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7096A -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7096A
CN110667096A CN201910934431.8A CN201910934431A CN110667096A CN 110667096 A CN110667096 A CN 110667096A CN 201910934431 A CN201910934431 A CN 201910934431A CN 110667096 A CN110667096 A CN 110667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ng
elastic support
curved
film layer
flexibl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344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兆明
黄修雄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anyang Beijing Orienta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ianya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Beijing Orienta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Beijing Orienta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Beijing Orienta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344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7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7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7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3/00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3/02Lining or sheathing, i.e. applying preformed layers or sheathings of plastic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sheet or web-lik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75Displays, monitors, TV-sets, computer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第一治具,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基板;第二治具,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治具包括采用弹性变形材料制成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在面向所述第一治具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柔性膜层的弹性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面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具有中空的囊体结构,所述囊体结构用于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弹性形变,以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贴合压力。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能够提升贴合均匀性,减少贴合气泡及反弹气泡,提升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曲面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曲面屏一般包括曲面盖板以及与该曲面盖板贴合的柔性显示面板。其中,曲面盖板可以为两端向内弯折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可以贴合在该曲面盖板的内侧。
相关技术中,在将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贴合时,通常先将柔性显示面板设置在曲面盖板的内侧,然后采用真空贴合机将该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之间抽为真空,实现该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的贴合。其中,在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贴合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上、下仿型治具的方式进行贴合,若仿型治具的PAD(支撑件)曲度与曲面盖板间的曲度差距较大或不一致时,柔性显示面板与曲面盖板之间容易产生气泡等问题,影响曲面屏的产品良率和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能够提升贴合均匀性,减少贴合气泡及反弹气泡,提升产品良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提供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膜层与曲面基板贴合;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第一治具,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基板;
第二治具,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治具包括采用弹性变形材料制成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在面向所述第一治具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柔性膜层的弹性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面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具有中空的囊体结构,所述囊体结构用于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弹性形变,以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贴合压力。
示例性的,所述曲面基板包括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
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弹性支撑面包括:
平面区域,用于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平面部分贴合;
及,所述弧形区域,用于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曲面基板的曲面部分贴合;
其中,在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至少在与所述弧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囊体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在与所述平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
示例性的,所述囊体结构数量至少有四个,分布在对应所述曲面基板的四角的位置。
示例性的,每个所述囊体结构分别单独连接有气道,且每个所述囊体结构通过其对应的所述气道单独连接至对应的充气机构。
示例性的,所述囊体结构的内表面的曲面形状与所述弹性支撑面相应位置处的曲面形状匹配。
示例性的,所述弹性支撑件采用橡胶材料一体成型。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治具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置所述曲面基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柔性膜层与曲面基板贴合;采用如上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基板固定在第一治具内;
将所述柔性膜层固定在所述第二治具的所述弹性支撑面上;
驱动所述第二治具向靠近所述第一治具的方向移动,控制所述囊体结构内所充入流体的压力,以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贴合压力,使得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曲面基板贴合固定。
示例性的,所述方法中,单独控制每个所述囊体结构所对应的所述充气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囊体结构的流体压力。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该贴合装置中的第一治具用于固定曲面基板,所述第二治具上的弹性支撑件具有弹性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面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柔性膜层可固定在该弹性支撑面上,该弹性支撑件的内部设有中空的囊体结构,该囊体结构内的流体压力可以使得所述弹性支撑面形变,这样,在将所述柔性膜层贴合至所述曲面基板上时,将所述柔性基板固定在所述弹性支撑面上,所述曲面基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治具上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治具和所述第二治具相向移动,通过控制所述囊体结构内充入的流体压力,为柔性膜层施加压力,保证该柔性膜层与曲面基板贴合的紧密性,提升贴合均匀性,减少贴合气泡及反弹气泡,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报废率与重工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在囊体结构充气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发明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在囊体结构充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发明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的下治具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针对现有技术中在柔性显示屏贴合时存在贴合不紧密,产生气泡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能够提升贴合均匀性,减少贴合气泡及反弹气泡,提升产品良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膜层与曲面基板贴合;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第一治具100,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基板10;
第二治具200,与所述第一治具1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治具200包括采用弹性变形材料制成的弹性支撑件210,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在面向所述第一治具100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柔性膜层20的弹性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面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10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内部具有中空的囊体结构300,所述囊体结构300用于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弹性形变,以向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贴合压力。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治具100用于固定曲面基板10,所述第二治具200上的弹性支撑件210具有弹性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面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1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柔性膜层20可固定在该弹性支撑面上,该弹性支撑件210的内部设有中空的囊体结构300,该囊体结构300内可充入流体(非牛顿流体,可以为气体或者液体),囊体结构内的流体压力可使得所述弹性支撑面形变,而向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贴合压力。这样,在将所述柔性膜层20贴合至所述曲面基板10上时,将所述柔性基板固定在所述弹性支撑面上,所述曲面基板10固定在所述第一治具100上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治具100和所述第二治具200相向移动,通过控制所述囊体结构300内充入的流体压力,可使得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形变,为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压力,保证该柔性膜层20与曲面基板10贴合的紧密性,提升贴合均匀性,减少贴合气泡及反弹气泡,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报废率与重工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装置可以用于将柔性膜层20与曲面基板10进行贴合,该柔性膜层20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所述曲面基板10可以是曲面盖板,但是并不以此为限,该柔性膜层20还可以为其他柔性膜层20,例如:散热膜,当该柔性膜层20为散热膜时,所述曲面基板10可以为贴合有柔性显示面板的曲面盖板。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囊体结构300内流体压力大小,可以与该囊体结构300向柔性膜层20所施加的贴合压力的大小正相关,也就是说,该囊体结构300内流体压力越大,该囊体结构300向柔性膜层20所施加的压力越大;该囊体结构300内流体压力越小,该囊体结构300向柔性膜层20所施加的压力越小。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曲面基板10包括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所述弹性支撑件210的弹性支撑面包括平面区域和弧形区域,所述平面区域用于向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柔性膜层20与所述曲面基板10的平面部分贴合;所述弧形区域用于向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柔性膜层20与所述曲面基板10的曲面部分贴合;其中在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内部,至少在与所述弧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囊体结构300。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曲面基板10与柔性膜层20在贴合过程中,弹性支撑面的曲面形状与曲面基板10的曲面形状需要高度一致,若两者不一致,则会产生贴合不紧密,导致产生气泡等问题,尤其是在曲面基板10的弧形区域易产生贴合不紧密的问题,因此,采用上述方案,在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内部,至少在对应所述弧形区域的位置设置所述囊体结构300,这样,可通过流体压力控制囊体结构300膨胀程度,以达到向所述曲面基板10的弧形区域对应的柔性膜层20上加压的目的。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内部在与所述平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曲面基板10与柔性膜层20在贴合过程中,所述曲面基板10的平面部分与弹性支撑面的平面区域贴合时,一般不会产生贴合不紧密的问题,因此,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内部在与所述平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处为实心结构,无需单独设置囊体结构300,且该弹性支撑件210内部在与所述平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处为实心结构可以保证在平面区域和弧形区域的施加压力不同,弧形区域的局部施加压力达到预想效果。
此外,由于曲面基板10与弹性支撑面的曲度不一致,导致柔性膜层20与曲面基板10之间的贴合不紧密,产生气泡,尤其是在曲面基板10的四角位置处,气泡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囊体结构300数量至少有四个,分布在对应所述曲面基板10的四角的位置,也就是说,该弹性支撑件210采用实心支撑件内部在对应曲面基板10四角位置增设囊体结构300,通过流体压力控制囊体结构300膨胀程度,以达成对曲面基板10的角落加压的目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曲面基板10的其他位置对应的区域来设置所述囊体结构300。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囊体结构300分别单独连接有气道310,且每个所述囊体结构300通过其对应的所述气道310单独连接至对应的充气机构。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曲面基板10的四个角落所对应的囊体结构300,每个囊体结构300均可以通过单独的充气机构控制,如此,可量化各囊体结构300内的流体压力,方便操作人员调整及管理。
此外,如图所示,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210内还设置有与每一所述囊体结构300对应的气道310,在每一气道310外对应连接有气管320,气管320与外部流体压力装置连通,且气管上设有节流阀330。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各所述囊体结构300也可以通过同一充气机构来控制流体压力。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中,所述囊体结构300的内表面的曲面形状与所述弹性支撑面相应位置处的曲面形状匹配。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囊体结构300的内表面的曲面形状与弹性支撑面相应位置处的曲面形状匹配,这样,所述囊体结构300膨胀导致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变形时,所述弹性支撑面的曲面形状可以仍为曲度接近曲面基板10的弧形形状,可以保证向柔性膜层20所施加的压力更加均匀。
此外,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件210采用橡胶材料一体成型。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支撑件210还可以是采用其他弹性变形材料制成,对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治具100包括第一基台,所述第一基台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10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置所述曲面基板1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治具100还可以是利用其他方式来固定所述曲面基板10。
此外,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治具200中,还包括第二基台201,所述弹性支撑件210通过两侧的固定机构202固定在所述第二基台201上,所述第二基台201上还设有夹持机构203,用于夹持所述柔性膜层20。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用于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贴合装置,将柔性膜层20与曲面基板10贴合;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基板10固定在第一治具100内;
将所述柔性膜层20固定在所述第二治具200的所述弹性支撑面上;
驱动所述第二治具200向靠近所述第一治具100的方向移动,控制所述囊体结构300内所充入流体的压力,以向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贴合压力,使得所述柔性膜层20与所述曲面基板10贴合固定。
上述方案,在将所述柔性膜层20贴合至所述曲面基板10上时,将所述柔性基板固定在所述弹性支撑面上,所述曲面基板10固定在所述第一治具100上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治具100和所述第二治具200相向移动,通过控制所述囊体结构300内充入的流体压力,可使得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形变,为所述柔性膜层20施加压力,保证该柔性膜层20与曲面基板10贴合的紧密性,提升贴合均匀性,减少贴合气泡及反弹气泡,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报废率与重工率。
此外,述方法中,单独控制每个所述囊体结构300所对应的所述充气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囊体结构300的流体压力。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曲面基板10的四个角落所对应的囊体结构300,每个囊体结构300均可以通过单独的充气机构控制,如此,可量化各囊体结构300内的流体压力,方便操作人员调整及管理。
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区域的厚度被放大或缩小,即这些附图并非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装置,用于将柔性膜层与曲面基板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
第一治具,用于固定所述曲面基板;
第二治具,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治具包括采用弹性变形材料制成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在面向所述第一治具的一侧具有用于固定所述柔性膜层的弹性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面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形状相匹配,且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具有中空的囊体结构,所述囊体结构用于在流体流体的压力作用下,使所述弹性支撑面发生弹性形变,以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贴合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曲面基板包括平面部分和曲面部分;
所述弹性支撑件的弹性支撑面包括:
平面区域,用于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平面部分贴合;
及,所述弧形区域,用于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压力,以使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曲面基板的曲面部分贴合;
其中,在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至少在与所述弧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所述囊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支撑件内部在与所述平面区域所对应的位置为实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囊体结构数量至少有四个,分布在对应所述曲面基板的四角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囊体结构分别单独连接有气道,且每个所述囊体结构通过其对应的所述气道单独连接至对应的充气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囊体结构的内表面的曲面形状与所述弹性支撑面相应位置处的曲面形状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支撑件采用橡胶材料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治具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曲面基板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置所述曲面基板。
9.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柔性膜层与曲面基板贴合;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基板固定在第一治具内;
将所述柔性膜层固定在所述第二治具的所述弹性支撑面上;
驱动所述第二治具向靠近所述第一治具的方向移动,控制所述囊体结构内所充入流体的压力,以向所述柔性膜层施加贴合压力,使得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曲面基板贴合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装置,所述方法中,单独控制每个所述囊体结构所对应的所述充气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单独控制每个所述囊体结构的流体压力。
CN201910934431.8A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ending CN110667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4431.8A CN110667096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34431.8A CN110667096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7096A true CN110667096A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80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34431.8A Pending CN110667096A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709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2284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夹具、曲面贴合装置和曲面贴合方法
CN111768710A (zh) * 2020-07-21 2020-10-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1799317A (zh) * 2020-07-27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3135346A (zh) * 2021-05-19 2021-07-20 深圳市辉中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曲面屏生产加工设备
CN113878860A (zh) * 2021-09-28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CN113920875A (zh) * 2021-10-18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
CN114589915A (zh) * 2022-03-10 2022-06-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
CN115107344A (zh) * 2021-03-23 2022-09-27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0785A (zh) * 2017-06-06 2017-08-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上曲面玻璃的气囊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0785A (zh) * 2017-06-06 2017-08-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上曲面玻璃的气囊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52284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夹具、曲面贴合装置和曲面贴合方法
CN111252284B (zh) * 2020-01-19 2022-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曲面贴合夹具、曲面贴合装置和曲面贴合方法
CN111768710A (zh) * 2020-07-21 2020-10-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1799317A (zh) * 2020-07-27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1799317B (zh) * 2020-07-27 2023-0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5107344A (zh) * 2021-03-23 2022-09-27 广州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3135346A (zh) * 2021-05-19 2021-07-20 深圳市辉中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oled曲面屏生产加工设备
CN113878860A (zh) * 2021-09-28 2022-01-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CN113920875A (zh) * 2021-10-18 2022-01-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
CN113920875B (zh) * 2021-10-18 2023-1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治具
CN114589915A (zh) * 2022-03-10 2022-06-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
CN114589915B (zh) * 2022-03-10 2023-07-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7096A (zh)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US10500820B2 (en) Laminating apparatus and laminat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101668081B1 (ko) 곡면형 윈도우 글래스에 플렉시블 소재 합착장치
WO2014021198A1 (ja) 基板貼合装置及び貼合方法
US20100097738A1 (en) Electrostatic chuck and substrate bon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0850238B1 (ko) 기판척 및 이를 가진 기판합착장치
TWI613083B (zh) 積層體之製造裝置及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US8851134B2 (en) Vacuum device and bon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2090759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KR101828833B1 (ko) 미소 곡면형 합착장치
CN111937057B (zh) 压接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110132518A1 (en) Device for holding a substrate, process for holding a substrat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glass
KR20150059566A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곡면 커버 부재의 합착 장치 및 합착 방법
KR102175509B1 (ko)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곡면 커버 부재의 합착 장치 및 합착 방법
KR20190041255A (ko) 필름 부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필름 부착방법
CN212135823U (zh) 贴合治具和贴合装置
JP2012182254A (ja) ワーク粘着チャック装置及びワーク貼り合わせ機
KR20190011397A (ko) 곡면 합착 장치
KR20180009086A (ko) 곡면형 패널에 플렉서블 소재 부착방법
JP4903906B1 (ja) ワーク粘着チャック装置及びワーク貼り合わせ機
JP2016018996A (ja) 支持チャック及び基板処理装置
KR20190105355A (ko) 곡면이 형성된 대상물의 필름지 부착이 용이한 접착장치
JP7417246B2 (ja) 貼り付け装置及び貼り付け方法
KR20200117661A (ko) 라미네이팅 가압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팅 방법
KR102551785B1 (ko) 곡면형 라미네이트 가압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