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36359B -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36359B
CN110736359B CN201911091150.7A CN201911091150A CN110736359B CN 110736359 B CN110736359 B CN 110736359B CN 201911091150 A CN201911091150 A CN 201911091150A CN 110736359 B CN110736359 B CN 1107363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
cooling
heat exchange
exchang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11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36359A (zh
Inventor
许承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Zihou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Zihou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Zihou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Zihouhong New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11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363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36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6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36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36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1/00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 F28B1/02Condensers in which the steam or vapour is separate from the cooling medium by walls, e.g. surface condenser using water or other liquid as the cooling medi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4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fluid-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02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liquid
    • F04F5/0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liq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7/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condensers, e.g. provision of reserve conden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2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feeding steam or vapour to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4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feeding, collecting, and storing cooling water or other cooling liquid
    • F28B9/06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feeding, collecting, and storing cooling water or other cooling liquid with provision for re-cooling the cooling water or other cool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8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collecting and remov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9/00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 F28F19/01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deposits or corrosion, e.g. by using filters or scrapers by using means for separating solid materials from heat-exchange fluids, e.g.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一级水箱以及设置在一级水箱内的一级换热盘管,一级水箱外侧设有冷却池,一级换热盘管的进汽口与蒸压釜的蒸汽管出口相连;还包括二级水箱以及设置在二级水箱内的二级换热盘管;还包括控制一级换热盘管的出汽口与冷却池或二级换热盘管的进汽口相连的切换装置,一级水箱以及二级水箱上均连接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蒸汽从以及换热盘管内输出之后,可以有选择的进入冷却池或者二级水箱,实现蒸汽的最大化利用,有效的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压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蒸压釜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补入高温蒸汽,也会不断产生冷凝水和污水,冷凝水和污水一般混合排出。冷凝水虽然名字叫做冷凝水,然而它和污水的温度依然接近100摄氏度,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公告号为CN208171062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蒸压釜预热回收利用系统,将蒸压釜排出的蒸汽送入缓冲池内,在缓冲池内设置有换热盘管,从蒸压釜排出的蒸汽对换热盘管进行加热,对送入蒸汽发生器的水进行预热,降低蒸汽发生器的能耗,节约能源。
在工作过程中,当夏天气温较高时,由于水本身就有一定温度,当蒸汽将换热盘管内的水加热到需要的温度之后,缓冲池内的蒸汽热量仍然很高,这样从缓冲池内排出的蒸汽仍然是有一定热量的,此时仍然会造成蒸汽热量的浪费;但是当冬天时,水温较低,此时进入缓冲池内的蒸汽量又刚好能够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当换热完毕之后输出的蒸汽热量较高时可以重新回收利用,有效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一级水箱以及设置在一级水箱内的一级换热盘管,所述一级水箱外侧设有冷却池,所述一级换热盘管的进汽口与蒸压釜的蒸汽管出口相连;还包括二级水箱以及设置在二级水箱内的二级换热盘管;还包括控制一级换热盘管的出汽口与冷却池或二级换热盘管的进汽口相连的切换装置,所述一级水箱以及二级水箱上均连接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级水箱内的水的初温较低时,此时切换装置将一级换热盘管的出汽口与冷却池相通,蒸汽热量在一级水箱内基本被换热完毕,剩余蒸汽直接从一级换热盘管内输出的蒸汽直接排入冷却池中即可;当遇到一级水箱内的水的初温较高时,此时切换装置将一级换热盘管的出汽口与二级换热盘管的进汽口连通,这样蒸汽从一级换热盘管内输出之后,进入二级换热盘管内,继续对二级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实现蒸汽的最大化利用,有效的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能源浪费的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换热盘管的出汽口伸出一级水箱后连接有汽水分离罐,所述汽水分离罐的底部设有与冷却池相连的排水管,所述汽水分离罐的顶部设有出汽管,所述出汽管的管口朝向冷却池,所述汽水分离罐顶部还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二级换热盘管连接,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汽管以及连接管内的电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控制对应电磁阀打开或者关闭,即可实现蒸汽流向的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汽管连接有在出汽管内产生负压的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包括设置在出汽管底部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所述出汽管靠近锥形管的一端连接有喷嘴,所述喷嘴垂直出汽管设置,所述冷却池内设有与喷嘴相连的增压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开启增压水泵,增压水泵将冷却池中的水抽取送入喷嘴,喷嘴内的水喷出后进入锥形管内,类似文丘里管的结构,实现出汽管内的增压,加速出汽管内空气的流速。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池的上方沿竖直方向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池内设有冷却水泵,所述冷却水泵与冷却管的顶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水泵可以将冷却池中的水抽取后送入冷却管内,从冷却管底部喷出后在掉入冷却池之前,热量会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实现冷却池内的水的降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池内位于冷却管的出口处设有冷却风扇,所述冷却池的顶部设有与锥形管底部固定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供锥形管伸出的配合孔,所述底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的轮轴与冷却风扇的转轴平行,所述叶轮的轮轴相对配合孔偏心设置,所述底板上设有轮轴与转轴相连接的传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叶轮转动后,即可带动风扇转动,借助锥形管内输出的水的动能,即可驱动冷却风扇转动,冷却风扇不需要额外外接电源,节约能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下方位于叶轮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转轴远离冷却管的一端与侧板外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轮轴上设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齿轮以及从动齿轮组成传动装置,当锥形管中输出的水冲击叶轮之后,轮轴转动后,在齿轮传动下,即可带动转轴转动,采用齿轮传动来实现叶轮与轮轴的连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维护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上以从动齿轮为圆心贯穿设有弧形槽,所述轮轴两端滑移设置在弧形槽内,所述轮轴一端伸出弧形槽后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侧板上设有驱动轮轴在弧形槽内滑移以及定位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要驱动轮轴沿弧形槽滑动,即可实现叶轮与锥形管的管口之间位置的调节,从而调节水流在叶轮上的冲击位置,保证叶轮是处于最佳位置,由于弧形槽是围绕从动齿轮设置的,因此即使轮轴的位置变化了,主动齿轮也依然能够与从动齿轮啮合,驱动件可以实现轮轴的驱动,方便调节轮轴在弧形槽内的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沿轮轴径向且水平滑移设置在侧板内侧面上的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轮轴配合的贯穿槽,所述底板上设有驱动定位板滑移以及定位的驱动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螺栓,驱动定位板滑动,在定位板的驱动下,即可带动轮轴在弧形槽内滑动以及定位,从而可以实现轮轴位置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定位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延伸至底板顶部的凸块,所述底板上沿连接板滑移方向设有供凸块伸出以及滑移的条形槽,所述驱动螺栓设置在底板顶部,所述驱动螺栓一端与底板顶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凸块顶部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块以及条形槽,这样驱动螺栓可以设置到底板顶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驱动螺栓,调节连接板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换热盘管的进汽口与蒸汽管之间设有对蒸汽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装置可以对进入换热盘管的蒸汽进行过滤,将蒸汽中的杂质过滤出来,避免杂质进入换热盘管内之后堵塞换热盘管,提高了工作过程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以根据一级水箱内的水温以及蒸汽温度,合理选择是直接排放还是再次进入二级水箱内进行二次利用,有效的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降低了能源损耗;
2.设置清理装置,可以对进入换热盘管内的蒸汽进行过滤,保证了工作过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冷却池、一级水箱以及二级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级换热盘管以及二级换热盘管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散热风扇以及水轮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轮装配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的清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驱动板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一级水箱;11、进水管;12、出水管;13、一级换热盘管;131、进汽口;132、出汽口;133、蒸汽管;2、二级水箱;21、二级换热盘管;3、切换装置;31、汽水分离罐;311、排水管;312、出汽管;32、连接管;33、电磁阀;4、冷却池;41、冷却水泵;42、冷却管;43、冷却风扇;431、转轴;44、底板;441、配合孔;5、侧板;51、叶轮;511、轮轴;512、主动齿轮;52、从动齿轮;53、弧形槽;54、定位板;541、贯穿槽;55、驱动螺栓;56、连接板;561、凸块;57、条形槽;6、增压装置;61、锥形管;62、喷嘴;621、增压水泵;7、过滤装置;71、第一横管;72、第二横管;73、过滤管;731、开口槽;732、过滤板;733、过滤棉;734、法兰盘;8、活塞;81、U形杆;811、连杆;812、齿条;9、横板;91、驱动板;911、燕尾块;92、燕尾槽;93、螺杆;94、调节齿轮;95、蜗轮;96、蜗杆;10、套管;101、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一级水箱1以及二级水箱2,一级水箱1以及二级水箱2相邻设置,并且在一级水箱1以及二级水箱2上均连接有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进水管11向一级水箱1或者二级水箱2内充水,出水管12输出一级水箱1或者二级水箱2内已经加热后的开水。
参照图1以及图2,在一级水箱1内设有一级换热盘管13,同时在一级水箱1外侧设有冷却池4,一级换热盘管13的进汽口131与蒸压釜的蒸汽管133的出口相连;在二级水箱2内设有二级换热盘管21,一级换热盘管13与二级换热盘管21结构相同,只是安装位置不同,一级换热盘管13以及二级换热盘管21的两端均设有进汽口131以及出汽口132,其中,一级换热盘管13的进汽口131与蒸压釜的蒸汽管133出口相连,当蒸汽从蒸压釜内输出之后,即可进入一级换热盘管13内,对一级水箱1内的水进行加热,在一级水箱1以及二级水箱2之间设有控制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与冷却池4或二级换热盘管21的进汽口131相连的切换装置3。
参照图1以及图2,当一级水箱1内的水的初温较低时,从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输出的蒸汽温度也并不高,此时切换装置3将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与冷却池4相通,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的蒸汽直接排入冷却池4中即可。
参照图1以及图2,当遇到一级水箱1内的水的初温较高时,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的蒸汽温度仍然很高,此时切换装置3可以将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与二级换热盘管21的进汽口131连通,这样蒸汽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之后,进入二级换热盘管21内,继续对二级水箱2内的水进行加热,因为经过两次换热之后,二级换热盘管21的出汽口132中输出的基本上是已经冷凝的水,直接将二级换热盘管21的出汽口132与冷却池4相连,将从二级换热盘管21中输出的冷凝水排入冷却池4即可。
此外,参照图3,为方便实现一级换热盘管13出汽口132的切换,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伸出一级水箱1后连接有汽水分离罐31,蒸汽从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输出后,进入到汽水分离罐31内,蒸汽中的水下沉到汽水分离罐31底部,其余部分朝向汽水分离罐31顶部移动,汽水分离罐31的底部设有与冷却池4相连的排水管311,沉降到汽水分离罐31底部的水分从排水管311排出,汽水分离罐31的顶部设有出汽管312,出汽管312的管口朝向冷却池4,汽水分离罐31顶部还设有连接管32,连接管32与二级换热盘管21连接,切换装置3包括设置在出汽管312以及连接管32内的电磁阀33,当电磁阀33控制出汽管312打开,连接管32关闭时,此时蒸汽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后,直接通过出汽管312进入冷却池4内,当电磁阀33控制出汽管312关闭,连接管32打开时,蒸汽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后,进入二级换热盘管21内,此时即可对二级水箱2内的水进行加热。
参照图1,为提高蒸汽在一级换热盘管13内的流速,提高蒸汽换热效率,出汽管312连接有增压装置6,增压装置6可以在出汽管312内产生负压,这样在汽水分离罐31内会产生负压,可以吸取一级换热盘管13内的蒸汽,从而加快一级换热盘管13内的蒸汽的流速。
参照图2,增压装置6包括设置在出汽管312底部的锥形管61,锥形管61竖直设置,锥形管61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出汽管312靠近锥形管61的一端连接有喷嘴62,喷嘴62与出汽管312相通,喷嘴62垂直出汽管312设置,在冷却池4内设有与喷嘴62相连的增压水泵621,增压水泵621将冷却池4中的水抽取送入喷嘴62,喷嘴62内的水喷出后进入锥形管61内,类似文丘里管的结构,实现出汽管312内的增压,加速出汽管312内空气的流速。
参照图2,为避免冷却池4中的水温度过高,导致冷却池4中的水蒸发,在冷却池4的上方沿竖直方向设有冷却管42,冷却管42的底部高于冷却池4的液面,在冷却池4内设有冷却水泵41,冷却水泵41与冷却管42的顶部连接,冷却水泵41可以将冷却池4中的水抽取后送入冷却管42内,从冷却管42底部喷出后在掉入冷却池4之前,热量会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实现冷却池4内的水的降温。
参照图2以及图4,为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在冷却池4内位于冷却管42的出口处设有冷却风扇43,冷却风扇43与冷却管42固定,冷却风扇43朝向从冷却管42中流出的水设置,开启冷却风扇43后,冷却风扇43吹出的风可以对从冷却管42中流出的水进一步冷却,提高冷却池4内水的冷却效果。
此外,参照图4以及图5,为方便驱动冷却风扇43转动,在冷却池4的顶部设有与锥形管61底部固定的底板44,底板44上设有供锥形管61伸出的配合孔441,配合孔441的内径与锥形管61的外径相等,在底板4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叶轮51,叶轮51的轮轴511与冷却风扇43的转轴431平行,叶轮51的轮轴511相对配合孔441偏心设置,这样从锥形管61内流出的水可以冲击叶轮51的叶片,从而驱动叶轮51的叶片转动,在底板44上设有轮轴511与转轴431相连接的传动装置,在传动装置的传动下,叶轮51转动后,即可带动风扇转动,借助锥形管61内输出的水的动能,即可驱动冷却风扇43转动,冷却风扇43不需要额外外接电源,节约能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参照图4以及图5,为方便实现轮轴511与转轴431之间的传动,在底板44下方位于叶轮5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5,转轴431远离冷却风扇43的一端与侧板5转动连接,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431上的从动齿轮52,从动齿轮52贴合侧板5的外侧面设置,在轮轴511上设有与从动齿轮52啮合的主动齿轮512,主动齿轮512以及从动齿轮52组成传动装置,当锥形管61中输出的水冲击叶轮51之后,轮轴511转动后,在齿轮传动下,即可带动转轴431转动。
参照图4以及图5,为方便调节叶轮51在转动过程中的受力点,提高叶轮51的转动效率,在侧板5上以从动齿轮52为圆心设有弧形槽53,弧形槽53贯穿侧板5设置,轮轴511两端滑移设置在对应的弧形槽53内,轮轴511的一端伸出弧形槽53后与主动齿轮512固定,只需要驱动轮轴511沿弧形槽53滑动,即可实现叶轮51与锥形管61的管口之间位置的调节,从而调节水流在叶轮51上的冲击位置,保证叶轮51是处于最佳位置,由于弧形槽53是围绕从动齿轮52设置的,因此即使轮轴511的位置变化了,主动齿轮512也依然能够与从动齿轮52啮合,为 方便调节轮轴511在弧形槽53内滑动,在侧板5上设有驱动轮轴511在弧形槽53内滑移以及定位的驱动件。
参照图4以及图5,驱动件包括沿轮轴511径向且水平滑移设置在侧板5内侧面上的定位板54,定位板54竖直设置并且与侧板5的内表面贴合,在定位板54上沿轮轴511径向且水平设有滑块,侧板5上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在两个定位板54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轮轴511配合的贯穿槽541,贯穿槽541的宽度与轮轴511的直径相等,轮轴511的两端依次穿过贯穿槽541与弧形槽53之后伸出侧板5,在底板44上设有驱动定位板54滑移以及定位的驱动螺栓55,通过设置驱动螺栓55,驱动定位板54滑动,在定位板54的驱动下,即可带动轮轴511在弧形槽53内滑动以及定位,从而可以实现轮轴511位置的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参照图4以及图5,为方便转动驱动螺栓55,在定位板54之间设有连接板56,这样只需要驱动连接板56滑动,即可驱动两个定位板54滑移,在连接板56顶部设有延伸至底板44顶部的凸块561,底板44上沿连接板56滑移方向设有条形槽57,条形槽57的大小与凸块561配合,凸块561顶部延伸至底板44上方,驱动螺栓55设置在底板44顶部,驱动螺栓55一端与底板44顶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凸块561顶部转动连接,通过设置凸块561,这样驱动螺栓55可以设置到底板44顶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转动驱动螺栓55,调节连接板56位置。
参照图6,因为从蒸压釜中输出的蒸汽会携带一些杂质,为避免堵塞换热盘管,在一级换热盘管13的进汽口131与蒸汽管133之间设有对蒸汽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7,过滤装置7可以对进入换热盘管的蒸汽进行过滤,将蒸汽中的杂质过滤出来,避免杂质进入换热盘管内之后堵塞换热盘管,提高了工作过程的可靠性。
参照图6,为保证工作过程的连续性,过滤装置7包括与一级换热盘管13连通且垂直设置的第一横管71,一级换热盘管13的端部位于第一横管71中部,在蒸汽管133端部连接有与其垂直且连通的第二横管72,蒸汽管133也位于第二横管72的中部,第一横管71与第二横管72长度相等、互相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在第一横管71与第二横管72之间连接有两根互相平行设置的过滤管73,过滤管73与第一横管71以及第二横管72处于同一平面内,两根过滤管73对称设置在第一横管71以及第二横管72的两端,在过滤管73内设有对蒸汽进行过滤的过滤棉733,第一横管71以及第二横管72内设有控制两根过滤管73交替连通一级换热盘管13与蒸汽管133的控制组件。
参照图7以及图8,在过滤时,控制组件可以控制其中一根过滤管73与蒸汽管133以及一级换热盘管13连通,当一级换热盘管13内压力不足时,此时就需要更换过滤棉733,控制组件可以关闭当前过滤管73,开启另一个过滤管73,两个过滤管73交替使用,不需要关闭蒸汽管133,也可以实现过滤棉733的更换,维护十分方便。
参照图7以及图8,控制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第一横管71以及第二横管72两端且长度大于过滤管73直径的活塞8,活塞8的外径与第一横管71以及第二横管72的内径配合,活塞8滑移设置在对应第一横管71或第二横管72内,活塞8可以将过滤管73的两端封闭或者打开,当活塞8滑移到过滤管73两端时,对应过滤管73即处于关闭状态,只需要调节活塞8在第一横管71以及第二横管72内的位置,即可实现两个过滤管73的交替打开以及关闭。
参照图7以及图8,为方便驱动活塞8滑动,位于同一过滤管73两端的活塞8通过U形杆81连接,只需要滑动U形杆81,即可同步调节过滤管73两端的活塞8的位置,进而实现过滤管73的打开或者关闭,在第一横管71与第二横管72中部固定连接有横板9,横板9两端分别与第一横管71或者第二横管72的外壁固定,在横板9上设有驱动U形杆81同向滑动的驱动件,驱动件驱动两个U形杆81同向滑动,并且两个U形杆81的滑动是同步的,这样即可交替实现两个过滤管73的打开,由于两个活塞8运动的行程均是相同且同向的,这样在一个过滤管73处于打开的状态时,另一过滤管73则会处于关闭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7以及图8,驱动件包括沿第一横管7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在横板9上的驱动板91,在驱动板91的底部沿第一横管71长度方向设有燕尾块911,在横板9上设有与燕尾块911配合的燕尾槽92,在横板9上转动连接有与驱动板91螺纹连接的螺杆93,螺杆93一端与横板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板91螺纹连接,在两根所述U形杆81上固定连接有与驱动板91连接的连杆811,连杆811相对驱动板91固定,这样在转动螺杆93后,驱动板91滑动,进而带动两个U形杆81同步滑动,为了方便驱动螺杆93转动,在横板9上设有与螺杆93连接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93同轴设置并且固定连接,电机正反转动后,即可带动螺杆93正反转,进而实现驱动板91的往复滑动。
参照图7以及图8,为了实现第一横管71或者第二横管72内活塞8的间距的调节,在驱动板91上水平转动连接有调节齿轮94,两根连杆811对称设置在调节齿轮94两侧且沿其长度方向固定有与调节齿轮94啮合的齿条812,在调节齿轮94底面固定且同轴连接有蜗轮95,驱动板91上转动连接有与蜗轮95啮合的蜗杆96,转动蜗杆96,带动调节齿轮94转动后,即可调节两根连杆811之间的间距,从而实现第一横管71或者第二横管72内活塞8的位置的单独调节,可以将两个过滤管73全部打开或者关闭,可以灵活的适应不同的生产需要,正常状态下,只需要调节驱动板91位置即可(第一横管71或者第二横管72内两个活塞8的间距大于两个过滤管73的间距),当需要将两个过滤管73全部打开或者关闭时,再转动蜗杆96调节即可,操作方便,适应性高。
参照图7以及图8,为了方便实现过滤管73内过滤棉733的拆卸以及更换,在过滤管73外周面上朝下开设有开口槽731,开口槽731贯穿过滤管73的管壁,过滤棉733呈圆柱状设置,过滤棉733与过滤管73内壁贴合,并且过滤棉733的长度大于开口槽731的长度,在过滤管73内位于过滤棉733两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板732,过滤板732可以对过滤棉733起到定位作用,避免过滤棉733在过滤管73内出现滑动移位,在过滤管73外套设有用于封闭开口槽731的套管10,套管10的长度大于开口槽731的长度,套管10的内径与过滤管73外径配合,在套管10上开设有在转动套管10后可以与开口槽731相通或错开的通槽101,正常工作时,套管10的通槽101朝上设置,开口槽731朝下设置,这样开口槽731与通槽101是完全错开的,此时开口槽731即被密封住,过滤管73可以正常进行过滤,当想要更换或者清理过滤棉733时,转动套管10,将通槽101转动到朝下的位置,此时开口槽731与通槽101相通,此时开口槽731即被打开,即可实现过滤棉733的清理,为保证密封性,在过滤管73与套管10之间设有多个密封圈,从而防止蒸汽泄漏。
参照图7以及图8,为实现套管10的固定,在过滤管73外壁上设有固定套管10的固定件。本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套管10两端的法兰盘734,在过滤管73外壁上位于套管10的两端也固定连接有法兰盘734,对应的法兰盘734通过螺栓固定,拆掉螺栓即可转动法兰盘734,套管10通过法兰盘734固定,不仅可以方便转动,而且套管10在其轴线方向的运动是被法兰盘734限制住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套管10在过滤管73上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一级水箱1内的水的初温较低时,出汽管312中的电磁阀33打开,连接管32中的电磁阀33关闭,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的蒸汽直接排入冷却池4中;当遇到一级水箱1内的水的初温较高时,出汽管312中的电磁阀33关闭,连接管32中的电磁阀33打开,这样蒸汽从一级换热盘管13内输出之后,进入二级换热盘管21内,继续对二级水箱2内的水进行加热;
当增压水泵621工作之后,从锥形管61底部喷出的水冲击叶轮51,叶轮51转动,在主动齿轮512与从动齿轮52的驱动下,冷却风扇43转动;当想要调节叶轮51位置时,直接转动驱动螺栓55即可驱动连接板56滑动,进而实现轮轴511在弧形槽53内位置的调节,适应不同情况下冷却风扇43的驱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包括一级水箱(1)以及设置在一级水箱(1)内的一级换热盘管(13),所述一级水箱(1)外侧设有冷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换热盘管(13)的进汽口(131)与蒸压釜的蒸汽管(133)出口相连;还包括二级水箱(2)以及设置在二级水箱(2)内的二级换热盘管(21);还包括控制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与冷却池(4)或二级换热盘管(21)的进汽口(131)相连的切换装置(3),所述一级水箱(1)以及二级水箱(2)上均连接有进水管(11)以及出水管(12);
所述一级换热盘管(13)的出汽口(132)伸出一级水箱(1)后连接有汽水分离罐(31),所述汽水分离罐(31)的底部设有与冷却池(4)相连的排水管(311),所述汽水分离罐(31)的顶部设有出汽管(312),所述出汽管(312)的管口朝向冷却池(4),所述汽水分离罐(31)顶部还设有连接管(32),所述连接管(32)与二级换热盘管(21)连接,所述切换装置(3)包括设置在出汽管(312)以及连接管(32)内的电磁阀(33);
所述出汽管(312)连接有在出汽管(312)内产生负压的增压装置(6),所述增压装置(6)包括设置在出汽管(312)底部的锥形管(61),所述锥形管(61)底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所述出汽管(312)靠近锥形管(61)的一端连接有喷嘴(62),所述喷嘴(62)垂直出汽管(312)设置,所述冷却池(4)内设有与喷嘴(62)相连的增压水泵(621);
所述冷却池(4)的上方沿竖直方向设有冷却管(42),所述冷却池(4)内设有冷却水泵(41),所述冷却水泵(41)与冷却管(42)的顶部连接;
所述冷却池(4)内位于冷却管(42)的出口处设有冷却风扇(43),所述冷却池(4)的顶部设有与锥形管(61)底部固定的底板(44),所述底板(44)上设有供锥形管(61)伸出的配合孔(441),所述底板(4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叶轮(51),所述叶轮(51)的轮轴(511)与冷却风扇(43)的转轴(431)平行,所述叶轮(51)的轮轴(511)相对配合孔(441)偏心设置,所述底板(44)上设有轮轴(511)与转轴(431)相连接的传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4)下方位于叶轮(5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5),所述转轴(431)远离冷却管(42)的一端与侧板(5)外侧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转轴(431)上的从动齿轮(52),所述轮轴(511)上设有与从动齿轮(52)啮合的主动齿轮(5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上以从动齿轮(52)为圆心贯穿设有弧形槽(53),所述轮轴(511)两端滑移设置在弧形槽(53)内,所述轮轴(511)一端伸出弧形槽(53)后与主动齿轮(512)连接,所述侧板(5)上设有驱动轮轴(511)在弧形槽(53)内滑移以及定位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沿轮轴(511)径向且水平滑移设置在侧板(5)内侧面上的定位板(54),两个所述定位板(54)上沿竖直方向设有与轮轴(511)配合的贯穿槽(541),所述底板(44)上设有驱动定位板(54)滑移以及定位的驱动螺栓(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板(54)之间设有连接板(56),所述连接板(56)顶部设有延伸至底板(44)顶部的凸块(561),所述底板(44)上沿连接板(56)滑移方向设有供凸块(561)伸出以及滑移的条形槽(57),所述驱动螺栓(55)设置在底板(44)顶部,所述驱动螺栓(55)一端与底板(44)顶部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凸块(561)顶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换热盘管(13)的进汽口(131)与蒸汽管(133)之间设有对蒸汽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7)。
CN201911091150.7A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110736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1150.7A CN110736359B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1150.7A CN110736359B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6359A CN110736359A (zh) 2020-01-31
CN110736359B true CN110736359B (zh) 2021-02-02

Family

ID=69272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1150.7A Active CN110736359B (zh) 2019-11-09 2019-11-09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363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140A (zh) * 2022-05-11 2022-08-30 都匀开发区茂源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蒸压加气砖蒸压釜快速排水气装置
CN117266941B (zh) * 2023-10-23 2024-04-05 北京太阳宫燃气热电有限公司 可实现节能能源回收的汽轮机发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836B2 (ja) * 1979-02-23 1984-01-20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直接接触式多段圧復水装置
CN2466593Y (zh) * 2001-01-03 2001-12-19 台湾日光灯股份有限公司 冷气机冷却装置
HU228665B1 (en) * 2009-12-03 2013-05-28 Gea Egi Energiagazdalkodasi Zrt Hybrid cooling system
CN202048806U (zh) * 2011-04-12 2011-11-23 东莞东美食品有限公司 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US20180238644A1 (en) * 2017-02-13 2018-08-23 Evapco, Inc. Multi-cross sectional fluid path condenser
CN206496339U (zh) * 2017-02-28 2017-09-15 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除氧器的乏汽回收节能系统
CN207990586U (zh) * 2018-03-06 2018-10-19 西安西热锅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定排乏汽余热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36359A (zh) 2020-01-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36359B (zh) 一种蒸压釜蒸汽高效回收利用装置
CN108954561A (zh) 一种节能的空调外机翅片清洗装置
CN104832349B (zh) 带有动力补偿装置的水轮机
CN112302740A (zh) 一种新型百万机组的best小汽轮机
CN116147013B (zh) 一种汽轮机循环冷却水回收装置
CN209856046U (zh) 一种水冷泵
CN110822934B (zh) 一种蒸压釜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CN214645194U (zh) 一种土工格栅生产预热装置
CN213654931U (zh) 一种新型百万机组的best小汽轮机
CN105221386B (zh) 一种用于输送涂料的低压循环泵系统
CN209355222U (zh) 超临界燃煤机组供水系统
CN210172190U (zh) 冷轧机用环保节能冷却装置
CN214810099U (zh) 一种节能型表面活性剂生产用加热装置
CN208330879U (zh) 一种液压系统
CN208427246U (zh) 一种液压式喷涂机
CN109186276A (zh) 一种节能冷却水回收装置
CN219868508U (zh) 一种一体式热水加热机组
CN217391589U (zh) 一种纳米纤维生产用聚合物生产设备
CN205027156U (zh) 一种水、电切换水轮机冷却塔
CN220890423U (zh) 一种新型高压柱塞泵
CN216204508U (zh) 冰机冷却循环水自动排污装置
CN219014430U (zh) 一种供热一次管网用供热系统运行调节装置
CN220318652U (zh) 一种供水厂高峰时段供水流量调控装置
CN217560415U (zh) 换热机组
CN208844349U (zh) 一种热磨密封水回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