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0784B - 调温阀 - Google Patents

调温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0784B
CN110630784B CN201810656336.1A CN201810656336A CN110630784B CN 110630784 B CN110630784 B CN 110630784B CN 201810656336 A CN201810656336 A CN 201810656336A CN 110630784 B CN110630784 B CN 1106307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annular groove
diameter portion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563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0784A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563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07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0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07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0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07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16K11/2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with an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valve, e.g. interconnected to form multipl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1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cylindrical slide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温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调温阀还包括第一热动元件,所述第一热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阀体密封固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相隔离,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内壁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一进口通道和第一出口通道,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进口通道和所述第一出口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二阀体包括流道,所述调温阀还包括阀芯。本发明的调温阀,相对来说,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且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调温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温阀。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润滑油主要通过调温阀和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组成的温控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功能。调温阀通过响应流体的温度实现流体流路的切换,但调温阀内部的流路切换机构较为复杂,所需零部件多,且组装工艺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调温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调温阀还包括第一热动元件,所述第一热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阀体密封固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相隔离,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内壁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一进口通道和第一出口通道,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进口通道和所述第一出口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处之间,所述第二阀体包括流道,所述调温阀还包括阀芯,所述阀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阀芯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和至少一个柱状部,所述柱状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流道且所述柱状部与所述流道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壁可与所述流道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或相抵接,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阀座相抵接时,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不连通,当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流道且与所述流道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一进口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不连通。
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内壁部与所述第一腔对应的内壁部之间设置有座孔部,所述座孔部包括座孔;
所述第一热动元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有第一本体大径部和第一本体小径部,所述第一本体小径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座孔的内径,所述第一本体小径部与对应的所述座孔部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与所述座孔部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本体小径部穿过所述座孔后伸入所述第一腔。
所述主体部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在其背向所述小径部一侧的中心或中心附近,设置有圆环凸起,所述第一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圆环凸起,并且与所述大径部相抵接,所述阀芯在所述小径部远离所述大径部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柱状部,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小径部的端面部沿着轴向延伸。
所述第二阀体包括有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第一端口部和第二端口部,所述管状本体在所述第一端口部附近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管状本体在所述第二端口部附近设置有所述第二环形凸起;
所述调温阀还包括卡簧,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大径部和第一连接部小径部,所述第二端口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并通过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小径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大径部间隙配合。
所述第二端口部在其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端部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端部环形凹槽凹陷于所述第二端口部的端面,所述第一端部环形凹槽沿背向所述第一端口部的方向开口;所述大径部在朝向所述小径部的一侧还具有环形壁部;
所述调温阀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小径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壁部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环形凹槽相抵接;
所述大径部在其背向所述小径部一侧还具有第二端部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端部环形凹槽凹陷于大径部的端面,所述第二端部环形凹槽沿背向所述小径部的方向开口,在所述第二端部环形凹槽还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的圆周面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之间,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对应的阀体处开设有通孔;
所述调温阀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扣支部和第二卡扣支部,所述第一卡扣支部和第二卡扣支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大径部的内周面部设置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阀体设置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部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小径部的内圆周面部还设置有导向棱,所述导向棱与所述大径部的圆周面部配合。
所述第一出口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小径部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部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对应的阀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小径部之间;
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二进口部和第二出口部,所述第二进口部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部也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部大径部的圆周面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所述卡簧包括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所述第一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位于所述管状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三肩部和卡簧之间,且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相抵接。
在所述第一端口部和第一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在所述第二端口部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和第五环形凹槽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阀芯由塑料材料制备,并分别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调温阀通过上述第一热动元件和阀芯的配合,能够实现流体流路的切换,相对来说,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调温阀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调温阀的后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调温阀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第一热动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卡扣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第二阀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第二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第二阀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第二阀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第一阀体立体示意图;
图11为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卡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第三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调温阀中阀芯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阀芯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图10所示第一阀体的轴向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调温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调温阀中第二阀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温阀包括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第三阀体6和卡簧5。第二阀体2分别与第三阀体6和第一阀体1固定连接且连接部位密封设置,第二阀体2包括流道100,第三阀体6和第一阀体1可以通过流道100连通。调温阀在第一阀体1还设置有第一弹簧7和阀芯80,阀芯80通过第一弹簧7安装于第一阀体1。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阀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60、第一进口通道63、第二进口通道64、第一出口通道65和第二出口通道66,第一连接部60包括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和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第一阀体1还设置有第一腔75和第二腔13,第二腔13部分形成于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进口通道64与第一腔75连通,第二出口通道66也与第一腔75连通。第一阀体1在第二腔13对应的内壁部与第一腔75对应的内壁部之间设置有座孔部,座孔部包括座孔73,座孔部靠近第一腔75的一端附近形成有第一肩部70。第一阀体1在第二腔13对应的内壁部设置有阀座,阀座包括第二肩部71,第二肩部71形成有第一阀口91,第一阀体1的内壁部在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和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肩部72。
调温阀在第一阀体1还设置有第一热动元件15,如图4所示,第一热动元件15包括第一本体150和第一阀杆153,第一本体150包括有第一本体大径部151和第一本体小径部152,第一热动元件15填充有热敏物质,第一阀杆153的一端伸入第一本体150,热敏物质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热敏物质的体积变化推动第一阀杆153动作,从而能够促使第一阀杆153相对第一本体150运动,或者第一本体150相对第一阀杆153运动。这里应当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150与第一阀体1相固定,阀杆153相对于第二本体150运动。
第一本体大径部151在靠近第一本体小径部152的一侧具有第一端壁部154,第一本体大径部151的圆周面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155、第二环形凹槽156和第三环形凹槽157,第二环形凹槽156位于第一环形凹槽155和第三环形凹槽157之间。第一本体小径部152的直径小于座孔73的内径,第一本体大径部151的直径大于座孔73的内径。
如图3所示,第一热动元件15一部分位于第一腔75,一部分位于第二腔1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本体小径部152穿过座孔73后伸入第一腔75,热动元件15能够响应于在第一腔75流动的第一流体的温度,使第一阀杆153沿轴向运动,这里应当说明,第一流体可以是润滑油。这里还应当说明,在满足第一本体大径部151的直径大于座孔73的内径的前提下,座孔73的内径可以最大限度的大于第一本体小径部152的直径,即最大限度的增大第一本体小径部152与对应的座孔部的内壁之间的空间,该空间与第一腔75相连通,如此设置,可以使润滑油进入该空间并与第一本体小径部152充分的接触,从而增加第一热动元件15对油温的响应速度。
第一本体大径部151的第一端壁部154与第一肩部70相抵接,第一本体大径部151与其所对应的座孔部的内壁部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在第一环形凹槽155和第三环形凹槽157分别设置有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实现第一腔75与第二腔13的流体隔离,以防止一种流体污染另一种流体。
调温阀在第二环形凹槽156还设置有卡扣件160,如图5所示,卡扣件160大致为U形结构,卡扣件160包括卡扣本体161、第一卡扣支部162和第二卡扣支部163,第一阀体1在第二环形凹槽156对应的阀体处开设有四个通孔,第一卡扣支部162穿过其中两个通孔,第二卡扣支部163穿过剩余的两个通孔,第一卡扣支部162和第二卡扣支部163与第二环形凹槽156配合,可以实现第一热动元件15的位置固定,四个通孔的设置也能够用来检查第一腔75内润滑油和第二腔13内第二流体的泄露,这里应当说明,第二流体可以是来自冷却器的温度较低的冷却液。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三阀体6包括第三进口通道9和第二连接部10,第三阀体6还包括有第三腔8,第三腔8对应的阀体位于第三进口通道9与第二连接部10之间。在第三腔8靠近第三进口通道9的一侧,第三阀体6的内壁部形成有第四肩部92。
第二连接部10包括第二连接部小径部11和第二连接部大径部12,第二连接部小径部11相对靠近第三腔8,第三阀体6的内壁部在第二连接部小径部11和第二连接部大径部12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五肩部16。
调温阀在第三阀体6内设置有第二热动元件3和第二弹簧4。如图3所示,第二热动元件3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第三腔8,并响应与第三腔8中的第三流体的温度。第二热动元件3包括第二本体32和第二阀杆34,第二本体32包括有第二本体大径部31和第二本体小径部33,第二热动元件3填充有热敏物质,第二阀杆34的一端伸入第二本体32,热敏物质能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热敏物质的体积变化推动第二阀杆34动作,从而能够促使第二阀杆34相对第二本体32运动,或者第二本体32相对第二阀杆34运动。
第二本体大径部31在远离第二本体小径部33的一侧具有第二端壁部35,在靠近第二本体小径部33的一侧具有第三端壁部36,第二端壁部35与第二阀体2的一端相配合,当第二端壁部35与第二阀体2的一端抵接时,流道100被关闭,第三腔8内的第三流体不能通过第二阀体2内的流道100,这里应当说明,第三流体可以是来自发动机的冷却液。
第二弹簧4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4为锥形弹簧,第二弹簧4具有小端部401和大端部402,第二弹簧4套设于第二本体32,小端部401与第三端壁部36相抵接,大端部402与第四肩部92相抵接,并且大端部402外径与第三腔8所对应的阀体的内径大致相同,第三腔8所对应的阀体的内壁部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二弹簧4发生移位而无法正常工作,同样,第二弹簧4套设于第二本体32的设置方式也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第二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三流体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之前,在第二弹簧4的弹力作用下,第二端壁部35保持与第二阀体2的一端相抵接,流道100被关闭,能够防止低温的冷却液进入换热器,避免低温的冷却液带走润滑油的大量热量,而延缓润滑油的升温。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热动元件3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第二热动元件3的第二本体大径部31向第三进口通道9方向移动直至第二端壁部35离开第二阀体2,流道100被打开,热的冷却液能够进入换热器加热润滑油,从而实现润滑油较快的升温。
如图6-9所示,第二阀体2包括有管状本体,管状本体包括第一端口部25和第二端口部26,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本体在第一端口部25附近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27,在第一端口部25和第一环形凸起27之间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29,第一端口部25能够伸入第二连接部小径部11。管状本体在第二端口部26附近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28,在第二端口部26和第二环形凸起28之间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30。
如图5所示,第二端口部26在其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端部环形凹槽45,第一端部环形凹槽45凹陷于第二端口部26的端面,第一端部环形凹槽45沿背向第一端口部25的方向开口。
第二阀体2与第三阀体6连接配合时,第二阀体2的第一端口部25伸入第二连接部10,第一端口部25与第二连接部小径部11间隙配合,并且第一端口部25与第二连接部小径部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第一环形凸起27与第二连接部大径部12间隙配合,且第一环形凸起27与第五肩部16相抵接;密封圈的一部分可以容置于第四环形凹槽29,密封圈在第二阀体2与第三阀体6连接处可以起密封作用;第一端口部25的内圆周面部形成有锥形壁部37,锥形壁部37与第二热动元件3的第二端壁部35相配合,第二端壁部35与锥形壁部37抵接时,第二阀体2内的流道100被关闭。
如图3和图9所示,第二阀体2在靠近第一端口部25的内壁部设置有阀杆座22,阀杆座22的形式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杆座22包括盲孔部23和连通孔24,连通孔24连通阀杆座22两侧的流道,盲孔部23设置有盲孔,阀杆座22与管状本体固定连接,阀杆座22与管状本体也可以为一体结构。
第二阀杆34的一端伸入上述盲孔,第二阀杆34与盲孔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阀杆34与盲孔的底部相抵接,从而实现第二阀杆34的限位,因此,当热敏物质膨胀或收缩的时,第二阀杆34另一端带动第二本体32远离或靠近第一端口部25。
第二阀体2与第一阀体1连接配合时,第二阀体2的第二端口部26伸入第一连接部60,第二端口部26与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间隙配合,第二环形凸起28与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间隙配合,且第二环形凸起28与第三肩部72相抵接。在第二端口部26与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的一部分可以容置于第五环形凹槽30,密封圈在第二阀体2与第一阀体1连接处起密封作用。
如图10所示,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的圆周面部设置有第一通孔611、第二通孔612、第三通孔613和第四通孔614,卡簧5通过与第一通孔611、第二通孔612、第三通孔613和第四通孔614配合安装,能够实现第一阀体1与第二阀体2的固定连接,这种安装方式简单且便于拆卸。
如图10所示,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的内周面部在第三通孔613和第四通孔614之间设置有第一平面部95,第一平面部95可以从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的内周面部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或者第一连接部大径部61的内周面部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平面状结构,第一平面部95与第二阀体2配合能够防止第一阀体1与第二阀体2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一平面部95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方形或者圆形,通过设置第一平面部95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环形凸起27和第二环形凸起28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加强筋39,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39的数量为6个,第一环形凸起27和第二环形凸起28通过加强筋39固定连接,加强筋39对称设置在第二阀体2的管状本体的两侧,通过对称设置加强筋39,能够实现第二阀体2的受力均匀,增加第二阀体2的强度,从而延长第二阀体2的使用寿命。
加强筋39在靠近管状本体的一侧与管状本体固定连接,加强筋39在径向方向的高度不大于第一环形凸起27和第二环形凸起28在径向方向的高度,加强筋39、管状本体、第一环形凸起27和第二环形凸起28可以为一体结构。
位于管状本体一侧的三个加强筋39在远离管状本体的一端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或接近位于同一平面,第一环形凸起27在与该平面相交处设置有第一平台部40,第二环形凸起28在与该平面相交处设置有第二平台部41,且第一平台部40的端面和第二平台部41的端面与该平面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平台部40、第二平台部41和加强筋39的一端共同形成的虚拟平面部定义为第二平面部42,第二阀体2与第一连接部60连接时,如图11所示,第一平面部95与第二平面部42的一端配合,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第一阀体1与第二阀体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避免因长期相对转动造成密封圈的磨损失效。
如图12为卡簧5的立体示意图,卡簧5大致为U形结构,包括本体50、第一支部51和第二支部52。第一支部51穿过第二通孔612和第三通孔613,第二支部52穿过第一通孔611和第四通孔614,第一支部51和第二支部52位于管状本体的两侧,第一支部51和第二支部52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第二环形凸起28的外径,第二环形凸起28位于第三肩部72和卡簧5之间,且第一支部51和第二支部52与第二环形凸起28相抵接。如此设置,能够实现第二阀体2的一端与第一阀体1的牢固连接,且便于拆装。第二阀体2的另一端也可以采用上述连接方式,可拆装的安装于第三阀体6。
如图13所示,第二连接部大径部12的圆周面部设置有第五通孔17、第六通孔18、第七通孔19和第八通孔20。卡簧5通过与第五通孔17、第六通孔18、第七通孔19和第八通孔20配合安装,能够实现第二阀体2与第三阀体6的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和第二阀体2与第一阀体1的连接方式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这里应当说明,第三阀体6和第二阀体2,以及第二阀体2和第一阀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其他常见的连接方式。
如图13,第二连接部大径部12的内周面部在第七通孔19和第八通孔20之间设置有第三平面部21,第三平面部21从第二连接部大径部12的内周面部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或者至少一部分内周面部设置成平面状结构。第三阀体6与第二阀体2连接时,第三平面部21与第二平面部42的一端配合,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第二阀体2与第三阀体6之间的相对转动,避免因长期相对转动造成密封圈的磨损失效。第三平面部95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方形或者圆形。
如图3所示,第一出口通道65与第一连接部60在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连通。第一进口通道63与第二腔13连通,第一进口通道63与第二腔13的连通处位于第一本体大径部151对应的阀体与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之间,第一阀口91位于第一进口通道63和第一出口通道65分别与第二腔13的连通处之间。
阀芯8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腔13,如图14-15所示,阀芯80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大径部81和小径部87,大径部81在其背向小径部87一侧的中心或中心附近,沿着远离大径部81的方向设置有圆环凸起83。大径部81在其背向小径部87一侧还具有第二端部环形凹槽82,第二端部环形凹槽82凹陷于大径部81的端面,第二端部环形凹槽82沿背向小径部87的方向开口。大径部81在朝向小径部87的一侧还具有环形壁部84。
阀芯80在小径部87远离大径部81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柱状部85,柱状部85在小径部87的端面部沿着轴向延伸,小径部87和柱状部85都能够伸入流道100,且小径部87和柱状部85都与流道100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小径部87的端面部均匀设置有三个柱状部85,任意两个柱状部85之间形成有流体流通口88。第一阀杆153远离第一本体小径部152的一端伸入圆环凸起83,并且与大径部81相抵接,第一阀杆153与圆环凸起83之间为间隙配合。这里应当说明,当柱状部85的数量为一个时,柱状部85可以设置为弧度较大的圆弧状柱体,从而能够实现与流道100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
如图3所示,第一弹簧7套设于阀芯80的小径部87,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环形壁部84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端部环形凹槽45相抵接,第一端部环形凹槽45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弹簧7发生移位而无法正常工作,同样,第一弹簧7套设于阀芯80的小径部87的设置方式也能够起到限位作用。
第一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腔75的第一流体的温度较低时,在第一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阀芯80的大径部81保持与第二肩部71相抵接,则来自第一进口通道63的第二流体不能流到第一出口通道65,此时,阀芯80的柱状部85至少部分伸入第二阀体2内的流道100,即流体流通口88为打开状态,来自流道100内的第二流体能够流到第一出口通道65。第一阀体1在第二端部环形凹槽82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在阀芯80的大径部81与第二肩部71之间起密封作用。
在第一腔75的第一流体的温度较高时,第一热动元件15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第一阀杆153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从而推动阀芯80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大径部81离开第二肩部71,直至柱状部85全部进入流道100,则来自第一进口通道63的第二流体可以流到第一出口通道65,此时流体流通口88为关闭状态,来自第二阀体2内的第三流体不能流到第一出口通道65。通过第一热动元件15和阀芯80的配合,能够实现在不同温度下,控制不同流体流到第一出口通道65,相对来说,结构简单,零部件较少,且安装方便。
阀芯80沿轴向方向移动时,柱状部85起到导向作用。如图10和图16所示,在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的内圆周面部还设置有导向棱86,导向棱86在第二肩部71与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的内圆周面部的连接处,沿着轴向延伸,导向棱86在轴向上延伸的长度小于第二肩部71与第二端口部26之间的距离。阀芯80沿轴向方向移动时,导向棱86与大径部81的圆周面部配合起到导向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部小径部62的内圆周面部均匀设置有三个导向棱86。
第二进口通道64开口方向和第一出口通道65的开口方向可以位于调温阀的同一侧,第一阀体1在第二进口通道64和第一出口通道65一侧还设置有安装板90,安装板90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板90与第一阀体1可以为一体结构。本发明的调温阀通过安装板90可以安装在其他装置上,例如换热器,调温阀的第一出口通道65与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连接,调温阀的第二进口通道64与换热器的润滑油出口连接。第一出口通道65在与换热器的冷却液进口连接处还设置有第六环形凹槽158,第二进口通道64在与换热器的润滑油出口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七环形凹槽159,在第六环形凹槽158和第七环形凹槽159设置有密封圈,从而在连接处实现密封。
这里应当说明,调温阀的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第三阀体6和阀芯80都可以由塑料材料制备,不仅减轻了调温阀的重量,还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另外,塑料壳体也具有隔热作用,减少油路和冷却液路的热交换,从而防止热动元件的温度感应受到干扰。
在汽车变速箱润滑油冷却系统中,调温阀的第一进口通道63可以与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连接,第三进口通道9可以与发动机的冷却液的出口连接。为了便于叙述,这里把流体流通口88称为第二阀口88,第二阀体2内流道100靠近第三进口通道9的一端的端口称为第三阀口93,第二流体称为第一冷却液,第三流体称为第二冷却液。
本发明的调温阀的至少包括两种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时,第一阀口91关闭,第二阀口88打开,第一进口通道63与第一出口通道65不连通,流道100与第一出口通道65连通;第二工作状态时,第一阀口91打开,第二阀口88关闭,第一进口通道63与第一出口通道65连通,流道100与第一出口通道65不连通。
通过在汽车变速箱润滑油冷却系统中设置上述调温阀,在低温环境下,当汽车启动时,第一冷却液和润滑油的温度都较低,第二热动元件3的热敏物质和第一热动元件15的热敏物质都处于收缩或相对收缩状态,第二弹簧4保持第二端壁部35与第二阀体2的锥形壁部37抵接,第三阀口93关闭,第一弹簧7保持阀芯80的大径部81与第二肩部71相抵接,第一阀口91关闭,同时,第二阀口88打开,此时,低温的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都不能进入换热器而带走润滑油的热量,当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并达到设定温度时,第二热动元件3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第二热动元件3的第二本体大径部31向第三进口通道9方向移动直至第二端壁部35离开锥形壁部37而打开第三阀口93,此时,第二阀口88保持为打开状态,第一阀口91保持为关闭状态,热的第一冷却液进入换热器加热润滑油,从而实现润滑油较快的升温。
当润滑油达到期望的温度时,第一热动元件15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第一阀杆153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从而推动阀芯80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柱状部85伸入流道100的长度增加,此时第二阀口88部分地关闭,第一阀口91部分地打开,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可以同时进入换热器,使润滑油的温度尽可能保持恒定。
如果润滑油超过期望的温度,第一阀杆153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距离进一步增大,阀芯80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距离也增大,直到柱状部85全部伸入流道100,此时第二阀口88完全关闭,阻止热的第一冷却液进入换热器,同时,第一阀口91完全打开,允许更多的第一冷却液进入换热器,最大限度地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如果润滑油温度过大时,阀芯80继续朝向第二阀体2行进,此时,小径部87部分伸入流道100,第一弹簧7被进一步压缩,能有效缓冲第一热动元件15过大的变形量,从而避免调温阀的损坏。
图1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调温阀剖面示意图,图18为图17调温阀中第二阀体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阀体2的锥形壁部37开设有通道,通道的数量大于等于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道大致为方形凹槽38,当第二热动元件3的第二端壁部35与锥形壁部37抵接配合时,凹槽38仍然连通第三腔8和第二阀体2内的流道100,凹槽38的通流量远小于第二阀体2内流道100的通流量,凹槽38的通流量具体大小则由系统决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设置凹槽38,在汽车启动时,第二冷却液在没有达到设定温度之前,能够进行微循环,微循环即能避免低温的冷却液大量地进入换热器带走变速箱润滑油的热量,又能保证第二冷却液较快的升温,使第二冷却液更快的达到设定温度,而打开第三阀口93,进一步加快对变速箱润滑油的预热,本实施方式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这里应当说明,通道也可以设置为贯通孔,贯通孔的一端与流道100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腔8连通;这里还应当说明,通道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大径部3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温阀,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调温阀还包括第一热动元件,所述第一热动元件与所述第一阀体密封固定,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相隔离,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内壁部设置有阀座,所述阀座设置有第一阀口,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一进口通道和第一出口通道,所述第一阀口位于所述第一进口通道和所述第一出口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流道,所述调温阀还包括阀芯,所述阀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阀芯包括圆柱状的主体部和至少一个柱状部,所述柱状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流道且所述柱状部与所述流道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周壁可与所述流道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热动元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相连接或相抵接,当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阀座相抵接时,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不连通,当所述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流道且与所述流道所对应的内壁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一进口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连通,所述流道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腔对应的内壁部与所述第一腔对应的内壁部之间设置有座孔部,所述座孔部包括座孔;
所述第一热动元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阀杆,所述第一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包括有第一本体大径部和第一本体小径部,所述第一本体小径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座孔的内径,所述第一本体小径部与对应的所述座孔部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与所述座孔部的内壁之间间隙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本体小径部穿过所述座孔后伸入所述第一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在其背向所述小径部一侧的中心或中心附近,设置有圆环凸起,所述第一阀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圆环凸起,并且与所述大径部相抵接,所述阀芯在所述小径部远离所述大径部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柱状部,所述柱状部在所述小径部的端面部沿着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有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第一端口部和第二端口部,所述管状本体在所述第一端口部附近设置有第一环形凸起,所述管状本体在所述第二端口部附近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
所述调温阀还包括卡簧,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大径部和第一连接部小径部,所述第二端口部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并通过所述卡簧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小径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大径部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口部在其端部还设置有第一端部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端部环形凹槽凹陷于所述第二端口部的端面,所述第一端部环形凹槽沿背向所述第一端口部的方向开口;所述大径部在朝向所述小径部的一侧还具有环形壁部;
所述调温阀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小径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壁部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环形凹槽相抵接;
所述大径部在其背向所述小径部一侧还具有第二端部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端部环形凹槽凹陷于大径部的端面,所述第二端部环形凹槽沿背向所述小径部的方向开口,在所述第二端部环形凹槽还设置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的圆周面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之间,所述第一阀体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对应的阀体处开设有通孔;
所述调温阀还包括卡扣件,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一卡扣支部和第二卡扣支部,所述第一卡扣支部和第二卡扣支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大径部的内周面部设置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阀体设置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平面部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小径部的内圆周面部还设置有导向棱,所述导向棱与所述大径部的圆周面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部小径部连通,所述第一进口通道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对应的阀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小径部之间;
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二进口部和第二出口部,所述第二进口部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出口部也与所述第一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大径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大径部的圆周面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三肩部,所述第三肩部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一连接部小径部和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一连接部大径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三肩部;
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第二环形凸起,所述调温阀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包括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所述第一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位于所述管状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径,所述第二环形凸起位于所述第三肩部和卡簧之间,且所述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包括有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第一端口部和第二端口部,在所述第一端口部和第一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第四环形凹槽,在所述第二端口部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热动元件的第一本体包括有第一本体大径部,所述第一本体大径部的圆周面部还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和第五环形凹槽分别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阀芯由塑料材料制备,并分别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CN201810656336.1A 2018-06-24 2018-06-24 调温阀 Active CN110630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6336.1A CN110630784B (zh) 2018-06-24 2018-06-24 调温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56336.1A CN110630784B (zh) 2018-06-24 2018-06-24 调温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0784A CN110630784A (zh) 2019-12-31
CN110630784B true CN110630784B (zh) 2021-08-10

Family

ID=68966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56336.1A Active CN110630784B (zh) 2018-06-24 2018-06-24 调温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078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395Y (zh) * 2003-04-01 2004-09-15 中山市长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式热力调温阀
JP2007024138A (ja) * 2005-07-14 2007-02-01 Nippon Thermostat Co Ltd 自動混合水栓における温調ハンドルの自転回動防止装置
CN102312997A (zh) * 2011-09-08 2012-01-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CN204164426U (zh) * 2014-08-15 2015-02-18 珠海市舒丽玛温控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柄双控恒温阀
CN107269920A (zh) * 2017-04-26 2017-10-20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1395Y (zh) * 2003-04-01 2004-09-15 中山市长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调温式热力调温阀
JP2007024138A (ja) * 2005-07-14 2007-02-01 Nippon Thermostat Co Ltd 自動混合水栓における温調ハンドルの自転回動防止装置
CN102312997A (zh) * 2011-09-08 2012-01-1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变速箱调温器
CN204164426U (zh) * 2014-08-15 2015-02-18 珠海市舒丽玛温控卫浴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柄双控恒温阀
CN107269920A (zh) * 2017-04-26 2017-10-20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泄压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0784A (zh)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2606B2 (ja) サーモバルブ
EP2884134B1 (en) Thermoregulator
EP2423548B1 (en) Thermostat device
KR102103337B1 (ko) 서모스탯 및 온도 제어 시스템
CN107131324B (zh) 一种用于汽车自动变速箱的调温器
CN110630729B (zh) 调温阀
US9298195B2 (en) Thermally actuated power element with integral valve member
CN109780260B (zh) 调温阀
CN110630784B (zh) 调温阀
US10302208B2 (en) Control valve with external relief bias member
CN109780310B (zh) 调温阀
CN109780259B (zh) 调温阀
CN109681617B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109780258B (zh) 调温阀
CN109681618B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WO2019206118A1 (zh)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CN110799776A (zh) 调温阀
CN112747167B (zh) 一种调温阀
CN110630754A (zh) 流体控制阀
US12007796B2 (en) Thermostatic valve
CN211501834U (zh) 一种调温阀
CN112747166B (zh) 一种阀组件
CN109780261B (zh) 调温阀
CN211574224U (zh) 一种温控装置及具有该温控装置的温控系统
CN110410566B (zh)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