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1936B -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1936B
CN110691936B CN201880035333.4A CN201880035333A CN110691936B CN 110691936 B CN110691936 B CN 110691936B CN 201880035333 A CN201880035333 A CN 201880035333A CN 110691936 B CN110691936 B CN 1106919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housing
duct
intermediate annular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53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1936A (zh
Inventor
加茂重树
后藤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91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1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1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1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inta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02Hose-clips
    • F16L33/04Hose-clips tightened by tangentially-arranged threaded pin and nu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8/00Protection of pipes or pipe fittings against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 F16L58/18Protection of pipes or pipe fittings against corrosion or incrust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ipe fittings

Abstract

第二连接部从上方插入到向上方开口的第一连接部(34)的内侧。突状部(9)从中间环状部(18)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夹具(8)的壳体(51)通过设于带(50)的一端并卷绕带(50)的另一端而使带(50)缩径。突状部(9)在第一连接部(34)被夹具(8)从第二连接部的外侧紧固的连接状态下,具有位于壳体(51)的上方的壳体上方区域(28)。壳体上方区域(28)的上表面是将朝向壳体(51)并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6)的外表面流下的水的流下方向,变更为朝向从壳体(51)的分离的中间环状部(18)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的引导面(30)。

Description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平头型车辆的进气管道,包括:通气管,其固定于驾驶室的后壁上的作为进气管道;以及橡胶制的波纹状的上弹性筒体,其与该通气管的下部一体结合。上弹性筒体的上端部由带而紧固固定于通气管的下缘部。另外,图示了上弹性筒体的上端部的内周面从下方插入到通气管的下缘部的外周面的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1446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构造中,在上弹性筒体(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上端部从下方插入到通气管(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下缘部的外周面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上端部由带(夹具)紧固而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与第一流路形成部件连接。因此,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流下的水有可能溅到夹具的壳体上,使壳体生锈。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水难以溅到壳体从而能够抑制壳体的生锈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包括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第二流路形成部件、以及夹具。第一流路形成部件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弹性筒状的第一连接部。第二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从上方插入第一连接部的内侧的筒状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上方的中间环状部,从中间环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状部。夹具具有:沿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环状地延伸的带、通过设于带的一端并卷绕带的另一端而使带缩径的壳体。
在此所说的“弹性筒状的第一连接部”是指第一连接部是筒状,且能够弹性变形的意思。
突状部在第一连接部被由夹具从第二连接部的外侧紧固的连接状态下,具有位于壳体的上方的壳体上方区域。壳体上方区域的上表面是将朝向壳体并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流下的水的流下方向,变更为朝向从壳体分离的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的引导面。
上述构成中,在第一连接部被由夹具从第二连接部的外侧紧固的连接状态下,突状部具有位于壳体的上方的壳体上方区域。因为壳体上方区域的上表面是将朝向壳体并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流下的水的流下方向,变更为朝向从壳体分离的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的引导面,所以能够使水难以溅到壳体,能够抑制壳体的生锈。
另外,也可以是,引导面是朝向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构成中,引导面是朝向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因此,朝向壳体并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留下的水,被沿引导面的倾斜引导向斜下方。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溅到壳体。
另外,也可以是,中间环状部的剖面形状是相对的一对直线状部的一端及另一端彼此通过一对弯曲线状部而连续的椭圆状。壳体上方区域从一对的直线状部的一方向径向外侧突出。引导面具有朝向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左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左侧的倾斜面和朝向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右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右侧的倾斜面,左侧的倾斜面的左下端延伸至一方的直线状部的左端附近,右侧的倾斜面的右下端延伸至一方的直线状部的右端附近。
上述构成中,引导面具有朝向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左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左侧的倾斜面和朝向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右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右侧的倾斜面。因此,朝向壳体并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流下的水,被沿引导面的左右的倾斜引导向斜下方。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溅到壳体。
另外,从中间环状部的椭圆状的剖面形状的一对直线状部的一方向壳体上方区域的径向外侧突出,左侧的倾斜面的左下端延伸至一方的直线状部的左端附近,右侧的倾斜面的右下端延伸至一方的直线状部的右端附近。因此,在沿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流下的水中,能够将朝向基于夹具的紧固力变低的直线状部的下方的第一连接部流下的水,引导向基于夹具的紧固力变高的弯曲线状部的下方的第一连接部。因此,能够抑制水溅到基于夹具的紧固力变低的直线状部的下方的第一连接部,并能够抑制水向流路形成部件的浸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通过使水难以溅到壳体从而抑制壳体的生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进气配管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进气配管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剖面图。
图5是图4的V-V向视剖面图。
图6是表示突状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另一突出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附图中,分别以FR表示车辆的前方、以UP表示上方,以IN表示车宽方向内侧。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左右方向是指车辆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的意思。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适用于使吸入的空气流通到空气滤清器4的进气配管(流路形成部件)3的连接。具备进气配管3的车辆1是牵引挂车(省略图示)的牵引车1,驾驶室2位于在牵引车1的前后范围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梁(省略图示)的前部的上方。驾驶室2以驾驶室2的前端侧相对于底盘侧以倾斜轴(省略图示)为中心可倾斜地支持,在非倾斜状态下,被通过多个驾驶室安装架(省略图示)从下方支持于侧梁。发动机(省略图示)位于驾驶室2的下方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用于将挂车连结到牵引车1的连接装置即连接器(カプラ)5位于侧梁的后部的上方。进气配管3是使向发动机的进气流通的管道,配置于驾驶室2的后表面2a的车宽方向右侧的外端部的后方,以沿驾驶室2的后表面2a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被固定于驾驶室2的后表面2a,具备垂直管道(第二流路形成部件)6、波纹状管道(第一流路形成部件)7、及夹具8。
如图2~图4所示,垂直管道6是树脂制的管道,一体地具备:管道主体部10,其划分从上方的外侧进气口20及后方进气口21连续延伸到下端的下端开口23的内部流路(后述的上端部流路15、中间部流路16、及下端部流路17);以及谐振器部11,其相对于管道主体部10被由肋33分隔。垂直管道6的前后方向的厚度以不向驾驶室2的后方大幅突出的方式较薄地形成。
管道主体部10具有管道上端部12、管道中间部13、及管道下端部14。管道上端部12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进气口20和向后方开口的后方进气口21,从外侧进气口20及后方进气口21向车宽方向内延伸,并在内部划分上端部流路15。管道中间部13具有在车宽方向外侧的上部与管道上端部12连通的上端开口(省略图示),向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内部划分将来自管道上端部12的上端部流路15的进气向下方引导的中间流路16。管道下端部14具有从管道中间部13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管道环状部18(中间环状部),和设有向下方开口的下端开口23的管道连接部(第二连接部)19,并在内部划分将来自管道中间部13的中间流路16的进气向下端开口23引导的下端部流路17。管道环状部18及管道连接部19是具有相对的前后一对直线状部24,和将前后的直线状部24的一端之间及另一端之间连接的左右一对弯曲线状部25的椭圆状,在管道环状部18中,在全周范围内设有突状部9。在管道连接部19的下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26。在下端开口23中,连接有向驾驶室2的下方的空气滤清器4连续的波纹状管道7。
如图3~图5所示,突状部9在垂直管道6的管道环状部18的全周范围内地设置,在波纹状管道7被由后述夹具8紧固并连接于垂直管道6的管道连接状态下,一体地具有位于后方的直线状部24b及左右的弯曲线状部25的带上方区域27,和位于前方的直线状部24a的壳体上方区域28。在带上方区域27的外周面上,形成朝向下方并向径向外侧倾斜的逆锥形状的倾斜面29。
壳体上方区域28从前方的直线状部24a向前方突出。在壳体上方区域28的上表面设有引导面30,该引导面30将朝向后述的夹具8的壳体51并沿垂直管道6的外表面流下的水的流下方向变更为向从壳体51分离的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两侧。引导面30在管道连接状态下以使相当于壳体51的上方的部分成为顶点的方式,具有朝向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左侧并向左斜下方倾斜的左侧倾斜引导面30a,和朝向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右侧并向右斜下方倾斜的右侧倾斜引导面30b。左侧倾斜引导面30a的左下端延伸至左侧的弯曲线状部25a的倾斜面29a的有右端附近,右侧倾斜引导面30b的右下端延伸至右侧的弯曲线状部25b的倾斜面29b的左端附近。引导面30相对于径向不倾斜地延伸,朝向壳体51并沿垂直管道6的外表面流下的水,被由左侧倾斜引导面30a和右侧倾斜引导面30b引导至左侧的弯曲线状部25a的倾斜面29a的右端附近及右侧的弯曲线状部25b的倾斜面29b的左端附近。
谐振器部11在内部划分谐振器空间(省略图示),除内部开口32之外形成密闭的容器状。谐振器部11位于管道主体部10的管道中间部13的车宽方向外侧、且管道上端部12的下方。管道中间部13的中间部流路16与谐振器部11的谐振器空间被由与车宽方向交叉并延伸的肋33分隔,通过形成于肋33的内部开口32连通。谐振器部11通过共鸣作用减少进气在垂直管道6流通时的进气音的声压。
从外侧进气口20及后方进气口21吸入的进气在管道上端部12的上端部流路15、管道中间部13的中间部流路16及管道下端部14的下端部流路17中流通并被向波纹状管道7侧引导。
波纹状管道7具有形成有向上方开口的上端开口37的长圆筒状的上端连接部(第一连接部)34,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下端开口(省略图示)的长圆筒状的下端连接部35,以及位于上端连接部34与下端连接部35之间的波纹状的波纹部36,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内侧划分进气流通的蛇纹状管道管路39。蛇纹状管道7是具有可挠性的树脂制或橡胶制。上端连接部34的内周面具有比垂直管道6的管道连接部19的外周面的椭圆状稍大的内周面。
上端连接部34的上端开口37中连接有垂直管道6的管道连接部19。下端连接部35的下端开口在非倾斜状态下与底盘侧的空气滤清器4连通,车厢外的空气通过垂直管道6被由空气滤清器4吸引,在倾斜状态下从空气滤清器4侧脱离。在上端连接部34的内周面上,形成在垂直管道6插入到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上端面与垂直管道6的突状部9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垂直管道6的管道下端部14的凸缘部26卡合的定位槽40。在上端连接部34的外周面上,设有配置后述的夹具8的夹具配置槽41。夹具配置槽41的槽宽比夹具8的带50的宽度稍宽地形成。
上端连接部34的车宽方向的内径(从上端连接部34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内周面到相对的上端连接部34的车宽方向右侧的内周面的距离),比垂直管道6的管道连接部19的车宽方向的外径(从管道连接部19的车宽方向左侧的内周面到相对的管道连接部19的车宽方向右侧的内周面的距离)稍大地设定,上端连接部34的前后方向的内径(从上端连接部34的前方的内周面到相对的上端连接部34的后方的内周面的距离),比垂直管道6的管道连接部19的前后方向的外径(从管道连接部19的前方的内周面到相对的管道连接部19的后方的内周面的距离)稍大地设定。
夹具8配置于形成在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外周面的夹具配置槽41中,具备带50和壳体51。壳体51具有:壳体主体53,其形成有在周向上贯通且供带50插通的带插通孔(省略图示),以及紧固螺栓54,其将插通于带插通孔的带50卷绕。带50是从壳体51的周向一端缘起延伸的带状部件,其前端缘从壳体51的周向另一端侧向带插通孔插通,成为环状。带50的长边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波纹状管道7的外周的长度长,初始状态的带50形成的环状的内径比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外径大。带50形成的环状通过使紧固螺栓54向紧固方向转动,使带50被从带插通孔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卷绕,从而从初始状态缩径。
下面,说明通过夹具8将波纹状管道7紧固并连接于垂直管道6时的作业。
在将波纹状管道7连接于垂直管道6时,首先,将夹具8安装于波纹状管道7。在将夹具8安装于波纹状管道7时,在初始状态的带50的环状的内侧插通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将带50配置在上端连接部34的夹具配置槽41的外周面。接着,将垂直管道6的管道连接部19插入波纹状管道7的上方连接部34的上端开口37。垂直管道6插入到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上端面与垂直管道6的突状部9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为止。在垂直管道6插入到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上端面与垂直管道6的突状部9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为止的状态下,形成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内周面的定位槽40的上表面与垂直管道6的管道下端部14的凸缘部26的上表面抵接。通过上端连接部34的上端面与突状部9的下表面的抵接及定位槽40的上表面与凸缘部26的上表面的抵接,相对于垂直管道6的波纹状管道7的连接位置定位于规定的位置。最后,通过使壳体51的紧固螺栓54向紧固方向转动,使带50从另一端侧向一端侧卷绕,使带50的环状从初始状态缩径。通过使带50的环状缩径,使定位于连接位置的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的外周面被带50的内周面紧固,并通过夹具8的紧固而使波纹状管道7被紧固于垂直管道6。
在如上述构成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在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被夹具8从垂直管道6的管道下端部14的外侧紧固的管道连接状态下,突状部9具有位于壳体51的上方的壳体上方区域28。因为壳体上方区域28的上表面是将朝向壳体51并沿垂直管道6的外表面流下的水的流下方向变更为朝向从壳体51分离的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两侧的引导面30,所以能够使水难以溅到壳体51,能够抑制壳体51的生锈。
另外,引导面30具有朝向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两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左右的倾斜面29。因此,朝向壳体51并沿垂直管道6的外表面流下的水被沿引导面30的左右的倾斜引导向斜下方。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水溅到壳体51。
另外,壳体上方区域28从管道环状部18的椭圆状的剖面形状的前方的直线状部24a向径向外侧突出,左侧的倾斜面29a的左下端延伸至前方的直线状部24a的左端附近,右侧的倾斜面29b的右下端延伸至前方的直线状部24a的右端附近。因此,将沿垂直管道6的外表面流下的水中的朝向基于夹具8的紧固力变低的直线状部24的下方的上端连接部34流下的水,向基于夹具8的紧固力变高弯曲线状部25的下方的上端连接部34进行引导。因此,能够抑制水溅到基于夹具8的紧固力变低的直线状部24的下方的上端连接部34,能够抑制水向进气配管3的浸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在波纹状管道7的上端连接部34与下端连接部35之间设有波纹状的波纹部36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有长圆筒状的筒状部。
另外,例示了在管道连接状态下以相当于壳体51的上方的部分成为顶点的方式,具有朝向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左侧并向左斜下方倾斜的左侧倾斜引导面30a、和朝向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右侧并向右斜下方倾斜的右侧倾斜引导面30b的引导面30设于壳体上方区域28的上表面的构造,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朝向上方而向径向外侧倾斜并沿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延伸的引导面61,设于从管道环状部18的前方的直线状部24a向前方突出的壳体上方区域60的上表面的构造。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从管道环状部18的前方的直线状部24a向前方平板状地突出,在管道连接状态下以相当于壳体51的上方的部分成为顶点的方式在向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的向两侧倾斜的壳体上方区域62的上表面上,设有相对于径向不倾斜地沿管道环状部18的周向延伸的引导面63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适用于使从外侧进气口20及后方进气口21吸引的空气向空气滤清器4流通的进气配管3的连接,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适用于排气配管的连接。
以上,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即,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等基于本实施方式完成的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及运用技术等当然全部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本申请基于2017年05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7-108837),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引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能够广泛地利用于货车及其他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
2驾驶室
2a驾驶室后表面
3进气配管(流路形成部件)
6垂直管道(第二流路形成部件)
7波纹状管道(第一流路形成部件)
8夹具(クランプ)
9突状部
10管道主体部
12管道上端部
13管道中间部
14管道下端部
18管道环状部(中间环状部)
19管道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20外侧进气口
21后方进气口
24直线状部
24a前方的直线状部
25弯曲线状部
27带(バンド)上方区域
28、60、62壳体上方区域
29倾斜面
30、61、63引导面
34上端连接部(第一连接部)
35下端连接部
36波纹部
50带(バンド)
51壳体

Claims (3)

1.一种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其中,包括:
第一流路形成部件,其具有向上方开口的弹性筒状的第一连接部,
第二流路形成部件,其具有从上方插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侧的筒状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的中间环状部、从所述中间环状部的至少一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状部,以及
夹具,其具有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环状地延伸的带、通过设于所述带的一端并卷绕所述带的另一端而使所述带缩径的壳体;
所述突状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所述夹具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紧固的连接状态下,具有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的壳体上方区域;
所述壳体上方区域的上表面是将朝向所述壳体并沿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流下的水的流下方向,变更为朝向从所述壳体分离的所述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的引导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引导面是朝向所述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一侧或两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其中,
所述中间环状部的剖面形状是相对的一对直线状部的一端之间及另一端之间通过一对弯曲线状部而连续的椭圆状;
所述壳体上方区域从所述一对直线状部中的一个直线状部向径向外侧突出;
所述引导面具有朝向所述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左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左侧的倾斜面和朝向所述中间环状部的周向的右侧并向斜下方倾斜的右侧的倾斜面,所述左侧的倾斜面的左下端延伸至所述一个直线状部的左端附近,所述右侧的倾斜面的右下端延伸至所述一个直线状部的右端附近。
CN201880035333.4A 2017-05-31 2018-05-30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Active CN110691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8837 2017-05-31
JP2017108837A JP6909433B2 (ja) 2017-05-31 2017-05-31 流路形成部材の接続構造
PCT/JP2018/020674 WO2018221557A1 (ja) 2017-05-31 2018-05-30 流路形成部材の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1936A CN110691936A (zh) 2020-01-14
CN110691936B true CN110691936B (zh) 2021-06-22

Family

ID=64455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35333.4A Active CN110691936B (zh) 2017-05-31 2018-05-30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09433B2 (zh)
CN (1) CN110691936B (zh)
PH (1) PH12019502654A1 (zh)
WO (1) WO2018221557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0022A (ja) * 2001-04-12 2002-10-23 Hino Motors Ltd 吸気ダクト
JP3587881B2 (ja) * 1994-06-11 2004-11-1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エアインテークパイプの嵌合構造
CN201357749Y (zh) * 2009-01-08 2009-12-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式摩托车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结构
WO2014098712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Scania Cv Ab Air intake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n air intake system
CN203844603U (zh) * 2014-04-19 2014-09-2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进气管安装结构
JP5954311B2 (ja) * 2013-12-26 2016-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動オイルポンプの運転方法
US20160312937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Dairy Industry A Corporation D/B/A Key Industrial Hose Barb Leak, Blowout and Damage Prevention System
CN205744207U (zh) * 2016-06-14 2016-11-3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性缓振功能的短型进气道装置
CN106523211A (zh) * 2015-09-15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导管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3114U (zh) * 1977-09-22 1979-04-12
JPS5954311U (ja) * 1982-10-04 1984-04-10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輛におけるエアインテ−クダクト
JPS59184362U (ja) * 1983-05-26 1984-12-0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H04109624U (ja) * 1991-03-12 1992-09-22 日産デイ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キヤブオーバ型車両の吸気ダクト装置
JP2554037Y2 (ja) * 1991-10-15 1997-11-12 日野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スタックエキゾーストパイプ
JP3365177B2 (ja) * 1995-11-24 2003-01-0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ブオーバー型車両の吸気ダクト
JP2017055471A (ja) * 2015-09-07 2017-03-16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水切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87881B2 (ja) * 1994-06-11 2004-11-10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エアインテークパイプの嵌合構造
JP2002310022A (ja) * 2001-04-12 2002-10-23 Hino Motors Ltd 吸気ダクト
CN201357749Y (zh) * 2009-01-08 2009-12-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踏板式摩托车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结构
WO2014098712A1 (en) * 2012-12-20 2014-06-26 Scania Cv Ab Air intake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n air intake system
JP5954311B2 (ja) * 2013-12-26 2016-07-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及び冷却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動オイルポンプの運転方法
CN203844603U (zh) * 2014-04-19 2014-09-24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汽车进气管安装结构
US20160312937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Dairy Industry A Corporation D/B/A Key Industrial Hose Barb Leak, Blowout and Damage Prevention System
CN106523211A (zh) * 2015-09-15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气导管
CN205744207U (zh) * 2016-06-14 2016-11-3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性缓振功能的短型进气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1936A (zh) 2020-01-14
JP6909433B2 (ja) 2021-07-28
WO2018221557A1 (ja) 2018-12-06
JP2018204653A (ja) 2018-12-27
PH12019502654A1 (en) 2020-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96894B2 (ja) 流体移送用チューブのブラケット
US7665484B2 (en) Fluid coupling
US7510043B2 (en) Exhaust isolator
US7748484B2 (en) Piping fixing structure
JP2007040196A (ja) 吸気ダク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US20070095324A1 (en) Vehicular air cleaner structure
EP1369576A2 (en) Integrated engine compartment component and air intake system
US20070037423A1 (en) Quick connector
US5918572A (en) Structure for suction pipe of an engine
KR100504617B1 (ko) 소형 차량에서의 연료 공급 장치
CN110691936B (zh)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US20150291021A1 (en) Fuel supplying system
US8365942B2 (en) Wave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fuel tank
US9995253B2 (en) Air duct system
CN108798949B (zh) 进气歧管
CN110678687A (zh) 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构造
KR101887387B1 (ko) 절곡된 고정용 돌기를 가지는 자동차 배기관용 행거
EP3112658A1 (en) Muffler arrangement
US9631588B2 (en) Intake manifold
CN109653917B (zh) 配管部结合构造
KR101927750B1 (ko) 조립이 용이한 자동차 배기관 고정용 행거
JP2011043165A (ja) 吸気ダクト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KR102565759B1 (ko) 액티브 서스펜션
JP2023158287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08057388A (ja) 気化燃料流通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