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27040A - 一种完美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完美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27040A
CN105927040A CN201610331155.2A CN201610331155A CN105927040A CN 105927040 A CN105927040 A CN 105927040A CN 201610331155 A CN201610331155 A CN 201610331155A CN 105927040 A CN105927040 A CN 1059270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llet
lock
groove
key
spo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311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27040B (zh
Inventor
余义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3311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270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270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70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270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270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2Striking-plates; Keepers; Bolt staples; Escutche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14Tumbl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9/00Ke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9/00Ke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B19/0017Key prof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9/00Ke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B19/0017Key profiles
    • E05B19/0023Key profiles characterized by varia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key and the tumbler pins or pla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9/00Keys; Accessories therefor
    • E05B19/0017Key profiles
    • E05B19/0076Keys with a curved longitudinal axi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03Details
    • E05B27/0017Tumblers or p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53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for use with more than one key, e.g. master-slave ke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7/00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7/0057Cylinder locks or other locks with tumbler pins or balls that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9/0046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for use with more than one key, e.g. master-slave ke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29/00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 E05B29/0053Cylinder locks and other locks with plate tumblers which are set by pushing the key in with increased picking resistanc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35/08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operable by a plurality of keys
    • E05B35/12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operable by a plurality of keys requiring the use of two keys, e.g. safe-deposit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35/00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 E05B35/14Locks for use with special keys or a plurality of keys ; keys therefor with keys of which different parts operate separate mechanisms

Abstract

一种完美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非空转锁或空转锁,设置有变匙弹子和锁销或休眠弹子和变匙锁销来实现不同开锁权限A钥匙、B钥匙的解锁或解锁权的终止;设置有加强和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使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隐藏于锁内,由钥匙进入遮挡内解锁,或在锁芯转动一角度下,使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才从弹子槽进入锁盖遮挡区域内的钥匙孔中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解锁,所述弹子为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所术防技弹子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使防技弹子可双向移动,因此难以确定所述弹子上的拨台或拨槽在钥匙孔或弹子槽中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解决了现已知锁存在技术开锁,互开率高的问题,是对技术开锁的终结。

Description

一种完美锁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交通工具、保险柜等防盗领域及手铐等用锁,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情况
已知的所述锁中,存在以下的不足:1、与钥匙接触的弹子包括叶片弹子都是由弹子一端头或弹子上的卡台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锁芯或锁壳顺序接触,弹子移动方向和弹力方向一致,可确知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钥匙孔移动的方向及移动的距离,同时,钥匙与弹子接触下,所述弹子仍可向弹簧施力的方向移动,这就为非配合钥匙,开锁工具提供了技术开锁,及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从闭锁到解锁状态移动的距离小,是已知锁的密容量低,防技术开锁差的主要原因。2、已知的空转锁在安全性上有了提高,但已知空转锁都无法配置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来解锁,不能满足人们因装修房屋或钥匙丢失等发生后,轻松的用第二把钥匙解锁自动终止使用中第一把钥匙的开锁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及安全留下隐患。3、已知非空转锁配置有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钥匙,因是非空转锁,防技术和破坏开锁差,所述的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与B钥匙的差异极小,而且在钥匙特定的端口上,这就为装修人员轻松的将装修用的A钥匙复制为锁主人使用的B钥匙,而盗窃锁主人的财产。4、已知锁的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都在未遮挡的钥匙孔中,而未隐藏于锁内,这就为技术开锁或破坏开锁提供了方便。5、已知锁的所述弹子与钥匙接触解锁的方法都是由锁上的所述弹子同时与钥匙接触来解锁就存在用非配套钥匙一次性轻松技术开锁问题,而不是采用钥匙首先使部分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后,在锁芯转动一角度后,才使所述锁上的另一部分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或使所述锁上的另一部分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才从非钥匙孔进入到被锁盖遮挡的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解锁,经钥匙两次解锁才完成开锁,以阻止技术开锁。6、已知锁尤其是空转锁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弹子上设置的凹槽形状都是V形凹槽,由V形凹槽与锁上的控制锁芯转动的锁销上的V形底边接触的方式解锁,由于V形凹槽的凹槽口大于凹槽底,大于锁销的V形底边上的底,这就使开锁钥匙的形状存在一定差异的范围内都可将锁销上的V形底边上宽很窄的底进入宽度大的V形凹槽的凹槽口中来解锁,这就是目前已知锁上采用V形凹槽的弹子存在密容量低,互开率高,防技术开锁差的主要问题。7、已知锁都是单一的设置为非空转锁或空转锁,使各种锁存在的问题无法解决,如能实现既具有非空转锁的功能又具有空转锁的功能的锁中锁,需通过两次及以上数数钥匙解锁才能完成开锁,就必然克服现有一次性解锁存在的问题。8、已知锁上配置的钥匙,不能使所述弹子双向移动,不能使所述弹子的凹槽与锁销上的底边在精准对齐下解锁。8、已知锁采用以铜材为主的锁体和锁芯,锁的防破坏差,导致用工具将锁体破坏来开门,如能将锁盖及连接有破坏的不锈钢之类的材质的加强板与锁体连在一起就可解决锁的防破坏和防技术开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已知锁存在的所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完美锁。所述完美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锁,有锁芯的锁又包括有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的空转锁或不能转动的非空转锁;所述锁的解锁包括由钥匙一次解锁或钥匙两次解锁;所述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的形状有弯曲形的或非弯曲形的圆条弹子或非圆条弹子,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弹子的一端头或弹子上突起的拨台或弹子上凹入的拨槽,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或锁的外表面,在所述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或V形底边或L形底边接触的形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所述弹子包括有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所述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非防技弹子与锁壳或锁芯上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非防技弹子移动方向和弹簧弹力方向一致,可准确确定非防技弹子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及移动距离,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防技弹子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防技弹子能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即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所述非防技弹子包括有A弹子、B弹子、F弹子,所述防技弹子包括有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所述F弹子是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所述E弹子是磁性或导磁性的弹子;所述弹子放置在锁芯或锁壳的弹子槽中,所述锁芯放置在锁壳的内孔中;其特征是:
在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休眠弹子(5)和变匙锁销(23、47)或所述变匙弹子(130、221)和锁销(97、116)或所述休眠弹子(5)和锁销(97);来控制或实现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B钥匙、C钥匙或解锁权的终止;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或控制条(56)接触的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57、60、89);来控制或实现设置有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的所述锁,在解锁后的闭锁时,使所述形凹槽(51、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84、118)自动脱离接触,以实现闭锁;使闭锁下所述弹子不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使技术开锁无手感,以阻止技术开锁;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接触的防技钥匙或/和设置有与防破坏和有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或有所述锁盖功能的门接触或连接,及在锁壳(12)上设置有在闭锁下与锁销或变匙锁销(47、97、116)接触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与连接条(43)接触的销槽(48);来控制或实现对所述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使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9、94)或所述门或锁盖遮挡的钥匙槽(30)中与钥匙接触;或在锁芯上的钥匙孔(15)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档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才从所述弹子槽进入到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或在所述钥匙上的匙杆(68)由锁壳上容匙槽(14)驱动进入钥匙孔(15)而随锁芯转动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所述钥匙才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可双向移动的防技弹子(即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或/和防技钥匙,由所述防技弹子与弹子槽(25、94)上的凹槽边(162)或凹槽边(150)或所述内孔(85)接触,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防技弹子上与防技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拨台(133、143、213)或拨槽(216)或端头,在钥匙孔(15)中或弹子槽(25、94)中或以锁表面可以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而增加技术开锁难度,及实现解锁下使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时才能实现解锁;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的两组弹子即A组弹子和B组弹子,或/和锁壳(12)上设置有防技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或/和销槽,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需两次解锁即需同一把钥匙或两把不同钥匙中的一钥匙,在第一次解锁下使A组弹子在解锁状态;在第二次解锁下使B组弹子或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未设在钥匙孔中的B组弹子在解锁状态,以实现两次解锁后才能完成开锁;
或在所述锁上将所述的锁盖(13)、所述的控制销(28、57、60、89)或外压弹簧(91)、所述的变匙弹子(130、221)或变匙锁销(23、116)或锁销(97)、所述的防技钥匙和防技弹子、所述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销槽(48)、所述的由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组成的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中的两个或数个同时设置在所述锁上,来控制或实现有所述功能及特征的完美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已知锁存在的不足,实现了本发明的任务。
具体实施方案
图1是空转锁在闭锁下。
图2是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非钥匙孔的空转锁,在闭锁下。
图3是图1中锁盖及加强板的A-A图。
图4是图1中设有容匙槽的空转锁,在闭锁下。
图5是弯曲防技钥匙锁解锁图。
图6是图1上设有与钥匙接触的控制销在闭锁下的C-C图。
图7是图1上的钥匙孔及钥匙上的匙杆进入所述锁盖内解锁的B-B图。
图8是图7从解锁后进入闭锁状态的B-B图。
图9是图1中控制销与钥匙接触下进入解锁状态,实现解锁。
图10是图1在闭锁的D-D图,休眠弹子在休眠状态,由A钥匙解锁。
图11是图10在B钥匙解锁下,休眠弹子在工作下,A钥匙开锁权终止。
图12是图1在闭锁下的J-J图。
图13是图1设置的月牙弹子的空转锁,在闭锁下的I-I图。
图14是图13在钥匙解锁下,空转锁在解锁下的I-I图。
图15是图1上设置不与钥匙接触的一种控制销在解锁状态。
图16是图15解锁后进入闭锁时,控制销使所述锁自动在闭锁下。
图17是图1中设有B弹子锁在闭锁下的B-B图。
图18是图17钥匙使设有B弹子的空转锁进入解锁状态图。
图19是图1的在闭锁下的B-B图,弹子上设有与钥匙接触的拨槽。
图20是图19解锁下的B-B图。
图21是图1空转锁在闭锁下的I-I图,弹子设有凹槽的月牙弹子。
图22是图1在闭锁的B-B图,月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弹子槽中。
图23是图1在闭锁下的B-B图,叶片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中。
图24是图1在闭锁的B-B图,叶片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钥匙槽中。
图25是非空转锁在闭锁的B-B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钥匙槽中。
图26是图25由钥匙上的匙杆进入钥匙槽中与所述弹子接触解锁。
图27是图2空转锁上的E-E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锁表面。
图28是图2空转锁在闭锁下的F-F图。
图29是图28在穿戴钥匙解锁下,进入解锁下F-F图。
图30是图1或图2的G-G图,解锁后的开锁过程中控制销在闭锁状态。
图31是图1为非空转转锁上,防技弹子中的C弹子在闭锁下的I-I图。
图32是图31在解锁状态下图。
图33是图1为非空转锁时,对在闭锁的I-I图,设置有防技弹子。
图34是图1空转锁在闭锁下的B-B图,设置有防技弹子在闭锁下。
图35是图1空转锁在闭锁的B-B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中。
图36是图35在解锁下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进入钥匙孔。
图37是图1空转锁在闭锁的B-B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中。
图38是图37解锁下,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进入钥匙孔中。
图39是空转锁,C弹子与相反方向施加弹力的两个弹簧接触图。
图40是非空转锁,C弹子的同一卡台与相向施加弹力的两个弹簧接触图。
图41是空转锁,C弹子上表面或凹槽与弹簧、锁销或变匙销锁顺序接触图。
图42是图1为非空转锁,在闭锁下,E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中。
图43是图1空转锁在闭锁的C-C图,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在弹子槽中。
图44是图1或图2未启用B钥匙解锁时,休眠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45是图44A钥匙解锁时,休眠弹子在休眠状态,确保A钥匙解锁。
图46是图44B钥匙解锁,休眠弹子进入工作,A钥匙解锁功能被终止。
图47是在图1或图2在实施方案的解锁下,由A钥匙解锁。
图48是图47B钥匙解锁,休眠弹子进入工作,A钥匙解锁功能终止。
图49是图47的K-K图,休眠弹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
图50是一种变匙锁销的形状结构图,包括X-X图。
图51是图1或图2一种变匙锁销的结构图。
图52是图51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子销可移动使休眠弹子在休眠状态。
图53是图51B钥匙解锁下,子销不能移动,A钥匙解锁功被终止。
图54是非圆条形弹子图及设有防技凹槽、凹槽、拨槽、拨台的图。
图55是3号控制销结构图。
图56是4号控制销结构图。
图57是图1或图2中的休眠弹子改为变匙弹子,是一种变匙弹子结构图。
图58是图57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时,变匙弹子上的凹槽是可移动。
图59是图57B钥匙解锁,变匙弹子上凹槽不能移动,A钥匙解锁权能终止。
图60是图1或图2上将休眠弹子改为变匙弹子,一种变匙弹子结构图。
图61是图60A钥匙解锁下,变匙弹子上凹槽位置未移动。
图62是图60B钥匙解锁,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位置移动,A钥匙解锁权终止。
图63是设有曲线形内铣槽的防技钥匙结构图,包括L-L图和N-N图。
图64是设有曲线中铣的防技术钥匙的结构图,包括G-G图和P-P图。
图65是设有曲线形中铣的防技钥匙结构图,包括T-T图。
图66设有多功能外铣的防技术钥匙结构图,包括J-J图和P-P图。
图67是设有多功能的外铣的防技术钥匙结构图,包括Z-Z图和V-V图。
图68是一种钥匙环形状的穿戴钥匙结构图。
图69是一种钥匙环的孔径可调的穿戴钥匙结构图。
图70是一种弯曲的防技钥匙图。
图71是一种弯曲的防技术钥匙图。
图72是一种弯曲的防技钥匙图,即图73、图74的Y-Y图。
图73是一种防技术钥匙结构图,包括a-a图。
图74是一种防技钥匙结构图,包括b-b防技钥匙图。
图75是有两组弹子及锁壳有阶梯形凹槽,有非空转锁和空转锁特征的锁中锁。
图76是图75钥匙第一次解锁,A组弹子在解锁状态,实现对非空转锁解锁。
图77是图75钥匙第二次解锁,使B组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实现空转锁解锁。
图78是图75中A组弹子、B组弹子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之间的距离不相同。
图79是有两组弹子的锁,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不在一起。
在图1至图26,图30至图38、图41至图43、图44至图62、图63至图74中,图1是一种配置有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钥匙的空转锁在闭锁下,在所述图中,与钥匙接触的A弹子(7、70、26、124、132)、休眠弹子(5)和1号控制销(28)分别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27、29、31、42、32)、锁芯(21)顺序接触;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中:A弹子(26)的一端头(11)在弹子槽(25)中;A弹子(7)的一端头(8)在钥匙孔(15)中;防技术开锁的阻技弹子(10)的一端头(9)槽穿钥匙孔后与钥匙(15)接触;休眠弹子(5)的一端头(50)在弹子槽中(见图10)。闭锁下,A弹子(26、7、10)、休眠弹子(5)及1号控制销(28)上的形凹槽(67)或V形凹槽(83)与变匙锁销(23)上的形底边(84、118)或V形底边(81)在错位的闭锁状态(见图4、图10、图13、图16、图17、图19);1号控制销(28)上的非V凹槽的表面与变匙锁销(23)接触(见图6);阻技弹子(10)上的形凹槽与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来阻止非配套钥匙进入钥匙孔解锁。变匙锁销(23)与纵向驱动弹簧(22)、锁芯顺序接触,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而由A钥匙解时,由变匙锁销的一端头(6)上的T形卡台(87)与休眠弹子(5)表面接触(见图10),使变匙锁销上的底边与休眠弹子只能在相邻位置,休眠弹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锁芯(21)上与钥匙孔(15),锁壳上的V形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与锁盖(13)上的钥匙口(17)相通(见图1、图3、图4)。所述锁盖是有防破坏、遮挡及隐藏功能。锁盖(13)上有中心孔(64),从中心孔上的凹入锁壳的凹槽(17)是锁盖上钥匙口,中心孔(64)的半径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到锁芯(21)中心的半径,锁盖(13)在锁的一端头(见图3),锁盖上的加强板(2)与锁壳(12)相连来防破坏开锁,中心孔(64)与锁芯一端头之间有容纳连接杆的转动的圆形槽(18),另一种锁盖是用固定所述锁的门,即门上也设有中心孔(64),从中心孔上也凹入有钥匙口(17),将门上或锁盖(13)的中心孔(64)上的中心与锁芯(21)上的轴中心设在同一条直线上,使门上的钥匙口(17)与锁芯上的钥匙孔及锁壳上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门上的中心孔的半径也小于钥匙孔(15)到锁芯的半径;解锁时,钥匙孔随锁芯转动进入门或锁盖的遮挡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来防技术和破坏开锁。锁壳(12)的内孔(85)中放置有锁芯(21)和附芯(34),附芯与锁芯相邻设置(见图12),附芯上的开口槽(93)与连接条(43)一端头(92)是可移动的配合接触,将连接条与附芯连接在一起。闭锁下,连接条在锁壳(12)上的销槽(48)中与限位作用的T形钉(46)、弹簧(45)顺序接触(见图12);附芯(34)的中心上有非圆形孔(96)与非圆形的双向连接片(95)接触,双向连接片与拨轮(37)上的非圆形孔接触,拨轮上有与带动锁舌移动的凸台(3),或驱动控控锁舌移动的锁体接触。双向连接片的一端头与经附芯(34)孔中的滑块(35)、滑销(4)的表面顺序接触,滑销上设有带斜坡的凹槽,滑销的一端与弹簧(33)、锁芯顺序接触,滑销的另一端在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见图1)。所述空转锁上还没有另一个钥匙口(1),该钥匙口与锁上的另一个锁芯上的另一个钥匙孔相通,以实现所述锁可在门内外解锁。钥匙孔(15)的一部分区域上有凹入弹子槽的防技凹槽(16),使钥匙孔与防技凹槽、弹子槽顺序相通,即在钥匙口(17)相邻的锁芯的一端头上未设防技凹槽(见图1),而在钥匙孔与防技凹槽之间形成一个凸台来遮挡弹子槽,以阻止技术开锁。防技凹槽(16)的凹槽宽小于弹子槽(25)的孔径或宽(见图4),但大于防技钥匙上的匙面(69、101)的厚(见图66)。所述锁的解锁钥匙(见图66),匙杆(68)与钥匙手把(72)连接,在匙杆上有突起的匙面(69、101)(见图P-P)上是曲线形外铣(238),在匙面(101)一端(239)与钥匙把(72)之间的匙杆(68)上未设匙面及曲线形外铣,曲线形外铣(238)上有可进入钥匙孔(15)的凹槽(237),有可进入弹子槽(25)的顶点(234),有接纳弹子一端头的孔(233)以确保阻技弹子的一端头在横穿钥匙孔(15)后与钥匙孔接触,使阻技弹子保持在解锁状态,来阻止技术开锁。匙杆的一表面上有与V形容匙槽(14)滑动接触的弧形面。另一种实施方案是图1的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锁盖(13)或与有锁盖功能的门及接触或连接。解锁钥匙是将图66防技钥匙上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上的弯曲头(70)连接(见图72),或与钥匙手把(72)上设有凹槽(263)的连接杆(71)连接,使所述凹槽(263)与匙杆(68)在同一条直线上(见图71),所述凹槽(263)的凹槽宽约大于锁盖或门的厚度,或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见图70)。所述连接杆(71)与匙杆(68)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构成弯曲的防技钥匙。首先用A钥匙解锁,匙杆(68)经锁盖(13)或门(13)上的钥匙口(17)进入钥匙孔(15)和容匙槽(14),钥匙带动锁芯(21)转动一角度,V形容匙槽使匙杆向钥匙孔(15)中移动,在钥匙孔(15)进入锁盖(13)的遮挡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见图5和图7),匙杆(68)与内孔(85)接触,在钥匙孔(15)中,匙杆上的外铣(238)上的顶点(234),从钥匙孔经防技凹槽(16)进入弹子槽(25)中与设在弹子槽中的弹子上端头(11)接触,或使弹子上设置在钥匙孔中的端头和顶点一起进入弹子槽中,所述弹子(26)等才进入解锁状态。外铣(238)上凹入的凹槽(237)在钥匙孔(15)中与弹子(7)上的一端头(8)接触,使弹子(7)进入解锁状态。匙杆上的孔(233)接纳阻技弹子(10)的一端头(9),使阻技弹子的端头(9)经孔(233)而保持横穿钥匙孔(15)下的解锁状态,以阻止非配套钥匙的技术开锁。所述匙面上的曲线形外铣(238)与1号控制销(28)的一端头(9)接触,使1号控制销(28)的表面与变匙锁销(23)的V形底边(81)脱离接触,而由1号控制销上的V底边(81)脱离接触,由1号控制销上的V形凹槽(83)与所述的V形底边(81)在相对位置(见图9)。变匙锁销(23)上的防技边(66)的宽大于或等于钥匙孔(15)从钥匙口(17)的相对位置到进入锁盖的遮接区域内时,锁芯转动的一个角度下,都保持防技边(66)与连接条(43)接触。因此,在解锁下,各弹子上的凹槽(67)与变匙锁销的底边(84、118)在相对位置时,锁壳上与T形钉(46)接触的弹簧(45),使连接条(43)进入锁芯(23)的锁销槽(24)中防技边(66)接触(见图7),变匙锁销上的底边进入弹子及控制销的凹槽中;使附芯(34)与锁芯(21)经连接条(43)连接在一起(见图1、图12)。A钥匙不能使休眠弹子(5)的凹槽(67)与变匙锁销(23)上的底边在相对位置(见图10),变匙锁销一端头上的T形凸台(87)与休眠弹子的表面保持接触,即T形凸台(87)与休眠弹子上与凹槽(67)相连的T形孔(88)在错位状态(见图10),纵向驱动弹簧(22)不能使变匙锁销纵向移动,使休眠弹子保持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变匙锁销横向移动时,休眠弹子不能与所述底边接触,确保A钥匙解锁下,变匙锁销能横向移动。又因钥匙与滑销(4)接触,使滑销上的非凹槽部位与滑块(35)接触,滑块移动,使双向连接片(95)与附芯(34)和拨轮(37)上的非圆形孔接触,而将拨轮与附芯连在一起。经钥匙使拨轮与锁芯同步转动,由拨轮上凸台带动控制机构使锁舌移动完成开锁或开门。解锁后的闭锁,锁芯反方向转动,在钥匙孔(15)与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时,因所述强力弹簧(29)的弹力大于与所述弹子或T形钉接触的所述弹簧的弹力,强力弹簧(29)经1号控制销(28)使匙杆(68)从钥匙孔(15)进入容匙槽(14)中,由控制销上的非V形凹槽的边或表面与变匙锁销上的V形底边(81)压力接触,使变匙锁销移动,所述底边(84)从所述凹槽(67)退出,所述连接条(43)从锁芯(21)进入锁壳(12)上的所述销槽(48)中。在匙杆(68)从钥匙孔进入容匙槽后,所述曲线形外铣在钥匙孔中,与各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27、31、42),使各弹子移动,由所述弹子的非凹槽部位与变匙锁销上底边在相对位置,各所述弹子进入闭锁状态。所述匙杆(68)及外铣(238)从钥匙孔和容匙槽退出,所述滑销(4)接触的弹簧(33)使其移动,将所述非圆形的双向连接片与拨能(37)脱离接触,阻技弹子又进入闭锁下在解锁状态,来阻止非配套钥匙解锁;附芯不能转动,锁芯在闭锁下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来阻止技术开锁,完成闭锁。由于匙杆(68)及匙面和外铣(238)可进入锁盖(13)内,在隐藏下解锁,钥匙手把及连接杆在锁盖外,实现带动锁芯转动开锁。在需终止A钥匙解锁时,启用B钥匙解锁,B钥匙与A钥匙的差别在于,A钥匙的宽或长比B钥匙的宽要窄或长要短,或A钥匙与B钥匙有至少一个部位的形状不相同,导致A钥匙不能使休眠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因此,B钥匙解锁过程同前述的A钥匙相同。B钥匙与A钥匙解锁的唯一不同点是,B钥匙使休眠弹子(5)上的凹槽(67)与变匙锁上的底边在相对位置,或在同一条直线,使变匙锁销的一端T形凸台(87)与休眠弹子上凹槽(67)相连的T形孔(88)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见图11),B钥匙使所述弹子在解锁状态下,在纵向驱动弹簧(22)的弹力下,变匙锁销纵向移动,所述T形凸台(87)经休眠弹子上的T形孔(88)通过,使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底边与休眠弹子在相对位置上,休眠弹子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解锁。
在图1、图17、图18中,图17是图1在闭锁下的B-B图,图18是图1在解锁下的B-B图,在本实施方案中,将销槽(48)改为防技凹槽(119)以实现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360度或小于90度的空转锁,将图1中的连接条(43)、T形钉(46)、弹簧(45)取消,将图1中的1号控制销取消,由外压弹簧(91)代替控制销的功能,将变匙锁销(23)上的防技边(66)改为控制边(117),图17中是将图1中的A弹子改为B弹子(116),B弹子未设凹槽,由与B弹子接触的圆形弹珠(120)代替B弹子上的凹槽。所述B弹子(121)与弹珠(120)、销子(90)、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27)、锁芯(21)顺序接触;B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弹子槽(25)中而隐藏于锁内,变匙锁销(116)的底边(118)方向与外压弹簧(91)、锁芯(21)顺序接触,使变匙锁销(116)上的控制边(117)与锁壳(12)上的防技凹槽(119)接触,防技凹槽的凹槽宽应保证钥匙孔(15)在与锁盖(13)上的钥匙口(17)相通位置或在与容匙槽(14)的相对位置到钥匙孔(15)随锁芯转动一角度小于360度进入锁盖(13)的遮挡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控制边与防技凹槽都保持着接触的闭锁状态,锁芯(21)的外表面与锁壳(12)的内孔(85)是可转动的配合接触。闭锁下,变匙锁销上的底边(118)与所述弹珠(120)或弹珠上形成的凹槽(122)在错位状态下(见图17)。防技钥匙解锁(见图18),钥匙上的匙杆(68)及外铣(238)从锁盖上的钥匙口(17)进入钥匙孔(15)和容匙槽(14),然后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详见第一实施方案),钥匙孔及匙杆(68)进入锁盖遮挡区而隐藏于锁内时,匙杆上的外铣使所述弹子移动进入解锁状态,匙杆(68)上的外铣(268)进入弹子槽(25)中与B弹子(121)接触使其移动,弹珠(120)与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使B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外压弹簧(91)使变匙锁销或锁销(116)上的底边(118)不能与B弹子、及销子接触,这就消除了技术开锁通过手感来解锁的途径。在钥匙带动锁芯(21)转动下,底边(118)进入B弹子与销子之间的形空间(122)而将弹珠(120)移动,使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锁壳上的内孔(85)接触而完成开锁。解锁后的闭锁,锁芯复位转动使钥匙孔(15)与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时,所述外压弹簧(91)使形底边从弹子上的形凹槽(122)退出,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使钥匙上的匙杆进入容匙槽,外铣进入钥匙孔,弹子上的形凹槽(122)与锁销上的底边在错位状态的闭锁下(图17)钥匙轻松从锁上取出,完成闭锁。
现介绍所述弹子中的与钥匙接触的防技弹子,防技弹子是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防技弹子能向两个方向移动特征,来增加弹子的移动方向,提高锁的密容量,使技术开锁者难以确定弹子进入解锁状态的移动方向。所述防技弹子包括有C弹子、D弹子、E弹子及作为所述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的F弹子;所述防技弹子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的共同特征是:防技弹子的两个端头与放置该防技弹子的弯曲或非弯曲形状的弹子槽(25、94)的两个凹槽边之间相距的一个距离小于或等于钥匙孔的宽,由弹子槽的凹槽边与防技弹子的接触,来控制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钥匙孔中双向移动。以图1为例,在图31、图63、图72中,图31是图1在闭锁下的I-I图,图31是将图1中的容匙槽(14)取消及变匙锁销上的防技边(66)改为控制边(117),将所述的非防技弹子中的A弹子改为防技弹子中的C弹子(158)。图63是与防技弹子接触解锁的一种防技钥匙。在图31中,月牙形的防技弹子即C弹子(158)外表面(159)与锁壳(12)上限位作用的T形钉(46)的一端头(86)、弹簧(45)顺序接触,将C弹子定位。所述弹簧的弹力不会使C弹子向某一方向自动移动,C弹子(158)在锁芯(21)的弯曲形弹子槽(94)中,C弹子的两个端头(161)和端头(163)分别与弹子槽(94)的两个凹槽边(162)和凹槽边(150)相距一个距离,所述两个端头与所述凹槽边之间的距离之和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的宽,由所述两个端头与所述两个凹槽边的接触来实现C弹子上拨台(133)在钥匙孔中双向移动,即可向两个方向移动;C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芯(21)的锁销槽(99)中的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的形底边在错位状态下,C弹子在闭锁下。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的所述底边方向上与外压弹簧(91)、锁芯(21)顺序接触,使所述底边与所述C弹子的外表面不能接触。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与锁壳(12)上的控制凹槽(146)接触,锁芯不能转动在闭锁下,钥匙孔(15)中还有另外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与钥匙接触若干个拨台(143)。图63是所述实施方案的解锁的防技钥匙,匙杆(68)的一端上的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V形导向凹槽(77)上的尾口(75)与匙杆上凹入的曲线形的内铣槽(78)即曲线形凹槽相连通,所述曲线形内铣槽(78)上的各部位的凹槽宽相同,匙杆(68)上的一端口上,匙杆(68)钥匙手把(72)连接构成非弯曲的防技钥匙,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错位或并联连接构成弯曲的防技钥匙(见图71、图72、图73);所述连接杆(71)上有凹槽(263)时,由所述凹槽(263)与匙杆(68)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弯头(70)时,由所述弯头与匙杆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使所述连接杆(71)与所述匙杆(68)不在同一条直线或平面上。图32是图31在解锁下。解锁过程简述如下:防技钥匙上的匙杆(68)从钥匙口进入钥匙孔(15)的过程中,钥匙孔中的若干个所述弹子上的拨台(133、143)(见图31)首先依次与匙杆(68)上的所述端口(74)接触,然后由尾口(75)进入曲线形内铣槽(78)中,由于内铣槽(78)的凹槽宽稍大于所述拨台(133、143)的宽或外径,使内铣槽与拨台是可滑动的配合接触,即拨台不能与曲线形内铣槽的两个凹槽边脱离接触;在设有锁盖时,在匙杆及内铣槽进入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或在未设锁盖时,在匙杆及曲线形内铣槽却进入钥匙孔后将若干个C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准确的定位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在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下,所述形底边进入C弹子形凹槽中,锁芯得以移动,经锁芯随钥匙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在解锁后的闭锁,在钥匙孔(15)与锁上的钥匙口或容匙槽在相对位置时,所述外压弹簧(91)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的控制边与锁壳上的控制凹槽接触,将所述形凹槽(67)与所述形底边脱离接触,在匙杆从钥匙孔退出的过程,所述尾口(75)使各所述C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各个拨台(133、143)在钥匙孔(15)中排成一条直线,将各所述C弹子上的所述形凹槽(67)与所述形底边在错位状态,使各C弹子在闭锁状态,完成闭锁。C弹子的定位的另一方案是由C弹子(158)的表面(159)与锁芯(21)上的弹珠、弹簧顺序接触,其解锁方法同前述。对于非弯曲的C弹子,由非弯曲的C弹子上的两个端头与放置该C弹子的弹子槽(25)相通的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或与弹子槽的两个凹槽边接触,来控制非弯曲的C弹子的双向移动,使非弯曲C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在钥匙孔中双向移动;使所述C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拨台(133、143)或拨槽(126)(见图54中的图52-54)在钥匙孔(15)中,或在与钥匙孔(15)相对位置的弹子槽(25)中,与防技钥匙上的曲线形内铣槽(78)(见图63)或曲线形中铣(227、228、230)接触(见图64)或图73的曲线形内铣槽(225、226)接触解锁。
所述C弹子(158)的设置方式还有以下几种:1、见图39、图40、图41中,C弹子(158)在锁芯(21)的弹子槽(25)中,弹子槽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相通,C弹子(158)的两个锁头(161)和锁头(163)与所述内孔(85)之间有一距离,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的宽。由内孔与两个端头的接触来控制C弹子的双向移动,C弹子上与钥匙接触一拨台(133)或拨槽(126)(见图54)在钥匙孔或与钥匙孔平行的相对位置的弹子槽中双向移动,移动的最大距离为钥匙孔的宽。C弹子上有形凹槽(67)或V形凹槽(144)或L形凹槽。闭锁下,所述凹槽(67、144)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底边(118、142)在错位上,所述底边与锁芯上的外压弹簧(91)接触,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非空转锁的锁壳上的控制凹槽(146)接触(见图40),或与空转锁的锁壳上的防技凹槽(119)接触(见图39、图40)。由C弹子上突起的两个卡台(286)和卡台(287)与施加反向弹力的两个弹簧(281)和弹簧(282),锁芯(21)或锁销或变匙锁销(116)顺序接触(见图39)来定位C弹子;或由所述C弹子上同一卡台(167)与施加相向弹力的两个弹簧(283)和弹簧(284)、锁芯(12)顺序接触来定位C弹子(见图40);或由所述C弹子(158)的表面或C弹子上所述凹槽(144)的凹槽底与弹簧(285)、锁销或变匙锁销(116)顺序接触,来定位C弹子(见图41),所述弹簧(285)既对C弹子定位,又作为所述外压弹簧(91)的作用,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与C弹子在不接触状态,来阻止技术开锁。所述C弹子的形状与所述的弹子一样有圆条形弹子或非圆条形的叶片或月牙形弹子。所述C弹子可设置凹入弹子的拨槽(126)(见图54)与图64或图65所述的钥匙接触解锁。图39至图41的所述C弹子的解锁方式见前图31、图32的介绍、故略。另一种是由若干个C弹子相互叠加,各C弹子之间的表面接触,由其中一个C弹子的表面与弹簧、锁芯顺序接触,来定位各C弹子,实现双向移动。
所述防技弹子中的另一种弹子是D弹子(160)(见图34),在锁芯(21)的弯曲弹子槽(94)中,图34与图31大部分相同,不同的是:D弹子(160)的两个端头(164)和端头(165)与所述弹子槽(94)上的两个凹槽边(162)和凹槽边(150)之间有一距离,由所述端头与所述凹槽边接触来控制D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拨台(143)在钥匙孔(15)中或与钥匙孔平行的相对位置上的弹子槽中双向移动。若干个所述D弹子的定位是由各D弹子的弯曲长度不完全相同,或D弹子两端的宽窄不同导致重心的偏移,以及若干所述D弹子在锁芯上的不是在相同位置上叠加设置,锁芯转动时,各D弹子转动方向或距离不完全相同而存在随机性,来保持闭锁。其优点是锁上无弹簧可用于一些承受高温的特殊环境使用,在D弹子上同C弹子一样设有V形凹槽或L形凹槽或形凹槽(67)。闭锁下,锁芯(21)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锁销(97)在锁壳(12)的销槽(48)中与T形丁(46)、弹簧(45)顺序接触,锁销上底边与D弹子上形凹槽(67)在错位状态。解锁时,由图63所述的钥匙解锁(见前述),所述控制销(28)或后面介绍的2号至4号控制销与锁销或控制条(56)脱离接触,(见前述),钥匙上的曲线形内锁槽(78)(见图63)与若干个所述D弹子(160)上的若干个拨台(143)依次滑动接触到停止所述D弹子移动,使若干个所述D弹子上的所述形凹槽(67)与锁销槽(99)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与锁销的底边在精准的相对位置上,弹簧(45)使锁销(97)上的底边进入D弹子的凹槽(67)中,锁销进入锁芯而与锁壳脱离接触,因锁销的一端头与附芯(34)上的开口槽(93)接触来将锁销与附芯连接。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使附芯与锁芯同步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
所述防技弹子中的另一种弹子E弹子(166)(见图33),图33是图1中将I-I处的A弹子改为防技弹子设置方式,在闭锁下,所述E弹子是用磁性或导磁性材料制成,弯曲的E弹子(166)在锁芯(21)弯曲的弹子槽(94)中,E弹子的两个端头(164)和端头(165)与弹子槽(94)上的两个凹槽边(162)和凹槽边(150)之间相距一距离,来实现E弹子的移动,所述的一距离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的宽,所述端头与所述凹槽边接触来控制E弹子上与钥匙(见图63)接触的拨台(143、133)在钥匙孔(15)中,或与钥匙孔在相对位置的弹子槽(94)中双向移动。所述E弹子的定位是锁壳(12)或锁芯)(21)上用磁性或导磁性材料制成的磁体(168)和磁体(169)与E弹子上的两个端头(164、165)之间磁吸引或磁排斥控制。E弹子与所述弹子一样设有V形凹槽或形凹槽(67)或L形凹槽。所述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的所述底边在错位状态,锁销或变匙锁销与外压弹簧(91)、锁芯(21)顺序接触(见前述),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与锁壳(12)上控制凹槽(146)(图33)或防技凹槽(119)(见图17、图39)接触。解锁(见图63钥匙),匙杆(68)上端口(74)首先与若干个E弹子上的若干个拨台依次接触,然后经尾口(75)进入曲线形内铣槽(78),使若干个E弹子上的形凹槽(67)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与锁销上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所述底边进入E弹子的所述凹槽(67)中,实现解锁。在完成开锁或开门后,钥匙使锁芯复位转动,在控制边与控制凹槽(146)在相对位置时,所述外压弹簧使控制边与控制凹槽接触,所述形底边与所述形凹槽脱离接触。所述钥匙才能从钥匙孔中取出,在所述磁体(168、169)的磁吸引或磁排斥作用下,使E弹子移动又进入闭锁状态(见图33),或使E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43)进入弹子槽中隐藏于锁内(见图35),完成闭锁。
所述F弹子(F)是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包括有按所述A弹子的设置方式,由F弹子(5、130、221)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锁芯或锁壳顺序接触,或按所述C弹子(158)或所述D弹子(160)或用磁性或导磁性的E弹子按所述E弹子(166)的设置方式设置,使F弹子上与钥匙接触拨台或拨槽在钥匙孔内,或与在钥匙孔相对位置的弹子槽中能双向移动,由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两个端头与放置该弹子的弹子槽上的两个凹槽边接触,或与所述弹子槽相通的所述内孔(85)接触,来控制F弹子即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或拨槽在钥匙孔或弹子槽中双向移动,移动最大距离为钥匙孔的宽。所述F弹子即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的解锁原理同所述C弹子、D弹子、F弹子相同、故略。
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在所述锁的设置方式还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所述弹子上拨槽在弹子槽中(见图19及图20),图19是图1中B-B位置,闭锁下,弹子(164)上与钥匙接触的拨槽(126)在与钥匙孔(15)相通的相对位置的弹子槽(25)中,而隐藏于锁内。图20是图19防技钥匙解锁下使弹子在解锁状态图。拨槽(126)(详见图54-2、3、4图)是凹槽口(128)大于凹槽底(127)的凹槽,在凹槽口与凹槽底相连的至少一条边(207)不垂直于所述弹子的滑动斜坡(207)。图19中A弹子上的卡台与弹簧(27)、锁芯(21)顺序接触,使弹子的一端头(11)与弹子槽(25)相通的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弹子的另一端头(8)与所述内孔(85)相距一距离,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的宽。闭锁下,钥匙孔与锁壳上的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的底边与弹子上凹入的形凹槽(67)在错位状态,控制边(117)与内孔接触。解锁的钥匙(见图65),匙杆(68)上突起有曲线形中铣(230),曲线形中铣(230)的厚约小于弹子上的所述拨槽(126)中的凹槽底(127)的宽,小于匙杆的宽,曲线中铣与凹槽底是可滑动的配合接触,来控制弹子双向移动。曲线中铣上的边是曲线形导向边(229)。解锁时,(见图19)匙杆(68)进入容匙槽(14)中,匙杆上的曲线中铣(230)在钥匙孔(15)中而与隐藏于弹子槽(25)中的拨槽(126)上的凹槽口(128)在相对位置。在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下,匙杆与容匙槽脱离接触而与内孔(85)接触,使匙杆进入钥匙孔中,曲线中铣进入弹子槽中与所述的拨槽(126)接触,首先由曲线形中铣上的曲线形导向边(229)与拨槽上的斜边(207)(见图54)接触,使弹子横向移动,使曲线中铣上的某一部位与所述凹槽底接触,正好使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的形底边(118)精准的在相对位置。在锁销上控制边(117)与锁壳上销槽(48)在相对位置时,弹簧(45)使连接条(43)进入锁芯与锁销(116)接触(见图20),锁芯、附芯,及拨台同步转动(见前述)完成开门或开锁。当图中所述弹子(164)不与弹簧(27)接触,就是所述的D弹子(160);当所述弹子(164)的表面(159)与弹簧、锁芯或锁壳接触就是C弹子(158)(见图31)。二、弹子与钥匙接触的一端头或拨台在被锁盖(13)遮挡而隐藏于锁内的钥匙槽(30)中。(见图24、图25、图26),图24是图1中一种空转锁在实施方案在闭锁下,图25是图1中一种非空转锁实施方案在闭锁下,图26是图25在解锁下。在图24、图25中,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芯(21)上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底边(84)在错位状态,控制边(117)与锁芯(21)表面平齐或与锁壳(12)上的控制凹槽(124)接触。连接条与T形钉(46)、弹簧(45)、锁壳顺序接触。所述弹子(26)与弹簧(27)、锁芯顺序接触,使弹子(26)的一端头(11)在锁盖(13)遮挡的钥匙槽(30)中(见图25);或使弹子(26)上的拨台(143)在钥匙槽(30)中(见图24);钥匙槽与锁芯上的容匙槽(14)相通,容匙槽的一端与锁盖(13)上的钥匙口(17)想通。解锁钥匙(见图71、图66),匙杆(68)上有凹凸的齿面或曲线形外铣(238),曲线形外铣(238)与题杆(68)的一边或表面相连处是首先与弹子接触的滑动斜坡(74)(见图26)。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错位连接,使匙杆及匙杆的所述齿面或曲线形外铣(238)能进入锁盖的遮挡区域内,而钥匙手把及条杆在锁盖外。解锁时,所述钥匙(见图71)从锁盖(13)上的钥匙口(17)进入容匙槽(14),经钥匙手把转动使匙杆(68),及匙杆上的曲线形外铣(238)进入锁盖遮挡区域内与隐藏在锁内的弹子(26)上的端头(11)(见图25、图26)或弹子上的拨台(143)(见图24)接触解锁,使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钥匙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84)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钥匙使锁芯转动,控制边与控制凹槽边(146)脱离接触,或使连接条(43)进入锁芯与变匙锁销接触;实现锁芯转动完成开锁。三、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闭锁下在弹子槽中,在解锁过程中或在第一次解锁后进入第二次解锁时,才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解锁。见图22、图23、图35、图36、图37、图38、图42、图43、及图75至图79。图22、图35、图37、图42、图43是图1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360度角或小于90度角的空转锁中的一种实施方案,在闭锁下。图23是图1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大于360度角空转锁的实施方案,在闭锁下。图36是图35在解锁下;图38是图37在解锁下;图75、图79是图1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360度角或小于90度角、需钥匙两次解锁的空转锁中的一种实施方案,在闭锁下;图76是图75第一次解锁后,锁处于第二次待解锁状态;图77是图75完成第二次解锁后,空转锁在解锁状态;图78是图75或图79中所述弹子组成A组弹子和B组的弹子结构及设置方式图。在图22中月牙弹子(132)与弹簧(27)、锁芯(21)顺序接触,使月牙弹子的一端头(139)与锁芯上的解锁销(135)的表面接触,月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34)在弯曲弹子槽(94)中。解锁销(135)上有凹槽(137),解锁销与弹簧(138)、锁芯顺序接触,解锁销的一端头(136)与锁壳(12)的弧形凹槽(141)接触,与内孔(85)在相邻位置。图23中,叶片弹子(26)与弹簧(27)、锁芯(21)顺序接触,叶片弹子的一端头(11)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使叶片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43)在弹子槽(25)中。在图35中,叶片弹子(26)与弹簧(27)、锁芯(21)顺序接触,叶片弹子的一端头(11)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使叶片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70)在放置叶片弹子的弹子槽(25)中。在图37、叶片弹子(26)与弹簧(27)、锁芯(21)顺序接触,叶片弹子上的V形凹槽或叶片弹子的一端头(11)在锁芯(21)上与锁壳(12)上的T形钉(46)的一端头(86)接触,T形钉与弹簧(45)、锁壳顺序接触,使叶片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70)在弹子槽(25)中。在图42中,磁性或导磁性的E弹子(166)的一端头(165)与锁壳(12)上的磁性或导磁的磁体(168)在相对位置上磁接触,E弹子(166)的另一端头(164)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相距一距离,与锁壳上的另一磁体(169)在相邻位置,使E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43)在弹子槽(25)中。在图43叶片弹子(166)上设置有磁性的磁体(184)与锁芯(21)上具有磁性的磁体(168)之间是同极磁性相排斥的接触,使叶片弹子的一端头(9)与锁壳(12)上的内孔接触,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使叶片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43)在弹子槽(25)中。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弹子槽与钥匙孔相同,闭锁下,钥匙孔中无弹子;锁销或变匙锁销(97、116)上的形底边(84、118)或V形底边(142),与月牙弹子(132)上形凹槽(67)(见图22)在错位状态,或与叶片弹子(26)上的V形凹槽(144)(见图23)在错位状态;或与叶片弹子(26)上的形凹槽(67)(见图35)在错位状态;或与叶片弹子(26)上的形凹槽(67)(见图37)在错位状态;或与磁性或导磁性的叶片弹子(166)上的形凹槽(67)(见图42)在错位状态;锁销或变匙锁销上所述底边方向上与外压弹簧、锁芯顺序接触,而不与弹子表面不接触,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锁壳上防技凹槽(119)接触。解锁时,由防技钥匙解锁。防技钥匙见图66(见前述)及图67,图70是将图66或图67的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把(72)上的条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的弯曲钥匙,匙杆与条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图70所述钥匙的匙杆(68)及外铣进入钥匙孔(15)后,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在匙杆及钥匙孔都进入锁盖(13)(见图1、图3)遮挡区域内后;一种情况是:与月牙弹子的一端接触的解锁销(135)的端头(136)与弧形凹槽(141)脱离接触而与内孔(85)接触,解锁销移动由解锁销上的V形凹槽(137)与月牙弹子的端头(139)接触或在相对位置,弹簧(27)使月牙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34)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15)中与匙杆上的曲线形外铣(238)接触,月牙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实现解锁。解锁后的闭锁,在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进入与防技凹槽(119)在相对位置时,锁销上底边与弹子上凹槽脱离接触。解锁销与弧形凹槽(141)接触,弹子的端头与解锁销表面接触,使月牙弹子上的拨台从钥匙孔进入弹子槽(94)中(见图22),完成闭锁。图23的解锁,防技钥匙,上匙杆(68)及外铣进入钥匙孔(15)中,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钥匙孔及匙杆进入锁盖(13)的遮挡区域内,叶片弹子(26)的一端头(11)与内孔(85)脱离接触而进入环形凹槽(107)中(见图中虚线所示)使叶片弹子移动,叶片弹子上钥匙接触的拨台(143)从弹子槽(25)进入被锁盖(13)遮挡的钥匙孔(15)中与匙杆上外铣(238)接触解锁;使叶片弹子的V形凹槽(144)与变匙锁销(116)上的V形底边(142)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锁芯转动,弹簧(45)经T形钉(46)使连接条进入锁芯(21)上,V形底边进入V形凹槽中。连接条随锁芯同步转动,实现解锁。图23是锁芯有空转特征。解锁后的闭锁同前述,弹子的一端(11)与内孔(85)接触,使弹子移动,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143)又进入弹子槽(25)中(见图23),完成闭锁。图35的解锁,钥匙上的匙杆及外铣进入钥匙孔(15)后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见图36),使钥匙孔及匙杆和外铣进入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叶片弹子(26)的一端头(11)与内孔(85)脱离接触,进入内孔上的环形凹槽(145)(见图36中局部剖视),叶片弹子移动,所述拨台(170)才从弹子槽(25)进入钥匙孔(15)中与进入锁盖遮挡区域内的匙杆(68)上的外铣(238)接触,使叶片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所述控制边与防技凹槽(119)脱离接触,完成解锁。解锁后的闭锁见前所述,叶片弹子上的湍头与内孔接触,使叶片弹子移动,闭锁后,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又(170)进入弹子槽(25)中(见图35)。图37的解锁钥匙上的匙杆进入钥匙孔(15)中,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一角度,在钥匙孔和匙杆都进入锁盖(13)(见图1中)遮挡区域内后,叶片弹子(26)的一端头(11)与T形钉脱离接触,弹簧(27)使弹子移动,使弹子的拨台(170)从弹子槽(25)进入钥匙孔(15)中与曲线形外铣(238)接触解锁,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锁芯的转动,使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119)脱离接触(见图38),形底边进入形凹槽中,经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解锁后的闭锁同前所述。锁芯复位转动,控制边与防技凹槽在相对位置时,所述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移动,控制边与防技凹槽接触,将形底边与形凹槽及叶片弹子表面脱离接触,在叶片弹子的一端头(11)与T形钉的一端头(86)在相对位置时,弹簧(45)使叶片弹子移动,所述拨台(170)从钥匙孔又进入弹子槽(25)中,实现了闭锁。图42的解锁,在未设锁盖时用图67钥匙解锁,在设有锁盖(13)的图42、图43锁,是将图67上的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连接杆(71)错位或并联连接而构成图70、图72所示的弯曲钥匙解锁。钥匙上的匙杆及外铣进入钥匙孔(15),经钥匙带动锁芯(21)转动一角度,使钥匙孔(15)在锁盖遮挡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E弹子(166)的一端头(165)与磁体(168)脱离磁接触,E弹子的另一端头(164)与另一磁体(169)磁性接触,将E弹子移动,才使弹子上的拨台(143)从弹子槽(25)进入钥匙孔(15)中与匙杆上外铣(234、237、238)接触,使弹子形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119)脱离接触,形底边进入形凹槽,使控制边与内孔(85)接触,实现解锁。开锁后闭锁,在钥匙带动锁芯复位转动,所述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移动,形底边与形凹槽及弹子脱离接触,在钥匙孔(15)与锁盖(13)上的钥匙口在相对位置时,所述磁体(168)与E弹子(166)的一端头(165)又在相对位置的磁性接触下,使E弹子移动,形凹槽(67)与形底边(118)错位,拨台(143)从钥匙孔回到弹子槽(25)而隐藏于锁内(见图42),完成闭锁。图43的解锁,所述防技钥匙或具有两次解锁功能的钥匙解锁见图67(图63、图74),钥匙的匙杆(68)插入钥匙孔(15)后使锁芯(21)转动一角度,钥匙孔(15)进入锁盖(13)的遮挡区而隐藏于锁内时,弹子(116)的一端头(9)与环形凹槽(117)相对位置,而与内孔(85)脱离接触,在磁体(168)与弹子(166)或弹子上的磁体(184)的同极磁性相排斥的作用下,弹子的端头(9)进入环形凹槽中,弹子上的拨台(143)才从弹子槽(25)进入钥匙孔(15)中与钥匙上的外铣(237、238)接触,使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在锁芯继续转动下,形底边(118)进入形凹槽(67)中,控制边(117)与内孔(85)接触,经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解锁后的闭锁,锁芯复位转动,在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119)在相对位置时,所述处压弹簧(91)或控制销,(见前述或后述)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移动,所述形底边与形凹槽脱离接触,在所述端头(9)与内孔(85)接触与环形凹槽(117)脱离接触后,弹子复位移动,拨台(143)从钥匙孔进入弹子槽(25)中隐藏起来,弹子上的非凹槽部位与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闭锁状态,完成闭锁。在图22、图23、图35、图34、图42、图43所述的锁的特征是: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不在钥匙孔而隐藏于锁内;锁壳上的防技凹槽(119)使闭锁下锁芯可随钥匙转动一角度,但不能完成开锁或开门,以确保钥匙孔在进入锁盖或具有锁盖功能的门(13)的遮挡区而隐藏于锁内时,弹子上与钥匙接触部位才进入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锁芯上的外压弹簧或控制销,使闭锁下弹子,不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的底边接触,并在解锁后的闭锁时,使底边与凹槽自动脱离接触,以上几个特征是已知锁不具备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的设置方式还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设在锁表面的实施方案见图2,另一种是将锁上的若个干个弹子分成至少两组弹子的实施方案见图75至图79。图75是图1的一种实施方案,图75是设置由非防技弹子和防技弹子组成的A组弹子和B组弹子的非空转锁和空转锁的特征的锁中锁。需钥匙两次解锁,在闭锁下。图76是图75钥匙第一次解锁后,锁上的第一组弹子即A组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图。图77是图76完成第一次解锁后,钥匙使锁上的第二组弹子即B组弹子又进入解锁状态图,即两次解锁后才能完成开锁。图78是图75、图79中所述A组弹子(158)和B组弹子(26、162)形凹槽(177)相连的边(174)和形凹槽(176)相连边(175),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的形底边(118)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而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图79是图1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若干弹子是同一种特征的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组成A组弹子和B组弹子,所述锁需钥匙两次解锁后才能实现开锁,在闭锁下。在图75至图79中,锁芯(21)在锁壳(12)的内孔(85)中,锁壳上设有阶梯形凹槽(179),阶梯形凹槽是由凹入锁壳深度不相同的、凹槽的宽不相同的控制凹槽(146)和防技凹槽(119)连接构成。图75中,控制凹槽(146)凹入锁壳(12)的深度大于防技凹槽(119)凹入锁壳的深度,但控制凹槽的凹槽宽小于防技凹槽的凹槽宽,在未解锁时控制凹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控制边(117)接触,闭锁下锁芯不能转动具有非空转锁特征(见图75),钥匙首先对非空转锁解锁,使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119)接触,而与控制凹槽脱离接触,使所述锁的锁芯可小于360度角空转动而成为空转锁特征(见图76)。图79方案中,钥匙未解锁前,防技凹槽(119)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控制边(117)接触,使锁芯在闭锁下小于360度角转动而具有空转锁的特征;在钥匙对第一次解锁后,控制边与控制凹槽(146)接触而与防技凹槽脱离接触,而有非空转锁的特征。图75到图77中,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有带滑动斜坡的凹槽或开口(178),A组弹子及B组弹子是由至少一个防技或非防技的弹子构成,A组弹子、B组弹子之间是处于平行或叠加设置。A组弹子(158)上的形凹槽口相连的边(174)与B组弹子(26、126)形凹槽(176)的凹槽口相连的边(175),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与锁销或变匙锁销的形底边(118)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见图78),A组弹子(158)上凹槽(177)与B组弹子(26、162)上的凹槽(176)的凹入深度不相同,形凹槽(177)凹入深入大于形凹槽(176)(见图78)。在图75中,A组弹子中的C弹子(158)的表面与弹簧(289)、锁芯(21)顺序接触,使C弹子可双向移动。C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33)在钥匙孔(15)中。B组弹子中的A弹子(26)上的卡台(291)与弹簧(27)、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一表面接触,使A组弹子上的卡台(293)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另一表面接触,而与有滑动斜坡的凹槽或孔(178)在相邻位置,使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70)在弹子槽(94)中,而隐藏于锁内。闭锁下,所述C弹子(158)及A弹子(26)上的所述形凹槽(176、17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118)在错位的状态,由所述外压弹簧或控制销与变匙锁或锁销的接触,使形底边不能与A组弹子及B组弹子接触。解锁图63钥匙,匙杆进入钥匙孔(15)时,匙杆(68)的端口(74)分别依次与锁上的A组弹子中的若干C弹子(158)上的拨台(133)滑动接触,使若干个所述拨台从尾口(75)进入曲线形内铣槽(78)中,因为内铣槽的凹槽宽约大于拨台外径或厚,拨台与内铣槽处于配合接触状态,将若干个所述弹子(158)上的形凹槽(17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的形底边(118)在精准的相对位置上。此时经钥匙转动锁芯,控制边(117)与阶梯形凹槽(179)上的控制凹槽(146)上的凹槽边滑动接触,使形底边(118)进入形凹槽(117)中,控制边才得以与控制凹槽脱离接触而进入与防技凹槽(119)接触(见图76)完成锁中锁的第一次解锁。因锁销可变匙锁销移动了一个距离,A弹子(26)上的卡台(293)从锁销上沿滑动斜坡进入凹槽或孔(178)中,弹簧(27)使A弹子移动,A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70)才从弹子槽(94)进入钥匙孔(15)与钥匙上的外铣(238)接触(见图63及图77),使A弹子(26)上形凹槽(176)与所述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上;如果锁上设有所述锁盖锁时,在钥匙完成第一次解锁,使锁芯转动一角度后,钥匙孔会进入锁盖或具有锁盖功能的门的遮挡区域内,A弹子(26)上与拨台(170)才从弹子槽(94)进入钥匙孔(15),与防技钥匙上的外铣(238)接触解锁(见图63及见图1、图3、图5、图6、图76)。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119)的凹槽边压力接触,将锁销或变匙锁销(116)再移动,形底边(118)继续向C弹子(158)上形凹槽(177)中移动,因C弹子上的凹槽深度大于或等于控制凹槽(146)凹入锁壳(12)的深度。同时,形底边开始进入A弹子(26)的形凹槽(176)中,因A弹子上的凹槽(176)的凹入深度大于或等于防技凹槽(119)凹入锁壳的深度。最终使控制边与防技凹槽脱离接触而与内孔(85)接触,完成第二次解锁,即实现开锁或开门。如果钥匙上如果没有所述外铣(238)(见图63)就不能使A弹子上的拨台(170)去控制A弹子上的形凹槽(176)与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锁就不能实现第二次解锁,而保持在闭锁状态。解锁后闭锁;由钥匙带动锁芯复位转动进入闭锁,首先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119)在相对位置,所述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移动一个距离,控制边与防技凹槽接触,形底边(118)从B组弹子中的若干个A弹子(26)上的形凹槽(176)退出,A弹子(26)上的卡台(293)从孔(178)沿斜坡面滑动与锁销或变匙锁销的表面接触,A弹子上拨台(170)从钥匙孔进入弹子槽口(25)中而隐藏于锁内(见图75),A弹子(26)进入闭锁状态。之后,锁芯复位转动,使所述控制边(117)与控制凹槽(146)接触,C弹子(158)上的形凹槽与所述形底边(118)脱离接触,在钥匙从钥匙孔退出过程中,由匙杆上的尾口(75)(见图63)使A组弹子上的若干C弹子在闭锁状态(见图75所示),完成闭锁。当所述锁中锁在门上需锁芯转动180度角或360度角来反锁门时,在所述锁上需再设一个控制凹槽(292)(见图75),以轻松实现锁芯反转动180度角或360度角。图79是由相同类型的非防技弹子或防技弹子即C弹子(158)和C弹子(162)组成A组弹子和B组弹子的锁。A组弹子中若干C弹子上与形凹槽(177)的凹槽口相连的边(174)和B组弹子中若干个C弹子(162)上与形凹槽(176)的凹槽口相边的边(175)不在同一条直线而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上的 形底边(118)之间的距离不相同(见图78)。A组弹子(158)上的边(174)与形底边(118)的距离小于B组弹子(162)上的边(175)与形底边(118)的距离,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形底边(118)方向与外压弹簧、锁芯顺序接触,使控制边(117)与阶梯形凹槽中的防技凹槽(119)接触, 形底边与A组弹子不能接触。图79实施方案中,阶梯凹槽中的防技凹槽(119)凹入锁壳(12)的深度大于控制凹槽(146)凹入锁壳的深度,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360度角或小于90度角具有空转锁特征。A组中弹子(158)的表面与弹簧(289)、锁芯(21)顺序接触,B组弹子(162)的表面与弹簧(45)或与弹珠(295)、弹簧(45)、锁芯顺序接触。若干个C弹子上的若干个拨台(133、143)在钥匙孔(15)中。A组和B组弹子(158、162)的两端头与锁壳(12)上内孔(85)之间有一距离,所述距离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的宽度。由所述内孔与C弹子上的两个端头的接触来控制C弹双向移动,如果所述锁需锁芯转动大于360度角来反锁门,在锁壳上应设置与防技凹槽相连的另一个控制凹槽(292)(见图75中)。闭锁下,所述形凹槽(176、177)与形底边(118)在错位状态。解锁时用图63所述钥匙解锁,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钥匙不需设外铣(238),同时在匙杆(68)与钥匙手把(72)间连接有一条杆(71),使条杆与匙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钥匙解锁(见图72)。匙杆插入钥匙孔(15)的过程中,若干拨台(133、143)等依次沿V形导向槽(77)进入曲线形内铣槽(78),曲线形内铣槽将若干个拨台定位在钥匙孔的不同位置,使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上的若干形凹槽(176、177)在同一条直线,与所述形底边平行或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由于外压弹簧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无法通过手感判断各C弹子是否进入解锁状态;防技凹槽(119)的设置,使形底边(118)首先进入A组弹子(158)的凹槽(177)中,完成第一次解锁。之后,锁芯才能继续转动,使控制边进入控制凹槽(146)中,此时,所述锁成为非空转锁的特征。所述钥匙孔及匙杆已在锁盖的遮挡区而隐藏锁内,开锁工具和非配套钥匙也不能进入锁内。本实施方案中,在用配套钥匙完成第一次解锁,B组弹子(162)上的形凹槽(176)与所述形底边也在相对位置上,因此,在控制边(117)与控制凹槽(146)脱离接触时,锁销或变匙锁销再移动下,形底边继续向A组弹子(158)的形凹槽(177)移动时,形底边才开始进入B组C弹子(162)的形凹槽(176)中,最终使控制边与内孔(85)接触,经钥匙带动锁芯的完成第二次解锁,实现了开锁或开门。所述闭锁同前述。
用1号控控销(28)上突起的拨台或凹入的拨槽与所述的防技钥匙接触解锁,与所述防技弹子一样,所述拨台或拨槽在钥匙孔中可双向移动。在防技钥匙解锁下,由1号控制销上的拨台(143)(见图54)与防技钥匙上的所述曲线形内铣槽(78)(见图63)接触,由控制销上的拨槽(126)(见图54)与防技钥匙上的所述曲线形中铣(230)(见图65)或曲线形中铣(227、228)(见图64)接触,来实现所述控制销的双向移动,即两个方向移动,精准的控制所述控制销在闭锁或解锁后状态。1号控制销按E弹子方式设置时,1号控制销采用磁性或导磁性材料构成,通过磁性接触或磁性排斥来定位所述控制销。
在图57至图62、图54中的54-6图中,是所述锁上配置有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的A钥匙、B钥匙、C钥匙解锁的所述锁上,设置的可控制所述钥匙解锁的变匙弹子(221、130);将图1中休眠弹子(5)改为变匙弹子(130)(见图54-6)或变匙弹子(221)(见图57至图62),变匙锁销(23)改为锁销(116),而取消纵向驱动了弹簧(22);由变匙弹子和锁销的组合来控制或实现不同开锁权限钥匙解锁或被终止解锁。图54-6中的变匙弹子(130)是设置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形凹槽(40)和形凹槽(41),变匙弹子上有卡口(294)及与防技钥匙上的曲线形内铣槽(78)接触的拨台(143)或与钥匙接触的拨槽(126)(见图54-4)。拨槽与防技钥匙上的曲线形中铣(230)(见图65)或曲线形中铣(237、238)(见图64)接触,来控制变匙弹子的移动。首先用A钥匙解锁,使图1中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A钥匙使变匙弹子移动距离小或移动的方向不同,使变匙弹子上的一个形凹槽即A凹槽(40)与锁销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使锁销得以移动,实现A钥匙解锁,需终止A钥匙解锁时,用B钥匙解锁,B钥匙使图1中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B钥匙使变匙弹子移动的距离或移动的方向不同,恰好使变匙弹子上的另一个形凹槽即B凹槽(41)与锁销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而使锁销得以移动,实现B钥匙解锁,由于变匙弹子上设有L形凹槽(294),在B钥匙解锁时,设在锁芯(21)或锁壳(12)上与弹簧接触的限位销或弹珠,与所述的L形凹槽(294)进入相对位置,弹簧力,使限位销或弹珠与锁芯和变匙弹子上的L形凹槽(294)接触,使变匙弹子不能复位移动,使变匙弹子在闭锁下的移动距离变化了或只能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导致所述的A凹槽(40)与锁销的形底边不能在相对位置,这就终止了A钥匙的解锁,由B钥匙解锁。所述两个相同形状或尺寸的凹槽也包括有V形凹槽或L形凹槽。另一种是将图57、图60所示的变匙弹子(221)取代图1中的休眠弹子(5),即取代所述的变匙弹子(130),在图57、图58、图59中,变匙弹子是采用非防技弹子中的A弹子的方式在锁上设置。变匙弹子(221)在锁芯(21)的开口槽(223)中与弹簧(32)、锁芯顺序接触,使变匙弹子的一端头(215)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变匙弹子(221)的开口槽(223)中有相互接触的A钥匙片(219)和B钥匙(220),A钥匙片上的孔槽中与弹簧(217)接触的弹珠(218)与B匙片接触,A匙片与弹簧(216)、变匙弹子顺序接触,B匙片与弹簧(214)、变匙弹子顺序接触,经A匙片和B匙片上的卡台与变匙弹子上的开口槽(223)接触,使A匙片和B匙片的一端头与变匙弹子的一边(51)平齐,而与锁芯上的锁销(116)上的底边在相对位置,变匙弹子上突起的拨台(213)在钥匙孔(15)中,B匙片上的所述一端头的宽与锁销上的底边的宽或形状相同。图58是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由A钥匙解锁下,A钥匙的匙杆(68)上的内铣槽(78)(见图63)与变匙弹子上的拨台(213)滑动接触,至到使变匙弹子上的A匙片(219)或A匙片和B匙片(220)的一端头与锁销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锁销与控制凹槽(146)或防技凹槽(119)的凹槽边使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移动,使A匙片移动或A匙片和B匙片一起移动,而在变匙弹子上形成与形底接触的凹槽,结果,使锁销移动,使控制边(117)与控制凹槽(146)脱离接触,实现开锁或开门。在需淘汰A钥匙解锁时,启用B钥匙解锁,B钥匙使各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所述内铣槽(78)与所述拨台(213)接触,使变匙弹子(221)上的B钥匙片(220)的一端头与锁销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因B钥匙片(220)所述形端头的宽与所述形底边的宽相同,在钥匙带动锁芯移动下,所述形底边与B钥匙片的形端头接触,使B匙片移动,在B匙片上的卡台移动到A匙片上放置的所述弹珠(218)相对位置时,与弹珠接触的弹簧(217)使弹珠移动进入A匙片与B匙之间的卡台中,将A匙片和B匙片连接,A匙片和B匙片不能再移动,在变匙弹子上形成了一个有B匙片的一端头凹入变匙弹子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凹槽(见图58),终止A钥匙的解锁,由B钥匙解锁。设置另一种变匙弹子(221),即将图57中的变匙弹子改为图60的变匙弹子。在所述图中,变匙弹子(221)开口槽(265)中放置相互接触的A匙片(268)和B匙片(271),A匙片与变匙弹子接触,B匙片与开口槽上的凹槽底相距一个距离,A匙片的一端头上凹入有凹槽(269),由所述凹槽与B匙片(271)的边构成变匙弹子上的形凹槽(269),所述形凹槽(269)比锁销上形底边的稍大些但形状相同,A匙片和B匙片的一端头(270)与变匙弹子的边(51)平齐,B匙片上的所述一端头(270)的宽小于锁销(116)上底边的宽(见图60),开口槽中的弹簧(266)与A匙片(268)、B匙片(271)、变匙弹子顺序接触;B匙片上的V形卡口(267)与A钥匙片(268)或变匙弹子上的V形卡口相接触(见图60)来将B匙片定位。在B匙片相邻的开口槽(265)中有可容纳B匙片(271)的凹槽(272)(见图60)。闭锁下,由锁销(116)上形底边与变匙弹子上的凹槽(269)在错位状态,使变匙弹子在闭锁状态。A钥匙解锁时(见图61钥匙),匙杆(68)上内铣槽(78)与变匙弹子上的拨台(213)接触,A钥匙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使变匙弹子(221)上的形凹槽(269)与锁销上的(116)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经A钥匙带动锁芯转动,由锁销(116)上的控制边(117)与锁壳上的控制凹槽(146)或防技凹槽(119)的凹槽边接触使锁销移动,使锁销上的形底边(118)进入所述弹子上的形凹槽中,及进入变匙弹子(221)上的形凹槽(269)中,使锁销得以继续移动;经A钥匙带动锁芯完成开锁或开门。需淘汰A钥匙解锁时,用B钥匙解锁,B钥匙上匙杆(68)的内铣槽(78)与变匙弹子上的拨台(213)接触,因B钥匙与A钥匙形状或结构的差别,使B匙片(271)的所述端头(270)及A匙片(268)上的所述形凹槽(269)的部分区域与锁销(116)上的形底边在相对位置上,使变匙弹子进入解锁状态;B钥匙也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经钥匙带动锁芯转动开锁时,由锁壳上的所述控制凹槽(146)或防技凹槽(119)的凹槽边使锁销移动,使底边进入各所述弹子上的形凹槽中,及与B匙片(271)的端头(270)接触,使B匙片移动,使B匙片与A匙片上的V形卡口脱离接触。形底边使B匙片的所述端头(270)进入变匙弹子上的所述凹槽(272、265)位置时,与B匙片、A匙片顺序接触的弹簧(266)使A匙片和B匙片在变匙弹子的移动,B匙片进入凹槽(272)中。A匙片(268)上的所述凹槽(269)在变匙弹子上位置移动,而与变匙弹子的开口槽的凹槽边构成变匙弹子上的形凹槽变匙弹子上所述凹槽(269)的位置移动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变化,导致A钥匙的解锁功能终止,由B钥匙解锁。所述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包括有按所述的非防技弹子即A弹子的设置方式,具有单方向移动特征:或按所述防技弹子即所述C弹子或D弹子或E弹子或F弹子的设置方式设置。
在图31、图32、图54、图64中,将图31中所述C弹子(158)上与防技钥匙(见图63)接触的所述拨台(133)改为凹入C弹子(166)的防技凹槽(126)即拨槽(126)(见图54中的54-2至54-3图),将所述防技凹槽(126)设置在钥匙孔(15)中,或设置在与钥匙孔(15)相通并在相对位置的放置所述C弹子的弹子槽(94)中,以图31为例,将所述拨槽设在钥匙孔中,解锁的防技钥匙(见图64)的匙杆(68)上突起的曲线形中铣(227、228)的一端头与匙杆的端头上突起的、有滑动斜坡(226)的导向铣(225)连接,导向铣在匙杆(68)的端口上突起的高度(见图64中G-G图),比导向铣的另一端头在匙杆上突起的高度要低而在导向铣(225)形成有滑动斜坡(226),导向铣和曲线形中铣的厚稍小于防技凹槽(126)上凹槽底(127)的凹槽宽。所述C弹子(166)上的防技凹槽(126)即拨槽是由凹槽口(128)大凹槽底(127)小的凹槽,在凹槽口(128)与凹槽底(127)的连接边上有至少一条是一垂直于所述C弹子的滑动斜坡(207)。在所述C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接触的 形凹槽(67)(见图54-3图),或V形凹槽(83)(见图54-2图),或L形凹槽(208)(见图54-4图)。图54-5是C弹子所述弹子上设的是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拨台(143),在所述弹子上设的是V形凹槽(83)(见图54-5图)或 形凹槽(67)(见图54-1图)。解锁时,由钥匙上的导向铣(225)首先进入拨槽(126)上的凹槽口(128),经导向铣上的斜坡(226)与滑动斜边(207)接触,然后与凹槽底(127)在相对位置,使曲线形中铣(227、228)与拨槽上的槽底(127)接触,这是因为曲线形中铣(227、228)在匙杆(68)上突起的高度大于导向铣(225)在端口上突起的高度。又因曲线形中铣上各个部位的宽或厚相同而约小于拨槽上的凹槽底(127)的凹槽宽,即与凹槽底是可移动的配合接触,使C弹子上的形凹槽与锁销上的形底边在精准的解锁状态下,使所述C弹子不能与所述防技钥匙脱离接触,实现解锁。防技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台(133)或拨槽(126)在钥匙孔中可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同时防技钥匙上的曲线形内铣槽或曲线形中铣是在匙杆的宽上设置,使弹子从闭锁到解锁下移动的最大距离是钥匙的宽,而不是钥匙的厚,这就成为提高锁的密容量,使技术开锁难以实现。
在图19、图20、图54、图65、图72、图73中;图19是图1在闭锁下的B-B,图20是图19在解锁下,图54是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拨槽(126),图65是非弯曲的防技钥匙,图72是将图65上的匙杆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错位连接构成弯曲防技钥匙,另一实施方案是将图19、图20的非防技弹子(164)的设置方式改为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使防技弹子的两个端头(8)和端头(11)(见图19)与弹子槽(25)相通的内孔(85)之间相距一个距离,来控制所述防技凹槽即拨槽(126)上的凹槽口(128)在与钥匙孔(15)的相对位置的弹子槽(25)中或在钥匙孔(15)双向移动,解锁方式同前述。图19中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是凹入弹子的拨槽,将所述拨槽改为弹子上突起的拨台与钥匙接触,所述拨台(133)(见图39所示),在钥匙孔(15)中,钥匙孔(15)与锁壳上的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上(见图1、图4、图19),与所述拨台接触防技钥匙(见图73、图74),在图73、图74的防技钥匙中,钥匙的匙杆(68)上凹入有曲线形凹槽即内铣槽(255)(见图73)或由两个曲线形凹槽边(257)和凹槽(258)组成的曲线形内铣(256)(见图74),所述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各个部位的凹槽宽相同,所述曲线形内铣上的各个部位的凹槽宽不完全相同。曲线形内铣槽(255)与匙杆的滑动斜坡(251、252)、凹槽口(259)顺序相连,所述凹槽口(259)的宽大于所述内铣槽(255)的宽(见图73中a-a图);所述曲线形内铣(256)上的两个曲线形凹槽边(257)和凹槽边(258)与匙杆上的滑动斜坡(251、252)、凹槽口(259)顺序相连,所述凹槽口(259)的宽大于所述内铣(256)的宽(见图74中b-b图)。需钥匙两次解锁才能完成开锁的钥匙上,即在图74的匙杆(68)上还设置有与两组弹子中的一组弹子接触的解锁的外铣(268),所述外铣是凹入匙杆的曲线形的凹槽(238)(详见图74及b-b图),两组弹子中的A(见前述)与所述的内铣(258)接触解锁,使所述的A组弹子进入解锁状态。在设置有锁盖(13)的锁上,将图73和图74非弯曲钥匙上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的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构成弯曲形防技钥匙(见图70),或将所述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L形连接杆(71)上的弯头(70)的弯曲防技钥匙(见图72),图72是图73、图74的Y-Y图,或将所述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设有凹槽(263)的连接杆(71)连接,使凹槽(263)与匙杆(68)在同一条直线的弯曲防技钥匙(见图71)。所述弯曲的防技钥匙的连接杆(71)与匙杆(68)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匙杆(68)上设置有曲线形内铣槽(78)(见图63)或与匙杆上滑动斜坡(251、252)连接的曲线形内铣槽(255)(见图73)或与匙杆上的滑动斜坡(251、252)连接的曲线形内铣(256)(见图74)或曲线形内铣(256)(见图74)或连接导向铣(225)的曲线形导向边(229)的曲线形中铣(227、228)(见图64)或有曲线形导向边(229)的曲线(230)(见图65)或有外铣(237、238)及孔(233)(见图67、图66),弯曲形防技钥匙上的匙杆(68)能进入锁盖(13)遮挡区内解锁,具有防技术和破坏开锁功能。图73钥匙解锁,结合图39看匙杆(68)进入容匙槽(14)及与钥匙孔部分接触,曲线形内铣槽(255、256)此时未与弹子(158)上的拨台(133)接触,经钥匙手把(72)带动锁芯(21)转动,由匙杆(68)上的弧形面与容匙槽(14)滑动接触,在钥匙孔进入锁盖(13)的遮挡区域内而与容匙槽错位时,匙杆进入钥匙孔(15)中,匙杆的弧形面与内孔(85)接触(如图、图10、图18)所示,在匙杆进入钥匙孔的过程中,首先由匙杆上的凹槽口(259)(见图73、图74)与若干个拨台(133)端头接触,使拨台从滑动斜坡(251、252)滑动进入曲线形内铣槽(255)或曲线形内铣(256)中;由内铣槽(255)使所述弹子(158)上的形凹槽(177)与锁销(116)上的形底边精准的相对位置而进入解锁状态,使所述弹子不能与钥匙脱离接触而移动(见图73);这是因为由所述内铣槽(255)的宽约大于所述拨台的宽;或由曲线形内铣(226)上的一曲线形内铣边即一凹槽(257或258)与拨台接触,使弹子(158)上的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118)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但所述拨台可在曲线形内铣(256)中移动,就为非配套钥匙通过钥匙按动或贴加锡纸之类软填物来实现技术开锁,这是因为曲线形内铣上的凹槽宽在大于所述拨台的外径,而且曲线形内铣上的各部门上的凹槽宽不完全相同;所述曲线形内铣就是现在已知锁上的曲线形内铣所存在的缺陷,为技术开锁创造了条件。所述钥匙解锁后的闭锁,在钥匙孔(15)与容匙槽(14)在相对位置时(见图1、图6、图7、图9),见前所述,与钥匙接触的控制销(28)受强力弹簧(29)的弹力使匙杆从钥匙孔进入容匙槽中,或锁芯上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的外压弹簧(91)(见图10、图18)的作用下;使锁销或变匙锁销的底边(118)从与弹子上的形凹槽(67)脱离接触,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控制边与防技凹槽(119)或控制凹槽(146)接触(见图17、图39、图40);使匙杆上的曲线形内铣槽(255),曲线形内铣(256)脱离接触,在与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281、282)作用下,弹子移动,使弹子上所述形凹槽(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118)在错位状态的闭锁下,完成闭锁工作。
在图44至图53中,设置休眠弹子(5)和变匙锁销(116)来控制或实现不同开锁权限的钥匙解锁或终止解锁权。图44是所述锁的局部图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锁芯(21)上的开口槽(24)中变匙锁销(116)的一端与纵向驱动弹簧(22)接触,使变匙锁销上的卡台(187)与锁壳(12)上的限位卡台(188)接触,变匙锁销的另一端头(190)(见图45)与锁壳或锁芯相距一距离,变匙锁销的底边(118)上凹入的凹槽(189)即休眠凹槽与休眠弹子(5)在相对位置而与所述底边(118)在错位下,使休眠弹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所述休眠弹子包括按非防技弹子或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设置,来确保A钥匙的解锁,闭锁下所述底边(118)与各弹子(26)在相对位置,因所述底边和所述凹槽的形状都是形,设置有由变匙锁销的底边方向上与外压弹簧(91)、锁芯顺序接触,使变匙锁销的控制边与锁壳上的控制凹槽或防技凹槽(119)接触。而与所述弹子、休眠弹子不接触。图45是图44在A钥匙解锁下,A钥匙使若干个所述弹子(26)的形凹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形底边在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但钥匙不能使休眠弹子上的形凹槽与变匙锁销上的休眠凹槽(189)在相对位置,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下,形底边(118)进入形凹槽(67)及使外压弹簧(91)压缩,休眠弹子的外表面进入休眠凹槽(189),使变匙锁销能横向移动解锁,卡台(187)与限位卡台(188)脱离接触前,由休眠凹槽(189)的凹槽边与休眠弹子的外表面接触,使变匙锁销不能纵向移动。保证A钥匙的解锁。解锁后的闭锁,锁芯复位转动后处于压缩状态的外压弹簧(91)使变匙锁销横向移动复位,在所述卡台(187)与限位卡台(188)在相对位置或接触状态后,所述休眠凹槽(189)的凹槽边才与休眠弹子脱离接触,保证了变匙锁销不能纵向移动,完成了闭锁。在需淘汰A钥匙解锁时,用B钥匙解锁(见图46),B钥匙使所述弹子(26)及休眠弹子(5)上的形凹槽(67)都在用一条直线上,使休眠弹子上的形凹槽(10)与休眠凹槽(189)在相对位置上。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使变匙锁销横向移动,形底边(118)进入形凹槽(67、10),卡台(187)与限位卡台(188)脱离接触,休眠凹槽与休眠弹子不能接触,纵向驱动弹簧(22)使变匙锁销纵向移动至到与锁芯或锁壳(12)接触,使休眠凹槽(189)与休眠弹子进入相邻位置,而由所述 形底边(118)与休眠弹子在相对位置。变匙锁销的纵向移动,使休眠弹子从休眠状态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工作状态,因A钥匙不能使休眠弹子上的形凹槽(10)与所述形底边(118)在相对位置,使变匙锁销不能横向移动,A钥匙的解锁功能自动被终止,而由B钥匙解锁。B钥匙解锁后限位卡台(188)已不能与变匙锁销上的卡台(187)接触,B钥匙解锁后的闭锁同前述。图47至图49是图1中已介绍了的一种变匙锁销与休眠弹子来控制A钥匙、B钥匙解锁结构。图50,包括X-X图,是一种变匙锁销(116)的形状或结构图,将该变匙锁销(116)取代图44中的变匙锁销(116),而将所述限位卡台(188)和卡台(187)取消,在变匙锁销上设置若干个卡台(199、200)。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由变匙锁销的所述V形底边(81)或形底边(118)上突起的若干个卡台(200)分别与各所述弹子的外表面接触,变匙锁销上从所述底边凹入的凹槽即休眠凹槽(189)与休眠弹子(5)在相对位置上。A钥匙解锁时,使各弹子上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上,各卡台(200)与各所述弹子的表面脱离接触,但休眠弹子(5)上的凹槽(10)与变匙锁销上的休眠凹槽(189)不能在相对位置,就保持所述卡台(199)与休眠弹子的外表面接触,变匙锁销不能纵向移动,确保A钥匙的解锁。需淘汰A钥匙解锁时,用B钥匙解锁,B钥匙使各所述弹子及休眠弹子都进入解锁状态,即各弹子上的凹槽与休眠弹子上凹槽在同一直线上,使所述各卡台(200)与各所述弹子(26)脱离接触,卡台(199)与休眠弹子脱离接触,在纵向弹簧(22)(见图1、图44、图46)的弹力下,变匙锁销纵向移动,至到变匙锁销的一端与锁芯或锁壳接触停止移动,而使休眠凹槽(189)与休眠弹子在错位状态,由所述底边(118)与休眠弹子在相对位置,而终止休眠弹子的休眠状态,使A钥匙的解锁权终止。在变匙锁销的一端头(190)与锁壳或锁芯接触后,使各所述卡台(119、200)不再与各所述弹子、休眠弹子接触。图51至53中图51至图53是图1等所述实施方案的局部图,锁销(116)上设置有可移动的子销(201)与弹簧(205),锁销顺序接触;子销(201)和锁销(116)上设有一个孔径相同的半圆孔(204);在未启B钥匙解锁的闭锁下,两个半圆孔(204)在相对位置而构成一个圆孔(见图51),所述圆孔与锁芯(21)上弹珠(203)在错位状态;弹珠与弹簧、锁芯顺序接触。子销(201)的一端(202)即底边的形状与锁销上的所述底边的形状相同。所述端头(202)与休眠弹子(5)在相对位置,使休眠弹子在工作状态。锁芯(116)在锁芯(21)开口槽(24)中由所述底边与各所述弹子(26)在相对位置上。A钥匙解锁使各所述弹子(26)的凹槽在同一条直线而与锁销上的底边在相对状态下,但休眠弹子的凹槽(10)与子销(201)的底边(202)不能在相对位置,使休眠弹子在不工作的休眠状态,A钥匙带动锁芯转动时,锁销横向移动,锁销上的底边进入各弹子上的凹槽中,子销(201)的底边(202)与休眠弹子表面接触,子销移动及弹簧(205)压缩,子销的移动就不能阻止锁销横向移动,锁芯才得以继续转动,完成开锁。需淘汰A钥匙解锁权而启用B钥匙解锁(见图53),B钥匙使各所述弹子(26)及休眠弹子(5)都进入解锁状态,使休眠弹子(5)上的凹槽(10)与子销(201)上的底边(202)在相对位置。在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下,锁销横向移动,外压弹簧(91)压缩,锁销上底边进入各弹子的凹槽中,(201)上的底边(202)进入休眠弹子(5)上的凹槽(10)中,使子销与锁销(116)同步横向移动,使由两个半圆孔(204)构成的圆孔也同步移动到弹珠(203)的相对位置时,与所述弹珠(203)接触的弹簧,弹珠进入圆孔(204),将子销与锁销连接起来,使子销不能移动,子销上的底边(202)与锁销上的所述底边在同一直线上。因此,在用A钥匙解锁时,子销不能移动来终止A钥匙解锁,实现由B钥匙解锁,所述锁销(116)不与纵向驱动弹簧接触。所述的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即可按所述非防技弹子即A弹子的方式设置,即已知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的设置方式。又可按所述的防技弹子的方式,设置使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能双向移动,移动的最大距离为钥匙孔的宽,使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上的凹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在精准的相对位置下实现解锁。
图54、图54包括图54-1至图54-6的所示图,在图54中是以叶片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164、166、160、124、26)上设置与所述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接触的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见图54-2、图54-5),或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67)(见图54-1、图54-3、图54-6),或凹槽口大于凹槽底的V形凹槽的一凹槽边垂直于弹子的L形凹槽(208)(见图54-4)。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包括有:在所述弹子(26、28、166、158、160)上突起的拨台(143、133)(见图54-1、图54-5),或所述弹子(26、28、158、160、166)上凹入的凹槽即拨槽(126)。
图1实施方案介绍了与钥匙接触的1号控制销(28),所述控制销中不与钥匙接触的2号至4号控制销(57、60、89),(见图16、图30、图55、图56);在所述图中,2号控制销(57)上设有两个V形凹槽(106、111);3号控制销(60)的开口槽(156)中有与强力弹簧(154)接触的销片(153),销片上与开口槽上的卡台与卡口的接触,使销片(153)的边(211)与控制销的边平齐,销片上有V形凹槽(83)是由销片上的斜边与控制销上的斜边构成V形凹槽(83),或在销片的一边(211)上有V形凸台(210);4号控制销(89)由两个叶片之间设置的凹槽与销片(153)接触而定位销片,销片可上下移动,在销片(153)上设有相对的两个V形凹槽(83)。所述2号至4号控制销的一端头为A端头(105),另一端头为B端头(109),或在所述B端头上有利于滑动的弹珠(212)。所述控制销在所述锁上设置方式是:闭锁下,一种情况是由控制销的A端头(105)与锁芯(21)上的弹簧接触,控制销的B端头(109)或弹珠(212)在锁壳(12)的环形槽(107)中;另一种情况是控制销的A端头(105)在锁芯上与弹簧接触,或与所述内孔(85)接触,控制销B端头(109)或弹珠(212)在锁壳的环形槽(107)中(见图15);结果是,使控制销上的V形凹槽(83)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97、116)上的V形底边(81)或控制条(56)上的V形端头(114)在相对位置(见图15)的解锁状态;所述2号控制销(57)和4号控制销(56)上的另一V形凹槽(83)与锁芯(21)的T形孔槽中的T形钉(58)、强力弹簧(62)顺序接触。钥匙解锁后的锁芯转动的开锁过程中,所述控制销上的B端头(109)或弹珠(212)与所述内孔(85)接触或在锁芯上(见图6和图30),使控制销移动;其中一种情况是使与A端(105)接触的弹簧压缩储能;另一种情况是使A端(105)进入环形凹槽(107)中。使控制销或销片(153)的表面(211)(见图16、图55)与所述V形底边(81)或所述V形端头(114)压力接触而与V形凹槽脱离接触,导致与销片(153)接触的强力弹簧(154)压缩储能(见图30);或导致与控制销片(153)、T形钉(58)顺序接触的强力弹簧(62)压缩储能(见图56)。所述强力弹簧的弹力经控制销作用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所述内孔(85)压力接触;或所述强力弹簧的弹力经所述控制条(56)作用于锁销或变匙锁销(97、116)及连接条(43)上而与锁壳上的内孔(85)压力接触(见图30)。在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后复位转动进入闭锁时,即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与锁壳上的销槽(48)在相对位置时;一种情况是强力弹簧释放弹力,因强力弹簧的弹力大于锁壳上与T形钉接触的弹簧(45)的弹力,控制销垂直移动,使锁销或变匙锁销(97)进入销槽(48)中(见图16),形底边与形凹槽脱离接触,因锁销或变匙锁销与附芯(34)上的开口槽(93)接触,附芯不能转动,但所述锁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来完成空转锁的闭锁。另一种情况是强力弹簧释放弹力,使与附芯(34)上的开口槽(93)接触的连接条(43)(见图12)与锁壳上的销槽(48)接触,附芯不能转动;所述形底边与形凹槽脱离接触,与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或磁性接触的磁体作用或防技钥匙从钥匙孔退出的过程中,或控制销的B端头(109)进入环形凹槽(107)中,使所述弹子移动,由所述弹子的表面与锁销或变匙锁销的底边在相对位置而实现闭锁。解决了设置的形凹槽(67)所述弹子的空转锁,闭锁下锁芯能大于360度角转动,解锁后能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自动从弹子上的形凹槽自动退出来实现闭锁;来克服已知的空转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上不能设置形凹槽的缺陷,存在的技术开锁问题。所述与钥匙接触的1号控制销(28)的设置方式包括按所述非防技弹子(图1所示)和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设置,使所述1号控制销与所述防技弹子一样能双向移动。由1号控制销(28)上突起的拨台(133、143)(见图54)与防技钥匙上的曲线形内铣槽(78)(见图63)或曲线形内铣槽(255)(见图73)接触;或由1号控制销(28)上凹入的拨槽(126)(见图54)与防技钥匙上的曲线形中铣(230)(见图65)或曲线形中铣(227、228)(见图64)接触;来控制1号控制销的双向移动,以精准的实现解锁后的自动闭锁。
图2、图27、图30、图68、图69中,图2实施方案是将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在空转锁或非空转锁或无锁芯非空转锁的锁的表面。图2是空转锁在闭锁下,图27是图2的E-E图,图29是图2在解锁下的F-F图,图30是图2的C-C图,图68、图69是图2的解锁钥匙。在所述图中,锁芯(21)与锁壳(12)的内孔(85)接触,锁芯的一端头的表面是所述弹子(52、148、200)上与钥匙接触的端头(54、55)(见图27),所述弹子的与弹簧(42)、锁芯顺序接触,若干个所述弹子按一定圆弧形设置在锁芯上,与锁芯上的弧形的锁销或变匙锁销(47)的底边在相对设置(见图28),弹子上的形凹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在错位状态的闭锁下,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与锁壳上内孔(85)或锁壳(12)的销槽(48)中的连接条(43)、T形钉(48)、弹簧(45)顺序接触(见图28)。连接条(43)的一端头(39)与附芯(34)上的开口槽(38)接触来将连接条与附芯连接,从闭锁到解锁时所述端头能在开口槽中移动。锁芯与执手(61)接触或连接,附芯(34)与锁尺(41)或带动锁舌移动的拨轮(37)接触。锁销或变匙锁销的所述底边方向上,与锁芯上的外压弹簧(91)(见图29)接触,或与锁芯上的控制条(56)或所述的控制销上的V形凹槽(83)在相对位置(见图30)。闭锁下,所述控制销的一端A端头(105),与锁芯上的弹簧接触,或与锁壳上的内孔(85)接触,控制销另一端B端头(109)在锁壳的环形凹槽(107)中(见前述)。解锁的钥匙是图68、图69的穿戴钥匙,所述穿戴钥匙是一种可戴在手指或手颈上的钥匙,穿戴钥匙是由圆环形的匙杆(248)上设有曲线形外铣(246)或凹凸曲面(247)与所述弹子的端头或拨台接触解锁。所述圆环形匙杆(248)有孔径不能调的(见图68)和孔经大小可调整的(见图69),孔径大小可调的圆环形匙杆的两端头上由卡口和卡台接触位置变化来改变圆环形匙杆的孔径大小,以便安全戴在手上。将手指及戴在手指上的防技钥匙插入锁芯(21)一端头与执手(61)之间的凹槽或孔(59)中,穿戴钥匙上的曲线形外铣(246、247)与所述弹子端头(54、55)接触,使所述弹子移动,各所述弹子(52)上的形凹槽(67)与圆弧形的锁销或变匙锁销上(47)上的弧形底边(149)在同一平面或相对位置的解锁状态。锁壳上弹簧(45)经T形钉使连接条(43)与锁销或变匙锁销压力接触,所述形底边(118)进入各弹子上的形凹槽(67)中而移动,连接条(43)进入锁芯(21)与锁壳上的销槽(48)脱离接触,将附芯与锁芯连在一起同步转动,经锁芯转动完成开锁或开门。在开锁或开门的过程中,如前所述,控制销(60)的B端头(109)与锁壳上的内孔(85)接触而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脱离接触,控制销移动,由控制销上的非V形凹槽部位与控制条(56)、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顺序接触,使强力弹簧(154)压缩储能(见图30),在完成开锁或开门后,锁芯复位转动进入闭锁时,在锁芯(21)上的锁销槽(99)与锁壳上(12)上的销槽(48)在相对位置时,因强力弹簧的弹力大于上所述弹簧(45)的弹力。强力弹簧释放弹力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从各所述弹子上的形凹槽(67)退出,所述连接条(43)进入销槽(48)中,与所述弹子接触的弹簧(42)使弹子移动复位,弹子上的形凹槽与所述形底边在错位下,而进入闭锁状态。或在执手带动锁芯再转一角度下,见前述,控制销的A端(105)与锁壳的内孔(85)接触而移动,使控制锁的B端(109)进入锁壳的环形凹槽(107),控制销上的V形凹槽与控制条上的V形端头在相对位置。图2中,控制条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方向在接触状态。另一种情况是控制销的A端头(105)与锁芯上的弹簧接触。在连接条进入锁壳的销槽(48)中后,所述弹簧使控制销复位移动,控制销上的V形凹槽(83)与控制条上的V形端头(142)在相对位置,使所述B端头(109)进入所述环形凹槽(109)中,以便下次解锁,完成了闭锁。所述控制销的A端头与锁芯上的弹簧接触的方式,在所述控制销上的所述销片(153)上设有V形凸台(210)(见图55),通过端V形凸台来确保连接条从锁芯进入锁壳后,所述控制销才能受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而复位移动。
通过上述实施方案,实现本发明的任务。

Claims (10)

1.一种完美锁,包括无锁芯的锁或有锁芯的锁,有锁芯的锁又包括有在闭锁下锁芯可转动小于或大于360度的空转锁或不能转动的非空转锁;所述锁的解锁包括由钥匙一次解锁或钥匙两次解锁;所述锁上与钥匙接触的弹子的形状有弯曲形的或非弯曲形的圆条弹子或非圆条弹子,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弹子的一端头或弹子上突起的拨台或弹子上凹入的拨槽,放置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或锁的外表面,在所述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或V形底边或L形底边接触的形凹槽或V形凹槽或L形凹槽;所述弹子包括有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所述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非防技弹子与锁壳或锁芯上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非防技弹子移动方向和弹簧弹力方向一致,可准确确定非防技弹子向某一个方向移动及移动距离,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是防技弹子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防技弹子能向两个不同方向移动即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所述非防技弹子包括有A弹子、B弹子、F弹子,所述防技弹子包括有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所述F弹子是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所述E弹子是磁性或导磁性的弹子;所述弹子放置在锁芯或锁壳的弹子槽中,所述锁芯放置在锁壳的内孔中;
其特征是:
在所述锁上设置有所述休眠弹子(5)和变匙锁销(23、47)或所述变匙弹子(130、221)和锁销(97、116)或所述休眠弹子(5)和锁销(97);来控制或实现两把及以上数把不同开锁权限的A钥匙、B钥匙、C钥匙或解锁权的终止;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或控制条(56)接触的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57、60、89);来控制或实现设置有凹槽口与凹槽底的宽相同的形凹槽(40、41、67、176、177)的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的所述锁,在解锁后的闭锁时,使所述形凹槽(51、67)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形底边(84、118)自动脱离接触,以实现闭锁;使闭锁下所述弹子不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使技术开锁无手感,以阻止技术开锁;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所述防技弹子或非防技弹子接触的防技钥匙或/和设置有与防破坏和有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或有所述锁盖功能的门接触或连接,及在锁壳(12)上设置有在闭锁下与锁销或变匙锁销(47、97、116)接触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与连接条(43)接触的销槽(48);来控制或实现对所述锁的防破坏和技术开锁,使所述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9、94)或所述门或锁盖遮挡的钥匙槽(30)中与钥匙接触;或在锁芯上的钥匙孔(15)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档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才从所述弹子槽进入到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或在所述钥匙上的匙杆(68)由锁壳上容匙槽(14)驱动进入钥匙孔(15)而随锁芯转动进入所述门或锁盖的遮挡区域内后,所述钥匙才使所述弹子进入解锁状态;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可双向移动的防技弹子(即C弹子、D弹子、E弹子、F弹子)或/和防技钥匙,由所述防技弹子与弹子槽(25、94)上的凹槽边(162)或凹槽边(150)或所述内孔(85)接触,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防技弹子上与防技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拨台(133、143、213)或拨槽(216)或端头,在钥匙孔(15)中或弹子槽(25、94)中或以锁表面可以双向移动,使技术开锁难以确定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而增加技术开锁难度,及实现解锁下使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67、83、208)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在精准的相对位置时才能实现解锁;
或在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钥匙或防技钥匙接触的两组弹子即A组弹子和B组弹子,或/和锁壳(12)上设置有防技凹槽或阶梯形凹槽或/和销槽,来控制或实现所述锁需两次解锁即需同一把钥匙或两把不同钥匙中的一钥匙,在第一次解锁下使A组弹子在解锁状态;在第二次解锁下使B组弹子或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未设在钥匙孔中的B组弹子在解锁状态,以实现两次解锁后才能完成开锁;
或在所述锁上将所述的锁盖(13)、所述的控制销(28、57、60、89)或外压弹簧(91)、所述的变匙弹子(130、221)或变匙锁销(23、116)或锁销(97)、所述的防技钥匙和防技弹子、所述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销槽(48)、所述的由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组成的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中的两个或数个同时设置在所述锁上,来控制或实现有所述功能及特征的完美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防技弹子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接触的所述凹槽(27、83、144),所述防技弹子的两个端头(161)和端头(163),与放置防技弹子的弹子槽(25、94)的凹槽边之间,或与锁壳上的所述内孔(85)之间设置了一距离,来实现防技弹子的双向移动;所述防技弹子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C弹子(158)或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的表面(159),与锁壳(12)或锁芯(21)上的弹簧接触,或与销子或弹珠(46)、弹簧(45)、锁壳或锁芯顺序接触;或②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C弹子(158)的两端头(161和163)或一卡台(167)与锁壳或锁芯上施加相向弹力的两个弹簧(283)和弹簧(284)接触;或③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C弹子(158)上的两个卡台(286)和卡台(287)与锁壳或锁芯上施加相反方向弹力的两个弹簧(281)和弹簧(282)接触;或④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C弹子(158)上的所述凹槽(67、83、144)与弹簧(285)、锁销或变匙锁销(97、116)顺序接触;或⑤有重心偏移的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或D弹子(160)不与弹簧接触;或⑥有磁性或导磁性的E弹子(166)与锁壳或锁芯上的磁性或导磁性的磁体(168、169)磁吸引或磁排斥接触;或⑦所述若干个C弹子(158)依次叠加,所述C弹子之间的表面接触,由其中之一的C弹子的表面与弹簧、锁芯或锁壳顺序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有防破坏和遮挡及隐藏功能的锁盖(13)是有加强板(2)的锁盖(13)或固定所述锁而具有锁盖功能的门;所述加强板与锁壳(12)连接,锁盖或门与所述锁的一端头接触或连接;所述锁盖或门有中心孔(64),从中心孔凹入锁盖或门的一凹槽是钥匙口(17),中心孔与锁芯(21)的轴心线或中心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中心孔(64)的半径小于或等于钥匙孔(15)到锁芯的中心的半径;闭锁下,钥匙口(17)与钥匙孔(15)或/和容匙槽(14)相通而在相对位置;所述锁盖或门的遮挡及隐藏功能的方式是:①将设置在锁盖的遮挡区域内的钥匙槽(30)中的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一端头(11)或拨槽(126)或拨台(133、143)给隐藏于锁内,需钥匙上的匙杆(68)进入所述钥匙槽中与所述弹子接触解锁;或②将所述弹子上,设置在钥匙孔(15)中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8、9、126、133、143),在与钥匙孔随锁芯转动进入锁盖的遮接区域而隐藏于锁内时,所述弹子才能进入解锁状态,使所述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才能进入所述弹子上的所述凹槽中;或③将所述弹子上,设置在弹子槽(25)中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143、170),在钥匙孔(15)随锁芯转动进入锁盖的遮接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所述部位才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防技钥匙包括有:①匙杆(68)与钥匙手把(72)连接的非弯曲防技钥匙,或②由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上的弯头(70)连接的弯曲防技钥匙;或由匙杆(68)的一端头与钥匙手把(72)上的连接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的弯曲防技钥匙;所述连接杆(71)与所述匙杆(68)不在同一条直线或平面上;或③由匙杆构成的孔径大小可调或不可调的穿戴钥匙;所述匙杆(68)上与所述弹子接触部位的结构或形状包括有以下几种:①匙杆上设置有曲线形的外铣(238)及在匙杆上设有与所述外铣上的V形开口槽相通的孔(233);或②匙杆上突起的匙面(69、101)上设置有曲线形外铣(238),所述匙面(69、101)的厚小于所述锁上与弹子槽(25)相通的防技凹槽(16)的宽,所述匙面(101)的一端头(239)与钥匙手把(72)之间一距离的匙杆上没有所述的匙面和外铣;解锁时,所述曲线形外铣上设置的突起的顶点(234)进入弹子槽(25)中,曲线形外铣上设置的凹槽(237)在钥匙孔(15)中,匙杆上的孔(233)在钥匙孔中;或③匙杆上凹入有曲线形的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78),及匙杆的一端头上凹入有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凹槽即导向铣(77),由导向铣上的尾口与曲线形内铣槽连接,所述曲线形的内铣槽(78)上的各个部位上的凹槽宽是相同的;解锁时,所述端口首先与所述弹子接触,由曲线形内铣槽(78)与所述弹子上的拨台接触,收精准的控制解锁,或④匙杆(68)上凹入有曲线形内铣(256),曲线形的内铣上的两个曲线形凹槽边(257)和曲线形凹槽边(258)之间在各部位的凹槽宽是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由曲线形的凹槽边分别与滑动斜坡(251、252)、匙杆上的凹槽口(259)顺序连接,解锁时,由所述弹子上的端头或拨台从凹槽口(259)进入,沿滑动斜坡滑动进入曲线形的内铣(256)中与其中一个曲线形边(257或258)接触解锁;或⑤匙杆上凹入有曲线形凹槽即曲线形内铣槽(255),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各个部位的凹槽宽相同,曲线形内铣槽上的凹槽边分别与滑动斜坡(251、252)、匙杆上凹槽口(259)顺序连接;解锁时,由所述弹子上的一端头或拨台从所述凹槽口(259)进入,沿滑动斜坡滑动进入曲线形内铣槽(255)中接触解锁;或⑥匙杆上设置有突起的曲线形中铣(227、228)与匙杆端头上有滑动斜坡(226)的导向铣(225)连接,导向铣的两端头在匙杆上突起高度不相同,突起高度低的端头在匙杆(68)的端口位置,所述曲线形中铣上的各部位的厚或宽相同;解锁时,首先由导向铣(225)与所述弹子上的拨槽(126)接触之后,由曲线形中铣(227、228)与拨槽上的凹槽底(127)接解解锁;或⑦匙杆上设置有突起的曲线形中铣(230),曲线形中铣上的各部位上的厚或宽相同,而小于匙杆的宽;解锁时,由曲线形中铣(230)上的曲线形边(229)首先与弹子的拨槽(126)上的滑动斜坡接触,然后由曲线形中铣与所述拨槽上的凹槽底(127)接触解锁;或⑧匙杆上凹入有由两条曲线形凹槽边(257)和曲线形凹槽边(258)构成的曲线形内铣(256),曲线形内铣上的各部位的凹槽的宽是不完全相同或不相同,所述曲线形内铣的一端头与匙杆(68)端头上凹入的端口(74)大于尾口(75)的凹槽即导向铣(77)连通;解锁时,弹子上的拨台首先与导向铣的端口(74)接触,然后,进入曲线形内铣(256)中与一曲线形凹槽边(257或258)接触解锁;所述匙杆的另一端头与钥匙手把上的连接杆(71)的一端头错位或并联连接的弯曲防技钥匙;或⑨匙杆(68)上既设置有与所述弹子中的A组弹子或部分弹子接触的所述的曲线形内铣槽(78、255)或所述的曲线形内铣(256)或所述的曲线形中铣(227、228、230),又设置有与所述弹子中的B组弹子或部分弹子接触的所述的外铣(23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A组弹子、B组弹子是由若干个所述弹子即防技弹子或/和非防技弹子构成,所述A组弹子和B组弹子的设置方式有以下情况,①A组弹子(158)上的凹槽(177)的凹入深度大于B组弹子(26、162)上的凹槽(176)凹入的深度,A组弹子上的凹槽(177)的凹槽口相连的边(174)与B组弹子上的凹槽(176)的凹槽口相连的边(175)在锁上的设置是不在同一条直线或不在同一平面上,而与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上的所述底边(84、118、142)之间的距离是不相同的;或②A组弹子(158)上的凹槽(67)与B组弹子(26)上的凹槽(67)凹入所述弹子的深度相同;A组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凹槽口相连的边与B组弹子上所述凹槽的凹槽口相连的边在锁上的设置是在同一条直线或在同一平面上,而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所述底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但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上与所述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不一起设在钥匙孔或非钥匙孔中;
所述A组弹子、B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一端头(8、54)或拨台(133、143、170)或拨槽(126)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钥匙孔(15);或在锁的表面;或在锁盖(13)遮接区域的钥匙槽(30)中而隐藏于锁内;或在弹子槽(25)中而隐藏锁内;或②A组弹子和B组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不同时设置在钥匙孔或弹子槽或锁的表面或钥匙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在设置有休眠弹子和变匙锁销或设置变匙弹子或休眠弹子和锁销的所述锁上,所述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包括有按所述的非防技弹子或防技弹子的方式设置,休眠弹子或变匙弹子上的拨台(143、213)或拨槽(216)或一端头(50)与钥匙接触,休眠弹子上设有凹入弹子的V形凹槽或形凹槽或L形凹槽;变匙弹子及变匙弹子上的凹槽的形状或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变匙弹子(130)上有两个形状相同的V形凹槽或L形凹槽或形凹槽(40、41),及用于终止A钥匙解锁的卡口(294);或②变匙弹子(221)的开口槽(223)中相互接触的A匙片(219)和B匙片(220)的一端头与变匙弹子的一边(51)平齐,B匙片的所述一端头的宽和形状与锁销(97)上的底边的宽或形状相同,开口槽中的弹簧(216、214)与A匙片、B匙片的另一端头接触,使A匙片、B匙片可移动,A匙片中的弹簧(217)与弹珠(218)、B匙片顺序接触;在启用B钥匙解锁后,弹珠(218)与A匙片和B匙片上的卡口接触而将A匙片和B匙片连接起来,而由B匙片的所述的一端头凹入开口槽中形成的凹槽,来终止A钥匙解锁;或③变匙弹子(221)的开口槽(265)中有相互接触的A匙片(268)和B匙片(271),A匙片和B匙片的一端头(270)与变匙弹子的一边(51)平齐,所述端头上有与锁销上的底边接触的V形凹槽或L形凹槽或形凹槽(269),B匙片上的所述一端头(270)的宽小于锁销上的底边的宽,A匙片的另一端头与开口槽接触;未启用B钥匙解锁下,B匙片的另一端头与开口槽相距一个距离,开口槽中弹簧(266)使A匙片、B匙片、开口槽的一边顺序接触,经A匙片与B匙片上的V形卡口(267)将B匙片定位,在开口槽上与B匙片相邻位置上有一凹槽(272);在启用B钥匙解锁后,所述凹槽(272)接纳B匙片(271),使A匙片上所述凹槽(269)在变匙弹子上位置移动,而终止A钥匙解锁;
所述锁销或变匙锁销上设置有与所述弹子接触的V形底边(81)或形底边(84、118、)或L形底边;所述变匙锁销与锁芯或锁壳上的纵向驱动弹簧(22)接触,在未启用B钥匙解锁以确保A钥匙解锁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变匙锁销的底边上突起的若干个的卡台(200)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弹子(26)的表面接触,突起的一卡台(199)与休眠弹子(5)的表面接触,所述卡台(199、200)的宽或形状小于所述弹子、休眠弹子上的所述凹槽的宽;或②由变匙锁销(116)上的一卡台(187)与锁壳(12)上的限位卡台(188)接触;或③由变匙锁销(116)一端上的T形卡台(198)与休眠弹子(5)的表面接触,所述休眠弹子上的凹槽(10)与一字形孔(196)相通形成与所述T形卡台(198)的形状相同的T形开口槽;或④由锁销(116)的开口槽中设置的与弹簧(205)接触的子销(201)的一端头(202)与休眠弹子(5)在相对位置,子销上的半圆孔与变匙锁销上的半圆孔在相对位置而形成的圆孔(204)与锁芯(21)上与弹簧接触的弹珠(203)在错位状态;在启用B钥匙解锁后,所述弹珠(203)与所述圆孔(204)接触,才终止A钥匙解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即拨台(133、134、143、170)或拨槽(126)或端头(11、50)设置在弹子槽中,解锁时,需在锁芯转动一角度,所述的所述部位才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与钥匙接触,所述弹子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所述非防技弹子(26)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27)接触,所述弹子的一端头(11),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而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或与锁壳上的限位T形钉(46)的一端头(86)、弹簧(45)顺序接触;或②所述防技弹子或C弹子或D弹子(166、158)不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接触,所述弹子的一端头,与锁壳上的内孔接触而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或与锁壳上的限位T形钉、弹簧顺序接触;或③所述E弹子(166)的一端头(165)与锁壳(12)上的磁性或导磁性的磁体(168)磁性吸引,所述弹子的另一端头与所述内孔(85)有一距离而与锁壳上的另一磁性或导磁性的磁体(169)在相邻位置;或④所述E弹子(166)的一端或所述弹子的一端头上设有一磁性磁体(184)与锁芯或锁壳上的同磁极的磁体(168)之间是磁排斥;使所述弹子的另一端头(9)与锁壳上的内孔接触而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或使所述弹子的另一端与锁壳上的另一同磁极的磁体在相邻位置;或⑤所述非防技弹子(26)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27)接触,所述弹子上的卡台(293)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16)的表面接触而与有滑动斜坡的凹槽或孔(178)在相邻位置;或⑥所述C弹子(158)或重心可偏移的D弹子(160)或导磁性的E弹子(166)上的卡台与锁销或变匙锁销(166)的表面接触而与有滑动斜坡的凹槽或孔(178)在相邻位置;或⑦所述防技弹子或重心可偏移的D弹子(160)上与钥匙接触的部位设置在弹子槽中而隐藏于锁内,在锁芯转动一角度下,在钥匙孔(15)进入锁盖(13)遮挡区后,D弹子上的重心位移,使所述部位才从弹子槽才进入钥匙孔(15)中;或⑧所述弹子(132)的一端头(139)与在锁芯上的解锁销(135)的表面接触而与解锁销上凹槽(137)在相邻位置,所述解锁销的一端头(136)在锁壳的环形凹槽(107)中而与锁壳上的内孔(85)在相邻位置,解锁销的另一端头与弹簧(138)、锁芯顺序接触。
8.根据权利要术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非防技弹子包括有A弹子(7)或休眠弹子(5)或变匙弹子(130、221)按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设置,所述非防技弹子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包括有所述弹子的一端头(11、8、9、50、215)或突起的拨台(133、143、213)或凹入的拨槽(216),非防技弹子与向一个方向施加移动弹力的弹簧、锁壳或锁芯或锁销或变匙锁销(23、47、97、116)顺序接触,所述的非防技弹子的设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非防技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5、94)中;或在锁盖(13)或门遮挡的区域而隐藏于锁内的钥匙槽(30)中;由钥匙进入弹子槽或钥匙槽与所述部位接触解锁;或②非防技弹子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在弹子槽(25、94)中,在锁芯转动一角度后,钥匙孔(15)进入锁盖(13)或门的遮挡区域内而隐藏于锁内时,非防技弹子上的所述部位才从弹子槽进入钥匙孔中与钥匙接触解锁;由非防技弹子(26)上的卡台(293)与锁销或变匙锁销的表面接触而与有滑动斜坡的孔或凹槽(178)在相邻位置;或由非防技弹子(132)的一端头(139)与锁芯上的解锁销(135)表面接触而与解锁销上的凹槽(137)在相邻位置;或由非防技弹子(26)的一端头(11)与锁壳上的T形钉(46)、弹簧(45)顺序接触而在锁芯的表面凹入的V形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空转锁上或设置有形凹槽的所述弹子的空转锁上,设置的防技凹槽(119)或阶梯形凹槽(179)或/和销槽(48)在所述锁上的设置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况:①锁壳(12)上有一防技凹槽(119),在闭锁下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接触,锁芯可转动一角度;或②锁壳(12)上有一防技凹槽(119)及一销槽(48),在闭锁下由防技凹槽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接触,锁芯可转动小于360度角,在钥匙第一次解锁下,锁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或③锁壳(12)上有一阶梯形凹槽(179),一种情况是,在闭锁下,锁销或变匙锁销的控制边(117)与阶梯形凹槽上的控制凹槽(146)接触,使锁芯不能转动,在钥匙第一次解锁后,锁芯可小于360度角转动;另一种情况是,在闭锁下锁销或变匙锁销的控制边(117)与阶梯形凹槽上的防技凹槽(119)接触,使锁芯可小于360度转动,在钥匙第一次解锁后而未第二次解锁时,锁芯不能转动;或④锁壳(12)上有一销槽(48),在闭锁下,锁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或⑤锁壳(12)上有一控制凹槽(146)及销槽(48),闭锁下,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控制凹槽(146)接触,锁芯不能转动,在钥匙第一次解锁而未第二次解锁时,锁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或⑥锁壳(12)上有一防技凹槽(119)及销槽(48),闭锁下,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接触,锁芯可小于360度角转动,在钥匙第一次解锁后而未第二次解锁时,锁芯可大于360度角空转动;
所述的防技凹槽(119)的凹槽宽应确保钥匙孔(15)从锁盖(13)或门的钥匙口(17)的相对位置进入锁盖遮挡区域而与钥匙口远离时,所述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控制边(117)与防技凹槽应保持接触状态;所述阶梯形凹槽(179)是由凹入深度不相同,凹槽宽不相同的控制凹槽(146)与防技凹槽(119)连接构成;所述销槽(48)中放置有与附芯(34)的开口槽(38)接触的连接条(43)或锁销或变匙锁销(116、97、4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完美锁,其特征是:所述锁上设置有与锁销或变匙锁销或控制条接触的外压弹簧(91)或控制销(28、57、60、89);所述外压弹簧(91)与锁销或变匙锁销、锁壳上的防技凹槽(119)或控制凹槽(146)或锁梁或带动锁舌移动的执手顺序接触,使闭锁下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与所述弹子在不接触状态;所述控制销上设有V形凹槽,控制销包括1号至4号控制销,1号控制销与钥匙接触的部位包括有控制销的一端头(9)或拨台(133、143)或拨槽(126);所述控制销在所述锁上的接触方式包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1号控制销(28)与弹簧(29)、锁芯顺序接触;或由1号控制销(28)按所述防技弹子的设置方式设置,使控制销上与钥匙接触部位即拨台或拨槽能双向移动;来将所述的1号控制销上与钥匙接触的所述部位设在钥匙孔(15)或弹子槽(25)或锁盖(13)遮挡区域内的钥匙槽(30)中;或②2号至4号控制制销(57、60、89)的一端头即A端头(105),与锁芯上的弹簧接触,或与锁壳(12)上的内孔(85)接触而与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在相邻位置;所述2号至4号控制销的另一端头即B端头(109)或B端头上的弹珠(212)在锁壳上的环形凹槽(107)中而与锁壳上的内孔(85)在相邻位置;闭锁下控制销上的V形凹槽(83)与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V形底边(81)或控制条上的V形端头(114)在相对位置或接触状态,在解锁后的开锁过程中,所述B端(109)与所述内孔(85)接触,使所述控制销上的非V形凹槽的部位与所述V形底边或V形端头压力接触,使强力弹簧压缩储能,在完成开锁到闭锁下,强力弹簧释放弹力使锁销或变匙锁销上的底边或形底边(81、118)从所述弹子上的凹槽或形凹槽(67)自动退出,实现自动闭锁;所述2号至4号控制销的结构或设置方式包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2号控制销(57)的表面或所述控制销上的另一V形凹槽(83)与锁芯上的限位T形钉(58)、强力弹簧(62)顺序接触;或②3号控制销(60)上的开口槽(156)中设置有销片(153)与强力弹簧(154)、开口槽顺序接触,开口槽与销片上的卡台与卡口的接触,使销片的一端头(211)与控制销上的一边平齐,销片的另一端与开口槽上的凹槽底之间有一距离;所述控制销上的所述V形凹槽,是由控制销与销片上的斜边构成,或由销片上凹入V形凹槽构成;或在所述销片的一边(211)上突起有V形凸台(210);或④4号控制销(89)是由两个叶片之间的凹槽与销片(153)上的卡台接触,使销片可上下移动,所述V形凹槽(83)在所述销片上,由销片上的另一V形凹槽(83)与锁芯上的限位T形钉(58)、强力弹簧(62)顺序接触或在相对位置。
CN201610331155.2A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锁 Active CN1059270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1155.2A CN105927040B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31155.2A CN105927040B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7040A true CN105927040A (zh) 2016-09-07
CN105927040B CN105927040B (zh) 2019-07-16

Family

ID=56841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31155.2A Active CN105927040B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2704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4498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上海梓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系统
CN110616960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冯华云 一种新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9794Y (zh) * 1996-04-12 1997-03-19 李春和 一种地下管道阴井锁
CN1912320A (zh) * 2005-08-09 2007-02-14 余义伦 一种安全锁
CN200964730Y (zh) * 2006-06-23 2007-10-24 李文德 无芯锁及配套使用的钥匙
CN201874314U (zh) * 2010-12-01 2011-06-22 上海益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芯逃生防火锁
CN103276965A (zh) * 2013-06-08 2013-09-04 张胜利 防盗弹子锁芯及其钥匙
EP2685030A2 (de) * 2012-07-13 2014-01-15 C. Ed. Schult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Zylinderschlossfabrik Schließzylinder mit zugehörigem Schlüssel
CN204899458U (zh) * 2015-08-10 2015-12-23 王若 防技术开启弹子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49794Y (zh) * 1996-04-12 1997-03-19 李春和 一种地下管道阴井锁
CN1912320A (zh) * 2005-08-09 2007-02-14 余义伦 一种安全锁
CN200964730Y (zh) * 2006-06-23 2007-10-24 李文德 无芯锁及配套使用的钥匙
CN201874314U (zh) * 2010-12-01 2011-06-22 上海益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无芯逃生防火锁
EP2685030A2 (de) * 2012-07-13 2014-01-15 C. Ed. Schulte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Zylinderschlossfabrik Schließzylinder mit zugehörigem Schlüssel
CN103276965A (zh) * 2013-06-08 2013-09-04 张胜利 防盗弹子锁芯及其钥匙
CN204899458U (zh) * 2015-08-10 2015-12-23 王若 防技术开启弹子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4498A (zh) * 2017-11-08 2019-05-14 上海梓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系统
CN109754498B (zh) * 2017-11-08 2021-10-15 上海梓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校园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系统
CN110616960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冯华云 一种新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27040B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56567B1 (en) Key blank, key and master keying system
US8966949B2 (en) Locking device
JPS5844832B2 (ja) ピンタンブラ−錠
KR101955781B1 (ko) 모듈식 잠금장치 플러그
EA001840B1 (ru) Комбинация цилиндрового замка и ключа
CN105927040A (zh) 一种完美锁
CN106223726B (zh) 一种安全锁
CN102071836A (zh) 锁头及相关联的钥匙
CN101871278B (zh) 一种高安全锁
EP2331779A1 (en) A lock and key combin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odes
CN103938935B (zh) 一种锁
CN201217985Y (zh) 容易更改开锁密码的机械式按键密码锁
CN102979372B (zh) 一种锁头及钥匙
US3478549A (en) Pick resistant lock unit
CN108798266A (zh) 一种安全锁
US6622538B2 (en) Cylinder lock with tumbler plates
CN202611363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葫芦锁
CN104153649B (zh) 一种锁
CN209457544U (zh) 一种安全防盗锁具
CN104088529A (zh) 一种给力锁
CN2510588Y (zh) 一种防盗弹子锁及其钥匙
CN110616960B (zh) 一种新锁
CN1912320A (zh) 一种安全锁
CN216555629U (zh) 一种石油开采阀门用锁定机构
CN1844623B (zh) 一种无锁芯的安全锁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