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6960A - 一种新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6960A
CN110616960A CN201810706578.7A CN201810706578A CN110616960A CN 110616960 A CN110616960 A CN 110616960A CN 201810706578 A CN201810706578 A CN 201810706578A CN 110616960 A CN110616960 A CN 110616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key
marble
lock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065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16960B (zh
Inventor
冯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07065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69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6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6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16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6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E05B27/0017Tumblers or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39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pins which slide and rotate about their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57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57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05B27/0075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by movable rotor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1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operated by other surfaces of the key, e.g. openings receiving projections on the tumble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锁,设置与钥匙接触的弹子是能转动或能移动和转动的A弹子或设置有控制台的能移动的B弹子或设置有移动方向不同的A弹子或B弹子,去控制设置有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的锁销移动;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有隐藏或非隐藏或移动方式的设置,所述锁实现了,由钥匙解锁和开锁或开门,或由钥匙解锁而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的简单方便的智能锁的开门方式;或实现了无锁芯锁的空转来移技术开锁和不开锁。

Description

一种新锁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防盗柜、交通车、手铐锁等安全领域的锁具技术。
背景技术
1、已知锁的解锁钥匙上采用单匙设计只能使锁上的弹子向一个方向移动且移动的距离小,使锁的安全性低,使已知钥匙可通过手机非法拍摄的方式,获取锁主人携带身上的钥匙照片,在不需锁主人钥匙的情况下,将获取的钥匙照片经互联网上联系到钥匙配制加工,得到与锁主人的解锁钥匙,使锁的安全性降低;同时,由于钥匙结构简单,无法在相同尺寸的钥匙上提高锁的密容量,及不能解决锁的互开率问题;因此,要提高锁的安全性,需采用优化设计既提高钥匙密容量,又能克服已知锁及钥匙存在安全性差的问题。2、已知锁的解锁方式简单,锁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一般都是固定的设置在钥匙孔中,既不防技术开锁又不防破坏开锁;因此,要提高锁的安全性,使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能移动或能隐藏等方式来克服已知锁的安全性差的问题。3、已知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一般都采用单方向移动的方式,从闭锁状态到钥匙使所述弹子单方向移动而进入解锁状态,或所有已知弹子都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的结构,使锁的防技术开锁差,因此,要提高锁的安全性,需改变弹子只能单方向移动的结构,或改变控制同一锁销移动的弹子存在移动方向单一的问题。4、已知锁上用锁销来控制锁芯或拨轮转动的已知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上只能是凹槽,锁销上的底边上只能是与所述凹槽形状相似的底部,尤其是锁销上的V形底部或弹子上的V形凹槽,使已知锁的互开率高,防技术开锁差;因此,需改变弹子上只能设凹槽和锁销上只能设非开凹槽底部的已知锁,就能大幅度提高锁的安全性,彻底解决锁的互开率大和防技术开锁差的问题,尤其是采用悬浮底部能彻底解决锁安全问题,以及实现钥匙解锁而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的智能锁式开锁方式;以及使无锁芯锁实现了闭锁下的空转动的安全锁。5、已知锁上的锁销只能单方向移动来实现由闭锁到解锁的结构,不能解决锁的安全性,不能实现两次解锁方式来提高锁的安全性,不能实现有锁芯锁或无锁芯锁的空转或非空转的多种锁结构,就不能很好的满足锁的多种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或克服已知锁存在的所述问题,提供一种新锁:1、以实现解锁钥匙从非隐藏钥匙向隐藏钥匙优化;2、以实现解锁钥匙既能驱动弹子转动或驱动同一弹子既转动又移动;或实现由移动方向不同的弹子去控制同一锁销移动优化;来提高钥匙的密容量和阻止非法拍照配制钥匙。3、以实现弹子从只能单方向的移动向弹子的转动或弹子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优化,来彻底改变千年来制约锁发展的弹子只能单方向移动的结构,所存在的安全性问题。4、以实现弹子从只能设控制凹槽向设非控制凹槽优化,锁销上从只能设非凹槽的V形底部向设置凹槽底部或悬浮底边的优化,解决已知锁的安全问题,以及实现了钥匙解锁而用非钥匙开锁或开门的智能锁的简单方便及安全的方法。5、以实现弹子从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去控制锁销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向弹子能向两个方向移动或转动去控制锁销单向或双向移动的优化。6、以实现控制锁芯或执手或拨轮转动的锁销从只能单方向移动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的双向移动的优化。7、以实现无锁芯锁在闭锁下,不能空转向闭锁下能大于360度角空转的优化。本发明通过在所述锁上将所述的一种优化或所述两种优化或所述的两种以上的优化设置,来实现具有所述特征和功能的一种新锁。
一种新锁,包括有机械锁或智能锁上的机械锁或钥匙;在所述锁的弹子槽中有能单向或双向移动或和转动的弹子,及在与弹子槽相通的锁销槽中有由弹子控制的能单向或双向移动的锁销;所述弹子上有控制凹槽或控制台,所述锁销上有至少一底边和至少一控制边,所述底边上有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所述底边包括有悬浮底边或非悬浮底边;由锁销上所述底边或底边上的底部,设置在弹子上的控制凹槽中,或设置在与所述弹子接触或未接触的相对或相邻位置,或设置在与所述弹子上的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相邻或错位位置;或由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台设置述锁销上的所述悬浮底边上的凹槽底部中;由锁销上所述控制边,与所述锁上或门的执手上或由钥匙带动转动的拨轮或转子上的单控凹槽或双控凹槽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与所述锁或智能锁上控制开锁或开门的传感器在电信号耦合位置;所述弹子上或所述弹子中的A弹子或B弹子或变匙弹子上与隐藏钥匙或非隐藏钥匙或不同开锁权限钥匙接触解锁的部位的设置有,被挡板遮挡而隐藏于锁内的。或非隐藏的,或能在钥匙孔与非钥匙孔之间移动的。或在非钥匙孔中而使钥匙孔在空置状态的;所述锁的解锁方式有,由钥匙解锁及开锁或开门,或由钥匙解锁而由非所述钥匙开锁或开门;
其特征是:
在所述钥匙上
设置有能使所述弹子移动和转动的或至少两个所述弹子的移动方向不同的匙面(67),或使设置有能控制或实现所述弹子的转动及使所述弹子既能进入解锁状态又能进入闭锁状态的A匙(63);
或在所述锁上
设置有能转动的或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所述弹子A弹子(10、32、34、88、143)或至少两个转动或移动方向不同的所述的弹子A弹子(32、34、88、143)或B弹了(103、106)或有所述控制台(18、91、230、236)的所述弹子B弹子(108、101、139);或/和设置有凹槽底部(55、56、57、128)或非凹槽底部(58、59、60)的至少一所述底边(52、53、54)和至少一所述控制边(110、45、96)的所述锁销(26、95、118);
或在所述锁上
设置有所述的钥匙(61、70)或所述的A弹子(10、32)或所述的B弹了(103、105)或所述的锁销(26、95、118)或所述的挡板(28、100、122)或所述的单控凹槽或双控凹槽中的一个所述部件或两个所述部件或两个以上的所述部件,来实现具有所述特征或功能的新锁。
实施方案
附图中的尺寸大小未严格按实际尺寸的比例制作,特作说明。
图1是无锁芯锁在闭锁下,与钥匙接触的A弹子是能转动或既能转动又能移动,及钥匙解锁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
图2是图1闭锁下的A-A图,挡板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遮挡而隐藏锁内。
图3是图1的闭锁下的B-B图,A弹子及有悬浮底迷的锁销。
图4是图1解锁下的B-B图,钥匙上的A匙和B匙使A弹子既移动又转动。
图5是图1中一种能转动的A弹子图。
图6是图1上的变匙弹子保持A钥匙在解锁下时解锁状态的D-D图。
图7是图1闭锁下的B-B,控制台的A弹子与凹槽底的锁销。
图8是图7在钥匙使弹子移动和转动进入解锁状态后,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
图9是图1闭锁下的B-B图,弹子上的卡台来控制弹子双向移动及移动距离。
图10是图1闭锁下的B-B图,是设置控制台或凹槽底部的锁销。
图11是将图1无锁芯锁改为有锁芯锁后,锁芯可小于360度角转动空转锁。
图12是图11在解锁下,A弹子在解锁状态下图。
图13是有锁芯锁上锁芯在闭锁下能小于360度角空转锁的实施方案图。
图14是图13上的一种有遮挡功能的挡板图,图14包括14-1和14-2图。
图15是图13闭锁下的F-F图,锁销与纵向弹簧和外压弹簧接触。
图16是图13闭锁下的F-F图,B弹子上用卡台限位的无弹簧锁。
图17是图13闭锁下的G-G图,设凹槽底的锁销。
图18是图17解锁下的图,一移动方向不同的B弹子控制锁销纵向移动;
图19是图13闭锁下的H-H图,与图18中的B弹子移动方向不同的B弹子。
图20是图19解锁下图;
图21是图13的另一种无簧锁在闭锁下的I-I图;
图22是图21在解锁下图,弹子上的控制台进入锁销上的凹槽底中;
图23是无锁芯锁,在闭锁下钥匙及转子能大于360度角空转动的空转锁;
图24是图23闭锁下的M-M图,能移动和能转动的A弹子控制锁销移动;
图25是图24在解锁下图,弹子上的钥匙口与钥匙上圆形铣接触解锁;
图26包括图26-1和图26-2,图26-1是由弹子控制能双向移动的锁销在闭锁下的局部图,图26-2是由弹子控制能纵向移动的锁销在闭锁下的局部图。
图27是图23在闭锁下的N-N图,控制台的B弹子控制凹槽底部的锁销移动;
图28是图27在解锁下图,B弹子在解锁状态下。
图29包括有图29-1和29-2,29-1为双向移动锁销与双控凹槽接触的展开图,29-2为单向移动锁销与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接触的展开图;
图30包括图30-1和30-2是图1方案中用非钥匙开锁或开门图。图30-1是门或保险柜上的执手作为非钥匙开锁或开门的图,图30-2是图30-1的P-P图;
图31是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挡板遮挡的环形槽区域而隐藏锁内。
图32是图13闭锁下的I-I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内;
图33是图32解锁下图,钥匙上B匙进入弹子槽内使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34是闭锁下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弹子槽内,使钥匙孔在空置状态;
图35是闭锁下,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弹子槽内,钥匙孔在空置状态;
图36是图34在解锁下,设控制台的B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37是闭锁下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内而使钥匙孔在空置状态;
图38是闭锁下,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子弹槽内,钥匙孔在空置状态;
图39是图38在解锁下,设控制台的A弹子上在解锁状态;
图40是弹子上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的形状图,图40包括40-1至40-19图;
图41是一种设有悬浮底边的锁销图;
图42是一种设有悬浮底边的锁销图;
图43是一种设有非悬浮底边的锁销图;
图44是锁销上的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图,图44包括44-1至44-11图;
图45是非隐藏钥匙;
图46是一种隐藏钥匙;
图47是一种隐藏钥匙;
图48是一种隐藏钥匙;
图49是设有A匙和B匙的匙面,图49包括49-1至49-4,共4个图,图49-2或图49-3是图49-1的B-B图,图49-4是图49-1的A-A图;
图50是设有A匙和B匙的匙面,图50包括有图50-1至50-3,图50-2是图50-1的B-B图,图50-3是图50-1的A-A图;
图51是设有A匙和B匙的匙面,图51包括有51-1至51-4,图51-2或图51-3是图51-1的B-B图,图51-4是图51-1的A-A图;
图52是设有A匙和B匙的匙面,图52包括有52-1至52-4,图52-2或图52-3是图52-1的B-B图,图52-4是图52-1的A-A图;
图53是在圆条形匙杆上设的圆形锁匙面,图53包括有53-1至53-3,图50-2或图50-3是图53-1的B1-B1或B2-B2图;
在图1至图12中,图1是无锁芯的新锁,与钥匙接触的弹子是一种能转动或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A弹子(10、32、31、39),由钥匙解锁非钥匙开锁或开门,具有智能锁的安全简单方便特征。钥匙孔(3)及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5、7、9)被锁上或门上设置的可移动的标板(28)(见图1及图2,图2是图1在闭锁下的A-A图)的一端(21)给遮挡而隐藏于锁内,挡板在锁体(22)的凹槽(29)中是可移动的配合接触,此挡板是用A弹子结构,挡板(28)上的条形孔(27)的一端与锁体(22)上的定位杆(30)接触,条形孔的另一端与弹簧(25)、定位杆(30)顺序接触,弹簧力使档板的所述一端(21)在闭锁下与钥匙孔(3)的孔壁接触,将钥匙孔及弹子上在钥匙孔中的部位(4、5、7、9)给遮挡,而隐藏锁内的一种隐藏设置,挡板(28)上有形凹槽。闭锁下,挡板上形凹槽形底部(43)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使档板不能阻止锁销(26)向所述的定位杆(30)方向移动。当非隐藏钥匙(技术开锁工具)进入钥匙孔内驱动弹子移动时,必然使挡板的所述的端头(21)与钥匙孔脱离接触而移动,导致挡板上的所述凹槽(56)与锁销上底部(43)不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由档板上非凹槽部位与锁销上底部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来阻止锁销移动。因此,既使用开锁工具等将锁上的若干弹子由闭锁移动到解锁状态,锁销都不能移动而使锁不能开启。锁销上的卡台与锁体上内压弹簧(41)接触,使锁销上的底部向定位杆方向移动。见图1和图3(图3是图1在闭锁下的B-B图),锁体(22)的圆形弹子槽(33)中有能移动和转动的A弹子(32),A弹子上的条形孔(24)的一端与弹簧(8)、定位杆(30)的表面顺序接触,将条形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上的表面压力接触,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9)在所述的钥匙孔(3)中而隐藏于锁内,A弹子(32)上设有凹槽口小于凹槽底的控制槽(12),锁销上的底部(52)与所述定位杆(30)在垂直设置状态。闭锁下所述控制凹槽(12)上的凹槽口(51)与所述锁销(26)上的悬浮底边(53)(详见图41)上的底部(52)(详见图41和图44)在错位下,由所选内压弹簧(41)使所述底部(52)与A弹子(32)的表面(206)接触,使锁销不能移动,锁销(26)放置在锁体上的锁销槽(40)中,锁销上的控制边(45)在锁体的表面突出。见图4,(图4是图1在解锁下的B-B图即由图3的闭锁到图4的解锁状态图),由所述新锁配置的隐藏钥匙(61)上的匙杆(66)进入钥匙孔(3)与A弹子接触,所述隐藏钥匙(61)(详见图48和图49),隐藏钥匙上的匙杆(66)上有与所述弹子接触的匙面(67),匙杆与钥匙于把(243)之间(61)部位有条形孔(248),条形孔的一边的相邻部位上有利于移动的斜坡(249),所述匙面(67)一种是图49所示的A匙(63)和B匙(62)构成,图49-2和49-3是图49-1的B-B图,图49-4是图49-1的A-A图,A匙是在匙杆(66)上凹入的一条曲线形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252),曲线形凹槽的一端与V形凹槽(250)上宽较窄的尾口(251)连接,曲线形内铣槽的种类有:由曲线形凹槽边(253)与曲线形凹槽边(254)之间的凹槽宽相同设置或由曲线形凹槽边(257)与曲线形凹槽边(258)之间的凹槽宽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设置(在图49-1中为简化图量,将两种情况制在同一图上)。在所述的曲线形内铣槽区域内的凹槽底部部位即匙杆上设置有由曲线形铣齿(255)构成的B匙(62),即由匙杆上突起或和凹入的由若干个凹槽或凸台或孔(260)等自然连接构成,所述孔(260)在匙杆(66)上可容纳或通过所述弹子上的一端头,所述凸台在匙杆上突起的高度小于所述曲线形凹槽凹入匙杆的深度(详见49-32到49-4)。在曲线形铣齿一端有利于弹子移动的斜坡(263),曲线形内铣槽上的两个曲线形凹槽边(253)与凹槽边(254)有垂直于匙杆(66)的设置(见图49-2)或非完全垂直于匙杆的设置(见图49-3),即所述凹槽边越偏离匙杆或由线形内铣槽的中心位置就倾斜的状态越大。将隐藏钥匙(图48)进入钥匙孔(3)中,匙杆(66)端头上的斜坡首先与所述档板(28)上的有斜坡(42)的端头(21)接触,使档板移动而将弹簧(25)压缩,在所述端头通过隐藏钥匙上的条形孔(248),由弹簧使挡板的端头(21)与钥匙孔再保持接触,使挡板上的凹槽(56)与锁销上的底部(43)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挡板又将隐藏钥匙上的所述匙杆及匙面和钥匙孔及钥匙孔中A弹子的一端(9)等给遮挡而隐藏锁内。在匙面进入钥匙孔中,A弹子(28)的拨台(9)上的非端头部位(44)(见图4和图49)经V形导向铣上的尾口(251)进入与A匙(63)曲线形内铣槽中的两个曲线形凹槽边(253和254)接触,使A弹子上的所述拨台(9)平行于匙杆(66)或围绕定位杆(30)转动或移动,A弹子(24)转动而使A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2)垂直于定位杆(30);再由A弹子上的拨台(9)的端头部位(43)与B匙(62)曲线形铣齿(255)接触(见图4和图49),使A弹子垂直于匙杆或定位杆移动,使A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2)上的凹槽口(51)进入与锁销(26)上的底部(52)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以此类推,在图1中的一个或若干个所述A弹子(34、32)从闭锁进入到解锁状态后,与锁销接触的内压弹簧(41)使锁销上悬浮底边(53)上的上底(236)宽小于下底(237)宽的底部(52)(详见图41和图44-2),进入A弹子(32)上的控制凹槽(12)上的凹槽底内(详见图40中40-13)。在图41和图44-2中,因所述底边(53)上的两端(231)和端(232)与锁销(26)连接或配合接触,使底边上的所述底部(52)与锁销之间是未连接而有一定宽度的空间区域(233),而成为悬浮底边(53)。与悬浮底边在相对位置的一边是锁销上的控制边(45)(结合图41中的B-B图)。A弹子(32)上的控制凹槽(12)的形状与图40中的40-13所示的叶片弹子(116)上的控制凹槽(12)的形状相同,即控制凹槽(12)是从叶片弹子(116)的一边(206)凹入弹子的凹槽,控制凹槽上的凹槽口(86)的宽小于凹槽底(85)的宽,而约大于所述底部(85)的厚或宽;在凹槽口与凹槽底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条斜边(49)和斜边(50)。因凹槽底(85)的宽大于或等于钥匙孔(3)的宽,又因控制凹槽上的凹槽口(51)进入锁销上的所述空间区域(233),而不能与锁销接触;因此,A弹子能与围绕锁销向两个方向移动最大距离时所述弹子都保持在解锁状态,这样,隐藏钥匙使若干个所述A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隐藏钥匙上的匙杆能轻松从钥匙孔中退出,匙杆上的所述A匙即曲线形内铣槽不能阻止匙杆的移动。实现了钥匙解锁而由非所述钥匙开锁或开门的智能锁式安全简单方便的开锁开门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由门上的执手(197)去控制门的开启和关闭。见图30,图30包括图30-1和30-2,图30-2是图30-1的P-P图。闭锁下,拨轮上的一弧形端头(192)与从锁体(22)伸出的锁销(26)的控制边(45)(见图1)接触或在相对位置,使执手(197)不能转动,同时,与执手相连的弧形闭锁杆(188、194)的一端(191)未与锁销上的凸台(189、193)接触。在钥匙使锁上的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内压弹簧使锁销移动,使控制边(45)与拨轮上的弧形端头(192)不接触或不在相对位置;这样,执手才得以转动,而由执手上的凸台或齿轮与门上的锁舌接触,而驱动锁舌移动,将门开启。在执手转动的开锁或开门过程中,闭锁杆(194、188)上的弯钩端(191)进入与锁销上的凸台(189、193)接触,使锁销复位移动,锁销上的底部(52)上的斜边与A弹子(32)的控制凹槽(12)上的斜边(49、50)滑动接触,而使底部(52)从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2)退出,即复位到图3所述的闭锁状态。在执手完成开锁或开门后,转动力弹簧使执手复位转动,在拨轮上的一端头(192)上的弧形部位与锁销上的控制边(45)滑动接触下,拨轮(190)将弹簧(196)压缩而移动,才得以使所述一端头(192)从控制边的一端进入另一端的闭锁位置;之后,弹簧(196)使拨轮复位移动,使执手不能转动,完成闭锁或闭门。执手与执手上的轴(187)上连接有容纳拨轮(190)能移动的壳体(195),由拨轮与壳体内的弹簧(196)接触,拨轮与壳体上的凹槽是可移动的配合接触。实现了隐藏钥匙使无锁芯锁上A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悬浮底边的设置实现了隐藏钥匙解锁后,由非隐藏钥匙开锁或开门。同时,控制凹槽上的凹槽口的宽约比锁销上的形底部(52)的厚大,就实现了精准解锁,克服了已知锁上的弹子上的只能是V形凹槽和锁销上只能是V形底部的设置,存在的互开率的问题。图1中设置的另外的A弹子(34)的原理等同前述故略。在图1的实施例中,当配置有不同开锁权限钥匙解锁时,图1中需设置控制不同权限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本实施例采用可转动的A弹子作为变匙弹子。见图1和图6,变匙弹子上设置的两个形状相同的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控制凹槽(76)和控制凹槽(77)中的一个控制凹槽(77)与锁销(26)上的形底部(59)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来确保A钥匙解锁。圆形变匙弹子(39)放置在锁体(22)的圆形弹子槽(38)中,变匙弹子上的圆形孔(81)与所述的定位杆(30)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变匙弹子上的一凹槽与锁体上的定位销(80)、弹簧(79)顺序接触,将变匙弹子定位在A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74)在钥匙孔(3)中。因不同开锁权限钥匙中的A钥匙的长或宽比不同开锁权限B钥匙的长或宽更短或更窄,而使A钥匙解锁时,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就保持变匙弹子在闭锁下处于解锁状态,这样变匙弹子就不能阻止锁销的移动,需终止A钥匙解锁时,启用不同开锁权限的B钥匙解锁,因B钥匙与变匙弹子上的拨台(74)接触,使变匙弹子转动,所述定位销(80)进入变匙弹子上的定位凹槽(78)中,并使锁销上的底部(59)与变匙弹子上的B凹槽(76)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使锁销能移动。因变匙弹子设在钥匙孔最远的一端位置上,变匙弹子只能与钥匙的一端位置上的一个部位接触,就不能阻止钥匙移动,从钥匙孔退出,确保了A钥匙解锁,非A钥匙开锁或开门。在B钥匙解锁后,因定位销的一端进入定位凹槽(78)中,而使变匙弹子上的所述A凹槽(77)不能进入与锁销上的底部在相地位置上,又因A钥匙不能使变匙弹子上的B凹槽与所述底部在相对位置上,A钥匙的解锁功能自动终止,而由B钥匙解锁。因变匙弹子是由定位杆定位后通过转动来进入解锁状态,而具有转动角度大特征。使A弹子上设置两个相同凹槽的变匙弹子成为现实。所述变匙弹子不与弹簧接触,具有双向即两个方向转动特征。
又见图1及图7、图8,图7是图1闭锁下的B-B图,图8是图1解锁下B-B图即图7的解锁图;图7和图8是将所述锁销(26)上的底部(52)改为开口的凹槽底部(55)即凹槽,A弹子(32)上的控制凹槽(12)改为A弹子(88)上的控制台(17)。在所述图中,可移动和转动的A弹子(88)上的条形孔(24)套在锁体(22)的定位杆(30)上,由条形孔弹簧(8)定位杆顺序接触,使A弹子定位在弹子槽(33)中,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84)在钥匙孔(3)中,控制台(17)与锁销槽(40)中的锁销(26)上的悬浮底边(53)上的凹槽底部(55)在错位的闭锁下,而由悬浮底边与A弹子表面接触,锁销不能移动。解锁下隐藏钥匙(61)上的A匙(63)的曲线形内铣槽(252)(图49-1)与A弹子上一端(84)的非端头部位(44)接触,使A弹子围绕定位杆双向转动,使A弹子向一方向转动一角度;隐藏钥匙上的B匙(62)曲线形铣齿(255)与A弹子上的一端(84)的端头部位(43)接触而使A弹子垂直于钥匙或定位杆移动一距离;使A弹子上的控制台(17)与锁销上的凹槽底部(55)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所述的内压弹簧(41)使锁销移动,控制台(17)进入凹槽底部(55)中,使锁销上的控制边(45)与所述的拨轮(190)上的一端头(192)脱离接触或不在相对位置(见图30及前述),执手才能转动,在钥匙解锁及与所述A弹子脱离接触后,由非钥匙的执手完成开锁或开门以及闭锁。将A弹子上的控制凹槽改为控制台,将锁销上的非凹槽底部改为凹槽底部;能更精准的解锁和阻止技术开锁及解决互开率问题。
又见图1和图9、图10,图9和图10是图1闭锁下B-B图,在所述图中,能转动和移动的A弹子(32)(图9)上的控制凹槽(12)上的凹槽口(86)与凹槽底(85)之间设置有控制口(87)(详见图40中图40-11和图40-12),及在控制口与所述凹槽口或凹槽底之间的连接有至少一条斜边(49)和斜边(50)。当所述斜边设在凹槽底与控制口之间时(详见图40-11和图9),锁销(26)的悬浮底边(53)上的非凹槽底部(52)设在凹槽口(86)内;当所述斜边设在凹槽口与控制口之间时(见图40-12),锁销(26)的悬浮底边上的非凹槽底部(52)设在凹槽底(85)内。所述控制口(87)的宽约大于所述底部(52)的厚或宽,以确保精准解锁和精准闭锁。所述凹槽口(86)或/和凹槽底(85)的宽大于控制口或底部的宽,以确保闭锁下或解锁下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9)在钥匙孔(3)的宽内能最大范围内双向移动和移动最大的距离。可不设置与A弹子接触的弹簧来定位或驱动A弹子,使无弹簧锁成为现实,并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A弹子的转动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就克服了已知锁上设置与弹簧接触的弹子存在不防技术开锁的问题。即在图10中,是将图9中所述A弹子(32)上的控制凹槽(12)改为A弹子(88)上设置控制台(91)来控制锁销(26)移动,(详见图40中的图40-1至图40-6,图40-18,图40-19);同时,将图9中锁销(26)上非凹槽底部(52)改为凹槽底部(56)(详见图43、图44中的图44-6至图44-9)来配合所述控制台来实现精准解锁和精准闭锁;A弹子(88)上的控制台(91)是由凹入A弹子的两个凹槽(92)和凹槽(93)之间形成的凸台(91),所述凹槽的宽要大于锁销的底部上构成所述凹槽底部(56)的凹槽边的厚或宽,所述控制台的厚或宽或外径约小于所述凹槽底部(56)上的凹槽宽或孔径。在控制台的两边上设有两个限位卡台(46)和卡台(47),锁销上的凹槽底部(56)两个卡台之间,来实现无簧锁。所述A弹子的最大转动角度由所述卡台(46)与卡台(48)之间的角度或宽来精准控制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9)在钥匙孔(3)中。图9和图10所示无簧锁,解锁的钥匙是图49所示。图9和图10上的锁销(26)在锁体(22)的锁销槽(40)中,锁销与锁体上的内压弹簧(41)或外弹簧接触,A弹子(32或88)是一种圆形或非圆形弹子,由A弹子上的孔(24)与弹簧(8、24)、定位杆(30)顺序接触,来实现A弹子的转动和移动,所述A弹子从闭锁进入解锁状态的方式同前用隐藏钥匙解锁方式相同,在所述钥匙使A弹子的控制凹槽上的控制口(87)与锁销上的凹槽底部(52)在精准的相对位置下,与锁销接触的内压弹簧,使底部从凹槽口(86)经控制口(87)进入凹槽底(85),使锁销移动而实现解锁。或所述钥匙与图10中的A弹子上的拨台(9)接触,经A弹子在转动和移动中(同前述),使A弹子上的控制台(91)与锁销(26)上的凹槽底部(56)在精准相对的解锁下,所述内压弹簧使控制台进入凹槽底部,实现锁销移动而解锁。
又见图1和图11和图12,及图29中的图29-2,图12是图11在解锁状态下,图11和图12是将图1中的锁体(22)变为锁芯(98),即在所述锁体外套上锁壳(4)就成了有锁芯的锁,图11是闭锁下锁芯能小于360度角空转动的锁,将图1中的锁销(26)上的控制边(45)改为锁销(95)上的控制边(96)由所述控制边(96)与锁壳(4)上的内孔(130)凹入锁壳的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97)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单控凹槽(97)的凹槽宽(详见图29-2),闭锁下,锁销上控制在单控凹槽上的一边(184),在锁芯转动一角度后到单控凹槽的另一边(185);来控制闭锁下锁芯可空转动一角度,但不能实现解锁或开锁。在所述图中,锁芯(98)与锁壳(4)的内孔(130)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锁芯上的圆形弹子槽(35)中是可转动和移动的圆形A弹子(34),A弹子上的条形孔(24)与锁芯(98)上的定位杆(30)是可移动或/和转动的配合接触,条形孔与弹簧(6)、定位杆顺序接触,使A弹子上突起的拨台(7)在钥匙孔(3)中。A弹子上有从弹子边(206)凹入的形凹槽(15)与放置在锁芯的锁销槽(40)中的锁销(95)底边A底边上的非凹槽底部(59)在错位下,锁销上的控制边(96)与从所述内孔(130)凹入锁壳(4)的,有一定宽度或角度的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97)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展开图见图29-2),使所述新锁在闭锁下。图12是隐藏钥匙(61)上的A匙和B匙进入钥匙孔(3)后与A弹子(34)上的拨台(7)上的非端头部位和端头部位接触,使A弹子在转动一角度及移动一距离下(详见上述),才使A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5)精准的与锁销上的非凹槽底部(59)在相对位置的解锁上,因锁销与外压弹簧:锁芯顺序接触,使所述非凹槽底部不能进入控制凹槽中,而使所述控制边与所述单控凹槽(97)接触。因此,用开锁工具实施技术开锁时,A弹子与锁销没有接触关系,就不能通过手感来技术解锁,这就克服了已知锁上采用内压弹簧及非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存在的不能防技术开锁问题。本实施方案中,只有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在锁芯上的钥匙孔(3)及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9),进入到档板(100)(见图14中的14-1)或挡板(122)(见图14中的图14-2)(见后述)的遮挡区而隐藏锁内后,锁销上的控制边(96)才能与单控凹槽脱离接触,即与单控凹槽上的一凹槽边及锁壳的内孔(130)接触,才使销锁向A弹子上的凹槽方向移动,此时,移动A弹子才有手感,才存在技术开锁问题,但挡板的设置,使开锁工具无法进入被挡板遮挡的钥匙孔中,眼睛也被挡板遮挡无法技术开锁,这就是本实施方案的巧妙设置来解决长期困绕机械锁的技术开锁问题。在非凹槽底部进入控制凹槽时,锁销移动,经钥匙带动锁芯大角度转动,拨轮等方式驱动锁舌移动实现开锁和开门。之后,经钥匙带动锁芯复位转动,所述控制边进入与单控凹槽(97)在相对位置时,与锁销接触的外压弹簧释放弹力,将锁销上的形非凹槽底部(59)从A弹子上的形控制凹槽(15)退出,为钥匙顺利从钥匙孔退出而不受若干个所述A弹子的影响提供了最佳设置。克服了已知锁,尤其是有锁芯锁或闭锁下锁芯可空转动的已知锁上,弹子上的只能采用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控制凹槽,锁销上只能采用上底大于下底的V形底边即非凹槽底部,所存在的不防技术开锁及锁的五开率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已知锁的设置方式如采用形凹槽和形底部及与锁销接触的内压弹簧,解锁后,钥匙就不能从钥匙孔中退出。本发明钥匙上的A匙(63),见图49中的曲线形内铣槽(252)的尾口(251),在钥匙从钥匙孔退出过程中,将处于解锁状态的各A弹子经尾口(251)控制,自动进入闭锁状态。在钥匙退出钥匙孔的过程中,自动完成闭锁,非常完美。
图5是图1中的D-D中能转动的圆形A弹子(10)上的圆形孔(81),与所述定位杆(30)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A弹子上的钥匙(219)及钥匙口中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07),以及从A弹子的外圆(206)上凹入的开口槽(282)凹入有凹槽口的宽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即形控制凹槽(15);锁销(26)上的上底与下底的宽相同的形底部(59),在所述的开口槽(282)上的两个槽边(45)(卡台)与槽边(47)(卡台)之间,而与所述控制凹槽(15)在精准的相对位置,使A弹子(10)在解锁状态;这就克服了已知锁上只能用移动的各弹子,存在定位及移动精度差及互开率大的问题;闭锁下,由所述两个槽边(45)和槽边(47)之间的宽,来控制A弹子最大距离和转动角充,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07)在钥匙孔(3)中,就实现了A弹子不与弹簧接触来定位A弹子及驱动A弹子转动的无簧锁,解决了已知锁必须设置弹簧与弹子接触存在的弹子只能单方向移动及移动距离短存在的防技术开锁差的问题;A弹子上采用形控制凹槽(15)与锁销上形非凹槽底部(59),实现了精准解锁,采用定位杆与A弹子上的圆心孔(81)或中心孔(81)的配合转动的设置,实现了钥匙使A弹子转动一角度下,所述控制凹槽(15)就能转动或移动更大的角度或距离,或更小的角度或距离,来克服已知锁从闭锁到解锁时,钥匙只能使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及弹子上的凹槽只能移动相同的一小距离,所存在不防技术开锁和互开率大的问题;采用圆形A弹子上的圆形孔与定位杆的配合接触方式,来实现A弹子转动特征,实现了制造工序少,质量控制好,安全性更高的新锁。图5是A弹子设置的控制凹槽,采用A弹子上设置控制台去控制凹槽底部的锁销移动的方式(见后述)。将图5中的圆形孔改为条形孔(24)再设置一弹簧与条形孔和定位杆接触(见图1、图4)就实现既能移动又能转动特征的A弹子。
图13至图22中,图13是有锁芯锁由非A弹子或A弹子控制锁销移动,在闭锁下。图14是图13的E-E图,挡板(100)在锁壳(4)上突起,将锁壳上的内孔(130)上的部分区域及锁芯(98)上外圆部分遮挡,在锁芯转动一角度下,能将锁芯上的钥匙孔(3)给遮挡而隐藏锁内。图14-2是另一种挡板(122)与锁壳(4)的一端连接或接触,挡板上的中心孔(123)的半径小于钥匙孔(3)到锁芯(98)中心的半径,所述中心孔上的中心与锁芯上的中心重合设置,来确保锁芯转动一角度,钥匙孔能进入挡板的遮挡区而隐藏于锁内,钥匙插入口(121)是从所述内孔(123)凹入挡板的凹槽(121),所述凹槽在闭锁下与锁芯(98)上的钥匙孔(3)相通,锁芯上有接纳隐藏钥匙上的卡台(246)(见图46或图47)的凹槽(126)。图13至图22中,锁芯(98)的弹子槽(38)中有形控制凹槽(15)的B弹子(108)与弹簧(36)、锁芯顺序接触,B弹子上的拨台(107)在非隐藏的钥匙孔(124)中,锁销(118)在锁芯的锁销槽(120)中与外压弹簧(115)、锁芯顺序接触,使锁销上的A控制边(96)与从锁壳(4)上的内孔(130)凹入的双控凹槽(161)上的防技术开锁的A凹槽(97)接触,与A控制边在相对位置的A底边(1)上的非凹槽底部(59)与控制凹槽(15)在错位下,使B弹子在闭锁状态,来阻止锁销横向移动(见图15、图16),锁芯上与锁销接触的纵向驱动弹簧(119)使锁销上与A控制边在相邻位置的B控制边(110)与双控凹槽(161)上的A防技凹槽(97)的一端(186)上的凹入的凹槽(111)即B凹槽接触(见图13及见图29中的29-1图),B弹子(106)(结合图17、图18,图17是图13在闭锁下的G-G图,图18是图17即图1在解锁下的G-G图),在锁芯的弹子槽(38)中,B弹子(106)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05)在锁芯上非隐藏的钥匙孔(124)中,B弹子上的表面与锁销(118)上的底边(1)上凹入的凹槽(112)上的一凹槽边即B底边(2)接触,而与B弹子上的闭合的控制凹槽即未开口的凹槽(113)在错位下而使B弹子(106)在闭锁状态,使锁销不能纵向移动,所述A底边(1)与B底边(2)非平行设置,B弹子的表面与弹簧(36)、锁芯顺序接触,所述弹簧施加于B弹子(106)上的弹力与该B弹子移动的方向同向或不同向,而使B弹子能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即双向移动。B弹子(103)(结合图19和图20,图19是图13在闭锁下的H-H图,图20是图19或图13在解锁下的H-H图)在锁芯(98)的弹子槽中,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04)在钥匙孔(124)中,B弹子的表面与锁销(118)上的底边(1)上凹入锁销的凹槽(115)上的一凹槽边即B底边(2)接触,而与B弹子(103)上的控制凹槽(15)在错位的闭锁下,使锁销不能纵向移动。图16是将图15中的B弹子不与弹簧(36)接触,该B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3)是凹槽口(86)大于凹槽底(85)的形凹槽(详见图40中的40-1图),形凹槽(85)的宽约大于锁销(118)上的底边上的底部(59)的厚或宽,凹槽口(86)的宽约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24)的宽。闭锁下,所述非凹槽底部(59)在凹槽口(86)中,而由凹槽口上的两个凹槽边作为两个卡台(45)与卡台(47)来实现和控制B弹子上的拨台(107)在钥匙孔(124)中双向移动及控制最大的移动距离,及实现无簧锁。图21是图13在闭锁下的I-I图,图22是图21在解锁下即图1在解锁下的I-I图。B弹子(101)未与弹簧接触,而能双向移动,B弹子上的拨台(102)在钥匙孔(124)中,B弹子上的控制台(18)从B弹子上的凹槽口(86)凹入,而由所述凹槽口上的两个凹槽边(47)和凹槽边(45)构成B弹子上的两个卡台(详见图40中的图40-17),控制台(18)与锁销(118)上的凹槽底部(56)在错位下,使B弹子在闭锁状态,所述锁销上的A底边在B弹子上的所述两个卡台即两个凹槽边内(其作用同图(6),故略述),锁销与外压弹簧(115)、锁芯(98)顺序接触,使锁销上的A控制边(96)与所述的A凹槽(97)接触,而使锁销上的凹槽底部与B弹子上的控制台在未接触的错位状态,而在闭锁下。解锁时,由隐藏钥匙解锁,见图46,隐藏钥匙(61)是由匙杆(66)的一端(244)与钥匙手把(243)上的连接条(245)的一端(246)错位或并联连接,而使匙杆与连接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图47,隐藏钥匙(61)是由匙杆(66)与钥匙手把(243)上设有凹槽(247)的连接条(245)连接;凹槽(247)与匙杆(66)在同一条直线,所述凹槽的宽大于挡板(100或122)的厚,连接条上与所述凹槽上的凹槽底(277)相连的部位(278)与匙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隐藏钥匙上的匙面(67)是A匙和B匙构成,其形状或结构有图49至图52中的几种结构。解锁时,将隐藏钥匙上的匙杆及匙面经档板(100)上钥匙插入口(99或121)进入锁芯(98)上的非隐藏钥匙孔(124)中,钥匙上的卡台(246)与锁芯上的卡槽(126)接触,匙杆的V形导向铣(250)首先与所述B弹子(108)、B弹子(103)、B弹子(101)依次接触后,由A匙(63)曲线形内铣槽(252)上的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3)和曲线形凹槽边(254)或一条曲线形凹槽边与所述的B弹子依次接触,所述B弹子经单向或双向移动后;使图15或图16中的B弹子(108)上的形的控制凹槽(13或15)与锁销(118)上的A底边(1)上的非凹槽底部(59)在相对位置,B弹子(108)进入解锁状态;使图19中的B弹子(103)上的形的控制凹槽(15)与锁销上的B底边(2)上的底部(59)在相对位置,B弹子(103)进入解锁状态,而不能阻止锁销纵向移动(见图20);使图21中的所述B弹子(101)上的形的控制台(18)与锁销上的A底边(1)上的凹槽底部(56)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不能阻止锁销的横向移动(见图22);使图17中的B弹子(106)上的一端(105)上的端头部位(43)与钥匙上的B匙(62)[见图49中的曲线形铣齿(255)]接触,使B弹子(106)垂直于匙杆或远离匙杆的方向移动。钥匙上B匙(62)使B弹子(106)的移动方向(见图17、图18)与钥匙上A匙(63)使另一B弹子(108、103、101)的移动方向不同,(见图19、20、图15、图16)B弹子(108、103、101)的移动方向是平行于匙杆方向移动,来实现由至少两个移动方向不同的B弹子(105与104)去)控制和实现锁销的横向移动或/和纵向移动(见图13)。使B弹子(106)上闭合的控制槽(113)与锁销(118)上的B底边(2)上的底部(109)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见图18),及图18和图20中的所述B弹子(106、103)在进入解锁状态后,使所述弹子(106、103)不能阻止锁销纵方向移动,钥匙才能带动锁芯转动,而使锁销上的B控制边(110)与锁壳(4)上的双控凹槽(161)(结合图29中的图29-1看)上的B凹槽(111)脱离接触,经斜坡进入凹槽边(186),锁销得以纵方向移动,纵向弹簧(119)压缩。在钥匙带动锁芯继续转动下,锁芯上的非隐藏钥匙孔(124)进入挡板(100)的遮挡区域而隐藏锁内时,隐藏钥匙上的匙杆(66)及A匙(63)和B匙(62)同时进入挡板的遮挡区域而隐藏于锁内,但钥匙手把在锁外。这时,A控制边进入与A凹槽上的弧形凹槽边和内孔(130)接触时锁销才能横向移动,使外压弹簧(115)压缩,此时若技术开锁才有手感,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被挡板遮挡而隐藏锁内,是无法技术开锁的。确保了只有锁的配套钥匙才能解锁。在A底边(1)上的所述底部进入B弹子(108、125、103)的凹槽中,B弹子(101)上的形控制台(18)进入锁销A底边上的凹槽底部(56)中之后,钥匙才能带动锁芯大角度的转动,实现开锁或开门。开锁后的闭锁,钥匙带动锁芯复位转动,在锁销上的A控制边进入锁壳上的A凹槽边的相对位置时,与锁销接触的在处于压缩状态的外压弹簧使锁销的A控制边与A凹槽接触而使锁销横向复位移动,而使锁销上的所述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与弹子上的控制凹槽或控制台脱离接触。之后,锁销上的B控制边与B控制边接触。在钥匙从钥匙孔退出过程,钥匙上所述尾口使B弹子从解锁状态进入闭锁状态,而自动完成闭锁。
图23至图28中,图23是无锁芯的空转锁在闭锁下,图24是图23在锁下的M-M图,图25是图24在解锁下图。图26是图23中能纵向移动的单向锁销(26)(见图26-2)或既能纵向移动又能横向移动的双向锁销(118)(见图26-1)控制能空转动的转子或控制拨轮的两种实施方案的部分结构图,图27是图23闭锁下的N-N图。在所述图中,锁体(22)上的钥匙孔(70),与能转动和转动的A弹子(143)上的钥匙口(144)、与能转动的A弹子(140)上的钥匙口(145)、及与能移动的B弹子(139)上的钥匙口(138)相通;锁体上的弹子槽(141)中的A弹子(143)上的条形孔(149)与弹簧(148)、定位杆(146)顺序接触,使条形孔的一端(143)与定位杆接触来将所述A弹子定位(详见图24);A弹子(140)上的圆形孔(151)与定位杆(146)是可转动的接触来将所述A弹子定位,详见图5中的A弹子(10)介绍;B弹子(139)与弹簧(153)、锁体(22)顺序接触(见图27)。闭锁下,A弹子和B弹子上的钥匙口的中心与钥匙孔的轴心不在或不完全在同一条直线上;A弹子或B弹子上的钥匙口的形状有圆形或非圆形,钥匙口的孔径或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钥匙孔(70)的孔径或尺寸;钥匙孔的孔径约大于钥匙上的圆条形匙杆(90)上的圆形外径(274),而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A弹子(143)上卡台(162)与弹簧(142),另一A弹子(140)上的卡台顺序接触,使两个A弹子上的形凹槽(15)与锁体(22)上的锁销(26)上的形底部(59)在错位下的闭锁状态,使锁销不能移动。B弹子(139)上的控制台(91)与锁销(26)(见图26中的26-2)或双向锁销(118)(见图26中的26-1)形的凹槽底部(56)在错位的闭锁状态(见图27),使锁销不能移动,控制台是凹入B弹子的两个凹槽(92)与凹槽(93)之间的两个凹槽边构成,锁销与纵向弹簧(170)、锁体顺序接触;使双向锁销(118)上的一端是大端头(154)或使单向锁销(纵方向移动的锁销)的一端头(172),与带动锁舌移动的拨轮(167)上的凹槽或B凹槽(156)接触(见图26);或与在闭锁下能与钥匙一起大于360度角空转动的转子(137)上的凹槽(155)和带动锁舌移动的拨轮(157)上的凹槽(156)同时接触(见图23)。所述转子上有与钥匙上的非圆形端头(65)(见图53)配合接触的非圆形钥匙孔(136),所述非圆形钥匙孔与锁体上的圆形钥匙孔(70)相通。转子上与所述凹槽(155)相反的表面与强力弹簧(135)、锁体顺序接触,转子(137)的外圆表面与拨轮(157)上的圆形孔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在转子上一突起的卡台(159)闭锁下在拨轮上的凹入的一卡槽中,卡槽中凹槽宽大于卡台的宽;使闭锁下,在钥匙带动转子空转动时,锁销上与转子上的所述凹槽(155)凹槽边脱离接触,经转子将强力弹簧(135)压缩而使转子转动,但拨轮上的凹槽与锁销的一端在接触下而不能转动,转子的转动使转子纵向移动,使转子上的卡台与拨轮上的卡槽脱离接触,就得以使转子大于360度角空转动,从而实现了无锁芯锁,具有锁芯锁的空转功能,来阻止了技术和破坏开锁。在钥匙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所述弹子不能阻止锁销纵向移动,即锁销能移动了,在钥匙带动转子转动下,强力弹簧(135)不会压缩,转子上的卡台与拨轮上的卡槽保持在接触下,就实现了由转子带动拨轮转动,再由拨轮上的凸台(158)或齿轮去控制锁舌移动开门。图23实施方案的解锁:由图53钥匙解锁,图53包括图53-1至53-3,53-2图是图53-1的B1-B1图,53-3图是图53-1的B2-B2图,钥匙是钥匙手把(243)与圆条形匙杆(90)上凹入有若干个半径不相同的圆形铣(64)和圆形铣(68)自然连接而构成的曲线形圆铣(69),每个圆形铣(68)上的圆表面(164)或圆表面(165)到圆形铣(68)中心(280)的半径相同。每个圆形铣的中心(280)与圆条形匙杆(90)的轴中心(281)重合。解锁时,钥匙的匙杆(90)经钥匙孔(70)依次进入各所述A弹子(143和140),B弹子(139)上的钥匙口(144、145、138)中,由圆形铣(64、68)的表面分别与A弹子(143)、A弹子(140)、B弹子(139)上的所述钥匙口接触,使所述弹子移动或转动及移动。见图24、图25及图53钥匙上的一圆形铣(68)的A表面(165)(A匙部位)(见图25、图53)与A弹子(143)上的钥匙口(144)上的A部位(180)(见图24)接触,使A弹子围绕定位杆(146)转动一角度,A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5)也转动一角度;所述圆形铣(68)上与所述A表面相邻或成约90度角的位置上的B表面(164)(B匙部位)(见图25、图53)与所述钥匙口(144)上和所述A部位(180)在相邻或约90度角位置的B部位(181)(见图24)接触,使所述A弹子向定位杆或远离所述匙杆(90)的方向移动。在圆形铣(68)使A弹子在转动和移动的配合下,将A弹子上的形的控制凹槽(15)与锁销(26)上的形的非凹槽底部(59)在精准的相对位置,A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见图27、图28、图53,钥匙上的另一圆形铣(64)上的表面(164)与B弹子(139)上的钥匙口(138)上的部位(181)接触,使B弹子按弹子槽(152)设定的方向移动,B弹子上的控制台(91)与锁销(26)上的凹槽底部(56)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圆形匙杆(90)上的圆位置(274)与钥匙孔(70)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使圆形匙杆在钥匙孔中不会摆动,钥匙的非圆形端头(65)与拨台(167)或转子(137)上的非圆形的钥匙孔(136)是配合接触。钥匙转动下,由每个圆形铣上的表面与弹子上的钥匙口保持在接触下,确保弹子都保持在精准的解锁状态。弹子上的钥匙口的形状包括有圆形钥匙口或非圆形钥匙口的设置。A弹子、B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非凹槽底部进入控制凹槽,控制台进入凹槽底部,使锁销能移动。使锁销的一端头(172)或大端头(154)与转子和拨轮上的凹槽脱离接触,使钥匙和拨轮和转子同步转动完成解锁。图26是图23另一种实施方案,由钥匙直接带动拨轮(167)转动,所述拨轮上控制锁舌移动的凸台或齿轮(158)与锁舌有平行或非平行设置,所述锁销有能两个方向移动的双向锁销(118)(见图26中的图26-1)或向一个方向移动的单向锁销(26)(见图26中的图26-2),图26中都是处于闭锁状态下;图26-1中,有大小端头区别的双向锁销(118)上的底边(或A底边)(59)与控制边(175)是非平行的相对设置,使双向锁销的一端,尺寸小的小端头(173)与纵向驱动弹簧(170)、锁体(22)顺序接触,而使双向锁销上的与小端在相对位置的另一端,尺寸大的大端头(154),与拨轮(167)上的凹槽(156)接触,或与设有钥匙孔(136)的转子(137)上的凹槽(155)及设有带动锁舌移动的凸台或齿轮(158)的拨轮(157)上的凹槽(156)同时接触(见图23)。一种是双向锁销上的控制边是斜边时,放置双向锁销的锁销槽(161)上与控制边接触的销槽边(176)也是斜边,由双向锁销与横向驱动弹簧(168、169)接触,在闭锁下;所述A控制边(175)与所述销槽边(176)接触,使双向锁销上的悬浮底边或非悬浮底边上的非凹槽底部或凹槽底部与A弹子(143)或/和B弹子(139)上的控制凹槽或控制台在未接触下的错位下,闭锁下,一种是拨轮不能转动,另一种是因拨轮或转子的一表面与强力弹簧(135)、锁体顺序接触,使钥匙能带动拨轮或转子将强力弹簧压缩移动,来使转子或拨轮空转动,以阻止非配套钥匙开锁。所述凸台或齿轮与锁舌上接触部位有在同一平面或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设置,来确保非配套钥匙开锁时,使转子或拨轮移动后,与锁舌带动锁舌接触的部件因不在一平面而不能接触,而保持闭锁状态。当双向锁销(118)的底边(59)采用斜边时,控制边(175)就用非斜边设置,与锁销槽上的非斜边的销槽边(176)接触,但所述的A弹子、B弹子上的设置就应与设置成斜边的所述底边平行设置。图26-2中,是将图26-1中的锁销上非平行设置的底边与控制边改为图26-2中锁销上的底边与控制边是平行设置,采用纵向移动的锁销(26)的一端头(172)与拨轮(167)上的凹槽(156)接触,由所述A弹子(143)和B弹子(139)上设置的所述控制凹槽或控制台(18),或所述弹子的表面与锁销上的底边上凹入的凹槽上的一凹槽边(178、179),或接触,使锁销不能移动而在闭锁下。锁销上所述凹槽边(178、179)的形状,是与所述控制凹槽或控制台的形状相同或相适应的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见图41至图44)。图23至图26所述的锁销具有双向移动或纵向移动特征,克服了已知锁上的锁销只能是横向移动,存在的防技术开锁差的问题。所述A弹子或B弹子采用转动或既转动又移动的方式,以及采用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的设置方式,或悬浮底边的设置方式,解决了已知锁不能实现精准解锁和不能终止技术开锁的问题。采用转子和拨轮组合或拨轮与带动锁舌移动部件的不平行设置,实现了无锁芯锁在闭锁下,钥匙和转子或拨轮能大于360度角空转动,解决了已知同不能防破坏和技术开锁问题。所述钥匙及弹子上钥匙口的巧妙设置实现了钥匙在转动中保持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31是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74)设置在挡板(100)遮挡区域的锁芯上的环形槽(200)中,而隐藏于锁内(图中局部剖视可见),环形槽(199)与锁芯上空置状态的钥匙孔(198)相通,锁芯的一端面上凹入有弧形槽(126),挡板(100)在锁壳(4)的一端的内孔上,而将锁芯上的部分区域给遮挡而隐藏锁内。解锁时,由隐藏钥匙(61)(见图46、图47)上的匙杆(66)及匙面(67)进入锁芯上的钥匙孔(198),钥匙上的突出的端面(246)与锁芯上的所述弧形凹槽(126)接触,钥匙手把(243)在挡板外,经钥匙手把转动或移动,所述匙杆及匙面由钥匙孔进入环形槽(200)内,而隐藏于锁内后,与所述弹子上的所述部位(74)接触,使弹子上的控制凹槽或控制台与锁销上的非凹槽底部或凹槽底部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经钥匙上的连接条与弧形槽一端的凹槽边(201)接触,使锁芯转动来实现开锁或开门。克服已知锁上的已知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非隐藏的钥匙孔中,存在的不防技术和破坏开锁的问题。
图32、图33是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部位采用隐藏式及钥匙孔在空置的一种新锁,图32是图13闭锁下I-I图,图53是图13解锁下I-I图。A弹子或B弹子(108)上与钥匙接触部位(203)在弹子槽(38)中而隐藏锁内,B弹子与弹簧(36)、锁芯顺序接触,弹子槽与锁芯(98)上钥匙孔(198)相通,弹子槽上一端的孔径小于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钥匙孔(198)在空置状态而与锁壳上从内孔(130)凹入的V形驱动凹槽(202)相通,B弹子(180)上的控制台(18)在闭锁下与锁芯(98)的锁销槽(120)中的锁销(118)上的凹槽底部(56)在错位下,锁销与外压弹簧(115)、锁芯顺序接触,使锁销上的底边与B弹子在未接触下,锁销上的控制边(96)与防技术开锁单控凹槽(97)接触,单控凹槽(见图29中29-2)解锁,隐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由钥匙上的匙杆(66)表面与V形驱动凹槽(202)滑动接触,进入与内孔(130)接触时,钥匙孔进入挡板的遮挡区域,使匙杆上突起的B匙(见图49中的图49-4的曲线形铣齿(255)),从钥匙孔进入弹子槽(38)中与B弹子(108)上隐藏于弹子槽内的一端(203)接触,使B弹子移动,控制台(18)与凹槽底部(56)精准相对位置,单控凹槽(97)的作用,保持与控制边(96)接触,在钥匙继续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下(图33),使控制台(18)进入凹槽底部(56),锁销横向移动,控制边与锁体内孔(130)接触,此时挡板(100)可以不再将钥匙孔给遮挡,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实现开锁或开门。闭锁,钥匙带动锁芯反方向转动,在匙杆进入与驱动凹槽(202)位置时;经B弹子接触的弹簧(36),使B匙(255)退出弹子槽,并自动使B弹子进入闭锁状态,克服了已知钥匙上的曲线形铣齿在退出钥匙孔时,必须依次与各弹子上的一端或拨台接触,就只能在各弹子上采用V形控制凹槽,互开率大、防技术开锁差的问题。解决了弹子上采用形控制凹槽与形底部的防技术开锁的新锁。在所述B匙(255)进入钥匙孔后,匙杆轻松从驱动凹槽和钥匙孔取出,完成闭锁。同前所述,本方案中B弹子也可用A弹子来进一步提高锁的安全。图32另一种方案是,A弹子或弹子(108)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203)设在钥匙孔(198)中,在钥匙带动锁芯转动过程的解锁中,由钥匙上的曲线形铣齿(255)与弹子上的一端(203)在接触下一起进入弹子槽后,弹子才能在解锁状态。
图34、图35是将设有控制台的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采用移动或设置,即在闭锁下隐藏在锁内,钥匙孔在空置的一种新锁。图34是闭锁下,图36是图34在解锁下。所述图中,锁芯(98)与锁壳(4)上的内孔(130)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B弹子(108)在锁芯(98)的弹子槽(38)中与弹簧(36)接触,使B弹子的一端(207)与锁壳(4)的内孔(130)接触而与从所述内孔凹入的环形槽(204)在相邻位置,使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隐藏于弹子槽(38)中,使与弹子槽相通的在锁芯上的钥匙孔(198)在空置状态,B弹子上的控制台(18)与锁芯的锁销槽(120)中的锁销(118)上的底边(94)上的凹槽底部(56)在错位下。锁芯上与锁销接触的外压弹簧,使锁销上的控制边(96)与锁壳(4)上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97)接触。解锁时,钥匙(70)上的匙杆及匙面进入钥匙孔(198)中,由钥匙带动锁芯(98)转动一角度,在钥匙孔及匙杆和匙面(67)进入所述挡板的遮挡区域而隐藏锁内时,与弹子接触的弹簧(36)使B弹子移动,将弹子上的一端(207)进入环形槽区域(204),而与内孔(130)脱离接触;使B弹子上的所述拨台(205)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中,与钥匙上的曲线形铣齿接触,而使B弹子停止移动,并使B弹子上的控制台(18)与锁销上的凹槽底部(56)在精准的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之后的开锁或开门方式同前述。因此,实施方案中的特征是: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采用隐藏及移动设置方式及进入挡板遮挡区隐藏锁内后所述弹子才能进入解锁状态,钥匙孔闭锁下在空置状态。
图35是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采用隐藏及移动方式的一种新锁,在增长锁下,A弹子或B弹子(108)在锁芯(98)的弹子槽(38)中与弹簧(36)接触,使B弹子的一端头(208)在所述弹子槽(38)中与锁体(4)上与强力弹簧(209)接触的定位销(210)的一端(211)接触,而与锁壳(4)上的内孔(130)在相邻位置,强力弹簧(209)的弹力大于弹簧(36)的弹力;使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隐藏于弹子槽(38)中,及钥匙孔(198)在空置状态;B弹子上的形控制台(18)与锁芯(98)的锁销槽中的锁销(118)上的形凹槽底部(56)在错位下,B弹子在闭锁状态;与锁销接触的外压弹簧,使锁销上的控制边(96)与锁壳(4)上的单控凹槽(97)接触。钥匙孔(198)与所述挡板在相邻位置而处于未隐藏状态。解锁时,钥匙带动锁芯转动,在使钥匙孔进入挡板的遮挡区域而隐藏于锁内时,B弹子上的一端头(208)才与定位销(210)脱离接触,使弹子从弹子槽向所述内孔(130)方向移动,使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198),与钥匙上的所述曲线形铣齿(255)接触,使B弹子上的控制台(18)与锁销上凹槽底部(56)在精准的相对位置而进入解锁状态。之后所述新锁的解锁、开锁、开门、闭锁同前述。
图38、图39是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采用隐藏及移动方式和钥匙孔在空置状态的新锁。图38在闭锁下,图39是图38在解锁下。在所述图中,锁芯(98)与锁壳(4)上的内孔(130)是可转动的接触,A弹子(10)在锁芯的弹子槽(38)中,A弹子上的圆形孔与锁芯或锁体上的定位杆(30)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A弹子上一卡台(215)与锁芯上的限位杆(216)、所述内孔顺序接触,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在弹子槽内,驱动A弹子移动的弹簧(213)在压缩状态,钥匙孔(198)闭锁下在空置状态,而与挡板(见前述)在相邻位置;A弹子上的控制台(18)与锁芯上的锁销(95)上的凹槽底部(56)在错位下,所述外压弹簧(115)使锁销的控制边与锁壳(4)上的单控凹槽(97)接触,A弹子与锁销在未接触状态。从锁壳(4)的内孔(130)上还凹入有环形凹槽(214)。解锁时,由隐藏钥匙(61)插入钥匙孔(198)中,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在匙杆进入挡板的遮挡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所述限位杆(216)的一端与锁壳上的内孔脱离接触,进入所述环形槽区域,A弹子上的卡台(215)与控制杆(216)脱离接触,与A弹子接触的弹簧(213),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进入钥匙孔内与钥匙上的匙面接触,使A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台与锁销上的凹槽底部在精准的相对位置,而实现解锁(见图39)。然后再由所述钥匙带动锁芯转动而实现开锁或开门的方式同前述。闭锁时,钥匙带动锁芯反向转动,在钥匙孔退出挡板的遮挡区域后,锁芯上的控制杆的一端头(218)进入与内孔(130)接触,使限位杆移动而与A弹子上的所述卡台(215)接触,A弹子反方向转动,而将A弹子上的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从钥匙孔进入弹子槽内隐藏起来,钥匙孔又在空置状态,完成闭锁。
图37闭锁下,将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采用隐藏及移动方案;锁芯(98)与锁壳(4)上的内孔(130)接触,A弹子(10)在锁芯的弹子槽(38)中,A弹子上卡台(215)与锁壳(4)上与弹簧接触的定位销(210)的非端头部位接触,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拨台(205),闭锁下隐藏在弹子槽(38)中,使钥匙孔空置,使驱动A弹子向一方向转动的弹簧压缩储能。A弹子上的形控制凹槽(15)与锁芯的锁销(118)上的非凹槽底部形底部(59)在错位下,锁销上的A控制边(96)与锁壳上的单控凹槽(97)接触或在相对位置,使闭锁下锁芯可以空转一角度。解锁时,由钥匙上的匙杆(66)及曲线形齿(255),进入空置的钥匙孔中,然后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在钥匙孔进入挡板的遮挡区而隐藏锁内时,A弹子上的卡台(215)与定位销(210)已脱离接触;所述在压缩状态的弹簧释放弹力,将A弹子转动一角度,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205)进入钥匙孔中,与曲线形齿(255)接触,将A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5)与锁销上的底部(59)在精准的相对位置,使锁销能移动,而使A弹子进入解锁状态。然后经钥匙带动锁芯大角度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同前述)。解锁后的闭锁,钥匙带动锁芯反方向转动,在钥匙孔退出挡板的遮挡区后,使A弹子上的卡台(215)与定位销(210)再接触,使驱动A弹子向一方向转动的弹簧又进入压缩状态,及A弹子上的拨台进入弹子槽中隐藏起来,钥匙孔空置,钥匙退出钥匙孔,完成闭锁。
图40是所述的A弹子、B弹子、变匙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凹槽或控制台的形状结构图,以及所述弹子的形状图,图40包括有图40-1至图40-19共19个图。A弹子包括能移动和能转动的A弹子或能转动的A弹子或用所述A弹子设置的变匙弹子,B弹子包括能移动或双向移动的B弹子或用B弹子设置的变匙弹子,所述弹子的形状包括有圆形弹子(图40-4、图40-7、图40-9、图10-10)或非圆形弹子(图40-8、40-19、40-18)或叶片形或异形的弹子(图40-1、40-2、40-5、40-6、图40-11至图40-17)或月牙形或弯曲的弹子(图40-3)。所述弹子上采用控制凹槽与锁销上的非凹槽底部的配合方案来控制锁销移动;所述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销移动的控制凹槽是从所述弹子的一边(206)凹入所述弹子的凹槽(12、14、15、16)(图40中的40-7、40-8、40-9、40-15)或是所述弹子上没有开口的凹槽(223)(图40中的40-5);所述控制凹槽的形状有:①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控制凹槽(14)(图40-7),A弹子(32)上的V形凹槽(14)或(图40-16)B弹子(116)上的V形凹槽(14);或②凹槽口的宽等于凹槽底宽的形控制凹槽(15)(图40-15中叶片形弹子(116)上的形控制槽(15)或图40-10中A弹子(32)上的形控制凹槽(15));或③一凹槽边垂直于所述弹子的所述V形控制凹槽(16)(见图40-9中A弹子(32)上的V形控制凹槽(16);或④在所述的V形控制凹槽或形控制凹槽的开口(13)部位设有限位卡台(45)和卡台(47)的控制凹槽(14、15),见图40-10中的形凹槽(15)的凹槽口(13)部位设有两个卡台(45、47)或见图40-14中的V形凹槽(14)的凹槽口(13)部位设有两个卡台(45、47)或见图40-17中的形凹槽(15)的开口(13)部位设有两个卡台(45、47);所述卡台(45)与卡台(47)之间的开口宽大于所述V形控制凹槽或形控制凹槽上凹槽口的宽;或⑤所述控制凹槽是设置有控制口(87)的凹槽(12)(见图40中的图40-11、图40-12);控制凹槽的凹槽口(86)与凹槽底(85)之间连接控制口(87)的宽约大于所述锁销上的悬浮底边(53)上的非凹槽底部(52)的厚或宽(见图41、图42),控制口(87)的宽小于所述凹槽口或凹槽底的宽;由控制口(87)与凹槽底(85)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斜边(49)和斜边(50)(见图40-11及图40-8);或由控制口(87)与凹槽口(86)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斜边;而使控制口与凹槽口或凹槽底之间有一连接部位是非斜边(图40-12);所述凹槽口或凹槽底的宽,应确保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钥匙孔中能单向或双向移动或转动;或应确保钥匙使数个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钥匙应能从钥匙孔轻松退出,来实现由钥匙解锁而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的新锁;或⑥控制凹槽是设置有至少一斜边(49)和斜边(50)的凹槽(12)(见图40-13),在所述控制凹槽的凹槽口(86)与凹槽底(85)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斜边(49)和斜边(50),所述凹槽口的宽约大于锁销上的悬浮底边(53)上的非凹槽底部(52)的厚或宽,而小于所述凹槽底的宽;所述凹槽底的宽,应确保钥匙使若干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下,钥匙能从钥匙孔退出,而实现非钥匙开锁或开门。另一种新锁是在所述弹子上设置的控制台与锁销上的凹槽底部的配合,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销的移动或双向移动;弹子上有一个或两个控制台,控制台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控制台(18)是由台面与台底的宽或外径相同的形台(18),控制台由从弹子的一边(206)凹入弹子的两个凹槽(92)与凹槽(93)之间的形台(18)构成(见图40中40-1、图40-4);或由所述弹子的一边(206)上突起的台面的宽与台底的宽相同的形(18)构成(见图40中40-2);或②控制台(17),是从所述弹子的一边(206)凹入弹子的两个凹槽(91)与凹槽(92)之间的台面(236)大于台底(237)的形台(17)(见图40中40-6);或是从所述弹子的所述一边(206)突起的台面(236)大于台底(237)的所述形台;或③控制台(229)是由弹子(108)上的一边(206)上突起的台面(230)的宽小于台底的宽的△形台(229);
转动的A弹子(32)上的圆形孔(81)(见图40中的图40-9)与所述定位杆(30、146)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能转动和能移动的A弹子(32)(见图40中的图40-4、40-7、40-8、40-10)上的弯形的条形条(183、238)或非弯形的条形孔(24)与所述定位杆(30、146)是可转动和移动的配合接触。在所述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①A弹子(32)上突起的拨台(9)(见图40-4),或A弹子(88)的一端头(84)(见图7),或A弹子(32)上凹入的凹槽口(222)的宽大于凹槽底宽(86)的凹槽(212)即拨槽(212)(见图40中40-7及40-14),或A弹子(32)上的圆形或非圆形的钥匙口(144)(见图40中的40-8至40-10、40-19),或钥匙口(219)中的卡台(107或226)(见图40中的40-11至40-18)。由所述钥匙口(144)上的一部位与钥匙上圆形铣(见图53)接触来使A弹子转动;或由所述钥匙口(144)上的两个部位(181或179)和部位(180或182)(见图40中40-8)与钥匙上的圆形铣(68)上的两个部位(165)和部位(164)(见图53),接触来使A弹子移动和转动;或由所述卡台(107、226)或拨台(9)与钥匙上的A匙或/和B匙(见图49、图50、图52)接触来使A弹子转动或转动和移动,或由所述拨槽(212)与钥匙上的A匙或/和B匙(见图51上的A匙或/和B匙)接触来使A弹子转动或转动和移动;所述变匙弹子上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所述控制台(227)和控制台(228)(见图40中40-18)或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所述控制凹槽(76、77)(见图6)。设有所述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的B弹子(108、220、116)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有B弹子上突起的一拨台(9)(见图40中40-6),或B弹子上的钥匙口(219)中的卡台(226)或拨台(107、205)(见图40中的40-11至40-13,图34),或B弹子上凹槽口(222)大于凹槽底(185)的拨槽(212)(见图40中40-7、40-14)或B弹子的一端头(105、203)(见图32、图18)。
图41至图44中是锁销的形状结构图,图44是图41至图43的A-A图,图41是有悬浮底边(53)的锁销(26),所述悬浮底边是将所述底边的两端(231)和端(232)与锁销连接或配合接触,而使底边及底边上的底部(52)与锁销之间是未连接的空问部位(233)构成;图42也是有悬浮底边(53)的锁销(26),所述悬浮底边是将底边与锁销上厚度较薄的连接部位(235)连接构成,即所述底边及底边上的底部(52)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部位(235)的厚度;图43锁销(26)上是非悬浮底边上设置底部(52);所述非悬浮底边与锁销的连接或形状可见图43中的B-B图。与所述悬浮底边(53)或非悬浮底边(54)在平行或非平行的相对位置的锁销上设置有控制边(45、96、175);所述底部(53、52)有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见图41、图42)。图41至图43中所示的底部形状见图44,图41至图44中锁销上只有一所述底边即A底边和只有一控制边(45、96、175)即A控制边;所述锁销还有:①一所述底边A底边和两个控制边A控制边和B控制边的锁销(118),与A底边(59)在平行或非平行的相对位置的锁销上是A控制边(175),与A控制边(175)在相邻位置上的是锁销上的另一控制边B控制边(154)(详见图26实施方案)。②有两个底边A底边和B底边和两个控制边的锁销,与A底边(1)在相邻位置的锁销(118)上是另一底边B底边(2),与所述A底边在平行或非平行的相对位置是锁销上A控制边(96),与所述A控制边在相邻位置是另一控制边B控制边(110)(详见图13实施方案);所述底边包括悬浮底边或非悬浮底边上设置有所述底部。图44是所述锁销上的所述底边上的底部的形状结构图,所述底边有A底边或B底边。图44包括有图44-1至图44-11;图44是图41至图43中的A-A图,所述底边即悬浮底边(53)或非悬浮底边(54)上的所述底部(52)的形状结构图,所述底部(52)包括凹槽底部(128)或非凹槽底部(127)。所述底部的形状在前的实施方案有详述,所述底部(52)中的凹槽底部(128)的形状有以下下几种情况,①凹槽底部是从底边上凹入的凹槽口(86)大于凹槽底(85)的V形凹槽底部(57)(见图44中的44-6)或V形凹槽底部(55)(见图43);或②凹槽底部是从底边凹入的凹槽口(86)宽与凹槽底(85)的宽相同的形凹槽底部(56)(见图44中的44-7)或图43中的形凹槽底部(56);或③凹槽底部是从底边上凹入的凹槽口(86)小于凹槽底(85)凹槽底部(55),在所述凹槽口与凹槽底之间连接有利于所述弹子上的控制台(17)(图40-6)从所述凹槽底(85)进入凹槽口(86)或退出所述凹槽底部(55)的斜边(49)和斜边(50)(见图44中的44-3,图41中的B-B);或④凹槽底部是从所述底边的侧面凹入的有凹槽底的凹槽底部(241)(见图40中的44-9)或无凹槽底的凹槽底部(240)(见图44中的44-8);或⑤凹槽底部是从所述底边上凹入的一条边垂直于所述锁销的凹槽口(86)大于凹槽底(85)的V形凹槽底边(57)(即将图44中的44-6)。所述的非凹槽底部的形状:是上底(236)的宽大于下底(237)的宽的倒三角形底部形底部(60)(见图44中的44-1);或是上底(236)的宽小于下底(237)的宽的三角形底部△形底部(58)(见图44中的44-27);或是上底(236)的宽与下底(237)的宽相同的形底部(见图44中的44-4,及图42中的B-B);或上底(236)和下底(237)的宽都小于腰部宽的棱形底部(239)(见图44中的44-5);或是所述的三角形底部(58)上的一边(242)垂直或平行于锁销的三角形底边(见图44中的44-10);或是所述的倒三角形底部(60)上的一边(242)垂直于或平行于锁销的倒三角形底部(图44中的44-11)。在设有两个底边A底边(1)和B底边(2)的锁销上,所述B底边上的底部的形状同A底边上的所述底部的形状相同,所述B底边是所述A底边凹入的凹槽上或所述凹槽上的一凹槽边上。
图45至图53,是钥匙的形状结构图,图45是非隐藏钥匙(70),由匙杆(66)与钥匙手把(243)连接;图46是隐藏钥匙(61)上匙杆(66)的一端(244),与钥匙手把(243)上的连接条(245)的一端错位或并联连接,使匙杆与连接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连接处构成一凸台(246);图47是隐藏钥匙(61)上匙杆(66)的一端,与钥匙手把(243)相接的设有凹槽(247)的连接条(278)连接,使所述凹槽(247)上的凹槽底(277)相连或相邻的连接条部位(278)与所述匙杆(66)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凹槽(247)与所述匙杆在同一条直线上;图48是隐藏钥匙(61)上的匙杆(66)与钥匙手把(243)之间的连接条(245)上有一条形孔(248),条形孔与连接条之间的两个相对面的连接条上设有斜坡面(249)。所述非隐藏钥匙或隐藏钥匙上的匙杆(66)上设有与所述弹子接触解锁的匙面(67)。隐藏钥匙上的匙杆和匙面,能进入隐藏锁中的钥匙孔或能从非隐藏钥匙孔中进入到挡板遮挡的区域的环形槽中,或随钥匙孔一起进入挡板的遮挡区而隐藏锁内,非隐藏钥匙上的匙杆不能进入挡板遮挡区域内,但一种非隐藏钥匙或隐藏钥匙上突起的曲线形锐齿能从钥匙孔进入弹子槽中,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所述钥匙上的匙面(67)上设有A匙(63)或/和B匙(62),所述A匙与所述弹了的上的所述一端或拨台或卡台上的非端头部位接触,使所述弹子平行于所述A匙或匙杆单向移动或围绕定位杆转动;所述B匙与所述弹子上的所述的一端或拨台或卡台上的端头部位接触,使所述弹子垂直于所述B匙或匙杆或定位杆移动。隐藏钥匙或非隐藏钥匙上的所述匙面(67)设置的A匙或/和B匙的形状和结构见图49至图53及实施方案中的介绍。
图49包括图49-1至49-4,图49是钥匙上的匙杆(66)的匙面(67)上设有A匙(63)和B匙(62),图49-2、49-3是图49-1的B-B图,图49-4是图49-1的A-A图。在所述图中,匙杆(66)上凹入由曲线形凹槽边(253)与凹槽边(254)之间的凹槽宽相同或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的一条曲线形的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252)。(图49-1是将此两种情况的凹槽宽制在同一匙杆上);曲线形内铣槽的一端在匙杆的一端头位置上与凹槽口大于尾口的导向槽(250)上的尾口(251)连接;在曲线形内铣槽上凹槽底部位即匙杆(66)上设置有,由至少一个或若干个凹入匙杆的深度不安全相同的凹槽自然连接后构成的曲线形铣齿(255)即B匙,所述曲线形铣齿上或设有孔(260)用于接纳弹子上的所述部位通过匙杆(66);而已知的钥匙上的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凹槽底是一条平直的直线,而不与弹子上的任何部位接触;所述曲线形铣齿的一端上设有利于弹子移动的斜坡(263),曲线形内铣槽上的所述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3和254)之间有垂直于匙杆的平行设置(见图49-2)或随所在匙杆上的位置变化的倾斜度也在变化的设置(见图49-3)。解锁时,由曲线形内铣槽上的一凹槽边或两条凹槽边与所述弹子的一端或拨台上的非端头部位(即表面)接触,使弹子围绕定位杆转动或平行于匙杆或A匙移动或转动或者双向移动或转动;由内曲线形铣齿与所述弹子一端或拨台上的端头部位接触,使所述弹子或同一所述弹子垂直于所述匙杆或定位杆移动。
图50是钥匙的匙杆(66)上设有A匙(63)和B匙(62),图50包括图50-1至50-3;图50-2是图50-1的B-B图,图50-3是图50-1的A-A图;在所述图中,由匙杆(66)凹入的所述曲线形内铣槽(252)上的凹槽口即所述的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3)和凹槽边(254)分别与有利于弹子接触时移动的斜坡面(268)或斜坡面(269)、匙杆上开口顺利连接构成的A匙(63)(见图50-1、50-2);所述曲线形内铣槽上的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3)之间的凹槽宽有相同设置,或曲线形凹槽边(257)与凹槽边(258)之间的凹槽宽有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设置(见图49-1);在所述曲线形内铣(252)的凹槽底部即匙杆(66)上设置有所述的曲线形铣齿(255)即B匙(62)(见图50-2、图50-3)。所述A弹子或B弹子(108)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203)设在钥匙孔(198)中,在所述钥匙带动锁芯转动,所述驱动凹槽(202)使匙杆及所述匙面向钥匙孔、弹子槽方向移动,由所述的滑动斜坡面(268或269)与弹子一端的端头或拨台接触,而沿斜坡面进入所述的曲线形内铣槽,再由曲线形内铣槽上的所述一条曲线形凹槽边与或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3、254)与所述弹子上的所述的一端或拨台上的非端头部位接触,使A弹子或B弹子向平行于匙杆或围绕定位杆的方向移动或转动,而所述弹子上的所述一端或拨台上的端头部位与所述曲线形铣齿接触,而使所述A弹子垂直于匙杆或定位杆的方向移动,所述A弹子在转动和移动后进入解锁状态。
图51是钥匙的匙杆上有A匙和B匙的匙面(67),图51包括图51-1至51-4,图51-2、51-3是图51-1的B-B图,图51-4是图51-1的A-A图;在所述图中,匙杆(66)上突起有曲线形导铣(271),曲线形导铣上的两条曲线形面(272)与曲线形面(273)之间厚有相同或不完全相同设置(见图51-1所示)即A匙(63);B匙是在所述曲线形导铣上的一条边上凹入的所述曲线形铣齿(255),曲线形导铣的一端与在匙杆的一端头位置上连接有利于弹子接触时移动的导向斜坡(263)。所述曲线形导铣是在匙杆上垂直突起(见图51-2)或非垂直突起(见图51-3)而随在匙杆上的位置变化,而呈现倾斜状态。钥匙上的曲线形导铣与所述弹子上设置的凹槽即拨槽(212)接触,来驱动所述弹子移动或/和转动而使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所述钥匙与图40中的图40-7中的所述弹子上的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是凹入所述弹子凹槽即拨槽(212)接触,来驱动所述弹子转动或/和移动,而实现解锁,首先由所述导向铣(263)与各所述弹子(32)(见图40-7)上的拨槽(212)上的凹槽口(222)上的一斜边接触,然后使曲线形导铣(271)经斜边进入拨槽上的凹槽(221)区域,而与构成所述凹槽的一凹槽边或两条凹槽边接触,来使所述弹子平行于匙杆或围绕定位杆的方向移动或转动;由所述曲线形铣齿(255)与所述拨槽上的凹槽底(85)接触,使所述弹子沿垂直于匙杆或定位杆的方向移动;这样就使A弹子得以转动和移动;使B弹子得以移动,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52是钥匙上的匙杆(66)上设置有A匙和B匙的匙面(67);图52包括图52-1至图52-4,图52-2、52-3是图52-1的B-B图,图52-4是图52-1的A-A图;在所述图中,匙杆(66)上设置有突起的曲线形外铣(266)即A匙(63);在所述的曲线形外铣的一边或两边(264、265)的匙杆上设置有所述的曲线形铣齿(255)及与曲线形铣齿相连的导向斜坡(263)即B匙(62);所述曲线形外铣有垂直于匙杆的设置(图52-2)和不垂直于匙杆的设置(图52-3)。由所述曲线形外铣的一曲线形表面(264或265)与所述弹子上所述一端或拨台上的非端头部位即表面接触,使弹子移动或转动;由所述弹子上的所述的一端或拨台上的端头部位与所述的曲线形铣齿接触,使弹子移动,实现A弹子移动和转动或实现至少两个移动方向不同的所述弹子去控制锁销移动。
图53是钥匙上有A匙或/和B匙的圆条形匙杆的钥匙,图53包括图53-1至53-3,图53-2是图53-1的B1-B1图,图53-3是图53-1的B2-B2图;在所述图中,圆条形匙杆(90)上的圆表面凹入有若干个半径不完全相同的圆形铣(64)、圆形铣(68),自然连接构成的曲线形圆铣(69),曲线形圆铣的一端是非圆形端头(65)与控制或带动锁舌移动的所述拨轮或转子上的非圆形钥匙孔的配合接触来连接,曲线形圆铣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243)连接;圆形铣(68)上的各表面(165)、表面(164)到圆形铣的中心的半径相同,圆形铣上的圆心(280)与圆条形匙杆(90)上的轴心(281)重合而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圆形铣(68)上的一表面(164)是所述的A匙(63),而与所述表面(164)在相邻位置的另一表面(165)或另一圆形铣(68)上表面是所述的B匙(62);由所述A匙(63)与所述弹子(32)上的圆形或非圆形钥匙口(144)上的A部位(181)或部位(179)接触,使A弹子转动一角度,由所述B匙与同一所述弹了(32)上的所述钥匙口(144)上的B部位接触,使A弹子移动一距离(详见图40中的图40-8);来实现A弹子的转动和移动,而使A弹了进入解锁状态。
通过以下方案完成本发明的任务。

Claims (10)

1.一种新锁,包括有机械锁或智能锁上的机械锁或钥匙;在所述锁的弹子槽中有能单向或双向移动或和转动的弹子,及在与弹子槽相通的锁销槽中有由弹子控制的能单向或双向移动的锁销;所述弹子上有控制凹槽或控制台,所述锁销上有至少一底边和至少一控制边,所述底边上有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所述底边包括有悬浮底边或非悬浮底边;由锁销上所述底边或底边上的底部,设置在弹子上的控制凹槽中,或设置在与所述弹子接触或未接触的相对或相邻位置,或设置在与所述弹子上的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相邻或错位位置;或由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台设置述锁销上的所述悬浮底边上的凹槽底部中;由锁销上所述控制边,与所述锁上或门的执手上或由钥匙带动转动的拨轮或转子上的单控凹槽或双控凹槽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与所述锁或智能锁上控制开锁或开门的传感器在电信号耦合位置;所述弹子上或所述弹子中的A弹子或B弹子或变匙弹子上与隐藏钥匙或非隐藏钥匙或不同开锁权限钥匙接触解锁的部位的设置有,被挡板遮挡而隐藏于锁内的。或非隐藏的,或能在钥匙孔与非钥匙孔之间移动的。或在非钥匙孔中而使钥匙孔在空置状态的;所述锁的解锁方式有,由钥匙解锁及开锁或开门,或由钥匙解锁而由非所述钥匙开锁或开门;
其特征是:
在所述钥匙上
设置有能使所述弹子移动和转动的或至少两个所述弹子的移动方向不同的匙面(67),或使设置有能控制或实现所述弹子的转动及使所述弹子既能进入解锁状态又能进入闭锁状态的A匙(63);
或在所述锁上
设置有能转动的或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所述弹子A弹子(10、32、34、88、143)或至少两个转动或移动方向不同的所述的弹子A弹子(32、34、88、143)或B弹了(103、106)或有所述控制台(18、91、230、236)的所述弹子B弹子(108、101、139);或/和设置有凹槽底部(55、56、57、128)或非凹槽底部(58、59、60)的至少一所述底边(52、53、54)和至少一所述控制边(110、45、96)的所述锁销(26、95、118);
或在所述锁上
设置有所述的钥匙(61、70)或所述的A弹子(10、32)或所述的B弹了(103、105)或所述的锁销(26、95、118)或所述的挡板(28、100、122)或所述的单控凹槽或双控凹槽中的一个所述部件或两个所述部件或两个以上的所述部件,来实现具有所述特征或功能的新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钥匙包括隐藏钥匙(61)或非隐藏钥匙(70)或不同开锁权限钥匙(A钥匙、B钥匙);所述隐藏钥匙或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由设有匙面(67)的匙杆(66)的一端(246)与钥匙手把(243)上的连接条(245)一端(246)错位或并联连接,使匙杆与连接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由设有匙面(67)的匙杆(66)的一端与钥匙手把(243)上设有凹槽(247)的连接条(245)的一端(246)连接,使所述凹槽与匙杆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与所述凹槽上的凹槽底(277)的连接条上的区域(278)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由设有匙面(67)的匙杆(66)的一端与设有条形孔(248)的钥匙手把(243)连接,在条形孔相邻的钥匙手把上的两个相对面设有斜坡面(249),所述条形孔的长大于或等于钥匙孔的宽或活动挡板(28)的宽;所述非隐藏钥匙(70)或不同开锁权限钥匙是由设有所述匙面(67)的匙杆(66)的一端与钥匙手把(243)连接;解锁时,非隐藏钥匙上的匙杆(66)不能被所述挡板遮挡而隐藏锁内;隐藏钥匙或有所述隐藏特征的不同开锁权限钥匙上的匙杆和匙面能进入所述挡板或弹子槽的遮挡区域而隐藏锁内;所述不同开锁权限的隐藏钥匙或非隐藏钥匙中的A钥匙与B钥匙的区别在于,A钥匙上的所述匙杆或匙面或A匙或B匙比B钥匙上的所述匙杆或匙面或A匙或B匙要窄或短或形状结构不完全相同,而使A钥匙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不能使变匙弹子在解锁状态,而B钥匙能使变匙弹子在解锁状态;启用B钥匙解锁后就自动终止A钥匙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下是:
所述钥匙上的匙面(67)是由A匙(63)和B匙(62)构成,所述A匙使所述弹子能移动一距离或转动一角度;所述B匙,能使由A匙驱动转动一角度的所述弹子再移动一距离,或能使另一所述弹子移动的方向与所述A匙驱动的一所述弹子移动的方向不同,或能使所述弹子移动一距离;
所述A匙或B匙的形状或在所述匙杆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A匙是在匙杆(66)上凹入的曲线形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252),所述曲线形内铣槽的一端与在匙杆的一端位置上的V形槽(250)上的尾口(251)连接,所述曲线形内铣槽上的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3或257)或凹槽边(254或258)之间的凹槽宽,有相同或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设置;B匙是在所述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凹槽底的部位,设置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凹入匙杆(66)深度不完全相同的凹槽或至少一孔(260)自然连接的曲线形铣齿(255)构成,所述曲线形铣齿的一端与在匙杆一端位置的斜坡(263)连接;或②A匙是由从匙杆上的开口(282)凹入匙杆的所述曲线形凹槽,及所述曲线形凹槽上的两条所述曲线形凹槽边(253或257)和凹槽边(254或258)分别与斜坡面(268)或斜坡面(269)连接构成的曲线形内铣;B匙(62)是在所述曲线形凹槽上的凹槽底部位设置的凹入匙杆的所述曲线形铣齿(255)构成;或③A匙是在匙杆(66)上突起的曲线形导铣(271),曲线形导铣的一端与在匙杆一端位置上的导向斜坡(263)连接,曲线形导铣上的两条曲线形面(272)与曲线形面(273)之间的厚有相同或不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设置;B匙(62)是在所述曲线形导向铣的一条边上凹入所述曲线形导铣的深度不完全相同的凹槽自然连接的曲线形铣齿(255)构成;或④A匙是在匙杆上突起的由至少一条曲线形面(264)或/和曲线形面(265)构成的曲线形外铣(266),曲线形外铣的一端与在匙杆一端位置的斜坡(263)连接;B匙是在所述曲线形外铣的相邻位置的匙杆(66)上设置有凹入所述匙杆的所述曲线形铣齿(255)构成,所述曲线形铣齿的一端与在匙杆的一端位置上的斜坡(263)连接;或⑤A匙或/和B匙设置在圆条形匙杆(90)上的若干个半径不完全相同的圆形铣(64)和圆形铣(68)的表面自然连接的曲线形圆铣(69)构成;所述圆形铣(68)上的圆表面到圆形铣的中心(280)半径相同,若干个所述圆形铣上的中心(280)与圆条形匙杆上的轴中心(281)重合在同一直线上;圆条形匙杆的一端是非圆形的端头(65),圆形匙杆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24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锁销有能单向移动或能双向移动或能变匙的锁销(26、118);所述锁销上设置有,一底边(56、52)和一控制边(45),或一底边和两控制边A控制边(96)和B控制边(110),或两个底边A底边(1)和B底边(2))及一控制边(45、96、175),或两底边A底边(1)和B底边(2)及两个控制边A控制边(96)和B控制边(110);所述底边与所述控制边在所述锁销上是在平行或非平行的相对位置上,所述底边有悬浮底边(53)或非悬浮底边(54);所述悬浮底边,由底边的两端(231)和端(232)与锁销连接而使所述底边或底边上的底部(52)与锁销之间未连接而有一空间区域(233),或由底边与锁销上的厚度薄的连接部位(235)连接,使底边上的底部的厚大于所述连接部位(235)的厚;所述非悬浮底边是所述底边与锁销直接连接;所述底边上设置有凹槽底部(125、56、55、57、128、241)或非凹槽度部(127、58、60、59);所述非凹槽底的形状有上底(236)小于或等于或大于下底(237)的△形底部(58)或形底部(60)或形底部(59)或梭形底部(239);所述凹槽底部是从所述锁销上的所述底边或悬浮底边或非悬浮浮底边上凹入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的形状包括有,凹槽口(86)大于凹槽底(85)的V形凹槽底部(55、57、128),或凹槽口(85)的宽与凹槽底(86)的宽相同的形凹槽底部(56),或凹槽口(86)的宽小于凹槽底(85)的凹槽底部(55),或一凹槽边是垂直或平行于所述锁销的所述V形凹槽底部,或从所述底边或A底边(1)上凹入的凹槽上的一凹槽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锁销上的至少一控制边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在所述锁销上的设置一控制边时,由所述控制边(45、96),与锁体或锁壳上的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97)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与锁销槽(161)上的一销槽边(176)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②与控制或实现所述锁的开锁或开门的门上执手(197)上的拨轮(190)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与控制或实现所述锁的开锁或开门的由钥匙带动的转子(137)或拨轮(167)上凹槽(156)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在所述锁销设置有两个控制边时,由所述一控制边A控制边(96),与所述锁上的双控凹槽(161)上的A凹槽(97)接触或在相对位置,而由所述的另一控制边B控制边(110)与双控凹槽上的与所述A凹槽在相邻设置的B凹槽(111)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或③在所述锁销设置有两个控制边时,由所述一控制边A控制边(175)与锁体或锁壳上的锁销槽(61)的一锁槽边(176)接触或在相对位置,而由所述A控制边在相邻位置的另一控制边B控制边(154)即锁销上的一端或大端头与所述拨轮(167)或/和转子(137)上的凹槽(155)或和凹槽(156)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所述锁销与内压弹簧(41)或外压弹簧(115)接触而使所述底边与所述弹子接触或在未接触的位置;
所述锁销上至少一底边设置的凹槽底部或非凹槽底部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非凹槽底部(52)设置在所述弹子(10、32)的控制凹槽(12)上的凹槽口(86)或凹槽底(85)内,或②非凹槽底部(52)设置在所述控制凹槽外而与所述弹子接触或在未接触状态;或③凹槽底部(55、56、57、128、240、241)与所述弹子(10、32、116、106、108)上的控制台(17、18、230)设置在错位下的接触或未接触下;解锁下,使所述控制台进入所述凹槽底部或与所述凹槽底部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或④所述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台(17)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55、128)中;解锁下,所述控制台从所述凹槽底部退出或与所述凹槽底部上的凹槽口(86)在相对位置;或⑤所述弹子上的控制台(17、18)与设置凹槽底部的悬浮底边(53)在接触或在未接触下;解锁下,所述控制台进入悬浮底边上设置的凹槽底部或进入悬浮底边与锁销之间的未连接的空间区域(233),而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下,还能移动一距离或转动一角度的设置,来实现钥匙解锁而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或⑥所述弹子上的表面设置与所述设有非凹槽底部的底边的表面在接触或在未接触的相邻位置,而使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凹槽底(55、240、241)在错位的闭锁下;解锁下,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凹槽底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或所述控制台从所述凹槽底部通过,而实现锁销的双向或纵向移动;或⑦设置非凹槽底部(52、127)的底边(53、54)与设置所述控制凹槽(12、14、15)的所述弹子的表面接触或在未接触的相对位置;解锁下,使非凹槽底部与控制凹槽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或使控制凹槽进入与非凹槽底部接触,或使非凹槽底部通过控制凹槽;来使锁销得以纵向移动或实现钥匙解锁后由非钥匙开锁或开门;或⑧非凹槽底部(52)设置在所述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凹槽(12)的凹槽口或凹槽底内;解锁下,使所述非凹槽底部,由闭锁下在所述凹槽口内到解锁后在凹槽底内;或由闭锁下在凹槽底内到解锁下在凹槽口内;或由闭锁下在所述控制凹槽到内解锁下不在控制凹槽内;或⑨非凹槽底部设置在所述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凹槽外而与所述弹子接触或在未接触状态下;解锁下,所述非凹槽底部在所述控制凹槽内,使所述弹子在精准解锁下,在进入解锁状态后所述弹子还能移动,实现钥匙解锁而非钥匙开锁或开门;或⑩由所述锁销上的非凹槽底部(59)与变匙弹子(39)上的两个相同形状的A控制凹槽(76)和B控制凹槽(77)中的一控制凹槽(77)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与B控制凹槽(76)在错位或相邻位置;或由所述锁销上的凹槽底(55、56)与变匙弹子(166)上的两个形状相同A控制台(227)和B控制台(228)中的一A控制台(227)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与B控制台(228)在错位或相邻位置;来实现不同开锁权限钥匙中的A钥匙解锁,而需终止A钥匙解锁时,启用不同开锁权限的B钥匙解锁,而使所述的A控制凹槽或A控制台进入不工作的休眠状态,而使所述的B控制凹槽或B控制台进入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弹子包括有A弹子或B弹子或变匙弹子;所述A弹子包括有能转动的A弹子(10)或既能转动又能移动的A弹子(32);所述B弹子是一种能移动的弹子,包括能单向移动B弹子或能双向移动的B弹子或移动方向不同的至少两个B弹子或设置有控制台的B弹子;所述变匙弹子包括有设置有的两个形状相同的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的所述的B弹子或所述的B弹子;
所述弹子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控制台或控制凹槽,所述控制台或控制凹槽的形状或在所述弹子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控制凹槽是从所述弹子的一边(206)凹入的凹槽,所述控制凹槽的形状包括有,凹槽口(86)大于凹槽底(85)的V形凹槽(14),或凹槽口(86)小于凹槽底(85)的凹槽,或凹槽口(86)与凹槽底(85)的宽相同的形槽(15);或②控制凹槽(12)是在所述凹槽口(86)与凹槽底(85)之间设置有利于所述弹子移动的至少一斜边(49)和斜边(50)的凹槽,由所述斜边将所述凹槽口与凹槽底连接起来;所述凹槽口的宽小于或等于或大于所述凹槽底的宽;或③控制凹槽(12)是在所述凹槽口(86)与所述凹槽底(85)之间设置有一控制口(87)的凹槽,所述控制口的宽或孔径小于所述凹槽口或凹槽底的宽或孔径,而约大于所述锁销上的非凹槽底部(52)的厚,所述凹槽口或凹槽底的宽能确保弹子在闭锁或解锁下移动一距离或转动一角度;在所述控制口(87)与所述凹槽口(86)或所述凹槽底(85)的连接部位是斜边(49)和斜边(50);或④控制凹槽是在所述弹子(108)上的闭合孔槽(223),所述闭合孔槽有圆形孔槽或非圆形孔槽(223);或⑤所述控制台(18、236、17、229)是在所述弹子(32、108)上的一边(206)上突起的凸台;所述控制台的形状包括有,凸台一的台面的宽与台底的宽相同的形凸台(18),或凸台上的台面(230)的宽小于台底的宽的△形凸台(229)或凸台上的台面(236)的宽大于台底的宽的形凸台(17);或⑥所述控制台(18、223、17)是由从所述弹子的一边(206)凹入弹子的两个凹槽(92)与凹槽(93)之间形成的凸台构成,所述控制台的形状有所述的△形凸台(229)或所述形凸台(17)或所述的形凸台(18);所述控制台上的台面与弹子的所述的一边(206)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弹子的形状有圆形弹子(10、32)或非圆形弹子(108)或月牙形弹子(220)或叶片形弹子(116);
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有所述弹子上的一端(84、105)或拨台(9、74、104、107)或拨槽(212)或钥匙口(144、145)或钥匙口中的卡台(226);所述弹子设置在无锁芯锁的锁体(22)上或有锁芯锁的锁芯(98、198)上的弹子槽(33、38、141、152)中;所述弹子的结构或接触关系或设置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A弹子(10、32、34)或变匙弹子上设置的弯形或非弯形的条形孔(24、183、238)或圆形孔(81),与锁体或锁芯上的定位杆(30、146)配合接触,来实现A弹子或变匙弹子的移动或转动;由所述弹子上或变匙弹子上的所述条形孔或圆孔子与弹簧(8、148)、所述定位杆(30、146)或锁体或锁芯顺序接触;或由所述弹子的一表面与弹簧、锁体或锁芯顺序接触,而使所述弹簧施加于所述弹子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子转动或移动的方向不同;或由所述弹子的一表面与弹簧接触,再由所述弹子的另一表面与另一所述弹子的表面接触,而再由所述另一所述弹子的表面与第三个所述弹子的表面或锁体或锁芯顺序接触;所述弹簧施加于所述弹子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子的转动或移动方向不同;或②由B弹子(101、103)或变匙弹子,与弹簧(36、132)、锁体或锁芯顺序接触;或由所述B弹子或变变匙弹子的一表面与弹簧接触,再由所述弹子的另一表面与锁体或锁芯顺序接触,而使所述弹簧施加于弹子上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子的移动方向不同,来实现弹子的双向移动;或由B弹子与至少两个B弹子的表面依次接触,而由一所述B弹子的一表面与弹簧接触,而使所述弹簧施加于所述弹子上的弹力方向与所述弹子的移动方向不同,来实现数个弹子的双向移动;或③由移动方向不同的B弹子(103)与B弹子(106)放置在控制弹子移动向不同的弹子槽(38)与弹子槽(12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弹子(10、32、39、108、105、101、106、88)上设置有控制台(18、17、52、229)或控制凹槽(12、14、15),来控制有非凹槽底部(52、58、59、60)或凹槽底部(55、56、57、240、241)的锁销(26、118、98)移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弹子在闭锁状态下,即所述锁在闭锁下由锁销(26、118)上的非凹槽底部(58、59、60、127)与所述弹子(1032、106、108、125、103)接触或在未接触状态,而使非凹槽底部与所述弹子上的控制凹槽(15、13、223)在错位下;或由锁销(26、118)上的悬浮底边(53)上的非凹槽底部(52)在所述弹子(116)的控制凹槽(12)上的凹槽口(86)或凹槽底(85)中,而使所述非凹槽底部与所述控制凹槽上的控制口(87)在错位下;或由所述弹子(108、39、206)上的控制台(17、18、229)与锁销在接触或未接触状态下,而使所述控制台与所述锁销上的凹槽底部(56、57、128)在错位下;或由所述弹子上控制台(17)在锁销(26、118、95)上悬浮底边(53)上的凹槽底部(55、128)或与所述槽底部相通的空间区域(233)中,而使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凹槽上的凹槽口(86)在错位下;或②所述弹子在闭锁下即所述锁在闭锁下,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即钥匙口(138、144)或一端(203)或拨台(9、74、105、107、104)或拨槽(212)或钥匙口中拨台或卡台(107、226),在非隐藏的钥匙孔(70、124)中;或在挡板(28)遮挡的隐藏钥匙孔(3)中而隐藏锁内;或在与非隐藏钥匙孔相通的被挡板板遮挡而隐藏于锁内的环形槽(200)中;或在与锁壳(4)上驱动凹槽(202)相通的锁芯(98)上的钥匙孔(198)中;或在与所述钥匙孔相通的弹子槽(38)中而隐藏锁内;或在闭锁下能小于或大于360底角空转动的锁芯(98)上的弹子槽(38)中而隐藏锁内;或在闭锁下能小于或大于360底角空转转动的锁芯(98)上的弹子槽(38)中,由所述弹子(108)的一端(208)与锁壳(4)上接触着弹簧(209)的定位销(210)的一端(211)接触,来将与弹子接触的弹簧(36)压缩,而使所述弹子上的所述一端(208)与锁壳(4)上的内孔(130)在相距一距离;或由所述弹子(10)上的卡台(215)与锁壳(4)上接触着弹簧的定位销(210)的一端的表面接触,来将与所述弹子(10)接触的弹簧(213)压缩;或由弹子上的卡台(215)与能空转一角度的锁芯(98)上可移动的控制杆(216)、锁壳(4)上的内孔(130)顺序接触,来使与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213)压缩及所述内孔(130)与从内孔凹入锁壳上的环形槽(214)在相邻位置;来实现闭锁下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不在钥匙孔中;或③闭锁下即所述弹子在闭锁状态下,由所述锁销上的悬浮底边或非是浮底边上的非凹槽底部,设置在所述弹子上的所述控制凹槽上的限位卡台(45)与限位卡台(47)之间的区域内移动,确保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所述部位在钥匙孔中移动或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与锁销上的控制边(45、96、110、175)在闭锁下接触的凹槽包括有防技术开锁的单控凹槽(97)或双控凹槽(161);单控凹槽(97),使闭锁下锁芯在转动一角度时能保持控制边与所述单控凹槽仍在接解下;所述双控凹槽是由所述单控凹槽即A凹槽(97)与所述A凹槽上的一端(186)凹入的凹槽即B凹槽(111)构成;
所述单控凹槽或双控槽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单控凹槽(97、133、156、155),设置锁体(22)上或锁壳(4)上或钥匙带动开锁的拨轮(167)或和转子(137)上或门上的执手(197)带动开锁的拨轮(190)上;闭锁下所述单控凹槽,与所述锁销上的只设置有一控制边或A控制边(46、96)或所述锁销上的一端(172)或一大端(154)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所述控制边包括A控制边(45、96)或B控制边(154、156);或②所述双控凹槽(161),设置在锁壳(4)或锁体(22)或门上的所述执手或拨轮或锁舌上;闭锁下,由所述双控凹槽上的A凹槽(97)与双向锁销上的A控制边(96)接触或在相对位置,由双控凹槽上的B凹槽(111)与双向锁销上的B控制边(110)接触或在相对位置上;或③双控凹槽(161)上的A凹槽(97)在锁体或锁壳上,而与双向锁销上的A控制边(96、175)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双控凹槽上的B凹槽(111)在所述拨轮(167)或/和转子(137)上或所述执手上,而与双向锁销上的B控制边(154)即所述双向锁销上的大端头(154)来实现闭锁;所述双向锁销上的所述A控制边与底边即A底边(59)是非平行设置;或④单控凹槽(97)设置在所述的转子或/和拨轮或执手上;闭锁下,单控凹槽与锁销上的一端即B控制边(154、172)接触或在相对位置,所述B控制边设置在与锁销上的所述底边或A底边在相邻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锁,其特征是:
所述挡板包括可移动挡板(28)或非移动挡板(110、122),所述挡板的形状或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可移动挡板是一种所述A弹子或B弹子,即由设置有控制凹槽(12、14、15)或控制台(17、18、229)的A弹子(28)上的条形孔(27)与弹簧(25)、定位杆(30)顺序接触;或由设置所述控制凹槽或控制台的B弹子与弹簧锁芯或锁壳顺序接触,使所述A弹子或B弹子上的一端(21)或拨台与钥匙孔(3)接触,而将所述钥匙孔(3)及设置在所述钥匙孔中的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给遮挡而隐藏锁内,在所述弹子上的所述一端(21)的两个相对面设有斜坡(42);由所述的控制台与锁销上设置的凹槽底部(55、56、57)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或接触的解锁状态;或由所述的控制凹槽与锁销上设置的非凹槽底部(58、59、60)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或在接触的解锁状态,使所述可移动挡板在解锁状态来阻止非配套钥匙技术开锁;或②非移动挡板(100)是与锁壳(4)连接或接触的一弧形挡板(100),弧形挡板到锁芯的半径小于钥匙孔到锁芯的半径,能将在锁芯的环形槽(200)中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给遮挡而隐藏锁内;或能将锁芯转动一角度下的钥匙孔被挡板给遮挡而隐藏锁内,所述弧形挡板与锁芯上钥匙孔在闭锁下是相邻设置;或③非移动挡板(122)是锁壳上连接或接解着的一圆形挡板(122),圆形挡板上的内孔(123)到锁心的半径小于钥匙孔(3)到锁芯的半径,挡板上设有钥匙插入口(121),所述钥匙插入口是从所述内孔(123)凹入挡板的一凹槽,所述凹槽即钥匙插入口与锁芯上的钥匙孔(3)在闭锁下相通。
CN201810706578.7A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新锁 Active CN1106169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578.7A CN110616960B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新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06578.7A CN110616960B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新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6960A true CN110616960A (zh) 2019-12-27
CN110616960B CN110616960B (zh) 2021-10-15

Family

ID=6892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06578.7A Active CN110616960B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新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696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67355A (zh) * 2007-04-09 2007-11-07 余义伦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DE102006044106A1 (de) * 2006-09-20 2008-04-03 Dom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 Co Kg Aus zwei parallel zueinander verlaufenden Steuerflanken aufweisenden Schlüssel und Zylinderschloss bestehendes Schließsystem
CN103938935A (zh) * 2014-03-27 2014-07-23 余义伦 一种高安全锁
CN203755824U (zh) * 2014-04-10 2014-08-06 陈小仁 一种隐藏式旋转锁芯和开启钥匙
CN104088529A (zh) * 2014-07-06 2014-10-08 余义伦 一种给力锁
CN105927040A (zh) * 2016-05-10 2016-09-07 余义伦 一种完美锁
CN106223726A (zh) * 2016-08-15 2016-12-14 余义伦 一种安全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4106A1 (de) * 2006-09-20 2008-04-03 Dom Sicherheitstechnik Gmbh & Co Kg Aus zwei parallel zueinander verlaufenden Steuerflanken aufweisenden Schlüssel und Zylinderschloss bestehendes Schließsystem
CN101067355A (zh) * 2007-04-09 2007-11-07 余义伦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CN103938935A (zh) * 2014-03-27 2014-07-23 余义伦 一种高安全锁
CN203755824U (zh) * 2014-04-10 2014-08-06 陈小仁 一种隐藏式旋转锁芯和开启钥匙
CN104088529A (zh) * 2014-07-06 2014-10-08 余义伦 一种给力锁
CN105927040A (zh) * 2016-05-10 2016-09-07 余义伦 一种完美锁
CN106223726A (zh) * 2016-08-15 2016-12-14 余义伦 一种安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6960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60333B1 (en) Improved lock cylinder & key therefor
CA2260994C (en) Lock system with key trapping
CN110593650B (zh) 一种安全防盗锁
CA2278853A1 (en) Improved cylinder lock system
US20100199731A1 (en) Pin tumbler cylinder lock
EP1899558A1 (en) Key and lock
CN110616960B (zh) 一种新锁
US3478549A (en) Pick resistant lock unit
CN201059099Y (zh) 空转防盗锁头
CN114412285B (zh) 一种锁
CN211598085U (zh) 钥匙、锁芯和电磁锁
CN209482879U (zh) 一种机械锁芯
CN108798266B (zh) 一种安全锁
CN114046094A (zh) 一种新安全锁
US4388815A (en) Pick-proof lock
CN207144658U (zh) 一种多重防盗锁芯及其配合使用的钥匙
CN202611363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葫芦锁
CN101806175B (zh) 可确保钥匙随身携带的锁
CN201050223Y (zh) 防盗锁头
CN105464478B (zh) 一种隐藏式抗暴力锁芯
CN211647661U (zh) 一种锁芯结构
CN215760963U (zh) 一种异形钥匙锁具
CN104088529A (zh) 一种给力锁
CN220285509U (zh) 新型防火防盗叶片锁芯
CN113309413B (zh) 一种安全防盗锁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