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8285B -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8285B
CN110618285B CN201910840473.5A CN201910840473A CN110618285B CN 110618285 B CN110618285 B CN 110618285B CN 201910840473 A CN201910840473 A CN 201910840473A CN 110618285 B CN110618285 B CN 110618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crucible
conveying
conveyor belt
recov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04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8285A (zh
Inventor
刘冬冬
黄治鑫
潘占昆
李灿星
郭靖
李凌峰
蔡俊滢
连梦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2019108404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8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8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8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8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8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65Multiple transfer devices
    • G01N35/1067Multiple transfer devices for transfer to or from containers having different spac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装置包括:坩埚机构、样品盒、分样机构、承接机构、传样机构、进样机构,其中;坩埚机构为多个,多个坩埚机构容纳于样品盒内;且每个坩埚机构均用于置入待分析的样品;分样机构用于使样品盒内的坩埚机构逐个传送;承接机构用于承接分样机构所传送的坩埚机构,以使多个坩埚机构能沿传样机构的传送方向排列于传样机构上;传样机构沿传送方向依次划分有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传样机构用于使每个坩埚机构均能依次传送至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进样机构用于使热解区域内的坩埚机构能进入热解炉;且使氧化区域内的坩埚机构能进入氧化炉。本申请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影响。

Description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石热解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烃源岩进行热解分析是烃源岩基本分析评价手段。目前只要采用岩石热解仪对烃源岩进行热解分析。岩石热解仪包括热解炉和氧化炉。使用时,首选把干燥岩石粉末放置在不锈钢坩埚内,然后通过进样杆把坩埚送入热解炉,通过程序升温使岩石内的有机质向烃类转化或氧化成二氧化碳,并对生成的烃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有机质热解生成的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和热解后残余有机质加热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由热导或红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接着进样杆下降,把坩埚转移到氧化炉内,送入空气把残余炭氧化成CO2,分析CO2以确定残余炭的含量。
但现有的岩石热解仪的通常采用手动进样,只能逐个样品进行测试,费时费力,换取坩埚时还容易造成烫伤。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以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的能批量进样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影响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包括:坩埚机构、样品盒、分样机构、承接机构、传样机构、进样机构,其中;所述坩埚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坩埚机构容纳于所述样品盒内;且每个所述坩埚机构均用于置入待分析的样品;所述分样机构用于使所述样品盒内的所述坩埚机构逐个传送;所述承接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分样机构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以使多个所述坩埚机构能沿所述传样机构的传送方向排列于所述传样机构上;所述传样机构沿所述传送方向依次划分有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所述热解区域用于置入热解炉;所述氧化区域用于置于氧化炉;所述传样机构用于使每个所述坩埚机构均能依次传送至所述热解区域和所述氧化区域;所述进样机构用于使所述热解区域内的所述坩埚机构能进入所述热解炉;且使所述氧化区域内的所述坩埚机构能进入所述氧化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样机构包括传样轨道、滑动设置于所述传样轨道上的第一传送带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多个限位部,每个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坩埚机构进行限位,且使所述坩埚机构能沿所述传送方向按照预定的间隔进行排列;以使所述第一传送带能将相邻的所述坩埚机构同时传送至所述热解区域和所述氧化区域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坩埚机构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坩埚,所述基座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配合部,以使所述坩埚机构能随所述第一传送带在所述传样轨道上滑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样轨道背对所述热解炉一侧的第一进样杆和设置于所述传样轨道背对所述氧化炉一侧的第二进样杆;所述传样轨道包括两个沿所述传送方向延伸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进样杆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进样杆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进样杆和所述第二进样杆均能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穿过,以能分别与所述坩埚机构相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每个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均匀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凹槽与多个所述坩埚机构相对应,每个所述凹槽用于对相应的所述坩埚机构进行限位,以使相应的所述坩埚机构能被所述第一传送带传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送带能沿纵长延伸的方向传送所述坩埚机构;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纵长延伸的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且所述热解炉和所述氧化炉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分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样品盒内的第二传送带和设置于所述样品盒外的第一电机;多个所述坩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所述第二传送带能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以能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将所述样品盒内的所述坩埚机构逐个进行传送。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样机构沿所述传送方向一侧的样品柜,所述样品盒设置于所述样品柜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样品柜外,所述分样机构还包括第一推送部,所述第一推送部用于使所述样品柜内的所述样品盒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送带能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样机构沿所述传送方向另一侧的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对所述传样机构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进行回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回收传送带上的推杆、回收盒、回收柜和第二推送部;所述回收传送带设置于所述传样机构与所述回收柜之间;所述回收盒设置于所述回收传送带的一侧;所述回收传送带用于承接所述传样机构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坩埚机构从所述回收传送带移动至所述回收盒;所述第二推送部用于将所述回收盒移动至所述回收柜。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通过设置坩埚机构、样品盒、分样机构、承接机构、传样机构、进样机构使得能多个坩埚机构能分别依次传送至热解炉和氧化炉,从而实现了对大批量的样品自动进行检测的目的,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为影响。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的能批量进样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影响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样品盒的内部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样品盒的外部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样品盒与第一电机对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坩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承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坩埚机构;13、样品盒;15、分样机构;17、承接机构;19、传样机构;20、第一伸缩杆;21、进样机构;22、第二伸缩杆;23、热解炉;24、插头;25、氧化炉;27、样品柜;29、传样轨道;31、第一传送带;33、第二传送带;35、凹槽;37、基座;39、坩埚;41、第一进样杆;43、第二进样杆;45、第一电机;47、第二电机;49、第一推送部;51、第二推送部;53、回收传送带;55、回收盒;57、回收柜;59、止挡块;61、第一侧壁;63、第二侧壁;69、第一底壁;71、第一传送段;73、第二传送段;75、第三传送段;77、第四传送段;79、第五传送段;81、第六传送段;83、第三传送带;85、第一分隔板;86、支撑板;87、第二分隔板;89、第一层板;90、竖板90;91、第二层板;93、支撑柱;95、凸起;97、挡板;99、限制板;101、限制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包括:坩埚机构11、样品盒13、分样机构15、承接机构17、传样机构19、进样机构21,其中;所述坩埚机构11为多个,多个所述坩埚机构11容纳于所述样品盒13内;且每个所述坩埚机构11均用于置入待分析的样品;所述分样机构15用于使所述样品盒13内的所述坩埚机构11逐个传送;所述承接机构17用于承接所述分样机构15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11,以使多个所述坩埚机构11能沿所述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排列于所述传样机构19上;所述传样机构19沿所述传送方向依次划分有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所述热解区域用于置入热解炉23;所述氧化区域用于置于氧化炉25;所述传样机构19用于使每个所述坩埚机构11均能依次传送至所述热解区域和所述氧化区域;所述进样机构21用于使所述热解区域内的所述坩埚机构11能进入所述热解炉23;且使所述氧化区域内的所述坩埚机构11能进入所述氧化炉25。
使用时,首先将待分析的样品置入多个坩埚机构11内。然后分样机构15使样品盒13内的多个坩埚机构11逐个传送;接着承接机构17承接分样机构15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以使多个坩埚机构11能沿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排列于传样机构19上;再然后传样机构19使每个坩埚机构11均能依次传送至热解区域和所述氧化区域;最后进样机构21使热解区域内的坩埚机构11能进入热解炉23;且使氧化区域内的坩埚机构11能进入氧化炉25。
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通过设置坩埚机构11、样品盒13、分样机构15、承接机构17、传样机构19、进样机构21使得能多个坩埚机构11能分别依次传送至热解炉23和氧化炉25,从而实现了对大批量的样品自动进行检测的目的,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为影响。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坩埚机构11为多个。该多个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等,对此本申请不做规定。每个坩埚机构11均用于置入待分析的样品。从而能通过每个坩埚机构11对样品进行分析,以实现对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坩埚机构11包括基座37和设置于基座37上的坩埚39。该坩埚39内设置有用于置入待分析的样品的容置腔。该基座37用于对坩埚39进行支撑固定。具体地,该基座37包括竖直延伸的支撑柱93和围设于支撑柱93外壁上的止挡块59。该支撑柱93的上方用于支撑固定坩埚39。例如如图1、图6所示,该基座37位于下方。该坩埚39位于基座37的上方。
进一步地,该支撑柱93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形成的贯通腔。该贯通腔用于供进样机构21伸入,以使进样机构21能向支撑柱93上方的坩埚39内输入气体。且支撑柱93内设置有限位台。该限位台用于与进样机构21相抵,以使进样机构21能带动坩埚机构11进入热解炉23或氧化炉25。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多个坩埚机构11容纳于样品盒13内。具体地,样品盒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以及位于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之间的第一底壁69。该第一侧壁61、第二侧壁63以及第一底壁69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多个坩埚机构11的空腔。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均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该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在左右方向上相正对。多个坩埚机构11容纳在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之间,且沿上下方向排列。如图3所示,该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该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在上下方向上相正对。该第一底壁69位于第一侧壁61和第二侧壁63之间。
进一步地,该样品盒13为多个。例如如图1所示,该样品盒13为4个。每个样品盒13内均容纳有多个坩埚机构11。从而能通过多个样品盒13提高所容纳的坩埚机构11的数量,进而提高样品的总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样机构15用于使样品盒13内的坩埚机构11逐个传送。也即分样机构15用于使样品盒13内的坩埚机构11一个一个地输送出去。具体地,分样机构15包括设置于样品盒13内的第二传送带33和设置于样品盒13外的第一电机45。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电机45设置于样品盒13的右侧。更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机45为两个。两个第一电机45均设置于样品盒13的右侧。更具体地,第二传送带33包括能转动地设置于第一侧壁61上的第一传送段71和能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侧壁63上的第二传送段73。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传送段71位于样品盒13左侧的第一侧壁61上。第二传送段73位于样品盒13右侧的第二侧壁63上。进一步地,样品盒13的第一底壁69上设置有与第二传送带33相连的插头24。例如如图4所示,该插头24可以是梅花插头24。当然该插头24不限于为梅花插头24,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插头24,例如五角插头24等,对此本申请不做规定。
进一步地,多个坩埚机构11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3上。具体地,多个坩埚机构11沿第二传送带33的传送方向夹设于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之间。从而当第二传送带33传送时能带动坩埚机构11从第二传送带33的一端移动至第二传送带33的另一端,进而使得坩埚机构11能在第二传送带33的另一端逐个离开第二传送带33。例如如图2所示,多个坩埚机构11沿上下方向夹设于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之间。从而当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向下传送时,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能带动坩埚机构11从第一传送段71的上端和第二传送段73的上端移动至第一传送段71的下端和第二传送段73的下端,进而在第一传送段71的下端和第二传送段73的下端逐个离开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
进一步地,第二传送带33能与第一电机45相连,以能在第一电机45的驱动下将样品盒13内的坩埚机构11逐个进行传送。具体地,当样品盒13第一底壁69上的插头24与第一电机45顶部的插槽相对准时,例如如图5所示,样品盒13位于第一电机45的正上方,样品盒13第一底壁69上的插头24与第一电机45顶部的插槽相对准;第二传送带33与第一电机45电性连接,进而第二传送带33能在第一电机45的驱动下将样品盒13内的坩埚机构11逐个进行传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传样机构19沿传送方向一侧的样品柜27。例如如图1所示,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为左右方向。样品柜27设置于传样机构19的左侧。样品盒13设置于样品柜27内。具体地,样品柜27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分隔板和连接多个分隔板的支撑板86。例如如图1所示,分隔板为两个。具体地,两个分隔板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分隔板85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分隔板87。第一分隔板85用于存放其内的坩埚机构11均被送至氧化炉25的样品盒13。第二分隔板87上存储有具有坩埚机构11的样品盒13。
进一步地,为了能将其内的坩埚机构11均被送至氧化炉25的样品盒13存放于第一分隔板85上;样品柜27的外侧设置有能沿上下方向伸缩的第一伸缩杆20。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伸缩杆20设置于两个第一电机45之间。该第一伸缩杆20用于将其内的坩埚机构11均被送至氧化炉25的样品盒13上移至第一分隔板85。
进一步地,第一电机45设置于样品柜27外。具体地,第一电机45设置于传样机构19垂直于传送方向的一侧。从而能将样品盒13从样品柜27移动至传样机构19垂直于传送方向的一侧以能与第一电机45相电性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电机45设置于传样机构19的上侧。当然该第一电机45不限于设置于传样机构19的上侧,还可以是设置于传样机构19的下侧,对此本申请不做规定。从而能将样品盒13从样品柜27移动至传样机构19的上侧以能与第一电机45相电性连接。分样机构15还包括第一推送部49。第一推送部49用于使样品柜27内的样品盒13朝向第一电机45移动,且当样品盒13第一底壁69上的插头24与第一电机45顶部的插槽相对准时,第一推送部49与样品盒13脱离,以使样品盒13能下落至第一电机45上,进而第二传送带33与第一电机45相连。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推送部49可以使得样品柜27内的样品盒13向右推送,即能使得样品柜27内的样品盒13移动至第一电机45上。
进一步地,样品柜27的每个分隔板上均设置有第一推送部49。从而每个分隔板上的样品盒13均能通过其上的第一推送部49推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接机构17用于承接分样机构15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以使多个坩埚机构11能沿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排列于传样机构19上。从而通过承接机构17一方面能使分样机构15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能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另一方面,多个坩埚机构11在承接机构17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时沿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排列。例如如图1所示,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为左右方向,多个坩埚机构11在承接机构17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时沿左右方向排列。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承接机构17能使分样机构15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承接机构17与第一电机45分别位于传样机构19在垂直于其传送方向的相对侧,且使第二传送带33的传送方向与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第二传送带33能朝向传样机构19传送。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第二传送带33位于第一电机45上时,第二传送带33在垂直于传样机构19的传送方向上传送坩埚机构11,且第二传送带33能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以使承接机构17能承接第二传送带33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进而使坩埚机构11能脱离第二传送带33并位于传样机构19上。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传送带33沿上下方向延伸。两个第一电机45在传样机构19的上侧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承接机构17位于传样机构19的下侧,且位于第一电机45的正下方。从而当第二传送带33向下传送时,第二传送带33能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以使承接机构17能承接第二传送带33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进而使坩埚机构11能脱离第二传送带33并位于传样机构19上。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承接机构17包括凸出所述传样机构19的挡板97和设置于挡板97两端的限制板99。该挡板97、传样机构19以及限制板99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基座37上的止挡块59的限制空间101。从而当承接机构17承接坩埚机构11后,该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止挡块59即位于限制空间101内,如此使得传样机构19能相对于承接机构17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坩埚机构11能从第二传送带33传送至传样机构19上,第二传送带33的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均延伸超出第一底壁69。从而第一传送段71、第二传送段73与第一底壁69之间形成缺口。如此能通过该缺口使得坩埚机构11能转移至传样机构19上。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侧壁61的右端和第二侧壁63的右端均延伸超出第一底壁69。从而第一传送段71的右端和第二传送段73的右端均延伸超出第一底壁69。从而第一传送段71的右端、第二传送段73的右端与第一底壁69之间形成缺口。进而当第一传送段71和第二传送段73向右传送坩埚机构11时,坩埚机构11移动至第一传送段71的右端和第二传送段73的右端之间时能通过缺口转移至传样机构19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样机构19沿传送方向依次划分有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该热解区域用于置入热解炉23。该氧化区域用于置于氧化炉25。例如如图1所示,传样机构19沿左右方向依次划分有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该热解炉23设置于热解区域内。该氧化炉25设置于氧化区域内。热解炉23和氧化炉25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传样机构19用于使每个坩埚机构11均能依次传送至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也即每个坩埚机构11均能首先传送至热解区域,以能进入解热区域内的热解炉23。然后再传送至氧化区域,以能进入氧化区域内的氧化炉25。从而每个坩埚机构11内的样品均能经过热解炉23和氧化炉25,如此实现对每个坩埚机构11内的样品的热解分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传样机构19包括传样轨道29、滑动设置于传样轨道29上的第一传送带31和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1上的多个限位部。例如如图2所示,传样轨道29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传送带31设置于传样轨道29上且能沿传样轨道29的延伸方向传送坩埚机构11。具体地,该第一传送带31可以呈环形。呈环形的第一传送带31套设于传样轨道29上。从而第一传送带31能相对于传样轨道29沿上下方向转动,从而能沿左右方向传送坩埚机构11。进一步地,传样轨道29包括两个沿传送方向延伸的导轨。例如如图2所示,传样轨道29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导轨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31包括分别滑动设置于两个导轨上的第三传送段75和第四传送段77。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传送带31包括滑动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的第三传送段75和滑动设置于第二导轨上的第四传送段77。该第三传送段75和第四传送段77能同步运动,进而能同步传送坩埚机构11。进一步地,承接机构17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1的上方。具体地,承接机构17设置于第四传送段77的上方。从而承接机构17的挡板97、限制板99以及第四传送段77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基座37上的止挡块59的限制空间101。当第二传送带33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第一传送带31上时,坩埚机构11能位于第三传送段75和第四传送段77的上方。进而坩埚机构11能通过第一传送段71、第二传送段73与第一底壁69之间形成的缺口脱离第二传送带33,进而转移至第一传送带31上。且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止挡块59靠近第四传送段77的一侧能进入限制空间101内。例如如图2所示,当第二传送带33向下传送坩埚机构11时,坩埚机构11能被传送至第三传送段75和第四传送段77。进而坩埚机构11能通过第一传送段71、第二传送段73与第一底壁69之间形成的缺口脱离第二传送带33。且基座37上的止挡块59的下侧能进入限制空间101内。进而当第一传送带31向右运动时,该坩埚机构11相对于第一传送带31静止,而当第一传送带31上的一个限位部传送至与坩埚机构11相正对时,坩埚机构11能被该限位部限位,进而被限位于第一传送带31上。进一步地,转动第二传送带33,以使第二传送带33上的下一个坩埚机构11能被传送至第三传送段75和第四传送段77上并进入限制空间101内。以能被第一传送带31上的下一个限位部限位。进而多个坩埚机构11能沿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排列于第一传送带31上。
进一步地,每个限位部用于对坩埚机构11进行限位,且使坩埚机构11能沿传送方向按照预定的间隔进行排列;以使第一传送带31能将相邻的坩埚机构11同时传送至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内。也即通过每个限位部一方面使得坩埚机构11能随第一传送带31的运动而移动,进而能对坩埚机构11进行传送。另一方面使得坩埚机构11能在第一传送带31上均匀间隔排列,从而第一传送带31传送时能将相邻的坩埚机构11同时传送至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内。如此使得第一传送带31传送一次即能向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该两个区域内传送坩埚机构11,因此相对于传送一次只能向热解区域或氧化区域中一个区域内传送坩埚机构11的情况,本申请的第一传送带31能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该预定的间隔可以根据热解炉23和氧化炉25之间的间隔进行设定,以使得相邻的坩埚机构11能同时传送至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内。
具体地,每个限位部为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1上的凹槽35。也即第一传送带31上的凹槽35为多个。例如如图2所示,该凹槽35为4个。当然该凹槽35不限于为4个,还可以是其他的数量,对此本申请不做规定。多个凹槽35沿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均匀间隔排列。例如如图2所示,3个凹槽35沿左右方向均匀间隔排列。多个凹槽35与多个坩埚机构11相对应。该相对应可以是凹槽35的数量与坩埚机构11的数量相等。例如如图1所示,坩埚机构11为4个。凹槽35为4个。每个凹槽35用于对相应的坩埚机构11进行限位,以使相应的坩埚机构11能被第一传送带31传送。
具体地,每个凹槽35沿垂直于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延伸。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传送带31的传送方向为左右方向。每个凹槽35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每个凹槽35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位于第三传送段75上;另一部分位于第四传送段77上。从而当第二传送带33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第一传送带31上时,第一传送带31运动直至一个凹槽35与该坩埚机构11相正对时,该坩埚机构11能被位于第三传送段75上的一部分凹槽35限位,且能被位于第四传送段77上的另一部分凹槽35限位,如此坩埚机构11能被限位于第三传送段75和第四传送段77上。
进一步地,基座37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限位部相配合的配合部,以使坩埚机构11能随第一传送带31在传样轨道29上滑动。也即当配合部于限位部相配合时,坩埚机构11与第一传送带31之间的相对位置被固定,也即坩埚机构11不能相对于第一传送带31移动,从而坩埚机构11能对第一传送带31运动而运动。
进一步地,该配合部为设置于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凸起95设置于支撑柱93的外壁上且凸起95的凸出方向与凹槽35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从而当凸起95与凹槽35相正对时,凸起95能在基座37的重力下向下掉落,进而掉落进凹槽35内。
进一步地,该凸起95位于止挡块59的下方。且止挡块59的厚度与第二传送带33的厚度相一致。止挡块59底面和支撑柱93底面之间的高度差与第一传送带31和样品盒13的第一底壁69之间的高度相等。当样品盒13位于第一电机45上后,样品盒13的第一底壁69与第一传送带31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在第二传送带33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第一传送带31上并使坩埚机构11位于第一传送带31上的限制空间101的过程中,坩埚机构11的高度不会发生变化。而当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止挡块59位于限制空间101内时,第一传送带31能相对于承接机构17移动,且当第一传送带31移动至其上的凹槽35与凸起95相正对时,坩埚机构11在其自身的重力下向下掉落,进而使得凸起95伸入凹槽35内,如此使得坩埚机构11能随第一传送带31移动而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带31能沿纵长延伸的方向传送坩埚机构11。该纵长延伸的方向例如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多个凹槽35沿纵长延伸的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且热解炉23和氧化炉25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凹槽35之间的距离相等。从而当第一传送带31沿纵长延伸的方向传送坩埚机构11时,相邻的坩埚机构11能被同时分别传送至与热解炉23相正对和氧化炉25相正对。也即相邻的坩埚机构11一个被传送至与热解炉23相正对。同时另一个被传送至与氧化炉25相正对。例如如图13所示,相邻的坩埚机构11一个被传送至热解炉23的正下方。同时另一个被传送至氧化炉25的正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样机构21用于使热解区域内的坩埚机构11能进入热解炉23;且使氧化区域内的坩埚机构11能进入氧化炉25。从而使得热解区域内的坩埚机构11能在热解炉23内进行热解。且使得氧化区域内的坩埚机构11能在氧化炉25内进行氧解。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样机构21包括设置于传样轨道29背对热解炉23一侧的第一进样杆41和设置于传样轨道29背对氧化炉25一侧的第二进样杆43。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进样杆41设置于传样轨道29的下侧。热解炉23设置于传样轨道29的上侧。且第一进样杆41与热解炉23的进口相正对。第二进样杆43设置于传样轨道29的下侧。氧化炉25设置于传样轨道29的上侧。且第二进样杆43与氧化炉25的进口相正对。两个导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第一进样杆41的直径和第二进样杆43的直径,以使第一进样杆41和第二进样杆43均能从两个导轨之间穿过,以能分别与坩埚机构11相抵。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相间隔。且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不小于第一进样杆41的直径。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的间隔不小于第二进样杆43的直径。从而当第一传送带31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热解区域的热解炉23和第一进样杆41之间时,该第一进样杆41朝向第一传送带31移动,并穿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伸入该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贯通腔内,以能与坩埚39相抵,并继续朝向热解炉23移动以使基座37上的凸起95能与第一传送带31上的凹槽35相脱离,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移动至热解炉23内。例如如图10所示,当第一传送带31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热解区域的热解炉23和第一进样杆41之间时,该第一进样杆41向上移动,并穿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伸入该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贯通腔内,以能与坩埚39相抵,并继续向上移动,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移动至热解炉23内。
进一步地,当坩埚机构11在热解炉23内完成了热解时,该第一进样杆41朝向第一传送带31移动,并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穿过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上的凸起95下落至凹槽35内。例如如图11所示,当坩埚机构11在热解炉23内完成了热解时,该第一进样杆41向下移动,并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穿过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上的凸起95下落至凹槽35内。
进一步地,当第一传送带31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氧化区域的氧化炉25和第二进样杆43之间时,该第二进样杆43朝向第一传送带31移动,并穿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伸入该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贯通腔内,以能与坩埚39相抵,并继续朝向氧化炉25移动,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移动至热氧化炉25内。例如如图12所示,当第一传送带31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氧化区域的氧化炉25和第一进样杆41之间时,该第二进样杆43向上移动,并穿过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伸入该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贯通腔内,以能与坩埚39相抵,并继续向上移动,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移动至热氧化炉25内。
进一步地,当坩埚机构11在氧化炉25内完成了氧解时,该第二进样杆43朝向第一传送带31移动,并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穿过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上的凸起95下落至凹槽35内。例如如图13所示,当坩埚机构11在氧化炉25内完成了氧解时,该第二进样杆43向下移动,并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之间穿过直至将该坩埚机构11上的凸起95下落至凹槽35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还包括:设置于传样机构19沿传送方向另一侧的回收机构。例如如图1所示,回收机构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1的右侧。回收机构用于对传样机构19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进行回收。从而当坩埚机构11从氧化炉25内氧解完毕后能被回收机构回收。
具体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传送带53、设置于回收传送带53上的推杆、回收盒55、回收柜57和第二推送部51。回收传送带53设置于传样机构19与回收柜57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回收传送带53设置于第一传送带31与回收柜57之间。回收盒55设置于回收传送带53的一侧。例如如图1所示,回收盒55设置于回收传送带53面对氧化炉25的一侧。回收传送带53用于承接传样机构19所传送的坩埚机构11。也即第二传送带33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回收传送带53上。推杆用于将坩埚机构11从回收传送带53移动至回收盒55。从而当回收传送带53将坩埚机构11传送至与回收盒55相面对时,该推杆能将该坩埚机构11移动至回收盒55内。第二推送部51用于将回收盒55移动至回收柜57。从而当回收盒55内装满了坩埚机构11后,该回收盒55能被第二推送部51移动至回收柜57。
进一步地,回收盒5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以及位于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之间的第二底壁。该第三侧壁、第四侧壁以及第二底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多个坩埚机构11的腔室。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还包括:回样机构。该回样机构用于使回收传送带53上的坩埚机构11在回收盒55内进行整理。如此通过回样机构能使得坩埚机构11在回收盒55内整理整齐,以利于下一次存储待分析的样品。
具体地,该回样机构包括设置于回收盒55内的第三传送带83和设置于回收盒55外的第二电机47。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电机47设置于回收盒55的左侧。更进一步地,该第二电机47为两个。两个第二电机47均设置于回收盒55的左侧。具体地,第三传送带83包括能转动地设置于第三侧壁上的第五传送段79和能转动地设置于第四侧壁上的第六传送段81。例如如图2所示,第五传送段79位于回收盒55左侧的第三侧壁上。第六传送段81位于回收盒55右侧的第四侧壁上。进一步地,回收盒55的第二底壁上设置有与第三传送带83相连的接头。该接头可以是梅花接头。当然该接头不限于为梅花接头,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接头,例如五角接头等,对此本申请不做规定。
进一步地,第三传送带83用于对多个坩埚机构11进行排列,以能对多个坩埚机构11进行整理。具体地,第三传送带83能将多个坩埚机构11沿传送方向逐个夹设于第五传送段79和第六传送段81之间,如此对多个坩埚机构11进行排列。
进一步地,第三传送带83能与第二电机47相连,以能在第二电机47的驱动下沿传送方向逐个夹设坩埚机构11。具体地,当回收盒55第二底壁上的接头与第二电机47顶部的接槽相对准时,第三传送带83与第二电机47电性连接,进而第三传送带83能在第二电机47的驱动下沿传送方向逐个夹设坩埚机构11。
进一步地,回收柜57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层板和连接多个层板的竖板90。每个层板用于存放回收盒55。也即回收盒55可以设置于每个层板上。从而通过多个层板能增加存放回收盒55的空间。例如如图1所示,层板为两个。具体地,两个层板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层板89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层板91。两个层板上均设置有回收盒55。也即第一层板89上设置有回收盒55。第二层板91上设置有回收盒55。
进一步地,为了能将回收盒55存放至第一层板89上;回收柜57的外侧设置有能沿上下方向伸缩的第二伸缩杆22。例如如图2所示,该第二伸缩杆22设置于两个第二电机47之间。该第二伸缩杆22用于将第二电机47上的回收盒55向上移动以能存放至第一层板89上。
进一步地,第二推送部51用于将每个层板上的回收盒55朝向竖板90推送,以方便下一个回收盒55移动至层板上。具体地,如图1所示,每个层板上均设置有第二推送部51。从而每个层板上的回收盒55均能通过其上的第二推送部51朝向竖板90推送。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第一、首先将所有需要分析的样品称重记录后放入各个坩埚39内,并将各个坩埚39分别放置在一个基座37上,以形成坩埚机构11。然后将所有坩埚机构11放置在样品盒13内,并将样品盒13放入样品柜27中。且在回收传送带53的上侧放入一个回收盒55。
第二、如图8所示,第一推送部49使得样品盒13朝向第一电机45移动。当样品盒13第一底壁69的插头24与第一电机45顶部插槽相对准时,第一推送部49与样品盒13相脱离,进而使得样品盒13下落至第一电机45上。第二传送带33在第一电机45的驱动下将坩埚机构11朝向第二传送带33传送,并当第一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止挡板97进入限制空间101后,第二传送带33停止传送,该第一个坩埚机构11通过缺口从第二传送带33转移至第一传送带31上。
第三、如图9、图10所示,第一传送带31开始传送,当第一传送带31上的一个凹槽35与第一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相正对时,第一个坩埚机构11下落以使凸起95插入凹槽35中,并随第一传送带31运动而运动。第一传送带31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热解炉23进口处,第一传送带31停止运动。第一进样杆41向上移动,并深入基座37的贯通腔内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顶起,且继续向上移动直至将坩埚39送入热解炉23中热解。
第四、当坩埚39内的样品在热解炉23中热解时,第二传送带33开始工作,将第二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第一传送带31后,停止传送。
第五、如图11、图12所示,当样品热解完毕后,第一进样杆41向下移动直至第一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伸入凹槽35中。第二传送带33开始传送,首先将第二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伸入下一个凹槽35。然后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氧化炉25进口处。并同时将第二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热解炉23进口处。第一传送带31停止传送。第一进样杆41升起,将第二个坩埚机构11顶起,并将第二个坩埚39送入热解炉23中热解。第二进样杆43升起,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顶起,并将第一个坩埚39送入氧化炉25中氧解。
第六、当第二个坩埚39内的样品在热解炉23中热解时,第二传送带33开始工作,将第三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第一传送带31后,停止传送。
第七、如图13所示,当第二个坩埚39内的样品热解完毕以及第一个坩埚39内的样品氧化完毕后,第一进样杆41下降直至第二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伸入凹槽35中。第二进样杆43下降直至第一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伸入凹槽35中。第二传送带33开始传送,首先将第三个坩埚机构11的基座37上的凸起95伸入再下一个凹槽35,然后将第二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氧化炉25进口处。并同时将第三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热解炉23进口处、第一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回收传送带53上。第一传送带31停止传送。第一进样杆41升起,将第三个坩埚机构11顶起,并将第三个坩埚39送入热解炉23中热解。第二进样杆43升起,将第二个坩埚机构11顶起,并将第二个坩埚39送入氧化炉25中氧解。
第八、回收传送带53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回收盒55正对面,推杆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推送至回收盒55,第三传送带83传送,将第一个坩埚机构11传送至回收盒55最里面。
第九、如图14、图15所示,反复重复第三至第八的步骤,直到一个样品盒13内的坩埚机构11全被送入热解炉23和氧化炉25后,第一电机45停止工作,第一伸缩杆20将空的样品盒13顶起至样品柜27的第一分隔板85,第一分隔板85上的第一推送部49将空的样品盒13推进最里面,之后重复第二步骤。
第十、当分析完毕的坩埚机构11装满一个空的回收盒55后,第二电机47停止工作,第二伸缩杆22将回收盒55顶起至回收柜57的第一层板89,第一层板89上的第二推送部51将回收盒55推进最里面,之后重复第二步骤。
第十一、如图16、图17所示,重复第二至到第十的步骤,直到所有样品测试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8)

1.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坩埚机构、样品盒、分样机构、承接机构、传样机构、进样机构,其中;
所述坩埚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坩埚机构容纳于所述样品盒内;且每个所述坩埚机构均用于置入待分析的样品;
所述分样机构用于使所述样品盒内的所述坩埚机构逐个传送;
所述承接机构用于承接所述分样机构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以使多个所述坩埚机构能沿所述传样机构的传送方向排列于所述传样机构上;
所述传样机构沿所述传送方向依次划分有热解区域和氧化区域;所述热解区域用于置入热解炉;所述氧化区域用于置于氧化炉;所述传样机构用于使每个所述坩埚机构均能依次传送至所述热解区域和所述氧化区域;
所述进样机构用于使所述热解区域内的所述坩埚机构能进入所述热解炉;且使所述氧化区域内的所述坩埚机构能进入所述氧化炉;
所述传样机构包括传样轨道、滑动设置于所述传样轨道上的第一传送带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多个限位部,每个所述限位部用于对所述坩埚机构进行限位,且使所述坩埚机构能沿所述传送方向按照预定的间隔进行排列;以使所述第一传送带能将相邻的所述坩埚机构同时传送至所述热解区域和所述氧化区域内;
每个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带上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均匀间隔排列;且多个所述凹槽与多个所述坩埚机构相对应,每个所述凹槽用于对相应的所述坩埚机构进行限位,以使相应的所述坩埚机构能被所述第一传送带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机构包括基座和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坩埚,所述基座的底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部相配合的配合部,以使所述坩埚机构能随所述第一传送带在所述传样轨道上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样轨道背对所述热解炉一侧的第一进样杆和设置于所述传样轨道背对所述氧化炉一侧的第二进样杆;所述传样轨道包括两个沿所述传送方向延伸的导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第一进样杆的直径和所述第二进样杆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进样杆和所述第二进样杆均能从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穿过,以能分别与所述坩埚机构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能沿纵长延伸的方向传送所述坩埚机构;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纵长延伸的方向均匀间隔排布,且所述热解炉和所述氧化炉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样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样品盒内的第二传送带和设置于所述样品盒外的第一电机;多个所述坩埚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所述第二传送带能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以能在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下将所述样品盒内的所述坩埚机构逐个进行传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样机构沿所述传送方向一侧的样品柜,所述样品盒设置于所述样品柜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样品柜外,所述分样机构还包括第一推送部,所述第一推送部用于使所述样品柜内的所述样品盒朝向所述第一电机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送带能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于所述传样机构沿所述传送方向另一侧的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对所述传样机构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进行回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回收传送带上的推杆、回收盒、回收柜和第二推送部;所述回收传送带设置于所述传样机构与所述回收柜之间;所述回收盒设置于所述回收传送带的一侧;所述回收传送带用于承接所述传样机构所传送的所述坩埚机构;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坩埚机构从所述回收传送带移动至所述回收盒;所述第二推送部用于将所述回收盒移动至所述回收柜。
CN201910840473.5A 2019-09-06 2019-09-06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Active CN110618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0473.5A CN110618285B (zh) 2019-09-06 2019-09-06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0473.5A CN110618285B (zh) 2019-09-06 2019-09-06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8285A CN110618285A (zh) 2019-12-27
CN110618285B true CN110618285B (zh) 2020-08-04

Family

ID=6892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0473.5A Active CN110618285B (zh) 2019-09-06 2019-09-06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828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5394A (en) * 1969-07-30 1972-01-18 Rohe Scientific Corp Automated clinical laboratory
EP0633207A1 (de) * 1993-07-07 1995-01-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ransportsystem zum Transport von Proben zu unterschiedlichen Behandlungseinrichtungen
CN1512184A (zh) * 2002-12-26 2004-07-14 样品传送架移动系统
CN103994916A (zh) * 2014-05-06 2014-08-2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上的自动进样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66275B1 (fr) * 2017-05-10 2020-09-18 Stago Diagnostica Automate pour la conduite automatisee d'analyses, notamment medical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5394A (en) * 1969-07-30 1972-01-18 Rohe Scientific Corp Automated clinical laboratory
EP0633207A1 (de) * 1993-07-07 1995-01-1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Transportsystem zum Transport von Proben zu unterschiedlichen Behandlungseinrichtungen
CN1512184A (zh) * 2002-12-26 2004-07-14 样品传送架移动系统
CN103994916A (zh) * 2014-05-06 2014-08-2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一种用于岩石热解仪上的自动进样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8285A (zh) 2019-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73499C (en) A method and laboratory system for handling sample tube racks
US5199840A (en)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US5032053A (en) Goods handling facility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CN112093399B (zh) 物品输送装置
CN110790180B (zh) 一种托盘升降机构
CN108593946B (zh) 在线化验室
CN110618285B (zh) 用于岩石热解仪的自动进样装置
CN107422270B (zh) 电芯扫码内阻测试机构及电芯注液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7614213A (zh) 一种音圈马达载体上装配单面磁体的装置及系统
CN216738297U (zh) 一种核酸提取装置
CN113460545A (zh) 一种慢性病档案管理智能提取系统
CN113655231A (zh) 一种半导体检测的装置及方法
KR102108865B1 (ko) 무인운반차 운행이 가능한 세라믹 전자부품 소성로용 진출입장치
CN210504196U (zh) 物料仓库
CN110596408A (zh) 一种全自动干式免疫分析设备
CN116037521A (zh) 摆盘机设备
CN215812828U (zh) 样本架装载机构
CN220617510U (zh)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CN217878884U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113734537B (zh) 一种成品烟装箱系统
CN214980710U (zh) 自动化组装机器人用吸塑管传输装置
JP2502916B2 (ja) 物品搬送用のボックスマガジン
CN220254568U (zh)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CN220596269U (zh) 检测设备
CN214024386U (zh) 自动化组装机器人用送件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Dad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Zhixin

Inventor after: Pan Zhankun

Inventor after: Li Canxing

Inventor after: Guo Jing

Inventor after: Li Lingfeng

Inventor after: Cai Junying

Inventor after: Lian Mengli

Inventor before: Liu Dongd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Zhixin

Inventor before: Pan Zhankun

Inventor before: Li Canxing

Inventor before: Guo Jing

Inventor before: Li Lingfeng

Inventor before: Cai Junying

Inventor before: Lian Mengl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