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8388A -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8388A
CN110718388A CN201911067995.2A CN201911067995A CN110718388A CN 110718388 A CN110718388 A CN 110718388A CN 201911067995 A CN201911067995 A CN 201911067995A CN 110718388 A CN110718388 A CN 110718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huck
winding
supported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679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涛
邹亚飞
谢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h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ongh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ongh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onghong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679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8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8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83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6Coil wind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包括:机架;第二移料机构,包括支撑在机架上的第二支架和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架上的两组夹头组件,两组夹头组件均包括同等数量的用以对NR电感的电感基体进行夹持的夹头,每组夹头组件上的夹头等间距地排成一排且排列方向平行于夹头组件的移动方向;绕线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用以对第二移料机构上的所述NR电感的电感基体进行绕线,包括通过第一XYZ滑台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的多个导线针,多个导线针的排列方向沿着平行于夹头的排列方向排列,并且相邻的导线针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所述夹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X方向,所述导线针沿其轴线为中空。该绕线装置能够实现自动上料、移料、绕线等,不需要人工参与,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的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NR电感又称磁胶电感。在生产NR电感时,需要在基体上缠绕一定圈数的铜线。由于NR电感本身很小,在绕线时,人工很难实现缠绕。并且,NR电感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单次只能对一个基体进行绕线,效率低下,为此,需要一种能够自动绕线、且能够同时对多个电感基体进行绕线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上料、自动绕线,并且能够同时对多个电感基体进行绕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包括:
机架;
第二移料机构,包括支撑在机架上的第二支架和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架上的两组夹头组件,两组夹头组件均包括同等数量的用以对NR电感的电感基体进行夹持的夹头,每组夹头组件上的夹头等间距地排成一排且排列方向平行于夹头组件的移动方向;
绕线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用以对第二移料机构上的所述NR电感的电感基体进行绕线,包括通过第一XYZ滑台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的多个导线针,多个导线针的排列方向沿着平行于夹头的排列方向排列,并且相邻的导线针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所述夹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X方向,所述导线针沿其轴线为中空。
优选地,每个夹头组件还包括沿着X方向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01上的开口朝上的U型架、支撑在U型架的两端的夹头安装板和两端通过夹头气缸支撑在夹头安装板上的控制板,所述夹头通过夹头连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夹头安装板上,所述夹头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夹头安装板上,所述夹头气缸的气缸杆朝上设置并与控制板固定,在所述控制板对应所述夹头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孔,所述夹头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夹爪和套在夹爪外侧的导套,三个夹爪的下端部分固定到夹头连接轴上,在所述夹爪的外侧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抵靠在导套的下端部分的下端面上,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夹爪的下端部分,并且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所述控制孔的大小大于导套的上端部分,小于导套的下端部分。
优选地,所述绕线组件还包括可在XYZ空间内移动的竖向安装板和设置在竖向安装板一侧的横向安装板,所述横向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导线针同等数量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着X方向排列,且相邻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安装孔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导线针通过连接件悬挂在转动轴的下端,并且导线针的轴线相对于转动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转动轴沿其轴线为中空。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竖向安装板上且位于横向安装板的下方的多个夹子,夹子的数量等于导线针的数量,多个所述夹子沿着X方向排列,并且相邻的两个夹子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导线针之间的距离,同时每个夹子位于与其对应的导线针的沿X方向的一侧,所述夹子具有能够打开或者闭合的夹口。
优选地,所述夹子包括固定在竖向安装板上的L型件、设置在L型件的水平部分一侧的固定块、可旋转地设置在L型件的水平部分一侧且位于固定块上方的活动块,所述固定块的远离竖向安装板的一端面为竖直端面,在活动块的远离竖向安装板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竖向延伸条,所述竖直端面与竖向延伸条形成了所述夹口,所述夹口的下端低于所述导线针的下端,并且沿X方向观察时,所述夹口与导线针对齐。
优选地,在所述活动块的靠近竖向安装板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向着竖向安装板延伸的横向延伸条,在所述L型件的水平部分与横向延伸条之间设置有始终具有使所述横向延伸条向着远离L型件的水平部分运动的趋势的复位装置,在所述横向延伸条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下压条,所述下压条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横跨所有的夹子。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在绕线完成且夹子夹住铜线后将位于夹子与工件之间的铜线切断的切线结构,所述第一XYZ滑台组件包括支撑在机架上的第一Y滑台组件、支撑在第一Y滑台组件上的第一X滑台组件以及支撑在第一X滑台组件上的第一Z滑台组件,所述切线结构支撑在第一Y滑台组件上,所述切线结构包括多个可上下移动的所述切刀,多个所述切刀沿着X方向排列,并且相邻切刀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每个切刀对应于一个导线针。
优选地,所述切线结构还包括竖向设置在Y滑台组件上的切线安装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切线安装板上的滑块,所述切刀通过沿X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支撑在所述滑块上,在支撑板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多个滑动轴,在每个滑动轴的靠近导线针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所述切刀,在滑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联动板,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切刀气缸,所述切刀气缸的气缸杆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与联动板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拉线机构,所述拉线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相对于第二移料机构与绕线组件相反的一侧,所述拉线机构包括通过第二XYZ滑台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的载板、支撑在载板的靠近绕线组件一侧边缘的拉线安装板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拉线安装板上的多个拉线夹,多个拉线夹位于拉线安装板的靠近绕线组件的一侧且沿着X方向排列,相邻的拉线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拉线夹包括固定爪和与固定爪配合的活动爪,所述固定爪和活动爪靠近绕线组件的一端为杆状结构,两者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所述活动爪能够相对固定爪沿着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在所述固定爪靠近绕线组件的一端设置成向上沿着的挡块,所述活动爪的一端能够选择性地抵靠在挡块上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绕线装置能够同时对多个电感基体进行绕线,效率高;
2)该绕线装置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能够自动上料、移料、绕线等动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上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8-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YZ轴移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10-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X轴移料机构的结构图;
图13-1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绕线组件的结构图;
图20-2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拉线机构的结构图;
图25是绕线组件、X轴移料机构以及拉线机构的立体图;
图26是工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26所示,一种NR电感的绕线装置,包括机架1和支撑在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100。NR电感至少包括电感基体2和绕在电感基体2上的线圈。所述电感基体2的两端为圆盘24,在两圆盘24之间设置有绕线槽21,绕线装置将铜线绕在绕线槽21内形成所述线圈。并且,在其中一个圆盘24的表面设置有穿过圆盘24的直径的横槽22,在绕线结束后需要把铜线两端的线头置于横槽22中,在设置有横槽22的圆盘24的表面形成焊锡表面。同时,在横槽22的两端形成有缺口23,缺口呈喇叭状,这样一方面有助于铜线进入到横槽22,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铜线从电感基体2的侧面突出。同时,在每个圆盘24的相对的侧面形成有定位平面25,定位平面25平行于所述横槽22与电感基体2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同一圆盘24上的两定位平面25之间的距离小于圆盘24的直径。
所述上料机构100包括通过第一上料支架101支撑在机架1上的振动盘102、直振机构以及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二上料支架104上的上料块105,所述第二上料支架104支撑在机架1上。所述直振机构包括支撑在第一上料支架101上的直振器和安装在直振器的输出端上的直振轨道103,在直振轨道103上设置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送料槽1031,所述送料槽1031贯穿直振轨道103,所述送料槽1031的一端与振动盘102的输出端连接,振动盘102上的工件(即电感基体2)沿着振动盘102的螺旋边缘逐渐上升,然后从输出端进入到送料槽1031。优选地,所述送料槽1031的宽度略大于工件的两定位平面25的距离,小于圆盘24的直径,这样能够保证横槽22在直振轨道103上的朝向一致,即平行于送料槽1031的延伸方向。所述送料槽1031的高度满足使设置有横槽22的圆盘24露出。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工件振动盘102中,振动盘102即可将工件输送到直振轨道103上。所述振动盘102和直振器均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所述振动盘102的侧壁上形成有螺旋形的轨道,螺旋形的轨道从振动盘102的底部螺旋延伸到振动盘102的顶部并在输出端与送料槽1031连接,工件随着螺旋形的轨道从振动盘102的底部移动到振动盘102的顶部的输出端。为了保证工件能够以横槽22平行于送料槽1031的方向进入到送料槽1031,可以将轨道中的一段的宽度设置成小于圆盘24的半径而大于或者等于两定位平面25之间距离的一半,这样,当工件移动到该部分轨道时,由于靠外的一侧是振动盘102的侧壁,如果圆盘24的圆柱面与振动盘102的侧壁接触,此工件的底面被轨道支撑的部分由于到一半会掉落到振动盘102中,定位平面25朝向振动盘102的侧壁或者定位平面25相对振动盘102的侧壁稍微有一些偏差的可以通过,对于稍微有一些偏差的,如果能够进入到送料槽1031,会在送料槽1031内且在振动器的作用下调整横槽22的朝向,不能进入到送料槽1031的工件,会掉落到振动盘102中。
所述上料块105沿着垂直于直振轨道103的方向延伸,并且在上料块105靠近直振轨道103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上料槽106,所述上料槽106设置在上料块105的上表面并且朝向支撑轨道103的一侧开口,多个上料槽106沿着上料块105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并且上料槽106的尺寸与工件的尺寸相当,在每个上料槽106只能容纳一个工件。当上料块105沿着其长度方向移动,依次将上料槽106与送料槽1031对齐,即可将工件移入到上料槽106内,在上料时,上料槽106的底部的高度等于或者略低于送料槽1031的底部的高度以便于工件能够顺利进入到上料槽106。
由于线头只能放到横槽22内,因此,在绕线时必须要保证横槽22的一侧朝上,为此,在振动盘102的一侧设置有正反检测传感器114,所述正反检传感器114用以检测工件在振动盘102的螺旋边缘上的姿态,只有横槽22朝向上方的工件才是正确的姿态,姿态不正确的工件不能移出振动盘102。进一步,为了阻止姿态不正确的工件继续向前移动,在振动盘102的一侧且靠近正反检测传感器114的位置处设置有吹气嘴115,当正反检测传感器114检测到工件的导电触头不是朝上时,判定为工件的姿态不对,控制吹气嘴115吹气以将工件从振动盘102的螺旋边缘吹落。所述正反检测传感器114根据工件表面的反光情况来判断工件的横槽是否朝上,横槽一侧形成焊锡表面,焊锡表面为光亮,其反光程度与工件的其它部位的反光程度不同,传感器返回的数据会不同,进而能够判断出工件的横槽是否朝上。所述正反检测传感器114采用光纤传感器,型号为E3X-ZD11。
在上料块105的对应上料槽106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07,在对应工件从送料槽1031移动到上料槽106的上料位置处设置有工件到位感应器113,优选地,所述工件到位感应器113采用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位于上料块105的两侧,并且在上料槽106处于上料位置处时,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与所述通孔107对齐,这样在上料时,如果接收端从能够接收到发射端的信号变为不能够接收到发射端的信号,说明通孔107被堵住,此时判定为已经完成上料,上料块105移动,对下一个上料槽106进行上料,直到所有的上料槽106都完成上料。
在所述第二上料支架104上设置有挡料板116,所述挡料板116沿着上料块105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第二上料支架104设置在上料块105的靠近直振轨道103的一侧并且挡料板116靠近或者几乎接触上料块105的靠近直振轨道103的一侧,并且挡料板116的上表面的高度等于上料块105的高度,所述挡料板116设置在所述上料位置的已经完成上料的一侧,其长度等于上料块105的长度,这样当上料槽106完成上料后向一侧移动时,挡料板116能够将上料槽106的朝向直振轨道103一侧的开口封堵以避免在上料块105移动的过程中工件从上料槽106的一侧开口掉落。
进一步,相对于上料位置,在第二上料支架104的与挡料板116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吹废料气管117,所述吹废料气管117的出气端靠近上料位置,当上料槽106在上料之前经过吹废料气管117的出气端,通过控制吹废料气管117吹气,可以将上料槽106内的杂物等吹出上料槽106。
进一步,沿着上料时上料块105的移动方向观察时,在上料块105的后端设置有阻料板118,所述阻料板118沿着上料块105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阻料板118的面向直振导轨103的一侧表面和上料块105的面向直振导轨103的一侧表面对齐,这样当上料块105在移动的过程中会与直振导轨103脱离接触,而振动盘102和直振机构继续工作,通过阻料板118能够有效地防止工件从直振导轨103掉落。
在所述第二支架104上设置有平行于上料块105的移动方向的上料丝杆109,在所述上料丝杆109上螺纹配合有上料滑块1091,在所述上料滑块1091上设置有上料升降支架110,在所述上料升降支架110上可升降地设置有上料升降滑动架112,所述上料块105固定在上料升降滑动架112上,在上料丝杆109的一端传动连接有上料马达119,通过控制上料马达119的旋转能够带动上料块105沿着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在上料升降支架110上设置有上料升降气缸108,所述上料升降气缸108的气缸杆的上端连接上料升降滑动架112,通过控制上料升降气缸108的气缸杆的伸缩能够驱动上料块105的上下移动。当上料升降气缸108的气缸杆伸出时,上料槽106的底部的高度至少高于送料槽1031的底部的高度,这样当上料块105上的工件被下述的取料机构200取走后,上料块105返回重新上料的过程中,通过将上料槽106的底部高出送料槽1031的底部能够避免送料槽1031内的工件进入到上料槽106,直到上料块105返回到初始位置,上料升降气缸108的气缸杆缩回,此时上料槽106的底部的高度等于或者略低于送料槽1031底部的高度以对上料槽106进行上料。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以将电感基体2在YZ方向移动的YZ轴移料机构200。所述YZ轴移料机构200包括支撑在机架1上的第一支架201和通过悬挂板202支撑在第一支架201上的Z轴吸料机构203,所述悬挂板202能够沿着Y方向相对于第一支架201来回移动。具体地,在第一支架201的上侧设置有沿着Y方向延伸的两导轨210,在悬挂板2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两导轨210配合的滑块211。进一步,在第一支架201的对应悬挂板202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设置有Y向丝杆213,在悬挂板2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对应的Y向丝杆213配合的Y向螺母副214,并且,每个Y向丝杆213传动连接一Y向电机212的输出轴,Y向电机212固定在第一支架201上,通过控制Y向电机212的旋转能够控制悬挂板202的来回移动。
所述Z轴吸料机构203包括通过吸料安装板215可上下移动地悬挂在悬挂板202上的Z向移动板207以及固定在Z向移动板207下端的多个吸嘴208,多个吸嘴208的数量等于上料槽106的数量,多个吸嘴208沿着X方向排列,相邻吸嘴208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上料槽106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吸嘴208能够将上料槽106内的工件吸起,并且在吸起后能够在YZ平面内移动以将工件移动到需要的位置。
Z向移动板207与吸料安装板215通过Z向设置的导轨和滑块配合连接,并且,在Z向移动板207上螺纹连接有Z向设置的吸料丝杆204,所述吸料丝杆204的上端与设置在悬挂板202上的吸料电机20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进而通过控制吸料电机205能够实现对吸嘴208上下移动的控制。
在悬挂板202上设置有中空的汇气块209,所述汇气块209的一端与气泵等气源通过管道连接,在汇气块209的侧面设置有与吸嘴208同等数量的接口216,每个接口216通过管道与对应的吸嘴208连通,进而通过控制汇气块209内的气压即可实现对所有吸嘴208的吸力的控制。
所述上料槽106在上料完成后能够移动到第一支架201的正下方,所述吸嘴208能够移动到上料槽106的正上方,此时,吸嘴208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控制汇气块209吸气,此时吸嘴208能够上上料槽106中的工件吸起。
具体地,所述吸嘴208通过吸嘴固定板217固定在Z向移动板207的下边缘。为了避免吸嘴208在向下移动时发生较大的撞击,所述吸嘴208通过弹簧218悬挂在吸嘴固定板217的下方,通过弹簧218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吸嘴208来回晃动,可以在吸嘴208上设置导杆(未示出),所述导杆的上端穿过吸嘴固定板217。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支撑在机架1上的X轴移料机构300。X轴移料机构300包括支撑在机架1上的第二支架301和支撑在第二支架301上的两夹头组件。两组夹头组件沿着Y方向排列,并且每组夹头组件能够沿着X方向来回移动,在每组夹头组件上设置有与吸嘴208同等数量的夹头304,并且相邻夹头304的距离等于相邻吸嘴208的距离,这样夹头304能够接收吸嘴208中的工件并夹紧。当夹头304夹住电感基体2时,只是夹住了电感基体2的下端,绕线槽21高于夹头304的上端面,这样夹头304就不会阻碍将铜线绕在绕线槽21内。
具体地,每个夹头组件还包括沿着X方向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301上的开口朝上的U型架302和设置在U型架302上的夹头安装板303,所述夹头304通过夹头连接轴310可旋转地安装在夹头安装板303上。所述夹头采用现有技术,包括三个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夹爪3042和套在夹爪3042外侧的导套3041,三个夹爪3042的下端部分相互连接,上端部分相互分离,当导套3041向上移动时,夹爪3042相互靠拢进而实现夹持,当导套3041向下移动时,夹爪3042相互远离进而松开,所述导套3041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所述夹头夹紧和松开的原理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详述。
在夹头安装板303的沿着X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气缸杆向上伸出的夹头气缸305,在两气缸杆的上端设置有控制板306,在控制板306对应每个夹头304的位置处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控制孔3061,所述夹头304的上端穿过控制孔3061。进一步,所述导套3041的上端部分的直径小于控制孔3061的直径,下端部分的直径大于控制孔3061的直径,导套3041的下端部分位于控制孔3061的下方,在所述夹爪3042的外侧套有弹簧311,所述弹簧311的上端抵靠在导套3041的下端部分的下端面上,弹簧311的下端固定在夹爪304的下端部分,并且弹簧311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样在导套3041未受外力的作用下,导套3041处于使夹爪3042夹紧的状态。
当夹头气缸305的气缸杆缩回时,带动控制板306向下移动,控制板306的位于控制孔3061周围的下边缘抵靠在导套3041的下端部分上进而带动导套3041向下移动,并且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夹爪42松开工件。当夹头气缸305的气缸杆伸出时,由于控制孔3061的直径大于导套3041的上端部分,因此,控制板306在向上移动时不会对导套304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而弹簧311会推着导套3041向上移动。由于导套3041向上移动的距离是一定的,当气缸杆完全伸出时,控制板306的下表面高于导套3041的下端部分的上表面的高度,此时控制板306不再与导套3041接触,这样能够避免夹头304在旋转时与控制板306发生摩擦。
相邻的夹头连接轴310之间传动连接,只需要控制其中一个夹头连接轴310旋转,即可实现所有的夹头连接轴310同步转动,进而实现夹头304的同步转动,以使夹头304上的工件转动同样的角度。
具体地,所述夹头连接轴310的远离夹头304的一端从夹头安装板303穿过。在U型架302的沿着X方向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307,在夹头连接轴310的位于夹头安装板303的下方的部分设置有皮带轮308,并且,除了距离驱动电机307最远的一个夹头连接轴310上设置有一个皮带轮308,其余的夹头连接轴310均具有两个皮带轮308,除了位于两端的夹头连接轴310,其余的夹头连接轴310上的两皮带轮308的一个与前一个夹头连接轴310上的其中一个皮带轮308通过皮带309传动连接,另一个与后一个夹头连接轴310上的其中一个皮带轮308通过皮带309传动连接。靠近驱动电机307上的夹头连接轴310的一个皮带轮308与位于驱动电机307的输出轴上的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进一步,每个夹头组件均通过丝杆和螺母副的形式安装在第二支架301上,在第二支架30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对应的丝杆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310,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10能够实现夹头组件的移动。在实际生产时,其中一个夹头组件沿着X方向的一方向移动到第一支架201的正下方(上料位置),YZ轴移料机构200将工件移动到该夹头组件上,然后该夹头组件沿着X方向的另一方向移出,移出之后由下述的绕线组件400进行绕线,绕线完成之后该夹头组件重新移动大第一支架201的正下方,由其它的设备将绕线之后的工件取走以进行下一个工序的加工,下一个工序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再讲述。两个夹头组件的工作过程相同,只是由于YZ轴移料机构200和绕线组件400均有一组,在控制时需要交替有序进行。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支撑在机架1上且位于第一支架201的沿X方向一侧的绕线组件400,所述绕线组件400用于将铜线绕在位于X轴移料机构300上的工件上。所述绕线组件400包括支撑在机架1上且沿Y方向能够来回移动的Y滑台组件401、沿着X方向可移动地支撑在Y滑台组件401上的X滑台组件402、通过竖向安装板403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X滑台组件402上的横向安装板409、可旋转地悬挂在横向安装板409上的多个中空的导线针407,多个导线针407沿X方向排列,并且其数量与单个夹头组件上的夹头304的数量相同,并且相邻的导线针407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304的距离。所述导线针407竖向设置,铜线从上方进入到导线针407,并从导线针407的下端穿出。
进一步,在所述横向安装板409上设置有与导线针407同等数量的安装孔404,所述安装孔404沿着X方向排列,且相邻的安装孔404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304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安装孔404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转动轴405,所述导线针407通过连接件406悬挂在转动轴405的下端,并且导线针407的轴线与转动轴405的轴线有一定距离,在绕线时,夹头304的轴线与对应的转动轴405的轴线共线,导线针407的下端面移动到绕线槽21的高度范围内,此时导线针407位于绕线槽21的一侧,当转动轴405带动导线针407旋转时,导线针407绕着电感基体2旋转,进而将铜线绕在绕线槽21内。
为了避免铜线在绕线时发生缠绕,在所述转动轴405的轴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铜线穿过通孔进入到导线针407。
进一步,在转动轴405的上端设置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与上述夹头组件中驱动夹头304旋转的驱动机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串联式皮带传动机构。在横向安装板409的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413,驱动电机413与上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413能够控制多个导线针407同步旋转,能够实现对多个电感基体2同时绕线,并且绕线的圈数完全一样,导线针407停留的位置也完全一样。
在绕线时,夹头组件中在上料完成之后,沿着X方向移动到绕线位置,导线针407在Y滑台组件401、X滑台组件402的带动下移动到绕线位置并且导线针407上下移动到下端面位于绕线槽21的高度范围内,然后旋转绕线,并且在绕线完成之后,导线针407队回到初始位置,夹头组件沿着X方向移动到上料位置,此时由下一个工序的设备对夹头组件下料。并且,在Y滑台组件401、X滑台组件402的带动下能够对不同的夹头组件上的工件进行绕线。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竖向安装板403上且位于横向安装板409的下方的多个夹子410,夹子410的数量等于导线针407的数量,多个所述夹子410沿着X方向排列,并且相邻的两个夹子410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导线针407之间的距离,同时每个夹子410位于与其对应的导线针407的沿X方向的相同的一侧,并且每个夹子410沿着X方向距离与其对应的导线针407的距离相同,即每个夹子410相对与其对应的导线针407的位置时相同的,这样就能够保证夹子410能够同步地夹住铜线。优选地,每个夹子410位于与与其对应的导线针407相比更远离第一支架201,沿着Y方向从X轴载料机构300向着绕线组件400观察,夹子410位于对应的导线针407的左侧。为了方便描述,下文的左侧、右侧均是沿着Y方向从X轴载料机构300向着绕线组件400观察。
所述夹子410包括固定在竖向安装板403上的L型件4101、设置在L型件4101的水平部分一侧的固定块4102、可旋转地设置在L型件4101的水平部分一侧且位于固定块4102上方的活动块4103,所述固定块4102的远离竖向安装板403的一端面为竖直端面,在活动块4103的远离竖向安装板403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竖向延伸条4107,所述竖直端面与竖向延伸条4107配合能够起到夹持的作用。优选地,在竖直端面的下端和竖向延伸条4107的面向竖直端面一侧的下端均设置倒角,这样便于铜线进入到竖直端面与竖向延伸条4107之间。
当绕线完成后,需要将线头放到电感基体2的上端的横槽22内,横槽22沿着X方向(在绕线之前已经调整好)延伸。为了能够将线头放到横槽22内,在绕线结束时,需要将导线针407停在沿Y方向观察时位于对应的夹头304轴线的左侧,并且与横槽22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此时,控制X滑台组件带动导线针407向右移动到对应的夹头304的右侧,为了避免在此移动的过程中导线针407与夹头304碰撞,在此移动之前需要先将导线针407向上移动一段距离,由于夹子410与导线针407固定在同一竖向安装板403上,因此夹子410与导线针407的运动是完全同步的,当导线针407位于对应的夹头304的右侧时,夹子410也位于对应的夹头304的右侧,位于导线针407与夹头304之间的铜线从夹头304的左侧(绕线结束时导线针407停在夹头304的左侧)延伸到位于夹头304右侧的导线针407,并且俯视观察时,位于导线针407与夹头304之间的铜线与横槽22对齐,此时控制竖向安装板403向下移动到夹子410的下侧低于横槽22,这样铜线就可以进入到夹子410的夹口内进而实现夹子410对铜线的夹持。当然,夹子410在夹持之前夹口是打开的,在铜线进入到夹口内后,夹口闭合。当夹子410夹住铜线之后,通过下述的切刀415将夹子410与电感基体2之间的铜线切断,然后Y滑台组件401回到初始位置,夹子410和导线针407回到初始位置,等待对下一组工件进行绕线。在铜线被切断后,夹子410夹持的是未被缠绕到电感基体2上的铜线的线头,这样,在下一次绕线时不需要再找线头。当然,第一次绕线时,需要人工将线头夹持到夹子410上。
为了方便夹子410夹住铜线,沿着X方向观察时,所述竖直端面与竖向延伸条4107形成的夹口与导线针407对齐,并且夹口的下端面低于导线针407的下端面。
进一步,在所述活动块4103的靠近竖向安装板403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向着竖向安装板403延伸的横向延伸条4108,在所述L型件的水平部分的与横向延伸条4108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柱4105,在活动柱4105的下端与L型件410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未示出),所述复位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样能够使夹子410在未受外力的情况下处于夹持的状态。
进一步,在所述横向延伸条4108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下压条411,所述下压条411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横跨所有的夹子410,当下压条411向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横向延伸条4108向下移动而使夹子410打开,当下压条411向上移动而脱离横向延伸条4108时,夹子410夹持。优选地,在横向安装板409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联动条412,在联动条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杆413,所述导杆413的下端与下压条411连接,并且在横向安装板409的上表面设置有夹子气缸414,所述夹子气缸414的气缸杆向上延伸且与联动条412的中部连接,通过控制夹子气缸414的气缸杆的伸缩能够实现对夹子410的打开和闭合的控制。
进一步,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在绕线完成后且夹子410夹住铜线后将位于夹子410与工件之间的铜线切断的切线结构,所述切线结构包括多个所述切刀415。多个所述切刀415沿着X方向排列,并且相邻切刀415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304之间的距离,每个切刀415对应于一个夹头304,并且切刀415位于与其对应的夹头304的沿Y方向观察时的右侧,这样当夹子410夹住铜线时,切刀415向下移动将位于夹子410与对应的工件之间的铜线切断。
具体地,所述切线结构还包括竖向设置在Y滑台组件401上的切线安装板416、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切线安装板416上的滑块417,所述切刀415支撑在所述滑块417上,当需要切线时,所述滑块417带动切刀415向下移动以将铜线切断,切断之后滑块417带动切刀415向上移动。进一步,在所述横向安装板409上可旋转地设置有切线丝杆423,所述切线丝杆423竖向设置并且其上端与滑块417螺纹连接,当切线丝杆423旋转时能够带动滑块417上下移动。同时,在切线丝杆423的下端设置有皮带轮422,所述皮带轮422与设置在Y滑台组件401下表面的驱动电机(未示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在切断之前,夹子410从导线针407带动铜线从夹头304的左侧移动到夹头304的右侧时,如果切刀415直接位于切线位置,铜线不能够移动到切刀415的下方,为此,将切刀415设置为能够沿Y方向移动,当不需要切线时,切刀415处于缩回的状态,当需要切线时,切刀415伸出到铜线的正上方,然后滑块417向下移动将铜线切断。
优选地,在滑块417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板418,所述支撑板418沿着X方向延伸,在支撑板418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多个滑动轴419,在每个滑动轴419的靠近导线针407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所述切刀415,在滑动轴419的另一端设置有联动板420,在所述支撑板418的下表面设置有切刀气缸421,所述切刀气缸421的气缸杆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与联动板420连接,这样通过控制切刀气缸421的伸缩能够实现切刀415的伸缩。进一步,沿着滑动轴419排列的中间位置,将滑动轴419分为两组,为此,支撑板418具有两个,两支撑板418之间形成空间用以为切线丝杆423预留上下移动的空间。所述联动板420也具有两个,两联动板420之间具有间隙,通过该间隙,在联动板420沿Y方向来回移动时能够避免与丝杆4031发生碰撞。
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拉线机构500。所述拉线机构500设置在相对于X轴移料机构300与绕线组件400相反的一侧。从上面对绕线组件400的介绍可知,在完成一次绕线之后,夹子410夹持的是未被绕线的铜线的线头,当进行下一次绕线时,由于夹子需要对绕线后切断前铜线进行夹持,此时拉线机构500夹住所述未被绕线的铜线的线头,夹子410松开。
所述拉线机构500包括支撑在机架1上沿着Y方向来回移动的Y滑台组件501、支撑在Y滑台组件501上沿着X方向来回移动的X滑台组件502、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X滑台组件502上的载板503、支撑在载板503的靠近绕线组件400一侧边缘的拉线安装板504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拉线安装板504上的多个拉线夹505,多个拉线夹505位于拉线安装板504的靠近绕线组件400的一侧且沿着X方向排列,相邻的拉线夹505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304之间的距离。
在需要绕线时,夹有线头的夹子410和导线针407沿着Y方向移动的需要绕线的夹头组件的正上方,拉线夹505沿着Y方向移动到需要绕线的夹头组件的正上方并且位于对应的夹子410与导线针407之间的铜线的正下方,然后夹子410和导线针407下降,此时拉线夹505打开,当夹子410和导线针407下降到绕线位置时,位于夹子410与导线针407之间的铜线进入到拉线夹505内,拉线夹505闭合实现对线头的夹持,然后夹子410松开,此时拉线夹505夹住了线头,夹子410不再对线头进行夹持。为了避免拉线夹505对导线针407在旋转时产生影响,拉线夹505在夹持线头之后,需要沿着Y方向后退一端距离。在导线针407绕线完成后,夹子410和导线针407上升一端距离,然后移动到对应的夹头304的右侧,完成上述夹子410对位于夹头304与导线针407之间铜线的夹持过程、完成对位于夹头304与导线针407之间铜线的切断过程。然后,拉线夹505沿着Y方向再次移动到夹头组件的上方,接着从对应的夹头304的左侧移动到右侧,将夹持的线头置于横槽22中。
所述拉线夹505包括固定爪5051和与固定爪5051配合的活动爪5052,所述固定爪5051和活动爪5052靠近绕线组件的一端为杆状结构,两者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所述活动爪5052能够相对固定爪5051沿着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在所述固定爪5051靠近绕线组件400的一端设置成向上沿着的挡块5059,当所述活动爪5052来回移动时,活动爪5052的一端能够抵靠在挡块5059上进而能够对铜线进行夹持。
进一步,所述拉线夹505还包括下安装块5053和固定在下安装块5053上方的上安装块5054,所述固定爪5051设置在下安装块5053靠近绕线组件400的一侧,所述活动爪5052沿着其延伸方向穿过上安装块5053并且能够相对上安装块5054沿着其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在所述活动爪5052的远离绕线组件400的一端设置有推块5056,推动推块5056即可实现拉线夹505的松开和夹紧。具体地,所述上安装块5054的靠近绕线组件400的一端与下安装块5053的靠近绕线组件400的一端对齐,所述上安装块5054的远离绕线组件400的一端相比于下安装块5053的远离绕线组件400的一端更靠近绕线组件400,俯视观察时,所述推块5056安装在上安装块5054的远离绕线组件400的一端与下安装块5053的远离绕线组件400的一端,这样能够节省空间。在下安装块5053的远离绕线组件400的一端设置有推爪气缸5057,所述推爪气缸5057的气缸杆平行于活动爪5052的移动方向并且其端部能够抵靠在推块5056上,通过推爪气缸5057至少能够推动活动爪5052向着绕线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拉线夹505的夹紧。
进一步,在所述上安装块5054上设置有平行于活动爪505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导柱5055,所述推块5056可滑动地穿在导柱5055上。在所述导柱5055上且位于上安装块5054与推块5056之间套设有复位弹簧(未示出),所述复位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这样当推爪气缸5057缩回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活动爪5052能够自动地向着远离绕线组件400的方向移动,拉线夹505松开。采用此种方式,推爪气缸5057的气缸杆不需要与推块5056固定,简化了结构。
优选地,每个所述拉线夹505通过一个拉线旋转轴506支撑在拉线安装板504上,所述拉线旋转轴506可旋转地设置在安装板504,所述拉线旋转轴506的轴线平行于Y方向,多个拉线旋转轴506沿着X方向排列,且相邻的拉线旋转轴506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304之间的距离。当拉线夹505夹线时,拉线夹505位于对应的夹头304的左侧,为了能够将拉线夹505夹持的线头放置在横槽22中,需要将拉线夹505从左侧移动到右侧,从左侧向右侧的移动由X滑台组件502驱动。当拉线夹505位于夹头304的左侧时,线头处的铜线从拉线夹505的右侧穿入、左侧穿出,当拉线夹505移动到夹头304的右侧时,线头处的铜线变为先延伸到拉线夹505的右侧,然后从拉线夹505的左侧穿出,出现了180°的折弯,不利于后续工序的加工,为此,在拉线夹505从夹头304的左侧移动到右侧的过程,拉线夹505同时顺时针旋转180°,这样能够保证线头基本上保持直线的状态。当然,为了避免拉线夹505与夹头304发生碰撞,在拉线夹505从左侧向右侧移动时,可以先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在到达右侧时再下降一段距离。
所述拉线旋转轴506的驱动方式与夹头组件上对夹头304的驱动方式相同,都是采用皮带串联的驱动方式,由驱动电机507作为动力,具体原理不再详述。
进一步,所述拉线夹505通过连接板5058固定在拉线旋转轴506上,所述连接板5058的一端铰接在上安装块5054和下安装块5053的一侧,并且铰接轴的轴线平行于固定爪5051与活动爪5052的布置方向,即当活动爪5052相对固定爪5051上下布置时,铰接轴的轴线上下延伸。所述连接板5058的另一端固定在拉线旋转轴506的侧面,所述连接板5058能够跟随拉线旋转轴506一起旋转。
每个拉线旋转轴506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沿着拉线旋转轴506的轴线延伸,在每个中空结构内设置有拉杆508,所述拉杆508能够沿着拉线旋转轴506的轴线来回移动。在所述拉线旋转轴506靠近拉线夹505的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条形孔5061,所述条形孔5061沿着拉线旋转轴506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拉线旋转轴506的与连接板5058相对的一侧面上。在所述拉杆508的靠近拉线夹505的一端设置拉线销5081,所述拉线销5081的轴线垂直于拉线旋转轴506的轴线,并且其一端固定在拉杆508上,另一端从条形孔5061伸出,在拉杆508的拉动下,所述拉线销5081能够沿着拉线旋转轴508的轴线方向在一定范围内来回移动。
进一步,在所述拉线夹505与拉线销5081之间设置有拉线弹簧(未示出),所述拉线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拉线销5081上,所述拉线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安装块5053的与连接板5058相对的一侧,所述拉线弹簧始终处于被拉伸的状态,使拉线夹505的初始状态为固定爪5051或者活动爪505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于Y方向。并且,连接板5058能够限制拉线夹505的转动角度,俯视观察时,当拉线夹505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时,上、下安装块靠近前端的位置处会抵靠在连接板5058的前端,当拉线夹505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时,上、下安装块的后端会抵靠在连接板5058的大概中部的位置。
当拉线夹505需要夹线时,拉线弹簧处于初始状态,当夹线完成后,拉线夹505后退,由于铜线在进入导线针之前具有一定的张紧力,在后退的过程中拉线夹505在俯视观察的状态下会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并且,在绕线时,为了减小拉线夹505所夹线头的长度,在导线针407绕线工件转动时,夹头304也带着工件转动,夹头304的转向与导线针407的转向相同,夹头304转动的速度不大于导线针407的转速,夹头304转动的圈数不大于导线针407转动的圈数。当夹头304转动时,铜线会进一步拉动拉线夹505顺时针(俯视观察)转动。当需要将拉线夹505上的线头从夹头的左侧移动到右侧时,需要先将拉线夹505沿着Y方向向着夹头304的方向移动,此时拉线夹505与夹头304的距离会变小,在拉线弹簧的作用拉线夹505会向着初始位置的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然后当拉线夹505从夹头304的左侧向右侧移动时,位于拉线夹505与夹头304之间的铜线会变松,为此,拉杆508向着远离拉线夹505的方向移动,此时拉线弹簧进一步拉紧,进而能够使位于拉线夹505与夹头304之间的铜线能够始终处于被拉紧的状态。上述铜线的张紧力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张力器,此处不再详述。
进一步,在载板503上且位于拉线安装板504的背离拉线夹505的一侧设置有沿着Y方向布置的导向板511,所述拉杆508的远离拉线夹505的一端可移动地穿过导向板511。在所述导向板511的背离拉线安装板504的一侧设置有拉板509,所有的拉杆508的远离拉线夹505的一端固定在同一所述拉板509上,通过控制拉板509的移动能够同时控制所有拉杆508的移动。
进一步,在所述导向板511上设置有拉动气缸510,所述拉动气缸510的气缸杆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与拉板509连接,进而通过控制拉动气缸510能够实现拉杆508的移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第二移料机构,包括支撑在机架上的第二支架和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二支架上的两组夹头组件,两组夹头组件均包括同等数量的用以对NR电感的电感基体进行夹持的夹头,每组夹头组件上的夹头等间距地排成一排且排列方向平行于夹头组件的移动方向;
绕线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用以对第二移料机构上的所述NR电感的电感基体进行绕线,包括通过第一XYZ滑台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的多个导线针,多个导线针的排列方向沿着平行于夹头的排列方向排列,并且相邻的导线针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所述夹头的排列方向平行于X方向,所述导线针沿其轴线为中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夹头组件还包括沿着X方向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开口朝上的U型架、支撑在U型架的两端的夹头安装板和两端通过夹头气缸支撑在夹头安装板上的控制板,所述夹头通过夹头连接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夹头安装板上,所述夹头气缸的缸体固定在夹头安装板上,所述夹头气缸的气缸杆朝上设置并与控制板固定,在所述控制板对应所述夹头的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孔,所述夹头包括多个位于同一圆周上的夹爪和套在夹爪外侧的导套,三个夹爪的下端部分固定到夹头连接轴上,在所述夹爪的外侧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抵靠在导套的下端部分的下端面上,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夹爪的下端部分,并且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所述控制孔的大小大于导套的上端部分,小于导套的下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还包括支撑在第一XYZ滑台组件上的竖向安装板和设置在竖向安装板一侧的横向安装板,所述横向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导线针同等数量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着X方向排列,且相邻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安装孔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转动轴,所述导线针通过连接件悬挂在转动轴的下端,并且导线针的轴线相对于转动轴的轴线偏心设置,所述转动轴沿其轴线为中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竖向安装板上且位于横向安装板的下方的多个夹子,夹子的数量等于导线针的数量,多个所述夹子沿着X方向排列,并且相邻的两个夹子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两个导线针之间的距离,同时每个夹子位于与其对应的导线针的沿X方向的一侧,所述夹子具有能够打开或者闭合的夹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包括固定在竖向安装板上的L型件、设置在L型件的水平部分一侧的固定块、可旋转地设置在L型件的水平部分一侧且位于固定块上方的活动块,所述固定块的远离竖向安装板的一端面为竖直端面,在活动块的远离竖向安装板的一端形成有向下延伸的竖向延伸条,所述竖直端面与竖向延伸条形成了所述夹口,所述夹口的下端低于所述导线针的下端,并且沿X方向观察时,所述夹口与导线针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块的靠近竖向安装板的一端上侧设置有向着竖向安装板延伸的横向延伸条,在所述L型件的水平部分与横向延伸条之间设置有始终具有使所述横向延伸条向着远离L型件的水平部分运动的趋势的复位装置,在所述横向延伸条的上方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下压条,所述下压条沿着X方向延伸并且横跨所有的夹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绕线完成且夹子夹住铜线后将位于夹子与工件之间的铜线切断的切线结构,所述第一XYZ滑台组件包括支撑在机架上的第一Y滑台组件、支撑在第一Y滑台组件上的第一X滑台组件以及支撑在第一X滑台组件上的第一Z滑台组件,所述切线结构支撑在第一Y滑台组件上,所述切线结构包括多个可上下移动的所述切刀,多个所述切刀沿着X方向排列,并且相邻切刀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每个切刀对应于一个导线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结构还包括竖向设置在Y滑台组件上的切线安装板、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切线安装板上的滑块,所述切刀通过沿X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支撑在所述滑块上,在支撑板上可滑动地设置有多个滑动轴,在每个滑动轴的靠近导线针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所述切刀,在滑动轴的另一端设置有联动板,在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切刀气缸,所述切刀气缸的气缸杆沿着Y方向延伸并且与联动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线机构,所述拉线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且相对于第二移料机构与绕线组件相反的一侧,所述拉线机构包括通过第二XYZ滑台组件支撑在机架上的载板、支撑在载板的靠近绕线组件一侧边缘的拉线安装板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拉线安装板上的多个拉线夹,多个拉线夹位于拉线安装板的靠近绕线组件的一侧且沿着X方向排列,相邻的拉线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夹头之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夹包括固定爪和与固定爪配合的活动爪,所述固定爪和活动爪靠近绕线组件的一端为杆状结构,两者沿着相同的方向延伸,所述活动爪能够相对固定爪沿着其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在所述固定爪靠近绕线组件的一端设置成向上沿着的挡块,所述活动爪的一端能够选择性地抵靠在挡块上进。
CN201911067995.2A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Pending CN110718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7995.2A CN110718388A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67995.2A CN110718388A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8388A true CN110718388A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14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67995.2A Pending CN110718388A (zh) 2019-11-04 2019-11-04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83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6655A (zh) * 2021-01-23 2021-03-09 上海硕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绕线机
CN114937554A (zh) * 2022-07-22 2022-08-23 苏州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T-core电感一体成型绕线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6655A (zh) * 2021-01-23 2021-03-09 上海硕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绕线机
CN114937554A (zh) * 2022-07-22 2022-08-23 苏州进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T-core电感一体成型绕线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3043B (zh) 拉剪储线机构以及全自动串联线圈绕线机
CN104882269B (zh) 一种电感器自动绕线机
CN108172394B (zh) 一种线圈绕线机
CN110718388A (zh)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CN207993672U (zh) 一种十轴双线并绕绕线机
CN113707450A (zh) 一种用于屏蔽电感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US4568032A (en) Winding apparatus
CN210692342U (zh)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装置
CN210692343U (zh)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绕线组件
CN210692344U (zh) 一种用于nr电感生产的拉线结构
CN112621065B (zh) 多工位全自动绕线点焊机
CN117206900A (zh) 一种夹子自动组装机组
CN115626459A (zh) 一种联动装弹式卡扣机器人
CN110957128B (zh) 一种智能回转式主副极线圈一体绕制机器人
CN213052554U (zh) 一种高速凸轮插针机
CN110931248B (zh) 智能主副极线圈一体绕制机器人整机
CN210620974U (zh) 双工位拉链头自动上挂装置
CN210252953U (zh) 一种贴片式led灯点胶机
CN209282583U (zh) 一种全自动铜带机
CN108723544B (zh) 全自动线束加工组装设备的线束自动焊针系统
CN112897247B (zh) 一种全自动换盘收线设备
CN217521845U (zh) 一种T-core电感一体成型绕线机及其整线支撑机构
CN213662311U (zh) 一种pcb板插件工作站
CN217468203U (zh) 一种T-core电感一体成型绕线机以及拉线机构
CN219789339U (zh) 一种自动化缝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