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403B -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6403B
CN110716403B CN201910621493.3A CN201910621493A CN110716403B CN 110716403 B CN110716403 B CN 110716403B CN 201910621493 A CN201910621493 A CN 201910621493A CN 110716403 B CN110716403 B CN 110716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ure laser
charging
output
image
cor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149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6403A (zh
Inventor
西村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16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6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感光体;带电器,其在打印时使所述感光体带电;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其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光扫描装置,其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其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介质,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低湿度环境下放置时,有时向感光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会减少,会因该现象而使调色剂的静电附着力发生变化,从而易于发生图像浓度变化。
特别是,当感光体的电位在带电施加刚结束后发生变动时,会发生第一张、第二张图像浓度变化,这样的现象特别是低湿环境下会显著发生。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以往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发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基于使用环境条件、使用历史以及停止时间,对所述图像曝光装置进行控制,从而使在感光鼓的停止时与所述带电装置对置的部分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曝光量可变,以便在下一次图像形成时确保均匀的亮部电位,对带电装置的感光体表面的灵敏度下降进行补正,从而防止发生图像的紊乱、图像的浓淡不匀等图像不良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1-2286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基于使用环境条件、使用历史以及停止时间,使图像曝光装置的光量、除电装置的除电光量可变的现有技术中,在第二次之后的图像形成时能够确保均匀的亮部电位,但是针对在初次图像形成时,特别是由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图像浓度变化引起的图像浓度的变化,谋求用于防止上述问题的新的技术。
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感光体;带电器,其在打印时使所述感光体带电;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其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光扫描装置,其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其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用于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带电步骤,在打印时使感光体带电;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光扫描步骤,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步骤,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在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中,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由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的特征在于,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带电步骤,在打印时使感光体带电;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光扫描步骤,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步骤,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在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中,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由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所述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带电步骤,在打印时使感光体带电;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光扫描步骤,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步骤,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在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中,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在本发明中,“图像形成装置”为,在调色剂的图像形成中使用电子照片方式的打印机等具有复印(复制功能)功能的复印机、还包含复印以外的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周边装置)等、形成图像并进行输出的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检测打印停止后的带电停止时间,根据该带电停止时间对感光体的曝光激光输出进行补正,从而可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以及记录有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
而且,对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进行说明。
(2)也可以为,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带电停止时间确定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所述光扫描装置在所述带电电位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向所述感光体照射,从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中减去所述补正量而得到的输出的曝光激光。
如此,能够根据带电停止时间,确定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因此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3)也可以为,在所述带电停止时间比预设的基准时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确定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使得所述带电器的带电持续时间越短,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大。
如此,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确定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使得带电器的带电持续时间越短,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大,因此可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4)也可以为,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感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周围的温度以及湿度,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温度以及湿度增减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
如此,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周围的温度以及湿度,使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增减,因此能够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5)也可以为,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中,所述温度以及湿度越小,使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增加。
如此,在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中,图像形成装置的周围的温度以及湿度越小,使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增加,因此能够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鼓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数字复合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的主体部分的机构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的概要构成的框图。
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感光鼓的带电开始后的累积时间与补正量的关系的基本补正表的一个示例。
图7为对感光鼓的停止时间的补正开始PHASE以及补正系数进行确定的表的一个示例。
图8为表示感光鼓的寿命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
图9为数字复合机的周围的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环境水平表的一个示例。
图10为环境水平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
图11为感光鼓的进程速度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
图12为感光鼓的显影偏置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
图13为感光鼓的历史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
图14为表示感光鼓的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15为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中,对两张纸张进行了打印时的感光鼓的带电电位的变化与其补正例的图表。
图16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中,感光鼓的各浓度部的带电电位的变化的一个示例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叙述。另外,以下的说明的所有方面为例示,不应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3,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数字复合机1进行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即数字复合机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的主体部分的机构的构成的剖视图。
数字复合机1为对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并具有复印功能、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al Peripheral:多功能周边装置)等装置(参照图1)。
如图2所示,数字复合机1具备将原稿向读取部输送的原稿输送装置112、读取原稿的原稿读取装置111以及实施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部102。数字复合机1基于经由显示操作部1071或物理操作部1072、通信部105(参照图3)接受的来自用户的指示执行扫描、打印以及复制的作业。
<数字复合机1的结构>
在此,预先对图2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的内部的构成简单地进行说明。
在数字复合机1中,将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M)、黄色(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打印于打印纸张。或者,使用了单色(例如黑)的单色图像打印于打印纸张。因此,显影装置12、感光鼓13、鼓清洁装置14、以及带电器15等分别各设置有四个。为了形成与各色对应的四种调色剂图像,分别与黑色、青色、品红、以及黄色建立关联地构成四个图像站Pa、Pb、Pc、Pd。
在各图像站Pa、Pb、Pc、Pd中的任意一者中,以如下方式形成调色剂图像。鼓清洁装置14去除和回收感光鼓13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之后,带电器15使感光鼓13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电。并且,对光扫描装置11均匀地带电的所述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所述表面形成静电潜像。之后,显影装置12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由此,在各感光鼓13表面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中间转印带21沿箭头方向C循环移动。带清洁装置22去除和回收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1的残留调色剂。各感光鼓13表面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并重合于中间转印带21,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所述打印纸张被拾取辊33从四个进给托盘18中的任意一者拉出,经由纸张输送路径R1向二次转印装置23进给。或者,从手动供纸托盘19通过未图示的拾取辊进给,经由纸张输送路径R1向二次转印装置23进给。在纸张输送路径R1配置有使打印纸张暂时停止而使打印纸张的顶端对齐的定位辊34。此外还配置有促进打印纸张的输送的输送辊35等。定位辊34在使打印纸张暂时停止后,与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时机匹配地向中间转印带21与转印辊23a间的夹持区域输送打印纸张。
在二次转印装置23的转印辊23a与中间转印带21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在打印纸张穿过所述夹持区域时,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所形成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于打印纸张。打印纸张在穿过所述夹持区域后,被夹持在定影装置17的加热辊24与加压辊25之间进行加热和加压。通过该加热以及加压,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打印纸张上。
通过了定影装置17的打印纸张经由排出辊36a或36b向排出托盘39a或39b排出。打印纸张的排出目的地通过后述的控制部100来控制,并以通过未图示的切换机构向排出托盘39a以及39b中的任意一者引导打印纸张的方式切换输送路径。打印纸张的输送路径的切换机构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领域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图示。
接着,基于图3对数字复合机1的概要构成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的概要构成的框图。
如图3所示,数字复合机1具备控制部100、图像读取部101、图像形成部102、存储部103、图像处理部104、通信部105、供纸部106、面板单元107、计时部108、图像浓度传感器109以及温湿度传感器110。
以下,对数字复合机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控制部100统一地控制数字复合机1,并由CPU、RAM、ROM、各种接口电路等构成。
控制部100为了控制数字复合机1整体的动作,而实施各传感器的感测、电机、离合器、面板单元107等的所有负荷的监视、控制。
此外,控制部100也可以读取并执行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
图像读取部101为,感测并读取从原稿载置台所载置的卡等原稿或原稿托盘输送来的原稿,从而生成图像数据的部分。
图像形成部102为,将由图像处理部104生成的图像数据向纸张上打印输出的部分。
存储部103为存储为了实现数字复合机1的各种功能所需的信息、控制程序等的元件、存储介质。例如可使用RAM、ROM等半导体元件、硬盘、闪存、SSD等存储介质。
另外,也可以以保持数据的区域由硬盘驱动器构成,保持程序的区域由闪存构成的方式,使程序和数据保持于不同的装置。
图像处理部104为,将由图像读取部101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转换为适当的电信号而生成图像数据的部分。此外,根据来自显示操作部1071的指令,以放大、缩小等适于输出的方式对从图像读取部101输入的图像数据实施处理的部分。此外,还是根据预设的布局使多个图像数据相关联的部分。
通信部105为,经由网络等实施与计算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传真装置等的通信,与上述外部的通信装置收发邮件、FAX等各种信息的部分。
供纸部106为,将供纸盒、手动供纸托盘所存放的纸张输送至图像形成部102的部分。
面板单元107为具有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单元,并具备显示操作部1071以及物理操作部1072。
显示操作部1071为,实施各种信息的显示,并通过触控面板功能接受来自用户的指令的部分。显示操作部1071例如由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等构成,且是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软件用于显示处理状态等电子数据的监视器、行显示器等显示装置。控制部100通过显示操作部1071,来实施数字复合机1的动作以及状态的显示。
计时部108为对时间进行计测的部分,例如通过内置时计、网络取得时刻。控制部100参照计时部108所取得的时间,感测感光鼓13的停止时间等。
图像浓度传感器109为,根据感光鼓13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的浓度感测图像浓度的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110为,感测数字复合机1的周围的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的传感器。
本发明的“感光体”通过感光鼓13来实现。此外,本发明的“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通过控制部100以及计时部108的协作来实现。此外,本发明的“显影部”通过显影装置12来实现。此外,本发明的“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通过光扫描装置11以及控制部100的协作来实现。
<数字复合机1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
接着,基于图4~图1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进行说明。
图4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概要的说明图。图5为表示图1所示的数字复合机1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6为表示从感光鼓13的带电开始后的累积时间与补正量的关系的基本补正表的一个示例。图7为对感光鼓13的停止时间的补正开始PHASE以及补正系数进行确定的表的一个示例。图8为感光鼓13的寿命的补正系数的表的一个示例。图9为数字复合机1的周围的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环境水平表的一个示例。图10为环境水平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图11为感光鼓13的进程速度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图12为感光鼓13的显影偏置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图13为感光鼓13的历史的补正系数表的一个示例。图14为表示感光鼓13的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的一个示例的说明图。
图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概要。
图4的(A)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任意单位)。
此外,图4的(A)的虚线的图表表示通常时的带电电位,实线的图表表示变动发生时的带电电位。
如图4的(A)所示,当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发生变化时,带电电位从虚线的图表向实线的图表变化,会因该带电电位的变动而使打印区域的图像浓度发生变化。
带电电位的变动特别是在带电施加刚结束后表现显著,之后一点一点减少。
因此,如图4的(B)所示,根据该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感光鼓13的曝光激光输出值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打印区域的图像浓度的变化。
图5中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处理的一个示例。
在图5中,控制部100在接受到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的开始要求时,在步骤S1中,判断从上一次带电停止起的感光鼓13的停止时间是否小于10秒(步骤S1)。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使计时部108计测上次使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停止时的停止时刻Tend,并存储于存储部103。
之后,控制部100在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的重新开始时使计时部108计测当前时刻Tpre,并根据存储部103中所存储停止时刻Tend的差分计算出感光鼓13的停止时间。
另外,控制部100使计时部108分别计测与各图像站Pa、Pb、Pc、Pd的感光鼓13对应的停止时间,并存储于存储部103。
在从上一次带电停止起的停止时间小于10秒的情况(步骤S1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步骤S2中,作为开始PHASE,而确定为上次停止时的PHASE(步骤S2)。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参照图6的基本补正表,根据从带电开始后的感光鼓13的带电的累积时间(毫秒)确定PHASE。
在图6的基本补正表中,例如,在从带电开始后的感光鼓13的带电的累积时间为0毫秒以上且小于80毫秒的情况下,在“PHASE1”为80毫秒以上且小于160毫秒的情况下,如“PHASE2”等那样确定PHASE。
另外,在图6的表的数值范围内存在有“X~Y”时,表示“X以上且小于Y”。在图8、9、12、13中也是同样的。
此外,之后,例如在以“PHASE10”停止带电后,在放置小于10秒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从上次停止时的“PHASE10”开始。
另一方面,在图5的步骤S1中,在从上一次带电停止起的带电停止时间为10秒以上的情况(步骤S1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步骤S3中,计算出并确定与感光鼓13的带电停止时间对应的PHASE(步骤S3)。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根据图7的(A)的公式计算出PHASE。
在图7的(A)中,右边的公式中的符号[x]表示x的整数部分。
例如,在带电停止时间为100秒的情况下,根据图7的(A)的公式PHASE为3,因此控制部100从PHASE3开始。
如图7的(B)的表所示,图7的(A)的公式应用于带电停止时间为10秒以上小于120秒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带电停止时间为120秒以上的情况下,如图7的(B)的表所示,从PHASE1开始。
例如,在带电停止时间为30小时的情况下,根据图7的(B)的表PHASE为1,因此控制部100从PHASE1开始。
接着,在图5中,在结束步骤S2或S3的处理后,控制部100在步骤S4中,根据各补正表计算出基本补正量Re_mul、补正系数kl_x、k_ev、k_ps、k_dvb、k_us以及k_ti并计算出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量LDP_revise(步骤S4)。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基于以下的计算式计算出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量LDP_revise。
LDP_revise=Re_mul×k_ti×kl_x×k_ev×k_ps×k_dvb×k_us
在此,基本补正量Re_mul、补正系数kl_x、k_ev、k_ps、k_dvb、k_us以及k_ti分别以如下方式定义。
(1)Re_mul:曝光激光输出的基本补正量
(2)k_ti:与带电停止时间对应的补正系数
(3)kl_x:与各色的感光鼓13的膜减少补正计数对应的补正系数
(4)k_ev:与环境水平对应的补正系数
(5)k_ps:与进程速度对应的补正系数
(6)k_dvb:与显影偏置值对应的补正系数
(7)k_us:与历史对应的补正系数
以下,对曝光激光输出的基本补正量以及各补正系数的详情进行说明。
(1)曝光激光输出的基本补正量Re_mul
控制部100参照图6的基本补正表,计算出各PHASE中的曝光激光输出的基本补正量Re_mul。
此外,曝光激光输出的基本补正量Re_mul还根据感光鼓13的进程速度(线速度)(mm/秒)而不同。
例如,在PHASE10中,基本补正量Re_mul根据图6的表,100(mm/秒)、200(mm/秒)以及300(mm/秒)分别为2、5以及7。
(2)与带电停止时间对应的补正系数k_ti
控制部100参照图7的(B)的表,计算出与感光鼓13的带电停止时间对应的补正系数k_ti。
例如,如图7的(B)的表所示,在带电停止时间为10秒以上且小于120秒的情况下,在补正系数k_ti为1.0,带电停止时间为120秒以上且小于600秒的情况下,计算出补正系数k_ti为1.1,此外,在带电停止时间为1小时以上且小于2小时的情况下,计算出补正系数k_ti为1.3等。
(3)与各色的感光鼓13的膜减少补正计数对应的补正系数kl_x
控制部100参照图8的补正系数表,计算出与感光鼓13的膜减少补正计数对应的补正系数kl_x。
具体而言,如图8的表所示,如果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时间的比率(相对于寿命带电控制时间的比率)为0%以上且小于5%则计算出补正系数kl_x为1.0,如果带电控制时间的比率为5%以上且小于10%则计算出补正系数kl_x为1.1,此外,如果带电控制时间的比率为20%以上且小于25%则计算出补正系数kl_x为1.5等。
此外,控制部100计算出分别与各图像站Pa、Pb、Pc、Pd的感光鼓13对应的补正系数kl_x(分别对应于x=K、C、M、Y)。
(4)与环境水平对应的补正系数k_ev
控制部100在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开始时,使温湿度传感器110感测数字复合机1的周围的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参照图9的环境水平表,计算出环境水平值。
具体而言,如图9的表所示,控制部100根据相对湿度(%)以及温度(℃)的交叉项目确定环境水平值。
例如,在相对湿度为40%以上且小于50%、并且温度为20℃以上且小于25℃的情况下,环境水平值为4。
在图9的表中,越是低湿度、低温环境,环境水平值越接近1,越是高湿度、高温环境,环境水平值越接近10。
控制部100基于根据图9的表计算出的环境水平值,参照图10的补正系数表,计算出环境水平的补正系数k_ev。
例如,在环境水平值为4的情况下,补正系数k_ev为1.0。
(5)与进程速度对应的补正系数k_ps
控制部100参照图11的补正系数表,计算出感光鼓13的进程速度补正系数k_ps。
如图11的表所示,针对100、200以及300的进程速度(mm/秒),确定补正系数k_ps。
例如,在进程速度为200mm/秒的情况下,补正系数k_ps为1.0。
(6)与显影偏置值对应的补正系数k_dvb
控制部100参照图12的补正系数表,计算出感光鼓13的显影偏置的补正系数k_dvb。
如图12的表所示,确定与进程控制的结果的显影偏置值(V)对应的补正系数k_dvb。
例如,在显影偏置值为251以上且小于350的情况下,补正系数k_dvb为0.8。
(7)与历史对应的补正系数k_us
控制部100参照图13的补正系数表,计算出感光鼓13的历史补正系数k_us。
在图13的示例中,作为感光鼓13的历史,设定“过去48小时的感光鼓13的带电时间”,根据该累积时间确定补正系数k_us。
如图13的表所示,确定与过去48小时的感光鼓13的带电时间(分钟)对应的补正系数k_us。
例如,在感光鼓13的带电时间为81分钟以上且小于120分钟的情况下,补正系数k_us为1.2。
另外,控制部100在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开始时检测到的停止时间为48小时以上的情况下,无论该带电时间如何,均将补正系数k_us设为1.0。
此外,控制部100使计时部108分别计测各图像站Pa、Pb、Pc、Pd的感光鼓13的带电时间,并存储于存储部103。
此外,控制部100在鼓单元计数器复位的情况下,清除历史。
如此,控制部100根据基本补正量Re_mul、补正系数kl_x、k_ev、k_ps、k_dvb、k_us以及k_ti,计算出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量LDP_revise。
接着,在图5的步骤S5中,控制部100从曝光激光输出中减去步骤S4中计算出的补正量(步骤S5)。
接着,在步骤S6中,控制部100根据感光鼓13的带电时间的累积时间,向下一个PHASE过渡(步骤S6)。
具体而言,控制部100参照图6的表,向与感光鼓13的带电时间的累积时间对应的PHASE适当过渡。
接着,在步骤S7中,控制部100实施是否到达PHASE30的判断(步骤S7)。
在到达PHASE30的情况(步骤S7的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控制部100在步骤S8中,之后不更新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量,直至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停止,(步骤S8)。
之后,控制部100结束打印并且结束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
另一方面,在未到达PHASE30的情况(步骤S7的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00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4(步骤S4)。
其结果为,如图14所示,基于最近的感光鼓13的带电使用频率、设置环境以及带电停止时间,根据从感光鼓13的带电控制开始的带电持续时间,对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量阶段性地补正。
在图14的示例中,对曝光激光输出的补正量阶段性地补正为第一面为-10%,第二面为-6%,第三面为-2%,第四面为-1%,第五面为-0.5%,第六面为0%。
如此,通过检测感光鼓13的带电停止时间、数字复合机1的设置环境等,对感光鼓13的曝光激光输出实施适当补正,从而能够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鼓13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数字复合机1。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5,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15为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中,对两张纸张进行了打印时的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的变化和其补正例的图表。
对两张纸张进行了打印时的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的变化如图15的图表所示。
另外,为了简化,直至100毫秒实施第一张纸张的打印,直至200毫秒实施第二张纸张的打印。
在图15的图表中,横轴表示带电时间(毫秒),纵轴表示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V),带电电位越接近0V,越成为高浓度。
此外,虚线的图表表示补正前的带电电位的变化,实线的图表表示补正后的带电电位的变化。
如图15的虚线的图表所示,在补正前的情况下,在第一张纸张的打印刚结束后,视作带电电位的减少。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5的实线的图表所示,对-600V的背景部分以及-100V的高浓度部分实施补正,使得成为恒定的带电电位。
此外,控制部100不仅对高浓度部分,还对其他浓度部分也同样地实施补正。
如此,在实施多张打印的情况下,根据打印张数对曝光激光输出进行适当补正,从而可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鼓13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数字复合机1。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6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中的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
图16为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数字复合机1中,感光鼓13的各浓度部的带电电位的变化的一个示例的图表。
无补正、补正应用时的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的变化如图16的图表所示。
在图16的图表中,横轴分别表示低浓度部、中浓度部以及高浓度部中的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的变化,纵轴表示感光鼓13的带电电位(V)。
此外,在各浓度部中,在未从左按顺序实施补正的情况下,表示高浓度用补正应用时、低浓度用补正应用时的带电电位的变化。
以下的表表示各浓度部中的带电电位的变化。
[表1]
补正的应用情况 低浓度部 中浓度部 高浓度部
无补正 -10V -25V -40V
中浓度用补正应用时 30V 10V 0V
高浓度用补正应用时 0V -15V -20V
再者,低浓度部分以及高浓度部分的效果根据补正量而不同。
例如,在低浓度用补正应用时,虽然低浓度部的浓度匹配,但在高浓度部,虽然浓度高的状态得以改善却不充分。
另一方面,在高浓度用补正应用时,虽然高浓度的浓度匹配,但在低浓度部,相反浓度变淡。
故此,控制部100实施与图像浓度传感器109感测到的图像浓度对应的适当的补正。
另外,在图16的示例中,对低浓度部、中浓度部以及高浓度部的三个浓度部、高浓度用补正应用时以及低浓度用补正应用时的两个浓度补正应用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实施与更多样的浓度部以及浓度补正对应的补正。
如此,通过对与低浓度部、中浓度部以及高浓度部的浓度的差异对应的曝光激光输出进行适当补正,从而实现相比以往有效地降低由向感光鼓13的带电施加刚结束后的带电电位的减少引起的图像浓度变化的数字复合机1。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方式中,包含将上述的多个方式中的任意方式组合而成的方式。
除所述的实施方式以外,本发明还可获得各种变形例。不应解释为上述的变形例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中应包含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以及所述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数字复合机;11:光扫描装置;12:显影装置;13:感光鼓;14:鼓清洁装置;15:带电器;17:定影装置,18:进给托盘;19:手动供纸托盘;21:中间转印带;22:带清洁装置;23:二次转印装置;23a:转印辊;24:加热辊;25:加压辊;33:拾取辊;34:定位辊;35:输送辊;36a、36b:排出辊;39a、39b:排出托盘;100:控制部;101:图像读取部;102:图像形成部;103:存储部;104:图像处理部;105:通信部;106:供纸部;107:面板单元;108:计时部;109:图像浓度传感器;110:温湿度传感器;111:原稿读取装置;112:原稿输送装置;1071:显示操作部;1072:物理操作部;C:箭头方向;k_dvb、k_ev、k_ps、k_ti、k_us、kl_x:补正系数;LDP_revise:补正量;Pa、Pb、Pc、Pd:图像站;R1:纸张输送路径;Re_mul:基本补正量;Tend:停止时刻;Tpre:当前时刻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感光体;
带电器,其在打印时使所述感光体带电;
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其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
光扫描装置,其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部,其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其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
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部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
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在所述带电停止时间比预设的基准时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确定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使得所述带电器的带电持续时间越短,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带电停止时间确定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
所述光扫描装置在所述带电电位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向所述感光体照射,从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中减去所述补正量而得到的输出的曝光激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感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周围的温度以及湿度,
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根据所述温度以及湿度增减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部中,所述温度以及湿度越小,使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增加。
5.一种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用于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带电步骤,在打印时使感光体带电;
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
光扫描步骤,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步骤,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
在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中,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
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在所述带电停止时间比预设的基准时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确定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使得带电器的带电持续时间越短,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大。
6.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记录有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所述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程序由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
所述记录介质的特征在于,
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带电步骤,在打印时使感光体带电;
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预测所述感光体的带电电位的变动量;
光扫描步骤,向所述感光体照射曝光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步骤,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
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对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
在所述带电电位变动预测步骤中,根据带电停止时间预测打印停止后的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
在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根据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量对应该向所述感光体照射的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进行补正,从而降低由所述带电电位的变动引起的所述图像的浓度变化,
在所述带电停止时间比预设的基准时间短的情况下,所述曝光激光输出补正步骤中,确定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使得带电器的带电持续时间越短,所述曝光激光的输出的补正量越大。
CN201910621493.3A 2018-07-12 2019-07-10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16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2626 2018-07-12
JP2018132626A JP7122183B2 (ja) 2018-07-12 2018-07-12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濃度安定化制御方法、画像濃度安定化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403A CN110716403A (zh) 2020-01-21
CN110716403B true CN110716403B (zh) 2022-04-29

Family

ID=69138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1493.3A Active CN110716403B (zh) 2018-07-12 2019-07-10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5819B2 (zh)
JP (1) JP7122183B2 (zh)
CN (1) CN110716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1726B2 (ja) * 2020-03-09 2023-12-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濃度補正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3241A (en) * 1981-04-01 1982-10-07 Canon Inc Picture recording controller
US5708915A (en) * 1992-11-18 1998-0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quality stabilizer for use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5749022A (en) * 1995-10-05 1998-05-05 Ricoh Company, Lt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1064B2 (ja) * 1992-07-30 1999-11-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の画質安定化装置
JP3100529B2 (ja) * 1995-03-30 2000-10-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406754B2 (ja) * 1995-12-04 2003-05-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3404198B2 (ja) * 1995-10-05 2003-05-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帯電装置
JP3675689B2 (ja) 2000-02-14 2005-07-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58550A (ja) * 2001-02-28 2002-09-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114553A (ja) 2001-10-05 2003-04-18 Hitachi Koki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17784B1 (ko) * 2006-12-29 2013-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197108B2 (ja) * 2007-05-31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941062B2 (en) * 2007-05-31 2011-05-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control an image forming condition
JP2009122182A (ja) 2007-11-12 2009-06-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9116456B2 (en) * 2012-10-26 2015-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3241A (en) * 1981-04-01 1982-10-07 Canon Inc Picture recording controller
US5708915A (en) * 1992-11-18 1998-01-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quality stabilizer for use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US5749022A (en) * 1995-10-05 1998-05-05 Ricoh Company, Lt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22183B2 (ja) 2022-08-19
CN110716403A (zh) 2020-01-21
JP2020008817A (ja) 2020-01-16
US10895819B2 (en) 2021-01-19
US20200019081A1 (en)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276520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309621B1 (e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 recording medium
JP20161600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951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rint job time display and image quality adjustment control
CN110716403B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像浓度稳定化控制方法
US101979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070942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004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147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834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951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0931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59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158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djusting image forming condition accurately, and image forming condition adjustment method
US12001159B2 (en) Adjustment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187617B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显影条件校正方法
JP56249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4976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2872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US2023021935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669233B1 (en) Adjusting a pickup time of a printing medium when a transfer delay occurs or is anticipated to occur
US2018026742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5963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improved residual sheet estimation with toner development and sheet transportation modes
JP551475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117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