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1896B -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 Google Patents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1896B
CN110711896B CN201910987919.7A CN201910987919A CN110711896B CN 110711896 B CN110711896 B CN 110711896B CN 201910987919 A CN201910987919 A CN 201910987919A CN 110711896 B CN110711896 B CN 110711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baffle
transition
connecting rod
column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79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1896A (zh
Inventor
黄秀华
黄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 An Alumin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FENAN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FENAN ALUMIN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FENAN ALUMIN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879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11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11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1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1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1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33/00Accessorie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 B23D33/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guiding, and/or feeding work during the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5/00Auxiliary treatment of workpieces, before or during machining operations, to facilitate the action of the tool or the attainment of a desired final condition of the work, e.g. relief of internal st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acking Of Articl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包括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输送装置,所述斜坡堆码架的顶部为倾斜面,其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以将从所述倾斜面位置最低的柱状物料提升至所述输送装置中。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柱状物料次序提升方法以及热剪机。本发明具有物料平稳、连续输送,零部件之间高效协同配合的优点。

Description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料提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柱状物料提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对自重较大的材料如铝棒、圆木等柱状物料进行热剪或者切割处理时,由于热剪机或者切割机自身的工作台面较高,通常需要将待处理的柱状物料搬运至工作台面上,通过工作台面输送至热剪或者切割工位,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的搬运方式包括人工搬运、机械自动上料两种方式。人工搬运顾名思义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搬运的方式,将待处理的柱状物料转运至工作台面上,这种方式存在消耗劳力、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机械自动上料是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来实现柱状物料自动转运,目前,机械自动上料的方式存在以下几种。
第一种,如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公开的一种铝棒加热炉用上料装置,该技术方案通过预先将待加热的铝棒一字堆在坡面结构的支撑架上,利用挡板限位,通过升降机构下降带动杠杆结构的落料拔叉转动致使其与最靠近挡板的铝棒的底部接触,落料拔叉转动带动该铝棒翻过挡板进而落入至升降机构上的送料板上,再通过升降机构上升运动带动送料板运动直至与接料平台接触,利用接料平台对送料板的作用力,实现送料板的倾斜,将该铝棒输送至接料平台中,再通过机械手将铝棒抓取输送至加热炉中,完成一次铝棒的上料。
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其一,由于挡板的作用是为了保证铝棒在自然状态下始终限位在支撑架上,结合实际生产,铝棒的外径通常有几十厘米,挡板如要行使很好的限位作用,其高度至少要有铝棒外径的一半及以上,如此,需要落料拔叉在翻转时,给予铝棒较大的翻转作用力,使得铝棒能充分翻滚过挡板。如此,当铝棒翻滚过程中,会有一段悬空的时间,铝棒翻滚过挡板后,是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滚动至送料板中,铝棒下落时产生的动能直接冲击至送料板上,可能会从送料板上滚动出,因此,则需要送料板的V形槽的内侧面具有足够的高度以及两个内侧面之间的夹角较小来平衡铝棒下落产生的动能,而该技术方案中的送料板其V形槽在后续作业中是需要转动形成斜坡下料配合接料平台使用的,送料板实际是活动连接,其内侧面斜度不能太大,即内侧面的高度不宜太大,不然不方便铝棒后续的翻动至送料板上,因此,通过落料拔叉转动带动铝棒翻过挡板再进入至送料板的方式,存在铝棒落料冲击力大、送料板接料稳定性、牢靠性不足的技术问题;甚至,铝棒的滚动直接带动送料板转动,导致铝棒从送料板的另一侧面直接下料。
其二,该技术方案在多处采用弹性装置带动相应部件的复位,如落料拔叉的复位、送料板位置的紧固等,且该技术方案中弹性装置的作用已经延伸至精准定位的作用,由于铝棒自重较大,弹性装置多次在强负荷的情况下使用,会影响其弹性系数,可能导致弹性装置回弹程度受损,无法进行精准回位,影响后续的使用;
其三,采用落料拔叉进行铝棒的提升转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支撑架上的铝棒是相互接触的,落料拔叉除了需要克服铝棒自身的重力,还要克服该铝棒与相邻铝棒之间的摩擦力,一方面需要较大的转动作用力,另一方面由于相邻铝棒之间的摩擦力的存在,还存在磨损铝棒的隐患。
第二种,如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公开的铝棒上料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倾斜架,将铝棒依次放置在倾斜架上,在倾斜架位置较低的一端安装槽轮,通过槽轮的角运动,带动最靠近槽轮铝棒转动出,而与该铝棒相邻的铝棒滚动至最靠近槽轮铝棒的位置,并在槽轮的遮挡作用下,静止,按照上述的方式依次完成倾斜架中各个铝棒的转运。
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其一,虽然该技术方案的转运机械结构相比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进行了简化,但是,只能实现物料从高处向低处转运,而不是实现物料从低处向高处转运,需要将物料先搬运至高处,这恰恰是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
其二,槽轮的设置,比相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的落料拔叉的设置,存在操作便捷、负载小且不需考虑弹性复位不完全的技术问题,但是,同样存在经槽轮输送后的铝棒其难以平稳落入至后道输送工段的技术问题;
其三,槽轮输送,要求待输送物料其截面圆弧形状与槽轮的弧形槽的截面形成适配,输送不同规格的物料需要配置不同的槽轮,导致该技术方案使用的灵活性、多样性受限。
第三种,如专利申请2018205529547公开的一种热剪炉的铝棒上料装置,通过设置一个倾斜架,将铝棒依次放置在倾斜架上,在倾斜架位置较低的一端出设置有一个链条爬升装置,在链条上设置挂钩,通过挂钩勾取倾斜架上位置最低处的铝棒,再带动该铝棒爬升至高处,利用挂钩的换向实现铝棒的转运,依次完成倾斜架中各个铝棒的转运。
该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其一,链条长时间负载铝棒,会导致链条松弛,需要加入张紧装置,并时刻关注链条的传动情况,通过链条实时调节链条的松紧度,来满足其正常使用,如此,导致设备调节频繁、操作麻烦、传送部件容易失灵的技术问题;
其二,利用挂钩的换向实现铝棒自由落入下道工段,同样存在铝棒转运平稳性差的技术问题。
另外,目前,多数的热剪机其燃烧室中燃烧的原料为天然气,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若如直接排放会导致热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如何实现物料平稳、连续输送,以及提高设备之间协同配合以及集成性;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如何提高热剪机余热的利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的:一种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包括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输送装置,所述斜坡堆码架的顶部为倾斜面,其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以将从所述倾斜面位置最低的柱状物料提升至所述输送装置中;
在所述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摆动挡板、第一转动轴、第一连杆、摆动杆、第一滑块,所述摆动挡板的上端或者顶部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的上方,所述动挡板的底部向所述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的顶部的位置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摆动杆滑动配合,所述摆动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
在所述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性限位装置,所述缓冲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底板、过渡缓冲板、第一弹簧,所述过渡缓冲板呈倾斜设置,其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斜坡堆码架且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其位置较高的一端靠近所述提升机构,所述第一弹簧支撑在所述底板与过渡缓冲板之间;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台、抓手,所述抓手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侧方;
所述升降台提升运动能将通过所述过渡缓冲板的柱状物料向上提升,且所述升降台提升运动至靠近所述抓手时,所述抓手的支撑面能面向所述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下降运动时,所述抓手的支撑面能面向输送装置,使其中支撑的铝棒落入至所述输送装置中。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上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进行的柱状物料提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转动第一转动轴,摆动挡板面向提升机构的位置方向摆动至极限位置,完成初始位置的调整;
步骤二、将柱状物料依次排放在斜坡堆码架的倾斜面上,以高度从低至高的方式标记为第一柱状物料、第二柱状物料、……、第n柱状物料,所有柱状物料被摆动挡板隔挡;
步骤三、再次转动第一转动轴一圈,摆动挡板先以较慢的速度背向提升机构的位置方向摆动,摆动挡板的底部与斜坡堆码架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隙增大,第一柱状物料从该间隙处滚动出;此时,第二柱状物料滚动至第一柱状物料的初始位置,摆动挡板再以较快的速度面向提升机构的位置方向复位,第二柱状物料被摆动挡板隔挡;
步骤四、第一柱状物料滚动至弹性限位装置上,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向下翻动,第一弹簧压缩,直至第一柱状物料滚出过渡缓冲板,落在升降台上,过渡缓冲板复位;
步骤五、升降台提升运动将柱状物料输送至靠近输送装置的位置,此时,抓手的握持面向所述升降台;升降台下降运动,抓手的握持面向所述输送装置的位置方向转动,将升降台中的第一柱状物料支撑;升降台进一步下降运动,抓手的握持面继续向所述输送装置的位置方向转动,使其中握持的柱状物料落入至所述输送装置中;所述升降台、所述抓手复位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提升上料;
步骤六、循环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依次完成第二柱状物料、……、第n柱状物料的提升上料。
本发明通过在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摆动挡板,通过摆动挡板的摆动实现位置最低处的柱状物料的依次下料,再通过摆动挡板快速复位,实现对其他柱状物料的隔挡。
这种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公开的一种柱状物料加热炉用上料装置的物料下料方式,本发明是利用柱状物料自身重量的滚动而下料,无需通过拔叉将柱状物料抬起后再翻动下料,避免了柱状物料在抬起过程中与相邻柱状物料之间的摩擦,而且不需要较大的翻动力来克服柱状物料的自重,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的拔叉负载强力较大,常时间使用有折损的几率,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第一转动轴的周转运动来实现摆动挡板的往复摆动,相比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采用弹簧复位的方式,不存在因弹簧长时间受力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回弹完全的技术问题,操作精准度不会随着摆动挡板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的累计而受到影响。由于本发明的摆动挡板在复位顺时针摆动的时间要短于其逆时针开口的时间,使得位置最低的柱状物料从斜坡堆码架滚动出来后,与该柱状物料相邻的位置次最低的柱状物料能摆动挡板的迅速复位作用下,受到摆动挡板的隔挡作用,避免其随同上述位置最低的柱状物料一同滚动出斜坡堆码架,保证摆动挡板往复摆动一次,只会有一根柱状物料滚出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摆动挡板摆动实现次序下料相比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公开的柱状物料上料装置,能满足多种规定的柱状物料的下料,无需如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采用具体的槽轮去匹配具体的物料,使用范围能广。
由于柱状物料如木材、柱状物料自重较大,从斜坡堆码架滚出后,势必产生较大的动能冲量,若直接冲击至升降台,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撞击升降台。本发明在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之间设置有缓冲弹性限位装置,柱状物料滚动至弹性限位装置上,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向下翻动,第一弹簧压缩,直至第一柱状物料滚出过渡缓冲板,落在升降台上。由此,柱状物料在过渡缓冲板滚动形成爬坡状态,通过过渡缓冲板的倾斜作用抵消柱状物料的一定量的动能,由于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随着柱状物料的滚动而逐渐向下翻动,使得过渡缓冲板落入至升降台的高度差较小,使得柱状物料平稳滚过过渡缓冲板。由于过渡缓冲板复位后,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高度提升,同时第一弹簧也为柱状物料提供了反向限位、隔挡的作用,防止柱状物料与升降台碰撞后,反向滚出升降台。
由于本发明升降台提升运动能致使抓手的支撑面面向的升降台位置方向,升降台下降运动能致使抓手的支撑面向输送装置的位置方向,如此利用抓手的支撑面的转向以及配合升降台的升降运动,能实现升降台上升时候,抓手的支撑面转动柱状物料,为支撑、握持柱状物料做准备;当升降台下降运动时候,抓手反向转动首先将升降台上的柱状物料支撑在抓手的支撑面上,当升降台继续下降运动时候,抓手持续反向转动致使抓手的支撑面倾斜,使得其中的柱状物料平稳落入至输送装置中,实现了提升、支撑、转运的高度连续,且能实现柱状物料在上述的各个运动状态下均能保证很好的平稳性;相比现有技术的机械手送料,具有设备集成效果高、运动连续性强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抓手转向复位是配合升降台升降运动而实现协同的,不需要通过弹性装置实现抓手的复位,从而提高了转向与升降运动之间配合的紧固程度,且不会因柱状物料的滚动冲量而导致抓手晃动,进一步提高物料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所述过渡缓冲板相对,在所述底板中位于所述限位架、所述过渡缓冲板之间的区域开设有上下导向的提升通道,所述提升通道的开口区域的宽度小于柱状物料的长度;所述升降台能收容在所述提升通道中,且所述升降台其顶面呈坡面,所述坡面中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限位架或者能与所述限位架接触。
由于本发明在在底板中位于限位架、过渡缓冲板之间的区域开设有上下导向的提升通道,提升通道的开口区域的宽度小于铝棒的长度,升降台能收容在提升通道中,且升降台其顶面呈坡面,使得,铝棒从过渡缓冲板上落下后,首先是支撑在底板上的,利用限位架、过渡缓冲板之间形成的隔挡空间,先稳定铝棒的位置;当铝棒静止后,通过提升升降台,铝棒在坡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对齐并靠在限位架上,保证铝棒在上升运动时其位置的平稳性并保证后续输送的齐整性。由于升降台其顶面呈坡面,当升降台其顶面向上运动露出限位架后,铝棒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落入至抓手的支撑面上。
优选地,在所述限位架中与所述过渡缓冲板相对的一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
由于在限位架中与过渡缓冲板相对的一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利用第二弹簧的压缩变形对铝棒的撞击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导轨、连接件,所述导轨呈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面开设有上下导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提升通道连通;
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竖直段、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端部伸入至所述导向槽中与所述升降台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段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转动轮、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位置较低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位置较高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轮偏心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轮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轨为丝杆,所述丝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或者,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
本发明通过纯机械的传动配合方式,相比通过第一伺服驱动电机驱动丝杆转动、通过第二伺服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轮转动;第一伺服驱动电机、第二伺服驱动电机均通过PLC数控中心驱动其工作的数控方式,在满足精准运动配合的前提下,更加节省设备制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两种联动机械配合,更加实用于小微企业。另外,本发明通过丝杆运动代替现有技术的链条输送,避免了链条受力松弛而导致无法正常传输的技术问题。
优选地,在所述摆动挡板中面向所述斜坡堆码架中的柱状物料一面为隔挡面,在靠近所述隔挡面处设置有升降隔板,所述升降隔板包括隔板本体、第六连杆、过渡齿轮组、隔板转轮,在所述斜坡堆码架上设置与所述隔板本体滑动配合的滑槽,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套接有所述隔板转轮,所述隔板转轮与过渡齿轮组啮合,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齿轮组中位于终止位置的齿轮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本体铰接。
本发明在在靠近隔挡面处设置有升降隔板。为了进一步提高摆动挡板摆动循环一次实现铝棒下料一次以及对其他物料隔挡的精准性。
优选地,所述过渡齿轮组包括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第三过渡齿轮、第四过渡齿轮、第五过渡齿轮、过渡轴;其中,所述隔板转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二过渡齿轮、所述第三过渡齿轮依次啮合,所述第三过渡齿轮与所述第四过渡齿轮通过所述过渡轴传动,所述第四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五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五过渡齿轮为所述过渡齿轮组中位于终止位置的齿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的:一种基于上述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的铝棒热剪机,在所述热剪机的顶部设置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本体;在所述热交换装置本体中自下而上盘旋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热剪机的燃烧室连通,所述换热管的排气口连通至外界;所述热交换装置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进空气口,在所述热交换装置本体的顶部或者上端开有出空气口,所述出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摆动挡板,通过摆动挡板的摆动实现位置最低处的柱状物料的依次下料,再通过摆动挡板快速复位,实现对其他柱状物料的隔挡。这种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公开的一种柱状物料加热炉用上料装置的物料下料方式,本发明是利用柱状物料自身重量的滚动而下料,无需通过拔叉将柱状物料抬起后再翻动下料,避免了柱状物料在抬起过程中与相邻柱状物料之间的摩擦,而且不需要较大的翻动力来克服柱状物料的自重,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的拔叉负载强力较大,常时间使用有折损的几率,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第一转动轴的周转运动来实现摆动挡板的往复摆动,相比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采用弹簧复位的方式,不存在因弹簧长时间受力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回弹完全的技术问题,操作精准度不会随着摆动挡板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的累计而受到影响。(3)由于本发明的摆动挡板在复位顺时针摆动的时间要短于其逆时针开口的时间,使得位置最低的柱状物料从斜坡堆码架滚动出来后,与该柱状物料相邻的位置次最低的柱状物料能摆动挡板的迅速复位作用下,受到摆动挡板的隔挡作用,避免其随同上述位置最低的柱状物料一同滚动出斜坡堆码架,保证摆动挡板往复摆动一次,只会有一根柱状物料滚出的技术效果。(4)本发明通过摆动挡板摆动实现次序下料相比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公开的柱状物料上料装置,能满足多种规定的柱状物料的下料,无需如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采用具体的槽轮去匹配具体的物料,使用范围能广。(5)由于柱状物料如木材、柱状物料自重较大,从斜坡堆码架滚出后,势必产生较大的动能冲量,若直接冲击至升降台,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撞击升降台。本发明在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之间设置有缓冲弹性限位装置,柱状物料滚动至弹性限位装置上,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向下翻动,第一弹簧压缩,直至第一柱状物料滚出过渡缓冲板,落在升降台上。由此,柱状物料在过渡缓冲板滚动形成爬坡状态,通过过渡缓冲板的倾斜作用抵消柱状物料的一定量的动能,由于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随着柱状物料的滚动而逐渐向下翻动,使得过渡缓冲板落入至升降台的高度差较小,使得柱状物料平稳滚过过渡缓冲板。由于过渡缓冲板复位后,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高度提升,同时第一弹簧也为柱状物料提供了反向限位、隔挡的作用,防止柱状物料与升降台碰撞后,反向滚出升降台。(6)由于本发明升降台提升运动能致使抓手的支撑面面向的升降台位置方向,升降台下降运动能致使抓手的支撑面向输送装置的位置方向,如此利用抓手的支撑面的转向以及配合升降台的升降运动,能实现升降台上升时候,抓手的支撑面转动柱状物料,为支撑、握持柱状物料做准备;当升降台下降运动时候,抓手反向转动首先将升降台上的柱状物料支撑在抓手的支撑面上,当升降台继续下降运动时候,抓手持续反向转动致使抓手的支撑面倾斜,使得其中的柱状物料平稳落入至输送装置中,实现了提升、支撑、转运的高度连续,且能实现柱状物料在上述的各个运动状态下均能保证很好的平稳性;相比现有技术的机械手送料,具有设备集成效果高、运动连续性强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抓手转向复位是配合升降台升降运动而实现协同的,不需要通过弹性装置实现抓手的复位,从而提高了转向与升降运动之间配合的紧固程度,且不会因柱状物料的滚动冲量而导致抓手晃动,进一步提高物料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铝棒次序提升上料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升台在提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升台在下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铝棒次序提升上料架在仰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缓冲弹性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升机构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抓手在面向提升机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抓手在面向输送装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升降隔板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铝棒次序提升上料架的铝棒热剪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采用铝棒为例进行公开,其他柱状物料如圆木、铜管等截面为圆形的物料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次序提升上料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铝棒次序提升上料架,包括斜坡堆码架1、缓冲弹性限位装置2、提升机构3、输送装置。
斜坡堆码架1的顶部为倾斜面,其位置较低的一端与提升机构3之间设置有缓冲弹性限位装置2。
如图2所示,在斜坡堆码架1中位置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摆动挡板51、第一转动轴52、第一连杆53、摆动杆54、第一滑块55、第二转动轴56,摆动挡板51的上端或者顶部套接在第二转动轴56上,第二转动轴56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斜坡堆码架1位置较低的一端的上方的支架上,摆动挡板51的底部向斜坡堆码架1位置较低的一端的位置方向延伸。第一连杆53的一端与第一转动轴52的中心连接,第一连杆53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55铰接,第一滑块55与摆动杆54滑动配合,摆动杆54的端部与第二转动轴56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缓冲弹性限位装置2包括底板21、过渡缓冲板22、第一弹簧23,过渡缓冲板22呈倾斜设置,其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斜坡堆码架1且转动连接在底板21上,其位置较高的一端靠近提升机构3,第一弹簧23支撑在底板21与过渡缓冲板22之间,第一弹簧23能在竖直方向伸缩运动。
如图4、5所示,提升机构3包括升降台31、抓手32,抓手32通过转轴33连接在输送装置的侧上方。具体地,转轴3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输送装置4的侧上方的机架上,抓手32套接在转轴33上,保持其支撑面(弯曲面)朝上。
升降台31提升运动能将通过过渡缓冲板22的铝棒向上提升,且升降台31提升运动至靠近抓手32时,抓手32的支撑面面向升降台31;升降台31下降运动时,抓手32的支撑面能面向输送装置,使其中支撑的铝棒落入至输送装置中。
如图2所示,本发明首先通过转动第一转动轴52,第一转动轴52通过轴承连接在支架上,具体可以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转动轴52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连杆53同步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杆53转动同步带动第一滑块55在摆动杆54中滑动,摆动杆54顺时针摆动至面向提升机构3的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同时,摆动杆54顺时针摆动带动第二转动轴56顺时针转动,第二转动轴56顺时针转动带动摆动挡板51顺时针摆动至面向提升机构3的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完成初始位置的调整;然后将铝棒依次排放在斜坡堆码架1的倾斜面上,以铝棒的高度从低至高的方式标记为第一铝棒、第二铝棒、……、第n铝棒,所有铝棒被摆动挡板51隔挡。
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动轴52,第一转动轴52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连杆53同步逆时针转动,第一连杆53转动同步带动第一滑块55在摆动杆54滑动,摆动杆54逆时针摆动至背向提升机构3的位置方向的极限位置,同步带动摆动挡板51逆时针摆动至背向提升机构3的位置方向摆动,优选地,当第一转动轴52逆时针转动大于半圈时候,摆动挡板51背向提升机构3的位置方向摆动至极限位置,摆动挡板51的底部与斜坡堆码架1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隙增大,第一铝棒从该间隙处滚动出。此时,第二铝棒向着第一铝棒的初始位置滚动。第一转动轴52继续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连杆53同步顺时针转动,第一连杆53顺时针转动同步带动第一滑块55在摆动杆54滑动致使摆动杆54复位至初始位置;同时,与摆动杆54联动的摆动挡板51面向提升机构3的位置方向复位,第二铝棒被摆动挡板51隔挡。
接着,第一铝棒滚动至弹性限位装置上,过渡缓冲板22位置较高的一端向下翻动,第一弹簧23压缩,直至第一铝棒滚出过渡缓冲板22,落在升降台31上,过渡缓冲板22复位。
如图4、5所示,然后,升降台31提升运动将铝棒输送至靠近输送装置的位置,此时,抓手32的支撑面面向升降台31的位置方向。升降台31下降运动致使抓手32的支撑面面向输送装置的位置方向转动,将升降台31中的第一铝棒支撑。升降台31进一步下降运动,抓手32的支撑面继续向输送装置4的位置方向转动,使其中握持的铝棒落入至输送装置4中,升降台31、抓手32复位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提升上料。
循环重复上述操作,依次完成第二铝棒、……、第n铝棒的提升上料。
本发明通过在斜坡堆码架1位置较低的一端处设置有摆动挡板51,通过摆动挡板51的摆动实现位置铝棒的依次下料,再通过摆动挡板51快速复位,实现对其他铝棒的隔挡。这种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公开的一种铝棒加热炉用上料装置的物料下料方式,本发明是利用铝棒自身重量的滚动而下料,无需通过拔叉将铝棒抬起后再翻动下料,避免了铝棒在抬起过程中与相邻铝棒之间的摩擦,而且不需要较大的翻动力来克服铝棒的自重,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的拔叉负载强力较大,长时间使用有折损的几率,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电机如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动轴52的周转运动来实现摆动挡板51的往复摆动,相比专利申请2013101954811采用弹簧复位的方式,不存在因弹簧长时间受力严重变形导致无法回弹完全的技术问题,操作精准度不会随着摆动挡板51运动时间、运动次数的累计而受到影响。由于本发明的摆动挡板51在复位顺时针摆动的时间要短于其逆时针开口的时间,使得位置最低的铝棒从斜坡堆码架1滚动出来后,与该铝棒相邻的位置次最低的铝棒能在摆动挡板51的迅速复位作用下,受到摆动挡板51的隔挡作用,避免其随同上述位置最低的铝棒一同滚动出斜坡堆码架1,保证摆动挡板51往复摆动一次,只会有一根铝棒滚出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在摆动挡板51中与铝棒相对的一面设置缓冲垫(图中未画出),来减缓摆动挡板51复位时与铝棒之间的接触碰撞强度。
本发明通过摆动挡板51摆动实现次序下料相比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公开的铝棒上料装置,能满足多种规定的铝棒的下料,无需如专利申请2015107451270采用具体的槽轮去匹配具体的物料,使用范围能广。
由于铝棒如木材、铝棒自重较大,从斜坡堆码架1滚出后,势必产生较大的动能冲量,若直接冲击至升降台31,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撞击升降台31。本发明在斜坡堆码架1、提升机构3之间设置有缓冲弹性限位装置2,铝棒滚动至弹性限位装置上,过渡缓冲板22位置较高的一端向下翻动,第一弹簧23压缩,直至第一铝棒滚出过渡缓冲板22,落在升降台31上。由此,铝棒在过渡缓冲板22滚动形成爬坡状态,通过过渡缓冲板22的倾斜作用抵消铝棒的一定量的动能,由于过渡缓冲板22位置较高的一端随着铝棒的滚动而逐渐向下翻动,使得过渡缓冲板22落入至升降台31的高度差较小,使得铝棒平稳滚过过渡缓冲板22。由于过渡缓冲板22复位后,过渡缓冲板22位置较高的一端高度提升,同时第一弹簧23也为铝棒提供了反向限位、隔挡的作用,防止铝棒与升降台31碰撞后,反向滚出升降台31。
由于本发明升降台31提升运动能致使抓手32的支撑面面向的升降台31位置方向,升降台31下降运动能致使抓手32的支撑面向输送装置4的位置方向,如此利用抓手32的支撑面的转向以及配合升降台31的升降运动,能实现升降台31上升时候,抓手32的支撑面转动铝棒,为支撑、握持铝棒做准备;当升降台31下降运动时候,抓手32反向转动首先将升降台31上的铝棒支撑在抓手32的支撑面上,当升降台31继续下降运动时候,抓手32持续反向转动致使抓手32的支撑面倾斜,使得其中的铝棒平稳落入至输送装置4中,实现了提升、支撑、转运的高度连续,且能实现铝棒在上述的各个运动状态下均能保证很好的平稳性;相比现有技术的机械手送料,具有设备集成效果高、运动连续性强的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抓手32转向复位是配合升降台31升降运动而实现协同的,不需要通过弹性装置实现抓手32的复位,从而提高了转向与升降运动之间配合的紧固程度,且不会因铝棒的滚动冲量而导致抓手32晃动,进一步提高物料在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伺服气缸或者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升降台31升降运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带动转轴33转动,各个伺服气缸、伺服电机通过PLC数控中心控制其工作。
实施例2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提升机构3还包括限位架34,限位架34与过渡缓冲板22相对,在底板21中位于限位架34、过渡缓冲板22之间的区域开设有上下导向的提升通道211,提升通道211的开口区域的宽度小于铝棒的长度。升降台31能收容在提升通道211中,如图11所示,升降台31其顶面呈坡面,坡面中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限位架34。优选地,在限位架34中面向过渡缓冲板22的一面为光滑面。
当铝棒从过渡缓冲板22滚出后,首先落在底板21中位于限位架34、过渡缓冲板22之间的区域上,由于提升通道211的开口区域的宽度小于铝棒的长度,因此,落在底板21上的铝棒其长度贯穿开口区域的宽度;提升升降台31,升降台31从提升通道211中向上提升,当升降台31的顶面露出提升通道211后,铝棒被升降台31顶出底板21,由于升降台31其顶面呈坡面,随着升降台31的提升,铝棒逐渐滚动至坡面中位置较低的一端,当升降台31的顶面完成露出提升通道211后,铝棒滚动至坡面中位置较低的一端且被限位架34隔挡;随着升降台31继续提升,铝棒提升至限位架34最高处,如图11所示,升降台31继续提升,铝棒落入至抓手32的支撑面中。
由于本发明在在底板21中位于限位架34、过渡缓冲板22之间的区域开设有上下导向的提升通道211,提升通道211的开口区域的宽度小于铝棒的长度,升降台31能收容在提升通道211中,且升降台31其顶面呈坡面,使得,铝棒从过渡缓冲板22上落下后,首先是支撑在底板21上的,利用限位架34、过渡缓冲板22之间形成的隔挡空间,先稳定铝棒的位置;当铝棒静止后,通过提升升降台31,铝棒在坡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对齐并靠在限位架34上,保证铝棒在上升运动时其位置的平稳性并保证后续输送的齐整性。由于升降台31其顶面呈坡面,当升降台31其顶面向上运动露出限位架34后,铝棒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落入至抓手32的支撑面上,相比实施例1中升降台31在下降过程中抓手32翻转支撑铝棒的方式,具有更加高效、精准的技术效果。优选地,本发明的限位架34其顶部呈倾斜面,为铝棒9的滚动起到导向作用。
如图7所示,在有些实施例中,在限位架34中与过渡缓冲板22相对的一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35;第二弹簧35的伸缩方向与铝棒滚动的方向一致。
当铝棒从过渡缓冲板22中滚落至底板21上后,其在惯性的作用下会向限位架34位置方向移动,并撞击限位架34。由于在限位架34中与过渡缓冲板22相对的一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35,利用第二弹簧35的压缩变形对铝棒的撞击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
实施例3
如图9、10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提升机构3还包括导轨36、连接件37、第二连杆381、转动轮382、第三连杆383、第四连杆384、第五连杆385。
导轨36呈竖直设置。如图8所示,在底板21上的侧面开设有上下导向的导向槽212,导向槽212与提升通道211连通,导向槽212的顶部延伸至底板21的顶面。
如图7、8、10所示,连接件37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水平段371、竖直段372、第二水平段373,第一水平段371的端部伸入至导向槽212中与升降台31连接,第二水平段373与导轨36滑动配合。
第二连杆381位置较低的一端与第二水平段373铰接,第二连杆381位置较高的一端与转动轮382偏心铰接,第三连杆383的一端与转动轮382的中心连接,优选地的,第三连杆383的一端与转动轮382的中心通过轴连接,轴通过轴承连接在机架上,第三连杆383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杆384的一端铰接,第四连杆384的另一端与第五连杆385的一端铰接,第五连杆385的另一端与转轴33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两种联动方式。
第一种,导轨36为丝杆,丝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优选地,还包括滑杆(图中未画出),滑杆与丝杆平行,连接件37套设在滑杆上与滑杆滑动配合。
驱动电机正向转动带动丝杆正向转动,连接件37上升运动,带动升降台31上升运动;同时,连接件37上升运动会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二连杆381传动,致使转动轮382正向转动,转动轮382正向转动致使第三连杆383同步正向转动,通过第四连杆384传动,带动第五连杆385摆动,第五连杆385摆动致使转轴33角运动,转轴33角运动带动抓手32的支撑面向升降台31的位置方向转动;
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带动丝杆反向转动,连接件37下降运动,带动升降台31下降运动;同时,连接件37下降运动会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二连杆381传动,致使转动轮382反向转动,转动轮382反向转动致使第三连杆383同步反向转动,通过第四连杆384传动,带动第五连杆385反向摆动,第五连杆385反向摆动致使转轴33反向角运动,转轴33反向角反向运动带动抓手32的握持背向升降台31的位置方向转动。本发明的丝杆均优选为滚珠丝杆,当然,其他现有技术丝杆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该方式,
优选保证第二连杆381传动过程中,其中轴线与转动轮382的中心线不相交,避免转动至死点位置。
第二种,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轮382转动。驱动电机可以通过皮带传输装置带动转动轮382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皮带传输装置的主动轮连接,皮带传输装置的从动轮套接在连接第三连杆383与转动轮382的连接轴上,且位于第三连杆383与转动轮382之间。或者,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齿轮连接,传动齿轮连与转动轮382啮合。或者,转动轮38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同轴联动;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向背的两面分别为第一连接面、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杆381位置较高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面偏心铰接,第三连杆38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面的中心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皮带传输装置的主动轮连接,皮带传输装置的从动轮套接在连接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的连接轴上,且位于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之间。
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轮382正向转动,带动第二连杆381传动,连接件37沿着导轨36上升运动,带动升降台31上升运动;同时,转动轮382正向转动,带动第三连杆383同步正向转动,通过第四连杆384传动,带动第五连杆385摆动,第五连杆385正向摆动致使转轴33角运动,转轴33角运动带动抓手32的支撑面向升降台31的位置方向转动;转动轮382继续正向转动,带动第二连杆381传动,连接件37沿着导轨36下降运动,带动升降台31下降运动;同时,转动轮382继续正向转动,第三连杆383同步转动,通过第四连杆384传动,带动第五连杆385反向摆动,带动第五连杆385反向摆动致使转轴33反向角运动,转轴33反向角反向运动带动抓手32的握持背向升降台31的位置方向转动。当采取第二种方式的时候,连接件37与第二连杆381之间优选形成偏置曲柄滑动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况中,通过调整各个连杆的长度以及铰接位置来满足升降台31升降运动与抓手32转动的协同,也应该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升降台31升降运动与抓手32转动的协同,并不仅仅只是指升降台31上升的时候,抓手32同步一直向一个方向转动,升降台31下降的时候,抓手32同步一直向另一个方向转动,只要满足升降台31提升运动至设定位置时,抓手32的支撑面转动至面向升降台31的位置,升降台31下降运动至设定位置时,即在下降的过程中,抓手32的支撑面有一段时间转动至面向输送装置4的位置即可。
本发明的两种联动方式,均能实现升降台31升降运动与抓手32的转动联动配合,本发明通过纯机械的传动配合方式,相比通过第一伺服驱动电机驱动丝杆转动、通过第二伺服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轮382转动,第一伺服驱动电机、第二伺服驱动电机均通过PLC数控中心驱动其工作的数控方式,在满足精准运动配合的前提下,更加节省设备制造成本。本发明提供的两种联动机械配合,更加适用于小微企业。另外,本发明通过导杆代替现有技术的链条输送,避免了链条受力松弛而导致无法正常传输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4
如图13、1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摆动挡板51中面向斜坡堆码架1中的铝棒一面为隔挡面,在靠近隔挡面处设置有升降隔板7,升降隔板7包括隔板本体71、第六连杆72,在斜坡堆码架1上设置与隔板本体71滑动配合的滑槽,滑槽上下导向,在第一转动轴52上套接有隔板转轮73,隔板转轮73与过渡齿轮组74啮合,第六连杆72的一端与过渡齿轮组74中位于终止位置的齿轮偏心铰接,第六连杆72的另一端与隔板本体71的导向架711铰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摆动挡板51摆动循环一次实现铝棒下料一次以及对其他物料隔挡的精准性。本发明在在靠近隔挡面处设置有升降隔板7。以图14为视角,当摆动挡板51逆时针摆动致使摆动挡板51的底部与斜坡堆码架1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隙增大时,隔板转轮73同步转动,隔板转轮73转动带动过渡齿轮组74传动,隔板本体71下降,当位置最低的一根铝棒从摆动挡板51的底部与斜坡堆码架1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隙滚出后,由于隔板本体71下降,其底部与斜坡堆码架1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有效地对与位置最低的一根铝棒相邻的位置次最低的一根铝棒进行隔挡。当摆动挡板51顺时针摆动复位时,隔板本体71上升复位,次最低的一根铝棒落入至原先最低的一根铝棒停留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实际的工况中,通过调整各个连杆的长度以及铰接位置来满足摆动挡板51摆动运动与隔板本体71升降运动的协同,也应该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摆动挡板51摆动运动与隔板本体71升降运动的协同,并不仅仅只是指摆动挡板51逆时针摆动的时候,隔板本体71始终下降,摆动挡板51顺时针摆动的时候,隔板本体71始终上升,只要满足摆动挡板51摆动致使位置最低的铝棒通过摆动挡板51的时间段时,隔板本体71能阻止位置次最低的铝棒通过摆动挡板51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铝棒次序提升上料架的核心技术效果是解决现有技术的提升上料装置在各个零部件之间配合精度、协同性不足造成转动物料时存在物料稳定性差、运动配合精度低的不足,达到了物料平稳、连续输送,零部件之间高效协同配合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5
如图15、1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铝棒次序提升上料架的铝棒热剪机,在热剪机的顶部设置有热交换装置。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本体81。在热交换装置本体81中自下而上盘旋有换热管82,换热管82的进气口与热剪机的燃烧室连通,换热管82的排气口连通至外界。热交换装置本体81的底部开设有进空气口,在热交换装置本体81的顶部或者上端开有出空气口,出空气口通过管路与燃烧室连通。
目前,多数的热剪机其燃烧室中燃烧的原料为天然气,天然气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若如直接排放会导致热源的浪费。
本发明通过在热剪机的顶部设置有热交换装置,热剪机其燃烧腔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通过提升泵抽入至换热管82中,此时,空气从热交换装置本体81的底部通过泵83抽入至热交换装置本体81内,与换热管82中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提高空气的温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的余热,减少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将空气进行预热,能提高天然气的燃烧效率。
本发明通过将进空气口设置在热交换装置本体81的底部,将出空气口设置在热交换装置本体81的顶部或者上端,能保证空气在热交换装置本体81中自下而上地流动,充分与自下而上盘旋在热交换装置本体81中的换热管82充分热交换,进而提高热交换接触程度以及热交换时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包括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输送装置,所述斜坡堆码架的顶部为倾斜面,其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用以将所述斜坡堆码架中的柱状物料提升至所述输送装置中;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设置有摆动挡板、第一转动轴、第一连杆、摆动杆、第一滑块,所述摆动挡板的上端或者顶部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的上方,所述摆动挡板的底部向所述斜坡堆码架位置较低的一端的位置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摆动杆滑动配合,所述摆动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
在所述斜坡堆码架、提升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性限位装置,所述缓冲弹性限位装置包括底板、过渡缓冲板、第一弹簧,所述过渡缓冲板呈倾斜设置,其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斜坡堆码架且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其位置较高的一端靠近所述提升机构,所述第一弹簧支撑在所述底板与所述过渡缓冲板之间;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升降台、抓手,所述抓手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侧上方;
所述升降台提升运动能将通过所述过渡缓冲板的柱状物料向上提升,且所述升降台提升运动至靠近所述抓手时,所述抓手的支撑面能面向所述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下降运动时,所述抓手的支撑面能面向所述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所述过渡缓冲板相对,在所述底板中位于所述限位架、所述过渡缓冲板之间的区域开设有上下导向的提升通道,所述提升通道的开口区域的宽度小于柱状物料的长度;所述升降台能与所述提升通道在竖直方向上升降配合,且所述升降台其顶面呈坡面,所述坡面中位置较低的一端靠近所述限位架或者能与所述限位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限位架中与所述过渡缓冲板相对的一面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导轨、连接件,所述导轨呈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侧面开设有上下导向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提升通道连通;
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竖直段、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的端部伸入至所述导向槽中与所述升降台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段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转动轮、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位置较低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段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位置较高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轮偏心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轮的中心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丝杆,所述丝杆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其转动;或者,所述导轨为导杆,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摆动挡板中面向所述斜坡堆码架中的柱状物料的一面为隔挡面,在靠近所述隔挡面处设置有升降隔板,所述升降隔板包括隔板本体、第六连杆、过渡齿轮组、隔板转轮,在所述斜坡堆码架上设置与所述隔板本体滑动配合的滑槽,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套接有所述隔板转轮,所述隔板转轮与过渡齿轮组啮合,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过渡齿轮组中位于终止位置的齿轮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本体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齿轮组包括第一过渡齿轮、第二过渡齿轮、第三过渡齿轮、第四过渡齿轮、第五过渡齿轮、过渡轴;其中,所述隔板转轮、所述第一过渡齿轮、所述第二过渡齿轮、所述第三过渡齿轮依次啮合,所述第三过渡齿轮与所述第四过渡齿轮通过所述过渡轴传动,所述第四过渡齿轮与所述第五过渡齿轮啮合,所述第五过渡齿轮为所述过渡齿轮组中位于终止位置的齿轮。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进行的柱状物料提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转动第一转动轴,摆动挡板面向提升机构的位置方向摆动至极限位置,完成初始位置的调整;
步骤二、将柱状物料依次排放在斜坡堆码架的倾斜面上,以高度从低至高的方式标记为第一柱状物料、第二柱状物料、……、第n柱状物料,所有柱状物料被摆动挡板隔挡;
步骤三、再次转动第一转动轴一圈,摆动挡板先背向提升机构的位置方向摆动,摆动挡板的底部与斜坡堆码架的倾斜面之间的间隙增大,第一柱状物料从该间隙处滚动出;此时,第二柱状物料向所述第一柱状物料的初始位置滚动,摆动挡板再面向提升机构的位置方向复位,第二柱状物料被摆动挡板隔挡;
步骤四、第一柱状物料滚动至弹性限位装置上,过渡缓冲板位置较高的一端向下翻动,第一弹簧压缩,直至第一柱状物料滚出过渡缓冲板,落在升降台上,过渡缓冲板复位;
步骤五、升降台提升运动将柱状物料输送至靠近输送装置的位置,此时,抓手的握持面向所述升降台;升降台下降运动,抓手的握持面向所述输送装置的位置方向转动;
在此过程中,升降台中的第一柱状物料顺序被抓手支撑并落入至所述输送装置中;所述升降台、所述抓手复位至初始位置,完成一次提升上料;
步骤六、循环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五,依次完成第二柱状物料、……、第n柱状物料的次序提升上料。
10.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的铝棒热剪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剪机的顶部设置有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装置本体;在所述热交换装置本体中自下而上盘旋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进气口与所述热剪机的燃烧室连通,所述换热管的排气口连通至外界;所述热交换装置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进空气口,在所述热交换装置本体的顶部或者上端开有出空气口,所述出空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CN201910987919.7A 2019-10-17 2019-10-17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Active CN110711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7919.7A CN110711896B (zh) 2019-10-17 2019-10-17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87919.7A CN110711896B (zh) 2019-10-17 2019-10-17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1896A CN110711896A (zh) 2020-01-21
CN110711896B true CN110711896B (zh) 2020-11-06

Family

ID=69212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7919.7A Active CN110711896B (zh) 2019-10-17 2019-10-17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1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6900B (zh) * 2020-07-30 2021-10-12 安徽金三环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铝棒清洗用下放机构
CN112246866B (zh) * 2020-09-16 2022-12-09 上海新联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下肖型钢热轧生产线及该生产线的生产方法
CN112297649A (zh) * 2020-10-22 2021-02-02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码工作站
CN112265387B (zh) * 2020-10-22 2022-05-13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套管打码装置及方法
CN112297654A (zh) * 2020-10-22 2021-02-02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打码生产线
CN112297653B (zh) * 2020-10-22 2022-07-05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法兰打码装置及方法
CN113562475B (zh) * 2021-09-24 2021-12-07 徐州鸿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堆积管材运输倾卸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894350B (zh) * 2021-10-14 2024-03-12 嘉兴艾格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装置
CN113977709A (zh) * 2021-11-27 2022-01-28 徐州润亿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木材加工定位平台
CN114273728B (zh) * 2021-12-19 2023-04-21 江苏汉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棒材送料切割装置
CN114195380B (zh) * 2021-12-23 2023-11-24 华能(泰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外包沉积用取料装置
WO2023137043A1 (en) * 2022-01-11 2023-07-2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Automated strut shearing machin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185A (en) * 1984-11-26 1987-03-31 Tachikawa Spring Co. Lt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tension springs automatically
CN202317829U (zh) * 2011-11-21 2012-07-11 徐州大屯工贸实业公司 圆钢管自动上料装置
CN104607668A (zh) * 2014-12-10 2015-05-13 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 Nc车床后端上料定位机构
CN105269385A (zh) * 2015-11-06 2016-01-27 遵义智鹏高新铝材有限公司 铝棒上料装置
CN207508802U (zh) * 2017-11-30 2018-06-19 嘉兴市杰希希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上料装置
CN209094377U (zh) * 2018-11-13 2019-07-12 河南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线用上料装置
CN110103065A (zh) * 2016-11-18 2019-08-09 张家港市圣鼎源制管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下料装置
CN209334840U (zh) * 2018-12-20 2019-09-03 浙江晨雕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圆钢的无声上料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681605U (zh) * 2017-12-19 2018-08-03 天水锻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升降式缓冲挡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185A (en) * 1984-11-26 1987-03-31 Tachikawa Spring Co. Lt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tension springs automatically
CN202317829U (zh) * 2011-11-21 2012-07-11 徐州大屯工贸实业公司 圆钢管自动上料装置
CN104607668A (zh) * 2014-12-10 2015-05-13 大连德迈仕精密轴有限公司 Nc车床后端上料定位机构
CN105269385A (zh) * 2015-11-06 2016-01-27 遵义智鹏高新铝材有限公司 铝棒上料装置
CN110103065A (zh) * 2016-11-18 2019-08-09 张家港市圣鼎源制管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下料装置
CN207508802U (zh) * 2017-11-30 2018-06-19 嘉兴市杰希希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管件上料装置
CN209094377U (zh) * 2018-11-13 2019-07-12 河南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线用上料装置
CN209334840U (zh) * 2018-12-20 2019-09-03 浙江晨雕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圆钢的无声上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1896A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11896B (zh) 物料次序提升上料架、次序提升方法、铝棒热剪机
CN110271871B (zh) 一种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规则送料装置及其送料方法
US4509638A (en) Conveying system for press work materials
CN109230481B (zh) 一种预制件生产线钢筋网片上线装置
CN110526020B (zh) 一种纸箱包装用自动翻转错位堆叠装置
CN209651271U (zh) 一种自动化智能码垛生产线
CN112027632B (zh) 一种管件连续传送装置
CN110127258A (zh) 一种自动存取料库
CN112658777A (zh) 一种射孔枪管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加工设备
CN111390087B (zh) 抽油杆智能制造生产线
CN211660749U (zh) 一种冷轧管机短距离自动上料装置
CN209850327U (zh) 钢筋切割运转装置的托举机构
CN114952252A (zh) 一种保温管加工用穿管机及工艺
CN208575189U (zh) 一种自动冲床送料器
CN210280847U (zh) 全自动割管机
CN215905385U (zh) 一种建筑钢筋下料装置
CN112278879B (zh) 一种码垛设备
CN214135102U (zh) 一种射孔枪管自动上下料装置及加工设备
CN205802357U (zh) 一种管状工件单个提升分料台
CN210305435U (zh) 一种拉直机上料装置
CN110125816B (zh) 一种便捷式车辆毛坯件抛丸处理用挂架
CN116812243B (zh) 自动叠瓦机构及自动叠瓦设备
CN208663232U (zh) 一种送料装置及铰链固定板生产线
CN220097593U (zh) 一种螺旋输送机角度调整装置
CN220485214U (zh) 一种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50000 Hongkuan industrial village, Yangxia street, Fuqing Ci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en An Aluminum Co.,Ltd.

Address before: 350323 Hong Kuan industrial estate, Yangxia street, Fuqing City, Fuzhou, Fuji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FUJIAN FENAN ALUMINUM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