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654B -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6654B
CN110716654B CN201910941506.5A CN201910941506A CN110716654B CN 110716654 B CN110716654 B CN 110716654B CN 201910941506 A CN201910941506 A CN 201910941506A CN 110716654 B CN110716654 B CN 110716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odes
tone
chinese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15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6654A (zh
Inventor
韦松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94150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6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6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6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discrete items of information into a coded form, e.g. arrangements for interpreting keyboard generated codes as alphanumeric codes, operand codes or instruction codes
    • G06F3/0233Character input metho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19/00Teaching not covered by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3/00Speech synthesis; Text to speech systems
    • G10L13/08Text analysis or generation of parameters for speech synthesis out of text, e.g. grapheme to phoneme translation, prosody generation or stress or intonation determination
    • G10L13/10Prosody rules derived from text; Stress or inton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语普通话学习方法、汉字输入系统及键盘,所述的汉字由三位代码实现映射,所述的三位代码分别用于映射汉字的声母、介母和韵母,且所述的韵母还包括儿化音,能够准确地实现对汉语的拼读,并且所有声母、韵母、介母均只采用一位代码进行表征,在简拼过程中,减少了因双韵母的存在而可能导致的误解,并且优选地还能在拼读的同时实现对汉语的声调的输入以及分词,从而便于应用于汉语学习和语音合成等其他领域,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准确掌握汉语的发音、声调和词语的变调,并准确地展现汉语的发音、声调和词语的变调。

Description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专利公开号CN104850242A公开了一种汉字拼音输入法,通过20个按键承担映射声母、韵母和声调,但是其忽略了对介母的映射,且声调设计也不能完全符合日常生活的发音准则,声调仅设置为四声,发音过于机械化。
我国专利公开号CN101281425A公开了一种声调拼音输入法,将双声母例如ch/sh/zh作一位代码设定,并将每组拼音按声调分为四组,再对拼音和音调进行一体化编码,实现了拼音带调输入的优化,并且通过对声调进行区分,降低了重码率。但是,其对于声调的划分同样过于简略,并不完全符合日常生活的发音准则。
并且,现有技术也均未涉及通过输入法帮助汉语学习者准确掌握发音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能够准确地实现对汉语的拼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汉字输入法,所述的汉字由三位代码实现映射,所述的三位代码分别用于映射汉字的声母、介母和韵母,且所述的韵母还包括儿化音。
优选地,设有26个代码,其中22个代码用于表征22个声母和22个韵母,剩余4个代码仅用于表征4个介母,代码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格所示:
优选地,还设置有第四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声调,以实现对汉字的声调的输入。
优选地,所述的声调采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表征。
优选地,采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表征汉字的声调,并且在声调中融入断词标记。
优选地,设有26个代码,其中22个代码同时用于表征22个声母、22个韵母和22个声调,剩余4个代码仅用于表征4个介母,代码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格所示:
其中“常壹”、“常贰”、“常叁”、“常肆”是指预先设定的词语的四个常用声调,且汉字的声调采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表征,同时,汉字声调的末位数值大写以表示词语的终结。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汉语普通话学习方法 ,使用所述的汉字输入法对汉字进行拼写,并以此判断是否准确习得汉字的读音和声调。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采用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语音合成方法,所述的语音合成方法根据所述的汉字输入法输入的声调进行语音合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汉字输入系统,包括:存储器,预先存储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器,用于调取所述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至少三位的代码转化为汉字。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键盘,设有至少26个按键,其中22个按键用于表征22个声母、22个韵母,剩余4个按键用于表征4个介母。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提供了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语普通话学习方法、汉字输入系统及键盘,能够准确地实现对汉语的拼读,并且所有声母、韵母、介母均只采用一位代码进行表征,在简拼过程中,减少了因双韵母的存在而可能导致的误解,并且优选地还能在拼读的同时实现对汉语普通话的声调的输入以及分词,从而便于应用于汉语学习和语音合成等其他领域,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准确掌握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声调和词语的变调,并准确地展现汉语普通话的发音、声调和词语的变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22个声母的使用频率方差示意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的软键盘的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的硬键盘的示意图;
图4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的语音合成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这种方法及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汉字输入系统,包括:存储器,用于预先存储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处理器,用于调取所述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至少三位的代码转化为汉字。
而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汉字输入法,则由三位代码实现映射,所述的三位代码代表拼音,分别用于映射汉字发音的声母、介母和韵母,且所述的韵母还包括儿化音,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存储器预先存储,并能由处理器调用并显示于显示器上,从而实现代码与汉字之间的转换。如表1所示,其提供了一种示例,示出了一种代码与汉字的声母、介母和韵母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1
优选地,在前述三位代码的基础上,还能加入第四位代码,通过第四位代码映射汉字或词语的声调,以实现对汉字的声调的输入。本实施方式中即以四位代码为例进行说明,由左至右的第一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声母、第二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介母、第三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韵母,而最后一位代码即第四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或者词语的声调。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个字词的不同声调可能意味着不同的含义,而由于本实施方式在汉字代码中加入了声调,使得采用该输入方法输出的代码符号本身即蕴含了发音和声调,从而能够表达使用者的情感和语调,并使该方法能够直接用于交流,其交流效果远高于单独使用文字的交流效果。
见表2所示,对于声母、介母和韵母而言,其与三位代码的映射方式是相同的,本实施方式提供了26个不同的代码,其中22个代码用于表征22个声母和22个韵母,即当所述的22个代码中的任一个代码位于第一位代码的位置时,是用于表征声母的,当所述的22个代码中的任一个代码位于第三位代码的位置时,则是用于表征韵母,从而通过这22个代码,及其位置排列,实现对22个声母和22个韵母的表征,而剩余4个代码中的任一个代码位于第二位代码的位置时,则用于表征4个介母中的一个。这26个代码的具体发音请参见表2,其中介母一行的第一个代码是指不发音,标记为“空”,该代码除了在第二个代码的位置输入外,也能在其他的几个位置输入,表示不发音或不输入声调。
由于声母均是采用一位代码来进行表示的,在输入时每一个声母仅需按一
表2
个按键即可,而且也不会出现现行的拼音中部分不同词语的首字母缩写均为相同的问题,例如,按照现行的拼音,“sh”和“s”的缩写均为“s”,而本申请则不存在该问题。而且采用现有的首字母缩写的方法,对于“上海”这个词而言,其首字母缩写为“sh”,但是“sh”也有可能被误认为是一个声母,但本申请的方法将所有的声母都仅采用一个代码来表征,避免了此问题。而结合图1可知,本实施方式提供的22个声母的使用频率的方差较小,各声母在简写时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因此,将本申请方法与现有输入法中的首字母缩写的简拼输入方法相结合时,可以更好的保证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并在,在韵母中,本实施方式还创造性地加入了儿化音,将儿化音独立化作为单独的韵母,使得其使用和拼写后得到的结果更接近日常生活使用的原始声调,且儿化音的输入也更为便捷。
除了三个用于表征音节的代码外,本实施方式还引入了声调作为第四个代码,最基本的声调包括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即“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而且本申请还采用了五度制调值标记法,除前述四声外,还加入了一些常用声调并在声调中加入了断词标记,如轻声、34、21、55、35、214、51、5355、35、214、51、0000,汉字声调的首位数值大写以表示该字位于一个词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之前,即该字不是该词的最后一个字,汉字声调的末位数值大写以表示词语的终结,其中的00表示不位于词尾的字读轻声,00表示位于词尾的字读轻声,这种方式弥补了现有拼音中无法对词语输入声调和进行分词的缺陷。而由于计算机在读取汉字时,实际读取的是汉字所对应的代码,因此由于代码中预存了断词标记,便于计算机在识别汉字和语音时进行断词。同时,在通过语音拟合设备实现语音拟合时,也同样能通过汉字所对应的代码中农的声调实现准确的语音拟合。
表3
且优选地,一些字在组成词语后声调会略微发生变化,如表3所示,但采用现有的拼音进行拼读时难以对其进行准确描述和拼写,而采用了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法,则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并且在学习汉字和词语的正确发音时,并通过本输入方法输出文字或语音时,可以设定为声调输入错误则无法输出相应词语,即设有一个学习用数据库,只有当学生输入的四位代码均相符才能调出相应想要输出的词语和发音,使得学生在输出文字和语音时需要同时输入声调,通过学生输入的声调则能判断其拼读和拼写是否准确,有助于学生准确学习汉语的发音。
此外,为了便于日常的使用,在日常使用的数据库中可以预先设置若干字和词的常用声调,并按常用声调的日常使用频率排序,例如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常壹”、“常贰”、“常叁”、“常肆”四个按键,是指预先设定的词语的四个常用声调,在用户输入三个音节代码后,可以直接选用这些常用声调,而处理器则根据用户输入的前三个音节代码,找到数据库中对应的预存的常用声调,并予以调用。对于词语,也是同样的操作,数据库中预存有词语的常用声调,当用户逐个输入音节代码并在最后选取常用声调按键,则处理器根据用户输入的音节代码所得到的词语调用数据库中对应的词语的常用声调,并予以调用。并且,还能将使用频率最高的声调设为默认声调,当用户未输入声调时,处理器自动调用该默认声调以表示汉字或词语的声调。
实施例1
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介母和韵母的拼读读音如表4所示,并提供“豪言壮语”和“花红柳绿”两个词的输入方式如表5和表6所示,并且,部分声母如“b”“p”的读音需要带有一位韵母才能准确表示,因此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些声母与韵母及介母的拼读读音如表7所示,表7所示的输入方式中未输入汉字的声调,即为仅使用三位代码表征汉字的方式。
表4
表5
表6
表7
实施例2
如表8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所述的输入方法的简拼示意图,第一行为完整的采用本输入方法的输入示意图,第二行为类似于先行拼音的拼读示意图,其不含有声调,而第三行则为简拼示意图,本申请的方法将所有的声母都仅采用一个代码来表征,将本申请方法与现有输入法中的首字母缩写的输入方法相结合时,可以更好的保证输出结果的准确性。并且如表8所示,其中的“皮袄”一词,采用通用的拼音表示方法其被表示为“piao”,单独采用拼音进行表示或者采用拼音在电子设备进行输入时,均容易被误认为使“飘”的发音,容易导致误解,因此拼音在使用时还需要通过隔音符号进行辅助,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方法,根据汉字的音节采用代码进行表示,则可以避免这一问题,无需隔音符号即能实现字与字之间的分隔功能。
进一步地,如表9所示,为本输入方法的完整输入和简拼输入,与现有拼音的完整输入和简拼输入的对比示意图,本输入方法的输入种类更多,能有更多的拼写方法能够实现本方法的输入。
表8
表9
实施例3
而如表10所示,其提供了一些特别示例以用于解释本实施方式所包含的儿化音韵母,其提供了若干包含儿化音和若干不包含儿化音的示例,由此可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方式能够对儿化音进行输入,弥补了现有输入方式的不足。
并且,表10中还示出了一些字组成后词语后产生的变调情况,通过本实施方式的输入方法也能通过代码进行表征。而如分词一行的“高兴”和“健康”所示,通过每四个代码对一个汉字进行表示,还能够准确的实现分词效果,每四个代码即为一个汉字,不易导致误解。
表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键盘,如图2所示为一种软键盘的键位布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为一种普通外设键盘的键位布置示意图,其设有至少26个按键,其中22个按键用于表征22个声母、22个韵母及相关声调,即该22个按键分别与表征22个声母、22个韵母和声调的22个代码相关联,而剩余4个按键用于表征4个介母,即剩余的4个按键分别与表征4个介母的4个代码相关联。所述的键盘与处理器信号相连,以向处理器输入用户的操作,并由处理器对用户输入的代码进行操作,并在数据库中调用4位代码所指代的汉字,并将所有符合该4位代码的汉字均一一在显示器上显示,以供用户选择,并最终实现输入操作。并且,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在带有声调的四位代码的输入模式和不带有声调的三位代码的输入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图2所示的软键盘中最下一行的从左往右第三个按键,以及图3所示的硬键盘中字母Z左侧的按键,即为模式切换按键,以便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式的转换。
实施例5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语音合成方法,语音合成是通过机械的、电子的方法产生人造语音的技术,能够将外部输入的文字或符号信息转变为汉语口语并进行输出。而文语转换的过程涉及语言学处理,例如分词、字音转换等,而由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汉字输入法,通过代码实现了声调输入和分词的操作,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汉字输入法进行输入并进行后续语音合成操作,可以极大的简化现有技术中对文字信息进行字音转换和分词的操作流程,并展现出更为准确的发音及声调。参见图4,是采用现有的文语转换技术实现语音合成的效果示意图。
实施例6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汉语学习方法及其学习设备,所述的学习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预先存储题库,所述的题库中包含有若干题目,每道题目包括:元素a.代码;元素b.与代码相对应的汉字或词语中;
显示器,用于显示题库的内容以及用户的输入操作,并显示正确或错误的提示;
处理器,用于调取题库中题目,并展现题目的元素a和元素b中的任一中,并将用户在键盘上的输入与题目中包含的另一元素相比对,并判断两者是否相同,并做出正确或错误的提示。
用户在使用时,根据显示器上显示的元素a,输入元素b;或者根据显示器上显示的元素b,输入元素a。而后由处理器判断输入是否准确,从而能够帮助用户对汉语的拼读、发音和声调进行学习。
实施例7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汉语普通话交流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处理器和远端显示设备,输入设备可以采用键盘鼠标等,处理器用于对用户的输入进行识别并展示于需要显示该内容的远端显示设备上,远端显示设备用于展示用户的输入。从而,用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代码方法表征汉字的普通话发音并进行输入,通过远端显示设备显示用户输入的代码,供与他人进行交互,由于在汉字代码中包含有声调代码,使得采用该输入方法输出的代码符号本身即蕴含了发音和声调,从而能够表达使用者的语调和情感,其交流效果远高于单独使用文字的交流效果。

Claims (6)

1.一种汉字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汉字由三位代码实现映射,所述的三位代码分别用于映射汉字的声母、介母和韵母,且所述的韵母还包括儿化音;
设有26个代码,其中22个代码用于表征22个声母和22个韵母,剩余4个代码仅用于表征4个介母,当所述的22个代码中的任一个代码位于第一位代码的位置时,是用于表征声母的,当所述的22个代码中的任一个代码位于第三位代码的位置时,则是用于表征韵母,从而通过这22个代码,及其位置排列,实现对22个声母和22个韵母的表征,而剩余4个代码中的任一个代码位于第二位代码的位置时,则用于表征4个介母中的一个,代码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格所示:
还设置有第四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声调,以实现对汉字的声调的输入; 设有至少26个按键,其中22个按键用于表征22个声母、22个韵母和22个声调,剩余4个按键用于表征4个介母;
由左至右的第一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声母、第二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介母、第三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的韵母,而最后一位代码即第四位代码用于映射汉字或者词语的声调;
所述汉字输入法包括带有声调的四位代码的输入模式和不带有声调的三位代码的输入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字输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调采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表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字输入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表征汉字的声调,并且在声调中融入断词标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汉字输入法,其特征在于设有26个代码,其中22个代码同时用于表征22个声母、22个韵母和22个声调,剩余4个代码仅用于表征4个介母,代码与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表格所示:
其中“常壹”、“常贰”、“常叁”、“常肆”是指预先设定的词语的四个常用声调,且汉字的声调采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表征,同时,汉字声调的末位数值大写以表示词语的终结。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语音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语音合成方法根据所述的汉字输入法输入的声调进行语音合成。
6.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汉字输入法的汉字输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预先存储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处理器,用于调取所述代码与汉字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至少三位的代码转化为汉字。
CN201910941506.5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Active CN110716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1506.5A CN110716654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1506.5A CN110716654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654A CN110716654A (zh) 2020-01-21
CN110716654B true CN110716654B (zh) 2024-04-02

Family

ID=69212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1506.5A Active CN110716654B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6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5245A (zh) * 2020-06-30 2020-10-16 北京来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拼音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37A (zh) * 1997-01-31 1997-11-19 姚树军 中文字父汉字系统及其中文键盘
CN1275732A (zh) * 1999-05-30 2000-12-06 梁晨 汉语键盘输入系统及其应用技术
CN1325051A (zh) * 2000-12-08 2001-12-05 寇森 计算机汉语全音输入法
WO2001093180A1 (fr) * 2000-05-03 2001-12-06 Rongbin Su Procede de saisie de codes operationnels par numerisation des informations concernant les differents alphabets ou symboles graphiques et systeme connexe de traitement desdites informations
CN1387113A (zh) * 2002-06-10 2002-12-25 刘润泽 一种基于改进的拼音方案的汉字计算机输入方法”
CN1396513A (zh) * 2002-08-02 2003-02-12 张兴华 优化汉字根码输入法
CN1848050A (zh) * 2006-04-01 2006-10-18 余彦中 汉语音字输入方法
CN101123089A (zh) * 2006-08-08 2008-02-13 苗玉水 汉语语音码语音合成方法
CN101281425A (zh) * 2007-04-07 2008-10-08 苏家庆 声调拼音输入法
CN101533570A (zh) * 2009-03-31 2009-09-16 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一种汉语拼音学习装置及其方法
CN101727195A (zh) * 2008-10-22 2010-06-09 苗玉水 汉语语音码多样信息输入法
CN102253728A (zh) * 2011-06-01 2011-11-23 钱任举 一种声韵双拼汉字输入法及其虚拟键盘
CN104238765A (zh) * 2014-06-28 2014-12-24 黄宪成 中小学生键盘,标拼码输入法
CN105389017A (zh) * 2014-11-04 2016-03-09 忻俊 带声调的汉语拼音四声输入及书写印刷法
CN105892713A (zh) * 2016-01-28 2016-08-24 朱列钽 汉语拼音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65045B2 (en) * 2015-02-12 2018-05-08 Hoi Chiu LO Chinese input method using pinyin plus tones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37A (zh) * 1997-01-31 1997-11-19 姚树军 中文字父汉字系统及其中文键盘
CN1275732A (zh) * 1999-05-30 2000-12-06 梁晨 汉语键盘输入系统及其应用技术
WO2001093180A1 (fr) * 2000-05-03 2001-12-06 Rongbin Su Procede de saisie de codes operationnels par numerisation des informations concernant les differents alphabets ou symboles graphiques et systeme connexe de traitement desdites informations
CN1325051A (zh) * 2000-12-08 2001-12-05 寇森 计算机汉语全音输入法
CN1387113A (zh) * 2002-06-10 2002-12-25 刘润泽 一种基于改进的拼音方案的汉字计算机输入方法”
CN1396513A (zh) * 2002-08-02 2003-02-12 张兴华 优化汉字根码输入法
CN1848050A (zh) * 2006-04-01 2006-10-18 余彦中 汉语音字输入方法
CN101123089A (zh) * 2006-08-08 2008-02-13 苗玉水 汉语语音码语音合成方法
CN101281425A (zh) * 2007-04-07 2008-10-08 苏家庆 声调拼音输入法
CN101727195A (zh) * 2008-10-22 2010-06-09 苗玉水 汉语语音码多样信息输入法
CN101533570A (zh) * 2009-03-31 2009-09-16 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一种汉语拼音学习装置及其方法
CN102253728A (zh) * 2011-06-01 2011-11-23 钱任举 一种声韵双拼汉字输入法及其虚拟键盘
CN104238765A (zh) * 2014-06-28 2014-12-24 黄宪成 中小学生键盘,标拼码输入法
CN105389017A (zh) * 2014-11-04 2016-03-09 忻俊 带声调的汉语拼音四声输入及书写印刷法
CN105892713A (zh) * 2016-01-28 2016-08-24 朱列钽 汉语拼音字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可提示介韵母的软硬键盘一致的双拼方案;梁晨;;黑龙江科学;20130215(02);全文 *
汉语拼音的短韵母编码与汉字输入;方贵明;;中文信息学报;20070125(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654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1540B (zh)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汉盲自动转换方法和系统
Dickinson et al. Language and computers
US2013019111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Transcribing or Transliterating to an Iconphonological Orthography
CN101465078A (zh) 英语拼音教学辅助工具及其工业应用方法
JP7166580B2 (ja) 言語学習方法
KR20140071070A (ko) 음소기호를 이용한 외국어 발음 학습방법 및 학습장치
KR20180064041A (ko) 현대 한국어에서 대표할 수 있는 발음으로 중국 전통 음운학 사호이론에 부합하는 중성자모체계와 한글 합자법을 활용한 중문표기 제공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0716654B (zh) 一种汉字输入法、语音合成方法、汉字输入系统
WO2000060560A1 (en) Text processing and display methods and systems
KR102517025B1 (ko) 리듬과 운율을 가진 언어에 대한 음성출력장치 및 그 출력방법
KR102517021B1 (ko) 리듬과 운율을 가진 언어에 대한 한글입력장치 및 그 입력방법
KR102035087B1 (ko) 외국인 한글 학습자용 키패드 시스템
US20150127352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Tools for Promoting Literacy
CN111581991B (zh) 一种基于端到端神经机器翻译的汉盲翻译方法及系统
JP2007535692A (ja) 任意に話されたキャラクタの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る認識及び解釈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2112059B1 (ko) 청음 기반 중국어 발음 한글 표기 형성 방법, 청음 기반 중국어 발음 한글 표기 표시 방법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외국어 학습 방법
KR102517024B1 (ko) 리듬과 운율을 가진 언어에 대한 운율표시장치 및 그 표시방법
US20210407501A1 (en) Phonetic keyboard and system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JP2008139835A (ja) 発音学習法
CN109377788B (zh) 基于语言学习系统的符号生成方法
JP6449506B1 (ja) 外国語音声用日本語文字列表示装置、同表示システム、同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同表示媒体
CN109686141B (zh) 一种语言学习的发音口型矫正系统
CN109671308B (zh) 一种发音口型矫正系统的生成方法
WO2009092139A1 (en) A transliteration and pronunciation system
AU780472B2 (en) Text processing and display methods and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