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65C -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65C
CN1106265C CN98115197A CN98115197A CN1106265C CN 1106265 C CN1106265 C CN 1106265C CN 98115197 A CN98115197 A CN 98115197A CN 98115197 A CN98115197 A CN 98115197A CN 1106265 C CN1106265 C CN 11062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envelope
file
folding
adhesi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115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3854A (zh
Inventor
寺泽正宽
高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Nagano Radio K K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Nagano Radio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Nagano Radio K K filed Critical Nippon Nagano Radio K K
Publication of CN1203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3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折纸部具有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将附着了粘接材料的信封用纸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第二定位机构具有闸板部和由弹性材料料形成的文件用纸推压部,闸板部可选择地变位到上升的释放位置或下降的设定位置;文件用纸推压部的下端能与被运送文件用纸上面相接。可提高信件制造的经济性和通用性,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简单化、低廉化。提高信件制作质量和装置整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邮件系统中制作信件等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通常,信件是将折叠好的公文(信)封入现成信封内而制成的。用手工作业制作象邮购广告单那样大量的同样信件时,要花费很多劳力和时间,所以,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5-309995号中揭示了一种自动地把公文封入信封内的信封封入装置。
但是,这种现有的信封封入装置,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将手工作业的封入顺序原封不动地置换成自动化工序。具体地说,是由供给现成信封的信封供给工序、把要封入信封的信件折叠起来的信件折叠工序、打开信封口装入信件的信件装入工序和封口工序等构成,所以有以下缺点。
第一,要准备现成的信封,并原封不动地使用该信封,所以经济性差;另外,当没有现成信封时就不能制作信件,通用性差。
第二,由于需要信封供给工序、信件折叠工序、信件放入工序及封口工序等繁杂的工序,所以不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不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及低廉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信件制作的经济性及通用性、构造简单、能实现装置小型化和低廉化、并且在折纸部中能正确且稳定地进行用纸定位等各种处理,提高信件制作质量和装置可靠性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本发明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具有折纸部6,该折纸部6具有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第一定位机构2将附着了粘接材料J的信封用纸Pe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Xa;第二定位机构具有闸板部3x和由弹性材料形成的文件用纸推压部3y,闸板部3x可选择地变位到上升的释放位置Xu或下降的设定位置Xd,在该设定位置Xd,闸板部3x与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Xa的信封用纸Pe的上面相接,并将文件用纸Pt…定位在信封用纸Pe上的第二设定位置Xb;文件用纸推压部3y在该闸板部3变位到设定位置Xd时,从上方朝前下方倾斜地垂下,且下端能与被运送文件用纸Pt…的上面相接。
在较好实施例中,上述折纸部6备有弯折机构4和折叠机构5,弯折机构4对已定位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形成把长度方向分成三份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折叠机构5依次折叠上述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粘接信封用纸Pe,制作信件E。上述文件用纸推压部3y是用硅橡胶制片材形成的。上述闸板部3x的全部或一部分是弹簧板材形成的,并且,在已制成的信件E从折纸部6送出时,从上方压住该信件E,导引该信件E的运送。另外,在与上述闸板部3x的前端相对的运送路R上,设有弹性面7。该弹性面7是通过敷设硅橡胶制片材而形成的。另一方面,上述信封用纸Pe具有前粘接部Jf、左粘接部Jp和右粘接部Jq,前粘接部Jf沿着信封用纸Pe的前边缘部附近附着粘接材料J,左粘接部Jp和右粘接部Jq在从该前粘接部Jf的两端沿左右边缘部的预定范围内附着粘接材料J。另外,上述第一设定位置Xa、第二设定位置Xb、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的位置这样地设定:在折起第一折部K1时,折起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端部Pes、Pts…不与第二折部K2重合,在折起第二折部K2时,折起的信封用纸Pe的端部Pet与折起了第一折部K1的信封用纸Pe重合,并且,折起的文件用纸Pt…的端部Ptt…不与折起了第一折部K1的信封用纸Pe的端部Pes重合。另外,在上述折纸部6,备有文件用纸接合部8,由弯折机构4将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弯折时,该文件用纸接合部8与文件用纸Pt…的端部Pts…接合,阻止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上浮。
这样,在预定位置附着了粘接材料J的一张信封用纸Pe被送到折纸部6时,该信封用纸Pe被第一定位机构2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Xa。接着,一张或二张以上文件用纸Pt…被送到折纸部6时,该文件用纸Pt…被第二定位机构3定位在信封用纸Pe上的第二设定位置Xb。这时,由于第二定位机构3具有闸板部3x和由弹性材料(硅橡胶制片材)形成的文件用纸推压部3y,该闸板部3x变位到将文件用纸Pt…定位在第二设定位置Xb的设定位置Xd,文件用纸推压部3y从上方朝前下方倾斜地垂下,其下端与文件用纸Pt的上面相接,所以,可防止文件用纸Pt…的弹跳,可正确且稳定地定位。
另一方面,由弯折机构4在已定位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上,形成将长度方向分成三份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由折叠机构5依次将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折起,同时,在该状态下信封用纸Pe被压住,通过粘接材料J进行粘接。其结果,制成了在密闭信封内封入了折叠文件用纸Pt…的一封信件E。这样,容易实现信件制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不需要现成的信封,提高信件制作的经济性和通用性。
另外,由于闸板部3x的全部或一部分用弹簧板材形成,同时,在闸板部3x的前端对着的运送路R上,设置敷设了硅橡胶制片材的弹性面7,所以,可切实且稳定将信封用纸Pe定位和保持住。另外,闸板部3x在制成的信件E从折纸部6送出时,从上方压住该信件E,具有导引的功能,所以,能防止信件的上浮等,信件E能切实稳定地送出。另外,由于在折纸部6设置了文件用纸接合部8,当弯折机构4弯折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上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时,文件用纸Pt…的端部Pts…与文件用纸接合部8接合,可防止该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上浮,以及由此引起的错位等。
图1是本实施例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局部剖面侧面图。
图2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平面要部构造图。
图3是抽出上述折纸部中的第二定位机构表示的局部剖面侧面图。
图4是备有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的电子邮件系统的整体概要图。
图5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的概略构造图。
图6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包含粘接材料附着单元内部构造的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侧面构造图。
图7是说明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动作、从平面方向看的原理构造图。
图8是说明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动作、从平面方向看的原理构造图。
图9是该电子邮件系统中所用的收信人姓名用纸的形式图。
图10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动作说明图。
图11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另一动作说明图。
图12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另一动作说明图。
图13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另一动作说明图。
图14是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中的折纸部的另一动作说明图。
图15在该电子邮件系统中制作的信件邮件的正面图。
图16是表示用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制作信件邮件顺序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制作该信件邮件顺序的另一说明图。
图18是表示制作该信件邮件顺序的另一说明图。
图19是表示制作该信件邮件顺序的另一说明图。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电子邮件系统S中制作信件邮件Po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
图4表示电子邮件系统S的整体构造。St是发送局Mt中的发送功能块,Sr是接收局Mr中的接收功能块,Sc是备有后信息计算机的管理中心。在各邮电局Mt、Mr中备有该两个功能块St和Sr。发送局Mt和接收局Mr分别备有传真部(通讯部)10和11。各传真部10和11能与管理中心Sc的信息计算机相互通讯。
在发送局Mt中,12是基于计算机功能的数据处理部,该数据处理部12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存储功能和自动转接功能等。在该数据处理部12的输入侧,输入来自图象扫描器13的图象数据,同时输入来自键盘等输入部14的数据。在数据处理部12的输出侧,输出送信数据,通过传真部10发送。
在接收局Mr中,15是基于计算机功能的数据处理部,该数据处理部15的输入侧,输入由传真部(通讯部)11接收的接收数据。该数据处理部15的输出侧,与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连接。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例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的构造。
如图4和图5所示,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大体上由供纸部20、打印部21、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折纸部6和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构成。供纸部20和打印部21配设在装置下层,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折纸部6和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配设在装置上层。
供纸部20备有信封用纸供给部20a和文件用纸供给部20b。信封用纸供给部20a供给A4规格(大尺寸)信封用纸Pe,文件用纸供给部20b供给B5规格(小尺寸)的文件用纸Pt。信封用纸供给部20a具有可装卸式的纸盒20ac和将信封用纸Pe从该纸盒20ac中一张一张送出的运出机构20as。文件用纸供给部20b具有可装卸式的纸盒20bc和将文件用纸Pt从该纸盒20bc中一张一张送出的送出机构20bs。
在供纸部20的后段配设着打印部21。打印部21具有打印功能,即,对从信封用纸供给部20a和文件用纸供给部20b被选择地送出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印上从数据处理部15输出的图象数据。
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配设在打印部21的上方。打印部21与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之间,由弯曲的运送路Rr连接。如图7所示,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对沿箭头D方向运送的信封用纸Pe,将粘接材料J附着在沿其左边缘部Pep和右边缘部Peq附近的预定范围内,如图16所示,具有在信封用纸Pe的里面Pei附着左粘接部Jp和右粘接部Jq的功能。因此,如图7所示,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备有左右一对粘接材料附着机构、即左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p和右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q。
如图6所示,左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p(右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q也同样)备有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pu,该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pu可转动地支承在位置固定的支轴32上。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pu具有外壳33,在该外壳33的内部设有供给轴34卷绕轴35。在外壳体33的下端,设有构成粘接材料供给部2ps的可转动附着用辊36,卷绕在供给轴34上的剥离带37的剥离面上贴着的片状粘接材料J,从该供给轴34抽出后,通过导销38拉到附着用辊36上。粘接材料J在附着用辊36的下端周面位置,附着到接触的信封用纸Pe上,同时,剥离带37通过导销39卷绕到卷绕轴35上。
左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p备有驱动机构31。该驱动机构31具有使外壳33以支轴部32为支点转动变位、使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升降的功能,同时,具有使卷绕轴35旋转而卷绕剥离带37的功能。这时,卷绕轴35卷绕剥离带37的速度,设定为比信封用纸Pe的运送速度稍快。另外,对供给轴34赋与适当的回拉力。22qu是右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q的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qs是右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q的粘接材料供给部。
在左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p和右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q的下方,设有由下导板41和上导板42限定的运送路R,在该运送路R上设有运送辊机构44和45,同时,配设着与附着用辊36相对的下承接辊46。下承接辊46的跟前附近,配设着第一通过传感器47。在距该第一通过传感器47预定位置,设有第二通过传感器48。第一通过传感器47在信封用纸Pe的前端通过时工作,检测出信封用纸Pe已运送到附着开始位置As。第二通过传感器48在信封用纸Pe的后端通过时关闭,检测出信封用纸Pe已运送到附着终了位置Ae。
在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的后段设有折纸部6。该折纸部6具有定位功能和粘接功能。即,把从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送来的一张信封用纸Pe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Xa,并把从文件用纸供给部20b送来的一张或二张以上文件用纸Pt…定位在信封用纸Pe上的第二设定位置Xb,同时,依次折起把长度方向分成三份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将信封用纸Pe粘接。
折纸部6备有构成运送路R的前后分开的一对固定台50、51和配设在该固定台50和51之间的可动台52。可动台52由内藏弹簧的弹性支承机构53、54支承着,可向下方弹性变位。配设在运送方向后侧的固定台50与可动台52的交界部分与第一折部K1的位置对应,配设在运送方向前方侧的固定台51与可动台52的交界部分与第二折部K2的位置对应。
在可动台52上配设着运送传送带55、56。在固定台50的运送方向后方,配设着构成运送路R的导板57,在固定台51的运送方向前方配设着进给辊机构(压辊机构)58。在固定台50与进给辊机构58之间,配设着第一定位机构2。第一定位机构2具有升降闸板部59,该升降闸板部59上升时,阻断运送路R,限制信封用纸Pe的前端并将其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Xa,该升降闸板59下降时,开放运送路R。
在可动台52的上方,配设着前后一对推压机构62、63。推压机构62备有铅直方向的导杆64和平行于该导杆64配置的升降机构65,该升降机构65是将环形皮带66张设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而构成的。在导杆64上装填着可自由滑动的滑块67,在该滑块67的下端安装着压板68。在该压板68上备有由驱动部驱动旋转的驱动辊69…,驱动辊69…的辊面从压板68的下面突出。该驱动辊69…可朝上方弹性变位被支承着。
推压机构63备有铅直方向的导杆70和平行于该导杆配置的升降机构71,该升降机构71是将环形皮带72张设在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而构成的。在导杆70上装填着可自由滑动的滑块73,在该滑块73的下端安装着压板74。在该压板74上备有可旋转的驱动辊75…,该驱动辊75…的辊面从压板74的下面突出。该驱动辊75…可朝上方弹性变位地支承着。
在滑块73上配设着第二定位机构3。图3表示该第二定位机构3的构造。第二定位机构3具有闸板部3x,该闸板部3x的后端可由驱动轴76转动,前端可选择地变位到上升的释放位置Xu或下降的设定位置Xd。这时,驱动轴76的旋转驱动可采用独立的驱动部,也可以将上述驱动辊75…兼作为旋转驱动的驱动部。兼用驱动辊75…时,根据需要可通过离合器等连接。闸板部3x由支承板77和闸板79构成。支承板77用于确保长度,其后端固定在驱动轴76上,中间部形成コ字形的弯折部77s。闸板79的后部用螺丝78固定在支承板77的前端侧。该闸板79是将弹簧板材弯成从侧面看的ヘ字形。该闸板部3x变位到设定位置Xd时,闸板79的前端与被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Xa处的信封用纸Pe的上面相接,并且把文件用纸Pt…定位在该信封用纸Pe上的第二设定位置Xb上。
在闸板部3x的下面,利用上述螺丝78固定着文件用纸推压部3y的后端,该文件用纸推压部3y是用硅橡胶制片材(弹性材料)做成的。当闸板部3x变位到设定位置Xd时,该文件用纸推压部3y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地垂下,并且下端能与运送来的文件用纸Pt…的上面相接。在与闸板部3x相对的运送路R上,设有弹性面7。该弹性面7可通过敷设硅橡胶制片材形成。闸板部3x从上方推压由闸板部59定位的信封用纸Pe,可防止在后述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附着粘接材料J时信封用纸Pe错位。
如上所述,当升降机构65、71使一对压板68、74下降、使可动台52向下方弹性变位时,推压机构62、63、可动台52以及一对固定台50、51构成弯折机构4,该弯折机构4对被定位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形成略成直角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
在固定台50和51的下方的左侧,配设着能以一端部为支点转动变位的弯折用臂机构81p、82p,在右侧配设着能以一端部为支点转动变位的弯折用臂机构81q、82q。在弯折用臂机构81p、82p、81q、82q的前端部,分别备有与信封用纸Pe的左右边缘部相接的转动辊83p、84p、83q、84q。
该弯折用臂机构81p、81p、81q、82q和上述的推压机构62、63,构成折叠机构5。该折叠机构5将信封用纸Pe的第一折部K1从略直角状态折成锐角后,从上压下,再将信封用纸Pe的第二折部K2从略直角状态折成锐角后,从上压下,将信封用纸Pe粘接起来。
在固定台50的上方位置,设有文件用纸接合部8。文件用纸接合部8具有水平的限制板部8c和从该限制板部8c后端向下方弯折成直角的弯折片部8s。这样,将已定位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在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弯折时,文件用纸Pt…的端部Pts…与文件用纸接合部8接合,阻止该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上浮。
在折纸部6付设着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沿着定位在折纸部6的信封用纸Pe的前缘部Pef附近附着粘接材料J。如图16所示,具有在信封用纸Pe的里面Pei设置前粘接部Jf的功能。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备有与上述左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2p同样构造的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3f,同时,为了将粘接材料J附着到停止着的信封用纸Pe上,还备有左右移动机构23m。该左右移动机构23m使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3f在信封用纸Pe的左右方向移动,该左右移动机构23例如是将环形皮带张设在由驱动部驱动旋转的驱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而构成的。因此,在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3f上,也有与上述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pu同样构造的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3fu,相对于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pu呈直角地配置。另外,23fs是与上述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同样的粘接材料供给部。
下面参照图1至图19说明电子邮件系统S的动作(功能)和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的动作。
先说明发送局Mt的处理。使用者将必要事项填写到图9所示收信人姓名用纸Pa。这时,收信人姓名用纸Pa是A4规格纸,在箭头范围Z所示的收信人姓名用纸Pa的上方,具有记录信封打印内容的记事栏91,在收信人姓名用纸Pa的下方,有记录邮件管理内容的记事栏93。另外,在记事栏91内,具有记录收信人姓名、即受信人住所(邮政编码)及姓名等的受信人栏91r,还具有记录发信人的住所(邮政编码)姓名等的发信人栏91t。另外,在记事栏91中,还有在发送局Mt和(或)接收局Mr中收发时盖印用的盖印栏92t、92r,同时用一根粗线表示邮政用标记95。该邮政用标记95具有简易的条码95c,使该条码95c含有检测信息,在将收信人姓名用纸Pa放在图象扫描器13中时,该条码95c能检测出是否为正规状态。另外,在该条码95c中也可以含有关于收信人姓名用纸Pa种类的信息以及其它所需的各种信息。记事栏93中,具有供使用者填写的记事栏93u和供邮局工作人员填写的记事栏93p。在记事栏93u内,至少有在投递不到时关于连络方法的记事栏94。投递不到时的连络方法,可选择“电话”、“传真”、“不连络(揭示阅览)”,投递不到时,使用者注上确认标记,用选择的连络方法与发信人连络。另外,在记事栏93u内,具有记录发信人的电话号码、发信人的传真号码、发送张数、收信人电话号码、收信人传真号码、信件T…的规格(大于B5,B5以下)、投递方法(加急、普通、夜间)等的记事栏。另外,在记事栏93p内,有连续号码、送信张数、送信时间、接收局、工作人员签名、收发时间、送信结果(正常、错误、退回)、费用等的记事栏。
使用者填写好了收信人姓名用纸Pa后,发送局Mt的工作人员接过该收信人姓名用纸Pa,在邮局记录栏93p内填写必要事项,同时,从输入部14输入邮政编码等。这时,可以直接写在收信人姓名用纸Pa上,也可以盖上预定的印章,也可以由工作人打印从输入部(键盘)14输入的事项。另外,这时,赋与邮政管理信息。邮政管理信息是按照预定的规则赋与,作为管理数据发送给接收局Mr。该邮政管理信息也可以用条码等直接表示在收信人姓名用纸Pa上。邮政管理信息用于特定发出的邮件,被赋与至少含有发送局Mt的局号和收发号码的固有号码。
接着,收信人姓名用纸Pa再暂时返还给使用者,使用者操作图象扫描器13,进行收信人姓名用纸Pa及其附带的便笺等的信件T…的读取。这时,操作按照图象扫描器13显示的指示进行。
首先,使用者将收信人姓名用纸Pa放入图象扫描器13,进行收信人姓名用纸Pa的读取。这样,读到的图象数据储存到数据处理部12的储存部内。接着,使用者将第一张信件T放入图象扫描器13,进行同样的读取。这时,信件T在接收局Mr内打印到B5规格(规定尺寸)的文件用纸Pt上。因此,当信件T不是B5规格时,由数据处理部进行编辑处理。即,当信件T大于B5规格时,缩小到B5规格,当信件T小于B5规格时,放大到B5规格。
然后,对其余(第二张以后)的信件T…也反复同样的读取。全部信件T…的读取结束时,使用者按下预定的送信键。这样,进行送信处理。储存在数据处理部12的储存部内的图象数据,从传真部10送到接收局Mr。这时,由于从输入部14输入了邮政编码,所以,按照该邮政编码,接收局Mr的电话号码被选择,由自动拨号功能进行转接处理。
在接收局Mr,由传真部11接收该图象数据,接收的图象数据被送到数据处理部15。在接收局Mr由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进行信件邮件的自动制作。即,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打印与收信人姓名用纸Pa有关的图象数据,制成接收侧管理卡Pm,同时,在信封用纸Pe上只打印与信封内容有关的图象数据,并且在文件用纸Pt…上只打印与信件T…内容有关的图象数据,自动制成信件邮件Po。下面,说明该信件邮件Po的制作顺序。
首先,接收到的图象数据储存到数据处理部15的储存部内。另一方面,从信封用纸供给部20a送出兼作管理卡原纸的A4规格信封用纸Pe。然后,从数据处理部15的储存部读出与收信人姓名用纸Pa有关的全部图象数据,由打印部21将该图象数据打印到白纸(信封用纸Pe)上。这样,制作出接收侧管理卡Pm,该管理卡Pm上打印着与图9所示收信人姓名用纸Pa相同的内容。打印了的接收侧管理卡Pm,原样地通过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折纸部6、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一直被送到排出部100。
接着,同样地,从信封用纸供给部20a送出A4规格的信封用纸Pe。从数据处理部15的储存部只读出与收信人姓名用纸Pa上的信封打印内容有关的图象数据、即图9所示箭头范围Z的内容,由打印部21将该图象数据打印在信封用纸Pe的预定位置(见图16)。打印好的信封用纸Pe被运送到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
在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将粘接材料J附着到沿图7箭头D方向运送的信封用纸Pe上。这样,在图16所示信封用纸Pe的里面Pei上,设置左粘接部Jp和右粘接部Jq。即,当运送中的信封用纸Pe的前端到达使第一通过传感器47工作的附着开始位置As时,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上的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2pu、2qu的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22qs下降而与信封用纸Pe接触。这时,由于信封用纸Pe在运送中,所以,从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22qs供给的粘接材料J沿着运送方向附着。当信封用纸Pe的后端通过,到达使第二通过传感器48关闭的附着结束位置Ae时,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22qs上升,离开信封用纸Pe。这样,粘接材料J的附着解除,该粘接材料J附着在沿着左边缘部Pep和右边缘部Peq附近的预定范围。
这时,当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22qs上升时,通过使该粘接材料供给部22ps、22qs的上升速度加快、或者,对供给轴34进行制动处理或逆转处理等,可以良好地切断粘接材料J。这样,可消除因粘接材料J的过分附着而引起的用纸阻塞等,同时容易清洁化等。
信封用纸Pe再被送到配设在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后段的折纸部6。这时,如图10所示,闸板部59阻断运送路R,同时,闸板部3x变位到上方的释放位置Xu,开放运送路R。另外,驱动辊69…下降到图10中虚线所示的设定位置Ys,使驱动辊69…与信封用纸Pe接触。这样,信封用纸Pe被挟在运送皮带55…与驱动辊69…之间运送。当通过传感器61(图10)检测出信封用纸Pe的前端时,在设定时间经过后,使压板68上升到第一释放位置Ym,同时停止运送皮带55…的旋转。这时的设定时间,是设定信封用纸Pe的前端与闸板部59相接所需的时间。另外,使压板68上升到第一释放位置Ym后,如果使运送皮带55…继续旋转预定时间,则信封用纸Pe的前端与闸板部59相接,修正偏斜。这样,信封用纸Pe被正确定位第一设定位置Xa。
接着,如图11所示,使闸板部3x变位到下方的设定位置Xd。这样,闸板部3x的前端、即闸板79的前端与信封用纸Pe的上面相接,运送路R被阻断。
当信封用纸Pe从信封用纸供给部20a被运出后,文件用纸Pt从文件用纸供给部20b运出并送到打印部21。从数据处理部15的储存部读出与文件T有关的图象数据,由打印部21将该图象数据打印在文件用纸Pt上。打印了的文件用纸Pt通过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被送到折纸部6,由闸板部3x定位在信封用纸Pe上。这时,如果图未示的通过传感器检测出文件用纸1t已接近折纸部6,则经过第一设定时间后,使驱动辊69…下降,与文件用纸Pt的上面接触,通过驱动辊69…的旋转移动该文件用纸Pt。另外,运送皮带55…停止着。当该通过传感器检测后,经过第二设定时间,使驱动辊69…上升,同时停止其旋转。该第二设定时间,是设定文件用纸Pt的前端与闸板部3x相接所需的时间。这样,与上述信封用纸Pe同样地,修正文件用纸Pt的偏斜,同时,文件用纸Pt被定位在信封用纸Pe上的第二设定位置Xb。
这时,闸板部3x变位到设定位置Xd,文件用纸推压部3y如图3实线所示地,从上方朝前下方倾斜地垂下,所以,被运送的文件用纸Pt进入文件用纸推压部(由硅橡胶制片材形成)3y的前端与信封用纸Pe之间。这样,防止文件用纸Pt的弹跳,可正确且稳定地定位。即,如果没有文件用纸推压部3y,则文件用纸Pt与闸板部3x接触时如果有些弯曲,则因其反作用会使文件用纸Pt向后方弹跳,不能正确定位,而文件推压部3y可避免这一问题。
另外,在对文件用纸Pt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运送处理、打印处理)期间,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进行粘接材料J的附着处理。即,信封用纸Pe在被定位了的状态等待文件用纸Pt的送来,利用该等待时间由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进行附着处理。这时,由于信封用纸Pe停止着,所以,使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3fu的粘接材料供给部23fs下降并与信封用纸Pe接触,接着,由左右移动机构23m将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3f从图8所示左端(位置Xs)移动到右端(位置Xe)。这样,粘接材料J沿着信封用纸Pe的前缘部Pef附近附着,在图16所示信封用纸Pe的里面Pei设置前粘接部Jf。然后,使粘接材料附着单元23fu的粘接材料供给部23fs上升,离开信封用纸Pe,同时,由左右移动机构23m将粘接材料附着机构23f返回原位置。这时,信封用纸Pe被闸板部3x从上方推压,防止在粘接材料J的附着时信封用纸Pe错位等。尤其是,由于信封用纸Pe被挟在闸板79(该闸板79在闸板部3x中,由弹簧板材形成)与运送路R的弹性面7(该弹性面7是敷设硅橡胶制的片材而形成的)之间,所以,能切实且稳定地将信封用纸Pe定位保持住。另外,当信件T…是若干张时,相应张数的文件用纸Pt…被依次送来。
如图16所示,在折纸部6,文件用纸Pt…重叠在信封用纸Pe的里面Pei上,在该图所示的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的位置进行折叠。这时,文件用纸Pt…相对于信封用纸Pe的位置、以及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的位置,按下述地选定。
首先,在折起第一折部K1时,折起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一端Pes、Pts…不重叠在第二折部K2上。在折起第二折部K2时,将折起的信封用纸Pe的另一端Pet重叠在折起了第一折部K1的信封用纸Pe上,并且,折起了的文件用纸Pt…的另一端Ptt…不重叠在已折起了第一折部K1的信封用纸Pe的一端Pes上。
具体地说,如图16所示,将文件用纸Pt…的长度方向一侧从信封用纸Pe的一端Pes突出L1=26mm左右,同时,把从信封用纸Pe的一端Pes到第一折部K1的距离L2和从信封用纸Pe的另一端Pet到第二折部K2的距离L3,设定为L2=L3=90mm左右。另外,在宽度方向使信封用纸Pe与文件用纸Pt…的中央一致。
通过这样地折叠制作,粘接材料J从第一折部K1的位置,沿着边缘部附近附着到第二折部K2侧的信封用纸Pe的里面Pei。这时,附着粘接材料J的宽度L4设定为约几mm左右,由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和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附着粘接材料J的范围,为图16所示的コ字形。即,由前部粘接部Jf、左部粘接部Jp和右部粘接部Jq构成。前部粘接部Jf在信封用纸Pe的前缘部(另一端Pet)附近,呈沿宽度方向的线状。左部粘接部Jp和右部粘接部Jq也呈线状,从该前部粘接部Jf的两端、沿着左右边缘附近将粘接材料一直附着到第一折部K1的位置。该左部粘接部Jp和右部粘接部Jq由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设置,前部粘接部Jf由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设置。
在折纸部6,如图18(图17)所示,折起第一折部K1进行信封用纸Pe的粘接时,同时也进行文件用纸Pt…的折叠。接着,如图19(图17)所示,折起第二折部K2进行信封用纸Pe另一部分的粘接时,同时也进行文件用纸Pt…的折叠。
下面,说明实际的动作。在折纸部6,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定位终了后,如图12所示,使压板68和74下降到下限的压接位置Yp。这样,驱动辊69…和75…相对于压板68和74向上方弹性变位,同时,压板68和74在与文件用纸Pt…相接的状态使可动台52变位到固定台50、51下方。这样,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在第一折部K1和第二折部K2的位置略直角地弯折。这时,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前后两端部向上方弹跳,但如图12所示,一端部(后端)Pts…与文件用纸接合部8的限制板部8c相接。另外,闸板部3x变位到上方的释放位置Xu。
接着,如图13所示,仅使一方的压板68上升到上限的第二释放位置Yua。这时,尤其是当文件用纸Pt…的张数多时,文件用纸Pt…将与压板68一起上浮,但如图12所示,文件用纸Pt…的端部(后端)Pts…与文件用纸接合部8的弯折片部8s接合,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上浮被阻止。所以,即使文件用纸Pt…的张数较多时,也能切实且正确地进行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的弯折和折叠。
使位于运送方向后侧的弯折用臂机构81p、81q转动变位,使前端部的转动辊84p、84q与信封用纸Pe的运送方向后侧左右边缘部相接,将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从略直角位置折起到锐角位置,同时在该状态使压板68再次下降到压接位置Yp。这样,信封用纸Pe在第一折部K1被完全折叠、粘接。
另外,同样地,仅使另一方的压板74上升到上限的第二释放位置Yub。使位于运送方向前侧的弯折用臂机构82p、82q转动变位,使前端部的转动辊84p、84q与信封用纸Pe的运送方向前侧左右边缘部相接,将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从略直角位置折起到锐角位置,同时在该状态使压板74再次下降到压接位置Yp。这样,信封用纸Pe在第二折部K2被完全折叠、粘接。在该状态,再仅使压板68上升到上限的第二释放位置Yua后,再次下降到压接位置Yp时,信封用纸Pe的另一端Pet侧被压接,进行前粘接部Jf的附着。这样,制成了图19的信件邮件E。
接着,如图14所示,使一方的压板68上升到第一释放位置Ym,使另一方压板74上升到驱动辊75…轻轻接触信件邮件E的设定位置Ys,使运送皮带55…动作,再使进给辊机构(压辊机构)58动作。这样,信件邮件E被送出到前方,同时,被压辊机构58完全地压住后,信件邮件E被运送到排出部100,从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排出。这时,闸板部59如图14所示地下降,开放运送路R。这时,信件邮件E从折纸部6送出预定量时,使闸板部3x下降,从上方压住该信件邮件E,可防止运送时信件E的上浮,稳定且切实地运送信件E。图15表示最终制成的信件邮件E。图15中,与收信人姓名用纸Pa(图9)对应的部分注以相同标号。
这样,用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在接收局Mr接收的图象数据被打印,将折叠的文件用纸Pt…放入密闭信封中,最终完全自动地制成一封信件邮件E。这样,容易地实现信件制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不需要现成的信封,可提高信件制作的经济性和通用性。尤其是,由第一粘接材料附着部22对运送中的信封用纸Pe附着粘接材料J,同时,由第二粘接材料附着部23对被折纸部6定位了的信封用纸Pe在文件用纸Pt…的处理中附着粘接材料J,所以,附着粘接材料J时不需要独立的专门工序(时间),可缩短制作时间(高速化),提高量产生性和制作效率。
该信件自动制作装置1一并地进行从一张信封用纸Pe制作信封、文件用纸Pt…的折叠、文件用纸Pt…往信封内的装入、信封的封口等作业,最终制成一封信件邮件E。尤其是,由于选用规格尺寸即A4规格的信封用纸Pe和B5规格的文件用纸Pt…,所以,可直接利用一般规格的纸。提高通用性。因此,不需要采用现成信封时的信封供给工序、对要封入信封内的文件一一折叠的工序、打开信封口放入文件的文件放入工序以及封口工序等。因此,从制作信件邮件的最初到最终制成,可确保信件所要求的保密性,所以能利用电子邮件系统S,具有多功能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上面对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在细部构造、方法等方面,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都可以任意变更、增加和删除。
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文件用纸推压部和弹性面是用硅橡胶制片材形成的,但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和形态。另外,闸板部也可以全部用弹簧板材形成为一体。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粘接材料J是附着(粘贴)片状粘接材料的形式,但也可以涂敷液状的粘接剂。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是表示了将一张或二张文件用纸Pt…放入信封内的情形,但也可不要文件用纸Pt…,例如,在信封用纸Pe的里面打印文件T的内容,只制作信封。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电子邮件系统为例,但也可以用于其它各种用途。因此,在其它用途中,如果采用预先打印了的信封用纸Pe和文件用纸Pt…,则可以省略打印部21。
因此,本发明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尤其是在折纸部设有第二定位机构,该第二定位机构具有闸板部和由弹性部件形成的文件用纸推压部,闸板部可选择地变位到上升的释放位置或下降的设定位置,在该设定位置,闸板部与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的信封用纸的上面相接,并将文件用纸定位在信封用纸上的第二设定位置;文件用纸推压部在该闸板变位到设定位置时,从上方朝前下方倾斜地垂下,且下端能与被运送文件用纸的上面相接。所以,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①由于不需要现成的信封,可提高信件制作的经济性和通用性。尤其是,由于采用规格尺寸的A4规格信封用纸和B5规格文件用纸,所以更提高通用性。
②由于不需要信封供给工序、文件折叠工序、文件装入工序和封口工序等繁杂的工序,所以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低廉化。
③从信件邮件制作的最初到最终制成,可确保信件邮件所要求的保密性,所以,可用于电子邮件系统,具有多功能性、多样性和发展性。
④在折纸部正确且稳定地进行用纸定位等的各种处理,可提高信件制作质量及装置整体的可靠性。尤其是,由于第二定位机构设置了文件用纸推压部,所以,防止文件用纸的弹跳,可正确稳定地定位。
⑤在较好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定位机构中的闸板部的全部或一部分由弹簧板材形成,同时,在对着闸板部前端的运送路上设置弹性面,所以,可切实且稳定地定位、保持信封用纸。
⑥在较好实施例中,在制成信件从折纸部运送时,由于第二定位机构的闸板部具有从上方压住该信件的导引功能,所以,能防止运送时信件的上浮,可稳定切实地运送信件。
⑦在较好实施例中,由于在折纸部设置文件用纸接合部,弯折机构将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的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弯折时,文件用纸的端部与文件用纸接合部接合,所以,可防止该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的上浮及随之引起的错位等,即使文件用纸的张数多时,也能正确地进行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的弯折和折叠。

Claims (11)

1.一种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备有折纸部,该折纸部备有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将附着了粘接材料的信封用纸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第二定位机构具有由闸板部和由弹性材料料形成的文件用纸推压部,闸板部可选择地变位到上升的释放位置或下降的设定位置,在该设定位置,闸板部与定位在第一设定位置的信封用纸的上面相接,并将文件用纸定位在信封用纸上的第二设定位置;文件用纸推压部在该闸板变位到设定位置时,从上方朝前下方倾斜地垂下,且下端能与被运送的文件用纸的上面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折纸部备有弯折机构和折叠机构,弯折机构对已定位的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形成把长度方向分成三份的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折叠机构依次折叠上述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粘接信封用纸,制作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文件用纸推压部是用硅橡胶制片材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闸板部的全部或一部分是用弹簧板材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闸板部具有在已制成的信件从折纸部送出时,通过从上方压住该信件,从而导引该信件的运送的功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闸板部的前端相对的运送路上,设有弹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面是通过敷设硅橡胶制片材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信封用纸具有前粘接部、左粘接部和右粘接部,前粘接部沿着信封用纸的前边缘部附近附着粘接材料,左粘接部和右粘接部在从该前粘接部的两端沿左右边缘部的预定范围内附着粘接材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设定位置、第二设定位置、以及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的位置这样地设定:在折起第一折部时,折起的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的端部不与第二折部重合,在折起第二折部时,折起的信封用纸的端部与折起了第一折部的信封用纸重合,并且,折起的文件用纸的端部不与折起了第一折部的信封用纸的端部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折纸部,备有文件用纸接合部,在弯折机构将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的第一折部和第二折部弯折时,该文件用纸接合部与文件用纸的端部接合,阻止信封用纸和文件用纸的上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件自动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用于电子邮件系统中的信件邮件的制作。
CN98115197A 1997-06-30 1998-06-29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2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3995/1997 1997-06-30
JP9173995A JPH1120055A (ja) 1997-06-30 1997-06-30 自動封書作成装置
JP173995/97 199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3854A CN1203854A (zh) 1999-01-06
CN1106265C true CN1106265C (zh) 2003-04-23

Family

ID=1597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115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265C (zh) 1997-06-30 1998-06-29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H1120055A (zh)
CN (1) CN110626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70012A (ja) * 1999-12-02 2001-10-02 Reynolds Consumer Prod Inc スライダ装置を有する再閉可能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995A (en) * 1976-07-16 1978-01-28 Kyowa Gas Chem Ind Co Ltd Radiation ray shie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4932188A (en) * 1988-07-27 1990-06-12 Societe Anonyme Dite: Alcatel Satmam Apparatus for closing envelop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995A (en) * 1976-07-16 1978-01-28 Kyowa Gas Chem Ind Co Ltd Radiation ray shield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US4932188A (en) * 1988-07-27 1990-06-12 Societe Anonyme Dite: Alcatel Satmam Apparatus for closing envelop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1120055A (ja) 1999-01-26
CN1203854A (zh) 1999-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75965A (en) Apparatus for folding and sealing documents
US4720960A (en) Sheet coll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EP0054708A1 (en) Document handling apparatus
CN1106265C (zh)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CN1094418C (zh) 信件自动制作装置
EP0914969A3 (en) An apparatus for stacking and sorting printed documents and feeding them to a finishing machine
CN216734973U (zh) 一种服装吊牌印刷机自动整理收料装置
CN1199297A (zh) 电子邮政系统的邮寄物管理方法
CN219215700U (zh) 证件制证封装一体机
JP2954209B1 (ja) 紙葉類の供給装置及び供給方法
JP3070741B2 (ja) 郵便物に印字されたバ―コ―ドのマ―キング装置
CN1073504C (zh) 信函自动制作装置
JPH03248897A (ja) 自動封緘機
JP3104169B2 (ja) 自動封書作成装置
CN1206282A (zh) 电子邮政系统的处理方法
JPS6358423B2 (zh)
JP3429625B2 (ja) カード体貼付装置
JP3328706B2 (ja) 折帳印刷物の供給装置
CN1204918A (zh) 电子邮政系统的处理方法
JP3390816B2 (ja) 伝票供給装置
TW200524807A (en) Automatic paper feed apparatus
CA1047962A (en) Sheet feeding system
JPH0948157A (ja) イメージプリンティングラベラー装置
JP2002293439A (ja) 給紙装置
CN112078848A (zh) 快递证件打包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