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2857A -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2857A
CN110612857A CN201911049065.4A CN201911049065A CN110612857A CN 110612857 A CN110612857 A CN 110612857A CN 201911049065 A CN201911049065 A CN 201911049065A CN 110612857 A CN110612857 A CN 110612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rod
top end
driving whe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90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10490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2857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2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285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01G18/55Forming inoculation h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接种,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包括工作台,食用菌培养袋,步进电机,龙门吊架,控制显示器,穿刺接种机构,自洁打孔机构,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和工具箱;工作台顶端中部设置有食用菌培养袋;工作台内左中部与步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工作台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与龙门吊架进行焊接;工作台顶端左部设置有穿刺接种机构。本发明达到了在接种前后有良好的封闭状态,防止杂菌污染,和减少人与真菌的接触,同时可防止因人工操作扎袋导致腱鞘炎频发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接种,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苏、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食用菌的生产流程大体包括菌包制作、灭菌、接种、培养和出菇等环节,其中接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接种设备就成了接种环节中的关键因素。
现有技术中国专利CN104920059A针对已有的香菇栽培方法的产量相对较低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香菇的高效栽培方法,其通过采用双袋接种方法,即双袋法制作菌袋是用装袋机装完袋后,外面再套一层外袋,接种时把外袋解开打三孔或四孔,打孔时需在菌棒上用酒精试擦打孔处进行消毒;打孔2-3厘米,将菌种块接入孔内,立即把外袋扎严,接种完毕的方式,克服了香菇栽培方法的产量相对较低的问题,但由于工序复杂,人工扎袋速度限制,从而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人员与真菌的长时间接触存在真菌感染的风险,同时人工接种速度慢易导致杂菌污染,并且人工解袋扎袋工作负荷大,同时容易产生腱鞘炎,严重者丧失劳动力。
中国专利CN109168993A针对已有的接种设备或空间在连续循环使用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灭菌效果和内部接种人员健康安全要求,并且接种打开盖子很容易感染杂菌问题,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接种方法,其通过用竹子削成10毫米粗50毫米长的竹钉,在竹钉上接好食用菌种发酵成生产种竹钉,然后食用菌菌棒两头,直接把具有牛产种的竹钉直接插入菌棒的正中间,完成食用菌接种的方式,克服了接种设备或空间在连续循环使用的情况下难以保证灭菌效果和内部接种人员健康安全要求,并且接种打开盖子很容易感染杂菌的问题,但直接破袋会存在杂菌污染,从而会导致当有杂菌附着时会快速在培养袋附近繁殖的问题。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可实现自动扎袋,在接种前后有良好的封闭状态,防止杂菌污染,和减少人与真菌的接触的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工序复杂,人工扎袋速度限制,生产效率低下,人员与真菌的长时间接触存在真菌感染的风险,同时人工接种速度慢易导致杂菌污染,并且人工解袋扎袋工作负荷大,同时容易产生腱鞘炎,严重者丧失劳动力,直接破袋会存在杂菌污染,当有杂菌附着时会快速在培养袋附近繁殖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工序复杂,人工扎袋速度限制,生产效率低下,人员与真菌的长时间接触存在真菌感染的风险,同时人工接种速度慢易导致杂菌污染,并且人工解袋扎袋工作负荷大,同时容易产生腱鞘炎,严重者丧失劳动力,直接破袋会存在杂菌污染,当有杂菌附着时会快速在培养袋附近繁殖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包括工作台,食用菌培养袋,步进电机,龙门吊架,控制显示器,穿刺接种机构,自洁打孔机构,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和工具箱;工作台顶端中部设置有食用菌培养袋;工作台内左中部与步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工作台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与龙门吊架进行焊接;工作台顶端左部设置有穿刺接种机构,并且穿刺接种机构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而且穿刺接种机构后端右底部与步进电机相连接;工作台顶端左中部设置有自洁打孔机构,并且自洁打孔机构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而且自洁打孔机构左端底部与穿刺接种机构相连接;工作台顶端右部设置有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并且双轨扎袋拨料机构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而且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相连接;龙门吊架右端中部与控制显示器进行螺栓连接;龙门吊架右端底部与工具箱进行焊接。
优选地,穿刺接种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一齿杆,第三圆柱齿轮,第一伸缩杆,第一电动推杆,接种注射针,第四圆柱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五锥齿轮,第一圆柱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第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顶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后端与第二圆柱齿轮进行插接;第二圆柱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第一齿杆前端底部与第三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杆右端顶部和右端底部与第一伸缩杆进行焊接;第三圆柱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焊接;第一伸缩杆前端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右端中部与接种注射针进行插接;第四圆柱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前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电动推杆右端与第五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相连接;第四传动轮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工作台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双轨扎袋拨料机构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后端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相连接;第一伸缩杆底端与工作台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外表面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相连接。
优选地,自洁打孔机构包括第七传动轮,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一滑杆,第一滑动座,第一滑轨,第一复位弹簧,掏孔插杆,第二滑动座,第二复位弹簧,第五圆柱齿轮,第二齿杆,丝杆,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转位块,第六圆柱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和清洗槽;第七传动轮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凸轮进行插接;第一凸轮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凸轮进行插接;第一凸轮右端设置有第一滑杆;并且第一滑杆左端顶部与第二凸轮相连接;第一滑杆顶端与第一滑动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左端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进行焊接;第一滑杆第一滑杆右端等距设置有掏孔插杆四组;第一滑杆底端与第二滑动座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左端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进行焊接;第一滑杆外表面底部与第五圆柱齿轮进行套接;第一滑动座顶端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座内表面与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圆柱齿轮左端与第二齿杆进行啮合;丝杆前端与第六锥齿轮进行插接;丝杆后端设置有转位块;第六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啮合;转位块底端中部与第六圆柱齿轮进行啮合;第六圆柱齿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八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左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顶端通过圆杆与第十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顶端前部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前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插接;转位块底端后部设置有清洗槽;第七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相连接;第一滑轨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第七锥齿轮前端左部与穿刺接种机构相连接;清洗槽底端与工作台相连接。
优选地,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包括第八传动轮,换料拨板,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蜗杆,第十三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绕丝筒,蜗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七圆柱齿轮,第八圆柱齿轮,第三凸轮,切割刀,限位滑槽,止刀板,第二滑轨,引线车,第三滑轨,套袋支撑组,第三伸缩杆和第四伸缩杆;第八传动轮顶端通过圆杆与换料拨板进行插接;换料拨板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九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顶端中部与蜗杆进行插接;蜗杆顶端与第十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十三锥齿轮顶端后部与第十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十三锥齿轮左端中部与蜗轮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绕丝筒进行插接;蜗轮前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后盾中部与第七圆柱齿轮进行插接;第七圆柱齿轮顶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进行啮合;第八圆柱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三凸轮进行插接;第三凸轮顶端中部设置有切割刀;切割刀外表面与限位滑槽进行欢动连接;切割刀顶端设置有止刀板;止刀板左端与第二滑轨进行焊接;第二滑轨左端中部与引线车进行焊接;引线车底端与第三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顶端设置有套袋支撑组;套袋支撑组顶端左部与第三伸缩杆进行焊接;第三伸缩杆顶端右部与第四伸缩杆进行焊接;第八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自洁打孔机构相连接;蜗杆右端通过安装座与龙门吊架相连接;第二滑轨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第三滑轨顶端通过安装杆与龙门吊架相连接;第三伸缩杆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第四伸缩杆顶端与龙门吊架相连接。
优选地,套袋支撑组包括外固定圈,第一磁吸块,第二磁吸块,第一外支杆,内固定圈,第二外支杆,第三外支杆,第四外支杆,第三磁吸块和第四磁吸块;外固定圈内表面左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块;外固定圈内表面右顶部设置有第二磁吸块;外固定圈,第一磁吸块前端左顶部与第一外支杆滑动连接;外固定圈前端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前端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前端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外支杆右端底部与内固定圈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内固定圈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相连接;内固定圈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相连接;内固定圈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相连接;内固定圈左中部设置有第三磁吸块;内固定圈右中部设置有第四磁吸块。
优选地,掏孔插杆内中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接种注射针外径的通孔。
优选地,转位块底端设置为半圆的齿轮状结构,并且半圆的齿轮状底端与第六圆柱齿轮进行啮合。
优选地,第二滑轨设置为直径相等的两个圆环状滑轨相交,并且相交部位接通,第三滑轨设置为U字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工序复杂,人工扎袋速度限制,生产效率低下,人员与真菌的长时间接触存在真菌感染的风险,同时人工接种速度慢易导致杂菌污染,并且人工解袋扎袋工作负荷大,同时容易产生腱鞘炎,严重者丧失劳动力,直接破袋会存在杂菌污染,当有杂菌附着时会快速在培养袋附近繁殖的问题,设计了工作台、食用菌培养袋、步进电机、龙门吊架、控制显示器、穿刺接种机构、自洁打孔机构和双轨扎袋拨料机构,通过人工抽下原有的绑带,然后启动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将外袋撑开,将外袋褪至食用菌培养袋底端,然后通过自洁打孔机构的运转,将食用菌培养袋上钻出深孔,再通过穿刺接种机构经过自洁打孔机构向深孔末端注入种液,然后收回穿刺接种机构,再收回自洁打孔机构,通过步进电机间接传动自洁打孔机构进行自洁清洗,实现自洁打孔机构的自我清洁,对打孔处进行消毒,隔离操作,防止因杂菌污染,同时使用机械接种,防止人与菌落接触,有利于保障人员的安全健康,然后配合双轨扎袋拨料机构将外袋升起,然后实现外袋扎紧,接种完毕,从而达到了在接种前后有良好的封闭状态,防止杂菌污染,和减少人与真菌的接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穿刺接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洁打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滑动座、丝杆、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六圆柱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一锥齿轮和第十二锥齿轮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滑杆、第一滑动座、第一滑轨、第二滑动座、丝杆、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转位块、第六圆柱齿轮和清洗槽组合结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轨扎袋拨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套袋支撑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X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工作台,2-食用菌培养袋,3-步进电机,4-龙门吊架,5-控制显示器,6-穿刺接种机构,7-自洁打孔机构,8-双轨扎袋拨料机构,9-工具箱,601-第一传动轮,602-第二传动轮,603-第三传动轮,604-第一锥齿轮,605-第二锥齿轮,606-第四传动轮,607-第五传动轮,608-第六传动轮,609-第一齿杆,6010-第三圆柱齿轮,6011-第一伸缩杆,6012-第一电动推杆,6013-接种注射针,6014-第四圆柱齿轮,6015-第三锥齿轮,6016-第四锥齿轮,6017-第二电动推杆,6018-第五锥齿轮,6019-第一圆柱齿轮,6020-第二圆柱齿轮,701-第七传动轮,702-第一凸轮,703-第二凸轮,704-第一滑杆,705-第一滑动座,706-第一滑轨,707-第一复位弹簧,708-掏孔插杆,709-第二滑动座,7010-第二复位弹簧,7011-第五圆柱齿轮,7012-第二齿杆,7013-丝杆,7014-第六锥齿轮,7015-第七锥齿轮,7016-转位块,7017-第六圆柱齿轮,7018-第八锥齿轮,7019-第九锥齿轮,7020-第十锥齿轮,7021-第十一锥齿轮,7022-第十二锥齿轮,7023-清洗槽,801-第八传动轮,802-换料拨板,803-第九传动轮,804-第十传动轮,805-蜗杆,806-第十三锥齿轮,807-第十四锥齿轮,808-绕丝筒,809-蜗轮,8010-第十一传动轮,8011-第十二传动轮,8012-第七圆柱齿轮,8013-第八圆柱齿轮,8014-第三凸轮,8015-切割刀,8016-限位滑槽,8017-止刀板,8018-第二滑轨,8019-引线车,8020-第三滑轨,8021-套袋支撑组,8022-第三伸缩杆,8023-第四伸缩杆,802101-外固定圈,802102-第一磁吸块,802103-第二磁吸块,802104-第一外支杆,802105-内固定圈,802106-第二外支杆,802107-第三外支杆,802108-第四外支杆,802109-第三磁吸块,802110-第四磁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如图1-9所示,包括工作台1,食用菌培养袋2,步进电机3,龙门吊架4,控制显示器5,穿刺接种机构6,自洁打孔机构7,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和工具箱9;工作台1顶端中部设置有食用菌培养袋2;工作台1内左中部与步进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工作台1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与龙门吊架4进行焊接;工作台1顶端左部设置有穿刺接种机构6,并且穿刺接种机构6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而且穿刺接种机构6后端右底部与步进电机3相连接;工作台1顶端左中部设置有自洁打孔机构7,并且自洁打孔机构7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而且自洁打孔机构7左端底部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工作台1顶端右部设置有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并且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而且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龙门吊架4右端中部与控制显示器5进行螺栓连接;龙门吊架4右端底部与工具箱9进行焊接。
穿刺接种机构6包括第一传动轮601,第二传动轮602,第三传动轮603,第一锥齿轮604,第二锥齿轮605,第四传动轮606,第五传动轮607,第六传动轮608,第一齿杆609,第三圆柱齿轮6010,第一伸缩杆6011,第一电动推杆6012,接种注射针6013,第四圆柱齿轮6014,第三锥齿轮6015,第四锥齿轮6016,第二电动推杆6017,第五锥齿轮6018,第一圆柱齿轮6019和第二圆柱齿轮6020;第一传动轮6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6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60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后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04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604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6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605顶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606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607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6019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608后端与第二圆柱齿轮6020进行插接;第二圆柱齿轮6020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609进行啮合;第一齿杆609前端底部与第三圆柱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杆609右端顶部和右端底部与第一伸缩杆6011进行焊接;第三圆柱齿轮6010右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6012进行焊接;第一伸缩杆6011前端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2右端中部与接种注射针6013进行插接;第四圆柱齿轮6014前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6015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6015前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6016进行啮合;第二电动推杆6017右端与第五锥齿轮6018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601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606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606右端通过皮带与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相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后端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6011底端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6017外表面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1相连接。
自洁打孔机构7包括第七传动轮701,第一凸轮702,第二凸轮703,第一滑杆704,第一滑动座705,第一滑轨706,第一复位弹簧707,掏孔插杆708,第二滑动座709,第二复位弹簧7010,第五圆柱齿轮7011,第二齿杆7012,丝杆7013,第六锥齿轮7014,第七锥齿轮7015,转位块7016,第六圆柱齿轮7017,第八锥齿轮7018,第九锥齿轮7019,第十锥齿轮7020,第十一锥齿轮7021,第十二锥齿轮7022和清洗槽7023;第七传动轮70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凸轮702进行插接;第一凸轮702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凸轮703进行插接;第一凸轮702右端设置有第一滑杆704;并且第一滑杆704左端顶部与第二凸轮703相连接;第一滑杆704顶端与第一滑动座7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704左端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707进行焊接;第一滑杆704第一滑杆704右端等距设置有掏孔插杆708四组;第一滑杆704底端与第二滑动座7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704左端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7010进行焊接;第一滑杆704外表面底部与第五圆柱齿轮7011进行套接;第一滑动座705顶端与第一滑轨7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座709内表面与丝杆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圆柱齿轮7011左端与第二齿杆7012进行啮合;丝杆7013前端与第六锥齿轮7014进行插接;丝杆7013后端设置有转位块7016;第六锥齿轮7014前端左部与第七锥齿轮7015进行啮合;转位块7016底端中部与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啮合;第六圆柱齿轮7017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八锥齿轮7018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7018左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7019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7019顶端通过圆杆与第十锥齿轮7020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7020顶端前部与第十一锥齿轮7021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7021前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7022进行插接;转位块7016底端后部设置有清洗槽7023;第七传动轮701左端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第一滑轨706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七锥齿轮7015前端左部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清洗槽7023底端与工作台1相连接。
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包括第八传动轮801,换料拨板802,第九传动轮803,第十传动轮804,蜗杆805,第十三锥齿轮806,第十四锥齿轮807,绕丝筒808,蜗轮809,第十一传动轮8010,第十二传动轮8011,第七圆柱齿轮8012,第八圆柱齿轮8013,第三凸轮8014,切割刀8015,限位滑槽8016,止刀板8017,第二滑轨8018,引线车8019,第三滑轨8020,套袋支撑组8021,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第八传动轮801顶端通过圆杆与换料拨板802进行插接;换料拨板802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九传动轮803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803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8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804顶端中部与蜗杆805进行插接;蜗杆805顶端与第十三锥齿轮806进行插接;第十三锥齿轮806顶端后部与第十四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十三锥齿轮806左端中部与蜗轮809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807后端中部与绕丝筒808进行插接;蜗轮809前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8010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8010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8011后盾中部与第七圆柱齿轮8012进行插接;第七圆柱齿轮8012顶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8013进行啮合;第八圆柱齿轮8013前端中部与第三凸轮8014进行插接;第三凸轮8014顶端中部设置有切割刀8015;切割刀8015外表面与限位滑槽8016进行欢动连接;切割刀8015顶端设置有止刀板8017;止刀板8017左端与第二滑轨8018进行焊接;第二滑轨8018左端中部与引线车8019进行焊接;引线车8019底端与第三滑轨8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8020顶端设置有套袋支撑组8021;套袋支撑组8021顶端左部与第三伸缩杆8022进行焊接;第三伸缩杆8022顶端右部与第四伸缩杆8023进行焊接;第八传动轮801左端通过皮带与自洁打孔机构7相连接;蜗杆805右端通过安装座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二滑轨8018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三滑轨8020顶端通过安装杆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三伸缩杆8022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四伸缩杆8023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
套袋支撑组8021包括外固定圈802101,第一磁吸块802102,第二磁吸块802103,第一外支杆802104,内固定圈802105,第二外支杆802106,第三外支杆802107,第四外支杆802108,第三磁吸块802109和第四磁吸块802110;外固定圈802101内表面左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块802102;外固定圈802101内表面右顶部设置有第二磁吸块802103;外固定圈802101,第一磁吸块802102前端左顶部与第一外支杆802104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802106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802107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8021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外支杆802104右端底部与内固定圈80210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内固定圈802105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802106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802107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802108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左中部设置有第三磁吸块802109;内固定圈802105右中部设置有第四磁吸块802110。
掏孔插杆708内中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接种注射针6013外径的通孔。
转位块7016底端设置为半圆的齿轮状结构,并且半圆的齿轮状底端与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啮合。
第二滑轨8018设置为直径相等的两个圆环状滑轨相交,并且相交部位接通,第三滑轨8020设置为U字型结构。
工作原理:当使用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时,先将装置放在接种室的水片面上,接通电源,人工将食用菌培养袋2放置在上,然后使用工作台1上,通过控制显示器5启动装置进行运转,首先通过人工抽下原有的绑带,然后启动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将外袋撑开,将外袋褪至食用菌培养袋2底端,然后通过自洁打孔机构7的运转,将食用菌培养袋2上钻出深孔,再通过穿刺接种机构6经过自洁打孔机构7向深孔末端注入种液,然后收回穿刺接种机构6,再收回自洁打孔机构7,通过步进电机3间接传动自洁打孔机构7进行自洁清洗,实现自洁打孔机构7的自我清洁,对打孔处进行消毒,隔离操作,防止因杂菌污染,同时使用机械接种,防止人与菌落接触,有利于保障人员的安全健康,然后配合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将外袋升起,然后实现外袋扎紧,然后通过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的运行,将接种完毕,并且完成扎袋的食用菌培养袋2拨入小车,人工推运至温室进行培养,自动化的扎袋机构,有效的提高了扎袋速度,同时可防止因人工操作扎袋导致腱鞘炎频发,严重者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的问题。
穿刺接种机构6包括第一传动轮601,第二传动轮602,第三传动轮603,第一锥齿轮604,第二锥齿轮605,第四传动轮606,第五传动轮607,第六传动轮608,第一齿杆609,第三圆柱齿轮6010,第一伸缩杆6011,第一电动推杆6012,接种注射针6013,第四圆柱齿轮6014,第三锥齿轮6015,第四锥齿轮6016,第二电动推杆6017,第五锥齿轮6018,第一圆柱齿轮6019和第二圆柱齿轮6020;第一传动轮6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6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60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后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04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604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6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605顶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606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607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6019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608后端与第二圆柱齿轮6020进行插接;第二圆柱齿轮6020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609进行啮合;第一齿杆609前端底部与第三圆柱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杆609右端顶部和右端底部与第一伸缩杆6011进行焊接;第三圆柱齿轮6010右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6012进行焊接;第一伸缩杆6011前端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2右端中部与接种注射针6013进行插接;第四圆柱齿轮6014前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6015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6015前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6016进行啮合;第二电动推杆6017右端与第五锥齿轮6018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601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606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606右端通过皮带与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相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后端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6011底端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6017外表面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1相连接。
当自洁打孔机构7实现了对食用菌培养袋2的内袋打孔后,通过步进电机3带动第一传动轮601进行转动,通过第二传动轮602带动第五传动轮607进行转动,使穿刺接种机构6实现运转,同时第二传动轮602的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轮60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604啮合第二锥齿轮605实现了第二锥齿轮605的转动,继而传动第四传动轮606进行转动从而联动自洁打孔机构7的运行,第五传动轮607的转动带动第六传动轮608进行转动,同时传动第二圆柱齿轮6020进行转动,进而啮合第一齿杆609的往复运动,同时配合第一电动推杆6012将接种注射针6013通过自洁打孔机构7刺入食用菌培养袋2内进行注射菌落,减少了人与菌落的直接接触,防止真菌感染,当第三圆柱齿轮6010下降后,通过第一圆柱齿轮6019啮合第三圆柱齿轮6010,再啮合传动第四圆柱齿轮6014的转动,使第三锥齿轮6015进行转动,继而啮合第四锥齿轮6016的转动,实现了第二电动推杆6017带动第五锥齿轮6018进行转动,进而联动自洁打孔机构7的运行。
自洁打孔机构7包括第七传动轮701,第一凸轮702,第二凸轮703,第一滑杆704,第一滑动座705,第一滑轨706,第一复位弹簧707,掏孔插杆708,第二滑动座709,第二复位弹簧7010,第五圆柱齿轮7011,第二齿杆7012,丝杆7013,第六锥齿轮7014,第七锥齿轮7015,转位块7016,第六圆柱齿轮7017,第八锥齿轮7018,第九锥齿轮7019,第十锥齿轮7020,第十一锥齿轮7021,第十二锥齿轮7022和清洗槽7023;第七传动轮70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凸轮702进行插接;第一凸轮702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凸轮703进行插接;第一凸轮702右端设置有第一滑杆704;并且第一滑杆704左端顶部与第二凸轮703相连接;第一滑杆704顶端与第一滑动座7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704左端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707进行焊接;第一滑杆704第一滑杆704右端等距设置有掏孔插杆708四组;第一滑杆704底端与第二滑动座7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704左端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7010进行焊接;第一滑杆704外表面底部与第五圆柱齿轮7011进行套接;第一滑动座705顶端与第一滑轨7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座709内表面与丝杆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圆柱齿轮7011左端与第二齿杆7012进行啮合;丝杆7013前端与第六锥齿轮7014进行插接;丝杆7013后端设置有转位块7016;第六锥齿轮7014前端左部与第七锥齿轮7015进行啮合;转位块7016底端中部与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啮合;第六圆柱齿轮7017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八锥齿轮7018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7018左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7019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7019顶端通过圆杆与第十锥齿轮7020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7020顶端前部与第十一锥齿轮7021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7021前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7022进行插接;转位块7016底端后部设置有清洗槽7023;第七传动轮701左端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第一滑轨706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七锥齿轮7015前端左部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清洗槽7023底端与工作台1相连接。
将食用菌培养袋2放置在工作台1上时,配合联动穿刺接种机构6,使自洁打孔机构7进行运转,首先第七锥齿轮7015的转动,通过啮合第六锥齿轮7014,带动丝杆7013进行转动,然后将第二滑动座709后移,同时带动第一滑杆704向后移动,第一滑动座705在第一滑轨706上配合移动,当第二滑动座709移动到丝杆7013的末端时,进入转位块7016,同时通过第十二锥齿轮7022的转动,使得第十一锥齿轮7021进行转动啮合第十锥齿轮7020,通过传动第九锥齿轮7019实现了将第八锥齿轮7018的转动,同时带动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转动,最后使得转位块7016向后旋转,同时在第二滑动座709的移动中,使得第五圆柱齿轮7011与第二齿杆7012进行啮合使掏孔插杆708转向后端,通过转位块7016的旋转,使掏孔插杆708浸泡在清洗槽7023的酒精中,然后反向旋转,将第二滑动座709带动第一滑杆704复位,同时通过第七传动轮701的转动,将带动第一凸轮702和第二凸轮703进行同步转动,当第一凸轮702和第二凸轮703与第一滑杆704接触后,使掏孔插杆708轻松进入食用菌培养袋2的内袋,实现打孔,相对人工打孔更为均匀,精准度高,提高了培养袋内的空间利用,以及营养的合理分配。当第一凸轮702和第二凸轮703与第一滑杆704接触后离开时,由于第一复位弹簧707和第二复位弹簧7010的作用使得将第一滑杆704向左拉回,进行下次消毒。
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包括第八传动轮801,换料拨板802,第九传动轮803,第十传动轮804,蜗杆805,第十三锥齿轮806,第十四锥齿轮807,绕丝筒808,蜗轮809,第十一传动轮8010,第十二传动轮8011,第七圆柱齿轮8012,第八圆柱齿轮8013,第三凸轮8014,切割刀8015,限位滑槽8016,止刀板8017,第二滑轨8018,引线车8019,第三滑轨8020,套袋支撑组8021,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第八传动轮801顶端通过圆杆与换料拨板802进行插接;换料拨板802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九传动轮803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803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8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804顶端中部与蜗杆805进行插接;蜗杆805顶端与第十三锥齿轮806进行插接;第十三锥齿轮806顶端后部与第十四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十三锥齿轮806左端中部与蜗轮809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807后端中部与绕丝筒808进行插接;蜗轮809前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8010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8010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8011后盾中部与第七圆柱齿轮8012进行插接;第七圆柱齿轮8012顶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8013进行啮合;第八圆柱齿轮8013前端中部与第三凸轮8014进行插接;第三凸轮8014顶端中部设置有切割刀8015;切割刀8015外表面与限位滑槽8016进行欢动连接;切割刀8015顶端设置有止刀板8017;止刀板8017左端与第二滑轨8018进行焊接;第二滑轨8018左端中部与引线车8019进行焊接;引线车8019底端与第三滑轨8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8020顶端设置有套袋支撑组8021;套袋支撑组8021顶端左部与第三伸缩杆8022进行焊接;第三伸缩杆8022顶端右部与第四伸缩杆8023进行焊接;第八传动轮801左端通过皮带与自洁打孔机构7相连接;蜗杆805右端通过安装座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二滑轨8018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三滑轨8020顶端通过安装杆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三伸缩杆8022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四伸缩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
当进行扎袋时,通过第八传动轮801的转动,带动换料拨板802进行转动,待完成接种后,通过换料拨板802将食用菌培养袋2从工作台1拨下,转移培养,同时通过带动第九传动轮803的转动,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传动轮804进而带动蜗杆805进行转动,第十三锥齿轮806通过啮合带动第十四锥齿轮807进行转动,通过绕丝筒808的转动进行放丝,然后配合蜗轮809的转动,使第十一传动轮8010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二传动轮8011转动同时引线车8019先在第三滑轨8020上行走,使引线车8019左端与第二滑轨8018相接,使丝线在食用菌培养袋2在外带扎袋口处缠绕,然后引线车8019在第二滑轨8018上行走,完成捆绑,然后带动第七圆柱齿轮8012进行转动,再通过第八圆柱齿轮8013传动第三凸轮8014进行转动,使得切割刀8015向上运动,当切割刀8015接触止刀板8017时将丝线切断,然后通过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实现将套袋支撑组8021收回,完成自动绑带操作,同时绕丝筒808继续放线,引线车8019再次穿线运转,最后经过换料拨板802的旋转将食用菌培养袋2拨下。
套袋支撑组8021包括外固定圈802101,第一磁吸块802102,第二磁吸块802103,第一外支杆802104,内固定圈802105,第二外支杆802106,第三外支杆802107,第四外支杆802108,第三磁吸块802109和第四磁吸块802110;外固定圈802101内表面左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块802102;外固定圈802101内表面右顶部设置有第二磁吸块802103;外固定圈802101,第一磁吸块802102前端左顶部与第一外支杆802104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802106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802107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8021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外支杆802104右端底部与内固定圈80210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内固定圈802105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802106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802107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802108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左中部设置有第三磁吸块802109;内固定圈802105右中部设置有第四磁吸块802110。
当使用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下伸时,由于通过人工将解开的外袋,套在套袋支撑组8021的外表面,然后通过第一磁吸块802102和第三磁吸块802109与第四磁吸块802110和第二磁吸块802103进行接通电源,使内固定圈802105轻微逆时针旋转,同时通过带动第一外支杆802104、第二外支杆802106、第三外支杆802107和第四外支杆802108向外支起,撑起外袋,然后继续推动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将外袋褪至底部,当需要扎袋时,通过上升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后进行扎袋,当扎袋完成后,切断第一磁吸块802102、第三磁吸块802109、第四磁吸块802110和第二磁吸块802103的供电,使第一外支杆802104、第二外支杆802106、第三外支杆802107和第四外支杆802108向内收缩,达到了将外袋与内袋脱离,并配合绑带,减少了人工操作,减少了人与真菌的接触,防止真菌感染。
掏孔插杆708内中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接种注射针6013外径的通孔,便于食用菌接种液的注射,同时不会因直接注液导致注射针堵塞和折断。
转位块7016底端设置为半圆的齿轮状结构,并且半圆的齿轮状底端与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啮合,实现了将掏孔插杆708转向后再酒精溶液中浸泡,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杂菌污染。
第二滑轨8018设置为直径相等的两个圆环状滑轨相交,并且相交部位接通,第三滑轨8020设置为U字型结构,经过在滑轨与滑轨之间的反复运动,从而达到了缠线、绕线、绑带的效果。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包括工作台(1),食用菌培养袋(2),步进电机(3),龙门吊架(4)和控制显示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刺接种机构(6),自洁打孔机构(7),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和工具箱(9);工作台(1)顶端中部设置有食用菌培养袋(2);工作台(1)内左中部与步进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工作台(1)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与龙门吊架(4)进行焊接;工作台(1)顶端左部设置有穿刺接种机构(6),并且穿刺接种机构(6)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而且穿刺接种机构(6)后端右底部与步进电机(3)相连接;工作台(1)顶端左中部设置有自洁打孔机构(7),并且自洁打孔机构(7)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而且自洁打孔机构(7)左端底部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工作台(1)顶端右部设置有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并且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而且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左端底部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龙门吊架(4)右端中部与控制显示器(5)进行螺栓连接;龙门吊架(4)右端底部与工具箱(9)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接种机构(6)包括第一传动轮(601),第二传动轮(602),第三传动轮(603),第一锥齿轮(604),第二锥齿轮(605),第四传动轮(606),第五传动轮(607),第六传动轮(608),第一齿杆(609),第三圆柱齿轮(6010),第一伸缩杆(6011),第一电动推杆(6012),接种注射针(6013),第四圆柱齿轮(6014),第三锥齿轮(6015),第四锥齿轮(6016),第二电动推杆(6017),第五锥齿轮(6018),第一圆柱齿轮(6019)和第二圆柱齿轮(6020);第一传动轮(6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60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6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602)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60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603)后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04)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604)顶端后部与第二锥齿轮(6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605)顶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606)进行插接;第五传动轮(607)顶端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608)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后端中部与第一圆柱齿轮(6019)进行插接;第六传动轮(608)后端与第二圆柱齿轮(6020)进行插接;第二圆柱齿轮(6020)右端中部与第一齿杆(609)进行啮合;第一齿杆(609)前端底部与第三圆柱齿轮(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杆(609)右端顶部和右端底部与第一伸缩杆(6011)进行焊接;第三圆柱齿轮(6010)右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6012)进行焊接;第一伸缩杆(6011)前端底部与第四圆柱齿轮(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2)右端中部与接种注射针(6013)进行插接;第四圆柱齿轮(6014)前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6015)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6015)前端右部与第四锥齿轮(6016)进行啮合;第二电动推杆(6017)右端与第五锥齿轮(6018)进行插接;第一传动轮(601)后端中部与步进电机(3)相连接;第四传动轮(606)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606)右端通过皮带与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相连接;第五传动轮(607)后端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一伸缩杆(6011)底端与工作台(1)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6017)外表面中部通过安装座与工作台(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洁打孔机构(7)包括第七传动轮(701),第一凸轮(702),第二凸轮(703),第一滑杆(704),第一滑动座(705),第一滑轨(706),第一复位弹簧(707),掏孔插杆(708),第二滑动座(709),第二复位弹簧(7010),第五圆柱齿轮(7011),第二齿杆(7012),丝杆(7013),第六锥齿轮(7014),第七锥齿轮(7015),转位块(7016),第六圆柱齿轮(7017),第八锥齿轮(7018),第九锥齿轮(7019),第十锥齿轮(7020),第十一锥齿轮(7021),第十二锥齿轮(7022)和清洗槽(7023);第七传动轮(701)顶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凸轮(702)进行插接;第一凸轮(702)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二凸轮(703)进行插接;第一凸轮(702)右端设置有第一滑杆(704);并且第一滑杆(704)左端顶部与第二凸轮(703)相连接;第一滑杆(704)顶端与第一滑动座(7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704)左端顶部与第一复位弹簧(707)进行焊接;第一滑杆(704)第一滑杆(704)右端等距设置有掏孔插杆(708)四组;第一滑杆(704)底端与第二滑动座(7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杆(704)左端底部与第二复位弹簧(7010)进行焊接;第一滑杆(704)外表面底部与第五圆柱齿轮(7011)进行套接;第一滑动座(705)顶端与第一滑轨(7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座(709)内表面与丝杆(7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五圆柱齿轮(7011)左端与第二齿杆(7012)进行啮合;丝杆(7013)前端与第六锥齿轮(7014)进行插接;丝杆(7013)后端设置有转位块(7016);第六锥齿轮(7014)前端左部与第七锥齿轮(7015)进行啮合;转位块(7016)底端中部与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啮合;第六圆柱齿轮(7017)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八锥齿轮(7018)进行插接;第八锥齿轮(7018)左端顶部与第九锥齿轮(7019)进行啮合;第九锥齿轮(7019)顶端通过圆杆与第十锥齿轮(7020)进行插接;第十锥齿轮(7020)顶端前部与第十一锥齿轮(7021)进行啮合;第十一锥齿轮(7021)前端通过圆杆与第十二锥齿轮(7022)进行插接;转位块(7016)底端后部设置有清洗槽(7023);第七传动轮(701)左端通过皮带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第一滑轨(706)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七锥齿轮(7015)前端左部与穿刺接种机构(6)相连接;清洗槽(7023)底端与工作台(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双轨扎袋拨料机构(8)包括第八传动轮(801),换料拨板(802),第九传动轮(803),第十传动轮(804),蜗杆(805),第十三锥齿轮(806),第十四锥齿轮(807),绕丝筒(808),蜗轮(809),第十一传动轮(8010),第十二传动轮(8011),第七圆柱齿轮(8012),第八圆柱齿轮(8013),第三凸轮(8014),切割刀(8015),限位滑槽(8016),止刀板(8017),第二滑轨(8018),引线车(8019),第三滑轨(8020),套袋支撑组(8021),第三伸缩杆(8022)和第四伸缩杆(8023);第八传动轮(801)顶端通过圆杆与换料拨板(802)进行插接;换料拨板(802)顶端通过圆杆与第九传动轮(803)进行插接;第九传动轮(803)右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804)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804)顶端中部与蜗杆(805)进行插接;蜗杆(805)顶端与第十三锥齿轮(806)进行插接;第十三锥齿轮(806)顶端后部与第十四锥齿轮(807)进行啮合;第十三锥齿轮(806)左端中部与蜗轮(809)进行啮合;第十四锥齿轮(807)后端中部与绕丝筒(808)进行插接;蜗轮(809)前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8010)进行插接;第十一传动轮(8010)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8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8011)后盾中部与第七圆柱齿轮(8012)进行插接;第七圆柱齿轮(8012)顶端中部与第八圆柱齿轮(8013)进行啮合;第八圆柱齿轮(8013)前端中部与第三凸轮(8014)进行插接;第三凸轮(8014)顶端中部设置有切割刀(8015);切割刀(8015)外表面与限位滑槽(8016)进行欢动连接;切割刀(8015)顶端设置有止刀板(8017);止刀板(8017)左端与第二滑轨(8018)进行焊接;第二滑轨(8018)左端中部与引线车(8019)进行焊接;引线车(8019)底端与第三滑轨(8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滑轨(8020)顶端设置有套袋支撑组(8021);套袋支撑组(8021)顶端左部与第三伸缩杆(8022)进行焊接;第三伸缩杆(8022)顶端右部与第四伸缩杆(8023)进行焊接;第八传动轮(801)左端通过皮带与自洁打孔机构(7)相连接;蜗杆(805)右端通过安装座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二滑轨(8018)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三滑轨(8020)顶端通过安装杆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三伸缩杆(8022)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第四伸缩杆(8023)顶端与龙门吊架(4)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套袋支撑组(8021)包括外固定圈(802101),第一磁吸块(802102),第二磁吸块(802103),第一外支杆(802104),内固定圈(802105),第二外支杆(802106),第三外支杆(802107),第四外支杆(802108),第三磁吸块(802109)和第四磁吸块(802110);外固定圈(802101)内表面左底部设置有第一磁吸块(802102);外固定圈(802101)内表面右顶部设置有第二磁吸块(802103);外固定圈(802101),第一磁吸块(802102)前端左顶部与第一外支杆(802104)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802106)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802107)进行滑动连接;外固定圈(802101)前端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8021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外支杆(802104)右端底部与内固定圈(802105)进行传动连接,并且内固定圈(802105)右顶部与第二外支杆(802106)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左底部与第三外支杆(802107)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右底部与第四外支杆(802108)相连接;内固定圈(802105)左中部设置有第三磁吸块(802109);内固定圈(802105)右中部设置有第四磁吸块(802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掏孔插杆(708)内中部设置有直径大于接种注射针(6013)外径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转位块(7016)底端设置为半圆的齿轮状结构,并且半圆的齿轮状底端与第六圆柱齿轮(7017)进行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滑轨(8018)设置为直径相等的两个圆环状滑轨相交,并且相交部位接通,第三滑轨(8020)设置为U字型结构。
CN201911049065.4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Withdrawn CN1106128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065.4A CN110612857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9065.4A CN110612857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2857A true CN110612857A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7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9065.4A Withdrawn CN110612857A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285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105A (zh) * 2020-08-12 2020-11-06 袁浩 一种生物酶原料处理装置
CN113692918A (zh) * 2021-09-27 2021-11-26 易涛云 一种菌菇袋辅助打孔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38492U (zh) * 2012-06-26 2013-02-20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孢菇接种装料一体式系统
CN206283905U (zh) * 2016-11-19 2017-06-30 内黄县日星食用菌自动化设备厂 香菇全自动接种机
CN206433419U (zh) * 2016-12-22 2017-08-25 龙泉市菇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菌棒接种机
JP6257917B2 (ja) * 2013-05-14 2018-01-10 有限会社三笠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液体種菌供給バルブ装置
CN208258608U (zh) * 2018-05-16 2018-12-21 上海洁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种液体菌种的接种机
CN208724557U (zh) * 2018-07-12 2019-04-12 曲靖联农共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用自动接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738492U (zh) * 2012-06-26 2013-02-20 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孢菇接种装料一体式系统
JP6257917B2 (ja) * 2013-05-14 2018-01-10 有限会社三笠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液体種菌供給バルブ装置
CN206283905U (zh) * 2016-11-19 2017-06-30 内黄县日星食用菌自动化设备厂 香菇全自动接种机
CN206433419U (zh) * 2016-12-22 2017-08-25 龙泉市菇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半自动菌棒接种机
CN208258608U (zh) * 2018-05-16 2018-12-21 上海洁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种液体菌种的接种机
CN208724557U (zh) * 2018-07-12 2019-04-12 曲靖联农共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用菌栽培用自动接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87105A (zh) * 2020-08-12 2020-11-06 袁浩 一种生物酶原料处理装置
CN113692918A (zh) * 2021-09-27 2021-11-26 易涛云 一种菌菇袋辅助打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2857A (zh) 一种食用菌注射接种装置
CN202697320U (zh) 树干注射器
CN202028122U (zh) 机械式自动爬树机器
CN112166959B (zh) 一种菌类培养棒钻孔机
CN210746433U (zh) 一种微生物菌种接种器
CN210054085U (zh) 一种菌袋扎孔装置
CN211881431U (zh) 适用于菌棒的自动刺孔装置与上下架刺孔机
CN209749348U (zh) 一种菌棒打孔机
CN105519351A (zh) 培养袋基质分拨器
CN112056151B (zh) 一种菌菇杆穿透发酵设备
CN112514740A (zh) 适用于菌棒的自动刺孔装置与上下架刺孔机及方法
CN212138673U (zh) 一种食用菌接种装置
CN111108953B (zh) 一种用于中药材种植的装置
CN209140181U (zh) 一种新型的夹持机
CN205378570U (zh) 培养袋基质分拨器
CN112298629A (zh) 一种农业蘑菇菌袋装袋装置
CN217446074U (zh) 一种香菇工厂用菌棒刺孔装置
CN218218584U (zh) 一种食用菌菌包自动刺孔机
CN211322339U (zh) 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
CN218527053U (zh) 一种木耳菌袋增氧刺孔机
CN218977563U (zh) 一种菌包补孔设备
CN212813077U (zh) 一种大棚自动卷膜装置
CN2750778Y (zh) 一种组合式皮肤点刺针
CN217160637U (zh) 一种食用菌菌棒自动扎孔及上架输送装置
CN218353395U (zh) 一种抑制果树新梢生长的处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