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2191B -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2191B
CN110662191B CN201810712871.4A CN201810712871A CN110662191B CN 110662191 B CN110662191 B CN 110662191B CN 201810712871 A CN201810712871 A CN 201810712871A CN 110662191 B CN110662191 B CN 110662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vehicle
communication mode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128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2191A (zh
Inventor
陈勇
白军明
孔宪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128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2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2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2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2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上述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检测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获取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本申请可以实现车载设备采用与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提高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通信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载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Vehicle to Everything;以下简称:V2X)技术目前有2种通信方式:专用短程通信(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DSRC)和车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以下简称:LTE-V)。DSRC为专用短程通信技术,LTE-V采用移动通信的公众蜂窝网络实现车车互联、车人互联和/或车路互联。现有相关技术中,当前V2X车载终端绝大多数都是后装,而且只采用单一模式的通信模块,从而通信模式不一致的车辆间、车和基础设施之间无法通信,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较低,造成智能交通设施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以实现车载设备采用与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提高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通信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
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
本申请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检测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获取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中,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之后,检测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获取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然后根据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通信需求,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实现车载设备采用与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提高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通信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通信状态和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中,获取模块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之后,检测模块检测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而获取模块获取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然后选择模块根据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通信需求,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实现车载设备采用与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提高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通信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上述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
具体地,车载设备可以获取自身搭载的通信模块,例如:DSRC通信模块和LTE-V通信模块,这样车载设备就可以获取上述车载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本实施例以车载设备具有DSRC通信模式和LTE-V通信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然后,车载设备可以对处于DSRC通信模式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接收方设备进行检测,获取具有DSRC通信模式的接收方设备;另外,车载设备可以对处于LTE-V通信模式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接收方设备进行检测,获取具有LTE-V通信模式的接收方设备。综合以上检测结果,车载设备可以获取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
步骤102,检测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获取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
其中,上述通信状态可以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之一或组合。
步骤103,根据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通信需求,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为例进行说明,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是通信距离不超过通信距离阈值,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由于DSRC是一种短距离通信模式,因此步骤103可以为:当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时,从DSRC和LTE-V中选择DSRC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当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大于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时,从DSRC和LTE-V中选择LTE-V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可以为300米。
上述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中,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之后,检测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而获取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然后根据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通信需求,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实现车载设备采用与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提高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通信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
图2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
步骤201,当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按照预定的交替频率,交替使用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上述预定的交替频率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预定的交替频率可以为1分钟/次。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为例,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当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前通信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当前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并且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也就是说,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均符合上述通信需求的要求时,车载设备可以按照预定的交替频率,交替使用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避免一直使用同一种通信模式所带来的通信速率下降,通信网络负载过大等问题。
图3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
步骤301,当上述接收方设备包括路侧设备和除上述车载设备所在车辆之外的其他车辆,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时,并且当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采用上述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中的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路侧设备进行通信,采用上述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中的另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其他车辆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为例,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当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前通信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当前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并且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车载设备可以使用DSRC通信模式与路侧设备进行通信,使用LTE-V通信模式与其他车辆进行通信,反之亦然,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时,为了避免干扰,可以设置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上。
图4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申请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3可以包括:
步骤401,当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第一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一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步骤401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402,当上述通信状态的各项数据中存在数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阈值的数据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上述相同通信模式中的第二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二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也就是说,当通信距离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或者当前通信数据量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或者当前通信速率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或者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车载设备可以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上述相同通信模式中的第二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二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为例,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当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前通信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当前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并且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车载设备可以从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中选择DSRC通信模式,通过DSRC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而当通信距离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或者当前通信数据量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或者当前通信速率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或者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车载设备可以将DSRC通信模式切换为LTE-V通信模式,通过上述LTE-V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图5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再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图4所示实施例中,步骤402可以包括:
步骤501,向上述接收方设备发出通信模式切换请求,以请求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
步骤502,等待上述接收方设备的反馈。
步骤503,判断单次等待时间是否超过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如果否,则执行步骤504;如果单次等待时间超过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则返回执行步骤502。
其中,上述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
步骤504,判断是否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如果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则执行步骤505;如果未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则执行步骤506;如果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则执行步骤507。
其中,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接收方设备确定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满足上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需求之后发送的;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当前通信数据量、当前通信速率和当前通信网络负载之一或组合。
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上述接收方设备确定上述通信状态的各项数据中存在不满足第二通信模式的需求的数据之后发送的,或者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上述接收方设备确定与上述车载设备建立连接的次数超过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之后发送的。
其中,上述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
步骤505,主动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通过第二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506,判断等待上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等待次数是否超过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05;如果等待上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等待次数未超过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则执行步骤502。
其中,上述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可以为10。
步骤507,继续通过上述第一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图6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可以作为车载设备实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如图6所示,上述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61、检测模块62和选择模块63;
其中,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具体地,获取模块61可以获取自身搭载的通信模块,例如:DSRC通信模块和LTE-V通信模块,这样获取模块61就可以获取上述车载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本实施例以车载设备具有DSRC通信模式和LTE-V通信模式为例进行说明。
然后,获取模块61可以对处于DSRC通信模式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接收方设备进行检测,获取具有DSRC通信模式的接收方设备;另外,获取模块61可以对处于LTE-V通信模式的通信距离范围内的接收方设备进行检测,获取具有LTE-V通信模式的接收方设备。综合以上检测结果,获取模块61可以获取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
检测模块62,用于检测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其中,上述检测模块62检测的通信状态可以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之一或组合。
获取模块61,还用于获取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选择模块63,用于根据检测模块62检测的通信状态和获取模块61获取的通信需求,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为例进行说明,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是通信距离不超过通信距离阈值,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由于DSRC是一种短距离通信模式,因此步骤103可以为:当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时,从DSRC和LTE-V中选择DSRC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当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大于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时,从DSRC和LTE-V中选择LTE-V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通信需求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可以为300米。
上述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中,获取模块61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之后,检测模块62检测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而由获取模块61获取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然后选择模块63根据上述通信状态和上述通信需求,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实现车载设备采用与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提高车载设备与接收方设备的通信成功率,进而可以提高智能交通设备的利用率。
图7为本申请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选择模块63,具体用于当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按照预定的交替频率,交替使用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上述预定的交替频率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预定的交替频率可以为1分钟/次。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为例,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当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前通信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当前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并且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也就是说,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均符合上述通信需求的要求时,选择模块63可以按照预定的交替频率,交替使用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从而可以避免一直使用同一种通信模式所带来的通信速率下降,通信网络负载过大等问题。
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接收方设备可以包括路侧设备和除上述车载设备所在车辆之外的其他车辆;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
选择模块63,具体用于当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采用上述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中的一种通信模式,与上述路侧设备进行通信,采用上述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中的另一种通信模式,与其他车辆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为例,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当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前通信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当前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并且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选择模块63可以使用DSRC通信模式,与路侧设备进行通信,使用LTE-V通信模式,与其他车辆进行通信,反之亦然,在此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现时,为了避免干扰,可以设置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分别工作在不同的工作频率上。
本实现方式中,选择模块63,具体用于当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第一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一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上述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还可以包括:切换模块64;
切换模块64,用于在选择模块63从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第一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一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之后,当上述通信状态的各项数据中存在数值大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阈值的数据时,将上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上述相同通信模式中的第二通信模式,通过第二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也就是说,当通信距离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或者当前通信数据量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或者当前通信速率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或者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切换模块64可以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上述相同通信模式中的第二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二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以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前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为例,假设上述车载设备和上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当通信距离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当前通信数据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当前通信速率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并且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小于或等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选择模块63可以从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中选择DSRC通信模式,通过DSRC通信模式与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而当通信距离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距离阈值,或者当前通信数据量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数据量阈值,或者当前通信速率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速率阈值,或者当前通信网络负载大于上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通信网络负载阈值时,切换模块64可以将DSRC通信模式切换为LTE-V通信模式,通过上述LTE-V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本实施例中,切换模块64可以包括:请求子模块641、接收子模块642、判断子模块643和模式切换子模块644;
其中,请求子模块641,用于向上述接收方设备发出通信模式切换请求,以请求将上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上述第二通信模式;
接收子模块642,用于等待上述接收方设备的反馈;
判断子模块643,用于当单次等待时间未超过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时,判断接收子模块642是否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其中,上述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
模式切换子模块644,用于当接收子模块642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时,主动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二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上述接收方设备确定上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满足上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需求之后发送的;上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当前通信数据量、当前通信速率和当前通信网络负载之一或组合。
判断子模块643,还用于当接收子模块642没有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时,判断等待上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等待次数是否超过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其中,上述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举例来说,上述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可以为10。
模式切换子模块644,还用于当等待上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等待次数超过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时,主动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通过上述第二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模式切换子模块644,还用于在判断子模块643判断是否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之后,当接收到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时,继续通过上述第一通信模式与上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上述接收方设备确定上述通信状态的各项数据中存在不满足第二通信模式的需求的数据之后发送的,或者上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上述接收方设备确定与上述车载设备建立连接的次数超过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之后发送的。其中,上述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可以在具体实现时,根据系统性能和/或实现需求等自行设定,本实施例对上述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的大小不作限定。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上并可在上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
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车载设备,上述车载设备可以具有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功能,本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形态不作限定。
图8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电子设备12的框图。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12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2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2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或者处理单元16,系统存储器28,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系统存储器28和处理单元16)的总线18。
总线18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器总线或者存储器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器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举例来说,这些体系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以下简称:ISA)总线,微通道体系结构(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MAC)总线,增强型IS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Association;以下简称:VESA)局域总线以及外围组件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ion;以下简称:PCI)总线。
电子设备12典型地包括多种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这些介质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电子设备12访问的可用介质,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介质,可移动的和不可移动的介质。
系统存储器28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形式的计算机系统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30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电子设备12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可移动/不可移动的、易失性/非易失性计算机系统存储介质。仅作为举例,存储系统34可以用于读写不可移动的、非易失性磁介质(图8未显示,通常称为“硬盘驱动器”)。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于对可移动非易失性磁盘(例如“软盘”)读写的磁盘驱动器,以及对可移动非易失性光盘(例如: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CD-ROM)、数字多功能只读光盘(Digital Video Disc Read OnlyMemory;以下简称:DVD-ROM)或者其它光介质)读写的光盘驱动器。在这些情况下,每个驱动器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数据介质接口与总线18相连。存储器28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具有一组(例如至少一个)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被配置以执行本申请各实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42的程序/实用工具40,可以存储在例如存储器28中,这样的程序模块42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程序模块42通常执行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电子设备12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显示器24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2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2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22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2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2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8所示,网络适配器20通过总线18与电子设备12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8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2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处理单元16通过运行存储在系统存储器28中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按照上面描述的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
上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以下简称: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以下简称: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以下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以下简称: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rogrammableGate Array;以下简称: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以下简称: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
检测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并获取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包括:V2X通信模式;所述V2X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之一或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之一或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所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按照预定的交替频率,交替使用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的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方设备包括路侧设备和除所述车载设备所在车辆之外的其他车辆;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包括至少两种通信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所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采用所述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中的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路侧设备进行通信,采用所述至少两种通信模式中的另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其他车辆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通信状态和所述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当所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小于所述通信需求所要求的阈值时,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第一通信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第一通信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通信状态的各项数据中存在数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通信需求所要求阈值的数据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所述相同通信模式中的第二通信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所述相同通信模式中的第二通信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包括:
向所述接收方设备发出通信模式切换请求,以请求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等待所述接收方设备的反馈;
当单次等待时间未超过预定的等待时间阈值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
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则主动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所述接收方设备确定所述通信状态中的各项数据均满足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需求之后发送的;
如果没有接收到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则判断等待所述接收方设备反馈的等待次数是否超过预定的等待次数阈值;
如果是,则主动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反馈之后,还包括:
如果接收到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则继续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所述接收方设备确定所述通信状态的各项数据中存在不满足所述第二通信模式的需求的数据之后发送的,或者所述接收方设备发送的不同意切换通信模式的消息是所述接收方设备确定与所述车载设备建立连接的次数超过预定的连接次数阈值之后发送的。
8.一种通信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在当前所处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选择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通信状态和所述获取模块获取的通信需求,从所述车载设备和所述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相同通信模式中选择至少一种通信模式,与所述接收方设备进行通信;
其中,所述车载设备和接收方设备所具有的通信模式包括:V2X通信模式;所述V2X通信模式包括:DSRC和LTE-V这两种通信模式之一或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通信状态包括:通信距离、通信数据量、通信速率和通信网络负载之一或组合。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10712871.4A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662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2871.4A CN110662191B (zh)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12871.4A CN110662191B (zh)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191A CN110662191A (zh) 2020-01-07
CN110662191B true CN110662191B (zh) 2021-04-20

Family

ID=69027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12871.4A Active CN110662191B (zh) 2018-06-29 2018-06-29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21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7641B (zh) * 2020-09-30 2024-02-06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切换通信模块的方法及车载智能t-box系统
CN113067649A (zh) * 2021-03-17 2021-07-02 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决策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900789B (zh) * 2022-05-17 2023-07-04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编队的多冗余通信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507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CN105517199A (zh) * 2015-12-09 2016-04-20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车载无线通信单元
CN105657842A (zh) * 2016-01-15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路侧单元
CN105764061A (zh) * 2016-01-28 2016-07-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6658748A (zh) * 2015-11-02 2017-05-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57215A (zh) * 2016-09-19 2017-05-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v2x通信的车联网信息终端可重构架构
CN107018162A (zh) * 2016-01-28 2017-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CN107094092A (zh) * 2017-04-01 2017-08-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1803145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dentifying locations of nearby road side units for vehicle-to-anything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6642B2 (en) * 2015-12-08 2018-07-31 Uber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vehic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7507A (zh) * 2014-01-28 2014-04-23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和选择装置、终端、基站
CN106658748A (zh) * 2015-11-02 2017-05-1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信道接入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17199A (zh) * 2015-12-09 2016-04-20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车载无线通信单元
CN105657842A (zh) * 2016-01-15 2016-06-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路侧单元
CN105764061A (zh) * 2016-01-28 2016-07-1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无线蜂窝网络中的d2d通信资源分配方法
CN107018162A (zh) * 2016-01-28 2017-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WO2018031458A1 (en) * 2016-08-09 2018-02-1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dentifying locations of nearby road side units for vehicle-to-anything communications
CN106657215A (zh) * 2016-09-19 2017-05-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v2x通信的车联网信息终端可重构架构
CN107094092A (zh) * 2017-04-01 2017-08-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载通信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oexistence of 802.11p and V2V services;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 TSG RAN WG1》;201609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2191A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2191B (zh) 通信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90105B (zh) 无线通信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3826203A (zh) 公交运行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09190648B (zh) 模拟环境生成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CN104955095A (zh) 一种通信网络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EP255743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positioning scheme
CN105262792A (zh) 一种车辆异常处理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08924908B (zh) WiFi扫描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704794B (zh) 远程信息处理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5490917A (zh) 应用中实现分享的方法和装置
CN108235237B (zh)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336592B (zh) 适用蓝牙读卡器的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32619A (zh) 导航路线的显示方法、车辆及移动终端
CN104348583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EP4012946A1 (en) Antenna panel sel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EP3575945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114840A (zh) 软件升级方法、装置及系统
KR101549820B1 (ko) 무선 요소간의 공유 리소스를 갖는 무선 디바이스의 분산형 관리를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저장 매체
CN105374229A (zh) 一种路线生成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9743386B (zh) 会话请求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02738B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1669709B (zh) 基于无线通信的数据上报平台
CN112533172B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信息传输装置
CN107273082A (zh) 图像的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769934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