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7510U -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7510U
CN220617510U CN202322071463.4U CN202322071463U CN220617510U CN 220617510 U CN220617510 U CN 220617510U CN 202322071463 U CN202322071463 U CN 202322071463U CN 220617510 U CN220617510 U CN 220617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plate
storage area
materials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714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文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imech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20714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7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7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7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定子铁芯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上料设备包括上料台、取料组件以及上料机构。上料台具有存料区和上料区,存料区内存放有多层物料;取料组件设置于上料台并与存料区相对应,取料组件用于获取存料区内的一层物料;上料机构滑动连接于上料区内,上料机构能选择性地滑入存料区内与取料组件相对应以承接一层物料。以此使得物料通过该上料设备上料时,通过取料组件和上料机构的配合,一次性将一层物料从存料区转运至上料区,使得物料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上料。

Description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铁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背景技术
产品的检测是生产加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定子铁芯的生产加工中,一般需要设置专门的检测设备来对其厚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能够顺利进行装配。
现有技术中,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平台、检测组件以及机械手,检测平台能够根据生产线适配性设计,而机械手和检测组件则设置在检测平台上,机械手用于抓取产品并将产品运输至检测组件处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再将产品送离检测平台。
上述产品检测过程中,仅依靠机械手来进行产品的上料,而机械手所能抓取的产品数量有限,导致大批量产品在进行检测时,其上料效率较低,致使整体的检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产品仅依靠机械手的抓取来实现上料,而机械手抓取的产品数量有限,导致产品的上料效率较低,致使整体的检测效率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设备,其包括:
上料台,所述上料台具有存料区和上料区,所述存料区内存放有多层物料;
取料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台并与所述存料区相对应,所述取料组件用于获取所述存料区内的一层所述物料;以及
上料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区内,所述上料机构能选择性地滑入所述存料区内与所述取料组件相对应以承接一层所述物料。
可选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
上料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区;
推料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板,所述推料组件与所述上料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承接一层所述物料的上料空间,所述上料空间远离所述存料区的一侧具有上料位,所述推料组件用于将一层所述物料依次推向所述上料位;以及
上料驱动件,与所述上料板连接以驱动所述上料板滑动。
可选地,所述上料板远离所述存料区的一侧具有上料侧,所述上料侧设置所述上料位;所述推料组件包括:
推料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板;以及
推料驱动件,与所述推料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料板将一层所述物料依次推向所述上料侧。
可选地,所述推料组件还包括;
拨料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侧;以及
拨料驱动件,与所述拨料板连接以驱动所述拨料板将所述上料侧的多个所述物料依次推向所述上料位。
可选地,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
对正条,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板;
对正板,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板并与所述对正条相对设置,一层所述物料位于所述对正条与所述对正板之间;以及
对正驱动件,与所述对正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对正板抵紧所述物料并使得所述物料抵紧所述对正条。
可选地,所述取料组件包括:
取料板,位于所述存料区;以及
取料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料台并与所述取料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取料板伸入所述存料区内吸附一层所述物料或驱动所述取料板靠近所述上料机构将一层所述物料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生产线,其包括:
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上料设备;
取料机械手,设置于所述上料设备的上料台以用于抓取所述上料设备的上料机构内的所述物料;以及
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取料机械手并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检测。
可选地,所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
中转台,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台并用于承接经过所述检测件检测的所述物料;
下料机械手,与所述取料机械手相对设置以用于抓取所述中转台承接的所述物料;以及
中转驱动件,与所述中转台连接以驱动所述中转台在所述取料机械手和所述下料机械手之间往复运行。
可选地,所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
废料台,设置于所述上料台,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将检测不合格的所述物料抓取至所述废料台;
顶料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废料台;以及
顶料驱动件,与所述顶料块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料块将所述废料台上的所述物料推向远离所述下料机械手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
循环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料台远离所述存料区的一侧,所述循环组件用于承接所述下料机械手抓取的所述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方面,将多层物料有序放置于存料区内后,利用取料组件一次即可将一层物料取出,上料机构则伸入存料区内,取料组件就能够将一层物料直接放置于上料机构内,则上料机构在滑入上料区内,也就能够带动一层物料进入上料区内。以此使得物料通过该上料设备上料时,通过取料组件和上料机构的配合,一次性将一层物料从存料区转运至上料区,使得物料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上料。
第二方面,检测生产线在应用时,通过该上料设备能够将一层物料转运至靠近上料区内,以使得大批量物料能够快速转运至上料区内等待进行检测,取料机械手则能够将上料区依次将物料抓取至检测件处进行检测,从而有效提高了大批量物料的整体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生产线隐藏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检测生产线隐藏机壳和取料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实现方式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
1、上料台;11、存料区;12、上料区;121、滑轨;13、检测区;15、机壳;16、启闭门;
2、取料组件;21、取料板;22、取料驱动件;23、取料架;24、导向柱;
3、上料机构;31、上料板;32、推料组件;321、推料板;322、推料驱动件;323、拨料板;324、拨料驱动件;325、拉条;326、导轨;327、固定条;328、定位块;33、上料驱动件;34、上料空间;35、对正条;36、对正板;37、对正驱动件;
4、料箱;
5、取料机械手;51、安装板;52、取料件;
6、中转台;61、中转驱动件;
7、下料机械手;
8、废料台;
9、循环组件;91、循环架;92、循环托盘;93、顶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参照图1至图5,上料设备包括上料台1、取料组件2以及上料机构3。上料台1具有存料区11和上料区12,存料区11内存放有多层物料;取料组件2设置于上料台1并与存料区11相对应,取料组件2用于获取存料区11内的一层物料;上料机构3滑动连接于上料区12内,上料机构3能选择性地滑入存料区11内与取料组件2相对应以承接一层物料。
具体地,上料台1呈矩形,其通过支脚支撑在垫板上,垫板则可以固定在地面或者其他设备上,其顶壁可以罩设机壳15,机壳15的左侧可以设置开口作为进料口,机壳15的前侧可以设置启闭门16,以便于对上料台1上的设备进行调试。上料台1靠近进料口的一侧内凹形成存料区11,存料区11内可以放置料箱4,料箱4用于存储多层物料,料箱4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具体料箱4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每一层物料的整体的形状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物料为中空圆盘状的定子铁芯,一层物料包括平铺在同一水平面内的多列定子铁芯。
在料箱4的底壁设置支撑脚,使得料箱4与地面之间预留搬运空间,以方便叉车等设备搬运料箱4,也可以在料箱4的底壁设置滑轮等滑动结构代替支撑脚,以方便料箱4的移动。料箱4内部还可以专门设置多个隔离板,多个隔离板之间围合形成存储多层物料的空间,以避免物料与料箱4发生摩擦的情况。
取料组件2正对存料区11设置,其取料端可以为具备吸附功能的结构,以一次性将一层物料吸附固定,当取料端移动时,就可以带动一层物料离开存料区11。在上料台1的中间部位设置上料区12,上料区12紧邻存料区11,上料机构3能够从上料区12滑入存料区11内,以承接取料组件2吸附的一层物料,承接一层物料后再滑入上料区12内,上料区12远离存料区11的一侧设置检测区13,检测区13内设置检测组件以对上料区12内的物料进行检测。在上料区12的下侧还可以设置安装空腔,以供各种电器设备的安装,在检测台的前侧还可以铰接有封闭门,以便于对电器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该上料设备在应用时,可以将批量生产的物料分为多层,将多层物料有序放置于料箱4内,再将料箱4搬运至存料区11内,利用取料组件2一次即可将一层物料取出,上料机构3则伸入存料区11内,取料组件2就能够将一层物料直接放置于上料机构3内,则上料机构3在滑入上料区12内,也就能够带动一层物料进入上料区12内。以此使得物料通过该上料设备上料时,通过取料组件2和上料机构3的配合,一次性将一层物料从存料区11转运至上料区12,使得物料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上料。
可选地,取料组件2包括取料板21和取料驱动件22。取料板21位于存料区11;取料驱动件22设置于上料台1并与取料板21连接,以驱动取料板21伸入存料区11内吸附一层物料或驱动取料板21靠近上料机构3将一层物料放置于上料机构3。
具体地,在上料台1的存料区11上设置取料架23,取料驱动件22就固定在取料架23上,取料驱动件22可以采用气缸,其活塞杆能够向下伸出,取料板21就固定在活塞杆的端面上,在取料板21的背面上可以设置导向柱24,导向柱24与取料架23滑动连接。取料板21可以为磁吸板,以能够对定子铁芯等物料进行吸附固定。
通过设置取料板21和取料驱动件22,当需要上料时,就利用取料驱动件22驱动取料板21下降,当取料板21伸入料箱4内后,取料板21就能够利用磁吸能力吸附一层物料,取料驱动件22再将取料板21拉出存料区11,此时将上料机构3滑入存料区11内,取料驱动件22就能够驱动取料板21靠近上料机构3,以便于将一层物料放置于上料机构3内。
可选地,上料机构3包括上料板31、推料组件32以及上料驱动件33。上料板31滑动连接于上料区12;推料组件32设置于上料板31,推料组件32与上料板31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承接一层物料的上料空间34,上料空间34远离存料区11的一侧具有上料位,推料组件32用于将一层物料依次推向上料位;上料驱动件33与上料板31连接以驱动上料板31滑动。
具体地,在上料台1上设置滑轨121,滑轨121从上料区12延伸至存料腔,上料板31的底面上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滑轨121滑动配合,以使得上料板31滑动连接在上料台1上。上料板31的形状可以根据一层物料的整体形状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板31为矩形板,因此滑轨121可以设置两个,分别位于上料板31的相对两侧,以确保上料板31能够稳定滑动。
上料驱动件33可以固定在上料台1的顶壁上,并位于上料板31的下方,上料驱动件33可以为气缸,其活塞杆与上料板31连接以驱动上料板31滑动。上料驱动件33也可以采用电缸或者电机等作为动力元件,并配合相应的传动结构也能够驱动上料板31的滑动,具体上料驱动件33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安装空间来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推料组件32则设置在上料板31的顶壁上,推料组件32呈环形,其内部与上料板31的顶壁围合形成上料空间34,而上料位位于上料空间34远离存料区11的一侧,也就使得上料位位于上料空间34靠近检测区13的一侧,以便于检测区13内的检测模块抓取物料,物料被上料位抓取后,推料组件32则能够将剩余物料继续推向上料位。
通过设置上料板31、推料组件32以及上料驱动件33,当需要承接物料时,就利用上料驱动件33推动上料板31沿着滑轨121滑入存料区11内,取料组件2就能够将一层物料放入上料空间34内,上料驱动件33再驱动上料板31复位,推料组件32再将一层物料中的物料依次推向上料位,以便于后续对上料位内的物料进行抓取和检测。
可选地,上料板31远离存料区11的一侧具有上料侧,上料侧设置上料位;推料组件32包括推料板321、推料驱动件322、拨料板323以及拨料驱动件324。推料板321滑动连接于上料板31;推料驱动件322与推料板321连接以驱动推料板321将一层物料依次推向上料侧。拨料板323滑动连接于上料侧;拨料驱动件324与拨料板323连接以驱动拨料板323将上料侧的多个物料依次推向上料位。
具体地,推料板321位于上料板31靠近存料区11的一侧,其与上料板31的顶壁保持一定的间隔以实现滑动连接,其滑动方向与上料板31的滑动方向相同。上料板31呈长条形,其顶壁设置一个拉条325,拉条325两侧各设置一个一个推料驱动件322,推料驱动件322可以为气缸,气缸的滑块与拉条325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在拉条325的两侧还可以对应设置一个导轨326,其与拉条325滑动连接以限制推料板321的移动方向。
在上料板31上可以设置一个固定条327,固定条327与推料板321相对设置,存放空间靠近固定条327的一侧形成上料侧,上料侧的边缘侧设置定位块328,定位块328与固定条327呈L状布置以形成上料位,定位块328的内侧壁内凹以与物料的外壁相贴合。
拨料板323则与推料板321相对设置,其也与上料台1保持一定间隔以形成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与上料板31的滑动方向垂直。拨料驱动件324则设置在固定条327远离物料的一侧,拨料驱动件324也可以采用气缸,气缸的滑块与拨料板323固定连接,以带动拨料板323朝向靠近上料位的一侧移动。在拨料板323的前侧还可以设置保护垫等保护结构,以避免拨料板323直接与物料接触,以对物料起到保护作用。
通过设置推料板321和拨料板323,在物料放置于上料空间34内后,利用推料驱动件322带动推料板321移动,推料板321推动一层物料向上料侧移动,以使得多列物料依次能够与上料位对齐,再利用拨料驱动件324驱动拨料板323移动,以使得上料侧内的该列物料,能够依次向上料位移动,从而使得一层物料能够依次有序的进入上料位,以方便检测区13内的检测组件对上料位内的物料进行检测。
可选地,上料设备还包括对正条35、对正板36以及对正驱动件37。对正条35固定设置于上料板31;对正板36滑动连接于上料板31并与对正条35相对设置,一层物料位于对正条35与对正板36之间;对正驱动件37与对正板36连接以驱动对正板36抵紧物料并使得物料抵紧对正条35。
具体地,对正条35的一端与定位块328远离固定条327的一端抵紧,另一端则穿过推料板321,其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上料板31的顶壁上。对正板36则位于上料板31远离对正条35的一侧,其与上料板31的顶壁保持间隔,对正驱动件37则固定在上料板31的顶壁,其也可以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对正板36的背面固定连接,以推动对正板36靠近或远离对正条35。
通过设置对正条35和对正板36,当物料放置在存放空间内后,对正驱动件37就可以推动对正板36移动,以抵紧物料并推动物料抵紧对正条35,从而使得一层物料整齐摆放在上料空间34内,以便于后续推料组件32将多个物料依次推向上料位,降低物料位置偏移的可能性。
该检测生产线包括取料机械手5、检测件以及如上述中的上料设备。取料机械手5设置于上料设备的上料台1以用于抓取上料设备的上料机构3内的物料;检测件设置于取料机械手5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检测。
具体地,在上料台1的顶壁上,上料区12远离存料区11的一侧设置检测区13,取料机械手5就设置在检测区13内,取料机械手5包括安装板51和取料件52,安装板51通过固定柱固定在检测区13,安装板51呈长条形且一端位于上料位上方,取料件52则通过轨道滑动连接在安装板51上,在安装板51上设置驱动元件以驱动取料件52在安装板51上往复滑动,当取料件52滑动至上料位上方时,就能够夹取物料并将物料转运至远离上料位的一侧。
在夹取上料位内的物料时,取料件52的下端能够深入中空圆盘状的定子铁芯内,以从定子铁芯的内壁支撑物料对其进行抓取。应当理解的是,当物料的形状变化时,取料件52的结构也对应进行变化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对取料件52的具体构成做限定。检测件则设置在取料件52远离安装板51的一侧,其能够对物料的厚度进行检测。检测件可以为传感器,也可以为其他能够检测厚度的模块,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检测生产线在应用时,通过该上料设备能够将一层物料转运至靠近上料区12内,以使得大批量物料能够快速转运至上料区12内等待进行检测,取料机械手5则能够将上料区12内的物料抓取至检测件处进行检测,从而有效提高了大批量物料的整体检测效率。
可选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中转台6、下料机械手7以及中转驱动件61。中转台6滑动连接于上料台1并用于承接经过检测件检测的物料。下料机械手7与取料机械手5相对设置以用于抓取中转台6承接的物料;中转驱动件61与中转台6连接以驱动中转台6在取料机械手5和下料机械手7之间往复运行。
具体地,在检测区13内设置轨道,中转台6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轨道上。中转台6的顶壁上设置承接头以承接中空圆盘状的定子铁芯。中转驱动件61可以采用气缸,其缸体固定在上料台1上,其活塞杆则可以与中转台6固定连接,以推动中转台6在取料机械手5和下料机械手7之间往复滑动。下料机械手7的构成与取料机械手5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下料机械手7能够带动物料向远离上料板31的一侧移动,以实现物料的下料。
通过设置中转台6,当检测件对物料检测完成后,物料直接放置在中转台6上,取料机械手5就可以继续抓取上料位的物料进行检测,中转台6则通过中转驱动件61驱动而靠近下料机械手7,下料机械手7则夹取物料并向远离上料板31的一侧移动。
可选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废料台8、顶料块以及顶料驱动件。废料台8设置于上料台1,下料机械手7用于将检测不合格的物料抓取至废料台8;顶料块滑动连接于废料台8;顶料驱动件与顶料块连接以驱动顶料块将废料台8上的物料推向远离下料机械手7的一侧。
具体地,废料台8呈长条形,其两端通过撑板固定在检测区13远离上料区12的一侧,废料台8顶壁内凹形成容纳废料的空间,废料台8的一端位于下料机械手7转运物料的路径之上,以便于承接废料。顶料块从废料台8的底壁伸入该空腔内,在废料台8的底壁上开设有供顶料块滑动的缺口。顶料驱动件通过支架固定在检测区13内且位于废料台8下方,顶料驱动件可以采用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与顶料块连接,以拉动顶料块滑动。
通过设置废料台8,当检测件检测到物料不合格后,下料机械手7就将该物料直接抓取至废料台8上暂存,顶料驱动件能够拉动顶料块移动,顶料块就推动物料向远离下料机械手7的一侧移动,以便于后续不合格的物料能够顺利放置。以此在下料机械手7的移动路径上设置废料台8,使得检测不合格的物料能够及时被转运至废料台8上暂存,从而降低不合格物料对整体检测过程的干扰,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可选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循环组件9。循环组件9设置于上料台1远离存料区11的一侧,循环组件9用于承接下料机械手7抓取的物料。
具体地,循环组件9包括循环架91、循环托盘92以及顶升件93,循环架91固定在地面上,朝向物料生产的下一道工序延伸,以形成对物料的自动化传输线。下料机械手7远离上料板31的一端延伸至循环架91上方。循环托盘92活动连接在循环架91上,循环架91上可以设置皮带等传输结构,以带动循环托盘92沿循环架91的延伸方向移动。顶升件93设置在循环架91下侧,其能够推动循环托盘92朝向靠近下料机械手7的一侧移动,而在循环托盘92上则可以对应设置于物料适配的承接座,以便于承接物料。顶升件93可为竖直设置的气缸,也可为其他能够将循环托盘92顶起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设置循环组件9,当下料机械手7将物料抓取至循环架91上方时,顶升件93将能够将循环托盘92顶起,使得循环托盘92与物料贴合,下料机械手7即可将物料放置在循环托盘92上完成下料,此时顶升件93将循环托盘92下移放置在循环架91上,利用循环架91上的传输结构带动其沿着循环架91移动,以使得其自动移动至下一道工序,从而使得物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台(1),所述上料台(1)具有存料区(11)和上料区(12),所述存料区(11)内存放有多层物料;
取料组件(2),设置于所述上料台(1)并与所述存料区(11)相对应,所述取料组件(2)用于获取所述存料区(11)内的一层所述物料;以及
上料机构(3),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区(12)内,所述上料机构(3)能选择性地滑入所述存料区(11)内与所述取料组件(2)相对应以承接一层所述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3)包括:
上料板(31),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区(12);
推料组件(32),设置于所述上料板(31),所述推料组件(32)与所述上料板(31)之间围合形成用于承接一层所述物料的上料空间(34),所述上料空间(34)远离所述存料区(11)的一侧具有上料位,所述推料组件(32)用于将一层所述物料依次推向所述上料位;以及
上料驱动件(33),与所述上料板(31)连接以驱动所述上料板(31)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板(31)远离所述存料区(11)的一侧具有上料侧,所述上料侧设置所述上料位;所述推料组件(32)包括:
推料板(321),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板(31);以及
推料驱动件(322),与所述推料板(321)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料板(321)将一层所述物料依次推向所述上料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组件(32)还包括;
拨料板(323),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侧;以及
拨料驱动件(324),与所述拨料板(323)连接以驱动所述拨料板(323)将所述上料侧的多个所述物料依次推向所述上料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还包括:
对正条(35),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料板(31);
对正板(36),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板(31)并与所述对正条(35)相对设置,一层所述物料位于所述对正条(35)与所述对正板(36)之间;以及
对正驱动件(37),与所述对正板(36)连接以驱动所述对正板(36)抵紧所述物料并使得所述物料抵紧所述对正条(3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2)包括:
取料板(21),位于所述存料区(11);以及
取料驱动件(22),设置于所述上料台(1)并与所述取料板(21)连接,以驱动所述取料板(21)伸入所述存料区(11)内吸附一层所述物料或驱动所述取料板(21)靠近所述上料机构(3)将一层所述物料放置于所述上料机构(3)。
7.检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上料设备;
取料机械手(5),设置于所述上料设备的上料台(1)以用于抓取所述上料设备的上料机构(3)内的所述物料;以及
检测件,设置于所述取料机械手(5)并用于对所述物料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
中转台(6),滑动连接于所述上料台(1)并用于承接经过所述检测件检测的所述物料;
下料机械手(7),与所述取料机械手(5)相对设置以用于抓取所述中转台(6)承接的所述物料;以及
中转驱动件(61),与所述中转台(6)连接以驱动所述中转台(6)在所述取料机械手(5)和所述下料机械手(7)之间往复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
废料台(8),设置于所述上料台(1),所述下料机械手(7)用于将检测不合格的所述物料抓取至所述废料台(8);
顶料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废料台(8);以及
顶料驱动件,与所述顶料块连接以驱动所述顶料块将所述废料台(8)上的所述物料推向远离所述下料机械手(7)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生产线还包括:
循环组件(9),设置于所述上料台(1)远离所述存料区(11)的一侧,所述循环组件(9)用于承接所述下料机械手(7)抓取的所述物料。
CN202322071463.4U 2023-08-03 2023-08-03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Active CN220617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1463.4U CN22061751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71463.4U CN22061751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7510U true CN220617510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71463.4U Active CN220617510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7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71319A1 (zh) 一种层叠托盘分层上料装置
CN112520413B (zh) 全自动老化测试上下料系统及方法
CN112108401A (zh) 一种用于芯片老化测试的芯片摆盘设备
CN111940323A (zh) 一种用于芯片老化测试的芯片摆盘装置
CN110790180B (zh) 一种托盘升降机构
CN114799860A (zh) 服务器主板自动组装测试生产线
CN107176441B (zh) 基于吸塑料盘的料仓平台系统
CN115754534A (zh) 双向老化测试系统
CN216335174U (zh) 一种料盘包装转换设备
KR0183493B1 (ko) 강판의 격납 및 입출고 설비
CN220617510U (zh) 上料设备及检测生产线
CN112158590B (zh) 一种全自动下料机
CN215146554U (zh) 一种螺丝旋紧装置
CN215542836U (zh) 检测设备
CN108663633A (zh) 锂聚合物电池检验机
CN211593832U (zh) 仓储设备
CN113070227A (zh) 通信模块自动测试设备
CN220244854U (zh) 一种磁系统摆盘机
CN220596269U (zh) 检测设备
CN115231295B (zh) 一种更换载具夹持设备及更换载具夹持方法
CN115783630B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高效输送装置
CN221050633U (zh) 不合品自动下料设备
CN217433624U (zh) 服务器主板自动组装测试生产线
CN220996956U (zh) 电机的装料摆盘装置
CN219597375U (zh) 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