13的两个侧壁中靠近第一阻挡臂21的转动轴线的侧壁为引导面,卡口13的底壁为圆弧形。
其中,第一引导部12可以是倾斜的平面,也可以是倾斜的圆弧面。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部12为倾斜的平面。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充电接头30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10,充电接头30相对基座10转动能够覆盖充电区11并与位于充电区11内的充电部220对接。
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位于充电区11内后,通过转动充电接头30便可使充电接头30与位于充电区11内的充电部220快速对接,便于对船舶200进行充电。可理解的,充电接头30外接有电源。
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头30能够相对基座10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即充电接头30相对基座10转动轴线为水平轴线B。通过充电接头30上下转动则可实现充电结构与船舶200的充电部220的分离与对接。
充电接头30与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对接过程中,可通过人工驱动的方式使充电接头30转动,即充电接头30与基座10之间未设驱动装置;也可通过机械驱动的方式使充电接头30转动,即充电接头30与基座10之间设置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充电接头30的转动,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气缸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接头30与基座10也可以是其他连接形式,比如充电接头30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充电接头30能够相对基座10竖向移动,充电接头30相对基座10竖向向下移动,则实现充电接头30与充电部220的对接。
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充电接头30包括对接部31和与对接部31连接的第二引导部32,第二引导部32用于引导充电部220移动,以使充电部220与对接部31对接。
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头30还包括杆部33,杆部33的一端与基座10转动连接,杆部33的另一端与第二引导部32连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杆部33远离基座10的一端也可与对接部31连接固定。
充电接头30绕水平轴线B向下转动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与第二引导部32接触后,导电部将沿着第二引导部32移动,并最终与对接部31对接,保证对接部31能够与充电部220准确对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引导部32为连接于对接部31的球碗结构,对接部31为半球形母头,对接部31内部形成用于容纳船舶200的充电部220(公头)的半球形凹槽311,第二引导部32的内部与对接部31的内部连通。
由于第二引导部32为球碗结构,充电部220位于充电区11内后,即使对接部31与充电部220存在一定偏差,第二引导部32也能使对接部31与充电部220准确对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引导部32也可以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二引导部32为圆锥或棱锥形。
实施例2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开闭闸机构20还包括第二阻挡臂24、第三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件26。第二阻挡臂2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10,所述第二阻挡臂24与所述第一阻挡臂21相对设置。第三弹性件25与所述第四弹性件26均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臂24与所述基座10之间。第二阻挡臂24转动并正向开闸时,第三弹性件25具有阻止所述第二阻挡臂24转动的趋势;第二阻挡臂24转动并反向开闸时,所述第四弹性件26具有阻止第二阻挡臂24转动的趋势。
第二阻挡臂24转动并正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三弹性件25对第二阻挡臂24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220进入至充电区11后,在第三弹性件25的作用下,第二阻挡臂24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从而将充电部220限制在充电区11内;第二阻挡臂24转动并反向开闸时,需要克服第四弹性件26对第二阻挡臂24施加的弹性力,充电部220脱离充电区11后,在第四弹性件26的作用下,第四阻挡臂最终将转至闭闸位置。
由于第一阻挡臂21与第二阻挡臂24相对设置,充电部220在进入或脱离充电区11的过程中,第一阻挡臂21和第二阻挡臂24将发生转动,第一阻挡臂21和第二阻挡臂24无需转动较大角度就能够使充电部220进入至充电区11内。
需要说明的是,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阻挡臂21在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静止,第二阻挡臂24在第三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阻挡臂21与第二阻挡臂24可以共线,也可以是两者一定角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开闭闸机构20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2和第二弹性件23均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第一阻挡臂21保持静止,第三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件26也均处于拉伸状态,第二阻挡臂24保持静止。在第一阻挡臂21和第二阻挡臂24转动(第一阻挡臂21与第二阻挡臂24的转动方向相反)并正向开闸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2和第三弹性件25伸长,第二弹性件23和第四弹性件26缩短。在第一阻挡臂21和第二阻挡臂24转动(第一阻挡臂21与第二阻挡臂24的转动方向相反)并反向开闸的过程中,第二弹性件23和第四弹性件26伸长,第一弹性件22与第三弹性件25缩短。在其他实施例中,开闭闸机构处于闭闸状态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也可均处于压缩状态,以使第一阻挡臂保持静止,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也可均处于压缩状态,以使第二阻挡臂保持静止。
可选地,第三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件26均为弹簧,第三弹性件25的劲度系数小于所述第四弹性件26的劲度系数。
其中,第三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件26分别布置在第二阻挡臂24的两侧。第三弹性件25的一端与第二阻挡臂24连接,第三弹性件25的另一端与基座10连接;第四弹性件26的一端与第二阻挡臂24连接,第四弹性件26的另一端与基座10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25与第四弹性件26也可是其他结构,比如,第三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件26均为弹性绳,第三弹性件25的直径小于第四弹性件26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阻挡臂24能够相对所述基座10在水平面内转动,即第二阻挡臂24相对基座10转动轴线为竖直轴线A。这种结构使得船舶200在进港靠岸过程中,船舶200的充电部220与第二阻挡臂24接触后能够更容易推动第二阻挡臂24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阻挡臂24相对基座10转动的轴线也可以有其他布置方式。比如,第二阻挡臂24相对基座10转动的轴线水平布置,即第二阻挡臂24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
此外,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卡口13的内轮廓、第一阻挡臂21和第二阻挡臂24所限定的区域为充电区11,卡口13的两个侧壁均为第一引导部12。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充电区;
开闭闸机构,所述开闭闸机构连接于所述基座,船舶的充电部能够通过所述开闭闸机构进出所述充电区,所述开闭闸机构用于将所述充电部限制于所述充电区内;以及
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充电接头用于与位于所述充电区内的所述充电部对接;
所述充电部向所述开闭闸机构施加第一开闸力能够使所述开闭闸机构正向开闸,以使所述充电部进入所述充电区;
所述充电部向所述开闭闸机构施加第二开闸力能够使所述开闭闸机构反向开闸,以使所述充电部脱离所述充电区;
其中,所述第一开闸力小于所述第二开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闸机构包括第一阻挡臂、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第一阻挡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一阻挡臂与所述基座之间;
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一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闸机构还包括第二阻挡臂、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
所述第二阻挡臂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阻挡臂与所述第一阻挡臂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弹性件与所述第四弹性件均连接于所述第二阻挡臂与所述基座之间;
所述第二阻挡臂转动并正向开闸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具有阻止所述第二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所述第二阻挡臂转动并反向开闸时,所述第四弹性件具有阻止第二阻挡臂转动的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用于将所述充电部导入所述充电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卡口,所述充电部能够从所述卡口进入所述充电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引导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充电接头相对所述基座运动能够覆盖所述充电区并与位于所述充电区内的所述充电部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船舶靠岸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包括对接部和与所述对接部连接的第二引导部,所述第二引导部用于引导所述充电部移动,以使所述充电部与所述对接部对接。
CN201911048631.X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Active CN1107450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8631.XA CN110745018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8631.XA CN110745018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5018A CN110745018A (zh) 2020-02-04
CN110745018B true CN110745018B (zh) 2021-04-13

Family

ID=6928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8631.XA Active CN110745018B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50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39585A (zh) * 2020-11-09 2021-02-09 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船舶直流充电综合系统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13614A (ja) * 2013-07-08 2015-01-22 株式会社中国電機サービス社 船舶搭載用電気自動車充電装置
WO2015126320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Celective Source Ab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temporary connection between two movable objects
WO2017125153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Wärtsilä Ship Design Norway As A charging device, a boat, a ship, a marine vessel, a dock, a quay or a pontoon utilizing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arranging the charging of batteries of a boat, a ship or a marine vessel
CN107776836A (zh) * 2017-10-30 2018-03-09 谢蔚刚 一种自动定位搭载浮体的无人收放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7523896U (zh) * 2017-11-22 2018-06-22 珠海云洲无人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船充电装置及无人船
CN108473070A (zh) * 2016-01-25 2018-08-31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向电气驱动的船舶的供应
CN109808527A (zh) * 2019-02-18 2019-05-28 珠海博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
CN110374810A (zh) * 2019-07-24 2019-10-25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自供能海上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13614A (ja) * 2013-07-08 2015-01-22 株式会社中国電機サービス社 船舶搭載用電気自動車充電装置
WO2015126320A1 (en) * 2014-02-21 2015-08-27 Celective Source Ab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temporary connection between two movable objects
WO2017125153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Wärtsilä Ship Design Norway As A charging device, a boat, a ship, a marine vessel, a dock, a quay or a pontoon utilizing the charg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arranging the charging of batteries of a boat, a ship or a marine vessel
CN108473070A (zh) * 2016-01-25 2018-08-31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电能向电气驱动的船舶的供应
CN107776836A (zh) * 2017-10-30 2018-03-09 谢蔚刚 一种自动定位搭载浮体的无人收放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7523896U (zh) * 2017-11-22 2018-06-22 珠海云洲无人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船充电装置及无人船
CN109808527A (zh) * 2019-02-18 2019-05-28 珠海博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船自动充电系统
CN110374810A (zh) * 2019-07-24 2019-10-25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自供能海上充电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5018A (zh) 2020-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5018B (zh) 一种船舶靠岸充电装置
EP1104388B1 (en) Docking device for self-propelled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s
WO2017061427A1 (ja) 自律型無人潜水機の水中ド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FI126893B (en) Power supply to the vessel
US11364633B2 (en) Cleaning robot
JP6974926B2 (ja) 安全ソケットおよびそのプラグピン用挿入検出装置
CN210793558U (zh) 一种便于充电的无人游船
CA2886947A1 (en) Docking station for underwater robot
CN112519969A (zh) 一种自供电的无人船自动停泊充电装置
US20170305517A1 (en) Human-powered boat and human-powered propulsion apparatus therefor
US10875614B2 (en) Measurement system for aquatic environments comprising a surface vessel and a submersible device
US3890916A (en) Fender for mooring posts or the like
CN111746719A (zh) 可移动式锚架
NL2026010B1 (en) A system for charging a battery of an electrically driven ship
CN217197746U (zh) 换电设备的解锁装置、充换电站和可换电的船舶
CN115042943B (zh) 一种可变结构的水下航行器动态对接回收装置
CN214451750U (zh) 一种船舶用的救生圈存放装置
CN113593419B (zh) 一种显示屏装置
WO2023125641A1 (zh) 电连接装置、电池箱以及船舶用箱式电池
JP2018134954A (ja) 水中移動体及びその内部設備移動方法
KR102172247B1 (ko) 해상정찰 드론을 위한 충전시스템
CN115972883A (zh) 换电设备的解锁装置、充换电站和可换电的船舶
KR20240060620A (ko) 무인 잠수정을 수용하기 위한 로프 구동 접이식 포획 기구
JP2008253596A (ja) 超音波診断装置
JP2525635Y2 (ja) 翼格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