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8935A - 一种高安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安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8935A
CN103938935A CN201410134227.5A CN201410134227A CN103938935A CN 103938935 A CN103938935 A CN 103938935A CN 201410134227 A CN201410134227 A CN 201410134227A CN 103938935 A CN103938935 A CN 1039389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lock pin
groove
spoon
pe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42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8935B (zh
Inventor
余义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uzhi hongchu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余义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余义伦 filed Critical 余义伦
Priority to CN2014101342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389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38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8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8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8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安全锁,是配有A、B钥匙的锁,锁上设有变匙弹子,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或A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来解决现有配置A、B钥匙锁,A钥匙与B钥匙差异小,锁安全低的问题,在房屋装修完后,由B钥匙解锁,使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将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使所述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能实现A钥匙比B钥匙窄或短,或A钥匙与B钥匙上与变匙弹子接触的部位在形状或构成上差异大,且该差异可在钥匙的任何部位而不局限于公知钥匙只能在钥匙端口上。

Description

一种高安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高安全锁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配有A、B钥匙的B级、C级锁的安全性能与A级锁一样,A钥匙和B钥匙的差别都是在钥匙端口的一个弹子槽上,钥匙的厚度有限,房屋装修人员只需将A钥匙的端口上附上锡纸等物质,就复制成B钥匙解锁,使主人的财产安全受损;已公知配有A、B钥匙的C级或B级锁上,都是采用A级锁上控制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弹珠方式,利用小弹珠使A钥匙解锁,将小弹珠从锁上取出使B钥匙解锁而终止A钥匙解锁,弹珠直径很小,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极小,所以配制A钥匙、B钥匙的B级锁或C级锁的安全性与A级锁一样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又已知钥匙厚度小,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端头在闭锁或解锁时,都只能在钥匙孔内移动,存在用锡纸等物体附在钥匙坯上后插入锁内,采用来回转动,实现技术开锁的隐患,已知锁芯可空转动大于360度角的B级或C级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上的凹槽形状都是V形状的,锁销上与弹子上的V形凹槽接触是V形边的底部,存在非配套钥匙解锁时,可使弹子上的V形槽在没有与锁销上的V形边处于相对应位置时,经非配套钥匙或毛坯钥匙摇动锁芯,将向弹子接触的弹簧方向移动,来将锁销上的V形边进入到弹子上的V形凹槽中,导致技术开锁问题;又已知B级或C级锁的解锁方式都是采用钥匙一步法解锁后即配套钥匙插入钥匙孔就完成解锁,就可带动锁芯转动到将锁舌移动开门,存在的技术开锁问题;又已知有两个钥匙插入口所配的内锐齿或外铣齿钥匙的B级或C级锁上都采用两个锁芯,每个锁心上有一组弹子,需要两个锁芯中的两组弹子尺寸相同,多耗材料,质量控制难的问题,以上缺陷就是本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所述的缺陷,一是提供配有A钥匙和B钥匙的锁,在装修房屋用A钥匙解锁,锁内有至少一个弹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来克服已公知锁在A钥匙解锁时,所述弹子都处于工作状态,在房屋装修完后,需终止A钥匙解锁,主人用B钥匙解锁,使处于休眠状态的弹子进入到工作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采用弹子的休眠或工作状态,使A钥匙与B钥匙的形状或结构差异扩大,且差异可在钥匙的任何部位而不局限于已知钥匙的端口上;二是提供一种防技术开锁的弹子,使该弹子上的一端或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闭锁下不在钥匙孔或在钥匙孔中,在解锁时,可从钥匙孔进入到非钥匙孔中,或从非钥匙进入到钥匙孔中,来克服已知弹子的端头只能在钥匙孔中移动的缺陷;三是提供一种通过两步解锁法,即在配套钥匙插入锁内时,变匙弹子未工作,所述弹子实现第1步解锁后,使空转锁芯或锁芯可转动一个角度,进入被锁盖遮挡的区域内,使防技术开锁弹子才进入第2步待解锁状态,只有配套钥匙才能完成第2步解锁而将锁开启;四是提供一种钥匙,提供具有防技术开锁的钥匙,提供一种为设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而只有一个锁芯或空转锁芯的锁配套的钥匙,在钥匙的匙杆上有两个形状相同,排列顺序相反的内铣齿或外铣齿或匙面或曲线导轮的钥匙;五是提供一种防技术开锁的防技术凹槽,在配套钥匙或非配套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一定角度,使钥匙上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匙杆进入到被锁盖遮挡的区域后,才对锁进行解锁,来克服技术工具在钥匙孔就可完成技术开锁的问题。
一种高安全锁,包括设有一个钥匙插入口(37)或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的空转锁或非空转锁,钥匙,防拨锁舌;在所述的空转锁中包括锁壳(13)、空转锁芯(26)、转子(20)、锁销(11)、弹子(5、6);所述空转锁芯是在闭锁下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角。所述锁壳有一沿轴向贯通的内孔,空转锁芯套设于锁壳的内孔之中,空转锁芯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钥匙孔(28),所述钥匙伸入钥匙孔以操作空转锁芯;所述钥匙孔与空转锁芯上的若干个圆条形孔或叶片形槽或圆弧形槽的弹子槽相通,在所述弹子槽中有与所述钥匙接触的圆条或叶片或月牙形的弹子(5、6、178、173),在所述弹子上设有一V形或U形或 形的凹槽,所述弹子与弹簧、空转锁芯顺序接触,由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中;所述空转锁芯或锁壳上设有一锁销槽(7),锁销槽是轴向长形槽,轴向长形槽与所述的弹子槽相通,一锁销(11)置于锁槽槽内,锁销上的底部(17)纵向具有上宽下窄的V形边(39)或具有上宽下窄的U形边(210)或具有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等的形边(36),闭锁下,所述底部与所述弹子相对位置,在解锁下,所述底部可插入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在所述的非空转锁中包括锁壳(13)、锁芯(10)、锁销(11)、弹子(5、6);所述锁芯在闭锁下不能转动,锁壳具有一沿轴向贯通的内孔,锁芯套设于锁壳的内孔中,锁芯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钥匙孔(28),所述钥匙伸入钥匙孔以操作锁芯;钥匙孔与锁芯上沿锁芯长度方向横设的若干个圆形孔或叶片形或圆弧形的弹子槽相通,在所述弹子槽中有与钥匙接触的圆条或叶片或月牙形的弹子(5、6、173、178);在所述弹子上有一V形或U形或形的凹槽,所述弹子与弹簧、锁芯顺序接触,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中;锁芯上有锁销(11),锁销置于锁销槽(7)内,锁销槽是沿轴向长形槽,轴向长形槽的槽底与所述弹子槽相通,锁销上的底部(17)具有上宽下窄的V形边(39)或具有上宽下窄的U形边(210)或具有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等的形边(36),在闭锁下,所述底部与所述弹子处于相对位置,在解锁下,锁销上的底部可插入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在锁壳上有一卡槽(18);在设有1个或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37、81、225)的空转锁或非空转锁上的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上的至少一个所述弹子槽中设置有能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或/和能防技术开锁的圆条形或非圆条形变匙弹子(3、173、178),变匙弹子上设有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该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的卡台(174)与弹簧(29)、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顺序接触,由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31、146、156、157、168、169)在钥匙孔(28)或非钥匙孔中,或由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在解锁过程中,经锁芯或空转锁芯转动进入到被锁盖(8)遮挡区域内,防技术开锁功能的变匙弹子才进入解锁状态;所述变匙弹子(3、173、178)是这样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变匙弹子与所述锁销(11)上的所述底部(17)不在相对应位置,或与锁销上处于可移动状态下的子锁销上的底部(57)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由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在相对应位置,或由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在相邻或错位位置,或由变匙弹子与锁销上处于可移动状态的子锁销(62)上的底部(57)在相对应位置;在A钥匙解锁下,所述若干个弹子(5、6)上的凹槽(34)处于同一条直线,而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与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与锁销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或锁销上休眠凹槽(4)不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仍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阶梯形凹槽或所述凹槽,与所述的若干个弹子上的所述凹槽处于同一条直线,或与锁销上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或锁销上休眠凹槽(4)在相对应位置,经锁销纵向移动后不能再回位移动,或经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后子锁销不能在锁销上移动,来将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使锁销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能进入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中,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解锁;所述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在于:A钥匙比B钥匙短或窄,使A钥匙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A钥匙、B钥匙与变匙弹子接触部位的形状或构成不相同;在A钥匙解锁时,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在B钥匙解锁时,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并终止A钥匙的解锁功能;所述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或既具有防技术开锁又具有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是这样来防技术开锁的:①闭锁下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部在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或②闭锁下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部在错位状态,由变匙弹子的一端与钥匙孔或锁体内孔表面接触,变匙弹子的另一端或变匙弹子上的卡台(168)与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压力接触;或③闭锁下变匙弹子(3)到锁销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子(5、6)到锁销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该变匙弹子上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弹子上所述凹槽的深度,需钥匙经两步解锁后,变匙弹子才进入解锁状态;或④闭锁下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钥匙孔(28)中,解锁下进入非钥匙孔中;或⑤闭锁下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非钥匙孔中,解锁下进入钥匙孔(28)中;或⑥闭锁下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底部在相对或相邻的位置状态,该锁销上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14)与锁体上凹入的防技凹槽(38)或阶梯形凹槽接触,该阶梯形凹槽是由凹入锁体深度大的卡槽(18)与凹入锁体浅的环形槽(220)构成,该防技凹槽(38)的凹槽宽度是锁销底部的宽度两倍以上。所述子锁销(62)在锁销(11)的阶梯形开口槽(58)中与弹簧(63)、锁销顺序接触,子锁销上的开口槽(61、71),与锁销上的开口槽(60)或连接杆(72)的一端在相对应位置,子锁销的一端是底部(57),底部(57)的形状是上宽下窄的V形边底部(39)或上宽下窄的U形边底部(210)或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同的形边底部(36);所述子锁销(62)是这样控制变匙弹子休眠或工作状态,以实现A钥匙解锁或B钥匙解锁的: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使变匙弹子处于休眠的方式有,①锁芯(10)上或空转锁芯(26)上与弹簧接触的条形连接杆(59)和子锁销及锁销表面接触,使子锁销能在锁销上移动;或②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上的限位杆(55)与连接杆(72)上的卡台(74)接触,使子锁销能在锁销上移动;在A钥匙解锁下,锁销横向移动,锁销上的底部(57)与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不在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的方式有,①锁销上的连接杆(72)的一端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使子锁销与锁销可相对移动,或②锁销上的开口槽(60)与子锁销上的开口槽(6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使子锁销与锁销可相对移动;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40、163)与子锁销上的底部(57)进入相对应位置,由所述条形连接杆(59)进入到所述开口槽(60、61)中将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或由所述与弹簧(73)接触的连接杆(72)的一端进入子锁销的开口槽(71)中将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来使子锁销不能在锁销上移动,将子锁销上的底部(57)与锁销上的底部(17)同步移动,使变匙弹子从休眠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终止A钥匙解锁功能,由B钥匙解锁。锁销(11)与纵向驱动弹簧(12)、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顺序接触,给锁销施加纵向移动力,由锁销和钥匙控制变匙弹子(3、173、178)休眠或工作状态的方式是:在未启用B钥匙锁的闭锁下,由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或锁销上处于可移动的子锁销(62)上的底部(57)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或由锁销与锁销上的底部(17)相连的一边与变匙弹子在相邻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的方式有:①由锁销上的卡台(15)与锁芯或空转锁芯上限位杆(16)接触;或②由锁销上的底部(17)上突起的卡台(66、68、216、217、218)与设有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接触,该所述卡台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锁销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阶梯形凹槽上的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卡台的长度大于或小于所述凹槽的凹槽深度;或③锁销的底部(17)上突起的若干个卡台(34、66、200)与至少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弹子(5、6)表面接触及与至少一个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或④由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凹入的凹槽(55)上的凹槽边与锁销构成卡台(66)与设有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表面接触,所述卡台(66)上有使阶梯形凹槽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通过的滑道(36),该滑道(36)的厚度与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厚度相同,而小于所述卡台(66)或锁销的厚度,该所述卡台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锁销的厚度,大于阶梯形凹槽(171)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或⑤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若干个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边与至少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弹子(5、6)的表面接触,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上的凹槽边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该所述休眠凹槽(4)的凹入深度大于锁销上所述凹槽(54、55、204)凹入的深度,以确保A钥匙解锁时,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所述凹槽和休眠凹槽的凹槽宽度大于弹子或变匙弹子的外径或厚度;在A钥匙解锁下,锁销横向移动下,使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或凹入锁销的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底部进入所述弹子(5、6)上的所述凹槽(34)中,而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与所述底部(17)不在相对应位置,或与若干个弹子上的若干个所述凹槽不在的同一条直线,使锁销不能纵向移动,来将变匙弹子控制在休眠的方式有:①由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的凹槽边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该休眠凹槽的凹入深度大于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深度,或大于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若干个凹槽(54、55、204)的凹槽深度,使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②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凹槽(55)上的凹槽边和锁销的一边构成卡台(66)与设有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表面接触;或③由锁销的底部(17)上突起的卡台(34、66、200)与设有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表面接触;或④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上的凹槽边与变匙弹子表面接触,该休眠凹槽(4)的凹槽深度大于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凹槽(54、55、204)凹槽深度。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与锁销上底部(17、57)进入相应位置,或与若干个所述弹子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纵向驱动弹簧使锁销纵向移动,锁销不能回位移动,使所述底部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变匙弹子进入工作状态,A钥匙解锁功能被终止,锁销上的所述底部进入到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中,经B钥匙带动锁芯或空转锁芯转动完成解锁。设置有锁销(11)和变匙弹子(3、173、178)的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锁销和变匙弹子在只有一个钥匙插入口(37)和只有一个空转锁芯(26)的空转锁上;或②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只有一个空转锁芯(26)的空转锁上;或③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有两个空转锁芯(26)的空转锁上;或④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一个空转锁芯(26)及一个锁芯(10)的锁上;或⑤锁销和变匙弹子在只有一个钥匙插入口(37)和一个锁芯(10)的非空转锁上;或⑥锁销和变匙弹子设置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一个锁芯(10)的非空转锁上;或⑦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有两个锁芯(10)的非空转锁上;或⑧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钥匙插入口(81、225)和一个防技术开锁钥匙插入口的所述空转锁或所述非空转锁上,该防技钥匙插入口与一个钥匙插入口(81、225)在锁的一端是相邻设置。所述变匙弹子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变匙弹子的一端(31)或变匙弹子上突起的拨台(146、168)或变匙弹子上凹入的拨槽(156、157、169);该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31、146、156、157、168、169)在所述空转锁或非空转锁上的设置位置有:①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所述弹子槽中而不在钥匙孔内;或②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钥匙孔(28)中;或③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设在被锁盖(8)遮挡而隐藏于锁内的环形槽(220)中;或④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锁体(13)内孔凹入的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驱动凹槽(80)中;或⑤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与锁体(13)的内孔表面(45)接触的位置,该内孔表面(45)与被锁盖(8)遮挡、而凹入锁体的环形槽(43、220)或阶梯形环形槽相通,该阶梯形环形槽是由凹入锁体浅的环形凹槽(220)和凹入锁体深的卡槽(18)构成,或由锁体内孔表面(45)与凹入锁体的凹槽(45)构成;或⑥变匙弹子上不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闭锁或在第一步解锁下,在钥匙孔(28)或非钥匙孔中,在解锁下或进入第二步解锁下,变匙弹子上不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进入到锁盖(8)遮挡区域内的锁体上的防技凹槽(38)或环形槽(220)中。所述变匙弹子的形状包括圆条形变匙弹子(3)或非圆条形的变匙弹子(3),非圆条形的变匙弹子的形状有叶片变匙弹子(3),或异形叶片变匙弹子(173),或月牙形变匙弹子(178);变匙弹子上设有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所述凹槽的形状包括有: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40),或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U形凹槽(163),或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度相同的形凹槽(30);所述阶梯形凹槽(171)的形状或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由所述凹槽(30、40、163)与一头大另一头小的T形槽连接构成;或②由所述凹槽(30、40、163)与I字形槽(69)横向连接构成,该I字形槽(69)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或③由所述凹槽(30、40、163)与I字形槽(170)的一端连接构成,I字形槽(170)的槽宽小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或④由形凹槽(30)或U形凹槽(163)与V形凹槽(40)连接构成;或⑤由相同宽度的两个形凹槽(30)连接构成,该凹槽深度大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深度;或⑥由所述(30、40、163)与开口槽(49)连接构成,该开口槽(49)的槽宽大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所述防技术开锁或/和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在锁上的设置方式:①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在闭锁下或所述钥匙解锁下都与锁销(11)或子锁销(63)上的所述底部(71、57)或锁销的凹槽(54)上的凹槽底(205)在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或②在闭锁或钥匙第1步解锁下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的卡台(174)与锁芯或空转锁芯上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接触,在钥匙或钥匙第2步解锁下,所述弹簧(29)由压缩状态进入到释放弹力的伸长状态下时,才由变匙弹子的一端(223)或与所述钥匙接触的一端(31)从空转锁芯或锁芯进入到锁体(13)内孔凹入的环形槽(43、220)或阶梯形的环形槽(129)后,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才与锁销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或锁销的凹槽(54)上的凹槽底(205)在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或③变匙弹子上的一端(31)在闭锁下或在所述钥匙解锁下都在所述的弹子槽(92)内;或④变匙弹子上的一端(223)或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一端(31),在闭锁下或在钥匙第1步解锁下在锁芯或空转锁芯上,在解锁下或钥匙第2步解锁下,所述变匙弹子的一端(223)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31)进入到锁体(13)内孔凹入的驱动凹槽(80)或环形凹槽(220)或阶梯形的环形槽(129)中的解锁状态;或⑤变匙弹子上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31),在闭锁下或在钥匙第1步解锁下,在锁体(13)内孔的所述驱动凹槽(80)中,在所述钥匙解锁或钥匙第2步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所述一端或与钥匙接触的所述一端(31)进入到钥匙孔(28)或所述弹子槽(93)中的解锁状态;或⑥变匙弹子上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与钥匙接触的一端(31)闭锁或钥匙的第1步解锁下在钥匙孔(28)中,在所述钥匙解锁或钥匙进入第2步解锁下,该变匙弹子上的所述一端或与钥匙接触所述一端(31)进入到所述的弹子槽(93)中的解锁状态。所述锁销(11)在空转锁或非空转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①锁销(11)在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的锁销槽(7、99)中,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14)与锁体(13)上的卡槽(18)或防技凹槽(38)或阶梯形凹槽接触,所述防技凹槽(38)的凹槽宽度是锁销厚度或外径两倍以上,所述阶梯形凹槽是由凹入锁体深度大的卡槽(18)与凹入锁体深度浅的环形凹槽(220)构成;或②锁销(11)在空转锁芯(26)的锁销槽(7、99)中,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14)与空转锁芯的表面相切或凹入空转锁芯(26)内,锁销(11)上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20)上开口槽(25)在相对应位置,解锁下,锁销与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接触;或③锁销(11)在空转锁芯(26)的锁销槽(7、99)中,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95)与空转锁芯的表面相切或平齐,而与锁体(13)上的传动杆(98)、弹珠(96)、弹簧(97)顺序接触,所述与空转锁芯的表面相切或平齐的锁销的一边(95)的厚度或宽度,与所述传动杆(98)的厚度或外径相同,或与传动杆(98)的厚度或外径大两倍以上,由传动杆与转子(20)上的防技开口槽(152)在相对应位置,或由传动杆与转子(20)上的条形槽(77)接触。钥匙解锁下,锁销上进入变匙弹子、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34、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的所述底部包括有锁销(11)上的底部(17)或子锁销(62)上的底部(57)或锁销(11)的底部(17)上凹入的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底(205);该所述底部(17、57、205)的形状有以下几种:①所述底部(17、57、205)的形状是上宽下窄的V形边底部(39);或②所述底部(17、57、205)是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同的形边底部(36);或③所述底部(17、57、205)是上宽下窄的圆弧形边即U形边底部(210);所述锁销的形状包括有圆条形锁销(161)或非圆条形锁销(11)。所述钥匙或所述A钥匙、B钥匙的形状或构成有以下数种:①在钥匙的匙杆(32)的部分区域上有能进入锁芯或空转锁芯上的匙槽(81)和所述弹子槽内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由突起的曲线或若干个齿或牙花(232)构成的匙面(231),匙面的一端(235)到钥匙手把(111)之间一定长度的匙杆(32)上是没有匙面的非工作区(114),非工作区的一端,与钥匙手把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112)的一端叠加的并联或错位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所述L形连接杆(120)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或钥匙手把相连的连接杆(112),与所述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②在钥匙的匙杆(32)上既设有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至少一个弹子槽(115),又设有在匙面(191)上突起的可进入所述弹子槽(92、93)的至少一个凸台或条杆(119),以及能使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端头从匙杆上通过的至少一个圆锥孔或阶梯形孔或通孔(116);由匙杆与钥匙手把连接,或由匙杆的一端(114)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112)的一端(113)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或由匙杆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所述连接杆(112)或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与所述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③钥匙的匙杆(32)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凹入的所述拨槽(156、157、169)接触的,在匙杆上突起的曲线导轨(197)即非直线形导轨(197),曲线导轨的一端(189)与匙杆(32)的端口位置连接,曲线导轨的另一端(198)与靠近钥匙手把位置的匙杆连接;所述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连接构成非曲线形钥匙,所述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的一端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连接构成曲线形钥匙;所述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与所述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④钥匙的匙杆(32)上有能进入所述弹子槽内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在匙杆上突起高度不完全相同的若干个凸台或条杆(121、122),匙杆的一端与钥匙手把(111)上的连接杆的一端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钥匙上的连接杆与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⑤钥匙的匙杆(32)上1匙面(191)和2匙面(195)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所述拨槽(155、156、169)接触的,排列顺序相反、形状相同的两条曲线导轨(197)即1号曲线导轨和2号曲线导轨,该曲线导轨在1匙面、2匙面上突起;所述排列顺序相反,是由1匙面(191)上的1号曲线导轨(197)一端(189)在钥匙端口位置,2号曲线导轨(197)的同一端(189)就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2匙面(195)上,由1匙面(191)上的1号曲线导轨(197)的另一端(198)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2号曲线导轨(197)上相同的另一端(198)就在钥匙端口位置的第2匙面(195)上;由匙杆与钥匙手把连接,或由匙杆的一端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一端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或由匙杆与钥匙手把上L形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与所述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⑥钥匙的匙杆(32)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所述拨台(144、145、146、147、168)接触的,在匙杆的1匙面(180)与2匙面(181)上设置有排列顺序相反、形状相同的两个内铣齿(184、187);所述排列顺序相反是由一条内铣齿(184、187)的一端(183、186)在钥匙端口(182)位置的1匙面(180)上,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内铣齿(184、187)上的同一端(183、186)就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2匙面(181)上,由在1匙面(180)上的内铣齿(183、186)的另一端(185、188)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内铣齿(184、187)上的相同的另一端(185、188)就在钥匙端口(182)位置的2匙面(181)上;由所述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连接,或由所述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连接,或由所述匙杆(32)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的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与所述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⑦钥匙的匙杆(32)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所述的拨台(144、145、146、147、168)接触的,在匙杆的1匙面(180)与2匙面(181)上排列顺序相反、形状相同的两条外铣齿(191、195);所述排列顺序相反是由一条外铣齿(191)的一端(190、193)在钥匙端口(189)位置的1匙面(180)上,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外铣齿(195)上的同一端(190、193)就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2匙面(181)上,该一条外铣齿(191)的另一端(192、194)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1匙面(180)上,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外铣齿(195)上的相同的另一端(192、194)就在钥匙端口(189)位置的2匙面(181)上;由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上的连接杆连接,或由匙杆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连接;所述匙杆(32)与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的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⑧钥匙的匙杆(32)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形状相同的,但排例方向相反的两个匙面(231),该两个匙面的一端到钥匙手把(111)之间一定长度的匙杆(32)上是没有所述匙面(231)的非工作区(114),由非工作区的一端,与钥匙手把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条杆的一端叠加并联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该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或钥匙上的条杆与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该所述匙面(231)是由在匙杆(32)上突起的曲线或若干个齿或牙花(232)构成,两个形状相同,排列顺序相反的两个匙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
附图说明
图1闭锁下,设有锁销和变匙弹子和配有A、B钥匙的锁;
图2闭锁下,空转锁芯上有锁销和变匙弹子,配有A、B钥匙的空转锁;
图3是图1、图2、图28、图29、图45中的A-A图的锁盖;
图4是图1中的B-B图,锁芯上锁销及与钥匙接触弹子。
图5是图1中的C-C图,锁芯上与A钥匙接触处于休眠的变匙弹子;
图6是图1中的C-C图,闭锁下可空转动小于360度角的空转锁芯上与A钥匙接触的处于休眠状态的变匙弹子;
图7是图2中的C-C图,空转锁芯上与A钥匙接触的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8是图2中的C-C图,B钥匙解锁,空转锁芯上的变匙弹子在工作状态;
图9是图1的C-C图,B钥匙解锁,锁芯上变匙弹子在工作状态;
图10是图1中的C-C图,B钥匙解锁,空转锁芯上变匙弹子在工作状态;
图11是图1的C-C图,锁上有防技术开锁和控制A、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
图12是图1中的C-C图即图11,B钥匙解锁,变匙弹子在工作状态,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锁体的环形凹槽中。
图13是图11中,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端头在钥匙孔中;
图14是图11中即图1中被锁盖遮挡的锁体的阶梯形内孔;
图15是图12,B钥匙解锁,变匙弹子的端头在锁体的凹槽中;
图16是图1、图28、图29、图45中的锁销,闭锁下锁销上的休眠凹槽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17是图16在A钥匙解锁,锁销上的休眠凹槽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18是图16在B钥匙解锁,锁销上的底部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19是图1、图2、图28、图29、图45中的锁销,在闭锁下,锁销上可移动的子锁销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20是图19在A钥匙解锁,可移动的子锁销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21是图19在B钥匙解锁,子锁销和锁销连接,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22是图1、图2、图28、图29、图45上的锁销控制变匙弹子休眠或工作状态,图22包括22-1、22-2、22-3、22-4所示的图。
图23是图22的F-F图、图23包括23-1、23-2、23-3、23-4所示的图;
图24是图1、图2、图28、图29、图45的锁销,闭锁下,锁销上可移动的子锁销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25是图24在A钥匙解锁,锁销上可移动的子锁销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26是图24在B钥匙解锁,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
图27是图2、图29中的转子与锁销的分离、接触状态的图,图27包括27-1、27-2、27-3所示图;
图28闭锁下,可空转动小于360度角的空转锁芯上有防技术开锁和可变换A或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和锁销;
图29闭锁下,可空转动大于360度角的空转锁芯上有能防技术开锁和可变换A或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和锁销;
图30是图28,所述钥匙插入锁内后未与锁上弹子接触图;
图31是图28的K-K图,A钥匙解锁,锁销上休眠凹槽与变匙弹子在相对位置;
图32图28的K-K图,B钥匙解锁,锁销上底部进入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中;
图33是图29的K-K图,闭锁下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底部在相邻或错位位置;
图34是图29的K-K图,A钥匙解锁,锁销上底部与变匙弹子在相邻位置;
图35是图29的K-K图,B钥匙解锁,锁销上的底部进入变匙弹子的凹槽中;
图36是图29锁配套的防技术开锁的非曲线形钥匙;
图37是图29锁配套的防技术开锁的曲线形钥匙;
图38是图29的B-B图,闭锁下,防技术开锁的锁销与传动杆接触图;
图39是图29的B-B图,A钥匙解锁,传动杆从锁体进锁销槽中;
图40是图29的K-K图,A钥匙解锁,变匙弹子与锁销上休眠凹槽在相对位置;
图41是图29中的K-K图,B钥匙解锁,锁销上底部进入具有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上凹弹中;
图42是具有开启防技术开锁的钥匙;
图43是图42的X-X图,图43右上方J-J图是图43的J-J位置图;
图44是图28配套的钥匙,图44的左下方L-L图是图44的L-L位置图;
图45是闭锁下,一种月牙弹子和变匙弹子的空转锁;
图46是有两个钥匙插入口而一个锁芯或空转锁芯的锁配套的钥匙;
图47钥匙是图46钥匙的X-X图;
图48是图45的W-W图,月牙弹子使空转锁处于闭锁状态;
图49是图45的W-W图,A钥匙解锁下,月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50是图45的V-V图,A钥匙解锁,月牙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51是图45的V-V图,B钥匙解锁,锁销的底部进入月牙变匙弹子的凹槽中。
图52是图2、图29、图45中的转子与锁销间的分离或接触关系图,图52包括52-1、52-2、52-3所示的图。
图53是图45的W-W图,月牙弹子使锁在闭锁状态;
图54是图45的V-V图,月牙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55是图45的W-W图,A钥匙解锁,月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56是图45的V-V图,B钥匙解锁,月牙变匙弹子在工作状态;
图57是月牙变匙弹子和锁销设在不能空转动的锁芯上;
图58是一种叶片变匙弹子或叶片弹子上几种凹槽形状图,图58包括58-1、58-2、58-3所示图;
图59是一种叶片变匙弹子或叶片弹子上的几种阶梯形凹槽的形状图,图59包括59-1、59-2、59-3、59-4所示图。
图60是一种异形叶片变匙弹子或异形叶片弹子上的几种阶梯形凹槽的形状图,图60包括60-1、60-2、60-3、60-4。
图61是月牙变匙弹子或月牙弹子上的几种凹槽形状图,图61包括61-1、61-2、61-3、61-4所示图。
图62是月牙变匙弹子或月牙弹子上的几种阶梯形凹槽的形状图,图62包括62-1、62-2、62-3、62-4所不图。
图63是月牙变匙弹子或月牙弹子上的几种阶梯形凹槽形状图,图63包括63-1、63-2、63-3、63-4所示图。
图64是内铣齿钥匙,图64包括64-1、64-2、64-3所示图;
图65是外铣齿钥匙,图65包括65-1、65-2、65-3所示图;
图66是曲线导轨即单铣齿钥匙,图66包括66-1、66-2、66-3所示图。
图67是图1、图2、图28、图29、图45上的锁销底部上突起的卡台与弹子、变匙弹子接触来阻止锁销纵方向移动;
图68是图1、图2、图28、图29、图45上的锁销的底部上凹入的凹槽上的凹槽边与弹子、变匙弹子接触来阻止锁销纵方向移动;
图69是一种圆条形锁销上突起的圆环形卡台;
图70是锁销的底部的几种形状,图70包括70-1、70-2、70-3、70-4图;
图71是锁销底部上突起的条形卡台,图71包括71-1、71-2、71-3所示图;
图72是图22的f-f图,变匙弹子与锁销实现变匙弹子休眠或工作状态的动态图,图72包括72-1、72-2、72-3所示图;
图73是图68中的G-G图,锁销的底部的凹槽上的凹槽边与弹子接触图;
图74是图67中的F-F图,锁销上的底部上突起的卡台与弹子接触图;
图75是图73、图74的K-K图,即凹槽边或卡台与弹子或变匙弹子接触图,图75包括75-1、75-2、75-3所示图。
图76是图1中的C-C图,锁芯上有防锡纸等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在解锁状态;
图77是图1中的C-C图,锁芯上有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78是图1中的C-C图,在钥匙第1步解锁下,锁芯上有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79是图77在钥匙第2步解锁,未与钥匙接触的变匙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80是图77在钥匙第2步解锁下,与钥匙接触的变匙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图81是图28的K-K图,闭锁或解锁下,变匙弹子都处于解锁状态;
图82是图1的C-C图,在闭锁下,具有防技术开锁的异形叶片变匙弹子与压缩状态的弹簧接触,并处于休眠状态;
图83是图82,在钥匙第1步解锁后,具有防技术开锁的异形叶片变匙弹子进入到第2步的待解锁状态;
图84是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而只有一个锁芯或空转锁芯的锁。
图85是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而同时有两个锁芯或空转锁芯的锁。
具体实施方式
详见图1、图2、图3至图18、图27、图1闭锁下,在锁上有至少一个可变换解锁钥匙的变匙弹子(3),图2闭锁下,空转锁芯(26)上有变换解锁钥匙的变匙弹子(3),图3是图1或图2、图28、图29、图45中的A-A图,用于隐藏弹子(5、6)变匙弹子(3)的锁盖,图4是图1的B-B图,图5、图5、图9至图12是图1的C-C图,图7、图8是图2的C-C图。在上述图中,锁盖(8)与锁体(13)连接或接触,锁盖上的钥匙插入口(37)与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上的钥匙孔(28)相通,锁盖将锁芯或空转锁芯上的外表面遮挡,或解锁下将锁芯或空转锁芯上的钥匙孔进入锁盖遮挡区域内,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的若干个弹子槽中的若个弹子(5、6)与弹簧(33)、锁芯或空转锁芯顺序接触,至少一个弹子槽中有可防技术开锁和能变换钥匙解锁的圆条形或非圆条形的变匙弹子(3)与弹簧(29)、锁芯或空转锁芯顺序接触,弹子(5、6)和变匙弹子(3)与钥匙接触的一端头(35、31)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中,非钥匙孔的环形槽与钥匙孔相通,弹子和变匙弹子上有凹槽(34、30、40),凹槽的形状有V形凹槽(40)或孤形凹槽(163)或凹槽(34、30)(详见图58);在锁芯或空转锁芯的锁销槽(7)中是可控制变匙弹子(3)休眠或工作状态的锁销(11),锁销上有与若干个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底部(17),所述底部(17)与若干个所述弹子(5、6)在相对应位置,底部(17)的形状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形状相适应而有V形边底边(39)或U形边底部(210)或形边底部(36)(详见图70)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邻的一端与纵向驱动弹簧(12)、锁芯或空转锁芯顺序接触。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时,锁销上的限位卡台(15)与锁芯或空转锁芯上的限位杆(16)接触来阻止锁销移动,使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凹槽(4)(以下称休眠凹槽)与变匙弹子(3)在相对应位置(见图1、图2),A钥匙解锁时,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不能与锁销上的底部(17)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无论A钥匙与变匙弹子是否接触,或A钥匙使变匙弹子移动,都不能解除变匙弹子的休眠状态。锁销(11)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14)与锁体上凹入的卡槽(18)接触(见图1、图4),锁销上的形底部(36)与弹子(5、6)在相对位置或与弹子的表面在接触状态,锁销的底部(17)的方向上与横向驱动弹簧(21)、锁芯或空转锁芯顺序接触(见图1),使锁销与所述卡槽(18)接触;从锁盖(8)的钥匙插入口(37)可见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变匙弹子的端头(35)等,在锁盖(8)与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之间有能容纳钥匙上的L形连接杆(120)随锁芯一起转动的环形槽(9)及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上有容纳L形连接杆(120)的一条边的凹槽,使L形连接杆与锁芯一起同步转动,锁盖(8)上的内孔(27)的半径应小于钥匙孔(28)与弹子槽相连处到锁芯中心的半径,来实现锁芯上的钥匙孔转动进入被锁盖(8)遮挡后,不能看到钥匙孔,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变匙弹子的端头(35、31)(见图3)。在A钥匙解锁时,所述弹子(5、6)的一端与A钥匙接触,使若干所述弹子上的若干个凹槽(34)在同一条直线上,但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与弹子上的凹槽(3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与变匙弹子在相对位置(见图5),使变匙弹子处于休眠的不工作状态,经A钥匙转动锁芯,由锁销一端(14)经卡槽(18)进入与锁体(13)的内孔表面接触,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分别进入若干个弹子的凹槽(34)中,而变匙弹子未进入休眠凹槽(4)中(见图5),锁销横向移动,因休眠凹槽(4)的凹槽深度大于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4)的凹槽深度,使锁销上的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能与变匙弹子表面接触,使锁销在A钥匙解锁时能横向移动,经锁芯转动完成A钥匙解锁,锁销未纵向移动,保持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控制锁销纵向移动否来使变匙弹子在休眠或工作状态的方式是:(见图1、图16),闭锁下由锁销(11)上的限位卡台(15)与锁芯上限位杆(16)接触阻止锁销纵向移动,A钥匙解锁,锁销横向移动,使限位卡台(15)与限位杆(16)在脱离接触前,因休眠凹槽(4)的凹槽宽度稍大于变匙弹子(3)的外径或厚度,使休眠凹槽(4)的凹槽边进入与变匙弹子(3)的外表面相对位置,在限位卡台(15)与限位杆(16)脱离接触时,由休眠凹槽(4)的一个凹槽边与变匙弹子(3)外表面接触(详见图17),休眠凹槽的凹槽深度大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34)的深度,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会与锁销接触而阻止锁销横向移动,锁销不受纵向驱动弹簧(12)力移动,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A钥匙解锁后,锁芯随钥匙作复位转动时,横向驱动弹簧(21)使锁销与锁体上的卡槽(18)接触,锁销在横向复位移动时,限位卡台(15)又进入与限位杆(16)接触(见图16)后,休眠凹槽(4)上的凹槽边才与变匙弹子的外表面脱离接触,确保A钥匙解锁时,锁销不会纵向移动,在房屋装修完,或汽车从锁售环节进入车主人后,需终止A钥匙的解锁功能时,用B钥匙解锁,B钥匙使变匙弹子和若干个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4、30)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即与锁销上的底部(17)在相对位置,或使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在相对位置,经B钥匙带动锁芯(10)转动,因休眠凹槽(4)是从所述底部(17)凹入锁销的凹槽,在锁销脱离与卡槽(18)(见图9)接触而与锁体内孔表面接触时,锁销横向移动,使限位卡台(15)与限位杆(16)脱离接触,同时,休眠凹槽不能与变匙弹子的外表面接触,在纵向驱动弹簧(12)力下,休眠凹槽(4)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通过,使锁销纵方向移动,到锁销一端与锁体接触而停止移动,此时限位杆(16)从锁销上第一空间(56)进入到第二个空间(53)区域,而不能再与限位卡台接触,使锁销就不能回到原位置(见图18),锁销的纵方向移动,由所述底部(17)取代休眠凹槽(4)进入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在相对应位置,底部进入变匙弹子的凹槽(30)中,就使变匙弹子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而解除休眠状态(详见图18)。在B钥匙解锁后,带动锁芯复位转动后,所述变匙弹子和所述若干弹子一样,就进入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位置,休眠凹槽(4)与变匙弹子不再处于相对位置,A钥匙的解锁功能被终止,B钥匙的解锁功能得到继续执行。另一种锁是在闭锁下,锁芯可空转动小于360度角的空转锁,仍以图1为例,结合图6、图10。将图1中与锁销的一端(14)配合接触的卡槽(18)变为在闭锁下,锁销的一端(14)能沿防技凹槽(38)移动一定距离,防技凹槽的凹槽宽度是锁销(11)的一边(14)(即锁销的底部(17)相对的一边)厚度的两倍以上,由于将图1中的卡槽(18)变为防技凹槽(38),使闭锁下不能转动的锁芯(10)变为闭锁下可空转动小于360度角的空转锁芯(26),此时图1就成了空转锁了。闭锁下或钥匙上匙杆(32)插入空转锁芯(26)钥匙孔中与所述若干弹子(5、6)、变匙弹子(3)的端头(35、31)接触(请见图6),锁销(11)的一端与锁体(13)上的防技凹槽(38)接触,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与变匙弹子(3)在相对位置,使锁销上的底部(17)没有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用配套钥匙或开锁工具都可以使空转锁芯(26)转动一个角度,转动角度的大小与凹入锁体的防技凹槽(38)的凹槽宽度有关,从图6可知,防技凹槽的凹槽宽度是锁销的厚度的若干倍,采用防技凹槽(38)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用开锁工具直接在钥匙孔中通过手感对锁技术开启。请结合图42、图43所示的有L形连接杆(120)的钥匙,一种钥匙是钥匙手把(111)上的连接杆(112)的一端(113)与匙杆(32)的一端(114)叠加并联连接或错位连接而形成L形状的连接杆(120)的弯曲钥匙(见图42);另一种钥匙是钥匙手把(111)上的L形连接杆(120)与匙杆(32)的一端连接而形成有L形连接杆(120)的弯曲钥匙(见图44),所述匙杆(32)与所述连接杆(112)或L形连接杆(120)上与钥匙手把连接的条杆(112)平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匙杆(32)上是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弹子槽(115)、凸台(119)、孔(116)等形状构成。将图42的钥匙上的匙杆(32)从图1即图3所示的锁盖(8)上的钥匙插入口(37)插入钥匙孔(28)与所述弹子(5、6)、变匙弹子(3)的端头接触,钥匙上的L形连接杆上与匙杆(32)相连的条杆与空转锁芯(26)端部的凹槽中接触,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111)相连的条杆的一端进入锁盖(8)与空转锁芯(26)之间的环形凹槽(9)中。钥匙孔与锁盖的钥匙插入口(37)处于相通时,因横向驱动弹簧(21)使锁销不与弹子接触,又因锁销不能脱离与防技凹槽(38)接触,即不能通过防技凹槽的凹槽边与锁体内腔表面之间的位置变化,去寻找使各弹子是否处于解锁状态的手感,在采用防技凹槽和防技锁盖(8)和防技钥匙后,图42所示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一个角度,使匙杆(32)进入被锁盖(8)遮挡后,因锁盖上的孔(27)的半径小于空转锁芯上钥匙孔和放置弹子的弹子槽相连处的半径,使所述弹子和变匙弹子的端头不能从钥匙插入口看到,这样就阻止了现有技术工具进入锁内,并使眼睛不能指挥技术开锁,锁的安全性就得到保证;如在非配套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个角度,在锁销从防技凹槽(38)的一个凹槽边进入锁体内孔表面时,因各弹子上的凹槽未进入同一直线,锁销上的底部(17)与弹子表面接触,锁销就不能横向移动,空转锁芯就不能转动解锁;只有配套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一个角度后,才能使所述弹子或/和变匙弹子上的凹槽进入同一条直线,使所述底部(17)进入所述凹槽,锁销才得以横向移动而与防技凹槽(38)脱离接触,空转锁芯才能继续转动完成解锁(见图10)。当采用图4、图5所示的卡槽(18)时,图1中的锁盖(8)可以不设置。所述弹子、变匙弹子的端头(35、31)放在空转锁芯的表面凹入的环形槽上,该环形槽与钥匙孔相通,钥匙孔与锁盖(8)上的钥匙插入口(37)相通,由锁盖将与钥匙接触的所述弹子和变匙弹子的端头隐藏于锁内,解锁时,由图42所示钥匙从钥匙口插入后,转动钥匙,使钥匙的匙杆(32)与隐藏锁内的弹子、变匙弹子的端头接触后解锁,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所述变匙弹子(3)的端头(31)可设在钥匙孔的任何位置,来克服已知变换A、B钥匙解锁的弹子只能在离钥匙插入口最远的钥匙孔位置,即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只能在钥匙的端口的一个弹子槽上,因此,装修用的A钥匙容易被他人复制小修改后变为B钥匙,使主人财产安全受损,这是目前配有A、B钥匙的B级或C级锁存在的严重安全缺陷;第二现已知A、B钥匙的厚度有限,因此A、B钥匙的差异极小;第三,已知A、B钥匙锁上决定A、B钥匙解锁的弹子是采用A级锁的方式,通过一个小弹珠来控制,存在安全性极差。本发明的A、B钥匙差异大,一是变匙弹子的端头在钥匙孔设置位置的任意性,使A、B钥匙之间的差异可在匙杆上的任何部位而不是已知的匙杆的端口部位,使A钥匙不容易被非法变为B钥匙;二是无论A钥匙与变匙弹子是否接触,变匙弹子都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只有B钥匙解锁,变匙弹子才进入工作状态,使A钥匙与B钥匙差异大,锁的互开率低。
请见图2、图7、图8、图27、图67至图69、图71至图75,图2是闭锁下空转锁芯(26)可转动大于360度角,空转锁芯(26)与锁体(13)间有转子(20),转子(20)与锁尺或拨轮(1)连接或接触带动锁舌移动。空转锁芯(26)上设有若干个弹子(5、6)和在所述弹子之间的任何位置之间有至少一个能防技术开锁或/和能变换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3),弹子、变匙弹子有凹槽(34、30),由弹子、变匙弹子的一端在钥匙孔(28)与钥匙接触,弹子、变匙弹子的另一端分别与弹簧(29、33)、空转锁芯顺序接触,空转锁芯的锁销槽(7)中有锁销(11),和图1不同是由锁销上的卡台与弹子、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来阻止锁销纵向移动,该卡台的构成方式有: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上设有突起的至少两个卡台(42、66),或设有与所述若干个弹子,变匙弹子的数量相同的若干个卡台(42、49、66),(见图2、图67、图69)或在锁销的底部凹入有若干个凹槽(54、55、204)的凹槽边构成若干个卡台(47、66、203)(见图68);锁销上有从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见图1、图22中的22-1图、图68)。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①所述各卡台(66)分别与弹子(5、6)、变匙弹子(3)的外表面接触,阻止锁销纵向移动,由锁销上底部与弹子表面接触,阻止锁销横向移动,休眠凹槽(4)与变匙弹子(3)相对设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或②所述卡台(34、66)与弹子(5、6)、变匙弹子(3)的外表面接触,阻止锁销纵向移动,锁销上的凹槽底或底部与各弹子表面接触,阻止锁销横向移动,所述底部(17)与变匙弹子在相邻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休眠凹槽的宽度稍大于变匙弹子的外径或厚度,休眠凹槽的凹入深度稍大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凹入深度。由所述底部(17)或从所述底部凹入的若干个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底部(图68)与若干个所述弹子(5、6)相对设置。(见图1、图67、图68、图73、图74),锁销上与底部(17)相邻或相连的一端与纵向驱动弹簧(12)、空转锁芯顺序接触,锁销上与所述底部相对应的一端(14)与横向驱动弹簧(41)、空转锁芯顺序接触(见图7),使闭锁下,所述弹子的外表面与所述底部(17)接触,锁销(11)的一端(24)与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处于相对位置而未接触;开口槽(25)的宽度稍大于接触部位(24)的外径或厚度,转子(20)突起的圆台(76)上有定位凹槽(78)与空转锁芯上的定位弹子、定位了弹簧顺序接触(图27)。在装修房屋时用A钥匙插入空转锁芯(26)上的钥匙孔(28)与所述弹子(5、6)和变匙弹子(3)接触,或只能与若干个所述弹子(5、6)接触,当锁上未设锁盖(8)时,非弯曲形的A钥匙上的匙杆(32)使若干个弹子(5、6)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解锁,此为公开技术。当锁上有锁盖(8)时,与图1一样采用有L形连接杆(120)的钥匙,在该A钥匙解锁时,所述卡台(42)与弹子脱离接触,因变匙弹子(3)上的凹槽(30)不能与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或所述底部(17)在相对位置,锁销上的一卡台(66)保持与变匙弹子(注:图中只标注了弹子的标号)的外表面接触,使锁销不能纵向移动(见图74原理),所述若干个弹子(5、6)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由所述底部(17)进入各弹子上各凹槽中,因休眠凹槽的深度大于弹子上的凹槽深度,使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横向驱动弹簧(41)(见图7)使锁销横向移动。使锁销的一端或传动杆(24)(由图27中的27-1图)进入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中(见图27中的27-2图),将锁销与转子连在一起,经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子同步转动,经锁尺或拨轮(1)带动锁舌移动。A钥匙解锁中,变匙弹子的外表面(2)(见图2)不能与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的凹槽底接触(见图75),或变匙弹子与所述底部(17)继续保持相邻位置(见图22中的22-1、22-3),来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A钥匙解锁后带动空转锁芯复位转动,钥匙从锁取出后,与若干个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使弹子移动,弹子上的V形凹槽带动锁销复位移动,而将与锁销接触的横向驱动弹簧(41)压缩,进入闭锁状态。在房屋装修完后,或汽车销售给主人后,需要终止A钥匙的解锁功能,用B钥匙解锁,B钥匙可使变匙(3)上的凹槽(30)与若干个所述弹子(5、6)上的凹槽进入同一条直线,使各卡台(216、217、218、47)(见图75)与各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使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休眠凹槽在相对应位置,因锁销上的底部(17)及所述若干个卡台(47、66、216、217、218)形状的外径或厚度小于变匙弹子、弹子上的凹槽的宽度或空间(见图75),且所述各卡台(47、66)在锁销上的底部上在同一条直线上,纵向驱动弹簧(12)(见图2)使锁销纵方向移动,使各卡台(42、66)(见图67、图68)从各所述凹槽(34、30)通过,锁销的一端与锁体或其它部件接触后,停止锁销移动,使休眠凹槽(4)不再与变匙弹子相对设置,由底部(39、17)进入与变匙弹子相对设置(见图22中的22-4图,图8)。在横向驱动弹簧(41)力下,锁销上的V形底部(39)进入弹子上的V形凹槽,进入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30)中(见图8),锁销横向移动将锁销一端(24)进入转子(20)的开口槽(25)中(图27中的27-2图),锁销纵方向移动后,变匙弹子从休眠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确保B钥匙的继续解锁,A钥匙的解锁功能被终止。在B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复位从锁上取出后,与弹子、变匙弹子相接触的各弹簧使所述弹子、变匙弹子移动复位,经所述V形凹槽(30)与锁销的V形底部(39)滑动接触,使锁销复位移动,锁销又与转子上的开口槽(25)脱离接触(图27中的27-1图),锁进入闭锁状态,空转锁芯又可任意转动大于360度角,但转子不会转动。图73是图68中的G-G部位弹子(5)与锁销上的凹槽(54)之间放大图,图74是图67中弹子(5)与锁销上卡台(47)之间放大图,图75是图73、图74的K-K图,图75包括75-1、75-2、75-3所示图,图75也可作为图67中的f-f图或图68中的卡台(66)与变匙弹子(3)之间接触变化图。在图67、图68中的锁销(11)的底部(17)上至少设有两个卡台(66、47、200)或至少设有两个凹槽(55、54、204)、至少一个休眠凹槽(4)。所述卡台(34、66)与所述底部(17)的形状及大小相同,所述底部(17)与从底部凹入的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底的形状及大小相同,并与弹子、弯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同,即变弹子(3)或所述弹子(5、6)上的所述凹槽形状有: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40)(图75中的75-1图,图58中的58-1图),或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圆弧形凹槽即U形凹槽(163)(图75中的75-2图,图58中的58-3图),或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度相同的形凹槽(30)(图75中的75-3图,图58中的58-2图)的三种凹槽形状,与之相对应接触的锁销(11)上的所述底部(17)或所述凹槽(54)或休眠凹槽(4)上的凹槽底(205)的形状也相应包括有三种形状:底部(17)是上宽下窄的V形边底部(39)(见图70中的70-1所示图和图75中的75-1所示图)或凹槽底(205)是上宽下窄的V形凹槽底(39)(见图75中的75-1所示图);②底部(17)是上宽下窄的圆弧形即U形边的底部(204)(见图70中的70-3所示图),或凹槽底(205)是上宽下窄的U形凹槽底(210)(见图75中的75-2);或③底部(17)是上下宽度相等的形底部(36)(见图70中70-2所示图)或凹槽底(205)是上下宽度相同的形凹槽底部(36)(见图75中的75-3所示图)。从图67、图68、、图69、图73、图74,在A钥匙解锁时,由锁销(11)上的V形卡台(47、216)(图75中的75-1图)或U形卡台(47、217)(图75中的75-2图)或形卡台(47、218)(图75中的75-3图)与所述弹子(5)、变匙弹子(3)的表面接触,使锁销(11)上的V形边底部(39)(图75中的75-1图)或U形边底部(210)(图75中的75-2图)或形边底部(36)(图75中的75-3图)与所述弹子(5)相对设置,而变匙弹子(3)与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相对设置(见图68),或与锁销上的底部(17)相邻或错位设置(见图67)。在B钥匙解锁时,如前实施例所述:因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进入同一条直线上,或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部或休眠凹槽(4)在相对应位置,纵向驱动弹簧(12)使锁销(11)上与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V形卡台或U形卡台或形卡台分别从弹子、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75中的75-1图)或U形凹槽(163)图(75中的75-2图)或形凹槽(30)(图75中的75-3图)通过,使锁销不能回位移动,休眠凹槽(4)远离变匙弹子,使变匙弹子进入工作状态,由底部或凹槽上的凹槽底进入与变匙弹子相对位置,在B钥匙带动锁芯或空转锁芯转动中,由横向驱动弹簧(41)(见图7),或由锁销从锁体上的卡槽(18)(见图9)或从防技凹槽(38)(图10)进入锁体内孔表面接触,使锁销上的底部(17)或凹槽底部(205)进入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中,使锁芯得以转动完成解锁;B钥匙解锁后,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
见图22、图23、图58至图63、图72,图22是控制锁销移动的第5种方式,锁销(11)上只设有与一个有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3)接触的一个卡台(66),(结合图1或图2看)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锁芯或空转锁芯上的纵向驱动弹簧(12)与锁销(11)接触,使锁销的底部(17)上突起的卡台(66)与变匙弹子(3)的表面接触,阻止锁销移动,变匙弹子与底部(17)在错位位置,不能与底部接触而处于休眠状态(图22中的22-2图,图23中的23-1图,图72中的72-1图),但所述弹子(5)与底部(17)是在相对应位置;A钥匙解锁下,锁上所述若干个弹子(5)上的若干个凹槽(34)在同一条直线,使锁销(11)能横向移动,锁销上底部(17)进入凹槽(34)中,因变匙弹子(3)上阶梯形凹槽(171)中的所述凹槽(30)未与各弹子(5)上的凹槽(34)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卡台(66)与阶梯形凹槽(171)中的限位槽(69)未进入相对位置,由所述卡台(66)与变匙弹子表面接触,使变匙弹子继续处于休眠状态,锁销不会移动,所述底部(17)不能进入与变匙弹子相对位置,确保A钥匙能继续解锁(图22中的22-3图,图23中的23-2图,图72中的72-2图);淘汰A钥匙解锁时,启用B钥匙解锁,使变匙弹子(3)上阶梯形凹槽(171)中的所述凹槽(30)与锁销(11)上的底部(17)进入相对应位置,底部上的所述卡台(66、68)与变匙弹子(3)上阶梯形凹槽(171)中的限位凹槽(69)进入相对位置,卡台(66、68)不再与变匙弹子接触,纵向驱动弹簧(12)使卡台(66、68)从限位槽(69)通过(图23中的23-3图,图72中的72-3图,图22中的22-4图),底部(17)从凹槽(30)通过,在锁销的一端与锁体或锁芯接触后定位,使锁销上的底部(17)与变匙弹子(3)进入相对位置,锁销不能回位移动,这就使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自动终止A钥匙解锁,由B钥匙继续解锁。图23中卡台(68)的厚度或外径比锁销(11)、底部(17)的厚度或外径大,小于阶梯形凹槽(171)上的限位槽(69)的槽宽度,闭锁下或A钥匙解锁下所述卡台(68)不能通过变匙弹子上接纳底部(17)的凹槽(30)(见图33);图72中的卡台(66)的厚度或外径与锁销(11)的厚度一样,大于所述底部(36)的厚度或外径大,小于阶梯形凹槽(171)上的限位凹槽(69);闭锁下或A钥匙解锁下卡台(66)不能通过变匙弹子上接纳所述底部(36)的凹槽(30)(见图72);在B钥匙解锁时,该卡台(66、68)能从限位槽(69)通过,使锁销纵向移动,来终止A钥匙解锁。图71中的条形卡台(213)的厚度或外径是小于或等于锁销(11)上所述底部(39、36、210)(71中的71-1、71-2、71-3图)的厚度或外径,锁销(11)上的底部是V形边底部(39)(图71中的71-1图),图71中的71-1图是A钥匙解锁下,由锁销(11)上的底部(39)上突起的条形卡台(213)与变匙弹子(3)表面接触;锁销(11)上底部是形边底部(36)(图71中的71-2图)和锁销(11)上底部是U形边底部(210)(图71中的71-3图),条形卡台(213)的长度应保证在闭锁下,卡台(213)的一端应超过变匙弹子(3)上接纳所述底部(39)的凹槽(40)的位置,即在B钥匙解锁时,所述卡台(213)的一端头是从变匙弹子(3)的阶梯形凹槽(171)上的条形限位槽(170)通过,图71中的锁销(11)与变匙弹子(3)相互作用原理同前述。变匙弹子(3)或弹子(5、6)上的阶梯形凹槽(171)的组合形状,以及变匙弹子或弹子的形状见图58至图63,图58至图60是叶片变匙弹子(3、173),图61至图63是月牙变匙弹子(178、3);叶片变匙弹子(3、173、178)上的阶梯形凹槽(171)是由接纳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的V形凹槽(40)或U凹槽(163)或形凹槽(30)与限位槽(170、69、177、49)连接构成,该限位槽的槽宽或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限位槽(170)槽宽小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槽宽,限位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深度,由叶片变匙弹子(3)(图59中的59-1图)或月牙形变匙弹子(178)(图62中62-1图)中的V形凹槽(40)与限位槽(170)连接;叶片变匙弹子(3)(图59中的59-2图)或月牙变匙弹子(178)(图63中的63-2)所示圆弧形凹槽(30)与条形限位槽(170)连接;由形凹槽(30)(图59中的59-3图,图62中的62-2图)与条形限位槽(170连接;或②限位槽(170)的槽宽与所述凹槽(30、40、163)的槽宽相同,即叶片变匙弹子(图59中的59-5图)或月牙形变匙弹子(178)(图62中的62-3图)中的长条形槽(172);或③限位槽(69)的槽宽大小所述凹槽(30、40、163)的槽宽;请见图23、图72中的限位槽(69)与所述形凹槽(30)连接,或叶片变匙弹子(图60中的60-1图)的V形凹槽(40)与限位槽(69)横向连接,或是形凹槽(30)(图60中的66-2图)与限位槽(69)横向连接,或是U凹槽(163)(图60中的60-3图)与限位槽(69)横向连接。所述变匙弹子上的接纳锁销底部的所述凹槽形状及变匙弹子形状还有以下几种:①凹槽形状是V形凹槽(40)的圆条形变匙弹子(3)(见图28、图29)或叶片变匙弹子(3)(见图58中的58-1图)或月牙形变匙弹子(178)(见图61中的61-1图;或②凹槽形状是圆弧形凹槽即U形(163)的圆条形变匙弹子(3)或叶片变匙弹子(3)(见图58中的58-3图)或月牙变匙弹子(178)(见图61中的61-2图);或③凹槽形状是形凹槽(30)的圆条形变匙弹子(3)(见图28、图29)或叶片变匙弹子(3)(见图58中的58-2图)或月牙变匙弹子(178)(见图61中的61-3图),所述弹子(5、6)的形状及设置的凹槽形状同上述变匙弹子一样,故略。
前述了所述卡台(47、66、68、200)在锁销(11)的底部(17)上突起,与设有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或弹子接触,同理,另一种所述卡台(66)与锁销上的底部在同一条直线上,该卡台(66)是由从底部(17)凹入的凹槽(55)上的凹槽边与锁销的一边构成(见图22中的22-1图,图72中的72-1图),图72是图22中的f-f图,图72中的72-1所示图是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锁销的一端(66)与设有阶梯形(171)的变匙弹子(3)表面接触,在A钥匙解锁下,锁销作了横向移动,使锁销上的一端卡台(66)与变匙弹子表面接触锁销不能纵向移动,变匙弹子(3)在休眠状态(见图72中的72-2图);在B钥匙解锁下,锁销上的卡台(66)从变匙弹子(3)上的限位凹槽(69)进入相对位置,卡台(66)与锁销(11)之间的通道(36)与所述凹槽(30)进入相对位置,因通道(36)的厚度与锁销上的底部(17)的厚度一样,而小于所述凹槽(30)的凹槽宽度,同时,通道(36)与从底部(17)凹入的凹槽(55)上的凹槽底相通,纵向驱动弹簧(12)使锁销纵向移动,锁销不能回位移动使该凹槽(55)上的凹槽底(36)在B钥匙解锁下进入变匙弹子(3)上的阶梯形凹槽上的所述凹槽(30)(见图72中的72-3图)中使锁销得以横向移动,实现B钥匙解锁,将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
另一种是不设纵向驱动弹簧,不采用锁销纵向移动来控制变匙弹子工作状态,而是在锁销(11)上设子锁销(62),利用子锁销在锁销上可移动或不能移动的方式使变匙弹子在休眠或工作状态,请见图19至图21、图24至图26,锁销在图1或图2所述的锁销槽(7)中。子锁销(62)在锁销(11)的阶梯槽(58)中,子锁销(62)一端与弹簧(63)、锁销顺序接触,子锁销的另一端(57)与变匙弹子(3)相对设置,所述底部(17)与所述弹子(5、6)相对设置,在子锁销(62)上有连接槽(61、71);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①连接槽(61)与锁销上的连接槽(60)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所述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上与弹簧接触的连接杆(59)分别与子锁销(62)和锁销(11)的表面接触(见图19);或②连接槽(71)与锁销上的连接杆(72)的一端相对设置,连接杆上的卡台与所述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上的限位杆(55)接触,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弹簧(73)、锁销顺序接触(见图24);在用A钥匙解锁时,所述图1、图2中的弹子(5、6)上的凹槽进入同一直线上,使锁销(11)上的底部(17)能进入所述凹槽中,使锁销能横向移动,因变匙弹子(3)上的凹槽未与所述弹子(5、6)处于同一条直线,即子锁销(62)上的端头(57)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不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上的表面与子锁销的端头(57)接触,子锁销不能移动,因子锁销与弹簧(63)接触,在锁销横向移动时,将该弹簧(63)压缩(见图20、图25),使子锁销在与变匙弹子的外表面接触时,不会影响锁销横向移动,使A钥匙解锁,变匙弹子保持在休眠状态。此时,①见图20锁销上的开口槽(60)移动到与子锁销上的开口槽(61)的错位状态,锁销上的开口槽(60)进入与连接杆(59)相对位置,但子锁销(62)上的开口槽不能与连接杆在相对位置,因此,子锁销不能与锁销同步移动,使子锁销(62)上代表底部的端头(57)在锁销上可移动方式来使锁销(11)得以横向移动,而实现A钥匙解锁(见图20)。或②见图25锁销(11)上的连接杆(72)的端头移动到与子锁销上的开口槽(71)成错位状态,在限位杆(55)与连接杆上的卡台(74)脱离接触之前连接杆的一端已进入与子锁销的表面接触,子锁销不能与锁销同步移动,在锁销横向移动下,使底部(17)向所述弹子(5、6)上的凹槽中移动完成A钥匙解锁,使变匙弹子保持休眠状态(见图25)。需终止A钥匙解锁功能时,用B钥匙解锁,使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与所述弹子(5、6)上的凹槽进入同一条直线,子锁销(62)上的端头(57)进入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中,锁销横向移动,使底部(17)进入弹子的凹槽,所述弹簧(63)使子锁销和锁销得以同步移动;具体工作过程是:①在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开口槽(60、61)构成条形槽移动到与所述连接杆(59)位置时,弹簧使连接杆(59)进入条形槽(60、61),将子锁销与锁销连为一体,子锁销从此不能在锁销上移动,使变匙弹子从休眠进入工作状态(见图21);或②在同一条直线的开口槽(71)和连接杆(72),在锁销横向移动时弹簧(63)使子锁销同步移动,连接杆上的卡台(74)与限位杆(55)脱离接触,弹簧(73)使连接杆的一端进入开口槽中,将子锁销与锁销连为一体,子锁销从此不能在锁销上移动,使变匙弹子从休眠进入工作状态(见图26);结果A钥匙的解锁功能被终止。子锁销控制变匙弹子的工作状态,不再设纵向驱动弹簧(12),锁销不需纵向移动。
请见图11至图15、图76至图83,图11、图12、图76至图83是图1中的C-C图,图13是图1中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和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的端头经钥匙孔(28)与锁体(13)内孔表面接触,图12是图11中与钥匙孔相通的、隐藏于锁盖(8)内的锁体内孔(45)表面与锁体内孔表面(48)不在同一直线或平面上,而构成阶梯形(129)的内孔表面。图11是闭锁下,与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3)接触的弹簧(29)处于压缩状态,使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在锁销(11)一边靠弹簧(29)的位置,而不是已公知锁,该凹槽(30)在锁销(11)的另一边靠与钥匙接触的位置。在所述钥匙解锁下,所述弹簧(29)从压缩状态进入释放弹力的伸长状态下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才进入与锁销上的底部(36)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使与钥匙接触的变匙弹子上的端头(31)由闭锁下与锁体(13)内孔表面(45)接触(见图11),到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所述端头(31)进入到凹入锁体(13)内孔的环形凹槽(43)中(见图12、图15),该环形槽(43)是由图14中的所述内孔表面(48)构成,被所述锁盖(8)(见图3)给遮盖而隐藏在锁内;克服锡纸等技术开锁方法在钥匙孔的非法解锁问题,因此,变匙弹子的端头(31)在钥匙孔中,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是不能移动到与锁销上的底部(36)在相对位置,而只有在钥匙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使锁芯转动,在钥匙上的阶梯形匙杆(51)进入锁盖遮挡区域,并使所述端头从钥匙孔(28)进入到锁体的环形槽(43)中,该变匙弹子才进入解锁状态,这与已公知的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端头只能在钥匙孔中移动不同。钥匙上的阶梯形匙杆(51)是由匙杆(52)与匙杆(50)不在同一条直线的错位连接构成(见图15)。图11、图12中锁销的一端(14)在闭锁下与锁体(13)上的防技凹槽(38)接触(见图6、图10)所示,防技凹槽(38)的解锁作用同前述。图76中的变匙弹子(3)具有防技术开锁功能,在闭锁下,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31)经过钥匙孔(28)与锁体(13)的内孔表面(47)接触,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与锁销(11)上的V形边底部(39)在相对设置,使变匙弹子在闭锁下处于解锁状态,克服非法钥匙及锡纸开锁法解锁,因此配套钥匙上必须有孔,以便变匙弹子(3)的端头(31)从钥匙孔穿过。图77中的变匙弹子(3)也具有防技术开锁功能,与前述的图11、图12一样,在闭锁下,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31)经钥匙孔(28)与锁体(13)上的内孔表面接触,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在锁销(11)靠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方向,而远离钥匙孔(28)方向,与已公知锁上的V形凹槽(40)是在锁销靠钥匙孔(28)的方向不同,要实现B钥匙解锁就必须使弹簧(29)在伸长下才能使V形凹槽(40)进入与V形边底部(39)相对位置。解锁时,钥匙使所述弹子(5、6)上的凹槽(34)进入同一条直线,使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图77)进入与变匙弹子(3)相对位置,使锁销能横向移动,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进入若干个所述弹子上的凹槽(34)中,由于若干个凹槽(34)的凹槽深度深,使所述底部(17)不能与所述凹槽上的凹槽底接触而有一定的距离,来使锁销还可以横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在钥匙带动空转锁芯继续转动,使锁销的一端(14)从凹入深度深的卡槽(18)进入锁体内的凹入深度浅的环形凹槽(220)中(见图78)实现钥匙对锁的第一步解锁,然后继续带动锁芯转动:一种情况是当钥匙短或窄不能与变匙弹子的端头接触时,变匙弹子上的端头(31)从锁体内孔表面(47)(见图77)进入环形槽(220)中,使锁销上的底部(39)进入变匙弹子(3)上的凹槽(40)中(见图79),此时,弹簧(29)由闭锁下的压缩状态进入到解锁下的伸长状态,使锁销又横向移动一定距离而完成第二步解锁即将锁开启;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用非配套钥匙在钥匙孔(28)实现第一步解锁,将锁销上的底部进入所述弹子的凹槽中,但变匙弹子未移动,在非配套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定角度后,因锁销一端从卡槽(18)进入环形槽(220)相接触,一是非配套钥匙不能从锁上取下,变匙弹子不能移动,使锁销与变匙弹子的外表面保持接触,锁销不能再横向移动,锁销的一端就不能与环形槽(220)脱离接触,锁芯转动角度不够,即未完成第二步解锁,锁就不能开启。在图79中是不需要钥匙与变匙弹子接触,而由锁体内孔中的所述环形凹槽(220)上的凹入深度,来确定变匙弹子的端头从钥匙孔(28)进入锁体上的深度;第二种情况是用配套钥匙解锁,图80是所述钥匙与变匙弹子的端头(31)接触,而是由钥匙上设的孔的大小或形状不同,与所述端头的大小或形状配比,来确定端头按钥匙孔的特征,进入环形槽(220)中的一定深度的位置,才使变匙弹子上的凹槽(40)与锁销(11)上的底部(39)进入相对位置,该变匙弹子的端头(31)是锥形时,控制钥匙(32)的孔(116)是锥度,就可以根据配套钥匙锥度孔的大小,由弹簧(29)从闭锁的压缩状态进入解锁的伸长状态,使变匙弹子的端头(31)按钥匙的孔大小来决定进入环形槽(220)的不同深度位置,也可以采用阶梯形端头的匙弹子,通过钥匙(32)的孔就是阶梯形孔(116)来控制所述为端头(31)进入环形槽(220)的不同深度位置(见图80)。图81是钥匙解锁下,由匙杆(32)表面上突起的凸台或条杆(119)进入弹子槽(93)内将在弹子槽中的变匙弹子移动,使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与锁销(11)上的V形边底部(39)进入相对位置,经钥匙带动锁芯(10)转动将锁销(11)一端从卡槽(18)进入锁体内孔表面接触来实现解锁;与钥匙接触的所述弹子(5、6)的端头(35)也在弹子槽中。图82同前述设有防技术开锁功能的锁一样,需钥匙带动锁芯移动中进行第1步和第2步的两步解锁过程,才能将锁开启;图82中的锁芯(10)上的叶片形变匙弹子(173)上的卡台(174)与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锁芯顺序接触,变匙弹子(173)的一端(223)与锁体(13)的内孔表面(47)压力接触,叶片形变匙弹子(173)上的所述V形凹槽(40),与锁销(11)的V形边底部(39)成错位状态(见图82),所述V形边底部(39)是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的凹槽底,或与锁销上的底部(17)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子到锁销底部(17)之间距离,或与休眠凹槽(4)上的V形边底部(39)在相对位置,但V形边的底部(39)到变匙弹子之间的距离大于锁销上的底部(17)到所述弹子之间的距离;经钥匙匙杆(32)上的内铣齿或外铣齿与叶片变匙弹子上突起的拨台(168)接触解锁,使锁销上的底部(17)进入若干个所述弹子(5、6)上的凹槽(34)中,在实现钥匙对锁的第一次解锁,使锁销(11)上的一端从锁体上的卡槽(18)退出进入环形槽(220),休眠凹槽上的V形边底部(39)正好进入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来阻止锁销横向移动,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个角度后,变匙弹子的一端(223)进入被锁盖遮挡的、锁体内孔上凹入的环形槽(220)位置,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将叶片形变匙弹子(173)的一端(223)由接触锁内孔表面(47)进入到所述环形槽(220)位置(详见图83),弹簧(29)释放弹力进入伸长状态,使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与锁销(11)上的在休眠凹槽中的V形边底部(39)进入相对应位置;此时有几种情况:①在所述端头(223)与环形槽(220)接触下,或②变匙弹子上的拨台(168)与匙杆上(32)上的内铣齿或外铣齿接触的控制下,使所述端头(223)进入环形槽(220)一定的深度位置(见图83),此时经钥匙带动锁芯再转动下,锁销上的一端从环形槽(220)进入锁体内孔表面(47)接触时,锁销上的V形边底部(39)进入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中,因所述弹子上的凹槽(34)的凹入深度深,能保证锁销(11)的一端从锁体卡槽(18)进入到与锁体内孔表面(47)接触的移动距离,使锁销的底部(17)继续向弹子上的凹槽中移动,锁销横向移动距离正好与所述环形槽(220)脱离接触,进入与锁体内腔表面(47)接触,完成第二步解锁,此时,锁芯才能大角度转动带动锁舌将门开启。尤其是设有锁盖(8)的锁,使目前的开锁工具、开锁技术无法解锁。
见图28至图37、图38至图41,图28中的空转锁芯(26)在闭锁下可转动小于360底角,图29中的空转锁芯(26)在闭锁下可转动大于360底角,图30是图28中所述弹子(5)位置在闭锁下的剖面图,图31是钥匙解锁下图28的K-K图,图32是B钥匙解锁下图28的K-K图,图33是图29闭锁下的K-K图,图34是A钥匙解锁下的图29的K-K图,图35是B钥匙解锁下的图29的K-K图,图38是闭锁下图29的B-B图,图39是A钥匙解锁下的图29的B-B图,图40是A钥匙解锁下图29的K-K图,图41是B钥匙解锁下的图29的K-K图,图36是匙杆上突起的齿面(231),图37是设有齿面(231)的匙杆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构成弯曲钥匙,由钥匙上的齿面(231)与图28、图29中圆条形的弹子、圆条形的变匙弹子接触解锁。在上述图中,锁盖(8)与锁体(13)相连,锁盖上的钥匙插入口(37)(见图3)与锁体(13)上驱动凹槽(80)和空转锁芯(26)上的钥匙孔(28)相通,钥匙孔(28)与驱动凹槽(80)相对设置,驱动钥匙复位移动的传动弹子(82)的一端在钥匙或未进入钥匙孔,传动弹的另一端与空转锁芯上的弹簧(84)接触,所述弹子(5)和变匙弹子(3)上有形凹槽(34、30),有至少一个所述弹子(79)上是V形凹槽(40)或有斜坡的凹槽,变匙弹子和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31、35)不在钥匙孔(28),在所述弹子槽中,与弹子槽的槽口平齐或凹入所述弹子槽内,该弹子槽与钥匙孔相通,变匙弹子、弹子的另一端与空转锁芯上弹簧(29、33、85)接触,由设V形凹槽(40)的弹子(79)与弹力强的弹簧(85)接触,该弹簧(85)的弹力大于与其它弹子接触的弹簧(29、33)的弹力,或大于驱动锁销横向移动的横向驱动弹簧(21、41)(见图33、图34)的弹力。图28中空转锁芯与带动锁舌移动的齿轮(86)或锁尺相连,图29的空心锁芯与锁体之间有转子(20)(详见图27),转子上有带动锁舌或带动传动机构的拨轮(87),传动机构与锁舌接触。图30是A钥匙的匙杆(32)上(见图44)经钥匙插入口(37)进入驱动凹槽(80)和钥匙孔(28)中,锁销(11)的底部(17)与弹子(5)的相对或接触,与弹子上的凹槽(34)错位,匙杆上的凸台(88)在钥匙孔中未与弹子接触,匙杆的表面与驱动凹槽的凹槽底(89)接触,凹入锁体的驱动凹槽(80)上的凹槽边(90)与锁体内孔表面(45)连接,锁销(11)的一端在锁体内孔凹入的防技凹槽(38)中,防技凹槽的凹槽宽度是锁销厚度两倍以上,锁在闭锁状态。图31是将图30中的A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一个角度,使匙杆(32)的表面沿驱动凹槽的凹槽边(90)进入锁体内孔表面(45)接触时,使匙杆(32)从驱动凹槽(80)进入空转锁芯的钥匙孔(28)中,将匙杆上的若干个凸台或条杆(见图44)或齿形面(图36、图37)进入若干个所述弹子槽中,使所述弹子(5、6)上的端头(35)从与钥匙孔相切的弹子槽的槽口处往弹子槽内移动,而使所述弹子上的凹槽进入同一条直线上,使锁销得以横向移动,将锁销与防技凹槽(38)脱离接触,变匙弹子(3)在闭锁时,是由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与变匙弹子(3)相对设置(原理见前述),A钥匙解锁使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与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不在相对应位置(图31),不能使锁销上的底部(36)进入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中,使变匙弹子处于休眠状态(原理前述)。图32是要终止A钥匙解锁功能,将B钥匙上的匙杆(32)从图25钥匙插入口进入驱动凹槽和钥匙孔中后即为图30所示,然后由B钥匙带动空转锁芯(26)转动,匙杆(32)上的圆弧形表面经驱动凹槽(80)上的凹槽边(90)滑动接触,使B钥匙上的匙杆(32)向钥匙孔(28)方向移动,在匙杆表面与锁体内孔表面(45)接触下,匙杆上的所有凸台或条杆(88)都分别进入各弹子槽(93)中,带动所述弹子(5、6)移动,圆条形变匙弹子(3)的端头(31)与匙杆(32)上的凸台(88)接触,使变匙弹子移动,在变匙弹子上所述形凹槽(30)及若干个弹子上的凹槽(34、30)在同一条直线,根据前面介绍的使变匙弹子休眠或工作的多种方式,B钥匙解锁,受纵向驱动弹簧(12)力锁销(11)纵向移动,或锁销上的子锁销(62)从可移动变为锁销与子锁销连在一起不能移动,变匙弹子上的形凹槽(30)进入与锁销上形边底部(36)在相对位置,使变匙弹子从休眠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A钥匙的解锁功能自动终止,由锁销的一端经防技术凹槽(38)到锁体内孔表面(45)接触,锁销上底部进入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中而完成解锁。在图28中的若干个所述弹子中有至少一个弹子(79)与弹力较强的弹簧(85)接触,在B钥匙解锁后,带动锁芯转动复位进入驱动凹槽(80),强力弹簧(85)和弹簧(84)(见图28)的弹力,经弹子(82、79)将B钥匙横向移动,使匙杆上的所述凸台或条杆退出各弹子槽,与锁销(11)接触的横向驱动弹簧(21)(见图1)使锁销上的底部退出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B钥匙就可轻松从图28的锁上取出完成闭锁。B钥匙或A钥匙的图请见图44,该钥匙由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和把(111)上的L形连接杆(112)相连而构成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钥匙经锁盖(8)上的钥匙插入口(37)进入锁内,L形连接杆(120)上与匙杆(32)相连的条杆与空转锁芯(26)上的凹槽(83)接触(见图28),L形连接杆(120)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与匙杆(32)平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条杆(112)进入锁盖的内孔(27)与锁芯(26)之间的环形凹槽(9),来使弯曲连接杆与锁芯同步转动(见图3)。当图28的锁上不设锁盖(8)时,钥匙是由钥匙手把(111)与匙杆(32)连接,钥匙是由若干个圆弧形凸台(121)、条杆(122)在匙杆(32)上突起,为了保护匙杆上突起的凸台或条杆,在匙杆上设有护匙板(123),增强钥匙强度(见图44)。图29上的空转锁芯上的若干个弹子槽与开口槽即匙槽(81)相通,匙槽的一端与钥匙插入口(37)相距距离,从钥匙孔(28)凹入后与各弹子槽相通,匙槽(81)凹入的深度大于在匙杆(32)上突起的齿面(231)的高度(见图36、图37),匙槽(81)的宽度大于所述齿面(231)的厚度,匙槽(81)的长度大于所述齿面的长度,但小于钥匙孔(28)的长度。图33中可知空转锁芯(26)上的钥匙孔(28)与锁体上的驱动凹槽(80)相通。驱动弹子(82)的一端与钥匙孔相切,另一端与弹簧(84)接触,空转锁芯(26)中弹子(79)上的凹槽是V形凹槽(40),其余若干个所述弹子(5)、变匙弹子(3)上的凹槽是形凹槽(30),与之相适应的是锁销(11)上,设有V形边的底部(39)(见图70中的70-1图)与V形凹槽的弹子(79)相对设置,设有形边底部(36)(见图70中的70-2图)与形凹槽(30)的若干个所述弹子(5)相对设置,以及与变匙弹子(3)相对或错位设置(见前述),在已公知的B级或C级空转锁上,都是采用V形凹槽,由于弹子上是V形凹槽,锁销上与V形凹槽配合接触的是V形边底部,就存在非配套钥匙或开锁工具或较薄的毛坯钥匙上贴上锡纸,在所述V形底边未与V形凹槽完全相对应时,经钥匙带动锁芯摆动实现开锁的缺陷。就只能用 形凹槽与形边底部完全对应的方式解锁才能克服已公知锁的缺陷。图29的锁用A钥匙、B钥匙解锁原理、方法同图2、图1、图28相同,故简述如下:如果未设锁盖(8)、用图36的钥匙解锁,在设有锁盖(8)时,用图37的钥匙解锁。图36、图37中,钥匙上的匙杆(32)上有突起的齿面(231),该齿面是由若干个突起的齿(232)或牙花连接或曲线构成,齿面的端(118)与匙杆一端口相连,齿面的另一端(235)与钥匙手把(111)相距一定的距离的匙杆(32)上未设有齿面的部位(114)与钥匙手把(111)相连(见图36),或与L形连接杆(120)、钥匙手把(111)顺序相连,即L形连接杆上的条杆(234)与连接杆(114)连接,L形弯曲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和匙杆平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图37),图36中钥匙的A-A图是图36中的A-A图,图37中的B-B图是图37中钥匙的B-B图。A钥匙与B钥匙之间的差别在于:A钥匙的匙杆(32)的长度或宽度比B钥匙上的匙杆(32)短或窄而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A钥匙和B钥匙上有至少一个与变匙弹子接触的部位形状或构成不同,即所述的齿或牙花在匙杆(32)上突起的高度不相同。图33是图29的K-K图,是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锁销(11)上的所述底部(17)与变匙弹子(3)是相邻或错位状态,即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连的一端与变匙弹子在相邻状态,使底部(17)不能与变匙弹子在相对状态,而处于休眠状态,空转锁芯(26)上的钥匙孔(28)与锁体(13)内孔上的V形驱动凹槽(80)相对设置,钥匙孔(28)与开口的匙槽(81)相通,钥匙又与放置若干个所述弹子、变匙弹子的所述弹子槽相通。变匙弹子(3)一端(31)与弹子槽(93)的端口平齐或凹入该弹子槽中,变匙弹子上是形凹槽(30),锁销上与变匙弹子处于错位状态的底部(17)是形边底部(36)(见图70中70-2图),锁销(11)与横向驱动弹簧(41)、空转锁芯(269顺序接触,使锁销上的底部(17)与若干个所述弹子(5、6)的表面接触。图34,用A钥匙解锁,在钥匙带动空转锁芯(26)转动中,匙杆(32)与内孔表面(45)接触,使齿面(231)进入空转锁芯上匙槽(81)中与所述弹子(5、6)端头、变匙弹子(3)的端头(31)接触,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不能与锁销上的底部(17)在同一条直线,即不能与若干个所述弹子上的若干个凹槽(40)在同一条直线,变匙弹子保持休眠状态(详见前述的几种方式),使锁销上的底部(17)进入各弹子上的凹槽中,锁销在横向驱动弹簧(12)力下移动,使锁销(11)与转子(20)(见图29、图27中的27-2图)上的凹槽(25)接触,在A钥匙带动空转锁芯带动下,使转子同步转动,经转子上的拨轮(87)带动锁舌移动完成开门。在闭锁时,A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复位至驱动凹槽(80)位置后,因锁上有至少一个弹子(79)或变匙弹子(3)上的凹槽是V形凹槽(40)或是有斜坡的凹槽,并且与强弹力的弹簧(85)(见图29)接触,弹簧(85)的弹力大于与锁销(11)接触的横向驱动弹簧(41)的弹力(见图33),在A钥匙受若干个接触弹子的弹簧的弹力下及驱动弹子(82)(见图29)的作用下使齿面(231)从匙槽(81)退出,得以使A钥匙从锁上取出。因强力弹簧(85)的弹力,使弹子(79)移动,弹子上的V形凹槽上的斜坡面与锁销(11)上的V形底部(图70中的70-1图)滑动接触,使V形底部从V形边凹槽进入弹子的外表面接触时,就使锁销移动,弹簧(41)压缩,锁销的移动就使与各弹子上的形凹槽轻松退出锁销的形边底部,完成闭锁。采用形形凹槽、形底部是解决现有B级锁、C级锁的安全隐患问题。请见图35,在需终止A钥匙解锁时,用B钥匙从图29即图33所示的钥匙孔(28)和驱动凹槽(80)插入锁内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在钥匙带动空转锁芯(26)转动到匙杆(32)的表面与驱动凹槽(80)脱离接触进入与锁体内孔表面(45)接触时(见图35),匙杆(32)上的齿面(231)(见图36或图37)进入匙槽(81)和弹子槽中与所述弹子的端头及变匙弹子(3)的端头(31)接触,若干个弹子上的凹槽和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进入同一条直线,而与锁销(11)上的底部(17)在相对位置,根据前述子锁销(62)进入不能移动,纵向驱动弹簧(12)使锁销纵向移动,就将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A钥匙解锁功能被终止,而使锁销上的底部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在相对位置,或使处于不能移动锁销上的底部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保持在相对位置,横向驱动弹簧(41)(见图33),使锁销横向移动,使锁销上底部进入弹子和变匙弹子上的凹槽,锁销(11)得以横向移动,使锁销的一端或突起的条杆(11)由图27中的27-1图所示位置进入到开口槽(35)中(见图27中的27-2图),使转子与空转锁芯连为一体而同步移动,经转子上的拨轮(87)带动锁舌移动完成开门。然后经B钥匙带动空转锁芯复位转动,在匙杆(32)移动到驱动凹槽(80)位置,同A钥匙解锁一样,弹力弹簧(85)使弹子(79)移动,使锁销(11)移动,使锁销上的形底部或V形底部与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形凹槽(30)或V形凹槽(40)脱离接触,将锁销(11)与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脱离接触(见图27中的27-1图),由锁体上的定位弹子与转子上的定位凹槽(78)接触而定位,锁进入闭锁状态。同时使匙杆(32)进入驱动凹槽(80),匙杆上的齿面(231)退出匙槽(81)和弹子槽进入钥匙孔(28),B钥匙从锁上取出完成闭锁。采用图36、图37的钥匙可解决现有B级、C级锁上的匙杆厚度薄,使弹子间移动变化小,锁互开率大的缺陷。
请见图38至图41、图52,图38是图29的B-B图在闭锁状态,图39是图29的B-B图在A钥匙解锁下,图40是图29的K-K图在A钥匙解锁下,图41是图29的K-K图在B钥匙解锁下,图52是图29中的一种转子(20)的构成图,图38至图41与图33至图35中所述的工作原理等相同故略述,不同的是:1、闭锁下,由锁销(11)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端(95)与锁体(13)中的圆条形传动杆(98)、弹珠(96)、弹簧(97)顺序接触;2、锁销(11)上的一端(95)的宽度或长度是所述圆条形传动杆(98)直径的两倍以上,其形状呈圆弧形。闭锁下,锁销上的V形底部(39)与弹子(5)表面接触,使锁销上的一端(95)的右边与锁体(13)上的传动杆(98)压力接触,传动杆(98)一端与转子(20)上的防技凹槽(152)在相对位置而靠该凹槽的凹槽边(154)(见图52中的52-1图)。所述弹子(5)上与钥匙接触端头(35)不在钥匙孔,在弹子槽(92)的槽口平齐或凹入弹子槽内。图39是用A钥匙解锁下,A钥匙(见图36、图37)带动空转锁芯(26)转动,使钥匙上的匙杆(32)与驱动凹槽(80)脱离接触而进入与锁体(13)内表面(45)接触,传动杆(98)从锁销上的一端(95)的右边进入左边接触(见图39),匙杆(32)上的齿面(231)进入钥匙槽(81)中将弹子(5)移动,弹簧(97)使锁销(11)上的V形底部(39)进入弹子上的V形凹槽(34),因传动杆(98)的外径与V形凹槽(34)的凹入深度相同,使传动杆进入锁销槽(99)并与锁销上的一端(95)的左边接触,传动杆(98)从锁体(13)进入空转锁芯(26)后,因转子(20)处于定位状态,使传动杆(98)的一端进入防技凹槽(152)中与凹槽边(153)相邻(见图52中的52-2图),A钥匙带动空转锁芯使转子(20)同步转动,经转子上的拨轮将锁舌移动完成开门。A钥匙解锁不能使变匙弹子(3)上的凹槽(30)与所述弹子(5)上的凹槽(34)在同一条直线上,使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仍然与变匙弹子(3)表面在相对位置,锁销(11)的横向移动,只能使休眠凹槽(4)靠近变匙弹子确保A钥匙的解锁(见图40)。闭锁时,A钥匙带动空转锁芯复位转动,在传动杆移动到与锁体中的弹珠(96)相对位置时,转子(20)移动复位,由转子上的定位V形凹槽与锁体上定位杆、弹簧顺序接触而将转子定位,此时,因A钥匙未进入驱动凹槽(80)、钥匙上的齿面(231)仍与所述弹子接触,使各弹子未复位移动,传动杆(98)不能进入锁体而由锁销(11)上的一端(95)的左边进入右边相接触,此时,匙杆进入与驱动凹槽在相对位置,如图29中与弹力弹簧(85)接触的弹子(79),使匙杆上的齿面进入钥匙孔(28),并由该弹子上的V形凹槽(40)与锁销上的V形底部滑动接触,而使锁销作横向复位移动,将传动杆压入锁体与弹珠(96)接触,使若干个所述弹子(5、6)和变匙弹子上的形凹槽(30)与锁销上的形边底部(17)脱离接触,完成闭锁,使钥匙方便的从锁上取出。需终止A钥匙解锁,用B钥匙解锁,其解锁同前述,故简述如下,B钥匙(见图36、图37)从图38插入锁内,在匙杆(32)沿凹槽边(90)进入锁体内孔而与V形驱动凹槽(80)脱离接触,匙杆上的齿面(231)进入钥匙槽(81)带动各弹子(5、6、79)及变匙弹子(3)的移动,使各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34、40)进入同一条直线后,根据前述方式,由锁销纵向移动,锁销上的底部(17),或子锁销上的底部(57),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进入相对位置,使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弹簧(97)经弹珠(96)、传动杆(98)使锁销(11)移动,同A钥匙解锁一样,传动杆进入空转锁芯,传动杆的一端进入转子(20)的防技凹槽(152)中,在B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下,转子同步转动经转子上的拨轮带动锁舌移动开门。闭锁时,B钥匙反方向带动空转锁芯转动到B钥匙从锁上取出,传动杆与转子分离,空转锁芯(26)又可以作大于360度角的转动,但转子(20)不能转动,门不能开启。在图38至图41中将锁销上的一端(95)宽度设置为是传动杆(98)外径的至少两倍以上,是为了防止非配套钥匙或工具技术开锁,当图29上设有锁盖(8)(详见图3),A钥匙和B钥匙就必须用图37所示的有L形连接杆(120)的弯曲钥匙(原理见前述)。
请见图45、图48至图51、图53至图57、图27,图64、图65是、图66、图45是用月牙形变匙弹子或防技术开锁弹子的空转锁,图48是图45的W-W图,图49是图45在用A钥匙解锁下的W-W图,图50是图45在用A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的V-V图,图51是图45在用B钥匙解锁下的V-V图,图53是图45的V-V图,图54是图45的V-V图,图55是图45在A钥匙解锁下的W-W图,图56是图45在B钥匙解锁下的V-V图,图57是图45的V-V位置的非空转锁图,图64是内铣齿钥匙,图65是外铣齿钥匙,图66是单铣齿即曲线导轨钥匙。在上述图中,锁上有锁盖(8)(详见图3),也可不设锁盖,空转锁芯的弹子槽是环形槽,环形槽中有月牙形的弹子(142、143)或至少一个月牙形的变匙弹子(3、140、141),月牙弹子(142、143)与弹簧(148)、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顺序接触,月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是弹子上突起的拨台(145、144)或凹入该弹子的拨槽(156),月牙变匙弹子(141、140)与弹簧(158)、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顺序接触,在锁芯或空转锁芯的钥匙孔(28)中是月牙形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即是变匙弹子上突起的拨台(146、147)或凹入的拨槽(157),所述拨台或拨槽设在弹子或变匙弹子的一端头上或非端头上,内铣齿钥匙或外铣齿钥匙可增大月牙形弹子和变匙弹子移动距离,及不同的移动方向,来提高防技术开锁和锁的密容量。在月牙形弹子和变匙弹子上有V形凹槽(40)或U形凹槽或形凹槽,在空转锁芯(26)与锁体(13)之间有转子(20),转子与锁尺(1)相连,在空转锁芯(26)上的锁销槽(7)有锁销(11)。在闭锁下,锁销(11)的一端与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相距一定距离(见图27中的27-1图),锁销(11)与横向驱动弹簧、空转锁芯顺序接触,锁销上的底部(17)与月牙形的弹子、变匙弹子(141、140、142、143)的外表面接触,使锁销的表面与空转锁芯表面相切或平齐,月牙弹子(142)上的凹槽与锁销(11)上底部在错位状态,锁处于闭锁状态(见图48),图49是A钥匙从图48中的钥匙孔(28)插入锁内解锁,当A钥是内铣齿钥匙(见图64中的64-2图),匙杆(32)上由两个单铣齿即1号铣齿条(184)和2号铣齿条(187)相对设置,使钥匙孔(28)中的拨台(145、144)与2号铣齿条(187)接触,拨台(146、147)与1号铣齿条接触,来使若干个所述月牙形弹子上的V形边的凹槽(40)进入同一条直线并与锁销(11)上的V形底部(40)在相对位置,如前的实施例所述,月牙形变匙弹子(140、141)与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在相对位置(见图50),休眠凹槽,使锁销在A钥匙解锁下能横向移动,锁销的横向移动使锁销或锁销的一端(11)进入转子(20)的开口槽(25)中,将锁销与转子随时连在一起,经钥匙带动空转锁芯转动完成锁舌移动开门。反之,经钥匙带动空转锁芯复位转动后,从钥匙孔取出双铣齿的钥匙,弹簧(148、158)使V形凹槽(40)与锁销V形底部滑动接触,使锁销横向移动而与转子上的开口槽(25)脱离接触,进入闭锁状态。图50在用A钥匙解锁时,因A钥匙的长度或宽度不够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A钥匙上与B钥匙上与变匙弹子(141)接触部位不同,该变匙弹子上的凹槽(40)不能与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进入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图51是需解除A钥匙的解锁功能,用B钥匙上的内铣齿(图64)或外铣齿(图65)解锁,B钥匙经钥匙孔(28)进入锁内,使月牙形弹子、变匙弹子进入解锁状态的原理同前述,纵向驱动弹簧(12)锁销(11)使锁销纵向移动,将休眠凹槽(4)退出与变匙弹子的相对位置,由V形底部(36)与变匙弹子上的V形凹槽(40)在相对位置,该锁销就不能再回位移动,使休眠弹子进入工作状态,在横向驱动弹簧[如图7中的弹簧(41)]的弹力下使锁销横向移动,锁销上的所述底部进入各弹子、变匙弹子的凹槽(40)中,同时,锁销(11)又进入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中将转子和空转锁芯连在一起而同步转动,完成解锁实现门开启。B钥匙带动锁进入闭锁状态的方法与A钥匙的闭锁方法相同。用图65中的65-1图所示的外铣齿A钥匙和B钥匙与图64-1图中的内铣齿钥匙解锁方法相同。图53至图56与图48至图51中不同的是:1、所述锁销(11)放置锁体(13)上的锁销槽(7)中与弹珠(98)、横向驱动弹簧(97)、锁体顺序接触,该锁销(11)与转子(20)上的条形槽(77)相接触,使转子在闭锁下不能转动;2、所述月牙形弹子(142)和变匙弹子(141)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是凹入月牙形弹子或变匙弹子的凹槽即拨槽(156、157),拨槽在空转锁芯的钥匙孔(28)中,拨槽可在月牙形弹子(142)或变匙弹子(141)上的任何位置上;3、与所述月牙形弹子和变匙弹子上拨槽(156、157)接触的钥匙是图66中的钥匙,由钥匙的匙杆(32)的匙面(191、195)上突起的单铣齿(197或199)构成,单铣齿是一种曲线导轨,该曲线导轨的一端与匙杆(32)的端口相连。图53至图57也是图45的W-W图或V-V图,其解锁方法同前述,故简述如下:图53是锁在闭锁下,空转锁芯(26)上的月牙弹子(142)上的V形凹槽(40)与锁体13上的锁销槽(7)和锁销上的V形底部(39)在错位位置,使锁销与月牙弹子(142)的表面接触。图54是锁在闭锁下,空转锁芯(26)上的月牙变匙弹子(141)与锁体(13)中的锁销(11)上的休眠凹槽(4)在相对位置,使月牙匙弹子在休眠状态,与钥匙接触的拨槽(157)在空转锁芯上的钥匙孔(28)中。图55是用A钥匙解锁,匙杆(32)上的单铣齿即曲线导轨(197)进入钥匙孔(28)与若干个月牙弹子上的拨槽(156)配合滑动接触,使若干个月牙弹子上的若干个V形边凹槽(40)与锁销(11)上的V形边底部(39)进入相对位置,由于月牙变匙弹子(141)是与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在相对位置而在休眠状态(见图54),使锁销得以移动,从锁体(13)进入空转锁芯(26)上,锁销上的底部(39)进入弹子的凹槽中,又因A钥匙不能使变匙弹子(141)上的凹槽(30)与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进入相对位置,保持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锁销不能纵向移动(见图56),解锁下锁销横向移动使锁销(11)的一端在转子上的条形槽(77)中移动,锁销与锁体上的锁销槽(7)脱离接触,使转子与空转锁芯能同步转动而完成解锁、开门。闭锁时,A钥匙带动空转动复位,取出钥匙后,与各月牙形弹子接触的弹簧(148、158)使所述弹子上的V形凹槽(40)与锁销(11)上的V形底部(39)滑动接触,由弹子的外表面将锁销横向移动,使锁销又进入锁体(13)上的锁销槽(7)中,完成闭锁工作。需淘汰A钥匙时,用B钥匙(图66中的66-2图)解锁,曲线形导轨(197)与若干个所述月牙弹子(142、143)和变匙弹子(140、141)上的拨槽(156、157)接触,使若干个月牙弹子上的若干个凹槽与月牙变匙弹子上的凹槽进入同一条直线解锁,即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休眠凹槽在相对位置时,纵向驱动弹簧使锁销纵向移动,锁销上的底部进入与变匙弹子相对位置,变匙弹子进入工作状态,其解锁方法见前述,在B钥匙解锁后,A钥匙的解锁功能消失。
见图57,图57是图45的在闭锁下的V-V图,图57是非空转锁,圆条形锁销(161)设在锁芯(10)的锁销槽(7)中,在圆条形锁销上有一个或若干个圆环形卡台(208)(见图70中的70-4图),月牙形变匙弹子(141)上的凹槽(30)变为阶梯形凹槽(171),该阶梯形凹槽是由大凹槽与小凹槽连接构成,大凹槽设在凹槽口端,其大凹槽的凹槽宽度稍大于圆条形锁销(161)上的所述圆环形卡台(208)的外径,小凹槽设在凹槽底方向,小凹槽的凹槽宽度大于圆条形锁销(161)的外径,但小于圆环形卡台(208)的外径,即该圆条形锁销(161)的外径上就是所述的圆弧形底部(202)(见图69)。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时,圆条形锁销(161)上的圆环形卡台(208)与月牙形变匙弹子(141)的外表面接触,在闭锁下,圆条形锁销(161)上的外表面即圆弧形底部(202)与若干个所述月牙弹子(142、143)上的U形凹槽未在相对位置,而由所述弹子的外表面与锁销的外表面接触,使圆条形锁销上的外表面与锁体(13)上的圆弧形卡槽(164)配合接触。圆条形锁销(161)一端上的圆环形卡台(208)与月牙形变匙弹子(141)的表面接触,使圆条形锁销上的底部(160)与变匙弹子是相邻设置而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在用A钥匙解锁时,同前实施例相同,钥匙与变匙弹子上的拨台(145)接触,不能使月牙变匙弹子上的阶梯形凹槽(171)与若干个所述月牙弹子上的若干个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只能使若干个月牙弹子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钥匙带动锁芯(10)转动使圆条形锁销(161)上的圆形底部(160)部分进入月牙弹子上的圆弧形凹槽中,而使圆条形锁销完全进入锁芯上锁销槽(7),使锁芯得以转动完成解锁。当用B钥匙解锁时,使若干个所述月牙弹子上的凹槽与月牙变匙弹子(141)上的阶梯形凹槽(171)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圆形卡台(208)不再与变匙弹子表面接触,而进入阶梯形相对位置,同前述的实施例一样,纵向驱动弹簧(12)使圆条形锁销移动,圆条形锁销上的圆环卡台从月牙变匙锁销(141)上的阶梯形凹槽(171)上的大凹槽口通过,即大凹槽口与锁体上的圆弧形凹槽卡槽(164)正好构成一个大于所述圆形卡台(208)的外径,纵向驱动弹簧使圆条形锁销纵向移动;在圆环形卡台(208)从变匙弹子上的阶梯形凹槽通过后,圆条形锁销就不能再回位移动,使圆条形锁销上的外表面即圆弧形底部与变匙弹子进入相对位置,变匙弹子就从休眠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之后,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使圆条形锁销完全进入锁芯上的锁销槽,由圆条锁销的外表面(160)(见图70中的70-4图,图70中的70-4是图69的Z-Z图)进入各月牙弹子和月牙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中,完成解锁,此锁的闭锁方法同前述。
图43是一种有L形连接杆(120)的弯曲钥匙,图42是图43的X-X图,匙杆(32)上是由若干牙花或弹子槽(115)、弹子孔(116)、以及在匙杆表面(191)突起的齿或凸台(119)构成,匙杆(32)的一表面是弧形面(117)(见图43的右上方J-J图),匙杆的一端是端口(118),匙杆的另一端(114)与钥匙手把(111)上的连接杆(112)的一端(113)是错位的并联连接方式,连接杆(112)与匙杆(32)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弹子孔(116)是匙杆(32)的通孔,该弹子孔(116)的形状有圆锥形孔,或由孔径不相同的大小孔构成的阶梯形孔,或该孔径大于所述变匙弹子的端头外径,L形连接杆(120)的钥匙与图3所示的锁盖(8)配合,可使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与钥匙接触下,在进入锁盖遮挡区后才开始解锁,图42、图43的钥匙在解锁时可将钥匙孔中的弹子或变匙弹子的端头,经所述孔(116)进入锁体内腔上的环形凹槽中,或从钥匙孔进入到所述弹子槽中,或至少若干个弹子端头又留在钥匙孔中,这样就克服了已公知的锁,与钥匙接触的所有弹子端头只能在钥匙孔中移动,所存在的安全性差的问题。图44是图28或图29所用的钥匙,在匙杆(32)表面上有若干个突起的凸台(121)或条杆(122),或为防止条杆损坏,在匙杆上设有与保护板(123),在图44的左边上的L-L图是图44的L-L位置图,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手把(11)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使匙杆(32)与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111)相连的条杆(112)平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图44中的匙杆(32)直接与钥匙手把(111)相连。钥匙上若干个凸台(122)、条杆(122)在钥匙解锁时,分别进入锁上的所述弹子槽中,带动所述弹子、变匙弹子移动。图84是简要表示有两个钥匙插入口(81、225)的锁上,只有一个锁芯(10)或只有一个空转锁芯(26),即锁上只有一组弹子、变匙弹子,锁壳(13)套在锁芯或空转锁芯外,转子(226)套在锁芯或空转锁芯上,并由转子上的拨轮(227)带动锁舌移动。图85简要表示有两个钥匙插入口(81、225)的锁上,设有两个锁芯(10)或两个空转锁芯(26),在每个锁芯上有一组与钥匙接触的弹子,转子(226)套在锁芯或空转锁芯的外表面上,转子上的拨轮(227)带动锁舌移动。
在图46、图47中,图47是图46的X-X图,在图46与图47中A-A是图47的A-A图,C-C是图47的C-C图,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手把(111)上的L形连接杆(120)相连,匙杆上设有两个形状或构成相同的1匙面(135)和2匙面(136),1匙面与2匙面在钥匙匙杆(32)上的排列顺序是相反的,即1匙面(135)上从钥匙端口(128)到钥匙手把(111)是按条杆(127)、条杆(126)、条杆(125)、条杆(124)顺序排列到钥匙手把,在2匙面(136)是将1匙面上的所述条杆排列顺序,从靠钥匙手把(111)处开始到匙杆(32)上的钥匙端口(128)结束的顺序,排列所述条杆(127)、条杆(126)、条杆(124);若干个所述条杆(127)、条杆(126)、条杆(124)之间在匙杆上的突起高度是不完全相同,为了便于理解,图上采用1匙面(135)上各条杆在匙杆上突起的高度是从端口开始,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2匙面(136)上所述条杆在匙杆上突起高度就是从钥匙手把(111)端开始,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或匙杆(32)与钥匙手把相连,图46、图47所示钥匙是用于图84锁上,钥匙从锁上1号钥匙插入口(81)进入钥匙孔,由匙杆的1匙面(135)上的若干个条杆与锁内的一组弹子、变匙弹子接触解锁,在钥匙从2号钥匙插入口(225)进入钥匙孔(28),由匙杆的2匙面(136)上的若干个条杆与锁内所述的同一组弹子、变匙弹子接触解锁。图64的是内铣齿钥匙,图64包括64-1、64-2、64-3所示图,64-2图是图64-1的A-A图,64-3图是图64-1的B-B图,图64-2图中匙杆(32)一端是端口(182),匙杆的另一端与钥匙手把(111)相连,内铣齿由1号单铣齿(184)和2号单铣齿(187)构成;1号和2号单铣齿的一端(183、186)在靠钥匙端口(182)的1号匙面(180)上,1号和2号单铣齿的另一端(185、188)在靠钥匙手位置的1号匙面(181)上;图64-3的匙杆(32)即图64-1所示匙杆的另一面即2号匙面(181)上,内铣齿(184、187)上与钥匙手把(111)相邻的一端(183、186)就是图64-2中在钥匙端口(182)位置的一端(183、186),内铣齿(184、187)上在钥匙端口(182)位置的一端(185、188)就是图64-2中,靠钥匙手把位置的一端(185、188);来使1号匙面上的内铣齿按相反方向设在2号匙面上;图64内铣齿钥匙上的1号匙面(180)(见图64-2)从图84中的1号钥匙插入口(81)进入锁内与一组弹子、变匙弹子接触解锁,该内铣齿钥匙上的2号匙面(181)(见图64-3)从图84中的2号钥匙插入口(225)进入锁内与所述的同一组弹子、变匙弹子接触解锁。图65是外铣齿钥匙,图65包括65-1、65-2、65-3所示图,图65-1是图65-3的A-A图,图65-2是图65-3的B-B图,图65所示钥匙同图64一样,在匙杆(32)的1号匙面(191)与2号匙面(195)上有两个形状相同但在匙杆(32)的排列方向相反的外铣齿(191、195)。图65-1中的1号匙面(191)的端口(189)位置上的外铣齿(190、193)就设在图65-2中2号匙面(195)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190、193)上;1号匙面(191)上在钥匙手把(111)位置的外铣齿(192、194)就设在图65-2中2号匙面(195)的端口(189)位置的(192、194)上;来将两个相同形状的外铣齿(191)与外铣齿(195)设在同一匙杆(32)的相反方向上。图66同是在匙杆上设置的单铣齿即曲线形导轨,该单铣齿条(197)在匙杆上突起而形成曲线;图66包括66-1、66-2、66-3所示图,图66-2是图66-1的A-A图,图66-3是图66-1的B-B图,同图64、图65一样,图66-2上的1号匙面(191)的端口位置上是单铣齿条(197)的一端(189),就是图66-3上的2号匙面(195)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该单铣齿的同一端(189),图66-2的1号匙面(191)靠钥匙手把位置上是单铣齿条(197)的另一端(198),就是图66-3的2号匙面(195)在钥匙端口位置的该单铣齿的同一端(198);由所述单铣齿条(197)与所述弹子(5、6)、变匙弹子(3、173、178)上凹入的拨槽接触,来带动弹子、变匙弹子移动;图66-2钥匙从图84的1号钥匙插入口(81)进入,由1号匙面上的单铣齿(197)解锁,图66-3钥匙从图84的2号钥匙插入口(225)进入由2号匙面上的单铣齿(197)解锁,该钥匙与锁内同一组弹子、变匙弹子接触。图64至图66中的匙杆(32)与L形连接杆(120)、钥匙手把(111)顺序连接,就构成了和图42、图44所示的弯曲钥匙,在设有锁盖(8)时,用此形状钥匙可防技术开锁。
所述变匙弹子以及所述弹子的形状有圆条形或非圆条形,非圆条形的弹子、变匙弹子包括有叶片弹子或叶片变匙弹子(3)(见图58、图59),或异形叶片弹子或异形叶片变匙弹子(173)(见图60),或月牙形弹子或月牙形变匙弹子(178)(见图61、图62、图63)。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凹槽形状包括有V形凹槽(见图58-1、图61-1、图61-4),或U形凹槽(见图58-3、图61-2),或形凹槽(见图58-2、图61-3),或阶梯形凹槽(117)(见图59、图60、图62、图63);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阶梯形凹槽(171)又包括由所述的V形凹槽(40)或U形凹槽(163)或形凹槽(30)与条形凹槽(170)的一端相连的阶梯形凹槽(见图59、图62),或由所述的V形凹槽(40)或U形凹槽(163)或形凹槽(30)与条形凹槽(69)横向连接(见图60)的阶梯形凹槽;或由所述的V形凹槽(40)或U形凹槽(163)或形凹槽(30)与圆形(177)或方形或长方形(49)槽连接构成的阶梯形凹槽(见图59、图62、图63);所述U形凹槽是圆弧形凹槽。
通过上述措施,完成未发明的任务。

Claims (10)

1.一种高安全锁,包括设有一个钥匙插入口(37)或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的空转锁或非空转锁,钥匙,防拨锁舌;
在所述的空转锁中包括锁壳(13)、空转锁芯(26)、转子(20)、锁销(11)、弹子(5、6);所述空转锁芯是在闭锁下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角。所述锁壳有一沿轴向贯通的内孔,空转锁芯套设于锁壳的内孔之中,空转锁芯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钥匙孔(28),所述钥匙伸入钥匙孔以操作空转锁芯;所述钥匙孔与空转锁芯上的若干个圆条形孔或叶片形槽或圆弧形槽的弹子槽相通,在所述弹子槽中有与所述钥匙接触的圆条或叶片或月牙形的弹子(5、6、178、173),在所述弹子上设有一V形或U形或形的凹槽,所述弹子与弹簧、空转锁芯顺序接触,由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中;所述空转锁芯或锁壳上设有一锁销槽(7),锁销槽是轴向长形槽,轴向长形槽与所述的弹子槽相通,一锁销(11)置于锁槽槽内,锁销上的底部(17)纵向具有上宽下窄的V形边(39)或具有上宽下窄的U形边(210)或具有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等的形边(36),闭锁下,所述底部与所述弹子相对位置,在解锁下,所述底部可插入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
或在所述的非空转锁中包括锁壳(13)、锁芯(10)、锁销(11)、弹子(5、6);所述锁芯在闭锁下不能转动,锁壳具有一沿轴向贯通的内孔,锁芯套设于锁壳的内孔中,锁芯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钥匙孔(28),所述钥匙伸入钥匙孔以操作锁芯;钥匙孔与锁芯上沿锁芯长度方向横设的若干个圆形孔或叶片形或圆弧形的弹子槽相通,在所述弹子槽中有与钥匙接触的圆条或叶片或月牙形的弹子(5、6、173、178);在所述弹子上有一V形或U形或形的凹槽,所述弹子与弹簧、锁芯顺序接触,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中;锁芯上有锁销(11),锁销置于锁销槽(7)内,锁销槽是沿轴向长形槽,轴向长形槽的槽底与所述弹子槽相通,锁销上的底部(17)具有上宽下窄的V形边(39)或具有上宽下窄的U形边(210)或具有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等的形边(36),在闭锁下,所述底部与所述弹子处于相对位置,在解锁下,锁销上的底部可插入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在锁壳上有一卡槽(18);
其特征是:
在设有1个或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37、81、225)的空转锁或非空转锁上的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上的至少一个所述弹子槽中设置有能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或/和能防技术开锁的圆条形或非圆条形变匙弹子(3、173、178),变匙弹子上设有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该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的卡台(174)与弹簧(29)、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顺序接触,由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31、146、156、157、168、169)在钥匙孔(28)或非钥匙孔中,或由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在解锁过程中,经锁芯或空转锁芯转动进入到被锁盖(8)遮挡区域内,防技术开锁功能的变匙弹子才进入解锁状态;
所述变匙弹子(3、173、178)是这样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变匙弹子与所述锁销(11)上的所述底部(17)不在相对应位置,或与锁销上处于可移动状态下的子锁销上的底部(57)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由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在相对应位置,或由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在相邻或错位位置,或由变匙弹子与锁销上处于可移动状态的子锁销(62)上的底部(57)在相对应位置;在A钥匙解锁下,所述若干个弹子(5、6)上的凹槽(34)处于同一条直线,而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与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与锁销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或锁销上休眠凹槽(4)不在相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仍处于不工作的休眠状态;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阶梯形凹槽或所述凹槽,与所述的若干个弹子上的所述凹槽处于同一条直线,或与锁销上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或锁销上休眠凹槽(4)在相对应位置,经锁销纵向移动后不能再回位移动,或经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后子锁销不能在锁销上移动,来将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使锁销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能进入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中,使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解锁;
所述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在于:A钥匙比B钥匙短或窄,使A钥匙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A钥匙、B钥匙与变匙弹子接触部位的形状或构成不相同;在A钥匙解锁时,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在B钥匙解锁时,变匙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并终止A钥匙的解锁功能;
所述防技术开锁的变匙弹子或既具有防技术开锁又具有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是这样来防技术开锁的:①闭锁下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部在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或②闭锁下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部在错位状态,由变匙弹子的一端与钥匙孔或锁体内孔表面接触,变匙弹子的另一端或变匙弹子上的卡台(168)与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压力接触;或③闭锁下变匙弹子(3)到锁销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弹子(5、6)到锁销的底部之间的距离,该变匙弹子上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弹子上所述凹槽的深度,需钥匙经两步解锁后,变匙弹子才进入解锁状态;或④闭锁下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钥匙孔(28)中,解锁下进入非钥匙孔中;或⑤闭锁下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非钥匙孔中,解锁下进入钥匙孔(28)中;或⑥闭锁下变匙弹子与锁销上的底部在相对或相邻的位置状态,该锁销上与所述底部相对的一端(14)与锁体上凹入的防技凹槽(38)或阶梯形凹槽接触,该阶梯形凹槽是由凹入锁体深度大的卡槽(18)与凹入锁体浅的环形槽(220)构成,该防技凹槽(38)的凹槽宽度是锁销底部的宽度两倍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所述子锁销(62)在锁销(11)的阶梯形开口槽(58)中与弹簧(63)、锁销顺序接触,子锁销上的开口槽(61、71),与锁销上的开口槽(60)或连接杆(72)的一端在相对应位置,子锁销的一端是底部(57),底部(57)的形状是上宽下窄的V形边底部(39)或上宽下窄的U形边底部(210)或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同的形边底部(36);
所述子锁销(62)是这样控制变匙弹子休眠或工作状态,以实现A钥匙解锁或B钥匙解锁的:
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使变匙弹子处于休眠的方式有,①锁芯(10)上或空转锁芯(26)上与弹簧接触的条形连接杆(59)和子锁销及锁销表面接触,使子锁销能在锁销上移动;或②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上的限位杆(55)与连接杆(72)上的卡台(74)接触,使子锁销能在锁销上移动;
在A钥匙解锁下,锁销横向移动,锁销上的底部(57)与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不在对应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的方式有,①锁销上的连接杆(72)的一端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使子锁销与锁销可相对移动,或②锁销上的开口槽(60)与子锁销上的开口槽(6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使子锁销与锁销可相对移动;
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凹槽(30、40、163)与子锁销上的底部(57)进入相对应位置,由所述条形连接杆(59)进入到所述开口槽(60、61)中将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或由所述与弹簧(73)接触的连接杆(72)的一端进入子锁销的开口槽(71)中将子锁销与锁销连在一起;来使子锁销不能在锁销上移动,将子锁销上的底部(57)与锁销上的底部(17)同步移动,使变匙弹子从休眠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终止A钥匙解锁功能,由B钥匙解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锁销(11)与纵向驱动弹簧(12)、空转锁芯(26)或锁芯(10)顺序接触,给锁销施加纵向移动力,由锁销和钥匙控制变匙弹子(3、173、178)休眠或工作状态的方式是:
在未启用B钥匙锁的闭锁下,由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或锁销上处于可移动的子锁销(62)上的底部(57)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或由锁销与锁销上的底部(17)相连的一边与变匙弹子在相邻位置;使变匙弹子在休眠状态的方式有:①由锁销上的卡台(15)与锁芯或空转锁芯上限位杆(16)接触;或②由锁销上的底部(17)上突起的卡台(66、68、216、217、218)与设有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接触,该所述卡台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锁销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阶梯形凹槽上的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卡台的长度大于或小于所述凹槽的凹槽深度;或③锁销的底部(17)上突起的若干个卡台(34、66、200)与至少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弹子(5、6)表面接触及与至少一个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或④由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凹入的凹槽(55)上的凹槽边与锁销构成卡台(66)与设有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表面接触,所述卡台(66)上有使阶梯形凹槽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通过的滑道(36),该滑道(36)的厚度与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厚度相同,而小于所述卡台(66)或锁销的厚度,该所述卡台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锁销的厚度,大于阶梯形凹槽(171)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或⑤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若干个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边与至少一个或若干个所述弹子(5、6)的表面接触,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上的凹槽边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该所述休眠凹槽(4)的凹入深度大于锁销上所述凹槽(54、55、204)凹入的深度,以确保A钥匙解锁时,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所述凹槽和休眠凹槽的凹槽宽度大于弹子或变匙弹子的外径或厚度;
在A钥匙解锁下,锁销横向移动下,使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或凹入锁销的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底部进入所述弹子(5、6)上的所述凹槽(34)中,而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与所述底部(17)不在相对应位置,或与若干个弹子上的若干个所述凹槽不在的同一条直线,使锁销不能纵向移动,来将变匙弹子控制在休眠的方式有:①由锁销上的休眠凹槽(4)的凹槽边与变匙弹子的表面接触,该休眠凹槽的凹入深度大于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深度,或大于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若干个凹槽(54、55、204)的凹槽深度,使休眠凹槽上的凹槽底不能与变匙弹子接触;或②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凹槽(55)上的凹槽边和锁销的一边构成卡台(66)与设有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表面接触;或③由锁销的底部(17)上突起的卡台(34、66、200)与设有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的变匙弹子表面接触;或④由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休眠凹槽(4)上的凹槽边与变匙弹子表面接触,该休眠凹槽(4)的凹槽深度大于锁销的底部(17)凹入的凹槽(54、55、204)凹槽深度。
在B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与锁销上底部(17、57)进入相应位置,或与若干个所述弹子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纵向驱动弹簧使锁销纵向移动,锁销不能回位移动,使所述底部与变匙弹子在相对应位置,变匙弹子进入工作状态,A钥匙解锁功能被终止,锁销上的所述底部进入到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中,经B钥匙带动锁芯或空转锁芯转动完成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设置有锁销(11)和变匙弹子(3、173、178)的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锁销和变匙弹子在只有一个钥匙插入口(37)和只有一个空转锁芯(26)的空转锁上;或②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只有一个空转锁芯(26)的空转锁上;或③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有两个空转锁芯(26)的空转锁上;或④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一个空转锁芯(26)及一个锁芯(10)的锁上;或⑤锁销和变匙弹子在只有一个钥匙插入口(37)和一个锁芯(10)的非空转锁上;或⑥锁销和变匙弹子设置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一个锁芯(10)的非空转锁上;或⑦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以上钥匙插入口(81、225)和有两个锁芯(10)的非空转锁上;或⑧锁销和变匙弹子在有两个钥匙插入口(81、225)和一个防技术开锁钥匙插入口的所述空转锁或所述非空转锁上,该防技钥匙插入口与一个钥匙插入口(81、225)在锁的一端是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所述变匙弹子与所述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变匙弹子的一端(31)或变匙弹子上突起的拨台(146、168)或变匙弹子上凹入的拨槽(156、157、169);该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31、146、156、157、168、169)在所述空转锁或非空转锁上的设置位置有:①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所述弹子槽中而不在钥匙孔内;或②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钥匙孔(28)中;或③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设在被锁盖(8)遮挡而隐藏于锁内的环形槽(220)中;或④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锁体(13)内孔凹入的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驱动凹槽(80)中;或⑤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与锁体(13)的内孔表面(45)接触的位置,该内孔表面(45)与被锁盖(8)遮挡、而凹入锁体的环形槽(43、220)或阶梯形环形槽相通,该阶梯形环形槽是由凹入锁体浅的环形凹槽(220)和凹入锁体深的卡槽(18)构成,或由锁体内孔表面(45)与凹入锁体的凹槽(45)构成;或⑥变匙弹子上不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闭锁或在第一步解锁下,在钥匙孔(28)或非钥匙孔中,在解锁下或进入第二步解锁下,变匙弹子上不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进入到锁盖(8)遮挡区域内的锁体上的防技凹槽(38)或环形槽(220)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所述变匙弹子的形状包括圆条形变匙弹子(3)或非圆条形的变匙弹子(3),非圆条形的变匙弹子的形状有叶片变匙弹子(3),或异形叶片变匙弹子(173),或月牙形变匙弹子(178);变匙弹子上设有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所述凹槽的形状包括有: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40),或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U形凹槽(163),或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度相同的形凹槽(30);所述阶梯形凹槽(171)的形状或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①由所述凹槽(30、40、163)与一头大另一头小的T形槽连接构成;或②由所述凹槽(30、40、163)与I字形槽(69)横向连接构成,该I字形槽(69)的长度大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或③由所述凹槽(30、40、163)与I字形槽(170)的一端连接构成,I字形槽(170)的槽宽小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或④由形凹槽(30)或U形凹槽(163)与V形凹槽(40)连接构成;或⑤由相同宽度的两个形凹槽(30)连接构成,该凹槽深度大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深度;或⑥由所述(30、40、163)与开口槽(49)连接构成,该开口槽(49)的槽宽大于所述凹槽(30、40、163)的凹槽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6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所述防技术开锁或/和控制由A钥匙或B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在锁上的设置方式:①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在闭锁下或所述钥匙解锁下都与锁销(11)或子锁销(63)上的所述底部(71、57)或锁销的凹槽(54)上的凹槽底(205)在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或②在闭锁或钥匙第1步解锁下变匙弹子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的卡台(174)与锁芯或空转锁芯上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29)接触,在钥匙或钥匙第2步解锁下,所述弹簧(29)由压缩状态进入到释放弹力的伸长状态下时,才由变匙弹子的一端(223)或与所述钥匙接触的一端(31)从空转锁芯或锁芯进入到锁体(13)内孔凹入的环形槽(43、220)或阶梯形的环形槽(129)后,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才与锁销或子锁销上的所述底部(17、57)或锁销的凹槽(54)上的凹槽底(205)在相对应位置的解锁状态;或③变匙弹子上的一端(31)在闭锁下或在所述钥匙解锁下都在所述的弹子槽(92)内;或④变匙弹子上的一端(223)或变匙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一端(31),在闭锁下或在钥匙第1步解锁下在锁芯或空转锁芯上,在解锁下或钥匙第2步解锁下,所述变匙弹子的一端(223)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31)进入到锁体(13)内孔凹入的驱动凹槽(80)或环形凹槽(220)或阶梯形的环形槽(129)中的解锁状态;或⑤变匙弹子上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一端(31),在闭锁下或在钥匙第1步解锁下,在锁体(13)内孔的所述驱动凹槽(80)中,在所述钥匙解锁或钥匙第2步解锁下,变匙弹子上的所述一端或与钥匙接触的所述一端(31)进入到钥匙孔(28)或所述弹子槽(93)中的解锁状态;或⑥变匙弹子上的一端或变匙弹子与钥匙接触的一端(31)闭锁或钥匙的第1步解锁下在钥匙孔(28)中,在所述钥匙解锁或钥匙进入第2步解锁下,该变匙弹子上的所述一端或与钥匙接触所述一端(31)进入到所述的弹子槽(93)中的解锁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所述锁销(11)在空转锁或非空转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①锁销(11)在锁芯(10)或空转锁芯(26)的锁销槽(7、99)中,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14)与锁体(13)上的卡槽(18)或防技凹槽(38)或阶梯形凹槽接触,所述防技凹槽(38)的凹槽宽度是锁销厚度或外径两倍以上,所述阶梯形凹槽是由凹入锁体深度大的卡槽(18)与凹入锁体深度浅的环形凹槽(220)构成;或②锁销(11)在空转锁芯(26)的锁销槽(7、99)中,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14)与空转锁芯的表面相切或凹入空转锁芯(26)内,锁销(11)上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子(20)上开口槽(25)在相对应位置,解锁下,锁销与转子(20)上的开口槽(25)接触;或③锁销(11)在空转锁芯(26)的锁销槽(7、99)中,由锁销上与所述底部(17)相对的一边(95)与空转锁芯的表面相切或平齐,而与锁体(13)上的传动杆(98)、弹珠(96)、弹簧(97)顺序接触,所述与空转锁芯的表面相切或平齐的锁销的一边(95)的厚度或宽度,与所述传动杆(98)的厚度或外径相同,或与传动杆(98)的厚度或外径大两倍以上,由传动杆与转子(20)上的防技开口槽(152)在相对应位置,或由传动杆与转子(20)上的条形槽(77)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钥匙解锁下,锁销上进入变匙弹子、弹子上的所述凹槽(30、34、40、163)或阶梯形凹槽(171)的所述底部包括有锁销(11)上的底部(17)或子锁销(62)上的底部(57)或锁销(11)的底部(17)上凹入的凹槽(54、55、204)上的凹槽底(205);该所述底部(17、57、205)的形状有以下几种:①所述底部(17、57、205)的形状是上宽下窄的V形边底部(39);或②所述底部(17、57、205)是上宽和下宽的宽度相同的形边底部(36);或③所述底部(17、57、205)是上宽下窄的圆弧形边即U形边底部(210);所述锁销的形状包括有圆条形锁销(161)或非圆条形锁销(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安全锁,其特征是:所述钥匙或所述A钥匙、B钥匙的形状或构成有以下数种:①在钥匙的匙杆(32)的部分区域上有能进入锁芯或空转锁芯上的匙槽(81)和所述弹子槽内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由突起的曲线或若干个齿或牙花(232)构成的匙面(231),匙面的一端(235)到钥匙手把(111)之间一定长度的匙杆(32)上是没有匙面的非工作区(114),非工作区的一端,与钥匙手把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112)的一端叠加的并联或错位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所述L形连接杆(120)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或钥匙手把相连的连接杆(112),与所述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②在钥匙的匙杆(32)上既设有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至少一个弹子槽(115),又设有在匙面(191)上突起的可进入所述弹子槽(92、93)的至少一个凸台或条杆(119),以及能使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端头从匙杆上通过的至少一个圆锥孔或阶梯形孔或通孔(116);由匙杆与钥匙手把连接,或由匙杆的一端(114)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112)的一端(113)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或由匙杆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所述连接杆(112)或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与所述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③钥匙的匙杆(32)上设有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凹入的所述拨槽(156、157、169)接触的,在匙杆上突起的曲线导轨(197)即非直线形导轨(197),曲线导轨的一端(189)与匙杆(32)的端口位置连接,曲线导轨的另一端(198)与靠近钥匙手把位置的匙杆连接;所述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连接构成非曲线形钥匙,所述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的一端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连接构成曲线形钥匙;所述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与所述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④钥匙的匙杆(32)上有能进入所述弹子槽内与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在匙杆上突起高度不完全相同的若干个凸台或条杆(121、122),匙杆的一端与钥匙手把(111)上的连接杆的一端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钥匙上的连接杆与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⑤钥匙的匙杆(32)上1匙面(191)和2匙面(195)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的所述拨槽(155、156、169)接触的,排列顺序相反、形状相同的两条曲线导轨(197)即1号曲线导轨和2号曲线导轨,该曲线导轨在1匙面、2匙面上突起;所述排列顺序相反,是由1匙面(191)上的1号曲线导轨(197)一端(189)在钥匙端口位置,2号曲线导轨(197)的同一端(189)就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2匙面(195)上,由1匙面(191)上的1号曲线导轨(197)的另一端(198)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2号曲线导轨(197)上相同的另一端(198)就在钥匙端口位置的第2匙面(195)上;由匙杆与钥匙手把连接,或由匙杆的一端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一端叠加并联或错位连接,或由匙杆与钥匙手把上L形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与所述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⑥钥匙的匙杆(32)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所述拨台(144、145、146、147、168)接触的,在匙杆的1匙面(180)与2匙面(181)上设置有排列顺序相反、形状相同的两个内铣齿(184、187);所述排列顺序相反是由一条内铣齿(184、187)的一端(183、186)在钥匙端口(182)位置的1匙面(180)上,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内铣齿(184、187)上的同一端(183、186)就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2匙面(181)上,由在1匙面(180)上的内铣齿(183、186)的另一端(185、188)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内铣齿(184、187)上的相同的另一端(185、188)就在钥匙端口(182)位置的2匙面(181)上;由所述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连接,或由所述匙杆(32)的一端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连接,或由所述匙杆(32)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的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与所述匙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⑦钥匙的匙杆(32)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上所述的拨台(144、145、146、147、168)接触的,在匙杆的1匙面(180)与2匙面(181)上排列顺序相反、形状相同的两条外铣齿(191、195);所述排列顺序相反是由一条外铣齿(191)的一端(190、193)在钥匙端口(189)位置的1匙面(180)上,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外铣齿(195)上的同一端(190、193)就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2匙面(181)上,该一条外铣齿(191)的另一端(192、194)在靠钥匙手把(111)位置的1匙面(180)上,形状相同的另一条外铣齿(195)上的相同的另一端(192、194)就在钥匙端口(189)位置的2匙面(181)上;由匙杆(32)与钥匙手把(111)上的连接杆连接,或由匙杆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连接;所述匙杆(32)与连接杆或L形连接杆上的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或⑧钥匙的匙杆(32)上设置有与锁上同一组的所述弹子、变匙弹子接触的,形状相同的,但排例方向相反的两个匙面(231),该两个匙面的一端到钥匙手把(111)之间一定长度的匙杆(32)上是没有所述匙面(231)的非工作区(114),由非工作区的一端,与钥匙手把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条杆的一端叠加并联连接,或与钥匙手把上的L形连接杆(120)连接;该L形连接杆上与钥匙手把相连的条杆(112)或钥匙上的条杆与匙杆(32)平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该所述匙面(231)是由在匙杆(32)上突起的曲线或若干个齿或牙花(232)构成,两个形状相同,排列顺序相反的两个匙面之间相距一定距离。
CN201410134227.5A 2014-03-27 2014-03-27 一种锁 Active CN1039389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4227.5A CN103938935B (zh) 2014-03-27 2014-03-27 一种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4227.5A CN103938935B (zh) 2014-03-27 2014-03-27 一种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8935A true CN103938935A (zh) 2014-07-23
CN103938935B CN103938935B (zh) 2018-10-23

Family

ID=51186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4227.5A Active CN103938935B (zh) 2014-03-27 2014-03-27 一种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3893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3649A (zh) * 2014-08-08 2014-11-19 余义伦 一种好锁
CN108798266A (zh) * 2017-04-30 2018-11-13 冯华云 一种安全锁
CN110616960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冯华云 一种新锁
CN113565373A (zh) * 2021-07-18 2021-10-29 余义伦 一种锁
CN114046094A (zh) * 2020-12-31 2022-02-15 冯华云 一种新安全锁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4846Y (zh) * 2000-05-23 2001-12-12 杨颖� 变换锁匙锁具
CN2690521Y (zh) * 2004-04-01 2005-04-06 马红 一种防盗锁
CN101871278A (zh) * 2010-06-17 2010-10-27 余义伦 一种高安全锁
CN201747138U (zh) * 2010-06-17 2011-02-16 余义伦 一种高安全锁
CN102000974A (zh) * 2010-08-26 2011-04-06 金安合盟(天津)仿生汽车锁技术有限公司 B·d-r超高密锁数控自动插片机
CN102733658A (zh) * 2012-07-05 2012-10-17 杨加旭 一种锁止型电门锁
WO2013011527A1 (en) * 2011-07-15 2013-01-24 Cisa S.P.A. Rekeyable cylinder
CN102979372A (zh) * 2012-11-21 2013-03-20 余义伦 一种锁头及钥匙
US20130086957A1 (en) * 2011-10-10 2013-04-11 Mark W. Emor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keyable master key lock
EP2607577A2 (de) * 2011-12-21 2013-06-26 Dorma GmbH + Co. KG Zylinderschloss
TWM467717U (zh) * 2013-02-08 2013-12-11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可重複設定的鎖裝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4846Y (zh) * 2000-05-23 2001-12-12 杨颖� 变换锁匙锁具
CN2690521Y (zh) * 2004-04-01 2005-04-06 马红 一种防盗锁
CN101871278A (zh) * 2010-06-17 2010-10-27 余义伦 一种高安全锁
CN201747138U (zh) * 2010-06-17 2011-02-16 余义伦 一种高安全锁
CN102000974A (zh) * 2010-08-26 2011-04-06 金安合盟(天津)仿生汽车锁技术有限公司 B·d-r超高密锁数控自动插片机
WO2013011527A1 (en) * 2011-07-15 2013-01-24 Cisa S.P.A. Rekeyable cylinder
US20130086957A1 (en) * 2011-10-10 2013-04-11 Mark W. Emor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keyable master key lock
EP2607577A2 (de) * 2011-12-21 2013-06-26 Dorma GmbH + Co. KG Zylinderschloss
CN102733658A (zh) * 2012-07-05 2012-10-17 杨加旭 一种锁止型电门锁
CN102979372A (zh) * 2012-11-21 2013-03-20 余义伦 一种锁头及钥匙
TWM467717U (zh) * 2013-02-08 2013-12-11 Tong Lung Metal Ind Co Ltd 可重複設定的鎖裝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3649A (zh) * 2014-08-08 2014-11-19 余义伦 一种好锁
CN108798266A (zh) * 2017-04-30 2018-11-13 冯华云 一种安全锁
CN108798266B (zh) * 2017-04-30 2020-04-21 冯华云 一种安全锁
CN110616960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冯华云 一种新锁
CN114046094A (zh) * 2020-12-31 2022-02-15 冯华云 一种新安全锁
CN114046094B (zh) * 2020-12-31 2023-03-21 冯华云 一种新安全锁
CN113565373A (zh) * 2021-07-18 2021-10-29 余义伦 一种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8935B (zh)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8935A (zh) 一种高安全锁
CN100395423C (zh) 侧杆方式的可变编码型圆筒锁头
CN101871278B (zh) 一种高安全锁
CN106223726B (zh) 一种安全锁
JP2011506801A (ja) プレートタンブラーを備える盗難防止ロック
CN102677995B (zh) 一种高安全锁及钥匙
CN203383602U (zh) 一种防盗锁芯
CN201747138U (zh) 一种高安全锁
GB1594566A (en) Locks
CN211007996U (zh) 一种锁的内芯和开锁工具
CN102635324B (zh) 密匙孔控空转防盗锁及钥匙
CN1920227B (zh) 防技术和破坏开启的工程锁头
CN104153649B (zh) 一种锁
CN108798266B (zh) 一种安全锁
CN207144658U (zh) 一种多重防盗锁芯及其配合使用的钥匙
CN105927040A (zh) 一种完美锁
IL169584A (en) Keying system
CN202850636U (zh) 一种防钻锁
CN202627671U (zh) 防盗旋转弹子锁锁体及钥匙
CN203531543U (zh) 无弹簧弹子的安全锁芯
CN203228743U (zh) 一种隐芯抗绞扣钩式汽车方向盘锁
CN103362365B (zh) 一种防盗锁芯
CN101122193B (zh) 一种锁芯可以空转的双叶片内推边柱锁
CN201236541Y (zh) 一种锁头装置
CN201137351Y (zh) 一种防盗密码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7

Address after: No. 40, Suzhou Road, Yushan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Changshu,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5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Juzhi hongchua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2, unit 1, yunxinyuan community, Ouyang huayuanhe, Jiancheng Town, J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box 6)

Patentee before: Yu Yi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