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7185B - 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7185B
CN110637185B CN201780090830.XA CN201780090830A CN110637185B CN 110637185 B CN110637185 B CN 110637185B CN 201780090830 A CN201780090830 A CN 201780090830A CN 110637185 B CN110637185 B CN 110637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portion
grease
bearing
cover
bea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08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7185A (zh
Inventor
多田顺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37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7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71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NLUBRICATING
    • F16N31/00Means for collecting, retaining, or draining-off lubricant in or on machine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 Sealing Of Bearing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轴承装置具有:轴承台,其具有筒状部;轴承,其收纳于筒状部;以及罩,其安装于筒状部的轴线方向端部。轴承台经由轴承支承穿过筒状部的内侧的轴,罩具有:罩部,其覆盖轴承;以及筒状的润滑脂排出部,其以使排出口朝向罩部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罩部。罩能够沿筒状部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进行旋转。

Description

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承轴的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收纳于轴承箱的轴承将旋转器的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承装置。在这样的以往的轴承装置中,为了将润滑脂注入收纳于轴承箱的轴承,在轴承箱的上部设置有润滑脂注入路,并在轴承箱的下部设置有润滑脂排出路。通过润滑脂注入路向轴承注入新的润滑脂,由此积存于轴承而变旧的劣化润滑脂通过润滑脂排出路而被向外部挤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785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轴承装置中,为了将劣化润滑脂从轴承箱内排出,必须使新的润滑脂完全填充于轴承箱内,从而可能产生因润滑脂过度填充于轴承箱内而导致的轴承性能的降低。
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以往的轴承装置中,通过注入轴承箱内的润滑脂的压力将劣化润滑脂从轴承箱内挤出,因此例如在劣化润滑脂发生凝固时,即使将润滑脂注入轴承箱内,也会有较多的劣化润滑脂残留于轴承箱内。
进而,为了避免润滑脂过度填充于轴承箱内,也可以在轴承箱设置用于将润滑脂向轴承箱的外部强制掏出的润滑脂掏出孔,但例如在支承旋转器的轴的轴承装置与旋转器接近配置的情况下,还存在润滑脂掏出孔被配置于因旋转器的阻碍而难以触及的位置的情况,从而存在将润滑脂从润滑脂掏出孔向轴承箱的外部掏出的作业花费工夫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能够防止润滑脂过度填充于轴承台内,并且能够更可靠并容易地使劣化润滑脂从轴承台内排出的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轴承装置具备:轴承台,其具有筒状部;轴承,其收纳于筒状部;以及罩,其安装于筒状部的轴线方向端部,轴承台经由轴承支承穿过筒状部的内侧的轴,罩具有:罩部,其覆盖轴承;以及筒状的润滑脂排出部,其以使排出口朝向罩部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罩部,罩能够沿筒状部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进行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能够使罩相对于筒状部进行旋转,由此使润滑脂排出部的排出口移位至容易从轴承装置的外部触及的位置。由此,能够可靠并容易地将劣化润滑脂从轴承台的筒状部内排出。而且,不需要为了将筒状部内的劣化润滑脂排出而使更换用润滑脂完全填充筒状部内,因此能够使注入轴承的润滑脂的注入量变得合适,从而能够防止润滑脂过度填充于轴承台的筒状部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轴承装置的旋转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筒状部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轴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2的内罩到达轴承维护位置时的轴承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包含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轴承装置的旋转器的纵剖视图。而且,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1是沿图2的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旋转器具有一对轴承装置1、被一对轴承装置1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轴2以及设置于轴2的未图示的旋转器主体。
一对轴承装置1在轴2的轴线方向上互相分离地配置。在该例中,一个轴承装置1支承轴2的一端部,另一个轴承装置1支承轴2的另一端部。即,在该例中,轴2的支承结构成为由一对轴承装置1支承轴2的两端部的两端支承结构。
未图示的旋转器主体配置于一对轴承装置1之间。一对轴承装置1分别与旋转器主体接近配置。作为旋转器,例如例举出电梯用曳引机。
各个轴承装置1具有:轴承台3;筒状的轴承4,其安装于轴承台3;以及外罩5和内罩6,它们是分别安装于轴承台3并覆盖轴承4的第一和第二罩。
轴承台3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31和支承筒状部31的板状的支承部32。
筒状部31以使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一端部朝向与旋转器主体侧相反的一侧,并使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朝向旋转器主体侧的状态水平地配置。在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部。轴2穿过筒状部31的内侧。
支承部32以与筒状部31的轴线垂直的状态固定于筒状部31的外周面。而且,如图2所示,支承部32从筒状部31的外周面朝向下方一边沿水平方向扩大一边突出。筒状部31的上方的空间不存在支承部32从而开放。
轴承4收纳于筒状部31。轴承4的外周面嵌入筒状部31的内周面。轴2的外周面嵌入轴承4的内周面。由此,轴2经由轴承4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轴承台3。在轴承4注入有作为润滑剂的润滑脂。
作为第一罩的外罩5安装于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中的远离旋转器主体一侧的端部,即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而且,外罩5具有覆盖轴承4的罩部51。
外罩5的罩部51设置有嵌入筒状部31的内周面的突起51a。外罩5通过筒状部31的内周面与突起51a的外周面的企口嵌合,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一端部。而且,罩部51的中央部形成有外罩轴通过孔7。外罩5在轴2通过了外罩轴通过孔7的状态下,封闭形成于筒状部31的一个开口部。
作为第二罩的内罩6安装于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两端部中的接近旋转器主体一侧的端部,即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而且,如图2所示,内罩6具有覆盖轴承4的罩部61、设置于罩部61的一对筒状的润滑脂排出部62以及从罩部61朝向轴承4突出的一对分隔部63。
如图1所示,内罩6的罩部61设置有嵌入筒状部31的内周面的突起61a。内罩6通过筒状部31的内周面与突起61a的外周面的企口嵌合,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而且,内罩6能够沿筒状部31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进而,罩部61的中央部形成有内罩轴通过孔8。内罩6在轴2通过了内罩轴通过孔8的状态下,封闭形成于筒状部31的另一个开口部。
如图2所示,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各自从罩部61的径向中间部分别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该例中,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配置于关于罩部61的轴线对称的位置,并从罩部61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在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形成有排出润滑脂的扁平截面形状的排出口。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以使排出口朝向罩部61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罩部61。在该例中,在沿内罩6的轴线观察轴承装置1时,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比罩部61以及筒状部31各自的外周部向外侧伸出。
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各自的内部空间在罩部61的位置处朝向筒状部31内开放。由此,筒状部31的内部与轴承装置1的外部通过润滑脂排出部62彼此连通。掏出润滑脂的未图示的钩棒状的掏出工具能够从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插入筒状部31内。
一对分隔部63分别是沿内罩6的径向配置的板状部。而且,一对分隔部63分别在内罩6的周向上配置于从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各自的位置偏移的位置。在该例中,一对分隔部63配置于关于罩部61的轴线对称的位置,各个分隔部63在内罩6的周向上配置于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之间的中央位置。
一对分隔部63各自与轴承4之间存在间隙。而且,一对分隔部63分别与轴2的外周面接触。因此,在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时,一对分隔部63分别与轴2的外周面接触并相对于轴2移动。
在筒状部31的外周面设置有作为向轴承4注入润滑脂的注入口的润滑脂注入嘴9。润滑脂注入嘴9从筒状部31的上部向不存在支承部32的开放的上方的空间突出。在筒状部31的壁设置有连接润滑脂注入嘴9与筒状部31的内周面的未图示的润滑脂注入路。润滑脂从润滑脂注入嘴9通过润滑脂注入路注入轴承4。
图3是示出图2的筒状部31的主视图。在筒状部31设置有沿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贯通筒状部31的壁的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分别设置于筒状部31的不与润滑脂注入路发生干涉的部分。而且,各个操作棒插入孔33为沿着筒状部31的周向的长孔。
在该例中,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设置于关于筒状部31的轴线P对称的位置。而且,在该例中,在沿筒状部31的轴线P观察筒状部31时,操作棒插入孔3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与筒状部31的轴线P连结而得到的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度,即操作棒插入孔33的中心角θ为90°。进而,在该例中,在沿筒状部31的轴线P观察时的操作棒插入孔33的形状关于轴线P对称。
图4是示出图2的轴承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切侧视图。操作棒10能够插入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中的各个操作棒插入孔33。操作棒10的长度比筒状部31的轴线方向的尺寸长。操作棒10的端部成为螺纹部10a。
在内罩6的罩部61设置有一对螺纹孔64,操作棒10的螺纹部10a能够分别安装于这一对螺纹孔64。如图3和图4所示,在沿筒状部31的轴线观察内罩6时,一对螺纹孔64分别与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各自的区域重叠。由此,在内罩6安装于筒状部31的状态下,分别插入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的各个操作棒10能够安装于内罩6的罩部61。
在分别插入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的各个操作棒10安装于内罩6的罩部61的状态下,使各个操作棒10沿操作棒插入孔33移动,由此内罩6沿筒状部31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通过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的旋转,内罩6在轴承维护位置与轴承使用位置之间移位,该轴承维护位置是使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中的任意一个的径向外侧端部62a朝向上方的位置,该轴承使用位置是使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各自的径向外侧端部62a朝向筒状部31的侧方的位置。在图2中,示出了内罩6到达轴承使用位置时的轴承装置1的主要部分。
图5是示出图2的内罩6到达轴承维护位置时的轴承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在内罩6位于轴承维护位置时,一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面对不存在支承部32的开放的空间。由此,在内罩6位于轴承维护位置时,即使内罩6接近旋转器主体,也容易从轴承装置1的上方的空间避开旋转器主体而触及一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因此,在内罩6位于轴承维护位置时,容易将掏出工具从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插入筒状部31内。
另一方面,在内罩6位于轴承使用位置时,如图2所示,在轴2的轴线方向上,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与支承部32重叠。由此,在内罩6位于轴承使用位置时,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成为插入旋转器主体与支承部32之间的空间的状态。即,在内罩6位于轴承使用位置时,支承部32和旋转器主体成为阻碍,从而难以从轴承装置1的外部触及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
如果注入轴承4的润滑脂发生劣化,则会产生轴承4的性能的降低以及寿命的缩短,因此需要进行将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更换为更换用润滑脂的润滑脂更换作业。在润滑脂的更换作业中,将劣化润滑脂从筒状部31内排出并将更换用润滑脂注入轴承4。
接着,对润滑脂的更换作业的顺序进行说明。在轴承装置1的通常使用时,内罩6到达轴承使用位置,如图2所示,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配置为使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朝向轴承装置1的侧方。由此,外部的异物难以通过各个润滑脂排出部62进入筒状部31内的轴承4。
在进行润滑脂的更换作业时,首先,从筒状部31卸下外罩5。然后,将积存于轴承4的外罩5侧的劣化润滑脂从卸下外罩5而开放的筒状部31的开口部去除。
然后,将操作棒10从筒状部31的内罩6侧的相反侧,即外罩5侧分别插入一对操作棒插入孔33,并将操作棒10的螺纹部10a安装于内罩6的螺纹孔64。
然后,沿周向推压操作棒10的从筒状部31伸出的部分,从而使各个操作棒10沿各个操作棒插入孔33移动。由此,内罩6沿筒状部31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从而内罩6的位置从轴承使用位置向轴承维护位置移位。这时,附着于内罩6的罩部61的劣化润滑脂也随着内罩6的旋转而沿筒状部31的周向移动。而且,这时,各个分隔部63也沿筒状部31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31移动,从而积存于罩部61与轴承4之间的劣化润滑脂被分隔部63推压并沿筒状部31的周向移动。进而,这时,各个分隔部63与轴2的外周面接触,因此附着于轴2的外周面的劣化润滑脂也被分隔部63推压并沿筒状部31的周向移动。
当内罩6的位置位于轴承维护位置时,一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径向外侧端部62a的排出口朝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的开放的上方空间,从而维护员能够从轴承装置1的上方触及润滑脂排出部62。然后,将钩棒状的掏出工具从轴承装置1的上方插入一个润滑脂排出部62的排出口,通过掏出工具将筒状部31内的积存于内罩6的罩部61与轴承4之间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掏出。
然后,重复使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的作业和通过掏出工具将积存于内罩6与轴承4之间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掏出的作业。由此,进一步可靠地去除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
然后,一边使各个操作棒10沿各个操作棒插入孔33移动,一边使内罩6从轴承维护位置向轴承使用位置移位。
然后,从内罩6卸下各个操作棒10,并将操作棒10从各个操作棒插入孔33拔出。而且,将适量的更换用润滑脂从润滑脂注入嘴9注入轴承4。
然后,将外罩5安装于筒状部31,由此完成对轴承4的润滑脂更换作业。
在这样的轴承装置1中,内罩6具有:罩部61,其覆盖轴承4;以及润滑脂排出部62,其以使排出口朝向罩部61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罩部61,内罩6能够沿筒状部31的周向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因此通过使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能够使润滑脂排出部62的排出口移位至容易从轴承装置1的外部触及的位置。由此,能够容易地通过润滑脂排出部62的排出口将劣化润滑脂从筒状部31内掏出,从而能够更可靠并容易地将劣化润滑脂从轴承台3的筒状部31内排出。而且,由于能够通过润滑脂排出部62将筒状部31内的润滑脂强制排出,因此不需要为了将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排出而利用更换用润滑脂将筒状部31内完全填充,从而能够使注入轴承4的润滑脂的注入量变得合适。由此,能够防止润滑脂过度填充于轴承台3的筒状部31内。
而且,设置于罩部61的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各自的排出口从罩部61朝向径向外侧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因此每使内罩6旋转半周,就能够使润滑脂排出部62的排出口朝向上方的开放的空间。由此,例如能够通过一对润滑脂排出部62从彼此相反的方向将附着于内罩6的罩部61的劣化润滑脂掏出,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将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排出。
而且,筒状部31设置有沿着筒状部31的周向的长孔即操作棒插入孔33,并且能够安装于内罩6的罩部61的操作棒10能够插入于操作棒插入孔33,因此例如在内罩6存在于旋转器主体与支承部32之间的空间内,从而无法从轴承装置1的外部直接操作内罩6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操作插入于操作棒插入孔33的操作棒10而使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由此,能够更可靠地将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排出。
而且,内罩6具有从罩部61朝向轴承4突出的分隔部63,因此通过使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能够通过分隔部63推压积存于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从而使其移动。由此,能够使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向容易从润滑脂排出部62排出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排出。
而且,由于内罩6的分隔部63与轴2的外周面接触,因此通过使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能够在筒状部31内通过分隔部63推压附着于轴2的外周面的劣化润滑脂从而使其移动。由此,能够使附着于轴2的外周面的劣化润滑脂向容易从润滑脂排出部62排出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使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排出。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设置于内罩6的罩部61的润滑脂排出部62的数量为两个,但设置于内罩6的罩部61的润滑脂排出部6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设置于筒状部31的操作棒插入孔33的数量为两个,但设置于筒状部31的操作棒插入孔3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在该情况下,内罩6的罩部61的螺纹孔64的数量也设为与操作棒插入孔33的数量相符的数量,分别插入于各个操作棒插入孔33的操作棒10能够安装于内罩6的罩部61。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操作棒插入孔33的中心角θ为90°,但操作棒插入孔33的中心角θ也可以大于90°。这样,能够扩大内罩6的旋转范围,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将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排出。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操作棒插入孔33设置于筒状部31,操作棒10能够插入操作棒插入孔33,但只要能够从轴承装置1的外部直接使内罩6进行旋转,也可以没有操作棒插入孔33和操作棒10。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内罩6的分隔部63的数量为两个,但内罩6的分隔部63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分隔部63的数量为润滑脂排出部62的数量以下的数量。而且,润滑脂排出部62配置于在内罩6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分隔部63之间。
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分隔部63设置于罩部61,但也可以没有分隔部63。即使没有分隔部63,也能够通过使内罩6相对于筒状部31进行旋转,从而使润滑脂排出部62的排出口朝向轴承装置1的外部的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更可靠并容易地将筒状部31内的劣化润滑脂排出。
标号说明
1:轴承装置;2:轴;3:轴承台;4:轴承;6:内罩(罩);10:操作棒;31:筒状部;33:操作棒插入孔;61:罩部;62:润滑脂排出部;63:分隔部。

Claims (7)

1.一种轴承装置,其具备:
轴承台,其具有筒状部;
轴承,其收纳于所述筒状部;以及
罩,其安装于所述筒状部的轴线方向端部,
所述轴承台经由所述轴承支承穿过所述筒状部的内侧的轴,
所述罩具有:罩部,其覆盖所述轴承;以及筒状的润滑脂排出部,其以使排出口朝向所述罩部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罩部,
所述罩能够沿所述筒状部的周向相对于所述筒状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润滑脂排出部的所述排出口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罩部设置有一对所述润滑脂排出部,
所述一对润滑脂排出部分别从所述罩部朝向径向外侧向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部设置有操作棒插入孔,所述操作棒插入孔沿所述筒状部的轴线方向贯通所述筒状部的壁,
所述操作棒插入孔是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周向的长孔,
能够安装于所述罩部的操作棒能够插入于所述操作棒插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部设置有操作棒插入孔,所述操作棒插入孔沿所述筒状部的轴线方向贯通所述筒状部的壁,
所述操作棒插入孔是沿着所述筒状部的周向的长孔,
能够安装于所述罩部的操作棒能够插入于所述操作棒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罩具有从所述罩部朝向所述轴承突出的分隔部,
所述分隔部在所述罩的周向上配置于从所述润滑脂排出部的位置偏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装置,其中,
所述分隔部与所述轴的外周面接触。
7.一种润滑脂的更换方法,其是将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轴承装置的所述筒状部内的劣化润滑脂更换为更换用润滑脂的润滑脂更换方法,其具备以下工序:
使所述罩相对于所述筒状部进行旋转,从而使所述润滑脂排出部的排出口朝向轴承装置的外部的开放的空间;
在使所述润滑脂排出部的排出口朝向轴承装置的外部的开放的空间之后,使所述筒状部内的劣化润滑脂从所述润滑脂排出部的排出口排出;以及
在使所述筒状部内的劣化润滑脂从所述润滑脂排出部的排出口排出之后,将更换用润滑脂注入所述轴承。
CN201780090830.XA 2017-05-23 2017-05-23 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Active CN110637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9197 WO2018216103A1 (ja) 2017-05-23 2017-05-23 軸受装置、及びグリスの交換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7185A CN110637185A (zh) 2019-12-31
CN110637185B true CN110637185B (zh) 2021-01-29

Family

ID=6439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830.XA Active CN110637185B (zh) 2017-05-23 2017-05-23 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27431B2 (zh)
CN (1) CN110637185B (zh)
WO (1) WO20182161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2147B (zh) * 2020-04-07 2020-12-22 泗县金皖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内置恒流锂电池泵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023U (zh) * 1980-06-30 1982-01-27
JP2010286093A (ja) * 2009-06-15 2010-12-24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軸受装置
CN102159795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斯奈克玛 润滑涡轮发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JP2014185016A (ja) * 2013-03-25 2014-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グリース交換装置
CN104884763A (zh) * 2013-01-08 2015-09-02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涡轮增压器轴承壳体的排油口
WO2016129014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及びその潤滑剤の排出方法
CN206129889U (zh) * 2016-08-31 2017-04-26 江苏华星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滤网的轴承润滑油路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023U (zh) * 1980-06-30 1982-01-27
CN102159795A (zh) * 2008-09-22 2011-08-17 斯奈克玛 润滑涡轮发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JP2010286093A (ja) * 2009-06-15 2010-12-24 Chugoku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軸受装置
CN104884763A (zh) * 2013-01-08 2015-09-02 博格华纳公司 用于涡轮增压器轴承壳体的排油口
JP2014185016A (ja) * 2013-03-25 2014-10-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グリース交換装置
WO2016129014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及びその潤滑剤の排出方法
CN206129889U (zh) * 2016-08-31 2017-04-26 江苏华星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滤网的轴承润滑油路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6103A1 (ja) 2018-11-29
JPWO2018216103A1 (ja) 2019-11-07
CN110637185A (zh) 2019-12-31
JP6727431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80891B2 (ja) 回転ジョイント支持構造部、工作機械の主軸および電動機
US9816602B2 (en) Lubrication pinion module, lubrication pin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lubrication pinion module
CN110637185B (zh) 轴承装置以及润滑脂的更换方法
EP3127221B1 (de) Vorrichtung zum schmieren eines wälzlagers eines elektromotors
WO2011104940A1 (ja) 軸受給油装置
JP2017067276A (ja) 遊星歯車装置および遊星歯車装置の潤滑剤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EP3850997B1 (en) Blade assembly and food processor having same
CN110513392A (zh) 一种便于更换滚子的轴承
KR100335319B1 (ko) 로터리 조인트
WO2016129014A1 (ja) 軸受装置、及びその潤滑剤の排出方法
JP6637691B2 (ja) 回転電機
KR101414226B1 (ko) 원심 펌프
BR102014002938A2 (pt) sistema de engrenagem diferencial, e, aparelho para dispersar um lubrificante em um sistema de engrenagem diferencial
CN101588854B (zh) 过滤器安装设备
JP2010286093A (ja) 軸受装置
CN209506283U (zh) 一种旋转式灌装机
KR101271628B1 (ko) 베어링 구조체
CN111396566B (zh) 一种轴端密封结构及布料机
WO2010116617A1 (ja) 密閉型混練機
KR20150060554A (ko) 포털 하우징 장치
US6119726A (en) Apparatus for effecting transfer of fluid from any one of a plurality of fluid sources to a single fluid outlet
KR101259188B1 (ko) 차량의 오일 필터에 구비되는 릴리프 밸브
JP2021067287A (ja) バランサー装置
CN220850403U (zh) 一种耐磨损轴承套圈
CN109466835A (zh) 一种旋转式灌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