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67355A -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 Google Patents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7355A
CN101067355A CN 200710100456 CN200710100456A CN101067355A CN 101067355 A CN101067355 A CN 101067355A CN 200710100456 CN200710100456 CN 200710100456 CN 200710100456 A CN200710100456 A CN 200710100456A CN 101067355 A CN101067355 A CN 101067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key
control lever
slingsho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7101004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7355B (zh
Inventor
余义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71010045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067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067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7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7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73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安全锁及其钥匙是防技术开启,防盗开,可减少材料消耗一半的锁;在钥匙上有和锁内同一组弹子接触的,形状相同的两个工作面,两个工作面选反方向设置;在锁的两个相反方向上至少设有3个钥匙插入口,两个钥匙插入口在门外或门内作开锁用,另一个钥匙插入口是在锁反锁情况下,使另一方向上的钥匙插入口无法插入钥匙开锁,来保证人们夜间休息安全;在无锁芯的锁体内设有与弹子接触的控制杆,控制杆再和门上的执手相连,闭锁时,执手可任意空转动而锁不能开,配套钥匙插入锁内与弹子接触后,执手才能和控制杆一起移动后转动,并带动锁舌移动完成开门。

Description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锁及钥匙,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装在各种门上的锁,为了实现屋内外反锁的功能,均采用在一个锁内设置两组规格、形状、排列顺序相同的弹子,由于要设两组相同的弹子,使锁体及锁芯的尺寸增加一倍,铜材用量增加一倍,加工工序增加1倍,因此,除锁的制造成本增加1倍外,对该锁的制造工艺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因锁的长度增加,导致装锁的门较厚,又进一步提高防盗门的价格,当采用较薄防盗门时,因锁过长而无法使用。因此,该锁在市场就没有竞争力;为此,将锁内只设一组弹子,而在钥匙上,将与该组弹子接触的工作面制作为两个相同的工作面,但两个工作面成反方向设置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另外,装在门上的用执手或手柄旋转开门的插芯锁,开锁钥匙装于门外的手柄上,该手柄上的锁小,且易破坏,因此该类锁无法用于防盗门上,而广泛用于家庭内及办公室上,解决该球形门锁的安全性的较佳办法就是将门上两个球形手柄与控制杆连接,而控制杆与锁内的弹子接触,开锁钥匙经锁上的钥匙插入口进入锁内与弹子接触就可通过转动手柄完成开锁;由于手柄与控制杆相连接或接触,就必须解决装于门外的手柄无法通过暴力转动开锁的问题,将该手柄与控制杆设置成摩擦力接触连接,当手柄受力较大,且小于锁的承受力时,手柄自动与控制杆打滑,保护锁安全,或者锁处于闭锁状态时,手柄和控制杆都可以转动,但锁舌不能动,锁就无法遭受破坏,而锁的开启,是在开锁钥匙插入锁内后,各弹子不再阻止控制杆的来回移动。因此,当装的门是往屋外开时,只需将执手往外用力拉,控制杆移动,再转动手柄、锁和门就开启了,反之装的门是往屋内开的,则向屋内移动手柄使控制杆移动后转动手柄,门就开启。这种锁既安全又方便,且不需有锁芯,只需锁体,锁的防破坏能力强;其次已知锁上的两个钥匙插入口与同一个钥匙通道孔相通,从门外的钥匙插入口就可看到屋内的情况,同时,现有锁无法解决在门外对锁反锁后,屋内仍可用钥匙开锁;当屋内用钥匙对门反锁后,屋外仍可用钥匙开门,这样,当晚上休息时,虽然门反锁了,但门外仍可用钥匙或实施技术开锁,人的安全得不到真正保护,解决的办法就是要使在门外反锁后,屋内的钥匙通道孔被隐藏起来;当在屋内对门反锁后,同样使门外的钥匙通道孔被锁体隐藏于锁内,这样开锁钥匙就无法插入钥匙通道孔内开锁,技术开锁就更没办法开锁,因此,在锁的每个端面上至少设置两个钥匙插入口,其中一个端面的钥匙插入口、及锁体上另一个端面的钥匙插入口不和钥匙通道孔在同一条线上,成错位设置。目前的指纹锁,其指纹采集头设在锁表面,易受破坏;他人可用假指纹盗开锁,因此将锁表面上的指纹采集头装在钥匙上就可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开锁钥匙,解决目前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的锁需设与钥匙接触的两组弹子造成锁的价格高一倍的问题;就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反锁功能的钥匙通道孔,在至少有3个钥匙插入口的锁上,当锁处于反锁状态时,至少一个端面上的钥匙插入口和钥匙通道孔成错位状态,而使该钥匙插入口失去作用,锁不能开启;就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反锁功能的防技术开启的锁,将锁上开锁的球形手柄或执手与锁内控制锁舌移动的长圆条形控制杆相连,在无配套钥匙开锁时或闭锁状态下,因圆条形控制杆的空转状态,锁处于休眼,使手柄无法开锁,技术开锁无法进行。就是要提供一种自带指纹采集头的钥匙,将指纹信号的测试放置在开锁的钥匙手把上,通过光学指纹采集头将主人的指纹信号经钥匙上电触点或芯片传送到锁内的指纹专用芯片,经指纹控制电路确定门的开关,来解决锁表面上的指纹采集头易受破坏,易被他人用非活体的指纹盗开锁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安全防盗钥匙,它包括与手接触的手把与锁内弹子、磁弹、电子器件接触或磁接触或电信号接触的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匙杆;其特征是:在钥匙的同一匙杆(60、20、21)上到少设置有两个可与锁内同一组弹子(26、31)或(47、48)、磁弹或电子器件接触或磁性接触或电信号接触的相同的两个工作面(7和13),所述相同的两个工作面是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上的曲面、齿面的形状、排列位置相同,或磁弹、电子器件的规格相同,但方向是相反设置的;即匙杆上的第一工作面(7)经锁体(9)的一个端面上的一号钥匙插入口(22)插入锁内,或是匙杆上的第二工作面(13)经锁体(9)的另一个端面上的二号钥匙插入口(28)插入锁内,都只和锁内的同一组弹子(26、31)或(47、48)接触,都可将锁开启。所述的匙杆(6)的一端与钥匙手把(1)相连,该匙杆包括有曲线形匙杆(20、21)和非曲线形匙杆(6);所述的非曲线形匙杆的至少一个面形状又包括有弧形面(14、15)和平面的匙杆;所述曲线形匙杆又包括有弧形匙杆(20)和用柔形或弹性材料制成的、可随弯曲的钥匙通道孔变形的曲线形匙杆(21)。所述的匙杆(6)一端与弯曲连接杆(19)、钥匙手把(1)顺序相连,在该匙杆上有和工作面(7、13)相一连的至少一个有斜坡(11)端口或斜边(10);未与弯曲连接杆相连的匙杆端口的设置方式又包括有:匙杆端口与钥匙手把(1)同向设置,匙杆端口与钥匙手把(1)是反向设置;所述的与弯曲连接杆相连的匙杆又包括有:曲线形匙杆,非曲线形匙杆,弧形匙杆数种。在钥匙手把(1)上设置有与人手接触的指纹采集头(18);其中一种指纹采集头,由光学指纹采集窗通过设在匙杆上的指纹采集插口或指纹专用芯片与设在锁体控制箱中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相连接,此后经中央处理器、信号输出输入器、由锁具执行机构控制锁的开启。安全防盗锁,它包括有钥匙或与人接触的执手、钥匙通道孔、与钥匙接触的弹子或磁性弹子或电子芯片、设有锁芯的锁头或没有锁芯的锁体,其特征是:在设有至少两个钥匙插入口(22、28、27)的锁内只设置有与匙杆(6)上的两个相同工作面(7)和(13)分别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或(47、48)或磁性弹子或电子芯片或电触头;所述的执手(45、46)与锁体(9)中的控制杆(51、85)相连或摩擦压力接触,再由控制杆经锁尺或齿轮(35、65)去控制锁的移动而实现锁或门的开启或关闭功能。所述的可与匙杆(6、20、21)上至少两个工作面(7)和(13)分别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或(47、48)的设置位置包括有:设置在无锁芯的锁体(9)内的钥匙通道孔(41)中;设置在无锁芯的锁体(9)内,且远离和钥匙插入口(28)直通的环形槽(38),而隐藏在锁体内的钥匙通道孔(41)中;设置在无锁芯的锁体内(9)内,而远离和钥匙插入口直通的钥匙通道孔(41),而隐藏在锁体内的另一个钥匙通道孔中;设置在锁芯上且与钥匙插入口(22)直通的钥匙通道孔(41)中;设置在锁芯上,且远离和钥匙插入口(28)直通的环形槽(38),而隐藏在和该环形槽相通的(锁内);所述的一组弹子包括有:一组锁用弹子(26、31)或(47、48)一组磁性弹子、一组电子元件、电子芯片(33)、及锁用弹子和磁性弹的组合数种。所述的与执手(45、46)相连或接触的有凹槽(77、79)控制杆(51)的外表面与设置在锁体(9)或锁芯(23)上的,可与匙杆(6、20、21)接触的有凹槽(77、79)弹子(26、31、47、48)的外表面接触,该弹子的另一端再和锁芯或锁体上的弹簧、锁芯或锁体顺序接触;所述的控制杆上的凹槽包括有:环形凹槽(77)、凹槽(77)、V凹槽(79)、弧形凹槽(79)、环形的弧形凹槽(52)阶梯形开口槽(88、89)数种;所述的弹子上的凹槽包括有:环形凹槽(77)、凹槽(77)、V凹槽(79)、弧形凹槽(52)、环形的弧形凹槽(52)数种;所述的控制杆包括有:长圆条形(51)、非长圆条形(51)、带阶梯孔槽的扁平条形(85)数种;所述的与控制杆相接触的执手是由与执手(45)上的摩擦板(92)与压力弹簧(93)、控制杆上的摩擦板(93)顺序摩擦压力接触而连接,两个摩擦板间有螺钉卡住而使两个摩擦板无法分离开。所述控制杆(51)与带动锁舌移动的锁尺或齿轮(35、65)的连接或接触的方式包括有:控制杆直接与锁尺或齿轮相连接,在闭锁状态时,因控制杆不能移动,其锁尺或齿轮不能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传动机构接触,在锁开启状态时,因控制杆可以移动,其锁尺或齿轮和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传动机构接触;控制杆上的非圆形外表面(70)与锁尺或齿轮(35、65)上的非圆形的孔槽(64)接触,在闭锁状态时,因控制杆未移动,控制杆上的非圆形外表面未与锁尺或齿轮上的非圆形孔槽接触,在锁开启状态时,因控制杆移动,使控制杆上的非圆形外表面(70)和锁尺或齿轮上的非圆形孔槽(64)配合接触,再由锁尺或齿轮带动锁舌移动。所述的控制杆是一种扁平条形(85),该控制杆上设有数个可与数个凹槽弹子外表面分别接触的阶梯开口槽(88、89),有阶梯开口槽的扁平形控制杆(85)直接与执手(45、46)相连,或和执手相连的齿轮或锁尺上的凹槽(95)接触;所述的与执手相连的扁平形控制杆(85),在闭锁状态时,因扁平形控制杆上的阶梯开口槽未和弹子上的凹槽对齐,该控制杆不能移动,由该控制杆控制的锁舌不能移动,在锁开启状态时,因扁平形控制杆上的阶梯开口与槽各弹子上的凹槽对齐,控制杆得以移动,由该控制杆控制的锁舌就可移动而实现开锁动作;所述的与执手相连的齿轮或锁尺,在闭锁状态时锁尺或齿轮上的凹槽(95)与扁平形的控制杆配合接触不能移动,在开锁状态时,因该控制杆可移动,在外力作用于执手时,锁尺或齿轮上的凹槽脱离和控制的接触而实现开锁功能。所述的锁内只设有与匙杆上按反方向设置的两个工作面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或(47、48),该锁上至少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22、27、28),其钥匙插入口分布在锁的两个相反方向上,其中,在锁的至少一个端口面上还设有限止开锁功能的钥匙插入口(27),钥匙插入口(27)和(28)成错位设置,锁体(9)上的钥匙插入口(27)和锁芯(23)的平面端口接触,即未和钥匙通道孔相通。
本发明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只需对钥匙上与锁内弹子接触的两个相同的工作面按反方向设置,就可将目前门锁上的两组相同的弹子减少一组,将锁的尺寸、体积缩小一倍,既达到原锁的功能,又大幅度降低了锁的价格;只需在该门锁的两个端面上的各1个钥匙插入口,再增加1个,且使两个端面上的至少一个钥匙插入口与另一端上的一个钥匙插入口的设置,不和钥匙通道孔在同一条直线,就可实现在屋内反锁门时,门外的钥匙通道孔被隐藏锁内,或在屋外对门实施反锁时,屋内原与钥匙插入口的相通的钥匙通道孔,因锁芯或锁住只转动小于或大于180°或360°角,就不在一条线上,锁就不能开启,确保了屋内人的安全;只需将球形柄或执手与控制锁舌移动,并和钥匙接触的弹子相接触的控制杆相连接或接触,就可解决用非配套钥匙开锁,闭锁状态下,门上的手柄可任意空转动,但门不能开启,解决了这类门锁手柄或球形手把易破坏,锁易技术开启的问题;只需在钥匙手把上装上手指采集头,就可解决指纹采集头设在锁头表面易破坏,易被非活体指纹盗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在匙杆上至少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工作面的非曲线形钥匙图,但两个工作面是反向设置的。
图2是图1中B-B图,即钥匙的匙杆上设有与锁内弹子接触的第一工作面图。
图3是图1的A-A图,即钥匙的匙杆的另一面上的第二工作面图,而且该图中第二工作面和图2中第一工作面成反方向设置。
图4是另一种至少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工作面的非曲线形钥匙,即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设在匙杆的同一面上,但两个工作面成反向设置的图,在手把上设有与手指接触的指纹采集头。
图5是图1的C-C图,即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分别设置在匙杆的两个面上,且匙杆的至少一条边有弧形和非弧形的两种形状的图。
图6是图4的D-D图,即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设在匙杆的同一面上,而匙杆的另一边有弧形和非弧形形状两种。
图7是一种在匙杆上至少设有两个形状相同工作面的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图,但匙杆上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匙杆上成反方向设置,在匙杆的一端口上有首先与弹子接触的斜坡。
图8是另一种在匙杆上至少设有两个形状相同工作面的有弯曲连杆的钥匙图,但匙杆上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匙杆上是反向设置的,在匙杆的至少一条边上设有首先与弹子接触的斜坡。
图9是图7的E-E图,即第一和第二工作面设在匙杆的同一面上。
图10是图8的F-F图,即第一、第二工作面设在匙杆的同一面上,其匙杆的一条边是弧形形状。
图11是另一种在匙杆上至少设有两个形状相同工作面的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图,但是杆上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匙杆上是反向设置的。
图12是一种在匙杆上至少设有两个形状相同工作面的弧形钥匙图,但弧形杆上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是反向设置的。
图13是一种在匙杆上至少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工作面的曲线形钥匙图,但匙杆上的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是反向设置的,该曲线形钥匙是用弹性或柔形材料制成可随弯曲钥匙通道孔弯曲移动。
图14是图12的G-G图,即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匙杆的同一面上。
图15是一种在锁的两个方向上至少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锁内只设有与同一把钥匙接触的一组弹子,同一把钥匙可从锁的至少两个不同方向上实施开锁或闭锁的功能的锁图。
图16是图15的K-K图,锁的一端面即装在门外的方向上,其钥匙插入口是一种只能让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插入锁内的钥匙插入口,该一号钥匙插入口和未设弹子的环形槽相通。
图17是图15的t-t图,即与钥匙接触的弹子设在远离一号钥匙插入口,而隐藏于锁内的钥匙通道孔中,从该一号钥匙插入口无法看到钥匙通道孔中的弹子。
图18是图15的P-P图,即与钥匙接触的弹子设在钥匙通道孔中,该钥匙通道孔和锁上的二号钥匙插入口直通。
图19是图15的Z-Z图,即该锁的另一方向上的二号钥匙插入口,该钥匙插入口也只能让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插入锁内,但该钥匙插入口和钥匙通道孔直通,此钥匙插入口在门上的设置位置是装在屋内方向上。
图20是一种无锁芯的锁,即在锁体的两个不同方向上设有至少两个钥匙插入口,锁内只设有一组弹子的锁图,即用同一把钥匙上成反方向设置的两个工作面的匙杆,无论从锁的一号或二号钥匙插入口插入锁内,都只和同一组弹子接触,都可完成锁的开、闭功能。有凹槽弹子的表面又和连接着手柄的有凹槽的控制杆接触。
图21是图20的J-J图,即一种控制杆上非圆形部位和弹子的外表面接触,锁处于闭锁状态,控制杆不能转动。
图22是图20的J-J图,即另一种有凹槽的圆条形控制杆上的环形槽或环形凹槽与弹子外表面接触,使控制杆只能转动但不能移动,锁处于闭锁状态图。
图23是图20的J-J图,即开锁钥匙使弹子移动后,弹子上的环形凹槽正好和控制杆处于同一条直线,因控制杆外径约小于两个弹子上的环形凹槽形成的圆直径,使控制杆可以移动,而将锁开启。
图24是图20的H-H图,在一号和二号钥匙插入口到钥匙通道孔间设置的防技术开启的封孔档板。
图25是一种有凹槽的长条形控制杆的形状图。
图26是图25的a-a图,是控制杆上的一种环形凹槽图。
图27是图25的b-b图,是一种控制杆上的一种环形的弧形凹槽图。
图28是图25的e-e图,是控制杆上设有和锁尺或齿轮上的非圆形孔配合接触的非圆形台柱。
图29是图25的b-b图,是另一种控制杆上的非圆形的凹槽,即非圆形的台柱。
图30是图25的b-b图,是另一种非圆形控制杆上的非圆形的凹槽,即一种扁长条形控制杆。
图31是一种无锁芯的锁图,在锁体上至少设有两个方向不同的钥匙插入口,与钥匙接触的凹槽弹子和有凹槽的扁平的控制杆接触,控制片又和连接着手柄的齿轮或锁尺接触。
图32是图31的V-V图,锁上的另一钥匙插入口图。
图33是图31的M-M图,即锁处于闭锁状态图。
图34是图31的M-M图,即锁处于开启状态的图。
图35是几种有凹槽的圆条形和非圆条形弹子图。
实施方案
图1至图35中,1、手把,2、斜边,3、条形孔槽,4、5、导向径,6、匙杆,7、第一工作面,13、第二工作面,8、12、孔或孔槽,9、锁体,10、11、导向斜坡,14、15、有弧形边的匙杆,16、芯片或电子元件或磁体或导磁体或指纹专用芯片,17、凹槽,18、手指上的指纹采集头(光学指纹采集窗、光学指纹模块),19、弯曲连接杆,20、有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弧形匙杆(弧形形状的匙杆),21、有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用柔形或弹性材料制成的可弯曲的匙杆,22、一号钥匙插入口,28、二号钥匙插入口,27、三号钥匙插入口,23、锁芯,24、25、定位弹子,26、31、47、48、68、与钥匙接触的弹子或磁弹或导电杆或电子芯片,29、档板,与锁体相连的档板,将与钥匙接触的弹子隐藏在锁内而看不到,30、37、弹子孔,32、门,33、电子芯片或指纹模块或指纹芯片,34、信号传输线,35、65、带动锁舌移动有孔槽的锁尺或齿轮,36、定位的环形槽,38、与钥匙通道孔相通的环形槽,39、弧形边或斜边,40、42、49、50、61、62、71、弹簧,41、钥匙通道孔,该钥匙通道孔和环形槽相通,而且一端和一号钥匙插入口直通,43、44、弹子,45、一号执手或球形手柄,46、二号执手或环形手柄,51、控制杆,52、53、54、55、73、77、79、弧形凹槽或凹槽或环形的弧形凹槽或环形的凹槽或V形凹槽或环形的V形凹槽,56、57、凹槽,58、59、封孔档板,60、斜边,63、轴(控制杆上轴),64、孔,66、有阶梯形孔槽的扁平条的控制杆,67、70、非圆形的台柱(方形、长方形),69、弹子外表面(即不是凹槽处),72、圆形台柱或环形凹槽处的直径较小的台柱,74、有斜边的条形开口槽,75、76、容纳钥匙手把的凹槽,78、控制杆的外表面(即不是凹槽处),80、圆锥,81、直径较小的圆台柱,82、非圆形的台柱(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83、有阶梯孔槽的扁条形的控制杆,84、凹槽,85、锁尺,86、开口孔槽,87、齿轮,88、89、阶梯孔槽,90、孔径较大端,91、孔径较小端,92、摩擦板,93、强力弹簧,94、限位钉,95、凹槽或弧形凹槽。
详见图1至图3、图5、图20,图2是图1的B-B图,图3是图1的A-A图,图5是图1的C-C,图1是一种设置有两个形状相同的两个工作面的一种非曲线形钥匙,即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分别设在匙杆(6)的两个面上,而且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匙杆上是反方向设置,此种钥匙是专门用于开启门上的锁,即该锁上至少有两个钥匙插入口(22)和(28)(见图20),而且锁内只有一组弹子(47、48)等,也就是说,该钥匙从一号钥匙插入口(22)插入锁内时,由匙杆(6)上的第一工作面与钥匙通道孔内的弹子(47、)(48)等顺序依次接触而完成开锁;因匙杆(6)上的第二工作面(13)和第一工作面上的曲线或齿形或孔形等形状一样,并按反方向设置,因此,当第二工作面(13)从二号钥匙插入口(28)进入钥匙通道孔后,就按弹子(48)、(47)等的顺序依次接触而完成开锁。因此,采用此种钥匙结构,可使目前装在门上的锁内需设置二组弹子,锁的体积为两把锁相串连的锁变为只需一组弹子、体积小一半的锁,且两种锁的功能完全一样,但锁的成本可降低一半。从图1中可知,钥匙手把(1)上有容纳锁上将钥匙通道孔内弹子隐藏锁内的活动档板(59、58)的条形开口槽(3),在开口槽上有钥匙从钥匙通道孔取出时,带动活动档板移动的斜边(2),钥匙手把(1)和匙杆(6)相连,匙杆上有和钥匙通道孔上的凹槽或凸条配合接触的导向径(4、5),匙杆的第一工作面(7)上有首先与弹子接触的斜坡端口(11),第二工作面(13)上有首先和弹子接触的斜坡端口(10),从图1、图2、图3可知,两个工作面是反方向设置,即第一工作面(7)在靠近斜坡端口(11)处的凹槽(17)和第二工作面(10)上的形状一样的凹槽(17)就远离斜坡端口(10)而靠近钥匙手把(1),是反方向设置;同样,第一工作面(7)上远离斜坡端口(11)而靠近钥匙手把(1)的磁弹或电子芯片或电触头(16)和第二工作面(13)上远离钥匙手把(1)而靠近斜坡端口(10)处的磁弹或电子芯片或电触头(16)也是反方向设置;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上的孔(12)也是反方向设置,依次类推,可知,第一工作面上与弹子接触的曲面或齿面等和第二工作面上的曲面或齿面等是反方向设置的。该匙杆(6)的一表面有至少一条是弧形面(14)、(15)的形状和平面形状两种
详见图2、图3、图4、图6,图2是图4的B-B图,图3是图4的A-A图,图6是图4的D-D图。图4是另一种钥匙匙杆(6)上设置有与锁内同一组弹子接触的两个工作面(7)和(13),其工作面上的曲面或齿面、孔槽等形状完全相同,但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在匙杆(6)上的方向设置相反,具体的设置原理同上述的图1至图3中叙述,故略。图4和图1不同的是:1、与锁内同一组弹子接触的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设置在匙杆(6)的同一面上,而图1是分别设在两个面上;2、两个工作面斜坡端口(10、11)在同一方向上;3、钥匙手把上设有与人手指接触的检测指纹的指纹采集头(18),又名指纹传感器,该指纹采集头为光学指纹采集窗,经指纹采集头(18)将主人的手指信号经匙杆(6)上的电触头或电子芯片传递给隐藏锁内的指纹专用芯片,然后经控制电路对锁实施开、关,采用将指纹传感器(18)设在钥匙手把(1)上,可防止装在锁表面时,易受破坏,主人无法开门,防止他人盗取主要的非活体指纹开门;防止不法分子对房屋主人,尤其是对老人、小孩强暴后,在门锁上验指纹开门,防止指纹传感器损坏。自带指纹采集头的钥匙可以使采集的信号经匙杆,尤其是有弯曲连接杆的钥匙,将指纹信号传到远离钥匙通道孔的锁内,任何人就无法破坏,这就将电子技术的优点和机械锁的优点相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指纹采集的价格会非常便宜,因而把锁配3-4把有指纹采集头的钥匙的价格低,并满足人们带钥匙习惯。匙杆(6)的至少一面也有弧形面(14)和平面两种形状。
详见图7至图11,图7、图8是一种有弯曲连接杆(19)的钥匙,图11是另一种有弯曲连接杆(19)的钥匙,图9是图7的E-E图,图10是图8的F-F图,在上述两种类型的钥匙中,由钥匙手柄(1)、弯曲连接杆(19)、匙杆(6)顺序连接,在匙杆(6)均设有两个形状、规格相同的两个工作面(7)和(13),但工作面(7)和(13)在匙杆(6)上是反方向设置,即和图1中介绍的一样,如在第一工作面(7)上的凹槽(17)靠近匙杆(6)的端口,即靠近第一工作面上的斜坡端口(11)处,而第二工作面(13)上凹槽(17)和第靠近一工作面(7)上的凹槽(17)是相同的形状的,它则设在匙杆靠近弯曲连接杆(19)处,即两个凹槽是匙杆上成反方向设置;以此类推,第一工作面上与锁内弹子接触的曲面形状或齿形状或孔槽(12)和第二工作面上的曲面形状或齿形状或孔槽(12)在同一匙杆(6)是反方向设置;所述的曲面是一定形状的曲线面组成,所述的齿面是一定形状的凹凸面自然连接组合构成。由于两个相同形状的工作面在同一匙杆上是反方向设置,就可使具有该匙杆特征的钥匙可以分别从锁的两个相反方向上的一号钥匙插入口(22)和二号钥匙插入口(28)插入锁内,与相同的一组弹子接触,就实现门上的锁在屋内和屋外的开启或闭锁,就解决了现有锁是由两个相同锁串联组合成一个锁,而存在的铜材多耗一倍,加工工序多一倍,与钥匙接解的弹子多1倍,并对两组弹子的形状,加工工艺,组装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然,就可能存在从一个钥匙插入口插入锁内不能开启锁。采用两个相同工作面按反方向设置,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锁的质量好控制,锁的长度或体积可减少1倍,以适应门的厚薄变化。在匙杆(6)上设有磁弹或电子元件或电子芯片或电触点,这样该类钥匙特点可以用于磁性锁、电子锁、指纹锁,或者是电子锁和机械锁的组合锁。由于采用弯曲连接杆的钥匙,使钥匙杆上的工作面可从锁上的钥匙插入口进入环形槽后,匙杆可沿环形槽移动而进入和环形槽相通的远离钥匙插入口,而隐藏于锁内的钥匙通道孔中,与弹子或电子器件或磁弹接触或电接触或磁性接触,完成开锁,这样任何人都无法用任何工具实施技术开启,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锁。图7的匙杆上,首先与弹子接触的斜坡(11)设在匙杆(6)的端口上,而图8的匙杆上,以保证匙杆插入时与弹子接触,首先与弹子接触的斜坡(11)设在匙杆(6)的至少一条边上,以保证匙杆可沿环形槽转动和弹子接触,在匙杆(6)的至少一条边上有弧形边(14),以保证匙杆沿锁内环形槽转动时配合接触,或匙杆从钥匙插入锁内时和钥匙通道孔的一边上是弧形面配合接触;匙杆(6)也可以是平面形状的。图8是另一种形式的有弯曲连接杆(19)的钥匙,钥匙手把(1)、弯曲连接杆(19)、匙杆(6)顺序相连构成,匙杆(6)有两个形状、规格相同的工作面(7)和(13),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在匙杆上是反方向设置。
见图12、图14,图12是一种弧形匙杆(6)即(20)的钥匙,钥匙手把(1)和弧形匙杆(20)相连,在弧形匙杆(6)上同前述的几种钥匙一样,设置有形状相同与锁内同一组弹子接触的两个工作面(7)和(13),两个工作面是反方向设置,在该图中工作(13)面未画出,它同图1、图4等一样,只不过匙杆是弧形匙杆,该弧形匙杆和弧形通道孔的锁配合使用,图14是图12的G-G图,在该图中画出了两工作面(13)和(7),两个工作面上有和弹子接触的相同的曲形面、齿形面、孔(12)、凹槽(17)等。
图13是一种用柔形或弹性材料制作的,可随弯曲钥匙通道孔弯曲移动的曲线形钥匙,手把(1)和可弯曲的曲线形匙杆(6)即(21)连接,匙杆上也设有从锁上的不同方向上的两个钥匙插入口插入锁内后与同一组弹子接触的两个形状相同的工作面(7、13),匙杆上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是反方向设置,详见图1、图4中的叙述,匙杆(6)上有和弹子接触的曲线面或齿形面、凹槽(17)、孔(12)等。
在前述的几种钥匙手把上,都可设置如图14所示的检测人手指的指纹采集头,匙杆(6)、(20)、(21)上的两个相同形状的工作面(7)和(13)中,每个工作面上也可设两排或更多排曲形面或齿形面或凹凸形状、孔槽、孔构成成的一个工作面,此时的工作面可与锁内平行设置的两组或多组弹子接触,以提高锁的密容量,但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匙杆上仍是反方向设置。
详见图15至图19,图16是图15折K-K图,图17是图15的t-t图,图18是图1的P-P图,图19是图1的Z-Z图,图15是一种有锁芯的锁,锁装在门上处于闭锁状态,在锁的每个端面上,即锁的两端(即相反方向上)至少设有一个钥匙插入口(28)、(22)和(27),在靠门外的锁体(9)端口上的二号钥匙插入口(28)是一种条形孔槽,见图16,该钥匙插入口(28)只允许有弯曲连接杆(19)的题杆(6)(见图7、图8),通过钥匙插入口(28)和锁内的环形槽(38)相通,又结合图17、图18,在图17中将匙杆(6)已插入环形槽(38)中,但匙杆不能和一头放置在钥匙通道孔(41)中一弹子(31)、(26)等接触,即放置弹子端头的钥匙通道孔(41)和环形槽(38)相通,但远离钥匙插入口(28)而隐藏于锁体(9)内,无法从钥匙插入口(28)处看到,因此就不能采用工具对锁技术开启,锁的安全性就高。此图中的环形槽(38)设在可转动的锁芯(23)上,在环形槽两端有斜坡(39),与钥匙上的两个工作面分别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等放置在锁芯上,该弹子(26)或(31)与控制锁芯转动而放置锁芯和锁体孔槽中的弹子(44)或(43)、弹簧(42)或(40)、锁体(9)顺序接触,(又见图18)。结合图16,可知在该锁的端口上还设有一个钥匙插入口(27),但该钥匙插入口在未对门进行反锁的状态下,此钥匙插入口(27)不和锁内的环形槽(38)及钥匙通道孔(41)相通,而和锁芯(23)端面相通,使钥匙无法经该钥匙插入口插入锁内。设置该钥匙插入口的目的,是当主人外出,将贵重物品放在屋内时,用钥匙经钥匙插入口(28)插入锁内,然后将匙杆(6)转动一段距离,进入远离钥匙插入口(28)的钥匙通道孔和弹子(26、31)接触,使弹子移动,控制锁芯转动的弹子(26、43)等也移动并解除对锁芯的锁定,钥匙带动锁芯转动,使和锁芯相连的齿轮或锁尺(35)经传动机构带动锁舌移动而完成对门的开启,如果要对门的反锁,以提高门防盗性,则继续用钥匙带动锁芯正转或反转不等于360°或180°的角度,此时钥匙上的弯曲连接杆(19)和匙杆(6)正好转动到钥匙插入口(27)的位置,钥匙就从该钥匙插入口取出,锁芯不能转动。先因锁芯的转动,使锁芯的另一端面上未设有钥匙通道孔的部位和锁体另一端面上的一另钥匙插入口(22)接触,将该钥匙插入口封住,钥匙就无法插入锁内,此时,在屋内就无法用配套钥匙开锁,门就不能开启,而只能从门外开门。反之,将该锁头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27)、(28)的端头放在门的靠屋内方向,这时就如上述的一样,到晚上主人睡觉时,就可以利用钥匙转动锁芯不等于360°或180°的转动角度后,既对门进行反锁,使开锁钥匙可方便的从钥匙插入口(27)取出,并使锁芯(23)端面与装于门外的钥匙插入口(22)接触,来将钥匙插入口(22)封闭,从门外就无法用钥匙开锁,更无法技术开锁,此时,锁内的环形槽,钥匙通道孔都看不到。主人就可以安心的休息。为了在门里外都可达到了上述功能,可以在锁的两个端面分别设两个钥匙插入口,即4个钥匙插入口。锁尺(35)中的弹簧和放置锁芯和锁尺中的弹子(24)接触,来将锁尺和锁芯相连,锁芯中的弹簧和弹子(25)和锁体(9)中的环形槽(36)接触,使锁芯不能来回移动。结合图19,图中也将钥匙上的匙杆(6)、弯曲连接杆(19)从该锁体端口上的钥匙插入口(22)插入锁内,该钥匙插入口和锁内钥匙通道孔(41)直通。也可以采用钥匙从插入口(28)插入的结构设置。在锁体(9)内设有电子芯片(33)或指纹专用芯片,该芯片和图4中所示的钥匙上设有指纹采集头传来的指纹信号相连通,然后将信号经传输线(34)到执行机构。图16至图19中画出尺寸小于图15的尺寸,特作说明。
详见图20至图24和图25至图30,图25至图30是控制杆上的几种凹槽及控制杆的几种形状图,图21至图23是图20的J-J图,图24是图20的H-H图,开锁钥匙是用图1、图4所示的钥匙,图20是一种无锁芯的锁,即将锁体(9)装在门上,该锁处于闭锁状态,在锁体的两个相反方向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钥匙插入口(22)、(28),锁内只设有与钥匙上的工作面接触的一组有凹槽(54)的弹子(48、47)等,凹槽弹子(48、47)一端和钥匙通道孔(41)接触,另一端和锁体中的弹簧(49)或(50)触压接触,凹槽弹子的外表面又和放置锁体孔槽中的可转动和移动的有凹槽(55)等的控制杆(51)接触,该控制杆两端与执手(45)、(46)相连,控制杆又与放置锁体凹槽处的锁尺或齿轮(65)相连接,图中所示的是另一种配合接触,锁处于闭锁状态时,因控制杆不能移动,只能由较小的外径(63)处于锁尺或齿轮的非圆形孔槽(64)中,控制杆可转动,但锁尺或齿轮不能转动,当开锁钥匙插入钥匙通道孔后,使弹子移动,并使各凹槽弹子上的凹槽和控制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因控制杆半径约小于弹子上的凹槽的半径,使控制杆可以从各弹子凹槽处通过而移动,即经手柄使控制杆移动,经控制杆上的圆锥(66)(结合图25至图30看)轻松将非圆形的台柱(67)或(70)进入锁尺或齿轮(65)中的非圆形孔槽(64)中和该孔槽配合接触,转动手柄,轻齿轮或锁尺将锁舌移动而开门。门开后,反向移动手柄,取出钥匙,控制杆就又只能空转动,而不能移动,锁就不能开。当锁尺就齿轮直接和控制杆相连时,在闭锁时,它们虽能和控制杆一起随手柄(45)或(46)一起转动,因齿轮、锁尺和传动机构或锁舌成错位设置,即处于未接触状态,因此门不能开启。当配套钥匙开锁后,控制杆可移动,经手柄随门是往屋内开或是向屋外方向开来确定移动手柄方向后,控制杆移动一定距离后,使锁尺或齿轮正好和传动机构或锁舌接触,此时,转动手柄,门就开启。当关门时,反向移动手柄,控制杆复位移动后,取出钥匙,各弹子上的凹槽又不能和控制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控制杆就不能移动,而只能空转动。锁又进入闭锁状态,锁尺或齿轮又和传动机构或锁舌脱离接触。采用长圆条形的控制杆(51)解决了无配套钥匙开锁时,手柄只能作空转动,无法对手柄采取暴力开锁,提高了锁的安全性;同时采用凹槽弹子形状,以及不设可转动的锁芯,因此对该锁来讲技术开启就成为历史。但为了进一步防止工具对锁的破坏等,在锁的两个钥匙插入口(22)、(28)到钥匙通道孔(41)间都设有活动的封孔档板(58)、(59),结合图24,封孔档板一端是有斜坡(60)的端口,使该端口可进入锁体的孔槽(56)或(57)中,而将整个钥匙通道孔全封住,因档板上有斜坡,钥匙匙杆(6)的斜坡端口在进入锁内时,与活动档板上的斜坡接触,使档板一端轻易从孔槽(56)或(57)中退出,让匙杆(6)进入钥匙通道孔。反之,开锁后,将钥匙从锁内取出时,因钥匙手把(1)(见图1至图3)的条形开口槽(3)的一条边上有斜坡(2),该斜坡和活动档板端口上的另一面上的斜坡接触,来将活动档板一端从锁上凹槽(56)或(57)中退出,这样钥匙就方便从锁上取下。活动档板的另一端和锁体上的弹簧(61)或(62)触压接触,在档板(58)、(59)上有和控制杆(51)接触的阶梯形孔槽(74),在锁处于闭锁状态时,阶梯孔槽(74)上直径较大的孔槽(53)正好和控制杆(51)的外径配合接触,此时,控制杆既可转动,又可移动;因孔槽(53)的半径尺寸约大于控制杆(51)的半径尺寸;当非本钥匙或工具开锁时,工具等要进入钥匙通道孔(41),必须将活动档板移动,档板的移动,使阶梯孔槽(74)上小于控制杆外径的较小的孔径移动到控制杆的凹槽处,该开口槽就处于环形凹槽(52)处(见图25),使控制杆不能移动,因此锁舌就无法移动,而配套钥匙,是让活动档板的一端经过钥匙手把(1)上的条形开口槽(3)后进入锁体上的凹槽(56)或(57),这就保证活动档板对控制杆始终处于未锁定状态;反之,只要活动档板稍一移动,活动档板就对控制杆起锁定,使控制杆不能移动。在图21中,是采用的一种与凹槽弹子(47、68)接触部位是非圆形台柱(70),即方形或长方形等形状,此时由外径较小的非圆形台柱(70)和两个弹子(47、68)的外表面接触,使控制杆不能转动。即弹子上的凹槽(54)、(73)未移动到和控制杆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图22中,是采用的一种长圆条形的控制杆(51),在锁未开启时,该控制杆可任意转动,但无法移动。采用圆条形控制杆,有利于加工,无论是放置控制杆的孔槽或控制杆上的凹槽。此时,因弹子上的凹槽(54)、(73)未和控制杆在同一条直线上,控制杆(51)上的环形凹槽(52)处和凹槽弹子的圆弧形表面配合接触,使控制杆不能移动。图23是用配套匙杆(6)上的齿形面或曲形面的工作面和弹子接触,使弹子移动,并使弹子(47)和(68)上的弧形凹槽(54)和(73)正好和控制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凹槽(54)和(73)组合构成的圆形孔的直径约大于控制杆的外径,使控制杆可以移动而完成锁的开启。以上是由两个凹槽弹子和控制杆上的一个凹槽配合,也可以是一个凹槽弹子和控制杆上的一个凹槽配合。在图25至图30中,将控制杆上的几种凹槽形状画在一个控制杆上,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有几种形状的凹槽,一般为了加工,控制杆上都采用一个形状的凹槽。图26是图25的a-a图,控制杆(51)上的一种环形的凹槽(77)形状图;图27、图29、图30是图25的b-b图,其图27中,显示控制杆(51)上的凹槽是一种环形的弧形凹槽(52);其图29中,显示的在长圆条形的控制杆上,与凹槽弹子接触的凹槽形状是弧形(52)的,非圆形的台柱(82)即为一种扁平的台柱;其图30中,与凹槽弹子接触部位是一种非圆形的控制杆,即为扁平形或长方形的控制杆,该处的凹槽有凹槽、弧形凹槽、V形凹槽。图28是图25的e-e图,即控制杆上的和锁尺或齿轮上的非圆形孔槽(64)配合接触的非圆形台柱(81),即为方形或长方形台柱。需说明的控制杆上的凹槽也可以是V形凹槽,或环形的V形凹槽(79)。
详见图31至34,图32是图31的V-V图,图33和图34是图31的M-M图。图31是一种无锁芯的锁,锁处于闭锁状态,结合图31,在锁体(9)的两个相反方向的端面上至少分别有一个钥匙插入口(22)、(28),钥匙上的匙杆(6)进入钥匙通道孔和弹子(26)等接触,钥匙插入口(22)、(28)分别与锁内的一组有凹槽的弹子(26、31)等接触,该凹槽弹子又和扁平形的有阶梯孔槽(88、89)的控制杆(51)即(85)接触,闭锁状态时,结合图33,控制杆上的附梯孔槽中的孔径较大的部位(90)和有凹槽(77)的弹子(31)等的外表面配合接触,使控制杆不能移动,控制杆(85)的一端和手柄(45)、(46)相连的齿轮(87)上的凹槽(95)配合接触,使手柄不能转动。与控制杆(51)接触的弹子(31)一端和钥匙通道孔接触,另一端和弹簧(49)、锁体(9)触压接触,锁体中有控制杆(85)可移动的开口槽(86),该控制杆与弹簧(61、62)、锁体顺序接触。结合图34,用配套钥匙开锁时,和匙杆(6)上的工作面(详见图1至图5)接触的弹子移动,弹子(31)等上的凹槽(88)和控制杆上的阶梯孔槽处于同一条直线,此时,转动手柄(45)或(46),齿轮上的弧形凹槽(95)推动控制杆(85)移动,由于采用阶梯孔槽,较小孔径的开口槽(91)进入凹槽弹子的凹槽(77)区域,因较小孔径的开口槽较长(即较深)使控制片可以较大幅度的移动,如移动10mm或更多,而已知的这类锁上的开口槽是非阶梯孔槽,因此控制杆最多可移动1mm,要移动2mm,则凹槽弹子就要达6mm直径,显然锁的体积限制了,这就是此锁的重要特点之一。齿轮的转动,由齿轮或齿轮上的至少一个凸台(35)带动锁舌移动,完成对门的开启。反之,反向转动手柄复位后,取出钥匙,弹簧(61、62)使控制片(85)反向移动,并使控制片的另一端和齿轮(87)上的凹槽(95)又配合接触,与各凹槽弹子(31)、(26)等接触的弹簧(49)等使弹子复位移动,再由弹子的外表面和阶梯孔槽上的较大孔径口(90)配合接触(不是凹槽部位),使控制杆不能移动,锁又进入了闭锁状态。当然,也可以将手柄(45)、(46)直接和片状的控制杆(51)即(85)连接,利用阶梯孔槽可使控制杆增加移动距离的办法来带动锁舌移动。
在图15、图20中,均可采用图31中的将装于门外的手柄(45)上设置阻力较大的凹凸不平的摩擦板(92)、与强力弹簧(93)、齿轮(87)或控制杆(51)上的另一摩擦板(92)顺序触压接触,并用螺钉(94)等来限止两个摩擦板的分离。这样,当人为的破坏手柄,想暴力开锁时,手柄就会和齿轮或控制杆打滑,来保护锁不会受破坏,当然弹簧的压力要保证带动锁舌轻松移动开门。
图35是图15、图20、图31中的几种槽弹子中的几种凹槽形状图,即凹槽弹子(31)、环形的凹槽(77),环形的V形凹槽(79)、凹槽(77)、V形凹槽(77)几种形状图。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顺利完成本发明的目的。

Claims (10)

1、安全防盗钥匙,它包括与手接触的手把与锁内弹子、磁弹、电子器件接触或磁接触或电信号接触的曲线形或非曲线形的匙杆;其特征是:在钥匙的同一匙杆(60、20、21)上到少设置有两个可与锁内同一组弹子(26、31)或(47、48)、磁弹或电子器件接触或磁性接触或电信号接触的相同的两个工作面(7和13),所述相同的两个工作面是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13)上的曲面、齿面的形状、排列位置相同,或磁弹、电子器件的规格相同,但方向是相反设置的;即匙杆上的第一工作面(7)经锁体(9)的一个端面上的一号钥匙插入口(22)插入锁内,或是匙杆上的第二工作面(13)经锁体(9)的另一个端面上的二号钥匙插入口(28)插入锁内,都只和锁内的同一组弹子(26、31)或(47、48)接触,都可将锁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盗钥匙,其特征是:所述的匙杆(6)的一端与钥匙手把(1)相连,该匙杆包括有曲线形匙杆(20、21)和非曲线形匙杆(6);所述的非曲线形匙杆的至少一个面形状又包括有弧形面(14、15)和平面的匙杆;所述曲线形匙杆又包括有弧形匙杆(20)和用柔形或弹性材料制成的、可随弯曲的钥匙通道孔变形的曲线形匙杆(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防盗钥匙,其特征是:所述的匙杆(6)一端与弯曲连接杆(19)、钥匙手把(1)顺序相连,在该匙杆上有和工作面(7、13)相一连的至少一个有斜坡(11)端口或斜边(10);未与弯曲连接杆相连的匙杆端口的设置方式又包括有:匙杆端口与钥匙手把(1)同向设置,匙杆端口与钥匙手把(1)是反向设置;所述的与弯曲连接杆相连的匙杆又包括有:曲线形匙杆,非曲线形匙杆,弧形匙杆数种。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安全防盗钥匙,其特征是:在钥匙手把(1)上设置有与人手接触的指纹采集头(18);其中一种指纹采集头,由光学指纹采集窗通过设在匙杆上的指纹采集插口或指纹专用芯片与设在锁体控制箱中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相连接,此后经中央处理器、信号输出输入器、由锁具执行机构控制锁的开启。
5、安全防盗锁,它包括有钥匙或与人接触的执手、钥匙通道孔、与钥匙接触的弹子或磁性弹子或电子芯片、设有锁芯的锁头或没有锁芯的锁体,其特征是:在设有至少两个钥匙插入口(22、28、27)的锁内只设置有与匙杆(6)上的两个相同工作面(7)和(13)分别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或(47、48)或磁性弹子或电子芯片或电触头;所述的执手(45、46)与锁体(9)中的控制杆(51、85)相连或摩擦压力接触,再由控制杆经锁尺或齿轮(35、65)去控制锁的移动而实现锁或门的开启或关闭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与所述的安全防盗锁,其特征是:所述的可与匙杆(6、20、21)上至少两个工作面(7)和(13)分别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或(47、48)的设置位置包括有:设置在无锁芯的锁体(9)内的钥匙通道孔(41)中;设置在无锁芯的锁体(9)内,且远离和钥匙插入口(28)直通的环形槽(38),而隐藏在锁体内的钥匙通道孔(41)中;设置在无锁芯的锁体内(9)内,而远离和钥匙插入口直通的钥匙通道孔(41),而隐藏在锁体内的另一个钥匙通道孔中;设置在锁芯上且与钥匙插入口(22)直通的钥匙通道孔(41)中;设置在锁芯上,且远离和钥匙插入口(28)直通的环形槽(38),而隐藏在和该环形槽相通的(锁内);所述的一组弹子包括有:一组锁用弹子(26、31)或(47、48)一组磁性弹子、一组电子元件、电子芯片(33)、及锁用弹子和磁性弹的组合数种。
7、根据权利5所述的安全防盗锁,其特征是:所述的与执手(45、46)相连或接触的有凹槽(77、79)控制杆(51)的外表面与设置在锁体(9)或锁芯(23)上的,可与匙杆(6、20、21)接触的有凹槽(77、79)弹子(26、31、47、48)的外表面接触,该弹子的另一端再和锁芯或锁体上的弹簧、锁芯或锁体顺序接触;所述的控制杆上的凹槽包括有:环形凹槽(77)、凹槽(77)、V凹槽(79)、弧形凹槽(79)、环形的弧形凹槽(52)阶梯形开口槽(88、89)数种;所述的弹子上的凹槽包括有:环形凹槽(77)、凹槽(77)、V凹槽(79)、弧形凹槽(52)、环形的弧形凹槽(52)数种;所述的控制杆包括有:长圆条形(51)、非长圆条形(51)、带阶梯孔槽的扁平条形(85)数种;所述的与控制杆相接触的执手是由与执手(45)上的摩擦板(92)与压力弹簧(93)、控制杆上的摩擦板(93)顺序摩擦压力接触而连接,两个摩擦板间有螺钉卡住而使两个摩擦板无法分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安全防盗锁,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杆(51)与带动锁舌移动的锁尺或齿轮(35、65)的连接或接触的方式包括有:控制杆直接与锁尺或齿轮相连接,在闭锁状态时,因控制杆不能移动,其锁尺或齿轮不能与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传动机构接触,在锁开启状态时,因控制杆可以移动,其锁尺或齿轮和锁舌或带动锁舌移动的传动机构接触;控制杆上的非圆形外表面(70)与锁尺或齿轮(35、65)上的非圆形的孔槽(64)接触,在闭锁状态时,因控制杆未移动,控制杆上的非圆形外表面未与锁尺或齿轮上的非圆形孔槽接触,在锁开启状态时,因控制杆移动,使控制杆上的非圆形外表面(70)和锁尺或齿轮上的非圆形孔槽(64)配合接触,再由锁尺或齿轮带动锁舌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安全防盗锁,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杆是一种扁平条形(85),该控制杆上设有数个可与数个凹槽弹子外表面分别接触的阶梯开口槽(88、89),有阶梯开口槽的扁平形控制杆(85)直接与执手(45、46)相连,或和执手相连的齿轮或锁尺上的凹槽(95)接触;所述的与执手相连的扁平形控制杆(85),在闭锁状态时,因扁平形控制杆上的阶梯开口槽未和弹子上的凹槽对齐,该控制杆不能移动,由该控制杆控制的锁舌不能移动,在锁开启状态时,因扁平形控制杆上的阶梯开口与槽各弹子上的凹槽对齐,控制杆得以移动,由该控制杆控制的锁舌就可移动而实现开锁动作;所述的与执手相连的齿轮或锁尺,在闭锁状态时锁尺或齿轮上的凹槽(95)与扁平形的控制杆配合接触不能移动,在开锁状态时,因该控制杆可移动,在外力作用于执手时,锁尺或齿轮上的凹槽脱离和控制的接触而实现开锁功能。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防盗锁,其特征是:所述的锁内只设有与匙杆上按反方向设置的两个工作面接触的一组弹子(26、31)或(47、48),该锁上至少设有两个钥匙插入口(22、27、28),其钥匙插入口分布在锁的两个相反方向上,其中,在锁的至少一个端口面上还设有限止开锁功能的钥匙插入口(27),钥匙插入口(27)和(28)成错位设置,锁体(9)上的钥匙插入口(27)和锁芯(23)的平面端口接触,即未和钥匙通道孔相通。
CN2007101004565A 2007-04-09 2007-04-09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7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04565A CN101067355B (zh) 2007-04-09 2007-04-09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004565A CN101067355B (zh) 2007-04-09 2007-04-09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7355A true CN101067355A (zh) 2007-11-07
CN101067355B CN101067355B (zh) 2011-08-24

Family

ID=38880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045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67355B (zh) 2007-04-09 2007-04-09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0673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5558A (zh) * 2018-04-10 2018-08-21 中山市逸家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钥匙或金属物体开锁的电子锁的电子锁头
CN108798266A (zh) * 2017-04-30 2018-11-13 冯华云 一种安全锁
CN109707214A (zh) * 2019-02-28 2019-05-03 张其湘 一种双重防盗锁结构及其匹配使用的锁匙
CN110616960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冯华云 一种新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76215A (ja) * 2001-03-21 2002-09-25 Kawashima Yoshitada 電子錠
CN2586789Y (zh) * 2002-10-16 2003-11-19 朱玉国 智能防钻密码锁头和密码钥匙
CN2849062Y (zh) * 2005-11-27 2006-12-20 日照卫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控防盗锁及其钥匙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8266A (zh) * 2017-04-30 2018-11-13 冯华云 一种安全锁
CN108798266B (zh) * 2017-04-30 2020-04-21 冯华云 一种安全锁
CN108425558A (zh) * 2018-04-10 2018-08-21 中山市逸家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钥匙或金属物体开锁的电子锁的电子锁头
CN108425558B (zh) * 2018-04-10 2023-11-10 广东逸家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头
CN110616960A (zh) * 2018-06-20 2019-12-27 冯华云 一种新锁
CN109707214A (zh) * 2019-02-28 2019-05-03 张其湘 一种双重防盗锁结构及其匹配使用的锁匙
CN109707214B (zh) * 2019-02-28 2023-05-26 张其湘 一种双重防盗锁结构及其匹配使用的锁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7355B (zh) 2011-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7355A (zh) 安全防盗锁及钥匙
CN1062049C (zh) 侧向旋转杠杆操作拉出式把手门锁装置
CN1844625B (zh) 一种防破坏和技术开启锁头
CN1303301C (zh) 用于家庭用门等的安全锁
CN203626422U (zh) 锁芯可自由旋转360度的离合空转边柱锁头
CN212837313U (zh) 一种双重保险机构的保险箱
CN207453655U (zh) 一种隐藏式智能锁
CN111101760A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856300Y (zh) 一种可识别钥匙的防拨锁具
CN107269125A (zh) 防盗锁芯
CN209603614U (zh) 一种电子门锁
CN2830585Y (zh) 扁平型锁片专用的防盗锁具构造
CN2431357Y (zh) 自主式电脑动态密码锁
CN2647985Y (zh) 门锁锁舌自动伸缩机构
CN2510588Y (zh) 一种防盗弹子锁及其钥匙
CN2913538Y (zh) 具有旋式弹子锁头的安全门锁
CN107989483A (zh) 一种锁具
CN2608637Y (zh) 挂锁
CN211691873U (zh) 一种锁芯及锁具
CN2833838Y (zh) 转盘式密码输入器
CN201730426U (zh) 用于指纹保险柜的应急双锁结构
CN209457520U (zh) 一种指纹锁具
CN214403092U (zh) 一种新型智能防盗门锁
CN212295976U (zh) 一种高适应性的智能门锁结构
CN111608487B (zh) 一种卡片钥匙的防技开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4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