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1192B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1192B
CN110741192B CN201880038412.0A CN201880038412A CN110741192B CN 110741192 B CN110741192 B CN 110741192B CN 201880038412 A CN201880038412 A CN 201880038412A CN 110741192 B CN110741192 B CN 110741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housing
case
pip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84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1192A (zh
Inventor
辻龙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166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2950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303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1158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427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2487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428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0817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662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7299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76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1488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76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1489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460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5409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210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355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2276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230658A1/ja
Publication of CN110741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11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1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1192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7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
    • F16K11/0873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 the plug being only rotatable around one spind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surfaces of solids of revolu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4Arrangements of liquid pipes or h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6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 F16K27/067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for rot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3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 F16K31/535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for rot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16K11/085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having all the connecting conduits situated in more than on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Abstract

具备壳体(20)、阀、管部件(50)、以及管紧固部件(540)。管紧固部件(540)通过管侧紧固孔(541~546)螺合于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从而将管侧固定部(531~536)与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固定。壳体侧固定部(531~536)在与壳体主体(2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壳体间间隙(Sh1)。

Description

阀装置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8年5月31日提交的日本申请号2018-105523,此处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阀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有旋转的阀芯的阀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6/028158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装置在壳体固定有形成流路的管部件。管部件利用紧固部件将固定部固定于壳体。这里,在利用紧固部件将管部件紧固于壳体时,存在在壳体侧产生破裂的隐患。在该情况下,存在因壳体的破裂而导致冷却水泄漏的隐患。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可能因管部件向壳体的紧固而引起的冷却水泄漏的阀装置。
<5-1>
本公开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壳体、阀、管部件、以及管紧固部件。
管紧固部件经过管侧紧固孔而螺合于壳体侧紧固孔,从而将管侧固定部与壳体侧固定部固定。
壳体侧固定部在与壳体主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因此,在利用紧固部件将管部件紧固于壳体时,即使壳体侧固定部产生破裂,也能够抑制该破裂波及到壳体主体。由此,能够抑制可能因管部件向壳体的紧固而引起的冷却水泄漏。
附图说明
关于本公开的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参照附图并通过下述详细的叙述会变得更明确。该附图为,
图1是表示应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车辆中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密封单元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剖面立体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芯的旋转位置与阀芯开口部的开闭状态的关系的图,
图8是从箭头VIII的方向观察图3的图,
图9是从箭头IX的方向观察图3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罩以及驱动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罩以及驱动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驱动部的图,
图2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图,
图21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的图,
图2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的图,
图2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以及密封单元的剖面图,
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以及密封单元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0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2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3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以及密封单元的剖面图,
图34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35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8是表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模具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9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40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41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阀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4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剖面图,
图43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图,
图4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车辆中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图,
图4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47是从箭头XLVII方向观察图42的图,
图4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4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图,
图5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管部件、密封单元、垫圈的剖面图,
图5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5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5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54是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55是表示第九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56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图,
图57是表示第十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图,
图58是表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图,
图59是表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附近的剖面图,
图60是表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隔壁贯通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多个实施方式的阀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多个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部位起到相同或者相似的作用效果。
(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以及冷却系统。阀装置10应用于车辆1的冷却系统9。车辆1搭载有作为发热体的内燃机(以下,称作“发动机”。)2、冷却系统9、加热器6、器件7等。
<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9具备阀装置10、水泵4、散热器5、电子控制单元(以下,称作“ECU”)8等。水泵4将冷却水朝向发动机2的水套3加压输送。阀装置10例如设于水套3的出口,调整向散热器5、加热器6、器件7输送的冷却水的流量。
散热器5是换热器,在冷却水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降低冷却水的温度。加热器6以及器件7设于阀装置10与水泵4之间。这里,器件7例如包含油冷却器、EGR冷却器、ATF(自动变速器油)冷却器等。
若冷却水流过加热器6,则在车辆1内的空气与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若冷却水流过器件7,则在流经器件7的流体(油、EGR气体等)与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ECU8能够控制阀装置10的工作,并控制向散热器5、加热器6、器件7输送的冷却水的流量。
<阀装置>
如图3所示,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密封单元35、管部件50、隔壁部60、驱动部70、驱动部罩80等。
壳体20具有壳体主体21等。壳体主体21例如由树脂形成,在内侧形成有内部空间200。在壳体主体21的外壁形成有平面状的安装面201。在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外壁形成有平面状的管安装面202。这里,安装面201形成为与管安装面202大致平行。
在壳体主体21形成有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210。另外,壳体主体21具有一端连接于壳体开口部210且形成内部空间200的筒状的壳体内壁211。这里,壳体内壁211形成为轴与安装面201以及管安装面202大致平行。
壳体20具有在安装面201开口且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入口端口220。安装面201中的入口端口220的开口为圆形。这里,入口端口220与“端口”、“第一端口”对应。壳体20具有在管安装面202开口且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出口端口221、222、223。这里,出口端口221、222、223与“端口”、“第二端口”对应。
如图8所示,壳体20具有在管安装面202开口且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溢流端口224。
出口端口221、222、223按照该顺序从壳体主体21的与壳体开口部21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壳体开口部210侧排列地形成。出口端口221的内径比出口端口222、223的内径大。
阀30具有阀芯31、轴32等。阀芯31例如由树脂形成。阀芯31在内部空间200内设为能够绕旋转轴Axr1旋转。这里,旋转轴Axr1被设定为与壳体内壁211的轴大致平行。阀芯31包括由包含旋转轴Axr1的虚拟平面Vp1分割为二的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构成,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以各自的接合面接合(参照图6)。
阀芯31具有球阀41、42、43、筒状连接部44、筒状阀连接部45。这里,球阀41、42、43分别与“第一球阀”、“第二球阀”、“第三球阀”对应。另外,筒状连接部44、筒状阀连接部45与“筒状部”对应。球阀41、42、43分别形成为大致球体状,在内侧形成有阀芯内流路300。球阀41、42、43的外周壁形成为向旋转轴Axr1的径外侧凸起的球面状。球阀41、42、43的内周壁以向旋转轴Axr1的径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球面状。
筒状连接部44以将球阀41与球阀42连接的方式形成为筒状。筒状阀连接部45以将球阀42与球阀43连接的方式形成为筒状。这里,筒状阀连接部45在内侧形成有阀芯内流路300。球阀41、筒状连接部44、球阀42、筒状阀连接部45、球阀43按照该顺序一体地形成。
在球阀41、42、43分别形成有将阀芯内流路300与阀芯31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在筒状连接部44的径向外侧,在球阀41与球阀42之间形成有阀间空间400。阀间空间400连通于球阀41、42各自的阀芯内流路300。
阀芯31在旋转轴Axr1方向上以阀芯开口部410与出口端口221的位置对应、阀间空间400与入口端口220的位置对应、阀芯开口部420与出口端口222以及入口端口220的位置对应、阀芯开口部430与出口端口223的位置对应的方式设于内部空间200。
轴32例如由金属形成为棒状,设于旋转轴Axr1。这里,轴32与阀芯31一体地设置。轴32能够与阀芯31一起绕旋转轴Axr1旋转。
管部件50例如由树脂形成。如图3、图8所示,管部件50具有管部511~517、管连结部52等。管部511~517分别形成为筒状。管部511被设为一端位于出口端口221的内侧。管部512被设为一端位于出口端口222的内侧。管部513被设为一端位于出口端口223的内侧。管部514被设为一端与溢流端口224的位置对应。
管部515被设为一端连接于管部511与管部514。管部516被设为一端连接于管部511。管部517被设为一端连接于管部512。
管连结部52被设为将管部511~515的一端侧连结。管部件50以管连结部52抵接于管安装面202的方式固定于壳体主体21。在管连结部52与管安装面202之间设有能够将管部件50与壳体主体21之间保持为液密的垫圈509。
管部511、514、515的另一端经由软管等连接于散热器5。管部512的另一端经由软管等连接于加热器6。管部513的另一端经由软管等连接于器件7。管部516的另一端经由软管等连接于未图示的储存箱。管部517的另一端经由软管等连接于未图示的节流阀。
密封单元35设于出口端口221、222、223的各个。如图4所示,密封单元35具有阀密封件36、套筒371、弹簧372、密封部件373。阀密封件36例如由树脂形成为大致圆环状,在内侧具有密封开口部360。阀密封件36被设为一方的面抵接于阀芯31的外周壁,能够将与阀芯31的外周壁之间保持为液密。
套筒371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筒状,在一端保持阀密封件36。套筒371的另一端位于管部511的一端的内侧。弹簧372设于套筒371的一端与管部511的一端之间,与套筒371一起将阀密封件36向阀芯31侧施力。密封部件373例如由橡胶形成为环状,设于管部511的一端与套筒371的外周壁之间,能够将管部511与套筒371之间保持为液密。
设于出口端口222、223的密封单元35也为与设于出口端口221的密封单元35相同的构成,因此省略说明。三个密封单元35分别组装于管部511、512、513的一端。
隔壁部60例如由树脂形成。隔壁部60独立于壳体主体21地形成。隔壁部60具有隔壁部主体61等。隔壁部主体6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隔壁部60以隔壁部主体61封堵壳体开口部210的方式设于壳体主体21。隔壁部60具有沿板厚方向贯穿隔壁部主体61的中央的轴插通孔62。阀30被设为轴32的一端插通轴插通孔62。轴32的一端被隔壁部主体61轴支承,另一端被壳体主体21轴支承。
驱动部罩80相对于隔壁部60设于与内部空间200相反的一侧,在与隔壁部60之间形成有驱动部空间800。
驱动部70设于驱动部空间800,能够经由轴32的一端将阀芯31旋转驱动。驱动部70具有马达71、齿轮部72等。齿轮部72连接于轴32的一端。若ECU8控制向马达71的供给电力,则马达71的驱动力经由齿轮部72传递到轴32。由此,阀芯31旋转驱动。
如图5所示,在溢流端口224设有溢流阀39。溢流阀39在规定的条件、例如冷却水的温度为规定的温度以上时开阀,允许经由溢流端口224的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即管部515的内侧的空间的连通,在冷却水的温度比规定的温度低时,阻断上述连通。
如图3、图6所示,隔壁部60形成有从隔壁部主体61的内部空间200侧的面向驱动部70侧凹陷的C字状的限制凹部63。在限制凹部63的周向的端部间形成有限制部631。如图3、图6所示,在阀芯31形成有从驱动部70侧的端面向限制凹部63侧延伸而前端部位于限制凹部63内的第一限制凸部332、第二限制凸部342。因此,阀芯31在第一限制凸部332抵接于限制部631时以及第二限制凸部342抵接于限制部631时,其旋转被限制。即,阀芯31能够在从第一限制凸部332抵接于限制部631的位置到第二限制凸部342抵接于限制部631的位置的范围内旋转。
阀装置10以入口端口220连接于水套3的出口的方式安装于发动机2。因此,从入口端口220流入内部空间200的冷却水经由阀间空间400流入阀芯内流路300。另外,通过阀芯31的旋转,阀芯开口部430、420、410与各自的密封开口部360重叠时,冷却水对应于其重叠面积从阀芯内流路300经由阀芯开口部430、420、410而流向器件7、加热器6、散热器5。
ECU8控制马达71的工作,并控制阀芯31的旋转位置,从而能够在器件7中流过冷却水,在器件7中进行换热,因此,能够将发动机油、EGR气体冷却而提高燃料消耗性能。另外,由于能够在加热器6中流过冷却水,在车辆1内的空气与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因此能够将车辆1内烘暖。
图7是表示阀芯31的旋转位置(横轴)、阀芯开口部430、420、410的开闭状态(纵轴)、即阀芯开口部430、420、410以及各个密封开口部360的重叠面积的关系的图。这里,阀芯开口部430、420、410与各个密封开口部360的重叠面积与冷却水向器件7、加热器6、散热器5的流路面积对应。
ECU8选择在有使冷却水流过加热器6的要求(加热器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的“通常模式”和没有加热器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的“加热器切断模式”,使阀芯31旋转。“通常模式”与“加热器切断模式”是指,全部的阀芯开口部430、420、410被阀芯31的外周壁关闭(全闭状态:参照图3),隔开冷却水向器件7、加热器6、散热器5的流量成为零的区域(区域d)。在区域d中,冷却水向器件7、加热器6、散热器5的流动被阻断。
在“通常模式”中,向加热器6的通水设为最优先。在图7中,若使阀芯31向从区域d向右前进的方向旋转,则阀芯31的旋转位置移至区域d旁边的区域(区域c)。在区域c中,阀芯开口部420开始打开,开始向加热器6流过冷却水。若进一步使阀芯31旋转,则阀芯开口部420完全打开,阀芯31的旋转位置移至区域c旁边的区域(区域b)。在区域b中,阀芯开口部430开始打开,开始向器件7流过冷却水。若进一步使阀芯31旋转,则阀芯开口部430完全打开,阀芯31的旋转位置移至区域b旁边的区域(区域a)。在区域a中,阀芯开口部410开始打开,开始向散热器5流过冷却水。若进一步使阀芯31旋转,则阀芯开口部410完全打开(全开状态)。另外,阀芯开口部410完全打开的阀芯31的旋转位置相当于阀芯31的旋转极限(Rotation limit),此时,第一限制凸部332抵接于限制部631(参照图6)。
在“加热器切断模式”中,不进行向加热器6的通水,相比于散热器5,向器件7的通水设为优先。在图7中,若使阀芯31向从区域d向左前进的方向旋转,则移至区域d旁边的区域(区域e)。在区域e中,阀芯开口部430开始打开,开始向器件7流过冷却水。若进一步使阀芯31旋转,则阀芯开口部430完全打开,阀芯31的旋转位置移至区域e旁边的区域(区域f)。在区域f中,仅阀芯开口部430打开,仅器件7中流过冷却水。若进一步使阀芯31旋转,则阀芯31的旋转位置移至区域f旁边的区域(区域g)。在区域g中,阀芯开口部410开始打开,开始向散热器5流过冷却水。若进一步使阀芯31旋转,则阀芯开口部410完全打开。ECU8通过基于图7所示的“通常模式”与“加热器切断模式”将阀芯31旋转驱动,能够同时实现燃料消耗性能与空调性能。
如图2所示,发动机2中组装有进气歧管11、交流发电机12、水泵4、压缩机13、起动器14、变速器15等。阀装置10在交流发电机12与进气歧管11之间的狭小空间A1内安装于发动机2。这里,阀装置10以驱动部70侧朝向铅垂方向下侧的方式安装于发动机2。因此,在内部空间200等产生的蒸汽等空气向铅垂方向上侧移动,经由管部516而向储存箱排出。
<1-2>
如图8、图9、图10所示,壳体20具有与壳体主体21一体地形成的紧固部231、232、233。紧固部231、232、233形成为从壳体主体21的安装面201侧的端部向安装面201的面方向突出。另外,壳体20具有与紧固部231、232、233的各个对应地形成的紧固孔241、242、243。这里,紧固孔241、242、243分别与“第一紧固孔”、“第二紧固孔”、“第三紧固孔”对应。
紧固孔241、242、243中被紧固部件240插通,紧固于发动机2。由此,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在安装面201的入口端口220的径向外侧设置环状橡胶制的端口密封部件209。端口密封部件209在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成为被紧固部件240的轴力压缩的状态。由此,端口密封部件209将安装面201与发动机2之间保持为液密,能够抑制冷却水从入口端口220经由安装面201与发动机2之间而泄漏。
如图9、图10所示,紧固孔241形成于安装面201中的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径向外侧。紧固孔242形成为在与紧固孔241之间夹着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紧固孔243相对于紧固孔241、242形成于驱动部70侧。
<1-2>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隔壁部60、以及驱动部70。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在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外壁并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与发动机2对置的安装面201、在安装面201开口并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入口端口220、与壳体主体21一体地形成的多个紧固部(231、232、233)以及与多个紧固部的各个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紧固孔(241、242、243)。
阀30具有能够在内部空间200内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且能够连通于入口端口220的阀芯内流路300、以及设于旋转轴Axr1的轴32。
隔壁部60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隔开。
驱动部70相对于隔壁部60设于与内部空间200相反的一侧,能够经由轴32将阀芯31旋转驱动。
壳体主体21利用经过紧固孔(241、242、243)并螺合于发动机2的紧固部件240固定于发动机2。
紧固孔包含形成于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紧固孔(241)、形成为在与第一紧固孔之间夹着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第二紧固孔(242)以及相对于第一紧固孔以及第二紧固孔形成于驱动部70侧的第三紧固孔(243)。
因此,在入口端口220的周围设有由环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端口密封部件209的情况下,在利用通过紧固孔241以及紧固孔242的紧固部件240将壳体主体21固定于发动机2时,能够平衡较好地压缩端口密封部件209。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入口端口220周围的密封性。
另外,紧固部233利用通过紧固孔243的紧固部件240固定于发动机2,由此能够抑制发动机2的振动对驱动部70的影响。
<1-2-1>
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位于将紧固孔241与紧固孔242连结的直线即第一直线Li1上。
因此,能够平衡更好地压缩端口密封部件209。
<1-2-2>
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与紧固孔241的距离和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与紧固孔242的距离相同。
因此,能够平衡更好地压缩端口密封部件209。
<1-2-3>
紧固孔243与驱动部70的距离比紧固孔243与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的距离短。
因此,更加能够抑制发动机2的振动对驱动部70的影响。
<1-2-4>
紧固孔243形成为中心相对于通过出口端口223的中心并与旋转轴Axr1正交的虚拟平面Vp2位于驱动部70侧(参照图8)。另外,马达71被设为在从紧固孔243的轴向观察时,重心Cg1相对于旋转轴Axr1而位于紧固孔243侧(参照图8、图9)。
因此,更加能够抑制发动机2的振动对驱动部70的影响。
<1-3>
紧固孔241与紧固孔24相对于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2形成为点对称。
因此,能够平衡更好地压缩端口密封部件209。
<1-3-1>
相对于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成为点对称的紧固孔241以及紧固孔242形成为,与入口端口220的开口面垂直并且通过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中心Cp1的直线通过旋转轴Axr1。
因此,能够平衡更好地压缩端口密封部件209。
<1-4>
壳体20具有形成于安装面201且与其他部件卡合从而能够进行壳体主体21的定位的定位部205、206。定位部205、206形成为从安装面201以圆形凹陷。这里,定位部205、206分别与“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对应。另外,所述其他部件例如与在阀装置10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托盘、作为阀装置10的安装对象的发动机2等对应。通过使定位部205、206卡合于托盘、形成于发动机2的突起等,能够进行壳体主体21相对于托盘、发动机2的定位。
定位部205形成于入口端口220的开口的径向外侧。定位部206在与定位部205之间夹着入口端口220的开口地形成。
因此,在制造工序中,能够高精度地将壳体主体21定位,并提高加工精度。另外,在向发动机2安装时,能够高精度地将壳体主体21定位,并高精度地进行阀装置10对冷却水的控制。另外,在向发动机2安装后,壳体主体21相对于发动机2的位置稳定,能够提高端口密封部件209的密封性。
<1-4-1>
定位部205以及定位部206形成为,将定位部205与定位部206连结的直线即第二直线Li2和将紧固孔241与紧固孔242连结的第一直线Li1正交。
因此,能够使壳体主体21相对于发动机2的位置更稳定。
<1-4-2>
第一直线Li1的中心与第二直线Li2的中心一致。
因此,能够使壳体主体21相对于发动机2的位置更稳定。
<1-5>
壳体20具有从安装面201向与发动机2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安装面凹部207。
因此,能够利用安装面凹部207将发动机2的热量隔热,能够抑制来自发动机2的热量对驱动部70的影响。
<1-5-1>
安装面凹部207形成有多个,在多个安装面凹部207之间形成有凹部间肋208。
因此,能够利用安装面凹部207将发动机2的热量隔热,并且确保安装面201与发动机2的接触面积。
<1-1-5-1>
壳体主体21由包含填料的聚苯硫醚树脂(PPS)形成。更具体而言,壳体主体21由“PPS-GF50”(PPS:50%,玻璃纤维:50%)形成。作为填料,除了玻璃纤维之外,能够采用碳纤维、二氧化硅、滑石、硅等。
因此,能够提高壳体主体21的耐热性、耐吸水性、强度、尺寸精度。
<2-1>
如图11所示,隔壁部60以隔开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210,能够将轴32轴支承。驱动部罩80相对于隔壁部60设于与内部空间200相反的一侧,在与隔壁部60之间形成驱动部空间800。驱动部70设于驱动部空间800,能够经由轴32将阀芯31旋转驱动。
<2-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隔壁部60、驱动部罩80、以及驱动部70。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端口(220、221、222、223)以及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210。
阀30具有能够在内部空间200内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将阀芯内流路300与阀芯31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以及设于旋转轴Axr1的轴32,能够利用阀芯31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410、420、430)的阀芯内流路300与端口(220、221、222、223)的连通状态。
隔壁部60以隔开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210,能够将轴32轴支承。
驱动部罩80相对于隔壁部60设于与内部空间200相反的一侧,在与隔壁部60之间形成驱动部空间800。
驱动部70设于驱动部空间800,能够经由轴32将阀芯31旋转驱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驱动部70与轴32之间不需要接头等部件。因此,能够简化驱动部70周围的构成。
另外,作为将轴32轴支承的部件以及收容驱动部70的部件,通过共用隔壁部60,能够提高驱动部70与阀芯31的同轴精度。另外,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2-1-1>
阀装置10还具备设于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60之间并能够将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60之间保持为液密的环状密封部件600。环状密封部件600例如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为环状。
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形成为筒状。隔壁部60具有位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侧且外壁形成为筒状的隔壁部主体61。环状密封部件600设于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主体61之间。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径与隔壁部主体61的外径之差比自由状态的环状密封部件600的内径与外径之差小。由此,环状密封部件600在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主体61之间被沿径向压缩。
<2-2>
环状密封部件600在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60之间被沿径向压缩。
因此,利用环状密封部件600将轴32调芯,能够提高阀芯31的位置精度以及后述的旋转角传感器86的检测精度。
另外,能够减小在后述的固定部件830的轴向上施加的力,能够减少固定部件830的条数。
<2-2-1>
在环状密封部件600的轴向上,在与壳体主体21之间形成有轴向间隙SAx。
因此,能够将环状密封部件600在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60之间沿径向更有效地压缩。
<2-3>
阀装置10还具备能够在隔壁部60夹在壳体主体21与驱动部罩80之间的状态下将壳体主体21与驱动部罩80固定的固定部件830。
因此,隔壁部60的位置稳定,能够提高阀芯31的轴精度。
另外,能够一次将隔壁部60以及驱动部罩80组装于壳体主体21,能够简化组装。另外,能够减少固定部件的数量。
固定部件830例如是螺丝,通过形成于驱动部罩80的罩紧固孔831螺合于壳体主体21的紧固孔。由此,驱动部罩80以在与壳体主体21之间夹着隔壁部60的状态固定于壳体主体21。另外,罩紧固孔在驱动部罩80形成有多个,在各个中插通有固定部件830。另外,在驱动部罩80的外缘部与隔壁部60之间设有橡胶制环状的罩密封部件809。由此,驱动部空间800被保持为气密液密。
<2-4>
如图11所示,隔壁部60具有能够供轴32的一端插通的轴插通孔62。阀装置10在轴插通孔62中具备嵌入成型于隔壁部60的金属环601。金属环601由金属形成为环状,并与轴插通孔62同轴地设置。阀装置10具备设于金属环601的内侧并将轴32的一端轴支承的轴承部602。轴承部602例如是滚珠轴承,被压入金属环601的内侧。
因此,能够抑制因树脂(隔壁部60)与金属(轴承部602)的线膨胀差、树脂恶化而不能保持轴承部602,能够维持轴32的轴承精度。
<2-5>
如图12所示,隔壁部60在金属环601的径向外侧具有从驱动部罩80侧的面609向与驱动部罩80相反的一侧凹陷的隔壁凹部64。这里,面609是在隔壁部60的驱动部罩80侧与金属环601的驱动部罩80侧的端面形成于同一平面上的平面状的部位。
因此,能够抑制隔壁部60的一体成型时的收缩、翘曲、轴承部602的压入所带来的变形。由此,能够提高隔壁部60的外周部分的尺寸精度,能够提高阀芯31的轴精度。
<2-6>
如图12所示,驱动部70具有能够将轴32旋转驱动的马达71。
<2-7>
如图12、图13所示,阀装置10还具备在马达71与隔壁部60之间以压缩的状态设置的弹性部件74。弹性部件74例如由橡胶等形成。
因此,能够利用弹性部件74的阻尼效果使作用于马达71的振动衰减,能够抑制接触不良,并且良好地保持马达71的工作状态。
另外,能够简化马达71的组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2-8>
如图14、图15所示,马达71被设为轴Axm1与轴32的轴Axs1正交。更准确地说,轴Axm1与轴Axs1在扭转的关系中正交。
因此,能够提高管部件50的搭载自由度。
另外,能够减小壳体主体21的宽度方向的体型,能够将阀装置10搭载于狭窄的空间。
另外,能够使马达71周围的电气部件远离冷却水(内部空间200),能够减少因浸水而产生的短路的担忧。
另外,能够使马达71远离冷却水(内部空间200),能够抑制对马达71的热损害。
<2-9>
如图15、图16所示,马达71具有马达主体710、马达轴711、蜗轮(Worm gear)712、马达侧端子713等。马达主体710大致形成为圆筒状,在内部具有未图示的定子、线圈、转子。马达轴711在转子的旋转轴上与转子一体地设置,一端从马达主体710的轴向的端部突出。马达71的驱动力被从马达轴711输出。这里,马达71的轴Axm1与马达轴711的轴一致。马达71被设为轴Axm1与驱动部罩80的朝向隔壁部60侧的面808平行(参照图16)。
蜗轮712设于马达轴711的一端,能够与马达轴711一体地旋转。马达侧端子713例如由金属形成为纵长的板状。马达侧端子713以从马达主体710的与蜗轮7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突出、并在之间夹着马达71的轴Axm1的方式设有两个。这里,两个马达侧端子713被设为面方向相互平行。马达侧端子713的马达主体710内的端部电连接于线圈。
如图16、图17所示,阀装置10还具备供电端子85。供电端子85例如由金属形成为U字的平板状,并以端子开口851侧的端部朝向隔壁部60侧的方式嵌入成型于驱动部罩80。供电端子85以在之间夹着马达71的轴Axm1的方式设有两个。这里,两个供电端子85设于同一平面上。马达71的两个马达侧端子713与两个供电端子85的端子开口851的各个嵌合,与供电端子85电连接。
如图12所示,驱动部罩80具有连接器部84。连接器部84在内侧具有端子841。端子841电连接于供电端子85。在连接器部84连接未图示的线束。由此,从车辆1的电池经由线束、端子841、供电端子85、马达侧端子713供给电力。
另外,在驱动部罩80的旋转轴Axr1上设有旋转角传感器86。旋转角传感器86经由端子841、线束电连接于ECU8。旋转角传感器86将与轴32的旋转角相应的信号向ECU8输出。由此,ECU8能够检测阀芯31的旋转位置,能够根据阀芯31的旋转位置控制马达71的工作。
如上述那样,阀装置10具备以开口(端子开口851)侧的端部朝向隔壁部60侧的方式设于驱动部罩80且流过向马达71供给的电流的U字状的供电端子85。马达71在轴向的端部具有连接于供电端子85的开口(端子开口851)的马达侧端子713,被设为轴Axm1与驱动部罩80的朝向隔壁部60侧的面808平行。
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马达71从一个方向组装于驱动部罩80。另外,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2-10>
如图15所示,齿轮部72具有第一齿轮721、第二齿轮722、第三齿轮723。第一齿轮721被设为与马达71的蜗轮712啮合。第二齿轮722被设为外径比第一齿轮721大,并与第一齿轮721啮合。第三齿轮723以外径比第二齿轮722大、并与第二齿轮722啮合的方式设于轴32的一端。第三齿轮723被设为与轴32同轴,能够与轴32一体地旋转。
第一齿轮721、第二齿轮722、第三齿轮723被设为轴与轴32的轴Axs1平行,即与马达71的轴Axm1正交。马达71的驱动力经由蜗轮712、第一齿轮721、第二齿轮722、第三齿轮723传递到轴32。
如图12、图18所示,阀装置10还具备保持部件73。保持部件73具有能够相对于驱动部罩80扣合(Snap fit)结合的扣合部731。保持部件73以在与驱动部罩80之间保持马达71、齿轮部72的第一齿轮721以及第二齿轮722的方式扣合地结合于驱动部罩80。这里,弹性部件74在马达主体710与保持部件73之间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
如上述那样,驱动部70具有能够将马达71的驱动力传递到轴32的齿轮部72。另外,阀装置10还具备保持部件73,该保持部件73具有能够相对于驱动部罩80扣合地结合的扣合部731,并在与驱动部罩80之间保持马达71以及齿轮部72。
因此,能够将马达71以及齿轮部72保持于驱动部罩80地向隔壁部60侧组装。另外,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6-7>
如图3所示,隔壁部60中具有从轴插通孔62向外侧延伸而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开口的隔壁贯通孔65。另外,壳体20具有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向外侧延伸而在壳体主体21的外壁开口、并形成为能够与隔壁贯通孔65连通的壳体贯通孔270。
因此,能够使从内部空间200通过轴插通孔62流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流向隔壁贯通孔65。由此,能够抑制内部空间200的冷却水流向驱动部70侧。另外,流向隔壁贯通孔65的冷却水从壳体贯通孔270向外部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贯通孔270在安装面201开口。即,若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则壳体贯通孔270成为被发动机2覆盖的状态。
因此,能够抑制外部的水经由壳体贯通孔270、隔壁贯通孔65进入阀装置10的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19中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2-11>
如图19所示,马达71以马达轴711与壳体20的安装面201垂直、并且蜗轮712朝向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方式设于驱动部空间800。
如上述那样,马达71具有输出驱动力的马达轴711、以及设于马达轴711的前端的蜗轮712,并被设为马达轴711与安装面201垂直、并且蜗轮712朝向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
因此,能够减小齿轮高度,能够减小驱动部70的体型。
另外,由于能够将马达71的马达主体710配置于发动机2(安装面201)的附近,因此能够提高马达71的耐振性,并且作用于马达71的振动变小,能够提高对于断线的鲁棒性。
另外,通过将马达71、齿轮部72如图19所示那样配置于驱动部空间800,能够使驱动部70以及驱动部罩8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宽度比与安装面201平行的方向Dp1的宽度小。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20中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3-1>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轴32中的阀芯31的球阀41、42、43、筒状连接部44、筒状阀连接部45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如图20所示,球阀41、筒状连接部44、球阀42、筒状阀连接部45、球阀43按照该顺序从旋转轴Axr1方向的驱动部70侧向与驱动部70相反的一侧排列地配置。
阀芯31的球阀41、42、43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向外侧凹陷。
<3-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以及阀密封件36。
壳体20具有将内部空间200与外部连接的端口(220、221、222、223)。
阀30具有在内部空间200内能够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将阀芯内流路300与阀芯31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以及设于旋转轴Axr1的轴32,能够通过阀芯31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410、420、430)的阀芯内流路300与端口(220、221、222、223)的连通状态。
阀密封件36形成为环状,能够抵接于阀芯31的外周壁地设于端口(220、221、222、223)所对应的位置,在内侧形成能够通过阀芯31的旋转位置连通于阀芯开口部(410、420、430)的密封开口部360,能够将与阀芯31的外周壁之间保持为液密。
阀芯31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向外侧凹陷。
因此,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成形精度。由此,能够抑制阀芯31的外周壁中的冷却水的泄漏。
另外,能够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能够减小通水阻力。
<3-2>
阀芯31的球阀41、42、43的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
因此,能够使阀芯31的至少一部分接近厚度一致。由此,能够更加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精度,能够更加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
<3-3>
阀芯31的球阀41、42、43在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内周壁与外周壁的距离相同。即,阀芯31的球阀41、42、43的内周壁与外周壁在所述范围内形成为曲率相同的球面状。即,阀芯31至少形成为在所述范围内壁厚均匀(厚度一致)。
因此,能够使阀芯31的至少一部分厚度一致。由此,更加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精度,能够更加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
<3-4>
阀芯31的球阀41、42、43在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与密封开口部360对应的范围内,内周壁与外周壁的距离相同。
因此,能够在所述范围内使阀芯31厚度一致。由此,更加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精度,能够提高阀密封件36的密封性。
<3-4-1>
阀芯31的球阀41、42、43在密封开口部360全部被阀芯31的外周壁封堵的全闭状态时,在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与密封开口部360对应的范围内,内周壁与外周壁的距离相同。
因此,更加能够提高全闭状态时的阀密封件36的密封性。
<3-5>
轴32通过嵌入成型与阀芯31一体地形成。
因此,能够提高阀芯31的控制性。
另外,能够减少轴32的组装工时。
<3-6>
阀芯31具有由包含旋转轴Axr1的虚拟平面Vp1分割为二的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以各自的接合面331、341接合。
因此,通过后述的型模滑动注射(DSI),能够高精度地制造阀芯31。
<3-7>
如图20、图23所示,第一分割体33具有从隔壁部60侧的面向限制凹部63侧延伸而前端部位于限制凹部63的第一限制凸部332(关于限制凹部63参照图3、图6)。第二分割体34具有从隔壁部60侧的面向限制凹部63侧延伸而前端部位于限制凹部63的第二限制凸部342。
因此,第一限制凸部332、第二限制凸部342抵接于限制凹部63的限制部631,从而能够限制阀芯31的旋转。这里,第一限制凸部332、第二限制凸部342分别形成于第一分割体33、第二分割体34,因此在第一限制凸部332、第二限制凸部342抵接于限制凹部63的限制部631时,能够抑制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在接合面331、341分离(剥离)。
<3-8>
第一限制凸部332沿接合面331向限制凹部63侧延伸。第二限制凸部342抵接于第一限制凸部332,并且沿接合面331向限制凹部63侧延伸。
因此,在第一限制凸部332、第二限制凸部342抵接于限制凹部63的限制部631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在接合面331、341分离。
<3-9>
如图20、图21、图22所示,阀芯311具有将阀芯开口部410的内缘端连接的阀芯开口肋41。阀芯31具有将阀芯开口部420的内缘端连接的阀芯开口肋421、422。阀芯31具有将阀芯开口部430的内缘端连接的阀芯开口肋431、432。因此,能够提高阀芯开口部410、420、430的强度。
阀芯开口肋411、421、431形成于包含轴32的轴Axs1(旋转轴Axr1)的虚拟平面、即包含接合面331、341的虚拟平面Vp1上。即,阀芯开口肋411、421、431形成为夹着接合面331、341。阀芯开口肋422、432形成在包含轴32的轴Axs1(旋转轴Axr1)并与虚拟平面Vp1正交的虚拟平面上。
如图24、图25所示,阀芯开口肋411形成于从沿着阀芯31的球阀41的外周壁的虚拟球面Vs1向径向内侧分离的位置。
因此,在阀芯31旋转时,能够抑制阀密封件36卡挂于阀芯开口肋411而滑动阻力增大。
<3-9-1>
如图24、图25所示,阀芯开口肋411从虚拟球面Vs1隔开规定的距离地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关于阀芯开口肋421、422、以及阀芯开口肋431、432,也从沿着球阀42、43的外周壁的虚拟球面隔开规定的距离地形成为圆弧状。
因此,能够抑制阀芯31旋转时的滑动阻力的增大,并且能够增大阀芯开口肋411、421、422、431、432的内侧的流路面积。
<3-11>
如图26所示,接合面331、341在所有阀密封件36的密封开口部360全部被阀芯31的外周壁封堵的全闭状态时,位于离开阀密封件36的位置。
因此,利用可在阀芯31的接合面331、341形成于外周壁的台阶,能够抑制在阀芯31全闭状态时冷却水从阀密封件36与阀芯31的外周壁之间泄漏。
<3-12>
如图20所示,阀芯31具有在筒状连接部44中形成于接合面331、341上且具有曲率与筒状连接部44的外周壁的曲率不同的外壁的特定形状部441。阀芯31具有在筒状阀连接部45中形成于接合面331、341上且具有曲率与筒状阀连接部45的外周壁的曲率不同的外壁的特定形状部451。
因此,在阀芯31旋转时,特定形状部441、451与阀密封件36不会滑动,能够抑制阀芯31的工作不良,并且能够抑制阀密封件36的磨损。
<3-12-1>
特定形状部441、451分别形成为外壁从筒状连接部44、筒状阀连接部45的外周壁向外侧突出。
<3-12-2>
特定形状部441、451也可以分别形成为外壁从筒状连接部44、筒状阀连接部45的外周壁向内侧凹陷。
<3-12-3>
特定形状部441、451也可以分别将外壁形成为平面状。
<3-13>
如图22所示,阀芯31具有:端面开口部415,以将在筒状连接部44的径向外侧形成于球阀41与球阀42之间的阀间空间400与球阀41的阀芯内流路300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球阀41的旋转轴Axr1方向的端面;以及端面开口部425,以将阀间空间400与球阀42的阀芯内流路300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球阀42的旋转轴Axr1方向的端面。这里,端面开口部415、425分别与“第一端面开口部”、“第二端面开口部”对应。
入口端口220(参照图3)与阀间空间400连通。因此,从入口端口220流入内部空间200的冷却水能够经由阀间空间400、端面开口部415、425流入阀芯内流路300。
阀间空间400在周向的整个区域开口。因此,能够减小从入口端口220流入内部空间200并朝向阀芯内流路300的冷却水的通水阻力。
<3-14>
如图27所示,轴32在筒状连接部44中通过嵌入成型与阀芯31一体地形成。即,轴32虽然熔接于筒状连接部44,但未熔接于阀芯31的筒状连接部44以外的部位。
在阀芯内流路300设有与轴32的嵌入成型部的情况下,担心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变小,通水阻力变大,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阀芯内流路300之外的筒状连接部44设有与轴32的嵌入成型部,因此能够减小通水阻力。
<3-15>
如图27所示,轴32具有能够限制与筒状连接部44的相对旋转的止转部321。止转部321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多边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剖面形状形成为六边形。这里,止转部321例如通过将圆柱状的轴32的外周壁在周向上在6个位置以平面状切削等而形成。因此,止转部321的外壁相对于轴32的外周壁位于径向内侧。另外,筒状连接部44的内壁以与止转部321的形状对应的方式将剖面形状形成为六边形。
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构成限制阀芯31与轴32的相对旋转。
<3-16>
如图28所示,阀芯31具有:筒状阀连接部45,相对于球阀42在与筒状连接部44相反的一侧连接于球阀42,且外周壁以及内周壁形成为筒状,在内侧形成阀芯内流路300;以及球阀43,相对于筒状阀连接部45在与球阀42相反的一侧连接于筒状阀连接部45,且外周壁形成为球面状。
筒状阀连接部45的外周壁以及内周壁形成为筒状。因此,能够确保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
<3-17>
如图20所示,球阀41的外周壁的外径与球阀43的外周壁的外径相同。另外,球阀42的外周壁的外径也与球阀41的外周壁的外径、球阀43的外周壁的外径相同。
球阀41的旋转轴Axr1方向上的与球阀43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第一最外端面301的面积和球阀43的旋转轴Axr1方向上的与球阀4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第二最外端面302的面积不同。这里,第二最外端面302的面积比第一最外端面301的面积大。由此,旋转轴Axr1方向上的球阀43的长度比球阀41的长度短。
因此,能够减小阀芯31的轴向的大小,能够减小阀装置10的体型。
<3-18>
如图20、图22所示,阀芯31具有将球阀42的阀芯开口部420的内缘端连接的阀芯开口肋422、以及将球阀43的阀芯开口部430的内缘端连接的阀芯开口肋432。这里,阀芯开口肋422、阀芯开口肋432分别与“第二阀芯开口肋”、“第三阀芯开口肋”对应。
阀芯开口肋422与阀芯开口肋432在阀芯31的周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即,阀芯开口肋422、432在与旋转轴Axr1平行的方向上排列地形成。另外,阀芯开口肋411与阀芯开口肋421在阀芯31的周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
因此,能够抑制流经阀芯开口肋422、432的周围的冷却水的紊流,能够减少通水阻力。
<3-19>
如图20、图21、图22所示,阀芯31具有以跨越端面开口部415的方式将筒状连接部44与球阀41连接的端面开口肋416、417、以及以跨越端面开口部425的方式将筒状连接部44与球阀42连接的端面开口肋426、427。这里,端面开口肋416、417与“第一端面开口肋”对应,端面开口肋426、427与“第二端面开口肋”对应。
端面开口肋416、426分别以在之间夹着筒状连接部44的方式各形成两个。端面开口肋417、427分别以在之间夹着筒状连接部44的方式各形成两个。
另外,端面开口肋416、426形成于虚拟平面Vp1上。即,端面开口肋416、426形成为夹着接合面331、341。由此,阀芯开口肋411、421、以及端面开口肋416、426在阀芯31的周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
<3-19-1>
如图20、图22所示,端面开口肋417、端面开口肋427、阀芯开口肋422、以及阀芯开口肋432在阀芯31的周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即,端面开口肋417、427、阀芯开口肋422、432沿与旋转轴Axr1平行的方向排列地形成。另外,端面开口肋417、427、阀芯开口肋422、432形成在包含轴32的轴Axs1(旋转轴Axr1)且与虚拟平面Vp1正交的虚拟平面上。
因此,能够抑制流经端面开口肋417、427、阀芯开口肋422、432的周围的冷却水的紊流,能够减少通水阻力。
<3-20>
如图20、图21、图22所示,端面开口肋416、417在与球阀41的旋转轴Axr1方向的端面之间形成有肋端面间隙418。端面开口肋426、427在与球阀42的旋转轴Axr1方向的端面之间形成有肋端面间隙428。这里,肋端面间隙418与“第一肋端面间隙”对应,肋端面间隙428与“第二肋端面间隙”对应。
如图20、图21所示,在从与旋转轴Axr1垂直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能够在端面开口肋426、427和球阀42的旋转轴Axr1方向的端面之间目视观察肋端面间隙428。
因此,能够减少端面开口部415、425中的通水阻力。
<3-21>
如图20、图22所示,端面开口肋417形成为球阀42侧的面相对于旋转轴Axr1倾斜。端面开口肋427形成为球阀41侧的面相对于旋转轴Axr1倾斜。
因此,能够减少端面开口肋417、427的周围的通水阻力。
接下来,对阀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所谓型模滑动注射(DSI)制造阀30。
如图29所示,模具装置100具备第一模110、第二模120等。第一模110具有第一外模111、第一内模112。第二模120具有第二外模121、第二内模122。
第一外模111具有从第一内模112侧的端面以半球面状凹陷的第一凹面113。第一凹面113形成为与第一分割体33的外周壁中的球阀41、42、43的外周壁的形状对应。
第一内模112具有从第一外模111侧的端面以半球面状突出的第一凸面114。第一凸面114形成为与第一分割体33的外周壁中的球阀41、42、43的内周壁的形状对应。这里,在第一外模111与第一内模112抵接时,在阀芯31的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第一凹面113与第一凸面114的距离设定为相同。
第二外模121具有从第二内模122侧的端面以半球面状凹陷的第二凹面123。第二凹面123形成为与第二分割体34的外周壁中的球阀41、42、43的外周壁的形状对应。
第二内模122具有从第二外模121侧的端面以半球面状突出的第二凸面124。第二凸面124形成为与第二分割体34的外周壁中的球阀41、42、43的内周壁的形状对应。这里,在第二外模121与第二内模122抵接时,在阀芯31的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第二凹面123与第二凸面124的距离设定为相同。
阀30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的工序。
<3-22>
(一次成形工序)
一次成形工序中,将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分别利用第一模110与第二模120而树脂成形。具体而言,如图29的(A)所示,使第一外模111与第一内模112抵接,使第二外模121与第二内模122抵接,向第一凹面113与第一凸面114之间以及第二凹面123与第二凸面171之间注射熔融的树脂。
如图30所示,从模具装置100的注射部130注射的树脂经由直浇道131、横浇道132、浇口133、134而流到第一模110、第二模120。若第一分割体33、第二分割体34冷却凝固,则一次成形工序完成。
<3-22-1>
在一次成形工序中将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树脂成形时,在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第一凹面113与第一凸面114的距离和第二凹面123与第二凸面171的距离相同。
因此,能够使阀芯31的至少一部分厚度一致。由此,更加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精度,能够更加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
<3-23>
(滑动工序)
在一次成形工序之后的滑动工序中,以使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各自的接合面331、341对置的方式使第一分割体33或者第二分割体34与第一模110或者第二模120一起滑动。具体而言,如图29的(B)所示,将第一内模112从第一外模111取下,将第二内模122从第二外模121取下,以使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各自的接合面331、341对置的方式使第一分割体33与第一外模111一起滑动。
通过滑动工序,能够高效地制造阀30。
<3-24>
(轴配置工序)
在滑动工序之后的轴配置工序中,将轴32配置于阀芯31的旋转轴Axr1。具体而言,如图29的(C)所示,在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之间的旋转轴Axr1配置轴32。
因此,与在阀芯31成型后组装轴32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轴32的组装工时等。
<3-22>
(二次成形工序)
在轴配置工序之后的二次成形工序中,向第一分割体33的接合面中的熔接部与第二分割体34的接合面中的熔接部之间注射树脂,将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熔接。
如图31所示,在一次成形工序后的第二分割体34中,在接合面341上形成有熔接部311、312、313。熔接部311以从第二分割体34的与球阀41对应的部位的接合面341凹陷的方式形成为槽状。熔接部312以从第二分割体34的与筒状连接部44对应的部位的接合面341凹陷的方式形成为槽状。熔接部313以从第二分割体34的与球阀42、筒状阀连接部45、球阀43对应的部位的接合面341凹陷的方式形成为槽状。在第一分割体33中,也与第二分割体34相同,形成有熔接部311、312、313。
在熔接部311的一端配置模具装置100的浇口入口141,在熔接部311的另一端配置浇口出口145。在熔接部312的一端配置模具装置100的浇口入口142,在熔接部312的另一端配置浇口出口146。在熔接部313的中央配置模具装置100的浇口入口143,在熔接部313的两端配置浇口出口147。这里,浇口入口142、浇口出口146配置于筒状连接部44的轴向的中央。另外,浇口入口143配置于筒状阀连接部45的轴向的中央。另外,浇口入口141配置于球阀41的第一最外端面301。浇口出口145配置于球阀41的与第一最外端面301相反的一侧的端面。浇口出口147配置于球阀43的第二最外端面302、以及球阀42的球阀41侧的端面。
如图32所示,在二次成形工序中,从模具装置100的注射部140经由浇口入口141、142、143向熔接部311、312、313注射熔融的树脂。从浇口入口141、142、143流入熔接部311、312、313的树脂分别流向浇口出口145、146、147,并从浇口出口145、146、147流出。若熔接部311、312、313内的树脂冷却凝固,则第一分割体33、第二分割体34、以及轴32被熔接,二次成形工序完成。这里,在阀芯31的筒状连接部44的与浇口入口142、浇口出口146对应的位置残存的树脂形成特定形状部441。另外,在阀芯31的筒状阀连接部45的与浇口入口143对应的位置残存的树脂形成特定形状部451。
<3-22>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为一种阀30的制造方法,该阀30具有能够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以及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包含一次成形工序与第二成形工序。
阀芯31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凹陷地形成,具有由包含旋转轴Axr1的虚拟平面Vp1分割为二的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以各自的接合面331、341接合。
在一次成形工序中,将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分别用第一模110与第二模120树脂成形。
在第二成形工序中,向第一分割体33的接合面331中的熔接部(311、312、313)与第二分割体34的接合面341中的熔接部(311、312、313)之间注射树脂,将第一分割体33与第二分割体34熔接。
通过以上述制造方法制造阀30,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成形精度。由此,能够抑制阀芯31的外周壁中的冷却水的泄漏。
另外,能够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能够减小通水阻力。
(第四实施方式)
在图33中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3-10>
如图33所示,阀芯开口肋411从虚拟球面Vs1隔开规定的距离地形成为直线状。另外,关于阀芯开口肋421、422、以及阀芯开口肋431、432,也从沿着球阀42、43的外周壁的虚拟球面隔开规定的距离地形成为直线状。
因此,在阀芯31旋转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阀密封件36卡挂于阀芯开口肋411而滑动阻力增大。
(第五实施方式)
在图34中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阀30的阀芯31具有球阀46。轴32设于阀芯31的旋转轴Axr1。球阀46具有外周壁461、内周壁462。外周壁461以向球阀46的径向外侧鼓起的方式形成为球面状。内周壁462以向球阀46的径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为球面状。这里,阀芯31在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外周壁461与内周壁462的距离相同。即,阀芯31形成为至少在所述范围内壁厚均匀(厚度一致)。
接下来,对阀3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模具装置150具备上基座151、下基座152、上支承柱153、下支承柱154、模具驱动体155、第一内侧模具160、第二内侧模具170、外侧模具180等。
上基座151形成为板状。下基座152形成为板状,并被设为与上基座151平行。上支承柱153形成为棒状,一端连接于上基座151的与下基座152相反的一侧。上支承柱153以一端在上基座151上绕模具装置150的中心轴CAx1形成环状的方式设有8根(参照图36)。上支承柱153能够以一端为支点,使另一端侧向中心轴CAx1侧摆动。
下支承柱154形成为棒状,一端与下基座152的上基座151侧连接。下支承柱154被设为另一端通过上基座151的孔且相对于上基座151位于与下基座152相反的一侧。下支承柱154以一端在下基座152上绕中心轴CAx1呈环状的方式设有8根(参照图37)。下支承柱154能够以一端为支点,使另一端侧向中心轴CAx1侧摆动。
第一内侧模具160设于8根上支承柱153各自的另一端。即,第一内侧模具160合计设有8个。第二内侧模具170设于8根下支承柱154各自的另一端。即,第二内侧模具170合计设有8个。
如图38所示,第一内侧模具160在外壁的一部分具有第一凸面161。第一凸面161形成为球面状。第二内侧模具170在外壁的一部分具有第二凸面171。第二凸面171形成为球面状。
如图35所示,第一内侧模具160与第二内侧模具170以第一凸面161、第二凸面171朝向与中心轴CAx1相反的一侧的方式沿周向交替地配置。由此,第一凸面161与第二凸面171能够形成在周向上连续的球面。
外侧模具180在内壁具有凹面181(参照图39)。凹面181形成为球面状。外侧模具180以凹面181与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对置的方式配置于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的外侧。
模具驱动体155形成为筒状。模具驱动体155与中心轴CAx1同轴地配置于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的内侧。在模具驱动体155的外周壁形成有卡合槽部156。卡合槽部156从模具驱动体155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地形成。卡合槽部156在模具驱动体155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8个。
第一内侧模具160在与第一凸面161相反的一侧具有卡合凸部162。卡合凸部162能够卡合于模具驱动体155的卡合槽部156。另外,模具驱动体155在卡合凸部162卡合于卡合槽部156的状态下,能够沿中心轴CAx1方向移动。模具驱动体155的外周壁形成为锥状。因此,若模具驱动体155相对于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向中心轴CAx1方向的上基座151侧相对移动,则8个第一内侧模具160向中心轴CAx1侧集中地移动(参照图39、图40)。由此,由第一凸面161形成的球状的面的内径缩小。另外,若第一内侧模具160向中心轴CAx1侧集中地移动,则8个第二内侧模具170也能够向中心轴CAx1侧集中地移动。即,若第一内侧模具160与第二内侧模具170向中心轴CAx1侧集中地移动,则由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形成的球状的面的内径缩小。
阀30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的工序。
<3-25>
(树脂成形工序)
在树脂成形工序中,在外侧模具180与配置于外侧模具180的内侧的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之间树脂成形出阀芯31。具体而言,如图35、图39的(A)所示,向形成于由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形成的球状的面与外侧模具180的凹面181之间的空间注射熔融的树脂。若该树脂冷却凝固,则树脂成形工序完成。
<3-25-1>
在树脂成形工序中,在树脂成形出阀芯31时,在旋转轴Axr1方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凹面181与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的距离相同(参照图39的(A))。
因此,能够使阀芯31的至少一部分厚度一致。由此,更加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精度,能够更加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
(模具移动工序)
在树脂成形工序之后的模具移动工序中,使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向阀芯31的内侧移动。具体而言,如图39的(A)、(B)、图40的(A)~(E)所示,相对于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使模具驱动体155向中心轴CAx1方向相对移动,使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向中心轴CAx1侧移动,使由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形成的球状的面缩径。由此,在阀芯31的内周壁462与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之间形成间隙。然后,相对于阀芯31使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向中心轴CAx1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从阀芯31内抽出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
<3-26>
如图41的(A)、(B)所示,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的突出高度H1被设定为比在模具移动工序中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能够移动的距离Dm1小。
因此,在从阀芯31内抽出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时,第一凸面161以及第二凸面171不会与阀芯31的内周壁462干扰,能够从阀芯31容易地抽出第一内侧模具160以及第二内侧模具170。
<3-25>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为一种阀30的制造方法,该阀30具有能够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以及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包含树脂成形工序与模具移动工序。
阀芯31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且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凹陷地形成。
在树脂成形工序中,在外侧模具180与配置于外侧模具180的内侧的内侧模具(160、170)之间树脂成形出阀芯31。
在模具移动工序中,在树脂成形工序之后,使内侧模具(160、170)向阀芯31的内侧移动。
通过以上述制造方法制造阀30,能够提高阀芯31的外周壁的球面的成形精度。由此,能够抑制阀芯31的外周壁中的冷却水的泄漏。
另外,能够增大阀芯内流路300的流路面积,能够减小通水阻力。
(第六实施方式)
在图42中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阀30的构成等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阀芯31的球阀41、42、筒状连接部44、球阀43以按照该顺序从旋转轴Axr1方向的驱动部70侧朝向与驱动部70相反的一侧排列的方式一体地形成。阀芯31形成为筒状,球阀41、42、筒状连接部44、球阀43的内周壁形成为以旋转轴Axr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面状。另外,阀芯31的内周壁以随着从旋转轴Axr1方向的驱动部70侧朝向与驱动部70相反的一侧而内径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状。阀芯31在球阀41、42、43中将外周壁形成球面状。轴32在旋转轴Axr1上与阀芯31一体地设置。
出口端口221、222、223分别形成于与球阀41、42、43对应的位置。管部511的与出口端口22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软管等连接于散热器5。管部512的与出口端口22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软管等连接于加热器6。管部513的与出口端口22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经由软管等连接于器件7。
安装面201形成为与管安装面202正交(参照图43)。入口端口220形成为在安装面201开口。安装面201中的入口端口220的开口为圆形。
如图44所示,阀装置10在发动机2与逆变器16之间的狭小空间A2内安装于发动机2。这里,阀装置10以管部件50相对于阀30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方式安装于发动机2。
<1-1>
如图42、图43所示,壳体20具有与壳体主体21一体地形成的紧固部231、232、233。紧固部231、232、233从壳体主体21的安装面201侧的端部向安装面201的面方向突出地形成。另外,壳体20具有与紧固部231、232、233的各个对应地形成的紧固孔241、242、243。
紧固孔241、242、243中被紧固部件240插通,紧固于发动机2。由此,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在安装面201的入口端口220的径向外侧设置橡胶制的端口密封部件209。端口密封部件209在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成为被紧固部件240的轴力压缩的状态。由此,端口密封部件209将安装面201与发动机2之间保持为液密,能够抑制冷却水从入口端口220经由安装面201与发动机2之间而泄漏。
如图43所示,入口端口220的开口形成于将三个紧固孔即紧固孔241、242、243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Ti1的内侧。
<1-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与阀30。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在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与发动机2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外壁的安装面201、在安装面201开口并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入口端口220、与壳体主体21一体地形成的多个紧固部(231、232、233)以及与多个紧固部的各个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紧固孔(241、242、243)。
阀30具有能够在内部空间200内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以及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并能够连通于入口端口220的阀芯内流路300。
壳体主体21利用通过紧固孔(241、242、243)螺合于发动机2的紧固部件240固定于发动机2。
紧固孔至少形成有三个。
入口端口220的开口形成于将三个紧固孔(241、242、243)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Ti1的内侧。
因此,在入口端口220的周围设有由环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端口密封部件209的情况下,在利用通过三个紧固孔(231、232、233)的紧固部件240将壳体主体21固定于发动机2时,能够平衡较好地压缩端口密封部件209。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入口端口220周围的密封性。
<4-1>
如图45、图46所示,驱动部罩80具有形成驱动部空间800的罩主体81、以及形成于罩主体81的外缘部并固定于壳体主体21的罩固定部821~826。
在罩固定部821~826分别形成有罩紧固孔831~836。罩紧固孔831~836中被固定部件830插通,紧固于壳体主体21。
这里,罩固定部823、824形成为不比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上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外侧突出。
具体而言,罩固定部823、824形成为不比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上的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壳体端部215向外侧、即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突出。
图45所示的虚拟平面Vp3是通过壳体端部215并与安装面201平行的虚拟平面。罩固定部823、824相对于该虚拟平面Vp3位于安装面201侧。
另外,罩固定部821、826形成为不比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上的安装面201侧的端部即壳体端部216向外侧、即安装面201侧突出。即,罩固定部821、826相对于安装面201位于虚拟平面Vp3侧。
<4-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隔壁部60、驱动部罩80、以及驱动部70。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在安装于发动机2状态下与发动机2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外壁的安装面201、以及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端口(220、221、222、223)。
阀30具有能够在内部空间200内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将阀芯内流路300与阀芯31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以及设于旋转轴Axr1的轴32,能够通过阀芯31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410、420、430)的阀芯内流路300与端口(220、221、222、223)的连通状态。
隔壁部60隔开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地设置,具有形成为能够供轴32的一端插通的轴插通孔62。
驱动部罩80相对于隔壁部60设于与内部空间200相反的一侧,在与隔壁部60之间形成驱动部空间800。
驱动部70设于驱动部空间800,能够经由轴32的一端将阀芯31旋转驱动。
驱动部罩80具有形成驱动部空间800的罩主体81、以及形成于罩主体81的外缘部并固定于壳体主体21的罩固定部(821~826)。
罩固定部(821~826)形成为不比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上的两端部(215、216)中的至少一方向外侧突出。
因此,能够减小驱动部罩8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能够减小阀装置1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由此,能够将阀装置10搭载于车辆1的狭小空间A2。
如图44所示,在发动机2的周围搭载各种装置等。因此,能够配置阀装置10的空间不限于发动机室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小阀装置10的体型,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阀装置10搭载于车辆1的狭小空间A2(参照图44)。
<4-1-1>
如图45所示,罩固定部821~826位于与安装面201垂直的虚拟平面Vp4上。另外,虚拟平面Vp4是还与旋转轴Axr1、轴32的轴Axs1垂直的平面。
因此,能够减小驱动部罩80的高度。
<4-2>
如图45所示,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壳体端部215形成为不比罩主体81的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罩端部815向外侧突出。另外,罩端部815形成为沿着虚拟平面Vp3。
因此,能够减小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能够更加减小阀装置1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
<4-2-1>
如图46所示,壳体主体21具有在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壳体端部215使隔壁部60露出的左右的缺口部212。
因此,能够更加减小阀装置1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
<4-3>
如图45所示,连接器部84形成为不比罩主体8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外侧突出。
具体而言,连接器部84形成为不比罩主体8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罩端部815向外侧、即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突出。即,连接器部84相对于虚拟平面Vp3位于安装面201侧。
另外,连接器部84形成为不比罩主体8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安装面201侧的端部即罩端部816向外侧、即安装面201侧突出。即,连接器部84相对于安装面201位于虚拟平面Vp3侧。
<4-3-1>
如图45所示,连接器部84形成为从罩主体81的外缘部向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以外的方向突出。
<4-3-2>
具体而言,连接器部84形成为从罩主体81的外缘部向与安装面201平行的方向Dp1突出。另外,平行的方向Dp1是与旋转轴Axr1、轴32的轴Axs1垂直的方向。
因此,能够更加减小驱动部罩8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能够更加减小阀装置1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Dv1的体型。
<5-1>
如图47所示,壳体20具有与壳体主体21一体地形成的壳体侧固定部251~256。这里,壳体侧固定部251~253形成为相对于包含旋转轴Axr1并与安装面201平行的虚拟平面Vp5在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在与旋转轴Axr1平行的方向上排列。另外,壳体侧固定部254~256形成为相对于虚拟平面Vp5在安装面201侧沿与旋转轴Axr1平行的方向排列。即,壳体侧固定部251~253与壳体侧固定部254~256形成为在之间夹着虚拟平面Vp5。
另外,壳体侧固定部251与壳体侧固定部252的距离比壳体侧固定部252与壳体侧固定部253的距离大。壳体侧固定部254与壳体侧固定部255的距离比壳体侧固定部255与壳体侧固定部256的距离相同。另外,壳体侧固定部252与壳体侧固定部253的距离比壳体侧固定部255与壳体侧固定部256的距离小。
另外,壳体侧固定部251在旋转轴Axr1方向上相对于壳体侧固定部254形成于驱动部70侧。壳体侧固定部252在旋转轴Axr1方向上相对于壳体侧固定部255形成于壳体侧固定部256侧。壳体侧固定部253在旋转轴Axr1方向上比壳体侧固定部256稍靠与驱动部70相反的一侧地形成。
在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分别形成有壳体侧紧固孔261~266。另外,壳体侧紧固孔261~266形成为大致圆筒状,轴形成为与安装面201、虚拟平面Vp5、铅垂方向平行。另外,在壳体侧紧固孔261~266的内周壁未预先形成有螺纹槽。
如图47所示,管部件50具有管部511~514、管连结部52、管侧固定部531~536等。管部511~513分别被设为内侧的空间连通于出口端口221~223。管部514被设为内侧的空间连通于溢流端口224。管部511与管部514一体地形成,内侧的空间相互连通。另外,管部512与管部514以外壁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但内侧的空间未相互连通。管连结部52以将管部511~514的壳体主体21侧的端部相互连结的方式与管部511~514一体地形成。
管侧固定部531~536分别在管连结部52的外缘部形成于与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对应的位置。在管侧固定部531~536分别形成有管侧紧固孔541~546。另外,管侧紧固孔541~546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各个轴形成为与壳体侧紧固孔261~266的轴大致一致。
阀装置10具备管紧固部件540。管紧固部件540通过管侧紧固孔541~546并螺合于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从而将管侧固定部531~536与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固定。
如图48、图49所示,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壳体侧固定部251~256被设为轴向的一方的端面与管安装面202位于同一平面上。壳体20具有将壳体侧固定部251~256的轴向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外周壁与壳体主体21的外壁连接的壳体连接部259。由此,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在与壳体主体2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作为间隙的壳体间间隙Sh1。壳体间间隙Sh1形成于壳体连接部259与管侧固定部531~536之间。
另外,壳体侧紧固孔261~266分别形成为与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同轴。另外,壳体侧紧固孔261~266的与管部件5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壳体连接部259靠管部件50侧。
<5-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管部件50以及管紧固部件540。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与壳体主体21一体地形成的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形成于壳体侧固定部的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以及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端口(220、221、222、223、224)。
阀30具有在内部空间200内能够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以及将阀芯内流路300与阀芯31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能够通过阀芯31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300与端口的连通状态。
管部件50具有内侧的空间连通于端口(221、222、223、224)的筒状的管部(511、512、513、514),与管部一体地形成并固定于壳体侧固定部的管侧固定部(531~536)以及形成于管侧固定部的管侧紧固孔(541~546)。
管紧固部件540通过管侧紧固孔(541~546)螺合于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从而将管侧固定部(531~536)与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固定。
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在与壳体主体2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Sh1)。
因此,在利用紧固部件240将管部件50紧固于壳体20时,即使壳体侧固定部(251~256)产生破裂,也能够抑制该破裂波及到壳体主体21。由此,能够抑制可能因管部件50向壳体20的紧固而产生的冷却水的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口端口221与散热器5连接且流量多,因此通过抑制来自壳体侧固定部(251~256)中的特别是出口端口221附近的壳体侧固定部251、254的破裂波及到壳体主体21,能够有效地抑制冷却水的泄漏。
<5-2>
如图42所示,壳体20具有出口端口221至223。如图42、图50、图51所示,管部件50具有相互连结的管部511~513。阀装置10具备设于管部511~513的各个并能够将阀芯31的外周壁之间保持为液密的多个密封单元35。
因此,关于攻螺纹(Tapping)、垫片、弹簧垫片等,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另外,能够减少管部件50的组装工时。
管部511~513的供密封单元35设置的端部利用管连结部52相互连结。管部511~513的供密封单元35设置的端部形成为各个轴相互平行。
<5-2-1>
如图42所示,入口端口220、出口端口221~223中的设有密封单元35的出口端口221~223形成为彼此的轴平行,并在管安装面202开口。出口端口221~223形成为与管部511~513的供密封单元35设置的端部同轴。
因此,能够将组装有多个密封单元35的管部件50从一个方向组装于壳体主体21。
<5-3>
如图42、图50、图51所示,阀装置10具备垫圈509。垫圈509例如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在管部511~513各自的径向外侧设于管部件50与壳体主体21的管安装面202之间,能够将管部件50与壳体主体21之间保持为液密。
如图51所示,管部件50能够在将三个密封单元35保持于管部511~513的状态下组装于壳体主体21。这里,垫圈509在嵌入形成于管连结部52的垫圈槽521的状态下与管部件50一起组装于壳体主体21。即,能够将组装有多个密封单元35以及垫圈509的管部件50从一个方向一次组装于壳体主体21。
另外通过一次组装多个部件,能够减少组装工时,从而能够使在组装多个部件时可能产生的多个不良情况为一个,能够提高阀装置10的品质。这一点由于搭载于车辆1的装置被要求较高的品质,因此较重要。
<5-4>
如图47所示,出口端口221~223、溢流端口224形成为中心位于将多个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中的两个壳体侧紧固孔连结的直线上、或者由三个壳体紧固孔形成的三角形的内侧。
具体而言,出口端口221形成为中心位于将壳体侧紧固孔261的中心、壳体侧紧固孔262的中心、以及壳体侧紧固孔264的中心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To1的内侧。出口端口222形成为中心位于将壳体侧紧固孔262的中心与壳体侧紧固孔265的中心连结的直线Lo1上。出口端口223形成为中心位于将壳体侧紧固孔262的中心、壳体侧紧固孔263的中心、以及壳体侧紧固孔266的中心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To2的内侧。溢流端口224形成为中心位于三角形To1的内侧。
因此,能够使出口端口221~223、溢流端口224的径向外侧的垫圈509的密封负载分散以及稳定化。
<5-5>
如图42所示,壳体20具有在管部件50安装于壳体主体21的状态下与管部件50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外壁的管安装面202。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端口包含在管安装面202开口的三个出口端口(221~223)以及一个溢流端口224。
如图47所示,阀装置10具备溢流阀39。溢流阀39设于溢流端口224,根据条件允许或者阻断经由溢流端口224的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的连通。具体而言,溢流阀39在规定的条件、例如冷却水的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上时开阀,允许经由溢流端口224的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即管部511的内侧的空间的连通,在冷却水的温度低于规定的温度时,阻断上述连通。
如图47所示,三个出口端口(221~223)中的至少两个(221~223)各自的开口的中心形成为位于管安装面202上的一条直线即端口排列直线Lp1上。这里,端口排列直线Lp1与安装面201平行,位于虚拟平面Vp5上。
溢流端口224形成为开口的中心位于从端口排列直线Lp1向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分离的位置。
因此,通过将三个出口端口(221~223)以直线状排列地配置,能够减小壳体主体21的体型,并且在壳体主体21形成溢流端口224。
另外,溢流端口224以一部分位于出口端口221与出口端口222之间的方式形成于壳体主体21。
<5-6>
如图47所示,在从端口排列直线Lp1的方向观察时,三个出口端口(221~223)中的至少两个(221~223)和溢流端口224形成为一部分重叠。
因此,能够更加减小形成了溢流端口224的壳体主体21的体型。
<5-7>
如图47所示,溢流端口224形成为开口的中心位于与端口排列直线Lp1平行的管安装面202上的直线即溢流配置直线Lr1上。这里,溢流配置直线Lr1相对于端口排列直线Lp1位于与安装面201相反的一侧。
在从端口排列直线Lp1的方向观察时,相对于三个出口端口(221~223)中的至少两个(221~223)的端口排列直线Lp1为溢流配置直线Lr1侧的部位和相对于溢流端口224的溢流配置直线Lr1为端口排列直线Lp1侧的部位形成为一部分重叠。
因此,能够更加减小形成了溢流端口224的壳体主体21的体型。
<5-8>
如图47所示,多个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中的至少两个(261~263)形成于相对于端口排列直线Lp1位于溢流端口224侧的直线即紧固孔排列直线Lh1上。这里,紧固孔排列直线Lh1与端口排列直线Lp1以及溢流配置直线Lr1平行,相对于溢流配置直线Lr1位于与端口排列直线Lp1相反的一侧。
如图47所示,溢流端口224形成为与紧固孔排列直线Lh1的一部分重叠。
因此,能够更加减小形成了溢流端口224的壳体主体21的体型。
<5-9>
如图50所示,管部511~513具有管部主体501、以及形成于管部主体501的与出口端口221~223(管连结部52)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管部主体501的内径大且外径比管部主体501的外径大的管部端部502。
因此,例如在通过生硬拔出形成管部端部502的情况下,能够在使管部端部502容易地向内侧变形的同时拔出模具,能够抑制管部端部502的破裂。由此,能够抑制冷却水从管部端部502的泄漏。
另外,管部端部502的外径比管部主体501的外径大,因此能够抑制连接于管部端部502的软管等的脱落。
<5-10>
如图50所示,管部511~513具有从管部主体501的外壁向外侧突出的管部突起503。
利用管部突起503,能够容易地决定软管相对于管部511~513的固定位置,并且能够抑制软管对管部511~513过于深度刺入。
<5-11>
如图47所示,管部突起503形成于与安装面201平行的虚拟平面Vp5上。
因此,能够减小管部件50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的大小,能够减小阀装置10的体型。
另外,管部突起503对于管部511形成有一个。管部突起503以将管部512夹在之间的方式对于管部512形成有两个。管部突起503以将管部513夹在之间的方式对于管部513形成有两个(参照图50)。
<5-12>
如图50所示,管部件50具有将多个管部(511~514)以及多个管部(511~514)的壳体主体21侧的部位连结的管连结部52。
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并且通过将垫圈509配置于管连结部52与壳体主体21之间,能够确保管部件50与壳体主体21之间的密封性。
<5-13>
如图42所示,壳体20具有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210、以及一端连接于壳体开口部210并形成内部空间200的筒状的壳体内壁211。阀30具有设于旋转轴Axr1的轴32。
阀装置10具备隔壁部60,该隔壁部60具有以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隔开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210的隔壁部主体61、以及以能够供轴32的一端插通的方式形成于隔壁部主体61的轴插通孔62。
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径比壳体内壁211的与壳体开口部210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内径大。
因此,能够增大内部空间200的壳体开口部210侧的流路面积。由此,特别是能够增大流向形成于壳体开口部210侧的出口端口221(散热器5)侧的冷却水的流量。
<5-13-1>
如图42所示,具备设于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60的隔壁部主体61之间并能够将壳体开口部210与隔壁部60之间保持为液密的环状密封部件600。
因此,只要将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径形成为一定,就能够采用内径以及外径为一定的标准的形状的环状密封部件600,能够减少成本。
<5-14>
如图42所示,壳体内壁211以随着从壳体开口部210侧朝向与壳体开口部210相反的一侧而内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因此,能够将内部空间200的流路面积朝向壳体开口部210侧而逐渐增大。另外,由于未在壳体内壁211形成台阶,从而能够减少内部空间200内的通水阻力。
<5-15>
如图47所示,形成于壳体主体21的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出口端口221~223)形成为向与安装面201平行的方向排列。
因此,能够减小壳体主体21的与安装面201垂直的方向的大小,能够减小阀装置10的体型。
<5-16>
如图49所示,管紧固部件540是能够一边对壳体侧紧固孔261~266进行攻丝一边螺合的自攻螺钉。
因此,无需将具有螺纹槽的金属部件等嵌入成型于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另外,由于在壳体侧固定部251~256与壳体主体2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壳体间间隙Sh1,因此即使在管紧固部件540向壳体侧紧固孔261~266螺合时壳体侧固定部251~256破裂,也能够抑制该破裂波及到壳体主体21。
<6-1>
如图52所示,隔壁部60具有从轴插通孔62向外侧延伸而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开口的隔壁贯通孔65。
<6-1>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阀装置10,具备壳体20、阀30、隔壁部60、以及驱动部70。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端口(220、221、222、223)以及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210。
阀30具有能够在内部空间200内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阀芯31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将阀芯内流路300与阀芯31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以及设于旋转轴Axr1的轴32,能够通过阀芯31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300与端口的连通状态。
隔壁部60具有以将内部空间200与壳体主体21的外部隔开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210的隔壁部主体61、以及以能够供轴32的一端插通的方式形成于隔壁部主体61的轴插通孔62。
驱动部70相对于隔壁部60设于与内部空间200相反的一侧,能够经由轴32的一端将阀芯31旋转驱动。
隔壁部60具有从轴插通孔62向外侧延伸而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开口的隔壁贯通孔65。
因此,能够使从内部空间200通过轴插通孔62而流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流向隔壁贯通孔65。由此,能够抑制内部空间200的冷却水流向驱动部70侧。
<6-1-1>
隔壁贯通孔65的与轴垂直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或者长方形。
因此,能够减小隔壁部主体61的体型并且抑制隔壁贯通孔65中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在隔壁贯通孔65中易于流过冷却水。
另外,隔壁贯通孔65形成为剖面的短边方向与轴插通孔62的轴Axh1平行。因此,能够减小隔壁部主体61的轴Axh1方向的体型。
<6-2>
如图52所示,壳体20具有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向外侧延伸而在壳体主体21的外壁开口并形成为能够与隔壁贯通孔65连通的壳体贯通孔270。另外,壳体贯通孔270在壳体主体21的与管安装面202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开口。
因此,能够将流向隔壁贯通孔65的冷却水从壳体贯通孔270向外部排出。
这里,在从内部空间200流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的量多的情况下,能够经由隔壁贯通孔65、壳体贯通孔270将冷却水向外部排出,能够使用户注意到轴插通孔62中的冷却水的泄漏。由此,能够使用户应对需要应对的泄漏。
另一方面,在从内部空间200流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的量少的情况下,能够在隔壁贯通孔65、壳体贯通孔270中保留冷却水,能够使用户不注意到轴插通孔62中的冷却水的泄漏。由此,能够抑制使用户应对无需应对的泄漏。
<6-2-1>
壳体贯通孔270的与轴垂直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或者长方形。
因此,能够减小壳体主体21的体型,并且抑制壳体贯通孔270中的表面张力的影响,使壳体贯通孔270中容易流过冷却水。
另外,壳体贯通孔270形成为剖面的短边方向与轴插通孔62的轴Axh1平行。因此,能够减小壳体主体21的轴Axh1方向的体型。
<6-2-2>
如图52所示,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形成为同轴。
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流向隔壁贯通孔65的冷却水从壳体贯通孔270向外部排出。
<6-3>
如图52所示,阀装置10具备轴密封部件603、环状密封部件600。轴密封部件603例如主要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为环状,相对于隔壁贯通孔65在内部空间200侧设于轴32与轴插通孔62之间,能够将轴32与轴插通孔62之间保持为液密。
环状密封部件600例如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为环状,相对于壳体贯通孔270在内部空间200侧设于隔壁部主体61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之间,能够将隔壁部主体61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之间保持为液密。这里,轴密封部件603、环状密封部件600分别与“第一密封部件”、“第二密封部件”对应。
因此,利用轴密封部件603,能够抑制经由轴插通孔62的从内部空间200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的泄漏。另外,利用环状密封部件600,能够抑制经由隔壁部主体61与壳体开口部210之间的从内部空间200向外部的冷却水的泄漏。
另外,轴密封部件603相对于隔壁贯通孔65设于向内部空间200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能够在隔壁贯通孔65与轴密封部件603之间形成空间。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少的情况下,能够在该空间中保留冷却水,能够避免用户注意。
另外,环状密封部件600相对于壳体贯通孔270设于向内部空间200侧离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能够在壳体贯通孔270与环状密封部件600之间形成空间。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少的情况下,能够在该空间中保留冷却水,能够避免用户注意。
<6-4>
如图52所示,轴密封部件603与隔壁贯通孔65的距离Ds1比环状密封部件600与壳体贯通孔270的距离Ds2短。
因此,能够使形成于壳体贯通孔270与环状密封部件600之间的空间比形成于隔壁贯通孔65与轴密封部件603之间的空间大。由此,能够在形成于壳体贯通孔270与环状密封部件600之间的空间侧保留更多的冷却水。
<6-5>
如图52所示,隔壁部60具有在轴插通孔62的隔壁贯通孔65与轴密封部件603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内侧台阶面661。这里,隔壁内侧台阶面661以朝向内部空间200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平面状。轴密封部件603被设为能够抵接于隔壁内侧台阶面661。
壳体20具有在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的壳体贯通孔270与环状密封部件600之间形成台阶的壳体台阶面281。这里,壳体台阶面281以朝向驱动部70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少的情况下,能够在隔壁内侧台阶面661、壳体台阶面281中保留冷却水,能够避免用户注意少量的泄漏。
另外,即使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了水等,也能够在隔壁内侧台阶面661、壳体台阶面281中保留水等,能够抑制水等流到轴密封部件603、环状密封部件600。
<6-6>
如图52所示,壳体台阶面281以随着从内部空间200侧朝向驱动部70侧而内径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因此,能够增大形成于壳体贯通孔270与环状密封部件600之间的空间,能够在该空间中保留较多的冷却水。
另外,壳体20具有在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的壳体贯通孔270的驱动部70侧形成台阶的壳体台阶面282。壳体台阶面282以朝向驱动部70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另外,隔壁部60具有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的隔壁贯通孔65的驱动部70侧形成台阶的隔壁外侧台阶面671。隔壁外侧台阶面671以朝向内部空间200以及壳体台阶面281、282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
如图52所示,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之间的壳体台阶面281与隔壁外侧台阶面671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筒状空间St1。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经由筒状空间St1而连通。
在冷却水的泄漏少的情况下,能够在筒状空间St1中保留冷却水。
<6-8>
如图52所示,在壳体20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隔壁贯通孔65相对于轴32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多的情况下,能够使冷却水迅速流向隔壁贯通孔65。
<6-9>
如图52所示,在壳体20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壳体贯通孔270相对于轴32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多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将冷却水从壳体贯通孔270向外部排出。
<6-10>
如图52所示,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在与轴垂直的剖面上的截面面积彼此不同。这里,壳体贯通孔270的截面面积比隔壁贯通孔65的截面面积大。
因此,即使壳体主体21与隔壁部60位置偏移,也能够确保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的连通。另外,由于壳体贯通孔270的截面面积比隔壁贯通孔65的截面面积大,因此能够迅速地将冷却水从壳体贯通孔270向外部排出。另外,能够抑制水等从外部经由壳体贯通孔270、隔壁贯通孔65向轴插通孔62侧进入。
(第七实施方式)
在图53中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6-5>
如图53所示,隔壁部60具有在轴插通孔62的隔壁贯通孔65与轴密封部件603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内侧台阶面662。这里,隔壁内侧台阶面662以朝向内部空间200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的平面状。隔壁内侧台阶面662相对于隔壁内侧台阶面661形成于隔壁贯通孔65侧。
因此,能够在隔壁内侧台阶面662与轴密封部件603之间形成空间。由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少的情况下,通过在该空间中保留冷却水,能够避免用户注意到少量的泄漏。
另外,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通过在该空间中保留水等,也能够抑制水等流至轴密封部件603。
壳体台阶面281以朝向内部空间200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隔壁外侧台阶面671在壳体台阶面281与环状密封部件600之间朝向驱动部70以及壳体台阶面281侧地形成为环状。这里,隔壁外侧台阶面671与壳体台阶面281对置并且离开规定距离。因此,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之间的环状密封部件600与壳体贯通孔270之间形成有迷宫(labyrinth)状的通路P1。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通过在通路P1中保留水等,也能够抑制水等流至环状密封部件600。
(第八实施方式)
在图54中示出第八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第八实施方式的壳体贯通孔270的位置等与第六实施方式不同。
<6-11>
如图54所示,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在轴插通孔62的轴(Axh1)方向上彼此的轴的位置不同。这里,壳体贯通孔270相对于隔壁贯通孔65形成于驱动部70侧。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也能够抑制水等经由隔壁贯通孔65流向轴插通孔62侧。
<6-11-1>
如图54所示,若将隔壁贯通孔65的轴与壳体贯通孔270的轴的距离设为L,将轴插通孔62的轴(Axh1)方向上的壳体贯通孔270的大小设为D,则隔壁贯通孔65以及壳体贯通孔270形成为满足D≤L≤10D的关系。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水等经由隔壁贯通孔65而流向轴插通孔62侧。
<6-12>
如图54所示,隔壁部60具有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的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外侧台阶面671。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通过在隔壁外侧台阶面671中保留水等,也能够抑制水等经由隔壁贯通孔65而流向轴插通孔62侧。
如图54所示,壳体贯通孔270相对于壳体台阶面282、隔壁外侧台阶面671形成于驱动部70侧。这里,隔壁外侧台阶面671与壳体台阶面282对置并且离开规定距离。因此,在隔壁部主体61的外壁与壳体开口部210的内壁之间的壳体贯通孔270与隔壁贯通孔65之间形成有迷宫状的通路P2。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通过在通路P2中保留水等,也能够抑制水等经由隔壁贯通孔65而流向轴插通孔62侧。
(第九实施方式)
在图55中示出第九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6-13>
如图55所示,阀装置10具备轴承部602。轴承部602相对于轴插通孔62的隔壁贯通孔65设于驱动部70侧,将轴32的一端轴支承。
因此,通过使从内部空间200流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流向隔壁贯通孔65,能够抑制冷却水流至轴承部602。
<6-14>
如图55所示,轴插通孔62具有在内侧设置轴承部602的小径部621、内径比小径部621大且供隔壁贯通孔65开口的大径部622、以及形成于小径部621与大径部622之间的插通孔内台阶面623。
插通孔内台阶面623以朝向内部空间200侧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如图55所示,在轴32的径向外侧,在轴密封部件603与轴承部602之间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筒状空间St2。隔壁贯通孔65连接于筒状空间St2。
因此,通过将从内部空间200流向驱动部70侧的冷却水保留于筒状空间St2,能够抑制冷却水流至轴承部602。另外,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通过将该水等保留于筒状空间St2,也能够抑制水等流至轴承部602。
(第十实施方式)
在图56、图57中示出第十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6-15>
如图56、图57所示,在隔壁贯通孔65中形成有在隔壁贯通孔65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贯通孔内台阶面651。
隔壁贯通孔内台阶面651在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朝向铅垂方向下侧地形成。由此,隔壁贯通孔65的铅垂方向下侧的截面面积比铅垂方向上侧的截面面积大。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通过将该水等保留于隔壁贯通孔内台阶面651,也能够抑制水等流至轴插通孔62。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图58中示出第十一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6-15>
如图58所示,隔壁贯通孔内台阶面651在阀装置10安装于发动机2的状态下以朝向铅垂方向上侧的方式形成。由此,隔壁贯通孔65的铅垂方向上侧的截面面积比铅垂方向下侧的截面面积大。
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少的情况下,通过在隔壁贯通孔内台阶面651中保留冷却水,能够避免用户注意到少量的泄漏。
(第十二实施方式)
在图59中示出第十二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6-16>
如图59所示,隔壁贯通孔65以及壳体贯通孔270形成为各自的轴与轴插通孔62的轴Axh1正交。
因此,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也能够抑制该水等经由隔壁贯通孔65流至轴插通孔62。
另外,隔壁贯通孔65与壳体贯通孔270形成为彼此的轴交叉。
(第十三实施方式)
在图60中示出第十三实施方式的阀装置的一部分。
<6-17>
如图60所示,隔壁贯通孔65形成为随着从轴插通孔62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其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因此,在冷却水的泄漏多的情况下,能够经由隔壁贯通孔65将冷却水从壳体贯通孔270向外部迅速地排出。
(其他实施方式)
<3-7-1>
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第一限制凸部332也可以形成于从第二限制凸部342离开的位置。
<3-7-2>
另外,第一限制凸部332与旋转轴Axr1的距离与第二限制凸部342与旋转轴Axr1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第一限制凸部332与旋转轴Axr1的距离和第二限制凸部342与旋转轴Axr1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第一限制凸部332、第二限制凸部342能够抵接于限制部631且使阀芯31的旋转被限制时的抵接负载相同。
<6-1-16-1>
对于第十三实施方式,隔壁贯通孔65也可以形成为随着从轴插通孔62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而其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在该情况下,即使水等经由壳体贯通孔270从外部进入,也能够抑制该水等经由隔壁贯通孔65流至轴插通孔6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壳体主体21与隔壁部60独立地形成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壳体主体21与隔壁部60一体地形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入口端口220、出口端口221~223、溢流端口224在与轴32的轴正交的方向上形成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入口端口220、出口端口221~223、溢流端口224也可以沿轴32的轴向形成。另外,也可以以从出口端口221~223流入冷却水、从入口端口220流出冷却水的方式使用阀装置10。另外,入口端口、出口端口、溢流端口也可以在壳体主体21形成有几个。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阀装置10应用于作为发热体的发动机2的例子。与此相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用作控制作为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的发热体的电池的冷却水的阀装置。
另外,阀装置10也可以以任意的姿势安装于发热体。
如此,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1><课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阀装置中,流入端口或者流出端口经由软管等连接于车辆的内燃机。这里,在不经由软管等地将流入端口或者流出端口直接连接于内燃机的情况下,根据阀装置与内燃机的紧固位置的配置,担心流入端口或者流出端口与内燃机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冷却水泄漏到外部。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装置,其能够抑制冷却水从其与车辆的发热体之间的泄漏。
<1><手段>
<1-1>
本公开的第一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壳体与阀。壳体主体利用通过紧固孔螺合于发热体的紧固部件固定于发热体。紧固孔至少形成有三个。端口的开口形成于将三个紧固孔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的内侧。
因此,在端口的周围设有由环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部件的情况下,在利用通过三个紧固孔的紧固部件将壳体主体固定于发热体时,能够平衡较好地压缩密封部件。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端口周围的密封性。
<1-2>
本公开的第二方式是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壳体、阀、隔壁部、以及驱动部。壳体主体利用通过紧固孔螺合于发热体的紧固部件固定于发热体。紧固孔包含形成于端口的开口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紧固孔、在与第一紧固孔之间夹着端口的开口地形成的第二紧固孔、以及相对于第一紧固孔及第二紧固孔形成于驱动部侧的第三紧固孔。
因此,在端口的周围设有由环状的弹性部件构成的密封部件的情况下,在利用通过第一紧固孔以及第二紧固孔的紧固部件将壳体主体固定于发热体时,能够平衡较好地压缩密封部件。由此,能够有效地确保端口周围的密封性。
另外,紧固部利用通过第三紧固孔的紧固部件固定于发热体,从而能够抑制发热体的振动对驱动部的影响。
以下,对根据各实施方式掌握的代表性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A01]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主体、在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以与发热体对置的方式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安装面、在安装面开口并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与壳体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多个紧固部、以及与多个紧固部的各个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紧固孔;以及
阀,具有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以及形成于阀芯的内侧并能够连通于端口的阀芯内流路,
壳体主体利用通过紧固孔螺合于发热体的紧固部件固定于发热体,
紧固孔至少形成有三个,
端口的开口形成于将三个紧固孔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的内侧。
[A02]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主体、在安装于在壳体主体的外壁形成的发热体的状态下与发热体对置的安装面、在安装面开口并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与壳体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多个紧固部、以及与多个紧固部的各个对应地形成的多个紧固孔;
阀,具有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形成于阀芯的内侧并能够连通于端口的阀芯内流路、以及设于旋转轴的轴;
隔壁部,其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隔开;以及
驱动部,其相对于隔壁部设于与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能够经由轴将阀芯旋转驱动,
壳体主体利用通过紧固孔螺合于发热体的紧固部件固定于发热体,
紧固孔包含形成于端口的开口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紧固孔、在与第一紧固孔之间夹着端口的开口地形成的第二紧固孔、以及相对于第一紧固孔以及第二紧固孔形成于驱动部侧的第三紧固孔。
[A03]
根据[A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紧固孔与第二紧固孔相对于端口的开口的中心形成为点对称。
[A04]
根据[A02]或者[A0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形成于安装面并与其他部件卡合、从而能够进行壳体主体的定位的定位部,
定位部包含形成于端口的开口的径向外侧的第一定位部以及在与第一定位部之间夹着端口的开口地形成的第二定位部。
[A05]
根据[A01]~[A0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从安装面向与发热体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安装面凹部。
[A06]
根据[A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端口的开口的中心位于将第一紧固孔与第二紧固孔连结的直线上。
[A07]
根据[A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端口的开口的中心与第一紧固孔的距离和端口的开口的中心与第二紧固孔的距离相同。
[A08]
根据[A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三紧固孔与驱动部的距离比第三紧固孔与端口的开口的中心的距离短。
[A09]
根据[A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三紧固孔形成为中心相对于通过出口端口的中心并与旋转轴正交的虚拟平面位于驱动部侧。
[A10]
根据[A0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相对于端口的开口的中心成为点对称的第一紧固孔以及第二紧固孔形成为与端口的开口面垂直并且通过端口的开口的中心的直线通过旋转轴。
[A11]
根据[A0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定位部以及第二定位部形成为,将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连结的第二直线与将第一紧固孔与第二紧固孔连结的第一直线正交。
[A12]
根据[A1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直线的中心与第二直线的中心一致。
[A13]
根据[A0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安装面凹部形成有多个,在多个安装面凹部之间形成有凹部间肋。
[A14]
根据[A01]~[A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主体由包含填料的聚苯硫醚树脂形成。
[B01]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主体、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以及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
阀,具有在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将阀芯内流路与阀芯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以及设于旋转轴的轴,能够利用阀芯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与端口的连通状态;
隔壁部,以隔开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能够轴支承轴;
驱动部罩,相对于隔壁部设于与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在与隔壁部之间形成驱动部空间;以及
驱动部,设于驱动部空间,能够经由轴将阀芯旋转驱动。
[B02]
根据[B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设于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并能够将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保持为液密的环状密封部件,
环状密封部件在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被沿径向压缩。
[B03]
根据[B01]或者[B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在隔壁部夹在壳体主体与驱动部罩之间的状态下能够固定壳体主体与驱动部罩的固定部件。
[B04]
根据[B01]~[B0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部具有能够插通轴的一端的轴插通孔,所述阀装置还具备:
在轴插通孔中嵌入成型于隔壁部的金属环;以及
轴承部,设于金属环的内侧,轴支承轴的一端。
[B05]
根据[B0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部具有在金属环的径向外侧从驱动部罩侧的面向与驱动部罩相反的一侧凹陷的隔壁凹部。
[B06]
根据[B01]~[B0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驱动部具有能够将轴旋转驱动的马达。
[B07]
根据[B0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在马达与隔壁部之间以压缩的状态设置的弹性部件。
[B08]
[B06]或者[B0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马达被设为轴线与轴的轴线正交。
[B09]
根据[B06]~[B0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U字状的供电端子,该供电端子的开口侧的端部以朝向隔壁部侧的方式设于驱动部罩,供向马达供给的电流流过,
马达在轴向的端部具有连接于供电端子的开口的马达侧端子,轴被设为与朝向驱动部罩的隔壁部侧的面平行。
[B10]
根据[B06]~[B0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驱动部具有能够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轴的齿轮部,
阀装置还具备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有能够相对于驱动部罩扣合结合的扣合部,并在与驱动部罩之间保持马达以及齿轮部。
[B11]
根据[B06]~[B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在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与发热体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安装面,
马达具有输出驱动力的马达轴以及设于马达轴的前端的蜗轮,且设为马达轴与安装面垂直、并且蜗轮朝向与安装面相反的一侧。
[B12]
根据[B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设于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并能够将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保持为液密的环状密封部件,
壳体开口部的内壁形成为筒状,
隔壁部具有位于壳体开口部的内侧且外壁形成为筒状的隔壁部主体,
环状密封部件设于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主体之间,
壳体开口部的内径与隔壁部主体的外径之差比自由状态的环状密封部件的内径与外径之差小。
[B13]
根据[B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在环状密封部件的轴向上,在环状密封部件与壳体主体或者隔壁部之间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轴向间隙。
[C01]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将内部空间与外部连接的端口;
阀,具有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将阀芯内流路与阀芯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以及设于旋转轴的轴,能够利用阀芯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与端口的连通状态;以及
环状的阀密封件,以能够抵接于阀芯的外周壁的方式设于与端口对应的位置,在内侧形成能够利用阀芯的旋转位置连通于阀芯开口部的密封开口部,能够将与阀芯的外周壁之间保持为液密,
阀芯形成为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且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凹陷。
[C02]
根据[C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的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
[C03]
根据[C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在旋转轴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内周壁与外周壁的距离相同。
[C04]
根据[C0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在旋转轴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与密封开口部对应的范围内,内周壁与外周壁的距离相同。
[C05]
根据[C01]~[C0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由树脂形成,
轴通过嵌入成型与阀芯一体地形成。
[C06]
根据[C01]~[C0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以包含旋转轴的虚拟平面分割为二的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以各自的接合面接合。
[C07]
根据[C0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隔壁部,该隔壁部具有将内部空间与壳体的外部隔开的隔壁部主体、以能够插通轴的一端的方式形成于隔壁部主体的轴插通孔、以及从隔壁部主体的内部空间侧的面向与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凹陷的限制凹部,
第一分割体具有从隔壁部侧的面向限制凹部侧延伸而前端部位于限制凹部的第一限制凸部,
第二分割体具有从隔壁部侧的面向限制凹部侧延伸而前端部位于限制凹部的第二限制凸部。
[C08]
根据[C0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限制凸部沿接合面的面方向向限制凹部侧延伸,
第二限制凸部抵接于第一限制凸部,并且沿接合面的面方向向限制凹部侧延伸。
[C09]
根据[C06]~[C0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将阀芯开口部的内缘端连接的阀芯开口肋,
阀芯开口肋形成于从沿着阀芯的外周壁的虚拟球面向径向内侧离开的位置。
[C10]
根据[C09]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开口肋形成为直线状。
[C11]
根据[C06]~[C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接合面在密封开口部全部被阀芯的外周壁封堵的全闭状态时,位于离开阀密封件的位置。
[C12]
根据[C06]~[C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外周壁形成为球面状的球阀、相对于球阀位于旋转轴向且外周壁形成为筒状的筒状部、以及在筒状部中形成于接合面上且具有曲率与筒状部的外周壁的曲率不同的外壁的特定形状部。
[C13]
根据[C06]~[C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外周壁形成为球面状的第一球阀、在旋转轴向上连接于第一球阀且外周壁形成为筒状的筒状连接部、相对于筒状连接部在与第一球阀相反的一侧连接于筒状连接部且外周壁形成为球面状的第二球阀、以将在筒状连接部的径向外侧形成于第一球阀与第二球阀之间的阀间空间与第一球阀的阀芯内流路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球阀的旋转轴向的端面的第一端面开口部、以及以将阀间空间与第二球阀的阀芯内流路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第二球阀的旋转轴向的端面的第二端面开口部,
端口连通于阀间空间。
[C14]
根据[C1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由树脂形成,
轴在筒状连接部通过嵌入成型与阀芯一体地形成。
[C15]
根据[C1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轴具有能够限制与筒状连接部的相对旋转的止转部,
止转部的剖面形状形成为多边形或者非正圆形状。
[C16]
根据[C13]~[C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相对于第二球阀在与筒状连接部相反的一侧连接于第二球阀且外周壁以及内周壁形成为筒状且在内侧形成阀芯内流路的筒状阀连接部、以及相对于筒状阀连接部在与第二球阀相反的一侧连接于筒状阀连接部且外周壁形成为球面状的第三球阀。
[C17]
根据[C1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球阀的外周壁的外径与第三球阀的外周壁的外径相同,
第一球阀的旋转轴向的与第三球阀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第一最外端面的面积与第三球阀的旋转轴向的与第一球阀相反的一侧的端面即第二最外端面的面积不同。
[C18]
根据[C16]~[C1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将第二球阀的阀芯开口部的内缘端连接的第二阀芯开口肋以及将第三球阀的阀芯开口部的内缘端连接的第三阀芯开口肋,
第二阀芯开口肋与第三阀芯开口肋在阀芯的周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
[C19]
根据[C13]~[C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具有跨越
第一端面开口部地将筒状连接部与第一球阀连接的第一端面开口肋以及跨越第二端面开口部地将筒状连接部与第二球阀连接的第二端面开口肋。
[C20]
根据[C19]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端面开口肋在与第一球阀的旋转轴向的端面之间形成第一肋端面间隙,
第二端面开口肋在与第二球阀的旋转轴向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第二肋端面间隙。
[C21]
根据[C19]或者[C20]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端面开口肋形成为第二球阀侧的面相对于旋转轴倾斜,
第二端面开口肋形成为第一球阀侧的面相对于旋转轴倾斜。
[C22]
一种阀的制造方法,该阀具有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以及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其中,
阀芯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凹陷地形成,具有由包含旋转轴的虚拟平面分割为二的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以各自的接合面接合,阀的制造方法包含:
一次成形工序,分别利用第一模与第二模树脂成形出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以及
第二成形工序,向第一分割体的接合面中的熔接部与第二分割体的接合面中的熔接部之间注射树脂,将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熔接。
[C23]
根据[C22]所述的阀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一次成形工序与第二成形工序之间,还包含以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各自的接合面对置的方式使第一分割体或者第二分割体与第一模或者第二模一同滑动的滑动工序。
[C24]
根据[C22]或者[C23]所述的阀的制造方法,其中,阀具有设于旋转轴的轴,
在一次成形工序与第二成形工序之间,还包含将轴配置于旋转轴的轴配置工序。
[C25]
一种阀的制造方法,该阀具有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以及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其中,
阀芯形成为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球面状,内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凹陷,
阀的制造方法包含:
树脂成形工序,在外侧模具与配置于外侧模具的内侧的内侧模具之间树脂成形出阀芯;以及
模具移动工序,在树脂成形工序之后,使内侧模具向阀芯的内侧移动。
[C26]
根据[C25]所述的阀的制造方法,其中,内侧模具具有与阀芯的内周壁的形状对应的凸面,
凸面的突出高度被设定为比在模具移动工序中内侧模具能够移动的距离小。
[C27]
根据[C0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在密封开口部全部被阀芯的外周壁封堵的全闭状态时,在旋转轴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与密封开口部对应的范围内,内周壁与外周壁的距离相同。
[C28]
根据[C0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限制凸部形成于离开第二限制凸部的位置。
[C29]
根据[C0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限制凸部与旋转轴的距离和第二限制凸部与旋转轴的距离相同。
[C30]
根据[C09]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阀芯开口肋距虚拟球面隔开规定的距离地形成为圆弧状。
[C31]
根据[C1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特定形状部形成为外壁从筒状部的外周壁向外侧突出。
[C32]
根据[C1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特定形状部形成为外壁从筒状部的外周壁向内侧凹陷。
[C33]
根据[C1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特定形状部的外壁形成为平面状。
[C34]
根据[C17]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能够经由轴的一端将阀芯旋转驱动的驱动部,
阀被设为第二最外端面朝向驱动部侧,
第二最外端面的面积比第一最外端面的面积大。
[C35]
根据[C19]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端面开口肋、第二端面开口肋、第二阀芯开口肋、以及第三阀芯开口肋在阀芯的周向上形成于相同的位置。
[C36]
根据[C22]~[C2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一模具有形成有与第一分割体的外周壁的形状对应的第一凹面的第一外模以及形成有与第一分割体的内周壁的形状对应的第一凸面的第一内模,
第二模具有形成有与第二分割体的外周壁的形状对应的第二凹面的第二外模以及形成有与第二分割体的内周壁的形状对应的第二凸面的第二内模,
在一次成形工序中,在树脂成形出第一分割体与第二分割体时,在旋转轴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第一凹面与第一凸面的距离和第二凹面与第二凸面的距离相同。
[C37]
根据[C25]或者[C26]所述的阀的制造方法,其中,外侧模具具有与阀芯的外周壁的形状对应的凹面,
内侧模具具有与阀芯的内周壁的形状对应的凸面,
在树脂成形工序中树脂成形出阀芯时,在旋转轴向以及周向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凹面与凸面的距离相同。
[D01]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主体、在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与发热体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安装面、以及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
阀,具有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将阀芯内流路与阀芯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以及设于旋转轴的轴,能够利用阀芯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与端口的连通状态;
隔壁部,被设为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隔开,具有形成为能够插通轴的一端的轴插通孔;
驱动部罩,相对于隔壁部设于与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在与隔壁部之间形成驱动部空间;以及
驱动部,设于驱动部空间,能够经由轴的一端将阀芯旋转驱动,
驱动部罩具有形成驱动部空间的罩主体以及形成于罩主体的外缘部并固定于壳体主体的罩固定部,
罩固定部形成为不比壳体主体的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外侧突出。
[D02]
根据[D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主体的与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为不比罩主体的与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向外侧突出。
[D03]
根据[D01]或者[D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驱动部罩具有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具有形成于罩主体的外缘部且与外部电连接的端子,
连接器部形成为不比罩主体的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的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向外侧突出。
[D04]
根据[D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罩固定部形成有多个,
多个罩固定部位于与安装面垂直的虚拟平面上。
[D05]
根据[D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部独立于壳体主体地形成,
壳体主体在与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露出隔壁部的左右的缺口部。
[D06]
根据[D0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连接器部形成为从罩主体的外缘部向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向以外的方向突出。
[D07]
根据[D0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连接器部形成为从罩主体的外缘部向与安装面平行的方向突出。
[E01]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主体、与壳体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壳体侧固定部、形成于壳体侧固定部的壳体侧紧固孔以及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
阀,具有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以及将阀芯内流路与阀芯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能够利用阀芯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与端口的连通状态;
管部件,具有内侧的空间连通于端口的筒状的管部、与管部一体地形成并固定于壳体侧固定部的管侧固定部、以及形成于管侧固定部的管侧紧固孔;以及
管紧固部件,通过管侧紧固孔螺合于壳体侧紧固孔,从而将管侧固定部与壳体侧固定部固定,
壳体侧固定部在与壳体主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E02]
根据[E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多个端口,
管部件具有相互连结的多个管部,
具备设于多个管部的各个并能够将与阀芯的外周壁之间保持为液密的多个密封单元。
[E03]
根据[E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具备在多个管部各自的径向外侧设于管部件与壳体主体之间、并能够将管部件与壳体主体之间保持为液密的垫圈。
[E04]
根据[E01]~[E0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多个壳体侧紧固孔,
端口形成为,端口的中心位于将多个壳体侧紧固孔中的两个壳体侧紧固孔连结的直线上、或者将三个壳体紧固孔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的内侧。
[E05]
根据[E01]~[E0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在管部件安装于壳体主体的状态下与管部件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管安装面,
端口包含在管安装面开口的三个出口端口以及一个溢流端口,
具备溢流阀,该溢流阀设于溢流端口,根据条件允许或者阻断经由溢流端口的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的连通,
三个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为,各自的开口的中心位于作为管安装面上的一条直线的端口排列直线上,
溢流端口形成为开口的中心位于离开端口排列直线的位置。
[E06]
根据[E0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在从端口排列直线的方向观察时,三个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和溢流端口形成为一部分重叠。
[E07]
根据[E05]或者[E06]所述的阀装置,其中,溢流端口形成为,开口的中心位于与端口排列直线平行的管安装面上的直线即溢流配置直线上,
在从端口排列直线的方向观察时,三个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的相对于端口排列直线为溢流配置直线侧的部位、和溢流端口的相对于溢流配置直线为端口排列直线侧的部位形成为一部分重叠。
[E08]
根据[E05]~[E0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多个壳体侧紧固孔,
多个壳体侧紧固孔中的至少两个形成于相对于端口排列直线位于溢流端口侧的直线即紧固孔排列直线上,
溢流端口形成为与紧固孔排列直线的一部分重叠。
[E09]
根据[E01]~[E0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管部具有管部主体、以及形成于与管部主体的端口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管部主体的内径大、外径比管部主体的外径大的管部端部。
[E10]
根据[E01]~[E0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管部具有管部主体以及从管部主体的外壁向外侧突出的管部突起。
[E11]
根据[E10]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在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与发热体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安装面,
管部突起形成于与安装面平行的虚拟平面上。
[E12]
根据[E01]~[E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管部件具有多个管部以及将多个管部的壳体主体侧的部位连结的管连结部。
[E13]
根据[E01]~[E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以及一端连接于壳体开口部且形成内部空间的筒状的壳体内壁,
阀具有设于旋转轴的轴,
具备隔壁部,该隔壁部具有以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隔开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的隔壁部主体以及以能够插通轴的一端的方式形成于隔壁部主体的轴插通孔,
壳体开口部的内径比壳体内壁的与壳体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内径大。
[E14]
根据[E1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内壁以随着从壳体开口部侧朝向与壳体开口部相反的一侧而内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E15]
根据[E01]~[E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多个端口以及在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与发热体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安装面,
多个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向与安装面平行的方向排列地形成。
[E16]
根据[E01]~[E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管紧固部件是能够一边对壳体侧紧固孔进行攻丝一边螺合的自攻螺钉。
[E17]
根据[E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多个端口中的至少设有密封单元的端口形成为彼此的轴平行。
[E18]
根据[E1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具备设于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并能够将壳体开口部与隔壁部之间保持为液密的环状密封部件。
[F01]
一种能够控制车辆的发热体的冷却水的阀装置,具备:
壳体,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主体、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以及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
阀,具有在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旋转的阀芯、形成于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将阀芯内流路与阀芯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以及设于旋转轴的轴,能够利用阀芯的旋转位置变更经由阀芯开口部的阀芯内流路与端口的连通状态;
隔壁部,具有以将内部空间与壳体主体的外部隔开的方式设于壳体开口部的隔壁部主体以及以能够插通轴的一端的方式形成于隔壁部主体的轴插通孔;以及
驱动部,相对于隔壁部设于与内部空间相反的一侧,能够经由轴的一端将阀芯旋转驱动,
隔壁部具有从轴插通孔向外侧延伸而在隔壁部主体的外壁开口的隔壁贯通孔。
[F02]
根据[F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从壳体开口部的内壁向外侧延伸而在壳体主体的外壁开口、并形成为能够与隔壁贯通孔连通的壳体贯通孔。
[F03]
根据[F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第一密封部件,相对于隔壁贯通孔设于内部空间侧,能够将轴与轴插通孔之间保持为液密;以及
第二密封部件,相对于壳体贯通孔设于内部空间侧,能够将隔壁部主体与壳体开口部的内壁之间保持为液密。
[F04]
根据[F0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第一密封部件与隔壁贯通孔的距离比第二密封部件与壳体贯通孔的距离短。
[F05]
根据[F03]或者[F04]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部具有在轴插通孔的隔壁贯通孔与第一密封部件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内侧台阶面,
壳体具有在壳体开口部的内壁的壳体贯通孔与第二密封部件之间形成台阶的壳体台阶面。
[F06]
根据[F0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台阶面以随着从内部空间侧朝向驱动部侧而内径变大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F07]
根据[F02]~[F0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具有在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与发热体对置地形成于壳体主体的外壁的安装面,
壳体贯通孔在安装面开口。
[F08]
根据[F02]~[F0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在壳体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隔壁贯通孔相对于轴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F09]
根据[F02]~[F0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在壳体安装于发热体的状态下,壳体贯通孔相对于轴位于铅垂方向下侧。
[F10]
根据[F02]~[F09]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与壳体贯通孔的截面面积互不相同。
[F11]
根据[F02]~[F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与壳体贯通孔在轴插通孔的轴向上彼此的轴的位置不同。
[F12]
根据[F1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部具有在隔壁部主体的外壁的隔壁贯通孔与壳体贯通孔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外侧台阶面。
[F13]
根据[F02]~[F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还具备相对于轴插通孔的隔壁贯通孔设于驱动部侧并对轴的一端进行轴支承的轴承部。
[F14]
根据[F1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轴插通孔具有在内侧设置轴承部的小径部、内径比小径部大且隔壁贯通孔开口的大径部、以及形成于小径部与大径部之间的插通孔内台阶面。
[F15]
根据[F02]~[F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部具有在隔壁贯通孔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形成台阶的隔壁贯通孔内台阶面。
[F16]
根据[F02]~[F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以及壳体贯通孔形成为各自的轴不与轴插通孔的轴正交。
[F17]
根据[F01]~[F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轴插通孔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而其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F18]
根据[F0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或者长方形。
[F19]
根据[F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壳体贯通孔的剖面形状形成为长圆形或者长方形。
[F20]
根据[F0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与壳体贯通孔形成为同轴。
[F21]
根据[F1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若将隔壁贯通孔的轴与壳体贯通孔的轴的距离设为L,将轴插通孔的轴向上的壳体贯通孔的大小设为D,
则隔壁贯通孔以及壳体贯通孔形成为满足D≤L≤10D的关系。
[F22]
根据[F01]~[F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隔壁贯通孔形成为随着从轴插通孔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而其截面面积逐渐变大。
本公开基于实施方式而记述。然而,本公开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以及构造。本公开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以及等效范围内的变形。另外,各种组合以及方式、进而是在它们之中包含仅一个要素、一个要素以上、或一个要素以下的其他组合及方式也落入本公开的范畴和思想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阀装置(10),能够控制车辆(1)的发热体(2)的冷却水,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20),具有在内侧形成内部空间(200)的壳体主体(21)、与所述壳体主体一体地形成的壳体侧固定部(251~256)、形成于所述壳体侧固定部的壳体侧紧固孔(261~266)、以及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端口(220、221、222、223、224);
阀(30),具有在所述内部空间内能够绕旋转轴(Axr1)旋转的阀芯(31)、形成于所述阀芯的内侧的阀芯内流路(300)、以及将所述阀芯内流路与所述阀芯的外侧连接的阀芯开口部(410、420、430),所述阀能够通过所述阀芯的旋转位置来变更经由所述阀芯开口部的所述阀芯内流路与所述端口的连通状态;
管部件(50),具有内侧的空间连通于所述端口(221、222、223、224)的筒状的管部(511、512、513、514)、与所述管部一体地形成并固定于所述壳体侧固定部的管侧固定部(531~536)、以及形成于所述管侧固定部的管侧紧固孔(541~546);以及
管紧固部件(540),经过所述管侧紧固孔而螺合于所述壳体侧紧固孔,从而将所述管侧固定部与所述壳体侧固定部固定,
所述壳体侧固定部在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间隙(Sh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端口,
所述管部件具有相互连结的多个所述管部,
具备多个密封单元(35),该多个密封单元(35)设置于多个所述管部(511~513)的各所述管部,能够将与所述阀芯的外周壁之间保持为液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具备垫圈(509),该垫圈(509)在多个所述管部各自的径向外侧设置于所述管部件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能够将所述管部件与所述壳体主体之间保持为液密。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壳体侧紧固孔,
所述端口形成为,所述端口的中心位于将多个所述壳体侧紧固孔中的两个所述壳体侧紧固孔连结的直线(Lo1)上、或者将三个所述壳体紧固孔连结而形成的三角形(To1、To2)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管部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主体的状态下与所述管部件对置地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壁上的管安装面(202),
所述端口包含在所述管安装面上开口的三个出口端口(221~223)以及一个溢流端口(224),
所述阀装置具备溢流阀(39),该溢流阀(39)设置于所述溢流端口,根据条件来允许或者阻断经由所述溢流端口的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部的连通,
三个所述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出口端口形成为,各自的开口的中心位于作为所述管安装面上的一条直线的端口排列直线(Lp1)上,
所述溢流端口形成为,开口的中心位于从所述端口排列直线离开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端口排列直线的方向观察时,三个所述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出口端口和所述溢流端口形成为一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溢流端口形成为,开口的中心位于与所述端口排列直线平行的所述管安装面上的直线即溢流配置直线(Lr1)上,
在从所述端口排列直线的方向观察时,三个所述出口端口中的至少两个出口端口的相对于所述端口排列直线而言所述溢流配置直线侧的部位、以及所述溢流端口相对于所述溢流配置直线而言所述端口排列直线侧的部位形成为,一部分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壳体侧紧固孔,
多个所述壳体侧紧固孔中的至少两个壳体侧紧固孔形成在相对于所述端口排列直线而言位于所述溢流端口侧的直线即紧固孔排列直线(Lh1)上,
所述溢流端口形成为与所述紧固孔排列直线的一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管部具有管部主体(501)以及管部端部(502),该管部端部(502)形成于所述管部主体的与所述端口相反的一侧,且内径比所述管部主体的内径大,外径比所述管部主体的外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管部具有管部主体(501)以及从所述管部主体的外壁向外侧突出的管部突起(50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在安装于所述发热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发热体对置地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壁上的安装面(201),
所述管部突起形成在与所述安装面平行的虚拟平面(Vp5)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管部件具有多个所述管部以及将多个所述管部的壳体主体侧的部位连结的管连结部(52)。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部连接的壳体开口部(210)、以及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开口部且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筒状的壳体内壁(211),
所述阀具有被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上的轴(32),
具备隔壁部(60),该隔壁部(60)具有以将所述内部空间与所述壳体主体的外部隔开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开口部的隔壁部主体(61)、以及以能够插通所述轴的一端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隔壁部主体的轴插通孔(62),
所述壳体开口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壳体内壁的与所述壳体开口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内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内壁以随着从所述壳体开口部侧朝向与所述壳体开口部相反的一侧而内径变小的方式形成为锥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多个所述端口、以及在安装于所述发热体的状态下与所述发热体对置地形成在所述壳体主体的外壁上的安装面(201),
多个所述端口中的至少两个端口形成为,向与所述安装面平行的方向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中,
所述管紧固部件是能够一边对所述壳体侧紧固孔进行攻丝一边螺合的自攻螺钉。
CN201880038412.0A 2017-06-14 2018-06-14 阀装置 Active CN110741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6601 2017-06-14
JP2017116601A JP6729500B2 (ja) 2017-06-14 2017-06-14 バルブ装置
JP2017130360A JP6911584B2 (ja) 2017-07-03 2017-07-03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JP2017-130360 2017-07-03
JP2017142808A JP6708178B2 (ja) 2017-07-24 2017-07-24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2017-142808 2017-07-24
JP2017-142759 2017-07-24
JP2017142759A JP6724874B2 (ja) 2017-07-24 2017-07-24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2017-166230 2017-08-30
JP2017166230A JP6772991B2 (ja) 2016-09-27 2017-08-30 弁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2017237662A JP7114889B2 (ja) 2017-12-12 2017-12-12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JP2017-237663 2017-12-12
JP2017237663A JP7114890B2 (ja) 2017-12-12 2017-12-12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JP2017-237662 2017-12-12
JP2017246016A JP6954095B2 (ja) 2017-12-22 2017-12-22 弁装置の制御装置
JP2017-246016 2017-12-22
JP2018-021003 2018-02-08
JP2018021003A JP7035586B2 (ja) 2018-02-08 2018-02-08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JP2018105523 2018-05-31
JP2018-105523 2018-05-31
PCT/JP2018/022769 WO2018230658A1 (ja) 2017-06-14 2018-06-14 バル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1192A CN110741192A (zh) 2020-01-31
CN110741192B true CN110741192B (zh) 2022-03-22

Family

ID=80526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8412.0A Active CN110741192B (zh) 2017-06-14 2018-06-14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4753B2 (zh)
CN (1) CN110741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08822A1 (ja) * 2018-07-05 2020-01-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制御弁、流量制御弁及び二部材の接続構造
JP7331646B2 (ja) 2019-11-07 2023-08-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JP7419752B2 (ja) 2019-11-07 2024-01-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JP7434814B2 (ja) 2019-11-07 2024-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JP7172958B2 (ja) * 2019-11-07 2022-1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DE102021110437A1 (de) * 2020-04-27 2021-10-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Ventil
JP7415995B2 (ja) 2021-03-23 2024-0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流路切替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9615A (ja) * 2013-09-19 2015-03-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CN106014590A (zh) * 2015-03-25 2016-10-12 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具有模块化旋转件的多通阀
CN106164548A (zh) * 2014-07-07 2016-11-23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WO2016194502A1 (ja) * 2015-06-05 2016-12-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9307B2 (ja) 1997-05-16 2006-12-20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冷却制御装置
FR2827359B1 (fr) 2001-07-11 2004-11-05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Vanne de commande pour un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09035349B4 (de) 2009-07-30 2018-06-28 BorgWarner Esslingen GmbH Steuervorrichtung für den Kühlmittelfluss im Kühlkreislau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CN201715087U (zh) 2010-07-14 2011-01-19 浙江雅鼎卫浴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暗装淋浴阀体
JP5321546B2 (ja) 2010-07-20 2013-10-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JP5919031B2 (ja) 2012-02-28 2016-05-18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バルブ装置
JP6050952B2 (ja) 2012-05-15 2016-12-21 株式会社ミクニ 冷却水制御バルブ装置
JP5889106B2 (ja) 2012-05-24 2016-03-22 株式会社ミクニ ロータリ式バルブ
CN105074301B (zh) 2013-03-21 2016-11-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流量控制阀
JP6065779B2 (ja) 2013-07-31 2017-01-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熱管理システム
JP6493146B2 (ja) 2015-10-19 2019-04-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弁制御装置
DE102016110318B3 (de) 2016-06-03 2017-06-29 Pierburg Gmbh Drehschieberventil zur unabhängigen Regelung einer Kühlmittelströmung eines Motorblocks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JP6772991B2 (ja) 2016-09-27 2020-10-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弁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7114890B2 (ja) 2017-12-12 2022-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CN110730882A (zh) 2017-06-14 2020-01-24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JP6729500B2 (ja) 2017-06-14 2020-07-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
JP6708178B2 (ja) 2017-07-24 2020-06-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JP6911584B2 (ja) 2017-07-03 2021-07-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JP7035586B2 (ja) 2018-02-08 2022-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
JP6954095B2 (ja) 2017-12-22 2021-10-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弁装置の制御装置
JP7114889B2 (ja) 2017-12-12 2022-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冷却水制御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JP6724874B2 (ja) 2017-07-24 2020-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冷却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59615A (ja) * 2013-09-19 2015-03-3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CN106164548A (zh) * 2014-07-07 2016-11-23 株式会社电装 阀装置
CN106014590A (zh) * 2015-03-25 2016-10-12 麦格纳动力系有限公司 具有模块化旋转件的多通阀
WO2016194502A1 (ja) * 2015-06-05 2016-12-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流量制御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1192A (zh) 2020-01-31
US11274753B2 (en) 2022-03-15
US20200109787A1 (en) 202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1192B (zh) 阀装置
CN110730882A (zh) 阀装置
US11285778B2 (en) Valve device
WO2018230644A1 (ja)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バルブの製造方法
WO2018230658A1 (ja) バルブ装置
JP2022145862A (ja) バルブ装置
JP7192467B2 (ja) バルブ装置
JP2022189930A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8230668A1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8230652A1 (ja) バルブ装置
JP7163752B2 (ja) バルブ装置
JP2023082136A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8230661A1 (ja) バルブ装置
CN112204234B (zh) 阀装置
CN112204281B (zh) 阀装置
JP7163753B2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9230799A1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9230817A1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9230819A1 (ja) バルブ装置、および、バルブの製造方法
WO2019230804A1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9230825A1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9230800A1 (ja) バルブ装置
WO2019230746A1 (ja) バルブ装置
JP2019211064A (ja) バルブ装置
JP2019211074A (ja) バル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