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71782B -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71782B
CN110671782B CN201911024593.4A CN201911024593A CN110671782B CN 110671782 B CN110671782 B CN 110671782B CN 201911024593 A CN201911024593 A CN 201911024593A CN 110671782 B CN110671782 B CN 110671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actual
supercooling degree
preset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4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71782A (zh
Inventor
刘永超
章秋平
刘合心
黄春
程相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45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717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71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1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71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71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8Means for preventing liquid refrigerant entering into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所述空调器包括经过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压缩机的实际吸气过热度;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本发明避免了冷媒再冷中导致的压缩机吸气过热度过高,实现了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的合理控制,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利用气液分离器对冷凝器流出的冷媒进行再冷,可以提高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但是,现有空调器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控制不合理,容易导致压缩机的吸气过热度过高,过大的吸气过热度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不利于压缩机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器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控制不合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经过气液分离器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压缩机的实际吸气过热度;
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
这样,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与气液分离器内低温冷媒的热交换,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的过冷,提高了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通过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既能促进冷凝器流出的冷媒再冷,提升过冷度,同时使得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气化,使得所述压缩机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过热度,防止压缩机内发生冷媒液击,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吸气端的冷媒的过热度不会过高,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的合理控制,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获取所述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实际过冷度,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
这样,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可以在保持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节,以实现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的合理控制,防止冷媒流动中的噪声,满足所述空调器的需求。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减小。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减小,可以降低所述实际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向靠近所述预设过冷度的方向调整,从而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更加符合所述空调器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减小,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1<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其中,Δsc为所述实际过冷度,ΔT1为第一预设过冷度,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为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ΔT2为第二预设过冷度;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1<Δsc<ΔT2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小,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小,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即可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2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大,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快速调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方便快捷,调整迅速,可靠性高。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降低,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过冷度。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更大时,仅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降低,降低冷凝器的换热速率,在降低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所述空调器的能耗。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增大。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增大,可以提高所述实际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向靠近所述预设过冷度的方向调整,从而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更加符合所述空调器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增大,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5<Δsc<ΔT4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其中,Δsc为所述实际过冷度,ΔT4为第四预设过冷度,所述第四预设过冷度为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ΔT5为第五预设过冷度;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5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5<Δsc<ΔT4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小,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小,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即可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5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大,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快速调整;通过设置所述第四预设过冷度和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方便快捷,调整迅速,可靠性高。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升高,其中,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更大时,仅控制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设置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升高,提高冷凝器的换热速率,进而多维度提高所述实际过冷度,符合所述空调器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发送系统异常的警告信息;
所述预设条件为:
所述风机的转速为零,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小值;
或者当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值,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仍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所有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
这样,通过设置所述预设条件,当所述空调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发送警告信息,避免所述空调器在极限状态下长时间运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缩机的实际吸气过热度;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增大。
这样,通过所述获取单元可以获取压缩机的实际吸气过热度,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实现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压缩机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过热度,促进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气化,防止压缩机内发生冷媒液击,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吸气端的冷媒的过热度不会过高,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这样,在运行时,所述空调器可以根据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对所述空调器进行控制,实现压缩机吸气端冷媒实际吸气过热度的控制,使得所述压缩机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过热度,促进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气化,防止压缩机内发生冷媒液击,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吸气端的冷媒的过热度不会过高,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所述空调器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管路经过气液分离器。
这样,通过所述第一管路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与气液分离器内低温冷媒的热交换,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的过冷,提高了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并提高压缩机吸气端冷媒的吸气过热度,防止压缩机液击的产生,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
这样,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管路,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一管路的冷媒总流量,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在调整所述实际过冷的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吸气端冷媒的吸气过热度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可靠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制冷模式的系统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制热模式的系统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气液分离器,20-第一管路,30-第二管路,41-第一节流装置,42-第二节流装置,50-压缩机,60-换热器,70-室外换热器,80-室内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空调器包括经过气液分离器10的第一管路20,所述第一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获取压缩机50的实际吸气过热度;
S200: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增大。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应当说明的是,由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冷媒经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0进行气液分离后进入所述压缩机50的吸气端,如图1所示,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70为所述冷凝器,室内换热器80为所述蒸发器;如图2所示,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70为所述蒸发器,所述室内换热器80为所述冷凝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流向由四通阀控制。
应当理解的是,在所述S100步骤中,获取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可以是实时获取,较佳地,以预设频率获取,获取的时间间隔应当足以使得所述空调器适应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以10秒~3分钟每次的频率获取,在本实施例中,在多联机的运用中,以40秒每次的频率获取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这样,每次调整后所述节流装置空调器的运行保持稳定以后再次获取数据,为下一次调整提供可靠的数据,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S100步骤具体包括:
S110:获取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吸气压力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
S120:根据所述吸气压力获得吸气饱和温度;
S130:根据所述吸气温度和所述吸气饱和温度获得所述实际过热度。
应当说明的是,压缩机50的吸气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吸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吸气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应当理解的是,压缩机50的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的过热度有利于冷媒汽化,防止出现液击现象。这样,通过所述吸气温度和所述吸气压力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所述吸气过热度,为后续控制所述节流装置提供可靠地数据。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是一个区间,根据空调器所处的环境和工况需要,所述压缩机50会具有一个理想吸气过热度TM0,在理想吸气过热度下,所述压缩机50发生冷媒液击的可能性小,并且所述压缩机50的工作效率高,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一些多联机中,TM0优选0~4℃,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由所述理想吸气过热度TM0的基础上向前和向后扩展一段区间得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向前扩展0~2℃,向后扩展0~3℃。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管路20经过气液分离器10,适于实现所述第一管路20内中温液态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低温冷媒的热交换,既能够促进所述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的气化,提升所述吸气过热度,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所述第一管路20内冷媒的再冷。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换热器60,所述换热器60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部,所述换热器60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管路20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20通过所述换热器60实现所述第一管路20内中温液态冷媒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低温冷媒的热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述第一管路20内冷媒“中温”的描述仅表示所述第一管路20内的冷媒温度高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的冷媒温度,且低于压缩机排气端的冷媒温度,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冷媒“低温”的描述仅表示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的冷媒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管路20内的冷媒温度,所述“中温”和“低温”不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气液分离器10内冷媒的具体温度值造成限定。
这样,通过所述第一管路20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与气液分离器内低温冷媒的热交换,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的过冷,提高了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通过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既能促进冷凝器流出的冷媒再冷,提升过冷度,同时使得气液分离器10内液态冷媒气化,使得所述压缩机50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过热度,防止压缩机50内发生冷媒液击,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50吸气端的冷媒的过热度不会过高,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的合理控制,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以实现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的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S100步骤之前还包括初始化步骤:
开启所述空调器,所述节流装置初始化,所述节流装置的初始开度为200-350步。较佳地,所述节流装置的初始开度设置为300步。这样,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初始开度,所述第一管路20内具有冷媒流动,在所述空调器开启时,所述压缩机50的吸气端冷媒即具有一定的过热度,既能够防止所述压缩机50内液击的产生,又能够防止所述节流装置卡死,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管路30,所述第二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获取所述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实际过冷度,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管路20经过所述气液分离器10,所述第一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第二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第一管路20可以不直接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管路30为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的连接管,所述第二管路30以旁通管路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管路20,在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管路20经过所述气液分离器即可,其数量不作限制。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中仅描述了具有一个室外机和一个室内机的情况,但是,在一些场合中,例如多联机中,即所述空调器具有一台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的情况中,较佳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台室内机均由所述第二管路30分出冷媒管路,符合多联机冷媒管路较长情况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位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保持不变。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确定的所述空调器,应当具有一个目标过冷度,在所述目标过冷度下,所述空调器取得较佳的工作状态,所述蒸发器换热效果较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过冷度根据内外机之间连接管的管长、管径和环境温度确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过冷度的确定过程如下:
获取内外机之间连接管的管长和管径;
调试阶段,根据所述管长、所述管径和计算公式计算连接管的压降;所述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248265340000111
其中,ΔP为所述压降,L为连接管管长,di为连接管管内径,u为连接管流速,ρ为制冷剂气体饱和密度;
根据所述压降,计算进管感温包和出管感温包的温度补偿值;
根据进管感温包和出管感温包的实测值和温度补偿值,计算出温度修正值;
根据环境温度和所述温度修正值,计算所述目标过冷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时,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是一个区间,具体区间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较佳地,SC0为所述目标过冷度,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在所述目标过冷度的基础上向前和向后扩展一端区间,例如,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在所述目标过冷度的基础上向前和向后均扩展0~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在所述目标过冷度的基础上向前和向后均扩展1℃。例如,当所述目标过冷度SC0的范围为6~10℃时,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可以为5~11℃,这样,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所述空调器不必过于频繁地调整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稳定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获取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实际过冷度,具体包括:
获取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实际温度和实际压力;
根据所述实际压力获取饱和温度;
根据所述实际温度和所述饱和温度获得所述实际过冷度。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蒸发器冷媒流入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实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检测所述实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具体地,所述实际过冷度Δsc=T1-T2,其中,T1为所述饱和温度,T2为所述实际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时,获取环境温度,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降低至最小值。这样,当所述环境温度大于预设值时,所述压缩机吸气端冷媒的吸气温度较高,不需要继续提高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这样,符合所述空调器的实际需要,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41和第二节流装置42,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上,这样,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实现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较佳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均为电子膨胀阀。
这样,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过冷度位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内时,所述第一管路20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热交换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既能够满足所述压缩机50的吸气端吸气过热度的需求,又能够满足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过冷度需求,既能够防止冷媒在进入蒸发器之前就进行气化,降低冷媒流动噪声,还能够取得较好的热交换效果,适合冷媒连接管较长的情况,尤其适合多联机使用。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具体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
应当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时,会使得流经蒸发器的冷媒流量减小,节流后压力降低,液态冷媒气化温度降低,更加容易气化,同时,流经蒸发器的冷媒流量减小会使得蒸发器出口冷媒温度升高(此时流量减小导致蒸发器出口冷媒温度升高的作用大于压力降低导致蒸发器出口冷媒温度降低的作用),即流入气液分离器10的冷媒温度会升高,与第一管路20内的冷媒温差降低,二者换热效果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过冷度。
具体地,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1<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其中,Δsc为所述实际过冷度,ΔT1为第一预设过冷度,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为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ΔT2为第二预设过冷度;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
应当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也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与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例如,ΔT2-ΔT1≥2℃。
应当理解的是,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直至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至最小值时,再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流量减小;也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减小直至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减小至最小值时,再控制所述第二管路30的流量减小,这样,一方面总流量减小可以降低所述实际过冷度,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进行热交换的冷媒,从而降低所述实际过冷度。其不具有局限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1<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交替减小。这样,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交替减小,可以尽量减小所述吸气过热度的调整频次,在尽量保持所述吸气过热度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所述过冷度的调整,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实现。例如,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的开度减小和/或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减小,实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可以实现控制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此次不再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每次调整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幅度小于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的幅度,这样,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幅度过大而导致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偏离程度过大,从而需要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反复调整,降低了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频次,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1<Δsc<ΔT2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小,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小,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即可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2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大,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快速调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和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方便快捷,调整迅速,可靠性高。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可以降低所述实际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向靠近所述预设过冷度的方向调整,从而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更加符合所述空调器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降低,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与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例如,ΔT3-ΔT2≥2℃,其中,ΔT3为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
应当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70为所述冷凝器,所述风机为外风机,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80为所述冷凝器,所述风机为内风机。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更大时,仅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设置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降低,降低冷凝器的换热速率,在降低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所述空调器的能耗。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具体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5<Δsc<ΔT4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其中,Δsc为所述实际过冷度,ΔT4为第四预设过冷度,所述第四预设过冷度为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ΔT5为第五预设过冷度;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5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
应当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与所述第四预设过冷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例如,ΔT4-ΔT5≥2℃。
应当理解的是,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直至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至最大值时,再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流量增大;也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增大直至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增大至最大值时,再控制所述第二管路30的流量增大,其不具有局限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5<Δsc<ΔT4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交替减小。这样,可以尽量减小所述吸气过热度的调整频次,在尽量保持所述吸气过热度稳定的情况下实现所述过冷度的调整,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实现。例如,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或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增大,实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可以实现控制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此次不再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每次调整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幅度小于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的幅度,这样,可以避免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幅度过大而导致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偏离程度过大,从而需要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反复调整,降低了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的调整频次,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5<Δsc<ΔT4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小,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小,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即可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5时,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较大,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程度大,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快速调整;通过设置所述第四预设过冷度和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方便快捷,调整迅速,可靠性高。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可以提高所述实际过冷度,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向靠近所述预设过冷度的方向调整,从而使得所述实际过冷度更加符合所述空调器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升高,其中,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较佳地,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与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的差值大于预设值,例如,ΔT5-ΔT6>2℃,其中,ΔT6为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的转速升高,可以是升高一个档次,也可以是升高多个档次,所述风机的转速降低,可以是降低一个档次,也可以是降低多个档次,具体地,还可以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程度确定所述风机的转速升高或降低的幅度。例如,当所述实际过冷度位于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和第七预设过冷度之间时,所述风机的转速升高一档,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第七预设过冷度时,所述风机的转速升高两档,其中,所述第七预设过冷度小于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较佳地,ΔT6-ΔT7>2℃;当所述实际过冷度位于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和第八预设过冷度之间时,所述风机的转速降低一档,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第八预设过冷度时,所述风机的转速降低两档,其中,所述第八预设过冷度大于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较佳地,ΔT8-ΔT3>2℃。这样,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偏离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程度确定所述风机的转速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可以快速调整过所述实际过冷度,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这样,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且所述实际过冷度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差距更大时,仅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影响较小,通过设置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升高,提高冷凝器的换热速率,进而多维度提高所述实际过冷度,符合所述空调器的使用需求。
这样,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可以在保持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节,以实现冷媒再冷中冷媒流量的合理控制,防止冷媒流动中的噪声,满足所述空调器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发送系统异常的警告信息;
所述预设条件为:
所述风机转速为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小值;
或者当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值,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仍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
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风机转速为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小值时,所述实际过冷度还是偏大,而此时,所述风机转速为零,换热效果很低,则判断所述空调器出现异常,例如感温包异常或参数异常,应进行报警。
应当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值,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仍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说明所述吸气过热度还是偏小,而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热交换的不彻底,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不会过低,通过与所述第一管路20的换热,应足以实现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的调整,因此,当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值,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仍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所有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时,说明系统发生故障,应进行排除故障。
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可以是人为设定的值,具体可以体现为所述第一节流装置41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42的开度。
这样,通过设置所述预设条件,当所述空调器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发送警告信息,避免所述空调器在极限状态下长时间运行,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缩机50的实际吸气过热度;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所有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所有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增大。
这样,通过所述获取单元可以获取压缩机50的实际吸气过热度,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实现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压缩机50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过热度,促进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气化,防止压缩机内发生冷媒液击,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50吸气端的冷媒的过热度不会过高,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这样,在运行时,所述空调器可以根据上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对所述空调器进行控制,实现压缩机吸气端冷媒实际吸气过热度的控制,使得所述压缩机50吸气端的冷媒具有一定过热度,促进气液分离器内液态冷媒气化,防止压缩机内发生冷媒液击,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50吸气端的冷媒的过热度不会过高,影响压缩机的运行效率,所述空调器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管路20,所述第一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管路20经过气液分离器10。
这样,通过所述第一管路20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与气液分离器内低温冷媒的热交换,实现冷凝器流出的中温液态冷媒的过冷,提高了冷媒过冷度,从而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并提高压缩机吸气端冷媒的吸气过热度,防止压缩机液击的产生,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管路30,所述第二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
这样,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管路30,可以通过控制所述第二管路30和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总流量,实现对所述实际过冷度的调整,在调整所述实际过冷度的同时,确保所述压缩机吸气端冷媒的吸气过热度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可靠高,实用性强。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经过气液分离器(10)的第一管路(20)和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的第二管路(30),所述第一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压缩机(50)的实际吸气过热度;
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增大;
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获取所述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实际过冷度,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减小,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1<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其中,Δsc为所述实际过冷度,ΔT1为第一预设过冷度,所述第一预设过冷度为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上限值,ΔT2为第二预设过冷度;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2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降低,其中,所述第三预设过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过冷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具体还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增大,具体包括: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T5<Δsc<ΔT4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或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其中,Δsc为所述实际过冷度,ΔT4为第四预设过冷度,所述第四预设过冷度为所述预设过冷度范围的下限值,ΔT5为第五预设过冷度;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满足Δsc≤ΔT5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增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过冷度小于或等于第六预设过冷度时,控制靠近冷凝器一侧的风机的转速升高,其中,所述第六预设过冷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五预设过冷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空调器发送系统异常的警告信息;
所述预设条件为:
所述风机的转速为零,所述第一管路(20)和所述第二管路(3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小值;
或者当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达到最大值时,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仍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
9.一种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压缩机(50)的实际吸气过热度和蒸发器冷媒流入端冷媒的实际过冷度;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和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对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进行控制,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大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上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减小;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小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的下限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管路(20)的冷媒流量增大;当所述实际吸气过热度位于所述预设吸气过热度范围内时,根据所述实际过冷度和预设过冷度范围对所述第一管路(20)和第二管路(30)的冷媒总流量进行控制。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经过气液分离器(10)的第一管路(20),所述第一管路(20)的两端分别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相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二管路(30),所述第二管路(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
CN201911024593.4A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10671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593.4A CN110671782B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4593.4A CN110671782B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1782A CN110671782A (zh) 2020-01-10
CN110671782B true CN110671782B (zh) 2021-07-20

Family

ID=69084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4593.4A Active CN110671782B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717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0147B (zh) * 2020-03-30 2022-01-25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变频空调过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和变频空调器
CN111780370B (zh) * 2020-07-03 2021-08-03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13091344B (zh) * 2021-04-29 2022-04-22 四川鸿旺同宇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多工况的冷冻与干燥一体式系统
CN113339946B (zh) * 2021-05-19 2022-08-30 广东Tcl智能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42179A1 (en) * 2004-05-12 2009-04-22 Electro Industries, Inc. Heat pump system
CN102679609A (zh) * 2012-06-07 2012-09-19 四川同达博尔置业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空调
JP2014181869A (ja) * 2013-03-21 2014-09-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241134A (zh) * 2015-10-16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05561349U (zh) * 2015-11-30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冷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052216A (zh) * 2016-06-29 2016-10-2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制热时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06196367A (zh) * 2016-07-15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作用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787A (zh) * 2016-07-11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CN109373497A (zh) * 2018-10-17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42179A1 (en) * 2004-05-12 2009-04-22 Electro Industries, Inc. Heat pump system
CN102679609A (zh) * 2012-06-07 2012-09-19 四川同达博尔置业有限公司 风冷热泵空调
JP2014181869A (ja) * 2013-03-21 2014-09-29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5241134A (zh) * 2015-10-16 2016-01-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运行方法
CN205561349U (zh) * 2015-11-30 2016-09-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冷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6052216A (zh) * 2016-06-29 2016-10-26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联机制热时对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
CN106196787A (zh) * 2016-07-11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CN106196367A (zh) * 2016-07-15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冷作用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373497A (zh) * 2018-10-17 2019-02-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温度调节设备的冷媒量调节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71782A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71782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09855281B (zh) 空调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JP3334507B2 (ja) 冷凍システム装置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421176B (zh)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CN107990609B (zh)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冷媒循环系统
JP489588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09480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2130770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80302129A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for transcritical operation with economizer and low-pressure receiver
JP5979112B2 (ja) 冷凍装置
US12013139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management device, and connection pipe
US10876777B2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using vapor injection cy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evice
WO201612093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3757483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KR20130063533A (ko) 열매체 유량 추정 장치, 열원기 및 열매체 유량 추정 방법
US2005008154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refrigerant in air conditioner
WO2021135277A1 (zh) 热泵系统及空调
US20190257562A1 (en) Cool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CN210425671U (zh) 一种超低温常年制冷型风冷式空调机组
CN112325494A (zh) 一种制冷剂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609536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14019A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风冷单冷机组
WO2023040384A1 (zh) 空调器
CN206755456U (zh) 一种低温环境下的风冷单冷机组
CN114151935A (zh) 一种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