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2091A -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2091A
CN110632091A CN201911100722.3A CN201911100722A CN110632091A CN 110632091 A CN110632091 A CN 110632091A CN 201911100722 A CN201911100722 A CN 201911100722A CN 110632091 A CN110632091 A CN 110632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detected
product
detection
acqui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007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祯
周运超
王凯
李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Water Drop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Watrix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Water Drop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Watrix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Water Drop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Watrix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Water Drop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007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2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2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 G01N21/898Irregularities in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textiles, woo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涉及检测器械领域;该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包括传输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和安装基座;传输机构设置在安装基座上,用于将待检测产品传输至检测区域;图像采集机构与安装基座连接;图像采集机构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图像采集元件;第一光源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的上方和/或下方;第二光源设置在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的侧面,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从待检测产品的侧面入射并贯穿待检测产品;图像采集元件位于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上方和/或下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以提高对电子屏幕表面的灰尘、凸台和凹坑的缺陷判断。

Description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可移动化”时代的到来,便携高效的手机、平板电子产品将成为商务人士和年轻一代的首选配备,它们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随之而来的是,在视觉检测领域,特别是手机、电子平板行业检测中,对电子屏幕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的电子屏幕缺陷检测,虽然能够检测出电子屏幕表面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无法判断电子屏幕表面的缺陷是灰尘,还是凸台或者凹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以提高对电子屏幕表面的灰尘、凸台和凹坑的缺陷判断。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包括传输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和安装基座;
所述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用于将待检测产品传输至检测区域;
所述图像采集机构与所述安装基座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图像采集元件;
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侧面,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侧面入射并贯穿所述待检测产品;所述图像采集元件位于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上方和/或下方。
可选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用于传输待检测产品的输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输送装置,且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
所述安装基座具有与所述检测区域位置对应的检测通孔;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图像采集元件均与所述检测通孔位置对应;
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待检测产品依次输送至所述检测通孔。
可选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一对传送带;一对所述传送带沿着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一对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间隙为传送间隙;所述传送间隙设置在所述检测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检测区域位置对应;
所述第二光源的位置与所述传送间隙相对应,且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穿过所述传送间隙。
可选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用于检测待检测产品位置的传感器;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传感器支架。
可选地,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侧光源安装件;所述侧光源安装件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侧面,且与所述检测通孔位置对应;
所述侧光源安装件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延伸的侧光源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侧光源安装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光源能够固定在所述侧光源安装凹槽内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待检测产品之间的距离;
和/或,所述侧光源安装件连接有一对遮光板;一对所述遮光板设置在所述检测通孔的上方,且一对所述遮光板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检测区域位置对应。
可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的侧面的主动轴;
所述安装基座固定连接有主动轴安装座;
所述主动轴安装座包括主动轴安装座本体、主动轴安装座压盖和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主动轴安装座轴承;所述主动轴安装座本体与所述安装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安装座轴承通过所述主动轴安装座压盖固定在所述主动轴安装座本体内,且所述主动轴安装座压盖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安装座本体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支撑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图像采集元件的图像采集支撑装置;
所述图像采集支撑装置包括采集滑轨、采集支架、采集连接件和采集旋转件;
所述采集滑轨与所述安装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采集支架的底部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采集滑轨上,所述采集支架的顶部连接所述采集连接件,且所述采集连接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采集支架的不同高度;
所述采集旋转件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采集连接件上;
所述第一光源或所述图像采集元件分别与所述采集旋转件可拆装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支撑装置还包括采集调节件;
所述采集调节件与所述采集旋转件可拆装连接;沿垂直于所述采集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所述采集调节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采集旋转件的不同位置;
所述第一光源或所述图像采集元件分别通过所述采集调节件与所述采集旋转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光源为线性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为激光;所述图像采集元件为线扫相机;
和/或,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表面平行。
一种缺陷检测系统,包括缺陷检测设备,还包括机箱、操控装置、显示装置、换气装置和警示装置;
所述操控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操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缺陷检测设备工作;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缺陷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
所述换气装置和所述警示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外部;所述换气装置用于交换所述机箱内的空气;所述警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缺陷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一种缺陷检测方法,适用于缺陷检测设备,该方法包括,
传输机构将待检测产品传输至检测区域;
图像采集机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交替闪亮,照射所述待检测产品,同时图像采集元件采集待检测产品的图像并形成采集图像;
所述第一光源照射下所述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经所述第二光源照射,灰尘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1,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凸点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2,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3,则S1、S2和S3之间的关系为:S1>S2>S3;所述第一光源照射下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在所述采集图像产生的亮斑面积,与所述第二光源照射下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在所述采集图像产生的亮斑面积相同;以此判断待检测产品的缺陷。
有益效果主要为:
本发明提供的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通过传输机构将待检测产品传输至检测区域,以使图像采集元件能够采集待检测产品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交替照射下的图像;由于待检测产品表面的灰尘、凸台和凹坑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照射下,拍摄采集图像中显示的亮斑面积不同,通过对比亮斑面积而可以判断出灰尘、凸台和凹坑缺陷。具体而言,第一光源照射下图像采集机构的采集图像中显示的亮斑,当待检测产品表面的缺陷为凹点时在第二光源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无明显变化,当待检测产品表面的缺陷为凸点时在第二光源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稍稍大一些,当待检测产品表面的缺陷为灰尘时在第二光源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极大的亮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采集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系统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未显示机箱的缺陷检测系统的立体图。
图标:100-传输机构;110-驱动装置;120-输送装置;121-传送带;130-侧光源安装件;140-遮光板;150-传动装置;151-主动轴;152-从动轴;160-导向装置;161-第一导向板;162-第二导向板;170-传感器;171-传感器支架;
200-图像采集机构;210-采集滑轨;220-采集支架;230-采集连接件;240-采集旋转件;250-采集调节件;270-第一光源;271-第二光源;272-图像采集元件;
300-安装基座;310-检测通孔;400-待检测产品;510-机箱;520-操控装置;530-显示装置;540-换气装置;550-警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缺陷检测设备的主视图,图3为图像采集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传输机构的立体图,图5为传输机构的主视图;其中图1和图3用矩形体a示出了第一光源的光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电子屏幕的缺陷,尤其用于检测玻璃屏幕的缺陷。
参见图1-图5所示,该缺陷检测设备包括传输机构100、图像采集机构200和安装基座300。
传输机构100设置在安装基座300上,用于将待检测产品400传输至检测区域;待检测产品400例如为手机、电子平板等电子屏幕,也可以为玻璃产品或者与玻璃相似的产品。可选的,待检测产品采用透光材质。
图像采集机构200与安装基座300连接;图像采集机构200包括第一光源270、第二光源271和图像采集元件272。
第一光源270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和/或下方;也即第一光源270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或者第一光源270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下方,或者第一光源270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和下方。可选地,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第一光源270,以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其中,第一光源270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或下方,可以为第一光源270的光线垂直于待检测产品400的表面,也可以为第一光源270的光线与待检测产品400的表面呈夹角设置,例如,第一光源270的光线稍稍倾斜。
第二光源271设置在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侧面,第二光源271的光线能够从待检测产品400的侧面入射并贯穿待检测产品400;
图像采集元件272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和/或下方;也即,图像采集元件272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或者图像采集元件272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下方,或者图像采集元件272位于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和下方。可选地,检测区域的待检测产品400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图像采集元件272,以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
可选地,第一光源270为线性光源,或者其他类似光源。
可选地,第二光源271为激光,或者其他类似光源。
可选地,图像采集元件272为线扫相机,或者其他类似相机。
可选地,第二光源271的光线能够与待检测产品400的表面平行或者近似平行。通过第二光源271的光线平行入射待检测产品,直接或者与其他检测手段配合后更容易发现待检测产品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例如,第一光源270、第二光源271和图像采集元件272配合,可以判断出待检测产品的灰尘、凸台和凹坑等缺陷,极大提高了待检测产品的灰尘、凸台和凹坑等缺陷的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缺陷检测设备,通过传输机构100将待检测产品400传输至检测区域,以使图像采集元件272能够采集待检测产品400在第一光源270和第二光源271交替照射下的图像;由于待检测产品400表面的灰尘、凸台和凹坑在第一光源270和第二光源271照射下,拍摄采集图像中显示的亮斑面积不同,通过对比亮斑面积而可以判断出灰尘、凸台和凹坑缺陷。具体而言,第一光源270照射下采集图像中显示的亮斑,当待检测产品400表面的缺陷为凹点时在第二光源271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无明显变化,当待检测产品400表面的缺陷为凸点时在第二光源271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稍稍大一些,当待检测产品400表面的缺陷为灰尘时在第二光源271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极大的亮斑。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传输机构100包括驱动装置110、传动装置150和用于传输待检测产品400的输送装置120;驱动装置110通过传动装置150驱动连接输送装置120,进而驱动待检测产品400移动。
安装基座300具有与检测区域位置对应的检测通孔310;可选地,在输送装置120的输送方向上,检测通孔310的截面积大于检测区域的截面积。
第一光源270、第二光源271和图像采集元件272均与检测通孔310位置对应;以便于照射、拍摄待检测产品400。
输送装置120用于将待检测产品400依次输送至检测通孔310。通过检测通孔310,便于第一光源270、第二光源271和图像采集元件272视野更佳的照射、拍摄待检测产品400,进而便于发现待检测产品400的缺陷。
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输送装置120包括一对传送带121;一对传送带121沿着输送装置120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一对传送带121之间的间隙为传送间隙;传送间隙设置在检测通孔310的上方,且与检测区域位置对应;
第二光源271的位置与传送间隙相对应,且第二光源271的光线能够穿过传送间隙。通过传送间隙,以避免传送带121干扰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以提高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的质量,以及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安装基座300上固定连接有侧光源安装件130;侧光源安装件130设置在输送装置120的侧面,且与检测通孔310位置对应;通过侧光源安装件130,便于固定第二光源271。
可选地,侧光源安装件130设置有沿垂直于输送装置120的输送方向延伸的侧光源安装凹槽;第二光源271设置在侧光源安装凹槽内,且第二光源271能够固定在侧光源安装凹槽内的不同位置,以改变第二光源271与待检测产品400之间的距离;可选地,侧光源安装件130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光源271压接件,以便于将第二光源271牢固的固定在侧光源安装凹槽内。可选地,能够通过手动改变第二光源271固定在侧光源安装凹槽内的不同位置。
可选地,侧光源安装件130连接有一对遮光板140;一对遮光板140设置在检测通孔310的上方,且一对遮光板140之间的间隙与检测区域位置对应;以避免其他光线干扰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以提高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的质量,以及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可选地,一对遮光板140之间的间隙与传送间隙位置对应,以进一步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可选地,遮光板140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例如,采用不锈钢材料、塑料等材料。
可选地,传动装置150包括主动轴151和多个从动轴152;多个从动轴152沿着输送装置120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安装基座300上。
可选地,主动轴151传动连接从动轴152,每个传送带121连接至少两个从动轴152;以使传送带121传动;例如,每个传送带121连接的从动轴152数量为两个、三个、五个等等。
可选地,主动轴151设置在安装基座300的侧面。通过在安装基座300的侧面设置主动轴151,以避免主动轴151干扰影响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的图像,以提高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的图像的质量,以及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可选地,主动轴151位于从动轴152的下方。
可选地,安装基座300固定连接有主动轴安装座;主动轴安装座的数量为多个;例如主动轴安装座的数量为2个、3个、4个等等。可选地,主动轴15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主动轴151部,以便于主动轴151的生产加工。可选地,相邻的主动轴151部通过联轴器连接。
可选地,主动轴安装座包括主动轴安装座本体、主动轴安装座压盖和连接主动轴151的主动轴安装座轴承;主动轴安装座本体与安装基座300固定连接;主动轴安装座轴承通过主动轴安装座压盖固定在主动轴安装座本体内,且主动轴安装座压盖设置在主动轴安装座本体的侧面。通过主动轴安装座压盖与主动轴安装座本体的侧面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动轴151在工作时的轴向跳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轴承过压,进而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主动轴151与从动轴152通过磁力轮或锥齿轮传动。
可选地,侧光源安装件130设置有两个沿垂直于输送装置120的输送方向延伸的从动轴安装凹槽;
从动轴152设置在从动轴安装凹槽内,且从动轴152能够通过手动固定在从动轴安装凹槽内的不同位置,以调整从动轴152伸向传送带121的尺寸。通过手动调整,还可以降低缺陷检测设备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两个从动轴152安装凹槽之间设置有侧光源安装凹槽。可选地,两个从动轴152分别连接相邻的传送带121。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传输机构100包括与安装基座300连接的导向装置160;导向装置160设置在输送装置120的入口和/或出口,也即在输送装置120的入口或者出口、或者入口和出口设置有导向装置160;可选地,导向装置160具有引导待检测产品400移动的导向通道,在输送装置120的入口处或出口处的导向通道的通道口尺寸大于其他位置的通道口尺寸,以便于输送装置120输入和输出待检测产品400。
具体而言,导向装置160包括一对第一导向板161和一对第二导向板162;第二导向板162位于第一导向板161和检测通孔310之间;也即第一导向板161位于输送装置120的入口或出口。
输送装置120设置在一对第一导向板161之间和一对第二导向板162之间;
一对第一导向板161之间的间距大于一对第二导向板162之间的间距,以便于输送装置120输入和输出待检测产品400。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传输机构100包括用于检测待检测产品400位置的传感器170;通过传感器170,以及时监测待检测产品400位置,进而便于控制第一光源270和第二光源271工作,以及便于控制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图像。
可选地,安装基座300上固定连接有与传感器170连接的传感器支架171。通过传感器支架171,以便于固定传感器170。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图像采集机构200还包括支撑连接第一光源270和图像采集元件272的图像采集支撑装置;
图像采集支撑装置包括采集滑轨210、采集支架220、采集连接件230和采集旋转件240;
采集滑轨210与安装基座300固定连接;例如采集滑轨210与安装基座300通过螺钉连接、焊接、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可选地,采集滑轨210与安装基座300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采集支架220的底部可滑动的连接在采集滑轨210上,采集支架220的顶部连接采集连接件230,且采集连接件230能够固定在采集支架220的不同高度;例如通过螺钉将采集连接件230可拆装固定在采集支架220的不同高度。通过采集支架220的底部可滑动的连接在采集滑轨210上,以便于调节采集支架220在采集滑轨210上的位置,进而便于调整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在采集滑轨210上的位置,以便于调整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的工作区域覆盖检测区域;通过采集连接件230能够固定在采集支架220的不同高度,以便于调节采集连接件230的高度,进而便于调节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的高度。
采集旋转件240可转动固定连接在采集连接件230上;通过采集旋转件240与采集连接件230可转动连接,以便于调节采集旋转件240的角度,进而便于调整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角度,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图像质量,以及提高待检测产品400缺陷检测的准确率。
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分别与采集旋转件240可拆装固定连接。
可选地,采集旋转件240通过一个螺钉可转动固定连接在采集连接件230上。
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图像采集支撑装置还包括采集调节件250;
采集调节件250与采集旋转件240可拆装连接;沿垂直于采集旋转件240的转动方向,采集调节件250能够固定在采集旋转件240的不同位置;例如,通过螺钉将采集调节件250可拆装固定在采集旋转件240的不同位置。通过采集调节件250能够固定在采集旋转件240的不同位置,以便于微调采集调节件250的位置,进而便于微调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的位置,以便于调整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的工作区域覆盖检测区域。
可选地,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分别通过采集调节件250与采集旋转件240连接。
可选地,采集支架220的底部能够在采集滑轨210上左右移动,采集调节件250能够固定在采集旋转件240的前后不同位置;以使第一光源270或图像采集元件272可以从角度、上下、前后、左右配合调节找到最优位置。
参见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缺陷检测系统,图6和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系统的立体图,其中,图6为显示机箱的缺陷检测系统的立体图,图7为未显示机箱的缺陷检测系统的立体图。
参见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缺陷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缺陷检测设备,还包括机箱510、操控装置520、显示装置530、换气装置540和警示装置550;
操控装置520和显示装置530均设置在机箱510上,操控装置520用于控制缺陷检测设备工作;显示装置530用于显示缺陷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可选地,操控装置520为按钮、触控屏、声音控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换气装置540和警示装置550均设置在机箱510的外部;换气装置540用于交换机箱510内的空气;警示装置550用于显示缺陷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换气装置540位于机箱510的顶部。可选地,换气装置540采用风机过滤机组。
可选地,警示装置550为三色灯;三色灯能够发出红色、绿色和黄色的灯光。当缺陷检测设备正常工作时,三色灯能够发出绿色灯光;当缺陷检测设备出现故障时,三色灯能够发出红色灯光;当缺陷检测设备暂停工作时,三色灯能够发出黄色灯光。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机箱510内设置有多个缺陷检测设备;例如机箱510内设置缺陷检测设备的数量为两个、三个、四个等。
本实施例所述缺陷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的缺陷检测设备,上述缺陷检测设备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缺陷检测系统,上述已公开的缺陷检测设备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缺陷检测系统具有上述缺陷检测设备的优点,所述缺陷检测设备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缺陷检测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缺陷检测设备;该方法包括,
传输机构100将待检测产品400传输至检测区域;
图像采集机构200的第一光源270和第二光源271交替闪亮,照射待检测产品400,同时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的图像并形成采集图像;也就是说,第一光源270和第二光源271交替闪亮工作时,图像采集元件272始终工作采集图像。
第一光源270照射下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经第二光源271照射,灰尘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1,待检测产品表面凸点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2,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3,则S1、S2和S3之间的关系为:S1>S2>S3;第一光源270照射下待检测产品400表面凹点在采集图像产生的亮斑面积,与第二光源271照射下待检测产品400表面凹点在采集图像产生的亮斑面积相同或者基本相同;以此判断待检测产品400的缺陷。可以理解为,第一光源270照射下,图像采集元件272采集待检测产品400形成的采集图像上显示的亮斑,经第二光源271照射,亮斑面积基本没有变大,可以判断该亮斑为待检测产品400表面上的凹点;若亮斑面积变大一点,可以判断该亮斑为待检测产品400表面上的凸点;若亮斑面积变大很多,可以判断该亮斑为待检测产品400表面上的灰尘;其中,亮斑面积变大一点例如可以为,第二光源271照射下显示的亮斑面积,是第一光源270照射下显示的亮斑面积的1.5倍-2.5倍,可以判断该亮斑为待检测产品400表面上的凸点;亮斑面积变大很多例如可以为,第二光源271照射下显示的亮斑面积,是第一光源270照射下显示的亮斑面积的10倍以上,可以判断该亮斑为待检测产品400表面上的灰尘。
本实施例所述缺陷检测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缺陷检测设备,上述缺陷检测设备的技术特征也适用于该缺陷检测方法,上述已公开的缺陷检测设备的技术特征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缺陷检测方法具有上述缺陷检测设备的优点,所述缺陷检测设备的优点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机构、图像采集机构和安装基座;
所述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用于将待检测产品传输至检测区域;
所述图像采集机构与所述安装基座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机构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图像采集元件;
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上方和/或下方;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侧面,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侧面入射并贯穿所述待检测产品;所述图像采集元件位于检测区域的所述待检测产品的上方和/或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用于传输待检测产品的输送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传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输送装置,且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
所述安装基座具有与所述检测区域位置对应的检测通孔;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图像采集元件均与所述检测通孔位置对应;
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待检测产品依次输送至所述检测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一对传送带;一对所述传送带沿着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一对所述传送带之间的间隙为传送间隙;所述传送间隙设置在所述检测通孔的上方,且与所述检测区域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光源的位置与所述传送间隙相对应,且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穿过所述传送间隙;
和/或,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用于检测待检测产品位置的传感器;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传感器连接的传感器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上固定连接有侧光源安装件;所述侧光源安装件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的侧面,且与所述检测通孔位置对应;
所述侧光源安装件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延伸的侧光源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侧光源安装凹槽内,且所述第二光源能够固定在所述侧光源安装凹槽内的不同位置,以改变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待检测产品之间的距离;
和/或,所述侧光源安装件连接有一对遮光板;一对所述遮光板设置在所述检测通孔的上方,且一对所述遮光板之间的间隙与所述检测区域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的侧面的主动轴;
所述安装基座固定连接有主动轴安装座;
所述主动轴安装座包括主动轴安装座本体、主动轴安装座压盖和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主动轴安装座轴承;所述主动轴安装座本体与所述安装基座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安装座轴承通过所述主动轴安装座压盖固定在所述主动轴安装座本体内,且所述主动轴安装座压盖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安装座本体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还包括支撑连接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图像采集元件的图像采集支撑装置;
所述图像采集支撑装置包括采集滑轨、采集支架、采集连接件和采集旋转件;
所述采集滑轨与所述安装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采集支架的底部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采集滑轨上,所述采集支架的顶部连接所述采集连接件,且所述采集连接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采集支架的不同高度;
所述采集旋转件可转动固定连接在所述采集连接件上;
所述第一光源或所述图像采集元件分别与所述采集旋转件可拆装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支撑装置还包括采集调节件;
所述采集调节件与所述采集旋转件可拆装连接;沿垂直于所述采集旋转件的转动方向,所述采集调节件能够固定在所述采集旋转件的不同位置;
所述第一光源或所述图像采集元件分别通过所述采集调节件与所述采集旋转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为线性光源;所述第二光源为激光;所述图像采集元件为线扫相机;
和/或,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能够与所述待检测产品的表面平行。
9.一种缺陷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还包括机箱、操控装置、显示装置、换气装置和警示装置;
所述操控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箱上,所述操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缺陷检测设备工作;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缺陷检测设备的检测结果;
所述换气装置和所述警示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外部;所述换气装置用于交换所述机箱内的空气;所述警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缺陷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10.一种缺陷检测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缺陷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传输机构将待检测产品传输至检测区域;
图像采集机构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交替闪亮,照射所述待检测产品,同时图像采集元件采集待检测产品的图像并形成采集图像;
所述第一光源照射下所述采集图像显示的亮斑,经所述第二光源照射,灰尘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1,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凸点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2,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产生的亮斑面积为S3,则S1、S2和S3之间的关系为:S1>S2>S3;所述第一光源照射下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在所述采集图像产生的亮斑面积,与所述第二光源照射下所述待检测产品表面凹点在所述采集图像产生的亮斑面积相同;以此判断待检测产品的缺陷。
CN201911100722.3A 2019-11-12 2019-11-12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0632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0722.3A CN110632091A (zh) 2019-11-12 2019-11-12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00722.3A CN110632091A (zh) 2019-11-12 2019-11-12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091A true CN110632091A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79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00722.3A Pending CN110632091A (zh) 2019-11-12 2019-11-12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209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181A (zh) * 2020-03-31 2020-07-31 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盒制程阶段的面板缺陷检测及分类系统
CN111999308A (zh) * 2020-08-27 2020-11-27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缺陷检测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12147157A (zh) * 2020-10-19 2020-12-29 无锡文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零件表面缺陷的光源成像系统
CN112577427A (zh) * 2020-12-01 2021-03-30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天线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881305A (zh) * 2021-01-14 2021-06-01 王泽平 一种用于铝型材的快速检测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181A (zh) * 2020-03-31 2020-07-31 成都数之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成盒制程阶段的面板缺陷检测及分类系统
CN111999308A (zh) * 2020-08-27 2020-11-27 银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缺陷检测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12147157A (zh) * 2020-10-19 2020-12-29 无锡文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零件表面缺陷的光源成像系统
CN112577427A (zh) * 2020-12-01 2021-03-30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应用于天线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881305A (zh) * 2021-01-14 2021-06-01 王泽平 一种用于铝型材的快速检测设备
CN112881305B (zh) * 2021-01-14 2022-11-25 河南天子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铝型材的快速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2091A (zh)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和方法
CN213456719U (zh) 曲面屏缺陷的检测装置
JP2003243465A (ja) ウエーハ用検査装置
CN211014054U (zh) 缺陷检测设备及其系统
CN116735602A (zh)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CN209858453U (zh) 一种液晶面板检查机
CN215574704U (zh) 检测装置
CN113369152A (zh) 一种检测设备
CN115646846B (zh) 用于3c产品的检测设备
CN111229626A (zh) 筷子检测系统
KR20050024922A (ko) 웨이퍼의 결함 검사장치 및 그 방법
CN215574705U (zh) 检测装置
CN211013989U (zh) 传输机构及缺陷检测设备
CN207351920U (zh) 屏幕检测机构
CN115184375A (zh) 一种塑料件外观检测设备以及检测方法
KR20200031814A (ko) 콘택트렌즈 자동화 비젼 검사장치
CN115254680A (zh) 一种显示屏的异物自动检测设备
CN209764757U (zh) 一种丝印自动检测仪
CN209935295U (zh) 一种音量键外观aoi检测设备
CN218282714U (zh) 挡风玻璃外观检查设备
CN217425232U (zh) 应用于表面检测的亮暗场视觉装置及检测设备
CN213843043U (zh) 粮食检测仪
CN215730800U (zh) 前测二合一烧录机
KR20090008816A (ko) 평가챠트 변환용 화상 평가 장치
CN217688605U (zh) 产品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