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2828A -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2828A
CN110682828A CN201910978782.9A CN201910978782A CN110682828A CN 110682828 A CN110682828 A CN 110682828A CN 201910978782 A CN201910978782 A CN 201910978782A CN 110682828 A CN110682828 A CN 110682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battery
voltage
value
parall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87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82828B (zh
Inventor
胡依林
司马惠泉
葛石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iut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iut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iut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iut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878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82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82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2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82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2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所述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并联双电池包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趋于严重,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电动车,随着二轮电动车新国标发布,整车轻量化,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成加速趋势。便携式电池包将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目前电动车的电池稳定性比较低,导致存在续航里程短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电动车的电池稳定性比较低,导致存在续航里程短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所述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
可选的,还包括: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
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以及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停止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或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停止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一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负电压匹配的第二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三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四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包括:
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以及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五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预充电第六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八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九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停止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且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或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停止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停止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七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可选的,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预充电第二预设时间还包括:
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八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任意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第二电池包工作,避免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如果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和车载蓄电池进行供电,出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保证了当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仍然有电池包可以工作,示例性的,以保证需要提供电源信号的电动车的电机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1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步骤12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第二电池包工作。
现有技术中,电动车的电池组稳定性比较低,其中一个电池包发生故障,会导致整个电池组不能继续为电动车的电机供电,导致存在续航里程短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第二电池包工作,避免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如果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和车载蓄电池进行供电,出现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保证了当其中一个发生故障时,仍然有电池包可以工作,示例性的,以保证需要提供电源信号的电动车的电机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步骤22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和车载蓄电池进行供电,示例性的,负载为电动车的电机。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31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步骤320、分别获取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
步骤330、根据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确定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以及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
步骤34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
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处于充电状态,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可以理解为,充电器为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充电,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为负载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即充电器为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充电,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为负载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示例性的,负载为电动车的电机。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4,步骤34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包括:
步骤3401、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一预设时间。
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一预设时间,避免后续直接对其进行充电的工作状态,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步骤3402、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步骤3403、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包括预充电过程、获取工作请求过程,之后再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避免直接进入充电状态,电流过大,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3403、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二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第二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二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避免出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太大或者电压信号不稳定,以至于导致车载蓄电池不能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的,车载蓄电池可以是12V的铅酸蓄电池。
实施例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5,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41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步骤420、根据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确定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以及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
步骤43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
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处于放电状态,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为负载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为负载和车载蓄电池供电。此时没有充电器信号,处于放电工作状态,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为负载供电,示例性的,负载为电动车的电机。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见图6,步骤43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包括:
步骤4301、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三预设时间。
避免后续进行放电的工作状态,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步骤4302、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步骤4303、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放电过程具体包括预充电过程、获取工作请求过程,以及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此时没有充电器信号,处于放电工作状态,避免直接对进入放电的工作状态,电流过大,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4303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四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四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避免出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太大或者电压信号不稳定,以至于导致车载蓄电池不能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停止工作,且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完成由放电状态到充电状态的切换过程。可选的,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停止工作约500ms,目的是充电时禁止放电。可选的,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的时间约为500ms。
或者,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停止工作,且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完成由充电状态到放电状态的切换过程。可选的,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的时间约为500ms。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停止工作时间约为500ms。
实施例五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7,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51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步骤52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
步骤530、根据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确定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以及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
步骤54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五预设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五预设时间,避免直接进行充电状态,电流过大,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步骤55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步骤56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预充电第六预设时间。第六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步骤57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步骤580、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第七预设时间可以约为500ms。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进行供电,示例性的,对电动车的电机进行供电,具体的,按照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预充电过程、获取工作请求过程,之后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避免直接进入充电状态,电流过大,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580、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七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进行供电,示例性的,对电动车的电机进行供电,具体的,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七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避免出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太大或者电压信号不稳定,以至于导致车载蓄电池不能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参见图8,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61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步骤62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
步骤630、根据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确定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以及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
步骤64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八预设时间。
步骤65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步骤660、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九预设时间。
步骤670、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步骤680、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进行供电,示例性的,对电动车的电机进行供电,具体的,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按照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预充电过程、获取工作请求过程,之后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此时没有充电器信号,处于放电工作状态,避免直接进入放电状态,电流过大,出现被烧毁的安全隐患。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步骤680、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预充电第二预设时间还包括:
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八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使用两个电池包输出的并联电压继续对负载进行供电,示例性的,对电动车的电机进行供电,具体的,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八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避免出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太大或者电压信号不稳定,以至于导致车载蓄电池不能正常运行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停止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且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完成了由放电状态到充电状态的切换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未检测到充电器信号约500ms,检测到充电器信号。可选的,停止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约500ms,目的是充电时禁止放电。
或者,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停止对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停止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且将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完成了由充电状态到放电状态的切换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检测到充电器信号约500ms,未检测到充电器信号。
实施例七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系统,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系统,参见图9,该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包管理系统,第一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电池包11和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所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的检测端A1与所述第一电池包11的电压输出端B1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11的电压信号;第二电池包管理系统,第二电池包管理系统包括第二电池包21和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的检测端C1与第二电池包的电压输出端D1 电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电池包的电压信号;车载控制器31,所述车载控制器31的第一通信端E1与所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的通信端A2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31的第二通信端E2和所述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12通信端C2通信连接,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包的电压信号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电压信号,得到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当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大于预设电压差值时,发出第一电池包工作控制信号,当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电压差值时或者第二电池包工作控制信号。
第一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预充电开关13以及第一充放电开关14,第一预充电开关13的第一端F1与第一电池包11的正极B2电连接,第一充放电开关14的第一端G1与第一电池包的正极B2电连接;第一充放电开关14的控制端F3与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的第一输出端A3电连接,第一充放电开关的控制端G3与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的第二输出端A4电连接。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预充电电阻15。
第二电池包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预充电开关23以及第二充放电开关24,第二预充电开关23的第一端H1与第二电池包11的正极D2电连接,第二充放电开关24的第一端I1与第二电池包的正极D2电连接;第二预充电开关23的控制端H3与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的第一输出端C3电连接,第二充放电开关 24的控制端I3与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的第二输出端C4电连接。还包括第一预充电电阻25。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负载33、充电器 34以及车载蓄电池35。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的正极输入端J1分别与第一预充电开关13的第二端F2、第一充放电开关的第二端G2、第二预充电开关23的第二端H2、第二充放电开关24的第二端I2电连接,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的负极输入端J2分别与第一电池包11的负极B3和第二电池包的负极D3电连接,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的控制端J3与车载控制器31的第三通信端E3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直流电压变换单元 32将第一端的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35所需电压匹配的电压,由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的正极输出端J4和正极输出端F5输出给车载蓄电池35。
负载33,负载33的第一端K1与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的第二端J2电连接,负载33的第二端K2分别与第一电池包11的负极B3以及第二电池包21的负极D3电连接。负载33可以为电动车的电机。
充电器34的第一端L1与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的第二端J2电连接,充电器34的第二端L2与分别与第一电池包11的负极B3以及第二电池包21的负极D3电连接。充电器34的检测输出端L3与车载控制器31的第四通信端E4 通信连接,车载控制器31可以获取充电器信号。
所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基于所述第一电池包工作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11工作包括: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向第一预充电开关13的控制端发送导通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 导通。
所述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基于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21工作包括: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向第二预充电开关23的控制端发送导通控制信号,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 导通。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任意所述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在如下应用场景中。
示例性的,车载控制器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示例性的,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大于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包括以下几种应用场景:
第一种应用场景:车载控制器31没有检测到充电器信号,电动车未启动时,即初始上电模式。第一电池包11进入放电状态,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时间约为 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导通;车载控制器31 获取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发送的第一电池包11工作请求,间隔约500ms 后,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第一电池包11 进入放电状态,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二种应用场景:车载控制器31检测有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跳变时间约为500ms,且电动车已经启动时。控制第一电池包11放电状态切换到第二电池包21的充电状态。充电器34为第二电池包21充电,且第二电池包21 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池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第一充放电开关 14截止,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截止使能信号,时间约为 500ms。之后,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时间约为 500ms。第二电池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导通。车载控制器31获取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发送的第二电池包21的工作请求,间隔500ms后,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第二电池包21进入充电状态,且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三种应用场景:充电器移除,车载控制器31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跳变时间为500ms,即500ms没有检测到充电器信号,电动车启动处于启动状态。控制第二电池包22的充电状态切换到第一电池包11放电状态,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具体的,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24截止,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截止使能信号,时间约为500ms。之后,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导通;车载控制器31获取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发送的第一电池包11的工作请求,间隔 500ms后,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第一电池包11放电状态,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四种应用场景:电动车由启动状态变成未启动状态,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21包均不工作,第一电池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第一充放电开关14截止,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24截止,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截止使能信号。
第五种应用场景:将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从电动车上取下,进行充电。充电器34为第二电池包21充电。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二电池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导通。
第六种应用场景:将第一电池包12和第二电池21从电动车上取下,进行充电,充电完成。
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获取充电完成信号,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24截止。
示例性的,车载控制器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示例性的,包括以下几种应用场景:第一种应用场景:车载控制器 31没有检测到充电器信号,电动车未启动时,即初始上电模式。第一电池包11 和第二电池包21进入放电状态,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第一电池包11的优先级大于第二电池包21的优先级。
具体的,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时间约为 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导通;车载控制器31 获取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发送的第一电池包11工作请求;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导通;车载控制器31获取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 22发送的第二电池包21的工作请求。间隔500ms后,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进入放电状态,且并联输出的电压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二种应用场景:车载控制器31检测有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跳变时间约为500ms,且电动车已经启动时。控制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 放电状态切换到充电状态。充电器34为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充电,且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的并联输出电压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池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第一充放电开关 14截止,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24 截止,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截止使能信号,时间约为 500ms。之后,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时间约为 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导通;车载控制器31 获取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发送的第一电池包11工作请求;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导通;车载控制器31获取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 22发送的第二电池包21的工作请求。间隔500ms后,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进入充电状态,且并联输出的电压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三种应用场景:充电器移除,车载控制器31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跳变时间为500ms,即500ms没有检测到充电器信号,电动车启动处于启动状态。控制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充电状态切换到放电状态。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的并联输出电压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具体的,第一电池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与预充电开关13、第一充放电开关14截止,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 24截止,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截止使能信号,时间约为 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导通;车载控制器31获取到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发送的第一电池包11工作请求;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 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导通;车载控制器31获取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发送的第二电池包21的工作请求。间隔500ms后,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 32发送导通使能信号。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进入放电状态,且并联输出的电压为电动车的电机和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第四种应用场景:电动车由启动状态变成未启动状态,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21包均不工作,第一电池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与预充电开关13、第一充放电开关14截止,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24截止,车载控制器31向直流电压变换单元32发送截止使能信号。
第五种应用场景:将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21从电动车上取下,进行充电。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充放电开关14导通;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 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导通,时间约为500ms,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充放电开关24导通。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包21进入充电状态。
第六种应用场景:将第一电池包11和第二电池21从电动车上取下,进行充电,充电完成。
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1获取第一电池包11的充电完成信号,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获取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12发送的充电完成信号,第一电池包控制单元12控制第一预充电开关13、第一充放电开关14截止。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获取第二电池包21的充电完成信号,第二电池包控制单元22控制第二预充电开关23、第二充放电开关24截止。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5)

1.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电池包和与所述第一电池包并联的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差值;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同时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工作或者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包括:
分别获取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
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包的电压值和第二电池包的电压值,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以及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停止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或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停止工作,且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工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一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小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一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二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大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工作包括:
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三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四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电压值较大的电池包输出的第三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四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控制所述第二电池包工作包括:
获取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的优先级,确定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以及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五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预充电第六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未检测到有充电器信号时,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预充电第八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高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预充电第九预设时间;
获取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中优先级较低的电池包的工作请求;
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无到有跳变时,停止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且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或者,
所述第一电池包和第二电池包电压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且检测到充电器信号从有到无跳变时,停止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停止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还包括:
间隔第七预设时间,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进行充电,且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五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七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为负载提供电源信号对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预充电第二预设时间还包括:
间隔第十预设时间,将所述第一电池包和所述第二电池包并联输出的第六电压转换为与车载蓄电池电压匹配的第八电压,为车载蓄电池提供电源信号。
15.一种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
CN201910978782.9A 2019-10-15 2019-10-15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Active CN110682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8782.9A CN110682828B (zh) 2019-10-15 2019-10-15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8782.9A CN110682828B (zh) 2019-10-15 2019-10-15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2828A true CN110682828A (zh) 2020-01-14
CN110682828B CN110682828B (zh) 2021-07-02

Family

ID=69112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8782.9A Active CN110682828B (zh) 2019-10-15 2019-10-15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82828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393A (zh) * 2020-05-19 2020-08-18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组件管理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动工具
CN112798968A (zh) * 2020-12-24 2021-05-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并联方法、估算电池并联系统soc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21223100A1 (zh) * 2020-05-06 2021-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供电条件的确定方法、装置、电池和可移动平台
CN113809812A (zh) * 2020-06-12 2021-1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双电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4204649A (zh) * 2022-01-12 2022-03-18 天津爱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电动车的双电池并联控制系统和方法
TWI818409B (zh) * 2021-03-25 2023-10-11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9224A (zh) * 2015-12-16 2016-03-23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个电池包的电气系统
CN108462214A (zh) * 2017-02-17 2018-08-28 北京铃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软件实现的双电池并联控制方法
CN108599298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并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191393A (ja) * 2017-04-28 2018-11-29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並列接続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10198058A (zh) * 2018-02-27 2019-09-03 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并联电池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9224A (zh) * 2015-12-16 2016-03-23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个电池包的电气系统
CN108462214A (zh) * 2017-02-17 2018-08-28 北京铃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软件实现的双电池并联控制方法
JP2018191393A (ja) * 2017-04-28 2018-11-29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並列接続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制御装置
CN110198058A (zh) * 2018-02-27 2019-09-03 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并联电池系统及方法
CN108599298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并联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23100A1 (zh) * 2020-05-06 2021-11-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供电条件的确定方法、装置、电池和可移动平台
CN111555393A (zh) * 2020-05-19 2020-08-18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组件管理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动工具
CN111555393B (zh) * 2020-05-19 2024-03-08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池组件管理装置、控制方法以及电动工具
CN113809812A (zh) * 2020-06-12 2021-12-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双电池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CN112798968A (zh) * 2020-12-24 2021-05-14 重庆峘能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并联方法、估算电池并联系统soc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TWI818409B (zh) * 2021-03-25 2023-10-11 日商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裝置
CN114204649A (zh) * 2022-01-12 2022-03-18 天津爱玛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电动车的双电池并联控制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2828B (zh) 2021-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2828B (zh) 并联双电池包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KR101673822B1 (ko) 친환경 차량의 릴레이 융착 검출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575940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non-contact state of load connected to power supply device
CN110138044B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控制系统、方法及车辆
JP5201273B2 (ja) 電源管理装置
CN101162844A (zh) 车辆的电池管理系统
KR102285145B1 (ko) 전기 이동 수단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1795169B1 (ko) 배터리 점프 시동 방법
US10279685B2 (en) Batter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usion of relay
KR20160013417A (ko) 차량 구동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4085312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CN112158106B (zh) 一种双电池系统电动汽车的充电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KR20130120229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 방법
JP2015180140A (ja) 車両用電源システム
JP5652442B2 (ja) 蓄電システム及び蓄電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2810881A (zh) 一种双模便携式车辆应急启动电源系统
KR20150024725A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KR102458758B1 (ko) 배터리 충전 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CN115139857A (zh) 一种动力电池配电方法及系统
CN203691008U (zh) 一种电动车分压器
CN205304380U (zh) 一种汽车应急起动装置
JP2012076624A (ja) 車両の電源制御装置
CN117301955B (zh) 电池包切换电路、动力电池系统及电池包切换方法
CN114320703B (zh) 车辆辅助点火装置及车辆点火设备
CN214929048U (zh)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伴随式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