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2423A - 涂装干燥炉 - Google Patents
涂装干燥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12423A CN110612423A CN201880032523.0A CN201880032523A CN110612423A CN 110612423 A CN110612423 A CN 110612423A CN 201880032523 A CN201880032523 A CN 201880032523A CN 110612423 A CN110612423 A CN 1106124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 air
- opening
- outlet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9/00—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e.g. air curta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5/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 F26B15/1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 F26B15/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Machines or apparatu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for drying batches of material in compact form with movement in a path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straight lines, e.g. compound, the movement being in alternat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the lines being all horizontal or slightly inclin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4—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partly outside the drying enclo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8—Seals, locks, e.g. gas barriers or air curtains, for drying enclosur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6—Chambers, containers, or receptacles
- F26B25/08—Part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1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10/12—Vehicle bodies, e.g. after being painted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1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10/16—Wood, e.g. lumber, ti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效地防止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炉内高温气体向炉外的漏出、及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炉外常温空气向炉内的侵入。作为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设置有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形成气帘(Ca)的中央吹出口(4)、在炉体开口部(2)的左右的各侧壁和对象物通过区域之间的各间隙区域分别形成气帘(Cb)的左右侧部吹出口(5),从中央吹出口(4),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小于40°地斜向下地向炉内侧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分别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大于60°地斜向下地向炉内侧或向垂直下方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经过涂装工序的汽车车身等处理对象物涂膜干燥处理的涂装干燥炉。
更详细地说,涉及如下涂装干燥炉:在被从炉外向炉内搬入的处理对象物或被从炉内向炉外搬出的处理完的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炉体开口部的顶棚部设置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借助被从该吹出口吹出的气流在炉体开口部形成的气帘,防止炉内高温气体穿过炉体开口部向炉外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穿过炉体开口部向炉内侵入。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涂装干燥炉,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参照图24)提出了如下涂装干燥炉:从设置于炉体开口部2的顶棚部的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S,以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为40°~60°地斜向下地向炉内侧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由此,遍及炉体开口部2的横宽方向(图24中的纸面纵深方向)的全宽地形成一样的倾斜姿势的气帘C。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19856号公报(特别是第0018段至第0019段及图1至图3)。
但是,在涂装干燥炉中,在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炉体开口部处,基本上如图23示意地表示,炉内的高温气体G由于通气效果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向炉外漏出。
此外,与此并行地,炉外的常温空气O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下部区域侵入炉内。
这些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侵入成为大的热损失,成为能量浪费、运转成本增大的原因。
与此相对,在图24~图27中,表示了从设置于炉体开口部2的顶棚部的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S,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为55°(40°<θ<60°)地斜向下地向炉内侧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的情况的气流状态及温度分布状态。
此外,图24及图25表示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没有处理对象物的气流状态及温度分布状态。
另一方面,图26及图27表示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有处理对象物B时的气流状态及温度分布状态。
从这些图可知,在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提出的技术的情况下,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有处理对象物B的状况(图26、图27)下,从顶棚部的吹出口S吹出的气流f还保持较大的风速的状态下,与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碰撞而较大地弹回。
因此,在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附近,气帘C紊乱较严重。
以此为原因,炉内的高温气体G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向炉外漏出。此外,与炉内高温气体G的漏出并行地,炉外的常温空气O潜入处理对象物B下而侵入炉内。
并且,处理对象物B通过炉体开口部2时,以这样的方式产生炉内高温气体G的炉外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的炉内侵入。
因此,无论是否形成气帘C均有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热损失仍然相当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该实际情况,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在气帘的形成中,通过采用合理的气流吹出方式,如上所述,能够进一步切实地防止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炉内高温气体漏出炉外及炉外常温空气侵入炉内。
本发明的第1方案涉及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前述涂装干燥炉在被从炉外向炉内搬入的处理对象物或被从炉内向炉外搬出的处理完的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炉体开口部的顶棚部设置有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借助被从该吹出口吹出的气流在前述炉体开口部形成的气帘,防止炉内高温气体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向炉外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向炉内侵入,作为前述吹出口,设置在前述炉体开口部的对象物通过区域形成前述气帘的中央吹出口、在前述炉体开口部的左右各侧壁和前述对象物通过区域之间的各间隙区域分别形成前述气帘的左右侧部吹出口,从前述中央吹出口,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小于40°的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从左右前述侧部吹出口,分别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大于6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或朝向垂直下方地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
该结构中,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参照图6、图7),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小于40°而相对于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的入射角度θin较大,所以呈沿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流动的方式。
因此,抑制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由于向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的碰撞而弹回。
由此,处理对象物B的上方呈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稳定地形成不紊乱的气帘Ca的状态。
因此,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部2a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的漏出由于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在处理对象物B的上方形成的上述气帘Ca、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对象物通过区域2a和各侧壁6之间的各间隙区域2b形成的气帘Cb而被有效地防止。
此外,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分别为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大于60°地斜向下或垂直向下,所以在各间隙区域2b形成气帘Cb而到达各间隙区域2b的底板部后,其一部分呈向处理对象物B的下方有效地绕回的状态。
并且,借助该朝向对象物下方的绕回气流fb′,防止潜入处理对象物B的下方的状态下的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侧的侵入。
因此,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下部区域的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的侵入由于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各间隙区域2b形成的气帘Cb、被从各间隙区域2b的底板部向处理对象物B的下方绕回的上述绕回气流fb′而被有效地防止。
另一方面,在炉体开口部2没有车体B的情况下(参照图4、图5),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小于4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由于不存在处理对象物B而向斜下方延伸,在对象物通过区域2a形成气帘Ca,并且随着该气帘Ca的形成,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由于不存在处理对象物B,所以在炉体开口部2的横宽方向上也向各间隙区域2b扩展,此外,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大于60°地斜向下的朝向炉内侧或朝向垂直下方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各间隙区域2b形成气帘Cb,并且随着该气帘Cb的形成,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由于不存在处理对象物B,在比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形成的气帘Ca靠炉外侧,在炉体开口部2的横宽方向上也向对象物通过区域2a扩展。
因此,在炉体开口部2没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关于炉体开口部2的整体,能够为接近将气帘双重地形成的状态。
由此,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的漏出及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下部区域向炉外常温空气O的炉内的侵入被有效地防止。
由于这些原因,根据上述第1方案,与前述专利文献1提出的涂装干燥炉相比,更切实地防止炉内高温气体穿过炉体开口部向炉外的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穿过炉体开口部向炉内的侵入。
由此,更有效地减少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
另外,在图8、图9中,表示了如下情况下的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处的温度分布状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以35°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此外,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以8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b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
这里,图8中表示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处没有处理对象物B时的温度分布状态。
此外,图9中表示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处有处理对象物B时的温度分布状态。
根据这些图8及图9也可知,根据上述第1方案,在炉体开口部2处没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及在炉体开口部2处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都有效地防止炉内高温气体G穿过炉体开口部2向炉外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穿过炉体开口部2向炉内侵入。
本发明的第2方案将适合第1方案的实施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被从前述中央吹出口的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在该倾斜角度与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的相关上为该热损失量最小的倾斜角度。
关于被从中央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朝向和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在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被固定为一定角度的状态下,被从中央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穿过炉体开口部的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度的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之间,存在如图10的图表所示那样的相关。
因此,根据上述第2方案,在前述第1方案的实施中,更有效地实现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减少,前述第2方案为,采用如下倾斜角度:作为被从中央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在上述相关中,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最小。
本发明的第3方案将适合第1或第2方案的实施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被从前述侧部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在该倾斜角度与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的相关上为该热损失量最小的倾斜角度。
关于被从侧部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的朝向和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在被从中央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被固定为一定角度的状态下,在被从侧部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穿过炉体开口部的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度的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之间,存在如图11的图表所示那样的相关。
因此,根据上述第3方案,在前述第1方案的实施中,更有效地实现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减少,前述第3方案为,采用如下倾斜角度:作为被从侧部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在上述相关中,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最小。
本发明的第4方案将适合第1~第3方案的某一个的实施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在前述炉体开口部的比前述气帘的形成部位靠炉内侧的区域设置有将该区域的气体排出的排气口。
若从中央吹出口及侧部吹出口吹出气流,则以向炉体开口部的比气帘形成部位靠炉内侧的区域吹入气流为原因,发生该区域的气体向炉内侧扩散而与炉内高温气体混合,但根据上述结构,该混合被来自上述排气口的气体排出防止。
并且,由此,基于上述混合的炉内温度的下降被防止,炉内温度被更稳定地保持成适合涂膜干燥的温度。
另外,图15中表示没有装备这样的排气口的情况下的从炉体开口部2至炉内部分的温度分布状态。
此外,图16中表示装备有这样的排气口的情况下的从炉体开口部2至炉内部分的温度分布状态。
从这些图15及图16也可知,根据上述第4方案,基于上述混合的炉内温度的下降被有效地防止。
本发明的第5方案将适合第1~第4方案的某一个的实施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前述中央吹出口在对象物搬运方向上被比前述侧部吹出口靠炉内侧地配置,前述中央吹出口与前述侧部吹出口的对象物搬运方向上的离开距离在该离开距离与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的相关上为该热损失量最小的离开距离。
关于中央吹出口及侧部吹出口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和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在对象物搬运方向上中央吹出口被比侧部吹出口靠炉内侧地配置的状态下,在这些吹出口的对象物搬运方向上的离开距离x和穿过炉体开口部的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度的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之间,存在如图12的图表所示那样的相关。
因此,根据上述第5方案,在前述第1方案的实施中,更有效地实现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减少,前述第5方案为,采用如下离开距离:在中央吹出口在对象物搬运方向上被比侧部吹出口靠炉内侧地配置的结构中,作为这些吹出口的对象物搬运方向上的离开距离x,在上述相关中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最小。
本发明的第6方案将第1~第5方案的某一个的实施中适合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前述中央吹出口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与前述侧部吹出口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相等。
关于中央吹出口及侧部吹出口的每一个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中央吹出口处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与侧部吹出口处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的差越大、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越变大的倾向。
因此,根据上述第6方案,在前述第1方案的实施中,更有效地实现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减少,前述第6方案为,中央吹出口处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和侧部吹出口处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相等。
另外,关于在使中央吹出口处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与侧部吹出口处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相等的情况下这些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与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关系进行验证,发现在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v|与穿过炉体开口部的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度的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之间有如图13的图表所示那样的相关。
因此,在上述第6方案的实施中,作为中央吹出口及侧部吹出口的每个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v|,若选定在上述相关中热损失量(=每单位开口损失ΔR)最小的大小,则在前述第1方案的实施中,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穿过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的减少。
本发明的第7方案将适合第1~第6方案的某一个的实施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前述中央吹出口及前述侧部吹出口分别将被加热机构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气流吹出。
即,炉内高温气体包括从处理对象物的涂膜蒸发的焦油成分,所以在炉体开口部,由于温度下降而焦油成分的凝缩产生的焦油容易附着于各部分。
因此,为了将附着于炉体开口部的焦油除去,干燥炉维护的负担变大。
与此相对,根据上述第7方案,被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气流被从中央吹出口、侧部吹出口吹出,所以由于该加热气流的保有热量,防止炉体开口部处的焦油成分的凝缩。
因此,干燥炉维护的负担被减轻。
本发明的第8方案将适合第1~第7方案的某一个的实施的实施方式特定,其特征在于,前述处理对象物是汽车车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涂装干燥炉的炉体开口部的侧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向视图。
图4是表示对象物不存在时的气流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对象物不存在时的气流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对象物存在时的气流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对象物存在时的气流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对象物不存在时的温度分布状态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对象物存在时的温度分布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中央吹出口的气流吹出角度和热损失量的相关的图表。
图11是表示侧部吹出口的气流吹出角度和热损失量的相关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吹出口离开距离和热损失量的相关的图表。
图13是表示吹出速度的大小和热损失的相关的图表。
图14是表示吹出风量和热损失的相关的图表。
图15是表示排气口不存在状况下的温度分布状态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排气口存在状况下的温度分布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加热方式的第1例的回路图。
图18是表示加热方式的第2例的回路图。
图19是表示加热方式的第3例的回路图。
图2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炉体开口部的主视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X-X射线向视图。
图2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炉内高温气体的漏出方式及炉外常温空气的侵入方式的侧视图。
图24是表示以往的对象物不存在时的气流状态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以往的对象物不存在时的温度分布状态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以往的对象物存在时的气流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表示以往的对象物存在时的温度分布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中表示在涂装干燥炉中位于通道状的炉体1的端部的炉体开口部2。
该炉体开口部2分别设置于通道状的炉体1的入口侧端部及出口侧端部。
即,经过涂装工序的处理对象物B(本例中为汽车车身)穿过入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被向炉内搬入,在炉内被实施涂膜干燥处理。
此外,在炉内被涂膜干燥处理的处理完的处理对象物B穿过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被向炉外搬出。
另外,入口侧及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均为了防止炉内高温气体G的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的侵入而采用相同的构造。
因此,以下,除了特别地区别的情况下,不将入口侧和出口侧区别地说明炉体开口部2。
但是,在炉体开口部2中,如图23示意地表示,炉内的高温气体G通过通气作用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向炉外漏出。
此外,与该炉内高温气体G的炉外漏出并行地,炉外的常温空气O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下部区域地向炉内侵入。
这些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的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的侵入在涂装干燥炉处导致较大的热损失。
与此相对,在炉体开口部2的顶棚部3的炉外侧的边缘部,作为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设置有在炉体开口部2的横宽方向上配置于左右中央部的中央吹出口4、配置于该中央吹出口4的左右两旁的侧部吹出口5。
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在炉体开口部2的左右中央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形成气帘Ca。
此外,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炉体开口部2的各侧壁6和对象物通过区域2a之间的各间隙区域2b分别形成气帘Cb。
即,借助这些形成于对象物通过区域2a的气帘Ca、形成于各间隙区域2b的气帘Cb,防止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的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的侵入。
气流fa被从中央吹出口4以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比40°小(θa<40°)的斜向下的方式向炉内侧吹出。
另一方面,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的每一个以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比60°大(θb>60°)的斜向下的方式向炉内侧吹出气流fb。
即,通过采用这样的吹出方式,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有处理对象物B的状况下,如图6及图7所示,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小于40°而相对于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本例中为汽车车身的顶部)的入射角度θin(=90-θa)较大,所以呈沿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流动的状态。
因此,抑制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由于向处理对象物B的上表面部碰撞而弹回。
由此,在处理对象物B的上方,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稳定地形成不会紊乱的气帘Ca。
因此,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的漏出由于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在处理对象部B的上方稳定地形成的气帘Ca、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左右的各间隙区域2b形成的气帘Cb,被有效地防止。
此外,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分别为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比60°大地斜向下,所以在各间隙区域2b形成气帘Cb而到达各间隙区域2a的底板部后,其一部分呈有效地向处理对象物B的下方绕回的状态。
由于这样地形成的向处理对象物B下方的绕回气流fb′,防止潜入处理对象物B的下方的状态下的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侧侵入。
因此,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下部区域的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的侵入由于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各间隙区域2b形成的气帘Cb、在各间隙区域2b的底板部向处理对象物B的下方绕回的上述绕回气流fb′被有效地防止。
另一方面,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没有处理对象物B的状况下,如图4及图5所示,以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小于40°的斜向下向炉内侧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由于不存在处理对象物B而向斜下方延伸从而在对象物通过区域2a形成气帘Ca,并且随着该气帘Ca的形成,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由于不存在处理对象物B而在炉体开口部2的横宽方向上也向各间隙区域2b扩展。
此外,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大于60°的斜向下地向炉内侧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在各间隙区域2b形成气帘Cb,并且随着该气帘Cb的形成,被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b由于不存在处理对象物B而在比被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的气流fa形成的气帘Ca靠炉外侧在炉体开口部2的横宽方向上也向车体通过区域2a扩展。
因此,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没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炉体开口部2呈接近气帘被双重地形成的状态。
由此,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上部区域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漏出、及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下部区域的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侵入被有效地防止。
另外,在图8及图9中表示了,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为35°的斜向下地向炉内侧、从中央吹出口4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并且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为80°的斜向下地向炉内侧、从左右侧部吹出口5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的情况的温度分布状态。
这里,图8中表示了炉体开口部2没有处理对象物B时的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的温度分布状态。
此外,图9中表示了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有处理对象物B时的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的温度分布状态。
从这些图8及图9可知,根据上述结构,在炉体开口部2没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及在炉体开口部2有处理对象物B的情况下,均有效地防止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炉内高温气体G向炉外的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O向炉内的侵入。
此外,图10~图14中分别表示了在横宽W=2700mm、高度H=2750mm、长度L=5000mm的炉体开口部2中,中央吹出口4为横边长w=1800mm,纵边长d=50mm的狭缝状开口,此外,表示各侧部吹出口5为横边长w=450mm、纵边长d=50mm的狭缝状开口的情况的仿真结果。
并且,图10的图表表示倾斜角度θb被固定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θa和每单位开口损失ΔR(穿过炉体开口部2的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单位温度的热损失量)的关系。
图11的图表表示倾斜角度θa被固定的状态下的倾斜角度θb和每单位开口损失ΔR的关系。
此外,图12的图表表示中央吹出口4被配置于比侧部吹出口5靠炉内侧的情况下的对象物搬运方向上的两吹出口4、5的离开距离x和每单位开口损失ΔR的关系。
进而,图13的图表表示中央吹出口4的气流吹出速度Va的大小|Va|、侧部吹出口5的气流吹出速度Vb的大小|Vb|相等的情况下的气流吹出速度V的大小|V|(=|Va|,|Vb|)和每单位开口损失ΔR的关系。
图14的图表表示将两吹出口4、5的每单位横边长w的吹出风量均匀化的状态下的两吹出口4、5的合计吹出风量Q和每单位开口损失ΔR的关系。
即,根据这些仿真结果,在横宽W=2700mm、高度H=2750mm、长度L=5000mm的炉体开口部2处,中央吹出口4为横边长w=1800mm、纵边长d=50mm的狭缝状开口,此外,在各侧部吹出口5为横边长w=450mm、纵边长d=50mm的狭缝状开口的情况下,关于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的每一个,希望采用以下的规格。
倾斜角度θa=35°、倾斜角度θb=80°
离开距离x=250mm
各吹出口4、5的气流吹出速度Va、Vb的大小|V|=15m/s
中央吹出口4的每单位时间吹出风量Qa=80m3/min
各侧部吹出口5的每单位时间吹出风量Qb=20m3/min
另外,中央吹出口4不限于由非分割的单一开口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分割开口的集合构成。
另一方面,在炉体开口部2的面对各侧壁6的比炉体开口部2的上述气帘Ca、Cb的形成部位靠炉内侧的区域2c(简而言之为炉体开口部2的靠近炉内的区域)的部分,设置有将该靠近炉内的区域2c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7。
即,若被从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a、fb被吹入上述靠近炉内的区域2c,则该靠近炉内的区域2c的气体向炉内侧扩散而与炉内高温气体G混合,但该混合被来自上述排气口7的气体排出防止。
由此,炉内温度被更稳定地保持成适合涂膜干燥处理的温度。
另外,图15表示未装备有这样的排气口7的情况的从炉体开口部2向炉内部分的温度分布状态。
此外,图16表示装备有这样的排气口7的情况的从炉体开口部2向炉内部分的温度分布状态。
从这些图15及图16也可知,通过设置上述排气口7,有效地防止炉内温度下降。
关于被分别从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吹出的气流fa、fb,被适当的加热机构加热成设定温度的气流fa、fb被从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吹出。
由此,防止炉体开口部2处的焦油成分的凝缩。
图17~图19表示了气流加热方式的第1例~第3例。
在各图中,2A是入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B是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1A是炉内的入口侧的升温区,1B是炉内的出口侧的保温区。
另外,在升温区1A,使被搬入至炉内的处理对象物B通过区内加热升温至适合涂膜干燥处理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保温区1B,将已在升温区1A升温的处理对象物B通过区内加热保持成适合涂膜干燥处理的温度。
在图17~图19所示的第1例~第3例中,基本上都是被排气风扇Fe从炉内排出的高温排气体Ge被蓄热式气体处理装置RTO净化处理。
并且,被蓄热式气体处理装置RTO净化处理的高温排气体Ge通过与排气体热交换器Ex处的新鲜外气OA的热交换被新鲜外气OA热回收,并且被向外部排出。
此外,关于升温区1A及保温区1B的每一个,通过循环风扇Fa、Fb的运转,区内的高温气体Ga、Gb穿过循环路8a、8b循环。
并且,这些循环高温气体Ga、Gb在循环路8a、8b途中的加热炉9a、9b处被加热,由此,关于升温区1A及保温区1B的每一个,区内温度被保持成既定的温度。
并且,此外,来自设置于入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A的靠近炉内的区域2c的排气口7的排出气体,与被从升温区1A取出至循环路8a的高温气体Ga合流,被导向加热炉9a。
同样地,来自设置于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B的靠近炉内的区域2c的排气口7的排出气体,与被从保温区1B向循环路8b取出的高温气体Gb合流,被导向加热炉9b。
相对于这些共通的基本结构,在图17所示的第1例中,在升温区1A侧的循环路8a,通过加热炉9a及循环风扇Fa的循环高温气体Ga(即,处于返回升温区1A的阶段的循环高温气体Ga)的一部分,相对于入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A的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被作为从这些吹出口4、5吹出的加热气流fa、fb供给。
此外,同样地,在保温区1B侧的循环路8b通过加热炉9b及循环风扇Fb的循环高温气体Gb(即,处于返回保温区1B的阶段的循环高温气体Gb)的一部分,相对于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B的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被作为从这些吹出口4、5吹出的加热气流fa、fb供给。
另外,在该第1例中,在排气体热交换器Ex与高温排气体Ge热交换而被热回收的新鲜外气OA被燃烧器10进一步加热,并且作为保温区1B侧的加热炉9b的加热用燃烧器的燃烧用空气被向保温区1B侧的加热炉9b供给。
另一方面,在图18所示的第2例中,通过与排气体热交换器Ex处的高温排气体Ge的热交换而被热回收的新鲜外气OA,相对于入口侧及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A、2B的各自的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作为从这些吹出口4、5吹出的加热气流fa、fb被送给风扇Fs供给。
此外,在图19所示的第3例中,作为第1例和第2例的折中类型,通过与排气体热交换器Ex处的高温排气体Ge的热交换来热回收的新鲜外气OA被燃烧器10进一步加热。
并且,该燃烧器加热外气OA的一部分作为保温区1B侧的加热炉9b的加热用燃烧器的燃烧用空气被向保温区1B侧的加热炉9b供给。
与此相对,该燃烧器加热外气OA的余下部分相对于入口侧及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A、2B各自的中央吹出口4及侧部吹出口5,作为从这些吹出口4、5吹出的加热气流fa、fb被送给风扇Fs供给。
〔其他实施方式〕
接着,列举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炉体开口部2的对象物通过区域2a形成气帘的中央吹出口4若以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a小于40°(优选为30°≤θa<4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的方式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a,则其具体的构造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造,可以是任何构造。
同样地,若在炉体开口部2的间隙区域2b形成气帘的侧部吹出口5也以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θb大于60°(θb>6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的方式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b的话,则其具体的构造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所示的构造,也可以是任何构造。
此外,关于侧部吹出口5,也可以是将气帘形成用的气流fb向垂直下方吹出的结构。
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从炉体开口部2的靠近炉内的区域2c(即炉体开口部2的比气帘的形成部位靠炉内侧的区域)把将该区域内的气体排出的排气口7配置于炉体开口部2的各侧壁6的例子。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炉体开口部2的顶棚部3的面对靠近炉内的区域2c的部分设置有排气口7。
此外,也可以是,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形成炉内配置的排气腔11的壁体的面对炉体开口部2的靠近炉内的区域2c的部分设置有排气口7。
另外,上述排气腔11是用于将穿过前述循环路8a、8b循环的区内高温气体Ga、Gb从炉内的各区1A、1B取出的腔。
如图22所示,在炉体开口部2的各间隙区域2b中,也可以是,将相对于对象物搬运方向呈垂直的姿势的立起壁12以既定间隔沿对象物搬运方向排列多个。
即,这些立起壁12辅助基于气帘Ca、Cb的炉内高温气体G的漏出防止及炉外常温空气O的侵入防止。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经过涂装工序的汽车车身作为处理对象物B的例子,但本发明中处理对象物B不限于汽车车身,只要是保险杠等汽车零件、电气设备的壳、建筑材料、铁道车辆等需要涂膜的干燥处理的部件,是任何部件都可以。
此外,不限于关于通道状炉体1的入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2A)和出口侧的炉体开口部2(2B)双方应用本发明,也可以仅关于某一方炉体开口部2应用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涂装干燥炉能够利用于各种领域的各种物品的涂膜干燥处理。
附图标记说明
B处理对象物
2炉体开口部
3顶棚部
2a对象物通过区域
Ca气帘
4中央吹出口
6侧壁
2b间隙区域
Cb气帘
5侧部吹出口
θa倾斜角度
fa气流
θb倾斜角度
fb气流
2c靠近炉内的区域
7排气口。
Claims (8)
1.一种涂装干燥炉,前述涂装干燥炉在被从炉外向炉内搬入的处理对象物或被从炉内向炉外搬出的处理完的处理对象物通过的炉体开口部的顶棚部设置气帘形成用的吹出口,
借助被从该吹出口吹出的气流在前述炉体开口部形成的气帘,防止炉内高温气体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向炉外漏出、及炉外常温空气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向炉内侵入,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吹出口,设置在前述炉体开口部的对象物通过区域形成前述气帘的中央吹出口、在前述炉体开口部的左右各侧壁和前述对象物通过区域之间的各间隙区域分别形成前述气帘的左右侧部吹出口,
从前述中央吹出口,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小于4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
从左右前述侧部吹出口,分别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大于60°地斜向下地朝向炉内侧或朝向垂直下方吹出气帘形成用的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被从前述中央吹出口的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在该倾斜角度与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的相关上为该热损失量最小的倾斜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被从前述侧部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相对于水平的倾斜角度在该倾斜角度与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的相关上为该热损失量最小的倾斜角度。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炉体开口部的比前述气帘的形成部位靠炉内侧的区域设置有将该区域的气体排出的排气口。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央吹出口在对象物搬运方向上被比前述侧部吹出口靠炉内侧地配置,
前述中央吹出口与前述侧部吹出口的对象物搬运方向上的离开距离在该离开距离与穿过前述炉体开口部的热损失量的相关上为该热损失量最小的离开距离。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央吹出口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与前述侧部吹出口的气流吹出速度的大小相等。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前述中央吹出口及前述侧部吹出口分别将被加热机构加热至设定温度的气流吹出。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涂装干燥炉,其特征在于,
前述处理对象物是汽车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18852 | 2017-06-16 | ||
JP2017118852A JP6681853B2 (ja) | 2017-06-16 | 2017-06-16 | 塗装乾燥炉 |
PCT/JP2018/017029 WO2018230180A1 (ja) | 2017-06-16 | 2018-04-26 | 塗装乾燥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12423A true CN110612423A (zh) | 2019-12-24 |
CN110612423B CN110612423B (zh) | 2020-12-25 |
Family
ID=64659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32523.0A Active CN110612423B (zh) | 2017-06-16 | 2018-04-26 | 涂装干燥炉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47624B2 (zh) |
JP (1) | JP6681853B2 (zh) |
CN (1) | CN110612423B (zh) |
MX (1) | MX2019013097A (zh) |
WO (1) | WO201823018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88832A (zh) * | 2022-03-30 | 2022-07-01 | 重庆大学 | 一种湿法刻蚀的水洗干燥装置 |
CN115038921A (zh) * | 2020-02-10 | 2022-09-09 | 得立鼎工业株式会社 | 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681853B2 (ja) * | 2017-06-16 | 2020-04-15 | 株式会社大気社 | 塗装乾燥炉 |
DE102019213430A1 (de) * | 2019-09-04 | 2021-03-04 | Dürr Systems Ag | Trennvorrichtung, Behandlungsanlage, Verfahren zum Trennen zweier Raumbereiche und Verfahren zum Behandeln von Werkstücken |
DE102020213945A1 (de) * | 2020-11-05 | 2022-05-05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Trocknen eines Werkstücks mit kaskadierender Wärmezufuhr |
DE102020216427A1 (de) * | 2020-12-21 | 2022-06-23 | Dürr Systems Ag | Trennvorrichtung, Behandl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handeln von Werkstücken |
DE102021204311A1 (de) * | 2021-04-29 | 2022-11-03 | Dürr Systems Ag | Behandlungsanlage zur Behandlung von Werkstücken und Behandlungsverfahren |
DE102022113075A1 (de) * | 2022-05-24 | 2023-11-30 | Dürr Systems Ag | Behandlungsanlage und Verfahren zum Behandeln von Werkstücken und/oder Materialbahnen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34465A (en) * | 1987-07-30 | 1989-02-03 | Trinity Ind Corp | Drying furnace for coating |
WO1996011825A1 (en) * | 1994-10-17 | 1996-04-25 | Pdq Manufacturing Inc. | Motor vehicle dryer |
JPH09150098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Trinity Ind Corp | 塗装用乾燥炉の熱風漏れ防止装置 |
CN1195763A (zh) * | 1997-04-04 | 1998-10-14 | 菱电半导体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方法 |
JPH11248347A (ja) * | 1998-02-26 | 1999-09-14 | Trinity Ind Corp | 乾燥炉 |
DE202004014233U1 (de) * | 2004-09-09 | 2004-11-18 | Lutro Luft- Und Trockentechnik Gmbh | Be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Lackier- und/oder Trocknungsanlagen sowie eine solche Lackier- und/oder Trocknungsanlage |
CN1580678A (zh) * | 2003-08-08 | 2005-02-1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涂装干燥炉 |
ES2289873A1 (es) * | 2005-06-20 | 2008-02-01 | Pedro Jose Barrero Serrano | Sistema de separacion de zona de fumadores y no fumadores. |
KR20110089963A (ko) * | 2010-02-02 | 2011-08-10 | 한성무 | 오염원의 내부 유입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산업용 개폐문 |
CN202048775U (zh) * | 2010-12-30 | 2011-11-23 | 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汽车内饰件烘箱 |
DE102012207312A1 (de) * | 2012-05-02 | 2013-11-07 | Dürr Systems GmbH | Prozesskammer mit Vorrichtung zum Einblasen von gasförmigem Fluid |
CN204881066U (zh) * | 2015-07-14 | 2015-12-16 | 苏州天成涂装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汽车自动生产线新型烘干设备 |
CN106457291A (zh) * | 2014-05-26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大气社 | 涂装设备 |
CN106518162A (zh) * | 2016-12-27 | 2017-03-22 | 清远纳福娜陶瓷有限公司 | 一种存坯保温装置及陶瓷砖干燥保温系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RE18645E (en) * | 1932-11-01 | whitmore | ||
US1606442A (en) * | 1923-08-11 | 1926-11-09 | Aaron S Nichols | Paint and varnish drier |
JPS5253471U (zh) * | 1975-10-16 | 1977-04-16 | ||
US4338364A (en) * | 1980-01-14 | 1982-07-06 | Nordson Corporation | Continuous coater |
JPH0632215Y2 (ja) * | 1988-11-30 | 1994-08-24 | トリニティ工業株式会社 | 乾燥装置 |
DE4324488C2 (de) * | 1993-07-21 | 1998-02-05 | Flaekt Ab | Verfahren und Heißluft-Trockner zur Trocknung beschichteter Oberflächen |
US5568692A (en) * | 1994-11-09 | 1996-10-29 | Durr Industries, Inc. | Paint drying oven with radiant energy floor |
JP2000334367A (ja) * | 1999-06-01 | 2000-12-05 | Kanto Auto Works Ltd | 塗装用乾燥炉 |
US6760981B2 (en) * | 2002-01-18 | 2004-07-13 | Speedline Technologies, Inc. | Compact convection drying chamber for dry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other electronic assemblies by enhanced evaporation |
US7658017B1 (en) * | 2004-01-12 | 2010-02-09 | Thomas Brian Laviolette | Vacuum drying method |
DE102004056404B4 (de) * | 2004-11-23 | 2019-05-09 | Dürr Systems Ag | Trockner |
GB2463845B (en) * | 2007-09-03 | 2011-11-23 | Christopher Hugh Caudwell | Method and means of reducing loss of heat of evaporation |
PL2358481T3 (pl) * | 2008-12-19 | 2016-06-30 | Duerr Systems Gmbh | Instalacja lakiernicza i sposób eksploatacji instalacji lakierniczej |
WO2011084984A2 (en) * | 2010-01-06 | 2011-07-14 | Hood & Motor Technology, Llc | Heat retaining hood assemblies, air curtain destructors with heat retaining hood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
JP5568377B2 (ja) * | 2010-05-26 | 2014-08-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乾燥方法 |
DE102010043087A1 (de) | 2010-10-28 | 2012-05-03 | Dürr Systems GmbH | Prozesskammer mit Vorrichtung zum Einblasen von gasförmigen Fluid |
WO2012121760A1 (en) * | 2011-03-08 | 2012-09-13 | Valspar Sourcing, Inc. | Water-based coating compositions and systems with improved sag resistance, and related methods |
US8756827B1 (en) * | 2011-05-12 | 2014-06-24 | The Paint Booth Guys, Inc. | Spray booth system and methods |
CA2741882C (en) * | 2011-06-01 | 2018-07-03 | Environmental Waste International Inc. |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the controlled reduction of organic material via microwave radiation |
SE536335C2 (sv) * | 2011-12-20 | 2013-08-27 | Pivab Ab | Anordning för torkning av färg |
US9970706B2 (en) * | 2012-05-02 | 2018-05-15 | Duerr Systems Ag | System having a process chamber for workpieces |
US10605529B2 (en) * | 2012-05-02 | 2020-03-31 | Duerr Systems Ag | System having a process chamber for workpieces |
JP6681853B2 (ja) * | 2017-06-16 | 2020-04-15 | 株式会社大気社 | 塗装乾燥炉 |
CN110038777A (zh) * | 2018-01-15 | 2019-07-23 | 艾森曼欧洲公司 | 用于处理工件的处理设备和方法 |
-
2017
- 2017-06-16 JP JP2017118852A patent/JP668185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4-26 WO PCT/JP2018/017029 patent/WO201823018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4-26 US US16/604,646 patent/US110476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4-26 MX MX2019013097A patent/MX2019013097A/es unknown
- 2018-04-26 CN CN201880032523.0A patent/CN1106124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34465A (en) * | 1987-07-30 | 1989-02-03 | Trinity Ind Corp | Drying furnace for coating |
WO1996011825A1 (en) * | 1994-10-17 | 1996-04-25 | Pdq Manufacturing Inc. | Motor vehicle dryer |
JPH09150098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Trinity Ind Corp | 塗装用乾燥炉の熱風漏れ防止装置 |
CN1195763A (zh) * | 1997-04-04 | 1998-10-14 | 菱电半导体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 干燥装置以及干燥方法 |
JPH11248347A (ja) * | 1998-02-26 | 1999-09-14 | Trinity Ind Corp | 乾燥炉 |
CN1580678A (zh) * | 2003-08-08 | 2005-02-1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涂装干燥炉 |
DE202004014233U1 (de) * | 2004-09-09 | 2004-11-18 | Lutro Luft- Und Trockentechnik Gmbh | Belüftungsvorrichtung für Lackier- und/oder Trocknungsanlagen sowie eine solche Lackier- und/oder Trocknungsanlage |
ES2289873A1 (es) * | 2005-06-20 | 2008-02-01 | Pedro Jose Barrero Serrano | Sistema de separacion de zona de fumadores y no fumadores. |
KR20110089963A (ko) * | 2010-02-02 | 2011-08-10 | 한성무 | 오염원의 내부 유입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산업용 개폐문 |
CN202048775U (zh) * | 2010-12-30 | 2011-11-23 | 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一种改进的汽车内饰件烘箱 |
DE102012207312A1 (de) * | 2012-05-02 | 2013-11-07 | Dürr Systems GmbH | Prozesskammer mit Vorrichtung zum Einblasen von gasförmigem Fluid |
CN106457291A (zh) * | 2014-05-26 | 2017-02-22 | 株式会社大气社 | 涂装设备 |
CN204881066U (zh) * | 2015-07-14 | 2015-12-16 | 苏州天成涂装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汽车自动生产线新型烘干设备 |
CN106518162A (zh) * | 2016-12-27 | 2017-03-22 | 清远纳福娜陶瓷有限公司 | 一种存坯保温装置及陶瓷砖干燥保温系统、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38921A (zh) * | 2020-02-10 | 2022-09-09 | 得立鼎工业株式会社 | 干燥炉及涂装干燥方法 |
CN114688832A (zh) * | 2022-03-30 | 2022-07-01 | 重庆大学 | 一种湿法刻蚀的水洗干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12423B (zh) | 2020-12-25 |
US11047624B2 (en) | 2021-06-29 |
JP2019002641A (ja) | 2019-01-10 |
WO2018230180A1 (ja) | 2018-12-20 |
MX2019013097A (es) | 2019-12-16 |
JP6681853B2 (ja) | 2020-04-15 |
US20200158432A1 (en) | 2020-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12423B (zh) | 涂装干燥炉 | |
EP0323961B1 (en) | An improved fluid barrier curtain system | |
CN107530809A (zh) | 具有至少一个含有催化剂单元的气体净化系统的回流焊接炉 | |
KR101450902B1 (ko) | 열처리장치 | |
WO2013118261A1 (ja) | 熱処理炉 | |
JP4796467B2 (ja) | 横型耐炎化炉および耐炎化処理方法 | |
JP2020073858A (ja) | 熱風乾燥炉 | |
JP4821586B2 (ja) | 被塗布物の乾燥炉 | |
KR100816350B1 (ko) | 열처리 장치 | |
WO2014156977A1 (ja) | テンターオーブン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 |
JP6745834B2 (ja) | 塗装乾燥炉 | |
JP2018069711A (ja) | ウエブの熱処理装置 | |
JP2007224432A (ja) | 横型熱処理装置及び熱処理方法 | |
JP5819467B2 (ja) | 連続炉 | |
JP7043734B2 (ja) | 後処理装置 | |
CN110832104B (zh) | 用于气体气氛分离的装置和方法 | |
US20240310122A1 (en) | Separating device, treatment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workpieces | |
JPH07270072A (ja) | 乾燥装置 | |
JP2651309B2 (ja) | 竪型ドライヤの気体排出装置 | |
JP4605624B2 (ja) | 塗装品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塗装乾燥炉 | |
JPH1128409A (ja) | 塗装用乾燥炉 | |
JP2024063989A (ja) | 電気式連続型焼付炉 | |
JP2004261759A (ja) | 自動車の表面保護剤乾燥方法及びその乾燥装置 | |
JPS6259175B2 (zh) | ||
JP2010048467A (ja) | 板状体冷却装置及び熱処理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