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0931A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0931A
CN110660931A CN201911095017.9A CN201911095017A CN110660931A CN 110660931 A CN110660931 A CN 110660931A CN 201911095017 A CN201911095017 A CN 201911095017A CN 110660931 A CN110660931 A CN 110660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layer
flexible substrate
display unit
displa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950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60931B (zh
Inventor
曹方旭
王品凡
王有为
宋尊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9501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09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0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0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60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0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其中,柔性衬底基板,柔性衬底基板上分布有多个开孔区域,多个开孔区域在柔性衬底基板上划分出多个岛区和多个桥区;第一无机层,第一无机层位于柔性衬底基板上,第一无机层包括位于岛区和桥区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开孔区域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显示单元,位于第一无机层远离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岛区内;第二无机层,第二无机层覆盖显示单元和第一无机层,并与第一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显示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的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能够进行柔性显示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促进了显示的多样化,逐渐成为显示技术的主流。在一些相关技术中,OLED柔性显示装置能够满足二维面的弯折,但不适用于情况更复杂的显示装置(例如:可穿戴设备等)对于显示基板的柔性需求。
为了发展可拉伸(Stretchable)的OLED显示功能,一些相关技术中,通过在OLED柔性显示装置在衬底材料上开孔,形成用于制备像素区的岛和用于走线的桥,并通过桥的变形来实现显示装置的拉伸,然而,开孔后会存在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不足,造成OLED器件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OLED柔性显示装置在衬底材料上开孔后会存在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不足,造成OLED器件失效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
柔性衬底基板,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分布有多个开孔区域,所述多个开孔区域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划分出多个岛区和多个桥区;
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无机层包括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开孔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
显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岛区内;
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无机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辅助显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桥区内,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辅助显示单元的第二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二部分完全覆盖所述开孔区域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开孔区域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开孔深度大于5u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无机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部分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走线层,所述走线层位于所述阻隔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桥区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柔性衬底基板形成开孔区域之后且形成显示单元之前,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面形成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位于所述岛区内;
形成覆盖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无机层与第二无机层共同包围显示单元设置,又由于无机层阻隔水氧的能力较强,水氧无法穿过无机层侵入显示单元,从而导致水氧只能从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界面侵入到显示单元,通过将第一无机层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设计成大于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能够延长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界面长度,进而达到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的工作的可靠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的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基板在桥区和开孔区域交界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开孔区域、岛区和桥区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在岛区和开孔区域交界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在桥区和开孔区域交界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在岛区和开孔区域交界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基板在桥区和开孔区域交界处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衬底基板110、覆盖衬底基板110上的阻隔层120、位于所述阻隔层120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10一侧的走线130、覆盖所述走线130和所述阻隔层120的平坦层140、位于所述平坦层140远离所述衬底基板110一侧的OLED器件150、以及整体(包括岛区、桥区和开孔区域)覆盖衬底基板110上各膜层的无机层160。
由于衬底基板110是有机材料,阻隔水氧的能力较差,水氧能够直接穿过衬底基板110直接达到阻隔层120,由于阻隔层120是无机材料,阻隔水氧的能力较强,水氧无法穿过阻隔层120,而是沿着阻隔层120的边界进入阻隔层120与无机层160之间的边界,并继续向上侵入,由于平坦层140是有机层,水氧直接穿过平坦层140侵入OLED器件150。其中,水氧的整个侵入路线中在两个无极层之间的界面的侵入路线如图1中粗虚线表示,距离较短,而两个无极层之间的界面的距离需要达到20um时才能够有效的阻隔水氧侵入显示单元,可以看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基板开孔后会存在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不足,造成显示单元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OLED柔性显示装置在衬底材料上开孔后会存在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不足,造成OLED器件失效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
柔性衬底基板210,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分布有多个开孔区域A,所述多个开孔区域A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划分出多个岛区B和多个桥区C;
第一无机层220,所述第一无机层220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所述第一无机层220包括位于所述岛区B和所述桥区C的第一部分221、以及位于所述开孔区域A的第二部分222,所述第一部分221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222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厚度;
显示单元230,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岛区B内;
第二无机层240,所述第二无机层240覆盖所述显示单元230和所述第一无机层220,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显示单元230的第一收容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共同包围显示单元230设置,又由于无机层阻隔水氧的能力较强,水氧无法穿过无机层侵入显示单元230,从而导致水氧只能从第一无机层220和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的界面侵入到显示单元230,通过将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二部分222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厚度设计成大于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一部分221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厚度,能够延长第一无机层220和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的界面长度,进而达到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230的工作的可靠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230的工作的可靠性。
上述柔性衬底基板210可以为有机膜层,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薄膜。开孔区域A的开孔厚度小于柔性衬底基板210的厚度,如图1所示,多个开孔区域A按照预设规则排布,从而在柔性衬底基板210上形成岛区B和桥区C。
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一部分221覆盖处于岛区B和桥区C内的部分柔性衬底基板210,从而能够阻挡从岛区B和桥区C内穿过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水氧直接侵入显示单元230。
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二部分222与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一部分221连接,且位于开孔区域A覆盖至少部分开孔区域A的侧壁,由于第二部分222在垂直于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厚度要大于第一部分221在垂直于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厚度,这样,增加了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界面的长度,如图3所示,第一无机层220和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的界面如图中粗虚线表示,又由于水氧无法穿过第一无机层220,只能够从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界面侵入,从而达到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
其中,第二无机层240可以为封装薄膜层(TFE)。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单元230可以为OLED器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阻隔水氧工作的发光器件,此处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辅助显示单元250,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桥区C内,所述第一无机层220和所述第二无机层240共同围成容纳所述辅助显示单元250的第二收容空间。
第一无机层220和第二无机层240为辅助显示单元250阻抗水氧的原理与第一无机层220和第二无机层240为显示单元230阻抗水氧的原理相同,均是通过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一部分221阻挡从岛区B和桥区C内穿过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水氧直接侵入辅助显示单元250,且通过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二部分222延长第一无机层220和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的界面,进而达到延长水氧侵入辅助显示单元250所需的距离。
通过在桥区C增加辅助显示单元250,辅助显示单元250能够在柔性衬底基板210发生弯折时进行显示,从而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二部分222完全覆盖所述开孔区域A的侧壁。
这样,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界面的长度能够达到最长,从而达到最好的阻挡水氧侵入显示单元230的效果。
其中,所述开孔区域A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方向上的开孔深度可以大于5um。
这样,能够提高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界面的长度,便于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界面的长度大于有效阻隔水氧的20um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无机层240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重合。
具体的,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是在柔性衬底基板210开孔后且显示单元230形成之前,在柔性衬底基板210上整层形成第一无机层220,在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一部分221上形成显示单元230后,再整层形成第二无机层240。
其中,在第一无机层220整层覆盖柔性衬底基板210时,能够整体防止柔性衬底基板210一侧的水氧穿过第一无机层220侵入显示单元230,即使在某处存在水氧能够穿过的缺口,水氧也会由于第一无机层220与第二无机层240之间界面的长度太长而无法侵入显示单元230。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阻隔层260,所述阻隔层260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之间。
阻隔层260为无机层,通过增加阻隔层260在第一无机层220与柔性衬底基板210之间,能够进一步增加岛区B和桥区C内对水氧的阻隔能力,提高显示基板阻隔水氧的能力。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阻隔层260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
由于岛区B和桥区C内的水氧被阻隔层260阻挡,需要沿阻隔层260的边缘侵入。本实施例中,阻隔层260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220的第一部分221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上的正投影的内部,水氧又无法穿过第一部分221,从而岛区B和桥区C内的水氧依然需要绕过第一部分221,水氧侵入路线如图5中粗虚线所示。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走线层270,所述走线层270位于所述阻隔层260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21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桥区C内。
走线层270中包括多跟走线,用于为位于岛区B内的显示单元230和桥区C内的辅助显示单元250提供电信号。在走线层270与显示单元230之间还可以设置平坦层280,为显示单元230提供平坦面,以提高显示单元230的发光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在柔性衬底基板形成开孔区域之后且形成显示单元之前,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步骤602:在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面形成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位于所述岛区内;
步骤603:形成覆盖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无机层与第二无机层共同包围显示单元设置,又由于无机层阻隔水氧的能力较强,水氧无法穿过无机层侵入显示单元,从而导致水氧只能从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界面侵入到显示单元,通过将第一无机层的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设计成大于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能够延长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界面长度,进而达到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的工作的可靠性。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提高显示装置中显示单元的工作的可靠性。
上述柔性衬底基板可以为有机膜层,例如: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薄膜。开孔区域的开孔厚度小于柔性衬底基板的厚度,如图1所示,多个开孔区域按照预设规则排布,从而在柔性衬底基板上形成岛区和桥区。
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部分覆盖处于岛区和桥区内的部分柔性衬底基板,从而能够阻挡从岛区和桥区内穿过柔性衬底基板的水氧直接侵入显示单元。
第一无机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一无机层的第一部分连接,且位于开孔区域覆盖至少部分开孔区域的侧壁,由于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要大于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这样,增加了第一无机层与第二无机层之间界面的长度,如图3所示,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之间的界面如图中粗虚线表示,又由于水氧无法穿过第一无机层,只能够从第一无机层与第二无机层之间界面侵入,从而达到延长用于阻挡水氧侵入的有效距离的效果。
其中,第二无机层可以为封装薄膜层(TFE)。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单元可以为OLED器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阻隔水氧工作的发光器件,此处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基板。
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可穿戴电子设备、导航显示设备等。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基板,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分布有多个开孔区域,所述多个开孔区域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划分出多个岛区和多个桥区;
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所述第一无机层包括位于所述岛区和所述桥区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开孔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厚度;
显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岛区内;
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覆盖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无机层,并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辅助显示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桥区内,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辅助显示单元的第二收容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二部分完全覆盖所述开孔区域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区域在垂直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方向上的开孔深度大于5u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无机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走线层,所述走线层位于所述阻隔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桥区内。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柔性衬底基板形成开孔区域之后且形成显示单元之前,在所述柔性衬底基板上形成第一无机层;
在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面形成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位于所述岛区内;
形成覆盖所述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一无机层的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共同围成容纳所述显示单元的第一收容空间。
10.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1911095017.9A 2019-11-11 2019-11-11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6609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5017.9A CN110660931B (zh) 2019-11-11 2019-11-11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95017.9A CN110660931B (zh) 2019-11-11 2019-11-11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0931A true CN110660931A (zh) 2020-01-07
CN110660931B CN110660931B (zh) 2022-11-04

Family

ID=6904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95017.9A Active CN110660931B (zh) 2019-11-11 2019-11-11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09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1210A (zh) * 2020-04-09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1584606A (zh) * 2020-05-29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33753A (zh) * 2020-08-07 2020-10-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5424A (zh) * 2015-03-26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衬底基板和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60035806A1 (en) * 2014-07-29 2016-0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5355645A (zh) * 2015-11-06 2016-02-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21550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0224077A (zh) * 2019-05-27 2019-09-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334120A1 (en) * 2018-04-30 2019-10-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35806A1 (en) * 2014-07-29 2016-02-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CN104795424A (zh) * 2015-03-26 2015-07-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衬底基板和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5355645A (zh) * 2015-11-06 2016-02-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221550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20190334120A1 (en) * 2018-04-30 2019-10-3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0224077A (zh) * 2019-05-27 2019-09-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1210A (zh) * 2020-04-09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WO2021203786A1 (zh) * 2020-04-09 2021-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1584606A (zh) * 2020-05-29 2020-08-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584606B (zh) * 2020-05-29 2023-04-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33753A (zh) * 2020-08-07 2020-10-2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CN111833753B (zh) * 2020-08-07 2022-03-2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拉伸显示面板及可拉伸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0931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60931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476029B2 (en) Package structure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407869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2724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25814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4069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748204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70127100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37419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rough hole surrounding barrier area
JP2021531610A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表示パネル
WO2021143558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JP2020532043A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JP2019075229A (ja) 表示装置
CN112885879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19010056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224243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5249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130618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1389218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3899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0603B (zh) 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1130768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210377421U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基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30603A (zh) 显示装置
CN216749900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