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4568U -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4568U
CN220254568U CN202321784480.6U CN202321784480U CN220254568U CN 220254568 U CN220254568 U CN 220254568U CN 202321784480 U CN202321784480 U CN 202321784480U CN 220254568 U CN220254568 U CN 220254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et top
top box
test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844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鹏亮
曾缤亿
陈丽敏
李阳敏
蔡妍燕
林勇进
许俊伟
郑琼华
黄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i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Zhi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Zhi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Zhi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844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4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4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4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涉及机顶盒领域,主要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抓取机构、测试箱和测试层板。其中,抓取机构主要包括横梁、活动臂,升降臂、前抵接板、叉板和后抵接板;测试层板包括底板、侧隔板以及安装有测试电路板的后隔板。抓取机构可以将待测机顶盒自动放入测试箱的测试层板中,并与测试电路板电连接在一起。在老化测试完成后,抓取机构还可以将测机顶盒从测试箱中取出,实现自动化老化测试,并且适用于生产线,工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顶盒领域,具体为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研发阶段的每一款新机顶盒产品,或者是量产过程的机顶盒产品(按一定比例)都必须要做高温的老化验证,时间从几十小时到一千小时不等,有的是常温环境,有的则是35-67℃。传统的机顶盒老化测试较为简单,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待测机顶盒人工搬入带加热功能的测试箱内部,并在老化测试结束后,再由人工从测试箱内部中取,工作效率低,且现有测试箱容量有限,通常容量不会超过20台。此外,现有测试箱通常处于实验室中,与生产线分处两地,需要人工用推车等方式将抽检的待测机顶盒在两地来回运输,存在效率低,容易受损等问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可以适用于产线流水作业,用于对机顶盒产品进行老化验证的测试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包括第二输送带、抓取机构、测试箱、移门和测试层板,所述测试箱位于第二输送带的后方,且测试箱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测试箱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所述测试层板,所述测试层板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待测机顶盒的工位单元,每个工位单元均装配有测试电路板,且相邻两所述工位单元之间装配有加热单元;
所述移门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测试箱,用于闭合所述开口;
所述抓取机构用于将第二输送带上排列放置的多个待测机顶盒抓取并一一对应地放置于同一测试层板的多个工位单元中,并使待测机顶盒电连接于相应的测试电路板。
进一步,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横梁、活动臂,升降臂、前抵接板、叉板和后抵接板,所述测试箱的左右两侧均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所述升降臂,且升降臂可前后移动地设置有所述活动臂;两所述活动臂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且横梁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叉板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有所述后抵接板,并配设有使后抵接板处于竖立状态的扭簧和限位部。
所述横梁固设有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前端面的所述前抵接板,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设置的所述叉板,该叉板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
所述第二输送带为皮带输送机,其皮带的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设置的凸条,该凸条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且相邻两所述凸条的间隙可容纳叉板。
进一步,所述测试层板包括底板、后隔板和侧隔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测试箱的内壁,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配合所述叉板的让位口;所述底板竖直固设有所述后隔板,并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侧隔板;
更进一步,相邻两所述侧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所述加热单元;所述侧隔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具体地,所述加热单元为电加热管。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箱上下分布地设置有多个测试层板。
进一步,还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前后延伸设置,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可左右移动时设置有推板,该推板用于将待测机顶盒从第一输送带逐一推送至第二输送带。
更进一步,还包括导料斗,该导料斗设置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用于承接推板推送的待测机顶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输送带、抓取机构可以将待测机顶盒自动放入测试箱中,并与测试电路板电连接在一起。在老化测试完成后,抓取机构还可以将测机顶盒从测试箱中取出,实现自动老化测试,且可以实现连续生产,适用于生产线,工作效率高。
其二、测试箱上下排列设置有多个测试层板,并且每个测试层板设有多个工位单元,容量大,可进行批量测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其中,虚线方框代表待测机顶盒。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其中,虚线方框代表待测机顶盒。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测试箱及其装配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测试层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抓起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主要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4、抓取机构6、测试箱5和移门7。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4包括但不限于均为皮带输送机,其属于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在不再赘述。但与普通现有皮带输送机不同的在于:第二输送带4的皮带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设置的凸条41,该凸条41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使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与皮带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抓取机构6将其抓取。具体地,凸条41为皮带一体成型。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输送带1前后延伸设置,将多个待测机顶盒从后向前输送;第二输送带4左右延伸设置,用于将多个待测机顶盒从左向右输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输送带1的一侧可左右移动地设置有推板2。具体地,第一输送带1的左侧通过固定座左右朝向地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22,该第一气缸22的伸缩杆上下朝向地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21,该第二气缸21的伸缩杆朝下且固定安装有推板2。使用时,通过第一气缸22可以使推板2左右移动,用于将待测机顶盒从第一输送带1推向第二输送带4。通过第二气缸21可以使推板2上下移动,以便于推板2右移复位时抬高推板2,避免推板2与第一输送带1上的下一个待测机顶盒相碰撞。当然,第二气缸21不是必须的,只要将第一输送带1设置成推板2右移复位后才会启动并将下一个测机顶盒朝前移动至待推送位置即可。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导料斗3,导料斗3设置于第一输送带1与第二输送带4之间,用于承接推板2推送的待测机顶盒,使待测机顶盒更顺利地转移至第二输送带4。具体地,更具体地,导料斗3由底板和两侧的挡板32组成,并且两侧的挡板32通过连接杆32固定连接于第二输送带4的骨架上。两侧的挡板32呈八字形,用于对待测机顶盒进行前后方向的调整和定位,使被推送至第二输送带4的各待测机顶盒之间在前后方向上位置统一,排成一条直线,以便于抓取机构进行抓取。
如图1和图2所示,利用推板2配合第二输送带4,可以使多个待测机顶盒左右均匀间隔地排列摆放在第二输送带4上。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度,还可以为第二输送带4装配红外传感器,利用红外传感器定点检测待测机顶盒是否到达第二输送带4的指定位置,以控制第二输送带4的启停。
如图1至图6所示,测试箱5位于第二输送带4的后方,且测试箱5的前端设有开口50。并且测试箱5还可上下移动地装配有用于闭合开口50的移门7。具体地,移门7的左右两端通过滑轨配合滑块可上下移动2设置于测试箱5的左右两侧壁,移门7中间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71,该第三气缸7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测试箱5的固定支架54上。通过第三气缸71的伸缩可以带动移门7上下移动,进而启闭开口50。
如图2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移门7的中间区域设有至少一可视区域(图中未体现),使用者可通过可视区域观察到测试箱5内部的测试情况。可视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是嵌设于移门7内的钢化玻璃或者透明亚力克板。
如图4和图5所示,测试箱5的内部上下排列设置有五个测试层板500,并且每个测试层板500沿水平方向左右排列设置有五个工位单元,每个工位单元可以放置一待测机顶盒。每个工位单元均装配有测试电路板52。其中,测试电路板52用于电连接待测机顶盒后端面上的电源接口,以及数据传输接口(包括但不限于USB接口和/或高清视频接口等),测试电路板52是机顶盒老化测试中常规的部件,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参考现有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中的测试电路板,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和图5所示,当然,测试层板500的数量,以及每个测试层板500的工位单元均不局限于五个,实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测试层板500包括底板51、后隔板512和侧隔板511。其中,底板51的左右两端通过螺丝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测试箱5的内壁。底板51开设有多个让位口510;底板51的上端面通过一体成型,螺丝锁固等方式竖直固设有后隔板512,后隔板512将底板51的上方空间分割为前室和后室,前室用于放置待测机顶盒,侧隔板511的前端面主要用于安装测试电路板52,后室用于走线,以及放置电源适配器,排插等配件。在前室中,底板51还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侧隔板511,将前室分为多个工位单元,并且相邻两个工位单元之间具有两个相邻且间隔设置的侧隔板511,该相邻的两个侧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加热单元53。
作为优选,加热单元53为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为现有产品,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电加热管的两端固定穿设于后隔板512上,并延伸至后隔板512的后方(即后室),以便于连接供电电源、控制单元等。此外,为了便于将加热单元53的热量扩散至两侧的工位单元中,侧隔板511开设有多个散热孔5110。
如图1至图6所示,抓取机构6用于将第二输送带4上排列放置的多个待测机顶盒抓取并一一对应地放置于同一测试层板500的多个工位单元中,并使待测机顶盒电连接于相应的测试电路板52。
如图1至图6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案,抓取机构6包括横梁60、活动臂61,升降臂65、前抵接板62、叉板63和后抵接板64。测试箱5的左右两侧均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升降臂65,且升降臂65可前后移动地设置有活动臂61。两个活动臂61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横梁60。并且该横梁60位于活动臂61的前方和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地,升降臂65通过电动丝杆滑台67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测试箱5,使抓取机构6可以将待测机顶盒放入不同的测试层板500之中。更具体地,电动丝杆滑台67属于现有常规线性滑动机构,主要包括滑轨671、滑台672、丝杆673以及伺服电机一674。其中,滑轨671竖直固定安装于滑轨671的外侧壁,并可上下滑动地配设有滑台672,该滑台还螺纹穿设有丝杆673,并配设有使丝杆673转动的伺服电机一674。作为优选,左右两侧的电动丝杆滑台67共用一个伺服电机一674,即伺服电机一674为双轴电机,通过传动轴673、斜齿轮与两侧的丝杆673均传动连接,进而同步驱动两个升降臂65进行上下移动。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地,升降臂65设有燕尾槽,活动臂61可前后移动地插设于燕尾槽内部,并且活动臂61固设有齿条611,该齿条611的齿牙面位于燕尾槽外部。升降臂65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二66,该伺服电机二66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齿条611相互啮合,从而驱动活动臂61进行前后移动。
如图1至图6所示,作为优选,两个活动臂61共用一个伺服电机二66进行同步移动。该伺服电机二66固设于左侧的升降臂65,并且伺服电机二66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左侧的齿条611相互啮合,从而驱动左侧的活动臂61进行前后移动。同时,左侧的活动臂61通过带有齿轮的同步轴68与右侧的活动臂61传动连接,使左右两侧的活动臂61在一个伺服电机二66的带动下同步前后移动。
如图1至图6所示,横梁60固设有前抵接板62,并且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设置的叉板63。叉板63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有后抵接板64,并配设有使后抵接板64处于竖立状态的扭簧和限位部632。其中,叉板63的前后长度大于待测机顶盒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大小。叉板63的左右宽度小于相邻两个凸条41的间隙,使相邻两个凸条41的间隙可容纳叉板63。
如图1至图6所示,具体地,叉板63的后端一体成型地固设有枢接座631和限位部632,后抵接板64通过销轴可上下翻转连接于枢接座631,并配设有使后抵接板64朝限位部632转动的上述扭簧。由于利用扭簧使装配于枢接座的转动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属于常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实施,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
(1)由第一输送带1逐个输送机顶盒。第一输送带1为机顶盒的主生产线,所有组装好的机顶盒在打包前均需要经过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为质检用的分流线,在需要对产线的机顶盒抽取并进行质检的时候才启用。
(2)需要进行抽检时,先暂停第一输送带1,再通过推板2将第一输送带1上的待测机顶盒先右推向导料斗3,并送至第一输送带1。
(3)启动第二输送带2,使待测机顶盒随第二输送带2继续右移一个单位距离(单位距离大于待测机顶盒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使该待测机顶盒与下一个待测机顶盒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然后暂停第二输送带2。具体可以通过伺服电机,或者通过红外传感器实现第二输送带2的单位距离精准控制,而这种控制方式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同样的,第一输送带1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常规控制方式,以提高输送的精准度。
(4)进行步骤(3)的同时,复位推板2,并再次启动第一输送带1,使下一个被抽检的待测机顶盒位于推板2的右侧。
(5)多次重复步骤(2)-(4),使五个待测机顶盒间隔排列设置于第二输送带2,并且与同一测试层板500的五个工位单元一一对齐。
(6)通过伺服电机二66将活动臂61向前伸出,直至横梁60的叉板63的投影完全处于五个待测机顶盒的前方;然后,通过伺服电机一674使升降臂65带动横梁60、叉板63等整体下移,直至叉板63处于相邻两个凸条41之间(此时,后抵接板64的上端面低于五个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且叉板63的下端面高于第二输送带2的皮带表面。)。
(7)通过伺服电机二66将活动臂61向后回缩,直至叉板63伸入五个待测机顶盒的下方,并且前抵接板62即将接触或者刚接触到五个待测机顶盒的前端面;然后,通过伺服电机一674使升降臂65带动横梁60、叉板63等携带五个待测机顶盒整体上移,直至五个待测机顶盒位于其中一个测试层板500的正前方(此时,五个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略高于底板51的上端面。)。
(8)通过伺服电机二66将活动臂61继续向后回缩,并在五个待测机顶盒后端面的各接口即将与测试电路板52的接口插接之前暂停伺服电机二66。在此过程中,叉板63与让位口510相互插接,由让位口510对叉板63进行导向,同时由侧隔板511对待测机顶盒的两个外壁进行限位导向,从而使五个待测机顶盒精准地进入同一测试层板500的五个工位单位中。
(9)通过伺服电机一674使升降臂65略微下移,使叉板63的上端面略位于底板51的上端面,使五个待测机顶盒在重力的作用下置于底板51的上端面。
(10)通过伺服电机二66将活动臂61继续向后回缩,利用前抵接板62抵接待测机顶盒的前端面,从而将五个待测机顶盒向后推,使五个待测机顶盒后端面的各接口与测试电路板52的接口相互插接。
(11)通过伺服电机二66将活动臂61向前伸出,使叉板63完全处于从测试箱5中移出。
(12)多次重复步骤(2)-(11),使测试箱5中的每个测试层板500均电连接有待测机顶盒。
(13)通过第三气缸71,使移门7上移并闭合开口50;利用加热单元53使测试箱内部的温度保持在预设范围,同时检测测试层板500的输出信号,开始进行预设时长的老化测试。其中,加热单元53提前开启,对测试箱5进行预热,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加热环境下通过持续检测测试层板500的输出信号是否正常来对机顶盒进行老化测试,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进行实施。
(14)待测试完成后,关闭加热单元53,打开移门7;通过伺服电机二66和伺服电机一674,移动横梁60,使插叉板63重新插入让位口510(此时,后抵接板64的上端面低于五个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并使插叉板63处于待测机顶盒的后方。
(15)通过伺服电机一674使升降臂65略微上移,再通过伺服电机二66使活动臂61向前伸出,利用后抵接板64与待测机顶盒的后端面抵接并向前推送,使待测机顶盒与测试电路板52分离;待叉板63完全处于从测试箱5中移出之后,通过伺服电机二66和伺服电机一674将待测机顶盒返回至第二输送带4,由第二输送带4继续向右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Claims (7)

1.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输送带、抓取机构、测试箱、移门和测试层板,所述测试箱位于第二输送带的后方,且测试箱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测试箱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所述测试层板,所述测试层板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待测机顶盒的工位单元,每个工位单元均装配有测试电路板,且相邻两所述工位单元之间装配有加热单元;
所述移门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测试箱,用于闭合所述开口;
所述抓取机构用于将第二输送带上排列放置的多个待测机顶盒抓取并一一对应地放置于同一测试层板的多个工位单元中,并使待测机顶盒电连接于相应的测试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取机构包括横梁、活动臂,升降臂、前抵接板、叉板和后抵接板,所述测试箱的左右两侧均可上下移动地设置有所述升降臂,且所述升降臂可前后移动地设置有所述活动臂;两所述活动臂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梁,且横梁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上方;
所述横梁固设有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前端面的所述前抵接板,横梁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设置的所述叉板,该叉板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所述叉板的后端可上下翻转地设置有所述后抵接板,并配设有使后抵接板处于竖立状态的扭簧和限位部;
所述第二输送带为皮带输送机,其皮带的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前后延伸设置的凸条,该凸条用于抵接待测机顶盒的下端面,且相邻两所述凸条的间隙可容纳叉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层板包括底板、后隔板和侧隔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测试箱的内壁,所述底板开设有多个配合所述叉板的让位口;所述底板竖直固设有所述后隔板,并间隔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侧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侧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所述加热单元;所述侧隔板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电加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前后延伸设置,第一输送带的一侧可左右移动时设置有推板,该推板用于将待测机顶盒从第一输送带逐一推送至第二输送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料斗,该导料斗设置于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用于承接推板推送的待测机顶盒。
CN202321784480.6U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Active CN220254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4480.6U CN220254568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84480.6U CN220254568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4568U true CN220254568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84480.6U Active CN220254568U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4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3560B (zh) 电子产品多工位自动检测设备
CN109078865B (zh) 电源接口组装测试设备
CN111940323A (zh) 一种用于芯片老化测试的芯片摆盘装置
CN203376410U (zh) 电子产品多工位自动检测设备
CN220254568U (zh) 一种机顶盒老化测试设备
CN109759360B (zh) 一种断路器自动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10392899U (zh) 一种料盘自动上下料装置
CN113932988B (zh) 锂电池盖板检测装置
CN113970411B (zh) 配备有工件移运机械手的锂电池盖板检测装置
CN113611775B (zh) 一种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系统
CN215813262U (zh) 一种用于霓虹灯生产的检测平台
CN113049608B (zh) 一种高速在线瓷砖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12807460U (zh) 一种石墨电池板的漏气检测工装
CN211937961U (zh) 一种汇电板检测输送分拣装置
CN210719165U (zh) 一种用于水平仪测试的激光自动检测设备
CN211412795U (zh) 一种全自动led软灯条检测及包装一体成型设备
CN114839441A (zh) 一种dcr测试设备
CN113092995A (zh) 一种干簧管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9390264B (zh) 一种半导体封装上下料机
CN110018380B (zh) 一种配电终端检测提取机
CN219483484U (zh) 电感线圈自动检测设备
CN219822809U (zh) 一种pcb板摆盘机
CN109203362B (zh) 一种贯流轴盖钢轴自动上料装置
CN217932505U (zh) 一种消防模块的自动检测工装
CN215098547U (zh) 包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